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

领导科学论坛(上)/一、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1.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继人类原始狩猎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又一崭新的文明形态。它主张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西南农业大学叶谦吉教授在1987年全国生态农业问题座谈会上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并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将其定义为人类获益于

自然,又还利于自然,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又保护自然,使人类与自然保持着和谐统一的相互关系。北京林业大学严耕教授也曾指出,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兴的文明形态,是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前提,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倡导和谐理念和推行和谐生产生活方式为着眼点。从这两个定义之中我们不难发现,生态文明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价值取向,强调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要尊重自然规律,以达到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共荣的理想境界。

可见,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列的文明形式,四者共同构成了社会的文明系统”。而在这四大社会文明系统之中,生态文明是前提,如果没有健康和谐的生态文明,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也就会失去保障;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人类社会也就不可能有丰富的物质享受和高尚的精神享受。总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是人们在后工业文明时期寻求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出路。

2.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和实施需要一个过程。在全世界范围内,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会使人类日益陷入严峻的生存危机之中。这既是全球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所必须克服的难题。尤其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内,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在取得了重大成就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环,一些深层次生态危机不断涌现,整体生态环境不容乐观。通过总结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道路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吸取的经验教训,我们党和政府已经深刻认识到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逐渐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到兴国之本、强国之计和富民之策的认识高度。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加强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作用的必要方式和手段。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相互交融又彼此渗透。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

□王艳

程娅静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形成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应认真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视

阈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现状,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地将生态文明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五个着力点,努力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的道德意识、思维意识、心理意识、价值意识和法治意识,进而赋予大学育人目标新内涵,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建设;大学生

【作者简介】王艳,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程娅静,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基础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103(2015)

08-0053-03

思想政治教育

S IX IA N G Z H E N G Z H IJ IA O Y U

5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