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昆山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昆山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昆山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昆山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昆山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昆山市旅游局

2011年9月

目录

第一章昆山“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回顾 (1)

1.主要成就 (1)

2.存在的主要问题 (3)

第二章旅游发展分析 (4)

1.旅游产品分析 (4)

2.产业要素分析 (5)

3.市场分析 (6)

4.旅游发展优劣势(SWOT)分析 (9)

第三章总体目标与发展战略 (12)

1.指导思想 (12)

2.发展目标 (12)

3.发展战略 (12)

第四章旅游集聚区建设 (14)

1.水乡古镇旅游集聚区 (14)

2.高端商务旅游集聚区 (15)

3.都市田园旅游集聚区 (16)

4.商旅休闲旅游集聚区 (16)

5.美食度假旅游集聚区 (17)

附:昆山“十二五”期间旅游重点项目推进一览表 (18)

第五章产品体系与线路组织 (20)

1.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20)

2.旅游线路组织规划 (23)

第六章品牌推广与市场营销 (25)

1.旅游营销目标 (25)

2.旅游营销策略 (25)

3.目标客源市场营销 (27)

4.旅游营销行动计划 (33)

第七章环境与服务系统工程 (34)

1.智慧旅游工程 (34)

2.标准化工程 (34)

3.留客工程 (34)

4.乐购工程 (35)

5.人才培养工程 (35)

第八章旅游环境保护规划与环境影响评价 (37)

1.旅游资源保护规划 (37)

2.旅游环境保护规划 (37)

3.环境影响评价 (38)

第九章旅游发展保障措施 (39)

1.昆山旅游开发投资主体建设 (39)

2.旅游行业协会建设 (39)

3.昆山“十二五”旅游主题年安排 (40)

附表一:昆山“十二五”期间旅游发展行动计划一览表 (41)

附表二:昆山“十二五”期间相关部门支持旅游发展一览表 (46)

第一章昆山“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回顾

1.主要成就

(1)旅游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旅游市场达到一定规模

十一五期间,世界经济经历了从发展到陷入衰退再到初现复苏的历程,国内经济则实现了“V”形复苏。无论在宏观经济发展阶段还是短暂的衰退阶段,昆山旅游经济都保持了较为平稳、整体快速的增长。十一五期间,昆山旅游收入年平均增长20.6%,年接待境内外游客数保持着增长16.7%的良好态势。其中2010年接待游客总量131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1.7亿元。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岗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旅游业已成为昆山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第三产业中最具增长潜力的产业之一。

数字来源:2010年苏州市旅游业发展统计公报

(2)旅游产品日益丰富,旅游品质不断提升

十一五期间在继续推进周庄、锦溪、千灯三个古镇建设的同时,积极拓展旅游新产品,先后开发了突显渔文化特色的周庄江南采珠游、联湖渔家村,体验农耕文化的周庄富贵园、巴城星期九农庄、千灯鳄鱼谷生态农园,崇尚生态休闲文化的森林公园、东阳澄湖水上公园,以及展示企业文化的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集群等。此外,还开发了昆山特产、万三系列等一系列具有昆山特色的旅游商品,其中,14件旅游商品在江苏省旅游商品博览会上获奖。这些新的旅游产品、旅游商品进一步丰富了昆山旅游产品类型,成为昆山旅游新亮点、新卖点。

十一五期间,昆山市以创建工作为抓手,不断提升景区、景点品质,成功创建了1个国家5A级景区——周庄古镇(2007年), 3个国家4A级景区——亭林园(2005年)、锦溪古镇(2005年)、千灯古镇(2008年),10个国家工农业旅

游示范点——捷安特、三得利啤酒、富贵集团、通力电梯、周庄欢乐世界、大唐生态园、波力牧场、锦溪渔文化旅游区、星期九农庄、昆山国家农业综合示范区,以及一批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周庄成为全国古城、古镇、古村类旅游产品中唯一入选首批国家5A级的景区。

(3)旅游节庆活动精彩纷呈,城市旅游知名度逐步提高

十一五期间创办中国昆山国际文化旅游节,并连续举办三届,旅游节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媒体的关注、扩大了与国内外旅游界的交流合作、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情参与,已成为长三角地区颇具影响力的旅游节庆活动。

此外,以水乡风情为背景的周庄国际旅游节、以戏曲文化为亮点的千灯旅游文化节、以文化休闲为主题的琼花艺术节和以生态美食为特色的阳澄湖蟹文化节等各项旅游节庆活动精彩纷呈,从不同侧面、以不同形式诠释了昆山的独特魅力,展示了昆山旅游的丰富多彩。

以节庆为载体,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让世人充分领略了昆山经济之强、文化之深、城市之美、环境之优;以文化为依托的旅游开发和发展理念,使昆山旅游不断呈现新的亮点,步上新的台阶,在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大大提升了昆山旅游的品牌知名度。

(4)旅游营销成效显著,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十一五期间,昆山坚持“立足华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营销策略,采取重点突破、整合营销、区域合作等方式,使昆山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2007年,昆山市被国际旅游营销协会吸纳为中国旅游营销联盟成员单位,并授予“国家旅游名片”称号,成为向世界推广中国旅游的品牌之一。2008年9月,昆山被国际旅游营销协会、国际旅行商协会、世界华侨华人旅游合作组织联合授予“中国最具影响力旅游名城”荣誉称号。

十一五期间,立足昆山旅游资源,精心打造“江南片玉,灵秀昆山”的品牌,策划制作了“九个一”旅游宣传品,即一个旅游形象标识、一部旅游形象片、一本旅游画册、一首昆山旅游之歌《昆山之约》、一套旅游指南折页、一本自助游手册、一款旅游年刊、一套昆山旅游精装光盘、一个旅游门户网站。全方位、立体化展开宣传攻势,加大昆山旅游整体形象推广,在沪宁高速、上海地铁、首都

国际机场、央视等主流媒体,以不同形式,展示昆山精品景区、特色产品,进行持续不间断的宣传,昆山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扩大、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此外,昆山旅游顺应自驾游、自助游市场发展趋势,推出了面向长三角自助游客的“昆山旅游一票通”,面向市民发行昆山旅游年票,强化了景区间的联动和旅游产品的整合。

(5)旅游环境日趋改善,旅游服务不断优化

十一五期间,昆山新增五星级酒店2家,四星级酒店1家,旅游星级饭店达到24家,2010年星级饭店客房总数比2005年增加68%,并发展了一批经济型、度假型酒店和特色民居客栈。已开通2条昆山一日游专线,多次完善市主干道旅游交通指示标志,建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并在汽车客运中心等市区人流密集地增设3处旅游咨询服务点。全面加强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培训,特别是以实施“对接世博,提升旅游500天行动计划”为抓手,开展大规模的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全行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旅游环境日益优化。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业发展增速低于GDP增速。十一五期间,昆山旅游收入年平均增长20.6 %,低于GDP年平均增长率24.4%和第三产业年平均增长率28.2%。十二五期间,旅游业要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2)传统观光型为主导的旅游格局尚未改变。尽管十一五期间旅游产品结构有所转变,但目前昆山旅游仍以传统观光型产品为主导,缺乏新业态、大项目的投入,新的亮点不够,缺乏较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旅游产业链断缺,导致旅游消费水平较低。产业要素建设方面存在诸多弱项,特别是景区的高端住宿餐饮以及旅游购物、夜间文化娱乐等方面供给能力不强,住宿游客比例较低,旅游综合效益提升不快。

(4)旅游总体品牌和形象尚需提升。周庄水乡古镇旅游、阳澄湖大闸蟹美食旅游等单体旅游品牌影响力较大,但昆山总体旅游品牌塑造和推广亟待进一步加强。

第二章旅游发展分析

近年来昆山旅游发展态势迅猛, 2010年昆山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1311.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1.7亿元,比2009年分别增长21.0%和 27.7%,根据国内同类城市旅游总收入和旅游增加值的类比结果,旅游增加值约为旅游总收入的40%,2010年旅游增加值约56.7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7.7%。由此看出,近年来昆山旅游业总体规模已比较庞大,发展正步入全面繁荣时期,但是旅游业发展速度还落后于服务业平均发展速度,旅游业增加值占现代服务业比重还较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切实对昆山旅游发展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于十二五期间昆山旅游提升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旅游产品分析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2010年与2005年相比,昆山旅游产品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周庄、锦溪、千灯三大古镇,通过不断提升景区品质,对游客的吸引力继续提增,古镇观光游在昆山旅游产品体系中仍处主导地位;同时,十一五期间昆山积极适应市场变化,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重点打造了巴城星期九农庄、大唐生态园、梦莱茵帆船俱乐部等一批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推动了旅游产品结构的加快转型,初步实现了由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商务等复合型旅游转变。并通过有力的市场推广和游客招徕,吸引了长三角都市休闲人群,从而使得游客人均消费水平也从2005年的848.9元增长到2010年的1080.4元。

十一五期间虽然昆山旅游产品结构有了明显改善,但是从目前旅游业发展趋势来看,在吸引中高端消费人群的旅游产品打造上,从数量到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2.产业要素分析

(1)旅游交通

公路:昆山基本形成了承载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的“三纵六横两环五高十互通”的交通基础设施路网体系,昆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及其产生的积极效应在全国县级市中遥遥领先。市内开通多条旅游专线巴士直达景区。

铁路:三铁时代的到来,为昆山旅游交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沪宁城际铁路20分钟往返昆沪,最短间隔时间3分钟,京沪高速铁路的开通,将进一步拉近昆山与更多城市的距离,扩大昆山游客客源半径,昆山旅游一级市场有效扩容。

航空:上海的浦东机场、虹桥机场、无锡硕放机场均在昆山100公里车程范围内,特别是上海虹桥机场到昆山仅需40分钟。昆山航站楼推出空港城市侯机服务,建设昆山空港城市候机楼,为游客到达和出行提供极大的便利。

(3)酒店住宿业

从市场需求上看,昆山高星级酒店数量偏少,一批高端商务酒店尚未评星。挂牌星级酒店共24家,其中五星级酒店2家,四星级酒店5家,三星级酒店13家,共有客房3650间。2010年星级酒店平均入住率为48.76%。另有一批旅游度假酒店、经济型酒店、民居客栈、农家乐分布在各景区景点。

总体来看,昆山酒店住宿业发展较快,但是布局不尽合理,高档酒店集中分布在城区,以服务城市功能为主,偏离旅游区,服务景区(点)的旅游住宿业体系不够完善,依托景区的商务、会务旅游发展受到较大制约。

(4)旅行社

2010年昆山有国际国内旅行社共28家,其中具有组团出境资质的国际旅行社1家。昆山旅行社总体规模较小、服务能力较低,出境游主要通过上海、苏州两地的国际社实现,地接业务相当薄弱。

(5)餐饮美食

昆山美食文化源远流长,盛产驰名中外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本地特色小吃种类繁多,并具有一定知名度,奥灶面、周市燠鸭、正仪青团、周庄万三蹄、锦溪袜底酥等都深受众多游客青睐。主要的餐饮集聚区有黄河路美食街、马鞍山路美食街、紫竹路美食街、阳澄湖蟹街等。目前,昆山特色美食开发力度不够,开发形式粗放,需在品牌特色和品质档次上给予提升。

(6)购物

昆山的购物点主要散布在中心城区内,集中的大型商业购物圈尚在成长中。昆山已形成的特色购物街区主要有:以精品百货、家电为主的人民路综合购物休闲街区,亭林路女性时尚服饰和黄金珠宝特色街,以鹿城水街为核心的娄江滨水商业街区等。本地特产购物集中在各大景区景点,如周庄古镇以中市街为代表的水乡民俗特色街区,锦溪古镇以上塘街为主的民间收藏、博物馆特色街区,阳澄湖以蟹街为代表的湖鲜美食批发零售街区。目前,昆山旅游购物尚未特色化、体系化,需要进一步加快旅游商品的开发和购物点的规划布局。

(7)文娱

昆山的文化娱乐活动主要分为传统和现代两大组成部分,传统主要以昆曲、评弹、书画艺术鉴赏等江南传统艺术文化休闲活动为主,集中于周庄、千灯、锦溪古镇等区;现代意义的文娱活动主要包括都市夜生活、都市休闲农业、户外运动、拓展运动等,集中于中心城区、淀山湖、阳澄湖度假区等区。昆山夜生活氛围不浓,夜间娱乐休闲内容不丰富,缺乏大型夜间休闲娱乐项目,多数景区(点)夜游系统并不完善,导致游客逗留时间短、过夜游客不多。

3.市场分析

3.1 客源市场现状

2010年国内游客量达到129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实现137.07亿元;入境游客14.4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6865.37美元。

2010年昆山与周边城市游客接待人次比较表

3.2空间分布特征

昆山国内游客来源以江苏、上海和浙江为主。江浙沪游客占国内游客总量的78%。其中,江苏游客最多,占33%;其次为上海和浙江。入境游客中,以亚洲游客为主。其中,港澳台游客占比63%;其次为日韩游客,占比仅15.6%;欧美游客规模居第三,为8.8%。

数据来源:旅游抽样调查 3.3 主要客源市场特征

国内主要客源市场消费特征一览表

入境主要客源市场消费特征一览表

3.4旅游客源市场定位

(1)国内客源市场定位

昆山国内客源市场定位表

(2)入境客源市场定位

昆山入境客源市场定位表

4.旅游发展优劣势(SWOT)分析

4.1 优势(strengths)分析

(1)区位优势:昆山地处沪宁经济走廊,是沪宁发展轴和沿沪发展轴交汇的重要节点,旅游客群规模庞大;处在上海都市区较核心的区域,是西

出上海的第一站,区位优势明显;

(2)政策优势:昆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将旅游业定位为现代服务业中的支柱产业,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昆

山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每年1亿元用于旅游发展。

(3)经济优势:昆山经济基础雄厚,城市综合竞争大,居民收入水平高,连续多年位居中国百强县之首;

(4)资源优势:拥有三古镇两湖,资源类型丰富,品质优良,历史人文与自然生态资源交相辉映的优势;中国第一水乡周庄、阳澄湖大闸蟹闻名

遐迩,具有较高的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

(5)环境优势:生态环境优良,是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生态示范区,2006年被环境保护部命名为首批国家生态市,并被环境保护部批准列为

第二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2010年,获得“联合国人居奖”。

4.2 劣势(weaknesses)分析

(1)旅游整体品牌尚未形成,整体形象的市场认知度相对较低;

(2)缺乏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旅游项目;

(3)部分旅游产业要素体系不够健全,产业链缺失,旅游产业对第三产业贡献率偏低,接待能力有待提升;

(4)旅游产品整合不足,联动偏少。

(5)旅游发展全市统筹力度不够,管理体制有待完善提升。

4.3 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1)政策机遇:全国范围小长假和带薪休假的普及,国民休闲出行比重提高;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使旅游业成为服务业升级转

型、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跃居强势产业行列;

(2)经济机遇:上海进入大虹桥的“左轮”驱动时代,作为西出上海的第一站,昆山承接了更多的产业、商务、休闲等要素外溢,旅游发展迎来

更多机遇;

(3)交通机遇:三铁时代到来,昆沪同城效应进一步凸显,与周边区域便捷的联系也紧密了区域旅游的合作;

(4)市场机遇:全国范围内不断增长的休闲、度假旅游市场,旅游发展趋势转向生态、文化、休闲、健康,与昆山的旅游资源形成很好的匹配;

4.4 挑战(threats)分析

(1)周边知名旅游城市品牌的品牌挑战;

(2)区域资源、产品的同质化竞争;

(3)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市场开发主体和管理体制能力亟待提高;

(4)区域生态承载力有限,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4.5 旅游发展SWOT组合策略

(1)SO策略(发展型策略)

1)紧抓国家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在昆山服务转型中赶超服务业发

展速度,充分释放昆山旅游的产业能级;

2)以市场为导向,以江南水乡为特色,整合高品质休闲度假旅游资源,优

化提升旅游休闲度假环境,助推昆山旅游产品体系的全面完善;

3)利用昆山特有的区位优势,针对长三角市场做好产品设计及营销,联动

周边城市开发区域旅游合作;

4)依托政策优势,理顺旅游开发和管理体制,打造投融资平台,吸引更多

社会资本参与昆山旅游开发建设。

(2)WO策略(扭转型策略)

1)提出完美阐释昆山特色旅游的目的地形象定位,并针对国际、国内、休

闲、度假等不同市场的提出专项营销口号,以节庆赛事激活,重塑昆山旅游形象;

2)针对不断增长的休闲度假市场,结合昆山特有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

打造系列休闲度假产品,以大型亮点项目带动区域旅游发展;

3)深度挖掘资源文化内涵,针对市场需求开发高质量旅游产品,增强产品

的独特性、唯一性和竞争力,形成区域旅游竞合优势。

(3)ST策略(多元型策略)

1)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利用资源组合型、综合性的优势,开发多元产品;

2)增强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寻找产业附加点,打造特色旅游产业;

3)整合提升昆山优势旅游资源,挖掘文化内涵,增强产品独特性、唯一性

和竞争力;

4)以现有品牌产品为核心,整合相关资源,开发系列旅游产品,带动区域

旅游开发。

(4) WT策略(防御型策略)

1)理顺现有旅游管理体制,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统筹指导全市旅游开发;

2)寻找昆山旅游新的增长点,开发差异化产品,减少与周边城市以及苏州

内部的同质化竞争;

3)通过制定环保法规、环境容量控制、环保意识增强、第三方监督等方式,

实现旅游开发过程中资源环境的有效保护和监管。

第三章总体目标与发展战略

1.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于昆山城市转型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统筹协调,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产品建设为龙头,以旅游环境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和旅游核心竞争力,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昆山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2.发展目标

围绕建设“最具江南水乡特质的国际休闲旅游名城”的总目标,突出旅游集聚区建设,突出产品体系与线路组织,突出品牌推广与市场营销,突出环境与服务提升,努力实现产品出新,品牌出彩,结构促变,环境促优。2015年旅游接待量达到2200万,旅游收入达到4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0%,旅游业成为昆山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将昆山建设成为“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3.发展战略

(1)品牌带动战略

围绕昆山旅游整体品牌,重点打造古镇文化深度游、环阳澄湖美食休闲游、都市乡村体验游三大特色旅游品牌,通过品牌带动战略,引领昆山旅游的发展,提升昆山旅游客源市场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

(2)产业融合战略

以“一三互动、二三互送、三三互融”为核心理念,引导农业向休闲农业发展,构建农业旅游产业集群;引导工业向工业观光、旅游装备及用品制造等方面提升,发展工业旅游产业集群;引导现代服务业向主题休闲度假转型,以商贸、文化、医疗、体育等为重点,发展商务旅游产业集群、文博旅游产业集群、康疗

旅游产业集群、体育旅游产业集群。以此实现“产业资源旅游化、旅游发展产业化”,将产业旅游打造成为昆山旅游的新亮点。

(3)集聚发展战略

在空间上发展形成水乡古镇、都市田园、商旅休闲、美食度假、高端商务各具特色的旅游集聚区,通过旅游产品、旅游产业空间集聚发展,构建基础设施完善、产品特色鲜明、综合配套健全的若干个一站式旅游体验基地。

(4)旗舰引领战略

加大旅游招商力度,重点吸引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投资,着力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性强的项目,加快推进龙头项目的建设,力争十二五期间建成3个超20亿元的旅游项目。

第四章旅游集聚区建设

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五大旅游集聚区:水乡古镇旅游集聚区、高端商务旅游集聚区、都市田园旅游集聚区、商旅休闲旅游集聚区和美食度假旅游集聚区。

1.水乡古镇旅游集聚区

(1)规划范围

周庄全镇,锦溪除淀山湖沿岸的镇域,千灯除国家农业示范区的镇域。

(2)问题诊断

?古镇旅游同质化严重,缺少以休闲度假为核心的深度开发。

?周庄龙头的带动作用不强。

?古镇周边资源开发的不足。

(3)发展思路

充分利用周庄旅游的带动效应,锦溪的湖荡资源和文体产业,千灯的民俗资源和现代农业,通过品牌整合,产业辐射,产品互动、线路联动进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构建国家水乡黄金走廊,江南水乡古镇一站式体验基地。

(4)发展定位

周庄、锦溪、千灯三大水乡古镇联合打造国家水乡旅游黄金走廊,其中,周庄的定位是世界田园水乡,锦溪的定位是中国文博水乡,千灯的定位是中国耕读水乡。

(5)项目导向

重点引进文化创意项目、连锁品牌酒店、湿地休闲项目、体育休闲项目、文博体验项目、休闲渔业项目、灯文化项目、曲艺文化项目等。

2.高端商务旅游集聚区

(1)规划范围

淀山湖全镇,锦溪淀山湖沿线部分区域。

(2)问题诊断

?地产挤占旅游用地,旅游发展空间有限。

?已经形成一些高端运动休闲产品,但尚未形成集聚效应,带动作用弱,大众产品略显不足。

?道路系统,标识等服务系统尚未健全,商业、会议会展等休闲旅游配套不足。

(3)发展思路

淀山湖镇与锦溪镇淀山湖沿岸一体化发展,通过空间拓展、高端引领、产业延伸三大策略的实施,联动上海青浦淀山湖片区,构建高端商务旅游集聚区。

(4)发展定位

打造以游艇、帆船等高端水上运动为核心特色的,集各类水上运动于一体的长三角运动休闲天堂和长三角高端商务休闲度假基地。

(5)项目导向

重点引进高端运动项目、品牌星级酒店、商务休闲会所等。

3.都市田园旅游集聚区

(1)规划范围

昆山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及张铺镇部分区域。

(2)问题诊断

?旅游产品类型多,旅游景点较多,但发展主题不够鲜明,发展方向不够明朗。

?文化、农业、美食等优势旅游资源的挖掘力度不足。

(3)发展思路

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实施“文化注魂”和“产业共振”策略,依托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高科技农业,重点构建都市田园旅游集聚区。

(4)发展定位

通过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科技手段的结合,打造融科普性、参与性、体验性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品,通过有效集聚和整合,使之成为长三角都市人群乡村休闲、农耕体验的首选之地。

(5)项目导向

重点引进农业主题休闲项目、民俗文化休闲项目等。

4.商旅休闲旅游集聚区

(1)规划范围

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及周市、花桥部分区域。

(2)问题诊断

?旅游发展被边缘化,休闲功能定位不清晰,无法利用城区核心区位优势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历史文化价值挖掘不足,对昆山特色资源、传统文化开发力度不够。

?旅游氛围营造不足,住宿系统、标识及指示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等软环境建设有待提升。

(3)发展思路

发挥中心城区多方面优势,与花桥商务区和周市联动,打造城市商务休闲和文化休闲客厅,强化旅游综合配套服务功能,构建国际商旅休闲服务集聚区。

(4)发展定位

建设兼具城市水乡特质和现代新锐气象的西上海国际化商旅休闲服务集聚区。

(5)项目导向

重点引进商旅综合体项目、商务会展休闲项目、特色餐饮购物设施等。5.美食度假旅游集聚区

(1)规划范围

苏州绕城高速以西的巴城大部分范围。

(2)问题诊断

?大闸蟹品牌独大,游客结构矛盾尤为突出,旅游产品品质有待提升,季节性限制大。

?散点多整合不足:景点资源多,整合不足,单一的美食旅游使得整体发展受限,旅游有待二次创业。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尚待完善:硬件设施完善,软件设施提升

(3)发展思路

以昆山阳澄湖省级旅游度假中心为核心,强化湖鲜美食特色吸引基础上的文化魅力,以国际康疗度假综合体为带动,重点发展文化体验、美食休闲和温泉养生旅游产品。

(4)发展定位

以湖为景,以蟹为媒,以文为魂,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长三角滨湖文化休闲旅游胜地。

(5)项目导向

重点引进康体休闲项目、主题庄园项目、文化休闲旅游项目等。

浅谈重庆市旅游的发展(一)

浅谈重庆市旅游的发展(一) 摘要:本文对重庆都市旅游的特色资源及其自身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发展都市旅游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都市旅游;重庆;对策 重庆是一座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立体感的现代化城市。发展都市旅游,绝不只是看看广场,逛逛商场,烫烫鸭肠。重庆独特的地理风貌、历史背景和人文景观说明它完全是有发展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前景的。因此,如何把握重庆发展都市旅游无可代替的优势,把都市旅游特色发挥到极致,将都市旅游产品建设成为世界级品牌,成为重庆旅游乃至重庆的象征,是重庆发展旅游业要解决的重要任务和主要问题。 一、重庆发展都市旅游的意义 依托大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根据城市的功能定位和资源特点,以丰富多彩的都市和都市生活为载体,整合都市的相关资源和产业,把都市风光、都市文化和都市各种产业融为一体,作为自身旅游业发展的特色和目标定位,展现都市的文化底蕴和城市形象,形成富有魅力的旅游胜地,这就是都市旅游1]。重庆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西部最大的工商业重镇,长江上游经济、文化、科教和旅游中心以及水陆空交通枢纽,创新、建设、发展和繁荣山城都市旅游,对于促进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5]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都市现代化建设速度,增强大城市辐射带动和发展大农村的综合能力,缓解城乡日益突出的就业压力与矛盾,不断提高城乡人们的生活水平,使其快速赶上和超过沿海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重庆都市旅游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重庆人杰地灵,经济发达,商贸繁荣,历史与当代交相辉映,商贸与文化互为融合。重庆市的都市旅游是在直辖以后发展起来的,目前,都市旅游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旅游业发展规模小,只是片区性地开发,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处于相对分散的状态。旅游产品还是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为主,旅游产品相对单一,旅游线路的互补性不强。重庆的旅游业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尽管目前的旅游资源开发对地区性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从整体看,它在城市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较小,对城市经济发展所起作用不明显。其具体问题如下: (一)重庆蕴藏着发展都市旅游巨大的潜力 重庆市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市区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国家AAAA级旅游区(点)7个,市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然保护区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处。它在自然地貌的基础上,凭借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人文景观,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旅游资源。正是由于这种不可替代的旅游资源,才树立起“山城”重庆的城市形象,重庆是2007年中国最美城市第六位。城市规模是发展都市旅游最基本的条件,重庆在城市规模和功能方面也已有了自己的优势,发展都市旅游的规模和功能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档次:它既是中国第四个直辖市,又是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和全国的特大城市;工商业发达,购物点非常集中,商业街区具有国际氛围。 (二)都市旅游形象和旅游资源的建设宣传缺乏自身特色 发展都市旅游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留住旅游者,为此,必须树立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只有这样,旅游业才能壮大发展,才能带动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到北京和上海的旅游者不仅仅是中转集散,并且还以那里作为“旅游目的地”,是冲着故宫、长城等文物古迹的都市旅游城市品牌去观光游览;是冲着商业大都会的都市旅游城市品牌去观光购物。目前,到重庆的旅游者大都是冲着长江三峡和大足石刻而来的过境旅游者,“都市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还不醒目、不突出,旅游集散地仍是重庆的主要功能,旅游产品还没有升级为都市旅游品牌。

旅游城市推进旅游业发展工作计划

旅游城市推进旅游业发展工作计划 旅游城市推进旅游业发展工作计划 摘要: 一、指导思想全市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41 号、省委11号、市委9 号文件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华文化游主题年活动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以XX 一、指导思想 全市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41号、省委11号、市委9 号文件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华文化游主题年活动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以XX山为龙头,以XX湖为引擎,以三区三线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支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旅游发展理念,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努力推动旅游业突破性大发展,为开创山水一体大旅游新格局,把旅游业培植成为全市第二大支柱产业打好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全市旅游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1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32%以上,其中境外游客13万人次,外汇收入429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唏口29.8%;新增和提档升级A级旅游区5家,新增和提档升级星级饭店和星级农家乐100 家,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突破12 万人; 旅游投诉结案率和满意率力争均达到100%,旅游安全生产责任死亡事故为零。 三、主要任务 为实现上述工作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抓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景区配套设施建设

1、抓好旅游项目规划和实施。按市政府即将批复的《XX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筛选旅游重点项目,积极申报,争取纳入省和国家项目库。 2、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支持加快XX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XX 新区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基本完成十大重点工程建设;完成XX XX修复、XX码头等十大工程,启动XX—级客运站等十大工程,形成东中西三大旅游板块。 3、配套完善一批项目。重点推进XX等项目建设,配套发展XX国际大酒店、XX大酒店等一批高星级酒店项目。高质量做好环一江两山旅游交通标识标牌二期建设工程。 抓政策引导,力推三线游持续快速升温 1、继续做好旅游一卡通发行。力争累计发行旅游一卡通达6万张。 2、完善三线游奖励政策。力争将原《实施细则》关于三线游的奖励标准由每人 1 0元调整到每人20 元,奖励资金纳入市政府旅游专项资金。 3、切实做好三线游促销等工作。精心策划包装三线游主题线路,充分发挥旅行社在拓展客源市场的主体作用,鼓励旅行社招徕外地游客,选择部分旅行社全力推介。创新制作三线旅游宣传品,继续抓好宣传品进宾馆工作。指导各县市区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培育三线旅游热点。 抓理念创新,积极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1、大力推进旅游与多产业融合发展。坚持用发展旅游的理念统筹相关产业的发展,用发展旅游的思路谋划社会事业的发展,主动把工作触角延伸到工业、农业当中去,把移民的内安后靠与旅游名镇、名村创建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生态文化旅游名镇、工业旅游示范点和星级农家乐等创建工作。 2、加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深入挖掘道教养生、道教音乐及吕家河民歌等地方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精品文化旅游节目。探索发展旅游房车、游艇、露营地旅游等旅游新业态。 3、推动旅游商品纪念品研发生产上水平上规模。巩固全市旅游商品大赛成果,对首

省级旅游规划_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_巅峰智业

巅峰智业凭借此次规划在“2012年度第二届中国旅游投资ITIA大奖评选活动”中,荣获中国最佳旅游项目规划设计奖。在第九届中国人居典范建筑规划设计竞赛颁奖盛典上,荣获最佳规划设计金奖。 2012年,巅峰智业受贵州省旅游局委托在贵州省域范围内对贵州进行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 2012年2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贵州旅游业的战略定位,贵州旅游业迎来了融合、创新、跨越发展的新机遇。

《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创新引领战略、精品发展战略、项目带动战略、国际品质战略”四大战略;构建“全域统筹发展模式、四化融合发展模式、圈层保护开发模式、快进慢游模式”四大创新模式;打造“一套项目库、一套项目招商书、一套推进实施机制、一套全程化管理系统、一套专家智力支持系统”的“五个一”工程;通过“创新引领,描绘旅游强省新蓝图;科学谋划,构筑产业发展新格局;产业融合,构建现代大旅游产业体系;强化特色,打造一流旅游精品和品牌;绿色转型,保护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强力推进,落实发展保障措施”六大篇章,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生态文化旅游强省跨越。 巅峰智业凭借此次规划在国际旅游投资协会举办的“2012年度第二届中国旅游投资ITIA(艾蒂亚)大奖评选活动”中,荣获中国最佳旅游项目规划设计奖。在2012年12月29日举办的“第九届中国人居典范建筑规划设计竞赛颁奖盛典暨人居发展论坛”上,荣获最佳规划设计金奖。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

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已发展成为行业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专业创新文旅产业引领者。 公司拥有旅游规划设计甲级资质、城乡规划甲级资质、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及建筑设计专项资质、土地规划专项资质、工程咨询资格证书等。业务覆盖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共计完成2000余项高品质的规划设计成果,累计运管景区50余家。 公司遵循“资源有限智慧无穷”的服务理念,秉承“美丽中国巅峰智造”的使命,经过十余年发展,汇聚顶级专家智慧,构建专业特色团队,逐渐形成行业前沿技术优势及核心竞争力,成为行业内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一流企业。

重庆旅游业的发展与前景

分析重庆旅游业的现状、解决对策与发展前景 ——以磁器口为例 摘要:重庆是我国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重庆旅游业一直处于发展上升阶段, 目前在西部已达到中等发展水平。分析旅游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成了越来越热门的话题,本文以重庆磁器口古镇为例,在总结前人研究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查阅了大量文献和案例,结合磁器口的实际特点以及自身的探究体验,对其现状与发展前景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旅游业磁器口现状解决对策发展前景 磁器口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因明清时盛产瓷器和运转瓷器而得名,是重庆主城区内唯一保存完好的明清古镇,其街巷格局和自然环境风貌依旧,古镇以古老的建筑、纯朴的民风、悠久的文化、奇特的风俗对于都市人群有着较大的吸引力。磁器口古镇历史悠久, 至今已有1800 余年的历史。今天的磁器口古镇保护面积为1.18平方千米, 整个古镇所辖面积为1. 5平方千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外出旅游的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由于交通便利,磁器口日益成为重庆人以及周边人周末或假期的最佳去处,而磁器口作为重庆市内最著名的的古镇,也吸引了大量外来游客。“磁器口游”越来越热,磁器口也在一步一步的发展,同湖南凤凰等其他古镇相比,磁器口还存在一定的劣势,但总体上来说它仍然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磁器口现状 1.1现状中的优势 1.1.1 区位条件 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西北部的长江支流——嘉陵江下游处,地处重庆市最具文化氛围的沙坪坝区北部,东北临嘉陵江与江北区相望,东南邻沙坪坝街道,南与覃家岗镇相望,西接童家桥街道与井口镇,西北同石井坡街道紧相连接,占地面积为43.58公顷,人口13819。距重庆市第二商业中心——沙坪坝三峡文化广场约3.5公里,距重庆市政府驻地约15公里。有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等从这里经过。至江北国际机场只有20分钟车程,至重庆火车北站(龙头寺站)4

旅游业发展规划范本

上海市浦东新区“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纲要版 第一章本规划编制的背景、任务、作用与目的 一、规划背景 浦东新区功能定位及相关产业发展面临新的历史转折和机遇。上海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浦东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快速发展的要求和“一个作用、三个区”的新定位为现代服务业在更高能级上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先导性产业、同时作为浦东“1+4+4”现代服务业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发展同样面临着新的机遇。而另一方面,浦东旅游业经过“九五”、“十五”期间市场驱动下的超常规发展后也开始进入平稳期,并同时暴露出超常规发展所伴随的一些问题,旅游业自身也有借助新的机遇实现能级提升和开拓性增长的内在要求。基于对上述背景的认识开展本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规划项目 《浦东新区“十一五”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其中包括住宿业发展规划(参见《上海市浦东新区旅游住宿业发展专项规划》)。 三、作用与目的 根据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指导浦东旅游产业发展、引导社会旅游资源配置、决策重大旅游项目安排;确定浦东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产业布局、规模、速度以及具体对策、措施,为未来五年内浦东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宏观指导性意见。

第二章浦东新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发展现状与成绩 1、成绩和经验 初步确立了旅游业产业地位。2005年,浦东新区旅游业景点、旅行社和宾馆三大行业共接待游客1650万人次,“十五”期间年均增长7.5%。2005年,三大旅游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7.71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2%。2005实现旅游总收入202亿元,根据市统计局提供的经验数据,浦东旅游增加值约占GDP比重为3.6%(低于当年上海市相应比重6.4%),占新区第三产业比重超过7%,基本实现了“十五”旅游规划确定的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目标定位。 形成了良好的旅游接待能力。截至2005年底,在浦东注册的旅行社8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3家,国内旅行社70家,分别约占上海市总数的11.9%和20.72%。共有各类宾旅馆470家,客房23524间,床位40,076张。其中高星级宾馆28家,客房8626间,占上海市总量27.5%。拥有万豪、凯悦、洲际、喜达屋、雅高、香格里拉等6家全球知名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旗下共13个国际著名酒店品牌。拥有14个主要旅游景点,其中国家4A级景点4家,占上海市总量23.5%。形成了良好的旅游接待能力。 建成了相对成熟的陆家嘴—花木都市综合旅游会展板块。经过“十五”期间的继续开发,陆家嘴-花木地区基本形成了景点相对集中、旅游服务设施比较齐全、能在空间上产生集聚效应的旅游板块。同时区域集中专业会展场馆和高星级宾馆为主的会展场馆面积已超过15万多平方米,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会展基础和接待设施体系。2005年,该区域接待游客近1500万人次,举办各类会议1500多次,出租展览面积237.87万平方米,占上海市总量63%,奠定了作为重要会展城区

重庆休闲旅游业考察报告

重庆休闲旅游业考察报告为了借鉴和学习重庆市发展休闲旅游业的先进经验,研究探索推动铜仁地区民族风情园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措施,3月26日至4月6日,风情园管理有限公司委派_________对重庆市的休闲旅游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和考察。考察人员通过实地考察、与旅行社负责人交流座谈等形式,对重庆市休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取得的成效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重庆市发展旅游业的成效和经验 重庆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种类齐全,品位很高,优势明显。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打造,重庆已初步形成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相得益彰的旅游发展格局,旅游业对推动重庆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资料显示,2009年重庆市旅游总收入703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105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1.2亿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20%、22%和25%。2010年,到重庆旅游的海内外游客有1.6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917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7.0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0.9%,增幅连续五年名列全国前茅。 旅游市场持续快速发展,旅游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旅游统筹城乡功能日益强化,旅游业已逐步成为重庆市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联系更加密切的现代服务业。休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增加就业等方面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重庆市在发展休闲旅游业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创新,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次考察以重庆著名的瓷器口古镇和洋人街两大景区为学习参考目标,因这两大景区无论是建筑风格特点,还是景区特性,都与风情园的属性相似,非常值得借鉴参考。 二、重庆瓷器口和洋人街两大旅游景区的情况介绍 1、重庆瓷器口古镇 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区,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界童家桥,北靠

贵州旅游业发展计划现状

一、贵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独特性强、聚集度高、开发潜力大 贵州是我国旅游地类型最丰富、聚集度较强的地区,无论是自然旅游地、 历史名胜旅游地、城市观光旅游地,还是民族风情旅游地,都是应有尽有, 而且旅游资源的等级和品位也非常高,并且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中喀斯特地貌等有些旅游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代表性和垄断性,如黄果树瀑布、织金洞、荔波小七孔、梵净山、遵义会议旧址等都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贵州苗族、布依族、侗族的聚居区山水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姿,极具开发潜力。贵阳、遵义等城市更是因城市历史悠久、城市环境优美、城市形象各具特色、城市经济繁荣发展而在旅游市场上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贵州独具特色的黔味饮食文化、丰富的物产(名酒、山野特产、民族工艺品等)更是发展旅游业的有力保障。 (二)气候条件好,四季宜旅游 气候对所有户外活动都有影响,对观赏性旅游活动主要在于影响旅游者的体感舒适程度,而对运动性旅游活动的影响则主要是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活动质量。另外,适宜的气候也是一种独具优势的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尤其是吸引度假旅游者的重要旅游吸引物。 贵州省属于多阴雨的高原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如全省大部分地区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多为3—6℃,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为-6—-8℃,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大部分在22—26℃之间,没有国内同纬度东部地区那样的酷热天气,因此,我们可以说,贵州省几乎可以常年开展旅游活动,更是开展亚高原度假旅游极具潜力的地方。 (三)旅游资源大省,但不是旅游业大省 客观分析贵州旅游业的现状,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贵州是旅游资源的大省,但从旅游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上来看,贵州并不是一个旅游业大省。毗邻贵州省的云南省,其旅游资源类型与贵州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以“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取胜,但云南旅游搞得红红火火,已位居全国前列,据统计资料,在旅游收入和人数等方面,云南已进入全国前十名。而有着更为广阔的喀斯特地貌和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省份的贵州省旅游业发展滞缓,与其资源丰富程度极不相称。在“西部大开发,旅游应先行”正在成为中西部各省共识的今天,如何将贵州省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是一个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影响贵州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有: ●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旅游业发展的制约; ●贵州省旅游业尚未建立起自己鲜明、独特的旅游形象,没有形成区域知名旅游品牌系统; ●旅游策划、旅游营销经验、水平与能力的缺乏; ●政府、景区、旅游企业的旅游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 综观周边省、市、自治区,云南、广西已经是旅游业大省,四川、重庆、湖南的旅游经济总量也要比

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山西省“十一五” 旅游产业进展总体规划 (审定稿) 山西省人民政府 托付单位:山西省旅游局

编制单位:国家发改委国土地区经济所旅游规划中心 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请山西省旅游局填写) 编制组专家成员名单: 总顾问:魏小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旅游局原司长组长:石培华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助理:江五七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访问学者、硕士、讲师 杨宏伟山西大学商学院旅游系主任助理、讲师、硕士 毛成刚山西财经大学讲师、硕士 魏诗华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专家:李南中国旅游协会常务理事、报刊协会秘书长全华东北财经大学旅游系主任、博士后、教授 董恒年北京联合大学都市与环境学院,博士,副教授 丁刚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博士,研究员 郭亚军西北大学旅游系,讲师,主任助理

张豪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付磊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进展研究院,院长,博士 宋建军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员,博士 陈龙桂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员,博士 朱世铭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室副主任 鲜宏利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访问学者,高工 专项规划组 组长:石培华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常洪林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成员:邱于皙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常华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王振清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 贺素雯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方磊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

汉中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汉中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1、汉中旅游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前景最为广阔的“朝阳产业”,具有关联度高、涉及面广、带动力强、就业系数大等显著特点。充分挖掘我市旅游资源潜力,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就业渠道、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实现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市在实施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产业的战略中,应把旅游业放在突出位置,以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全市的支柱产业为目标,在国家实施西部开发的大背景下,以“大规划”调整旅游布局,以“大产业”发挥关联带动作用,以“大配套”提升城市功能,以“大市场”强化城市辐射力,以“大产品”提高旅游吸引力,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加快汉中的产业升级和提高城市品位,推动汉中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汉中的旅游形象 汉中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南有巴山的屏蔽,北有秦岭的呵护,中间有汉水的哺育和滋润,使汉中形成了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从经济地理位置来讲,汉中处在西陇海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华中经济带、关中经济带的中间地带,经济发展具有广阔的腹地和拓展空间;从文化地理上分析,汉中是中华民族两大文明体系黄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的融合地带,是秦陇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文化景

观。 汉中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试点地区,全市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保护单位18处;国家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有以古汉台、拜将坛、古栈道、武侯墓(祠)、张骞墓、蔡伦墓、张良庙为代表的“两汉三国”文化遗产;有以南湖、红寺湖、南沙河、天台山、朱鹮生态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风景名胜和生态旅游区;还有浓厚的秦巴民俗风情旅游 汉中旅游资源构成的两大核心要素是两汉、三国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在旅游产品开发的总体定位上也应以这两大资源为依托、总体形象定位为“西北休闲之城”、“大汉发祥地,西北小江南”;“文化汉中,休闲胜地”或“生态汉中,休闲胜地”。 围绕“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旅游胜地”,相应开发“两汉文化旅游、三国文化旅游”等文化旅游产品与“珍稀动植物观赏考察、自然生态旅游”等生态旅游产品,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各类会议及节庆会展为主导。在品牌塑造上,重点打造“汉源生态之旅”和“蜀道文化之旅”两个品牌。 在旅游形象营销上,注重汉中市自然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使其成为陕西和西北重要的旅游休闲目的地和旅游热点地区之一,成为区域性的中心城市,通过历史文化、野生珍稀动物生态旅游两个主题形象产品的带动,在国内旅游市场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对重点入境旅游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客源市场腹地取得新的突破。

我国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定量分析

我国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定量分析 ——基于1978-2006年数据 吴文韬 摘要:本文建立在双变量线性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我国统计年鉴1978-2006年的年度经济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第三产业和我国GDP二者关系的相关性。对我国GDP 和第三产业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GDP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之间存在互为因果关系;第三产业发展显著影响GDP的增长,同时,我国的GDP增长也影响第三产业的发展,本文探讨了其关联性,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字:第三产业,GDP,双变量模型 Abstract:The main body of a book basis of two variable model, we use the year economy data is that from 1978 to 2006. The demonstration having been in progress to our country GDP and the tertiary industry relation is analysed. Demonstration result is indicated, Existence interacts as both cause and effect between Chinese economic growth and tertiary industry relation, Tertiary industry develops notable effect GDP increase, GDP of our country increases development of effect tertiary industry;At the same time ,GDP of our country increases development of effect tertiary industry, and gave submitted pertinent suggestion. Key words:Tertiary industry ,GDP,Two variable model 一、引言 第三产业,又称第三次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特别是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它的发展给我国带来许多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1、第三产业有力的促进我国物质文化的发展;2、更好的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3、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第三产业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有效缓解了我国当前就业压力。5、根据国外经验和对比,第三产业在GDP中比重越来越大,从世界经济结构中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反映该国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随着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所在的比重越来越大。第三产业成为推动GDP增长的新生“力量”。由此可见第三产业与GDP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对第三产业和GDP的统计每年都有,但是对第三产业和GDP关系定量分析的探讨和研究却不多。 吴顺发(2007)研究报告表明,经济总量增长14.6%。初步预测2008年实现GDP1057.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6%,增幅分别比2006年提高2.2个百分点,比2007年预计增速提高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85亿元,增长17.3%,分别比2006年、2007年提高3.9和2.8个百分点。由此可见

汉中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doc42(1)

汉中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一、总体规划 汉中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于1991年编制,经过10多年的实施后,2003年又进行了修编。修编后的《规划》主要内容检索如下: 第一章汉中市区域概况 一、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隅,东与安康市毗连,西与甘肃省相邻,南隔巴山与四川省相望,北倚秦岭与宝鸡市相接。地理坐标为北纬32o08‘54“—33o53’36”,东经105o30‘50“—108o16’45”。面积为27246平方千米。 汉中市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北部是群峰林立的秦岭山脉,南部是属于巴山西段的米仓山,中间是由汉水冲积而成的汉中盆地,形成了个性鲜明的三大自然景观区。 汉中地处我国中部,属从暖温带向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地带,兼具暖温带和亚热带的气候特征,其分界线大致在秦岭南坡海拔800米一线。 二、历史人文特征 汉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3000多年来遗留下众多的人文景观,以汉代和三国时期的历史遗存最为丰富,其中褒斜栈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被誉为“国之瑰宝”。 据考古发现,早在150万年前,汉中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历史上,汉中作为连接四川盆地和关中盆地这两大经济中心的纽带,既有诸多

的栈道作为两地的便捷通道,又有秦岭、巴山两大天然屏障,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三、社会经济条件 汉中市下辖11个区、县。截止2003年底,全市户籍总人口37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2万人,农业人口300万人。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以上,此外还有20多个少数民族。 汉中处于川陕交通联系的枢纽地带,是陕西的南大门,自古就是关中通往巴蜀的咽喉,自周朝起在各不同历史时期开通了陈仓、褒斜、傥骆、子午、荔枝、金牛和米仓等著名古栈道,汉中因而成为闻名遐尔的“古栈道之乡”。 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63.44亿元,人均GDP 4392元。其中,第一产业36.8亿元,占22.5%;第二产业56.6亿元,占34.6%;第三产业70.1亿元,占42.9%。汉中市工业以飞机制造、机械汽车、医药化工、建材建筑等为主导产业。汉中市绿色产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第二章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S(优势) 1、独特的区位特征,有利于加强与周边城市特别是西安、成都、重庆、广元、巴中等主要客源地的联系与合作,大力发展过境旅游,共同打造跨区域旅游热线;同时从城区向周边的旅游地形成辐射,使汉中市成为重要的旅游枢纽城市和游客集散中心之一。 2、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汉中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是我们冲击国际旅游市场的拳头产品。汉中在挖掘、展现三国文化、汉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方面,开拓国内外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

城市经济发展(继续教育答案)

1、城市发展阶段经历了(传统城市-近代城市-现代城市) 2、商业金融文化产业等。哪些是重点,哪些应该重点发展需从(垄断与竞争错) 3、中国四个直辖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高到低依次是(北京-上海-重庆-天津) 4、中国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垄断现象,其中石油属于(经济垄断) 5、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 6、除了注册登记外。第三产业中特殊行政许可特别普遍,这体现出第三产业发展的(市场化程度低、发展水平偏低) 7、(生产性服务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服务型过程的产业 8、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战略中区位和交通,发达和不发达,文化差异等属于(战略条件) 9、(城市化)是一个社会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 10、在中国,医疗事业大部分属于(混合型)性质的第三产业。 11、商业金融、文化旅游那些事重点需要从(目标与阶段)的角度去考虑 12、除了注册登记外,在第三产业中特殊行政许可特别普遍这体现了第三产业发展的(发展层次不高) 多选1、属于城市第三产业的是(1煤气2交通运输3建筑业4批发和零售业) 2、农村不可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原因是(1人口越分散,服务业

的成本越高。2农村人口收入较低3人口分散性使许多服务业没有规模性的市场需求) 3、第三产业发展的特殊性体现在(1门类多2各门类差别大3、软的方面4硬的方面) 4、旅游、文化、休闲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处理好一下(1外来文化2公益与商业3人文与自然)(11外来文化2生活与生产的关系3人文与自然)(生活与生产关系、人文与自然地关系0分)的关系 5、第三产业的行政化表现在(1各行政业和国有单位2中西部行政支出形成的第三产业3各行政和事业单位的会议4各行政和事业单位的食堂) 6、第三产业发展的趋势是(地下第三产业的一部分向合法化转变2行政事业占大比重的第三产业向市场性的第三产业转变3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 7、现代服务部门发展迅速,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带领下以(建筑房产)(房产、建筑保险)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8、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的意义体现在(1调整产业结构轻型化2改善收入分配格局3服务于第二产业4利于个体) 9、国家统计局对“文化产业”进行了相应界定,一下属于文化产业的是(1出版发行4广播电视电影服务2文化用品3网络文化服务) 10、文化产业中的盗版猖獗原因与下述哪些因素有关(1、消费能力2收入水平)

重庆旅游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重庆旅游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1、旅游资源概述 重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始于重庆设立为直辖市以后。 1997年,直辖后的重庆市第一届党代会和人代会,做出了把旅游业培育和发展成为重庆市支柱产业的重大决策,这一全新的产业定位,明确了旅游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旅游业开始迈入“产业发展”的新阶段。 重庆市旅游资源丰富。 壮丽的自然山水风光、独特的山城都市风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浓郁的民族民俗风情,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举世无双的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集山城、江城、历史文化名城于一身的现代山城都市等,赋予重庆旅游资源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较高的知名度。 重庆市总体旅游产品体量庞大,等级较高(下表为截止2004年统计数据)。

位 国家自然保护区3个市级宗教寺庙(院)教堂44个市级自然保护区14个大、中型水库34个 全国历史文化名镇3个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 物保护单位 4个 市级历史文化名镇18个市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 物保护单位 4个 全国爱国主义教 育示范基地 6处 重庆市主要旅游景点分布图:

2、重庆旅游业发展分析 通过对重庆旅游市场的实地考察以及市民访谈,我们对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重庆旅游市场总结出如下几点特征: 1)国内外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2004年,重庆市旅游总人数为5279.04万人次,比2003年增加23.16%; 旅游总收入为259.77亿元,比2003年增加27.39%,相当于重庆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0.3%。 其中: 入境旅游者43.4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03亿美元,分别占全年计划的92.43%和87.12%; 国内旅游者5235.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42.92亿元人民币。 2000-2004年重庆国际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 2005是重庆旅游的“发展年”。据重庆政府官方网站介绍: 2005年1-9月,重庆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645.9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229.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14%和14.93%。 其中:

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doc

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文本评审稿) 广东省湛江市人民政府 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课题组 2011年3月

《湛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 组长:阮日生湛江市人民政府市长 副组长:魏小安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王林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李连湛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梁志鹏湛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吕冠嵘湛江市人民政府秘书长 成员:李卫湛江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林红市旅游局局长 罗锡平市城市规划局局长 杜林市国土资源局局长 罗滇南市建设局局长 张文山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罗辉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 陈康华市农业局局长 梁车生市林业局局长 车斯文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局长 李更盛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局长 梁培市财政局局长 陈刘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许敏市体育局局长 黄丽萍市发展与改革局副局长 陈振华市旅游局副局长 周广超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副主任 陈奇石雷州市副市长 李启明廉江市副市长 麦东生吴川市副市长 符贤徐闻县副县长 曾伟川遂溪县副县长 肖培舜赤坎区副区长 黄毅霞山区副区长 叶焕泉麻章区副区长 詹汉强坡头区副区长

课题组名单 首席专家: 魏小安教授博导中国旅游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 课题负责人: 王林教授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专家组长: 许春晓博士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主要专家: 郑焱博士教授博导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翟辅东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叶文智中国旅游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旅游营销专家 吴甫成教授湖南省地理学会秘书长 赵玉燕博士后北京大学 粟路军博士厦门大学 蔡卫民博士北京理工大学 熊礼明博士四川大学 刘江龙博士后中南大学 李映辉博士教授长沙大学 唐健雄博士后中南大学 刘焱博士湖南大学 周亮博士中南大学 张慧硕士长沙大学 王洁硕士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周慧硕士长沙大学 许杰兰硕士北京大学

《安徽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解读

《安徽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解读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我省旅游业将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全域旅游和“旅游+”等战略,全面打造“幸福旅游、美丽旅游、智慧旅游、信用旅游”,冲刺万亿元产业,基本建成旅游强省,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旅游新路。 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我省将统筹推进皖南示范区、合肥都市圈休闲旅游区、大别山自然生态旅游区和皖北文化生态旅游区四大板块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国际水准的旅游精品景区,打造一批国际化旅游精品线路,创造一批顺应世界潮流的旅游业态,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旅游商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经营实力的领军企业。培育5个至10个世界级文化旅游品牌,力争2020年,国内外游客接待量突破8.8亿人次,其中入境游客达到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万亿元。 为实现《规划》目标,我省将实施“1+1”(一计划一工程)旅游强省决策部署,“一计划”即:5年累计完成旅游项目投资1万亿元,打造山地旅游、湿地旅游、农业旅游、旅游装备制造、会议会展旅游、文化创意旅游、温泉旅游、中医药养生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等10大类产业集聚区,实现省旅游总收入达1万亿元的“111计划”;“一工程”即:重点推进一批国际和国内旅游示范工程,具体包括黄山旅游可持续发展、“万里茶道”旅游兴农、遗产文化旅游等3个国际典范工程和“四个旅游”特色化、黄山国家公园体系建设试点、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大别山旅游精准扶贫、皖北塌陷区生态旅游、全球孔子学院研学体验基地、“幸福安徽”大众游、中国新型城镇化旅游、乡村旅游分类施策全域推进、生态旅游试点、低碳全域旅游、旅游商品品牌建设、中医药养生旅游等13项国内试点示范工程。 “十三五”时期,我省将打造系列重点旅游项目,建立5A级景区备选名单遴选制度,推动巢湖中庙景区、亳州古城景区、皇藏峪景区、寿州古城-八公山旅游区、焦岗湖风景区、

丽江旅游发展历程

丽江旅游发展历程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丽江旅游业发展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1990年~1994年上半年是丽江旅游业发展的起步阶段,1990年到丽江旅游的海内外游客仅有9.8万人次,到1994年也只有21.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8100万元。? 1994年9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在丽江召开滇西北旅游规划会议,明确了“发展大理,开发丽江,启动迪庆,带动怒江”的旅游发展思路,并提出把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在会议结束时提出的12条意见中,积极准备工作、将丽江古城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列为其中的工作重点之一。会后,丽江市提出并实施了“旅游带动”发展战略,加强了机场、公路、玉龙雪山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落实省长现场办公会议的诸项工作,把旅游业作为骨干支柱产业进行重点培植。丽江旅游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到1995年游客人数增加到了84.0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增加到了2.4亿人民币。? 1995年上半年,省政府正式同意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政府提出的申报要求,并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同年6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主持会议,召集国家8位A级专家进行论证,正式确定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园林为我国1997年度世界遗产申报项目。丽江古城为首选项目。同年12月25日,丽江县政府决定成立申报工作组,申报工作全面展开。? 1996年2月3日,丽江发生了全国瞩目的7.0级大地震。丽江又抓住“2.3”大地震机遇,加大丽江的对外宣传,让世界了解丽江,让丽江走向世界;利用恢复重建的机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旅游业发展;同时利用恢复重建的条件,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同时,加快了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步伐,并取得成功,游客大幅增加。? 1997年12月4日,意大利那布勒斯世界遗产大会上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填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尚无文化遗产的空白。随后,丽江游客大幅增加。? 经过1996年至1998年三年的地震恢复重建,丽江由云南改革开放的末端走向前沿,成为中国西部极具发展活力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 1998年以后,丽江抓住′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了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树立丽江旅游品牌。1999年到丽江

专题24 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

专题24 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 ◆三大产业的含义【识记】 第一产业——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如商业、金融及保险业、运输业、服务业等 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第三产业水平 ◆影响商业区位的主要因素【理解】 1、交通——交通便利:①物流迅捷,便于商品物资的集散;②客流量大,可以扩大消费市场; 3、集聚——综合性商业街(南京路、淮海路、徐家汇等)、专业商业街(福州路、宜山路等) ①充分利用基础设施、集约使用土地、降低交易成本,扩大商业的知名度 ②减少消费者的交通费用和购物时间,吸引顾客,提高商业效益 4、地价——①商业的利润最高、地租支付能力最强,最有能力使用高地价土地 ②地价最高的城市中心、区域中心交通便利、人流密集,能确保商业取得高额利润 例:徐家汇商业中心的商业区位 1、交通:位于上海市西南部的交通枢纽地段, 地铁1、3、4、9号线等轨道交通和20多条 公交线路在此经过,交通位置优越。 2、人口:人口密度高、人均收入高、消费旺盛、 购买力强、对高档商品的需求量大,交通便 捷又吸引了大量区域外的消费者前来购物。 3、集聚:许多高级商厦和高档商品店在此布 局,如:东方商厦、美罗城、港汇广场、汇 金百货、太平洋电脑城等,使得商业空间的 集聚加强,形成了特色商业街,如天钥桥路 的餐饮一条街,衡山路的文化休闲街等。这 种集综合性和专业性于一身的商业特点,为 不同消费者提供了各取所需的购物需求。

◆评价某一区域的商业区位优劣 例: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A 处发展商业的优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商业街B 布局发展商业的优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 商业点分布是否合理?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某地第三产业的特色部门,分析形成条件 例:洋山深水港建设是上海走向海洋的起步。建设洋山深水港 将使上海及长江三角洲港口群有望成为东亚最重要的国际航运 中心,也将使长江这条黄金水道更好地与世界连接。 (1)上海港优越的地理位置表现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洋山深水港的建设说明了(多项)( ) A 、上海港的经济腹地在急剧缩小 B 、上海港已失去以往的优势,吞吐量大为减少 C 、黄浦江水深不足已成为上海港进一步发展的限制条件 D 、包括洋山深水港在内的上海港将成为亚洲东部地区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 ◆国际贸易的含义【理解】 国际贸易——世界各国之间的商品、劳务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是世界各国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通过国际市场进行的交换活动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差异【理解】 发展中国家以出口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 发达国家以出口高附加值工业制成品为主 ◆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的含义【理解】 1、产业结构升级——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产业结构中,第二、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一、第二产业,产业比重升高的过程(“一二三”→“二三一” →“三二一”) 例:我国在改革开放前,第一产业所在比例过大,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偏低,改革开放后,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比重大幅度提高。 2、产业结构优化——指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政策的调控,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形成本地区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是:提高第一产业质量,稳步增加农业产量;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继续加强能源等基础工业的建设;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发挥各地区优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在国际上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结构。 上海 嘉兴 昆山 乍浦 慈溪 宁波 杭州湾 跨海大桥 东海大桥 杭州湾 北仑洋山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