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1 教育的功能:教育能够干什么

教育的效应:教育实际干了什么

2好教师的职业情感人格品质的基本内核是:促进

教师职业情感中促进的教育态度,主要表现为:理解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教育的期待、与学生和谐相处

3 教师角色

(教师教员的角色、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教师管理者的角色、教师领导者的角色、教师父母的角色、教师心理医生的角色、教师榜样的角色、教师被攻击者的角色、教师青少年朋友的角色、教师研究者的角色)

在教师的角色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教员的角色

教师要承担“人类工程师的角色”应该重点旅行的职责是:决定人的人生方向的发展、对学生的思想灌输和改造。

中国教师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首先追求大于社会索取、其次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最后自身修养先于他人修养。

4 教师的劳动特点: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创造性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长期性)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创造性)教育对象千差万别,教学条件千变万化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复杂性)

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复杂性)

师者,人之模范也(示范性)

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这是因为:劳动对象、劳动任务、综合运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5青少年是社会权利的主体

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父母的过高期望造成心理压力、同辈群体与父母价值观的冲突、身心失衡带来的困扰、独立性与信赖性的矛盾

青少年的合法权利有哪些:生存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安全权

6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属于:教师应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生的非认知心理因素包括:情感、兴趣、态度等。

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意思是: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一个完善的人、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为什么说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1)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2)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

(3)学生有需要获得成人关怀的需要

7 被称为学龄中期和少年期的阶段是:初中阶段

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属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

处于生理上的“激变期”的学生是:初中生

有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具体形象思维仍然起重要作用的阶段是:初

未成年人开始犯罪的高峰期年龄段是12——15岁

8 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校风关键在于:领导的作风

9 体育、艺术类与技能类两方面的课程是:技艺类学科

语文、数学、外语属于工具类学科

10 1966年杰克森提出“隐性课程”的概念。

隐形课程:学教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的教育影响。隐形课程和显性课程的关系:递进关系、转换关系、互补关系

简述:隐性课程的功能?

(1)陶冶功能(2)育美功能(3)益智功能(4)健体功能

隐性课程也可能产生负效应,即对学生的发展期消极的影响作用、有意设计的隐性课程,一般来说具有正向功能,即起积极的作用,但不排斥在某种情况下有负向功能。

根据“隐性课程”的广域性特征,隐性课程可分为:物质-空间类、文化-心理类、组织制度类的结构

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先行组织者策略”奥苏贝尔

“活动课程”的倡导者:杜威、克伯屈

加涅认为教学过程中最首要的因素:引起学生注意

加涅将问题的解决分为四个阶段:提出问题-明确问题-形成假设-检验假设

《学记》中最早提出“启发诱导”原则

亚当斯运用现代实验的手段,比较系统地研究教室内沟通分布。

中国的分科教学开始于孔子

关于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提出三个隐喻的是塞勒

在西方,提出“产婆术”的是苏格拉底

“人格结构理论”伯恩个体的人格结构:父母态、朋友态、成人态、儿童态11 教学设计最先考虑的要素是: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的最基本要素是什么?

(1)教学目标:教师期望学生学习什么内容

(2)教学策略:教学媒体,为达到目标应如何进行学习

(3)教学评价:在这种学习中如何获得反馈信息

12 教学过程最基本的功能是:传授知识

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发展主要是指:知识的积累

13 学法指导方式:系统式传授、专题讨论式、学科渗透式、学习诊断式、经验交流式

教师向学生系统的传授学习方法(系统传授式)

教师运用心理诊断技术帮助学生具体找出并分析影响学习效果的原因,指出具体的学习方法(学科渗透式)

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把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和研究学生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学习方法的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习方法指导的目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是学生掌握科学的学

习方法,逐步形成独立的学习技能。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最终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前提是:了解学情

论述: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

(一)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要有整体观

从教学系统的功能整体性原则来看,学习方法指导必须在整体改革的思想下,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既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受教师的所教制约,教师怎样教和学生怎样学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学生的学习方法还离不开其他因素的改革。

教学活动在不同的时空领域内所采取的活动的方式方法是有所不同的,学生学习方法有其他相应的序列,因此学习方法指导就要遵循这个序列,否则就不会得到预期效果。

(二)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要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

任何学生采取这样或那样的学习方法,都与他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情况、学习意志以及个性特征有密切的关系。要研究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把学习方法指导与学生整个情况研究结合起来,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学生学习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密切的关系,但决不能忽视学生的学习环境、社会、自然、家庭以及校风、班风等对他们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影响。因为不同的学生,学习目的,态度上的差异,往往决定于他所处的生活环境。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改善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要激发学习的自觉性,应注意一下几点:

首先,要明确学习的目的要求,激发学习的兴趣,使之产生一种需要感。

其次,要让学生看到自己努力学习的获得的进步,使之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鉴定自己能够学好的自信心。

再者,学习要有一定的难度。

最后,引导学生正确的评定自己的学习成绩,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目标,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四)学习方法的指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习方法指导是促进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措施。中小学生应着重培养一般能力主要有:学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表达能力、研究能力、组织能力、自控自理能力与交往能力。此外还应该注意培养不同学生的特殊能力。

14 素质教育的特点:整体性、基础性、内化性、综合性

面向全体学生,抓好每一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整体性。

现代教育的特点:商品性、生产性、科学性、民主性、发展性

在发展阶段上,包括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教育是现代教育阶段

教育的普及、成人教育的迅速发展、传统教育走向终身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民主性

古代教育的特点:阶级性、等级性、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分离

远古教育的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贫乏性、无阶级性

15 在受教育者的整个素质结构中占统治地位的素质是:思想政治素质

16 品德的基础:道德认识

基础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

青少年品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立志

学会做人属于德育

德育过程培养提高顺序是:视情况而定,可有多种开端

德育方法:自我教育、锻炼、修养、榜样及示范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体现了德育方法是:榜样及示范

17 教师对学生最常用的教育方法是:陶冶

以陶冶为主的方法是:情景教学

教师自觉地运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方法:熏陶18 中小学课程结构的板块包括: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社会活动

中小学课程包含:认知经验要素、审美经验要素、健身经验要素、道德经验要素

19 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有:了解学生的需要、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建立教室常规、实施有效的措施,促进最佳学习。

20 根据学习的不同内容和结果,学习的类型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和熟练的学习、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学习、道德品质学习、行为习惯学习

A 技能学习阶段的正确顺序:定向、分解、定位、熟练

21 课程与教学的中间环节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最先要考虑的因素: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1)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

(2)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原有的知识技能等

(3)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为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

(4)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营长的知识技能和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

(5)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

(6)考虑如何对教学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定,主指测试部分

22 文化素质教育也就是真、善、美得教育

23 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标准:

第一,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师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的规定,是否采用现代化设备的需要;

第二,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能给学生带来满足感。

第三,选择的教学方法是是否能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第四,分析教师用什么方法解决干扰、妨碍教与学的智力问题和情趣问题。

第五,维持课堂纪律是教学过程最重要的前提。

24 联系实际,论述家庭、社会和学校互相配合的重要性,以及促进三者结合的方法?

(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有利于实现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

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有利于实现教育在方向上保

持一致。

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相互配合,紧密连接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之间的

相互互补,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长效性。

(二)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方式和内容:通讯联系方式、召开家长会、建

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双方互相访问。

(三)学校和社会各部门联系的内容和方式:

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校外组织,使学校与学生主要居住的

社区形成稳定的联系

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要保持经常性的联系。

学校系统与宣传部门建立联系,共同开展一些对学生有益的活动

学校与社会专门性的社会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

学校有选择的与有关工矿、企业、村镇、部队等建立联系(四)一般来说,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协同配合中,学校应起主导作用。

25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制约和促进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1)社会物质对教育的作用。

教育的每一个发展都与社会物质的发展有关,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

育提供了基础性的条件,又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为推动教育发展

的根本性的社会动力。

A 社会物质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社会物质生产的

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时间、动力与财力。这都是教育事业发展必不

可少的基础性条件。

B 社会物质的发展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教育作为社会延续和发

展的工具,必然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首先应当适应社会物质发展的

需要。

(2)教育对社会物质的作用

A 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和生产力所必需的各种人员“在生产”的重要手段,

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

B 教育是加速现代化社会物质生产技术更新的有利因素。一个国家教育

越普及、教育水平越高、教育与生产越有机结合,科学技术普及的程度

就越高,新技术的推广速度就越快,成效也越明显。

(3)一定要重视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大力发展教育,全面提高人口

素质。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首先,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在生产有作用

其次,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再者,教育可以丰富科学技术活动

最后,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教育与社会文化的作的关系?

(一)教育对社会物质的作用

A 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和生产力所必需的各种人员“在生产”的重要手段,

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

B 教育是加速现代化社会物质生产技术更新的有利因素。一个国家教育

越普及、教育水平越高、教育与生产越有机结合,科学技术普及的程度

就越高,新技术的推广速度就越快,成效也越明显。

(二)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1)教育对文化的作用首先表现为教育是文化延续和更新的必不可少的

手段,是文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2)教育的第二个作用就是对文化的普及。

(3)教育还具有交流整合不同类型文化的作用。

(三)论述: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

(1)政治通过一定的组织收队对教育实现控制

(2)政治对教育作用的第二手段是通过政府、政党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

(3)政治对教育的第三个手段是法律

(4)政治对教育作用的另一个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直接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政治立场、观点和态度,形成受教育者的公民意识和行为。

教育对政治的作用

(1)通过教育,宣传一定的政治观点、理论、方针、路线、造成舆论。

(2)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政治活动。

(3)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4)通过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26 教育要适合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要适合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阶段

性、顺序性、个别差异性。

教育活动要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是指教育要适应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教育要适应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做到:循序渐进

27 庭教育具有先主性,是指:家庭教育影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有定势作用。

家庭教育的功能: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教导基本社会规范;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与志趣方面发挥影响;培养与定位儿童的社会角色方面发挥独特的影响;个人性格形成方面,作用不可替代。

家庭教育的特点:家庭教育影响具有先主性、家庭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方式具有多维性、家庭群体中交往接触的密切性、家庭群体中教育和生活的统一性、家庭教育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响的深刻性。

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父母的表率作用、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父母的文化修养、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人的基本生活技能最初来源于:家庭

28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

师生间的情感关系包括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

对于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来讲,其调节作用的因素是:情感

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教与学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道德认识。所以课堂管理,要建立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以满足学生最基本的心里需求。

A 积极与学生沟通,主动与学生交流

B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C 了解和研究学生

D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E 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健全人格

民主型师生关系有哪些?

(1)师生感情关系。情绪热烈、和蔼,课堂氛围活跃

(2)效果。教学效果良好

(3)师生互相态度。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和蔼、公正,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尊敬教师指导,主动自觉进行学习

29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启发性原则、疏导原则、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A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性原则)

B “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不陵节而施”(启发性原则)

C “视其所以,观其所内,察其所安”(因材施教原则)

D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性原则)

有效的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教学原则。

30教会学生学习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更是一个教学思想问题。

31中小学课程的表现形式:课程计划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课本或教材

构成课程的三个基本成分:课的目标、课的内容、课的标准

中小学生的教育目的包括:德智体美劳

32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作业、辅导、讲座、参观

33人格教育的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人格优化、明确道德规范教育的基本内容。

34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之间的中介

35学校的出现是在:古代教育阶段

36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是:明确教学目标

37人的整体素质赖以生成的基础是:生理素质

38在教育的基本要素中,作为依据的是:受教育者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师、学士、教育影响

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A 教师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

B 教育影响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桥梁(教育影响可分为教育媒体、教育

内容、教育手段)

C 学生是教师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

在教育的基本因素中,作为中介的是:教育影响

39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40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化

教育目标可以分为认知领域、能力领域、情意领域

教育内容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化。

41 教学过程的控制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42 知识学习的过程:领会-选择-保持-应用

43 教材编写在内容上要做到: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的统一

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1)内容上做到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的统一

(2)在教材的编写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方法要求统一。

(3)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44 教师只能结构包括: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能力结构

教师的能力结构:教育预见能力、教育传导能力、教育过程控制的能力。

教师的知识结构:通晓所教的学科专业知识、具有广泛的文化知识、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45 第二课堂是指课外教学形式。

46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引起动机、呈现教材、举例说

明、归纳概括、布置作业。

47 教师在观察教室里的班级活动中,会发现三种力量:积极力量、中性力量、

消极力量

48 在教育活动中,既是教育活动实践活动的对象,同时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受教育者

49 情景教学有三个部分组成:情景线索、理论线索、技术操作线索

50 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51 在学生的成长中,作为校外之校的是:社区文化

52 学校的微观环境对于学生个体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花盆效应、同伴效应、

期待效应

53 教学大纲的结构:说明部分、本位部分、其他

54 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

55 中国采用班级上课制开始于1862年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56 课堂播放教学法主要有两种,演播法和插播法

57 学科课程的特点:有利于教师传授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巩固;忽视学生

的兴趣需要;加深学科分割的程序

58 教师的教育素养转化为教育效果的中介和桥梁是教育研究

59 教师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和评定学业的依据是教材

60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从成分上进行分析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

媒体

61 我国当代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上通过。

62 “呈现实例、确认概念、强化练习、发展思维技巧是概念形成的教学策略。

63 对基本概念的感知、理解属于知识学习

64 对于教师而言,教学运行的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后辅导、评价

65教育发展的基础条件是社会物质生产发展。

二名词解释:

1 教学组成形式:是指为了完成某项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共同完成的活动架构。

2 教育: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以达到教育者期待的效果。

3 学科课程:又称为分科课程。他是根据教育目标、教育规律和一定阶段学生

的水平,分别从各学科中选取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的、有秩序的安排他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

4 教学方法: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学的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采用的活动方法。

5 道德意志:在自觉的遵守执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克服所有困难和妨碍时,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

道德情感:伴随着道德认识所产生的,在心理上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和憎恨等体念。

道德认识:道德认识又称道德观念。它是对道德的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观念、意义、原则、信念与观点。以及运用这些信念去分析道德情景,以及对人、对事做出非善恶的道德评定

道德行为:在道德意识的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有意义的活动。是道德意识下的外在表现,是评价一个人道德素养的客观条件。

6 发现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教学方法。

7 社会公德:一个社会全体居民为着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规则。

8 课程:课程就是课堂学习,课外活动以及自学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总体规划和进程。

9 必须课:是所有学生都必须修习的课程。为了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必须课程。

选修课:为了适应那些学习兴趣爱好和劳动就业的需求而开设的,可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选择修习的过程。

10 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11 教师的“教员”角色:教员角色是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它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处于核心的地位,是我国对教师角色最关注的一项。其角色功能主要以教材为宗旨,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和评定。

12 素质教育:是教师以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按照现代化需求实现开发、完善、提高和在创造的过程。

13 教科书:又称“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它以准确的语言和鲜明的图表,系统明细的阐述教学大纲所规定肥肉教学内容。

14 教学大纲: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的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的进度以及教学的深度等。

15 教学计划:根据教育目标和不同层次类型的学校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的指导性文件。

16 显性课程:又称正式课程,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睹的课外活动形式。

17 课堂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目的、循序渐进的以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

18 教育情境:指外界、景物、人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学境地。

19 个体社会化:个体社会化反映的是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

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的发展自己的个性过程。

20 教育目的: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21 道尔顿制:指老师不在上课给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向学生指定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完成。有疑难时才请老师指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或接受考察。

22 在集体中教育的原则: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23 课程要素:课程结构的要素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选择的构成课程所必须的经验因素。

24 活动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分析形式。

25 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义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6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则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形式。

27班级授课制: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和掌握知识的程度变成一个固定的班集体。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向全班同学集体上课。28情景教学法: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的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于真实的教学活动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教育。

29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的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三简答

1 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差异,做好教育工作?

A 教师应当认识到每个学生的气质的优缺点,都又掌握学习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B 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气质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

C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气质差异,进行就业指导

D 教师应认识到自身的气质,加强自身修养,对做好教育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2 社区发展在教育中的功能?

A 宣传功能

B 经济功能

C 协调功能

D 服务功能

E 文化功能

F 教育功能

3 影响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

A 遗传。遗传是人丛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的生物特点,依旧是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自然或生理的前提条件。

B 环境。环境就是围绕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的影响的外部世界。

C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包括自身的态度和所付出的努力。

4 简述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

A 片面的追求升学率

B 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

C 升学教育造成学生分化

5 简述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

A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作为重要的理论指导

B 鲜明的指出受教育者的政治方向

C 主张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统一

6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哪些?

A 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

B 学生的定期希望

C 班集体的特点

D 教师的行为方式

7简述课程现代化的主要特点?

(1) 注视课程内容的理论化、综合化

(2) 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

(3) 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4)重视个别差异

(5)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实施综合技术教育

(6)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本民族文化传统继承,提高综合技术教育。

四论述题

1 论述教学过程的规律?

(1)教学认识过程的简约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

(2)教与学相互依赖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这两大群体是各种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教师的教师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又影响着教师的教。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在活动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只有通过教师的组织、协调,学生才能迅速的获取知识。

(3) 教学发展过程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这里所说的发展有三层意思:首先是身体方面的发展。它包括健康发展和各部分的功能。其次是智力方面的发展。它包括智商、技术、技能等。最后是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它包括情感、意志、情趣等。这三方面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受发展水平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对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为;教学受制于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学与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4)教学过程的整体性规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各要素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教学,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形成一种“合力”

2论述知识学习的过程

学生学习知识生的过程包括:选择、领会、保持、应用

选择阶段:这个阶段是知识学习的定向阶段,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这时获得的知识属于感性认识,对教材的意义尚未真正的理解。

领会阶段:是在知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领会和理解。领会概念是理会知识的核心,因为学生学习知识,主要就是准确掌握概念及由概念组成的思想体系。

保持阶段。在理解、领会之后,知识的学习就进入技艺储备的阶段了。保持和遗忘总是联系在一起的,为了保持知识。就要研究技艺的基本环节和遗忘规律,采用合理的记忆方法。

应用阶段。应用知识既是对学生领会或保持知识的经验和反馈手段,也是学生对知识理解和巩固区进一步深化的环节。

3结合教教育学,谈谈你对学校教育环境的看法?

(一)校园文化建设

一个学校的社会气氛,即是校风,也是学校大部分人的一种习惯势力,可以分

为积极的、消极的两种。它是影响学校师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校风的中心是学风和教风,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校风,关键就在于学校领导的作风。

(1)学校是一种特别的社会环境,它用专门的设备来教育孩子。学校的设备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风气。

(二)课堂内的环境

教室中的环境优劣,对心理气氛的影响作用很值得重视。

课堂的环境问题,也成为学校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课堂教学不论是第一课堂,还是第二课堂,都脱离不了人机环境和物质环境。

同伴影响、学生群体是由地位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关系密切的群体。他们常聚在一起,彼此间有很大的影响,甚至超过老师和父母的影响。

花盆效应。花盆效应会造成学校脱离社会,理论脱离实际;学生高分低能、适应能力差、经不起风浪,难获得社会成就。

教师的期待效应。教师对差生的希望传递十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4简述,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以学生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趋势。

(2)课程设计与编制结构化

(3)课程形式的个性化、多样化和形式化

(4)课程形式上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教育学考研的备考计划

教育学考研的备考计划 2017年教育学考研的备考计划 第一方面,记忆过程。 方法强调有效的重复,针对不理解的知识,建议大家多和研友沟通或是在咨询老师。如 第二方面,理解知识非常的重要。 第三方面,心态最为重要。 建议现阶段知识需要分层次、把握好重点非重点、也可以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把理解的不好的知识点再进行做题强化巩固。那当然理解不好复习不好才是同学们现阶段需要重视的点。 总结来说,记忆、知识、心态在备考中都非常的重要,很多同学咨询要不要开始做题,现在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不建议再把题库拿出来做,重点还是研究题目,无论是自命题还是统考老师都建议做一下统考的题目。辨析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等,目的是有利于练习去做。 在复习中表格记不住,需要进行知识上有足够的重复,知识点重复会达到好的效果。在复习外教育史法案部分,同学们可以分为近代、现代。例如从横坐标分析角度,国别英国,近代现代,也可以分为初等、高等职业技术法案。 不建议刷题,踏实复习最重要。真题以及模拟题反复的练习。真题要有一个检查,十月份隔一个礼拜做事一套真题。自命题北师大首师大4年、有些院校3年。找找感觉做真题、按照3个小时的时间来进行测试要求。 一、教育学原理

对于教育学原理,要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几个梗概和要点:教育基本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师生关系论。教育学原理在考研 中占了很大的一个比重,出题的点比较多,而且教育学原理的考题 越来越灵活,实践应用性越来越强,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 理解书中的定义和理论,并学会用理论来分析现实,因此也要多注 意教育实践的热点和难点,重视现在教育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 在复习过程中结合大纲的指导和牵引,尽量对上述几个要点进行全面的掌握,弄清楚教育学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学概述、教育及其产 生与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制度等几个方面,再次基本框架的基础上识记基本的概念 性知识:教育的概念、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教育目的的概念等等,当然这些在考试中不一定能够考到,但是依然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而且这些都是选择题和简答题的考点,所以要对这些重要的知识点 有一个脉络的理解。 在这个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的是,避免知识点的全而没有重点的情况,这就要结合课程的讲解进行有重点的复习,这样可以节省很多 的时间,而且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够更有轻重缓急。 二、中外教育史 中外教育史在全国教育学统考的考试中所占的比例是100分,相对来说知识点比较零碎、庞杂,是一门偏重于记忆的学科,而且从 历年的考试真题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外教育史偏向于出选 择题和简答题,但是每年也都会有一个大题,或是二者的结合,或 是单一分出题,所以对这两门学科的复习一定要细心,肯花时间、 下功夫。 对中外教育史的复习,在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基本线索,特别是 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要了解 中外教育史中有哪些重要文献,弄清楚里面有哪些重要的代表性材料。其中中国教育史要理清古代、近代、现代教育的发展脉络,掌 握在每个时代的教育的突出表现和大的变化,以及在每个时代出现 的有重要历史地位的人物及其主要观点,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孟

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2017年安徽教师招聘证笔试公告由中公安徽教师招考网为您提供 参照《2016年安徽教师招聘笔试公告》中详细描述了2016年安徽教师招聘证报考条件、流程、笔试内容等(如下)—— 通过最新安徽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可以了解,《2016年安徽教师招聘笔试公告》,2016年安徽教师招聘考试报名时间为5月30日8:00至6月3日18:00,笔试时间:2016年6月25日上午 9:00—11:00 《教育综合知识》,下午14:00—16:30 《学科专业知识》,安徽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安徽教师招聘|资格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安徽教师资格考试的笔试为安徽统一试卷,面试时间内容由各个县区负责组织面试。 建议考生仔细阅读以下文字,更多中公课程详情,可以点击2017年安徽教师招聘笔试课程查询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第一阶段:学科萌芽阶段 主要特征是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中分化为独立的学科。并且这个阶段人们思想停留在经验这个层面,思想都是比较不科学的。对于一些现象都是通过比喻、机械的方式去写的。比如就像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就是把教育比喻成思想上的接生。在这个时期的一些代表著作有:《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教育著作。孔子在《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以及因材施教。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等教育思想。这个时期的教育还没有分化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二阶段:学科初步形成阶段 主要特征是教育学成为一门原始状态的独立学科。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世界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并且在这本书中系统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提出了泛智教育,指的就是将一切艺术交给一切人类的教育。 德国康德最早将教育学在大学里讲授。 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科学教育学的产生,并且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传统的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这一阶段教育学具有独立形态成为一门独立科学。 杜威写了一部《民主主义教育》,在这本书中提出了很多观点,比如就是新三中心,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教育学原理思考题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教育学原理 1、联系实际,谈谈对“教育”概念的理解。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它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其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广义:凡是以教和学为活动形式,有意识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教育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得到发展的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 2、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3、 教育者是活动的主体,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着教育责任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育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间中介的总和,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三者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掌握着教育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内容,选择一定的教育活动方式,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者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4、教育起源上有几种观点? (1)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沛西·能,观点:教育存在于人类社会和动物届中,教育的产生来源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忽略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2)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评价:看到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但是否定了教育的有目的性,尽从个体的无意识的模仿来解释教育的起源。 (3)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观点: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 (4)生活起源论:代表人物:恩格斯观点:教育是来自对生活的需要。 5、教育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6、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概述 概念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根本任务) 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研究任务教育规律(基本规律:教育与人(内部),教育与社会(外部)) 发展概述萌芽时期(只是思想,不是学科),创立时期,发展时期 萌芽时期:中国 儒家孔子 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 人性三等:一等生而知之者:上智,二等学而知之者:中人,三等困而不学者:下愚 办学方针有教无类: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也 孔子的教育思想并未体现绝对的教育平等 教育功能国家发展的三个条件:庶(劳动力),富(生产力),教(政治伦理教育) 孔子的治国大纲,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教育家 教育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君子的三方面培养: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教育内容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教学方法学思行并重:“学而知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因材施教:“闻斯行诸”朱熹总结:夫子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人弃也 启发性教学:世界上最早使用启发性教学的教育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 与三隅反,则不复也”。“愤”是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是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道德教育立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

孟子 人性论“性善论”:人有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教育的作用是扩充善性(内发论)教育的作用“明人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 理想人格“大丈夫”,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品德内化) 内心修养方式: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己 教学思想深造自得: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内发) 盈科后进: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循序渐进原则) 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 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专心致志: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社会分工与教育劳心者治人,劳力者之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荀子 人性论“性恶论”:教育“化性起伪”(外铄) 培养目标培养大儒:儒分为:俗儒,雅儒,大儒 学习过程闻见知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只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教师地位师云亦云: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最早把道德连在一起)

教育学问题总结

2017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块课件 (习题班) 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结构 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历史 教育学的历史 起源说 4种 著名教育家:孔子、学记、苏格拉底、夸美纽斯 赫尔巴特、杜威 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细化 问题1:教育的概念是什么? 问题2: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问题3:教育的发展历程分几个阶段? 问题4:教育有哪几种起源说? 问题5:古代中国教育有什么样的发展历程? 问题6:古代印度教育的概况是什么? 问题7:古代埃及教育的概况是什么? 问题8:古代希腊的教育概况是什么? 问题9:中世纪的教育概况是什么? 问题10: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有哪些? 问题11:古代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问题12:近代教育的特点或概况是什么? 问题13: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或特点是什么? 问题14:教育学是什么样的学科? 问题15: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分几个阶段? 问题16: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体现在哪些方面? 问题17: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体现在哪些方面? 问题18:教育学的建立阶段的基本情况是什么? 问题19:教育学规范阶段的基本情况是什么? 问题20:教育学多元化阶段的基本情况是什么?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考点结构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含学校文化、学生文化)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核心考点 ●三种关系的具体定位和内容 ●学校文化构成 理解学生文化特征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考点细化 ●问题1: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有什么关系?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 1.(四)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一)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主要途径) ●(二)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三)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问题2: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有什么关系?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一)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二)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三)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四)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人力资本理论,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问题3:教育与文化有什么关系? ●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深化文化和构成文化 本体。 ●(一)文化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文化的水平和性质影响着教育的水平和性质,文化的内容影响教育的内容, 文化传统影响教育传统。 ●(二)教育的文化功能 ●1、传递和保存文化 ●2、选择和整理文化 ●3、交流和融合文化

教育学复习

教育学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尔》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教育的特质是( )。 A.认识活动 B.生存活动 C.传递活动 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4、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5、在教育和发展的关系理论中,维果茨基是提出()的理论。 A、一般发展 B、心理发生论 C、最近发展区 D、人的可教育性 6、“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7、涂尔干说:“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其目的在于, 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 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是社会复制的工具 C.教育要促进人的个性化 D.儿童对成人施加的影响不是教育 8、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可逆性 C.模仿期 D.关键期 9、小明亲眼目睹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处罚,而那些爱护弱小的同学 则受到大家的喜爱。久而久之,他也变成了一个乐意助人、不欺负弱小的学生。这种学习属于()。 A.亲历学习 B.观察学习 C.迁移学习 D.试误学习 10、孔子重视启发式教学,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愤”的解释是()。 A.“达其辞” B.“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C.“开其意” D.“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 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 A.学会关心 B.学会生存 C.学会创造 D.学会交往 12、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 A.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C.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应从个人出发 D.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

读教育学后的心得体会

读教育学后的心得体会 曹华林 2010年上期,我通过学习教育学,明确了教育学的任务是什么?这是我从事教师行业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通过学习教育学和参与教学实践,我找到了答案——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同时,我弄清了教学过程的规律,使我比较科学地进行教学活动,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掌握知识的活动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活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一般包括六个阶段: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其中,在引起学生求知欲和巩固知识阶段,我取得了一些成效。 教学开始之初,我不够重视如何去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就是开门见山地向学生提出教学目标。学生仿佛就被灌输一种“老师要我学,我就学”的思想。所以学生的积极性都不太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其活动,产生于对知识的需要与追求。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开始。那怎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呢?在教学起始时,向学生提出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一般来说,只有当学生面临问题、困境,渴求新知识和寻找答案,并获得突破时,他们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认识上便产生了知与不知的矛盾,出现了求知的内在动力,主动地看书、听教师讲解、开展积极的认识活动,去寻求正确的答案。最后,学生都很惊叹计算出来的结果。除了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求知欲之外,还可以演示引人注目、给人新知的直观材料。例如我在教“用图表直观反映数据”,让学生先观察工作表中的大量数据,能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吗?没有。再看看转化后的数据图表,有平面的、立体的,有不同颜色的,就会对数据有一个直观的感觉并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无论用什么方法,都应当根据教学任务和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来选择。当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后,要立即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学习,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求知欲。 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知识,也许曾经牢牢记住了,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忘了。就拿信息技术课来说,一星期只有一节课,绝大多数学生家里没有电脑,学过的

教育学有关问题

韶关学院 学生实习报告 实习类别: 院(系):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2班 学生:巫乐庆学号: 实习单位:南亩中学 实习时间:2011年10 月 26 日— 2011 年 11 月 26 日校指导教师: 实习报告评分:

1.实习目的 1)在教学中向老教师学习,树立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 2)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于实际教学之中,全面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 3)通过实习,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采取改进措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实习容(或完成的实习任务) 经历了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体会到当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让我感到做一名好老师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在这个实习月里,作为一名实习教师,我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处处注意自己言行和仪表,热心爱护实习学校的学生,尽全力做好班主任及教学的每一项工作;同时作为一名实习生,严格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并且和其他实习生一起团结协作完成实习学校布置给我们的任务。 我们的教育实习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班主任工作,另一部分是教学工作。无论是带班还是教课,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主要的实习容如下: 2.1 教学任务 在南亩中学顶岗实习的一个月里,我上的是九年级二班的数学课。在这段时间里,我听取指导老师吴老师的课共两节,听取朱校长、主任人的课各一节,组同学的课共9节,共完成了9个新课的实习教案,共讲课17节:旋转5个课时,圆的前4个课时,还有其它的复习和练习课等。平时,协助教师批改试卷,对同学进行个别答疑。了解教师的工作安排并参与集体备课。在实习期间,我还监考了一次数学考试。 2.2班主任工作 在南亩中学顶岗实习的一个月里,我上九年级二班的数学课,并且做这个班的实习班主任。 在日常方面,按照要求每天上午午间操时间看同学们做早操。每周二的晚自习到班进行个别答疑或讲解习题。每周一晚上第一节课开班会。不定时检查卫生。

教育学备考指导笔试全攻略练习题

教育学备考指导笔试全攻略练习题 时间:2010-6-21 10:26:46 浏览次数: 1 来源:招教考试网 教育学总汇题 1.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2.儒家思孟学派在《礼记?中庸》中进一步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 3.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第一个试图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他根据兴趣和注意的分析,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论。后来他的学生席勒又将“明了”分为“预备”和“提示”两部分。19世纪末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依据学生在“做中学”的认识发展过程,提出了教学过程的五个阶段:“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五步教学法。 4.教学过程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为: (1)间接性与简捷性。2交往性与实践性。3教育性与发展性。4引导性与指导性。5.教学过程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 最典型的是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形式教育论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思泰洛齐(发展学生智力)。实质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教授学生生活常识)。 (3)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 最早明确阐述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提出“教学的教育性”观点。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 6.教学过程的结构: 一是引起学习动机 二是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三是巩固知识四是运用知识五是检查知识 7.我国古代《学记》中的教学原则有“教学相长”“启发诱导”“藏息相辅”“预”“时”“孙”“摩”“长善救失”。夸美纽斯提出了影响后世的“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等五大教学原则。 8.我国,目前中学教学原则主要有: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等。 9.直观教具可分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模象直观。 10.中外教育教都很重视启发性原则。在中国,孔子提出了“不愤不起,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教求。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形成著名的“产婆术”。第斯多惠也有一句明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发现真理”。 11.巩固性原则。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夸美纽斯提出了教与学的“巩固性原则”;俄国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时学习之母。 12.循序渐进原则。《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朱熹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夸美纽斯提出“系统性教学原则”。 13.因材施教原则。朱熹“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教育学发展阶段

一、教育学萌芽

教育学的建立 西方近代教育家及其思想影响 国别教育家代表作及其 影响 主要思想 英国 培根 1561-1626 《论科学的 价值与发展》 1623第一次把教 育学作为单独一 门学科提出来 把教育校学理解为“指导阅读”的科学(教育学是胚胎) 捷克 夸美纽斯 1592-1670 《大教学论》 1632西方近代教 育学的雏形,是 教育学从哲学中 分化出来的标志 强调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即普及教育的思想;并在“教 育要适应自然”的自然适应性原则的基础上,对人的本质和教育 的本质作了新的探索;根据年龄分期确立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学 内容;较为详细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论证了“直观性原则、巩 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三个影响较大的教学原则和方法;还 对教师的职业给与了很高的评价等等。虽然这些主张有的不尽科 学,但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为教育学科的发展奠定 了重要的基础。(教育学的出世) 英国 洛克 1632-1704 《教育漫话》 1693 提出了著名的绅士教育思想体系;阐发了反对天赋观念的“白 板说”主张教育万能论;是教育史上特别重视体育的人;反对体 罚的德育方法;它的思想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教育思想、自然 主义教育思想和德国理性主义思想的重要源泉之一 法国 卢梭 1746-1827 《爱弥儿-论 教育》1762 批判了腐朽的封建灌输式教育,提出了追求个性解放的自然 主义教育思想。反对中世纪宗教教育或封建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压 抑,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需要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学校应 使儿童愉快地生活和学习,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身心特征进行 教育;教育原则和方法应“模仿自然”,反对体罚;德育上实行

教育学原理的复习思考题答案补充版

教育学原理的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教育你是如何理解的你关于教育的困惑主要有哪些 (1)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来,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 (2)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3)教育即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雅斯贝尔斯 (4)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爱因斯坦 (5)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就成特别的器皿。——蔡元培 (6)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7)教育有目的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 (1)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活动 ①本能与社会化的内容 ②个体的直接经验与类的经验 ③适应与改造 (2)教育的特殊性 ①教育活动是有意识地以人为直接对象的,它不同于其他以物或精神产品的生产为直接对象的社会生产活动 ②教育与其他有意识地以人为直接对象的活动还有区别,教育是以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为直接目标(3)学校教育的特殊性 ①学校教育是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的教育活动 ②学校教育是有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 ③学校教育是有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地,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缺乏的是哪些方面近期准备如何完善自己 教师专业素养:专业知识与能力、专业情意(情感态度价值观)、个性性向 专业素养:教育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育智慧 (1)专业知识: 知识结构: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知识 (2)专业情意:爱学生、爱工作 ①没有这一条,什么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育技术都是一句空话。教师只有热爱教育工作,才能主动关注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 ②教师对学生的爱护,以及对学生温和的态度,甚至比他们的学问和修养更为重要。如果加以爱护是教育的一种境界,那么不加伤害应该成为教育的底线。 (3)专业性向:成功教育的人格特征 (4)专业自我:教师个体对自身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肯定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的影响 (5)教育理念:关于教育的基本观点和信念 ①确信与坚守 有教育思想,即便是零散的教育看法,并不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要通过抗争来坚守它,承诺它,实践它。是什么因素在干扰着教师的信念,消磨着教师坚守教育信念的意志答案也许只有一个,那就是目中无人的教育方式、知识授受主义的教育倾向、功利主义的教育评价、控制主义的教育管理制度的混血儿。 ②教育价值观、学生观、发展观是其中的核心 (6)能力结构 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心理辅导的能力 (7)教育智慧:教育情境中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教育可以预设,但不可以预定 3.你周围存在哪些教育不平等的现象你如何看待它们 我国教育不平等的表现: (1)城乡教育的差距: (2)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

教育学复习参考

教育学复习资料2017.6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现象是以培养人为主体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2.教育问题当某种教育现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被人们广泛地议论、评说或要求予以解决时,这种教育现象便成了教育问题。 3.教育活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活动泛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狭义的教育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活动。 4.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过程。 5.教育力 6.教育经验是指符合教育规律的有效做法,是对教育实践的较低层次的反映。 7.教育手段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所借助的各种形式与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 8.教育内容学校基于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行为和习惯的总和。 9.正规教育由教育部门认可的教育机构(学校)所提供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由专职人员承担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全面系统的训练和培养活动,有一定的入学条件和规定的毕业标准,通常在教室(课堂)环境中进行,使用规定的教学大纲、教材,其特点是统一性、连续性、标准化和制度化。 10.非正规教育相对于正规教育而言的,指在正规教育体制以外所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和培训活动。 11.实体教育指在一个实在、现实、具体的环境中具备承担教育者角色的人对那些需要受教育和学习的人的身心施加适当的、符合一定社会环境和历史进程的、体现一定阶级的利益的活动 12.虚拟教育指教学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时间的限制,以当下的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网络空间为媒介而展开的一种教育形态。 13.狭义文化专指社会的精神文化而言,是人类以社会成员的身份习得的复合性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14.教育功能由教育得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决定的、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14.教育本体功能是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也可以看作是教育的职能。因其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所以也称为教育的固有功能。 15.教育衍生功能是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通过培养人来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因其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社会功能或教育的工具功能。 16.教育正向功能是指有助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正向的影响和作用的功能。 17.教育负向功能是指阻碍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消极的负向的影响和作用的功能。 18.教育显性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19.教育隐性功能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教育学简答题题及答案

1.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a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领域从微观到宏观,从教育内部到外部关系,从基础到高等教育,从正规到非正规教育,从学校到社会教育,从正常儿童到特殊需要儿童教育,从儿童青少年到成人教育、老年教育); b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赫时代教育学基础是哲学和心理学,当代包括更加广阔的学科领域,就研究角度有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的角度研究,还有介于两者,就教育学研究的层次出现基础、应用、咨询、开发研究); c教育学发生细密的分化,形成初步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随着b,教育学发生快速学科分化,组成部分发展独立学科,同时出现子学科、边缘学科);d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研究者关心教育实践中到底存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解决.与此同时,实践的发展日益呼唤教育理论指导,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动力); e教育学加强对自身反思,形成教育学的元理论(即关于教育学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 2.什么是教育功能教育功能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本质决定了教育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又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所以,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类型: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由教育活动内容结构决定)和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衍生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和负向功能(阻碍…的消极…) (3)(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和隐性功能(非预期且具较大隐藏性功能) (4)(4)多维度的复合分类(柴野昌山:a把性质和形式结合起来划分:显、隐性正向,显、隐性负向功能;b把对象与性质结合起来划分:对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对…的负向功能) 3.教育有哪些个体功能每个功能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 教育个体功能有:a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b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c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转变为现实特征的过程。教育就是通过对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促进个体身心和谐全面地发展。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和粗寂寞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4.什么是教育目的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教育目的是根据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的需要提出的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教育目的即教育意

“教师教育学”学科建立之思考

“教师教育学”学科建立之思考-教育学原理论文 “教师教育学”学科建立之思考 【内容提要】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建立“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是我国百余年师范教育演变史以及当今教师教育事业需求之必然产物,也符合教师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教师教育学”是一门有关教师教育活动和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原理或是方法论的学问。建构当代中国的“教师教育学”,离不开教师教育实践的滋养,有必要加强学科制度和课程体系的建设,并须打造一支专业的教师教育学科队伍。 【关键词】教师教育学/学科建立/学科发展 【作者简介】陈永明,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博士生。(上海200034) 当今世界通用的“教师教育”(Teacher Education),包括教师的培养、任用和进修三个阶段的教育。为了解决现代学校教育的各种问题,各国都把师资队伍建设视为至关重要的突破口。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以及优化师资队伍,使教师的培养、任用、进修各个阶段具有连贯性,即从终身学习的理念出发,有机统合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进修,使两者在“教师教育”之概念上得以融合与升华,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也是进入21世纪教师教育发展的显著特征。 随着我国面向世界的步伐加快加大,“教师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专业门类业已诞生。至今,已有集美大学、江苏大学、宁波大学等一批综合性大学以及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等一批高师院校陆续设立专门的教师教育学院,包括上海师范大学在内的一批师范院校也已经

开设了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师教育”必修科目。因此,“教师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构建工作也顺理成章地被提上议事日程。在2006年12月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召开的“全国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建言倡议,希望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有必要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建立“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当前,这种实际需求以及时代呼声正在与日俱增。 一、“教师教育学”的建立体现着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理论创新的根本动力之一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矛盾运动。当今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诸多教育工作,包括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困惑层出不穷,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正面临日趋严峻的挑战或危机。若从教师教育研究者自身的职责与使命而言,理当关注教师教育学科的开拓创新,有必要对“教师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安身立命的理据及其合法性进行理性思考。一方面,这可以回应学界关于“教师教育只是一个领域,而不可能成为一门学科”的种种质疑之声;另一方面,通过抛砖引玉式的践行和倡言,力求“教师教育学”的早日问世,并能得到科学健康的发展。 (一)百年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呼唤教师教育学的诞生 我国师范教育发轫于1897年上海南洋公学师范院,清代末期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照搬日本学制创立了近代师范学堂。1904年模仿日本的师范教育制度,1922年变为美国型师资培养体制,1951年又转成苏联型师资培养制度,现今力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制,其间经历了百余年风雨洗礼的变革沧桑。 最初,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是为寻求国家富强和民族的独立生存,以终结

日本教育学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述评

日本教育学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述评 发表时间:2015-04-20T10:10:38.173Z 来源:《教育学》2015年5月总第78期供稿作者:李应赋[导读] 日本的教育学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近代之前的教育发展、明治维新后的教育改革和现代化的教育进步。 李应赋湖南师范大学410081 摘要:日本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摄取模仿、自我改造和创新发展三个阶段。它于日本大化改新时源于中国,特别是中国唐朝先进的教育模式。明治维新后吸收欧美而发展,整个过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为教育发达、教育学理论成熟的教育大国。文章阐述了日本教育学发展历程,分析了日本教育发展的原因,研究了日本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育立国、科技创新的理念,反思中国教育学的现状,并对日本教育学给我国教育学发展的启示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日本教育学启示 一、论述日本教育学的历史和发展 日本的教育学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近代之前的教育发展、明治维新后的教育改革和现代化的教育进步。这也可称为另三个阶段,分别是模仿阶段、改造阶段、创新阶段。具体来说,就是大概追溯回中国的唐朝时代,日本当时社会发展其实并不是很好,平民百姓甚至有些官员贵族没有接受过教育或者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当时更多地是在向唐朝教育方面学习和模仿,直到武士阶层出现后。由于武士阶层是为统治政权和发展的需要,导致日本的教育也开始慢慢地发展起来,开始重视教育学。后来在德川幕府的两百多年间,平民教育才得到长足教育。因为在那段时间里,没有混乱的战事,所以很多平民都有了时间去学习,接受教育。在当时的日本,男性的识字率达到约60%,而女性的识字率也达到了25%,较发达的地区可能识字率更高。而在明治维新时期,在那个十九世纪末的日本时代,教育也随着经济政治的改革已经开始全盘西化,不断对其进行改造。教育制度逐渐西化,向西方教育借鉴经验,在教育改革上,创立了早期教育体制,加速普及国民教育,推广初等教育,并超越美国更早完成了全民普及。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教育发展飞快。在1947年开始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并在1886年逐步实现了义务教育。高中入学率自1975年以来一直高达89%,和美国不相上下,大学升学率自1974年以来达40%左右,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中。在日本现代化发展的现在,政府十分重视和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对教育事业进行改革创新,使得日本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对国民教育的普及更广泛,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质。 二、阐述日本教育学发展原因 明治初年,日本国内外形势严峻,国内骚乱此起彼伏、接连不断,国外面临着欧美列强的经济压力和军事压迫,陷入成为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危险中。明治政府为摆脱内外交困局面,除了在经济和政治上进行改革,还提出了教育等其他方面的改革,进入全面的发展阶段,全国所有官民协力重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在如今全球信息化科技的发展形势之下,日本的教育学已经不能单单满足对人才、知识简单的需求了。在此社会背景下,日本实现全方位教育学上的丰富与创新,是无可厚非的。其中之一就是教育学的创新。毕竟,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乃至综合国力的提高在现今都面临着竞争与挑战,而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软实力的比较,重点就在于教育学的水平和质量。这些对国际竞争力、加速实现现代化以及实现 21世纪全球化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三、述评日本教育学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对比日本教育学的发展水平,中国的发展还不完善、不够成熟。所以,中国应当从日本实现教育学发展的历程中得到很多启示,从中借鉴和吸取有益经验。 日本在二战后面临着社会动荡的局面,一切百废待兴,但仍坚持大力首要发展教育,从教育的多方面入手进行改革,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日本教育的恢复、改造和快速发展,为日本经济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日本教育学的很多作法对今天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仍非常具有借鉴意义。政府应学习日本政府,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出台更多教育相关的政策并加强教育法制的建设工作,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其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与其同时,从内容上来看,中国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的教育。我们所缺的不是知识型的大学生,而是有技能的劳动者,社会上真正高技能的人才十分紧缺。日本在教育学上对于职业技能的学习,是非常实用灵活的,课程很值得国内引入借鉴。因此,中国要根据发展的实际需要,设置实用技术的专业学科,实现人力资源的转变。除此之外,教育学内容上还要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因为在在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实行的都是应试教育,获得的也都是应试类的人才,而需要培养的恰恰是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学生采取和确定不同的教育课程和内容,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育上实现全面转变和全方位发展,而不仅仅是满足于知识的学习。参考文献 [1]陈晖高增生日本教育面临的新课题[J].比较教育研究,1985年,01期。 [2]卫纯安原《日本教育的现代化》简介[J].人民教育,1980年,10期。 [3]陈鸿斌日本教育患了什么病[N].光明日报,2001年。 [4]李文英模仿、自立与创新——近代日本学习欧美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5]李春生田辉日本呼唤教育新生[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詹亚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日本基础教育改革政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2019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备考知识点---墨子

2019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备考知识点---墨子 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墨子是教育学部分考察的一个重点人物。此部分关于该人物知识点往往由于知识点的繁琐,所以导致部分考生对该人物的知识点掌握不到位,以至于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会出现人物与观点匹配错误的情况。本文在此对其在整个教育学部分中的知识点做出总结,希望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人物简介:“儒墨,世之显学也”。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墨家是两个最著名的学派。墨家的创始人是墨翟,他出生贫民,同情下层人民,自称其学说代表“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其思想以兼爱、非攻为核心,以尚贤、节用为基本点。墨翟学于儒而不囿于儒,能够自成一家。他是学术思想史上第一个批判儒家的教育家。 二、人物思想: 1.“素丝说”:他阐述了环境和教育对人性形成的影响,认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在他看来,人性不是先天所成,就如待染的素丝,有什么样的环境与教育,就能造就什么样的人。 2.以“兼士”和“贤士”为培养目标: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决定了墨家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实现这一理想的人,这就是“兼士”;又通过他们去实现贤人政治和仁政道德。作为兼士,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即知识技能的要求、思维论辩的要求和道德的要求。 3.论科技教育:这包括生产和军事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及自然科学知识教育,其目的在于帮助兼士们获得“个从事其所能”的实际本领。这在中国古代是很有特色的一种教育内容,这也是墨家教育内容的最大特色,比如墨子和其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倒像的实验,解释了小孔成倒像的原因,指出了光的直线进行的性质。这是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再比如,《墨子》曾记载:“圆,一中同长也”、“力,刑之所以奋也”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关于科技最早的一些知识与经验。 4.论“主动”和“量力”的教育方法:墨子不赞成儒家“叩则鸣,不叩则不鸣”的被动施教的态度,不强说人,人莫知之,主张“虽不叩必鸣者也”的“强说人”精神。对不来求教者要主动施教,向人们宣传,推行自己的主张。儒家叩则鸣,不叩则不鸣的方法确有缺陷,因为它容易忽视学生。墨翟想要补救这一不足,强调了教育者的主动和主导,但却忽视了启发,忽视了学习必须具备知识和心理准备;除此之外,墨子还特别强调量力施教,墨翟是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