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初三中考数学复习提纲知识点

(完整版)初三中考数学复习提纲知识点

(完整版)初三中考数学复习提纲知识点
(完整版)初三中考数学复习提纲知识点

初三数学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 ≠0时,ax 2

+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 b 、 c ; 其中 a 、 b,、c 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 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当ax 2

+bx+c=0 (a ≠0)时,Δ=b 2

-4ac 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请注意以下等价命题:

Δ>0 <=>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Δ=0 <=>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Δ<0 <=> 无实根; Δ≥0 <=> 有两个实根(等或不等). 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系关系: 当ax 2+bx+c=0 (a ≠0) 时,如Δ≥0,有下列公式:

※ 5.当ax 2

+bx+c=0 (a ≠0) 时,有以下等价命题: (以下等价关系要求会用公式 a

c x x a b x x 2121=-=+,;Δ=b 2-4ac 分析,不要求背记) (1)两根互为相反数 ? a

b

-= 0且Δ≥0 ? b = 0且Δ≥0; (2)两根互为倒数 ?

a c

=1且Δ≥0 ? a = c 且Δ≥0; (3)只有一个零根 ? a

c = 0且a b

-≠0 ? c = 0且b ≠0;

(4)有两个零根 ? a c = 0且a b

-= 0 ? c = 0且b=0;

(5)至少有一个零根 ? a

c

=0 ? c=0;

(6)两根异号 ? a

c

<0 ? a 、c 异号;

(7)两根异号,正根绝对值大于负根绝对值? a

c <0且a b

->0? a 、c 异号且a 、b 异号;

(8)两根异号,负根绝对值大于正根绝对值? a

c <0且a b

-<0? a 、c 异号且a 、b 同号;

(9)有两个正根 ? a

c >0,a b

->0且Δ≥0 ? a 、c 同号, a 、b 异号且Δ≥0;

(10)有两个负根 ? a

c >0,a b

-<0且Δ≥0 ? a 、c 同号, a 、b 同号且Δ≥0.

6.求根法因式分解二次三项式公式:注意:当Δ< 0时,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

ax 2

+bx+c=a(x-x 1)(x-x 2) 或 ax 2+bx+c=???

? ??

----???? ?

?-+--

a 2ac 4

b b x a 2a

c 4b b x a 22. 7.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

x 2

-(x 1+x 2)x + x 1x 2 = 0. 注意:所求出方程的系数应化为整数. 8.平均增长率问题--------应用题的类型题之一 (设增长率为x ): (1) 第一年为 a , 第二年为a(1+x) , 第三年为a(1+x)2

.

(2)常利用以下相等关系列方程: 第三年=第三年 或 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总和.

A

B C c

b

a

9.分式方程的解法: 10. 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11.几个常见转化:

?????=--=-=-?=-4x x .22

x x 2x x .12x x )

2(2

21212121)两边平方为(和分类为 ; ??

???

-==?==.

,)2(34x x 34x x )1()916x x (3

4

x x )

3(21212221

21因为增加次数两边平方一般不用和分类为

或 ;

解三角形

1.三角函数的定义:在Rt ΔABC 中,如∠C=90°,那么

sinA=c a =斜对; cosA=c

b =斜对;

tanA=

b

a

=邻对; cotA=

a b =对邻. 2.余角三角函数关系 ------ “正余互化公式” 如∠A+∠B=90°, 那么:

sinA=cosB ; cosA=sinB ; tanA=cotB ; cotA=tanB. 3.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

sin 2

A+cos 2

A =1; tanA·co tA =1. ※ tanA=

A cos A sin ※ cotA=A

sin A

cos 4. 函数的增减性:在锐角的条件下,正弦,正切函数随角的增大,函数值增大;余弦,余切函数随角的增

大,函数值反而减小.

5.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如图:这是两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通过设k, 它可以推出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函数 值,要熟练记忆它们.

※ 6. 函数值

在0°

90°时. ; 余

弦函数值范围 正切函数值范围:0 无穷大; 余

切函数值范围:无穷大 0. 7.解直角三角形:对于直角三角形中的五个元素,可以“知二可求三”,但“知二”中至少应

该有一个是边.

※ 8. 关于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公式: Rt △ABC 中: 若∠C=90°, 9.坡度: i = 1:m = h/l = tan α; 坡角: α. 10. 方位角: 11.仰角与俯角:

12.解斜三角形:已知“SAS ” “SSS ” “ASA ” “AAS ” 条件的任意三角形都可以经过“斜化直”求出其余的边和角.

※ 13.解符合“SSA ”条件的三角形:若三角形存在且符合“SSA ”条件,则可分三种情况:(1)∠A ≥90°,

图形唯一可解; (2) ∠A <90°,∠A 的对边大于或等于它的已知邻边,图形唯一可解;(3)∠A <90°,∠A 的对边小于它的已知邻边,图形分两类可解. 14.解三角形的基本思路:

北偏西30

南偏东70

仰角

俯角

水平线

铅垂线 K

K

K

2 45° A

B B C

(1)“斜化直,一般化特殊” ------- 加辅助线的依据;

(2)合理设“辅助元k ”,并利用k 进一步转化是分析三角形问题的常用方法-------转化思想;

(3)三角函数的定义,几何定理,公式,相似形等都存在着大量的相等关系,利用其列方程(或方程组)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常用方法---------方程思想.

函数及其图象

一 函数基本概念

1.函数定义:设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 如对x 的每一个值, 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 是x 的函数,x 是自变量.

※ 2.相同函数三个条件:(1)自变量范围相同;(2)函数值范围相同;(3)相同的自变量值所对应的函数值也相同.

※3. 函数的确定:对于 y=kx 2

(k ≠0), 如x 是自变量,这个函数是二次函数;如x 2

是自变量,这个函数是一次函数中的正比例函数. 4.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上点的坐标是一对有序实数,表示为: M (x,y ),x 叫横坐标,y 叫纵坐标; (2)一点,两轴,(四半轴),四象限,象限中点的坐标符号规律如右图: (3) x 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y 轴上的点横坐标为0;

即“x 轴上的点纵为0,y 轴上的点横为0”;反之也

成立;

(4)象限角平分线上点M(x,y) 的坐标特征:

x=y <=> M 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 x=-y <=> M 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 (

5)对称两点M(x 1,y 1), N(x 2,y 2) 的坐标特征:

关于y 轴对称的两点 <=> 横相反,纵相同; 关于x 轴对称的两点 <=> 纵相反,横相同; 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 <=> 横、纵都相反. 5.坐标系中常用的距离几个公式 -------“点求距” (1)如图,轴上两点M 、N 之间的距离:MN=|x 1-x 2|=x 大-x 小 , PQ=|y 1(2)如图, 象限上的点M (x,y ):

到y 轴距离:d y =|x|; 到x 轴距离: d x =|y|;

2

2y x r +=到原点的距离:.

(3)如图,轴上的点M (0,y )、N (x,0)到原点的距离: MO=|y|; NO=|x|.

※(4)如图,平面上任意两点M (x 2,y 2)、N (x 2,y 2※ 6. 几个直线方程 :

y 轴 <=> 直线 x=0 ; x 轴 <=> 直线 y=0 ; 与y 轴平行,距离为∣a ∣的直线 <=> 直线 x=a ; 与x 轴平行,距离为∣b ∣的直线 <=> 直线 y=b. 7. 函数的图象:

(1) 把自变量x 平面坐标系中找出点的位置,这样取得的所有的点组成的图形叫函数的图象;

(2) 图象上的点都适合函数解析式,适合函数解析式的点都在函数图象上;由此可得“图象上的点就能代

入”-------重要代入!

(3) 坐标平面上,横轴叫自变量轴,纵轴叫函数轴;利用已知的图象,可由自变量值查出函数值,也可由函

数值查出自变量值;可由自变量取值范围查出对应函数值取值范围,也可由函数值取值范围查出对应自变量取值范围;

(4) 函数的图象由左至右如果是上坡,那么y 随x 增大而增大(叫递增函数);函数的图象由左至右如果是下

x

y

o + +_ _-- ++ -x

y

o M(x,y )

r

坡,那么y 随x 增大而减小(叫递减函数). 8. 自变量取值范围与函数取值范围:

一次函数

1. 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kx+b . (k ≠0)

2. 关于一次函数的几个概念:y=kx+b (k ≠0)的图象是

一条直线,所以也叫直线y=kx+b,图象必过y 轴上的点( 0,b )和x 轴上的点( -b/k,0 );注意:如图,这两个点也是画直线图象时应取的两个点. b 叫直线y=kx+b (k ≠0)在y 轴上的截距,b 的本质是直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知道截距即知道解析式中b 的值. 3.y=kx+b (k ≠0) 中,k ,b 符号与图象位置的关系:

4. 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 <=> k 1=k 2 ※ 两直线垂直<=> k 1k 2=-1.

5. 直线的平移:若m >0,n >0, 那么一次函数y=kx+b 图象向上平移m 个单位长度得y=kx+b+m ;向下平移n 个单位长度得y=kx+b-n (直线平移时,k 值不变).

6.函数习题的四个基本功:

(1) 式求点:已知某直线的具体解析式,设y=0,可求出直线与x 轴的交点坐标(x 0 ,0);设x=0,可求出直线

与y 轴的交点坐标(0,y 0);已知两条直线的具体解析式,可通过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两直线的交点坐标(x 0 ,y 0);交点坐标的本质是一个方程组的公共解;

(2) 点求式: 已知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可设这个函数为y=kx+b ,然后代入这两个点的坐标,得到关于

k 、b 的两个方程,通过解方程组求出k 、b ,从而求出解析式 ------ 待定系数法;

(3) 距求点:已知点M(x 0 ,y 0)到x 轴,y 轴的距离和所在象限,可求出点M 的坐标;已知坐标轴上的点P 到原点

的距离和所在半轴,可求出点P 的坐标;

(4) 点求距:函数题经常和几何相结合,利用点的坐标与它所在的象限或半轴特征可求有关线段的长,从而使

得函数问题几何化.

正比例函数

1.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y=kx (k ≠0); 属于一次函数的特殊情况;(即b=0的一次函数)它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也叫直线y=kx.

2.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正比例函数y=kx (k ≠0)的图象必过 (0,0)点和(1,k )点,注意:如图,这两个点也是画正比例 函数图象时应取的两个点,即列表如右: 3.y=kx (k ≠0)中,k 的符号与图象位置的关系:

4. 求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已知正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可设这个正比例函数为y=kx,把已知点的坐标代入后, 可求k, 从而求出具体的函数解析式------ 待定系数法.

二次函数

1. 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y=ax 2

+bx+c.(a ≠0)

2. 关于二次函数的几个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所以也叫抛物线y=ax 2

+bx+c ;抛物线关于对称轴对称且以对称轴为界,一半图象上坡,另一半图象下坡;其中c 叫二次函数在y 轴上的截距, 即二次函数图象必过(0,c )点.

3. y=ax 2

(a ≠0)的特性:当y=ax 2

+bx+c (a ≠0)中的b=0且c=0时二次函数为y=ax 2 (a ≠0);这个二次函数是一

个特殊的二次函数,有下列特性:

(1)图象关于y 轴对称;(2)顶点(0,0);(3)y=ax 2

(a ≠0)可以经过补0看做二次函数的一般式,顶

点式和双根式,即: y=ax 2

+0x+0, y=a(x-0)2

+0, y=a(x-0)(x-0). 4. 二次函数y=ax 2

+bx+c (a ≠0)的图象及几个重要点的公式:

5. 二次函数y=ax 2+bx+c (a ≠0)中,a 、b 、c 与Δ的符号与图象的关系: (1) a >0 <=> 抛物线开口向上; a <0 <=> 抛物线开口向下;

x y

(x, y)00

1K (0,0)

(1,K)

x y (x,y)

00(0,b)

(-b/k, 0)

b -b/k, 即取点对角 0

(2) c >0 <=> 抛物线从原点上方通过; c=0 <=> 抛物线从原点通过;

c <0 <=> 抛物线从原点下方通过;

(3) a, b 异号 <=> 对称轴在y 轴的右侧; a, b 同号 <=> 对称轴在y 轴的左侧;

b=0 <=> 对称轴是y 轴;

(4) Δ>0 <=> 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

Δ=0 <=> 抛物线与x 轴有一个交点(即相切); Δ<0 <=> 抛物线与x 轴无交点.

6.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三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y=ax 2

+bx+c ,并把这三点的坐标代入,解关于a 、b 、c 的三元一次方程组,求出a 、b 、c 的值, 从而求出解析式-------待定系数法. 8.二次函数的顶点式: y=a(x-h)2

+k (a ≠0); 由顶点式可直接得出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h, k ),对称轴

方程 x=h 和函数的最值 y 最值= k.

9.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x 0,y 0)和图象上的另一点的坐标,可设解析式为y=a(x

-x 0)2

+ y 0,再代入另一点的坐标求a ,从而求出解析式.(注意:习题无特殊说明,最后结果要求化为一般式)

10. 二次函数图象的平行移动:二次函数一般应先化为顶点式,然后才好判断图象的平行移动;y=a(x-h)2

+k

的图象平行移动时,改变的是h, k 的值, a 值不变,具体规律如下:

k 值增大 <=> 图象向上平移; k 值减小 <=> 图象向下平移; (x-h )值增大 <=> 图象向左平移; (x-h)值减小 <=> 图象向右平移.

11. 二次函数的双根式:(即交点式) y=a(x-x 1)(x-x 2) (a ≠0);由双根式直接可得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

点(x 1,0),(x 2,0).

12.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x 1,0),(x 2,0)和图象上的另一点的坐标,

可设解析式为y= a(x-x 1)(x-x 2),再代入另一点的坐标求a ,从而求出解析式. (注意:习题最后结果要求化为一般式)

13.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的点与对称轴,可利用图象的对称性求出已知点的对称点,

这个对称点也一定在图象上.

反比例函数

1. 反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0k (kx y x

k

y 1≠==

-或图象叫双曲线.

※ 2. 关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 反比例函数y=kx -1

中自变量x 不能取0, 故函数图象与y 轴无交点; 函数值y 也不会是0, 故图象与x 轴也不相交. 3. 反比例函数中K 的符号与图象所在象限的关系:

4. 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已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即可设解析式y=kx -1

, 代入这一点可求k 值,从而求出解析式.

函数综合题

1.数学思想在函数问题中的应用:数学思想经常在函数问题中得到体现,例如:分析函数习题常常需要先估画符合题意的图象,利用数形结合降低难度;而点求式、式求点、点求距、距求点等基本操作则是转化思想在函数中应用;当函数问题与几何问题相结合时,方程思想则成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函数习题中,当图象与图形不唯一、点位置不唯一、可知条件不唯一时,往往造成函数问题的分类.

2.数学方法在函数问题中的应用:建立坐标系、建立新函数、函数问题几何化、挖掘隐含条件、分类讨论、相等关系找方程、不等关系找不等式、等量代换、配方、换元、待定系数法、等各种数学方法在函数中经常得到应用,了解这些数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3.函数与方程的关系:正比例函数y=kx (k ≠0)、一次函数y=kx+b (k ≠0)都可以看作二元一次方程,而二次函数y=ax 2

+bx+c (a ≠0)可以看作二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0k (x

k

y ≠-

=可以看作分式方程,这些函数

图象之间的交点,就是把它们联立为方程组时的公共解.

4.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1)如二次函数y=ax2+bx+c (a≠0)中的Δ>0时,图象与x轴相交,函数值y=0,此时, 二次函数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这个方程的两个根x1 、x2是二次函数y=ax2+bx+c与x轴相交两点的横坐标,交点坐标为(x1 ,0)(x2 ,0);

(2)当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相交时的有关问题时,应立即把函数转化为它所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此时,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Δ值,根系关系等都可用于这个二次函数.

(3)如二次函数y=ax2+bx+c (a≠0)中的Δ>0时,图象与x轴相交于两点A(x1 ,0),B(x2 ,0)有重要关系式: OA=|x1|, OB=|x2|,若需要去掉绝对值符号,则必须据题意做进一步判断;同样,图象与y轴交点 C(0,c),也有关系式: OC=|c|.

5.二元二次方程组解的判断: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若消去一个未知数,则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此时的Δ值将决定原方程组解的情况,即:

Δ>0 <=> 方程组有两个解;Δ=0 <=>方程组有一个解;Δ<0 <=>方程组无实解.

初三数学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 圆 )

一基本概念:圆的几何定义和集合定义、弦、弦心距、弧、等弧、弓形、弓形高

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内切圆、 三角形的内心、 圆心角、圆周角、 弦 切角、 圆的切线、 圆的割线、 两圆的内公切线、 两圆的外公切线、 两圆的内(外) 公切线长、 正多边形、 正多边形的中心、 正多边形的半径、 正多边形的边心距、 正 多边形的中心角. 二 定理:

1.不在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3.正n 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 边形分为2n 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三 公式:

1.有关的计算:(1)圆的周长C=2πR ;(2)弧长L=

180

R n π;(3)圆的面积S=π(4)扇形面积S 扇形 =LR 2

1

360R n 2=π;(5)弓形面积S 弓形 =扇形面积S AOB ±ΔAOB 的面积.(如图)

2.圆柱与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1)圆柱的侧面积:S 圆柱侧 =2πrh ; (r:底面半径;h:圆柱高) (2)圆锥的侧面积:S 圆锥侧 =LR 2

1

. (L=2πr ,R 是圆锥母线长;r 是底面半径) 四 常识:

1. 圆是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2. 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

3. 三角形的外心 ? 两边中垂线的交点 ? 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

三角形的内心 ? 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 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

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其中d 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其中r 表示圆的半径)

直线与圆相交 ? d <r ; 直线与圆相切 ? d=r ; 直线与圆相离 ? d >r.

5.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其中d 表示圆心到圆心的距离,其中R 、r 表示两个圆的半径且R ≥r )

两圆外离 ? d >R+r ; 两圆外切 ? d=R+r ; 两圆相交 ? R-r <d <R+r ; 两圆内切 ? d=R-r ; 两圆内含 ? d <R-r.

6.证直线与圆相切,常利用:“已知交点连半径证垂直”和“不知交点作垂直证半径” 的方法加辅助线. 7.关于圆的常见辅助线:

中考数学必备知识点

中考数学必备知识点 1、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4、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1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1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1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13、1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1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1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初中几何公式定理:角 16、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7、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8、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9、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1、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2、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3、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4、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初中几何公式定理:三角形

2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2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2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3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b=c 3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初中几何公式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 3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34、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5、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36、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7、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8、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9、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0、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初中几何公式定理:相似、全等三角形 42、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初三中考数学总复习知识点

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 代数部分 第一章:实数 基础知识点: 一、实数的分类: ??????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实数 1、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写成q p 的形式,其中p 、q 是互质的整数,这是有理数的重要特征。 2、无理数:初中遇到的无理数有三种:开不尽的方根,如2、34;特定结构的不限环无限小数,如1.0001……;特定意义的数,如π、45sin °等。 3、判断一个实数的数性不能仅凭表面上的感觉,往往要经过整理化简后才下结论。 二、实数中的几个概念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实数a 的相反数是 -a ; (2)a 和b 互为相反数?a+b=0 2、倒数: (1)实数a (a ≠0)的倒数是a 1;(2)a 和b 互为倒数?1=ab ;(3)注意0没有倒数 3、绝对值: (1)一个数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 ?????-==0,0, 00, a a a a a a (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必须要对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实数进行数性(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 4、n 次方根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设a ≥0,称a ±叫a 的平方根,a 叫a 的算术平方根。

(2)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3)立方根:3a叫实数a的立方根。 (4)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三、实数与数轴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称为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 2、数轴上的点和实数的对应关系: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而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唯一的点来表示。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四、实数大小的比较 1、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五、实数的运算 1、加法: (1)同号两数相加,取原来的符号,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可使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减法: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乘法: (1)两数相乘,同号取正,异号取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n个实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若n个非0的实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当负因数为奇数个时,积为负。 (3)乘法可使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4、除法: (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2)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3)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0不能做被除数。 5、乘方与开方: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 6、实数的运算顺序:乘方、开方为三级运算,乘、除为二级运算,加、减是一级运算,如果没有括号,在同一级运算中要从左到右依次运算,不同级的运算,先算高级的运算再算低级的运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运算。无论何种运算,都要注意先定符号后运算。 六、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 1、科学记数法:设N>0,则N= a×n 10(其中1≤a<10,n为整数)。 2、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所有的数字,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精确度的形式有两种:(1)精确到那一位;(2)保留几个有效数字。 代数部分 第二章:代数式 基础知识点: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常用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二、基本方法 1、配方法 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 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

2020中考数学重要知识点总汇

第1页,共24页 第2页,共24页 学校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不…☉…要…☉…在…☉…密…☉…封…☉…线…☉…内…☉…作…☉…答……………… 中考数学复习重要知识点总汇 知识点一;实数的分为两类:有理数和无理数 1,有理数的表现形式有:整数 、 分数 、 有限小数 、 无限循环小数四种。 2,无理数的表现形式有: π 、无限不循环的小数、 开方开不尽所得的数。( 如:33 060sin ) 知识点二;绝对值:(1)若?? ? ??≤-≥=)0) 0(a a a a a 则(则 (2)0≥a 知识点三;倒数:没有倒数。 ,的倒数是 0)0(1 ≠a a a 知识点四;平方根:,)0a a a a ,算术平方根是 的平方根是(±≥ 注意:4的平方根是( ),算术平方根是( ),立方根是( ) 知识点五;幂的运算: )0(10≠=a a 负整数指数幂:)0()1(1≠== -a a a a n n n 同底数幂乘法:n m n m a a a ??+, 幂的乘方:m n n m mn a a a )()(?? 积的乘方;m m m ab b a )(? 知识点六:乘法公式: 22))(b a b a b a -?-+( 因式分解的步骤: 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考虑用公式。十字相乘试一 试,最后是个乘积式。 知识点六:二次根式运算:a a =2 )0()(2≥=a a a 知识点七;特殊三角函数值: sin300=21=cos600 sin600=cos300= 2 3 sin450=cos4502 2= tan300= 3 3 tan6003= )0(-≠÷?a a a a n m n m 2222)b ab a b a +±?±(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及重要题型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及重要题型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 2+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 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 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32-x 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2 1-x 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3 21-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x y 2 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2)1(2 12+-=x y 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x y 2 =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 3. 2.sin 260°+ cos 260°= 1. 3.2sin30°+ tan45°= 2.

初中中考数学基础知识(知识点)合集

一、常用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二、基本方法 1、配方法 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 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

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 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负分数 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 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 0a (a a 或???<-≥=)0a (a )0a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 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 ≠0,那么a 的倒数是 a 1 ;若ab=1? a 、

初中数学中考必考的21个知识点

初中数学中考必考的21个知识点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中考必考的21个知识点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初中,数学,中考,必考,21个,知识点,,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中考初中中查看更多范文。 初中数学中考必考的21个知识点 一、数轴 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2.数轴上的点: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一般取右方向为正方向,数轴上的点对应任意实数,包括无理数) 3.用数轴比较大小:一般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二、相反数

1.相反数的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相反数的意义:掌握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不能单独存在,从数轴上看,除0外,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到原点距离相等。 3.多重符号的化简:与“+”个数无关,有奇数个“﹣”号结果为负,有偶数个“﹣”号,结果为正。 4.规律方法总结:求一个数的相反数的方法就是在这个 -1- 数的前边添加“﹣”,如a的相反数是﹣a,m+n的相反数是﹣(m+n),这时m+n是一个整体,在整体前面添负号时,要用小括号。 三、绝对值 1.概念:数轴上某个数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 ②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数有两个,绝对值等于0的数有一个,没有绝对值等于负数的数。 ③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2.如果用字母a表示有理数,则数a绝对值要由字母a本身的取值来确定: ①当a是正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本身a;②当a是负有理数时,a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a;③当a是零时,a的绝对值是零。即|a|={a(a>0)0(a=0)﹣a(a<0)四、有理数大小比较 1.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初三中考数学复习提纲-知识点

初三数学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 ≠0时,ax 2 +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 b 、 c ; 其中a 、 b,、c 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 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当ax 2+bx+c=0 (a ≠0)时,Δ=b 2 -4ac 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请注意以下等价命题: Δ>0 <=>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Δ=0 <=>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Δ<0 <=> 无实根; Δ≥0 <=> 有两个实根(等或不等). 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系关系: 当ax 2 +bx+c=0 (a ≠0) 时,如Δ≥0,有下列公式: .a c x x a b x x )2(a 2a c 4b b x ) 1(212122 ,1= -=+-±-=, ; ※ 5.当ax 2 +bx+c=0 (a ≠0) 时,有以下等价命题: (以下等价关系要求会用公式 a c x x a b x x 2121=-=+,;Δ=b 2 -4ac 分析,不要求背记) (1)两根互为相反数 ? a b -= 0且Δ≥0 ? b = 0且Δ≥0; (2)两根互为倒数 ? a c =1且Δ≥0 ? a = c 且Δ≥0; (3)只有一个零根 ? a c = 0且a b -≠0 ? c = 0且b ≠0; (4)有两个零根 ? a c = 0且a b -= 0 ? c = 0且b=0; (5)至少有一个零根 ? a c =0 ? c=0; (6)两根异号 ? a c <0 ? a 、c 异号; (7)两根异号,正根绝对值大于负根绝对值? a c <0且a b ->0? a 、c 异号且a 、b 异号; (8)两根异号,负根绝对值大于正根绝对值? a c <0且a b -<0? a 、c 异号且a 、b 同号; (9)有两个正根 ? a c >0,a b ->0且Δ≥0 ? a 、c 同号, a 、b 异号且Δ≥0; (10)有两个负根 ? a c >0,a b -<0且Δ≥0 ? a 、c 同号, a 、b 同号且Δ≥0. 6.求根法因式分解二次三项式公式:注意:当Δ< 0时,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分解. ax 2 +bx+c=a(x-x 1)(x-x 2) 或 ax 2 +bx+c=??? ? ?? ----???? ? ?-+--a 2ac 4b b x a 2ac 4b b x a 22. 7.求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 x 2 -(x 1+x 2)x + x 1x 2 = 0. 注意:所求出方程的系数应化为整数. 8.平均增长率问题--------应用题的类型题之一 (设增长率为x ): (1) 第一年为 a , 第二年为a(1+x) , 第三年为a(1+x)2 .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

2015年中考数学最重要的几个核心考点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2+5x-2=0的常数项是- 2.一次项系数为5,二次项系数为3 4.把方程3x(x-1)-2=-4x化为一般式为3x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3,0)在y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的对称轴是x=3,顶点坐标是(3,-10).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sin60° cos60°= sin30° 2.sin260°+ cos260°= 1. 3.tan45°= 1. 知识点7:圆的基本性质 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2.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3.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4.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5.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6.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7.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8.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9.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10.经过圆心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知识点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切. 2.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3.弦切角等于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 4.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5.垂直于半径的直线必为圆的切线. 6.过半径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7.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最新推荐中考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最新版)

最新推荐中考数学 复习资料

第一章 实数 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 π +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如sin60o 等 考点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 - 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0;若|a|=-a ,则a≤0。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 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考点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1、平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a 的平方根记做“a ±”。 2、算术平方根 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 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a (a ≥0) 0≥a ==a a 2 ;注意a 的双重非负性: -a (a <0) a ≥0 3、立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a 的三次方根)。 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33a a -=-,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考点四、科学记数法和近似数 1、有效数字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它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起到右边精确的数位止的所有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2、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数写做n a 10?±的形式,其中101<≤a ,n 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考点五、实数大小的比较 1、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及重要题型

知识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2+5x-2=0 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2+4x-2=0 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2-5x-7=0 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2-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 时,函数y= 2x - 3 的值为1. 2.当x=3 时,函数y= 1 x - 2 的值为1. 3.当x=-1 时,函数y= 1 2x - 3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 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y =-1 x 是反比例函数. 2 4.抛物线y=-3(x-2)2-5 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10 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y =1 (x - 1)2 + 2 的顶点坐标是(1,2). 2 7.反比例函数y =2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x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 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 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 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3 . 2 2.sin260°+ cos2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5.cos60°+ sin30°= 1.

北京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全)

北京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全)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2+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2-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化为一般式为3x2-x-2=0. 2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3,0)在y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 2.当x=3时,函数y= 3.当x=-1时,函数的值为的值为1.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 2x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5的开口向下. 25.抛物线y=4(x-3)-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 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 x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3 2. 2.sin260°+ cos2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1 2013年北京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全) 5.cos60°+ sin30°= 1.

(完整版)深圳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

a n n n b a b a =) (p p b a a b )()(=-32a n a n a am bm a b a b a b a b -= -=-初中数学总复习知识点 1.数的分类及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像√3,π,0.101001???叫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实数按正负也可分为: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负分数,正无理数、负无理数。 2.自然数(0和正整数);奇数2n-1、偶数2n 、质数、合数。科学记数法:n a 10?(1≤a <10,n 是整数),有效数字。 3.(1)倒数积为1;(2)相反数和为0,商为-1;(3)绝对值是距离,非负数。 4.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2)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5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 ≥0)(1)常见的非负数有: 6.去绝对值法则: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零的绝对值是零,“0”;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 7.实数的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法则,定律,顺序要熟悉。 8.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分式。有理式,无理式。根式。 9. 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加,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10. 算术平方根: (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 平方根: 11. (1)最简二次根式: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同类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3)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的根号。 12.因式分解方法: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A.提公因式法;B.公式法;C.十字相乘法;D.分组分解法。 13.指数:n 个a 连乘的式子记为 。(其中a 称底数,n 称指数, 称作幂。) 正数的任何次幂为正数;负数的奇次幂为负数,负数的偶次幂为正数。 14. 幂的运算性质:①a m a n =a m+n ; ②a m ÷a n =a m-n ; ③(a m )n =a mn ; ④( ab )n =a n b n ; 15.分式的基本性质 = = (m ≠0);符号法则:

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反比例函数y=xk的图象是双曲线 ①图象上的点〔x,y〕的横纵坐标的积是定值k,即xy=k; ②双曲线是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分支上的点也是关于原点对称; ③在xk图象中任取一点,过这一个点向x轴和y轴分别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是定值|k|.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反比例函数y=xk〔k≠0〕的图象是双曲线; 注意: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没有交点。 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 在反比例函数y=xk图象中任取一点,过这一个点向x轴和y轴分别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是定值|k|.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一点象坐标轴作垂线,这一点和垂足以及坐标原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k|2,且保持不变。 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1〕列表取值时,x≠0,因为x=0函数无意义,为了使描出的点具有代表性,可以以〝0〞为中心,向两边对称式取值,即正、负数各一半,且互为相反数,这样也便于求y值。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那么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2〕由于函数图象的特征还不清楚,所以要尽量多取一些数值,多描一些点,这样便于连线,使画出的图象更精确。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完 整版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

中考数学总复习资料 代数部分 第一章:实数 基础知识点: 一、实数的分类: ??????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实数 1、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写成q p 的形式,其中p 、q 是互质的整数,这是有理数的重要特征。 2、无理数:初中遇到的无理数有三种:开不尽的方根,如2、34;特定结构的不限环无限小数,如……;特定意义的数,如π、45sin °等。 3、判断一个实数的数性不能仅凭表面上的感觉,往往要经过整理化简后才下结论。 二、实数中的几个概念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实数a 的相反数是 -a ; (2)a 和b 互为相反数?a+b=0 2、倒数: (1)实数a (a ≠0)的倒数是a 1;(2)a 和b 互为倒数?1=ab ;(3)注意0没有倒数 3、绝对值: (1)一个数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 ?????-==0,0, 00, a a a a a a (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必须要对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实数进行数性(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 4、n 次方根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设a ≥0,称a ±叫a 的平方根,a 叫a 的算术平方根。

中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及重要题型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一元二次方程的常数项是.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次项系数为,常数项是. .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为,常数项是. .把方程()化为一般式为. 知识点:直角坐标系及点的位置 .直角坐标系中,点(,)在轴上。 .直角坐标系中,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 .直角坐标系中,点(,)在第一象限. .直角坐标系中,点(,)在第四象限. .直角坐标系中,点(,)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当时,函数32 x 的值为. .当时,函数的值为. .当时,函数的值为. 知识点: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函数是一次函数. .函数是正比例函数. .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抛物线()的开口向下.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及众数 .数据的平均数是. .数据的众数是. .数据,,,,的中位数是. 知识点:特殊三角函数值 .° 2 3. .° ° . .° ° . .° .

.° ° . 知识点:圆的基本性质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任意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过三个点一定可以作一个圆. .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经过圆心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 知识点:直线及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及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及圆相切. .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弦切角等于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心角. .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垂直于半径的直线必为圆的切线. .过半径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知识点:圆及圆的位置关系 .两个圆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时,叫做这两个圆外切.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 .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这两个圆相交. .两个圆内切时,这两个圆的公切线只有一条. .相切两圆的连心线必过切点. 知识点:正多边形基本性质 .正六边形的中心角为°. .矩形是正多边形. .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正多边形都是中心对称图形. 知识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方程042=-x 的根为 .

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

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的内容,具体内容:中考数学知识点很多,考生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接下来,我为你分享。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中考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 中考数学知识点很多,考生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接下来,我为你分享。 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中考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因式分解。 2、常用的因式分解方法: (1)提取公因式法: (2)运用公式法: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3)十字相乘法: (4)分组分解法:将多项式的项适当分组后能提公因式或运用公式分解。 (5)运用求根公式法:若的两个根是、,则有: 3、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1)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公因式; (2)提出公因式或无公因式可提,再考虑可否运用公式或十字相乘法; (3)对二次三项式,应先尝试用十字相乘法分解,不行的再用求根公式

法。(4)最后考虑用分组分解法。 中考数学知识点:有理数 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中考数学知识点最全汇总

中考数学知识点最全汇总 复习数学时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思索问题,由此探索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一题多用之法。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中考数学知识点最全汇总,希望对你们有帮助!中考数学知识点最全汇总三角函数关系倒数关系tanα·cotα=1sinα·cscα=1cosα·secα=1商的关系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平方关系 sin (α)+cos (α)=11+tan (α)=sec (α)1+cot (α)=csc (α)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六角形记忆法构造以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的正六边形为模型。倒数关系对角线上两个函数互为倒数;商数关系六边形任意一顶点上的函数值等于与它相邻的两个顶点上函数值的乘积。(主要是两条虚线两端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下面4个也存在这种关系。)。由此,可得商数关系式。平方关系在带有阴影线的三角形中,上面两个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面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锐角三角函数定义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余切(cot)以及正割(sec),余割(csc)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正弦(sin)等于对边比斜边;sinA=a/c余弦(cos)等于邻边比斜边;cosA=b/c正切(tan)等于对边比邻边;tanA=a/b余切(cot)等于邻边比对边;cotA=b/a正割(sec)等于斜边比邻边;secA=c/b余割(csc)等于斜边比对边。cscA=c/a互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sin(90°-α)=cosα,cos(90°-α)=sinα,tan(90°-α)=cotα,cot(90°-α)=tanα.平方关系:sin (α)+cos (α)=1tan (α)+1=sec (α)cot (α)+1=csc (α)积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