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

第一节新闻学

二、新闻学的分类

1、广义新闻学

理论新闻学:研究新闻本质,新闻传播规律等(核心部分)

历史新闻学:最基础部分

应用新闻学:新闻采写、编评、录制、播出(归宿)

2、侠义新闻学

三、新闻学的历史演变

1、历史背景

1450年,德国人约翰·古腾堡运用铅活字印刷术,排版印刷《四十二行圣经》——人类传播史进入印刷时代

不定期印刷新闻→定期印刷新闻

两个社会条件:定期举办的集市贸易活动,邮政驿车业务的建立

19世纪30年代廉价报纸出现——报纸进入大众发展时期

2、西方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史专著: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法《德国新闻事业学》

最早的新闻研究所:1895年,德国的科赫教授在海德堡设立

西方早期研究新闻学理论代表著作:李普曼的《舆论学》和约斯特的《新闻学原理》,施拉姆的《报刊的四种理论》

传播学的兴起对新闻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规律及生产规律的一门科学”

研究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用语言文字进行相关描述

定量分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

新闻学研究侧重大众传媒的研究,关注新闻学内部的关系

传播学研究范围包括大众传媒和其他,关注与其他的联系

3、中国新闻学的历史和现状

《论中国京报异于外国新报》1893年刊登于上海《申报》

徐宝璜《新闻学大纲》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戈公振《中国报学史》(构件中国新闻学框架结构)

四、新闻学和新闻工作

关注身边、社会上发生的时间、寻找独特新闻视角

五、学习和研究新闻学的基本方法

1、个案研究法

用来检验某一个研究客体所具有的多方面特征的方法。

通过深入的调查(现场观察、个别询问、开座谈会、查阅文档等)

2、比较研究法

将已有的各种新闻资料和新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横、纵、综合)

3、调查研究法

对少数人调查得到大多数人的情况,常用来检查新闻正确性和媒介可信度

4、内容分析法

分析信息内容(文字→数量)

用于检验假设、描述传播内容的倾向,说明信息来源特征…

5、实验设计法

又叫控制试验法,处理因果关系问题

第二节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

一、集权主义理论

1、概念

封建社会中君主、国王们对国家和社会所采取的专制行为及理论在当时传播事业领域中的体现。

2、集权主义理论的核心

①、传播通讯事业是担负特殊任务的一种社会统治工具

②、传播事业传播的任何消息,思想和意见,都必须对完成君主们的预定目标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帮助。

③、传播事业必须服从国王的控制

④、国王们必须对传播事业实施强力的控制

3、集权主义理论下传播模式的特征

①传播理论:垄断资源和私有工具

②传播职能:工具、手段、力量

③传播事业的强控管理:严厉控制,统一管理

二、自由主义理论

1、自由主义理论的产生背景

经济结构的变化

政治结构的变化

2、自由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6世纪提供了直接的现实基础,17世纪见到了哲学原理的发展,18世纪将这些理论付诸实践

3、自由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

约翰·弥尔顿(17c)托马斯·杰斐逊(18c)约翰·蜜尔(19c)

主要观点:

①“观点的公开市场”和真理的“自我修正”理论

约翰·弥尔顿最先树起“出版自由”的大旗(人都有判断正误的理性,但前提是不受限制地了解别人的想法)

《论出版自由》(《出版自由请愿书》)

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这自由是一切伟大智慧的乳母”

②报刊不受政府干涉并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人受理性支配,可以在“公开而自由”的观念市场上寻找到真理

·传播事业最主要的目的:作为一个社会的公众论坛,协助人们发现真理,解决政治、社会问题

·新闻传播机构不受政府控制与操纵,并有责任代表大众对政府实行舆论监督与批评

·杰斐逊的观点形成了美国新闻传播事业监督政府、批评政府的传统,并为其后美国新闻立法和出版自由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约翰·蜜尔《论自由》

③对事实的信念

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公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意义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局限性(强调绝对自由,无管理)

利润至上,金钱至上

资本控制报刊(强调广告收入,致使大广告商控制报纸)

煽情新闻泛滥

垄断取代自由竞争

三、社会责任理论

1、产生背景

新闻传播事业作为从事思想、意识交流的社会舆论工具的同时,成为旨在赚取市场高额利润的经营实体。

少数几家传播公司(集团)把持和控制了大部分传播媒介和社会的大众传播信息流通渠道2、社会责任理论的核心

否认绝对的自由,自由伴随着责任和义务

①传播事业应担负起消息和讨论的公共传播者的职责

②公众应该帮助、监督大众传媒肩负的社会职责

③政府不能仅仅只是允许自由,消极地不去干涉自由,它还必须积极进行这种自由的实现

3、社会责任论提出了传播工作的一系列新的准则

四、报刊四种理论的发展

英国社会学家丹尼斯·麦奎尔

“发展媒介的理论”和“民主参与的理论”

·发展媒介的理论:针对第三世界国家

观点:为了国家的自治和文化的独立,必须将大众传播媒介用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民主参与的理论:针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观点:私有媒介的商业化垄断化以及公共媒体的集中化和官僚化趋势,不利于社会大众传播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提倡受众的民主参与,新闻自由不只是媒介的,而是全社会的。

五、苏联新闻传播模式

特征:1、新闻传媒国家化

2、新闻报道宣传化

3、在模式控制上是高度的一体化和完全实行“人治”

4、模式本身的过分集权性质导致传媒“人民喉舌”功能的软化和弱化

苏联新闻传播模式对我国的影响

积极:特殊时期的服从和集中(战争、革命、建国初期……)

消极:①教条主义、专制主义、片面夸大新闻传媒的组织作用

②新闻自由形同虚设

③新闻传媒缺乏活力,缺乏批评、监督,反馈的有效机制

党报理论的核心: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必须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法令

六、客观主义理论(包含客观性原则和客观性报道两个层面)

1、产生

对“事实”的推崇和极端崇拜(家长认为政府未披露所有信息,带孩子离开东京)

19世纪30年代美国:处于社会转型剧变期

扩大报纸发行量的方法,提高新闻产品的通用性

客观报道手法有利于新闻业保护自身

2、客观主义理论的内涵

理念层面:①诚实②超脱、平衡、公正地对待事物③无党派色彩,不抱成见或持偏见,不固执己见④不牵扯个人利益⑤只相信事实

操作层面:①把事实和意见分开②以超脱情感的中立观点表述事实③努力做到公平和平衡,为事实涉及的各方面提供应答机会

3、客观主义理论面临的冲突

客观性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干扰

①政府、金融财团以及社会舆论等对新闻业施加的各种影响

新闻从业人员的主观意识对客观性的影响

②美国的新闻业在一战中的经历对客观主义理论的影响

公共关系业兴起对客观性原则威胁

4、追求和接近客观性原则

当做一种理想去追求

当做一种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

当做一种思维方法

七、公共新闻学(公民新闻学)

1、公共新闻学的兴起和内涵

公共新闻学要求:媒体应该引导或发起社区公众来讨论问题、达成共识,解决社区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公共利益和民生

其兴起源于新闻界对自身危机的思考;公众对于公共事务和对于媒体的逐渐疏远和冷漠

公共新闻学的积极性所在:使公众重新关注公共事务

互联网对公共新闻学兴起的意义:可以汇集更多人的意见、更有效率地贯彻民生

两大问题:

①动摇了客观性原则②低估了社区共识的复杂性

新闻传播活动的起源

1、唯心主义:新传活动根源于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评价:忽视了物质生活的生产过程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2、唯物主义:新传活动产生于人类社会化的生产劳动需要,起源于人的社会交往,是在人的物质生产和社会交往的需要推动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早期人类的新闻传播手段

1、口头传播手段

典型事例:马拉松的故事

特点:面对面的人际传播,简单方便,极具群众性,生动亲切,通俗易懂。传播范围小,准确度低,保真性差,信息容易走样,传播速度慢,难于保存。

2、图画传播手段

特点:可以长久保存信息

3、信号传播手段

特点:迅速及时,但只能传递简单信息(烽火台)

4、实物传播手段

特点:受工具的限制

5、书信传播手段

早期进行远距离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

6、手抄新闻(邸报)

7、印刷新闻

8、其他传播手段

露布:军事捷报排报旗报

悬书、揭贴

诏书

早期新闻传播活动的特点

1、早期人类社会只有新闻传播活动,没有新闻传播事业

没有产生以收集和公开面向社会发布新闻为特征的专门的新闻传播机构

2、早期新闻传播活动是一种封闭性的传播活动,是一种有明确而具体对象的定向传播,而不是面向社会公众的大众传播

3、早期新闻传播活动规模小,传播手段落后

大众传播媒介特征:大量复制信息具有广泛公众基础

早期新闻传播活动特点形成的原因:

1、落后的生产方式阻碍了我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落后的生产方式削弱了社会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封闭的小农经济使人与外界交往少)

3、落后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封建社会新闻传播活动的阶级特征

第二章

新闻的定义

一、中外新闻界对新闻定义的讨论

国外:《太阳报》采访部主任博加特: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只有那些正在发生的,有人情味”“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报道”

新闻——在根本上是一件事情或一种情况的报告

我国:徐宝璜: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关注之最近事实

李大钊: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

陆定一: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二、对各类新闻定义的分析

1、把新闻的某个属性或某些属性,如趣味性、反常性、人情味等夸大成新闻的本质属性评价:非本质属性,具有片面性

2、把新闻工作者的主观意志当做新闻的本质属性

评价:具有主观唯心色彩,将新闻本源由客观事实曲解成为主观见地

3、把新闻的某种职能、某种作用,当成新闻的本质特性,用来给新闻定义做解释

评价:有些功能非新闻独有,与其他事物混淆,并非所有新闻都具有某种特定功能

4、认为新闻就是事实

评价:事实是新闻的来源,但中间经过一个人为过程,两者不划等号

三、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坚持了事实是新闻的来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准确地指出了新闻的本质属性和特性,把新闻和其他社会现象区分开来

3、具有普遍性

4、从大众传播角度来解释新闻,为新闻学研究新闻定义在逻辑起点上作出了正确的规范

新闻的基本特征

一、真实性

新闻真实的两层含义:

·具体真实:新闻报道对每一个具体的客观事物必须作出准确无误、真实的反映,完全符合客观实际。

首先,新闻报道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经过等必须丝毫不差,完全符合客观实际

其次,新闻报道对事实的概况必须准确、要符合事物的原貌,反映事实的真相,不能以点带面,以偏概全

最后,新闻报道对事实的分析、评价、解释必须准确、客观,正确反映事实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总体真实:众多的新闻报道的总和要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整体,展现客观世界的整体画卷

媒介世界:媒介世界是一个重构了的世界

二、新鲜性

三、时效性

四、公开性

新闻信息的内容是可以公开的

新闻信息应该以公开的方式传播给公众

新闻分类:

按新闻内容分

按新闻发生地分

按新闻时间性分

按新闻与读者的关系分

第三章

一、信息的定义

·信息和物质、能量并列,是构成客观世界的三大基本要素

·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信息的规律和特点的认识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哲学角度:信息是物质存在和运动的状态以及物质存在和运动状态的陈述和反映

·标志信息论产生的两篇论文

《通信的数学理论》1894年《在噪声中的通信》(1949)——申农,美国贝尔电话公司通讯工程师

·信息论角度: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都叫做信息

·控制论奠基性著作:美国数学家维纳在《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1948

二、新闻与信息

1、两者的联系

①信息和新闻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②信息和新闻都具有可传递、可分享的特征

③信息和新闻都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中介,并在这个过程中发挥这举足轻重的作用

④信息和新闻都具有未知性

2、两者的区别

·根本区别:种属关系,新闻一定是信息,信息不一定是新闻

·信息不具备新闻所具备有的特征,新闻是具有新闻性的信息

·信息和新闻具有的客观性有差异

三、信息的特点

1、客观性

2、共享性(使用不灭性)

3、传递性

4、储存性(文字、书籍、录像)

5、利用的多角度性(不同处境的人对同一信息的不同理解)

6、扩缩性

7、组合性

8、相对性(接受者的内在需求→小群体)

四、信息量

决定信息大小的主要因素:

1、事物变动的影响力

2、事物变动的规模和空间

3、。。。。。的速度

4、。。。。。可能性概率

五、信息与新闻工作

1、提供信息→新闻媒体的首要功能

2、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3、信息对新闻业务提出一系列新要求

①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析的连续报道

②加强深度报道

③加强新闻的综合评述(组合性)

④加强全方位报道(多角度)

六、信息与客观报道

1、完整(全面)

2、平衡(对等)

3、非感情色彩的中性语言

4、引语的使用

5、避免记者直接发表意见

新闻与宣传

一、宣传的定义

·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

·新闻和宣传的关系——四种说法

二、新闻和宣传的区别

1、两者的出发点不同(宣传者自身→受众,受众需要→信息)

2、目的不同(收买人心)

3、传播方式不同(重复;新,一次性)

4、传播的要求不同:时效性、客观公正、全面性、准确性

三、新闻和宣传的联系

新闻媒介可以通过对事实的选择,对事实的陈述方式等渠道来宣传一定的思想、观念表达自己对新闻事实的理解或评价

四、新闻报道的宣传效益

1、找准整个社会围绕着转动的中心问题

2、努力揭示新闻事件同人民群众之间的内在联系,关注群众利益

3、注重用事实报道

4、选择最佳时机,站在前面引导

5、保持宣传基调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防止“大起大落”和“摇摆不定”以免自我抵消宣传力量

新闻与舆论

一、舆论的定义

1、定义: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大多数人对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一问题的共同意见

2、不同时期舆论形态的演变

原始社会——舆论特点:全民性,一律性,直接性

阶级社会——①舆论的主题被阶级分为不同等级的社会集团

②在统治阶级和被统治的阶级之间,开始具有不可调和的对抗性

③巨大的精神力量的作用

④作为意识形态、始终存在

3、舆论的构成要素

现实的、有争议的社会问题

一致性意见

影响

4、舆论的特点

①公开性:在公开讨论中形成,又公开表达实施干预

②公共性:指向的公共性和作用目标的公共性

③急迫性

④广泛性:舆论产生的主体,涉及的范围和影响的广泛性

⑤评价性:

舆论的意见由三部分构成:客观陈述、价值判断、趋势预估

舆论的评价性可以派生出监督、调节、咨询等多种社会职能

⑥阶级性

⑦依赖性

二、舆论的社会功能

舆论的本质是多数人公共意志的表达,作用于社会公共领域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干预公共事务,使其按照民意指向发展

主要功能: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服务于既定的公众共同意志、利益

1、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①对国家和政府决策过程的监督制约

②对决策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的监督

③对决策和执行人物行为的监督

2、对公众行为的鼓舞或约束

舆论可以借助多数,一致对社会成员产生从众压力,监督或迫使个人服从舆论意见,促使人们弃恶扬善

①鼓舞公众成员合乎社会公德的行为,约束、制止损害公德的行为发生

②鼓舞公众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约束和制止公众成员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

决定舆论质量的因素:

1、公众的认识水平、道德水平、受教育程度等主观条件

2、公众获取信息的事实、全面和充分程度

3、公众自由表达意见的才能性和充分性

三、新闻舆论

舆论形成的过程

问题提出→社会讨论→社会协调→公开表达

·新闻媒介与舆论的关系

1、反映舆论

马克思:“报纸是广泛的无名的社会舆论工具”

2、引发舆论

媒介议程设置理论(媒介对某一问题报道与否,新闻篇幅长短)

3、引导舆论

把握一定的舆论导向,引导受众如何想(张京柱事件)

4、组织舆论

5、监督舆论

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如何做?

1、提供真实,充分的信息,避免造成舆论误区和社会心理震荡

2、注意对新闻信息的过滤,综合和解析工作为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平衡,寻求共同支点

3、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弘扬正气,协助树立正确的主流价值观

4、注意贴近群众,发现并协助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沟通情况。

第四章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的由来:

西方新闻学中的新闻价值出现在资本主义国家报刊的转型期。资产阶级新闻价值观念的萌芽。政党报刊时期“新闻是商品”的价值观念相对淡化。商业性报纸的出现带来新闻商品化时代。

新闻价值构成要素

1、及时性(案例,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

2、接近性(新闻事实与受众间的关联越接近,新闻价值越大)

3、显著性

4、重要性(社会价值、社会意义,影响)

5、人情味(精神、情感上能否引起共鸣)

新闻价值的含义

1、价值

价值就是事物与人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即表示客体(事物)满足主体(人)需要的一种有用性

·价值是事物客观属性与人的需要的统一

·价值是客观的

·价值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价值是发展的

2、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及其客观形态满足社会需要的综合,它是客观事物属性与人的需要的统一体

·新闻价值是指新闻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满足人们如认识、教育、审美等注重

需要的功能

·新闻价值是客观的

·新闻价值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新闻价值是发展变化的

新闻价值的要素

1、时效性

2、重要性

3、接近性

4、显著性

5、趣味性

什么是新闻选择

·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媒介值得传播的事实

·新闻业务的三个主要环节,采访,写作,编辑和新闻选择的关系

新闻选择的标准

1、新闻定义

2、新闻价值(解决受众需要问题)

3、宣传价值(注重社会效益)

宣传价值就是事实本身所包含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①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

②针对性

③普遍性(对受众是否有普遍的意义)

④典型性

⑤时宜性(寻找合适的时机)

4、新闻法规

新闻选择的过程

1、从新闻价值到宣传价值和从新闻价值到新闻法规是并行的

2、反馈部分

关于新闻选择的几点解释

1、新闻选择的标准要和各新闻媒介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2、新闻价值和新闻的价值

3、新闻定义无法概括新闻选择的标准

4、不能用新闻价值一个概念囊括全部新闻工作

报纸产生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闻事业的萌芽——手抄新闻产生

手抄新闻最早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兴起

·手抄新闻的主要内容:商情、物价、贸易、金融、交通、气象等方面的信息

直接影响商业贸易的政治、军事、宗教的动态信息

·四种出售方式:定期寄给订阅者,接受特定要求的人订货,抄写许多份沿街叫卖;张贴在

固定场所供人阅读

·特点:手抄、无报名、新闻无标题、不定期出版,时效性差

第二阶段:不定期印刷出版物的出现

·不定期的印刷新闻小册子

·活页印刷小报

·新闻书

特点:用铅字印刷,质量高发行量大,范围广泛,不定期,发行周期比手抄新闻长,时效性更差,无固定订货,以零售方式在市场公开销售

第三阶段:新闻事业最初形态趋向定型——定期印刷报纸兴盛

社会条件:《报道与新闻报》世界现存的最早的周报1609年

世界第一日报《新到新闻》1656年

周报、日报出现和发展对于新闻事业产生的意义

·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时效

·扩大了发行量和读者面

·促进社会分工的出现

·使报业成为企业

新闻事业——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

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极大地刺激了社会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为新闻事业提供了产生发展的源动力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

①社会的规模大大扩大了

②社会的变动大大加速了

③生产分工大大精细,从而各行各业各部门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程度大大加强了

④资产阶级、封建阶级(包括各种教派)、工人阶级彼此间的斗争激化了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带来了社会对新闻信息的强烈需求,这是新闻事业得以产生的社会前提,或者说为新闻事业提供了原动力

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为新闻事业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人口城市化

文化水平的提高

交通通讯邮政事业的迅猛发展

印刷技术的提高和设备的更新

提供更好的经济基础

三、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全社会的思想文化大解放,为新闻事业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文化土壤

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以人为本,反对神学权威,用人权反对主权,个性解放

思想文化的深刻变革为新闻事业的产生扫清障碍

新闻事业的定义

具有一定规模的专门采集、处理和传播新闻、引导舆论的机构。在社会中发生重大作用的大

规模的经济性的新闻活动

新闻事业与以往的新闻传播活动的区别

1、有专门的新闻机构和专业的新闻工作者

2、运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

3、要连续不断地,经常性地进行面向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

4、受众人数多,构成复杂

5、对社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新闻事业的特点

1、新闻事业通过新闻手段反映社会生活

新闻手段:新闻传播符号,新闻体裁,编排以及传播形式的总和

新闻手段的特点:

①用事实说话②迅速、广泛、新鲜

2、新闻事业是社会舆论机构及其活动,它直接服务于经济基础

新闻事业的性质

一、新闻事业的根本属性

运用新闻手段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新闻传播机构及其活动

二、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指新闻事业在运用新闻手段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特定阶级的立场、观点,并为本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力提供有利的社会舆论环境

为什么说新闻事业有阶级性?(阶级社会)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的表现方式

1、选择事实、报道新闻。

2、评价事实,发表言论

新闻事业的职能

一、报道新闻,传播信息

二、表达意见,引导舆论,实施舆论监督

三、进行宣传,整合社会

阐明国家发展的目标和社会理想

分析政治、经济形势,解释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

维护主流价值系统

沟通、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缓解社会冲突

四、传授知识,普及教育

广泛性和迅速性

传播新发现,新创造,新探索,新观点,新材料

通过报道,长期地、零散地,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

五、提供娱乐及服务

·新闻事业职能的局限性

1、新闻事业的斗争性和宣传局限性

2、新闻事业与法律

3、新闻事业与党政部门

4、新闻事业与行政部门

5、新闻事业与学校教育

了解新闻媒介的意义

①把握新闻媒介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认识我们进行新闻活动的物质手段

②遵循新闻媒介的基本规律,不断进行改进新闻工作

③认清新闻媒介的发展方向,顺应进步的潮流

认识新闻媒介的方法

①新闻媒介的传播手段

②新闻媒介的时效性

③新闻媒介的持久性

④受众参与新闻媒介的程度

认识新闻媒介要把握的基本观点

①新闻媒介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

②新闻媒介在相互竞争中及新型媒介的冲击下,不得不扬长避短,只求进一步生存与发展

报纸的传播特点

1、报纸是视觉媒介

2、报纸的保存性强

3、报纸的选择性强

4、报纸适合进行深度报道

5、报纸的时效性差

报纸的版面:是指报纸各版稿件的布局、是编辑人员设计报纸内容的总体结构,也是报纸最基本的信息载体和传播手段

报纸的文体:

1、新闻:消息、通讯、特写,调查

消息:最常见,迅速、准确、简要地报道一个新闻事件

通讯:比较详尽,生动地报道新闻事件或人物发生(成长)经过及结果(经验)的新闻体裁2、评论:报纸言论的总称,是以集体或个人的名义,对重大新闻事件或问题进行不同角度详述的文章

3、其他

特写:对新闻事件、人物活动和场景中富有特征的片段或瞬间动态作细致描绘和再现

新闻述评:新闻和评论的结合,夹叙夹议

调查报告:全面地、系统地、精确地报告新闻事件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报告文学:用文学笔法来描述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使读者从具体的生活图画中获得对现实的深刻认识

杂文:文艺性的评论,是文学和评论的结合

广播的传播特点

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传送声音符号和图像符号的传播媒介

1、广播是听觉媒介

2、广播的时效性强

3、广播的影响面广

4、广播的保存性弱,选择性弱

广播的传播手段

广播声音:语言、音响、音乐

·广播语言:是经加工的,符合语言规范,便于多数人所知的一种规范化的口头语言

·音响:广播声音符号中最具广播个性的基本符号

·音响的作用:

①能够增强事实传播的真实感

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③擅长传情,诱发人的情感,使事物的表现更为亲切动人、感人,使听众获得美的享受

广播节目

1、按内容分

①新闻性节目②教育性节目③文艺性节目④服务性节目

2、按节目内容的构成和组合方式分

①单一节目:每次节目只有同类主题和内容

②板块节目:在一个节目时段内,以新闻为骨架,综合各种不同栏目的节目样式

3、按播出方式分

录播节目、直播节目

广播的传输方式

1、广播信息传输的四个基本环节

①广播节目的采集、编辑、加工、制作

②广播节目信号的发射和传输

③听众通过接收设备收听广播节目

④听众反馈

2、广播传输的两种方式

①特指广播节目信号的发射和传输方式

②广播传输方式的两种类别

无线广播:通过无线电波

有线广播:通过导线或光导纤维所组成的有线传输分配网络,将广播节目信号直接传送给用户接收设备的广播传输方式

3、无线广播的类型

按照调制方式:调幅广播AM和调频广播FM

调幅广播特点:信号比较稳定,在服务区内部都能收到稳定的电波。射频频率低,容易受到雷电等自然噪声和人工噪声的干扰,且不容易消除,质量差。频段范围窄,可容纳的节目套数少。

调频广播特点:噪声小,音质好,抗干扰能力强,可以用作高保真度广播。频段范围宽,可容纳多套节目。服务区域仅限于离发射机较近的地区,常用作地区性广播

按照使用的波长:长波、中波、短波广播

长波:频段服务范围大,用作无线电通讯和导航业务

中波:中波广播既可以利用地波传播,又可以利用天波传播

短波:短波广播主要利用电离层的反射来传播

电视的定义:运用电子技术手段传输图像和声音的现代化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光电转换系统将图像、声音和色彩及时重现在远距离的接收机屏幕上,是现代电子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

电视的传播手段

1、电视图像——通过镜头再现客观世界

2、电视声音——语言、音响、音乐

声音在电视传播中的功能:渲染气氛、表达思想感情和抒情。结构功能。解释、议论、说明背景、刻画人物内心活动

3、电视文字和图表

直接呈现在电视屏幕上或叠加在电视画面上

功能:说明、提示、强调,揭示主题、提高信息量

电视的传播特点

1、优势

①电视是视听合一的媒介

②电视传播具有形象、直观、直接的特点,具有强烈的现场感,信息量大,真实感、可信度、现场感、感染力。

③时效性强,保存性差,选择性差(传统)

④面对面的人际交流与互动

人际传播:非语言符号的作用大众传播:信息反馈迟缓、模糊、微弱

2、劣势

①可视性的增加同时减少了人们想象的空间

②画面自身的局限性

未能及时记录的内容,尚未发生的事,人物的内心世界,抽象性理论性的事物

③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人们的思考能力

④电视媒介对社会的负面功能

电视污染(暴力镜头)、电视文化侵略、人际冷漠

电视综合征、电视孤独症、电视兴奋症

大众化容易降低大众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水平

电视传播对个人欲望的诱发

通讯社的定义:

专门从事采集、加工和提供新闻信息,为其他新闻媒介和各类用户服务的新闻传播机构

通讯社的种类

①按影响范围:世界性、区域性、国内性

②按主办者:国家通讯社和私营通讯社

③按提供信息的内容和形式分:综合性通讯社,专业性通讯社

通讯社的特点

①通讯社具有庞大的信息采集网络

②通讯社具有先进的信息传输手段

③通讯社能提供量多质高的信息

④通讯社的直接“受众”是其他新闻机构

新媒体

互联网的基本特点:

①高度开放性

②互动性和个性化

③丰富的信息、资源

网络媒体传播的特点

极强的时效性、传播的广泛性、、信息的大容量、信息传播的互动性、信息传输的多媒体化、信息获取的选择性

手机媒体的定义

手机媒体是在电信网与计算机网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最新移动增值业务与传统媒体的结晶。

手机媒体的特点

1、受众资源极其丰富

2、信息传播非常方便(双向交流,不同于报纸)

3、传播功能及其全面

4、传播速度极快,范围极广

5、互动性及其广泛迅速

6、环状网络,星状网络

新媒体的定义

指一种互动式的由数字化技术复合而成的媒体

特点:分众性窄播

互动性

复合性新媒体都是多媒体

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一、政治修养

1、新闻工作者应该掌握的理论政策

①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

②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

③相关行业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政策法规等

2、具体要求

①新闻工作者应该是坚持和宣传四项基本原则的积极实践者

②新闻工作者要具有良好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③新闻工作者应该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④新闻工作者要有坚持真理,为真理献身的精神

二、业务素质

①新闻工作者应该有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②必须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功

③要有新闻敏感性

④要乐于深入到群众的生活之中,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

⑤要有出色的使用传播符号和传播工具的能力

⑥有健康的体魄

三、知识积累

新闻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

四、心理条件

智力因素:有较高智力条件: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判断力等

非智力因素:具有健全高尚的品格、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五、道德要求

新闻道德:

1、职业理念

2、职业态度

3、职业纪律

4、职业责任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新闻: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价值:是事实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就是记者敏锐地发现、鉴别和预见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新闻价值取向:是新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要解决的,是新闻工作者按照什么导向、标准对新闻价值进行选择、取舍、和呈现的问题,表现为选择和决策过程中的倾向性。新闻事业:1、狭义的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 2、广义的新闻事业还包括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其教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新闻本源:人类长期的新闻传播实践证明,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事实在前,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 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通过提供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告)能够获得受众信任的能力和程度。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1、新闻的基本特征: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2、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一)新鲜性(二)重要性(三)显着性 (四)接近性(五)趣味性 3、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1)传播信息,报道新闻; 2)反映舆论,引导舆论;3)服务受众,服务社会。 4、新闻的客观性:首先,新闻事实及价值要素是客观的。其次。社会与受众的新闻需要具有客观性。再次,社会与受众对新闻价值的检验是客观的。 5、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含义: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新闻媒体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刻把握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内涵,把新闻真实性原则落实到新闻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提高公信力。 6、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政治属性 四、论述题 1、请你谈谈对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认识和理解 答:首先,它肯定了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是第二性的,从根本上划清了唯物主义新闻本源观和唯心主义新闻本源观的界限。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这也就意味着,新闻一定要符合客观事实,不符合客观事实就不是新闻。 其次,定义明确指出,事实要成为新闻,必须通过一个中间环节,这个环节就是报道。 第三,定义强调,新闻报道的事实是新近发生的。

设计学概论大纲

设计学概论 课程名称:设计学概论 课程编号: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学时:40学时 课程安排:一年级下学期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一、课程开设的意义、作用和地位 设计学概论是设计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通过对现代设计概念与类型、设计形态的知觉与心理、设计方法与设计程序、设计批评理论进行的系统、科学、严格地讲授与练习,为以后的专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通过学习,提高专业理论素养,掌握理论思维方法,并能善于用理论指导设计实践,自发的设计行为转化为自觉的创造性劳动。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现代设计概念与类型;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设计形态的知觉与心理;现代设计的形式要素与构成法则;设计方法与设计程序;设计批评理论。 第一阶段 1、理论讲授:(1)设计概念;(2)设计类型与相关学科。 2、作品解析与欣赏。 3、作业:读书笔记《认识设计》2000字。 第二阶段 1、理论讲授:(1)现代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2)设计形态的知觉与心理;(3)品牌 与创业形象创造案例。 2、作品解析与欣赏,互动对话。 3、作业:任选一幅设计作品进行解析《设计形态的知觉心理与创意》。 第三阶段

1、理论讲授:(1)现代设计的形式要素与构成法则;(2)现代设计方法与程序。 2、作品欣赏,学生点评。 3、作业:撰写论文《设计语言与创意》3000字以上。 四、教学方法的原则性建议 任课教师制定的教学教案一定要适合本专业的教学要求,应包含教学方法和内容,培养学生对理论学习的认识态度与阅读设计理论书籍的习惯。利用多媒体课件授课。 五、课程考核方法和标准 评分方法: 1、通过学习和作业练习能完成教学要求。 2、对设计理论与设计实践有独特见解。 3、运用设计理论对设计进行准确批评、并能提出全新创意思维的。 评分主要内容: 1、能否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2、能否按课程教学要求,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作业。 3、能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有所体现。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设计学概论》尹定邦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参考书目: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新世纪出版社 七、教学大纲编写人、审定人 本教学大纲由环艺专业教师集体讨论审定,钟云燕执笔编写。

新闻学概论读书笔记

新闻学概论读书笔记 【篇一:新闻学概论读书笔记】 院系班级:新闻传播和影视艺术学院新闻学新闻1403班 姓名:刘铃 学号:2 新闻,是用心感受的“心闻” 读《看见》有感 读完整本《看见》,我最大的触动就是这不是我平时在电视上面看 到的采访,这是心和心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在这本书里,柴静将她的那些值得铭记的采访和经历展现给了我们,给我们感动,也给我们力量;但最多的,是鞭策着我们去思考。 我曾经以为,记者这一职业就是简简单单的惩恶扬善的职业。作为 记者,就是当重大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将事件报道出来 使公众知晓。记者,就是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和真相,无需夹杂着 我们的私人情感。唯一需要尊奉的,就是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毕竟,事实是新闻的本源,真实是新闻的本质要求。并且我一直认 为倘若日后我从事了新闻传播行业,客观公正将是我报道的准则。 但是,在《看见》里,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新闻报道。柴静在“沉默在 尖叫”一章中这样定义采访的:采访是生命间的往来,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越深,反之亦然。并且柴静的一句话深切地诠释了这一定义: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在这里,我似乎看到了采访中的人文 关怀。记者这一职业开始在我的心中变得鲜活起来。 作为采访者,倘若不以平等的地位和受访者进行交流的话,恐怕

很难得到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只有我们在采访中倾注了我们的感情,把受访者当成我们的朋友(无论受访者是何种地位何种阶层),我们和受访者才能够进行心和心的交流。就像柴静老师在采访那些 在监狱中的人一样,尽管他们是犯了罪的人,但是在采访中你要得 到他们的真实情感,你就必须平等的看待他们,平等的进行交流。 但是,人文关怀倘若过了度,便会变成感情泛滥。在“真相常流失于 涕泪交加中”柴静老师是这样说的:“泪水和愤怒是人之常情,但我慢 慢觉得公众对记者这个职业的要求是揭示这个世界,不是挥舞着拳 头站在什么东西的对面。”而柴静还写出了一位观众对她的批评: “准确是这一种工种最重要的手艺,而自我感动,感动先行是准确最 大的敌人,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所以,在从事这一职业时, 我们必须得把握好人文关怀这个度的问题,不能硬邦邦的去采访受 访者,也不能让情感冲昏了理智的头脑。 最让我受益非凡的是这样一句话:“作为一个记者,通往人心之路是 如此艰难,你要付出自己的生命,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但又必须 在真相面前放下普通人的情感……在这个职业中,我愿倾尽所有, 但是,作为一个人,我是如此不安。” 作为一个将要从事新闻行业的学子,我不能不为我将要从事的这一 职业付出努力。记者,并不是表面上的光鲜亮丽;你要做一名好的 记者,除了你的职业操守要遵循之外,你还要经受更多艰难的事情。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必须付出自己的真心。新闻,不仅仅是靠风里 来雨里去做出来的;新闻,更多的是用心去采访,用心去编辑,用 心去 体味。 既然我已选择了这条道路,我就应当用心去面对这条道路上的所有 挑战和感动。首先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这一路上,我要做的是用心感受。 【篇二:李良荣《新闻学概论》读书笔记】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10章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10章 第十章新闻媒介的受众 本章重点: l 受众是特定的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具体说就是读者、观众、听众。 l 受众对媒介的影响 ①决定着媒介内容的选择 ②决定着媒介的风格 ③决定着媒体改革的方向和进程 l 受众的特点 1、广泛性。指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新闻媒介的高度开放决定了受众的广泛性。 2、混杂性。因为新闻媒介的受众广泛地分布在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就相应造成了受众成员的混杂性特征。 3、隐蔽性。受众对媒介是一种笼统的、隐蔽的存在。 l 受众新特点 1、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受众表现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尤为强烈。(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比以往更旺盛) 2、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受众对决策参考性信息需求增加) 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需求的多元与分化。(受众呈现出多元与分化) l 受众的细分 六种分类方法: 1、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分,可以划分为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彼此交叉。 2、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受众群体内部可以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等再划分为不同的次属群体。 3、按照接触媒介的频率,可以分为稳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稳定受众是各个媒体的重点争取对象。 4、按照受众不同的信息需求,可以分为一般受众和特殊受众。主要是依信息需求的指向性的清晰程度来划分的。 5、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分为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凡是已经确定使用新闻媒介的受众称为现实受众。凡是具备正常的媒介接触能力,但是还没有接触、使用媒介的受众称为潜在受众,即其具备成为媒介受众的可能性。 6、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可以分为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 l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受众定位就是确定媒介整体和所设栏目明确的传播对象,解决向谁传播的问题。包括一

新闻学概论复习提纲答案(完整版)

《新闻学概论》复习要点(2008)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报道: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据。新闻报道是专指对新闻的客观叙述。 2新闻本源: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的主要功能是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应从事物的变动着手寻找新闻 3信息: 广义上,信息是泛指对事物的存在方式、属性特征以及相互联系的表征和描述。是认识过程中客体与主体的中介。主要包括物理、生物和社会信息三种形式。信息论中的信息含义,信息就是消除或减少收信人对讯息的某种不确定性。信息是不确定性减少的量。在新闻学领域内,信息是受众预先未知的,能够消除受众不确定性的要素,即包含着未知的、新鲜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 4宣传: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宣传内容涉及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等。宣传的表述可以用语言、文字、图画或音乐的形式进行。只有当行为对宣传者有益时,这种行为或消息才被称为宣传。 “光辉泛化法”: 即无条件的美化,不加验证的予以接受,极力推崇自己的观点 “洗牌作弊法” 精心选择单向极端的材料,引导接受者的思想和行为 5广告 广告是以促销商品或服务,宣传观念为目标,以付费的形式,利用大众媒介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 6舆论 舆论是公众对于特定的现实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观点、意见和态度。它体现着公众利益。舆论具有公开、公共、急迫、广泛、主观的特性,是民意和公众力量的显示。 7事实 汉语词典中,事实是事情的真实情况。新闻学意义上的事实,是指事物的客观存在。包括事物已经发生的相对独立、完整的过程(事件),也包括事物的存在状态、特征和变化 具体事实 指人体感官直接可以感受到的事实 概括事实 指由具体事实综合、概括、统计和提炼而成 新闻事实 新闻事实是指新近发生的,含有新的信息的,会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的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就是新闻事实,新闻事实是新闻作品的基本素材。 8议程设置 也称议程安排,指的是大众传媒安排公众议论的话题,把公众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争端上的功能。 9合理想象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合理想象很难进行核对,难以保证真实性,所以不能用作新闻写作 10“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四不方针”是著名报人张继鸾在1926年接手《大公报》时提出的办报主张。其主要内容是,不党: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不卖: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其他因素左右,坚持客观公正;不私: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不盲:不盲从于信息,要坚持新闻的客观性,不盲从、不盲信、不盲动 11“社会公器” 社会公器是服务社会大众的公共信息、文化事业和社会舆论机关,为不同阶级提供共享的信息环境,是社会成员沟通的桥梁,思想的黏合剂,是社会舆论的客观反映 12新闻客观性 新闻(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它打上了传播者的主观印迹,但事实本质不会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所以新闻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新闻的客观属性。 13公正报道原则 1给予各方平等利用媒体表达意见的机会。2对争议各方采取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3不应当随意发

设计概论学习心得

《设计的魅力》 ———读设计学概论有感 设计学类144 储筠尧 设计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多学科相互交叉,艺术,科学与技术相互融合,具有整体的科学表现特征的新兴艺术类学科。艺术的形式美感,科学的核心内容及技术的工艺特征完美地构成了艺术设计的全部内涵。它是创造人类生活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一门科学。 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可以从设计的艺术性,科学性及技术性等三个方面加以认识,设计的艺术性包括对设计物像的造型形态特征,色彩装饰特征及材料肌理特征等方面的理解与表现。 设计的艺术性是基于对设计物象的基本认识和在设计创造活动中对物的形态特征,色彩装饰盒材料肌理等的理解,依据功能性,舒适性,装饰性,审美性,等需要加以主观的,合理的,符合形式美感法则的创造性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通过部分创造和改变物的性质。通过造物的方法,形成物品为人所用,获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设计的目的是适应生活的具体需要,顺应社会发展的积极方向,构成历史性的文化积累,从而证明人类高度文明的具体所在。 设计的创意性特征 设计的的创意性特征体现出设计作品的文化特征与积淀,具

有思想的导向性及象征性,设计的奇妙思想包括对视觉与知觉甚至触觉的冲击,隐喻着深层的文化内涵。创意直接体现设计的生命力。 设计的图形特征 在设计中有文字图形,图案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无论那种形式都是设计表现的重要手段,对设计的成败至关重要。以图形为主的设计具有极强的装饰感和视觉感的冲击力。 设计的产品型特征 设计的产品型特征往往突出产品的使用功能性与舒适性,重点表现在产品的造型形态上。强调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及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实用与舒适经常作为标准规范。 设计的科学特征 设计的科学性特征严格地界定了产品的规范技术指标,并突出表现在新技术新科技的成果应用上。先进的技术含量代表着时代的发展与时尚,体现综合的科技与经济实力。 设计的工艺性特征 设计的工艺性特征是产品的制造加工的完美展示,是设计的功能性,舒适性及艺术性的具体体现。无论产品的外观造型及内部构造,其精准的工艺技术都将是优质产品的重要保证。 设计的市场性特征 设计的市场性特征是商品创造社会的唯一经济指示,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价值。好的设计通常能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8分) 1、报纸最早产生于( A ) A威尼斯 2、“意见自由市场”理论最早有(D )提出 D.弥尔顿 3、新闻与信息的关系是( D ) D.新闻是信息大家族中的特殊成员 4、新闻事业的指导性通常取决于新闻内容的( C) C.指向性 5.第一个提出新闻自由口号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是( B ) B.约翰·弥尔顿 6.对于报纸批评,毛泽东曾提出( A ) A.“开、好、管”三字方针 7.新闻事业作用于社会的基本手段是( D ) D.传播新闻信息 8.新闻事业在社会结构中处于( D ) D.上层建筑层次 9、一般地说,公营性质的新闻媒介属于( A ) A.社会化领导制 10、新闻立法是指(D ) 11、一般地说,国有性质的新闻媒介属于( B ) B. 政府领导制 12、.新闻的基本特性是( A ) A.新鲜、真实、.迅速及 时 13.“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主张的提出者是( D ) D.毛泽东 14.新闻资产所有者掌握新闻传媒生存权、发展权和经营权的控制行为是( D ) D.行政控制行为

15、新闻的本源是( B ) B.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16、世界上第一个通讯社是( A )。 A. 哈瓦斯社 17、新闻体制的核心是( C ) C. 新闻媒介的所有制性质 18、新闻选择有三个环节,除采访、编辑之处,另一个是( A ) A.写作 19、马克思、恩格斯所共同创办的无产阶级报纸是( C ) C.新莱茵报 20、社会主义国家,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是( C ) C.人民的监督 21、在《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六条首位的是( C )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2、大众传媒参与政治决策的方式除了沟通信息,还有( A ) A.影响舆论 23、在新闻传播的三要素中,除了事实和新闻接受者之外。另一个是( C ) C.新闻报道者 24、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手段是( D ) D.忠实记录 25、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 B ) B.信息交往 26新闻价值的实质是( D ) D.对新闻的本质及其特征的量化把握27、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着作《中国报学史》的作者是( C ) C.戈公振

邵志择《新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客观性)【圣才出品】

第六章 新闻客观性 6.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客观性和客观报道 1.客观性相关概念 (1)客观报道(objective reporting ) 客观报道是新闻实践中的报道手法,是实际操作规程。 客观性相关概念 客观性相关概念的提出 客观性和客观报道 新闻界引进客观性的原因 19世纪与客观性相关的概念 20世纪20年代的新闻客观性 客观报道的要求 客观报道手法 客观报道的情形 使用客观报道的理由 客观报道是一种策略 客观性作为一种态度 对新闻客观性的评析 客观性作为一种方法 新闻真实性不等于新闻客观性 新闻 客观 性

(2)客观性(objectivity) 客观性是一种原则性的要求,或者是一种理想,是要求记者尽量达到的目标。 (3)客观主义(objectivism) 客观主义是一种新闻观念,是关于新闻是什么的一种判别标准,具有代表性的是李普曼的“形式彰明论”,它是观念层次的东西。 2.客观性相关概念的提出 据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的理查德·斯特雷克法斯教授考证,客观性和客观报道这两个词在19世纪并没有成为新闻界的日常用语,直到20世纪20年代,这两个词才进入新闻界。 比他更早而且第一个对客观报道进行界定的是纳尔逊·A.克劳福德,在他1924年写的《新闻职业道德》一书中,他明确提出把自然科学方法作为记者的工作方法,并认为这就是客观。 3.新闻界引进客观性的原因 (1)不相信人能够在作主观判断之前来收集事实材料。这种见识主要来自弗洛伊德和沃特森等人的心理学理论。 (2)即使人们能够收集并运用事实材料,宣传家也会加以操纵和利用,使得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事实”变成被污染的东西,也污染公众舆论。这主要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的教训。 (3)当人们不能在现实中使用事实材料来作出正确的判断时,传统意义上的民主就存在着极大的危险:人民做主就成了空话,真理最后终究能获胜也成了一句空话。

新版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高教、人民出版社) 第一章新闻本源 第一节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实践中,为适应人们的信息需求而产生的。 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的基本条件:1.社会对信息的客观需求;2.生产力发展水平能够为新闻传播活动提供什么样的物质手段。 两种不同的起源观: 1.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信息需求,新闻传播的内容来自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种种事实。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队新闻的产生起着决定性作用。 2.资本主义新闻学把新闻起源这一社会现象归结为生理、心理现象,认为新闻是为了本能的需要而产生的。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事实在前,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一、新闻内容以事实为依据 1.事实对新闻具有决定性作用,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 2.新闻只能根据事实描述事实,不能根据希望描述事实。 3.承认客观事实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它不会随着人们的意愿而改变。 4.新闻所含有的各种性质(政治性,趣味性),也是被事实所决定的。新闻对事实有着绝对的依赖性。 二、新闻事实是经过选择的事实 事实是反映的对象,新闻是反映的产物。也就是说,新闻是一种源于客观事实,依附客观事实,为客观事实所决定、所派生的,同时又是经过选择、提炼、加工后的精神产品。 报道者对事实的选择是必然的,因为 1.首先是由事实的无限性和报道的有限性所决定的。 2.每家媒体都有自己特殊的定位、选择新闻的标准和感兴趣的重点领域。 3.对事实进行选择绝不意味着可以歪曲事实、背离事实、随心所欲地改变事实。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罗丹艺术论--嘱词读书笔记

读《罗丹艺术论—嘱词》笔记 --141627031 王亚琴环艺 最初知道罗丹这号人物是在第一年考研复习的时候,阅读《设计学概论》这本书,书中仅仅提到罗丹是法国19-20世纪最伟大的雕塑家,以及他的作品《思想者》《加莱义民》,再无其他。没想到的是我那一年名落孙山,不得不准备第二年的考研复习,在这期间主要用的教材是《美术史论考研辅导》,在这本书里,我更加详细的了解了罗丹以及他的雕塑们,包括《地狱之门》《丑之美》等等,都有了更加详尽一步的了解。第三次探索到罗丹,是在林逸鹏教授的课上,记得第一堂课林老师就把罗丹的作品《加莱义民》与我们中国的烈士纪念碑的一般造型进行比较,罗丹大师是以粗糙的纹理以及精确的造型表现他的作品,同时输入大量情感,以表达出强烈的心理影响力。而当代中国雕塑,动作死板肢体僵硬表情一致,几乎是没有情绪没有感情的。这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在林教授的引导下,我开始阅读《罗丹艺术论》这本著作,本书是罗丹对欧洲雕塑史的科学的总结,也是罗丹本人在几十年如一日探索雕塑奥秘的路途中的经验的总结和提炼。读完这本书,对我对艺术的理解有了更加进一步的理解,也对罗丹那专注于艺术、专注于雕塑的精神感到震撼和敬佩。现在我在这里来谈一谈我在认真阅读完全书后,对嘱词部分的感悟: 首句“罗丹一生,热爱艺术,垂暮之年,犹以忠诚恳切之言作此嘱词,为一般青年艺术家作一详明之指导。”此作是罗丹暮年之作,以深情恳切之语气,给我们青年艺者们以前辈在探索艺术这条道路上的经验之指导,在我们深受感动的同时,也给我们深切的启发。首先是要虔诚地瞻仰在我们艺术这条道路上的前辈们“瞻仰激赏是一杯慷慨的祭酒,是处于高贵的心灵的奉献。”说的是,富有激情的瞻仰前辈伟人的作品是真诚的情感,是瞻仰其高贵的灵魂,并非流于表面。他在告诉我们要从前辈们身上学习经验的同时,不忘提醒我们“要跳出因袭的樊笼”所以他下一句便是“可是留神不要去模仿前人。”“这便是传统自己教你永远要探求现实,禁止你盲从任何大师。”罗丹大师在这里教会了我们正确对待传统,要从传统中学习其精髓,但又不能被传统中的权威所束缚。既要学习,又要发展。“奉自然为你唯一的女神罢。”罗丹一生钟爱艺术,追求自然。在此他又提醒各位青年艺者,效忠于自然,用发现美的眼睛来探索自然。“触到它内在的真。”真就是美,遇见了“真”就一定会找到“美”。“真”是鉴定人生价值的基础。接着又从雕塑的专业角度来详解雕塑家们如何更加明晰的表现自己“牢记罢:只有体积,没有线条。你描绘时,绝对不要注意轮廓,而要着眼于凹凸面。是凹凸面支配着轮廓的。”这里是在告诫艺者们,不要执着于外形轮廓,不要执着于体积,而是要更加把重心放在凹凸面上,着重表达的是物体的凹凸,只要凹凸面表达准确,体积自然出来,轮廓不需要刻意勾勒也能完美的表达物体,表达艺者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当然,要做到这些事不容易的,要“不断的磨练。把你整个的融化在工作里。”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要专注自己的工作,就像罗丹专注于他的雕塑们一样。嘱词部分最让我有启发的就是“要有耐性啊!不要向往什么灵感,它是不存在的。艺者的德性只是智慧、专注、真诚、意志。如诚实的工人一般,努力你的工作罢。”罗丹在这里是将艺术的德性与工人的德性等

新闻学概论复习提纲答案(完整版)

《新闻学概论》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报道: 报道是对可以查证的事实的客观叙述。是指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有根据。新闻报道是专指对新闻的客观叙述。 2新闻本源: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的主要功能是反映世界的最新变动,应从事物的变动着手寻找新闻 3信息: 广义上,信息是泛指对事物的存在方式、属性特征以及相互联系的表征和描述。是认识过程中客体与主体的中介。主要包括物理、生物和社会信息三种形式。信息论中的信息含义,信息就是消除或减少收信人对讯息的某种不确定性。信息是不确定性减少的量。在新闻学领域内,信息是受众预先未知的,能够消除受众不确定性的要素,即包含着未知的、新鲜的、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 4宣传: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宣传内容涉及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等。宣传的表述可以用语言、文字、图画或音乐的形式进行。只有当行为对宣传者有益时,这种行为或消息才被称为宣传。 “光辉泛化法”: 即无条件的美化,不加验证的予以接受,极力推崇自己的观点 “洗牌作弊法” 精心选择单向极端的材料,引导接受者的思想和行为 5广告 广告是以促销商品或服务,宣传观念为目标,以付费的形式,利用大众媒介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 6舆论 舆论是公众对于特定的现实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观点、意见和态度。它体现着公众利益。舆论具有公开、公共、急迫、广泛、主观的特性,是民意和公众力量的显示。7事实 汉语词典中,事实是事情的真实情况。新闻学意义上的事实,是指事物的客观存在。包括事物已经发生的相对独立、完整的过程(事件),也包括事物的存在状态、特征和变化 具体事实 指人体感官直接可以感受到的事实 概括事实 指由具体事实综合、概括、统计和提炼而成 新闻事实 新闻事实是指新近发生的,含有新的信息的,会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的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就是新闻事实,新闻事实是新闻作品的基本素材。 8议程设置 也称议程安排,指的是大众传媒安排公众议论的话题,把公众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争端上的功能。 9合理想象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合理想象很难进行核对,难以保证真实性,所以不能用作新闻写作 10“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四不方针”是著名报人张继鸾在1926年接手《大公报》时提出的办报主张。其主要内容是,不党: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不卖: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其他因素左右,坚持客观公正;不私: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不盲:不盲从于信息,要坚持新闻的客观性,不盲从、不盲信、不盲动 11“社会公器” 社会公器是服务社会大众的公共信息、文化事业和社会舆论机关,为不同阶级提供共享的信息环境,是社会成员沟通的桥梁,思想的黏合剂,是社会舆论的客观反映 12新闻客观性 新闻(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它打上了传播者的主观印迹,但事实本质不会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所以新闻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这就是新闻的客观属性。 13公正报道原则 1给予各方平等利用媒体表达意见的机会。2对争议各方采取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3不应当随意发表影响某人或机构名誉进行指责的报道,而不给被

设计学概论读后感

《设计学概论》读后感 大千世界中多样的造物艺术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了。然而,当我们生活在一切需要之物齐全的环境里,对这些无时无刻不接触的造物艺术里的存在以为都是天经地义的。于是便视而不见、熟视无睹。 第一章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况中提到的:设计学的目的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笔者认为就飞船的正确。然而,研究设计理论就必须要研究相关的工程学、材料学和心理学1977年英国成立了设计史协会、美术史学上19世纪的两位巨人:森铂和里格尔奠定了见识的设计史研究基础、20世纪的佩夫斯纳和吉迪恩也是及有贡献的美术史家和建筑史家 20世纪80年代,将混沌理论运用到设计领域成了一件时髦的事,反对将设计看作是单一和有次序的观点,主张设计家应当努力探求混沌的文化潮流。但是,对于设计史研究者而言,创造性的混沌不是一场设计运动,而是后现代主义所提出的多元主义理论的一个方面 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一、设计与艺术的渊源:设计概念产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初的意义是素描、绘画,将设计、色彩、构图及创造并称为绘画四要素。设计指控制并合理安排视觉元素,如线条、形体、色彩、色调、质感、光线、空间等,它涵盖了艺术的表达、交流以及所有类型的结构造型 二、设计的艺术含量:从古到今,设计的艺术追求都在设计品中体现出来的。 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纯精神产品的艺术逐渐从物质生产中分离出来。 当设计解决了物质技术产品的技术课题与使用功能,艺术便成为它永无止境的追求。 在今天,设计不仅以科学技术为创作手段,还以科学技术为实施基础,然而这并没有损害设计的艺术特性,反而使得现代设计具有了科技含量很高的现代艺术特性,这就为艺术拓展了大片的新天地,为生活增加了很多新情趣。三、设计的艺术手法设计的艺术手法主要有:借用、解构、装饰、参照和创造。四、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品而言,凭籍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解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的构成要素 1 、文字;文字主要有象形、表意和表音三种类型。在人类的信息传达与交流活动中,文字是最普遍使用的视觉符号元素。 2 、标志 相对文字符号,标志表现为一种图形符号,具有更直观、更直接的信息传达作用。 标志有多种类型。按性质分类,标志可分为指示性标志和象征性标志。指示性标志与其指示对象有确定的直接的对应关系,而象征性标志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事物及其存在性,而且可以表现出包括其目的、内容、性格等方面的抽象概念。 按使用主体,标志可分为公共标志和非公共标志。公共标志指公共共同使用的标志,非公共标志是指专属某机构、组织、会议、会计、私人和物品使用的标志。 3 、插图:有绘画插图、影像插图和复合插图三种。绘画插图表现手法灵活,富有个性;影像插图比手工绘制速度快捷,真实感强;符合插图制作手法新颖,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4章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4章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1、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口头、信号、书信、印刷、其他(露布、牌报、揭贴等) ◎2、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山品经济的产物:报纸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3、报纸、广播、电视的产生:报纸产生的三个阶段、广播产生的历程、电视的几种制式 ◎4、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邸报的内容、作用和对象,近代中国报纸的产生。 1、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及新闻传播工具的演变:(古代社会新闻年传播发展缓慢,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条件) 第一、新闻传播工具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原始社会主要以嘴巴作为传递工具;到了奴隶社会,已经形成了口头、文字、信号三者并存的新闻传播媒介。同时新闻活动要依赖于交通、通讯工具和其他的物质手段。 第二、主要有以下几种传播方式:1)口头新闻。特点:简便、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缺点:新闻保真性差、传递速度慢、覆盖面窄。 2)信号媒介。最大的好处是迅速,但传递复杂的信号比较困难,一般只用来传递简单的信息。 3)书信媒介:远距离传递信息;印刷媒介:古代主要指邸报; 其他传播方法:露布、牌报、旗报、悬书、揭贴 2、古代新闻活动共同点: 第一、古代社会始终没有停止过新闻活动,但无以此为职业的机构,所以古代只有新闻活动而无新闻事业。 第二、其规模小,新闻基本上为定向传播,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对象,而没有无定向的大众传播。 第三、统治阶级内部新闻活动大大超过被统治阶级(主要是规模上)。 3、西方报纸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一、在封建社会的资本主义过度时期,产生出最早的新闻事业。 第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规模、社会变动、社会生产分工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激增,需要信息的人也在激增。而古代社会狭小的新闻活动不能适应新变化和新要求。 第三、资本注意商品经济不但使新闻事业的产生有了社会必要,而且为新闻事业的产生准备了物质手段。 1)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各类知识人才,并促进了各类学校的兴办,为报纸创造了读者群。 2)资产阶级创造了大量巨大城市,便利了新闻采集和报刊发行发行。报纸是城市的产物。 3)交通通讯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新闻采集、发布的迅速及时。 4)印刷纸张等工业的日趋发展,保证了报刊的物质需求。 5)资本原始积累增加了资本集中速度,使资本家有可能合办和独办报纸,并刊登大量广

邵志择《新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自由理念)【圣才出品】

第七章 新闻自由理念 7.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个人权利与出版自由 1.出版自由观念的宗教源泉 (1)1644年,英国的密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首先明确提出出版自由理念。 ①他首先从宗教宽容的立场抨击在英国主张取消主教制后居然仍保留书籍出版许可令 出版自由观念的宗教源泉 个人权利与出版自由 出版自由观念形成的政治、经济动力 出版自由理念的代表人物 出版自由观念的演化 出版自由观念建立的基础 两种不同的自由观 滥用新闻自由权的表现 新闻自由的社会责任论 社会责任论对新闻界的具体要求 社会责任论对公众的要求 资本主义新闻自由 资本主义新闻自由与资产阶级新闻自由 资产阶级新闻自由 评普鲁士专制的书报检查令 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自由观 自由的人民报刊观 新 闻自由理念

这一事实。 ②密尔顿站在清教徒的立场来谈论信仰、言论、出版自由,而压制这些自由的旧教是“牛鬼蛇神似的罪恶机构”。 ③密尔顿还从真理的本性出发,讨论了为什么不能禁止出版自由的理由。 (2)1453年,德国的古登堡第一次用他那由榨葡萄汁机改装的金属活字印刷机印制了100多部《圣经》。 ①在此以后,这种便利的出版技术一直主要是用来印《圣经》及其他宗教书籍的。 ②印刷术的广泛运用使书籍的出版变得更不易控制,各种学说、各种对宗教的见解以书的形式得以流传。这引起了教廷的不安,才有禁书令。 ③印刷术天然地有一种解构权威的力量。 ④如果没有便利的印刷技术,新教改革运动也许不会有那么大的规模,其影响力也不一定会如此深远。 (3)由信仰自由出发,个人的自由权就顺势进入一切对真理追求的领域,科学自由、学术自由以及出版自由都在只承认上帝而不受任何人之束缚的条件下成长起来了。 2.出版自由观念形成的政治、经济动力 (1)以英国为首的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成长逐渐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寻求合理性。由于新教中必然产生出来的个人主义,新教就成了资本主义的一种动力。 (2)宗教宽容精神逐渐得到肯定,对宗教信仰自由的保护也慢慢扩展到经济、政治领域,这是资本主义政治自由合法性的宗教来源。 (3)言论自由、出版自由从信仰自由中衍化出来并深入政治、学术等其他领域,由新

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 1世界各国新闻主导理论:社会责任论论(20c40),自由主义报刊理论2新闻活动的渠道a亲身传播:言语,文字,体态语言,信号传播 b大众传播: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 C群体传播 3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新鲜。 4新闻的本源;事实是第一性,新闻是第二性。(变动产生新闻) 5新闻要素:新闻主角 ;发生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弄清事实要点,抓住新闻重点) 6新闻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 7信息的特点:共享性或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多角度性,相对性。 8新闻与宣传的关系: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 出发点不同:受众的需要;宣传者的需要。 归宿点不同:没有自己的主观意图;理解,接受,支持它。 传播方式不同:不重复;重复 传播要求不同: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定性准确,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9新闻与舆论 A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开讨论中形成;公开表达以实施干预。) 公共性(体现在舆论指向的公共性和作用目标的公共性。 急迫性(近在眼前,迫切需要结决的问题。) 广泛性(存在范围的广泛性和影现的广泛性) 评价性(是意见,不是一般的客观陈述) B舆论的社会功能:1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决策过程,执行过程,结果;执行人物)2对公众行为的鼓舞或约束。3舆论虽然是公众集中意志倾向表达,但由于公众认识水平等身条件的限制外在客观条件的制约,这种集中立场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舆论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作用是正负双向存在高低之分,好坏之别。衡量舆论质量的标准是舆论作用于社会实践的后果,包括直接与间接,长期与短期结果。 10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1反应并代表舆论(公众论坛,公众代言人,舆论的载体,舆论主体。2引发舆论3引导舆论(通过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人们眼中的现实是媒介有意或无意的营造出来的媒介现实,是媒体拟态环境;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自考00633《新闻学概论》授课笔记.

‘2第一章绪论 新闻学是研究新闻现象的本质和揭示新闻活动规律的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2.《论出版自由》),主要观点是(“观点的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 .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的新闻自由口号是一个伟大的口号。 4。 5 6 7),(1924年)出版的美国著名教育家(约斯特的《新闻学原理》)标志世界新闻学的成熟 8 9 梁启超:从1901年到1911年,发表了多篇新闻专论,阐述了许多深刻的新闻学术问题。他提出了著名的报纸监督政府和国民向导两大天职说,认为报纸“非政府之 隶属,而与政府立于平等之地位”;他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舆论观;还提出了衡量报纸好坏的标准,倡导一系列宣传方法。 , 研究和新闻教育正式开始。 三本书:1919年, 1923 1927 12 13 14 15. 16从1998年起, 17

18 的理论体系反映新闻现象的本质及其活动规律 19 业发展的规律应用新闻学既含应用理论,也含应用技术,它所研究的是新闻学传播业务过程的操作方法和一般规律 20 早期新闻学以报纸为唯一的研究对象,因此早期新闻学又称为报学。报学最初侧重于业务技术探讨,直接为培训从业人员服务。1845年德国普尔兹的《德国新闻事业史》出版,标志着新闻学开始超越单纯业务研究的微观视野。 《解放日报》改版前后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闻宣传主张,集中解决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若干重大原则问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改革:1956年7月,以《人民日报》改版为标志的新闻工作改革全面启动,改革中的报纸和通讯社以清新的面貌出现在公众 面前。其主要内容:a 力求突出受众的多样性需要,扩大报道范围,多发新闻,发多方面的新闻 b 开展自由讨论, 可以发表不同观点的文章,通过群众性讨论把社会见解引向正确道路 c 杜绝党八股,努力改进文风 力求突出受众的多样性需要,扩大报道范围,多发新闻,发多方面的新闻 b 开展自由讨论,可以发表不同观点的文章,通过群众性讨论把社会见解引向正确道路c 杜绝党八股,努力改进文风 洪仁玕、王韬、梁启超、孙中山。 洪仁玕是第一个较为系统地论述新闻问题的中国政治家,他的《资政新篇》提出了设立报馆、出版报纸和新闻论著等一系列主张;最早在近代报刊上公开发表办报主张的中国人是王韬和郑观应; 梁启超是改良派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开拓者,他提出了著名的报纸监督政府和国民向导两大天职说;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思想倾向于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说中反对封建的民主内涵,具有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革命性和战斗性。 1919年徐宝璜的《新闻学》出版,是我国第一部理论新闻学著作;1923年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出版,是我国第一部业务新闻学著作;1927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出版,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 陆定一发表了《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毛泽东发表了《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刘少奇发表了《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这些著作集中解决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若干重大原则问题:1)确立了辩

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内容:1、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具有鲜明阶级性和意识形态属性。 2、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 3、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 4、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5、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6、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畅想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7、坚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 8、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使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相统一。 9、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增强生机和活力。 10、切实加强新闻工作队伍的建设。 【一章新闻的本源】1、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2、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3、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4、新闻的特征: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二章新闻真实】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1、真实是新闻存在的根本条 件 2、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 求 二、坚持真实性原 则: 1、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准确无 误 2、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 趋势上反映事实。 3、对事实的报道必须全面、 客观、公正。 4、坚持新闻报道客观性和倾 向性的统一。 三、杜绝虚假新闻 1、要经常进行马克思主义新 闻观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的学习和教育,使新闻媒体和 广大新闻工作者不断提高思想 认识,不断增强杜绝虚假新 闻、抵制虚假新闻的自觉性。 2、要强化新闻职业道德意 识,努力提高新闻职业道德水 准,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自 觉抵制金钱诱惑和各种之风的 影响 3、要针对新形势下媒体发展 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新闻媒 体内部的管理制度,健全监督 机制,提高有效制约的能力。 【三章新闻价值】 一、新闻价值:是事实 所具有的、能满足社会与公众 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二、新闻价值的一般 要素: 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 近性、趣味性。 三、影响新闻价值取 向的因素: 阶级立场、社会核心价值体 系、新闻政策、新闻宣传价 值、新闻媒体定位 【四章新闻事业】 一、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 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 称。 二、新闻事业的产生 发展 1、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近代 新闻事业 2、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 进步决定新闻事业发展的水 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存在形式 及其能提供的传播手段。 3、社会和阶级的需要决定新 闻事业的基本属性。决定新闻 事业的根本性质及新闻传播的 基本内容。 三、新闻事业的性质 1、新闻事业是一定社会的经 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 2、新闻事业是以传播新闻信 息为主要手段满足人们新闻信 息需要的社会文化事业。 3、新闻事业是一定阶级传播 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 舆论工具。 4、新闻事业是提高国家文化 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四、新闻事业的基本 功能 1、传播信息,报道新闻 2、反映舆论,引导舆论 3、服务受众,服务社会: (1)传播知识,普及教育 (2)倡导文明,宣扬道德 (3)刊登广告,服务生活 (4)提供娱乐,丰富生活 五、中国社会主义新 闻事业的性质 1、社会主义事业重要组成部 分 2、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 舌 3、动员和组织群众的重要舆 论工具。 六、中国社会主义新 闻事业的任务 1、推动经济发展; 2、引导人 民思想;3、培育社会风尚; 4、促进社会和谐 【五章新闻工作的党 性原则和基本方针】 一、党性原则是社会 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 原则 二、社会主义新闻工 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 求: 1、思想上,坚持把马克思主 义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指导思 想; 2、政治上,坚持新闻工作者 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3、组织上,接受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自觉遵守党的纪律。 三、新闻工作坚持 “三贴近”的意义 1、“三贴近”是用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新闻工作 的必然要求。 2、“三贴近”是新闻工作增强 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 染力的根本途径。 3、“三贴近”体现了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是党的新闻工作历 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新形势下 遵守和运用新闻规律的理论概 况和实践提炼,更是发展壮大 舆论极具现实针对性的有效方 法和具体途径。 4、坚持“三贴近”就是坚持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的思想路线,坚持实践第一的 观点,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 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四、新闻工作贯彻 “三贴近”的基本要 求 1、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 入生活; 2、立足于基本国情; 精心整理,用心做精品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