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动科技支撑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推动科技支撑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推动科技支撑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推动科技支撑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三、推动科技支撑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 1、政策的含义与特征 (1)政策的含义 政策是指在国家或者政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调整特定的社会关系或者实现 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目标任务而规定的路线、方针、规范、措施以及行动 指导原则等行动准则的统称。 政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阶级社会的产 物,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策可以分为国家政策 和政党政策。 政策总是为了解决某些特定问题或者实现特殊目标任务而制定的, 区别了 具体情况, 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明确性。而且现代政治基本都表现为政党政 治, 政党通过执掌国家政权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任务,使得国家政策和政党政策变 得统一,因此政策的颁布通常是按照法定程序,经过特定机关颁布的,具有较强 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2)政策的特征 ①阶级性和权威性。 虽然政策是为了解决公共问题、 实现公共利益而制定的, 虽然它的决策者、制定者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机关,但是,据有公共权 力的统治阶级或集团所制定和选择的政策方案, 其代表和体现的在实质上却并不 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意志,而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居于统 治地位的那个阶级或集团的利益和意志, “政策的确立和改变,必须根据统治阶 级的政治天平权衡决定。 1 政策的阶级性决定了政策必须具有权威性,即对其 ” 对象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政策对象必须坚决强制执行,否则,就要受到一定的 处罚。权威性是政策的本质特性,正因为如此,所以有的学者给政策下这样的定 义,即政策是“个人或集体制定的政府法规或措施,即每一个政治系统的权威性 决定的输出。 2 政党的通过其组织纪律来保障其政策在政党内部具有权威性, ” 国家政府则通过国家行政的强制力来保证政策的权威性。 政策主体权威性和政策 正确性是决定政策的权威性的重要因素,通过以强制性为后盾推动政策的执行。 ②目的性与明确性。 政策总是为了解决一定时空条件下的某些问题或倾向而 制定的。没有问题,不解决问题,就不需要政策,因此它必须有鲜明的针对性。
1
2
刘雪明、赖毛毛:“论政策的本质与特征”,载《江西社会科学》2002 年第 12 期。 王明:“论法律与政策的关系”,https://www.doczj.com/doc/bf15712748.html,/1989loveinuyasha,2012-04-02 浏览。

所谓针对性,一方面是说要“有的放矢” ,即针对特定的对象、特定的问题;另 一方面是说要“对症下药” ,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原则和办法。同时,政策是 规范人们的行为的,主要是告诉人们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因此必须十分 明确。对要达到的目标、约束的对象、适用的范围、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完成 的时限等,都要做出明确规定,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可以做多种解释,从 而让人无所适从。同时,也不能太抽象,太笼统,用口号代替政策。 ③原则性与科学性。 政策的原则性即政策的严肃性与权威性。政策具有法令 的性质,一经颁布,有关方面就要严格按照政策的要求去做,不能违背。政策虽 不象法律那样有国家暴力作后盾,但却有纪律上的约束和行政上的管制,违反政 策也要根据情节的轻重进行惩处。同时,政策还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弹性,在某些 方面要留有一定的幅度给执行者去调整,允许因地制宜,作一些适当的变通。这 同时也就要求各地要创造性地执行中央的政策, 从本地实际出发, 提出贯彻措施。 灵活程度不能超越上级政策的临界点,不能违背上级政策的基本精神。因此,政 策必须符合客观实际, 符合事物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无论是制定政策还是执 行政策,都不能凭空设想,必须遵循科学的程序和方法,这就是政策的科学性。 政策内容要反映客观实际, 这是政策科学性的内在要求,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要符 合科学的程序、遵循科学的方法,这是政策科学性的外在表现,正确的政策是科 学性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表现的完整统一。3 政策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 自身的发展规律,调整好不同阶级、层次以及主体的需要;准确地反映、解决某 个历史阶段存在的社会问题。 ④整体性与延续性。 政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复杂的,尽管某一政策是针对特定 问题提出来的, 但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不是由于某一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多 方免得。制定政策必须考虑事物之间的关系,绝对不能孤立看待问题。否则,只 是暂时的处理好问题,但往往会带来更大的问题。因此,政策应该是一个由各种 政策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构成的有机整体。在这个大的政策体系中, “总政策 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制定其他政策的依据。 4 总政策与各项 ” 政策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与影响,缺一不可。5 作为政策
3
王明:“论法律与政策的关系”,https://www.doczj.com/doc/bf15712748.html,/1989loveinuyasha,2012-04-02 浏览。 参见刘斌、王春福著:《政策科学研究》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94 页。 总政策与各项具体政策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就是没有总政策,也就无法产生其它各项政策。反之,各项
4 5
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又决定了总政策所确定的政策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没有各项基本政策和具

体系, 其功能体现在各项政策之间的延续性,而不是的单项政策的功能的简单相 加。 不同时间段制定的政策之间的也存在相互影响与传承的关系, 政策的整体性, 要求人们关注政策之间的相互联系,注重搞好政策的协调配套,重视发挥政策的 整体效应, 必须把单项政策作为政策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看待,作为一个有 机整体为达到政策目标共同发挥作用。6 政策的整体性特征告诉我们,在制定政 策时必须注意政策的延续性, 主要是指政策的继承性。现有的政策和过去的政策 是有关联的,前者常常是后者的补充、修订、延展。 ⑤稳定性与动态性。客观事物具有相对稳定性。这种稳定性,正是社会经济 能得到持续发展、社会政治生活秩序能得到基本稳定的保证。不仅是总政策、基 本政策要稳定,就具体政策来说,只要它的政策目标没有达到且仍然是合理的, 政策的外部环境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就应保持它的相对稳定性,不能朝令夕 改。但是,任何政策都不可能是万古长青的。政策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以后,或 者由于政策目标的实现, 或者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会失去存在的意义而结束历 史使命, 这就是政策终止。 政策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一样, 总是处于不断的运动、 变化和发展之中, 因此具有动态性。 政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就其政策方案来说, 即使是解决一个一般的社会问题,也不可能一次就制定出完美无缺的最佳方案, 而是需要政策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 不断地进行修改、 补充、 调整和完善; 就政策本身来说, 政策也不只是一个孤立的静态政策文本, 而是一个由政策制定、 执行、评估、调整以及终结等一系列环节构成的动态过程;就政策体系来说,政 策决策者、 制定者必须根据社会条件环境的发展和人们利益需求的变化,相应地 充实、完善或改变、淘汰旧政策,或重新制定新政策, “只要有政策的存在,这 个动态过程就不会停息。 7 但是,政策的动态性并不意味着政策可以朝令夕改, ” 随意改变。政策作为人们的行动准则,社会秩序的调节器,必须保持它的相对稳 定,否则政策的不稳定性将会给社会带来灾难,造成社会不稳定。稳定性是政策 动态性的特殊表现形式, 就如运动与静止的相互关系一样, 静中有动, 动中有静, 因此在政策运行过程的每一个阶段中,政策都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运动是绝对
体政策,以及不同政策互相间的联系与配合,也就没有总政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各种政策之间的这种相 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关系,使任何政策都不能脱离其它政策而孤立存在,不能孤立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6 7
刘斌、王春福著:《政策科学研究》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95 页。 参见孙光著:《政策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46 页。

的,静止是相对的,这一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同样也适用于政策,因此可以说 政策的动态性是绝对的, 稳定性是相对的。 在制定政策时, 要注意动与静的结合, 既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及时科学地制定新的政策,清理过时政策,防止 出现政策落后现象;同时,也要防止政策“多变”造成人心不稳,社会动荡,因 此,政策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其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它只能在一定的空间、一定 的时间内起作用。 ⑥目的性和实践性。政策虽然是人们主观意志的表现,政策的制定必须是为 了解决某一些问题,即它具有明显的目的性。政策的目的性,要求政策内容必须 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即围绕政策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实现的政策目标,运 用马克思哲学定理, 十分明确地针对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制定符 合实际的、 切实可行的政策方案,切忌因政策内容的过分空泛而影响政策效力的 发挥和政策问题的解决。 政策的制定必须目标明确,否则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与失 误,减弱了政策执行的效果、发挥不了政策功效的目的。同时制定政策的目的, 在于用政策指导实践活动。政策的实践性,主要是指政策是从实践中产生而来, 有服务于实践的, 即政策是在实践活动中为了解决某一些问题而制定的,同时政 策又是人们实践活动的根据之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检 验的政策才能判断出其是否科学合理。一项切实可行,具有指导意义的政策必须 经过从实践中来, 再到实践中去的反复运动的过程。政策的制定要经过科学的分 析、推理与论证,而所有这些活动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没有实践做基础 的政策简直就是闭门造车的结果,是伪科学的、错误的政策,不能够实现政策目 标和调整社会利益关系,这些政策必须结合实践,通过在实践活动去加以修改、 调整,甚至抛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政策正确与否的重要标 准。 2、政策支持的具体措施 (1)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政策 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县域经济必须 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与时俱进地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适应经济建设 发展的新变化,用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去解决新问题。又好又快地发展县域经济, 必须从过于主要依赖于计划的、行政的手段,转移到主要依靠市场的、经济的办 法上来。政府利用规划、政策、引导资金和提供基础设施等手段,企业作为项目

运作、产业发展的主体,通过资产重组、产权转让、经营权转移、资本置换等手 段,开发资源,盘活资产,激活资本,优化县域经济生产力配置。这是实现县域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减少工作阻力和压力风险的总开关、总钥匙和总抓手。 无论是发展特色产业,还是改革国有企业;无论是推进城镇建设,还是开发 产业园区, 都要学会在政府的主导下,利用市场机制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资 金、市场等困难。譬如在资源开发问题上,对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滩涂林地资 源,在规划、整理的基础上,打捆包装成整体项目,再引进有实力的投资商进行 整体开发,变潜在的资源为现实的财源;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土地利用上,通 过组建城投公司,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由公司行使“统一收购权”和“统一 招拍挂权” ,有计划地将土地推向市场,通过招拍挂,获取建设资金,带动城镇 建设;在融资问题上,可以城投公司为平台,与金融机构签订金融协议,为项目 提供贷款担保,利用银行资金推动项目建设。 总之,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只要是有利于壮大县域经济,增 强财政实力,实现强县富民,不影响生态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事,就要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决策,勇于负责,排除干扰,大胆实施。8 (2) 坚持适度超前政策,加快市场化与城镇化进程 西部县域要按照市场兴产业、强经济、促发展的思路, 着力培育发展专业市 场和特色市场, 构筑以县镇、 建制镇和基地区为依托的专业市场、特色市场和要 素市场体系。 它包括粮食、 蔬菜、 禽畜、 物资为内容的物流市场, 也包括劳动力、 资金、技术、信息、产权交易为内容的生产要素市场。市场建设本着与地方产品 相结合的原则, 发展特色农牧业, 增强市场与地方经济的关联度, 构建特色市 场与特色经济相互促进和联动的产销一体化格局。 当前, 西部县域市场建设要以 启动民间资金为主, 运用政策引导、民间建设、自我管理的方式, 不断探索市场 建设新机制, 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业主经营的办法, 做到产权、体制、机 制一步到位。 当前, 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是较突出的问题。 西部地区要抓住西部大开发 的机遇, 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 加大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基 础设施建设既是推动经济的动力因素, 又是经济开放招商引资的环境基础; 既 是引来外地人开发资源的 “平台” 又是当地人走出落后封闭了解精彩世界的 , “窗
8
楚国良,中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

口” 。加快城市建设, 推进城镇化进程, 也是西部县域经济发展的切入点之一。 城镇化趋向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成果, 也是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必须减少 农民的根本途径。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也要超前适度, 走城区规划法制化轨道, 在自来水、排水、防洪、垃圾处理、集中供热、道路拓宽、草地绿化等方面要立 足长远和高标准。 (3)坚持科技发展与经济运行相结合政策,实施“科技兴县”制度 自邓小平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言论后,各地县区相继提出了实 施“科教兴县”战略。但十多年来,许多地方的“科教兴县”年年提、岁岁喊, 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不显著。究其原因,首先是各级领导对“科 教兴县”的认识不到位,没有出台一个好的、超前的、可操作性强的、推进“科 教兴县”的战略和实施办法,没有一个明晰的科技发展思路。为此,必须认真抓 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步伐,鼓励有条件的科研机 构和大专院校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应用型科研机构成为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鼓励科技人员领创办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加 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实现 科技管理体制创新。二要改革科技投入方式,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 入为主体,银行信贷积极支持的科技投入体系,逐步建立科技风险投资体系,实 现科技投入机智创新。三是重视技术开发和引进,加快用高新技术、信息技术装 备改造传统产业和企业, 有重点的建设一些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高新技术示范园 区,力争使良种培育、节水灌溉、旱作农业等农业行进适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是重点产业实现整体创新。 四要加强与国外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高新技术企业 的合作,以企业为主体,在新材料、生物工程、精细化工和绿色食品等领域,共 同研究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占领科技制高点,发挥后方优势;要扶持发展一 批科技型企业,带动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育成长,实现技术结构的创新。五 是要顺应时代潮流,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提升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水平,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创新。 在利用政策促进科技支撑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采取以下机制:①建立 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运行机制,科技与经济严重脱节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 素。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首先要使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把促进经济 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现代科学技术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所起作用,已经不限于某一

些具体的技术成果在生产上的应用,而是宏观上对县域重大经济决策、发展思路 回起到重要的影响。其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专家顾问机构,把一些有影响、有 真才实学的科技专家和经济专家收到顾问组。 通过专家顾问组促进科技人才与经 济管理部门的结合,加强对自然资源、自然条件等各种基础资料的调查研究,分 析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趋势, 帮助政府部门了解经济知识和经济状况,认真进 行调查研究,积极参与积极社会发展的决策、研究、规划制定工作。②建立科技 成果保障机制,随着“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和加入 WTO,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和 侵权案件会不断增加, 对知识产权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保护,将会严重阻碍科技 成果的转化和“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要加大对“科技进步法”和“科技成果 转化条例” 等科技法规的宣传力度和执法检查力度。对科学技术人员技术转让所 得给予保证, 对技术成果转让中出现的经济技术纠纷,仲裁机构应积极的进行调 解, 用法律手段规范技术市场的管理,对中介机构及中介人在技术交易中的合法 收入应予保护。9 ③注重相关政策之间的配套,形成政策支持合力。实现县域经 济结构的优化,单靠单一的政策工具还不够,因为单一政策的作用力是有限的, 还必须得到财政、税务、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支持和协调, 才能收到 最佳效果。工商部门应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准绳,把好市场准入关。税务部门在税 收政策上, 应给予国家产业政策优先发展对象以税收优惠政策, 扶持其发展壮大; 对限制发展的对象实行高税赋, 限制其发展。财政部门对那些社会效益好但经 济效益较差的项目, 或涉及国家高度科技机密、 投资额大、 期限长的产业或项目, 应增加直接投入进行启动或进行贷款贴息。这样,有利于形成各方联合、齐心协 力促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新格局。10 (二)加大财政金融支持 1、财政支持的具体措施 (1) 加强财政预算管理, 提高科技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从调研情况看,越是政府投入的重点,重复投入的问题就越严重。近年来, 特别在政府民生投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整合资金,就更显迫切。首先,应以项 目为载体,将性质相同、资金用途相近的各级、各渠道的资金集合起来,捆帮使 用, 集中投入到重点建设项目上。 其次, 针对过去各个部门各自下达、 各自管理,
9
胡同宁,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以东明县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山东农业大学, 第 54 页。 10 陈昌铎,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政策,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年第 5 期,第 37 页。

造成的项目分设、资金分散、管理重复的问题,应采取以主管部门为主,将其他 同类性质的项目、资金整合起来,实行项目统一下达、资金统一分配、工程统一 监管,并明确“部门管项目,财政管资金”的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保证项目实施和全区整体工作的需要,达到资金的有效使用,避免人力财力物力 的浪费。11 不断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科学发展观要求财政部门不仅要实现数量的增长, 更要促进效益和质量的提高,实现质量和数量的“双赢” 。就目前来说,我们财 政支出效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要把财政监督延伸到资金使用各个环节, 克服长期以来存在的“重分配,轻管理”问题。通过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及 时准确地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防止财政资金损失浪费, 力争做到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把实事做实,把好事办好。凡是政府主导的建 设项目, 财政部门都要积极参与立项论证等前期准备工作, 从财政角度多向党委、 政府建言献策,确保资金来源落实,杜绝“政绩工程、面子工程” ,把有限的资 金用在经济建设和急需的社会事业发展方面。 在发展职能上,要致力强化“两个作用” 。一是要强化杠杆作用。一方面, 要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争取以少量的财政投入动员尽可能多的社会资金。 另一方面,要继续用好用活各种财政专项资金、财政贴息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二 是要强化激励作用。 国家应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支持,考虑对县域新 办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 吸引外来资金向县域经济流动,减轻企业初期发展的 困难。对要优先发展的产业的技改项目和新建项目,在审批、购置、配套资金等 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并对创新业绩突出的企业给予鼓励。要进一步探索对金融部 门支持工业生产的激励政策。12 (2)充分发挥财政管理职能,强化收支管理,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财力保 障。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经济要发展,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财政作 保障。而财政投入是有限的,要使有限资金发挥无限效益,必须加强财政管理。 一是建立起公开、 公正的收入机制, 为县域经济提供更多财力。 一是废除收入 “基 数法”考核办法。以往财政收入都是年年下达计划,层层按计划完成,按计划考
11
朱翠林,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财政政策良性互动的对策——基于广西 A 县的调查,当代经济, 2010 年 10 月,第 76 页。 12 李明海,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https://www.doczj.com/doc/bf15712748.html,。

核,没有真正地体现出财政收入应收尽收。挖税、垫税现象时有发展,影响了收 入的真实性。目前,我们通过推行新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三是建立新增项目增 加财政收入的激励机制, 特别是对各乡镇新增税源增长财政收入要适当地给予充 分的激励,以完善乡镇财政体制的不足,最大限度地调动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二 是建立透明、高效的支出监管机制,挤出更多资金投入到经济发展中。近年来, 尽管在支出方面狠下了功夫,并收到明显的效果。但从目前来看,支出管理上还 存在一些漏洞,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现象较严重。因此,支出管理仍是当前财政 工作的重头戏,要狠下功夫,强化管理,降低行政运行成本,节省资金支持县域 经济发展。 一是严格预算。 对预算编制和实施要在“早、细、硬”上下功夫。 “早” 就是编制要早。 当年第三季度就要着手编制次年的预算, 保证来年按时实施。 细” “ 就是细化预算编制。一方面单位要细化,要对每一个独立核算单位编一本预算, 另一方面项目要细,部门预算要编制到类、款、项级预算科目,工资、公用经费 要进一步细化到目级预算科目,专项资金要核定到具体项目。 “硬” ,就是硬化约 束,预算一经人大审议批准,财政要加强监管,不得更改,不准突破预算。同时, 建立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三权鼎立”的约束机制。二是严格支出标 准和范围。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地统一的开支标准和范围。特 别是对支出范围,要按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进行认真清理,该退出的则退 出,该加强的则加强,该调整的则调整,切实解决财政包揽过多、支出过多、过 滥的问题。三是严格支付。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减少资金周转环节,提 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从上到下清理和统一各种奖金政策,应建立“一年一度一 次性奖励” 制度, 制止滥发奖金。 五是加强政府投资领域管理, 以减少政府投入, 减轻各级财政的压力。要转变政府职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加强政府投资领域 管理,控制政府负债。三是建立灵活、有力的财政调控机制,集中财力支持经济 建设。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一个宏观调控部门,要服务于经济发展,必须加大调 控力度, 调控更多的资金和资源,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一是调控预算内、 外资金。 通过实施综合财政预算,将预算内外资金纳入预算,捆绑使用,并由政府集中一 部分,由政府掌握使用,增强政府调控能力。二是调控县、乡财力。由于乡镇一 部分机构上划,如工商、公安、税务、法庭、国土、建设等,致使乡镇难以做到 事权与财权的统一,财力较分散。因此,应积极推行乡财县管,把乡镇作为预算 单位,其收入直交县财政,支出由县财政支付。这样不仅可以平衡乡与乡贫富不

均的现象,而且可以整合全县财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三是调控各行政事业单 位经营性资产和闲置资产。这些资产由各单位管理,不仅易滋生腐败,而且造成 了大量的浪费。四是要调控好各单位后勤服务资源。目前各单位不论大小,都配 齐了文印设备及小车,建立了伙食团,大中型会议室,有的还建了招待所。这些 对于大单位可做到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但对一些小单位则难以发挥作用, 资产、 人员被闲置,浪费严重。对此,应积极推行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把机关一些后 勤服务推向社会,由社会承办,这样能够大大节减财政资金。 (3)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建立奖励机制,为科技支撑县域经济发 展注入活力。 县级财政在自身加强财政管理的同时, 还应充分调动各级党政、 企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因此县级财政应协助政府建立县域 经济发展奖励机制,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和凝聚放大作用,努力为县域 经济注入活力。 一是建立 “政府奖励机制” 将财政对各企业的各种投入改为 。 “政 府奖励基金” ,由政府对财政贡献大(包括招商引资、项目效应、迁入工业园区) 的企业法人给予大张旗鼓表彰和奖励, 以促进其发展。 二是建立 “政府激励机制” 。 各级政府都应该建立上级对下级政府在争取项目、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激励机制, 以充分调动单位、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集中精力搞建设,聚精会神抓发展。三建 立“金融机构扶持鼓励机制” 。对县域范围内的各金融机构按当年对地方全年贷 款增量、 核销企业呆坏帐额等指标确定奖励金额予以奖励,缓解各企业融资难的 困境。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培植龙头企业,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各级财政部门要用现代工业理念 抓农业,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要运用财政农业政 策和财政投融资等手段,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要大力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 头企业。采取切实措施, 集中财政资源, 重点发展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 作用明显、 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 要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 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要正确处理农户、基地、龙头企业的关系, 促进产业整 体开发。大力发展各类商品生产基地, 开发优势产业带, 形成农业商品的板块 经济; 财政部门要鼓励工商企业从事农业领域的开发,支持发展农业专业大户、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 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农 业区域布局调整, 推进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 形成规模化、标准

化生产。要把自主培植与招商引资、发展生产与搞活流通、壮大规模与科技进步 结合起来,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② 扶持支柱企业, 推动县域工业发展。财政部门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 县域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 要把农产品加工业、资源加工业、为城市企业配套 业、 劳动密集型工业和特色优势工业作为县域工业的主攻方向和扶持重点。要立 足县域比较优势, 调整产业结构, 盘活资产存量, 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 源, 发展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要引导生产要素向重点骨干企业集中, 推动资 产重组, 带动县域工业发展。 县域工业发展要体现新型工业化的取向和要求, 不 能破坏环境和生态, 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大力支持和促进县以下中小 企业发展。要走招商引资和民营化的路子, 不能走依靠政府或集体投资办工业 的老路。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向园区聚集。加快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推进工业结 构的优化升级, 形成以园区为载体的块状经济。 ③以产业聚集为重点, 带动城镇化发展。各级财政部门要坚持统筹规划、 突出重点的原则, 增加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 省安排的小城镇补助和贴息资金 优先支持县城和中心镇建设, 不断提升县城综合功能。要以产业支撑城镇建设, 坚持城镇建设、市场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 引导、鼓励各类企业向县城 和重点中心镇集中, 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流动和集聚, 扩大农村劳动力向 第二、三产业转移的空间, 增加就业岗位, 加速城镇化进程。13 (4)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实现政府事权与财权的统一,促进县乡政府发 展经济的积极性。 赋予县级政府相应的财权,其核心内容是各级政府事权与财权的合理划分, 当前,县级政府有一级事权,相对而言无一级相应的财权.一方面县级政府事权 不断扩大, 另一方面, 作为县级主要财政收入的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正逐步取消, 使县级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更加减弱.因此,要改变现有的分税制体制,合理 划分税种,扩大地方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自主权,使财权与事权基本上对应.增 强县域自主发展能力,规范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为 提高落后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 使其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中央财政应当进 一步加快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的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最好从立法上
13
马雪峰、范宝学,促进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 4 期,第 339 页。

根本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应改变以维护既得利益为依据的基数法, 因素法.二是在 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上要加大对落后地区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农业,教育等方 面的资金倾斜.如继续延长对三西扶贫项目的支持,同时适当降低专项资金的地 方配套比例.三是把特殊性转移支付的支持重点转向落后地区,改善县域的生态 环境和基础设施状况,带动经济的发展14 进一步完善和调整中央对省市县、省对市县财政体制,保护地方政府、尤其 是县乡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在现行政府体制架构下,财政体制设计是否合理 和调整是财政支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政策。本课题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 财政体制改革与创新, 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尤 其是 1994 年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实施,对保证中央政府财力的汲取、中央财政 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的提升,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举 世瞩目的作用。 勿庸讳言, 随着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差 异等,加上分税制财政体制固有的不足或矛盾,这一体制的实施和运行,加剧了 全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不利于缓解 全国区域分配不公,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和深化,致使全国性的县乡财政困 难有扩大的趋势,凸现出三农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困扰。对此,本 课题建议, 一是取消分税制财政体制中的老体制上交,实现真正的财政体制并轨 运行;二是在现行税制框架内,调减增值税中各级政府的分成比例;三是确立中 央、省、县各级政府(财政)中的主体税种;四是明确规定地方政府税收立法权 和发债权,将地方税收征收机关隶属于各级财政管理,降低政府运行成本,尤其 是税收征收管理成本。15 (5)加大财政对战略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财源经济基 础。 一是要落实和完善优惠政策, 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各县要用足用活国家和省、 市现行的扶持工业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提高优惠政策的执行兑现率,确保企业 不折不扣地享受到政策优惠。在此基础上,县财政要建立和充实工业发展资金, 按照扶强扶优的原则,对本县有自主创新能力、有品牌资源优势、有规模带动效 应、 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龙头骨干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技术升级改造项目,给予财政
14 15
刘家庆、哈明辉、焦岩、徐继之,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发改委网。 周永松、吴晓玲、李灯强、吕晓红,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补贴或贷款贴息; 对一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 可采取将相关税费实行 “先征后返” 的方式,扶持工业项目建设。同时,优先推荐这些龙头骨干企业申请争取国家政 策和专项资金支持。 二是要加快企业融资平台建设, 帮助企业化解难题。 一方面, 财政要安排足够的资金, 大力支持县政府开展对外招商引资活动,帮助县内企业 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做到靠大靠强,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另一方面,要充分发 挥财政政策导向和资金引导作用, 由财政出资引导设立一两家中小企业融资性担 保机构,并通过政策优惠鼓励、支持有县内外实力的企业和个人投资参股,不断 做大做强融资担保机构, 为县内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有效信用担保,努力缓解企业 发展难题。同时,采取财政奖励、税费优惠等方式,鼓励县域内商业金融机构扩 大对本地经济发展的信贷投入, 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效金融信贷支持。三是要 支持发展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认真梳理整合现有的、比较分散的扶 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从本县实际出发,对一些不便于执行或容易产生新的 不公正的扶持政策进行修改调整。在税收优惠上,在税法规定范围内,可采取适 当提高中小服务企业营业税等税收起征点, 对缴纳相关税费比较困难的服务企业 给予税费缓征、减免等措施,切实减轻服务企业负担。在财政支持上,在不断加 大财政投入的同时, 积极整合各类扶持服务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将有限的资金集 中起来,帮助传统服务业进行产业升级,大力支持发展商贸物流、职业培训、金 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尤其要突出扶持具有资源优势的旅游业做大做强。16 此
外,应当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 支持县域中小企业发展。支持企业技术改 造、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市场开拓等各类 专项资金,重点向县域中小企业倾斜。通过贴息和补助等方式,引导银行和社会 资金的投入,促进县域中小企业发展。 2、金融支持的具体措施 (1)发挥政府组织协调作用,推动信用环境建设和信贷投入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是我国金融业和整个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面对县域 脆弱的金融生态环境, 加强金融监管, 规避金融风险, 创建金融安全区刻不容缓, 单靠人行、 银监会等金融部门的努力显然力不从心,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组织协调 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功能,以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信贷资金运行规律这只“看 不见的手”所带来的挑战、冲击和机遇。要进一步加强诚信建设,规范企业改制
16
李光富,永州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财政政策取向,地方财政研究,2011 年第 4 期,第 63 页。

行为,积极整治区域信用环境,努力探索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方法和举措,使全 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严厉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维护金 融机构合法权益。帮助金融机构化解经营风险,提高资产质量,为经济发展吸纳 资金营造一个良好、和谐、诚信的环境,为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一个 优质服务的平台和公平竞争的环境,解除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的后顾之忧。17 金融机构站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度上,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加大 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 信贷投放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人民银行要积极 落实“窗口”指导,认真贯彻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在地区、产业间合理投放 信贷资金。一是要围绕扶优壮强,加大对县内重点企业投入,如工业园区企业要 实行重点支持和重点服务, 加强信贷投入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二是要围绕产业结 构调整,争取扶贫贴息项目,支持商业银行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带动 相关产业的发展;三是要围绕民营个体经济,培植优良信贷载体,帮助民营企业 提升信用等级和扩大授信面, 支持一批民营企业扩大生产和销售;四是要扶优调 优农业产业, 继续把果业产业作为我县农村经济和持贫产业的支柱来抓,按照统 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结合我县的成功实践,始终坚持不懈地做大做强果业,扎实 推进中国柑橘专业县进程, 进一步扩大果业基地的开发面积和覆盖面,使柑橘产 业对城乡居民和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达到 80%。金融机构加大对产品有市场、技术 含量高、已形成规模效益的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千方百计增加投入,把支持农 民增收和培育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一是突出金融支持重 点,优化金融支持结构,提高金融资源使用效益,把资金配置到最能体现地区优 势、 最能带动整个经济全面发展的产业与行业中去,金融机构积极筹措信贷资金 加大投入;二是切实解决存贷差问题。近三年来的中央 1 号文件都提出将“县域 金融机构一定比例存款投放当地” ,监督金融机构充分保障县域经济发展资金需 求, 尤其是邮政储蓄银行要切实解决好存贷差问题,把闲散资金投入到县域经济 发展当中,实现双赢。三是建立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对县级 金融机构的合理有效信贷投入进行考核和奖励。 县政府制定一定的金融信贷增长 指标,对完成指标的金融机构,按照考核标准进行表彰和奖励。四是创新服务手 段, 变单一品种、 单一手段支持为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客户提供多方面的综合服
17
亢爱林,县域经济发展需要政银企三方互动——对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时代经贸,2008 年 4 月,第 150 页。

务, 对县内招商引资企业提供配套服务,使招商引资企业成为辖内新的信贷增长 点。五是进行制度创新。金融机构争取贷款审批权限,简化贷款手续。要以发展 地方经济为已任,加强对县域经济的服务,把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产业 化企业作为重要的效益增长点。 (2)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支撑县域经济发展拓宽融资渠道 ①建立融资担保机构,解决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的问题。当前,县域 金融最突出的问题仍然是资金供给不足,特别是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在金融资源 极其匮乏的情况下,资金外流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可由地方政府、金融机构、民 营企业共同出资设立或财政注入部分资金等筹集设立担保机构, 也可由县城民营 企业作为会员自发参与共同出资成立股份制的担保机构。 金融机构要积极与中小 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立业务协作关系,双方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合理 确立风险分担比例;;担保公司成立后,对资信好的担保公司其担保基金与可担 保贷款配比可放大到 5.6 倍。 凡是经过信用担保公司承保的贷款,协作金融机构 应简化评审程序,建立绿色通道,加快发放进度,金融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 做到抓大不放小, 增强对民营中小企业的金融渗透和支持能力。使民营企业在县 域的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8 ②扩大县域地区金融发展规模,提高金融服务质量。甘孜州地区县域地区科 技支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就是融资难,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相对较少,融资渠 道狭窄,因此,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设立区域性中小 股份制商业银行, 完善中小客户金融服务体系。相对于大银行而言, 中小银行 在向小规模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上更具比较优势, 因此县域金融结构 应该以中小金融机构为主。 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可由县域工商企业、个体私营业 主、个人等集资入股, 但应具有良好的产权制度。为保证中小银行的稳健发展, 还应完善中小银行的制度设计, 如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以及监管制度、存款保 险制度等县域金融机构要选择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试点信用贷款 方式。积极推行票据融资,推广商业汇票业务。扩大抵押和质押贷款范围允许县 域中小企业以适销对路的库存产品和可靠应收款作为保证向银行申请贷款。 二是 规范和引导非正规金融发展, 使之成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鉴于县域范围内
18
亢爱林, 县域经济发展需要政银企三方互动——对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时代经贸, 2008 年 4 月,第 150 页。

正规金融的供需缺口不断拉大的局面, 应当允许有非正规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 务, 满足非公有制经济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同时应正确地规范和引导非正规金 融发展, 使之成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三是合理布置金融服务网点,合理划 分审批权限。金融机构要适应县域经济发展和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合理摆布服务 网点,不断扩大对县域经济服务的覆盖面,在结算、财务管理、信息咨询、投资理 财等方面为县域经济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同时,适当扩大基层行的贷款审批权 限,针对县域经济运行特点和发展方向,在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授权授信的基础上, 根据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编制贷款营销计划,增强基层行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不断 强化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及时满足县域民营企业有效贷款需求,加大 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19 ③坚持全面顾及,重点突出原则,明确支持重点。 相对于西部民族地区而言, 县域中下企业应当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科技 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所在,因此,在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全 面顾及的基础之上, 应当把中小企业列为重点支持对象,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促 进县域经济发展。以构筑县域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为重点, 建立县域资金投 入的风险保障机制。因县域经济主体经营风险较大、信用度不高, 地方政府应 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解决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难的问题。 同时, 要 建立担保机构的资本补充机制, 吸收社会资本进入, 鼓励大企业、 大公司参股,
20 提高担保公司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能力。 发挥资金优势, 明确支持重点, 提高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支持调整优化农 业和农村经济结构。重点支持建设专业粮食生产基地, 促进粮食生产节本增效。 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 扶持高效瓜菜、果品、花生、银杏、茶叶、食用菌 的生产, 倡导“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模式。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推进农 村合作组织向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发展。二是支持工业园区化发展。要区别 对待经济园区建设, 重点支持特色园区、科技园区、专业化园区, 以及依托龙头 企业的园区建设。 大力支持综合批发市场、 专业市场、 小商品市场的改造建设, 发 展现代流通企业。三是支持城镇现代化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水利、交通、能 源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 要突出对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的重点基础设施
19
亢爱林, 县域经济发展需要政银企三方互动——对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时代经贸, 2008 年 4 月,第 150 页。 20 张改清,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弱化及其对策,现代经济,2008 年第 1 期,第 55 页。

建设的支持力度, 推进城镇化建设。四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对符合国家产业政 策要求、 有一定科技含量、 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 对 资信良好、 确能偿还贷款本息, 尤其是对已经经过本行信用等级评定的中小企业 可以发放信用贷款。21 ④建立科技创新企业、 金融机构以及政府三方合作平台,提高金融支持的效 率 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协调和服务,促进银企共同发 展。要通过建立金融预警制度、信息发布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等手段,积极搭建 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全方位的信息交流平台,整合资源,解决银行与企业信息不 对称的问题,建立政府协调和银企互动的长效机制。企业要及时发布生产经营的 主要指标,如实反映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大经营决策事项及销售市场的变 化情况,及时将符合政策去向的重点建设工程、重点技改项目及重点企业贷款需 求推荐给各金融机构;银行要切实转变经营观念,针对不同行业、 不同类型的企业 和不同的建设项目建立贷款申请辅导制度,使企业及时了解贷款程序和渠道,加 大贷款营销力度。 要定期发布国家信贷政策的变化情况和信贷支持的重点行业及 领域,注重将国家产业政策与货币信贷政策有机结合起来。金融部门还可以组建 信用评估公司,对 AAA 级、AA 级优良企业通过网络进行公开披露,对恶意逃、废、 赖银行债务的企业名单在网络上进行公开曝光,形成社会监督机制。通过多边交 流和共同协商,拓宽政、银、企三方沟通联系渠道,提高货币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力求构建新型的政银企关系,在提高金融机构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好地推 动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22 建立县域金融资源配置与县域经济发展互动机制。 全面建立政府职能部门与金融机构联席会议制度, 及时发布和反馈信息, 保证 金融部门信贷投入和经济发展结合点的准确性。制定实施《重点中小企业评估认 定制度》, 由经济主管部门推荐, 中介机构评定信用等级, 金融机构筛选认定, 建立重点企业、项目精品库。积极利用银企恳谈会、贷款营销推介会、项目洽谈 会等形式, 促进项目与资金的观察视点衔接, 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有效信贷投入。 加强对县域经济金融形势的综合统计分析, 针对性地提出政策措施和建议,为县
21 22
张强,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及政策建议,济南金融,2005 年第 12 起,第 48 页。 亢爱林,县域经济发展需要政银企三方互动——对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时代经贸,2008 年 4 月,第 151 页。

域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
23
(三)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与产学研相结合 1、以科技创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从各发达国家经验看, 政府的有力扶持是各国在产学研结合中迅速发展的一 个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 以美国为例,美国没有专门设立负责产学研合作工作 的政府部门。 但美国经济发展局与国家科学基金会等联邦政府部门通过制定政策 鼓励高校与民间企业开展研究, 保证了技术创新工作的正常开展。24我国目前尚 没有专门针对产学研合作研究的法律,产学研合作的规定分散在有关政策法规 中,且存在一些规定的空白,建议制定合作研究相关政策,对合作研究中不同主 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进行规范。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 在制订综合科技计划的基础上设立产学研专项资金和产学研合作专项计划。 在市 场经济条件下, 产学研是各自具有不同优势的利益主体,产学研合作被认为是自 主选择的结果。然而,当产学研合作投入或风险巨大,或者说合作项目属于具有 强外部性的共性技术领域时, 政府实施科技计划等形式支持产学研合作创新,鼓 励和引导以补偿创新的风险就十分必要。 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计划的目的在于弥 补现行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在支持产学研合作方面存在的不足。 产学研合作专项计 划应突出市场导向,面向企业需求,以开发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为目标,重 点支持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结成研发联盟申报的科技项目。同时,政府应建立 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产学研合作联系协调小组,加强产学研合作宏观协调。25 实现政府对产学研合作的引导和调控,首先应建立利益驱动机制。要根据产 学研合作的现实情况,从调动产学研各方面的积极性出发,在利益分配、知识产 权、税收信贷等方面,制定更加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以调节产学研各 方的利益关系。其次,要高度重视环境机制的作用。考虑到产学研合作是不同部 门、 不同行业、 不同系统单位之间为了共同的价值目标和利益目标而开展的合作, 因此需要强化政策法规对产学研合作行为的规范和约束, 必须使合作者严格遵守 一定的规范和准则,依靠政策的导向性、法规的强制性,对合作各方的行为进行 规范和约束,以保证产学研合作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第三,要不断完善选
23 24
张强,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及政策建议,济南金融,2005 年第 12 起,第 48 页。 杨雁,美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与产学研合作,宜宾学院学报,2008 年 9 期,第 72 页。 25 沈志清,产学研合作:国外经验与中国实践,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年 l1 月 第 6 期,第 57 页。

择机制。建立健全技术市场管理、协调机构以及技术开发、技术服务中心,让他 们承担收集和推广科技成果信息的任务;建立产学研合作的信息网络,不断扩大 信息的传播和转移的辐射面; 建立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咨询评价系统,为产学研合 作各方提供合作项目的技术性、先进性、科学性、经济性、适应性和价格参考资 料,避免合作各方在目标价值上存在的较大差距。26 2、正确选择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机制 在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目前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种:①共 建经济实体模式, 共建经济实体是产学研之间最紧密的、以资本为纽带的合作模 式,也是最成熟的合作方式。虽然这种模式在产学研结合中所占比例不高,却反 映出产学研结合从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的态势。共建经济实体的特点:一是以市 场为导向,是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具体体现。高校、科研机构是技术的源头,企 业作为生产、销售的基地,相互结合形成研究、开发、研制、生产、销售一条龙; 二是高校与科研机构主要以技术(无形资产)人股,企业主要以固定资产、现金 等投资入股;三是有比较合理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四是产权明晰,各方利益 共享、风险共担。②共建实验室或研发机构模式,企业选择有技术优势、人才优 势和科研条件优势的高校、 科研机构联合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不具有法人资 格的实验室或研发机构, 是产学研结合的高级形式。 其特点: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 二是高校、科研机构以优秀的科研人才加盟,企业投人研发经费,安排产业化人 才加盟,形成“人才+资金”的产学研结合模式;三是有比较合理的管理体制与 运行机制, 实行管委会或理事会或董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四是实验室或研 发机构独立运作,具有经营自主权,对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均有 明确的约定。这种模式适用于有良好合作基础的企业、高校或科研机构,各方均 有比较显著的优势和较强的实力,且互补性比较强,属强强联合,是产学研结合 的高级形式。③联合培养人才(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模式,产学研结合发展到 一定阶段,必然形成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建立人才交流和人才培养的机制 以及人才训练基地, 包括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高校担任兼职导师。联合培养人才 模式的特点:一是发挥各方优势联合培养人才,对于合作各方而言,是一种共赢 模式。对企业而言,短期内可以解决企业的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从长期来看可 为企业储备专业技术人才;对高校、科研机构而言,有利于学生(大学生、研究
26
政府主导下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求是理论网

生)理论联系实践,使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更贴近实际、贴近市场需求。二是 合作期长,是长期合作的必然结果。三是合作风险比较低。④共享科技资源(包 括科技文献、仪器设备等)模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需要大量的科技资源,自 身却相对匾乏,技术创新受到较大的影响。为弥补其不足,企业需要与科技资源 相对充足的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以 解决自身科技资源不足的瓶颈问题。该模式的特点:一是属于辅助性的产学研结 合模式;二是几乎不存在合作风险;三是科技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⑤公共技术 服务平台模式, 高校、科研机构利用学科、专业的优势,建立面向行业的公共 服务平台, 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共性技术服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模式的特点是提 供专业技术产品和技术服务,研究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它实际 上也是一种商业模式, 适用于有较强的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先进的科学仪器与 技术设备、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且有较强的服务意识的机构。这是一种更高级的产 学研结合模式。 在实施科技支撑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当 的合作模式,可选择其中的某一单一模式,也可以结合各模式的优缺点,选择组 合模式,取其所长,更好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注重支持合作研究机构的建立, 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学研合作联盟等各类产学研合作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从项目层次的合作到以组建研发联盟为主要形式的战略合作是产学研合作发展 的大趋势。为提高产学研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应本着自愿互利、职责明确、收益 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选择几个重点行业和关键技术领域进行试点,以行业骨 干企业为龙头, 联合科研实力雄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组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研 发联盟。 政府可通过科技计划、 经济和科技政策等手段推动产学研研发联盟的建 立。待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向其他行业和关键技术领域推广。同时,政府应积极 出台相关促进政策,鼓励产学研各方联合共建研发平台,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 机构合作共建国家及省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院士工作站、 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机构,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政府支持重要骨干企业和高等院 校和科研机构整合创新资源,联合开展产业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和攻关, 制定有关技术标准, 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不断提升重点企业、 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27
27
沈志清,产学研合作:国外经验与中国实践,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年 l1 月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Research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前言: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 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XX年的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正视存在问题,咬住争先晋位目标,奋力推进“生态立县、药业兴县、旅游强县”战略,努力建设人均经济强县,全面提高城乡群众收入水平。 ——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县在深化县情认识、找准经济发展差距的 基础上,确立并全力实施“生态立县、药业兴县、旅游强县”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狠抓产业开发培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自XX年“6.9”后,六年间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2.2%、11.2%、10.5%和 11.9%。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99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1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2012

元,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1亿元,增长 18.4%。 客观分析××的县域经济主要数据,整体呈现出增幅较快、但水平很低的特点。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XX年全县生产总值仅占全省、全市份额的0.029 %和0.57 %;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省18212元的32.7%和全市10046元的59.2 %。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6.7:31.7:41.6,与全省11:56:33和全市24.8:38.6:36.6比较,农业所占比重仍然偏高,且布局散、规模小、特色不明显、产业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同时,工业企业设备落后,市场狭窄,技术含量低,多以资源粗加工为主,对县域经济贡献率低,还不能发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功能。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生态旅游等现代服文秘杂烩网务业处在起步阶段,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二是产业发展缓慢。生态旅游、绿色中药两大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绿色中药虽初具规模,但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精深加工瓶颈难以突破,仍处在出售原材料的农业产业初级阶段。生态旅游虽已起步,但推出的旅游产品缺乏特点和亮点,配套的服务功能尚不完善,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财政增收困难,发

如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如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青阳县丁桥镇金鑫 2011年 6月 根据县委党校 2011年干部任职培训班教学计划安排,通过前段时间赴苏州考察学习所获得经验, 本人认真撰写了此调研报告, 内容主要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现将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具有重要地位,自古就有“郡县治,天下安” 。经过改革开放 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已进入转变发展方式、寻求 科学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那么,从县域这一层面来看,什么样的发展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 什么是有悖科学的发展, 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课题。 根据县域经济的特点和实际, 我认为, 迄今县域发展过程中背离科学道路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如下八个方面。 表现一:“工业至上论” 在产业选择上,不顾自身条件, 违背所在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 普遍把发展工业作为“立县” 、“兴县” 、“强县”的战略。与城市经济特点不同,我国县一级经济与“三农”密切联系,主要承担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以及生态涵养功能。如果我国 2000多个县都来集中搞工业建设, 那么谁来解决 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目前,县域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是, 若不发展工业, 如何保证农民的增收和地方财政 收入?对于农民增收, 国家已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 但持续增收仍难有保证。由于免除农业税, 工业薄弱的县级财政普遍困难,而上级财政转移支付难以弥补公共支出需求的巨大缺口。解决这一难题的总体思路应当是, 在保持县域承担的主体功能的条件下,不断增大上级财政对县域的转移支付规模(“省县直管”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同时,鼓励县域因地制宜,适当发展本地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加工业及城市配套服务型产业。表现二:“重大轻小、重外轻内”从发展主体上,重视大企业、大项目以及引进外来投资商,而对中小企业、有特色的项目以及县域内本土成长的企业,缺乏应有

心得体会:增强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最新)

心得体会:增强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最新) 中共X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报告指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战略支撑。科技创新的能级对发展质量的支撑力是呈几何级别上升的,X作为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的科教大省,应更加重视以历史眼光、全球视野深刻把握科技创新的规律和趋势,增强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科技创新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支撑 其一,科技创新扮演着区域高质量发展核心驱动力的角色。在区域经济活动中,企业的高成长性和巨大市场估值主要来源于科技创新,能够实现高成长、拥有巨大市场估值的企业一般都会具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这些企业的科技创新示范作用会促使其他企业模仿,从而在整个区域中催生出一股创新浪潮,形成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效应。换言之,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能在很大程度上驱动一个区域的高质量发展。例如,我国目前有一百多家独角兽企业和大量具有独角兽基因的企业,大都分布于科技创新活跃的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及X的南京、苏州等地,它们的高成长

和高估值来源于活跃的科技创新行为和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而它们的持续科技创新活动则成了它们所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因。 其二,科技创新可以通过提升区域基础竞争力而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首先,科技创新促进区域交通的便利和安全。科技创新能通过持续的技术升级或者不断从外部引入新的技术,使区域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设施不断成长和优化,从而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交通效率保障。其次,科技创新促进区域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会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形成强大的推动力,而科技创新能够通过信息网络的持续改进促使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数字技术等齐头并进,从而深化区域高质量发展所需的信息技术效应。再次,科技创新促进金融创新发展。区域高质量发展需要区域金融发展的支撑,区域金融发展的水平则受制于金融创新,而科技创新又能有效促进金融创新中的金融技术创新。所以,恰当的科技创新必定能够促进区域金融创新,从而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其三,科技创新能够通过促成企业集群发展而形成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极。企业在通过科技创新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了节省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在社会资本的作用下更容易与区域内的其他企业通过供需关系或买卖关系建立连接,这就会形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建立疫病诊断机构为县域经济服务 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陕西省咸阳市是中国第一帝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资源。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主导产业来抓,把畜牧业作为该市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着力实施“畜牧富民”工程,狠抓畜禽良种繁育、养殖小区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农民科技培训和动物疫病防治等工作,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咸阳市畜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奶业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第六位,已由传统的农业大市一跃成为畜牧强市,成为农民致富一个新的支撑点。可以说,畜牧业已成为咸阳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近几年,重大动物疫病却给咸阳地区畜牧业造成了巨大危害,尤其近几年发生的禽流感、猪链球菌病和猪蓝耳病,不仅使畜牧业遭受重大冲击,造成养殖者重大的经济损失,直接严重威胁到咸阳地区畜牧业当前和未来的健康发展,而且危及到公共卫生安全,危及人类健康。因此,控制咸阳地区重大疫病刻不容缓,而且必须从战略高度加以反思和解决。近些年动物疫病流行形势复杂,主要表现在单一病原感染少见,大多为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几种传染病在同一养殖场同时发生和流行,使临床表现复杂化。所有这些,都给动物疫病的快速确诊带来了困难,即使临床经验十分丰富的医生,也常常无法做出明确诊断;而需要通过病原体形态学检查、病原体的分离培养、代谢产物和毒素的检测、血清学检查,甚至是免疫荧光、免疫酶染色技术等,才可做出确切诊断。另外,咸阳周边地区大多数养殖场、养殖户没有相应的

2019年南召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XX年南召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县位于豫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北缘,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辖8镇8乡、340个行政村,总人口62万人,是全省25个深山县、7个库区重淹没县、3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23个首批对外开放重点县之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实施“农业奠基、工业立县、基础先行、开放带动”战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进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1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8.64亿元,同比增长14.1%,超过国家、省、市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95亿元,增长3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完成1.1636亿元,增长3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761元、2448元,增长14.4%、16.6%,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18.94亿元,增长17%。“十五”计划圆满完成,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翻番,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排序大幅提升。主要做法是: 一、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撑 做大做强工业是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县强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倾全县之力大办工业,推动了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壮大,质量效益明显提高。18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26.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3.9%,增长16.5%,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70%。一是抓骨干育

龙头。重点培育兴隆汽车配件公司、和平制动器公司、鑫琦钙粉加工公司、华龙辛夷公司、金纬绢纺公司、助剂厂等骨干企业,全县纳税5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21家。汽配铸造、矿产建材、电力、农副产品加工四大工业主导产业日渐明晰,规模不断壮大,市场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二是抓园区上规模。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膨胀工业经济总量的载体来抓,完成投资2700万元,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各类园区共吸纳50万元以上企业52个,另有一大批项目即将入驻。尤其是县城工业园区,通过抓硬件建设、抓环境优化、抓政策激励,目前已入驻企业20家,年产值达到2亿元。三是抓改制激活力。因企制宜,分类施治,采取招商引资、盘活资产、收购、租赁、股份制改造、破产重组、多种开发等形式,催化剂厂、钾长石矿、砖厂、印刷厂、缫丝厂、云母厂等企业先后进入改制程序,鑫达公司成功租赁水泥一厂,使其从濒临倒闭一跃成为纳税266万元的大户,天瑞集团收购重组云钢总厂,初步启动生产,纳税就达到521万元。四是抓项目增后劲。去年,全县项目建设呈现出投资总量大、项目个头大、外来项目多、建设速度快的良好态势。回龙电站、杰达特种材料、鑫琦钙粉、英威选矿厂等一大批工业项目的建成投产,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后发动力。五是抓服务强“三属”。立足**三属企业比较集中的特色和优势,创优环境,强化服务,注重横向联合,充分利用其技术、设备、人才优势,新上项目,实现了优势互补,促进了共同发展,三属企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不断增加,18年纳税额达到3000万元,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县域经济的发展既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任务。发展壮大特色县域经济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人的观念对经济发展起着导向和制约作用。先进科学的观念能带动经济的发展,落后陈旧的观念阻碍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思想越解放,经济越发展。为此,需在六个方面取得突破:⑴要破除“等、靠、要”的旧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敏锐地发现经济发展的机遇,靠拼抢精神主动抓住发展机遇;⑵要破除囿于陈规、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旧观念,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敢为天下先;⑶要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旧观念,树立运用市场经济运作和管理经济的新观念;⑷要破除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的旧观念,树立依法行政,遵守国际通行的市场竞争规则,信守承诺的新观念;⑸要破除狭隘的地方观念,树立大开放的的市场观念;⑹要树立人力资源越丰厚、素质越高,越有利于吸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的观念,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强烈渴望,以更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用人环境和灵活的用人机制,广泛地吸引各种人才。创造唯才是举和人才充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才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二)突出地方特色,培育和发展县域主导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县域经济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从县域内部看,任何一个地方都同时具备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从县域外部看,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协作也是同时存在的。特色不浓、结构趋同,竞争的压力将更大,发展的阻力也更多。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于找准特色。必须依据自身区位、自然和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定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传统产品中筛选优势品牌,打造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提倡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培育发展特色经济。坚持一业为主,多元互补,全面实施经济林果业、畜牧业和种植业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三)改进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积极培育税源,多渠道增加县域财政收入;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水平落后,银行、居民资金积累能力有限,地方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进行建设的能力有限,需要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特别是贫困县、山区小县持续发展需要有长期、稳定、充足的资金供给。 (四)千方百计增加县域城乡居民收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县域,增加县域城乡居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增加县域城镇居

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

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以及未来我国创新 发展的着力点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创新已成为一国繁荣昌盛的强大动力之源,科技与经济的互动、融合是经济发展的关键。科技经济一体化,既是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趋势,又是世界各国竞相追求的重要目标。本文分析了科技创新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如何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来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我国未来创新发展的着力点。 关键字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动力源泉途径创新发展着力点 【正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史经验证明,科技在应对经济危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每一次经济危机都带来科学技术的新突破,产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带来新一轮的经济繁荣。可见,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以来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从紧闭国门到逐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经济格局。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1、科技创新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 科技创新可以缓解资源的稀缺性程度:一方面,科技创新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最大可能的产量组合尽可能向生产可能性边界靠近;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可以使几年前还难以想象其利用价值的自然物成为今天宝贵的资源,这为人类突破资源供给的限制带来了希望。我国的资源状况决定了经济发展不可能走高耗、浪费、粗放经营的路子,而必须选择低耗、节约、集约经营的道路。虽然要素投入量的增长是有限的,但技术创新则是无限的,所以,经济增长不仅要靠要素投入增加,更加需要科技创新推动的来实现。 2、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经济增长是人类赖以不断改善生活水平的基本条件。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是劳动、资本、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通过科技创新实施的。一项成果的科技创新,通过大面积的技术扩散,必然会导致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外贸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同时又牵动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如此循环往复,就会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取之不尽的源泉。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呈现递增趋势。 3、科技创新是优化产业结构的主导力量 各国工业化的进程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都依赖于该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意味着高技术的产业化,传统技术得到适当的更替和改造;意味着劳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年的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四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后,形势十分严峻。我们必须正视存在问题,咬住争先晋位目标,奋力推进“生态立县、药业XX县、旅游强县”战略,努力建设人均经济强县,全面提高城乡群众收入水平。 ——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县在深化县情认识、找准经济发展差距的基础上,确立并全力实施“生态立县、药业XX县、旅游强县”战略,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狠抓产业开发培育,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自xx 年“”后,六年间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和%。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1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增长2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p> 客观分析××的县域经济主要数据,整体呈现出增幅较快、但水平很低的特点。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xx年全县生产总值仅占全盛全市份额的 %和 %;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省18212元的%和全市10046元的 %。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比重为::,与全省11:56:33和全市::比

较,农业所占比重仍然偏高,且布局散、规模孝特色不明显、产业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同时,工业企业设备落后,市场狭窄,技术含量低,多以资源粗加工为主,对县域经济贡献率低,还不能发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功能。第三产业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生态旅游等现代服文秘杂烩网务业处在起步阶段,产业发展优势不明显。二是产业发展缓慢。生态旅游、绿色中药两大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绿色中药虽初具规模,但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精深加工瓶颈难以突破,仍处在出售原材料的农业产业初级阶段。生态旅游虽已起步,但推出的旅游产品缺乏特点和亮点,配套的服务功能尚不完善,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财政增收困难,发展投入严重不足。多年来,由于没有稳固财源,地方财政收入极其微薄,转移支付主要用于保工资和保运转,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困难,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乏力。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薄弱。近年来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中省项目拉动,地方投资比例低,项目统筹能力差。县乡村道路网点少、等级低、通行能力差,交通瓶颈问题尚未彻底根除;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完善,土地瘠薄,地块狭窄,人均耕地面积小;城乡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市场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五是贫困面大,城乡群众增收乏术,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做法

编者按:山东省邹平县曾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2000年经济实力在山东省140多个县市区中排名中游偏下。近年来,邹平县立足实际成功走出了一条工业强县、统筹城乡、跨越崛起之路,连续8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行列,稳居山东省第一经济强县。驻郑办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邹平县“工业强县、统筹城乡”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系统总结,供领导参阅。 山东省邹平县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一、基本情况 邹平县隶属山东省滨州市,东接淄博,西邻济南,南依胶济铁路,北濒黄河,辖12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858个行政村,人口73万,总面积1252平方公里。 (一)经济发展情况 邹平曾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2000年经济实力在山东省140多个县市区中排名中游偏下。近年来,邹平县立足实际,解放思想,成功走出了一条工业强县、统筹城乡、共建共享、跨越崛起之路,经济社会始终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连续8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行列,先后超越山东省的寿光、滕州等经济强县(市)稳居山东省第一经济强县。 经过多年跨越发展,邹平县基本建立了以家纺服装、新型材料、食品医药、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高档用纸等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培养壮大了以魏桥集团、西王集团、长星集团为代表的一大批大型企业集团。邹平先后被授予全国

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新能源产业百强荣誉称号,2011年,邹平位列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第15位、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第11位、全国中小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百强第3位。 (二)城乡统筹发展情况 近年来,邹平县以建设生态园林型现代化鲁西中等城市为目标,坚持城乡一体、区域统筹发展,城乡面貌实现大变化。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54平方公里,人口39万,基本搭起了中等城市发展框架,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形象大幅提升。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城镇化水平达到62%。加快推进新农村和社区建设,被确定为首批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2个、省级3个,7个镇通过省级环境优美环境审核。2008年获国家园林城市荣誉称号,2010年被评为中国城乡建设范例城市、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邹平县注重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和经济共同发展。“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教育投入34.3亿元,新增校舍面积31.8万平方米,幼儿园入园率达到98.36%。投资5000多万元实施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211取暖、“三免惠民”工程,对全县初中、小学学生全部免除杂费,对经济困难学生免除书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每年投入400多万元实施农村小学生乘校车补助工程,收益学生近2万人。2010年被评为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县。深化创新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达到了每个镇办有一处规范的卫生院、每3000人左右有一处社区卫生服务站、每500人左右有一处卫生室的标准。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多篇)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县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 xx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改革开放以来,xx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先后被评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油菜生产百强县、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首批“绿色能源县”。XX年、XX年、XX年三次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强县。 XX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创业富民”战略,加快推进“三化”进程,全力推进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县域经济稳健上行,发展方式加速转变,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更加协调,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亿元,增长14.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18万元,增长12.2%。投资和消费拉动有力,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4亿元,增长4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61亿元,增长18.1%。财政总收入达7.73亿元(占gdp的4.3%),增长29.9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37亿元,增长31.5%,是199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乡储蓄存款达到110.8亿元,比年初增加17.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98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99元,增长19.5%,净增1125元,是近16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万元规模工业增 1 加值能耗降低9.5%,工业污染减排任务完成100%(so2排放强度8.5,cod排放强度0.29),全县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达到100%,森林总蓄积量增长5.42%。全年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1.突出工业主体地位,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始终坚持工业强县、 第2 页共2 页

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_范文

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 本文是关于范文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感谢您的阅读!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对县、县级市、城市辖区、垦区、森工林区等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统筹规划,通盘考虑,加强指导。200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扩大十强县(市)经济管理权限的决定》,实施了支持强县、扶持弱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县域经济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时期,形成了强县率先发展,中等县迅速崛起,弱县加速前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步推进,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大好局面。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支持粮食主产区加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我省生态良好、资源富集、科技实力较强、经贸活跃等优势,采取超常举措,真抓实干,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和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多予少取、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强县富民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大招商引资和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全面加快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十一五”期间,县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要超过全省平均增长幅度,县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有较大幅度增长,开创经济与社会、城镇与农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总体部署,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携手应对金融危机 动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主动服务企业 山西省科技厅厅长廉毅敏 (2009年9月29日) 尊敬的张平副省长、刘滇生副主席,各位领导,同志们: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部署,今天,科技厅、教育厅、国资委、科协在这里共同召开山西省“企业科技特派员”派出动员会议。刚才,张平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的紧迫性、主要目标任务和保障机制等方面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开展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是着眼于应对金融危机,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服务企业、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是科技帮扶中小企业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今年3月24日,科技部等7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动

员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意见》,并于3月26日联合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对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深入一线,服务企业,提出了要求,做出了安排。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广大科技人员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入到服务企业的行动中。所以,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大学、科研院所挺身而出,发挥自身科技优势,主动积极地帮扶中小企业,携手应对危机,共克时艰,是我们大家的光荣任务。广大科技人员要发挥爱国奉献、不畏艰险、务实创新、淡泊名利的优良传统,坚决响应和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带着技术和成果,带着知识和经验,带着满腔热情和奉献之心,深入基层,面向市场,通过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为企业发展服务。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共同努力,完成这一历史使命。 二是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是当前我省广大企业的现实需求。 只有企业发展遇到困难时,才更能显示科技工作的力量。我省的中小企业普遍科技力量较弱,缺少技术创新能力,渴求新技术、新产品。在当前的形势下,一个新技术、一个新产品被中小企业接受应用,就很可能会开辟一个新市场新发展空间。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更使企业把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发挥科技引领作用,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和科研困难,努力把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

关于某发展县域经济地几点建议

关于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建议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或基本单元,是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县域经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广大乡村经济为基础的区域性经济。根据市政协领导的统一安排,我们组织调研组对我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根据调研情况,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 一、发展县域经济的现实意义 县域既是城市与农村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的结合部,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结合部。县域经济作为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整和相对独立的综合性经济单元,处于国民经济的中观层次。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县域经济发展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形势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于繁荣农业农村经济,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县域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低估,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处于强国、强省、强市和为民、安民、富民的第一线,是统筹城乡发展、维系群众生活和巩固基层政权的关键点。 (二)发展县域经济是富民强县的必然选择。县域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动机。发展县域经济既是加速推进农业产

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的有力举措,是实现富民强县的最有效、最现实的发展路子,也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 (三)发展县域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六大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鲜明地提了出来;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二次会议也提出要“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县域经济”;2005年出台的中央1号文件又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党中央、国务院之所以再三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会落空。 (四)发展县域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五)发展县域经济是破解县域经济各种矛盾的必由之路。根据2002年底的统计,全国约有55%的县靠国家财政补贴。全省2002年财政支出分析结果表明,县级支出中90%的比重用于保证行政机关运转和保障事业支出,仍然属于“吃饭财政”。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培植壮大县域经济规模和实力,是提高区域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必由之路。

调研报告: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关于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单元,关系到一个地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县域经济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如何科学梳理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遵循经济社会自然发展规律,抓住“牛鼻子”,找准着力点,打破传统路径依赖,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当前必须认真深入思考解决的重大课题。近期,按照省委要求,我们成立专门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十二五”以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坚持以县域争先进位为统揽,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打破行政区域,推进板块融合,不断增强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总量壮大、质效提升、贡献扩大、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发展较快。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快速增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小步、五年翻一番”的目标,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2017年我市县域生产总值1393.72亿元,较2010年的696.1亿元翻一番,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4.1%,较2010年提高0.8个百分点。各县(市区)在全省县域经

济监测中的位次也普遍前移,全市13县(市区)中有6个县在全省83个县中居前20名,彬县、兴平市、秦都区先后跻身全省“十强县”“五强区”。 实力增强。2017年全市县域经济平均规模126.7亿元,较2010年增加63.4亿元。各县(市区)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1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187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29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8 %。各县(市区)财政对民生的投入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6%。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1%,建设保障性住房20.1万套,搬迁贫困群众15.6万人,稳定脱贫48.5万人,解决了农村266.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势头向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8.5:52.2:29.3调整为2017年的15.3:57.5:27.2。以果菜畜牧产业为主导的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开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150余个,通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近200个,“马栏红苹果”等50多个知名产品已走出国门,全市农业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县域工业规模迅速壮大,实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礼泾三食品工业、彬长旬能化产业、兴平武功装备制造产业、乾县纺织产业以及永寿淳化绿色经济等特色经济板块,呈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良好态势。生态文化旅游业快速成长,2017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50万人次,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71.6亿元。 二、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县域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基础仍较薄弱,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与全省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分析与解读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分析与解读 县域经济作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到我国大多数人口的就业问题,而且与国民生产总值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迅速,县域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国家对县域经济也更加重视。然而,当下我国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就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标签:县域经济新思路发展 2017年1月7日,我国首届县域经济发展论坛在首都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对当下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思路,推动了县域经济的进一步的发展。金沙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全县总面积2524平方公里,占贵州总面积的1.43%。本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三丈水森林公园、红军南渡乌江旧址、冷水河自然保护区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更有独具特色的地方特产金沙回沙酒,是中国驰名商标,同时也是贵州十大名酒。清池茶是汉代宫廷贡品,“清水塘”牌子清池翠片更是贵州十大名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特色农产品,为金沙县的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促进本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县域经济概述 县域经济是一种按照行政区域划分的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作为核心、以周边乡镇为依托、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在区域经济的地理空間内,县级行政机关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县域内的各种资源,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经济[1]。 县域作为中国主要的行政区域,该区经济的发展关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党和国家必须加强县域经济的建设,将县域经济发展作为县域的工作重心。 二、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三农问题制约县域经济发展 2016年,金沙县地区生产总值为225.43亿元,与2015年比较,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长值29.57亿元,同比增长6.1%;第二产业的增加值为112.26亿元,同比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73.63亿元,同比增长12.3%。2016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3%,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4%,第三产业增加比重为33%,比2015年提高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第二产业的经济周转速度明显优于第一产业,农业的经济增长速度缓慢。此外,根据公安人口统计显示,金沙县2016年总人口为700685人,其中农业人口为457894人,非农业人口只有242791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5.34%,三农问题制约了金沙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发挥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1)

发挥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方式,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直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在今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加快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极大满足了人们物质文化的需要。 自从参加工作后,我与科技结下了不解之缘,充分认识到科技对经济的重要作用,并将自己的行为一直致于科学的支配之中,按科学的程序做事,按科学的决定办事,科技的意识在我的人生中根深蒂固。特别是在遂溪任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分管科协和科技工作后,我常常工作和服务于科技工作者的群体中,经常与科技人员打交道,倾听他们的呼声,积极做好服务,召开座谈会、走访看望科技人员是我开展工作的重要方式。我深深地体会到科技事业与经济建设是紧密相连的,经济建设须臾离不开科技,科技工作也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而开展。 在遂溪任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分管科协和科技工作时,我针对当时遂溪企业普通存在生产技术水平相对滞后这种情况,积极与上级业务部门及有关技术部门联系,想方设法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新技术、新工艺取代落后的传统工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物耗和能耗,促进劳动生产率的上升,并加快推行“ISO9000”系列标准和各行业的有关产品质量生产标准,提高产品质量,把企业做大做强,依靠科技进步推动遂溪工业发展。当时,我积极与省市有关部门联系,上报了遂溪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高效节能

无菌制冰新技术及小温差快速冷却蔬菜保鲜加工项目》、湛江富邦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态养殖营养调节剂项目》以及遂溪县多利橡胶有限公司《轮胎专用胶加工项目》等技术创新项目,申请到财政补贴300万元;为广东五洲药业有限公司的药用酵母技术改造项目申请到1000万元的银行贷款贴息扶持;为广东大华糖业有限公司做好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申请到扶持资金40万元。同时,我强力推进人才和技术的集聚。通过引进人才、挖掘本地人才、在企业中培养人才方式,重点抓好官、产、学、研、金五个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全县制糖企业的技术开发和高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促进人才和技术集聚遂溪制糖产业,做大做强糖业产业的龙头企业,拉长产业价值链条。 来霞山区任区长后,我更加重视科技工作。自2005年任职以来,共申报省级科技项目50项、市级科技项目24项,申报专利180多项,申报国家级“科普示范兴村计划”1项,特呈岛被批准为省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和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点,海昌社区被评为省科普示范社区,粤海饲料获全国“名牌产品”称号并获省政府100万元奖励;2005年以来,共投入技改资金6亿多元,是上一个五年的10倍多,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品45个,4个企业技改后年产值超亿元,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今年上半年,霞山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9亿元,比增5.4%,做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按预测,今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全可以比增8.5%,超过3亿元。 一是依托项目的龙头带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是进一步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的一条重要途径。我根据国家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

最新-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精品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从目前看,在我省、我市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中,县域经济还是一个薄弱环节。 特别是像××这样的欠发达县份,县域经济发展还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亟需解决。 概括地说,这些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旧、三难、四制约”。 一旧,就是从干部群众的思想看,观念还比较陈旧。 虽然我们一再强调解放思想,也一直在解放思想,但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还存在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保守观念,缺乏敢闯敢试、敢拼敢干的工作劲头;还存在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有什么条件干多大事的等靠思想,发展的办法不多,解决问题的途径不宽;还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思维,排外排新的现象比较普遍;还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的小农意识,快发展、大发展的愿望不强烈;还存在只讲问题、不讲潜力,只谈劣势,不看优势的畏难情绪,奋发有为、干事创业的氛围还不十分浓厚。 三难,就是从县域经济运行的表象看,有三个方面的难题急需突破。 一是经济结构调整难。 实践看,由于受政策、机制、市场、地缘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在短期内难以有大的突破和质的飞跃,农业大、工业小、三产弱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后劲不大。 以××为例,2019年全县一、二、三产业比仅从2019年的661:95:244:调整为606:113:281。 第一产业仍占有很高的比重,农业经济特征明显;第二产业优势不够突出,特别是投资超亿元,利税超千万的,能够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大项目还寥寥无几;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虽然较快,但因起步晚,多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没有形成规模,不足以拉动整体经济发展。 二是财政经济运行难。 由于财源建设滞后、刚性支出增多,以及现行分配体制不合理等诸多问题的

XX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XX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民营兴县、流通富县”四大战略,强力推进“一主三化”进程,县域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5年,全县社会生产总值完成18.6亿元,比2000年增长3.3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408万元,比2000年增长2.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950元,比2000年增长73.9%;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4150元,比2000年增长88.6%。主要做法和措施:(一)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环节,突出重点,优化环境,取得了对外开放的新突破。一是突出重点。以矿产资源开发、农副产品加工和生产加工型项目为主,加大了项目的引进和扶持力度,隆达制铁、沈阳机床集团##铸造、天宏药业等一大批工业项目相继落户##,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落实责任。坚持全民招商,层层分解任务指标,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人人跑招商,处处谋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创新方式。突出企业招商、情感招商、以商招商和小分队招商,积极开展网上招商及中介招商。四是优化环境。一方面,着力创造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制定出台了《##县委、##县人民政府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若干规定》、《##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县乡工业园区的意见》等,为外来投资客商提供最大限度的优惠。另一方面,着力创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成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积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所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规范、清理和精减。实行民主评议行风、企业评议部门活动,部门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得到增强,主动服务、超前服务、优质服务蔚然成风。仅2005年,全县就引进域外项目240个,到位资金7.2亿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到位资金2.8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63万美元,出口创汇560万美元。(二)以辽开工业走廊为载体,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坚持工业强县战略,把工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环节,坚持培育、发展和壮大支柱产业,推动工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