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唐县第一中学魏娟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高中生升学压力巨大,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浮现出来而且越来越严重。而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培养,需要教师、学校、社会联起手来,共同关注,共同努力。

[关键词]心理健康高中生抗挫折能力

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浮现出来而且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学习焦虑慢慢产生厌学情绪,考试紧张;心理封闭,讨厌老师和学生、甚至自己的父母;遇到挫折走极端。这要需要教师、学校、社会联起手来,共同关注,共同努力。分析高中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提出实施对策。

一、高中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学习压力过大

在考试前后或考试中,经常出现情绪高度紧张、全身恐慌、胸闷、头昏,无法抑制自己焦虑的情绪,记忆困难,思想难以集中,原来复习过的知识考试时回忆不起来。严重的还伴有口干、恶心、呕吐、手指哆嗦、睡不好、吃不好,腹泻等症状。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部分。

2.家庭教育失误

许多高中生多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在物质上极力满足孩子的需要,可以说是要星星不给月亮,而在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往往忽视。这是目前高中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高中生目前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理相对幼稚而且最容易冲动,也是最容易犯错的危险期。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并及时疏导,很容易造成严重后果。

3.自信心不足

高中生自信心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老师、家长的期望值过高。对他们只批评不表扬,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长期以往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有时可能因为一次两次的考试失败一蹶不振。老觉得自己太笨,自己考大学一点希望也没有,于是恢心丧气,失去自信心。

4.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弱

现在的高中生抗挫折能力极弱,就像温室里的花朵备受呵护却经受不住任何风吹雨打。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高中生都是初中的优秀学生,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和鼓励,但使他们变得十分脆弱,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旦考试频频失利便一蹶不振,甚至有些学生走向极端。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实施对策

1.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指导,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高中生心理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学习压力大。以前在初中学生主要学习三门主要课程,进入高中后,一下由三门变成九门,学生一下感觉学业负担明显加重。而且进入高中之后,班容量明显增多,老师不可能像初中时候一样每个学生都照顾得那么全面手把手的传授知识,而是需要学生更高的自学能力。而有些学生没有及时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环境变化,老师上课教就学而没有积极主动的

学习。最终考试时一落千丈,这时学生的学习压力无形中加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是解决学生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用脑,才能减轻自己的学习压力。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和及时疏导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我们有条件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学生和学生家长共同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等心理调节方法。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高中生阶段,随着自我评价和自控能力的提高,学生将逐步形成稳定的价值趋向。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抓住这一关键阶段,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自信心,促进其主动参与,大胆探索,勇于拼搏的良好个性的形成。有位哲人说:“自信心是每个人事业的支点,一个人若没有自信心,就不可能大有作为。有了自信心,就有把阻力化为动力,战胜各种困难,敢于夺取胜利。”而且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敢于竞争,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培养学生自信心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及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首先老师要多赞赏学生,赞赏能树立人的自信,有自信才会激励人不断进取,为着一定的目标努力奋斗。反之就好比迷航的船只会随波逐流。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使用激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微微含笑,轻轻点头,这些看似不经意的举动,足以给学生自信。当学生需要鼓励时,教师一个期待的笑意,更是他们求之不得的精神支柱。当然赞赏要善于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同学生优势、兴趣、爱好不同,成绩优秀的学生加以赞赏,有利于维持和保护他们原有的自信心。而成绩较差的学生,我们教师更应该对他们关怀备至,发现闪光点加以表扬和激励。因为他们更渴求自尊和满足。老师的一次赞扬也许就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其次及时调整期望值。一般地说,现在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都很高,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根本不大考虑自己子女所处的主客观条件。正是从这点出发,不少家长强迫孩子学这学那,没有双休日,应有的睡眠时间也被迫减少。其结果是,由于疲劳轰炸,自然学不进去,成绩依旧很不理想。一句话,孩子学习成功的少,而失败的多,久而久之,就会使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丧失殆尽,对做别的事也缺乏自信心。因此,必须调整、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让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学生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都是有害的:期望过高,学生老是达不到,自然有损于其自信心的树立与巩固;期望过低,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即能达到,自然谈不到树立什么自信心;只有期望适中,使学生经过一定努力才能达到,自然有助于树立与巩固其自信心。

最后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很有哲理,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具备承受失败的能力,他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自信心必然会受到严重的挫伤,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一般而言,成功是指个人或团体在具体活动中,达到预期的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其为之努力,切合实际能够达到的目标。这其实也正体现出了教育学循序渐进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能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和达到个人需要的满足。采用渐近法,把长期、复杂的学习过程分解成许多小的阶段,逐步加以完成。在教育方法上我采用了两种做法,一是要求学生开学初拟

定品行目标、学习目标即单元考核成绩、期中考核成绩、期末考核成绩目标,这样让学生心中装有目标,激励自身走好每一步,又能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加以改进,以达到修正行为、树立信心、不断提高的目的。二是每到期末颁发各种优秀奖,如品行、学习进步奖、单科第一名奖、班级综合成绩前十名奖等奖项,肯定学生的成绩,使其树立更大的信心。

4.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首先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增强抗挫折能力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两千多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前孟子就写过:

这一名句之所以千古传诵,就是因为它提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经受过大的挫折磨难的人才会大有作为。随着历史的发展,到了21世纪的今天,人们愈加认识到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性。因为现代社会,信息广,变化大,机遇多,节奏快。生活的海洋越广阔,风浪就越大;成功的机遇越多,受挫折的次数就越多。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强,能承受打击或经得起挫折;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弱,经不住挫折考验,面对挫折消极悲观、忧郁,自然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重者则导致心理障碍,影响身心健康。心理研究表明,承受挫折能力和其它心理品质一样,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提高。在教育工作中,经常教育学生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不如意,要学生明白“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而这些不如意仅仅是我们人生道路上小小的绊脚石。应该正视挫折、驾驭挫折、化解挫折,而最终才能战胜挫折。

保持良好的心态。心理学家认为,挫折感的产生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人们对挫折的态度,它如同手中的酸葡萄,在一些人口中是难咽的苦果,而一些人却能把酸葡萄提炼成美酒。因此自我调节挫折感时保持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不必把每件事看得太重。当遇到挫折时,并不意味着生活暗淡无光,做人失败。古人云:“应知天地宽,何处不风云,应知山水远,到处有不平。”挫折是普遍存在的,很多时候挫折是因为一句话、一件事、一时不小心而产生的。这时做人不妨有点阿Q精神。有一句话叫“舍得”,要想得到,就要舍去,说不定因为这一舍去,会带来更多的选择。须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然,不必把每件事看得过重,并非消极对待,而是要以平常心态去面对挫折。

养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一样的挫折,在弱者看来是很大的心理压力;而对于强者而言,则往往会成为激发自己战胜自我,扬长避短的强大动力,因为他们坚信:乐观和自信能指引自己走向成功,"不经历风雨,难见彩虹",苦难、挫折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因此,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或感情脆弱、缺乏自信的学生,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强化个别指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引导他们尽快从迷茫、困惑中走出来,继续朝着理想的彼岸扬帆奋进。

三、结语

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高中生健康心理

已成为十分紧迫和重要的课题.这样就给教育者一个艰巨的责任:怎样去培养一个健康向上,求知进取的二十一世纪接班人。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教师、学校、社会联起手来,共同关注,共同努力。因此,学校有必要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长期的研究,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高中生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俞国良,王永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J].教育研究,2002(7).

[2]刘琼.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