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10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10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

答案)100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100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阅读危机是心灵缺氧

①培根曾经说,阅读是一种消遣。从大众文化的层面上理解,以前大部分普通中国人也是为了消遣才读书。在被称为“文化热”的20世纪80年代,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门庭若市的新华书店和各类书摊,阅读是那个相对匮乏同时也相对悠闲时代的精神消遣。但这种热情并不专属于阅读,而是一种对精神生活丰富性的渴求,随后以《渴望》为代表的电视连续剧就以新的形式抢占了人们晚饭后的时光。

②因此,信息时代所谓的阅读危机多少被夸大了,只不过是新的文化形式和消遣方式取代了传统的读书而已。从整体上看,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而不是更贫瘠了,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方便了而不是更封闭了。100多年前,尼采也曾对报纸的出现忧心忡忡,认为这种快速折损的消耗品将会干扰人们对经典阅读的兴趣,后来证明他多虑了。

③这么说并不意味着阅读危机不存在,而是说它需要被更清晰地表达。当我们说自己不读书时,意思常常是没有读书的时间或心情,而不是说无书可读,这背后是一种时间焦虑。中国社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就逐渐进入了一个加速奔跑的时代,时间成了稀缺资源。尤其到了信息和时间都碎片化的网络时代,人们在不停的快速切换中,表现得像某种焦虑症患者。

④因此,阅读危机的实质是,人们由于缺乏以专注阅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而陷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围困的心灵缺氧状态。刚看了五分钟电子书,就被弹出的新闻链接吸引了注意力;这一分钟还在为某一公共事件激愤不已,下一分钟可能就因为某个段子开怀大笑。照这个趋势,未来人类的心智结构或将改变,变得像金鱼一样只有7秒钟的记忆。同时,由于缺乏深度的内心体验,网络时代人们的精神气质开始变得雷同。

⑤慢下来,读读书,不仅仅以阅读的名义进行,更应该站在保护一颗健全心灵的高度,站在人文危机的高度来看待。如果说社会发展是一匹骏马,阅读及其代表的人文精神就应该是驾驭它的缰绳,不应该任由它在我们手上滑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作者认为,真正的阅读危机是什么?请从原文中找出。

(2)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任写两种。

(3)第②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4)文章最后一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1)人们由于缺乏以专注阅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而陷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围困的心灵缺氧状态。

(2)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3)用尼采多虑报纸的出现这一事例,证明所谓的阅读危机多少还是有点夸大;新的文化形式和消遣方式取代了传统的读书并不是那么令人担忧;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方便了。

(4)我们应该通过阅读,获得精神养分.来驾驭自己的生活.引导社会健康发展,而不是丢失人文精神.听任生活信马由缰。

【解析】【分析】(1)认真阅读文章,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打答案区域并从中筛序出来答案即可。

(2)本题要求分析论证方法,平时学习中一定掌握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及其特征。结合有关内容分析,第①段中“培根曾经说,阅读是一种消遣”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第④段中“刚看了五分钟电子书,就被弹出的新闻链接吸引了注意力;这一分钟还在为某一公共事件激愤不已,下一分钟可能就因为某个段子开怀大笑”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第⑤段中“如果说社会发展是一匹骏马,阅读及其代表的人文精神就应该是驾驭它的缰绳,不应该任由它在我们手上滑落”,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文章还把80年代人们的阅读情况和90年代中期以后人们的阅读情况进行比较,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3)文中划线句实际举的一个事例,议论文举事例的目的就是做论据证明作者的观点,结合具体事例内容并联系语境分析可知,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用尼采多虑报纸的出现这一事例,证明所谓的阅读危机多少还是有点夸大;新的文化形式和消遣方式取代了传统的读书并不是那么令人担忧;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方便了。(4)本题要求谈谈文章最后一句话给自己的启示,这样的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能结合这篇议论文的内容及主旨谈获得的启示即可,如:我们应该通过阅读,获得精神养分,来驾驭自己的生活,引导社会健康发展,而不是丢失人文精神,听任生活信马由缰。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統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

(2)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有: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深入。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是突出强调了论点。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本题考查分析议论文论据作用的能力。论据即议论者用来证明自己论点的材料。所以说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解答此题,要在理解文章中心论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段分析论据的作用。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吴黎宏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显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

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

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已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El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一样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④________,________。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尤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修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的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忍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或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亭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忍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摘自《人民日报》,有改动)(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根据第④段的内容,在段首横线上补写一句能表明本段观点的话(句式要与前后段的首句一致)。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

(4)文中第③段画“________”的句子除了运用道理论证以外,还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5)下面是对本文的理群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②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这种论证方法。

B. 第②段“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一句中的“是”指的是“在生活中体悟”。

C. 在第⑤段省略号处,还可以补充上这样的事例——“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D. 本文语言生动诙谐,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答案】(1)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2)读书可以防止(远离)浮躁贪婪(庸俗无聊),让心灵宁静淡泊(澄澈)。

(3)本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接着用段首排比的方式提出分论点,逐一具体论述读书对心灵修复的益处;最后,点明读书的意义,即读书能让人“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4)比喻论证。作用:把“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比作“烤火”,可以把“衣服上的湿气”烤得烟消云散,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的观点。

(5)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阅读能力。(1)本题考查的是概括议论文的观点。阅读全文,找关键句:在文章首段没救可找到“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心灵修复方式”或者看标题:“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也是这种的观点。

(2)题要注意本题的要求:“表明本段观点的话”即是提出分论点,仔细阅读本段内容,从“读书”和“与内心的安静”来思考,拟写分论点。

(3)议论文的论证过程一般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根据文段概括出这三步。

(4)划线句子还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答题模式为: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观点。

(5)本题考查考生对议论文有关知识的了解。阅读各项内容,分析其中知识要点,根据所学积累一一判断正误。A:第二段用的是举例论证;B:“是”指代的是“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灵”;D:本文的语言特色是平实。

故答案为: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⑵读书可以防止(远离)浮躁贪婪(庸俗无聊),让心灵宁静淡泊(澄澈)。⑶本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接着用段首排比的方式提出分论点,逐一具体论述读书对心灵修复的益处;最后,点明读书的意义,即读书能让人“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⑷比喻论证。作用:把“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比作“烤火”,可以把“衣服上的湿气”烤得烟消云散,生动形象地证明了“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的观点。⑸C 【点评】⑴找观点,根据议论文的特点,找准关键语句,找准关键位置,仔细审视,正确判断。

⑵本题考查语言的组织能力,要注意前后语句的格式。

⑶考生要掌握议论文的一般写作思路,仔细阅读文本,看是否有特殊的结构。

⑷考生要掌握常用论证方法,并且要掌握固定的答题模式。

⑸考生要自由议论文知识点的储备,要学会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判断。

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妈妈的手

琦君

忙完了一天的家务,感到手膀一阵阵的酸痛,靠在椅子里,一边看报,一边用右手捶着自己的左肩膀。儿子就坐在我身边,他全神貫注在电视的荧光幕上,何曾注意到我。我说:“替我捶几下吧!”

“几下呢”他问我。

“随你的便。“我生气地说。

“好,五十下,你得给我五毛钱。”

于是他几拳在我肩上像擂鼓似地,嘴里数着“一,二,三,四,五……”像放联珠炮,不到十秒钟,已满五十下,把手掌一伸:“五毛钱。”

我是给呢,还是不给呢笑骂他:“你这样也值五毛钱吗”他说:“那就再加五十下,我就要去写功课了。”我说:“免了、免了,五毛钱我也不能给你,我不要你觉得挣钱是这样容易的事。尤其是,给长辈做一点点事,不能老是要报酬。”

他噘着嘴走了。我叹了口气,想想这一代的孩子,再也不同于上一代了。要他们鞠躬如也地对长辈杖履追随,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作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老年人,第一是身体健康,吃得下,睡得着,做得动,跑得快,事事不要依仗小辈。不然的话,你会感到无限的孤单、寂寞、失望、悲哀。

我却又想起,自己当年可曾尽一日做儿女的孝心?

从我有记忆开始,母亲的一双手就粗糙多骨的。她整日的忙碌,从厨房忙到稻田,从父亲的一日三餐照顾到长工的“接力”①。一双放大的小脚没有停过。手上满是裂痕,西风起了,裂痕张开红红的小嘴。那时哪来像现在主妇们用的“萨拉脱、新奇洗洁精”等等的中性去污剂,洗刷厨房用的是强烈的碱水,母亲在碱水里搓抹布,有时疼得皱下眉,却从不停止工作。洗刷完毕,喂完了猪,这才用木盆子打一盆滚烫的水,把双手浸在里面,浸好久好久,脸上挂着满足的笑,这就是她最大的享受。泡够了,拿起来,拉起青布围裙擦干。抹的可没有像现在这样讲究的化妆水、保养霜,她抹的是她认为最好的滋润膏——鸡油。然后坐在吱吱咯咯的竹椅里,就着菜油灯,眯起近视眼,看她的《花名宝卷》。这是她一天里最悠闲的时刻。微弱而摇晃的菜油灯,黄黄的纸片上细细麻麻的小字,就她来说实在是非常吃力,我有时问她:“妈,你为什么不点洋油灯呢”她摇摇头说:“太贵了。”我又说:“那你为什么不去爸爸书房里照着明亮的洋油灯看书呢”她更摇摇头说:“你爸爸和朋友们作诗谈学问。我只是看小书消遣,怎么好去打搅他们。”

她永远把最好的享受让给爸爸,给他安排最清净舒适的环境,自己在背地里忙个没完,从未听她发出一声怨言。有时,她真太累了,坐在板凳上,捶几下胳膊与双腿,然后叹口气对我说:“小春,別尽在我跟前绕来绕去,快去读书吧。时间过得太快,你看妈一下子就已经老了,老得太快,想读点书已经来不及了。”

我就真的走开了,回到自己的书房里,照样看我的《红楼梦》、《黛玉笔记》。老师不逼,绝不背《论语》、《孟子》。我又何曾想到母亲勉励我的一番苦心,更何曾想到留在母亲身边,给她捶捶酸痛的手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