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教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教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教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教学案

涟水县杨口中学教学案

年级:初三学科:物理执笔:王恩松审核:陶洪中

课题:杠杆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

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几个与杠杆有关的名词,会画力臂

3、会用实验探究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习重点:力臂的概念;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习难点:力臂的画法;杠杆平衡条件的得出过程

学习方法:自学、实验探究、关键点拨、练习巩固等相结合。

学习教具:羊角锤、演示杠杆、钩码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对照课本图11—1试一试,你是怎样拔出图钉的?有那些不同的方法?

什么方法方便、省力?

2、什么是力?力的三要素是什么?什么叫力的作用线?

3、什么是杠杆?杠杆的几个名词是如何定义的?

4、怎样才能正确的画出力臂?自己试一试。

5、什么叫杠杆的平衡?如何调节杠杆的平衡?

6、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是如何得出的?

二、探究互动:

(一)、认识杠杆

1、交流预习成果,说一说你的体会。(针对课前预习1回答)

2、仔细观察图11—2指出图中的工具有那些共同的特点。教师再模拟撬石

头让学生观察后回答:

杠杆:

支点:

动力:

阻力:

动力臂:

阻力臂:

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说明杠杆,并分析它的五要素。

例题分析:教师以羊角锤为例分析杠杆的五要素和力臂的画法:

(二)、探究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1、做书图11—4实验让学生做好记录并填入课本上的表格中

2、分析表格中记录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公式中F 1表示 、F 2表示 L 1表示 L 2表示

三、学习巩固:

1、判断正误:

(1)杠杆不一定是直棒。 ( )

(2)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动力臂 ( )

(3)利用直棒撬起重物时,用力的方向只能向下。 ( )

2、画出图中各力的力臂:

3、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 向 调(填“左”或“右”)

啊 A

(2)实验过程中出现图乙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右边的钩码向 (填“左”或“右”)移动 格。

(3)图乙中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加一个相同的钩码,这时杠杆将 。(填“保持水平平衡”、“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

(4)如图丙所示的案秤是个不等臂杠杆,请你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说明用几个不重

的砝码就能平衡盘中重得多的货物的道理 。

四、学习体会:

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甲 乙 秤盘

调零 螺丝 支点 游码 槽码 秤杆

五、学习检测:

1、力臂是指________到___________的__________.

2、画出图中各力的力臂:

3、杠杆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表述),用公式表示为______

4、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杠杆只可以是直的

B、杠杆一定有支点

C、杠杆的支点可以不在杠杆上

D、杠杆的长度等于动力臂与阻力臂之和

5、(08山东青岛)下列关于地F1力臂的作图中,正确的是:()

6、使用撬棒,救援队员把滚落在公路上的石块撬起,如图所示,若救援队员在撬棒D点沿DM方向用力撬起石块1,撬棒的支点是点;若救援队员在撬棒D点沿DN方向用力撬起石块1,撬棒的支点是点.

7、在一根长2米的杠杆的两端分别挂G1=30N和G2=50N的物体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支点应在距G1为米的位置。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等第:

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试题测试

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试题测试 为了帮助大家在考前对知识点有更深的掌握,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了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 1.小明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并结合下列表格中的数据,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寒冬季节盛有水的水缸放在室外不可能破裂 B.标准大气压下,铝在660℃时一定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体积相等的铁球和铝球,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铁球可能是实心的 D.质量相等的实心铁块和实心铝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较多 2.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

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此判断物质甲的比热容为( ) A.2.1×103J/(kg·℃) B.4.2×103J/(kg·℃) C.1.2×103J/(kg·℃)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3.株洲沿江风光带有一段人造沙滩,在炙热的夏天赤脚踩在沙滩上感 觉烫脚,而站在湘江边得浅水滩处却感觉到凉爽。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A.沙子的密度小,水的密度大 B.沙子的密度大,水的密度小 C.沙子的比热容大,水的比热容小 D.沙子的比热容小,水的比热容大 4.在科学探究中,常把直接测量有困难的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来研究.这种方法称之为转换法.例如在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时,沙子和水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便直接测量,可

以通过测量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的多少.下述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的是( ) A.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时,动能大小的比较方法 B.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推理出物体不受阻力时的运动状态 C.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灯泡及改变电源电压,多次实验 D.在探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时,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 二、填空题 5.国家“西气东输”工程正源源不断地向我市输送清洁能源——天然气,天然气燃烧时,可以将__________能转化为内能,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4×107J/m3,则每输送100m3的天然气,完全燃烧后就相当于向我市输送了_________J的能量。

九年级物理上第三章达标检测试卷

九年级物理上第三章达标检测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D) A.灰尘的自然堆积 B.荧光屏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 C.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吸附灰尘 D.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吸附灰尘 2.手机电池不宜放在口袋或钱包中,以免与硬币、钥匙、回形针等金属物件接触,引起手机电池鼓肚和爆炸.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C) A.金属物件与电池碰撞,容易引起电池爆炸 B.金属物件硬度较大,容易划破电池 C.金属物件与电池接触时,容易使电池短路 D.金属物件容易跟电池发生化学反应 3.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D) A.电路中有电源就一定会产生电流 B.电流是由大量电荷的无规则运动形成的 C.为使两灯同时亮、同时灭,两灯一定要串联 D.金属中的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4.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负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A金属箔的张角减小 B.A中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棒流向B,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C.A中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 D.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A流向B,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5.如图所示,甲、乙是两个用绝缘丝线悬挂的轻质小球,让乙球靠近甲球,在下列几种情况中,两球互相排斥的是(D)

A.甲球带正电,乙球不带电B.甲球不带电,乙球带负电 C.甲球带正电,乙球带负电D.甲、乙两球都带负电 6.如图所示,若开关S闭合后,灯L1、L2均不亮.小华同学利用一根导线去查找电路故障,当他将导线连接在灯L1两端时,两灯均不亮,将导线连接在灯L2两端时,灯L1亮而灯L2不亮.由此可判断(D) A.灯L1短路B.灯L2短路 C.灯L1开路D.灯L2开路 7.如图甲所示为一实物电路连接图,某同学所画出的与图甲对应的电路图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C) 甲 乙 8.如图甲所示的灭蚊拍,具有灭蚊和照明功能,当开关S l闭合、S2断开时,只有灭蚊网通电起到灭蚊作用;当开关S l和S2都闭合时,灭蚊网与灯都通电同时起到灭蚊和照明作用.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这种要求的是(C) 甲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 (一) 简单机械 1.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 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 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 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 2) 3. 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 1L 1=F 2L 2 或写成 2112L L F F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 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 1>L 2,平衡时F 1F 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 1=L 2,平衡时F 1=F 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 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 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和动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 即: F= 1 n (G 物+G 动) 8.距离关系:S=nS 0 S-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S 0-重物移动的距离; n-绕过动滑轮和系在动滑轮轴框上的绳子的股数 (二) 机械功和机械能 1.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物体受到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 功的定义: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 3. 功的公式:功=力×距离;W=Fs ;单位:W →焦;F →牛顿;s →米。 1焦=1牛·米.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教科版九年级上、下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体系 第一章分子动力论和能 分子动力论 一、分子动理论的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但是分子仍能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由于分子运动,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了: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之间有间隙 三、当分子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时,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此时,引力大于斥力,引力其主要作用;当分子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时,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加得更快,此时,斥力大于引力,斥力其主要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到分子直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忽略为零。 四、固体、液体、气体在形状和体积上的不同是由于他们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不同造成的。 五、“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裂痕处绝大部分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为零。 能和热量 一、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反映了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3、把物体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二、1、把物体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能。 2、能不仅和温度有关,还和物体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一切物体都有能。 3、同一物体,温度升高,能增大;温度降低,能减小;温度不变,能不一定。 三、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能会增大(仅限于以下两种做功方式) A 克服摩擦,对物体做功,物体的能会增大。 B 压缩物体,对物体做功,物体的能会增大。 2、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能会减小。 3、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叫做热传递。发生热传递的前提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4、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叫做吸收了热量。 5、改变物体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他们在改变物体的能上是等效的。 6、火柴可以擦然,也可以点燃,前者是用做功的方式使火柴燃烧的,后者使用热传递的方式是火柴燃烧的。 7、温度、能、热量的区别: A 能和热量可以“传递”,但温度不能“传递” B 能和温度可以“具有”,但热量不能说“具有” 四、1、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的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能。 2、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染料的热值。 Q=mq 气体Q =Vq 比热容 一、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C来表示,单位是J/(Kg·℃) 2、C水=4.2×103 J/(Kg·℃),他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J 二、由表可知: 1、水的比热容最大 2、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比热容不同 3、通常情况下,液体的比热容大于固体的比热容 三、1、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吸热多 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热容小的温度升高得多 3、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放热多 4、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放出相等的热量,比热容小的温度降低得多 四、发动机冷却液应选用比热容大的、沸点低的、凝固点低的、温度低的液体 五、白天吹海陆风,晚上吹陆海风 六、Q吸=Cm(t-t。)Q吸=Cm△t Q放=Cm(t。-t) Q放=Cm△t 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 热机 一、能的两个利用: 1、利用能来加热(能的转移) 2、利用能来做功(能转化为机械能) 二、热机是通过燃料燃烧获取能并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原理:化学能-能-机械能 燃机 一、活塞在往复运动中,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二、四冲程汽油机由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四个冲程组成。 一个工作循环完成四个冲程,燃气对活塞做功一次,曲轴转动两周,飞轮转动两周。 三、做功冲程靠燃气完成,其他三个冲程要靠安装在曲轴上的飞轮的惯性来完成,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装化为能;做功冲程中,能转化为机械能,能减小温度降低。 四、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 1、结构不同:汽油机汽缸顶部是火花塞,柴油机是喷油嘴。 2、工作过程不同: A 吸气冲程:汽油机吸入气缸的是汽油和空气的燃料混合物,柴油机吸 ... . ... .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一切物质都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分子组成。分子是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分子 直径:10-10米=1埃。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信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 地做无规则运动,还表明分子间有间隙。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即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它们同时存在。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 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等于斥力,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十倍时,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固体和液体很难压缩、固体较难被拉伸,都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缘故。第二节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 具有内能。(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2.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内能就越大。内能还与分子数目和种类等有 关。 3.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内能也常称为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 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 5.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6.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间存在温度差,等温物体间不会发生热传递。热传递现象的实 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 7.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由于热传递 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 8.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9.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时,可 用物体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的多少来量度。热量和功都可以用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所用的单位也应该相同,都是焦耳。 10.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来的。没有热传递就没有热量,不能说成“物体含有 多少热量”。即“温度不能传,热量不能含”。 11.单位质量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热值。热值只与物质的种类有 关,用q表示,单位是J/Kg和J/m3,它的计算公式为Q=mq和Q=vq。 第三节比热容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 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因素无关。 2.比热容的单位是焦/(千克·℃),符号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3.水的比热容是 4.2×103J/(kg·℃)。它表示1千克的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 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4.与比热容相关的计算公式:Q=cmΔt,式中的Q是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是 J;c是物质的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物质的质量,单位是kg;Δt是温度的变化量,取正值,单位是℃。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认识电路 单元测试题

第三章认识电路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 1.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可知梳子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 B.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 C.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 D.摩擦创造了电荷 2.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甲球排斥乙球,乙球吸引丙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甲、乙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C.乙、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D.乙、丙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3.如图1所示,用一个带负电的物体a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时,金属球b 也带上了负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a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b上,瞬时电流方向为b→a B.b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a上,瞬时电流方向为a→b C.b上的一些电原子核转移到a上,瞬时电流方向为b→a D.a上的一些原子核转移到b上,瞬时电流方向为a→b 4.如图2所示,箭头表示电荷的运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灯泡发光说明电路中有电流 B.金属导线中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是正电荷 C.电源的上端是正极 D.灯泡发光时,电源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5.如图4所示,与图3所示实物图对应一致的是() 图3

图4 6.如图5所示的电路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5 A.只闭合开关S1,灯L2发光 B.只闭合开关S2,两个灯泡串联 C.开关S1、S2、S3可以都闭合 D.闭合开关S1、S3,两个灯泡并联 7.如图6所示电路中,当两个开关都闭合时,关于电灯和电铃的工作状态分析正确的是() 图6 A.电灯亮,电铃响 B.电灯亮,电铃不响 C.电灯不亮,电铃响 D.电灯不亮,电铃不响 8.自动售票公交车后门两侧的扶手上各装有一个红色按钮,想要下车的乘客只要按下其中任何一个按钮(如图7所示),装在车内的电铃就会响起,以提醒司机停车。如图8所示的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图7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苏教版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声、光、透镜、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 西充中学李树林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 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s;声音在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t 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 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 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 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 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 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 叫次声波;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单元测试题.doc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单元测试题 学号: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11黄石)下列现象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濛濛细雨从空中下落 B.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 C.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 D.炒菜时,满屋飘香 2.(2011绵阳).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A.不变,因为玻璃板重力不变 B变大,因为玻璃板沾水变重了 C.变小,因为玻璃板受到了浮力作用 D.变大,因为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分子引力 3.(2011绵阳).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从浩瀚宇宙到微观世界,所有都体现物质的不停运动和发展。以下与物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不能再分割 B.纳米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比原子更小的微粒 C.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各种原子都有相似的结构 D.物质的不同物态表现出不同的性质是由分子的排列决定,与分子力无关 4.(2011达州)下列有关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B.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这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C.用水作汽车冷却液,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D.火箭用液态氢作燃料,是因为氢的热值大 5.(2011湛江)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没有内能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小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6.(2011自贡)在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B、烧水时,水逐渐变热; C、流星在大气层中高速下落,发出光和热; D、小孩从滑梯上滑下,臀部有灼热感。 7.(2011包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 B、夏日,在阳光照射下,地面温度高于湖水表面温度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C、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可能升高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d.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水(h2o)氢气(h2) + 氧气(o2) 化学方程式:2h2o 2h2↑+ o2↑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体积比 2 : 1 质量比 1 : 8 e.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2、水的性质 化学性质:通电分解 文字表达式:水(h2o)氢气(h2) + 氧气(o2) 化学方程式: 2h2o 2h2↑+o2↑ 3、氢气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氢气与其它气体的显著区别之处);难溶于水(排水法)、无色无味的气体 证明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方法:用氢气吹肥皂泡,若肥皂泡上升,则密度比空气小 2、化学性质: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焊接和切割金属) 文字表达式:氢气(h2) + 氧气(o2)水(h2o) 化学方程式:2h2 + o2 2h2o 点燃前,要验纯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注意: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验纯。 二、物质的分类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氢气、氧气、红磷等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水、高锰酸钾等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之一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例:二氧化硫、水等 注意:单质、化合物前提必须是纯净物。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一章达标检测卷(含答案)

第一章达标检测卷 (100分,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春天,走在农业生态园的树荫道上,阵阵花香扑鼻,这是由于() A.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分子间有空隙 C.分子间的吸引力D.分子间的斥力 2.美丽的泉城济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以下泉城美景的形成,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是() A.趵突泉,泉水清澈见底B.千佛山,寺内暮鼓晨钟 C.大明湖,湖面荷花飘香D.植物园,处处花团锦簇 3.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之一,常年平均气温约-25 ℃,一天,企鹅妈妈与小企鹅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它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小企鹅:妈妈,这么冷,我都没温度了 B.企鹅妈妈:不对,是没有内能 C.小企鹅:冰天雪地的,连水蒸气都没有 D.企鹅妈妈:呵呵,水蒸气倒肯定有,因为冰可以升华呀 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60 ℃的水比30 ℃的水所含有的热量多 C.热量总是自发地从温度低的物体向温度高的物体传递 D.0 ℃的水内能为零

(第5题图) 5.2015年5月26日印度出现高温天气,首都新德里的一条道路上的沥青被烤化,斑马线变得扭曲模糊,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沥青被烤化属于熔化现象B.沥青属于晶体 C.沥青被烤化过程放热D.沥青被烤化后其内能减小 6.下列实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晒太阳B.钻木取火 C.搓手取暖D.压缩空气 7.用打气筒给篮球快速充气,忽略篮球体积的变化,在充气过程中,球内空气() A.质量不变B.密度不变 C.温度不变D.内能增大 8.由Q=cm(t-t0)得,c= Q m(t-t0) ,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小一半 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C.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比热容增大一倍 D.比热容与物体质量多少、温度变化大小、吸热或放热的多少都无关 9.飞机在万米高空飞行时,舱外大气压比舱内气压低,要使舱内获得新鲜空气,必须使用压缩机把空气从舱外压进舱内。在这个过程中,压缩机对空气做

2017-2018学年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第一节 电现象

2019-2019学年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一节电现象 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 1.有甲、乙两个不带电的验电器,现将一根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验电器甲接触后,发现验电器甲上的金属箔张开,另取带绝缘柄的金属杆将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则() A. 自由电子由甲到乙 B. 自由电子由乙到甲 C. 摩擦过的丝绸不带电 D. 电流方向由乙到甲 2.如图所示,打开水龙头,放出一股细细的水流,用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靠近水流,将发生的现象及原因是() A. 水流远离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后具有磁性排斥水流 B. 水流靠近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后具有磁性吸引水流 C. 水流远离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带电后排斥水流 D. 水流靠近梳子,因为梳子摩擦带电后吸引水流 3.如图所示,小杜同学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在这个过程中() A. 玻璃棒和验电器都带负电荷 B. 玻璃棒带正电荷,验电器带负电荷 C.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产生了电荷 D. 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同种电荷相排斥 4.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两个相同的验电器,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拿一根有绝缘柄的金属杆把两个验电器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变大 B. 金属杆中有持续的电流通过 C. 乙验电器最终带上正电 D. 连接的瞬间,有电流从乙流向甲 5.有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A带负电,B不带电,当用金属棒连接A和B的金属球时,A的金属箔张角变小,B的金属箔明显张开,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棒一定带正电 B. 验电器B带上了负电 C. 瞬间电流从验电器A流到验电器B D. 金属箔张开是因为金属箔带了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6.如图所示,是闪电产生的电流通过避雷针的示意图(已知云层带正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产生闪电时,创造了电荷 B. 产生闪电时,云层失去了原子核 C. 云层带正电,是因为云层得到了电子 D. 图中的电流方向是从云层到避雷针 7.关于电流、电压和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荷的移动就形成了电流 B. 导体的电阻越大,它两端的电压就越高 C. 电路中通过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D. 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8.如图所示,小杜同学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在这个过程中()

(完整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梳理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一、杠杆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可以是任意形状的,不一定是直的)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方向判断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支点、动力、阻力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杠杆原理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 1L 1= F 2L 2) 省力杠杆(费距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 费力杠杆(省距离):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举例) 二、滑轮——绕轴能转动的轮子——杠杆的变形。 定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等臂杠杆(动阻力相等,可改变动力的方向) 动滑轮:轴的位置随被拉的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支点在一侧的不等臂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使用时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可以改变动力方向)。 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两种绳子绕法 用滑轮组起吊重物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物体,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几。 F=(G+G 动)/n n 是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 三、功——无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 功(机械功):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做功的两要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公式:W=FS 单位:J ) 四、功率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公式: P=W/t P=FV 单位:W 五、机械效率(实验) 1 2 L 1 L 2 F 1 F 2 l 2 l 1 O F 1 F 2 O l1 l2

河南省2019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三章 认识电路 期末复习练习题(II)卷

河南省2019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认识电路期末复习练习题(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闭合开关,电压表的示数为2V。则 A.灯泡L1和L2的电阻之比是2∶1 B.灯泡L1两端的电压是2V C.通过灯泡L1的电流比L2的电流大 D.若灯泡L2灯丝烧断,电压表示数为零 2 . 下列物品中,在通常条件下都属于导体的是 A.炭笔、酱油、海水B.陶瓷、汽油、水银 C.橡胶、玻璃、塑料D.纯净水、铁丝、人体 3 .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灯泡串联B.电流表测的是总电流C.电流表测的是L1的电 流 D.电流表测的是L2的电流 4 . 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若将开关S闭合,会存在安全隐患的电路是()

A.B.C.D. 5 . 如图所示,小亮用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近从水龙头流出的细水流时,发现细水流偏向橡胶棒,不再竖直下流。这一现象说明() A.水流被风吹偏了 B.带上电荷的橡胶棒能吸引细水流 C.水带上了电荷,能吸引不带电橡胶棒 D.水流带有和橡胶棒相反的电荷 6 . 如图A、B、C、D是根据下面的实物连接电路画出的电路图,其中正确的 B. A. C.D. 7 . 如图所示,甲、乙、丙分别可能是灯泡,电流表或电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是电压表,乙是灯泡 ,丙是电流表,灯泡和 串联 B .若甲是电流表,乙是灯泡 ,丙是电压表,灯泡和 并联 C.若甲是灯泡,乙是电压 表,丙是电流表,灯泡和 串联 D.若甲是灯泡,乙是电流 表,丙是电压表,灯泡和 并联 8 . 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闭合时,若三个电阻、、串联,则图中○里两块电表应为 A.①是电流表、②是电压表 B.①②都是电压表 C.①是电压表、②是电流表 D.①②都是电流表 9 . 公交车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人的安全。电动公共汽车的动力来源于电动机,新型公交车前、后两门(电路开关)中任意一个门没有关闭好,车都无法行驶。图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 A.B. C.D. 10 . (山东省德州市2015中考物理试题)同学们为敬老院的老人买了一辆电动轮椅,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操纵杆可以同时控制S1和S2两个开关,向前推操纵杆时轮椅前进且能调速,向后拉操纵杆时轮椅以恒定速度后退。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练习题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B.60℃的水一定比30℃的水含有的热量多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2 . 如图所示,对于下列实验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塞子冲出去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小 B.抽去玻璃隔板,两瓶中气体逐渐混合均匀,说明空气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大C.提起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厚玻璃管中的空气被压缩时,管内空气的内能减小 3 . 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热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 4 . 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1)打开白酒瓶或醋瓶,可闻到酒香或酸味;(2)走过面包房,可闻到面包香味;(3)将红墨水滴入水中,水会变红。你认为下列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模型,哪种能较好地解释上述现象? A.物质由微小的颗粒组成,颗粒之间是有空隙 B.物质由微小的颗粒组成,各个颗粒是紧靠着排在一起 C.物质由微小的颗粒组成,各个颗粒是不停地运动 D.物质由微小的颗粒组成,颗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排斥力 5 . 关于分子动理论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没有内能 B.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一定加剧 D.分子间存在在引力时,就没有斥力 6 .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在0℃以上的物体才具有内能B.一杯水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C.两杯水下降相同的温度,内能减少相同D.温度相同的两杯水内能相同 7 . 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A.香水瓶盖打开后,满屋充满香味 B.糖放入水中后,整杯水都变甜了 C.阳光下扫地时,能看到尘土飞扬 D.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8 . 一杯热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下列图像中能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 A.B.C.D. 9 . 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暑假一日一练)2020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1电现象练习(新版)教科版

1.电现象 知识点 1 静电现象 1.下列现象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 A.在干燥的天气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B.化纤衣服穿在身上特别爱吸附灰尘 C.用干净的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 D.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飘落 2.带电体的性质:能够____________物体。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带电。 3.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_______,物体带正电是因为_______电子,带负电是因为________电子。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将会带上________(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____电,丝绸带________电。 知识点 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如图3-1-1所示,小明同学为了探究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别将带有正、负两种不同电荷的小球悬挂起来,慢慢靠近,出现了下列现象: 图3-1-1 (1)分析图a、c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b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3-1-2所示,一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用细线挂着的轻细吸管A端时,吸管发生了转动。对吸管A端的带电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 图3-1-2 A.若相互吸引,则一定带正电 B.若相互吸引,则一定带负电 C.若相互排斥,则一定带正电 D.若相互排斥,则一定带负电 6.如图3-1-3所示仪器的名称叫________,它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工作的。 图3-1-3 知识点 3 电流的形成与方向 7.物理学上把__________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________。 8.电池有正、负两极,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池______极流出,从______极流回电池。我们生活中的电池种类很多,但大多数都是利用了________电池的基本原理,把_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_能。 9.如图3-1-4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都放在绝缘支架上,A带大量

(完整版)苏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详细全面精华)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核心素养提升新版教科版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核心素养提升 知| 识| 框| 架 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分子动理论?????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内能和热量?????温度与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内能?????定义改变方式:做功、热传递热量?????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内能的多少热值?????定义热量计算:Q =qm (Q =qV )比热容?????物理意义单位:J/(kg ·℃) 热量计算:Q =cm Δt 重| 点| 突| 破 一、一个理论、一种能量(两种方式)、两种特性 1.分子动理论:物体是由大量的________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______;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和________。 2.内能:物体内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能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热值: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_______与燃料_______的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它的大小取决于燃料的________。其公式为q =__________。 4.比热容:如果质量为m 的某种物质从外界吸收热量Q ,温度升高了Δt ,则________即是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物体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为Q 吸=__________;物体温度降低时所放出的热量为Q 放=__________。

二、三个物理量(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与联系 三、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上册)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上册) 一、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 1.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杠杆绕其转动的点,一般用字母O表示该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字母F1表示。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一般用字母F2表示。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L1表示。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一般用字母L2表示 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3.杠杆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的状态。 (2)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实验探究题目中,一次实验不能得出普遍规律 二、滑轮 1.定滑轮: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所以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在不少情况下,改变力的方向会给工作带来方便。 2.定滑轮: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动滑轮省一半力,但费距离,且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滑轮组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可以达到既省力

又改变力的作用方向的目的,在忽略滑轮组与轴之间的摩擦和绳重的情况下,使用滑轮组时,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等于总重的几分之一。 三、功: ⑴做功必要因素: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单位:____________。 功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功率: ⑴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功率, 它是表示_______的物理量。 ⑵公式:_____________;(3)单位:__________ ;1千瓦=___________瓦。 五、机械效率: ⑴有用功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额外功: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总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机械效率:___________________; ⑸η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与哪些因素无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