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原总题库初稿

马原总题库初稿

马原总题库初稿
马原总题库初稿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 )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 )

A.马克思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

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10.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 )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11.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 ( )

A.费尔巴哈 B.傅立叶 C.欧文 D.圣西门

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

A·德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

1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4.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6.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 )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

1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

A. 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1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 )

A. 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19.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 )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20.马克思主义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

2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A.19世纪20年代

B.19世纪30年代

C.19世纪40年代

D.19世纪50年代

22.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2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政治经济学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阶级斗争学说

24.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十月革命

C.五四运动 D .中国共产成立

2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A.大同思想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2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伟大理论成果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毛泽东思想

2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精读和泛读结合

C.早期著作和晚期著作结合

D.马克思著作和毛泽东著作结合

28.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C.实现共产主义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9.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

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激变论

D.庸俗进化论

30.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明是(C)

A.辩证法和唯物论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剩余价值学说和暴力革命

31.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 D )

A.唯心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辩证法 D.唯物主义

32.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者是 ( C )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克思 D.威廉·配第

33.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最积极的成果是提出了 ( B )

A.剩余价值论B.劳动价值论C.再生产理论D.流通理论

34.《共产党宣言》发表于( C )

A.1841年 B.1844年 C.1848年 D.1867年

二、多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 ( )

A. 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

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 C.多次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

D.垄断资本主义

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3.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 )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 (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5.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 )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6.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 )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

7.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 )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

8.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 )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9.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 ( )

A.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

B.争夺和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

C.资本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奥地利皇太子菲迪南大公在南斯拉夫遇刺身亡

10.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

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 ( )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 )

A.李大钊的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3.“八荣八耻”的“八荣”是 ( )

A.热爱祖国、服务人民 B.崇尚科学、辛勤劳动

C.团结互助、诚实守信 D.遵纪守法、艰苦奋斗

14.“八荣八耻”的“八耻”是 ( )

A.危害祖国、背离人民 B.愚昧无知、好逸恶劳

C.损人利己、见利忘义 D.违法乱纪、骄奢淫逸

15.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 )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16.马克思主义是()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其后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C.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D.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E.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17.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

A.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理基础

B.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C.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E.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

1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

A、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B、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本性决定的

C、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D、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E、这是领袖的选择

19.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

A.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B.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C.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D.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E.与时俱进品质应有的内涵和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

20.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两个理论贡献是()

A.创立唯物史观

B.创立阶级斗争学说

C.创立剩余价值学说

D.创立社会主义学说

E.创立科学是生产力的学说

21.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

A.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C.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E.马克思主义的表达方式

2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

B.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C.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E.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

2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A.生物进化论

B.相对论

C.量子力学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E.细胞学说

24.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

A. 防止和反对教条主义

B. 防止和反对形式主义

C. 防止和反对实用主义

D. 防止和反对经验主义

三、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工业革命。

2.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劳动价值论。

3.剩余价值学说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4.科学严谨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5.《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是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7.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辩证唯物主义。

8.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者是马克思。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10.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

11.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体系。

12.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

13.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创立的学说,今天早已过时。

14.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5.马克思主义是它的三个主要思想来源的“简单相加”、是“理论拼盘”。

16.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四、回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

1. C

2. A 3.A 4.A 5.B 6.C 7.B 8.B 9.C 10.A

11. B 12.D. 13.A 14.A 15.C 16.A 17.D 18.A 19.C

20.A 21.C 22.D 23.C 24.B 25.C 26.A 27.A 28.A 29.B

30.C 31.D 32.C 33.B 34.C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C 2.BCD 3.BCD 4.ABC 5.BC 6.AB 7.ABC 8.CD

9.ABCD 10.ABCD 11.AB 12.BCD 13.ABCD 14.ABCD 15.ABCD

16.ABCDE 17.ABCDE 18.ABCD 19.ABCDE 20.AC 21.ABCD 22.AB

23.ADE 24.ABCD

三、判断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四、回答题答案: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构成的“一块整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主是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圣西门、欧文和傅立叶。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一、单选

1.以下对哲学概念作出科学解释的是()

A.哲学就是人人都有的世界观

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哲学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

D.哲学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观点

2.决定这种哲学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回答是()

A.物质和精神,哪个是世界的本源

B.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

C.世界是不是可以认识的

D.意识精神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3.唯物主义主张()

A.意识第一性B.物质第二性

C.精神第一性D.物质第一性

4.唯心主义主张()

A.意识第一性B.意识第二性C.物质第一性D.精神第二性

5.形成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观点的回答是()

A.世界的本源是什么B.世界是不是可以认识的C.世界是怎样存在的D.世界是不是物质的

6.唯物辨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和发展B.变化和发展C.运动和静止D.主观和客观

7.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问题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B.世界的统一性C.主观能动性D.内在统一性

9.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源是()

A.意识B.思维C.物质

D.精神和物质

10.在实践的基本形式中,处于基础地位并对其他实践形式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A.科学文化实践

B.物质生产实践 D 阶级斗争

C.社会政治实践

11.规律的根本特点是()

A.主观性B.偶然性C.必然性D.客观性

12.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里的“常”就是指()

A.规律B.运动C.变化D.原因

13.“花开花落各有时”这句诗揭示了()

A.事物的变化是正常的B.事物的变化是杂乱无章的C.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D.事物的变化是由意识决定的

14.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提出“存在就是被感知”这种哲学观点是()

A.唯心主义观点B.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15.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全部哲学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心外无物”这种哲学思想属于()

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辨证法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

16.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他用这句话说明()A.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C.一切皆变,无物常住

D.运动是指物体的空间位置发生变化

17.“唇亡齿寒”这一成语主要揭示了事物之间存在()

A.变化B.矛盾C.排斥D.联系

18.体现唯物辨证法思想体系实质和核心的是()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物质运动规律

19.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A.规律B.联系C.矛盾D.意识

20.宋朝诗人有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诉我们观察分析问题要用()

A.全面地观点B.矛盾的观点C.运动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

21.雷锋说:“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人无限地为人民服务中去”。这种说法是()

A.唯物的B.唯心的C.形而上学的D.辩证

22.中国古代哲学家陆九渊说:“四方上下曰宇,往故来今日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种哲学观点是()

A.唯物论B.唯心论C.形而上学的D.辨证的

23.世界按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4“物质是我们通过感觉感知的客观实在”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5.人的意识是可以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的,这是()

A.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

26.电脑出现后,电脑就可以代替人脑,甚至超过人脑,控制人脑,这种说法是()

A.科学的B.正确的C.唯物的D.唯心的

27.老子的“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中包含的哲理是()

A.事物是相互对立的

B.矛盾具有普遍性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D.矛盾具有斗争性

2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揭示的事物发展规律是()

A.对立统一的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矛盾运动规律

29.“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揭示的哲学道理是()A.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B.新事物与旧事物是有联系的

C.春风与野火是相互排斥的

D.春风与野火是矛盾的两个方面

30.“画龙点睛”,这句成语告诉我们,解决问题要善于抓住()

A.内部矛盾B.外部矛盾C.主要矛盾D.次要矛盾

31.“红花还得绿叶扶”这句谚语告诉我们观察分析问题()

A.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B.只看主要矛盾

C.只看次要矛盾

D.既要看到内部矛盾又要看到外部矛盾

32.1958年“大跃进”,粮食生产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是()A.唯物主义思想B.唯心主义思想

C.形而上学思想D.辩证法思想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说法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C.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

D.意识与物质关系的问题

2.以下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有()

A.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B.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矛盾

3.以下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有()

A.主张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B.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C.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和作用

D.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和作用

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

A.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C.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D.世界的本原

5.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

A.物质决定意识

B.物质依赖于意识

C.意识依赖于物质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A.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

B.世界本质上是意识的

C.自然界是物质的

D.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7.关于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

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根本属性

C.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D.世界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8.以下体现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的观点有()

A.物质处于永恒运动之中,没有静止

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9.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是()

A.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C.存在着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

D.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具有客观实在性

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A.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

B.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C.物质运动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

D.无限的时间和无限的空间就是宇宙

11.唯物辩证法认为,静止是()

A.物质存在绝对不运动的状态

B.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

D.相对的

12.实践的基本特征是()

A.物质性

B.自觉能动性

C.社会性

D.历史性

13.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

A.物质生产实践

B.科学文化实践

C.社会政治实践

D.阶级斗争实践

14.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

A.本质的联系

B.固有的联系

C.必然的联系

D.稳定的联系

15.联系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

A.相互影响的关系 B相互制约的关系

C.相互作用的关系

D.相互孤立的关系

16.中国古代寓言“揠苗助长”,揭示的哲理是 ( )

A.事物运动发展是有规律的

B.规律是不能违背的

C.规律是不能创造的

D.规律是可以创造的

17.联系的特点有()

A.客观性

B.普遍性

C.统一性

D.多样性

18.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里的“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就是说自然界运动()

A.规律是客观的

B.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规律是因为尧的圣明而存在的

D.规律是因为桀的暴虐而消失的

19.发明永动机的人都失败了,说明人们不能()

A.藐视规律

B.消灭规律

C.违背规律

D.创造规律

20.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统一性

B.矛盾的普遍性

C.斗争性

D.矛盾的特殊性

21.“和谐”体现了矛盾双方的()

A.相互对立

B.相互依存

C.相互促进

D.共同发展

22.矛盾的普遍性讲的是()

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D.事事有矛盾,处处有矛盾

23.“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不相同的两片树叶。”包含的哲理是()

A.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B.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C.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

D.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2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25.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26.荀子在《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里面包含的哲理是()

A.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

B.要重视事物的量变

C.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D.从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27.教学要“因材施教”,其哲学依据是()

A.矛盾具有特殊性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事物具有共性

D.事物具有个性

28.“扬弃”是指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

A.全部否定

B.全部肯定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29.《三国演义》中,刘备告诫刘禅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A.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

D.量变到一定程度会转化为质变

3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有()

A.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

C.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

D.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

31 “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句话揭示了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

C.事物的共性 D.事物的个性

32.“天下没有两片完全不相同的树叶。”这句话揭示了()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

C.事物的共性

D.事物的个性

33.以下对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有()

A.它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B.它揭示了客观世界的联系

C.它揭示了客观世界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D.它揭示了人类实践活动中思维发展的规律

34.辩证思维的方法有()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与具体

D.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35.以下属于现代科学思维的方法有()

A.控制方法

B.信息方法

C.系统方法

D.模型化方法

36.科学发展观实现了以下思维方法的相结合()

A.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

B.唯心辩证法的思维方法

C.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D.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37.下面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有()

A.原因与结果

B.现象与本质

C.必然性与偶然性

D.内容与形式

三、判断: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向。因此,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可能离开人的思维而存在()

4.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无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有限的()

5.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6.哲学的重要使命不在于指导实践去改造世界,而在于指导实践去认识世界()

7.修建房子首先要设计图纸,所以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意识活动()

8.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9.一切皆变,无物常往()

10.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11.电脑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的思维,它将超过它的主人而统治人类()

12.“胸有成竹”这句成语说明了思维决定存在()

13.老子在《道德篇》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里说的是万事开头难的道理()

1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

15.常言道:“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这里说的是青山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16.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说明我们周围的一切是依赖于人的思维而存在,又离开人的意识而改变的()

17.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他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事先存在着的一种客观精神“理”产生和演变而来的()

18.世界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19.近代一些自然科学家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是构成整个物质世界大厦的宇宙之砖()

20.作为一个哲学概念,“物质是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的东西,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的。”()

21.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2.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规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在马克思写出《资本论》之前还不存在()

23.否定之否定规律告诉我们:“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2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包含着唯心辩证法的思想()

25.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或固态,这是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水的物理性质发生由量变引起的质变()

26.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四、问答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观点及其对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2.结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说明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

如何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3.联系坚持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选参考答案:1.B2.A3.D4.A5.C

6.A

7.B

8.A

9.C10.B

11.D12.A13.C14.A15.B

16.C17.D18.A19.C20.A

21.D22.B23.A24.A25.D

26.D27.C28.C29.A30.C

31.A32.B

二、多选题参考答案:

1.ABCD

2.BCD

3.ABD

4.ABC

5.ACD

6.ACD

7.ABCD

8.CD

9.ABD 10.ABCD

11.BCD 12.ABCD 13.ABC 14.ABCD 15.ABC

16.ABC 17.ABD 18.AB 19.ABCD 20AC

21.BCD 22.ABCD 23.ABCD 24.ABCD 25.ABCD

26.ABCD 27.ABD 28.CD 29.BCD 30.ABCD

31.BD 32.AC 33.ABCD 34.ABCD 35.ABCD

36.AC 37.ABCD

三、判断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

四、问答题参考答案:

1.答: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的统一性

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

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改造世

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

世界统一于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当代中国,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

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是现阶段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是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的现实出发点。

2.答: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

展规律,如果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因此,在追求和中国梦的实践过程中,我

们首先要尊重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

基础上,又要充分发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

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当前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当前我国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律。

第二:坚持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基本途径的观点。当前,要积极贯彻党的

十八届四中全会制定的“依法治国”的大政方针。运动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去规范和

治理我国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以及改革开放的其他领域和方面,调动全中国人民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投身于追求中国梦的实践。

第三:坚持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的观点。当前,要大

力坚决拥护,大力支持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继续进行“拍蝇”,“打虎”的反腐败斗

争和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措施,为突破改革开放的瓶颈,趟过改革开放浑水去

创造有利条件。

3.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

相结合的哲学基础。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激励而深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把马克斯主义同

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制度、理论创新

和制度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把握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兴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

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

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

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和总个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辨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

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的时代发展进步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要之

路。在追求中国梦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唯物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和核心是()

A.反映论

B.实践论

C.先验论

D.可知论

2.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科学兴趣

B.社会实践

C.求知欲望

D.好奇心

3.物质生产实践主要处理()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D.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

4.真理总是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因而()

A.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是相对的

B.真理中包含谬误的认识

C.谬误中包含一定的真理性认识

D.谬误是真理不可摆脱的对立面

5.认识的最终目的是()

A.发现真理

B.改造世界

C.创立科学理论

D.改造客观规律

6.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属于()观点

A.客观唯心论

B.主观唯心论

C.旧唯物论

D.辩证唯物主义

7.认识的本质在于()

A.主体创造

B.能动反映

C.社会实践

D.客观存在

8.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是()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个别——一般——个别

D.一般——个别——一般

9.马克思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说明()

A.实践对理论有决定作用

B.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比实践更为重要

D.实践比理论重要

10.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

A本质认识 B.深刻认识 C.内在认识 D.正确认识

1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A.人们对每一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

12.人的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

13.“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说明()

A.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上级的指示和决议不能成为行动的依据

D.没有直接经验就没有发言权

14.从认识发展的规律看,“熟知”与“真知”的关系是()

A.熟知即真知

B.熟知不等于真知

C.熟知起源于真知

D.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15.唯心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是()

A.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

B.唯心论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

C.主观唯心论是可知论,客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D.客观唯心论是可知论,主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16.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唯物论和唯心论都可以承认的观点

17.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

A.科学知识

B.丰富的经验

C.社会实践

D.人类的认识能力

18.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A.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真实

B.感性认识是否上升到理性认识

C.这一认识是否反复多次

D.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

19.唯物论和彻底的唯心论的认识论都是()

A.反映论

B.可知论

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先验论

20.假象是()

A.人们认识中发生的错觉

B.从正面反映本质的现象

C.从反面歪曲本质的现象

D.不表现本质的现象

21.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的含义是()

A.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

B.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除了实践标准还有其他标准

D.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检验理论是一个过程

2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论认识论的区别是()

A.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认识发展是辩证的过程

C.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3.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是()

A.认识与实践

B.真理与谬误

C.真理与价值

D.抽象与具体

24.人们的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

C.农民播种小麦

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

25.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根本原因是()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与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26.“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不以革命的理论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说明()

A.要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

B.要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C.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D.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

27.从本质上看,认识是()

A.主体心灵的主观创造

B.主体心灵对客体的直觉

C.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29.“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反映”的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B.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

D.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30.我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就形成对苹果的整体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属于()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概念

3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D.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32.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有()

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二、多项选择

1.在真理标准问题上主张“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是()

A.实用主义的观点

B.旧唯物论的观点

C.主观唯心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2.感性认识是()

A.认识的初级阶段

B.对事物的现象的认识

C.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D.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3.理性认识是()

A.对感性材料的抽象概括

B.认识的高级阶段

C.生动形象的认识

D.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4.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条件和途径是()

A.指导实践的理性认识是正确的

B.要有鲜明的效果

C.理论为群众所掌握,转化为群众的行动

D.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5.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是()

A.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前提

C.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提高

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A.真理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

B.逻辑证明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向谬误转化

7.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直接经验是“源”,间接经验是“流”

B.在我为间接经验在他人和前人为直接经验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相互排斥的

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相互促进的

8不可知论的错误在于()

A.把感觉看作是隔绝主观与客观的屏障

B.把现象与本质割裂开来

C.怀疑客观事物存在的真实性

D.怀疑人类认识能力的至上性

9.属于人类的基本实践形式有()

A.学生读书

B.农民起义 B.运动员训练 D.宇航员探究火星的奥秘

10.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A.真理就是客观事物的规律

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C.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D.真理的形式也是客观的

11.实践具有理论无法比拟的优点,就是()

A.普遍性品格

B.直接现实性品格

C.主观能动性

D.历史继承性

12.犯错误是难免的,因为()

A.人的认识过程是复杂的

B.人的认识过程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C.人的认识有预见性

D.人的认识正确与否因人而异

13.真理都是具体的,因为()

A.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

C.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向谬误转化

D.真理是包含谬误的

1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

A.实践具有普遍性品格

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品格

C.由真理的本性决定

D.由实践的品格决定

15.“谎言重复一百遍就成为真理”就是说()

A.真理与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B.谬误可以转化为真理

C.有用就是真理

D.真理与谬误有确定界限

16.有些科学家在哲学上信奉唯心主义,科学研究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是因为()

A.世界观与方法论并不完全一致

B.科学研究中有意无意贯彻了唯物主义

C.思想信仰与研究问题的方法不直接等同

D.唯心主义哲学中也有合理成分

17.“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说明()

A.人的认识运动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

B.人的认识运动是辩证发展的过程

C.人的认识运动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过程

D.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路线与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

18.辩证唯物主义承认真理的客观性的前提是()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在实践的基础上主观能够反映客观

C.真理的内容与形式都是客观的

D.真理包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19.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就是()

A.带着问题在书上找答案

B.反对学习中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C.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D.用什么就学什么,学什么就用什么

20.造成主体主观因素差异的是()

A.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

B.人所处的环境的差异

C.认识对象的差异

D.人的实践经验的差异

21.相对真理是指()

A.真理是对物质世界的一定领域的正确认识

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一定层次的正确认识

C.真理的内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真理包含谬误

2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

A.人类的社会历史活动

B.人类的能动性的活动

C.人类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D.人类的精神活动

23.一棵大树在木匠眼中是木材,在画家眼中是色彩与风韵,在植物学家眼中是形态特征,这是因为()

A.人的感觉受理性支配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C.认知结构影响感觉活动

D.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24.科学家对1994年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大量的观察研究和准确的预报,说明()

A.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B.人类已经可以预测一切天文现象

C.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D.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25.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说明()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C.革命理论对革命运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D.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革命运动就不能成功

26.有科学家认为“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说明了()

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C.自在自然的世界正日益转化为人化的自然

D.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2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A.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认识产生的基础是社会实践

C.认识是思维对存在无止境的接近

D.人的认识是曲折反复的过程

28.“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说明精神力量()

A.可以促进物质力量的发展

B.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源泉

C.精神力量对社会实践有巨大的反作用

D.为群众掌握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29.“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说明()

A.真理是具体生动的形象

B.真理的形成不需要抽象概括

C.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有它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D.真理是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30.“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

A.认识的内容不是来自客观世界

B.认识是主观自生的

C.认识要受认识主体自身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D.客观事物不能自然而然被意识正确反映

3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基本关系是()

A.审美关系

B.实践关系

C.认识关系

D.主从关系

32.旧唯物论认识论的根本缺陷是()

A.否认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否认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C.否认认识是辩证发展过程

D.否认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3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因为()

A.认识对实践不起推动作用

B.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C.实践不断积累感性材料

D.实践锻炼主体的思维能力

34.割裂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必然导致()

A.唯心主义

B.教条主义

C.经验主义

D.或“左”或“右”的错误

35.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说明()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绪论试题及答案 (2018年5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计算机考试试卷生成要求 1、总成绩满分为30分 2、总题量为60道;其中单项选择题40道,每道0.5分;多项选择题10道,每 道0.5分;判断题10道,每道0.5分。 绪论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 )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的、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 )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它的阶级属性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B.无产阶级争取人权的科学理论 ( )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的学说 ( ) D.关于无产阶级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理论 ( ) 3.马克思主义从它的研究对象上讲是:() 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 )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 ) D.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 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 ) C.达尔文 ( ) D.牛顿 ( )

马原试题库(1)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否已过时?为什么?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来源分别为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否。原因:1.马克思主义仍是当今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3、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成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2、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 史上的伟大变革? 答案:①第一方面,是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何者第一性的问题。②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也就是认识论问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因为它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和历史观的统一。 3、如何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人一次也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对 吗?肯定相对静止有何意义?(Y) 答案:关系:(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相对的。(2)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不对,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只承认运动,不承认静止。 意义:第一、静止是事物发展的主要条件。第二、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首要条件。第三、静止是绝对运动的度量标尺。 4、如何理解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 系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Y)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所以必须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但也绝不可忽视偶然性的作用,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性,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基本观点:①否定是自我否定②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5、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是什么?问什么说人口决定论和物理环境决定论是错 误的?(Y) 答案:物质基础——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人口状况对社会发展不能起决定性作用:

马原考题整理

马原考题整理 一、简答题:4*3 1。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二因素、劳动二重性以及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这三对矛盾之间有何关系? 商品的二因素指的是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的二重性指的是劳动的具体性和抽象性,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这对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决定的。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只有还原为抽象劳动,才能进行量的比较,而还原是否可行,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 2。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劳动力是特殊的商品,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所以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以后,在消费它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收回他在购买这种商品时支付的价值,还能得到一个增殖的价值即剩余价值。而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3。简述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及区分的意义。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其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它表明,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创造的。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这种划分也为确定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4.平均利润率和商品价格理论的关系P149 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作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态。为了得到尽可能高的利润率和尽可能多的利润,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必然展开剧烈的竞争,大量资本必然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投到利润率高的部门,从而导致利润率平均化,这是剩余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体现着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集团按照等量资本要求等量利润的原则来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在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社会的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总量对社会总资本的比率。 二、辨析题:6*2 1。相对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客观后果。

马原题库 全

马原选择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一切唯心主义的共同观点是【C】 A. 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 都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 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2.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全面科学的态度。这种态度是【D】 A.批判其错误观点B.吸收其合理思想C.把二者结合起来D.批判地继承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 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B.从现象到本质的方法C.逻辑推理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B】 A. 否认物质的客观性B.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 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5.空间是指【B】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C.物质运动的顺序性 D.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6.规律是指【A】 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 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 7.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C】 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 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C】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 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B】

A.普遍性和特殊性B.斗争性和同一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D.变动性和稳定性 10.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B】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1.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属于【B】 A.因果观上的唯物主义观点B.因果观上的唯心主义观点 C.因果观上的形而上学观点D.因果观上的相对主义观点 12.真象与假象的区别在于【D】 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真象是内在的,假象是外在的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 A.交通警察维持交通秩序B. 医生给病人作手术 C.农民收割庄稼D.运动员参加体育比赛 14.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B】 A.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B.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C.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D.实践的成功可以证明人们对客体的认识是正确的 1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B】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 1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C】 A.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B.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D.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17.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A】 A.实事求是B.阶级斗争理论C.社会发展理论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GB[含参考答案]

2020年大学马原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发展的实质是()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正确答案】D 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正确答案】A 3.世界上本没有鬼,可是人们能画出牛头马面人身等各种各样的鬼的图形来,这仍然表明() A.意识的内容来自人脑 B.意识的内容来自主观能动性 C.意识的内容来自人的思维活动 D.意识的内容来自外部世界 【正确答案】D 4.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正确答案】A 5.价值的客观性在于(BCD) A.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价值的客观性

B.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C.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客观性 D.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 6.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A) A.具体劳动 B.剩余劳动 C.商品的生产形式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B)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 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8.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 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商品的社会属性 C.交换价值的基础 D.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9.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客观必然性是由() A.社会再生产的规律决定的 B.社会再生产的形式决定的 C.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 D.竞争规律决定的 10.资本积累.积聚和集中的相互关系是() A.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B.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实现条件 C.资本积聚有利于资本集中 D.资本迅速集中会加快资本积累 11.资本主义政权的分权制衡是指() A.立法权 B.管理权 C.行政权 D.司法权 二、单选题 12.尽管微博简短和情绪化的表达方式容易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给公众与社会和谐带来不少困扰,但如果能加强管理,完善法制,塑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微博可以为人们“参政议政”提供一个更便捷有效的通道。这说明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辩证统一的 B.主次矛盾是辩证统一的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D.要用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历年考研《马原》试题库完整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再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为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 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C] A.注重量的积累B.保持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2.社会存在是指省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性质的是[D] A.社会形态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 3.马克思把商品转化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熟,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D]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二、多项选择题。 17.1971年迪尼斯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世界最佳设计奖”,设计师格罗培斯格却说,“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原因是在迪斯尼乐园主体工程完成后,格罗培斯格暂停修乐园里的道路,并在空地上撒下草种,5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草地上被游客走出了不少宽窄不一的小路,格罗培斯格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道,完成了“优雅自然、简捷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格罗培斯格的设计智慧对我们认识和实践的启示是[AB] A.要从实践中获得灵感B.要尊重实践的要求C.不要对任何自然事物做改变 D.要求对事物本来的面目做直接反映 18.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操纵、控制社会的主要方式由于[ABC] A.通过“参与制”实现其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 B.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实现其对国家机器的控制C.通过政策咨询机构影响和左右内外政策 D.通过新闻媒体实现国民思想意识的统一性 19.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很多西方人感叹这一经济危机从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精辟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科学分析的原创性主要是[AB] A.指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B.提示造成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C.指出经济危机的深层根源是人性的贪婪 D.强调政府对经济危机的干预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20.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思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奠定这一飞跃的理论基石是[CD] A.阶级斗争说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论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89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饿《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A]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2.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C]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 3.右边这张照片反映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D] A.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 B.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 C.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 D.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 4.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C]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二.多项选择题。 17.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ACD]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18.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CD]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19.有一则寓言讲到:狐狸把鱼汤盛在平底的盘子里,请仙鹤来和它一起“平等”的喝鱼汤,结果仙鹤一点也没喝到,全被狐狸喝去了。这个寓言给人们的启示是,尽管资产阶级宣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是[ACD] A.法律名义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B.这种形式上的平等既是资本主义的本质 C.它的实质是将劳资之间经济利益的不平等合法化 D.这种平等的权利是建立在财产不平等基础之上的权利 20.1989年,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弗朗西斯□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的统治形式”。然而,20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终结的不是历史,而是西方的优越感。就在柏林墙倒塌20年后的2009年11月9日,BBC公布了一份对27国民众的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不满资本主义制度,此次调查的主办方之一的“全球扫描”公司主席米勒对媒体表示,这说明随着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资本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BCD] .学习帮手.

(完整版)马原辨析题以及答案

辨析题参考答案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1、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参考答案: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与此相反则属于唯心主义阵营。第二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即凡是主张我们的思维能正确反映现实世界的是可知论,与此相反的则是不可知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把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归结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全面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对哲学性质和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一种错误看法。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和人们认识能力不高,各门具体科学都还处于未分化的状态而包含在哲学之中,这时的哲学也就带有一种知识总汇的性质。到了近代,具体科学纷纷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了出来,成为专门的独立学科。一些哲学家由于未能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一般与个别、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把哲学当做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一种特殊科学,提出了“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命题,这个命题本身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性质的规定。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但不能由此就说它是“科学之科学”。 3、意识是特殊物质的功能和属性,因而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参考答案:这是一种从正确前提导出错误结论的观点。意识依赖于物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物质的功能,但它又是与物质有本质区别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具有主观特性的精神现象。意识的本质在于,它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把意识等同于物质,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其错误在于抹杀物质与意识的本质区别,歪曲了意识的本质。 4、世界统一于存在 参考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物质是最根本性的存在,世界除了物质的存在,其他的什么也不存在。存在的本意是有,世界上存在着两者基本现象即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存在有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两种基本形式,但物质存在是基础。把世界的统一性笼统地表述为存在性,没有明确世界到底是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存在着调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企图,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只有在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述中存在才专门指物质存在,在其他哲学语境中存在既指物质存在也指精神存在。 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参考答案: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意识本质问题特别是对意识能动性特征的科学论述。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利用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并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和作用,它既表现在意

马原题库(一)

原理题库(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单:10;多:5) 1、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规律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 )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 )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7、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D、科学性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最新《马原》大学期末考试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或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同唯物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思想前提 4、在马克思主义创立过程中,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着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着作中,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着作是《资本论》 6、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 7、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着特征是实践性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9、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中交织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斗争 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专门的哲学术语有着特定的含义和确定的标准,不能随意乱用,也不能另立标准,否则会造成混乱。这里所说的特定含义和确定标准是指对世界本原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回答;存在和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的内容,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世界本原问题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3、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14、“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15、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17、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18、对同一张事物的不同看法都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象 19、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说明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象 20、“思想实验”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2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2、“寒路神麦正当时”说明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2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24、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25、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26、柏格森所说的运动变化不是指任何具体的事物的运动变化,而只是纯粹的“动作”,是没有物质承担者的运动

马原题库汇总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 A.德国古典哲学 B.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B ) 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 B.与时俱进 C.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 3.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是 ( B) 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在实践的基础上革命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 C.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6.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7.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A.辩证法 B.科学社会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 8.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C)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 BCE) A.马克思主义法学B.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 ACD ) A.德国古典哲学 B.剩余价值学说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E.唯物史观 3.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CD )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4.下面对马克思主义正确的表述是( ABCD ) A.是马恩创立并由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理论 B.是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理论 C.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D.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包括( ABC ) A.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B.无产阶级的壮大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ABC ) A.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1838年英国宪章运动C.1844年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 D.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 7.下列哪些人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 AB) 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亚当·斯密D.欧文 8.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要求我们必须坚持( ABCD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 C.实事求是 D.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 三、辨析题

马原题目及答案

1.什么叫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为什么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包含了什么哲理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因为当人第二次进入这条河时,是新的水流而不是原来的水流在流淌。说明宇宙万物没有什么是绝对静止的和不变化的,一切都在运动和变化。 一切事物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灭。 3.什么叫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即是唯物派,马克思主义认为唯物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它与唯心主义对立,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

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哲学里关于本体论的一种基本观点。为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4.你是如何理解物质这个范畴的? 物质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如何正确理解物质范畴对于人们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哲学界主要把物质理解为各种具体物质的共性和客观实在,但对具体物质的共性是什么、客观实在又是什么却没有说明。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各种具体物质的共性、客观实在加以说明,以便廓清一些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更臻完善。 5.你认为人脸一次都不能踏进同一河流这个哲学是否正确? 这句话是错误的,他借口运动的绝对性,而否认静止的相对性,把事物说成是瞬息万变的东西,必将陷入“不可知论”。 6.什么叫做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郑州大学马原题库绪论和唯物论

绪论和唯物论 1.哲学是……。(A) A.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B.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C.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D.关于唯物论和唯心论的不同观点 2.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是……的关系。(B)A.整体和部分 B.普遍和特殊C.对立和统一 D.互不相关 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政治经济学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阶级斗争学说 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C)A.深刻的批判性 B.彻底的革命性 C.实事求是 D.鲜明的阶级性 5.从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上看,哲学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的关系。(B)A.抽象和具体 B.一般和个别C.本质和现象 D.内容和形式

6.第一次明确指出哲学基本问题的是……。(C) A.黑格尔 B.马克思 C.恩格斯 D.列宁 7.哲学基本问题是……的关系问题。(D)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主体与客体 C.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D.思维和存在 8.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就在于是否承认……。(D)A.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B.世界的可知性C.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9.唯物主义一元论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D) A.精神 B.自在之物 C.上帝的创造物 D.物质 10.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D)A.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人在神的启示下可以认识世界 C.世界万物不过是“感觉的复合”

D.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精神 11.世界是统一的,所以一元论是正确的。这种看法是……的。(C) A.正确 B.唯心主义 C.不确切 D.唯物主义 12.在哲学上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这是……的观点。 D)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不可知论13.“心外无物”,这是……的观点。 (D) A.不可知论 B.形而上学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14.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的观点。(D) A.宿命论 B.唯意志论 C.机械唯物论 D.朴素唯物论15.《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种观点属于……运动观。(A)

(完整word版)马原题库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最新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易错题整理 第一章(上)

2016年考研政治马原部分易错题整理第一章(上)2016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一般出现在论述题和材料题部分的频率较低,大部分分值都会在选择题和辨析题中出现,因此,对政经部分的选择题练习需要考生在冲刺阶段多加练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易考又易错的选择题,并有详细的命题解析,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预祝大家能够取得好成绩! 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单选 在小规模范围内,以货币为交换媒介,以满足私人利益需要为目的,交换商品以满足自身使用价值的需要。这种经济形态是指: A.自然经济 B.简单商品经济 C.发达商品经济 D.市场经济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 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首先,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是商品经济的特征。自然经济是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形态,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封闭保守的经济,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劳动以自然分工为基础。发达的商品经济阶段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与机器大生产、发达的科技相联系,生产和交换的目的不仅为了交换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更为了获得更多的价值,使价值增殖。而市场经济是市场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因此,ACD均为错误选项。只有简单的商品经济才是在小规模范围内,以货币为交换媒介,以满足私人利益需要为目的,交换商品以满足自身使用价值的需要的经济形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缺一不可。第一,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一个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人需要,就不能成为商品,即使在它身上耗费再多的劳动,这些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所以,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不能形成价值。第二,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一个物品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如阳光、空气等,

马原选择题题库

马克思主义基 本 原理概论选择题及答案 7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 ) 、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 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 3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 .人类进人 21 世纪,英国广播公司 ( BBs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名列榜首的是( A ) A .马克思 B .爱因斯坦 C .达尔文 D .牛顿 5 .在 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B ) 纺织工人起义 6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 运动 D .阶级斗争也包括继承者对 千年思想家” 网评,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 .英国宪章运动 C .芝加哥工人起义 D .德国西里西亚 A .工业革命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郑州大学马原题库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167.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之所以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C) A.政治因素的作用 B.认识论的影响C.生产方式的落后 D.阶级立场的限制168.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在于,它不能够……。(D) A.科学地揭示社会的内部结构 B.科学地说明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C.正确理解生产方式对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D.恰当地说明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以及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169.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的对立。(A)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70.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使得……。(C)A.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被揭示出来

B.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支配作用得到证明C.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科学的论证 D.真理既具有相对性又具有绝对性得到了充分证明 171.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在于是否承认……。(C) A.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 B.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72.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B)A.精神生活的总和 B.物质条件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D.社会环境 173.历史唯物论的“社会存在”,主要是指……。(D) A.生产关系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 17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的观点。(D) A.历史唯物主义

B.历史唯心主义 C.社会达尔文主义 D.具有合理因素的历史唯心主义 175.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B) A.吃穿住行 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 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D.社会交往活动 176.使人与自然界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C) A.地理环境 B.生产资料 C.生产劳动 D.社会意识 177.社会和自然界既对立又统一的基础是……。(B) A.人类自身的存在 B.人类的劳动实践C.生态平衡 D.科学技术178.在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中,二者同时都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C)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