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数据在社会舆情监测与决策制定中的应用研究_蔡立辉

大数据在社会舆情监测与决策制定中的应用研究_蔡立辉

大数据在社会舆情监测与决策制定中的应用研究_蔡立辉
大数据在社会舆情监测与决策制定中的应用研究_蔡立辉

舆情引导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开题报告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院(中心):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研究生: 入学年月: 论文题目: 开题报告日期: 研究生学院

一、题目名称及来源 (一)题目名称:舆情引导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 (二)题目来源 在大众媒介日益发达的今天,舆情引导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共危机传播的控制是限制其的关键途径。舆情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是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 公共危机传播贯穿于公共危机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是引发舆情的重要的中介性社会事件。公共危机中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双向互动的信息沟通行为异常激烈,在此过程中,舆情的监测、分析、研判、疏导等是危机传播成功与否的关键。 舆情控制与公共危机管理这一领域的研究在理论方面也极具价值:一方面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危机信息传播的新特点、新趋势;另一方面,在定量与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公共危机传播中舆情引导进行探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舆情发生、发展、演变的一系列过程,从而对舆情引导过程进行理论深化和拓展。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现状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如何进行舆论的引导,倡导何种思想潮流,引导何种精神生活,都会影响到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特别是在当今的在网络时代,政府作为国家的掌舵者,必须主动引导社会潮流,而不是逆流而动。舆论理应成为诚信友爱的体现者、安定有序气氛的营造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民主法治的推动者以及人与社会和谐相处观念的传播者。当前,我国社会处于群体事件多发期,公共危机可能潜伏在任何地点。强拆、环境污染和讨薪等事件均可以成为公共危机的导火索。要在危机处置中满足群体的合理要求,又不引发大规模的群体

济南舆情监测系统平台数据分析报告

济南舆情监测系统平台数据分析报告 监测周期:2020-02-20 00:00:00~2020-02-20 23:59:59 分析范围:济南 媒体类型:全部 信息类型:全部 信息倾向性:全部 去重类型:相同URL去重 查询类型:发布信息 报告导出:2020-02-20 18:33:21 一、趋势分析 在整体发展趋势中,2020.02.20 00:00声量最高,共产生1688条信息。在2020.02.20 00:00重要媒体声量最高,共产生63条信息。 (一)整体趋势 监测时间全部声量重要媒体声量2020.02.20 00:00 1688 63 2020.02.20 01:00 0 0 2020.02.20 02:00 0 0 2020.02.20 03:00 0 0 2020.02.20 04:00 0 0 2020.02.20 05:00 0 0 2020.02.20 06:00 0 0 2020.02.20 07:00 0 0 2020.02.20 08:00 0 0 2020.02.20 09:00 0 0 2020.02.20 10:00 0 0 2020.02.20 11:00 0 0 2020.02.20 12:00 0 0 2020.02.20 13:00 0 0

2020.02.20 14:00 0 0 2020.02.20 15:00 0 0 2020.02.20 16:00 0 0 2020.02.20 17:00 0 0 2020.02.20 18:00 0 0 (二)原创/转发趋势 (三)原创/转发分布

类型数据量占比 原创声量1013 60.01% 转发声量675 39.99% (四)媒体/网民趋势 (五)媒体/网民分布 类型数据量占比

大数据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f16549202.html, 大数据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唐光强 来源:《财讯》2017年第04期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蓬勃发展,互联网成为一个新的舆论阵地,热点问题的突发会带来的网络舆情走向直接会带来事件的不同影响,因此,网络舆情管理已经成为政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管理的手段主要依靠大数据的分析,通过事件的舆论热度、重度和焦点进行分析,有利于政府在应当突发事件中做出科学的决策。本文主要从大数据下网络舆情管理的必要性、方式方法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简要的分析,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大数据网络舆情舆情分析 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产生都是以亿万字节计算的,是海量的数据,而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数据,个体在不同时间、空间种工作和生活都是数据。当整个社会都在产生信息和数据时,通过微博、微信、短信、视频等形式或内容在互联网上传播时就会形成网络舆情。在此背景下,如果不关注网络舆情的变化和走向,就会为政府治理带来隐患。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下,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成为当今政府治理中的重要课题。 大数据与网络舆情管理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通讯工具在微博、微信、论坛、社区及QQ 群、微信群里评论、发帖、跟帖及回复来发表自己的言论、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信息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即网络舆情。通过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或预见性作出决策或提出建议,即网络舆情管理。 (1)网络舆情管理的外在要求 在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管理的对象、内容和规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利用新的手段来进行网络舆情管理。一是管理对象具有多元性,具体表现为:数据源有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数据来源于多种平台:网络社区、交友平台,微博、微信、博客、直播平台,视频网站、短信、彩信及各类交流群等。二是管理内容具有复杂性,具体表现在:内容的海量性,目前,每天全球产生的新数据是520亿字节以上;内容的低值性,大量的数据真正有价值是低密度的,也就是很多都是无用的信息。三是管理的形式具有滞后性,具体表现在:信息的快速性,产生的信息传播速度和更新速度是很快的,特别是焦点事件,很多人都会分布言论,动态更新及时,阅读量和次数都是千万计的,管理者无法及时应对;内容的倾向性,网络舆论进入自媒体时代,由于现代价值观的多元化,议题具有多样性,观点也是层出不穷,因

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舆情监管预测算法研究

现代电子技术 Modern Electronics Technique 2017年12月15日第40卷第24期 Dec.2017Vol.40No.24 doi :10.16652/j.issn.1004-373x.2017.24.009 网络舆情是指在博客、微博、BBS 论坛等网络平台上发表评论与意见,而形成的互联网空间社会舆情的映射[1-4]。网络的开放性与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的快速传播,从而加速网络舆情发酵传播。为了避免不良情绪与谣言等网络舆情给社会生活造成恶劣的影响,需要对网络舆情加强管理[5-8]。针对传统的基于主题[9] 、基于自相关特征[10] 、基于概念格的网络舆情监管预测算法对大广度、强干扰的网络舆情数据预测性能差的缺点,本文在深入研究现有网络舆情监管预测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语义特征分析的网络舆情监管预测算法。该算法采用二元语义对网络舆情特征进行拟合,构建与匹配网络舆情关键词,构建时间序列模 型,分析与提取语义特征,从而实现大数据分析法对网络舆情的监管预测,对提高网络舆情的监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1]。 1网络舆情时间序列模型构建 构建本质为非线性特征序列的网络舆情的时间序 列模型。设d 维随机变量U i ,监测到的网络舆情为U ={}U 1,U 2,?,U N ,并通过网络平台对其进行特征提取 与聚类分析。在经过传播之后,网络舆情在路由链路层的域间关联特征表示为: p ()U Θ=∑k =1K αk G () U |u k ,∑k 式中:α与u 分别表示舆情序列波特率、监测频率响应; “∑”_表示求和符号。网络舆情的综合相对贴近度表 示为: 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舆情监管预测算法研究 杨雪林 (江西科技学院,江西南昌 330098) 摘 要:针对传统的网络舆情监管预测算法对大广度、强干扰的网络舆情数据预测性能差的缺点,在深入研究现有网 络舆情监管预测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大数据语义特征分析的网络舆情监管预测算法。该算法采用二元语义对网络舆情特征进行拟合,构建与匹配网络舆情关键词,构建时间序列模型,分析与提取语义特征,从而实现大数据分析法对网络舆情的监管预测。最后利用仿真实验对该算法进行验证,其结果表明,该算法预测精度高、实时性强,对提高网络舆情的监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数据;网络舆情;特征提取;舆情监管中图分类号:TN711-34;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 (2017)24-0028-03 Research on network public opinion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big data YANG Xuelin (Ji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chang 330098,China ) Abstract :In allusion to the problem that the traditional network public opinion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algorithm has poor prediction performance for large amount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data with strong interference ,a network public opinion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semantic feature analysis of big data is proposed after the in-depth study on the current network public opinion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algorithm.In the algorithm ,the two-tuple semantics is used to fit the feature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s ,construct and match the keyword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s ,construct the time series model ,and analyze and extract semantic features ,so as to realize the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s by using the big data analysis method.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verify the algorith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has high prediction precision and strong real-time performance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monitoring capability. Keywords :big data ;network public opinion ;feature extraction ;public opinion monitoring 收稿日期:2017-04-13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党建规划项目(16DJYB079) 28万方数据

当前我国社会民族主义情绪的舆情分析

当前我国社会民族主义情绪的舆情分析 当前,我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总体上仍然是稳定的、合理的。我国的民族主义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继续为民族发展和复兴努力着,民族主义情绪也使得中华民族从一个衰落的民族恢复为一个充满自信与活力的民族,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水平在近几十年的时间里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随着中菲关于黄岩岛领土的争端,中日关于钓鱼岛领土的争端等热点事件的出现,以及在西方等国家的介入,加之网络舆论的错误导向,我国民族主义情绪开始产生错误方向的交流,出现了一些消极和狭隘的非理性的民族主义情绪,主要表现在过激抵制反对中华民族的言论、对一些民族充满仇视、轻视其他国家、民族的实力与利益、鼓动以武力等激进手段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这是我们应当注意警惕并及时加以正确引导的。 当前我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主要有:积极理性的健康民族主义情绪、消极和狭隘的非理性的不健康民族主义情绪。 积极的民族主义情绪能够促进民族的发展和复兴。积极的民族主义情绪能正视本民族的优点与缺点,也能看到外族的优点,能够吸收他人的长处,使民族能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积极的民族情绪也能树立民族的自信心,无论是对外政治交往或文化交往,都能以正确的包容的态度来对待,从而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消极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的危害是巨大的。德国一战战败后,其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有效地让这个战败国很快恢复元气,但最终走向了极端的狭隘民族主义,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伤大量无辜人员,致使世界大半人口陷入地狱,给人类带来了无法抹平的伤痛。

消极的民族主义情绪对国家是不利的。消极狭隘的民族主义容易引起种族仇视,不能正视各民族的优点,容易产生对本民族的自大,危害社会稳定、国家正常的政治与对外交往活动。 消极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会经常引起抵制外国产品、鄙视或仇视外国、搬弄是非、盲目排外等,不惜以各种手段损害其他民族的利益。 消极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放弃全面、客观、公正的视角,习惯性地从一个角度、一个方面、一个层次看问题,会产生极端或不理智的思想,盲目自大、过分自信,被一些假象迷惑双眼、迷失方向。 而产生这种消极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的原因是多方 面的,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个人方面的原因。 历史的伤痛。中华民族的近百年是在战火的洗礼中走过来的,特别是日本、英国、法国、德国、沙俄、美国等国家对中国的烧、杀、抢、掠,还有南京大屠杀等事件给中国人民的心上留下了永远的伤疤和屈辱的记忆,所以才会出现反日、反美等狭隘民族主义情绪。 现实的摩擦。中国与日本、菲律宾等一些国家的领土纷争,国外民众的一些激进的行为,日本首相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美国插手南海问题等事件激起了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 社会的助推。首先,中国的一些媒体在市场化过程中为了迎合读者的不良倾向等其他因素在报道中出现的大量的关于外国的负面报道,甚至有些报道是失实的。其次,中国现在是世界上互联网用户第二多的国家,用户突破了5亿人的大关,并且还在继续以很高的速度在普通民众中普及。互联网上的言论对中国普通民众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思想有了

浅析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舆情

Business 四119 四 浅析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舆情 汪星州 摘 要:1964年,加拿大人麦克卢汉发表了其代表作‘理解媒介 论人的延伸“,提出了 媒介及讯息 的论断,一时间有关 技术决定论 的争论层出不穷三也许谁都没有想到,半个世纪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革新深刻的影响甚至 决定 着社会的变革,尤其是新闻业界的革新三有媒体将2013年称之为 大数据元年 ①,似乎一夜之间几乎所有世界级的企业,都将业务触角延伸至大数据产业三 关键词:大数据;网络舆情;政府;媒体一二现状分析 2013年6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公布了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三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近八成网民选择使用手机上网三其中,我国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4.97亿,比2012年底增长了2931万,在各应用中增长规模第一;使用率为84.2%,尤其以手机端的发展更为迅速三手机即时通信网民规模为3.97亿,使用率为85.7%,网民规模增长率和使用率均超过即时通信整体水平三中国网民的大幅增加,尤其是即时通讯应用的大行其道使得网民在网络上民意的表达越来越值得研究三 多样化的数据来源二巨大的数据量二快速的处理以及单位价值量的不高构成了这个时代信息的最户主要特点三尽管对于大数据的价值,人们的解释角度不尽相同三但总体上,大数据时代改变人们以往的生活习惯与认知习惯三毋庸置疑,大数据的出现为网络舆情的发展在提供了强劲动力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三如何有效的运用大数据进行网络舆情的监测与管理师十分必要的三 1.1大数据催生的民主 麦克卢汉在其著作‘理解媒介 论人的延伸“中表示 信息意味着更多的公共性,而公共性则意味着更多的民主 三五十年后,被誉为 大数据之父 的牛津大学教授维克托四迈尔四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 生活二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中表示: 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取而代之关注相关关系三也就是说只要知道 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 为什么'三 可以说,两人的观点很好的阐述了当下民众在海量信息下所反映的某种层面上的民主意识三 1.2大数据下的舆论绑架 2010年10月,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将张妙撞倒并连刺数刀致受害人死亡的事件引发舆论热议;10月23日,药家鑫在父母的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三2011年4月,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处药家鑫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赔偿被害人家人经济损失费;6月7日,药家鑫被执行死刑三抛开案件本身来说,药家鑫事件最终成为一个 全民事件 ,一时间 药家鑫 成为街头巷尾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三 舆论作为推手影响司法审判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张金柱死刑案受到大量争议,佘祥林蹲了11年冤狱三大数据时代下,人们对公共事件的参与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信息的碎片化也使得这个时代能够全面二深刻的关注二分析事件的人越来越少三舆论在绑架公正的同时,民众也被信息的片面所绑架三在大数据时代,网络的 群体极化 被极端的放大了,网民非理性二易激动的特点导致网络舆情的夸张和情绪化三 二二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的发展机遇 在大数据时代,随着信息源与信息量的加大,完全意义上的消息封锁已经不能够实现三媒体公信力与权威性的下降也使得 喉舌 作用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三当公关危机出现尤其是受到广泛关注的媒介事件发生时,如何有效的运用大数据的优势进行资源整合,有目的的对受众进行舆论引导是非常必要的三 2.1处理方式:宜疏不宜堵 2007年5月,厦门市政府宣布缓建海沧PX (二甲苯)化工项目三随后,互联网上出现以 反对PX,爱护厦门 为主题的相关信息,并得到了很多网民的回应三接着,这一主题的信息通过短信的刑事在上百万厦门市民中间传播,并以佩戴黄丝带为标志,开展相关群体活动三12月13日,厦门市政府召开市民座谈会三驻厦中央级媒体包括新华社二‘人民日报“二‘光明日报“等,以及厦门本地媒体,获准入内旁听三整场座谈会持续四个小时三最终结果显示,49名与会市民代表中,超过40位表示坚决反对上马PX 项目,随后发言的8位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 中,也仅一人支持复建项目三座谈会上,曾对海沧区做过独立环境测评的厦门大学袁东星教授,用数据及专业知识对PX 项目表示反对三12月16日,福建省政府针对厦门PX 项目问题召开专项会议,会议决定迁建PX 项目三 2.2监测方式:用数据预测事件的发生 维克托四迈尔四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是 已经发生的未来 三在他看来,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发掘事件的相关性可以极大的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三2009年,在H1N1甲型流感全面爆发之前,谷歌的工程师们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引人注目的论文三论文称:谷歌通过人们在网上的搜索记录来完成预测对流感爆发的预测三谷歌保留了多年来所有的搜索记录,而且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全球超过30亿条的搜索指令,如此庞大的数据资源足以支撑和帮助它完成这项工作三当时,谷歌用几十亿条检索记录,处理了4.5亿个不同的数字模型,取得了与官方数据相关性达到97%的结果,并早于官方数据两周发布,和疾控中心一样,谷歌根据海量的数据预测流感的蔓延趋势与方向三 2.3引导方式:转变观念,提高媒体解读分析数据的能力 随着话语权的解构,传统媒体在时效性竞争的维度已经被新媒体和自媒体远远的抛在了后面三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组成,但随着信息的碎片化二片面化三民众需要一些专业人士对信息进行更为深刻二明细的分析与解读三尽管人们在阅读习惯上已经趋于单纯的接受 是什么 而摒弃了 为什么 ,但信息的分类二事件的前因后果等工作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缺口三在泥沙俱下的海量信息中,如何明晰的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有效二真实信息也是大数据时代提出了拷问三 这种突破是多种层面,但总的来说当下媒体的应当从致力 反映问题 向致力 解决问题 发展,在做好党和政府的喉舌的同时进一步有效的引导民众的舆论三从受众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客观事实,摒弃 假二大二空 的八股模式,行之有效的进行新闻宣传三事实上,传统媒体只有通过提高自身的公信力,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剖析解读,发挥其深度报道的优势才能在大数据时代寻求自身存在的立足模式三 结语 诚然,我国的网络舆情监测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缺少法律层面的相关约束三但事实上国家已经开始重视有关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引导三除了上面提及‘条例“等政策外,一些科研机构逐步成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舆情监测机构三如何运用更为广阔的视野考量改变原有的信息生产模式,从而实现更为高效的舆情监测和新闻宣传三在这个转变中,观念的转变比技术的更迭更为重要和具备远景价值三(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参考文献: [1] 马歇尔四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 印书馆,2000 [2] 维克托四迈尔四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 生活二工作与思维 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3] 彭兰. 大数据 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新震荡“[J].编辑之友, 2013(1):8. [4] 喻国明.社会化媒体崛起背景下政府角色的转型及行动逻辑 [J].新闻记者,2012(4):4. [5] 喻国明.构建社会舆情总体判断的大数据方法 以百度海量搜 索数据的处理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3(07):67 [6] 纪红,马小洁.论网络舆情的搜集二分析和引导[J].华中科 技大学学报四社会科学版2007.6 注解 ① 张意轩于洋‘人民日报:大数据时代的大媒体“人民日报.2013. 1.17(14)

大数据时代“舆情监测”市场

大数据时代的“舆情监测”市场 随着各行各业布局应用大数据,网络舆情监测也逐渐得到越来越多政府部门的重视。舆情监测不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还成为一门“学问”。从“花钱”到“应对”,很多政府部门在舆情监测领域的作为仍存不少问题和误区。如何让“监测”不跑偏成“监控”,是对建设服务型政府、落实有关部门改进作风的新考验。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网民习惯于在微博、微信,移动APP、论坛、SNS等平台上发表意见,网络反腐、网络实名举报显现威力。作为潜在的被批评者,政府需要在第一时间了解和判断舆情,于是地方政府纷纷在舆情监测领域加大投入,引导正确舆论,提高政府形象。舆情监测成为政府部门的“必修课”。 据中科汇联统计,网络上关于政府采购舆情监测系统的公告信息有近300条。从中央部委到基层市区县,都很重视舆情监测。为了采购相关项目以及课题研究,这些单位的花费一般在十多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有些项目的花费甚至以百万元计。由此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建设“舆情监测”高度重视。 大数据时代舆情监测市场主要包括:软件平台类建设,“服务”市场、“报告”类舆情分析,舆情公关市场。 软件平台建设目前用户比较多,相对影响力比较大的有:中科汇联、拓尔思、军犬舆情等。政府采购舆情监测软件,监测其报道的准确性,与政府部门的舆情词库、数据库和信息处理模块相连,有的还打通内容管理系统平台监管整个网站的舆情。建设这样一个平台,对于舆情监测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谣言、舆论不实、子虚乌有的信息监管上着实上了一大“盾牌”! “服务”市场里的舆情分析师成为一个新兴职业,相关培训和对社交媒体等媒介的运用是舆情监测的主要内容,有的还颁发相关“舆情分析师”证书。主要是因为相关单位不仅要购买平台还需要购买相关服务,这样对舆情监测更有力度。 一些舆情监测机构会给相关单位提供针对性专业性较强的《XX舆情监测报告》,这部门一般和服务舆情绑定销售。这样相关单位可以针对舆情监测机构给出的周报舆情监测、月报舆情监测、季度报舆情监测等提交给相关领导从而达到业绩考核。 舆情公关市场是一些舆情监测机构提供的“危机公关”服务,此类机构通过删帖、屏蔽等手段消除负面新闻,给正面新闻点赞等。这部门一般大家都不知道,因为此作为上不了台面,但是此类机构收费极高。据悉,危机公关一次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

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特征及统计分析

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特征及统计分析 【摘要】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从民意的呈现中透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关键及社会矛盾的纠结点是一个重要方法。通过舆情检测分析表明,我国相当多的政府机构及官员对于网络背景下的社会政治相当不适应,社会的政治紧张度正处在一个高位运行的情势中,亟需构建社会的“安全阀”机制及对民众的精神抚慰机制。 【关键词】网络舆情统计分析民意表达监督机制 我们正处在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而民意历来是社会情势的晴雨表。因此,从民意的呈现中透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关键以及社会矛盾的纠结点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一年多以来,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和北大方正共同开发基于第三代搜索技术的舆情分析平台,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计算”民意,把网络舆情、民意数字化,建立如同股市指数一样的“舆情指数”①;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舆情、民意的变化法则。 2009年度舆情监测的主要发现 全年舆情热点事件呈两个小高峰分布,5月份舆情热点事件最多,10月份则平均舆情指数最高。整体来看,全年舆情热点事件呈两个小高峰的M型分布,其中5、6、7三个月的舆情事件个数最多,为第一个高峰期,一定程度上说明网络热点事件频发与季节变化等存在一定的关联度;11月由于“临时性强奸事件”等事件的拉动,出现了第二个高峰期。其余月份基本上维持在20个左右,网络空间处于基本稳定的阶段运行。全年来看,总体舆情指数可以表现出全年12个自然月网络空间的总体压力值,舆情指数越高表示网络空间的压力越大。如果说每月的舆情总指数代表了每月的网络空间的压力,那么每个事件的平均指数则说明了事件本身的烈度。经过平均化计算,全年单月平均舆情指数最高的月度是10、5、6、11等几个月度。 全年所有舆情指数在90分以上的舆情热点事件总计20个。分别是:“躲猫猫”事件、“邓玉娇案”、“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上海交通管理部门钓鱼执法”、“纸币开手铐死事件”、“河南农民张海超开胸验肺”、“杭州飙车案”、“绿坝遭遇杯葛”、“29岁市长事件”、“重庆打黑风暴”、“浙江湖州临时性强奸事件”、“内蒙古豪车女检察长”、“奥巴马女郎蹿红网络”、“甲型H1N1流感肆虐”、“湖北石首群体事件”、“国庆阅兵”、“贵州习水嫖宿幼女案”、“吉林通钢股权调整引发打人致死事件”、“力拓间谍门”、“2009年全国两会”。以

在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舆情监测发展

在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舆情监测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不断地向社会各行各业渗透,为每一个领域带来变革性影响,并且正在成为各行业创新的原动力和助推器。互联网社交互动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社交平台去分享各种信息数据、表达诉求、建言献策,每天传播于这些平台上的数据量高达几百亿甚至几千亿条,这些数量巨大的社交数据构成了大数据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些数据对于政府收集民意动态、企业了解产品口碑、公司开发市场需求等发挥重要作用。 互联网已经成为收集民意、了解政府和企业工作成效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然而由于缺乏对互联网发贴等行为的必要监管措施,在舆情危机事件发生后,难以及时有效获取深层次、高质量的网络舆情信息,经常造成舆情危机事件处置工作的被动。于是,重视对互联网舆情的应对,建立起“监测、响应、总结、归档”的舆情应对体系是成为大数据时代政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舆情监测及分析行业就是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舆情监测和服务而发展起来的。其主要专注于通过海量信息采集、智能语义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以及机器学习等技术,不间断地监控网站、论坛、博客、微博、平面媒体、微信等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各种信息和网络动向,从浩瀚的大数据宇宙中发掘事件苗头、归纳舆论观点倾向、掌握公众态度情绪、并结合历史相似和类似事件进行趋势预测和应对建议。 大数据将带来舆情监测的新局面 在信息时代,信息爆炸式的增长令网络舆情监测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局面。由于言论数据海量,必须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和分析平台来支撑网络舆情的分析与检测。而拥有强大信息聚合分析和挖掘处理能力的大数据技术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1.大数据技术可以完整记录民意和舆情 随着网络的普及化,网民在网络上留下了海量数据,这些数据记录和反映了他们的行为、思想、情感状况,这些数据记录是信息时代网络与现实交融的结果,有诸多规律性可循,①通过大数据平台分析这些相关数据,可了解网民的意见与诉求。在某种程度上,大数据好似大众行为和思想的记录仪,可清楚地记录人类的所思所想。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记录不只停留于大的层面,还可以建立在个体之上,可以即时化和细节化地测量个体行为和情绪。 2.大数据技术可以精确反映舆情背后的内在逻辑和社会关系 大数据不仅能对网民话语表达进行记录,还能探索他们之间的社会互动方式和关系,甚至整个群体的界限和联系。从宏观上看,使用大数据既可以清晰地描绘网民的社会语言表达,又能记录和反映出网民背后的社会关系网络。 3.大数据技术具有强大的预测能力,可以预测舆情走向

当前我国社会舆情分析

当前我国社会舆情分析 舆情监测 https://www.doczj.com/doc/bf16549202.html, 一、当前我国社会舆情的主要特点和态势 近两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加快、改革向纵深推进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社会舆情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态势。 1、社会主流舆情更加成熟,更加理性 这种成熟和理性,不仅表现在广大民众对党和政府倡导的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广泛支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国际地位显著提升的充分肯定,而且表现在民众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能够有理性的思考,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更加关注,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公平正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会监督,维护自身权益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显著增强。从战胜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到上海世界博览会和广州亚运会成功举办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都体现着民众的广泛参与、积极支持和努力推动。与此同时,在民众中也不乏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理性思考,对存在的诸多社会矛盾与问题的深刻认识。比如,面对中国GDP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被西方媒体谓之“里程碑式的超越”,在我国国内却没有引发民众太多的欣喜,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仍然很低、经济增长付出的环境、资源代价过于沉重等普遍认识,显示出民众的务实与理性。

2、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更加广泛、更加强烈 在中国所有的民生问题中,没有比物价的稳定更让老百姓关心和敏感的了。近两年来,众多农副食品和日用品接力涨价,民众生活成本日益增加,持续强烈地牵动着人们的神经,从而成为舆情焦点。从“蒜你狠”、“姜你军”到“豆你玩”,再到后来的“糖高宗”、“苹什么”、“油你涨”,一个接一个的网络热词都以黑色幽默的形式传递出同一种民生焦虑。让民众极为“纠结”的还有房价居高不下,楼市调控政策频频发力,中央所下决心之大、动用的政策工具之多前所未有,然而一些地方的房价依旧不降反升,考验着民众的信心。目前,楼市泡沫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危害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房地产市场已成为各种社会矛盾、各种不合理现象错综交织的节点,下大力气解决好民众住房保障问题成为社会的高度共识。此外,收入分配、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大学生就业、看病难看病贵、食品安全问题、教育改革、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众多问题也屡屡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演绎出一个又一个的舆情热点。 3、微博传播和网民围观越来越成为舆情热点的重要表达形式 互联网对于舆情热点的形成发展过程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网络舆情已成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微博的迅猛崛起更加强化了这种作用。在信息传播速度、广度和使用便捷等方面的优势加上其巨大的用户数量,使得微博快速发展,成为网络舆情生成平台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网络舆情格

网络舆情及其分析技术

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不仅需要各级党政干部密切关注,也需要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BBS、聊天室、博客、聚合新闻(RSS)。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1、直接性,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2、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3、偏差性,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等,都会利用网络得以宣泄。因此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 与国外相比,我国网络舆情还存在以下特殊情况:一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曾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容易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二是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矛盾,容易使一些人出现情绪化冲动,以致不能明辨是非。三是少数社会管理者对于舆论习惯于回避或堵塞。 因此,网络这把锋利的“双刃剑”在提供了下情上达的便捷方式的同时,也对我国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网上思想舆论阵地的争夺战日趋激烈。二是传统的政治斗争手段,在网上将以更高效的方式实现,利用网络串联、造谣、煽动将比在现实中容易得多,也隐蔽得多。三是通过网络,西方的观念、生活方式可以便捷地渗透进来。 对于网络舆情的这些特点,社会管理者应当了然于心。对现实中出现的各种网络舆论,社会管理者应能做出及时反馈,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因此,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从而进行控制和引导。 由于网上的信息量十分巨大,仅依靠人工的方法难以应对网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需要加强相关信息技术的研究,形成一套自动化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及时应对网络舆情,由被动防堵,化为主动梳理、引导。这样的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 首先是舆情分析引擎。这是舆情分析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1、热点话题、敏感话题识别,可以根据新闻出处权威度、评论数量、发言时间密集程度等参数,识别出给定时间段内的热门话题。利用关键字布控和语义分析,识别敏感话题。2、倾向性分析,对于每个话题,对每个发信人发表的文章的观点、倾向性进行分析与统计。3、主题跟踪,分析新发表文章、贴子的话题是否与已有主题相同。4、自动摘要,对各类主题,各类倾向能够形成自动摘要。5、趋势分析,分析某个主题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人们所关注的程度。 6、突发事件分析,对突发事件进行跨时间、跨空间综合分析,获知事件发生的全貌并预测事件发展的趋势。 7、报警系统,对突发事件、涉及内容安全的敏感话题及时发现并报警。8、统计报告,根据舆情分析引擎处理后的结果库生成报告,用户可通过浏览器浏览,提供信息检索功能,根据指定条件对热点话题、倾向性进行查询,并浏览信息的具体内容,提供决策支持。 其次是自动信息采集功能。现有的信息采集技术主要是通过网络页面之间的链接关系,从网上自动获取页面信息,并且随着链接不断向整个网络扩展。目前,一些搜索引擎使用这项技术对全球范围内的网页

国内社会舆情研究热点及趋势探讨

国内社会舆情研究热点及趋势探讨 摘要:本文在提取了以社会舆情为主题的近千余篇CNKI期刊论文的关键词后,筛选出词频最高的前63个,在此基础上运用了文献计量研究的共词分析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为工具,通过统计学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研究得出了当前国内社会舆情研究的热点以及发展趋势,主要研究热点包括:舆情引导机制,公众意见管理,舆论问题的对策研究,社会矛盾与意识形态分析,媒体影响力与舆情传播,社会舆情监督等六大研究热点,以及逐渐向网络舆情监督,和大众媒体的管理研究,舆情的传播模式发展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社会舆情;共词分析法;热点趋势;多维统计分析;文献计量 1 引论 所谓社会舆情,就是针对特定的现实客体,一定范围内的“多数人”基于一定的需要和利益,通过言语、非言语形式公开表达的态度、意见、要求、情绪,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进行交流、碰撞、感染,整合而成的、具有强烈实践意向的表层集合意识,是“多数人”整体知觉和共同意志的外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也渐渐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

和主张了,或是在网络上,或是在现实生活中。社会群体的事件通常又是突发性的,会在短时间内取得社会大量的关注,例如2010年10月的药家鑫案件、2014年3月暴恐案件、2014年12月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故意杀人案件等;如何监控、处理好社会舆情是当今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不能任由不良的社会舆论继续传播下去,也要积极弘扬倡导正面的社会舆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 2 共词分析方法基本原理 共词分析法(Co-term Analysis)是信息资源管理文献计量研究中的常用的方法,也是内容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原理即是:源于两个能表达某一学科领域研究主题或研究方向的专业术语(一般为文章关键词或主题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时,表明这两个词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并且出现的次数越多,表明俩者的关系越密切,距离越近。共词分析方法通常与现代统计方法如常见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多维尺度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一起结合使用,可以将某些学科研究领域中的关键词或主题词按“距离“加以分类,从而科学的归纳出该学科的研究热点,结构以及范式。同时,借助于一些图形软件,还可以将这些研究热点可视化的显示出来。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文献计量研究中存在另一种共引分析法,由于作者文章发表可能滞后,因而此方法不能准

当前民生领域社会压力舆情态势分析及对策——以浙江省为例

|RADIO &TV JOURNAL 2019.11 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 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指出,“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确保社会安全①。“社 会安全的本质是社会稳定,包括就业、 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食品安全、安全生产、 社会治安、住房市场调控等等,这些民生息息相关领域,务必要让老百姓有获得感、 幸福感、安全感。”由此可见,老百姓密切关注着与自己相关的民生领域的各个方面,凡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生活领 域的舆情,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不仅仅是民意的简单反映,更关乎社会安全风险。 浙江省舆情研究中心经过五年的连续跟踪调查,已经积累了全省25000个样本数据。本文以此数据为依托, 报告分析如下,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现象分析 浙江省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经济领域获得了大幅度的有效提升;在民生领域方面不断的改善和提高,获得了大众的普遍认可。但值得关注的是,不同的地区间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社会阶层的进一步分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呈现出新的需求与特点,新的社会矛盾同时也随之而生。在社会转型时期,尤其要关注这些影响社会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否则新生的社会矛盾会加剧社会的不安全性。这些矛盾在全球化舆情的影响下,同样有可能产生新的社会冲突。(一)防范高压力下的社会情绪反弹改革开放40年以来,民众在社会生活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在社会发展与转型的过程中,一些隐形的结构性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以买房压力为代表的社会领域的不稳定因素也有不断放大的趋势。2018年,浙江省压力感调查的结果为压力感77.3%(其中非常有压力感14.4%,有压力感25.1%,比较有压力感37.8%),整体处于高位。2018年与前四年相同,“生活中压力的主要来源”占据前三位的仍是“买不起房”(23.7%)、“收入增长缓慢”(23.7%)和“教育压力大(17%)”。2018年虽比2017年有所回落,但2014—2018年如此集中一致的统计结果,让我们不得不警惕以下倾向。1.高房价为标志的压力导致社会焦虑情绪增多在5年的数据统计中,买房压力始终处于首位。2017年甚至“买不起房”(40.8%)较前三年压力均值增幅达到92.5%,“教育压力大”(30.8%)涨幅达到29.8%,“收入低”(24.9%)的涨幅达到23.9%。这说明2017年全省房价的全 面上涨,已经导致社会群体特别是年轻人群体的集体性压抑情绪。根据《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中产阶级标准,2018年数据统计显示,收入在8万元以上、大学专科以上学历、30—49岁三个维度测量的浙江省中产阶层群体中,买不起房的压力平均值依次是20.5%、22.6%、22.3%,比前四年有所增长。目前学界有不同的学者对购房压力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买不起房压力的影响因素主要 有理想居住的区域、工资收入、 购房面积以及当前的房价等,但浙江省各地均价与总价齐高, 是造成社会普遍焦虑的主要原因。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时间的推移, 购房的压力与日俱增,加上绝大多数人收入增长的速度较房价上涨的速度呈反向关系,很多人单靠工资收入来负担繁重的购房压 力,生活成本高,社会焦虑情绪不断增多, 所以在维持有序的生活状况的情形下,很多人买不起房, 成为了“无产中产”一族。 2.警惕压力叠加的年轻群体集体性焦虑当前年轻群体收入来源单一, 收入增长缓慢,面临居高不下的房价、高昂的教育支出, 再加上其他生活压力以及就业困难等方面的诸多压力,长此以往,可能形成年轻群体隐性而广泛的集体焦虑情绪, 甚至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 年轻一代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这些焦虑情绪的堆积,导致其安全感不足,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要警惕压力叠加的年轻群体集体性焦虑。 当下浙江省正处于长三角战略融入规划期,同样面临着抢人才的战略窗口, 如何留住人才,让人才能够留下来、留得住,关键在于使人才安居乐业。从这个意义上说,住房既关系到人才战略的可持续 性,也关系到目前留浙人才的生活信心。政府一定要从社 会发展与安全的视野,合理设计房地产布局, 售租结合,最大限度地疏解年轻人的焦虑情绪,使浙江省真正成为宜创宜居之地,不断增强年轻人的安全感,不断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二)防范民生领域难点问题引发社会负面情绪 养老、教育、医疗三个方面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 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领域。调查数据显示,2014—2018年, 一直被诟病且经常成为舆情热点的养老、教育、医疗三大板块呈现了明显向好的趋势。2018年统计显示,满意度分 别为69.8%、68.3%、58.3%,比前四年的总均值分别提高了10.9、6.6、9.4个百分点,上升幅度令人欣喜,但一直介于 “及格线”上下。相较于其他指标,仍明显成为“美好生活”中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评价体系中的短板 。实践与思考 当前民生领域社会压力舆情态势分析及对策 ———以浙江省为例 阴许伟杰 付 蕾 摘要:老百姓密切关注与其息息相关的就业、养老、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 这是民意的反映,关乎着社会安全。本文基于浙江省舆情研究中心2014—2018年的调查, 结合民生领域的各个方面提出对策分析。关键词:民生领域;社会压力;舆情14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