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习题和参考答案题库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习题和参考答案题库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习题和参考答案题库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习题和参考答案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尘肺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3.粉尘的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表示。

4.空气动力学直径是指粉尘粒子a,不论其几何形状、大小和比重如何,如果它在空气中与一种比重为1的球形粒子b的沉降速度相同时,则b的直径即可算作为a的

AED。

5.可吸入性粉尘直径小于15μm的尘粒。

6.可呼吸性粉尘5μm以下的粒子可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

7.矽肺在生产过程中因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达一定量后而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8.混合性尘肺由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和其他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9.硅酸盐肺由长期吸入含结合二氧化硅(石棉、滑石、云母)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10.粉尘沉着症有些生产性粉尘(锡、钡、铁)吸入人体后,沉积于肺组织中,呈现一般异物反应,可继发轻微的肺纤维化改变,对健康无明显影响或危害较小,

脱离粉尘作业后,病变可无进展或X线胸片阴影消退。

11.矽尘作业通常把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粉尘作业称之为矽尘作业。

12.速发型矽肺由于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1-2年即发病,称为“速发型矽肺”。

13.晚发型矽肺接触较高浓度粉尘,但时间不长即脱离矽尘作业,此时X线胸片未发现明显异常,然而在脱离接尘作业若干年后始发现矽肺,称为“晚发型矽肺”。

14.尘细胞石英尘被吸入肺泡后,引起肺泡巨噬细胞聚集,吞噬尘粒成为尘细胞。

15.矽性蛋白沉积:病理特征为肺泡腔内有大量蛋白分泌物,称为矽性蛋白,随后可伴有纤维增生,形成小纤维灶乃至矽结节。

16.圆形小阴影是矽肺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X线表现形态,呈圆形或近似圆形,边缘整齐或不整齐,直径小于10mm,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高其致密度越高,

分为三种类型:p(<2.5mm)、q(1.5-3.0mm)、r(3.0-10mm)。

17.石棉小体石棉纤维被巨噬细胞吞噬后,由一层含铁蛋白颗粒和酸性粘多糖包裹沉积于石棉纤维所形成,铁反应呈阳性,一般长为30-50μm,粗2-5μm,金黄色,典型者呈哑铃状、鼓槌状,分节或念珠样结构,轴心为无色透明的石棉丝。

18.正辐射周围物体表面温度超过人体表面温度时,周围物体表面向人体发放热辐射而使人体受热。

19.负辐射周围物体表面温度低于人体表面温度时,人体表面向周围物体辐射散热。

20.高温作业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

21.高温车间一般将热源散热量大于23W/m3的车间称为热车间或高温车间。

22.干热作业生产场所的气象条件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低。

如轧钢、铸造、陶瓷、火电等。

23.湿热作业生产场所的气象条件特点是高气温、气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如印染、造纸、矿井等。

24.夏季露天作业夏季的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露天作业,除受太阳的辐射作用外,还受被加热的地面和周围物体放出的热辐射作用,其作用持续时间一般较长,加之中午前后气温升高,又易形成高温、热辐射的作业环境。

25.热适应是指人体在热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

26.热射病由于人体在热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体温调节机制紊乱所致,临床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可高达40℃以上,先出汗、后无汗,并伴有

干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枢系统症状。

27.热痉挛由于大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伴有收缩痛,患者神清、体温多正常。

28.热衰竭由于高温作业,体内血液的重新分布,导致脑部供血暂时减少而晕厥。

一般起病急,先有头昏、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短暂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

29.中暑在高温环境中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性疾病。

30.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

31.稳态噪声随着时间的变化,声压波动小于5dB的生产性噪声。

32.脉冲噪声声音持续时间小于0.5秒,间隔时间大于1秒,声压有效值变化大于40dB的生产性噪声。

33.等响曲线利用与基准音比较的方法,可得出听阈范围各种声频的响度级,将各个频率相同响度的数值用曲线连接,即绘出各种响度的等响曲线图。

34.响度级根据人耳对声音的感觉特性,联系声压和频率定出人耳对声音音响的主观感觉量。

35.声级为了准确评价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在进行声音测量时,所使用的声级计是根据人耳对声音的感觉特性,参考等响曲线,使用A、B、C、D几种计权网络,使用频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

36.暂时性听阈位移是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恢复到原来水平。

37.听觉适应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感觉声音刺耳、不适,停止接触后,听觉器官敏感性下降,听力检查听阈可提高10-15 dB,离开噪声环境1分钟之内可以恢复。

38.听觉疲劳较长时间停留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引起听力明显下降,离开噪声环境后,听阈可提高超过15-30dB ,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

39.生理性听觉疲劳一般在十几小时内可以完成恢复,常以16小时为限,即在脱离接触后到第二天上班前的时间间隔内,恢复至正常水平。

40.永久性听阈位移噪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提高。41.噪声性耳聋是人们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

42.爆震性耳聋在某些生产条件下,如进行爆破、由于防护不当或缺乏必要的防护设备,可因强烈爆炸所产生的振动波造成急性听觉系统的严重外伤,引起听力丧失。

43.振动频谱是将按频带大小测得的振动强度(加速度有效值)数据排列起来组成的图形。

44.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有效值作为人体接振强度的定量指标,是在频率计权和固定接振时间的原则下,计算加速度有效值。

45.运动病又名晕动病,是作业人员在车、船或飞机等交通工具上工作,由于颠簸、摇摆或旋转等任何形式的加速度运动,刺激人体的前庭器官,而出现一系列急性反应性症状的总称。

46.局部振动病是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发病部位多在上肢末端,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47.振动性白指由局部振动所引起的手指的间歇性发白或发绀。

48.电离辐射当量子能量水平达到12 eV 以上时,对物体有电离作用,可导致机体的损伤的电离辐射。

49.非电离辐射当量子能量水平小于12 eV 时,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电离辐射。

50.射频辐射指频率在100kHz-300GHz的电离辐射,包括高频电磁场和微波。51.电光性眼炎波长为250-320nm 的紫外线,可大量被角膜和结膜上皮所吸收,引起的急性角膜结膜炎。

52.职业性肿瘤在作业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因素,经过较长期的潜伏期而患的某种特定肿瘤。

53.职业性致癌因素能引起职业性肿瘤的致病因素。

54.确认致癌物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已有明确证据表明对人有致癌性的理化物质。55.可疑致癌物分两种情况,一是动物实验证据充分,但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有限。二是动物致癌试验阳性,特别是与人类血缘相近的灵长类动物中致癌试验阳性,对人类致癌可能性大,但缺少对人类致癌的流学证据。

56.潜在致癌物在动物实验中已获得阳性结果,但在人群中尚无资料表明对人类有致癌性。

57.接触评定是通过询问调查、环境监测、生物监测等方法,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58.生物监测是职业性有害因素评价的组成部分,指定期地监测人体生物材料中毒物和(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或由其所致的生物效应水平,并与参比值比较,以评价人体接触毒物的程度及可能的健康影响。

59.健康监护是通过各种检查和分析,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的影响及其程度,掌握职工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征象,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有害因素所致的疾患的发生、发展。

60.职业流行病学是以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采取有关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在人群、时间、空间的分布,分析接触与职业性损害的剂量反应关系,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及预防措施的效果,找出职业性损害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制订和修订卫生标准、改善劳动条件和预防职业性病损提供依据的学科。

61.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定是通过对工业毒理学测试、环境监测、生物监测、健康监护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地认定和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潜在不良作用,并对其进行管理。

62.最高容许浓度是指工作地点空气中任何一次有代表性的采样测定均不得超过的浓度。

63.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指正常8小时工作日或40小时工作周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不得超过的接触限值。在此浓度下,几乎全部工人每天反复接触而不致产生有害效应。

64.短时间接触阈限值是在一个工作日的任何时间均不得超过的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接触限值。每天接触不得超过4次,且前后两次接触之间至少要间隔60分钟。同时,当日的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亦不得超过。

65.上限值是指瞬时也不得超过的最高浓度。

66.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是按8小时工作日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规定的容许浓度。

67.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是在一个工作日的任何时间均不得超过的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接触限值。每天接触不得超过4次,且前后两次接触之间至少要间隔60分钟。同时,当日的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亦不得超过。

68.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是研究劳动条件对生产者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创造安全、卫生、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生活质量的一门科学。

69.生产性有害因素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及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又称为生产性有害因素

70.职业性病损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各种职业性损害统称职业性病损

71.职业病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损害,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并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

72.工作有关疾病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发病的诸多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直接病因;职业性有害因素使潜在疾病暴露,或加重已有病情;改善工作条件,该病可控制或缓解

73.氧需劳动1分钟所需要的氧量

74.氧债氧需和实际供氧不足的量

75.氧上限血液在1分钟内能供应的最大氧量

76.静力作业依靠肌肉等长性收缩来维持体位,使躯体和四肢关节保持不佛所进行的作业

77.动力作业在肌肉等张性收缩的情况下,经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运用关节活动来进行的作业

78.紧张因素使劳动者产生心理紧张的环境或条件

79.紧张是在客观需求与主观反应能力之间的一种(可感受到的)失衡,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不能满足需求就可能引起相应的(可察觉的)功能性紊乱。

80.锻炼是通过反复使用而改善劳动者先天性固有的生理功能和能力。

81.练习通过重复来改善后天学得的技能

82.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83.中毒机体受到毒物的作用引起一定程度的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

84.烟悬浮于空气中直径<0.1μm固体微粒。

85.粉尘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直径>0.1μm固体微粒。

86.生物转化外来化合物吸收后,在体内酶作用下,其化学结构发生一定改变,即为生物转化,又称之为代谢转化

87.蓄积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接触间隔期内,如不能完全排出,则可能在体内逐渐积累,这种现象称为毒物的蓄积。

88.物质蓄积贮存在体内某些器官和组织内的毒物含量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水平,这种现象叫物质蓄积。

89.功能蓄积长期接触某种毒物后,现有条件下,不能检出该毒物的蓄积, 但由该毒物引起的机能改变却逐步积累起来, 一段时间后, 表现出中毒的病理征象, 这

种现象称为功能蓄积

90.急性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几分钟至数小时)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

91.慢性中毒小量毒物反复长期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

92.亚急性中毒介于二者之间,较短时间内有较大量毒物反复进入人体引起的中毒。

93.吸收状态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超过正常范围,耽误该毒物所至的临床表现,呈亚临床状态。

94.化学性肺水肿吸入高浓度刺激性气体后所引起的以肺间质及肺泡腔内液体过多聚集为特征的疾病

95.单纯窒息性气体本身毒性很低或属惰性气体,但由于他们的存在可使空气中氧含量降低,引起肺内氧分压下降,随后动脉氧分压也下降,导致机体缺氧96.化学窒息性气体能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的化学作用,使血液运送氧的能力或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引起组织缺氧或细胞内窒息的气体。

97.农药用于消灭、控制危害农作物的害虫、病菌、杂草等的各种药物。

98.中等强度作业作业时氧需不超过氧上限,即在稳定状态下进行的作业。

99.大强度作业氧需超过了氧上限,即在氧债大量蓄积的条件下进行的作业。

100.极大强度作业完全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作业,此时的氧债几乎等于氧需。

二、填空:

1、尘肺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2、无机粉尘按性质可分为矿物性粉尘、金属性粉尘和人工合成无机粉尘三类。

3、有机粉尘按性质可分为动物性粉尘、植物性粉尘和人工合成有机粉尘三类。

4、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成分和浓度是直接决定其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

5、根据化学成分不同,粉尘对人体有致纤维化、刺激、中毒和致敏等危害作用。

6、粉尘分散度的两种表示方法是粒子分散度和质量分散度。对于矽肺病发生、发展质

量分散度的卫生学意义更大。

7、粉尘粒子分散度愈高,径粒较小的颗粒愈多,沉降速度愈慢,对人体危害愈大。

8、粉尘粒子投影直径(dp)换算成AED

9、把直径小于15μ m的尘粒称为可吸入性粉尘。

10、 5 微米以下的粒子可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称之为可呼吸性粉尘。

11、沉积在呼吸道的粉尘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被清除:粘液纤毛系统和肺泡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吞噬尘粒后的巨噬细胞称为尘细胞

12、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含有游离型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

13、硅酸盐肺是由于长期吸入含有结合型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例如石棉肺。

14、粉尘沉着症的临床特点是脱离粉尘作业病变无进展或X线胸片阴影消退。

15、防尘八字方针是:革、水、密、风、护、管、教、查。

16、矽肺的基本病理改变矽结节和肺间质弥慢性纤维化。

17、矽肺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一种X线表现形态小阴影。

18、圆形小阴影按直径大小分为p <1.5 mm, q 1.5-3.0 mm, r 3.0-10 mm三种类型。发育比较成熟的矽结节多为q,r 类型。

19、大阴影是指是指其长径超过10mm的阴影。其病理基础是团块状纤维化。

20、矽肺最常见的并发症肺结核。

21、诊断矽肺的前提条件是确切的游离型二氧化硅粉尘职业史。

22、Ⅱ期尘肺诊断标准描述为有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密集度为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

23、针对物理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是通过各种措施,将物理因素控制在正常范围,或者采取缩短接触时间,以保护劳动者健康。

24、相对湿度在80% 以上称为高气湿,低于30% 为低气湿。

25、正辐射是由于周围物体表面温度超过人体表面温度所至,相反负辐射是人体表面向周围物体辐射散热形成的。

26、高温作业是指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且工作点气温高于室外2度或2度以上的作业。

27、在高温环境劳动时,人体的体温调节受气象条件和劳动强度的共同影响。

28、机体散热可通过对流、传导、辐射和蒸发出汗四种方式完成,若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机体只能通过蒸发出汗途径散热。

29、高温作业影响水盐代谢,出汗量是高温作业者受热程度和劳动强度的综合指标。尿盐量降至2 g/8h以下时,表示人体缺盐。

30、长期从事高温作业可使循环系统出现血压改变、心脏代偿性肥大、

心率加快等改变。

31、研究发现细胞在机体热适应后可合成一组新的热应激蛋白,以保护机体免受高温的致死性损伤。

32、中暑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急性热致疾病。

33、中暑按发病机制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种类型。

34、热射病主要是由于机体散热障碍原因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疾病。

35、热痉挛主要是由于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痉挛部位以腓肠肌最常见,患者神志清醒,体温多正常。

36、通风降温措施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方式。

37、稳态噪声特点是指随着时间的变化,声压波动小于5dB。

38、脉冲噪声是指持续时间小于0.5 秒,间隔时间大于 1 秒,声压有效值变化大于40 dB的声音。

39、目前我们使用的声级计主要是测量声音的声压级物理特性的仪器。

40、在多个声源存在时,作业场所的声压级是按照对数法则相互叠加计算。

41、根据人耳对声音的感觉特性,联系声压和频率定出人耳对声音音响的主观感觉量,称为响度级。

42、从等响曲线看,人耳对2000-5000 Hz区间频率的声音特别敏感。

43、噪声危害的评价以及噪声卫生标准的制订主要还是以听觉系统损害为依据。

44、听觉适应是指脱离噪声环境 1 分钟之内,听阈可以恢复。

45、听阈提高超过15-30 dB(A),需数小时听力才可恢复,称为听觉疲劳。

46、噪声性耳聋的早期临床特征是高频听力下降,患者主观无耳聋感觉。

47、为了了解振动源的特性,进而评价其对人体的危害,需要对振动的

频谱进行分析。

48、为了进行卫生学评价,目前我国以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作为人体接振动强度的定量指标。

49、运动病主要由于不同方向的振动加速度反复过度刺激前庭器官器官所致。

50、局部振动病发病部位多在上肢末端,其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

51、微波波段以厘米波危害最大。

52、电光性眼炎是紫外线所致的急性角膜结膜炎症。

53、三类职业性致癌因素中最常见的为化学因素。

54、在我国职业肿瘤名单中,包括联苯胺所致膀胱癌,苯所致白血病,氯乙烯所致致的肝血管肉瘤等8种职业肿瘤。

55、皮肤和肺是职业致癌物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和直接作用器官。

56、识别和判定职业性致癌因素主要通过临床观察、实验研究和职业流

行病学调查三方面研究。

57、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已有明确证据表明对人有致癌性的理化物质称之为

确认致癌物。

58、接触评定的主要作用是为评价接触-效应关系及危险度分析提供依据。

59、接触评定的方法包括询问调查、环境监测、生物监测三种。

60、职业流调主要包括:接触水平的观察与估计、工人健康状况、

人口统计资料等三项内容。

61、作业环境评定的核心是接触评定。

62、通过作业环境评定、职业流调、实验研究,以及必要的健康危险度评定,可充分识别、评价和预测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害性质、程度及其作用条件等情况。

63、工人进行健康检查可分为就业前检查和定期检查两种基本类型。

64、女职工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后最常见的生殖功能异常表现是月经紊乱。

65、职业性有害因素是通过孕期接触和产后接触两种接触机会影响新生儿、乳儿健康

的。

66、农民肺的发病机制是因为嗜热放线菌孢子进入肺泡而引发的变应性肺泡炎。

67、含尘气流进入呼吸道后,主要通过撞击、重力沉积、布朗运动、静电沉积、截留而

沉降。

68、典型的矽结节横断面是由多层排列的胶原纤维构成,似葱头。

69、结节型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游离型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所致,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化

型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游离型二氧化硅含量较低或游离型二氧化硅含量较高但吸入的量较少的病例。

70、预防尘肺病最根本的措施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或降低粉尘危害。

71、矽性蛋白沉积的病例特征是肺泡腔内有大量蛋白分泌物伴有纤维增生形成小纤维灶乃

至矽结节。

72、团块型矽肺多见于两肺上叶后段和下叶背段等部位。

73、局部振动对机体神经系统影响以上肢手臂末梢神经障碍为主,常以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的

形式出现。

74、手部冷水浸泡后复温时间超过30 分钟即为局部振动病的观察对象。

75、控制振动危害的根本性措施是进行工艺改革消除或减轻振动源的振动。

76、大振幅、低频率的振动作用于前庭器官,并使内脏位移。高频率、低振幅的振动主要对

组织内的神经末梢起作用。

77、射频辐射的生物学效应一般规律是随着频率的增加和波长变短而递增。

78、射频辐射的职业性接触对机体的危害主要造成神经系统、眼、生殖系统等方面的影响。

79、动物致癌试验阳性,特别是与人类血缘相近的灵长类动物中致癌试验阳性,对人类致癌可能性大,但缺少对人类致癌的流学证据,这类物质称谓可疑致癌物。

80、在动物实验中已获得阳性结果,但在人群中尚无资料表明对人类有致癌性,这类物质称谓潜在致癌物。

五、简答题

1.何谓粉尘的分散度?其卫生学意义是什么?

粉尘的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表示。

粒子分散度愈高,悬浮于空气中的时间愈长,沉降速度愈慢,被人体吸入的机会就愈多;并且越易参与理化反应,对人体的危害愈大。当尘粒数相同,质量不同时,质量愈高,病变愈重。质量分散度的卫生学意义更大。

2.生产性粉尘对人体健康可造成哪些危害?

⑴呼吸系统疾病有:①尘肺,可分五类(矽肺、硅酸盐肺、炭尘肺、混合型尘肺、金属尘肺)。②粉尘沉着症。③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棉尘症、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④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性鼻炎、支气管哮喘。⑤呼吸系统肿瘤。

⑵局部作用:呼吸道肥大性病变、畏缩性改变、堵塞性皮脂炎、粉刺、毛囊炎、脓皮病、角膜病、光感性皮炎。

⑶中毒作用:铅、砷、锰的中毒。

3.怎样进行粉尘危害的控制?

法律措施——立法、执法;粉尘最高容许浓度。

技术措施——用技术手段消除或降低粉尘危害是最根本措施,改革工艺、革新设备;湿式作业;密闭、抽风除尘;

卫生保健措施——健康检查(就业前和定期检查);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

防尘八字方针:革、水、密、风、护、管、教、查。

4.影响矽肺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二氧化硅类型、粉尘浓度、分散度、接尘时间、防护措施、接触者的个体状况等因素。

5.矽肺病的病理改变有哪些?

矽肺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有:矽结节和弥漫性间质纤维化。

矽肺的病理形态可分为结节型、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型、矽性蛋白沉积和团块型。

6.目前矽肺病在发病机制上有哪些观点?

⑴石英表面的羟基活性基团与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形成氢键。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

⑵石英中产生硅载自由基后,生物膜脂质过氧化反应引起膜损伤。

⑶石英直接损害巨噬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使钙离子内流。

⑷巨噬细胞受损后,释放白介素Ⅰ、肿瘤坏死因子、纤维粘连蛋白、转变生长因子等介质。从而刺激纤维物增生。

⑸石英作用于肺泡Ⅰ型上皮细胞变性、肿胀、崩解脱落,而Ⅱ型上皮细胞不能及时修复,基底膜受损,暴露间质,激活成纤维细胞增生。

⑹巨噬细胞受损后,启动免疫系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网状纤维上,形成矽结节透明样物质。

7.矽肺病主要X线胸片表现有哪些?

⑴圆形小阴影:⑵大阴影⑶胸膜改变⑷肺纹理⑸肺门⑹肺气肿

8.我国是怎样定义一期尘肺病诊断标准的?

Ⅰ:有总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两个肺区。

Ⅰ+ :有总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

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

9.石棉肺的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有哪些?

肺间质弥漫性纤维化。可见石棉小体和脏层胸膜肥厚、壁层胸膜形成胸膜斑。

10.在生产性有害因素中,与化学因素相比,物理因素具有哪些特点?

⑴绝大多数自然存在;⑵具有特定的物理参数,危害与否及程度均由参数决定;⑶来源明确;

⑷空间分布不均匀;⑸存在状态不同,有连续和脉冲之分。⑹对人体的危害与物理参数不呈直线相关关系。

11.何谓高温作业?举例说明高温作业的类型?

高温作业是工作地点有生产性热源,当室外实际出现本地区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时,工作地点的气温高于室外2℃或2℃以上的作业。

干热作业:炼钢、铸造、陶瓷、热处理等,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小。

湿热作业:印染、造纸、缫丝等,特点是高气温、气湿,而辐射强度不大。

夏季露天作业:农田劳动、建筑、搬运、作用时间长,高温、热辐射环境。

12.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有哪些?

⑴体温调节;⑵水盐代谢;⑶循环系统;⑷消化系统;⑸神经系统;⑹泌尿系统;

13.何谓中暑?按发病机制怎样分类?各自临床特点是什么?

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中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性疾病。

热射病由于人体在热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体温调节机制紊乱所致,临床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可高达40℃以上,先出汗、后无汗,并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中枢系统症状。

热痉挛由于大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伴有收缩痛,患者神清、体温多正常。

热衰竭由于高温作业,体内血液的重新分布,导致脑部供血暂时减少而晕厥。一般起病急,先有头昏、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短暂下降,继而晕厥,体温不高或稍高。

14.在生产环境中可采取的防暑降温措施有哪些?

技术措施:合理设计工艺流程,隔热,通风。

保健措施:供给饮料和营养;个人防护;加强医疗预防工作。

组织措施:贯彻国家标准,法规,制度。

15.生产性噪声可对人体听觉系统造成哪些影响?

暂时性听阈位移——听觉疲劳,听觉适应。

永久性听阈位移——听力损失,噪声性耳聋。

爆震性耳聋。

16.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噪声的强度和频谱特性;接触时间和方式;噪声的性质;其他有害因素共同存在;机体健康状况及个人敏感性;个体防护;

17.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有哪些?

制定工业企业卫生标准;控制噪声源;控制噪声的传播;个体防护;健康监护;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

18.局部振动对机体的影响有哪些?

神经系统——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心血管系统——周围毛细血管形态和张力改变;

骨骼肌肉系统——肌肉痉挛,骨关节改变。

听觉器官——听力下降

免疫系统—。

内分泌系统。

19.局部振动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主诉——手部症状和神衰;

振动性白指

肌肉、骨骼和关节改变。

20.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振动本身的特性(频率、振幅、加速度);

接振时间;

体位和操作方式;

环境温度和噪声;

工具重量和被加工件的硬度;

21.防止振动危害的措施有哪些?

消除或减轻振动源的振动;

限制作业时间;

改善作业时间;

改善作业环境;

加强个人防护;

医疗保健措施;

职业卫生教育;

振动卫生标准;

22.射频辐射的防护措施有哪些?

高频电磁场的防护——场源屏蔽;距离防护;合理布局;卫生标准;

微波的防护——屏蔽辐射源,加大辐射源与作业点的距离,个体防护,健康检查,卫生标准。

23.红外辐射与紫外辐射对机体的影响有何不同?

红外线可导致机体——皮肤红斑反应,眼睛慢性充血性睑缘炎,角膜热损伤,白内障等改变。紫外线可导致机体——皮肤灼伤,皮肤癌,电光性眼炎等改变。

24.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有哪些?

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12—15年;

大多数致癌物有阈值;

好发部位皮肤和肺;

病理类型各具特色,高浓度接触多为未分化小细胞癌,反之为腺癌;

25.怎样识别和判定职业性致癌因素?

通过——临床观察;实验研究;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26.我国规定的8种职业肿瘤具体内容是什么?

联苯胺导致的膀胱癌;

石棉所致的肺癌、间皮瘤;

苯所致的白血病;

氯甲醚所致肺癌;

砷所致肺癌、皮肤癌;

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

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

铬酸盐制造业所致肺癌;

27.作业环境的评定的意义是什么?

它是通过作业环境监测、生物检测等方法,分析作业环境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性质、强度及其在时间、空间的分布情况;

估计作业]者的接触强度,为分析剂量反应关系提供依据;

了解作业环境的卫生质量,评价劳动条件是否符合卫生标准;

检查预防措施效果,为进一步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制订、修订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28.生物监测的特点及意义是什么?

反映机体总的接触量和负荷;

可直接检测内剂量和内负荷及生物效应剂量;

综合了个体差异因素和毒物动力学过程的变异性;

可用于筛检易感者;

29.怎样进行健康监护?

职业性健康监护应包括两个方面——作业环境和机体。

作业环境主要工作是接触评定:询问调查职业史、接触人群特征、方式、途径、时间等;环境监测有害因素种类、来源、存在形式、浓度等情况,以及接触水平的估计,境监测资料的整理保管;生物检测;

机体方面包括健康检查,健康档案的建立,运用、分析以及劳动能力的鉴定。

30.健康监护的定义及目的是什么?

健康监护定义:是通过各种检查和分析,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的影响及其程度,掌握职工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征象,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有害因素所致的疾患的发生、发展。

健康监护目的:掌握职工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征象,结合生产环境监测和职业流行病学分析,可以研究职业有害因素所致的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规律,接触—效应关系,评价防护措施的效果,为进一步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制订、修订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31.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作用是什么?

研究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研究职业性损害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发生、发展规律;

为制订、修订劳动卫生标准和职业病诊断标准提供依据;

评价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质量及预防效果;

32.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内容有哪些?

接触水平的观察与估计;

工人健康状况;

人口统计资料;

33.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明确调查目的;

对照人群的选择;

确定接触和疾病的含义;

表格设计;

34.在研究职业性有害因素时,动物实验要达到什么目的?

测定化学物质的基本毒性;

预测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诱变、致畸、治癌等潜在作用;

探测职业性危害的单因素作用或联合作用;

研究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损害的毒理学机制;

实验性治疗;

为制订、修订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35.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妇女健康有哪些影响?

重体力劳动对妇女健康的影响(要展开叙述5项内容);

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分月经和生育功能;

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妊娠母体的影响;

职业性有害因素对新生儿、乳儿的影响;

36.怎样进行女工劳动保护?

贯彻有关妇女劳动保护法规政策;

做好妇女劳保工作(合理安排劳动;做好5期保护);

改善生产环境的劳动条件;

宣传和普及妇女劳保知识;

女职工劳保工作与妇幼保健工作密切结合;

开展妇女劳动卫生职业医学科研工作;

37.怎样做好妇女特殊生理周期的劳动保护?

月经期:应设立女工卫生室,禁忌从事冷水冷库等低温作业;第Ⅲ级劳动强度的作业;第Ⅱ级以上的高处作业;

已婚待孕女职工:不得从事对胚胎有害的作业,包括一些化学毒物、放射性超标、第Ⅲ级劳动强度的作业;

孕期:暂时调离具有胚胎毒性的作业,以及化学物浓度超标,减少劳动强度,妊娠反应较重者适当减少劳动时间,分娩后充分休息,产后恢复工作逐渐增加工作量。

哺乳期:不得从事可由乳汁排出有害化学物质的作业,以及锰、氟、溴、甲醇、有机磷化和物、有机氯化合物等浓度超标的作业。

38、简述对刺激性气体引起的肺水肿处理原则。

1.现场处理,停止接触,除去染毒衣物

2.迅速纠正缺氧,吸氧

3.使用大剂量激素,改善血管壁通透性,合理限制静脉补液量,使用脱水剂和利尿药

4.改善和维持通气,使用去泡沫剂(二甲硅酮等

5.对症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

39、简述急性氰化氢中毒的处理方法。

1.脱离现场,脱去污染衣物,清洗被污染部位

2.应用解毒剂,“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疗法:立即将亚硝酸异戊酯1-2支包在手帕内

打碎,给病人吸入15-30秒,每隔三分钟用一支(最多用6支),接着静脉缓慢注

射3%亚硝酸钠10-15ml,然后再静注25%-50%的硫代硫酸钠20-50ml,同时监测

血压。

3.对症治疗,可给予解毒辅助剂细胞色素C,A TP注射液,辅酶A等,并防止恼水肿。

40、简述美蓝对苯胺中毒的解毒机理。

在葡萄糖脱氢的过程中,还原型辅酶Ⅱ的氢被传递给美蓝,使之变成白色美蓝,白色美蓝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故在此过程中,美蓝起了递氢体的作用。

41、职业中毒的诊断需要哪些方面的资料?

职业史、劳动卫生现场调查、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42、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主要来自哪几个方面?

1.生产基本化工原料、单体过程中产生的毒物

2.生产中的助剂

3.树脂、氟塑料在加工受热时产生的毒物。

43、结合中毒表现说说一氧化碳和氰化氢毒作用机制的异同点。

相同点:二者都可以与细胞色素结合,使之失去递电子能力,阻断呼吸链,导致细胞窒息;不同点:一氧化碳主要的毒作用机制是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之失去携氧能力,此过程是氧的运输障碍;氰化氢则主要是阻断呼吸链,此过程是氧的利用障碍,此时静脉血与动脉血同样呈鲜红色,中毒者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

44、简述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及血液系统的改变。

⑴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炎,铅毒脑病。

⑵消化系统:隐性腹痛,顽固性便秘,腹绞痛。

⑶造血系统:卜啉代谢障碍,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碱粒红细胞增多等。

⑷其他:铅线,肾脏损害,流产等

45、说出铅的中度中毒的诊断标准

在轻度中毒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者可诊断为铅的中度中毒:腹绞痛,贫血,中毒性周围神经炎。

46、简述急性汞中毒的临床表现。

起病急,有咳嗽、呼吸困难、口腔炎和胃肠道症状,继之有化学性肺炎。肾损伤表现为多尿,蛋白尿,少尿及肾衰。口服汞盐还可引起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和腹痛,并引起肾脏和神经损害,易兴奋。

47、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处理原则是:

⑴阻断毒物的继续吸收,清除毒物,脱离现场,脱去污染衣物,清洗皮肤。

⑵解毒处理,阿托品加氯磷定

⑶对症处理

48、简述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答案要点:TTS(包括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PTS(包括听力损失和噪声性耳聋)

49、影响噪声对机体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⑴噪声的强度和频谱特性;⑵接触时间和接触方式;⑶噪声性质;⑷其他有害因素共同存在;⑸机体健康状况以及个人敏感;⑹个体防护

50、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⑴振动本身的特性,包括振动频率,振幅,加速度;⑵接振时间;⑶体位和操作方式;⑷环境温度和噪声;⑸工具重量和被加工件的硬度

51、简述控制粉尘危害,预防尘肺发生的措施。

答案要点:改革,水湿化作业,密闭化,通风除尘,个人防护,加强管理,教育以提高工人素质,查体早发现。

52、简述矽肺的病例类型及其致病原因

⑴结节型矽肺:由于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而引起的肺组织纤维化。

⑵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型矽肺:长期吸入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低,或游离二氧化硅

含量较高,但吸入量较少。

⑶硒性蛋白沉积:肺泡内有大量蛋白分泌物,称之为硒性蛋白。

⑷团块型矽肺:各类矽肺的进一步发展,病灶融合而成。

53、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形式都有哪些?

⑴急性中毒:指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

⑵慢性中毒:指毒物少量长期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

⑶亚急性中毒:发病情况介于上两者之间,接触毒物浓度较高,一个月内发病。

⑷脱离毒物一段时间后发病,称迟发性中毒。毒物或其代谢产物超过正常标准,但无临

床症状,称毒物的吸收。

54、刺激性气体的毒作用表现都有哪些?

⑴急性刺激:眼和上呼吸道炎症,喉痉挛、水肿。

⑵化学性肺水肿:刺激期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或合并有支气管肺炎,潜伏期症状减轻,

肺水肿期出现剧烈咳嗽,胸闷气短,咳血痰。

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进行性呼吸窘迫,低氧血症,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

⑷慢性影响:结膜炎、鼻炎、咽炎等。

55、简述刺激性气体导致化学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

⑴损害Ⅰ型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⑵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受损,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减少,肺表明张力增大,肺泡塌

陷,体液渗出增加,水分进入肺泡。

⑶缺氧造成肺泡毛细血管痉挛性扩张,通透性增大。

⑷交感神经兴奋,淋巴循环受阻,肺动脉高压,静脉回流障碍,影响肺内液体排除。

56、从中毒机制说明为何氰化物中毒时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氰化物在体内解离出氰离子,它可以迅速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Fe3+结合,使之失去递电子能力,呼吸链中断,组织不能摄取和利用氧,导致动脉血流经组织器官的过程中,血中的氧未被利用就进入静脉回流,此时动静脉血氧差迅速下降,使得静脉血呈现与动脉血同样的鲜红色,其体征就表现为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57、简述氰化物中毒解毒剂的解毒原理。

应用适量的高铁血红蛋白生成剂(亚硫酸异戊酯),使体内形成一定量的高铁血红蛋白,利用高铁血红蛋白的Fe3+与血液中的CN—络合成不太稳定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血中的CN—被结合后,组织与血液间CN—含量平衡破坏,组织中高浓度的CN—又回到血液中,继续与高铁血红蛋白结合,使组织中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逐渐恢复。在迅速给予供硫剂硫代硫酸钠,在体内硫氰酸酶的作用下,是氰离子转变为硫氰酸盐,经尿排出。

58、简述苯的中毒机制。

⑴干扰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⑵氢醌与纺锤丝结合,抑制细胞增殖。

⑶损失DNA。

⑷激活癌基因。

59、简述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对血液损害的共同特点。

⑴高铁血红蛋白形成作用⑵溶血作业⑶形成变形珠蛋白小体(赫恩氏小体)

60、简述慢性TNT中毒的临床症状。

⑴中毒性白内障⑵肝肿大,肝硬化⑶再障性贫血

61、慢性氯乙烯中毒的临床症状都有哪些?

⑴神经系统: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多梦。

⑵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

⑶肢端溶骨症:末节指骨骨质溶解性损害,早期为手指麻木疼痛肿胀僵硬,后期可有雷

诺现象⑷血液系统:有溶血和贫血倾向。

⑸肝脏:早期乏力、厌食、腹胀,后期肝肿大,肝功能异常,黄疸腹水,肝血管肉瘤。

⑹皮肤:还可伴有皮肤龟裂,干燥,丘疹等。

62、用有机磷农药分子结构式的通式来说明农药的毒性与其分子结构式的关系。

结构式R1 >P≤X

R2 Z

R1,R2多为甲氧基(CH3O—)或乙氧基(C2H5O—),Z为氧或硫原子,X可为烷氧基、芳氧基、或其他基团。当X为强酸根的时候农药毒性强,Z基团为氧原子时的毒性比硫原子时强,R基团为乙氧基时毒性比甲氧基时要大。

63、简述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

⑴毒蕈碱样症状:早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汗流涎,瞳孔缩小,支气管痉

挛,严重时呼吸困难,肺水肿等。

⑵烟碱样症状:肌肉震颤,痉挛,动作不灵活,全身紧束感。

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乏力,意识模糊,惊厥昏迷等。

64、简述矽肺的诊断原则和方法

⑴职业史:必须以确切的接触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职业史为前提。

⑵X胸片:以技术质量合格的X线前后位胸片为依据。

⑶临床表现

⑷排除其他疾病

65、简述尘肺分期的X线诊断标准。

⑴无尘肺(代号O)

a)O:X线胸片无尘肺表现b)O+:相片表现不够诊断为Ⅰ者

⑵一期尘肺(代号I)

a)Ⅰ:有总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至少达两肺区。

b)Ⅰ+:有总密集度为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有总密集度为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

⑶二期尘肺(代号Ⅱ)

a)Ⅱ:有总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肺区;或有总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

b)Ⅱ+:有总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肺区;或有小阴影聚集,或有大阴影,但尚不够定为Ⅲ者。

⑷三期尘肺(代号Ⅲ)

a)Ⅲ:有大阴影出现,面积大于20mm*10mm

b)Ⅲ+:单个大阴影面积或多个大阴影面积总和超过右上肺区面积者。

66、简述噪声性耳聋的诊断标准。

⑴职业史⑵排出其他原因⑶PTS超过正常范围

67、除了听觉系统外,噪音还可以对人体产生哪些损害。

⑴神经系统:头痛头晕,记忆减退,情绪不稳,神经衰弱。

⑵心血管系统:血压不稳,心律不齐。

⑶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紊乱。

⑷消化系统:为耻功能紊乱,纳差。

⑸对生殖系统和胚胎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⑹影响工作效率

68、简述全身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⑴影响工效

⑵内脏位移,机械性损伤。

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⑷内分泌功能紊乱

⑸腰脊背损害

⑹运动病

69、简述局部振动病的诊断原则。

⑴职业史⑵临床表现,发作性手指变白⑶排除其他疾病

70、简述高温作业的类型及其特点。

⑴高温、强热辐射作业: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

境。

⑵高温、高湿作业:特点是高气温、气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形成湿热环境。

⑶夏季露天作业:特点为作业环境中热辐射较强,且辐射持续时间长。

71、简述各类型中暑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⑴热射病:体温调节机制紊乱所致。在高温下突然发病,体温可达40度以上,开始时

大量出汗,以后出现“无汗”,并伴有干热和意识障碍、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⑵热痉挛:由于大量出汗,体内钠钾过量丢失所致,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伴有收缩痛,

患者神智清醒,体温多正常。

⑶热衰竭: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皮肤血液流量增加不伴有内脏血管的收缩或血容量的相

应增加,不足以代偿,导致暂时性脑供血不足而晕撅。起病迅速,先有头晕头痛、心悸、出汗、皮肤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继而晕撅,通常休息片刻可恢复。

72、简述中暑的治疗。

⑴轻症中暑:离开作业环境,到阴凉出休息,给予含盐饮料。

⑵重症中暑:①热射病:降温,维持循环和呼吸功能,即使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②热痉挛:即使给清凉饮料必要时静滴葡萄糖生理盐水,补充钠钾离子

③热衰竭:通风降温,充分休息,给予清凉饮料,对症处理。

73、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来源?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74、简述职业卫生中三级预防的原则

1、病因预防

2、“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积极治疗,改善预后

75、劳动场所中的紧张因素都有哪些?

工作组织、工作量、工作经历、劳动条件、组织关系、个人与社会因素。

76、紧张反应表现在哪几个几方面?

心理反应生理反应行为表现

77、举例说明工作有关疾病与职业病的区别。

(1)职业病是指与工作有关,并直接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因果联系的疾病;而工作有关疾病则具有三层含义:⑴职业因素是该病发生和发展的诸多因素之一,担不是唯一的直接病因

⑵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从而促使潜在的疾病暴露或加重已有疾病的病情

⑶通过改善工作条件,可使所患疾病得到控制或缓解。

工作有关疾病举例:矿工的消化性溃疡,建筑工的肌肉骨骼疾病

78、简述职业病的特点

⑴病因明确⑵病因大多可检测,需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致病,一般存在剂量-效应

关系⑶在接触同一因素的人群中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例⑷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诊早治,康复效果良好⑸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发病率

79、简述肌肉能量供应系统的一般特性。

ATP-CP系列乳酸系列需氧系列氧无氧无氧需氧

速度非常迅速迅速较慢

能源CP,储量有限糖原,产物可致疲劳糖原,产物不致疲劳

产生ATP 很少有限几乎不受限

劳动类型任何劳动,短暂极重劳动短期重劳动长期轻中等劳动

80、简述疲劳的阶段分期特征。

⑴第一阶段:疲劳感轻微,作用能力不受影响或稍下降。

⑵第二阶段:作业能力下降明显,但只涉及生产质量,对产量影响不大。

⑶第三阶段:疲倦感强烈,作业能力急剧下降,精疲力竭,无法继续工作。

81、我国法定职业病名单中的职业肿瘤有哪几种?

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苯所致白血病氯甲醚所致肺癌砷所致肺癌、皮肤癌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焦炉逸散物所致肺癌镉酸盐制造业所致肺癌

82、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⑴职业卫生服务:作业环境检测,健康监护,危害咨询

⑵职业流调⑶为职业卫生提供立法依据

⑷卫生监督⑸人员培训和健康促进教育

83、生产性粉尘的来源有哪几方面?

⑴固体物质的粉碎加工

⑵可燃物的不完全燃烧

⑶蒸汽的冷凝氧化

⑷粉末状物质的过筛、包装、混合、搬运等

84、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量和途径都受那些方面的影响?

1、呼吸道,影响因素:毒物浓度、血气分配系数、水溶性、劳动强度。

2、皮肤影响因素:毒物浓度、脂水分配系数、皮肤完整性、皮肤部位、暴露面积、

气温气湿。

3、消化道

85、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都有哪些?

1.毒物的自身性质(化学结构、理化性质、)

2.剂量、浓度和接触时间

3.联合作用

4.个体感受性

5.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

86、如何预防职业中毒?

1.根除毒物,改善生产工艺

2.降低毒物浓度(技术革新,通风排毒)

3.个体防护

4.工艺建筑布局合理化

5.安全卫生管理

6.职业卫生服务

87、如何预防铅中毒

⑴降低铅浓度:工艺改革,通风,控制熔铅浓度,以无毒或低毒物替代铅;

⑵个人防护:穿工作服,戴防尘烟口罩,严禁在车间吸烟进食,下班淋浴,定期体检,

定期监测工作环境。

⑶职业禁忌症:贫血、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肝肾疾患、心血管器质性疾患

88、局部振动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以及主要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⑴手部症状:手麻、手痛、手胀、手凉、手出汗、手无力、手颤,手部运动不灵活。

⑵神经衰弱症状:头痛、头晕、失眠、乏力、心悸。

⑶功能检查可发现前臂神经传导减慢,听力下降,脑电图异常。

⑷发生雷诺现象,发作性手指变白。

诊断依据:

⑴职业史⑵临床表现,以雷诺现象为主要依据⑶排除其他疾病

89、矽肺的X胸片表现以及诊断原则。(见教科书145)

X胸片表现:

⑴圆形小阴影,病理基础为矽结节

⑵不规则小阴影,病理基础为肺间质纤维化

⑶大阴影,病理基础为肺间质纤维化

⑷胸膜改变,“天幕状”阴影

⑸肺气肿⑹肺门和肺纹理改变

诊断原则:⑴职业史⑵X线前后位胸片⑶与其他X胸片表现与矽肺相似的疾病相鉴别

90、请论述粉尘理化特性的卫生学意义

⑴粉尘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暴露时间:作业场所空气粉尘的化学成分和暴露时间是直接

决定其对人体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根据化学成分不同,粉尘对人体可有致纤维化、刺激、中毒和致敏作用。

⑵粉尘的分散度,其值越大,在空气中浮游的时间就越长,沉降速度就越慢,别人体吸

入的机会就越多;而且,分散度越高,比表面积越大,越容易参与理化反应,对人体危害就越大。分散度还与其在呼吸道中的阻滞有关,AED值为10-15um的粒子主要沉积在上呼吸到,AED值小于5um的粒子则可以进入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

⑶粉尘的硬度,主要与粉尘的对呼吸道黏膜的机械性损害有关。

⑷粉尘的溶解度,其值越大,对人体危害就越严重

⑸粉尘的荷电性⑹粉尘的爆炸性

91、铅的毒作用机制都有哪些?

⑴血卟啉代谢障碍,抑制ALAD和血红素合成酶

⑵对红细胞的破坏,形成点彩红细胞,抑制ATP酶,使红细胞膜脆性增加,发生溶血。

⑶使大脑皮层出现兴奋抑制和功能紊乱,皮层-内脏调节障碍

⑷直接作用于血管,导致血管痉挛

⑸损害肾脏近曲小管。

92、与化学因素相比,生产环境中的物理性有害因素都有哪些特点?

⑴生产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在自然界中均有存在。

⑵每一种物理因素都有特定的物理参数。

⑶物理因素大都有明确的来源,当产生物理因素的装置停止工作后,其因素就会消失。

⑷作业场所中物理因素的强度一般不是均匀分布的,多以装置为中心,相四周传播。

⑸噪声、微波等物理因素可有连续性和脉冲性两者存在状态,在制度卫生标准的时候需

要分别加以制定。

⑹在许多情况下,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与物理参数不呈直线相关关系。

93、影响矽肺发病的因素都有那些。

⑴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和类型,含量越高则发病时间越短,病情越重。不同类型的

石英致病能力顺序为鳞石英>方石英>石英>柯石英>超石英,晶体结构中致病能力顺序为结晶型>隐晶型>无定型。

⑵肺中二氧化硅的蓄积量,此值主要取决于粉尘浓度、分散度、接尘时间和防护措施。

⑶其他粉尘的协同作用,如铁粉尘、砷粉尘、煤尘的存在会加重矽肺发病。

⑷个体差异

94、不同的作业类型各自有何特点?哪种作业类型容易疲劳?为什么?

⑴静力作业:依靠肌肉的等长性收缩来维持体位完成作业。能力消耗不高,但极易疲劳,

原因是静力作业时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心血管反应无法克服肌张力来保持局部能力供应和代谢产物的清除,造成局部肌肉缺氧,乳酸堆积,引起疲劳。

⑵动力作业:依靠肌肉的等张收缩完成作业,肌肉交替收缩和舒张,血液充分灌流而不

易疲劳。

生物化学题库及答案大全

《生物化学》题库 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蛋白质中的苯丙氨酸、酪氨酸和__色氨酸__3种氨基酸具有紫外吸收特性,因而使蛋白质在 280nm处有最大吸收值。 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最基本的有两种类型,它们是_α-螺旋结构__和___β-折叠结构__。前者的螺距为 0.54nm,每圈螺旋含_3.6__个氨基酸残基,每个氨基酸残基沿轴上升高度为__0.15nm____。天然 蛋白质中的该结构大都属于右手螺旋。 3氨基酸与茚三酮发生氧化脱羧脱氨反应生成__蓝紫色____色化合物,而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 生成黄色化合物。 4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以两性离子离子形式存在,当pH>pI时,氨基酸以负 离子形式存在。 5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因素有:碱基堆积力;氢键;离子键 6酶的活性中心包括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两个功能部位,其中前者直接与底物结合,决定酶的 专一性,后者是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决定催化反应的性质。 72个H+或e经过细胞内的NADH和FADH2呼吸链时,各产生3个和2个ATP。 8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______2________分子ATP。 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9。 10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全酶由σββα'2组成;核心酶的组成是'2ββα。参

与识别起始信号的是σ因子。 11按溶解性将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性维生素,其中前者主要包括V B1、V B2、V B6、 V B12、V C,后者主要包括V A、V D、V E、V K(每种类型至少写出三种维生素。) 12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是以mRNA作为模板,tRNA作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蛋白质合 成的场所是 核糖体。 13细胞内参与合成嘧啶碱基的氨基酸有:天冬氨酸和谷氨酰胺。 14、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延伸阶段,氨基酸是以氨酰tRNA合成酶?GTP?EF-Tu三元复合体的形式进 位的。 15、脂肪酸的β-氧化包括氧化;水化;再氧化和硫解4步化学反应。 二、选择题 1、(E)反密码子GUA,所识别的密码子是: A.CAU B.UG C C.CGU D.UAC E.都不对 2、(C)下列哪一项不是蛋白质的性质之一? A.处于等电状态时溶解度最小 B.加入少量中性盐溶解度增加 C.变性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 D.有紫外吸收特性 3.(B)竞争性抑制剂作用特点是:

生物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121.胆固醇在体内的主要代谢去路是(C) A.转变成胆固醇酯 B.转变为维生素D3 C.合成胆汁酸 D.合成类固醇激素 E.转变为二氢胆固醇 125.肝细胞内脂肪合成后的主要去向是(C) A. C. E. A.胆A.激酶 136.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D) A.转运外源性脂肪 B.转运内源性脂肪 C.转运胆固醇 D.逆转胆固醇 E.转运游离脂肪酸 138.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的原发性代谢障碍是(C)

A.缺乏载脂蛋白B B.由VLDL生成LDL增加 C.细胞膜LDL受体功能缺陷 D.肝脏HMG-CoA还原酶活性增加 E.脂酰胆固醇脂酰转移酶(ACAT)活性降低 139.下列哪种磷脂含有胆碱(B) A.脑磷脂 B.卵磷脂 C.心磷脂 D.磷脂酸 E.脑苷脂 )A. D. A. E. A. 谢 A. 216.直接参与胆固醇合成的物质是(ACE) A.乙酰CoA B.丙二酰CoA C.ATP D.NADH E.NADPH 217.胆固醇在体内可以转变为(BDE) A.维生素D2 B.睾酮 C.胆红素 D.醛固酮 E.鹅胆酸220.合成甘油磷脂共同需要的原料(ABE)

A.甘油 B.脂肪酸 C.胆碱 D.乙醇胺 E.磷酸盐 222.脂蛋白的结构是(ABCDE) A.脂蛋白呈球状颗粒 B.脂蛋白具有亲水表面和疏水核心 C.载脂蛋白位于表面 D.CM、VLDL主要以甘油三酯为核心 E.LDL、HDL主要的胆固醇酯为核心 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 230、写出胆固醇合成的基本原料及关键酶?胆固醇在体内可的转变成哪些物质?

答:胆固醇合成的基本原料是乙酰CoA、NADPH和ATP等,限速酶是HMG-CoA还原酶,胆固醇在体内可以转变为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和维生素D3。231、简述血脂的来源和去路? 答:来源:食物脂类的消化吸收;体内自身合成的 2、 (β-[及 胰岛素抑制HSL活性及肉碱脂酰转移酶工的活性,增加乙酰CoA羧化酶的活性,故能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及脂肪酸的氧化。 29、乙酰CoA可进入以下代谢途径: 答:①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分解为和O,产生大量

生物化学题库及答案.

生物化学试题库 蛋白质化学 一、填空题 1.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种,一般可根据氨基酸侧链(R)的大小分为侧链氨基酸和侧链氨基酸两大类。其中前一类氨基酸侧链基团的共同特怔是具有性;而后一类氨基酸侧链(或基团)共有的特征是具有性。碱性氨基酸(pH6~7时荷正电)有两种,它们分别是氨基酸和氨基酸;酸性氨基酸也有两种,分别是氨基酸和氨基酸。 2.紫外吸收法(280nm)定量测定蛋白质时其主要依据是因为大多数可溶性蛋白质分子中含有氨基酸、氨基酸或氨基酸。 3.丝氨酸侧链特征基团是;半胱氨酸的侧链基团是 。这三种氨基酸三字母代表符号分别是 4.氨基酸与水合印三酮反应的基团是,除脯氨酸以外反应产物的颜色是;因为脯氨酸是α—亚氨基酸,它与水合印三酮的反应则显示色。 5.蛋白质结构中主键称为键,次级键有、、 、、;次级键中属于共价键的是键。 6.镰刀状贫血症是最早认识的一种分子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子β亚基的第六位 氨酸被氨酸所替代,前一种氨基酸为性侧链氨基酸,后者为性侧链氨基酸,这种微小的差异导致红血蛋白分子在氧分压较低时易于聚集,氧合能力下降,而易引起溶血性贫血。 7.Edman反应的主要试剂是;在寡肽或多肽序列测定中,Edman反应的主要特点是。 8.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类型有、、 和。其中维持前三种二级结构稳定键的次级键为 键。此外多肽链中决定这些结构的形成与存在的根本性因与、、 有关。而当我肽链中出现脯氨酸残基的时候,多肽链的α-螺旋往往会。 9.蛋白质水溶液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亲水胶体,其稳定性主要因素有两个,分别是 和。 10.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是、。 11.在适当浓度的β-巯基乙醇和8M脲溶液中,RNase(牛)丧失原有活性。这主要是因为RNA酶的被破坏造成的。其中β-巯基乙醇可使RNA酶分子中的键破坏。而8M脲可使键破坏。当用透析方法去除β-巯基乙醇和脲的情况下,RNA酶又恢复原有催化功能,这种现象称为。 12.细胞色素C,血红蛋白的等电点分别为10和7.1,在pH8.5的溶液中它们分别荷的电性是、。 13.在生理pH条件下,蛋白质分子中氨酸和氨酸残基的侧链几乎完全带负电,而氨酸、氨酸或氨酸残基侧链完全荷正电(假设该蛋白质含有这些氨基酸组分)。 14.包含两个相邻肽键的主肽链原子可表示为,单个肽平面及包含的原子可表示为。 15.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当pH>pI时,氨基酸

微生物习题及答案1

一. 名词解释 1.芽孢: 2.糖被: 3.静息孢子: 4.菌落: 5.基内菌丝: 6. 孢囊: 7.质粒: 8.微生物: 9.鞭毛: 10.菌落: 11枯草芽孢杆菌 12鞭毛Flagella 13 Actinomyces 14荚膜: 二. 填空 1 芽孢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和、四部分. 2 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少数种类进行。 3 放线菌产生的孢子有、两种。 4 细菌的核糖体的沉降系数是 5 细菌的鞭毛有三个基本部分,,, 6 微生物修复受损DNA的作用有__ _和__ __. 7 基因工程中取得目的基因的途径有_条。 8 在低渗溶液中,G+ 菌的肽聚糖被破坏,细胞将 9原核细胞通过其附属物称为从一个细胞向另一个细胞转移DNA. 10支原体细胞膜中含有,与动物相似. 11.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特有成分,它由三部分组成,即、、 12.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有层,内层称为,约厚,以_ 为主要成分,外层称为_,约_ 厚,不含_. 13.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有_层,其厚度为_ 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特有的化学成分 14.在周质空间中,存在着多种蛋白质,包括: _ , _, _ 和. 15.芽孢是某些细菌在生活史的一定阶段形成的没有_ 的休眠体,对_, 和_具有抗性. 16.芽孢具有_, _, _, _, _和_等多层结构 17.大肠杆菌鞭毛基体由四个盘状物构成,他们分别称为、_ 、、

18.荚膜的主要成分有_等,常采用_进行荚膜染色. 19.有些细菌细胞质内含有聚β-羟基丁酸,这是_贮藏物质,而异染色颗粒主要成分是_的聚合物,它是一种无机磷酸的贮藏物质 20.蓝细菌的异形胞仅含少量藻胆素,缺乏异形胞,他们不在产生氧气或固定CO2.这样,它们从结构和代谢上提供一个_ 环境,使_保持活性. 21细菌基本形态有_,_ 和_三种。 22细菌的大小是以_作为计量单位,而病毒的大小是以_ 作为计量单位。 23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_,它主要由_、_二部分组成。 24测定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单位为_ 、_。 25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_、_ 。 26根据放线菌菌丝形态和功能,其菌丝可分为 _、 _和 _三种。 27革兰氏染色操作的关键步骤是 _ 28 Bacillus thuringiensis是苏云金杆菌的学名, _是种名。(注:第十章) 29每种微生物都有自己的最适宜的pH值和一定的pH适宜范围。大多数细菌的最适pH 为_,放线菌的最适pH为_. 30、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革兰氏阳性菌原有细胞壁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着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称为_。 31细菌荚膜的作用是_ _ _,__ 32原核微生物的细胞壁特有的组分是_,它是由_、__四肽尾或四肽侧链__和__肽桥或肽间桥___组成的亚单位聚合而成。 33微生物的特点是 _, _ _, _, _ 34 Staphylococcus aureusBacillus 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学名,其中 _是属名, _是种名。(注:第十章) 35鞭毛主要化学成分为 _,鞭毛主要功能为 _。 36脂多糖(LPS)是革兰氏_菌细胞壁_层的主要成分,它由_,_,_三部分构成。 37细菌的糖被是指_。包括三种类型,其中包裹在细胞群上的称_。 38细菌的明胶柱穿刺培养特征常用来鉴别菌株 _性能 39在菌体形态观察中,需要进行制片后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细菌时采取的制片方法是_,观察放线菌时采取的制片方法是_,观察真菌采取的制片方法是_ 40原核细胞的细胞膜内陷所形成的囊状或管状结构称_。 41是芽孢所特有的化学物质。一般它随着芽孢的形成而形成,随芽孢的萌发而消失。 42 是一类介于

(完整版)(整理)《生物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生物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纵观近几年来生化自考的题型一般有四种:(一)最佳选择题,即平常所说的A型多选题,其基本结构是由一组题干和A、B、C、D、E 五个备选答案组成,其中只有一个是最佳答案,其余均为干扰答案。 (二)填充题,即填写某个问题的关键性词语。(三)名词解释,答题要做到准确全面,举个例来说,名解“糖异生”,单纯回答“非糖物质转变为糖的过程”这一句话显然是不够的,必需交待异生的场所、非糖物质有哪些等,诸如此类问题,往往容易疏忽。(四)问答题,要充分理解题意要求,分析综合,拟定答题方案。现就上述四种题型,编写了生物化学习题选,供大家参考。 一、最佳选择题:下列各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 A、氢键 B、疏水键 C、盐键 D、二硫键 E、肽键 2、蛋白质变性后可出现下列哪种变化( ) A、一级结构发生改变 B、构型发生改变 C、分子量变小 D、构象发生改变 E、溶解度变大 3、下列没有高能键的化合物是( )

A、磷酸肌酸 B、谷氨酰胺 C、ADP D、1,3一二磷酸甘油酸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4、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中,首先合成的是( ) A、IMP B、AMP C、GMP D、XMP E、ATP 5、脂肪酸氧化过程中,将脂酰~SCOA载入线粒体的是( ) A、ACP B、肉碱 C、柠檬酸 D、乙酰肉碱 E、乙酰辅酶A 6、体内氨基酸脱氨基最主要的方式是( ) A、氧化脱氨基作用 B、联合脱氨基作用 C、转氨基作用 D、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E、脱水脱氨基作用 7、关于三羧酸循环,下列的叙述哪条不正确( ) A、产生NADH和FADH2 B、有GTP生成 C、氧化乙酰COA D、提供草酰乙酸净合成 E、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运转 8、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是( ) A、HMG COA合成酶 B、HMG COA裂解酶 C、HMG COA还原酶 D、乙酰乙酰COA脱氢酶 E、硫激酶 9、下列何种酶是酵解过程中的限速酶( )

生物化学试题库(试题库+答案)

生物化学试题库及其答案——糖类化学 一、填空题 1.纤维素是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它们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__糖苷键相连。 2.常用定量测定还原糖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试剂和 ________________试剂。 3.人血液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________________,肝脏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 ________________,肌肉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________________。 4.乳糖是由一分子________________和一分子________________组成,它们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__糖苷键相连。 5.鉴别糖的普通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试验。 6.蛋白聚糖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共价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7.糖苷是指糖的________________和醇、酚等化合物失水而形成的缩醛(或缩酮)等形式的化合物。 8.判断一个糖的D-型和L-型是以________________碳原子上羟基的位置作依据。 9.多糖的构象大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决定其构象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 二、是非题 1.[ ]果糖是左旋的,因此它属于L-构型。 2.[ ]从热力学上讲,葡萄糖的船式构象比椅式构象更稳 定。 3.[ ]糖原、淀粉和纤维素分子中都有一个还原端,所以它们都有还原性。 4.[ ]同一种单糖的α-型和β-型是对映体。 5.[ ]糖的变旋现象是指糖溶液放置后,旋光方向从右旋变成左旋或从左旋变成右旋。 6.[ ]D-葡萄糖的对映体为L-葡萄糖,后者存在于自然界。 7.[ ]D-葡萄糖,D-甘露糖和D-果糖生成同一种糖脎。 8.[ ]糖链的合成无模板,糖基的顺序由基因编码的转移酶决定。 9.[ ]醛式葡萄糖变成环状后无还原性。 10.[ ]肽聚糖分子中不仅有L-型氨基酸,而且还有D-型氨基酸。 三、选择题

生物化学考试试题库

生物化学考试试题库 蛋白质化学 一、填空题 1.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种,一般可根据氨基酸侧链(R)的大小分为侧链氨基酸和侧链氨基酸两大类。其中前一类氨基酸侧链基团的共同特怔是具有性;而后一类氨基酸侧链(或基团)共有的特征是具有性。碱性氨基酸(pH6~7时荷正电)有两种,它们分别是氨基酸和氨基酸;酸性氨基酸也有两种,分别是氨基酸和氨基酸。 2.紫外吸收法(280nm)定量测定蛋白质时其主要依据是因为大多数可溶性蛋白质分子中含有氨基酸、氨基酸或氨基酸。 3.丝氨酸侧链特征基团是;半胱氨酸的侧链基团是;组氨酸的侧链基团是 。这三种氨基酸三字母代表符号分别是 4.氨基酸与水合印三酮反应的基团是,除脯氨酸以外反应产物的颜色是;因为脯氨酸是α—亚氨基酸,它与水合印三酮的反应则显示色。 5.蛋白质结构中主键称为键,次级键有、、 、、;次级键中属于共价键的是键。 6.镰刀状贫血症是最早认识的一种分子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子β亚基的第六位 氨酸被氨酸所替代,前一种氨基酸为性侧链氨基酸,后者为性侧链氨基酸,这种微小的差异导致红血蛋白分子在氧分压较低时易于聚集,氧合能力下降,而易引起溶血性贫血。 7.Edman反应的主要试剂是;在寡肽或多肽序列测定中,Edman反应的主要特点是。 8.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类型有、、 和。其中维持前三种二级结构稳定键的次级键为 键。此外多肽链中决定这些结构的形成与存在的根本性因与、、 有关。而当我肽链中出现脯氨酸残基的时候,多肽链的α-螺旋往往会。 9.蛋白质水溶液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亲水胶体,其稳定性主要因素有两个,分别是 和。 10.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是、。 11.在适当浓度的β-巯基乙醇和8M脲溶液中,RNase(牛)丧失原有活性。这主要是因为RNA酶的被破坏造成的。其中β-巯基乙醇可使RNA酶分子中的键破坏。而8M脲可使键破坏。当用透析方法去除β-巯基乙醇和脲的情况下,RNA酶又恢复原有催化功能,这种现象称为。 12.细胞色素C,血红蛋白的等电点分别为10和7.1,在pH8.5的溶液中它们分别荷的电性是、。 13.在生理pH条件下,蛋白质分子中氨酸和氨酸残基的侧链几乎完全带负电,而氨酸、氨酸或氨酸残基侧链完全荷正电(假设该蛋白质含有这些氨基酸组分)。 14.包含两个相邻肽键的主肽链原子可表示为,单个肽平面及包含的原子可表示为。 15.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当pH>pI时,氨基酸

生物化学题库及答案1

生物膜 五、问答题 1.正常生物膜中,脂质分子以什么的结构和状态存在? 答:.脂质分子以脂双层结构存在,其状态为液晶态。 2.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是什么? 答:.蛋白质和脂质分子都有流动性,膜具有二侧不对称性,蛋白质附在膜表面或嵌入膜内部 3.外周蛋白和嵌入蛋白在提取性质上有那些不同?现代生物膜的结构要点是什么? 4.什么是生物膜的相变?生物膜可以几种状态存在? 5.什么是液晶相?它有何特点? 6.影响生物膜相变的因素有那些?他们是如何对生物膜的相变影响的? 7.物质的跨膜运输有那些主要类型?各种类型的要点是什么? 1.脂质分子以脂双层结构存在,其状态为液晶态。 2.蛋白质和脂质分子都有流动性,膜具有二侧不对称性,蛋白质附在膜表面或嵌入膜内部 3.由于外周蛋白与膜以极性键结合,所以可以有普通的方法予以提取;由于嵌入蛋白与膜通过非极性键结合,所以只能用特殊的方法予以提取。 现代生物膜结构要点:脂双层是生物膜的骨架;蛋白质以外周蛋白和嵌入蛋白两种方式与膜结合;膜脂和膜蛋白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二侧不对称性;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膜组分之间有相互作用。 4.生物膜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变化过程为生物膜的相变,一般指液晶相与晶胶相之间的变化。生物膜可以三种状态存在,即:晶胶相、液晶相和液相。 5.生物膜既有液态的流动性,又有晶体的有序性的状态称为液晶相。其特点为:头部有序,尾部无序,短程有序,长程无序,有序的流动,流动的有序。 6.影响生物膜相变的因素及其作用为:A、脂肪酸链的长度,其长度越长,膜的相变温度越高;B、脂肪酸链的不饱和度,其不饱和度越高,膜的相变温度越低;C、固醇类,他们可使液晶相存在温度范围变宽;D、蛋白质,其影响与固醇类相似。 7.有两种运输类型,即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分为简单扩散和帮助扩散两种。简单扩散运输方 向为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帮助扩散运输方向同上,需要载体,但不需能量;主动运输运 输方向为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一、选择题 1.生物氧化的底物是: A、无机离子 B、蛋白质 C、核酸 D、小分子有机物 2.除了哪一种化合物外,下列化合物都含有高能键? 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B、磷酸肌酸 C、ADP D、G-6-P E、1,3-二磷酸甘油酸 3.下列哪一种氧化还原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最大? A、延胡羧酸→丙酮酸 B、CoQ(氧化型) →CoQ(还原型) C、Cyta Fe2+→Cyta Fe3+ D、Cytb Fe3+→Cytb Fe2+ E、NAD+→NADH 4.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体中,有一组分不是蛋白质而是脂质,这就是:

微生物学试题库及答案

微生物学练习题 0绪论 五,问答题 1.微生物根据大小,结构,化学组成分为哪三大类微生物各大类微生物有何特点包括哪些种类的微生物 1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填空题 1.测量细菌大小用以表示的单位是___________. 2.细菌按其外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3.细菌的基本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4.某些细菌具有的特殊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5.细菌细胞壁最基本的化学组成是____________. 6.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除了有肽聚糖外,还有____________. 7.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主要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菌毛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9.在消毒灭菌时应以杀死___________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10.细菌的形态鉴别染色法最常用的是___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 三,选择题 【A型题】 1.保护菌体,维持细菌的固有形态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浆 E.包膜 2.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中的磷壁酸的作用是 A.抗吞噬作用 B.溶血作用 C.毒素作用 D.侵袭酶作用 E.粘附作用 3.细菌核糖体的分子沉降系数为 A.30S B.40S C.60S D.70S E.80S 4.普通光学显微镜用油镜不能观察到的结构为 A.菌毛 B.荚膜 C.鞭毛 D.芽胞 E.包涵体 5.下列哪类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A.霉菌 B.腮腺炎病毒 C.放线菌 D.支原体 E.立克次体 6.下列中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核质 E.荚膜 7.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与致病性密切相关的重要成分是 A.特异性多糖 B.脂蛋白 C.肽聚糖 D.脂多糖 E. 微孔蛋白 8.普通菌毛主要与细菌的 A.运动有关 B.致病性有关

生物化学习题【题库】

生物化学习题集 生物化学教研室 二〇〇八年三月

生物化学习题 第一章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一、选择题 1、热变性的DNA分子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复性,条件之一是() A、骤然冷却 B、缓慢冷却 C、浓缩 D、加入浓的无机盐 2、在适宜条件下,核酸分子两条链通过杂交作用可自行形成双螺旋,取决于() A、DNA的Tm值 B、序列的重复程度 C、核酸链的长短 D、碱基序列的互补 3、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A、2’,5’—磷酸二酯键 B、氢键 C、3’,5’—磷酸二酯键 D、糖苷键 4、tRNA的分子结构特征是:() A、有反密码环和 3’—端有—CCA序列 B、有密码环 C、有反密码环和5’—端有—CCA序列 D、5’—端有—CCA序列 5、下列关于DNA分子中的碱基组成的定量关系哪个是不正确的?() A、C+A=G+T B、C=G C、A=T D、C+G=A+T 6、下面关于Watson-Crick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两条单链的走向是反平行的 B、碱基A和G配对 C、碱基之间共价结合 D、磷酸戊糖主链位于双螺旋侧 7、具5’-CpGpGpTpAp-3’顺序的单链DNA能与下列哪种RNA杂交?() A、5’-GpCpCpAp-3’ B、5’-GpCpCpApUp-3’ C、5’-UpApCpCpGp-3’ D、5’-TpApCpCpGp-3’ 8、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 A、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 B、碱基相同,核糖不同 C、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D、碱基不同,核糖相同 9、下列关于mRNA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原核细胞的mRNA在翻译开始前需加“PolyA”尾巴。 B、真核细胞mRNA在 3’端有特殊的“尾巴”结构 C、真核细胞mRNA在5’端有特殊的“帽子”结构 10、tRNA的三级结构是() A、三叶草叶形结构 B、倒L形结构 C、双螺旋结构 D、发夹结构 11、维系DNA双螺旋稳定的最主要的力是() A、氢键 B、离子键 C、碱基堆积力 D德华力 12、下列关于DNA的双螺旋二级结构稳定的因素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3',5'-磷酸二酯键 C、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B、碱基堆积力 D、磷酸基团上的负电荷与介质中的阳离子之间形成的离子键 13、Tm是指( )的温度 A、双螺旋DNA达到完全变性时 B、双螺旋DNA开始变性时 C、双螺旋DNA结构失去1/2时 D、双螺旋结构失去1/4时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1)

生物化学试题(1)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1.氨基酸 2.肽 3.肽键 4.肽键平面 5.蛋白质一级结构 6.α-螺旋 7.模序 8.次级键 9.结构域 10.亚基 11.协同效应 12.蛋白质等电点 13.蛋白质的变性 14.蛋白质的沉淀 15.电泳 16.透析 17.层析 18.沉降系数 19.双缩脲反应 20.谷胱甘肽 二、填空题 21.在各种蛋白质分子中,含量比较相近的元素是____,测得某蛋白质样品含氮量为15.2克,该样品白质含量应为____克。 22.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____,它们的结构均为____,它们之间靠____键彼此连接而形成的物质称为____。 23.由于氨基酸既含有碱性的氨基和酸性的羧基,可以在酸性溶液中带____电荷,在碱性溶液中带____电荷,因此,氨基酸是____电解质。当所带的正、负电荷相等时,氨基酸成为____离子,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____。 24.决定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和生物学功能的是蛋白质的____级结构,该结构是指多肽链中____的排列顺序。25.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____构象,多肽链的折叠盘绕是以____为基础的,常见的二级结构形式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 26.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化学键是____,它们是在肽键平面上的____和____之间形成。 27.稳定蛋白质三级结构的次级键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等。 28.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____种,除____外都有旋光性。其中碱性氨基酸有____,____,____。酸性氨基酸有____,____。 29.电泳法分离蛋白质主要根据在某一pH值条件下,蛋白质所带的净电荷____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还和蛋白质的____及____有一定关系。 30.蛋白质在pI时以____离子的形式存在,在pH>pI的溶液中,大部分以____离子形式存在,在pH

微生物学检验题库及答案

《微生物学与检验》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医院感染 2.肥达反应 3.内基小体 4. 噬菌体: 5.血浆凝固酶 6.败血症 7.灭菌 8.药物敏感试验 9.外 - 斐氏试验 10.L 型细菌 11.菌群失调:12.微生物 13.细菌 14.最小抑菌浓度 15.菌落 16.汹涌发酵 17.无菌操作18.流感杆菌“卫星现象” 19.培养基 20.包涵体 21.正常菌群 22. 内毒素 23. 干扰现象: 24.菌血症 25菌丝: 二.填空题 1 L 型细菌是指()。 2 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3 细菌 H-O 变异是指()。 4 药敏试验所用标准培养基是,所用菌液相当于()个细菌/ ml ,细菌接种采用()划线接种法。 5 细菌致病因素包括()、()和()。 6 细菌引起的全身感染包括()、()、()和()四种类型。 7 不染色标本检查主要用于观察细菌的()。 8 影响革兰染色结果的关键步骤是()。 9 有动力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是穿刺接种线(),无动力细菌穿刺接种线()。 10 糖发酵试验用于观察细菌分解糖是否产()和()。 11 靛基质试验的原理为,细菌产生的色氨酸酶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而生成(),此代谢产物与加入的试剂反应,生成()。 12 链球菌根据溶血现象分为()、()和()三种类型。 13 葡萄球菌触酶试验结果为()性,链球菌触酶试验结果为()性。 14 呈现脐窝状菌落的球菌是()。 15 抗 O 试验是测定病人血清中()抗体效价的试验,用于风湿热等疾病的辅助诊断。 16 血平板上呈现草绿色溶血环的病原性球菌是()和()。 17 IMViC 试验包括()、()、()和()四项试验。 18 分解乳糖的细菌在肠道选择平板上呈现()菌落,不分解乳糖则为()菌落。 19 KIA 斜面红色表明,底层黄色、有气泡表明()、(),有黑色沉淀表明()试验阳性 20 霍乱弧菌生物型包括()和()。 21 AIDS 的传染源是()和(),传播途径主要有(),()和()。 22 真菌菌落有()、()和()三种。 23 病毒培养方法有()、()和()。 24 病毒的基本结构由()和()组成,有些病毒还具有()。 25 流感病毒根据抗原结构不同分()、()、()三型,其中容易引起流感大流行的是其中的()型。 26 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和物品的操作方法称为()。 27 含菌量较多的标本(如粪便)的接种通常采用()接种法。

生物化学复习题

生物化学各章知识要点及复习参考题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 知识要点 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体中有重要功能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它们共同决定和参与多种多样的生命活动。在自然界的氮素循环中,大气是氮的主要储库,微生物通过固氮酶的作用将大气中的分子态氮转化成氨,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也可以将硝态氮还原为氨,在生物体中氨通过同化作用和转氨基作用等方式转化成有机氮,进而参与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 (一)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酶促降解 在蛋白质分解过程中,蛋白质被蛋白酶和肽酶降解成氨基酸。氨基酸用于合成新的蛋白质或转变成其它含氮化合物(如卟啉、激素等),也有部分氨基酸通过脱氨和脱羧作用产生其它活性物质或为机体提供能量,脱下的氨可被重新利用或经尿素循环转变成尿素排出体外。 (二)核酸的酶促降解 核酸通过核酸酶降解成核苷酸,核苷酸在核苷酸酶的作用下可进一步降解为碱基、戊糖和磷酸。戊糖参与糖代谢,嘌呤碱经脱氨、氧化生成尿酸,尿酸是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其它哺乳动物可将尿酸进一步氧化生成尿囊酸。植物体内嘌呤代谢途径与动物相似,但产生的尿囊酸不是被排出体外,而是经运输并贮藏起来,被重新利用。 嘧啶的降解过程比较复杂。胞嘧啶脱氨后转变成尿嘧啶,尿嘧啶和胸腺嘧啶经还原、水解、脱氨、脱羧分别产生β-丙氨酸和β-氨基异丁酸,两者经脱氨后转变成相应的酮酸,进入TCA循环进行分解和转化。β-丙氨酸还参与辅酶A的合成。 (三)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生物能利用一些简单的前体物质从头合成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嘌呤核苷酸的合成起始于5-磷酸核糖经磷酸化产生的5-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合成原料是二氧化碳、甲酸盐、甘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酰氨。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再转变成腺嘌呤核苷酸和鸟嘌呤核苷酸。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原料是二氧化碳、氨、天冬氨酸和PRPP,首先合成尿苷酸,再转变成UDP、UTP和CTP。 在二磷酸核苷水平上,核糖核苷二磷酸(NDP)可转变成相应的脱氧核糖核苷二磷酸。催化此反应的酶为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系,此酶由核苷二磷酸还原酶、硫氧还蛋白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组成。脱氧胸苷酸(dTMP)的合成是由脱氧尿苷酸(dUMP)经甲基化生成的。 习题 一、选择题 1、生物体内大多数氨基酸脱去氨基生成α-酮酸是通过下面那种作用完成的?() A、氧化脱氨基 B、还原脱氨基 C、联合脱氨基 D、转氨基 2、下列氨基酸中哪一种可以通过转氨作用生成α-酮戊二酸?() A、Glu B、Ala C、Asp D、Ser 3、转氨酶的辅酶是( ) A、TPP B、磷酸吡哆醛 C、生物素 D、核黄素 4、以下对L-谷氨酸脱氢酶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它催化的是氧化脱氨反应 B、它的辅酶是NAD+或NADP+ C、它和相应的转氨酶共同催化联合脱氨基作用 D、它在生物体内活力不强 5、磷酸吡哆醛不参与下面哪个反应?() A、脱羧反应 B、消旋反应 C、转氨反应 D、羧化反应 6、合成嘌呤和嘧啶都需要的一种氨基酸是() A.Asp B.Gln C.Gly D.Asn 7.生物体嘌呤核苷酸合成途径中首先合成的核苷酸是() A.AMP B.GMP C.IMP D.XMP 8.人类和灵长类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是() A.尿酸B.尿囊素C.尿囊酸D.尿素 9.从核糖核苷酸生成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反应发生在() A.一磷酸水平B.二磷酸水平C.三磷酸水平D.以上都不是 10.在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中不需要下列哪种物质() A.氨甲酰磷酸B.天冬氨酸C.谷氨酰氨D.核糖焦磷酸 11、嘌呤环中第4位和第5位碳原子来自下列哪种化合物?() A、甘氨酸 B、天冬氨酸 C、丙氨酸 D、谷氨酸 12、嘌呤核苷酸的嘌呤核上第1位N原子来自() A、Gly B、Gln C、ASP D、甲酸 13、dTMP合成的直接前体是:() A dUMP B、TMP C、TDP D、dUDP 二、是非题(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1、Lys为必需氨基酸,动物和植物都不能合成,但微生物能合成。() 2、人体内若缺乏维生素B6和维生素PP,均会引起氨基酸代谢障碍。() 3、磷酸吡哆醛只作为转氨酶的辅酶。() 4.限制性内切酶的催化活性比非限制性内切酶的催化活性低。() 5.尿嘧啶的分解产物β-丙氨酸能转化成脂肪酸。() 6.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顺序是,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再进一步转化为腺嘌呤核苷酸和鸟嘌呤核苷酸。() 7.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伴随着脱氢和脱羧反应。() 8.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是在核糖核苷三磷酸水平上完成的。() 三、问答题: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化学 2.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 一、名词解释 1、等电点 2、等离子点 3、肽平面 4、蛋白质一级结构 5、蛋白质二级结构 6、超二级结构 7、结构域 8、蛋白质三级结构 9、蛋白质四级结构 10、亚基 11、寡聚蛋白 12、蛋白质变性 13、蛋白质沉淀 14、蛋白质盐析 15、蛋白质盐溶 16、简单蛋白质 17、结合蛋白质 18、必需氨基酸 19、同源蛋白质 二、填空题 1、某蛋白质样品中的氮含量为0.40g,那么此样品中约含蛋白 g。 2、蛋白质水解会导致产物发生消旋。 3、蛋白质的基本化学单位是,其构象的基本单位是。 4、芳香族氨基酸包括、和。 5、常见的蛋白质氨基酸按极性可分为、、和。 6、氨基酸处在pH大于其pI的溶液时,分子带净电,在电场中向极游动。 7、蛋白质的最大吸收峰波长为。 8、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除外,均含有手性α-碳原子。 9、天然蛋白质氨基酸的构型绝大多数为。 10、在近紫外区只有、、和具有吸收光的能力。 11、常用于测定蛋白质N末端的反应有、和。 12、α-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色化合物。 13、脯氨酸与羟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色化合物。 14、坂口反应可用于检测,指示现象为出现。 15、肽键中羰基氧和酰胺氢呈式排列。 16、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缩写是。 17、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主要靠和维系;空间结构则主要依靠维系。 18、维持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次级键包括、、和等。 19、常见的蛋白质二级结构包括、、、和等。 20、β-折叠可分和。 21、常见的超二级结构形式有、、和等。 22、蛋白质具有其特异性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排列顺序。 23、蛋白质按分子轴比可分为和。 24、已知谷氨酸的pK1(α-COOH)为2.19,pK2(γ-COOH)为4.25,其pK3(α-NH3+)为9.67,其pI为。 25、溶液pH等于等电点时,蛋白质的溶解度最。 三、简答题

微生物试题库及答案大总结

第一章 习题 绪论 一、填空题 1、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 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2、1347年的一场由 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 的同时也来来。 引起的瘟疫几乎摧毁了整个欧洲,有1/3的人(约 3、2003 年 SARS 在我国一些地区迅速蔓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严重地被打乱,这是因为SARS有很强的传染性,它是由一种新型的所引起。 4、微生物包括: 病毒、朊病毒);具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具细胞结 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5、世界上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是__ ___商人__ ___。 6、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是___ 的 ____,他对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主要集中体现_____、____和__ ___。 7、公元6世纪(北魏时期),我国贾思勰的巨著“ 曲、酿酒、制酱和酿醋等工艺。 ”详细地记载了制 8、被称为细菌学奠基者是__ __国的_____ ____,他也对微生物学建立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主要集中体现_______和__ ____。 9、20世纪中后期,由于微生物学的、等技术的渗透和应用的拓宽及发展,动、植物细胞也可以像微生物一样在平板或三角瓶中分离、培养和在发酵罐中进行生产。 10、目前已经完成基因组测序的 3 大类微生物主要是、及。 二、选择题 1、当今,一种新的瘟疫正在全球蔓延,它是由病毒引起的()。 (1)鼠疫(2)天花(3)艾滋病(AIDS)(4)霍乱 2、微生物在整个生物界的分类地位,无论是五界系统,还是三域(domain)系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基础生物化学》试题一 一、判断题(正确的画“√”,错的画“×”,填入答题框。每题1分,共20分) 1、DNA是遗传物质,而RNA则不是。 2、天然氨基酸都有一个不对称α-碳原子。 3、蛋白质降解的泛肽途径是一个耗能的过程,而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水解不需要ATP。 4、酶的最适温度是酶的一个特征性常数。 5、糖异生途径是由相同的一批酶催化的糖酵解途径的逆转。 6、哺乳动物无氧下不能存活,因为葡萄糖酵解不能合成ATP。 7、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催化反应都需要引物。 8、变性后的蛋白质其分子量也发生改变。 9、tRNA的二级结构是倒L型。 10、端粒酶是一种反转录酶。 11、原核细胞新生肽链N端第一个残基为fMet,真核细胞新生肽链N端为Met。 12、DNA复制与转录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以双链DNA为模板,以半保留方式进行,最后形成链状产物。 13、对于可逆反应而言,酶既可以改变正反应速度,也可以改变逆反应速度。 14、对于任一双链DNA分子来说,分子中的G和C的含量愈高,其熔点(Tm)值愈大。 15、DNA损伤重组修复可将损伤部位彻底修复。 16、蛋白质在小于等电点的pH溶液中,向阳极移动,而在大于等电点的pH溶液中将向阴极移动。 17、酮体是在肝内合成,肝外利用。 18、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病是一种先天性遗传病,其病因是由于血红蛋白的代谢发生障碍。 19、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都是蛋白质。 20、脂肪酸的从头合成需要NADPH+H+作为还原反应的供氢体。 二、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框内。每题1分,共30分) 1、NAD+在酶促反应中转移() A、氨基 B、氧原子 C、羧基 D、氢原子 2、参与转录的酶是()。 A、依赖DNA的RNA聚合酶 B、依赖DNA的DNA聚合酶 C、依赖RNA的DNA聚合酶 D、依赖RNA的RNA聚合酶 3、米氏常数Km是一个可以用来度量()。 A、酶和底物亲和力大小的常数 B、酶促反应速度大小的常数 C、酶被底物饱和程度的常数 D、酶的稳定性的常数 4、某双链DNA纯样品含15%的A,该样品中G的含量为()。 A、35% B、15% C、30% D、20% 5、具有生物催化剂特征的核酶(ribozyme)其化学本质是()。 A、蛋白质 B、RNA C、DNA D、酶 6、下列与能量代谢有关的途径不在线粒体内进行的是()。 A、三羧酸循环 B、氧化磷酸化 C、脂肪酸β氧化 D、糖酵解作用 7、大肠杆菌有三种DNA聚合酶,其中主要参予DNA损伤修复的是()。 A、DNA聚合酶Ⅰ B、DNA聚合酶Ⅱ C、DNA聚合酶Ⅲ D、都不可以 8、分离鉴定氨基酸的纸层析是()。 A、离子交换层析 B、亲和层析 C、分配层析 D、薄层层析 9、糖酵解中,下列()催化的反应不是限速反应。 A、丙酮酸激酶 B、磷酸果糖激酶 C、己糖激酶 D、磷酸丙糖异构酶 10、DNA复制需要:(1)DNA聚合酶Ⅲ;(2)解链蛋白;(3)DNA聚合酶Ⅰ;(4)DNA指导的RNA聚合酶;(5)DNA连接酶参加。其作用的顺序是()。

生物化学习题集题库

糖 一、名词解释 1、直链淀粉:是由α―D―葡萄糖通过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没有分支的长链多糖分子。 2、支链淀粉:指组成淀粉的D-葡萄糖除由α-1,4糖苷键连接成糖链外还有α-1,6糖苷键连接成分支。 3、构型:指一个化合物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列。这种排列的改变会关系到共价键的破坏,但与氢键无关。例氨基酸的D型与L型,单糖的α—型和β—型。 4、蛋白聚糖:由蛋白质和糖胺聚糖通过共价键相连的化合物,与糖蛋白相比,蛋白聚糖的糖是一种长而不分支的多糖链,即糖胺聚糖,其一定部位上与若干肽链连接,糖含量可超过95%,其总体性质与多糖更相近。 5、糖蛋白:糖与蛋白质之间,以蛋白质为主,其一定部位以共价键与若干糖分子链相连所构成的分子称糖蛋白,其总体性质更接近蛋白质。 二、选择 *1、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有(ABCD) A 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成 B 研究生物体的代谢变化及其调节 C 研究生物的信息及其传递 D 研究生物体内的结构 E 研究疾病诊断方法 2、直链淀粉的构象是(A) A螺旋状 B带状 C环状 D折叠状 三、判断 1、D-型葡萄糖一定具有正旋光性,L-型葡萄糖一定具有负旋光性。(×) 2、所有糖分子中氢和氧原子数之比都是2:1。(×)# 3、人体既能利用D-型葡萄糖,也能利用L-型葡萄糖。(×) 4、D-型单糖光学活性不一定都是右旋。(√) 5、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 四、填空 1、直链淀粉遇碘呈色,支链淀粉遇碘呈色,糖原与碘作用呈棕红色。(紫蓝紫红) 2、蛋白聚糖是 指 。 (蛋白质和糖胺聚糖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3、糖原、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组成的均一多糖。(葡萄糖) 脂类、生物膜的组成与结构 一、名词解释 1、脂肪与类脂:脂类包括脂肪与类脂两大类。脂肪就是甘油三酯,是能量储存的主要形 式,类脂包括磷脂,糖脂。固醇类。是构成生物膜 的重要成分。 2、生物膜:细胞的外周膜和内膜系统统称为生物膜。 #3、外周蛋白:外周蛋白是膜蛋白的一部分,分布 于膜的脂双层表面,通过静电力或范德华引力与膜 结合,约占膜蛋白质的20—30%。 二、选择 1、磷脂作为生物膜主要成分,这类物质的分子最重 要的特点是:(A) A 两性分子 B 能与蛋白质共价结合 C 能替代胆固醇 D 能与糖结合 2、生物膜含最多的脂类是( C ) A.甘油三酯 B.糖脂 C.磷脂 3、下列那种物质不是脂类物质(D) A前列腺素 B甾类化合物 C胆固醇 D鞘 氨醇 4、“流体镶嵌”模型是何人提出的?( D ) A、Gorter和Grendel B、Danielli和 Davson C、Robertson D、Singer和Nicolson 5、下列哪一种脂蛋白的密度最低( A ) A、乳糜微粒 B、β-脂蛋白 C、β-前 脂蛋白 D、α-脂蛋白 *6、生物膜中分子之间不起主要作用的力有( D E ) A、静电力 B、疏水力 C、范得华力 D、 氢键 E、碱基堆积力 三、判断 生物膜内含的脂质有磷脂、胆固醇、糖脂等,其中 以糖脂为主要成分。(×) 2、生物膜在一般条件下,都呈现脂双层结构,但在 某些生理条件下,也可能出现非双 层结构。(√) 3、甘油三酯在室温下为液体者是脂,是固体者为油。(×) 4、生物膜质的流动性主要决定于磷脂。(√) 5、植物细胞膜脂的主要成分是甘油磷脂,动物细胞 膜脂的主要成分是鞘磷脂。(×) 6、生物膜的流动性是指膜脂的流动性。(×) 四、填空 生物膜主要由、、组成。(蛋白质脂质多糖) 2、磷脂分子结构的特点是含一个的头部和两 个尾部。(极性非极性) 3、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多糖组成。 4、根据磷脂分子所含的醇类,磷脂可分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