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电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及策略

微电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及策略

微电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及策略

郑竞宏1,王燕廷2,李兴旺2,王忠军2,王小宇1,朱守真1

(1.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电机系,北京市100084;2.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吉林省吉林市132012

)摘要:微电网由并网运行模式到孤岛运行模式的平滑切换是保证微电网区域内重要负荷持续可靠

供电的重要手段。文中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了逆变器微源类型的微电网模型,

实现了微电网并网及孤岛2种运行模式及其相应的控制方法。在推导控制器系统传递函数的基础上,分析了控制参数对系统频谱特性的影响,并通过时域仿真研究了控制参数对微电网运行模式切

换暂态过程的影响规律,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控制器状态跟随的微电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同时,从微电源容量与微电网内负荷匹配程度的角度,提出了3区域平滑切换控制策略,有效地减小了微电网2种运行模式切换过程中的暂态振荡。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平滑切换控制方法及策略的有效性。

关键词:微电网;平滑切换;控制器状态跟随;控制策略

收稿日期:2011-06-

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823001,51007044

)。0 引言

随着传统能源供应的日益紧张以及人们用电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分散的小容量分布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

负荷及保护装置集成的微电网系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1-

3]。微电网有并网与孤岛2种典型的运行状态。正

常情况下,

微电网与常规配电网并网运行,当常规电网发生故障或电能质量不满足负荷要求时,微电网

能够快速、主动地断开与电网的连接,过渡到孤岛运行状态,以保证微电网区域内重要负荷的持续供电。因此,实现微电网向孤岛运行状态的平滑过渡,可减小过渡过程中的振荡对微电网内部负荷的影响,提高微电网的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近几年来,随着许多实验性质微电网的运行,在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和电力电子接口控制等方面已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4-

8]。但对于微电网2种运行模式的平滑稳定切换还没有深入研究。考虑微电网运

行模式和系统状况影响,微电源在运行模式切换过程中的控制方法和策略如何保证切换中出现的扰动在可接受范围内,以及切换后仍能维持微电网内部的电压和频率稳定,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本文主要介绍了逆变器类型微电源的微电网系统并网、孤岛2种控制器的结构,通过研究控制器参数对控制器传递函数幅频特性以及对切换时暂态过程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控制器平滑切换的方法。同

时,从微电源容量与微电网内负荷的匹配程度的角

度,

提出了3区域平滑切换控制策略,有效抑制了微电网从并网向孤岛运行切换时的暂态振荡。

1 微电网系统介绍

1.1 微电网结构

本文所采用的微电网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PCC为公共连接点。微电源为三相电压源型逆变器,所带负荷为RLC并联负荷。并网运行时,

由电网提供电压和频率的支撑,微电源采用P/Q控制方式输出给定功率;孤岛运行状态下,逆变器需自身承

担起电压和频率的调节作用,单机一般采用V/f控

制方式,多机采用V/f-P/Q主从控制方式[9]

或下垂控制方式[10-

11],以保证供电的可靠性。本文的多机

情形主要针对V/f-

P/Q的控制方式进行研究

。图1 微电网结构Fig.1 Structure of a microg

rid1.2 并网控制器与孤岛控制器结构

并网一般采用如图2所示的典型P/Q控制器

结构[12-

13],而本文采用的微电网的孤岛运行状态是如图3所示的V/f孤岛控制器结构

[14-

15]。图中:P和Q为逆变器功率信号;Pref和Qref为功率参考值;vd,vq,id,iq分别为逆变器机端输出电压、

电流的dq—

71—第35卷 第18期2011年9月25日

轴分量;idref和iqref为内环电流参考值;vsd和vsq为控

制器输出电压控制信号的dq轴分量;ω为频率信号;uref为电压参考值

图2 并网控制器结构

Fig.2 Structure of g

rid-connected controlle

r图3 孤岛控制器结构

Fig

.3 Structure of island controller2 控制参数变化对微电网切换过程的影响

微电网由并网向孤岛状态切换过程的暂态振荡

特性与孤岛控制器特性有密切联系。本文考虑的V/f孤岛控制器,

由电流内环控制和电压外环控制构成。电压外环控制器主要用于维持电压和频率恒定,同时产生电流内环参考信号,一般动态响应较慢;电流内环控制器主要进行精细的调节,用于提高逆变器输出的电能质量,一般动态响应较快。控制

参数主要为2个比例—积分(PI)环节的参数,分别是:电流环比例系数kp

i和积分系数kii、电压环比例系数kpv和积分系数kiv。2.1 孤岛控制器系统函数动态响应分析

本文主要讨论以电压环的参考值udref和uqref为输入,实测电压vd和vq为输出的系统特性。设电流环的PI环节部分输出为ud和uq,

则ud=kp

i+kii

)s

(idref-id)uq=kp

i+kii

()

s(iqref-iq烅烄烆

)(1

)滤波电路dq方程为:

vsd=LsDid-ωpllLsiq+

vdvsq=LsDiq+ωpllLsid+v{

(2

)式中:D为微分算子;Ls为滤波电感;ωpll为锁相环输出频率,可认为等于系统频率。

实现电流环前馈dq解耦控制的方程为[16]

vsd=kp

i+kii

()s

(idref-id)-ωpllLsiq+vdvsq=kp

i+kii

()

s(iqref-iq)+ωpllLsid+v烅烄烆

q(3

)所以有

ud=LsDid

uq=LsDi{

(4

)假设负载等效电阻为R、等效电抗为X,则

vd=Rid-Xiq

vq=Riq+X

i{

d(5

)由式(1)、式(4)、式(5)

及电压环控制关系可以推导出系统的dq轴传递函数如下:

Vd=Rkpikpvs2

+(Rkpikiv+Rkiikp

v)s+RkiikivLss3+(kpi+Rkpikpv)s2

+(kii+Rkiikpv+Rkivkp

i)s+RkivkiiUdref-XLss3+Xkp

is2

+XkiisLss3+(kpi+Rkpvkpi)s2

+(kii+Rkpvkii+Rkivkp

i)s+RkiikivIq(6

Vq=Xkpikpvs2

+(Xkpikiv+Xkiikp

v)s+Xkiikiv-Lss3+(Xkpikpv-kpi)s2

+(Xkiikpv+Xkivkp

i-kii)s+XkivkiiUqref+XLss3+Xkp

is2

+XkiisLss3+(kpi-Xkpvkpi)s2

+(kii-Xkpvkii-Xkivkp

i)s-RkiikivId(7) 式(

6)中,系统输出Vd分为2部分:前一部分体现了控制系统输出电压对给定电压参考值的跟踪性能;后一部分体现了负载q轴电流iq对系统输出的扰动特性。分别改变4个控制参数kpv,kiv,kp

i,kii,考察其对系统函数2部分的幅频特性的影响。以电压环参数kpv和kiv为例,改变这2个参数对系统电压跟踪特性的影响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到,比例环节系数kpv对系统幅频和相频特性的影响明显要比积分环节系数kiv大,而且随着kp

v的增大,系统增益为0dB的频谱范围更宽,跟踪性能越好。电压环参数kpv和kiv对系统负载电流扰动特性的影响如图5所示。由图5可以看到,系统负载电流扰动特性在低频段有较大衰减,可较好地抑制扰动。kp

v主要影响系统中频段的系统幅频特性,而kiv主要影响低频段的系统幅频特性,kpv和kiv越大,抑制效果越好。

81—2011,35(18

图4 参数k

pv和k

iv

的变化对电压跟踪特性的影响

Fig.4 Impact of kpvand kivon voltage-tracking

characteristi

图5 参数k

pv和k

iv

的变化对负载电流i

扰动特性的影响

Fig.5 Impact of kpvand kivon iqdisturbance characteristic 电流控制环参数kpi和kii的影响规律与电压环类似,也是k

pi

对系统幅频特性的影响明显要比kii

大,其对系统函数的影响曲线见附录A图A1和图A2。另外,式(7)中,q轴系统函数与d轴仅有几个符号差异,其系统函数幅频特性(见附录A图A3和图A4)与d轴的相差不大,相频特性有些差异,所得结论一致,这里不再赘述。

因此,对于孤岛控制器的4个控制参数,比例环

节系数k

pv

和k

pi

对系统的动态特性影响较大,比例系数越大,系统的跟踪性能越好;积分环节系数kiv和kii对系统的动态特性影响相对较小。

2.2 孤岛控制器参数影响的时域仿真验证

在V/f控制器中,比例环节能无延迟地产生作用,而积分环节的作用则有一个时间延迟。所以,比例环节的作用更多地表现在对扰动第1摆的影响上,而积分环节的作用则更多地表现在第1摆之后的过渡过程。

下面通过时域仿真研究孤岛控制器内各参数变化对微电网切换的暂态过程的影响规律。各仿真参

数初值为:k

pi=0.5

,k

ii=300

,k

pv=1

,k

iv=10

。微电网在t=1s时由并网切换到孤岛模式。分别独立改变各控制参数,考察其对切换过程的暂态影响。电

压环参数k

pv

和kiv对系统切换动态的逆变器输出电压和频率的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参数k

pv

和k

iv

的变化对暂态过程的影响Fig.6 Impact of kpvand kivon switching transients

kpv和kiv是电压外环控制系数,从图6可看出,

比例系数k

pv

主要影响第1摆的动态,且比例系数越

·绿色电力自动化· 郑竞宏,等 微电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及策略

大,第1摆峰值越大,过渡过程也越短。而积分系数

kiv主要影响达到后稳态的暂态过渡时间,kiv越大,振荡越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稳定,但对第1摆的幅值影响,要小于kpv。另外积分系数kiv过小时,电压达到稳态值需要更多的时间。

电流环参数kpi和kii对系统切换动态的仿真结果见附录B图B1和图B2。结论类似:比例系数kpi对电压和频率的影响比kii大;kii对电压和频率的影响很小,基本可以忽略。另外,kpi对系统稳定性有影响,选择不合适可能会引起系统不稳定,这在3.2节中将详细说明。

综上所述,控制参数kpv和kp

i对微电网平滑切换的暂态过程影响较大,kiv有一定影响,kii的影响很小。这一结论与2.2节的分析基本一致。因此保守

考虑,在切换过程中应重点考虑选择合适的kpv,kpi和kiv来保证微电网的平滑切换。

3 控制器平滑切换控制方法

3.1 基于控制器状态跟随的平滑切换控制方法

由于微电网并网和孤岛2种模式的控制器完全不同,因此要实现逆变器与电网的平滑切换,在控制部分要有逻辑开关实现不同控制器的切换。整个系

统结构如图7所示,其中并网控制器为P/Q控制方式,孤岛控制器为V/f控制方式,

其输入均为某反馈量与其给定值的差值,K1和K2为逻辑开关

图7 切换控制器结构

Fig.7 Structure of switching 

controller当微电网检测到主网故障由并网转换到孤岛运

行状态时,图7中相应由P/Q并网控制切换到V/f

孤岛控制。但在实际切换过程中发现:即使负荷功率需求小于逆变器所能提供的最大功率,也常在切换时刻产生较大的暂态振荡,出现如图8中系统

PCC处电压和频率的暂态振荡曲线(

如图8虚线所示),图中微电网在t=1.5s时切换。相反,如果不切换控制器,继续用P/Q控制,

尽管此时能量可能不平衡,

但暂态振荡不会像切换控制器那么大(如图8实线所示)

。分析2种控制模式切换过程中产生振荡的原

因,发现是由于切换过程中2种控制器的状态不匹

配造成的。当P/Q并网控制器运行时,V/f孤岛控

制器也在运行,只是输出结果没有产生作用,切换时由于2种控制器的输出状态不相等而造成控制器的输出有一个跳变。尝试将V/f控制器在切换前不

运行,但切换时其初始状态将为0,零状态的V/f控制器与P/Q控制器的状态依然存在差别,

实质并没有消除2个控制器的状态不匹配现象,切换的暂态振荡依然存在

图8 控制器切换过程的系统电压和频率暂态曲线

Fig.8 Transient curves of voltage and frequency 

whencontrollers switching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控制器状态跟

随的平滑切换控制方法,如图9所示。将V/f控制器状态与P/Q控制器的输出设计为一个负反馈作

为V/f控制器的输入,使得切换前V/f控制器随时跟随P/Q控制器的输出,

保证2个控制器的输出状态时刻一致。同时合理控制逻辑开关K1~K4:并网时,开关K1和K4闭合,开关K2和K3打开;

切换时,开关K1和K4打开,开关K2和K3闭合

图9 基于控制器状态跟随的平滑切换控制方法框图

Fig.9 Block diagram of smooth switching 

controlmethod based on controller status 

followed采用控制器状态跟随切换控制的仿真结果如图

10所示。可以看出:

切换控制后,有效地减小了切换所产生的系统PCC处电压和频率的振荡。这一切换控制的方法在后文的仿真算例中也将应用。3.2 参数的切换

3.1节中的控制器切换主要完成了外环控制器的切换,其内环电流控制器为共有部分,所以没有进行切换,但根据第2节中的分析,切换时如果内环控制器的某些参数不合适,可能会造成切换过程扰动较大甚至失稳。例如:图11为切换前后kpi均为0.2时的仿真,微电网在t=1s时进行切换。结果表明:并网时系统稳定运行,但孤岛状态下系统的电压、频

02—2011,35(18

率失稳。这说明不同控制模式下,控制系统参数有不同的优化值,在微电网切换时,不但要进行控制器的切换,还要完成控制参数的切换

图10 控制器改进前后的暂态曲线

Fig.10 Transient curves before and after

improving controller

图11 k

pi

=0.2切换时的暂态曲线

Fig.11 Transient curves with kpi=0.2while switching

根据第2节中推导出的系统dq轴传递函数(式

(6)和式(7)),以d轴传递函数为例,输出V

分为2部分:前一部分为控制系统输出电压对给定电压参考值的闭环传递函数(用G(s)表示);后一部分体

现了负载q轴电流i

对系统输出的扰动特性。从稳定性的角度考虑,重点考察前一部分的作用,为求解系统的稳定裕度,先求解前一部分的开环传递函数G0(s)。由G(s)=G0(s)/(1+G0(s)),可知

G0(s)=G(s)

1-G(s)

Rkpikpvs2+(Rkpikiv+Rkiikpv)s+Rkiikiv

Lss3+kpis2+kiis

(8)

改变k

pi

,得到开环系统函数的频谱图如图12所示。

从频谱图上可得,当k

pi=0.2时的系统相角裕

度仅为14°,扰动稍大系统就易失稳,这也是上文示例中微电网切换失稳的原因。同时,增大k

pi

可提高稳定裕度,但太大又易造成控制器内部电流环的PI控制环节失稳,产生高频振荡,使输出电压波形变差

(见附录B图B3和图B4)

图12 参数k

pi

的变化对开环传递函数的影响Fig.12 Impact of kpion open-loop transfer function

因此,当检测到孤岛发生时,首先将k

pi

的值由0.2切换为一个合理的值,这里取为0.5(相角裕度为40°),使其满足孤岛控制器的稳定要求。仿真结

果如图13所示。从图13可以看出,将k

pi

的值增大后,微电网平稳过渡到了孤岛状态。可见选择合适的控制参数对微电网的平稳过渡有着重要的意义

图13 k

pi

=0.5切换时的暂态曲线

Fig.13 Transient curves with kpi=0.5while switching关于控制器参数的优化问题不属于本文的研究范畴,可参考相关文献,例如文献[17]提出的以灵敏度加权平方和最小为目标的参数优化方法。在微电网切换状态时需要同时进行最优参数的切换。

4 3区域平滑切换控制策略

4.1 3区域平滑切换控制策略概念

微电源的容量有限,不能总满足负荷的增长需求,当负荷所需功率与微电源发出功率差额过大时,孤岛状态下微电网的电压频率就会偏离额定运行点,此时微电网切换仅依靠控制方法和参数的切换是无法保证过渡过程的平稳性的,必须采取切负荷的措施来维持微电网的能量平衡。

将切换时的微电网负荷状况划分为区域A,B,C这3个控制范围,如图14所示。区域A:孤岛后系统电压稳定在额定电压值U=1(标幺值),其边界PA和QA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最大值Pmax和Qmax,即为微电源输出功率的最大过载范围;区域

·绿色电力自动化· 郑竞宏,等 微电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及策略

B:

孤岛后系统电压偏离额定电压值,但在规定允许范围内,即电压0.9≤U≤1.1,此时负荷功率边界为PB和QB;

进入到区域C后,系统电压不能满足规定标准,只有通过切负荷来实现孤岛稳定运行,在切换过程中扰动较大,可能导致系统失稳

图14 3区域切换控制范围示意图

Fig.14 Schematic diagram of three-reg

ionswitching 

control range通过检测微电网与大电网的交换功率及微电源

的备用容量,可判断孤岛发生后系统处于A,B,C哪个区域。由此提出如下平滑切换控制策略。

)微电网切换前处于A区域:系统可直接平稳过渡到孤岛状态,切换时仅需进行控制器及其参数的切换。

)微电网切换前处于B区域:虽然微电网系统的电压和频率没有超出允许的范围,但微电源的输出功率处于过载区域,而且由于负荷的多变性,通常

需要微电源留有一定的备用容量,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需要切除一些次要负荷,保证对重要负荷的供电,使得微电网进入A区域运行。

3)微电网切换前处于C区域:由于系统缺额功率过大,无法满足负荷运行要求,需要立即切除次要负荷,使得微电网最终进入A区域运行。但微电网直接由C区域跨入A区域,切除负荷大,对系统产

生扰动也大,

易造成系统在切换过程中暂态振荡严重,甚至发生失稳现象。因此,这里将采用两步切负

荷策略:

先切除部分负荷使得微电网由C区域进入B区域,

然后再切除部分负荷,使得微电网由B区域进入A区域,

以减小切负荷对微电网的扰动。本文基于附录C参数,对单个微电源的微电网

系统进行仿真,

所确定的各区域大致边界见表1。表1 3区域平滑切换控制范围表

Tab.1 Range of three-region smooth-switching 

control区域功率范围电压频率/HzA0<P<1.2P0

-1.2Q0<Q<1.2Q0

1 50

B1.2P0<P<1.325P01.2Q0<Q<1.35Q0

0.9<U<1.1 

49.5<f<50.5

P>1.325P0

Q>1.35Q0

U<0.9 

f<4

9.5 注:P和Q为负荷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P0和Q0为微电源额定功率。

4.2 切换控制器与切负荷先后顺序关系

在3区域平滑切换控制策略中,为保证微电网的平滑切换,需要对切负荷与切换控制器的先后顺序对切换暂态过程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如下。

1)先切负荷的情况:切负荷后,虽然即刻将微电网从能量的不平衡状态跳转到平衡范围内,

但切负荷动作的扰动必然使系统出现暂态过渡过程。这一过程中,控制器仍工作在P/Q控制方式下,

不具备维持电压和频率的作用。暂态振荡过程只能依靠系统本身的阻尼去平息,因而扰动过程较长且扰动幅

度大。由于切负荷的数量不会十分精确,

微电源的输出功率与负荷大小不会非常匹配,这将使电网的

电压和频率偏离孤岛V/f控制器的给定值。当控制器切换到孤岛V/f控制方式时,电网的电压和频率与控制器给定值之间的不一致会使系统再次出现

振荡过程,电压和频率偏离控制器的给定值越大,振荡越大。

2)先切换控制器的情况:检测到孤岛出现时,控制器立即切换到V/f控制方式,虽然此时电网电源与负荷功率不匹配,但控制器已具有维持电压和频率的作用,其对电网的调节作用相当于在系统本身阻尼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个更大的阻尼作用去抑制电压和频率的偏离,这对于减少扰动更有利。其后进行切负荷,

控制器的电压和频率调节特性依然发挥作用以抑制切负荷产生的扰动。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采用“先切换控制”的方式,无论是对第1次扰动的阻尼作用上,还是对第2次扰动的抑制上,均优于“先切负荷”的方式。下面通过仿真来验证这一结论。

根据图1微电网结构及附录C参数,微电源采用单机模式,分布式电源2不投入运行,1s时电网发生故障,微电网进入孤岛运行状态,此时分布式电

源需切换为V/f控制,并切除次要负荷2。其中,负荷1有功功率为17kW,无功功率为8kvar

;负荷2有功功率为12kW,无功功率为6kvar。一种情况下,检测到孤岛发生时,先切换控制器,0.2s后再切

负荷2;另一种情况是先切负荷2,0.2s后再切换控制器。对比这2种情况,结果如图15所示。

从图15可以看出:对频率暂态过程的影响,先切负荷时造成的扰动明显大,有近0.4s的时间内频率均大于允许的范围,而先切控制器对频率基本没有造成明显扰动;对电压暂态过程的影响,先切控制器和先切负荷均会造成一定的扰动,但依然是先切负荷造成的扰动更大。

22—2011,35(18

图15 切负荷与控制器切换先后关系对比

Fig.15 Comparison of precedence relationship for

load-shedding and switching control

因此,当检测到孤岛发生后,首先要切换控制器,再根据情况切负荷。

4.3 切负荷仿真研究

4.3.1 单机切负荷仿真

由于A和B区域系统都可以保证平滑切换,本文不作具体分析,主要针对情况较严重的C区域进行切负荷仿真分析,比较一次性完成切负荷和按照3区域平滑切换控制策略———分2次切除负荷的效果(见图16)

图16 单机切负荷曲线对比

Fig.16 Comparison curves of load-shedding in

single machine system

由图16可看出,1.2s一次性切负荷后,微电网虽能在较短时间内稳定到新的工作点,但所产生的暂态振荡很大(图中实线)。按3区域平滑切换控制策略将负荷分成2次切除,即1.2s和1.6s时分别切除5kW的有功功率和3kvar的无功功率。仿真结果可看出,1.2s第1次切负荷时,所产生的振荡扰动明显减小,1.6s第2次切负荷时,振荡更是可以忽略(图中虚线)。这充分说明了3区域平滑切换控制策略对于保证微电网平滑切换的有效性。4.3.2 多机切负荷仿真

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0~1s:微电网并网运行,分布式电源1和分布式电源2均采用P/Q控制方式,额定有功功率为10kW,无功功率为0var。1s时大电网发生故障,PCC断开连接,微电网进入孤岛运行状态。此时,分布式电源1由P/Q控制切换到V/f控制;分布式电源2不切换控制策略,一直采用P/Q控制,检测到孤岛发生后,1.2s时开始切除次要负荷2。负荷1有功功率为17kW,无功功率为4kvar;负荷2有功功率为10kW,无功功率为2kvar。1次切负荷与3区域平滑切换控制策略分2次切负荷的曲线对比如图17所示

图17 多机切负荷曲线

Fig.17 Comparison curves of load-shedding

with multi-machines

由图17可看出,在1.2s时1次切负荷造成的电压瞬间抬升和频率的扰动(图中实线)要大于分2次切负荷的电压和频率变化(图中虚线)。由此说明,按照3区域平滑切换控制策略可有效减小微电网切换中的扰动,更易保证切换的平滑性。

5 结语

本文采用逆变器为接口的微电网模型,基于传递函数幅频特性和时域仿真分析,研究了控制参数的变化对运行模式切换过程中暂态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基于控制器状态跟随的平滑切换控制方法。同时提出了3区域平滑切换控制策略,有效减小了微电网由并网状态切换到孤岛状态过程中产生的暂态振荡,保证了微电网的平滑切换。

附录见本刊网络版(http://aeps.sgepri.sgcc.com.cn/aeps/ch/index.aspx)。

参考文献

[1]KATIRAEL F,IRAVANI M R,LEHN P W.Micro-gridautonomous operation during and subsequent to islandingprocess[J].IEEE Trans on Power Delivery,2005,20(1):248-257.

[2]鲁宗相,王彩霞,闵勇,等.微电网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19):25-34.

LU Zongxiang,WANG Caixia,MIN Yong,et al.Overview onmicrogrid research[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7,31(19):25-34.

[3]王建,李兴源,邱晓燕.含有分布式发电装置的电力系统研究综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9(24):90-97.

WANG Jian,LI Xingyuan,QIU Xiaoyan.Power systemresearch on distributed generation penetration[J].Automation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4,29(24):90-97.

·绿色电力自动化· 郑竞宏,等 微电网平滑切换控制方法及策略

[4]郭力,王成山.含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动态仿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2):82-86.GUO Li,WANG Chengshan.Dy

namical simulation onmicrog

rid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s[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

stems,2009,33(2):82-86.[5]KROPOSKI B,LASSETER R.Making 

microgrids work[J].IEEE Power and Energy 

Magazine,2008,6(3):40-53.[6]BARSALI S,CERAOLO M,PELACCHI P.Controltechniques of dispersed generators to improve the continuity 

ofelectricity 

supply[C]∥Proceedings of Power EngineeringSociety Winter Meeting:Vol 2,January 

27-31,2002,NewYork,NY,USA:789-

794.[7]陈卫民,陈国呈,崔开涌,等.

分布式并网发电系统在孤岛时的运行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9):89-

91.CHEN Weimin,CHEN Guocheng,CUI Kaiyong

,et al.Running control of grid-connected dispersed generation systemsin islanding s

ituation[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Sy

stems,2008,32(9):89-91.[8

]丁明,杨向真,苏建徽.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思想的微电网逆变器电源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8):89-

93.DING Ming,YANG Xiangzhen,SU Jianhui.Control strategiesof inverters based on virtual sy

nchronous generator in amicrogrid[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

stems,2009,33(8):89-

93.[9]LOPES J A P,MOREIRA C L,MADUREIRA A G.Defining

control strategies for microgrids islanded op

eration[J].IEEETrans on Power Sy

stems,2006,21(2):916-924.[10]BRABANDERE K D,BOLSENS B,VAN J,et al.A voltag

eand frequency droop 

control method for parallel inverters[J].IEEE Tra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07,22(4):1107-

1115.[11

]姚玮,陈敏,牟善科,等.基于改进下垂法的微电网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6):77-80.YAO Wei,CHEN Min,MOU Shanke,et al.Parallelingcontrol technique of microgrid inverters based on imp

roveddroop 

method[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9,33(6):77-

80.[12]王成山,肖朝霞,王守相.微网综合控制与分析[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7):98-

103.WANG Chengshan,XIAO Zhaoxia,WANG Shouxiang

.Synthetical control and analysis of microg

rid[J].Automationof Electric Power Sy

stems,2008,32(7):98-103.[13

]王志群,朱守真,周双喜.逆变型分布式电源控制系统的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24):61-

66.WANG Zhiqun,ZHU Shouzhen,ZHOU Shuang

xi.Controllerdesig

n for inverter-based distributed generation[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

stems,2004,28(24):61-66.[14

]王成山,肖朝霞,王守相.微网中分布式电源逆变器的多环反馈控制策略[J].电工技术学报,2009,24(2):100-

107.WANG Chengshan,XIAO Zhaoxia,WANG Shouxiang.Multiple feedback loop 

control scheme for inverters of themicrosource in microgrids[J].Transactions of China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

009,24(2):100-107.[15]KATIREI F,IRAVANI M R.Power management strateg

iesfor a microgrid with multiple distributed g

eneration units[J].IEEE Trans on Power Sy

stems,2006,21(4):1821-1831.[16]杨思祥,李国杰,阮思烨,等.应用于DFIG风电场的VSC-

HVDC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19):64-67.YANG Sixiang,LI Guojie,RUAN Siy

e,et al.Controlstrategies for VSC-HVDC applied to DFIG based wind farm[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7,31(19):64-67.[17

]林今,李国杰,孙元章,等.双馈风电机组的小信号分析及其控制系统的参数优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5):86-

90.LIN Jin,LI Guojie,SUN Yuanzhang,et al.Small-sig

nalanalysis and control system parameter op

timization for DFIGwind turbines[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09,33(5):86-

90.郑竞宏(1974—),男,通信作者,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力负荷建模、微电网、电能质量。E-mail:jhzheng@tsing

hua.edu.cn王燕廷(1984—),女,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微电网。E-mail:wy

t165671574@126.com李兴旺(1985—),男,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微电网。E-mail:liwang

zi2007@163.comControl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f Microg

rid Smooth SwitchoverZHENG Jinghong1,WANG Yanting2,LI Xingwang2,WANG Zhongjun2,WANG Xiaoy

u1,ZHU Shouzhen1

(1.State Key Lab of Power Systems,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2.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

,Jilin 132012,China)Abstract:Smooth switchover of microgrid from grid-connected operation mode to islanded operation mode can guarantee thecontinuous power supply 

to important loads.A microgrid model for inverter source is established with MATLAB/Simulinksoftware,which realizes both grid-connected and islanded operation modes of microgrid and their control methods.Then theimpacts of control parameters on the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transfer function of controller sy

stem.And through time-domain simulation,impact of control parameters on transient process of microgrid operation mode switchoverare investigated.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above,a microgrid smooth switchover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controller statusfollow is presented.In the meantime,as viewed from the micro-source capacity matching with load,the three-region smoothswitchover control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transient oscillations in switchover process of microgrid twooperation mode.Finally,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smooth switchover method andstrateg

ies.This work is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50823001,No.51007044).Key 

words:microgrid;smooth switchover;controller status followed;control strategies

42—2011,35(1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