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小孤山大孤山文言知识整合

过小孤山大孤山文言知识整合

过小孤山大孤山文言知识整合
过小孤山大孤山文言知识整合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过小孤山大孤山

一、古今异义

1.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

..②

..①相发挥

①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江河和山岭,多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

②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

2.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不好;接近死亡;表示程度极深

二、一词多义

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

1.起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 )

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

2.比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

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 )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 )

2.比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祭十二郎文》)()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 )

3.至至高无上()

色愈恭,礼愈至(《送东阳马生序》)( )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 )

4.特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 )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陈情表》)( )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 )

2.名词作状语

(1)如宝.装屏风( )

(2)掠江东南

..去( )

(3)岸土赤而壁.立()

(4)上.干云霄()

(5)晚.泊沙夹()

四、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此山当是其一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信造化之尤物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句翻译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一、答案:1.①水光山色,文中指长江与小孤山②衬托,辉映 2.不能通行

二、答案:1.凸起,耸立/起立,站起/起事,发动/动身,出发 2.比较/靠近/等到,及/比起……来/比拟,认为和……一样/近来 3.来到,到达/极,最/周到 4.突出地/只,不过/特别,特地

三、答案:1.下雨 2.(1)用宝石(2)向东南方(3)像墙壁一样(4)向上(5)在夜晚

四、答案:1~3.判断句 1.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

2.诚然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3.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

4.状语后置句如果再稍微用楼台亭榭装饰一下。

5.省略句、被动句其中有一天为风所阻,(船)不能行。

五、答案:1.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像用宝石镶嵌的屏风。(采分点:附、宝)2.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向东南方飞去,

非常壮观。(采分点:方、东南)

3.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采分点:虽、盖)

4.(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采分点:以、乃)

5.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像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采分点:则、引绳)

《过大孤山小孤山》优秀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 2、培养学生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培养语感。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教学难点: 1、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述“赏析指导”,明确本单元标题“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引用课文中的比喻,让学生明确本单元学习应当感受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应通过对具体语句的解读再现文中对自然、人物、事件、事理形象的表现。 二、新课教授: 1、释题: 结合注释,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写作背景。 《过小孤山大孤山》选自《入蜀记》,是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的两则日记。是时,陆游被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因作《入蜀记》以记其胜。小孤山,又名髻山,在今安徽宿松东长江中。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南。(写作背景) 2、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陆宰,是很有民族气节的官员和学者,朝廷南渡后,他便回到家乡著书了。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的壮志。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歼臣秦桧而被除名。孝宗时,被赐给进士出身,历任夔州通判,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等地方官,还参赞王炎、范成大幕符军事,后来做过朝议大夫,礼部郎中。65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死时年八十六。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3、朗读正音: 教师范读,学生划记。其后自我朗读。 4、整体感知: 既为游记,你能找出作者的游踪吗? 明确:过烽火矶--过澎浪矶、小孤山--始见庐山及大孤。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船的行程。 三、具体研读: 1、阅读第一自然段,感悟烽火矶的形象。 2、问题1 :烽火矶的形象特点是什么?从文章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 明确: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 3、诗人如遇此情如见此景该当如何评价? 明确:“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可初步感知诗文在创造形象上的区别。

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

过小孤山大孤山 一、重点实词 1、列置 2、亦与它石迥 3、又深秋潦 4、碧峰巉然孤起 5、上干 6、信 7、庙在山之西麓山脚8、尝加营葺、9、倒影水中,胜景 10有俊鹘抟11、不与江水乱 二、重点虚词 1、自数十里外望之 2、信造化之 3、徙倚久之 4、复以 5、碧峰巉然孤起 三、古今异义 1、与江山相发挥 四、词类活用1、极2、皆以杏仁澄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1、此山当是其2、信造化之尤物也 3、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4、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5、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二)省略句 1、倒影(于) 2、方立(于)3遂行泛(于)澎蠡口 《庖丁解牛》 一、重点实词1、庖丁解2、足之所履踩3、肩之所踦(yǐ) 4砉(huā)然向响 5、“奏刀騞(huō)然 6、 7、过。 8、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会合、接触 9、批郤:空隙。 10、 11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12、技经肯綮经脉。肯:紧附在骨 qìng:筋肉聚结处。 13、而况大軱 14、 割肉 15、断指用用刀折骨 16、硎:磨刀石 17、间隙。 18、散落在地上 19、心满意足 20、善 二、通假字 1、砉然向然通“响” 2、技盖至此乎 3、善刀而藏之 三、古今异义 1、古—没有不是今— 2、不外乎以神遇—会合、接触今—碰见、遇见 3、视为止,行为迟—行;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4、古——虽然这样、但是今—— 特殊句式 1、省略句技盍至此乎此乎 2、判断句臣之所好者道也 3、状语后置新发于硎于硎新发 4、宾语前置 5、视为止,行为迟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陈情表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闵,通“悯”,所忧愁的事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臣密今年四十有六有,通“又”,多 二、词类活用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教学重点】 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教学难点】 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1、陆游(公元1125—1209年)字少游,号务观,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据说陆母生陆游时,梦见秦观,秦观,字少游,于是陆母给儿子取名陆游,字务观。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却久而不孕,为陆母不喜,陆游被迫与唐琬分离,后来唐琬改嫁赵士程,陆游再娶王氏。十余年后他们春游沈园相遇,陆游伤感之余,在园壁题了著名的《钗头凤》,随后唐婉也回了一首《钗头凤》。 2、坎坷之始: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 3、遗恨而终: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 4、散文成就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 主要作品集:《渭南文集》、《剑南诗稿》。 5、陆游一手持剑,陆游出生的那一年,金兵进攻汴梁(开封)。徽宗慌忙让位,让太子赵恒做了皇帝,是为宋钦宗,改元靖康。不久汴梁被攻破,徽钦二帝都成了金人俘虏。这是不是陆游命中注定,他的一生将以抗金为己任。 一手执笔,作诗。 二、写作背景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通判,由故乡山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三、解题 《过小孤山大孤山》选自《入蜀记》,是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的两则日记。是时,陆游被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因作《入蜀记》以记其胜。

过小孤山大孤山译文、文言知识、备课资料

《过小孤山大孤山》译文 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像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像)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迟所历妙”。 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天下着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时隐时现。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守庙的人说,山上栖息着很多老鹰。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忙系上缆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样子像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像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水域。(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像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岸上的土是红色的,像墙一样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风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

过小孤山大孤山文言知识点总结

过小孤山大孤山 一词多义: 之 自数十里外望之代词,指代小孤山 信造化之尤物结构助词,的 徙倚久之而归时间名词后的助词,无实意 复以小艇游庙中用,靠 然 碧峰巉然孤起 ...的样子 古今异义词: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 古义:水光山色,文中指长江与小孤山。 今义:江河和山岭,多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 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古义:不能通行。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不好;接近死亡;表示程度极深。重点词组: 列置烽燧陈列、设置 亦与它石迥异差别很大 又深秋潦缩积水 碧峰巉然孤起拔地而起 上干云霄冲,直入 信造化之尤物也确实 庙在山之西麓山脚 尝加营葺营建,修缮 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胜景 有俊鹘抟水禽持,抓 不与江水乱混淆,混杂 词类活用: 极登临之胜副词作动词,极尽。 皆以杏仁澄之使动,使……变得澄清。 二、指出词类活用用法及意义 1、宝.装屏风:宝石,实为用宝石,名词作状语 2、皆名.天下:扬名,名词作动词 3、上.干云霄:向上,名词作状语 4、南.望彭泽、都昌诸山:向南,名词作状语 5、掠江东南 ..去:向东南,名词作状语 6、岸土赤而壁.立:壁,向墙壁一样,名词作状语 7、晚.泊沙夹:在晚上,壁,向墙壁一样,名词作状语 特殊句式: 判断句: 此山当是(表判断)一也;信造化之尤物也; 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判断句

省略句: 倒影(于)水中 方立(于)庙门 遂行泛(于)澎蠡口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介宾结构后置 其间一日阻风不行被动句 《庖丁解牛》文言知识整理 重点实词: 庖丁解.牛:剖开、分割 足之所履.:踩 肩之所踦.(yǐ ):支撑,接触 砉.(huā)然向.然: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声。向,通“响”。 奏.刀騞(huō)然:奏,进; 技盖.至此乎:通“盍”,何,怎样。 进.乎技矣:超过。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会合、接触 批.大郤:击,劈开;郤,空隙。 导.大窾:顺着,循着,这里有导入的意思;窾:空 因.其固然 ..: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技经肯綮 ....之未尝:技经,犹言经络。经,经脉。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qìng),筋肉聚结处。 而况大軱.乎:大骨 良庖岁更 ..刀,割.也:岁,名词作状语,每年;更,更换;割,割肉族.庖月更刀,折.也:众,指一般的;折,断,指用用刀折骨 新发.于硎.:发,出;硎,磨刀石 彼节.者有间.:节,关节;间:间隙。 如泥委.地:卸落,坠下,散落在地上 踌躇满志 ....: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缮,擦拭刀 二、通假字 砉然向.然通“响” 技盖.至此乎通“盍”,何,怎样。 善.刀而藏之通“缮”,修缮 3,古今异义 所见无非牛者:古—没有不是今—只,不外乎 以神遇:古—会合,接触今—碰见、遇见 视为止,行为迟:古—行,动作;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虽然,每至于族:古——虽然这样,但是今——连词,表转折 特殊句式 技盍至此乎省略句,技盍至(于)此乎 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过小孤山大孤山学案答案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高二()班第()组姓名: 《过小孤山大孤山》学案 主备人:高继刚审核:高二语文组时间: 【学习目标】 1、理解文本,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鉴赏小结本文描写山川景物形象的手法。 3、3、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结合其经历,学习其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1、掌握重要的文言词汇和句式,重点掌握“然”、“以”这两个虚词 2、2、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手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且在文中加注重点实、虚词以及疑难句子的理解,标记勾画,做好文本批注,再研读本学案。(牢记:先理解课文,再做本学案。) 2.深入文本,合作探究,学习鉴赏写作手法。 3.在理解的基础上大声诵读,体悟作者情感,提高文言文的感知能力。 4.认真限时、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预习案】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一、走进作者(知人论世,有利于解读课文。) 陆游简介:(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匪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 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几年,他才赐进士出身。因为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所以他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仕途不是很顺利。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93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一百 十首词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诗风清丽平淡。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而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 二、课文背景 (见教材P68注释①) 【自主学习·疏理基础】 认真阅读课文,参考课下注释和《古汉语字典》完成基础知识落实。 一、给下列字注音 烽火矶.(jī)烽燧.(suì)窦.()潦.缩(lǎo)巉.然(chán)以杏仁澄.之(dèng)赪.(chēng) 楼观亭榭.(xiè)抟.(tuán)汲.(jí)葭.苇(jiā)栖鹘 ..(qīhú)上干.(gān)云霄 二、解释下列实词 自舟中望山:从信.造化之尤物也:确实特异之物上干云霄:直冲 凡江中独山:所有方立庙门:正盖以此得名也:大概俄复开霁:一会儿雨过天晴始见庐山及大孤:才大孤状类西梁:像每汲用:取水过夕乃可饮:一晚 三、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A、然(1)杰然特起( ......的样子)(2)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但是) (3)实不然也(这样)(4)碧峰巉然孤起(......的样子)

《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练习讲课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 一、给加点字注音 烽火矶.()烽燧.()窦.()潦.缩()巉.然()上干.()云霄 楼观亭榭.()抟.()翠蔓.()汲.()葭.苇()栖鹘 ..()以杏仁澄.之() 二、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解释其含义。) 1. 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 皆名.天下 ( ) 2. (1)如宝.装屏风 ( ) (2)掠江东南 ..去 ( ) (3)岸土赤而壁.立() (4)上.干云霄() (5)晚.泊沙夹() 三、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 1.此山当是其一也。() 2.信造化之尤物也。() 3.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4.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5.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6.及抛江过其下。() 7.复以小艇游庙中。() 8.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四、古今异义 1.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 ..② ..①相发挥 ①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江河和山岭,多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 ②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 2.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不好;接近死亡;表示程度极深 3.信造化 ..也。 ..之尤物 古义: 今义:造化,福气,运气;尤物,指优异的人或物品,多指美女。 4.南唐为奉化军节度。 古义: 今义:多指节制,约束。

五、一词多义 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 1.起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 ) 信造化之尤物 ( ) 3.信言必信,行必果() 低眉信手续续弹 ( ) 复以小艇游庙中 ( ) 4.复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今年欢笑复明年 ( ) 红罗复斗帐 ( ) 三面临江,倒影水中() 5.临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未尝不临文皆悼() 皆以杏仁澄之()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6.以吾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作《师说》以贻之() 木欣欣以向荣() 此山当是其一() 7.是是日风静,舟行颇迟()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 六、语句翻译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小孤山大孤山(赛课一等奖)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课题:过小孤山大孤山 作者:陆游 【教学目标】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教学重点】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Powerpoint课件 【课前预习】 1、结合注释,清除字音、字义障碍,明白文意。 2、标出船行途中的遍地景点及其特性形容的句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备注一、导语设计: 本单元选修课的类属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那么同学们知道古代诗歌与散文再形象塑 造上的区别吗? 下面我们看看两张中国画,找找两者的区别。 前一幅是写意画,以形写神、以神写意;骨法用笔、以书入画;追求意境、缘物寄情。 后一幅是工笔画,线条工整、细腻严谨;色彩艳丽、明快高雅;布局和谐、气韵生动。 古代诗歌和散文在形象上的区别就可用写意画和工笔画来区别,一个抽象出意,一个具体 生悟,今天,让我们走进陆游的散文《过小孤山大孤山》、诗歌《观小孤山图二首》《咏小孤》, 看看其所创造的大小孤山形象有什么不同。 二、知人论世:见教辅资料 关键词:南宋 9300 爱国: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砥柱河流悟掌日,死前恨不见中原。《太息四首其一》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 爱梅:160多首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卜算子·咏梅》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 评价:梁启超在《读陆放翁诗》中写道:“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三、初步感知: 1、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和节奏。 3、分组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字音: 矶 jī抟 tuán 蠡 lǐ葭 jiā赪 chēng 湓 pén 汲 jí鹘 hú燧 suì窦 d?u 潦 lǎo 巉 chán 上干云霄 gān 榭 xiè 四、探究赏析: 1、本文属日记体游记,并且是由两则日记组成。第一部分记叙了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峭石)、彭浪矶,小孤山的所见所闻,由1-2段组成;第二部分记叙了八月二日过大孤山的所见所闻。 2、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 过烽火矶→过彭浪矶、小孤山→遂行泛彭蠡口→始见庐山及大孤山→晚抵江州,泊湓浦 3、写山川景物贵在形象鲜明,本文描绘了哪些景物?各自有何特点?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些形象的?请选取一个景点,结合原文,试从手法、写景角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四个组,每组一个)(1)烽火矶:突兀(远望)怪奇(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近观)(历史角度)峭石: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比喻) 写景方法:运用色彩词、点面结合,比喻修辞、精笔描摹。 (2)彭浪矶:浪大(无风亦浪涌) 小孤山:峭拔(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秀丽(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 峭拔秀丽:(不可与小孤比,非它山可拟)“祠宇”虽“极于荒残”但若“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上矣”(对比) 写景方法:由远及近、对比、不同角度的描摹。 分析:运用对比手法。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又用它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的巉然孤起这一特点;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对比,衬托了小孤山的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更是为了说明小孤山若是以“楼观亭榭”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上矣”。 (3)大孤山:望之如浮水面(虽不可拟小孤之秀丽,然……如浮水面)(对比、想象描摹)江水清浊分明(对比) 分析:先用西梁山类比,使人通过西梁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形状,然后与小孤山相对比,从而突出各自的特色。特点:高特点:秀 特点:奇

高一语文《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梳理

高一语文《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梳理高一语文《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梳理 1、准确认读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并理解其意义: ①列置烽燧②秋深潦缩③俊鹘抟水禽 ④沙洲葭苇⑤江岸如赪⑥尝加营葺 【讲解】①燧suì:本义是古代取火的工具,本文指报警的烽火台。②潦lǎo:雨水大或路上的流水,积水,本文指江水。③鹘gǔ:鹰隼一类的猛禽;抟tuán:本义是把东西捏聚成团,本文引申为追逐。④葭jiā:芦苇。 ⑤赪chēng:红色。⑥葺qì:修理房屋。 2、根据文意推断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①及抛江过其下②是日风静,舟行颇迟 ③巉然孤起,上干云霄④信造化之尤物也 ⑤与江山相发挥⑥舟中估客莫漫狂 【讲解】①抛:抛锚、把船停下;②迟:速度慢;③干:触及;④信:确实;⑤发挥:互相映衬;⑥估:通“贾”,商贾,即贩货商客。 3、下列加点词均为名词活用为状语,请说明其意义: ①如宝装屏风②上干云霄③晚泊沙夹 ④南望彭泽、都昌⑤岸上赤而壁立 【讲解】①宝:用珍宝;②上:向上;③晚:到晚上; ④南:向南;⑤壁:像墙壁一样。

4、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①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②落星之类,皆名天下。 ③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 【讲解】①突兀:高耸峭拔,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高耸的山峰;②名:名气,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名气、闻名;③澄:使动用法,使……澄清。 5、简要说明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①若稍饰以楼观亭榭②神曰“安济夫人” ③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讲解】①介宾短语后置句,应为“若以楼观亭榭稍饰”;②省略句,“神”,指的是(庙里祭祀的)神像,定语省略;③判断句。 6、重要句子翻译: ①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②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③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 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④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⑤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和翻译

《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和翻译 原文:标题:过小孤山大孤山作者或出处:陆游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 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岸上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译文或注释: 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象)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迟所历妙”。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 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

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

一、重点实词 1、列置烽燧陈列、设置 2、亦与它石迥异差别很大 3、又深秋潦缩积水 4、碧峰巉然孤起拔地而起 5、上干云霄冲、直入 6、信造化之尤物也确实 7、庙在山之西麓山脚 8、尝加营葺营建、修缮 9、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胜景 10有俊鹘抟水禽持、抓 11、不与江水乱混淆、混杂 二、重点虚词 1、自数十里外望之代词指代小孤山 2、信造化之尤物结构助词的 3、徙倚久之而归时间名词后的助词无实意 4、复以小艇游庙中用、靠 5、碧峰巉然孤起……的样子 三、古今异义 1、与江山相发挥古:辉映;今: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 四、词类活用 1、极登临之胜副词作动词极尽 2、皆以杏仁澄之使动使……变得澄清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此山当是其一也 2、信造化之尤物也 3、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4、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5、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二)省略句 1、倒影(于)水中 2、方立(于)庙门3遂行泛(于)澎蠡口 《庖丁解牛》 一、重点实词 1、庖丁解牛剖开、分割 2、足之所履踩 3、肩之所踦(yǐ)支撑接触 4砉(huā)然向然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声。向通响 5、“奏刀騞(huō)然奏进 6、技盖至此乎通“盍”何怎样。 7、进乎技矣超过。 8、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会合、接触 9、批大郤击、劈开郤:空隙。 10、导大窾顺着、循着这里有导入的意思窾空 11、因其固然因:依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12、技经肯綮之未尝技经:犹言经络。经:经脉。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qìng:筋肉聚结处。 13、而况大軱乎大骨 14、良庖岁更刀,割也岁:名词作状语每年更:更换割:割肉 15、族庖月更刀,折也众指一般的折:断指用用刀折骨 16、新发于硎硎:磨刀石 17、彼节者有间节:关节间:间隙。 18、如土委地卸落、坠下、散落在地上 19、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 20、善刀而藏之善通“缮”修缮擦拭刀 二、通假字 1、砉然向然通“响” 2、技盖至此乎通“盍”何怎样。 3、善刀而藏之通“缮”修缮 三、古今异义 1、所见无非牛者古—没有不是今—只 2、不外乎以神遇古—会合、接触今—碰见、遇见 3、视为止,行为迟古—行动作;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4、虽然每至于族古——虽然这样、但是今——连词表转折 特殊句式 1、省略句技盍至此乎技盍至(于)此乎 2、判断句臣之所好者道也 3、状语后置新发于硎于硎新发 4、宾语前置技经肯綮之未尝未尝技经肯綮 5、省略句视为止,行为迟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陈情表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闵,通“悯”,所忧愁的事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臣密今年四十有六有,通“又”,多 二、词类活用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教学方法:品读法与赏析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用具:播放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倘若这个世界有原先,倘若能够推开岁月尘封的门,就让我们穿越清、明、元,一路走到南宋。或许我们会和着凄婉的宋词,悄悄地走进月华如水的沈园,吟哦着《钗头凤》,去感受一段在江南的烟雨里忧伤了千年的爱恋。或许我们会听着悲慨的《书愤》《示儿》毅然踏上铁马冰河的战场,去找寻作者“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深深伤痛。或许我们还会顺着如练的澄江,去探访山苍苍,水茫茫,静立水中央的小孤山、大孤山… 二、作者简介: 陆游简介:(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

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匪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几年,他才赐进士出身。因为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所以他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仕途不是很顺利。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93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一百三 十首词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诗风清丽平淡。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而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 三、写作背景: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四、解题: 1、小孤山: 位于安徽宿松县复兴镇境内,与江西省彭泽县城隔江相望。山高约一百米,方圆一里,被誉为“长江绝岛”,素有“海门天柱”、“海门第一关”之称。相传大禹治水在此刻石记功,秦始皇刻“中流砥柱”于石上。 由于山形像一位云髻高绾的美女,人们又将此山称为小姑山。小孤山山体独特,无处不景,无景不奇,“东看一支笔,西望太师椅,南观似悬钟,北看啸天龙”。千百年来,以其秀、奇、险、独而著称。主要胜景有:“龙耳洞”“先月楼”“弥陀阁”“天妃殿”“半边塔”“界潮祠”“梳妆亭”“御诗碑”等。 关于小姑山和彭浪矶名称的由来,还有另一种比较浪漫的说法:民间传说中一位纯情美丽的少女,她与彭郎相爱,但终难成眷属,于是投江殉情,死后化作秀资超然的“小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于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矶,立于江边,即“澎浪矶”,亦名“彭郎矶”。 2、大孤山: 在鄱阳湖上,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绣鞋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最新过小孤山大孤山文言知识整理

过小孤山大孤山文言知识整理 重点实词(参看课后注解) 列置烽燧(陈列、设置) 亦与它石迥异(差别很大) 又深秋潦缩(积水) 碧峰巉然孤起(拔地而起) 上干云霄(冲,直入) 信造化之尤物也(确实) 庙在山之西麓(山脚) 尝加营葺(营建,修缮) 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胜景) 有俊鹘抟水禽(持,抓) 不与江水乱(混淆,混杂) 重点虚词(参看绿色通道) 自数十里外望之(代词,指代小孤山) 信造化之尤物(结构助词,的) 徙倚久之而归(时间名词后的助词,无实意) 复以小艇游庙中(用,靠) 碧峰巉然孤起(……的样子) 古今异义 与江山相发挥(古:辉映;今: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词类活用(参看绿色通道) 极登临之胜(副词作动词,极尽) 皆以杏仁澄之(使动,使……变得澄清) 特殊句式(参看绿色通道) 判断句: 此山当是(表判断)一也; 信造化之尤物也; 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省略句: 倒影(于)水中;方立(于)庙门;遂行泛(于)澎蠡口 翻译(通篇译文见绿色通道) (1)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2)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抓住一只水鸟,掠过江面向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 (3)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第一节 一、导入: 由《书愤》导入。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陆游是一个高产的作家,其诗作今存9000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 陆游的诗歌为什么主要表现渴望恢复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这与他的家世和经历有莫大的关系。首先看陆游的家世:陆游出身于一个爱国家庭,父亲陆宰,有坚定的民族立场,常常谈论国难国耻至痛哭流涕,饭都吃不下。由于家庭的关系,陆游从小接触的都是爱国人士。再看看其经历:陆游出生的第二年就碰上了靖康之变,跟随家人颠沛流离,他在国难中诞生、成长直至逝世。这样的家

世,这样的经历,促使他产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英雄志愿。 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并且在政治上一再打击排斥陆游。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三、结合注释,扫除字音、字义障碍,初步理解文意。 1、教师讲解第一自然段重要词句: 2、学生翻译本段词句: 3、质疑、释疑: A、本段写何处之景?作者给我们介绍烽火矶戍守情况有何作用? 烽火矶。 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 B、勾画出本段写景的句子,突出了烽火矶怎样的特点? 高峻、怪奇等特点。 C、本段写景采用怎样的顺序? 先写远视所见,只不过觉得烽火矶“突兀”罢了,除此之外别无佳处。再写近观,近观之景则异彩纷呈。 D、这种远近对比的写法有何作用? 不仅使人的认识一步步真正认识到烽火矶的佳妙之处,而且能收到曲径通幽的艺术表达效果。 4、教师讲解第二段重要词句。 第二节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 2、培养学生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培养语感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家作品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他继承并发摺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本文选其诗十一首:《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设计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设计 (其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四、教学时授: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倘若这个世界有原先,倘若能够推开岁月尘封的门,就让我们穿越清、明、元,一路走们会和着凄婉的宋词,悄悄地走进月华如水的沈园,吟哦着《钗头凤》,去感受一段在江南的烟雨爱恋。或许我们会听着悲慨的《书愤》《示儿》毅然踏上铁马冰河的战场,去找寻作者“报国欲死痛。或许我们还会顺着如练的澄江,去探访山苍苍,水茫茫,静立水中央的小孤山、大孤山… 二、作者简介: 陆游简介:(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十二能诗文”,他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匪浅,从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名。直到秦桧死后几年,他才赐进士出身。因为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所以他屡遭朝廷投降派仕途不是很顺利。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93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一百三 十首词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淡。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

《过小孤山大孤山》公开课教案

内容备注课题:过小孤山大孤山 教学目标: 1、把握不同类型散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性,了解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 2、培养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 3、通过对古代散文的诵读培养良好的语感; 4、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教学重点: 1、把握不同类型散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性,了解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 2、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陆游出生: 陆母生陆游时,梦见秦观,秦观,字少游,于是陆母给儿子取名陆游,字务观。 陆游出生的那一年,金兵进攻汴梁(开封)。徽宗慌忙让位,让太子赵恒做了 皇帝,是为宋钦宗,改元靖康。不久汴梁被攻破,徽钦二宗都成了金人俘虏。这是 不是陆游命中注定,他的一生将以抗金为己任? 陆游一手持剑(抗金),一手执笔(作诗) 二、陆游名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三、写作背景: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通判, 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 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 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四、小孤山: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境内长江中,每年汛期时四面环水,孤峰如柱,兀 立大江,有“长江绝岛”、“长江天柱”之称。小孤山以其小、险、独、奇而著称。 其山势峭拔,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号为“楚塞吴关”、“海门第一关”,至今尚有古炮台、烽火台等遗迹。 五、大孤山:在鄱pó阳湖上,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 中落下的绣鞋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六、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矶jī燧suì窦dòu 潦lǎo 巉chán 上干云霄gān 榭xiè 鹘hú抟tuán 蠡lǐ葭jiā赪chēng 湓pén 汲jí 七、整体感知:1、本文属日记体游记,并且是由两则日记组成。那么,这两则日 记分别记了些什么? 明确:本文属日记体山水游记类散文,根据时间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记叙了八月一日过烽火矶、澎浪矶,小孤山的所见所闻,由1-2段组成; 第二部分记叙了八月二日过大孤山的所见所闻。 2、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 过烽火矶→过彭浪矶、小孤山→遂行泛彭蠡口→始见庐山及大孤山→晚抵江州, 泊湓浦 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船的行程。 4.本文作为一篇游记,写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明确:烽火矶、小孤山、澎浪矶、大孤山。 第二课时 八、课文研读:第一段: 1、本段写何处之景? 明确:烽火矶 2、勾画出本段写景的句子,突出了烽火矶怎样的特点? 明确:高峻、怪奇(突兀,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又有一石,不附 山,杰然特起)等特点。 3、本段写景采用怎样的顺序? 明确:先写远视所见,只不过觉得烽火矶“突兀”罢了,除此之外别无佳处。 再写近观,近观之景则异彩纷呈。 第二段: 1、交代小孤山上有戍兵把守,说明了什么?有何作用? 明确:小孤山也是江防要地。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