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

桥头堡的意见

国发〔2011〕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云南省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重要陆上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促进云南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完善国家对外开放格局,现就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总体要求

(一)基础条件。云南省是我国重要的边疆省份和多民族聚居区,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与东南亚、南亚多国邻近,具有向西南开放的独特优势;多民族和谐共处,与周边国家关系和睦,长期保持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拥有丰富的矿产、水能、生物等自然资源以及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巨大;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云南省改革开放不断迈出新步伐,滇中城市群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区域自主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基础条件。但是,云南省也面临着对外通道不畅、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层次不高、贫困面较大等困难和问题,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着力做好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重大意义。在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和国家进一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形势下,紧紧把握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把云南省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有利于构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陆路国际大通道;有利于提升我国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增进睦邻友好;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边远地区脱贫致富,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和边疆和谐稳定。

(三)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坚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着力构建国际大通道,增强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着力加强对外经贸交流和合作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开放水平;着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基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建设繁荣稳定和谐边疆,努力把云南打造成我国连接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陆路交通枢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四)战略定位。

——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加快外接东南亚、南亚,内连西南及东中部腹地的综合交通体系、能源管网、物流通道和通信设施建设,构筑陆上大通道。

——我国沿边开放的试验区和西部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在对外经贸合作、对外文化交流、通关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试,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合作。

——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依托国际大通道,优化产业布局,把云南打造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加工贸易基地、清洁能源基地、新兴石油化工基地、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生物产业基地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滇池等高原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大江大河上游森林生态建设、水土保持和重点区域石漠化治理,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大力推进兴边富民工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五)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发展。以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为抓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坚持互利合作,共赢发展。积极融入国内外区域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实现共同发展。

坚持开放带动,高效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为突破口,以扩大开放为动力,推动经济社

会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

(六)发展目标。

——到2015年,通道和物流体系基本完善,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和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出口加工基地初步形成;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合作交流迈上新台阶;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高原湖泊、重点流域水质恶化和水土流失加剧趋势得到遏制,石漠化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全面完成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连接国内外的公路、铁路、管道、电网和电信设施,形成交通、能源、物流、信息等通道,面向西南开放的平台和窗口作用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明显提升;外向型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农民人均纯收入显著提高,绝对贫困问题基本解决;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高原湖泊水质改善,江河上游水土流失面积明显减少,石漠化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生态安全屏障作用不断巩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支撑保障能力

(七)构建比较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抓紧实施昆明—长沙—杭州铁路客运专线,云桂铁路,大理—瑞丽铁路,以及成都—昆明铁路扩能等工程建设,推进国际铁路境内段及昆明—重庆铁路的规划和建设。实施国际公路云南境内路段的高速化改造。重点推进重庆—昆明、汕头—昆明、杭州—瑞丽、广州—昆明等国家高速公路云南段建设,加快省内州市间快速通道、滇中城市经济圈城际快速交通、兴边富民沿边干线公路、重要旅游区快速通道的建设,加快实施通村沥青(水泥)路等农村公路建设。完善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逐步提升重要航道等级,加快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和富宁港建设,实现右江—珠江千吨级航道贯通。加快泸沽湖、红河机场建设,研究论证沧源、澜沧等机场建设。构建以昆明新机场为西部重要航空枢纽,丽江、西双版纳、芒市、大理、香格里拉、腾冲、文山等支线机场为辅助的机场布局网络。积极发展通勤航空和其他通用航空。鼓励中外航空公司开辟和增加国际航线,重点发展连接东南亚、南亚、西亚和欧美的航线。

(八)建设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建设以水电为主的绿色能源基地。深化前期工作,在切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金沙江水能资源开发;积极推进重点水库建设,协调发展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火电机组,以及燃气调峰机组;积极有序发展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大力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合作。统筹考虑云南和邻近区域电源建设,加强西电东送通道和骨干电网建设,拓展电力输送通道,建设跨区域电力交换枢纽。大力发展农村水电,积极开展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继续支持农网改造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

(九)建设国际性的信息枢纽。将云南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通信枢纽和区域信息汇集中心。支持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合作发展陆地通信网络和互联网业务。开展1:10000基础地理空间数据资源建设,建立综合卫星定位服务系统、政务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三网融合”试点。加强电信普遍服务,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通信发展。

(十)建设保障有力的水利工程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加强骨干水源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积极实施“润滇工程”,将具备条件的大中型水库建设纳入国家规划。加快推进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建设。抓紧开展滇中引水前期工作,纳入国家规划并适时开工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实施灾害监测预警及防治工程。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全面消除工程安全隐患。加强小塘坝、小水窖、小堰闸、小泵站、小渠道等水利设施建设,加快灌区配套改造。实施城乡饮水安全工程,2015年底前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三、依托重点城市和内外通道,优化区域发展布局

(十一)提升滇中城市经济圈的辐射带动能力。将滇中地区培育成为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加快建设以昆明为中心,包括曲靖、玉溪、楚雄的滇中城市经济圈,使之成为重要的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全国重要的旅游、文化、能源和商贸物流基地,以化工、有色冶炼加工、生物为重点的区域性资源深加工基地,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加快昆明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商贸流通、信息、旅游、文化和综合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面向东南亚和南亚、服务广阔腹地的西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作用。加快曲靖煤电及新能源基地、重化工基

地、有色金属及新材料基地和省内交通枢纽、物流中心建设。加快玉溪装备制造业发展,建设休闲旅游基地。加快楚雄绿色产业基地、冶金化工基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建设。大力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建设,加快滇南、滇西城市群发展,合理引导滇东南、滇西南、滇西北、滇东北城市布局。

(十二)建设重要的沿边开放经济带。以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为重点,完善跨境交通、口岸和边境通道等基础设施,加快形成沿边经济带。建设瑞丽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按程序申请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重点发展外向型特色加工制造业。规范并促进边民互市贸易区(点)的发展,积极发展保税物流、跨境旅游。推进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便利化合作,加快云南电子口岸建设,推进通关便利化,改善对外贸易软环境,提高口岸通行能力。继续支持口岸联检设施、查验货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监管水平。

(十三)完善对外经济走廊。依托昆明—河口高速公路及国际航空港,加快推进昆明—河内经济走廊建设。以个(旧)开(远)蒙(自)城市群和河口为载体,重点发展以现代物流、矿产开采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与南宁—河内经济走廊、环北部湾经济圈协调互动、合作发展。以楚雄、大理、保山、瑞丽等城市为节点,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现代物流、农产品替代种植、宝玉石加工和旅游业,推动与环孟加拉湾国家的区域合作。以玉溪、普洱、景洪、磨憨、临沧等城镇为载体,重点发展以农林产品深加工、生物产业、商贸旅游服务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务实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积极谋划以保山、腾冲为节点的昆明—密支那经济走廊建设,适度发展钢铁、有色等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和旅游业。

(十四)增强对内经济走廊的纽带作用。以南昆铁路、云桂铁路、广昆高速公路和西江航运干线为依托,建设昆明—文山—广西北部湾—广东珠三角经济走廊,重点发展特色旅游、生物医药及矿冶加工产业。以成昆铁路、沪昆铁路和沪昆客运专线、内昆铁路、渝昆高速公路和兰州至磨憨213国道为依托,建设昆明—昭通—成渝经济走廊,重点发展清洁能源和石油化工产业。以滇藏铁路、滇藏公路为依托,建设昆明—丽江—香格里拉—西藏昌都经济走廊,重点发展矿产资源、可再生清洁能源、雪域高原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产业。

四、加强经贸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开放水平

(十五)巩固发展睦邻友好关系。贯彻周边是首要的外交方针,进一步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互利发展的外交关系。加强对云南省外事工作的指导和协调,为其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提供政策便利,支持周边国家在昆明设立领事机构,吸引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在云南设立办事机构、研发机构和企业总部。设立云南大湄公河次区域教育联盟秘书处,扩大云南高校招收外国留学生规模。

(十六)全面提升对外经贸合作水平。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平台,进一步加强中国—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机制、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提升孟中印缅合作层次。支持云南省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经贸合作机制。积极开拓东南亚、南亚市场,合理扩大矿产品等资源性产品进口,支持机电、化工、纺织、日用品、成套设备、特色产品和互补型农产品等优势产品出口。加强检验检疫,不断提升进出口产品质量水平。将云南出口货物人民币结算退(免)税试点扩大到省内所有边境口岸和指定的重点通道。加大外事协调力度,实施好《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客货跨境运输协定》等协议。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便利化程度。充分利用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扩大云南与周边国家经济技术合作。

(十七)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把实施“走出去”战略作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点。引导金融机构为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走出去”企业提供出口信用保险等各类保险和信贷服务。支持“走出去”企业品牌国际化建设。进一步推进投资便利化,建立外经和境外投资项下人员物资出入绿色通道。

(十八)深入开展对内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引导中央企业和省外企业到云南投资兴业,支持云南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基地。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加强珠江中上游资源、水运的综合开发和生态建设,搞好重大项目建设协调。进一步扩大与长三角地区的合作领域,增进上海市与云南省的对口帮扶合作关系。加强云南省与其他西部省(区、市)的合作,以改善铁路、航空、内陆水运条件为重点,推动西南地区共同向东南亚、南亚开放。

五、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建设外向型特色产业基地

(十九)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流通中心。强化对云南粮食生产的扶持,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粮田建设力度,提升农机装备水平,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0%以上。重点建设以橡胶、咖啡、中药材等为特色的工业原料基地,提高蔬菜、茶叶、花卉等特色园艺产品基地建设水平。不断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切实加强畜牧业生产基地和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大力支持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加强边境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入侵生物阻截带,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建设重要的农产品加工、物流和会展中心,农机交易服务和

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加强农业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和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充分发挥林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业和林下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探索在周边国家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动物疫情监测站,加强境外农业技术指导和培训,使云南成为面向东南亚的农业技术推广枢纽。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云南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的支持力度。

(二十)改造升级传统工业。落实西部大开发有差别的产业政策,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培育新的增长点。重点推进化工、装备制造、有色、钢铁等产业优化升级。依托油气管道和水电开发,合理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和技术水平先进的载能工业。尽快编制相关原油和天然气利用规划,配套建设大型炼化项目,形成园区化、集约化石化基地。根据天然气利用政策,围绕民用气、车用气和工业领域用气,积极开拓天然气市场。稳妥推进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工程建设,合作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推进昆钢搬迁改造。推进矿业和水电开发利用相结合,适度发展清洁载能产业。建设国家重要的铜、铅锌、磷等资源接续区。在充分保护自然植被前提下,有序发展林纸一体化项目。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提高自主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加大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资金投入力度。

(二十一)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国家级产业园区,加快培育生物医药、生物技术服务、光电子、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实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生物质能应用示范、绿色食品保健品、生物化工产品开发等工程,建设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基地。做大做强昆明光电子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光伏、半导体照明、红外及微光夜视产业链。着力打造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链,建设有色金属和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基地。打造昆明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进一步扶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国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安排方面对云南给予倾斜。依托现有科技资源和科技基地,大力推进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科技创新与技术转移。指导云南设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二十二)加快发展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推进现代物流服务和信息平台建设,把昆明建设成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大理、景洪、蒙自、临沧等地区性物流节点,推进磨憨、河口、瑞丽、猴桥、孟定口岸物流基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基地发展保税物流,完善专业物流体系。积极发展会展产业,支持在云南举办各类大型会议。在昆明逐步培育和建设国际性矿业交易综合市场。

(二十三)大力提升金融业的支撑服务能力。支持把昆明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增加云南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数量,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签订双边本币结算协议,建立双边银行间的支付清算机制,为双边贸易、投资提供支持。推进贸易投资使用人民币,加快自由兑换进程。支持符合条件的云南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及集合票据。鼓励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进行风险管理。支持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开展与边境贸易和国际物流相关的保险业务试点。

(二十四)推动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充分利用和挖掘云南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把云南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形成滇中昆明国际旅游休闲区、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滇西南大湄公河旅游区、滇西火山热海文化旅游区、滇东南喀斯特、哈尼梯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山水文化旅游区和滇东北生态及历史文化旅游区。加快推进云南旅游业综合改革。支持云南举办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旅游体育活动。将云南有条件的旅游城市机场建成对外开放口岸。简化游客出入境手续,研究推动大湄公河次区域内人员往来正常、有序开展,适时研究推进相关出入境便利措施。对云南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重大旅游产业项目,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安排上予以倾斜。

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十五)继续推进水污染防治。加大以滇池为重点的高原湖泊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力度。把滇池治理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强滇中城市经济圈污染联防联控。加大对洱海、抚仙湖和异龙湖水污染防治支持力度。加快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加强界河治理力度,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制定红河、南盘江、牛栏江、沘江等流域水体跨界断面水质监测方案,加大对跨界河流风险防范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生态环保领域的国际合作。

(二十六)加快治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以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珠江等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滇东南、滇东北石漠化治理为重点,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改造、岩溶地区草地治理、南方草原开发利用、防护林体系建设等生态建设工程。实施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生态保护与水土流失治理。编制实施迪庆藏族自治州“两江”(金沙江、澜沧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全面启动石漠化重点县(市、区)的综合治理,实施

人工造林种草、封山育林育草。实施哈尼梯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程。加强矿山生态与地质环境保护。

(二十七)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以滇西北、滇西南为重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濒危动植物和极小种群物种保护,提高有潜质和保护价值较大的保护区级别。在重要地段建立生物走廊带,完善自然保护区体系。以原生生态系统、特有珍稀濒危动植物和沼泽、湖泊为重点,继续加强对生物多样性和高原湿地保护和建设的投入。全面系统保护川滇生态功能区,加大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重点野生动植物园以及“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的投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完善野生动物损害补偿机制。加强西南种质资源库、生态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建立边境地区跨境自然保护区协作机制。考虑云南生态环境特点和发展承载能力,统筹研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问题。推进森林和草原防火体系、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

(二十八)推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继续加大对高耗能行业节能改造的支持力度,组织实施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深化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突出结构减排,加强工程减排,强化管理减排。规范各类工业园区管理,推进清洁生产和污染集中治理。重点支持主要污染物、温室气体减排能力建设和节能减排、低碳工程项目建设。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排污交易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交易政策与总量减排的衔接机制。开展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建设,做好大宗产业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试点工作。促进循环经济产业链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对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的循环经济相关产业和项目给予优惠扶持政策。制定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优惠政策,鼓励共伴生矿、尾矿及大宗产业废物综合利用。支持普洱市发挥自然生态和资源环境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重要的特色生物产业、清洁能源、林产业和休闲度假基地。

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十九)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科学整合教育资源,合理规划中小学布局,方便学生就近入学,边远地区中小学逐步实现相对集中办学。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支持力度,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2015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以上。加强云南高校重点学科专业建设,适当扩大国家重点院校对云南的招生规模,支持区域性高水平大学建设,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紧缺人才培养。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整合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形成一批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和实训基地,加强职业培训。支持云南高校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育,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等措施,加大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力度。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三十)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以边境州(市、县)、边境口岸(通道)、交通沿线州(市、县)为重点,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紧急救援、医疗救治、疾病预防、卫生监督及食品药品安全监测能力,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中医药、民族医药研发基地,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民族医药研发能力和诊疗水平。建立与周边国家疾病信息沟通、防治技术交流的联防联控和卫生应急救治联动机制,建立和完善边境地区传染病联防联控模式。加强艾滋病防治,加大结核病、疟疾等重大疾病防控力度。完善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在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传统医药、热带病防治和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依托省级重点医院,把昆明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医疗和技术、人才交流区域中心。

(三十一)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和设施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加强边境地区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少数民族语言节目的译制和制作能力,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力度,加强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设博物馆、科技馆、艺术交流中心、影视基地等文化项目。充分利用云南省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快推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深化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大力发展文化贸易。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能力建设。引导和支持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建设高原体育训练基地。

(三十二)着力完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劳务经济。鼓励边境地区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开展就业援助,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与周边国家建立合作机制,有序开展劳务合作。加大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力度,“十二五”期间所有市县全部纳入实施范围。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推进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州)级统筹,扩大异地持卡就医试点范围。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加快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构建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残疾人康复托养设施建设。完善城乡综合社区服务设施和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处理机

制,提高环境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加强宗教基础设施和宗教工作队伍建设,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八、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建设稳定繁荣边疆

(三十三)促进边疆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以滇西边境山区、乌蒙山区和石漠化地区为重点,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编制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十二五”规划,继续加大对云南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国家加大支持力度,指导和帮助云南省扶持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对生态环境恶化、丧失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加大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重大工程的支持力度。实施基本口粮田、小型农田水利等工程建设,大力推广良种技术。

(三十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继续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加大支持力度,改善人口较少民族和特困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巩固莽人、克木人脱贫成果,重点推进独龙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及瑶族支系山瑶等特困群体发展步伐。将少数民族教育放到突出重要位置,采取特殊政策加强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和选拔力度。

(三十五)加强边防管控和出入境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边防管控和出入境管理能力。切实做好周边外事、侨务及出入境管理工作。加强反恐、禁毒、艾滋病防治和防范非法出入境活动的国际合作,严厉打击跨国犯罪。

(三十六)加快农垦企业改革发展。统筹农垦与地方协调发展,把农垦企业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纳入属地管理,国家在资金上给予补助。农垦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其他人员按有关规定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垦区中低产田改造、道路和电网改造、饮水安全、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家和地方建设规划,与地方同步实施。落实垦区强农惠农政策。鼓励云南农垦企业整合以天然橡胶为主的优势产业,培育橡胶龙头企业集团。

九、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新体制机制

(三十七)财税政策。国家加大转移支付和投资力度,支持云南桥头堡建设和发展。加大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加强边界日常维护和边界管控,促进边境贸易发展,改善边境地区民生。研究中小企业信贷增量奖励政策,加大涉农信贷增量奖励支持力度,鼓励地方出台相应补贴和奖励政策。加大对云南贫困地区的贷款贴息支持力度。鼓励地方政府开展优势特色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工作。

(三十八)金融政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符合国家政策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信贷支持。鼓励和引导外资银行到云南设立机构和开办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大中型优势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市和发行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内外保险机构在昆明设立区域性总部、后援服务中心、培训基地等。

(三十九)投资与产业政策。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县以下(含县)及集中连片困难地区市地级配套资金。支持云南利用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中国—东盟专项信贷资金建设有关项目。实行差别化产业政策,对云南具有特色优势的项目适当给予倾斜。对于边境地区技术水平先进的清洁载能工业给予优惠政策。

(四十)土地政策。对云南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实行倾斜,改革完善建设用地审批制度,简化手续,保障重点工程建设用地。支持探索水电站、水库等重大能源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的淹没区及生态修复整体绿化的用地方式改革。支持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充分调动基层政府和农民保护耕地积极性,鼓励通过市场化的耕地占补平衡模式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四十一)价格和生态补偿政策。把云南作为全国电力价格改革试点省,实施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直接交易试点。开展国际重要湿地、以滇池为重点的九大高原湖泊等重点流域生态补偿。

(四十二)人才政策。根据国家规定,逐步提高云南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动态调整机制,中央财政按规定政策给予适当补助。支持中央国家机关、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选派人才对云南实施人才帮扶。在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时,加大对云南省人才和智力支持力度。

(四十三)体制机制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外贸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境外投资、外商投资、口岸管理体制。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优化所有制结构,继续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参与桥头堡建设。鼓励先行先试,形成有利于桥头堡建设的体制机制。云南省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做好桥头堡建设各项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进一步细化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桥头堡建设的支持力度。发展改革委要会同云南省人民政府抓紧编制桥头堡建设的相关规划,并与

“十二五”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做好衔接。建立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参加的协调机制,加强对桥头堡建设的指导和综合协调,帮助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把云南省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各有关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努力开创云南跨越式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新局面。

国务院

二〇一一年五月六日

(此件有删改)

(2020年编辑)云南桥头堡建设规划

欢迎来主页 三云南桥头堡建设规划 桥头堡是“桥”与“堡”的统一体,“桥”是内联外通、高效便捷的通道,“堡”是里应外合、进退自如的基地。“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简称“桥头堡战略”),是指我国以和谐共赢、科学发展为指南、云南为主体、缅老越为桥梁、南亚次大陆为核心、中国—东盟自贸区为基础,以实施西南周边区域性国际交通便捷化、出入境便利化、进出口规模效益化、产业实体化、市场多元化、合作规范化、发展科学化为目标,面向广大印度洋周边区域的区域性大开放、大合作、大发展、大和谐的战略部署。是党中央国务院高位推动沿边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对云南战略地位的最新定位,是省委省政府统筹云南开放发展全局的关键举措,事关国家战略、西部大开发、云南小康、沿边腾飞、西南周边和谐。内容包括:内联外通的中国—印度洋的综合性国际大通道、国际贸易与相互投资合作机制体制、旅游文化交流窗口、进出口加工制造基地、出入境便利化通关体系。区域范围涵盖中国、东盟、南亚乃至西亚、东非。重点是深化与缅老越三国的合作,借道进入印度洋及其周边国家。 云南桥头堡建设将是一个为期十年的中长期规划,分为两个阶段,2011---2015年是云南桥头堡战略重点的突破阶段,云南将加快实施互联互通的通道路网建设、加快通关便利、综合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缅甸皎漂到昆明油气管道建设、国际物流体系的建设,连通云南到印度洋的口岸建设。 2016-2020年则是重点突破,建成昆明、曲靖、大理、蒙自四大枢纽为核心的公路、铁道、航空、水运对内对外运输网络运输体系的建设;建设石油、化工天然气、新能源、特色农业、矿产加工、生物制药、旅游文化、金融交通运输建设。在基础设施方面,构建南北方向的印度洋国际大通道,包括泛亚铁路、泛亚公路,从深圳到广州、到南宁到昆明,到缅甸、孟加拉、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亚洲大陆桥,是支撑“桥头堡”的重要骨架。其中连接云南与缅甸的,主要包括经德宏从瑞丽出境的滇缅陆水联运通道、昆明—仰光高等级公路和泛亚铁路西线。 精品文档

桥头堡建设依靠科技和人才

推进桥头堡建设要充分依靠科技和人才 (处科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心得体会) 根据组织安排,2011年11月14日至12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省直机关党校第十二期处科级领导干部进修班的培训学习,经过党校的精心部置和各位任课老师的认真讲授,一方面我的党性得到了锻炼,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另一方面使我对云南的省情有了更加明晰的感知,以及如何立足省情做好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总之,收获非常大,同时也思考了很多问题。作为一名科技管理工作者,在思考的很多问题当中最多的是我省各级科技部门怎样紧紧围绕自身职能,在我省面临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重大历史机遇前,如何把科技工作的各个方面加以贯彻落实的问题。下面,我把我的一些思考以“推进桥头堡建设要充分依靠科技和人才”为题,作为我学习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把云南建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这是中央为云南发展特别定制的宏伟规划及其实施倾斜政策扶持的突破口,是云南省实现跨越式发展或赶超目标的历史性机遇。国家对云南实施桥头堡建设的问题,不仅给予极大的关注,而且已经付诸于切实给予各方面支持的行动。今年7月

中旬,由国家46个部委组成的12个调研组亲临云南深入进行实地调研,以如此广泛的参与度及强大的阵容来推进一个地方的发展,恐怕在全国各省市区发展史上都很少有过,这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云南边疆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关怀;而且也是中国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中实施全面开放谋求更大更快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实施云南桥头堡建设,一方面离不开国家方方面面的扶持帮助,毕竟云南至今还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人均GDP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支出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84%、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全国平均收入的65%;一方面也离不开我们云南自身的努力,因为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只有内外因密切结合充分发挥作用,才能产生最好的发展效果。 说起抢抓实施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人们必然会想到要以此为契机向国家争取更多的倾斜政策、资金支持和项目扶持,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政策、资金和项目都是推进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具体抓手和支撑。但机遇又并非是想抓即可抓住、抓住便可用好的“有利条件”。怎样抓住机遇,要靠主动和一定的技巧,因为任何机遇都是为有准备之人而准备的;如何利用好机遇,则要靠科学谋划和科学的方法,也就是要充分依靠科技与人才。 关于依靠科技的问题,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桥头堡

桥头堡 是陆桥经济研究中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重要概念。港口的性质、运输线路的便捷和政府部门的定位是确定桥头堡的主要依据;融国际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为一体的国际商贸中心,是桥头堡的主要功能定位。 “桥头堡”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 1、为控制重要桥梁、渡口而设立的碉堡、地堡或据点。 2、设在大桥桥头的像碉堡的装饰构筑物。 3、泛指作为进攻的据点。“桥头堡战略”是推进我国向西南开放、实现睦邻友好的战略需要,也是云南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实现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现实需要,对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09年7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云南后提出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此后,加快桥头堡建设,把云南建成中国沿边开放经济区已成为云南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发改委启动编制指导意见,意味着这一战略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今年昆交会期间,美国联邦快递集团亚太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云南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对东南亚、南亚地区的辐射功能,拥有国内首屈一指的民航运输网络,联邦快递将积极开拓云南物流市场。新加坡三德集团更是提前看到“桥头堡”战略带来的投资机会,斥资3000万美元将其中国总部搬到昆明。 与此同时,云南有关部门还在与海内外金融机构、政府高官商讨如何加强泛亚地区财金货币合作大通道建设,如何对构建战略大通道和云南桥头堡建设形成金融支撑,等等。 按两个阶段分步推进知情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将在8月牵头编制《云南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专项规划》,并在11月份形成初稿。 在这个专项规划编制之前,国家发改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委托云南省社科院编制了《云南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专项规划制定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云南省社科院已完成《指导意见》。参与《指导意见》编写的云南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齐欢称,《专项规划》将在《指导意见》基础上修订,国家发改委本月的调研,便是对《指导意见》进行系统的考察。 齐欢表示,目前,整个桥头堡的框架已大致清晰,即云南将在国际大通道与进出口加工基地建设,以及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孟中印缅合作机制建设等主要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据《指导意见》,云南桥头堡建设将是一个为期十年的中长期规划,分为两个阶段。2011---2015年是云南桥头堡战略重点的突破阶段,云南将加快实施互联互通的通道路网建设、加快通关便利、综合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缅甸皎漂到昆明油气管道建设、国际物流体系的建设,连通云南到印度洋的口岸建设。 2016-2020年则是重点突破,建成昆明、曲靖、大理、蒙自四大枢纽为核心的公路、铁道、航空、水运对内对外运输网络运输体系的建设;建设石油、化工天然气、新能源、特色农业、矿产加工、生物制药、旅游文化、金融交通运输建设。

桥头堡建设的精神内涵

桥头堡建设的精神内涵 2010年07月23日 11时18分00秒来源:云南网. 建设“两强一堡”推进科学发展 ■在桥头堡建设中,既要注重作为客体的物质和制度的建设,也要注重作为主体的人和组织的精神建设。 ■桥头堡建设的精神内涵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桥头堡建设体现的精神,二是桥头堡建设应当具有的精神。 ■桥头堡建设的精神是凝聚人心、动员社会广泛参与、推动工作深入开展的有力思想武器,将以积极的能动性促进桥头堡建设。 2009年7月胡锦涛同志考察云南工作时明确指出,云南要统筹对内对外开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这是用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分析和把握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流和地区发展的态势而形成的科学判断,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对云南多年来致力于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的充分肯定和进一步提升,有着客观的现实基础;是对南方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传播的友谊和文明以及云南各族人民与东南亚南亚各国人民世代友好往来、和睦相处、与邻为善的传统的延续和光大,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桥头堡建设必将通过物质建设和非物质建设,在一个新的高度上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桥头堡建设是物质建设、制度建设和精神建设的统一体 桥头堡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物质建设、制度建设和精神建设三者的有机统一体,缺一不可。其中,物质建设是制度建设、精神建设的载体和基础。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就是要成为连接太平洋、印度洋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国际贸易大通道,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出口加工基地,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基地。制度建设是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的手段和保障。建设桥头堡,必然要求加强文化、教育、科技、经贸等对外交流的各种合作机制、合作平台的建设,提高制度运行效率,充分发挥制度保障的作用。精神建设(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物质建设和制度建设的

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 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 国发〔2011〕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云南省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重要陆上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促进云南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完善国家对外开放格局,现就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总体要求 (一)基础条件。云南省是我国重要的边疆省份和多民族聚居区,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与东南亚、南亚多国邻近,具有向西南开放的独特优势;多民族和谐共处,与周边国家关系和睦,长期保持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拥有丰富的矿产、水能、生物等自然资源以及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巨大;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云南省改革开放不断迈出新步伐,滇中城市群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区域自主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基础条件。但是,云南省也面临着对外通道不畅、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层次不高、贫困面较大等困难和问题,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着力做好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重大意义。在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和国家进一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形势下,紧紧把握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把云南省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有利于构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陆路国际大通道;有利于提升我国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增进睦邻友好;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边远地区脱贫致富,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

桥头堡建设的战略背景-王崇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桥头堡”建设的战略背景 王崇理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一、关于战略背景的说明 (一)学习云南桥头堡建设的需要 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云南工作时,提出了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指示; 2009年12月,在省委八届八次全会上正式明确了建设云南桥头堡的“两强一堡”战略; 2011年5月6日,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 2011年11月25日,中共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召开,全面提出了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宏伟规划的奋斗目标,强调指出这是云南的一次历史性跨越的重大发展机遇。省委书记秦光荣同志特别在会上指出,要把云南放在西南、放在全国、放在全球的大背景下来定位和谋划,要以国际的视野、科学的精神、战略的眼光、现实的思考来审视云南。因此,我们就有必要来了解一下关于云南桥头堡建设的背景问题。 关于桥头堡建设的具体内容,近年来已有大量的宣传报道,这里不再展开论述。作为本期讲座的开篇题目,主要是讨论“桥头堡”建设的战略背景问题,也就是“桥头堡”建设的一个前提性的议题。因此它主要不是回答是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而是就“为什么”方面的问题展开一些讨论,因而它对我们学习理解“桥头堡”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二)战略背景的内涵及意义 我们说,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发生,都会面临不同的时空环境并受制于这些环境变化的影响。但战略背景又与一般的时空环境不同,因为时空环境是在事物发生之前就存在的一个客观过程,这个过程本身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战略背景则不一样,战略作为一种人为的谋划行为,体现出非常显著的主观意志,虽然这种主观意志会受制于客观环境条件的制约,但它往往也会构成转变客观环境条件的重要因素,以至于我们今天面临的所有形势环境都充满了人为意志的显著痕迹。当然,能称得上战略背景的,主要还是指那些可以影响全局重大战略利益得失的意志和行为。于是我们又注意到,不同的人群、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利益追求往往是不一致的,甚至是对立的和冲突的,因而他们的意志和行为也往往是不一致或对立的,这就会使他们之间为了利益的捍卫和争夺,做出深刻的谋划,形成多样的组合,采取不同的举措,来持续不断地与对手进行角力和较量。于是,便形成了我们所说的战略环境或背景。

推进桥头堡前沿窗口建设调研报告【共16页】

推进桥头堡前沿窗口建设调研报告 推进桥头堡前沿窗口建设调研报告【内容摘要】 一、xx在全省“桥头堡”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xx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在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突出表现为, (一)“桥”的优势明显, (二)“头”的潜力巨大,xx资源丰富、林茂物盛,有着3200多年的种茶制茶历史,是世界茶树起源地的中心,也是全国、全省最重要的普洱茶和红茶生产基地, (三)“堡”的地位突出,xx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 二、xx在推进“桥头堡”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境外政治环境是当前影响xx“桥头堡”前沿窗口建设的最大障碍, (二)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xx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与建设“桥头堡”前沿窗口的要求还有差距,(三)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局面尚未形成, 三、xx推进“桥头堡”前沿窗口建设的思路和重点。 为紧紧抓住云南省“桥头堡”建设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XX区位优势,着力推进全市“桥头堡”前沿窗口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市对外开放水平,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及安

排,受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军同志委托,市商务局协调组织相关部门于5月24日至27日深入耿马孟定、镇康南伞和沧源开展了课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在全省“桥头堡”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XX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在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突出表现为:“桥”的优势明显,“头”的潜力巨大,“堡”的地位突出。 (一)“桥”的优势明显 XX东南与普洱相连,西北与保山、大理相连,西南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290、791公里,有镇康、耿马、沧源3个县10个乡(镇)、35个村委会、165个自然村寨与缅甸山水相连,同一民族跨境而居,语言相通,风俗相近,来往密切。XX是云南沿边开放的重要窗口,全省11个对缅陆口岸中XX就有3个,即:耿马孟定清水河国家一类口岸,南伞、沧源永和国家二类口岸,有省政府批复的边境通道10条及诸多的边民互市点,境外与缅甸老街县(“8、08”突发事件前为缅掸邦第一特区)和佤邦(缅掸邦第二特区)接壤。随着xx年8月8日缅政府对果敢地区实行全面管控以后,为XX直接与缅甸政府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经贸合作带来了很好的机遇。XX是昆明通往缅甸仰光的陆上捷径,昆明经XX至缅甸仰光全长1780公里,比经瑞丽短132公里,比经打洛短249公里。滇西、滇西南的货流若通过孟定清水河口岸转道仰光出口,比向东经昆明到上海、广州、北海等港口都近得多。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兴边

一带一路上的“桥头堡”

一带一路上的“桥头堡” 斗南花卉市场,现已兴起成为“中国甚至亚洲最大的鲜切花贸易市场”,是闻名的花都。斗南的发展由当地政府引种、演示花卉种植,村民自己扩展花卉栽培及开拓市场,迭至较大规模后由政府扶持开办市场及做好相关的行政工作,走出了一条以花卉产业为支柱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深入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境外直接投资的热土。 标签:斗南;桥头堡;一带一路;特色小镇 昆明斗南濒临滇池东岸,素有金斗南之称。斗南花卉市场,现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鲜切花贸易市场”。斗南国际花卉交易园区建成后,可创造六万个工怍岗位,达到年交易额一百亿元,承当国家赋予的“带动全国、影响世界”的使命。 1.斗南“特色小镇”的特征 1.1 种质资源优势 云南北高南低,错综复杂的地形,在西南季风、东南季风和地形交替影响下,形成了从热带到极地多种气候的类型。云南享有植物王国的美誉,植物的资源丰富,拥有一万多种高等植物,野生观赏植物有两千余种,八大名花颇负盛名。 1.2 气候资源优势 云南省地域广博,地跨多个气候带,加上降水、海拔、地形、光照的特有,构成多种气候类型,同时在种类结构和上市时段方面调剂的余地大。境内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尤其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地域更是四季如春,特别有利于鲜花的周年种植,世界上大部分鲜花品种在昆明都可以规模生产。 1.3 区位优势 云南相通两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和三大市场(中国、东南亚、南亚),具有悠长的港口历史和奇特的区位优势,构成了全方位开放的口岸网线,随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云南省成为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列国进行贸易交流的重要前沿,区位优势显得极为重要。 2.斗南“特色小镇”之“特色” 2.1 一体两翼,迈向国际 云南斗南花卉集团以“一体两翼”为战略发展纲要,向国际花都蜕变。以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区为主体,全力打造集交易、信息、物流、研发、培训、大数据为一体的亚洲花卉产业基地。以优良货源供应网络为左翼,品牌建立为主旨,标

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

国务院国发[2011]11号《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云南是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我国沿边开放的试验区和西部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云南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由于历史等特殊原因,云南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为进一步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事关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局。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云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跨越。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支撑保障能力; 二是依托重点城市和内外通道,优化区域发展布局; 三是加强经贸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开放水平; 四是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建设外向型特色产业基地; 五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七是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建设稳定繁荣边疆。 国家加大转移支付和投资力度; 实行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对云南利用境外资源并且具有特色优势的项目适当给予倾斜; 对于边境地区矿业与水电开发相结合、技术水平先进的清洁载能工业给予优惠政策; 对云南省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实行倾斜,保障重点工程建设用地; 把云南作为全国电力价格改革试点省; 鼓励先行先试,形成有利于桥头堡建设的体制机制。 国务院 2011年5月6日

红河州桥头堡建设的战略思考

红河州桥头堡建设的战略思考 中共红河州委书记刘一平 作者:刘一平来源:红河日报2010-12-10 23:12:00 “桥头堡”是陆桥经济研究中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重要概念,包含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内容,具有发展力和影响力等方面的特征。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云南时从调整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总体战略格局的高度,第一次提出要把云南建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省委八届八次全会作出了“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决定。我国向西南开放,区域指向主要是以南亚、东南亚国家为重点,面向印度洋沿岸,延伸至西亚及非洲东部等广大区域的对外开放。桥头堡建设是加快云南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使云南从全国开放的末梢转变为开放的前沿,从西南边陲的后发区域转变为国家面向西南开放合作的重要门户,从有限开放走向全面开放,从西部地区跟跑方阵跻身于领跑方阵。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为红河州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带来了新的机遇、拓展了新的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注入了新的动力。红河州在桥头堡建设中,要紧紧抓住中央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培育滇中经济圈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外向型产业基地建设、交流合作平台建设、体制机制等建设,积极主动融合滇中经济圈,把红河州建成大西南通向东盟、抵达印度洋的通道,成为我国与东盟各国及印度洋沿岸国家全方位整体性交流合作的平台;建成融合滇中,连接大西南,对接两广的枢纽;建成以对越合作为纽带,走向东盟、面向印度洋沿岸的国际化门户和区域经贸合作模范州。 一、红河州桥头堡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基本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牢固树立世界眼光和开放带动战略思维,充分发挥独特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统筹州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积极融合滇中经济圈,强化与东盟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的双向交流合作,以夯实国际大通道等基础设施为重点,以建设外向型产业基地为支撑,以昆河经济走廊建设为抓手,以构建全方位的合作平台为载体,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整合资源要素,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切实增强全州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力争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中实现率先突破、优先发展。 (二)主要目标

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

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 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云南时提出了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要指示,这是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对中国对外开放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桥头堡建设已列为云南新的三大战略目标,对于提升云南省对外开放的外部环境条件,缓解云南省发展当中的瓶颈因素,扩大云南省对东南亚、南亚开放人文交流平台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 桥头堡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桥头堡建设工作,7月12日至20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全国人大办公厅和国家46个部委、企业,160多人组成的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围绕制定支持云南建设我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指导意见,深入我省各地开展调研工作。 昨日,云南省向桥头堡建设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情况汇报会在昆明举行。调研组组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何晔晖等调研组全体成员出席并听取汇报。省委副书记、省长秦光荣在会上致词。省委副书记李纪恒主持会议并对我省支持配合调研组工作提出要求。省政协主席王学仁出席会议。 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恩培委托,秦光荣首先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说,

把云南建成我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是云南加快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机遇,也是云南各族人民热切期望的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长期以来,国家各部委对云南发展十分关心,此次组成高层次、大规模、强阵容、广领域的联合调研组到云南开展调研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云南各族人民的关怀和厚爱,充分体现了国家发改委等国家部委对云南的关心和支持。 秦光荣说,云南建设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具有诸多优势:一是区位条件优越;二是资源丰富,生物、能源、矿产、民族文化、旅游等资源富集;三是具有后发优势,特别是经过西部大开发十年的发展,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云南发展态势、发展环境、发展条件越来越好。将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做出更大贡献。他表示,云南将全力做好调研的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相信通过调研组的辛勤努力,调研工作一定会取得丰硕成果,形成具有科学性、战略性、操作性、指导性的《指导意见》,为制定桥头堡建设规划打下坚实基础,推动桥头堡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指导帮助云南加快发展,为国家对外开放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听取了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罗正富代表省委、省政府做的汇报后,杜鹰指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对于我国扩大沿边开放,创造睦邻安邻、和谐周边环境、维护边疆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云南以开放促开发、实现加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于

曲靖市在云南桥头堡建设中的SWOT分析及战略定位

桥头堡建设是国家推进面向西南开放、实现睦邻友好的战略需要,是云南省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实现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我国缩小东西部区域经济差距、云南省社会经济二 次崛起的有力推手。为此, 云南省沿边8州市纷纷制定自己的桥头堡战略,争做桥头堡建设的主力军。那么,作为云南省第二大经济体的曲靖市是不是可以置身于桥头堡建设大潮之外,与此事毫无关系呢?答案显然是“不”。桥头堡战略不是简单的边境贸易,也不是简单的通道建设,它是关系云南省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曲靖市在云南桥头堡建设中是大有可为的。 一、曲靖市在云南桥头堡建设中的SWOT 分析 从长期的角度讲,曲靖市与云南的其他各州市应该是合作分工的关系,但从短期来看,更多的是竞争 关系。 为此,我们根据区域经济学中的地域分工理论,利用管理学中的SWOT 分析法,研究曲靖市相对于其 他州市自身所具有的优势,蕴含的劣势,外界环境给予的机会以及面临的威胁。 1、曲靖市的优势——— 农产品基地、制造业基地与能源基地。相对于其他州市,曲靖市在以下几方面具 有明显优势①: (1)经济总量方面:曲靖市是云南省经济核心地区之一。2008年,曲靖市地区生产总值787.6亿元,占全省比重13.82%,仅次于昆明(28.16%),排第三位的是玉溪(10.46%)。三市合计占到全省的 52.44%。 (2)农业方面:曲靖是云南省乃至全国的重要农产品基地。2009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60.9亿元,占全省农业的15%,居全省第一位。其中:烤烟、魔芋、万寿菊产量居全国前列,烤烟产量占全国的1/10,魔芋产量占全国的1/8,万寿菊产量占全国的2/5;粮食、水产品、油料、肉类、中药材、蚕桑产量分别占全省的15%、16%、21%、24%、34%和40%,均居全省第1位。(3)工业方面:曲靖是云南省重要的制造业与能源基地。2009年全市工业实现产值355.9亿元,占全省工 曲靖市在云南桥头堡建设中的SWOT 分析及战略定位 潘孝军丁瑞江荀 顺 (曲靖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 曲靖 65500) 摘 要:云南桥头堡建设战略的实现需要省内各州市的共同努力。通过对曲靖市的SWOT 分 析,我们将其定位于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制造业中心、链接印度洋与内地的桥头堡能源保障基地、中西部地区与东南亚南亚链接的物流中心、面向东南亚南亚的云南省教育文化产业的次核心区域、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农业技术输出中心,并提出要与滇中城市群按既定路线办事、与云南沿边州市互惠互利,共拓外贸、与其他州市打通南亚市场的分工合作策略。 关键词:云南;桥头堡战略;曲靖;SWOT 分析;战略定位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94(2011)03-0118-05 收稿日期:2011-03-18作者简介:潘孝军(1981-),男,江苏连云港人,曲靖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中国致公党党员、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区域与城市经济。丁瑞江(1965-),男,云南曲靖人,曲靖恒序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中国致公党曲靖市委会副主委。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政策分析。荀 顺(1963- ),男,云南曲靖人,曲靖市发改委高级工程师、中国致公党曲靖市委会主委。研究 方向: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The Journal of Yunnan Provincial Committee School of the CPC 2011年5月第12卷第3期 May ,2011Vol.12No.3 118··

切实发挥组织工作在推进桥头堡建设进程中作用

以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为契机助力非公党建工作上新水平 7月27日,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深入贯彻省委十届九次全会以及中央和省委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省工商联工作的意见》精神,研究部署加强和改进我省工商联工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创先争优领导小组副组长方锐参加会议并在会上围绕三个方面作了 重要发言。 一、切实发挥工商联在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中的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和省委《意见》都明确提出,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支持所在企业建立党的组织,为党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提供必要条件;重视工商联党组协助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近年来,全省各级组织部门会同统战部门、工商联,不断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在组建党组织、健全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引导培养出资人、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共有非公有制企业26. 9万多家,党员16万多名。有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3.6万多家,已建立党组织的3.42万家,党组织应建尽建率达95%,其中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2万多家,党组织覆盖率达98.8%。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省委统战部会同省工商局、工商联等单位,成立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下发指导性意见,推动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下一步,各级组织部门将进一步加强与工商联的联系、协调,以创先争优为契机,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不断上新水平。一要抓组织覆盖。重点加强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注重探索建立以外来务工人员地籍为单位的党组织,纳入当地党委的工作范围,注重利用网络等现代科技建立党组织,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到今年年

律师服务“桥头堡”战略的机遇与挑战

律师服务“桥头堡”战略的机遇与挑战 双击自动滚屏文章来源:法治大理发布者:法治大理发布时间:2010-12-13 20:51:32 阅读:140次 摘要:桥头堡战略的确立,使云南作为中国通向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非洲东部,并作为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陆上战略通道的核心价值更加彰显。在此背景之下,如何拓展法律服务市场,已摆在云南律师面前一个亟待破解的重要命题,这也是云南律师法律服务市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关键词:桥头堡战略、法律服务机遇与思考 桥头堡建设是云南面向西南开放、促进睦邻友好、实现兴滇富民的重要战略。作为律师队伍服务民生、保障民权、沟通域外、促进互信的法律服务制度,服务桥头堡建设是律师应担当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更加显现职能和持续发展的良好契机。 一、前所未有的机遇 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指示。今年年初,云南省委八届八次全体会议会明确要求以推进“桥头堡”建设为统领,更加深入扎实地抓好全省对外开放工作,这是推进云南“兴边富民”工程、实现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现实需要,对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云南,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交通、建设、贸易等行业都面临着广阔的商机,同样,云南的法律服务市场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法律服务需求将大幅度增加,服务对象将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法律服务的内容中非诉讼法律事务需求量大;第三、金融、投资、知识产权、反垄断、反倾销等法律事务的需要,给予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机遇,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二、无法避免的挑战 俗话说,机遇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但就法律服务而言,机遇不只是为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更多的机会是为有能力的人而准备的。机遇并非人人都能把握住。云南律师所面临的是荆棘密布的道路。就自身情况而言,首先,云南律师仅4000余人,律师事务所400余家,其次,云南律师的现有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还不够适应大量的非诉讼服务项目。熟悉国际法,懂外语的律师较少,云南律师在处理涉外案件的经验还较为欠缺,专业水平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律师事务所专业分工不细,缺乏团队合作精神,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第三,云南法律服务市场正在面临着国内外知名律师事务所的抢滩和冲击。法律服务无明显的地域性,国外知名律师事务所已逐步涉及国内市场,同样,国内著名的、有规模、有实力的律师事务所也逐渐涉足云南的法律服务市场,这对云南的律师事务所、云南的本土律师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挑战, 三、云南律师的应对策略思考 东盟市场前景广阔,面对潜在的市场竞争,云南律师要积极应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云南桥头堡建设目标及意义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 ——云南桥头堡建设目标及意义 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整体状况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一重要论断,为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截至“十一五”末,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法制环境下,基本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方式,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进一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面。“十一五”末期间,我国在深化财税、金融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了宏观调控体系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转变了政府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为整个市场经济良性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宏观环境。 二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提出的背景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单一的市场已经不再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要求。面对国际国内两大市场,我们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改善民生,如何使中国的经济发展结构更加合理,如何更快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在短时间内缩小城乡差距,如何协调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如何使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如何赢得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提高综合国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现代化。而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摆在党和政府的面前,因此我们提出了加快东部地区发展,带动中部地区崛起,促进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决策。 为加快云南省经济发展,发挥云南地理优势,使云南省经济发展能进一步带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经济融入东南亚国际市场。党在十七大中提出要“提升沿边开发水平”,这是新时期我国重要的一个国家发展战略,在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明确指出,云南要充分发挥我国通往中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优势,深化同中南亚、南亚及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延边开放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至此桥头堡建设被正式提及。 三云南桥头堡建设的目标 桥头堡建设是立足云南、面向西南、服务全国的全局性工程,我们必须深刻把握中央赋予桥头堡建设的重大使命,力争经过10年的

浅议桥头堡建设中法院职能作用之发挥

浅议桥头堡建设中法院职能作用之发挥 内容提要:桥头堡战略为昭通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是各种利益诉求多元化,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的凸显期,作为社会调控器的法院,在新形势下应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树立能动司法理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桥头堡建设提供良好的司法服务,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桥头堡建设、法院职能、司法服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战略规划,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将是云南全省现在和将来至少十年的奋斗目标。发展中的昭通,在桥头堡建设中有着特殊的、至关重要的区位优势,是实现桥头堡面向西南开放的桥梁和纽带,是云南进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门户,是内地入滇和南下东南亚、南亚便捷通道,有烟草、能源、煤化工、矿冶建材加工、生物资源开发、文化旅游业六大支柱产业,昭通将在桥头堡建设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桥头堡建设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昭通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法治环境,为桥头堡建设提供良好的司法服务是昭通市两级法院应该思考和践行的重要课题。笔者将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司法保障和服务的若干意见》和云南省委政法委最近出台的《全省政法机关为加快推

进桥头堡建设服务的意见》为指导,结合昭通实际,探讨法院如何发挥职能作用为昭通融入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 一、认识:何为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 云南省委政法委制定的《全省政法机关为加快推进桥头堡建设服务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全省各级政法机关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刻认识桥头堡建设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服务桥头堡建设的目标要求。笔者认为,昭通两级法院要为桥头堡建设提供良好的司法服务,首先要对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仅要知道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桥头堡战略的定位和目标要求,更要清楚昭通在桥头堡战略中的地位以及昭通发展的思路、定位和生产力布局。深刻的认识不仅能强化服务意识,还能指导服务的方向,最重要的是能决定服务的效果。 (一)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云南省委、省政府对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建设的战略定位 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提出了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是中央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而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举措、新突破。 2011年5月6日,国务院国发[2011]11号《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对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建设提出了

西部十二省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打造沿边开放桥头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615390826.html, 西部十二省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打造沿边开放桥头堡 作者:刘建华 来源:《小康》2020年第07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1月12日开幕。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2019年,全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抓好“六稳”工作,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全区经济平稳运行,改革开放扎实推进,民生事业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对于2020年的工作,陈武说:“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奋力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前进路上无坦途,历尽风霜见担当。过去一年,我们经历了严峻的困难和挑战,成绩来之不易。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陈武说,2020年将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围绕“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总目标总要求,全面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工作方针,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奋力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年必须全面完成剩下的24万贫困人口脱贫、660个贫困村出列和8个贫困县摘帽任务。持续推进“四大战役”“五场硬仗”,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5%,财政收入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现行标准下剩余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节能减排降碳控制在国家下达目标内。“既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环境、发展形势和各方面支撑条件,又注意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衔接,体现了稳增长的迫切需要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桥头堡建设

建设“桥头堡”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思路,是云南的一个重大发展定位,是提升云南整体实力的重大举措。“桥头堡”建设既是国家开放战略的重大推进,也是对云南区位优势的高度概括。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桥头堡”战略,标志着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在开放方向和开放重点上的重大推进。 “桥头堡”建设既是国家对云南的总体要求,也是国家对云南的最大支持。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云南要不断提升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这一总体要求表明,向西南开放不仅仅是云南省的事,而且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要求云南为国家面向西南开放的战略做好服务。同时,云南省也有义务、有责任积极实施“桥头堡”建设,以“桥头堡”战略统领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的全方位支持,实现全省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唯一具备能动性的要素,人不仅具有内容无限丰富的需求,而且具有无限发展的潜能。只有更新人才观念、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强调人的主体性,把人的潜能充分开发出来,在实践中使人的潜能充分得以发挥,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桥头堡战略”是推进我国向西南开放、实现睦邻友好的战略需要,也是云南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实现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现实需要,对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09年7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云南

后提出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此后, 加快桥头堡建设,把云南建成中国沿边开放经济区已成为云 南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州工商局党组要求全州工商部门以建设向西南开放桥头堡黄金口岸为契机,立足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紧紧围绕“四个统一”和省工商局党组“三个到位”、“六个好”工作目标,坚持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创新发展,努力实现高质量监管、高效能服务、高水平维权,不断提高科学监管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为全州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全体干部职工要紧紧围绕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站在工商看工商,看一看自己依法履职是否到位;跳出工商看工商,通过政风行风评议和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问一问经营者、消费者和人民群众对自己的服务工作是否满意;站在各级党委、政府的角度看工商,查一查自己是否真正落实了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站在省局党组的角度看工商,理一理自己的工作是否真正实现履职到位、工作到位和谋划到位。一是经济发展与人才支撑的关系。扬州的发展是在市委的领导下 大家干出来的,而今后的发展,还需要大家去干,综观历史,放 眼世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发展与人才的集聚和 人才作用的发挥是悉悉相关的,没有一个能干事、干成事、干群 众满意事的干部团队,扬州新一轮发展的宏伟目标是难以实现 的。经济发展与干部团队,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 二是能力建设与作风建设的关系。能力建设如人之内养,它是素 质,它是本领,它是内涵,没有能力,何来作为?能力的培养是 后天学习和实践积聚起来的,时代赋予我们这一批干部历史的重 任,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舞台,我们要珍惜历史赋予的 机遇,在这个舞台上展演威武雄壮和多姿多彩的人生大戏,要以 萦绕于心、不绝于怀的意识,把能力的培养和能量的发挥作为自 己终身的任务。作风建设如人之外修,可闻之、观之、听之,社 会可据之评点,群众可据之评判,艰苦奋斗的精神、过硬的工作 作风是扬州新一轮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广大群众的期盼,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