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导论期末复习指导2014.6

中国文化导论期末复习指导2014.6

中国文化导论期末复习指导2014.6
中国文化导论期末复习指导2014.6

中国文化导论期末复习指导(2014年6月)

是非题

1. 为侠文化开启先导的是道家的任侠风气。(×)

2. 对于魏晋时代,鲁迅先生评价为“文学的自觉”时代。(√)

一、单选题

A

1.安史之乱造成的文化南移,其结果是()。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

B

1.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史记》

C

1.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是()。消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限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命题,所体现的思想是()。人本思想

3.从汉代起,历代统治者的统治术可概括为()。外儒内法

4.从本源上讲,炼丹的思想属于(神仙家)。

5.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蜕变时代

6.从地域上讲,茶文化主要代表了哪个亚文化圈的文化现象()。南方亚文化圈

7.创造出诗、书、画三位一体的抒情模式,将之融汇出完整的艺术整体是在()。宋元时期

8.创立了拜上帝教并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的人物是()。洪秀全

D

1.《大学》和《中庸》所提出的掌握知识的步骤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2.道家应对社会纷争提出“无为”,其中的“为”指的是()。人的作为

3.“道生一”语出()。老子

4.“德”的内涵在古代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德”成为美德的代称是在()。宋代

5.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

6.对“止于至善”,正确的理解是(不可能到至善之境,因此永不能停止)

7.第一个在吸取诸子学说精华的基础上对原始儒学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是()。董仲舒

F

1.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两汉之际

2.佛教传入中国,最初是流传于社会上层,佛教开始深入下层是在(东汉末年)

3.佛学中国化的过程中,相应地产生了士大夫僧侣化和僧侣的士大夫化,其中,士大夫的僧侣化被称为()居士

4.翻译《天演论》,介绍进化论思想的人物是()。严复

5.凤在皇室和民间有着广泛的引申意义和象征意义,从文化原型上进行溯源,凤是()。凤是南方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

G

1.根据考古材料,中华大地出现活跃的先民的身影可以追溯到()。一万多年前

2.根据著名学者苏秉琦的研究,起源时期的中华文化可以划分为()六大区系

3.关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说法,下面认识最为准确的是()。不生事扰民就能达到天下大治的状况

4.关于我国的法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古代中国从没有实现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观风”的意思是指()。收集各地民歌,并从中找出民怨

H

1.华夏民族共同的图腾是()。龙

2.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宋代享有“梅妻鹤子”美誉的是()。林逋

3.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取代士人文化成为一种显态文化是在()。明代

4.“和而不同”的文化特征产生于()。百家争鸣

J

1.酒文化在殷代已相当发达,还出现了以制造酒器出名的氏族,如()。长勺氏

2.将情界定为与人的本性相冲突的后天的欲望,从而使“情”与“欲”合而为一的是()。宋儒

3.君王若顺天而行,修德政,则天降祥瑞以示庇佑,则天将灾异以示警,甚至使之败亡,投命于新君王()王权天授

K

1.孔子释仁为()。爱人

2.孔子认为最上等的是“生而知之者”,最下等的则是()。困而不学

3.开禅宗作翻案文章的先例的人物是()。慧能

L

1.礼向“内圣”方面发展,由外在行为规范入于人“心”中,出现于()。宋学兴起之时

2.临终前写下“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的人物是()。文天祥

3.儒佛道三家思想第一次碰撞的产物是()。魏晋玄学

4.儒家从一开始为中国知识分子选定的人生的最佳道路是()。学而优则仕

5.儒家的“仁学”之所以既能为统治者所接受也能获得普通百姓的认同的原因是()。“仁学”建立在切近人伦的亲情之上

6.礼是社会行为的规范,提出重建礼教最早始于()。孔子

7.历史上最体现法制特色的王朝是()。秦

8.历史上有茶仙之称的是()。唐代陆羽

9.龙凤相配,最主要的就是象征着()。阴阳和合

M

1.墨家用以规范行为的是()。天下公利

2.名士文化不断演变,名士从置身山林一变而为设馆授徒、主持讲坛、批评朝政,是在()。宋元

N

1.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创造性地发挥了二程的何种思想并将之视为最高范畴?()。天理

Q

1.琴在古代中国之所以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根本性的原因是()。自古以来,乐教即被视为至神至妙的统治术,而琴是

其重要组成部分

2.秦王朝的统治术主要采取的是()法家思想

3.清朝后期,为了维护业已衰化的封建肌体,清王朝对外采取的政策是()。闭关锁国

4.清朝综合处理边疆事务的机构是()。理藩院

5.清政府废除八股取士而改试策论,是在()。1901年

S

2.《四库全书》的修订是有深层的历史背景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明入清的知识分子有反清言论,清廷借修书以毁书

3.《四库全书》的编纂是在清代的()。乾隆年间

4.四大发明出现之后,在中国并未获得改进,但在欧洲及日本朝鲜却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这一现象说明了()。伦理化的认识方式

对科学精神的扼杀和制约

5.“四艺”之中,居首的是()。琴

6.“恕”的本意是指()。“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7.宋代理学思想的核心内涵是()。理

8.宋代催生出新的私学教育,其基地称为()。书院

9.水在古代文化中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内涵,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天人合一的思想

10.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剑文化中灵异色彩不断增加,但剑文化内涵始终象征着()。正义、正气

T

1.唐代书法中,“狂草”的代表人物是怀素和()。张旭

2.唐代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是()。科举制

3.唐代的古文运动作为一种文学运动,其主要目的是()。排斥、打击六朝以来兴起的骈俪文风

4.唐代寒士崛起在制度上的保证是()科举制的实施

5.唐代吸收外来文化最集中的地方是()长安

6.唐文化以高势能文化的姿态向四周输出、辐射,影响了周边的国家。其中,曾派出遣唐使达18次之多的国家是()。日本

7.唐传奇及宋元话本里的侠文化表述,所体现出的社会文化心理是()。下层人的心理安慰

8.体现元杂剧抒情性特征的手段是()。唱

9.体现经世致用精神的著作《明夷待访录》,其作者是()。黄宗羲

10.提出“天人感应”理论的是()董仲舒

11.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的人是(郑观应)。

12.统一的清王朝实施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加强了中央在民族事务上的管理。这有利于中央对一些地区的统治,这些地区包括蒙古、新

疆、西南少数民族及(西藏)。

W

1.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左氏传

2.我国历史上文化南移经过了几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唐代的“安史之乱

3.我们现在“恭敬”连用,古代“恭”、“敬”二者的关系应该是()。敬是内在根本,恭是外在表现

4.魏晋人艺术表现出来最大的特点是()。气韵生动

5.魏晋时期,谈玄者多为士族名士,他们谈玄的特点是()。注重哲理上的思辨的探究

6.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是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老子》

7.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导致的结果是()。伦理的法制化

8.《物理小识》的作者是()。方以智

9.“万物皆因心生,没有主体,也就无所谓客体”的明代哲学家是()。王阳明

10.文学的主体象征——小说,发源于()。宋元话本

X

9.希望社会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的思想家是()。老子

10.先秦诸子百家中属于显学的是()。墨家

11.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有()。法、术、势

12.先秦文化终至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政治上的大一统

13.西汉时,司马谈对战国诸子学说的短长作了较公允的评价,他将诸子概括为()。六家

14.西方传教士第一次直接进入中国是在()。明代中期

15.学术导向以恢复西周的宗法社会模式为旨归的学派是()。儒家

16.下面关于“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儒家对道的理解特别强调无为

17.下列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中,不仅有哲学上的沉思,还积极参与到探索改革社会途径、直言不讳议政的实践中去的人物是()。

梁漱溟

18.新文化运动的两大主题是()。民主与科学

Y

1.阴阳观念在传统文化中至为重要,《周易》一书认为天地万物的变化都体现于()。六十四卦

2.殷商时期,中国社会处于谁的威力之下?()。神

3.殷商时期的文化有浓重的神本色彩,承担神人交通重任的是()。巫史

4.殷商时期的文化是神本文化,下列不是殷商时期文化特征的是()。以蓍草占吉凶

5.义和团的斗争,最初打出的旗号是()。反清、灭洋

6.有山神,河有河伯,海有海神有龙王,灶有灶王爷”,仙文化中的这一情况体现了()。巫史文化的特色

7.于义,小人喻于()。利

8.元朝代表性文化的特点是()。外露型

9.与宋代绘画相比,元代绘画显示出特征是()更重易趣与心境

Z

1.主张节用、节葬、兼爱、非攻的学派是()。墨家

2.战国时代,我国水利工程有了一定的发展,其中,李冰父子主持修筑了()。都江堰

3.战国时代,出现相当多的学派和代表人物,其中,吴起、白起、孙武、孙膑属于()。军事家

4.战国时期出现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即()。《离骚》

5.诸子百家的学术渊源都是()。六经

6.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甚巨的四家是()。儒、墨、道、法

7.中国人所说的“柔能克刚、水滴石穿”,意在强调的是()。阴胜于阳

8.中国近代第一位学贯中西、被称为国学大师的人是()。章太炎

9.中国是一个尚统的国家,孔子作《春秋》,内华夏而外诸夷,即以华夏族为主而以周边少数民族为辅,所表现出的“统”是()。政

治上的正统

10.中国艺术追求意境,从根本上讲,意境是指()。是经过创作主体之“意”加工过的现实世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的人是()。郑观应

11.“中庸”的“庸”,其意思是()。恒久不变

12.在孔子看来,春秋时期之所以天下大乱,主要是因为()。周代的礼教被破坏

13.在春秋战国时期,士这一阶层处于社会的()。统治阶级底层

14.在八卦中,象征阴阳、天地父母的是()。乾、坤两卦

15.在先秦跟儒学一样的显学,墨家思想中最强调的一点是()。兼爱

16.在封建时代,“孝”的最重要的内容是()。传宗接代

17.在“忠”、“信”、“诚”三者之间,“诚”更表现出()。更注重主体性

18.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酒文化的高峰是()。殷商时期

19.在中国文化里,道本源于天,反映于个体就是()德

20.在东西方文化中,对“爱”的理解,有一定的一致性,它们是()。情感的专注

21.在隐逸文化中,所谓“大隐”是指()。身在市朝却保持着隐退的情怀

22.在崇实尚性的思想大潮影响下,清代学术思想表现出对宋代以来的性理之学的怀疑,在学术思想上呈现出()。汉代朴学的倾向

23.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对西学的态度出现差异,其中较为科学的是()。以方以智为代表的主张以冷静的态度对待西

学,吸取优点弃其伪妄

24.在传统儒家文化特别是宋明理学中,,“性”主要是指()天性

25.在封建社会里,清官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下面所说正确的是()。封建社会里清官是压迫者的心愿

26.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绘场景为()。宋代的汴京

27.作为现代新文化运动标志的书刊是()。陈独秀的《新青年》

28.止于至善”,正确的理解是()。不可能到至善之境,因此永不能停止

29.最初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人是()。魏源

二、多项选择题

A

1.安土重迁体现出的特征是属于哪几类文明的?( )。黄土文明;农业文明

C

1.春秋战国时期,士步入历史舞台时所担当的角色有()。政治智囊、军事参谋、外交使节、思想精英

2.禅宗宗旨主要有两点,即()。单刀直入;直指心源

3.从文化学的角度透视毛泽东思想,它有两个来源,即( )。进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传统文化

D

1.对待知(智),儒家和道家的看法有所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道家强调离形去智;儒家强调格物致知

F

2.符合中国化的佛教对“孝”的理解的有()。舍弃对生身父母行小孝;出家修行向“法身”行大孝

3.符合名士价值观的是( )视个性自由为人生第一要义;心存兼济之志

G

1.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的转变,有几方面的表现。下列选项属于这一转变的表现的有( )从卜筮的方法可以看出;从周人重“德”

的风尚可以看出;从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从青铜器的制式和纹样看出

2.构成中国画遗貌取神的审美追求的是中国画中的哪些特质?( )散点构图;写意的笔调

3.构成精致典雅的宋代文士世界的文化质态的有( 5个全选)

J

1.经过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终于实现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这种南移主要表现在()。学术中心的南移;政治人物的南人化;

政治中心的南移

2.近代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大量的报刊出版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华大地,其中由中国人所办的报纸包括()。《澳门新闻纸》;

《中外纪闻》

3.剑文化原本跟侠文化的关系不大,但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种趋势,即( ) 与侠文化结合起来;与道教结合起来

L

1.乐在传统社会的主要功用有()。娱乐工具、娱神功能、教化功能

2.“礼”在先秦时期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即()。作为宗教的阶段;作为群体组成方式的阶段;作为个人内在和外在行为规范

的阶段

3.儒家思想中,对仁的要求包括()。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儒家思想中,对仁的要求包括( 5个全选)

M

1.明代时,面对西学的传入,知识分子的态度各有不同,其中,主张全面接受西学的人物有()。徐光启;李之藻;王徵

2.明代后期市民文化日趋高涨,以下关于明代市民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 )。社会风尚趋于导奢导淫;礼拜金钱之风日益强盛;市民

文学唱主角

Q

1.秦汉时期对外文化非常发达,这方面重要的事件包括()。张骞出使;徐福率众出海;甘罗出使大秦

2.秦汉文化个性乃是浑厚宏阔,其建筑文化的代表包括()。;秦陵;万里长城;阿房宫

3.清初对君主专制提出批判,对封建君权提出质疑的思想家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S

1.属于战国时期的优秀文化成果的是()。《左传》、《孙子兵法》、《离骚》

2.属于出世哲学的是()。道教;佛教

3.宋代理学家强调个体道德修养必须经过由内圣达于外王的过程,他们一般将这个过程分为修身、齐家和()。治国;平天下

4.宋代理学的构建人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发展期的代表人物是()。张载;程颐;程颢

T

1.体现战国末期各家学说趋于融合之势的著作有( )《吕氏春秋》;《易传》

2.天人感应说以天道更替配社会刑赏,以四时配四政,正确的是( )赏为春;庆为夏;刑为秋;罚为冬

3.唐代儒学复兴最初的形态及形式是( )古文运动;以诗为文

W

1.魏晋时期的玄学乃是融合各家思想而成,这些思想包括()。儒家;道家;佛教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融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周边少数民族与汉文化的融合

3.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成果之一,以下人物属于当时文学革命的有()。胡适;陈独秀;鲁迅;郭沫若

Y

1.以下作品属于明代市井小说的有()。《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三言”;“二拍”

2.以下对“兼爱”思想的认识,正确的有()。“兼爱”思想主张为天下人谋福利;为了实现兼爱,墨家提倡亲身参加生产劳动兼爱思

想带有小农意识和手工业色彩

3.以下对“德”的认识,正确的有()。先秦时期有美德和恶德之分;宋代时,“德”成为美德的代称;“三从四德”是封建礼教对女性

的束缚

4.以下对“义”的认识,正确的有(5个全选)。

5.以下对鹤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鹤成为名士高情远致的象征;鹤与松结合,成为长寿的象征;鹤在道教中,成为神仙的坐骑

6.以下关于“仁”的表述,正确的有()。仁是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仁讲的是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仁”到“礼”,是

内在的情感外化为行为的规范

7.以下关于酒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有()。殷商时期,酒文化与原始宗教及政治统治有关;魏晋时阮籍长醉是借酒忘记现实及现实中的

痛苦;宋人内敛的文化品格使宋代的酒文化趋向于中庸;微醺的状态是“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儒训在酒文化中的体现

8.以下关于“阴阳”的表述,正确的有()。在古代哲学体系中,阴阳被看作道的具体化;阴阳运用于天地时,乾为阳阴为坤;柔能克

刚,水滴石穿,强调的是阴生于阳的一面;阴阳动静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9.以下著作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有()。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陈天华的《猛回头》

10.以下元杂剧作品中,属于揭露社会现实的公案戏的有( )《西厢记》;《墙头马上》;《窦娥冤》;《鲁斋郎》;《陈州粜米》

11.元杂剧是市民文化的代表,作为一种戏剧形式,元杂剧得以发展的基础是( )。院本;诸宫调

12.洋务运动是官商知识分子对西学入侵的理性应对,而贫民百姓对西学入侵的应对包括()。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13.有着道教渊源的仙文化在以儒学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不可避免地儒学化了,其主要表现( )仙本身是有等级差别的;神仙生活的世界

里维持其秩序的是儒学的礼教伦理

Z

1.在封建社会后期,复古成为一种强大的文化思潮,在明代诗坛上前后出现过两次复古思想,史称“前后七子”的复古诗文运动,其中

后七子的领袖是()。李攀龙;王世贞

2.在封建社会后期,复古成为一种强大的文化思潮,在明代诗坛上前后出现过两次复古思想,史称“前后七子”的复古诗文运动,其中

前七子的领袖是( ) 李梦阳;何景明

3.作为近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除梁启超张君劢师徒二人外,还有( )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

三、论述题(即案例题)(1题,共30分)

1.苏轼喜爱画竹,有一次兴致来了随手用毛笔蘸了朱砂画竹,别有韵味。但这也引起了一些人的非议,认为不真实。苏轼反问,惯常是墨笔画竹,难道竹子是墨色的吗?

结合案例作具体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朱笔画竹或是墨笔画竹,反映出传统的艺术追求是怎样的?

这是传统艺术中表现出来的不注重形似,追求绘画艺术的写意效果,讲求神韵。苏轼的朱笔画竹是以对现实物品的再创作,其审美特点是超越画面的意境美。反映出传统艺术通过加工和改造,摆脱了现实的束缚,给艺术以更大的张力,给欣赏者以最大的艺术审美空间的艺术追求。

(2)这一艺术追求对我们欣赏艺术会带来怎样的启示?回答须不少于150字。

这一艺术追求对我们欣赏艺术会带给我的启示: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就是写意抒怀,就是对艺术境界即意境的追求。就像欣赏王维的雪里芭蕉一样,它是超越了现实而产生的一种意境。可以通过他的作品略窥其貌,可以去揣摩当时作者创作的心境,进而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意念。因此,我们欣赏艺术时,要不拘泥于小节,透过艺术的表象,过程注重意境,通过作品预留下的广阔的想象空间,感悟其中所表现的真善美、以及对待生活的超脱的态度。

2.阮籍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人物,他本来有济世之志,但身处魏晋交替之际,政治变故不断,名士少有能保全自身的。在这种情况

下,阮籍尽力不参与世事,常常喝酒大醉。司马昭想为儿子司马炎求娶阮籍之女,但阮籍一醉六十日,最终司马昭没问成。当时的权臣钟会好几次打算询问阮籍对时事的看法,意图从他的回答中找到借口来治罪,但每次都因为阮籍喝醉酒没法回答而未能实现。

结合案例作具体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在阮籍的饮酒乃至醉酒的生平事迹中,酒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在阮籍的饮酒乃至醉酒的生平事迹中,酒之德不在于使人与神的交通,而在于它能使人忘记现实以及现实中的痛苦,就作为忘忧草而非接仙丹存在的。醉酒成了他超越现实束缚、实现人格自由的一种很好的手段。饮酒乃至醉酒使阮籍摆脱了权贵和黑暗现实对他的要挟。(2)有人认为酒是忘忧草,也有人认为酒会让人失去理性;南北方饮酒习惯相差也很大。传统酒文化多多少少也积淀于今天的社会生活习惯中。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酒文化或饮酒?

我们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中国是个重视人情的国度,殷勤劝酒历来视作表情达意的重要形式,以酒祝贺成为习俗惯例,以酒饯别、借酒抒发离情别绪成为我们生活的习惯。这中间,酒起到了助兴、达意等作用。酒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有的精神文化,在封建社会,多少文人雅客、贩夫走卒喝酒、品酒、评酒,酒与茶一样成为人们心中不可少的必需品。曹操煮酒论英雄,鲁迅曾写过几篇文章,专门论述魏晋玄学与酒的关系,无酒无以谈玄,李白斗酒诗百篇,这些千古美谈与酒有着莫大的联系,古有杜康、女儿红,今有古井、茅台,酒文化仍然传承着中国的文明,保留着中国的精粹,因此酒的存在时非常必要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酒可醉人,借酒浇愁只能愁更愁。现在随着各种场合的应酬,人们喝酒无度,有时甚至因为酒后驾车导致一系列悲惨事件的发生,酒成了罪魁祸首。有些人借酒势做出一些违法甚至犯罪的事。其实酒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人的把握度。

3.《列子》中记载了伯牙的故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结合案例作具体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伯牙弹奏高山流水之曲,体现出士人与琴乐怎样的关系?

弹琴体现出来的,是神与人沟通时的愉悦,是弹奏者主观情感与天地自然的交流。通过弹琴的行动,弹奏者就可以寂然于大道。处于忘我状态之中的弹奏者在欣赏琴音之时,得出的或为伦理秩序,或悟出了天地运化的大道,或感悟到人生的喜怒悲欢。伯牙弹奏高山流水之曲,其意在于那些琴音交织形成的“高山流水”的崇高感和悠然兴致。

(2)古代中国人认为音乐有哪些功能?这些功能在今天是否仍有意义?

古代中国人认为音乐有:娱神功能、乐教功能、娱乐功能。在古代的中国,音乐的功能大到教化国家,小到教化个人,作用无处不在。孔子提倡礼乐治国,荀子写过《乐记》,乐像诗一样,可以兴,可以群,可以观,可以怨,对治理国家有非常大的意义,对于个人则可以愉悦情性,寄托情思,宣泄愤懑。这些功能至今仍有着教育意义。现代社会,我们对乐的理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本上以西方的音乐观来代替古人的乐观,乐的功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娱乐功能不断强化,教化功能日益萎缩,“天人合一”的至乐追求,更是如天方夜谭了。龚琳娜的一曲《法海你不懂爱》针对宗教领袖的娱乐风潮,激发文化界对“娱乐底线”的讨论,彻底颠覆了音乐的功能,使音乐变成了纯娱乐化。

4.汉代的韩安国曾在梁孝王处为官,后犯法被囚于山东蒙县的监狱。狱吏田甲侮辱韩安国,韩安国说:“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意思是我还会复职的,希望你能待我客气一点。但田甲说:“要是再燃烧就撒一泡尿浇灭它。”过了不久,梁国内史的职位空缺,汉朝廷派使者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提拔他为二千石级的官员。田甲听闻后弃官逃跑。韩安国将田甲唤回,笑着说:“你可以撒尿了!”田甲叩头求饶,韩安国不咎既往,反而对他很友好。

结合案例作具体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恕”在古代有哪些含义?韩安国复官后对田甲的态度,体现了“恕”的何种含义?

在先秦,“恕”的意思是推己及人,和“仁”的内涵近似;从汉代开始,“恕”的意思转化为原谅、饶恕,但就本质而言也是宽厚待人的意思。韩安国复官后对田甲的态度,体现了“恕”的宽厚待人,能原谅、饶恕他人。

(2)请谈谈“恕”在人际交往之中的作用。详见:教材P173

“恕”与“忠”、“和”、“礼”这些概念相关并互相作用,形成了一种“让文化”,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中,也是利弊皆存。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随着压力的增大而渐渐冷漠,因为一点小错也可以让人怀恨在心,锱铢必较,这样既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这样,“恕”即宽容,在社会生活中显得极为重要。做到宽容这一点,不仅是不执着于别人,更是不执着于自己,这是一种智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宽恕使你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不再纠缠于鸡毛蒜皮的小事,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机会,可以扩大自己的交友圈,拓展人际网,更大限度的发展自己,努力做到与人为善、以和为贵。

5.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秦汉之际一位侠士朱家。朱家藏匿、救活的豪杰数以百计,救助的普通人就更多了。朱家一心援助危难中的人,超过为自己办私事,以至于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每顿饭也只能吃一样菜。但对他救助过的人,朱家从不求回报,不夸耀自己的能耐,反而唯恐再见到对方。他曾经暗中使季布将军摆脱了被杀的厄运,待到季布将军地位尊贵之后,他却终身不肯与季布相见。当时,很多人都期望与朱家交朋友。

结合案例作具体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从朱家身上可以看出“侠”的哪些特质?

朱家身上表现出的“侠”,是布衣之侠,令人心折。从朱家身上可以看出“侠”行侠仗义、替天行道、惩恶扬善、助人为乐、不求回报、维护正义、保护弱小等特质。

(2)请谈谈“侠”的精神在当今社会是否还有积极作用?详见:教材P264

在现代化的今天,“侠”的精神在当今社会还有其积极的作用,那就是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现实和生活,自觉自愿地维护正义,敢于跟邪恶、不公平甚至犯罪做斗争,当今社会存在着诸多不平之事,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们,这个时代呼唤着侠者的出现,而侠文化中那些违法犯禁的底色,则必须抽去。

6.唐代传奇《莺莺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书生张生在普救寺遇见远方姨母的女儿崔莺莺,爱慕她的美貌,遂央求丫环红娘转达自己的心意。后二人通过红娘传递情诗,起初见面时莺莺希望二人“以礼自持,无及于乱”,后来终于几番私会。不久张生赴考,离别前莺莺心中已知这是诀别了,但并无太多怨恨之意。其后张生果然抛弃了莺莺,二人不复相见。张生与朋友说起这件事,认为自己做得很对。当时的人为此事感叹,但并不认为张生有错。

结合案例作具体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在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中,张生“始乱之终弃之”,但并不被当时人谴责,这是源于何种观念?

中国人的感情是含蓄、内敛的,在传统社会中更是如此,有所谓“发乎情,止乎礼”的说法,这也定为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标准。否则就会被视为与礼法有冲突,就会受到谴责或惩罚。在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中,张生“始乱之终弃之”,但并不被当时人谴责,就是源于这种观念。

(2)请谈谈你对“情”的看法。详见:教材P272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当然不必再提倡“发乎情,止乎礼”的老调,我们反对禁欲主义,但也绝不主张打着“情”字招牌,行纵欲之实。我们反对盲目模仿西方的“性解放”,要依靠道德的力量与约束、以及法律的制裁,在一定范围内,只能由社会成员的道德修养形成约束,情在道德约束下才是美的,真搞什么“性解放”,必然危机社会和家庭。再说,“性解放”与我们的文化传统可谓水火不能相容,在一个有着悠久文明的古国,提倡“性解放”本身就是不合时宜的。

7.在老子看来,“理想国”是一种小国寡民的状态,详细说来是这样:国家要小,百姓要少,即使有众多的器具也用不着;使百姓重视生命,从而不敢冒险,那么他们就会不向远方迁移。这样,即使有船和车,没有地方需要乘坐它;虽有武器装备,没有地方陈列它。使百姓再用古代结绳的办法来记事。使百姓感到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乐于过这种生活。相邻的国家离得这么近,相互望得见,鸡鸣犬吠的声音互相听得到,但百姓一直活到老死,彼此也不往来。

结合案例作具体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老子主张百姓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理由是什么?

老子提出“无为”来对应当时社会的“有为”,为此老子“贵柔”。在老子看来,柔虽有退让隐忍的表象,但这种柔不仅使自己进退容如,而且还可以不伤害他人,免去了纷争的麻烦。人与人之间尽量不发生关系,也就省去了许多兴起纠纷的因子。因此他希望用天地之大德代替儒家的下德,使百姓之间“老死不相往来”。

(2)对于治理社会、治理国家而言,道家的“无为”思想是指毫无作为吗?你如何评价“无为”思想?

“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其中的“为”主要指人的作为、生事。道家主张不要用条条框框约束人,不要限制他们的自由。如何才能无为,老子提出的贵“柔”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至为深刻。从积极方面讲,对“为”的排斥,避免了人们的纷争之心,使人们脱离了名利的苦海,减低了欲望。比如,初汉实施“无为”而治,与民休息,也确实给天下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好处,为战后重建工作得以顺利而迅速地进行,这都是值得肯定的;再比如,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关于父母对孩子的早恋不要过早管束,学霸情侣比比皆是,如果两个孩子在一起是以学业为重,那父母就不必太管束。

8.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结果,流传下诸多禅师的言行记录,称为公案。其中有这样一则著名的公案:有源律师来问:“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慧海)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

结合案例作具体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在禅师的自我阐释中,“饥来吃饭,困来即眠”的外在行为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心性状态?

禅师的自我阐释中体现出佛教将人性喻为空,即是一种不此不疲的状态。禅师在日常生活中,与普通人一般无二,但其内心却别具慧性,心性的修养成为决定能否“悟”的重要关键。“饥来吃饭,困来即眠”一切随缘,体现了禅宗随缘持慧的心性功夫。

(2)你如何看待这则故事中的禅宗道理?

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种生活态度,我们都需要有颗知足常乐、顺其自然的心态。面对现实,坦然接受一切。认真对待当下的每一件实事,活在当下,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不要去贪图哪些子虚乌有,不劳而获的东西和爱慕虚荣等各种贪念。有些事情不随缘也没办法,就比如我自己,高中毕业可以有机会念幼师,但由于我的错误判断,和它失之交臂。但生活还是要继续的,只有抱着一切随缘的心态,这样烦恼也会少了很多,心态上的平衡,可以让自己的幸福感提升。

9.记载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世说新语》有这样一则故事:管宁和华歆这对朋友一起在园子中锄地,发现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继续挥锄,视之于瓦石无异,华歆则是捡起金子,又扔掉。后来又有一次,两人同坐席上读书,门外有官员的仪仗喧哗而过,管宁照样读书,华歆则扔下书跑出去看。管宁于是把坐席割开,表示志趣不同,二人不再是朋友。

结合案例作具体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后世多以雅俗来论管华之别,其判断依据是什么?

后人读这个故事,大多在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一种道德评判,即管宁是清高的,华歆是世俗的。由于先秦时期的君子与小人的雅俗之别已经把“义”和“利”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后世的判断依据为:重义之士即为雅人,重利之人即为俗人。

(2)你对上述故事有何评价?回答须不少于150字。

“割席断交”后来成了一个成语,后世常把这个成语用来表示自己的高洁不愿意同流合污。金块代表的是世人梦寐以求的财富,官员的豪华仪仗代表的是世人无限向往的尊贵。但是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富和贵都和所谓的“清名”成了矛盾,在我看来,热衷名利追求的确是小人之举;义和利,两者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只要获利正当,可对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做官可服务百姓;有了财富积淀,才能有更大的义举;生存是基本需要,经济是基础。死守所谓“义”,而“贫困”,苦了自己,也起不到推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华歆读书不专是他的缺点,可是作为朋友的管宁没有帮助华歆改正,只是弃而远之,谁的朋友没有缺点?谁只能跟没有缺点的人交朋友?当朋友之间所追求的东西有着悬殊的差别之时,就可能在以后的路上分道扬镳。因此,朋友未必能够一路通行。有的朋友可以一起学习、一起创业,然而随着人生经历的变化,会在一个关键问题上出现分歧,使友情破裂。我们需要用宽大的心胸去容纳别人。与之相比,“管鲍之交”才是正确的交友方式。管仲家境贫

困,常常欺骗鲍叔牙,鲍叔牙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后来鲍叔牙服侍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侍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牙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汇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个人认为,我们要学“管鲍之交”,不能学“管华之交”。

10.“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关汉卿的剧作,取材于民间故事。故事叙述窦娥的父亲窦天章进京赶考,将窦娥卖与蔡婆为童养媳。后来,流氓张驴儿父子欲霸占蔡婆、窦娥婆媳,张驴儿本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却毒死父亲,随即诬陷窦娥杀人,并买通官府。官府严刑逼供,窦娥与蔡婆无处伸冤。为救婆婆,窦娥自认杀人,但临刑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娥的父亲任廉访使到此地,见到窦娥鬼魂,后重审此案,为窦娥昭雪冤情。

结合案例作具体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窦娥的蒙冤与最后的冤情昭雪,反映出传统社会的法治情况是怎样的?

窦娥之所以蒙冤,是因为流氓张驴儿买通官府诬告她杀人,贪官将窦娥屈打成招,从中见出案件的审理并不是以法律为准绳,而是掌握在当权者手中,普通老百姓如窦娥在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从法律本身很难获得直接的、稳妥的保障,这说明了传统社会中法制与法治的不健全,或者说,传统社会重人治而轻法律,“法”不具有独立的属性。而窦娥最后冤情得以昭雪,源于窦娥的父亲重审此案,这表明了“法”在传统社会中依赖于清官、好官才得以发挥正面作用,这仍然是以人治而非法治为基础的,同样显示出法治的被轻视。

(2)窦娥冤的故事及其所反映出的问题,对我们今天的社会有何启示?回答须不少于150字。

窦娥冤是一个悲剧故事,映照出的是传统社会重人治而轻法治的普遍状况,无法保证老百姓在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能得到法律的保护。较之过往,今天社会的各项事务更加纷繁复杂,普通公民与法律打交道的场合较多,更需要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让法律发挥最大的调节社会秩序的作用。要改变“重人治而轻法治”的状况,需要进一步健全法制,在制度上加强建设,确保法院、检察院等执法机构依法办事,并有相应的监管督察措施,保障法律的运行。

中国文化导论期末复习指导

中国文化导论期末复习指导(2014年6月) 是非题 1. 为侠文化开启先导的是道家的任侠风气。(×) 2. 对于魏晋时代,鲁迅先生评价为“文学的自觉”时代。(√) 一、单选题 A 1.安史之乱造成的文化南移,其结果是()。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 B 1.被后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巨著是()。《史记》 C 1.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是()。消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界限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命题,所体现的思想是()。人本思想 3.从汉代起,历代统治者的统治术可概括为()。外儒内法 4.从本源上讲,炼丹的思想属于(神仙家)。 5.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蜕变时代 6.从地域上讲,茶文化主要代表了哪个亚文化圈的文化现象()。南方亚文化圈 7.创造出诗、书、画三位一体的抒情模式,将之融汇出完整的艺术整体是在()。宋元时期 8.创立了拜上帝教并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的人物是()。洪秀全 D 1.《大学》和《中庸》所提出的掌握知识的步骤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2.道家应对社会纷争提出“无为”,其中的“为”指的是()。人的作为 3.“道生一”语出()。老子 4.“德”的内涵在古代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德”成为美德的代称是在()。宋代 5.对于“和”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可以看出()。“和”成为民族文化融合的动因 6.对“止于至善”,正确的理解是(不可能到至善之境,因此永不能停止) 7.第一个在吸取诸子学说精华的基础上对原始儒学进行全面清理和升华的儒学大师是()。董仲舒 F 1.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两汉之际 2.佛教传入中国,最初是流传于社会上层,佛教开始深入下层是在(东汉末年) 3.佛学中国化的过程中,相应地产生了士大夫僧侣化和僧侣的士大夫化,其中,士大夫的僧侣化被称为()居士 4.翻译《天演论》,介绍进化论思想的人物是()。严复 5.凤在皇室和民间有着广泛的引申意义和象征意义,从文化原型上进行溯源,凤是()。凤是南方各族图腾物的结合体 G 1.根据考古材料,中华大地出现活跃的先民的身影可以追溯到()。一万多年前 2.根据著名学者苏秉琦的研究,起源时期的中华文化可以划分为()六大区系 3.关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说法,下面认识最为准确的是()。不生事扰民就能达到天下大治的状况 4.关于我国的法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古代中国从没有实现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观风”的意思是指()。收集各地民歌,并从中找出民怨 H 1.华夏民族共同的图腾是()。龙 2.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宋代享有“梅妻鹤子”美誉的是()。林逋 3.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取代士人文化成为一种显态文化是在()。明代 4.“和而不同”的文化特征产生于()。百家争鸣 J 1.酒文化在殷代已相当发达,还出现了以制造酒器出名的氏族,如()。长勺氏 2.将情界定为与人的本性相冲突的后天的欲望,从而使“情”与“欲”合而为一的是()。宋儒 3.君王若顺天而行,修德政,则天降祥瑞以示庇佑,则天将灾异以示警,甚至使之败亡,投命于新君王()王权天授 K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

名词解释 美感在审美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观念。是美感产生的根源。当客观事物的美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相符合,于是产生了美的感受与感动,既有感官的快适,又有理性的满足,整个身心都感到愉悦,这就是美感。 艺术典型在作品中,艺术典型就是高度典型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它一方面以非常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的集中的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艺术发展的自律性: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就是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从艺术的纵向发展来看,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明天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艺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第二,从艺术的横向联系来看,不同民族艺术之间以及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之间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多民族艺术的借鉴与创造,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Δ什么是艺术灵感艺术灵感就是大脑皮质兴奋中心的神经细胞,经过一段长时间的高度自 觉和异常紧张的苦思冥想寻求急需要的信息材料之后,调动其所有的脑细胞的警觉性,特别是调动起了习惯无意识和本能无意识心里活动的积极性,因而在习惯无意识同本能无意识心理活动中,突然发现了所急需的信息而产生了顿悟。 Δ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 方面行进或相类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出现的新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一股潮流。 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它是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更为深刻也更为本质的反映出时代,民族及艺术家个人精神气质,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等内在特征的外部印记。风格的形成是时代,民族和艺术家在艺术上超越了幼稚阶段,摆脱了各种模式化的束缚,从而趋向成熟的标志。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这种“情”和“境”不是分离的,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境中有情,情中有境。意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简答题 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空间与实体统一,空间与技术结合,风格性与象征性 为什么说生产劳动实践是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1)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2)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与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展创造了第一个必要的条件(3)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的条件(4)生产劳动时间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原因 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1)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2)“准艺术”的发生(3)“准艺术”的繁荣(4)“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 为什么说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第一,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第二,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第三,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第四,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联系在于:凡是世界的,都是民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 试卷A 打印3份

贺州学院课程考核试卷 (2016—2017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数字媒体艺术概论 开课单位:文化与传媒学院 试卷序号:A 卷 任课教师:周合强 考核年级、专业:2016数字媒体艺术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核方式: 开卷□√ 闭卷□ 实验操作□ 评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直接填入下列表格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面对矢量图和像素图描述正确的是: (A) 矢量图(Vector Image )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像素 (B) 像素图(Raster Image )的基本组成单元是锚点(Anchor Point)和路径(Path ) (C) Adobe Illustrator CS 图形软件能够生成矢量图(Vector Image ) (D) Adobe photoshop CS 是专门处理矢量图(Vector Image )的软件 2.在数码影像中,图像分辨率的单位是: (A) dpi (B) ppi (C) lpi (D) pixel 3.在数码影像中,色彩深度是指在一个图像中什么的数量: (A) 颜色 (B) 饱和度 (C) 亮度 (D) 灰度 4.在数码影像中,图像必须是何种模式,才可以转换为位图模式: (A) RGB (B) 灰度 (C) 多通道 (D) 索引颜色 5.在数码影像中,位图图像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A .像素 B .色块 C .线条 D .像点 6.在数码影像中,当使用 JPEG 作为优化图像的格式时 A .JPEG 虽然不能支持动画,但比其它的优化文件格式(GIF 和 PNG )所产生的文 件一定小 B .当图像颜色数量限制在 256 色以下时,JPEG 文件总比 GIF 的大一些 C .图像质量百分比值越高,文件尺寸越大 D .图像质量百分比值越高,文件尺寸越小 7.在数码影像中,下面哪种色彩模式的色彩范围广? A .灰度模式 B .RGB 模式 C .CMYK 模式 D .Lab 模式 8.基于传统视频的模拟信号的特点是 (A) 幅度离散 (B) 离散信号 (C) 幅度连续 (D) 抗干扰能力强 9.关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是任何数字信号都是从模拟信号中转换而来的。 (B) 数字信号是数字形式的信号,是一种离散的信号。 (C) 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的过程叫做 D /A 转换。 (D) 数字信号转变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叫做 A /D 转换。 10.在数码视频影像中,AVI 格式的特点是: (A) 由硬件视频回放 (B) 读取数据的效率低 (C) 文件不能再编辑 (D) 同步控制和实时播放 11.下列不是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所必须具备的特征是: (A)集成性 (B)实时性 (C)交互性 (D)网络化 12.下列有关虚拟现实的说法错误的是: (A)虚拟现实系统由虚拟世界、虚拟现实软件、输入设备及输出设备组成。 (B)虚拟现实系统按其功能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简易型、沉浸型、共享型。 (C)虚拟现实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浸入性、交互性、构想性。 (D)虚拟现实的增强技术是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叠加。 13.目前我国采用的电视制式为 (A) PAL 制,25 帧/秒 (B) NTSC 制,25 帧/秒 (C) PAL 制,20 帧/秒 (D) PAL 制,35 帧/秒 14.下列不属于视频数据的冗余类型的有: (A) 空间冗余 (B) 心理冗余 (C) 时间冗余 (D) 统计冗余 15. 十九世纪法国科学家达盖尔发明的“银板法”标志着摄影术的诞生,其日期为: (A) 1886 年 (B) 1839 年 (C) 1826 年 (D) 1840 年 16. 计算机与艺术联姻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 学院: 年级: 专业: 班别: 学号: 姓名: 座位号: ------------------------------------线 -------------------------------------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总结(必考)

一、名词解释(12分) 1.艺术创作:是艺术的“生产阶段”,它是创作主体(作家、艺 术家)对创作客体( 社会生活) 能动反映的过程 2.艺术作品:是艺术生产的“产品”。 3.艺术鉴赏:是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体(读者、观众、 听众)和欣赏客体(艺术品)之间相互作用并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 4.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 与鲜明的艺术特色。1.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 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 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如绘 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 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1.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2. 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3. 现代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

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4. 艺术风格: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审美需求和艺术追求。 5.艺术意境: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6.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X、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艺术流派是多种多样的。它是艺术不断发展、多样化与繁荣的表现。 1、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在艺术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规律作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观念中的艺术形象。 2、基形意象:是客观具体事物最基础的局部形态在人脑中经过想象加工形成的局部意象。 3、艺术风格:体现艺术家成熟而稳定的艺术特征的代表性面貌。 4、艺术直觉: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直接迅捷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5、艺术心理定势:是指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 6、艺术思维:艺术思维就是主要利用形象思维来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意象并最终物化为艺术形象(作品)的思维活动。

中国文化导论考点整理

绪言一文化的定义简单应用文化的定义文化即人话其 中“文”即纹路“化”即从人心到人体由物质到精神在到物质的 过程。西方学术认为文化是指整个人类环境中由人所创造 的那些方面包含有形的也包含无形的。国内通常把文化概念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全 部财富的总和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文化则不包括物质文化仅指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二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综合运用中国文化发展历程的八 个阶段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包括八个阶段如下第一个阶 段是中国文化的史前或者起源时代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 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史中的传说时代。旧石器时代人类主 要用打击、刮削的方法制造粗糙的石器工具新石器时代主要使用磨制方法工艺较为精细。就物质文化来看中国在新时期时代已经开始农业栽培和家畜驯养制陶业和丝织业的出现 导致了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旧制度文化而言中国文化的史前期经历了从血亲杂交、血缘群婚到族外婚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从公有制到私有制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的演变。就精神文化而言中国的史前文化遗迹呈现出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等多种形态。具有记事或象征特征的刻绘符号一杯较为普遍的的发现。绘画、音乐、雕塑、舞蹈等原始艺术遗迹也在各地被普遍发现。第二阶段是中国文化的雏形时代 或者“青铜时代”。包括夏、商、西周三代。这个时代主要有

文字的发明。青铜器的使用、城市的出现、阶级与国家的建立、宗教性礼仪中心的建筑等此外大型的宫殿、祭坛和文字的发现无不确切标志着中国文明时代的初现。周代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无所不包而又文质彬彬的礼乐文明。第三阶段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或元典时代包括春秋、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中国社会与文化史上第一次重大的转折时期。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礼乐制度遭到破坏社会结构发生巨变社会制度方面封建制度开始萎缩大一统和中央集权制已在酝酿之中。文化思想方面以儒、墨、道、法、名。阴阳澄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开始崛起。第四阶段是中国文化实现“大一统”的时代。包括秦、西汉和东汉三个朝代。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大一统国家大力推行思想文化的统一“焚书坑儒”事件也严重破坏可古代经典的传承终因秦政暴虐被汉王朝取代。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汉王朝均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广、国力最强的国家。修筑万里长城创立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开辟丝绸之路建立了东西文化交流的通道此外还有汉赋、汉文以及纪传体通史《史记》、断代体《汉书》和指南针和造纸术的发明。此阶段对于中国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还有佛教的传入以及道教的创立。第五阶段是中国文化由一统走向多元的时代。包括魏、晋、南北朝。这一阶段可以成为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转折时期。在社会政治方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期末范围整理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期末范围整理 第一章 1、媒体的定义 媒体又称媒介,指的是具备承载信息传递功能的物质或实体,是集文字、图形、静像、动像、声音、语言等多种形态媒介的综合体。 2、国际电信联盟定义的五种媒体

4、媒介发展的6个阶段 ①以口头语言为代表的声音传递阶段 ②以书面文字为代表的图文表达阶段 ③以造纸术和印刷术为代表的图文记载阶段 ④以电报、电话、照相、传真、录音、广播等为代表的图文声分载阶段 ⑤以电视、摄像、录像、电脑为代表的声像多媒体共载阶段 ⑥以因特网、宽带、、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信息分享与共享阶段 5、数字媒体艺术的定义 数字媒体艺术属于广义的媒体艺术的一个分支,是基于计算机语言和数字媒介的一门新型艺术形式,是科学、艺术和媒体相互交叉领域和实践型应用学科。 6、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方法的分类和比较 ①数字会话和插图系统 ②动画设计软件系统 ③数字视频处理软件系统 ④虚拟环境和交互界面设计系统

⑤网页和多媒体交互创作系统& iPhone和iPad的出现改变了人的哪些艺术行为对未来的艺术教育有哪些影响 以苹果iPhone和iPad为代表的新一代触控智能平板电脑和手机的出现,在人们的学习生活娱乐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习上,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阅读书籍,欣赏艺术作品;生活上,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购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娱乐上,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这种娱乐活动可以随时随地,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对未来教育的影响: 1、使视觉信息更加丰富。艺术教育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而不是单靠理论知识的学习,运 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大大拓展学习者的思维空间,化枯燥的理论为生动的图文以及动态的影像,让学习者在愉悦的观察中感受艺术,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2、艺术设计创作效率大幅度提高。各种应用软件,为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手段,它缩短了设计制作 的时间,可以使设计者拥有更多的时间对其艺术作品进行权衡、修改。 3、使教育方法多样化。在教学中,可以有效利用图片、文字、动画、视频、音频等素材,极大满足了学 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创造了一种可参与的教学环境,加强了师生间面对面的交流,提高了教学的针 对性,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中国文化导论-复习题

1.文化的定义: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全部财富的总和。进一步则有简有繁,其简者,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器物文化)和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两类,其繁者,将文化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类,狭义的文化,则不包括物质文化,或仅指精神文化与行为文化。 2.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是中国文化的史前和起源时代,包括旧石器和新石器时期,相当于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第二阶段:是中国文化的雏形时代或“青铜时代”。包括夏,商,西周。 第三阶段: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或“元典时代”。包括春秋,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中国社会与文化史上第一次重大转折时期。这是一个“礼坏乐崩”的时代,“轴心时代”的说法借自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他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指出。 第四阶段:是中国文化实现“大一统”的时代。包括秦,西汉和东汉。 第五阶段:是中国文化由一统走向多元的时代。包括魏,晋,南北朝。这一阶段,可以称为中国文化的第二次重大转折时期。 第六阶段:是文化臻于隆盛的时代,包括隋,唐两代。 第七阶段:是中国文化臻于成熟,精致的年代,以北宋,南宋两代为主,也包括辽,夏,金,元。中国文化在此阶段中发生了第三次重大转折。 第八阶段:是中国传统文化总结,衰落并酝酿新变的时代。包括明,清两代。 3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一、人文精神(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第二、伦理本位。是一种自然法则是有关人类关系(尤其是以姻亲关系为重心的自然法则) 第三、天人合一。天,在此指自然。天人关系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四、尊君重民。中国传统的经济形态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其传统的社会形态是以宗法为核心的等级社会。 第五、尚中贵和。中者,中庸;和者,和谐。尚中贵和是中国文化最为独特的品质之一,是在几千年的农业自然经济和宗法等级社会里孕育而成的民族心态和生存智慧。 4中国文化的现代化:19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人只是觉得自己的实力不如西方,这一阶段是文化变革主要是物质层面上的。19世纪70年代以后,洋务派发生了分化,一部分人主张不仅要学西方的科技,还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制度层面上的。 1911年辛亥革命是一场制度革命的胜利,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与前两个阶段相比,这一阶段的文化变革已远远超出了物质和制度的范畴,而深及文化的核心——观念的层面。a 5近现代以来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争论: 1、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就不断引起激烈的争论,从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说; 2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的“问题与主义之争”; 3东西文化之争; 4科学与玄学之争; 5中国社会性质之争。 6.直至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大讨论,以及当代有关“人文精神”“复兴儒学”“回归传统”和“学术与思想”的种种争论。 第一章

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

一、名词解释 1.艺术作品的内容 【答案】艺术作品的内容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动的生活和情感内涵。艺术作品的内容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是艺术家在意识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精神性的内涵。艺术作品的内容不是抽象的概括说明,而是题材、主题、情节、环境等因素融会而成的具体、生动、完整的展示,主要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 2.艺术作品的形式 【答案】艺术作品的形式是艺术作品内容的具体存在方式,主要指结构、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艺术作品的形式一般可分为艺术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式两部分。其内部联系包括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其外部表现形式即借以传达内容的手段和方式,包括艺术媒介、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 3.圆雕 【答案】圆雕是艺术形象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小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圆雕又称浑雕。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圆雕具有生动、真、 传神的特点。 4.艺术鉴赏 【答案】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力求获得多元审美价值的积极能动的欣赏和再创造活动。艺术鉴赏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艺术鉴赏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严格来说,没有艺术鉴赏,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而艺术鉴赏又是其他一切艺术接受方式如艺术批评、艺术史研究的基础。 5.格调 【答案】格调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集中体现。格调有高下雅俗之分。格调高雅的作品一般说具有健康的内容、深刻的思想,赋予生活以新的意义,还体现出艺术家的独立人格和严肃认真对待社会、人生与自我的态度。独特的艺术风貌只有与崇高的格调统一起来,才能产生优秀的艺术作品。格调高低与艺术作品的种类无关。格调高低不仅在于表现什么,也在于怎样表现。 6.审美态度 【答案】审美态度是指对艺术作品采取的一种无功利、超利害的观赏态度。审美态度不仅是一种接受方式,而且是一种审美能力。在艺术鉴赏过程的准备阶段,审美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接受者能否在具体的接受过程中从艺术的、审美的角度与艺术作品交流和对话的心理基础。审美态度必然带有个人的思想、人生态度,不是绝对超然的。 7.多元决定论 【答案】多元决定论是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的观点。多元决定论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著名的芬兰艺术学家希尔恩认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现象,因此,研究艺术的起源必须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才能真正揭示艺术起源的奥秘。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8.互动性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期末范围整理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期末范围整理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期末范围整理 第一章 1、媒体的定义 媒体又称媒介,指的是具备承载信息传递功能的物质或实体,是集文字、图形、静像、动像、声音、语言等多种形态媒介的综合体。 2、国际电信联盟定义的五种媒体 媒体 类型 媒体示例媒体描述媒体特征 感觉媒体声音、语言、文 字、音乐、图像、 视频、动画、文 字 直接作用于人 的感官的媒体 信息的接受 对象 表示媒体JPEG、GB2312、 MOV、MPEG 计算机的媒体 信息编码 信息的编码 和表示 显示媒体音箱、显示器、 打印机 计算机信息的 输出显示 信息的输出 和呈现 存储媒体磁带、硬盘、移 动硬盘、U盘 存储信息的载 体信息的存储 和传输 传输媒体电缆、光缆、微 波、数据线 传送数据信息 的物理介质

3、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分类(五类传媒) 媒体类型媒体示例媒体特征 媒体 分类 第一传媒报纸、杂志、图 书、宣传单、海 报、手册 纸质媒体:依赖纸张、 油墨的媒介 传统 媒体 第二传媒广播、收音机、 电台、留声机 模拟音频信号,收音机 终端 第三传媒电视、高清电视 (HDTV) 基于模拟图像信号的 媒体,电视终端 第四传媒数字电视、DAB、 数字电影、数字 动画 传统媒体的数字化延 伸、媒介生产流程的数 字化,依靠传统媒介终 端 新媒 体因特网、电子书、 电子杂志、光盘、 IPTV、网络视频、 宽带、网站、博 客 依赖电脑为终端、 基于数字化网络的 媒体、以交互性为 主要特征 交 互 媒 体 第五传媒手机、PAD、3G、 MP3、电子书阅读 器、iPad、iPhone 移动、便携式媒体, 基于无线宽带的数 字化网络的媒体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汇总

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资料——《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汇总 艺术理论名词解释汇集 文学理论基本名词解释汇总 1.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所包含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主要有两层意义: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含蕴性质,二是具体的本文带有话语含蕴性质。 2.文学:是显现在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3.材料: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所获取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和信息。 4.艺术发现:作家依据自己的理想、审美原则,从所观察的事物中发掘出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5.创作动机: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 6.艺术构想:作家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意向及其序列的过程。 7.直觉: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或现象作出的直接判断和认知。 8.灵感: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9.综合:作家围绕一个中心意念,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揉合成一个新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10.突出:在创作中,作家调动各种材料加工中心意象或意念,使之比周围其他意象更为明确、清晰,更加与众不同。 11.简化: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中心意象或意念的主要特征的构思方式。 12.变形:作家驰骋自己的想象力,以违反常规事理的方式创造意象。 13.陌生化:在创作中,作家把人太切近的事物或现象当成是第一次看见,无法称呼,不得不进行的指称的描写,以造成似曾相识的生疏感。 14.即兴:在某一刺激或内在冲动的支配下,作家兴会来临,迅速完成作品的状况。 15.推敲:在文字操作过程中,作家反复斟酌,选择、调动词句,以求妥帖地传达意象的过程。 16.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在其营构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和感悟。这是一种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它既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本身是同一的,又不像科学真实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 17.艺术概括: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对个别或特殊的事物加以独特处理,在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普遍性的艺术形象。 18.情感把握: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对自己的创作对象

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试题

全国2009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导论试题 课程代码:041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将儒学神秘化,把儒家“仁、义、礼、智、信”与“金、木、水、火、土”相比附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 C.宋代儒学D.明代儒学 2.汉乐府民歌《上邪》是() A.讽刺诗B.爱情诗 C.颂诗D.游仙诗 3.使人与人之间分别开来的力量中最正确的是() A.不同的风俗和习惯B.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状态 C.不同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D.文化 4.辅佐商王的主要大臣是() A.尹B.太师 C.相D.卿 5.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白马非马”、“坚白论”的公孙龙属于() A.儒家B.墨家 C.名家D.法家 6.白居易诗歌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他的() A.讽喻诗B.闲适诗 C.感伤诗D.杂律诗 7.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历法的一大创造,立秋后紧接着的一个节气是()A.处暑B.秋分 C.寒露D.霜降 8.唐代省试考试中及第者中的第一名被称为() A.状元B.探花 C.举人D.贡士 9.与中国明朝的徐光启合译了欧几里德《几何原理》的西方传教士是() A.马可·波罗B.汤若望 C.利马窦D.南怀仁 10.下列先秦散文中创作寓言的数量最多的是() A.《韩非子》B.《庄子》 C.《孟子》D.《荀子》 11.由伟大的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创制的历法是() A.《授时历》B.《统天历》

C.《太初历》D.《大明历》 12.明清时期会试中的第一名叫() A.秀才B.举人 C.会元D.亚元 13.记载了虞、夏、商、周四朝政治活动和史事追述的政治史书是()A.《国语》B.《尚书》 C.《春秋》D.《战国策》 14.宋徽宗赵佶的《芙蓉锦鸡图》属于() A.风俗画B.院体画 C.文人画D.市井画 15.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之交叫() A.“莫逆之交”B.“忘年交” C.“忘形交”D.“神交” 16.创立“开元通宝”的皇帝是() A.隋文帝B.唐太宗 C.武则天D.唐高祖 17.摘取《资治通鉴》中的重要史实,分类编辑成《通鉴纪事本末》的南宋史学家是()A.朱熹B.郑樵 C.袁枢D.陈邦瞻 18.著名的《洛神赋图卷》的作者是() A.张僧繇B.吴道子 C.陆探微D.顾恺之 19.周武王、周幽王的称号是() A.谥号B.年号 C.庙号D.尊号 20.真正意义上的纸钞——交子出现在() A.唐代B.宋代 C.元代D.明代 21.春秋以来儒家与墨家并称为“显学”,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公输般B.墨翟 C.墨瞿D.惠施 22.在古代职业称谓中,“疱丁”是指() A.屠夫B.厨师 C.艺人D.铁匠 23.中国第一次统一度量衡的皇帝是() A.周文王B.秦始皇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综合考试题

艺术设计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xx级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课程综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共计20分)可在附加纸上回答 1.新媒体 2.交互媒体 3.HTML 4.米歇尔?麦克卢汉 5.数字阅读 【单项或多项选择题】(10题,每题5分共计50分) 1.下列那种格式可以产生透明背景的数码图像: (A) PNG (B) GIF (C) TGA (D) JPEG 2.下列哪种格式存储可以包含动画的图像: (A) TGA (B) GIF (C) JPEG (D) Photoshop ( PSD) 3.数码影像或数字图像是指任何使用二进制数字来记录、存储、应用的影像文件,其中: (A) 矢量和点阵图像都属于数码影像 (C) 摄影图像属于数码影像 (B) 矢量图形属于数码影像,而点阵图像不是 (D) 数码相机采集的摄影照片属于数码影像 4.目前网页设计的分类和特征包括: (A)以功能性为主要特征,基于技术编程的网页 (B)以页面视觉传达为主要特征,偏重艺术性的网页 (C)介于二者之间的图文并茂的商业网站 (D)所有的网页都是由表格(Table)组成的, 5.在数字媒体中,下面哪种色彩模式的色彩范围最广? (A)灰度模式(B)RGB模式(C)CMYK 模式(D)Lab 模式 6.“媒, 谋也。謀合二姓。从女某聲”。(《说文解字》),以下关于媒体的正确说法是: (A) 介绍或导致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B) 承载信息之载体,即信息的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 (C)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媒体就是充当介绍人的角色 (D) 媒体又称新闻媒体或传媒,指现代社会的新闻传播机构或大众媒介 7.下面对矢量图和像素图描述正确的是:

2014电大《中国文化导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2014电大《中国文化导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 中国文化导论作业一 一、选择题。 1、A 2、D 3、C 4、A 5、D 6、B 7、B 8、D 9、B 10、C 11、B 12、B 13、C 14、A 15、B 16、C 17、B 18、A 19、 B 20、A 二、填空题。 1、《六经》 2、浑厚 3、徐福 4、道教、佛教民族文化 5、居士 6、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朱熹 7、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8、学术中心的面移、政治人物南人化、政治中心的南移 9、形成了十二、十三世纪南、北中国的文化特色,促使了元朝蒙古统治者的汉化,增强了古代哲学的思辨色彩,保持了学术的独立自由与精神纯粹,刺激了明清两代市民文化的繁荣。 10、理藩院 11、顾炎武梁启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2、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文化心态 13、严复活《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4、熊十力、梁漱溟、冯友兰 15、进行改造现代化 三、简答题 1、原典就是原始的典范性著作,文化原典已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成为我们自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化原典对现代的影响不仅是深远的,而且是入微的,我们的民族精神,即是由那些文化原典所浇铸,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特性,从某些方面来说,正是那些文化原典的表现。比如我们通常所说的“仁爱”、“忠诚”、“博爱”、“仗义”等。 2、中华文化起源时期有六大区域:其一、陕豫晋邻境区域;其二、山东及邻省一部分地区;其三、湖北和邻近地区;其四、长江下游地区;其五、以鄱阳湖一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地区;其六、以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 3、部落与部落联盟之间的融合,是多元文化得以融汇的原因,也是其动力,彼此互为因果,使文化向心力不断加大,融铸成以华夏为代表的多元向心的文化形态,而龙一一这个不同部落图腾的混合物,也就升格为华夏族共同的图腾了。 4、巫史承担着神人交通的重任,在宗教、政治生活中处于崇高的地位,他们以天的意志的

00504《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00504《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1、客观精神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2、主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自 我意识的表现”,“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有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尼采。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 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3、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真实性。 俄国19 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 4、模仿说起源于“模仿”。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5、游戏说起源于“游戏”。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6、表现说起源于“表现”认为表现情感的艺术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7、巫术说此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8、生产劳动说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代表人物俄国普列汉诺夫和恩格斯.

中国文化史导论笔记

一、文明在外,属物质方面;文化在内,属精神方面。 二、人类文化,从源头来看,分为三类: 1、游牧文化 2、农耕文化 3、商业文化(海滨) 其中,1和3属于一类。由于地域资源不足,内部有阻害,所以有工具感,有强烈的克服欲。由于向自然要生存,所以心理有对立感,无论对外界或是对外人,因此尚自由,争独立,侵略性强。 三、财富观: 游牧与商业文化财富观:一、愈多则愈易多二、愈多则愈不足 农耕文化财富观:生产有定额,生生不息,无需多藏,也不适合多藏。因此常感满足而实则不富。 富者不足,强者不安,安定者却不富,所以矛盾不断。 四、农业文化有大型小型之分,新农旧农之分。 小型农业国内部发展易饱和,外部又不易捍卫强暴。 新商业文化特征:有新科学新工业装备。 新农是有新科学工业装备的农业国。 五、分析文化要从文化的复杂性、完整性、发展性来看。 第一章地理背景 1、中国文化不仅孤立,而且特殊。 与古代三国最大的不同是,中国文化产生于一个特别大的地面上。 人类文化的最先开始,先是要有河水灌溉,这样能保证农业生产,二是四周要有天然屏障,这样不仅可以集中人口,而且可以不受外敌干扰。 汭:两水环抱之内。两水相交而形成的三角地带。 中国环境的特殊之处: (1)中国水系复杂,哪里都有灌溉区域,且相互之间可以隔绝孤立。而小区域内的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可以借着小水系进到大水系,密切接触。 (2)中国当时处得较北,气候和雨量不如其他三国易于产出丰富产物,所以中国人一开始是在勤奋的情况下创造文化的。其他三国是在多量的闲暇时间创造的。 中国文化的特殊之处: (1)中国文化一开始就在大环境里面开始,因此易于养成并促进对政治、社会等人事方面的团结与处理,所以中国能迅速完成统一。 (2)中国文化因为在大环境下展开,又迅速形成了国家内部团结统一,所以抵抗外来异族力量强大。 (3)小地面上产生的文化,容易受地域局限达到顶点,然后停滞不前,只享受奢侈生活,内部安逸退化。而中国文化,由于在贫瘠地方产生,因此有不断的刺激促进文化前进,内部一致并前进。 2、中国文化和欧洲文化的比较: 欧洲文化起源于希腊,但希腊虽有共同文化,却没有共同的政治组织。因此后来希腊被罗马取代,而中国是内部政治交替,文化改进。 希腊、罗马、基督教会是近代西方文化三大主源。 西方人看历史,是变动;中国人看历史,是转化、绵延。西方人看历史,是空间与权力的向外伸展;中国人看历史,是时间的与生长的自我绵延。西方人的看法是我与非我,中国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 试卷A 打印3份

贺州学院课程考核试卷 (2016—2017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数字媒体艺术概论 开课单位:文化与传媒学院 试卷序号:A 卷 任课教师:周合强 考核年级、专业:2016数字媒体艺术 √ 1.下面对矢量图和像素图描述正确的是: (A) 矢量图(Vector Image )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像素 (B) 像素图(Raster Image )的基本组成单元是锚点(Anchor Point)和路径(Path ) (C) Adobe Illustrator CS 图形软件能够生成矢量图(Vector Image ) (D) Adobe photoshop CS 是专门处理矢量图(Vector Image )的软件 2.在数码影像中,图像分辨率的单位是: (A) dpi (B) ppi (C) lpi (D) pixel 3.在数码影像中,色彩深度是指在一个图像中什么的数量: (A) 颜色 (B) 饱和度 (C) 亮度 (D) 灰度 4.在数码影像中,图像必须是何种模式,才可以转换为位图模式: (A) RGB (B) 灰度 (C) 多通道 (D) 索引颜色 5.在数码影像中,位图图像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A .像素 B .色块 C .线条 D .像点 6.在数码影像中,当使用 JPEG 作为优化图像的格式时 A .JPEG 虽然不能支持动画,但比其它的优化文件格式(GIF 和 PNG )所产生的文件一定小 B .当图像颜色数量限制在 256 色以下时,JPEG 文件总比 GIF 的大一些 C .图像质量百分比值越高,文件尺寸越大 D .图像质量百分比值越高,文件尺寸越小 7.在数码影像中,下面哪种色彩模式的色彩范围广 A .灰度模式 B .RGB 模式 C .CMYK 模式 D .Lab 模式 8.基于传统视频的模拟信号的特点是 (A) 幅度离散 (B) 离散信号 (C) 幅度连续 (D) 抗干扰能力强 9.关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是任何数字信号都是从模拟信号中转换而来的。 (B) 数字信号是数字形式的信号,是一种离散的信号。 (C) 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的过程叫做 D /A 转换。 (D) 数字信号转变为模拟信号的过程叫做 A /D 转换。 10.在数码视频影像中,AVI 格式的特点是: (A) 由硬件视频回放 (B) 读取数据的效率低 (C) 文件不能再编辑 (D) 同步控制和实时播放 11.下列不是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所必须具备的特征是: (A)集成性 (B)实时性 (C)交互性 (D)网络化 12.下列有关虚拟现实的说法错误的是: (A)虚拟现实系统由虚拟世界、虚拟现实软件、输入设备及输出设备组成。 (B)虚拟现实系统按其功能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简易型、沉浸型、共享型。 (C)虚拟现实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浸入性、交互性、构想性。 (D)虚拟现实的增强技术是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叠加。 13.目前我国采用的电视制式为 (A) PAL 制,25 帧/秒 (B) NTSC 制,25 帧/秒 (C) PAL 制,20 帧/秒 (D) PAL 制,35 帧/秒 14.下列不属于视频数据的冗余类型的有: (A) 空间冗余 (B) 心理冗余 (C) 时间冗余 (D) 统计冗余 15. 十九世纪法国科学家达盖尔发明的“银板法”标志着摄影术的诞生,其日期为: (A) 1886 年 (B) 1839 年 (C) 1826 年 (D) 1840 年 16. 计算机与艺术联姻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 (A) 19 世纪末埃达·奥格斯塔·拜伦的计算机与艺术的论文 (B) 1840 年,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巴贝奇的差分机 (C) 1946 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 ENIAC 计算机 (D) 20 世纪初美国人赫勒斯发明的电磁式计算机 17.下列哪个是数字视频编辑软件 (A )Soundforge (B )Adobe Premiere (C )Macromedia flash (D )Adobe photoshop 学院: 年级: 专业: 班别: 学号: 姓名: 座位号: 封 ------------------------------------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