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嵌入式linux之我行-linux移植

嵌入式linux之我行-linux移植

嵌入式linux之我行-linux移植
嵌入式linux之我行-linux移植

Linux-2.6.30.4在2440上的移植之内核

嵌入式Linux之我行,主要讲述和总结了本人在学习嵌入式linux中的每个步骤。一为总结经验,二希望能给想入门嵌入式Linux的朋友提供方便。如有错误之处,谢请指正。

?共享资源,欢迎转载:https://www.doczj.com/doc/be16481492.html,

一、移植环境

?主机:VMWare--Fedora 9

?开发板:Mini2440--64MB Nand

?编译器:arm-linux-gcc-4.3.2

二、移植步骤

1. 准备工作目录和解压内核源码

2. 进入内核根目录修改Makefile使之编译成ARM平台

3. 修改机器码,根据友善提供的VIVI里面的机器码是782,所以内核也要改成782才能启动

4. 修改系统平台时钟为12MHz(即:12000000)

5. 修改Nand Flash分区。这里只创建三个分区,其他多余的分区屏蔽掉

6. 配置内核选项

首先加载s3c24xx系列的通用配置,然后在此基础上修改

各配置选项如下。这里只列出了要修改的项,其他的默认

配置完后将配置文件保存为.config,这样方便下次make menuconfig时默认加载上次配置过的文件

7. 交叉编译内核

如果没有任何错误,编译出来的内核在arch/arm/boot/目录下,文件zImage即是。

8. 将内核镜像文件zImage下载到Mini2440上测试

新内核2.6.30.4的使用:

64MB Nand Flash分区情况:

三、结束语

Ok,新的内核移植成功,但是现在开发板还不能正常运行,因为还有各种设备的驱动和文件系统没有移植,这些将在后续的篇章中一一讲述。

文件系统

嵌入式Linux之我行,主要讲述和总结了本人在学习嵌入式linux中的每个步骤。一为总结经验,二希望能给想入门嵌入式Linux的朋友提供方便。如有错误之处,谢请指正。

?共享资源,欢迎转载:https://www.doczj.com/doc/be16481492.html,

一、移植环境

?主机:VMWare--Fedora 9

?开发板:Mini2440--64MB Nand

?编译器:arm-linux-gcc-4.3.2

?yaffs补丁:cvs-root.tar.gz 这里下载https://www.doczj.com/doc/be16481492.html,/cgi-bin/viewcvs.cgi/?Busybox:busybox-1.13.0.tar.tar

?yaffs制作工具:mkyaffs2image.tgz(友善提供)

二、移植步骤

1.准备工作目录和进入工作目录

2. 给内核打上yaffs补丁,使内核对yaffs的支持

3. 配置内核,使其对yaffs2文件系统的支持。配置完后重新编译内核,下载到开发板上

< > JFS filesystem support

< > XFS filesystem support

< > OCFS2 file system support

< > Btrfs filesystem (EXPERIMENTAL) Unstable disk format [*] Enable POSIX file locking API

[*] Dnotify support

[*] Inotify file change notification support

[*] Inotify support for userspace

[ ] Quota support

Kernel automounter support

Kernel automounter version 4 support (also supports v3)

FUSE (Filesystem in Userspace) support

Caches --->

CD-ROM/DVD Filesystems --->

<*> ISO 9660 CDROM file system support

[ ] Microsoft Joliet CDROM extensions

[ ] Transparent decompression extension

< > UDF file system support

DOS/FAT/NT Filesystems --->

<*> MSDOS fs support

<*> VFAT (Windows-95) fs support

(437) Default codepage for FAT

(iso8859-1) Default iocharset for FAT

< > NTFS file system support

Pseudo filesystems --->

[*] Miscellaneous filesystems --->

--- Miscellaneous filesystems

< > ADFS file system support (EXPERIMENTAL)

< > Amiga FFS file system support (EXPERIMENTAL)

< > Apple Macintosh file system support (EXPERIMENTAL)

< > Apple Extended HFS file system support

< > BeOS file system (BeFS) support (read only) (EXPERIMENTAL) < > BFS file system support (EXPERIMENTAL)

< > EFS file system support (read only) (EXPERIMENTAL)

<*> YAFFS2 file system support

-*- 512 byte / page devices

[ ] Use older-style on-NAND data format with pageStatus byte

[ ] Lets Yaffs do its own ECC

-*- 2048 byte (or larger) / page devices

[*] Autoselect yaffs2 format

[ ] Disable lazy loading

[ ] Turn off wide tnodes

[ ] Force chunk erase check

[*] Cache short names in RAM

<*> Journalling Flash File System v2 (JFFS2) support

(0) JFFS2 debugging verbosity (0 = quiet, 2 = noisy)

[*] JFFS2 write-buffering support

[ ] Verify JFFS2 write-buffer reads

[*] JFFS2 summary support (EXPERIMENTAL)

[ ] JFFS2 XATTR support (EXPERIMENTAL)

[ ] Advanced compression options for JFFS2

<*> Compressed ROM file system support (cramfs)

SquashFS 4.0 - Squashed file system support

[ ] Additional option for memory-constrained systems

< > FreeVxFS file system support (VERITAS VxFS(TM) compatible) < > Minix file system support

< > SonicBlue Optimized MPEG File System support

< > OS/2 HPFS file system support

4. 编译busybox生成文件系统所需要的应用程序

1)解压busybox源码,修改Makefile使之编译成ARM平台:

大概164行改成CROSS_COMPILE = arm-linux- ,189行改成ARCH = arm 2)配置busybox选项,下面只列出了要注意的地方,没有列出的默认即可

[*] Use the devpts filesystem for Unix98 PTYs

[*] Support writing pidfiles

[*] Runtime SUID/SGID configuration via /etc/busybox.conf

[*] Suppress warning message if /etc/busybox.conf is not readable (/proc/self/exe) Path to BusyBox executable

Build Options --->

[*] Build BusyBox as a static binary (no shared libs)

[*] Build with Large File Support (for accessing files > 2 GB)

Installation Options --->

[ ] Don't use /usr

Applets links (as soft-links) --->

(./_install) BusyBox installation prefix

Busybox Library Tuning --->

(6) Minimum password length

(2) MD5: Trade Bytes for Speed

[*] Faster /proc scanning code (+100 bytes)

[*] Command line editing

(1024) Maximum length of input

[*] vi-style line editing commands

(15) History size

[*] History saving

[*] Tab completion

[*] Fancy shell prompts

(4) Copy buffer size, in kilobytes

[*] Use ioctl names rather than hex values in error messages

[*] Support infiniband HW

Linux Module Utilities --->

(/lib/modules) Default directory containing modules

(modules.dep) Default name of modules.dep

3)编译和安装busybox,安装完后会在busybox-1.13.0/_install/目录下生成:bin、linuxrc、sbin、usr

5. 开始构建文件系统

1)新建一个目录root-2.6.30.4,把busybox-1.13.0/_install/目录下生成:bin、linuxrc、sbin、usr复制过来,并且在该目录下创建文件系统所需要的其他目录

2)向各目录中添加文件系统所需要的目录或文件,没有提到的就不用添加。这里要注意各种文件的权限,建议都改为777,命令:#chmod 777 文件名

"dev"目录,创建两个设备文件:

"etc"目录,创建各种配置文件并向里面添加内容,没有列出的就不用添加:

boa/boa.conf: boa WEB服务器配置文件,暂时为空。group: 系统用户组配置文件,内容如下:

root:*:0:

daemon:*:1:

bin:*:2:

sys:*:3:

adm:*:4:

tty:*:5:

disk:*:6:

lp:*:7:lp

mail:*:8:

news:*:9:

uucp:*:10:

proxy:*:13:

kmem:*:15:

dialout:*:20:

fax:*:21:

voice:*:22:

cdrom:*:24:

floppy:*:25:

tape:*:26:

sudo:*:27:

audio:*:29:

ppp:x:99:

500:x:500:plg

501:x:501:fa

inittab: 系统init进程配置文件,内容如下:

mime.types: 暂时为空。passwd: 系统密码文件,内容如下:

rc.d/init.d/httpd: 内容如下:

sysconfig/HOSTNAME: 主机名称文件,内容如下:

fstab: 系统挂载文件系统列表,内容如下:

init.d/rcS: 系统启动加载项,内容如下:

mdev.conf: mdev设备配置文件,暂时为空。net.conf: 网络配置文件,暂时为空。profile: 用户环境配置文件,内容如下:

resolv.conf: DNS配置文件,内容如下:

"home"目录:创建一个sky目录,与etc目录passwd文件中的sky相对应

"lib"目录:这个里面放的都是库文件,直接从交叉编译器的库文件目录中拷贝过来:

6. 使用yaffs制作工具编译构建好的文件系统。先解压mkyaffs2image.tgz(这个工具是友善提供的,可以在他们的网站上下载),会自动解压到开发主机的/usr/sbin/目录下。编译后生成的文件系统镜像root-2.6.30.4.bin也在这个目录下

7. 下载文件系统镜像到开发板上测试,使用情况如下:

三、结束语

现在文件系统成功移植上去了,加上上一篇章的内核移植,至此开发板可以运行起来了。但是各种外设还不能正常使用,后续的篇章将逐步移植各种设备的驱动,使之完善。

移植yaffs2

RTC时钟驱动

嵌入式Linux之我行,主要讲述和总结了本人在学习嵌入式linux中的每个步骤。一为总结经验,二希望能给想入门嵌入式Linux的朋友提供方便。如有错误之处,谢请指正。

?共享资源,欢迎转载:https://www.doczj.com/doc/be16481492.html,

一、移植环境

?主机:VMWare--Fedora 9

?开发板:Mini2440--64MB Nand

?编译器:arm-linux-gcc-4.3.2

二、移植步骤

1. 查看没有添加对RTC时钟支持的系统。从系统启动信息可以看出RTC设备不能正常打开,系统启动后运行#date 命令显示的是原始时间:1970年1月1日

2. 修改内核代码,添加对RTC时钟的支持。2.6.30.4内核对RTC的驱动已经非常完善了,我们只需要把他设备初始化列表中即可

3. 配置内核选项对RTC的支持

4. 重新编译内核后下载到开发板上测试。从系统启动信息可以看出RTC设备正常工作,系统启动后运行#date命令显示的就是当前正确的时间

5. 测试设置系统时间。

实验四Linux内核移植实验

合肥学院 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2013- 2014第二学期) 专业: 实验项目:实验四 Linux内核移植实验 实验时间: 2014 年 5 月 12 实验成员: _____ 指导老师:干开峰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2014年4月制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嵌入式Linux的内核相关代码分布情况。 2、掌握Linux内核移植过程。 3、学会编译和测试Linux内核。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了解Linux2.6.32代码结构,基于S3C2440处理器,完成Linux2.6.32内核移植,并完成编译和在目标开发板上测试通过。 三、实验步骤 1、使用光盘自带源码默认配置Linux内核 ⑴在光盘linux文件夹中找到linux-2.6.32.2-mini2440.tar.gz源码文件。 输入命令:#tar –jxvf linux-2.6.32.2-mini2440-20110413.tar对其进行解压。 ⑵执行以下命令来使用缺省配置文件config_x35 输入命令#cp config_mini2440_x35 .config;(注意:x35后面有个空格,然后有个“.”开头的 config ) 然后执行“make menuconfig”命令,但是会出现出现缺少ncurses libraries的错误,如下图所示: 解决办法:输入sudo apt-get install libncurses5-dev 命令进行在线安装ncurses libraries服务。

安装好之后在make menuconfig一下就会出现如下图所示。 ⑶配置内核界面,不用做任何更改,在主菜单里选择退出,并选“Yes”保存设置返回到刚命令行界面,生成相应配置的头文件。 编译内核: #make clean #make zImage 在执行#make zImage命令时会出现如下错误: 错误:arch/arm/mach-s3c2440/mach-mini2440.c:156: error: unknown field 'sets' specified in initializer 通过网上查找资料 于是在自己的mach-mini2440.c中加入 #include

基于32位ARM920T内核的微处理器的嵌入式Linux系统构建详解

基于32位ARM920T内核的微处理器的嵌入式Linux系统构建详解目前,在嵌入式系统中基于ARM微核的嵌入式处理器已经成为市场主流。随着ARM技术的广泛应用,建立面向ARM构架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已经涌现出许多嵌入式操作系统,如VxWork,windows-CE,PalmOS,Linux等。在众多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中,Linux以其开源代码及免费使用倍受开发人员的喜爱。本文选用的微处理器S3C2410是基于32位ARM920T内核的微处理器,基于此处理器构造一Linux 嵌入式操作系统,将其移植到基于32位的ARM920T内核的系统中,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程序开发。 l、开发环境介绍 1.1、基于S3C2410ARM920T的硬件平台 该系统的硬件平台为深圳旋极公司提供,硬件的核心部件为三星$3C2410ARM920T芯片,外围还包括:64MNANDFLASH和RAM外围存储芯片;串口、网口和USB外围接口;CSTNLCD和触摸屏外围显示设备;UDAl34lTS的外围音频设备。S3C2410处理器和外围设备共同构成了基于ARM920T的开发板。 1.2、嵌入式Limlx软件系统 该嵌入式Linux的软件系统包括以下4个部分:引导加载程序vivi;Linux2.6.14内核;YAFFS2文件系统以及用户程序。他们的可执行映像依次存放在系统存储设备上. 与通常的嵌入式系统布局有所不同,本系统在引导加载程序和内核映像之间还增加了一个启动参数区,在这个区里存放着系统启动参数。引导加载程序通过调用这些参数来决定启动模式、启动等待时间等,这些启动参数的增加加强了系统的灵活性。本系统采用64MNANDFLASH的存储设备。 2、嵌入式Linux系统设计与实现 2.1、引导加载程序vivi

arm-linux下usb转串口移植手册

arm-linux下usb转串口移植手册: 讲述在嵌入式平台上,移植usb转串口的步骤: 1、配置Kernel 2、文件系统配置等。 Kernel:在配置内核时:加入usb转串口的支持、加入usb转串口器件的支持。 不同厂家的usb转串口工具需要的驱动可能不一样。 Device Drivers ---> USB support ---> --- USB port drivers USB Serial Converter support ---> <*> USB Serial Converter support [*] USB Serial Console device support [*] USB Generic Serial drivert < > USB AIRcable Bluetooth Dongle Driver (EXPERIMENTAL) <*> USB FTDI Single Port Serial Driver (EXPERIMENTAL) 本次实验才用的是FTDI的usb转串口工具 在配置Kernel时,还可以加入对其他厂家的驱动支持。 文件系统: 1、在/dev目录下建立设备文件/dev/ttyUSB0 mknod /dev/ttyUSB0 c 188 0 2、在运行/sbin/getty登陆命令之前要先设置好:usb转串口对应端口的波特率、停止位等。int usb_to_serial_init(viod) { iUSBTORS232 = open( "/dev/ttyUSB0", O_RDWR); if (iUSBTORS232 iRS232 < 0) { printf("Can't open device dev/ttyUSB00"); return -1; } set_speed(iUSBTORS232 iRS232,BAUDRA TE); set_Parity(iUSBTORS232 iRS232,8,1,'n'); close(iRS232); } 3、在/etc/inittab 加入如下命令。同时用consel和usb转串口工具登陆。 # Example of how to put a getty on a serial line (for a terminal) ::respawn:/sbin/getty -L ttyS0 115200 vt100 ::respawn:/sbin/getty -L ttyUSB0 115200 vt100

嵌入式Linux内核移植详解(顶嵌)

内核移植阶段 内核是操作系统最基本的部分。它是为众多应用程序提供对计算机硬件的安全访问的一部分软件,这种访问是有限的,并且内核决定一个程序在什么时候对某部分硬件操作多长时间。直接对硬件操作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内核通常提供一种硬件抽象的方法来完成这些操作。硬件抽象隐藏了复杂性,为应用软件和硬件提供了一套简洁,统一的接口,使程序设计更为简单。 内核和用户界面共同为用户提供了操作计算机的方便方式。也就是我们在windows下看到的操作系统了。由于内核的源码提供了非常广泛的硬件支持,通用性很好,所以移植起来就方便了许多,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针对我们要移植的对象,对内核源码进行相应的配置,如果出现内核源码中不支持的硬件这时就需要我们自己添加相应的驱动程序了。 一.移植准备 1. 目标板 我们还是选用之前bootloader移植选用的开发板参数请参考上文的地址: https://www.doczj.com/doc/be16481492.html,/thread-80832-5-1.html。bootloader移植准备。 2. 内核源码 这里我们选用比较新的内核源码版本linux-2.6.25.8,他的下载地址是 ftp://https://www.doczj.com/doc/be16481492.html,/pub/linux/kernel/v2.6/linux-2.6.25.8.tar.bz2。 3. 烧写工具 我们选用网口进行烧写这就需要内核在才裁剪的时候要对网卡进行支持 4. 知识储备 要进行内核裁剪不可缺少的是要对内核源码的目录结构有一定的了解这里进 行简单介绍。 (1)arch/: arch子目录包括了所有和体系结构相关的核心代码。它的每一个子 目录都代表一种支持的体系结构,例如i386就是关于intel cpu及与之相兼容体 系结构的子目录。PC机一般都基于此目录。 (2)block/:部分块设备驱动程序。 (3)crypto:常用加密和散列算法(如AES、SHA等),还有一些压缩和CRC校验 算法。 (4) documentation/:文档目录,没有内核代码,只是一套有用的文档。 (5) drivers/:放置系统所有的设备驱动程序;每种驱动程序又各占用一个子目 录:如,/block 下为块设备驱动程序,比如ide(ide.c)。 (6)fs/:所有的文件系统代码和各种类型的文件操作代码,它的每一个子目录支持 一个文件系统, 例如fat和ext2。

成功移植OpenSSH到ARM Linux开发板

成功移植OpenSSH到ARM Linux开发板 概述 如果是用到一些没有SSH的开发板,对于部分的应用开发来说,会受到影响,比如使用ARM DS-5进行RSE远程管理操作时,就会出现错误。下面就具体如何进行OPENSSH移植进行详细介绍。 步骤 1.下载源码包如下,下载 openssh、openssl 和 zlib 三个包。 openssh ?本地下载:openssh-6.6p1.tar.gz(1.22 MB, 下载次数: 2470) ?官网下载:https://www.doczj.com/doc/be16481492.html,/portable.html openssl ?本地下载:openssl-1.0.1h.tar.gz(4.27 MB, 下载次数: 2647) ?官方下载:https://www.doczj.com/doc/be16481492.html,/source zlib ?本地下载:zlib-1.2.8.tar.gz(557.71 KB, 下载次数: 3499) ?官方下载:https://www.doczj.com/doc/be16481492.html,/ 2.部署工作目录创建用户主目录下创建工作目录: 3.解压并编译

注意:openssh不需要make install 4.操作目标板 b)从PC机上将以下文件拷贝到目标板Linux系统中 PC机 /home/gary/work/openssh-6.6p1/ 目录下的 ?scp sftp ssh sshd ssh-add ssh-agent ssh-keygen ssh-keyscan 共8个文件拷

贝到目标板 /usr/local/bin ? moduli ssh_config sshd_config 共3个文件拷贝到目标板 /usr/local/etc ? sftp-server ssh-keysign 共2个文件拷贝到目标板 /usr/libexec c )生成Key 文件 将生成的 ssh_host_*_key 这4个文件copy 到目标板的 /usr/local/etc/ 目录下。其中 ssh_host_ed25519_key 是SSH 第二版协议用到的key ,放到开发板之后,要 d )修改目标板passwd 文件。 5.测试 如果开发板的 root 用户还没有密码,键入以下命令然输入两次密码来修改,否可以用 ps 命令查看sshd 是否在工作 如果运行的过程中有提示缺少动态连接库,可以在主机上搜索相应文件,拷贝到目标板/lib/目录下面,注意创建软连接! OK !不出意外的话可以成功,

02--基于ARM9的Linux2.6内核移植

基于ARM9的Linux2.6内核移植 姓名 系别、专业 导师姓名、职称 完成时间

目录 摘要................................................... I ABSTARCT................................................ II 1 绪论.. (1) 1.1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 1.2嵌入式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1) 1.3论文的主要工作 (4) 2 嵌入式 Linux系统构成和软件开发环境 (5) 2.1嵌入式Linux系统的体系结构 (5) 2.2嵌入式Linux系统硬件平台 (5) 2.3嵌入式Linux开发软件平台建立 (7) 2.4本章小结 (11) 3 嵌入式Linux的引导BootLoader程序 (12) 3.1 BootLoader概述 (12) 3.2 NAND Flash和NOR Flash的区别 (13) 3.3本章小结 (19) 4 Linux内核的编译、移植 (20) 4.1 Linux2.6内核的新特性简介 (20) 4.2 Linux内核启动流程 (20) 4.3内核移植的实现 (21) 4.4 MTD内核分区 (23) 4.5配置、编译内核 (24) 4.6本章小结 (26) 5 文件系统制作 (27) 5.1 yaffs文件系统简介 (27) 5.2 内核支持YAFFS文件系统 (27) 5.3本章小结 (30) 6测试 (31) 6.1简单测试方法的介绍 (31) 6.2编写简单C程序测试移植的系统 (31) 6.3在开发板执行测试程序 (32)

ARMLinux移植基本概念

ARM的嵌入式Linux移植体验之基本概念 日前,笔者作为某嵌入式ARM(硬件)/Linux(软件)系统的项目负责人,带领项目组成员进行了下述工作: (1)基于ARM920T内核S3C2410A CPU的电路板设计; (2)ARM处理下底层软件平台搭建: a.Bootloader的移植; b.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移植; c.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根文件系统的创建; d.电路板上外设Linux驱动程序的编写。 本文将真实地再现本项目开发过程中作者的心得,以便与广大读者共勉。第一章将简单地介绍本ARM开发板的硬件设计,第二章分析Bootloader的移植方法,第三章叙述嵌入式mizi Linux的移植及文件系统的构建方法,第四章讲解外设的驱动程序设计,第五章给出一个已构建好的软硬件平台上应用开发的实例。 如果您有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基础,您将非常容易领会本文讲解地内容。即便是您从来没有嵌入式系统的开发经历,本文读起来也不会生涩。您可以通过如下email与作者联系:21cnbao@https://www.doczj.com/doc/be16481492.html,。 2.ARM体系结构 作为一种RISC体系结构的微处理器,ARM微处理器具有RISC体系结构的典型特征。还具有如下增强特点:

(l)在每条数据处理指令当中,都控制算术逻辑单元(ALU)和移位器,以使ALU和移位器获得最大的利用率; (2)自动递增和自动递减的寻址模式,以优化程序中的循环; (3)同时Load和Store多条指令,以增加数据吞吐量; (4)所有指令都条件执行,以增大执行吞吐量。 ARM体系结构的字长为32位,它们都支持Byte(8位)、Halfword(16位)和Word(32位)3种数据类型。 ARM处理器支持7种处理器模式,如下表: 大部分应用程序都在User模式下运行。当处理器处于User模式下时,执行的程序无法访问一些被保护的系统资源,也不能改变模式,否则就会导致一次异常。对系统资源的使用由操作系统来控制。 User模式之外的其它几种模式也称为特权模式,它们可以完全访问系统资源,可以自由地改变模式。其中的FIQ、IRQ、supervisor、Abort和undefined 5种模式也被称为异常模

Linux C语言 socket编程 聊天室 可移植到arm开发板

sockets聊天室 1.1介绍 包括一个客户端和一个服务器。可实现多人聊天和两人一对一单独聊天。 1.2开发环境和工具 Linux gcc 1.3程序设计 服务器: 1. 声明一个client结构体,包含用户自己的socket描述符mid,自己的用户名name以及 与自己聊天对象的Socket描述符fid(默认是-1,即公共聊天室)。并定义一个结构体数组。 2. 服务器新建一个socket设置默认的ip为自动获取,调用bind()函数绑定服务器socket 与ip。 3. 开启listen()监听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4. 在while循环里,用accept()等待连接,连接成功后,把accept()返回的socket描述 符存入client结构体数组中。 5. 每成功新建一个连接,就创建一个对应的子线程,接收并转发消息。 6. 定义void rec_snd(int n)这个函数,用于接收和转发消息。可选择公共聊天室和私聊, 私聊需要正确输入对方的名字。连接建立以后就可以发送消息。当接收的消息为bye 时,断开当前连接,如果是一对一私聊,一方断开另一方自动转入公共聊天室。 客户端: 1.新建一个socket,并与ip,端口进行绑定。 2.调用connect连接服务器。连接成功后新建一个线程用于发送消息, 主线程在while中调用read()接收服务器消息。 3.Snd()函数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消息。 4._select()函数用于选择功能。 1.4应用演示 服务器端成功开启等待连接:

当有客户端连接时,会显示ip端口,socket标识符信息。客户端成功连接上服务器时会收到提示输入用户名: 输入姓名后会提示选择功能:

基于嵌入式linux的bsp概念与开发

引言 Linux诞生于1991年,芬兰学生LinuSTorvaldS是Linux操作系统的缔造者,与传统的操作系统不同,Linux操作系统的开发一开始就在FSF(自由软件基金会组织)的GPL(GNU Public License)的版本控制之下,Linux内核的所有源代码都采取了开放源代码的方式。Linux具有相当多的优点。 BSP(Board Support Packet——板级支持包)是介于底层硬件和上层软件之间的底层软件开发包,其主要功能为屏蔽硬件,提供操作系统的引导及硬件驱动。Linux操作系统目前已发展为主流操作系统之一,并且还在不断的壮大和发展。 最新的2.6版内核增加了很多新特性为嵌入式应用提供广泛的支持,使得它不仅可以应用于大型系统,还可以应用于像PDA这类超小型系统中。随着Linux系统在嵌入式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它的研究也在逐渐成为热点并且走向成熟。 在嵌入式系统开发过程中,板级支持包(BSP,BoardSuport Package)的开发已成为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以Linux系统上的BSP技术为研究内容,讨论了BSP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思想,特别针对Linux系统上BSP的层次结构、各功能模块的实现技术做了详细分析。 通过分析PC机的BIOS技术阐述了嵌入式系统中板级初始化流程和技术重点,并从源代码分析入手详细分析了PC机GURB引导程序设计技术,提出了嵌入式系统上BootLoader的程序结构和设计思想。 嵌入式操作系统对设备驱动程序的管理技术是BSP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比了Linux2.4和Linux2.6的设备驱动程序框架,同时结合大量源代码的研读,对Linux2.6内核的统一设备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剖析了内核对象机制的主要数据结构及驱动程序设计框架,理解了该模型对设备类的抽象机制,并在实际的项目实践中,结合所作的研究工作,圆满完成了基于ARM+Linux开发平台的BSP开发任务。 最后对本文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

Linux内核移植开发手册

江苏中科龙梦科技有限公司 Linux内核移植开发手册 修 订 记 录 项 次 修订日期 版 本修订內容修订者审 核 1 2009‐02‐04 0.1 初版发行陶宏亮, 胡洪兵 2 2009‐11‐20 0.2 删除一些 多余文字 陶宏亮, 胡洪兵

DISCLAIMER THIS DOCUMENTATION IS PROVIDED FOR USE WITH LEMOTE PRODUCTS. NO LICENSE TO LEMOTE PROPERTY RIGHTS IS GRANTED. LEMOTE ASSUMES NO LIABILITY, PROVIDES NO WARRANTY EITHER EXPRESSED OR IMPLIED RELATING TO THE USAGE, 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INFRINGEMENT EXCEPT AS PROVIDED FOR BY LEMOTE TERMS AND CONDITIONS OF SALE. LEMOTE PRODUCTS ARE NOT DESIGNED FOR AND SHOULD NOT BE USED IN ANY MEDICAL OR LIFE SUSTAINING OR SUPPORTING EQUIPMENT. ALL INFORMATION IN THIS DOCUMENT SHOULD BE TREATED AS PRELIMINARY. LEMOTE MAY MAKE CHANGES TO THIS DOCUMENT WITHOUT NOTICE. ANYONE RELYING ON THIS DOCUMENTATION SHOULD CONTACT LEMOTE FOR THE CURRENT DOCUMENTATION AND ERRATA. JIANGSU LEMOT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LIMITED MENGLAN INDUSTRIAL PARK,YUSHAN,CHANGSHU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 Tel: 0512‐52308661 Fax: 0512‐52308688 Http: //https://www.doczj.com/doc/be16481492.html,

linux arm 移植手册(分享)

Linux系统移植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 (8) 1 硬件环境 (8) 1.1主机硬件环境 (8) 1.2 目标板硬件环境 (8) 1.3工具介绍 (8) 2软件环境 (8) 2.1主机软件环境 (8) 2.1.1 Windows 操作系统 (8) 2.1.2 Linux操作系统 (8) 2.1.3 目标板最后运行的环境 (9) 2.2 Linux下工作用户及环境 (9) 2.2.1 交叉工具的安装 (9) 2.2.2 u-boot移植工作目录 (9) 2.2.3 内核及应用程序移植工作 (9) 2.3 配置系统服务 (10) 2.3.1 tftp服务器的配置 (10) 2.4 工具使用 (12) 2.4.1 minicom的使用 (12) 3 作者介绍 (13) 3.1 策划, 组织, 指导, 发布者 (13) 3.2 ADS bootloader部分 (13) 3.3 交叉工具部分 (13) 3.4 uboot部分 (13) 3.5 内核部分 (13) 3.6 应用程序部分 (13) 3.7 网卡驱动部分 (13) 3.8 Nand Flash 驱动部分 (13) 第二部分 系统启动bootloader的编写(ADS) (14) 1 工具介绍 (14) 1.1 ADS 命令行命令介绍 (14) 1.1.1 armasm (14) 1.1.2 armcc, armcpp (14) 1.1.3 armlink (14) 2 基本原理 (15) 2.1 可执行文件组成及内存映射 (15) 2.1.1 可执行文件的组成 (15)

2.1.3 启动过程的汇编部分 (17) 2.1.4 启动过程的C部分 (17) 3 AXD的使用以及源代码说明 (18) 3.1 源代码说明 (18) 3.1.1 汇编源代码说明 (18) 3.1.2 C语言源代码说明 (23) 3.1.3 源代码下载 (23) 3.2 AXD的使用 (23) 3.2.1 配置仿真器 (23) 3.2.2 启动AXD 配置开发板 (23) 第三部分 GNU交叉工具链 (25) 1 设置环境变量,准备源码及相关补丁 (25) 1.1 设置环境变量 (25) 1. 2 准备源码包 (25) 1.2.1 binuils (25) 1.2.2 gcc (25) 1.2.3 glibc (25) 1.2.4 linux kernel (26) 1.3 准备补丁 (26) 1.3.1 ioperm.c.diff (26) 1.3.2 flow.c.diff (26) 1.3.3 t-linux.diff (26) 1.4 编译 GNU binutils (26) 1.5 准备内核头文件 (26) 1.5.1 使用当前平台的gcc编译内核头文件 (26) 1.5.2 复制内核头文件 (27) 1.6 译编glibc头文件 (27) 1.7 编译gcc第一阶段 (27) 1.8 编译完整的glibc (27) 1.9 编译完整的gcc (28) 2 GNU交叉工具链的下载 (28) 2.1 ARM官方网站 (28) 2.2 本文档提供的下载 (28) 3 GNU交叉工具链的介绍与使用 (29) 3.1 常用工具介绍 (29) 3.2.1 arm-linux-gcc的使用 (29) 3.2.2 arm-linux-ar 和 arm-linux-ranlib的使用 (30) 3.2.3 arm-linux-objdump的使用 (30) 3.2.4 arm-linux-readelf的使用 (31) 3.2.6 arm-linux-copydump的使用 (32) 4 ARM GNU常用汇编语言介绍 (32)

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内核的裁剪与移植.

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内核的裁剪与 移植 0引言微处理器的产生为价格低廉、结构小巧的CPU和外设的连接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硬件架构,这样,限制嵌入式系统发展的瓶颈就突出表现在了软件方面。尽管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已经陆续出现了一些嵌入式操作系统(比较著名的有Vxwork、pSOS、Neculeus和WindowsCE)。但这些专用操作系统都是商业化产品,其高昂的价格使许多低端产品的小公司望而却步;而且,源代码封闭性也大大限制了开发者的积极性。而Linux的开放性,使得许多人都认为Linu 0 引言 微处理器的产生为价格低廉、结构小巧的CPU和外设的连接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硬件架构,这样,限制嵌入式系统发展的瓶颈就突出表现在了软件方面。尽管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已经陆续出现了一些嵌入式操作系统(比较著名的有Vxwork、pSOS、Nec uleus和Windows CE)。但这些专用操作系统都是商业化产品,其高昂的价格使许多低端产品的小公司望而却步;而且,源代码封闭性也大大限制了开发者的积极性。而Linux的开放性,使得许多人都认为Linux 非常适合多数Intemet设备。Linux操作系统可以支持不同的设备和不同的配置。Linux对厂商不偏不倚,而且成本极低,因而很快成为用于各种设备的操作系统。嵌入式linux是大势所趋,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与酝酿的无限商机必然会吸引众多的厂商进入这一领域。 1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Linux为嵌入操作系统提供了一个极有吸引力的选择,它是个和Unix 相似、以核心为基础、全内存保护、多任务、多进程的操作系统。可以支持广泛的计算机硬件,包括X86、Alpha、Sparc、MIPS、PPC、ARM、NEC、MOTOROLA 等现有的大部分芯片。Linux的程序源码全部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裁剪内核,以适应自己的系统。文章以将linux移植到ARM920T内核的 s3c2410处理器芯片为例,介绍了嵌入式linux内核的裁剪以及移植过程,文中介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技巧也可用于其它芯片。 2 内核移植过程 2.1 建立交叉编译环境 交叉编译的任务主要是在一个平台上生成可以在另一个平台上执行的程序代码。不同的CPU需要有不同的编译器,交叉编译如同翻译一样,它可以把相同的程序代码翻译成不同的CPU对应语言。 交叉编译器完整的安装涉及到多个软件安装,最重要的有binutils、gcc、glibc三个。其中,binutils主要用于生成一些辅助工具;gcc则用来生成交叉编译器,主要生成arm—linux—gcc交叉编译工具;glibc主要是提供用户程序所使用的一些基本的函数库。 自行搭建交叉编译环境通常比较复杂,而且很容易出错。本文使用的是

基于嵌入式Linux的汉字输入法

基于嵌入式Linux的汉字输入法 An Approach to Chinese Input based on Embedded Linux Abstract: The Chinese input problem is essential to an embedded system. An approach to on-line recognition of handwritten Chinese stroke is proposed., including its realization in embedded system. Keywords: handwritten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on-line recognition; dynamic recognition; embedded system 摘要:汉字输入法是嵌入式系统输入的一项重要技术,它的功能与性能直接影响到嵌入式系统在中国的推广与应用。主要研究了联机汉字手写体输入法,以及在嵌入式系统中实现汉字手写体输入法。 关键词:手写体识别;联机识别;动态识别;嵌入式系统; .1 引言 在信息时代,嵌入式系统如个人数字助理(PDA)、JAVA手机、人工智能电器等已广泛渗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由于受到键盘大小和按键数目的限制,汉字输入是影响嵌入式系统使用的重要因素。具有强烈人性化的手写汉字输入是解决嵌入式系统汉字输入问题的最佳方法之一。随着硬件成本的降低和汉字手写体识别技术的提高,汉字手写识别在嵌入式系统的应用将会日益广泛。 嵌入式系统是硬件资源受限系统,所以汉字手写体识别应考虑到嵌入式系统这个特点。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嵌入式系统的硬件配置低,除了考虑汉字识别的识别率外,还必须考虑输入的速度。手写汉字的输入时间包括书写时间和识别时间两部分,一般以前者所耗时间较多。当前市面上融合嵌入式手写汉字输入法的产品如PDA、智能手机、智能数码相机等几乎都在整个汉字书写完毕后才出现识别结果,所以即使系统的识别速度很快,也需要把整个汉字写完,因此整体的输入速度始终没有质的提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汉字笔顺的联机动态手写汉字识别方法,在人们书写汉字的过程中,对其已经书写的部分汉字笔划进行动态识别,预测其想要书写的汉字并输出给用户选择,并且集成弹性网格特征法,以达到在保证识别率的前提下提高整体输入速度目的。本文主要进行以下几项工作:

我来说linux移植过程

我对linux移植过程的整体理解 首先,要开始移植一个操作系统,我们要明白为什么要移植。因为我们要在另外一个平台上用到操作系统,为什么要用操作系统,不用行不行?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行或不行来回答。单片机,ARM7都没有操作系统,我们直接对寄存器进行操作进而实现我们需要的功能也是可以。但是,一些大型的项目设计牵涉很多到工程的创建,单纯对裸机进行操作会显得杂乱庞大这时候需要一个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功能能。我们用到操作系统,一方面可以控制我们的硬件和维护我们的硬件,另一方面可以为我们得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呵呵,这样说还是很抽象,具体到项目中就可以感受到操作系统的好处。 Linux操作系统的移植说白了总共三大部分:一,内核的重新编译。二,bootloader的重新编译。三,文件系统的制作。在这里要解释这些名词也很不好说的明白,首先,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是包括这三大部分的,内核、Bootloader、文件系统。我们知道Linux有很多版本,不同的版本只是文件系统不一样而内核的本质都是一样的。 那么,我们开始进行移植。首先是内核。1.我们需要下载一个内核源码,这个在网上很好下载,下载后,保存下。2.把这个压缩包复制到ubuntu(我用的版本)里,一般复制到/home/dong/SoftEmbed(我的目录,呵呵),然后呢,我们需要对这个内核进行修改重新编译,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们要让内核为我们的ARM服务,所以需要修改一些东西的。至于具体如何修改,我已经写在另外一个文档里了。3.修改的内容主要是 Makefile(设置体系架构为arm,设置交叉编译器)、时钟频率(我们板子的频率)、内核配置(进入内核配置主要是设置一些选项以适合我们的开发板)。具体设置步骤我会另加说明。4.设置好后我们需要重新编译内核,用的是make zImage命令。编译后就生成了我们自己编译好的内核,呵呵。 接下来,进行文件系统的移植。我们需要一个Yaffs2文件系统压缩包。1.复制这个压缩包到/home/dong/SoftEmede(我自己在ubuntu里建的目录,呵呵),2.解压,会生成一个文件夹。3.给内核打补丁,通过执行 ./patsh-ker.sh c /内核目录。呵呵4.进入 make menuconfig中配置选项,要选择对yaffs2的支持,具体怎么设置我写在另一个文档。 接下来,我们进行根文件制作,需要一个制作工具 mkyaffs2image.taz.还是复制到我自己的目录下,解压,安装。接着,我们需要对Busybox的移植、配置,具体移植、配置步骤我另写,呵呵。最后是构建我们自己的文件系统,到此我们已经完成了内核移植和文件系统的制作。准备移植,呵呵。今天先写到这里,累了。

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的3G4G路由器设计

[导读] 3G的接人技术已经从WCDMA/TD- SCDMA/CD-MA2000发展到HSDPA、HSUPA 以及HSPA+ ,并开始由3G 网络向4G网络过渡。 3G的接人技术已经从WCDMA/TD- SCDMA/CD-MA2000发展到HSDPA、HSUPA 以及HSPA+ ,并开始由3G 网络向4G网络过渡。目前HSDPA的接入带宽可以达到7.2 Mbps,HSPA+ 的接人带宽可以达到21 Mbps,而即将部署的LTE的网络带宽甚至达到了100 Mbps 。同时,由于接人移动互联网的智能终端的数量快速增长,人们对移动互联网的应用需求也日益增长。当人们面对几十兆带宽甚至是上百兆带宽时,必定存在带宽的过剩问题,即人们不需要在任何时刻都需要这么大的带宽,因而可以将过剩的用户带宽分配给更多的用户。 目前,WiFi技术能够支持IEEE的802.11b、802.11g和802.1ln标准,分别支持10 Mbps、54 Mbps和300 Mbps的无线传输速率。而在传输距离上,WiFi能够在几米到100m范围内实现完全覆盖。 本文正是基于3G/4G 不断增长的接入带宽以及WiFi技术的各项优点,提出了一种共享3G/4G 网络带宽的无线路由器设计方案。该方案首先利用嵌入式Linux系统,构建一个基于WiFi技术的无线局域网,智能终端等用户可以利用自带的WiFi功能接入该无线局域网,然后再将该无线局域网桥接至3G/4G网络中,从而实现各个智能终端设备对3G/4G网络带宽的共享。 1. 3G/4G路由器设计方案 本路由器的设计是基于三个模块来实现的,分别为3G模块、WiFi模块和Linux硬件平台,如图1所示。3G模块的功能是利用运营商的无线数据卡进行PPP拨号,使得路由器能通过运营商网络连接至互联网。WiFi模块的功能是使得无线网卡工作在AP(Access Point)模式,并配置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的脚本文件,来建立一个2.4 GHz的WiFi无线局域网。Linux硬件平台模块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支持无线网卡和无线数据卡的驱动,另一方面要通过嵌入式Linux系统中的iptables数据包过滤系统将无线局域网和3G/4G网络连通。智能终端等设备通过WiFi信道接人到该路由器所提供的无线局域网中,分配到一个IP地址之后,则通过该无线局域网的网关进行数据包的接收和发送,而该网关则通过3G/4G模块上的网络拨号接口来接收和发送数据包至3G/4G 网络,从而实现了该路由器的设计方案。 图1 3G/4G路由器设计方案图 2. 3G/4G路由器硬件结构 根据3G/4G路由器设计方案,其硬件结构的三大模块分别采用深圳天谟公司生产的Devkit8500D评估板、华为公司的E392型无线上网卡和TP-Link公司的TL-WN821N型无线网卡。 Devkit8500D评估板的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该硬件平台采用的是TI公司的DM3730微处理器。

基于嵌入式linux计算器的实现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名称:嵌入式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基于嵌入式linux计算器的实现 院(系):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录 第1章系统分析 (1) 1.1需求分析 (1) 1.2硬件分析 (1) 1.2.1 实验环境 (1) 1.3软件分析 (2) 1.3.1 操作系统简介 (2) 1.3.2 开发技术简介 (2) 第2章系统设计 (4) 2.1操作系统移植 (4) 2.2系统模块设计 (4) 2.3函数设计 (4) 2.4关键流程 (5) 2.4.1 系统主流程 (5) 2.4.2 功能按键流程图 (5) 第3章QT程序移植 (7) 3.1建立交叉编译环境 (7) 3.2Q T源文件的编译 (8) 3.3Q T应用的移植 (8) 第4章系统调试及运行 (9) 4.1调试分析 (9) 4.2结果分析 (10) 参考文献 (11) 附录 (12)

第1章系统分析 1.1 需求分析 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 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器,能够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学操作。 (1)利用嵌入式linux和Qt,在ARM9上实现。 (2)界面尽可能友好、美观。 这是一个简单的计算器软件,功能为加、减、乘、除等,在嵌入式设备上实现,使用方便,性能可靠,基于ARM内核的微处理器在市场上绝对处于领导地位,因此该类项目拥有庞大的市场。 1.2 硬件分析 将编写好的程序Makefile后,通过Vivi烧入到博创UP-Star2410开发板上,开机运行即可。 1.2.1 实验环境 实验环境是:win7下安装虚拟机,在虚拟机上安装linux(ubuntu11.10)开发板是:博创UP-Star6410,开发板。 软件资源: (1)内核版本linux 2.6.21 (2)BootLoader:U-boot (3)文件系统:Cramfs+Yaffs2 硬件资源: (1)基于ARM1176JZF-S内核的SAMSUNG S3C6410处理器 (2)系统工作频率为533/667MHz (3)256MB Nand Flash、8MB NorFlash (4)256MB Mobile DDR RAM

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 内核的裁剪与移植.

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 内核的裁剪 与移植 摘要:实现了一种全集成可变带宽中频宽带低通滤波器,讨论分析了跨导放大器-电容(OTA—C)连续时间型滤波器的结构、设计和具体实现,使用外部可编程电路对所设计滤波器带宽进行控制,并利用ADS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带宽的可调范围为1~26 MHz,阻带抑制率大于35 dB,带内波纹小于0.5 dB,采用1.8 V电源,TSMC 0.18μm CMOS工艺库仿真,功耗小于21 mW,频响曲线接近理想状态。关键词:Butte 0 引言 微处理器的产生为价格低廉、结构小巧的CPU和外设的连接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硬件架构,这样,限制嵌入式系统发展的瓶颈就突出表现在了软件方面。尽管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已经陆续出现了一些嵌入式操作系统(比较著名的有Vxwork、pSOS、Neculeus和Windows CE)。但这些专用操作系统都是商业化产品,其高昂的价格使许多低端产品的小公司望而却步;而且,源代码封闭性也大大限制了开发者的积极性。而Linux的开放性,使得许多人都认为Linux 非常适合多数Intemet设备。Linux操作系统可以支持不同的设备和不同的配置。Linux对厂商不偏不倚,而且成本极低,因而很快成为用于各种设备的操作系统。嵌入式linux是大势所趋,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与酝酿的无限商机必然会吸引众多的厂商进入这一领域。 1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Linux为嵌入操作系统提供了一个极有吸引力的选择,它是个和Unix 相似、以核心为基础、全内存保护、多任务、多进程的操作系统。可以支持广泛的计算机硬件,包括X86、Alpha、Sparc、MIPS、PPC、ARM、NEC、MOTOROLA 等现有的大部分芯片。Linux的程序源码全部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裁剪内核,以适应自己的系统。文章以将linux移植到ARM920T内核的 s3c2410处理器芯片为例,介绍了嵌入式linux内核的裁剪以及移植过程,文中介绍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技巧也可用于其它芯片。 2 内核移植过程 2.1 建立交叉编译环境 交叉编译的任务主要是在一个平台上生成可以在另一个平台上执行的程序代码。不同的CPU需要有不同的编译器,交叉编译如同翻译一样,它可以把相同的程序代码翻译成不同的CPU对应语言。 交叉编译器完整的安装涉及到多个软件安装,最重要的有binutils、gcc、glibc三个。其中,binutils主要用于生成一些辅助工具;gcc则用来生成交叉编译器,主要生成arm—linux—gcc交叉编译工具;glibc主要是提供用户程序所使用的一些基本的函数库。 自行搭建交叉编译环境通常比较复杂,而且很容易出错。本文使用的是

如何向一块ARM裸板移植linux系统

11. How to port Linux to a raw ARM board This document provides a summary of the steps when porting Linux to a new ARM platform or a new processor. In this page we assume that the reader has a knowledge of C and assembly programming and is familiar with ARM and operating systems concepts such as interrupt handling, system calls and memory management. Some useful information can be found in the kernel documentation section on how to configure the kernel itself. It is probably best to familiarize with Linux on x86 before if you are not familiar with embedded platforms. In addition to Linux kernel source documentation, some notes maintained by community members are available on booting and setting up Linux for ARM platforms, you can consult the following kernel document and Vincent Sander?s documentation for additional information. Porting steps ?Install a cross-development environment. ?Setup the board and ensure that the serial port is working so we can print data through the serial port. ?Download and install the Linux kernel, most of the porting work will be done at this level. ?Add board specific code into the kernel tree. ?Build a kernel image to run on the board ?Test that early kernel printk is working ?Get the real printk working with the serial console. ?For a new board, a new board-specific directory should be added as well as support for interrupt handling, kernel timer services and mapping for memory areas. ?Ethernet drivers are usually the next drivers to focus on as they enable setup of NFS root file system to get access to user utilities and applications. ?Filesystem can be provided in different forms which are listed on LinuxFilesyste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