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中西绘画的比较

1.文化背景不同:

中国画是受到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很大的产物,表现的是一种中国哲学思维里“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和谐自然的价值追求。

西方经过中古时代到文艺复兴,讲究艺术与科学一致,强调人的价值与理性的力量,透露出西方文明中对于对理性求实的精神。

2. 造型手段不同:

中国画以线为主,讲究气韵与空灵超逸,造型简练传神,注重表现形象神韵。

西方绘画以明暗和色彩为主,造型详尽写实,注重光影和立体感的真实性

3. 观察方法不同:

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方绘画是焦点透视。

(1)散点透视:是指画家的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固定的视域限制,而是根据

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在各个立足点所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中国画的大场面或长的立轴和长卷,都是运用了散点透视,这样会使山水画出现“可行”“可游”“可居”的境界。

(2)焦点透视:讲究科学性,用固定的视点表现同一个空间,有一个固定的视点,作画取景

也只限于在这个视点、视向所决定的视域内。

中西美术作品比较专题

一、人物

1、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求“神似”,神似重于形似。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鲜明的写实特点,犹如真人。

2、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是用线条描绘形象,长于简练、传神的表现人物形象。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描绘形象体积、光影、长于详尽、写实的再现人物形象。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

1.中西景物绘画创作的不同特点:

中国山水画创作是自然山水与画家心意之间互为启发,互为寄托的美感创作过程。

西方画家将自然景物作为研究分析的客观对象,追求一种严谨的写实的空间效果。

2.构图与描绘手法:

中国画家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获得对生活、对真山真水的感受,不求完全模仿自然景物某一特定角度下的直观形象,而是借助山水形象抒发自己的诗意情怀。

西方风景画家善于从特定的角度深究描绘景物的真实形象,力求获得如真如幻、空间深远的视觉效果。

3.空间处理手法:

中国画使用“三远法”。西方风景画使用“焦点透视”。

三、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

1.中西“写生”一词的不同内涵:

花鸟画:“写生即写物之生意”,主要说的是画面的生动效果。

静物画:是指直接以实物为对象的绘画方式。

2.构图手法的不同:

中国花鸟的“折枝”构图法是画家可以抓住花鸟最生动的的部分进行刻画。

西方传统静物画则追求写实的形象再现,用完整的惟妙惟肖的空间刻画,展现逼真的视觉效果。

3.描绘手法的差异:

中国画家不以模仿景物的外形为目的,而是借花鸟的形象和笔墨意趣,表达自己的诗意情怀。

西方画家善于通过色彩、光影、质感、空间的手法对景物做深入的写实描绘,把客观之真与理想之美结合起来。

4.中国花鸟画与西方静物画的各自特点:

西方画家善于通过色彩、光影、质感、空间的表现手法对景物进行深入的写实描绘。

中国画家则不以描绘景物的外形为目的,而是借花鸟的形象和笔墨意趣,表达自己的诗意情怀。

一、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中西方绘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工具材料的不同和受社会、宗教、哲学以及审美趣味等因素的影响,使传统的洪国华和传统的西洋画有各自特点,形成两大体系,其主要区别如下:

1.主要造型手段的区别

中国画以线描作为造型的主要手段,扬弃对象的光影明暗,注重形象的神韵。西方油画以明暗、色彩为主要造型手段,重视形体光影描绘,注重表现立体空间的真实效果。

中国画用色讲究概括性和装饰性。中国水墨画,以墨色的浓淡变化,描绘对象的色彩关系。西洋画重视客观对象色彩的精确在线,以色彩的丰富变化为特点。

2.空间处理方法的区别

中国画不是定点写生,而是将不同时间、不同角度观察对象获得的形象特点,有机的组合在一起,着重表现审美感受的真实。中国画往往不画满背景,利用空白造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西方油画是定点写生,按透视法描绘特定视域内的景物,全方位地描绘所见对象的形体、色彩、光线等,以求得真实地再现客观对象。

随着中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中西方近现代绘画均已发生了明显变化,相互吸收借鉴,这在中外现代绘画作品中都有反映。

二、绘画艺术的特点

绘画与美术其他门类的根本区别,是作品的平面性。从欣赏角度,绘画艺术具有以下主要的特点:

1.二维空间上创造出三维空间。

绘画是在二维空间上,依靠明暗和形象结构表现物象的凹凸,造成立体幻象,令观者感到物象是立体的,并通过物象大小、遮挡关系、透视变化和色彩变化、虚实等手法,造成深远的空间效果

再现性绘画描绘的精确性与表现性绘画展现主观世界的多方面性。

长于描绘是传统绘画的艺术特点。再现性绘画描绘的精确性,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与再现性绘画相反,表现型绘画则是着眼于表现主观世界,不仅表现主观心态、思想哲理,还可以描绘幻想、梦境。表现性绘画的艺术魅力,在于形式的独创性、手法的新颖性,造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形式美感。

2.不同画种的艺术美

各种绘画因工具材料和技法等因素,形成各画种独特的艺术趣味和画家驾驭艺术语言的功力美感。中国写意画,是利用宣纸吸水的敏感性和洇晕墨色的艺术效果,讲究线条要有力透纸背的力度美,用墨具有变化和厚重感,笔墨构成气韵生动。油画讲究色彩要有浑厚、凝重和丰富、和谐的美感。版画讲究“刀味”、“木味”等和印制的美感。水彩画讲究水、色彩

和笔法形成的明快、清丽、水粉丰润的艺术美。

3.构图是绘画的基础

构图是对绘画艺术语言进行组织,使之构成一幅完美的画。构图时绘画艺术的基础,也是能否表达作者构思和给人以形式美感之所在。从欣赏的角度来讲,应注意把握绘画构图的以下几个方面:

(1)宾主关系明确,位置安排得当

(2)构图结构形式与内容相统一

(3)色彩与表现内容的统一

(4)构图要符合形式美法则,给人以形式美感。

三.中国古代人物画传统:

1.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写,不是仅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更着重人物性格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传神。对于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的描绘,往往十分简略甚至完全略去。

2.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独特传统,还表现在善于运用长卷的形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真实而细致地描绘现实生活的场景极其人物活动。

3.中国古代人物画独特的艺术传统,还表现在高度的笔墨技巧与技法的多样性。既有刻画工细的工笔画,还有画法洗练纵逸的简笔人物或写意人物画。

四、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1.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为此,要求山水画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把对自然景物的认识与感受,与被描绘的客观对象很好地结合起来,使情与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2.中国古代山水画在空间的处理上,与人物画一样,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西方传统的风景画是以透视学的原理去处理自然景物的空间关系,而中国山水画则采用“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手法,这样,千里江山也可以尽收眼底。或用长卷形式加以表现,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或以中国画特有的三远法构图,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国古代山水画创造的这种独特的处理空间关系的艺术手法,既体现了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自然的方法,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胸襟,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

中国山水画在长期的发展中,为了更好地表现各种树石的特点,根据各种山石不同的地质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表现程式。

五、雕塑艺术的特点

1.雕塑的形体

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给与人的感受,首先来自它的形体。形体美是雕塑形式美的灵魂。雕塑的形体,不仅要比例匀称、结构严谨,更要通过形体展示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

2.雕塑作品的象征与和寓意性

雕塑作品形象单纯,所以通常赋予形体和体积以象征性和寓意性,并以此来表达主题。西方雕塑,多借助于人体来象征某种思想,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

3.注重作品的材质与内容的关系

雕塑材料的不同和对材料运用的如何,关系到作品内容的体现。雕塑家还特别注意使作品显示材质的美感,使材质自身的审美价值得以体现。

雕塑作品与环境的协调统一性。

雕塑作品大多是为某一特定的环境制作的,置于室外就要与日影、天光、地景、建筑等

相生关系,并受其制约。因此,雕塑作品与环境的协调,使作品作用于环境,并使环境成为作品的组成部分共生出新的景观,是雕塑艺术的特点之一。

中国油画发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1.文化多元是人类文化坏境发展的必然规律,多元化为中国油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生成的坏境条件。

2.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油画的发展要在多元文化环境中,表现中华民族自身的精神,才能确立自己的方向和地位,才能对世界油画做出贡献,才能对美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3.改革与探索,继承与创造是艺术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油画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也必将是中国油画继续发展的道路。

受文艺复兴影响,西方艺术形成了以人体艺术为基础的审美传统,近年来,西方人体彩绘传入中国,国内出现许多商业化的人体彩绘表演,是色情还是艺术,一直争论不断,请根据古希腊艺术及相关流派发表个人观点。

1.古希腊人发现人体中存在众多体现和谐的黄金分割点,因此他们崇拜和表现人体美。他们追求的是完美的人的形象,即外在形体与内在气质完美的统一。如《掷铁饼者》所表现出的俊美脸庞,浑身散发的活力和端庄的清纯的气质,和谐的融为一体。《米洛斯的阿芙洛蒂特》端庄清纯与典雅崇高,体现了人体的青春、美和内心所蕴含的美德。文艺复兴时期象征英雄主义的《大卫》,以男性阳刚之美的力度感染人,表现和欣赏人体美是人类自我发现、自我体验和自我完美。

2.人体彩绘利用身体作为画布所获得的一种崭新的视觉表现形式,成为西方现代艺术的创新表现的一个方面。但是国内的商业人体彩绘以人体为噱头,而且人体彩绘的模特多为女性,以此吸引人的眼球达到最大的广告效应,以艺术的名义侮辱败坏人体的美感和情操,已经失去了艺术的意义,从艺术的探索变成走向商业的堕落。商业化人体彩绘成为一种时尚,其所具有的色情倾向也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在文化和审美的教育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憾。

清四王与四僧的对比

答(1):四王重临古,重对前代文人画笔墨技巧的承传总结研究,忽略了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体验。(2)而四僧在继承借鉴前代文人画笔墨技巧,情感意趣的同时,不拘古法,锐意创新,重视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感悟,用灵活自如的笔墨独抒灵性,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3)四僧的出现,冲破了清初四王摹古习气充斥画坛的沉闷气氛,给清初画坛带来了生机

明清肖像画特色如下:

1、以色为主,淡墨轮廓,用墨极少,用粉层层叠加。

2、受西画东传影响,融入西洋画技法,着力写真,刻画入微,使肖像传神而富有立体感。

3、注意骨骼肌肉解剖,根据面部结构烘染;但不分块面,减弱光影,阴阳过渡柔和。

了解作品:

陈洪绶《归去来图》任伯年《苏武牧羊》崔白《禽兔图》(原名《双喜图》》)

吕纪《雪景翎毛图》郑燮《兰竹图》蒋兆和《流民图》罗工柳《地道战》(油画)黄胄《洪荒风雪》林风眠《鸡冠花与水果》潘天寿《小憩》(指墨画)张大千《长江万里图》李可染《茂林清暑图》马奈《酒吧侍女》崔白《寒雀图》李嵩《花篮图》夏加尔《我和我的故乡》

中西绘画区别

中西绘画的区别 〔摘要〕中国画于西洋画比较,则不论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东方艺术注重主观,西方艺术注重客观;东方艺术体现诗意,西方艺术体现剧情。〔关键词〕中国画;西洋画;形式和内容; 世界上的绘画,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体系,就是东方画于西方画,东方画以中国画为主,西方画以油画为主。中国画于西洋画比较,则不论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不近相同。东方艺术注重主观,西方艺术注重客观。东方艺术体现诗意,西方艺术体现剧情。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两者不同,表现一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画与西洋画在形式方面的比较 1.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 中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人作画同作诗一样,想到那里,画到那里,不能受透视法的拘束。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呢?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及写实。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 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 清明上河图 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机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

中西美术比较

中西美术比较 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得就是两大绘画体系,一就是以中国为代表得东方绘 画,一就是以欧洲为代表得西洋绘画。它们都就是人类得精神创造,但由于东西方生活环境、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哲学观念得差异,使得二者在艺术创造 与表现形式上形成了鲜明对照。 1·技法:空间 西洋画运用焦点透视营造空间,用明暗法造型,讲究立体感。 中国画运用散点透视营造空间,用线描造型,讲究平面装饰性。 中西绘画表现时空关系得一个重要差异,中国绘画通过引导观者得视线有洞而表达得,就是故事得诗情美感,西方绘画通过在空间形式中融入时间因素而再现得,则就是事件得事实过程。例如五代得顾闳中得(韩熙载夜宴图)与达芬奇得(最后得晚餐)就在同样得主题内容中更清晰得展示了这种差异“夜宴”得结构语言就是画面经营位置与观瞧得时间流程相与谐;“晚餐”则就是故事得典型瞬间与环境得空间构成相统一,一个就是让空间服从时间得逻辑,主要人物得形象在一个画面中多次出现,一个就是让时间服从空间得设计,用典型瞬间凝练故事得演变过程。中国注重留白,西洋画景物充实,按自然得秩序布满画面,呈现出大自然得真实境界。西洋画中也有虚实变化,但一般靠明暗层次得表现来处理,亮处、有形处实,无形处、阴影处虚。中国画有形也可以虚,无形也可以实。无形可实得空白就是中国画独特得构成手段。 2·光影 中国画得造型语言就是笔墨,西洋画得造型语言就是光影色彩,就是笔触。中国画基本上就是由线条与大块墨团、细碎墨点组成。而墨团与墨点只不过就是线得扩大与缩小。所以中国画就是线得艺术。它得形式美感,就是线条(包括墨点、墨团)交织而产生得音乐节奏得美感,即所谓“笔情墨趣”。西洋画尤其油画就是由光影明暗色调组成,西洋画得形式美感,就是由光色产生得韵律。 西洋画得空间构造、形象塑造就是借光影色彩与笔触表现,它渊源于古希腊,希腊雕刻给人一种真实得、浑圆立体、可以触摸得感觉,在阳光下呈现出有节奏得明暗与光影。戈雅:“在自然中那里找得到线呢?我所瞧见得只有一些暗得体与亮得体,由远而近得面与由近而远得面,我得眼睛从来瞧不到线,也瞧不到细部。” 3·题材 西画题材主要有三方面来源: 一就是古代神话,二就是基督教,三就是世俗生活,历史与战争题材也包括其中。中国画从商代到战国肖像就是人物画题材之一,秦汉至今取材多位历史人神话题材与宗教题材,自然风光。 4·绘画本质: 西画求形似,中国画讲神似可谓两者本质区别,中国国画以线造型西画以面 造型,中国画就是表现得而西方绘画则就是再现,中国画偏于精神得,西方绘画偏于 物质得。 5·审美评价 中国画得审美评价就是“气韵生动”,西洋画得审美评价就是“模仿”。所谓“气韵”,在自然就是生命得律动,在人生就是最高得意趣。画家如能把客观对象得风

中西绘画之形态的差异对比综述

中西方绘画形态的差异 中西方艺术的差异是历史性的。地处四海之间的“九洲”,被称为东方华夏文明中心;而西方文明中心,则是环绕与地中海周围的古代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东西方这两个文明的特性受到他们各自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决定,有各自的民族性和经济体制。东方华夏文明中心,地理特征上正好与地中海相反,是“海中地”的形式。它像花束一样,以华夏的中原文明为中心,形成百花争艳的繁荣景象。并且这种局面长久持续,从未中断,乃形成一个艺术正统。同时它又具有强大的张力和吸引力,在美术上既给其他的美术形态以影响,又广泛吸收外来营养,融汇成自己的血肉来完善自身。主要是在自身的体格和系统上,通过渐进的方式,进行着自我的更新和发展演化的进程。这种发展行程使中国画自成体系,具有着与西方绘画截然不同的艺术特征和文化种姓。使中国画不但具有了系统丰厚的文化内涵,更形成了极度成熟而又完美的形式。 在西方文明的生态圈中,西方文化主要是由希腊文明和希伯来(基督教)文明作为强大的精神动源而运作的。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以其不同的精神取向代表着西方人既有时相合又截然对峙的精神追求。它们分别体现为西方艺术的两大美学价值和精神主体,影响并规范西方美术形态的发展与变化。

一文化结构和审美特征的差异 中国文明有着持久而统一的学术以及道德正统,这就是儒家和道家。儒道作为中国本土的思想传统,一实一虚,一进一退,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民族心里结构,和文化种姓特征。禅宗作为中国本土化的佛教,自汉末佛教东传以来经过了本民族文化的渗透和融合,经过了大大的改造和简化之后,其追求生命解脱,彻悟存在本体的哲理倾向,早已融进了中国文化和艺术的血脉之中,进而形成了“三教混一”“三位一体”的文化格局,并塑造了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基本美学价值,使中国画不论在价值学还是在形态学方面,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受到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而“志与道,据与德,依与仁,游与艺”,儒家认为“艺”是调剂身心,抒情达意的手段,而非致力以求的人生目标,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重“道”轻“器”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儒家儒家又认可绘画的政治教化功能。这便是与孔子“文以载道”的思想相一致的。这种从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出发艺术观,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明劝诫,著升沉”“成教化,助人伦”为目的的偏向写实的一脉。正是儒家这种对绘画既欣赏又警惕,既压制又利用的艺术观,致使了中国传统绘画中,一方面过多注重道德伦理,使绘画依附于观念和文学,另一方面,又密切了画家人品与画

中西绘画的差异

东西洋文化,根本不同。故艺术的表现亦异。大概东洋艺术重主观,西洋艺术重客观。东洋艺术为诗的,西洋艺术为剧的。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两者比较起来,有下列的五个异点: (一)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着。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的。例如中国画中,描一条蛋形线表示人的脸孔,其实人脸孔的周围并无此线,此线是脸与背景的界线。又如画一曲尺形线表示人的鼻头,其实鼻头上也并无此线,此线是鼻与脸的界线。又如山水、花卉等,实物上都没有线,而画家盛用线条。山水中的线条特名为“皴法”。人物中的线条特名为“衣褶”。都是艰深的研究工夫。西洋画就不然,只有各物的界,界上并不描线。所以西洋画很像实物,而中国画不像实物,一望而知其为画。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19世纪末,西洋人看见中国画中线条的飞舞,非常赞慕,便模仿起来,即成为“后期印象派”。但后期印象派以前的西洋画,都是线条不显着的。 (二)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透视法,就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物。西洋画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讲究透视法。试看西洋画中的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形体都很正确,竞同真物一样。若是描走廊的光景,竞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丈的距离来。若是描正面的(站在铁路中央眺望的) 铁路,竞可在数寸的地方表出数里的距离来。中国画就不然,不欢喜画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立体相很显着的东西,而欢喜写云、山、树、瀑布等远望如天然平面物的东西。偶然描房屋器物,亦不讲究透视法,而任意表现。例如画庭院深深的光景,则曲廊洞房,尽行表示,好似飞到半空中时所望见的;且又不是一时间所见,却是飞来飞去,飞上飞下,几次所看见的。故中国画的手卷,山水连绵数丈,好像是火车中所见的。中国画的立幅,山水重重叠叠,好像是飞机中所看见的。因为中国人作画同作诗一样,想到那里,画到那里,不能受透视法的拘束。所以中国画中有时透视法会弄错。但这弄错并无大碍。我们不可用西洋画的法则来批评中国画。 (三)东洋人物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解剖学,就是人体骨骼筋肉的表现形状的研究。西洋人作人物画,必先研究解剖学。这解剖学英名曰anatomy for art students,即艺术解剖学。其所以异于生理解剖学者,生理解剖学讲人体各部的构造与作用,艺术解剖学则专讲表现形状。但也须记诵骨骼筋肉的名称,及其形状的种种变态,是一种艰苦的学问。但西洋画家必须学习。因为西洋画注重写实,必须描得同真的人体一样。但中国人物画家从来不需要这种学问。中国人画人物,目的只在表出人物的姿态的特点,却不讲人物各部的尺寸与比例。故中国画中的男子,相貌奇古,身首不称。女子则蛾眉樱唇,削肩细腰。倘把这些人物的衣服脱掉,其形可怕。但这非但无妨,却是中国画的好处。中国画欲求印象的强烈,故扩张人物的特点,使男子增雄伟,女子增纤丽,而充分表现其性格。故不用写实法而用象征法。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四)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中国画不重背景,例如写梅花,一支悬挂空中,四周都是白纸。写人物,一个人悬挂空中,好像驾云一般。故中国画的画纸,留出空白余地甚多。很长的一条纸,下方描一株菜或一块石头,就成为一张立幅。西洋画就不然,凡物必有背景,例如果物,其背景为桌子。人物,其背景为室内或野外。故画面全部填涂,不留空白。中国画与西洋画这点差别,也是由于写实与传神的不同而生。西洋画重写实,故必描背景。中国画重传神,故必删除琐碎而特写其主题,以求印象的强明。 (五)东洋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中国画在汉代以前,也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但到了唐代,山水画即独立。一直到今日,山水常为中国画的正格。西洋自希腊时代起,一直以人物为主要题材。中世纪的宗教画,大都以群众为题材。例如《最后的审判》、《死之胜利》等,一幅画中人物不计其数。直到19世纪,方始有独立的风景画。风景画独立之后,人物画也并不让位,裸体画在今日仍为西洋画的主要题材。 上述五条,是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异点。由此可知中国画趣味高远,西洋画趣味平易。故为艺术研究,西洋画不及中国画的精深。为民众欣赏,中国画不及西洋画的普通。

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赏析

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赏析 ——绘画的两大体系赏析 内容摘要:中西方艺术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断演变的同时,既继承先辈留下来的风格,也加入每个时代赋予的新元素。 这篇文章中将中西方艺术中两大体系的主要代表绘画作品进行各个角度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共性和各自特色为今后的艺术学习研究创作夯实基础。 中西方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既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既强调理性。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野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示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 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 关键词:绘画的两大体系赏析;中国画;壁画;水彩、水粉画;版画;素描;新画种。 绘画的两大体系:欧洲油画和中国水墨画。 油画艺术可以说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油画是以油为调和剂调和颜料在经过制作的不吸油的平面上描绘而成的绘画。其特点是颜料色彩丰富鲜艳,能够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量感,能够传达物象所处空间的光线、色调和气氛,使描绘对象显得逼真可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统称。从广义上说,中国画包括中国传统绘画的各种 类别,但我们所说的中国画通常是指以水为调和 剂,以墨为主要颜料的一类,又称“水墨画”、“彩 墨画”。中国画表现出变化无穷的线条情趣,以墨 代色则表现了中国画独具特色的丰富的艺术表现 力。

中西方美术比较的总结

以下是对此次研究中对中西方美术比较的总结 1.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西方绘画主要讲究形的要求. 2.作画方法,中国画讲究"默写"即获取素材之后回房作画,西方讲究写生. 3.观察方法,中国画讲究在游玩中无意中获取素材,而西方讲究刻意的取景. 4.构图,中国画讲究留白,而西方绘画出现留白则视为画面不完整. 5.透视,中国画为散点透视,西方绘画为焦点透视. 6.诗书画印的利用,中国画里诗书画印为一体,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西方绘画没有此论. 7.西方美术以注重实际,光影效果要求严格为主,形似神不似创意抽象留出想想空间为辅; 中国美术以中国画为代表,注重意境,注重人的情感,神似形不似。以画家的意志为转移。 中西方美术的最主要差异就在于透视,这是最根本的,中国绘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

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在透视上将焦点(一点)透视与散点(多点)透视结合;而西方绘画着重于焦点透视,比较客观科学地体现了物体的外观,真实客观是其特点。绘画风格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同时整个社会所形成的文化底蕴也同时反哺给了绘画。举例来说,从建筑上来说,人文,天气和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工艺都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同样是巴洛克风格,每个地方都有些细微的变化。西方人文在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波澜起伏,海纳百川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功不在风格多少,而在于这一风气带动了人们的思想,不段的创新;反观中国古代,由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迫使人们在一定框架中,不对君王,只对青山绿水,千年时间造就了中国画的辉煌,但也限制了中国绘画新时代的发展。当然在明清两代发展起来的工笔绘画,在一定意义上也偏重了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工笔建筑要稍少一些)。 绘画工具的不同也造就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毛笔,纸张,绘画颜料可谓独树一帜,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当然整个当时西方社会的工艺水平也是很高的。 总的来说,中国绘画讲究的是意境,画面的构图可以北地之山,南河之水,成竹在胸,山林水楼,人物花鸟,增减不在

中西方美术的主要差异

中西方美术的主要差异 摘要:美学和哲学有密切关系,中国美学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可以说儒道思想是中国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西方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听。根据基督教义的理解,艺术家对外在美的准确、完美的体现,是想完成对上帝的靠拢,是对上帝的一种贡献。这些美学思想体现在西方不同文化领域,具有不同的美学价值。中西方美学是屹立在世界艺术史上的两坐不同的高峰,他们之间没有根本上的谁高谁低之分,只是由于观念上的不同造成美学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才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风格美术带给我们的震撼和美的感受。通过中西方美术在绘画、建筑、园林三个方面的差异,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中西方美术各自的魅力。 关键词:美术差异绘画建筑园林 正文 中西方美术在我认为区别在于中西方的哲学观念不同,艺术的发展是要有哲学做指导的,西方人考虑问题理性的因素比较多,而中国的艺术人在考虑问题中以人的思想指导比较多.你可以看到,西方的美术作品追求的东西,以最为出名的,大家最熟知的文艺复兴时期为例,印象派的画家们是强调光的表现,是画家对光这种因素的主观和客观的科学分析.莫奈到了晚期甚至逐渐抛开对形的把握而疯狂的追求光的表现,比如他创作的以自家花园为题材的<莲花>系列.而反观中国的绘画,在国画中我们是看到的这种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和解剖是不多的.中国画强调意境,而意境则已经是纯粹的画家意识中的东西了.直到国画大师黄宾弘开始,才逐渐的可以看到他在自己的绘画中开始借鉴西方的一些思想,进行一些方面的结合.但并不是中国的艺术落后于西方的观念,而在于根本的哲学理念不同.不同哲学指导所产生的艺术是不一样的。 中西方美学是屹立在世界艺术史上的两坐不同的高峰,他们之间没有根本上的谁高谁低之分,只是由于观念上的不同造成美学的差异,但这也更好的给了我们多样的选择。我再次选取了三个方面。从绘画、建筑、园林三个方面谈谈中西方美术的差异。 绘画方面的差异 中西方美术的最主要差异就在于透视,这是最根本的,中国绘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在 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在透视上将焦点(一点)透视与散点(多点)透视结合;而西方绘画着重于焦点透视,比较客观科学地体现了物体的外观,真实客观是其特点。 绘画风格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同时整个社会所形成的文化底蕴也同时反哺给了绘画。举例来说,从建筑上来说,人文,天气和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工艺都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同样是巴洛克风格,每个地方都有些细微的变化。 西方人文在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波澜起伏,海纳百川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功不在风格多少,而在于这一风气带动了人们的思想,不段的创新;反观中国古代,由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迫使人们在一定框架中,不对君王,只对青山绿水,千年时间造就了中国画的辉煌,但也限制了中国绘画新时代的发展。当

结合具体绘画作品谈谈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 结合具体绘画作品谈谈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学生王小青 指导教师丁满臣 专业法学 层次高起专 批次 112 学号 w130251112008 学习中心张家口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中心 工作单位北京悦水华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015年 11 月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1) 前言 (2) 一、中西方绘画的特点 (2) 1. 中国画的特点 (2) 2. 西方画的特点 (3) 二、中西方绘画的画法 (3) 1. 中国画的画法 (3) 2. 西方画的画法 (4) 三、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4) 参考文献 (6)

摘要 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西艺术内在本质的差异。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即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即强调理性。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 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 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现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 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中国的山水画充分表现了自然之美,表现的是人格化的自然,能让人融入山水之中,怡情自然;而对于西方传统绘画,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解剖学、透视学的发展,西方传统绘画的再现性特点达到顶峰。 关键词 中西方绘画特点中西方绘画风格绘画比较

前言 绘画,已经成了美的象征。 绘画利用线条和色彩,通过平面描绘来展示丰富多彩的生活。它是一种视觉的艺术,它反映的是瞬间的生活。其长处,是可以运用色彩使艺术家广泛地反映可以看得见的事物,表达生活中色调鲜艳的多种多样的事物。其弱点,是它的直接的形象受到可见事物的领域的限制,也不能实际表达出事物的活动。 世界绘画艺术,大体可分为东方、西方两大体系。东方绘画体系,即东方画是在东方文明古国中发展起来的,包括古埃及、波斯、印度和中国等,而以中国画为主。因为还包括朝鲜、日本、越南、缅甸、泰国及南洋群岛等各国在内,因而也有人称之为亚洲体系。西方绘画体系,即通常说的西洋画,是从古希腊、古罗马发展起来的,以欧洲为中心,以油画为主,而后移植到美洲各国。从原始社会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前,西方绘画体系的发展大致与东方绘画体系相同,都是用简单明确的线条勾画出所要画的形象轮廓,以此作为绘画造型的基础。虽然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各自不断发展,但其造型手法基本上是相近的。欧洲文艺复兴,使得西方绘画艺术有了巨大的突破性的飞跃,它吸收了透视学、色彩学、解剖学等新科学的研究成果,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体系,与东方绘画体系分道扬镳,开始了西方绘画体系与东方绘画体系二者同存并峙的局面。 一、中西方绘画的特点 1.中国画的特点 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虽然中国绘画强调表现,但从不脱离客观现实,如齐白石所画的《虾》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它们虽不能准确地再现现实景象,但却气韵生动,能带给人一种意境之美。

浅析中西方绘画、建筑艺术的差异(论文)

浅析中西方绘画、建筑艺术的差异 目录 摘要 (1) 第1章一、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 (1) 1.1 (一)中西方绘画艺术的艺术形态及艺术价值差异.. 1 1.2(二)中西方绘画艺术创作手法及表现形式的差异 (2) 1.3(三)中西方绘画艺术材料特色的差异 (3) 1.4 小结: (4) 第2章二、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 (4) 2.1 (一)中西方建筑艺术形态及艺术价值的差异 (4) 2.2 (二)中西方建筑创作手法及表现形式的差异 (5) 2.3 (二)中西方建筑材料的差异 (6) 2.4小结 (7) 第3章总结 (7)

摘要:从根本上讲中国文化重人,西方文化重物,这导致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与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除了在材料及工具的使用上有明显的差异外,在创作方法和审美观念上也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同。同时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注重环境气氛的营造,追求和谐统一;西方以石头为主的古典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对立的“人神合一”的宗教观念,这也有很大的差异。 关键词:绘画、建筑、形态、价值、材料、创作手法、表现形式一、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 在欣赏中西方的绘画时,我们能明显的感觉到二者有着很大的差异。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绘画艺术与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交流也日渐密切,使我们也更多的看到这两种各成一体绘画艺术的差异。(一)中西方绘画艺术的艺术形态及艺术价值差异 中国绘画和西方的绘画不一样,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差别。如果从艺术形态上讲,那中国绘画是写意的,而西方绘画是写实的。西方画是表象的,非常的写实,讲究的是对自然的真实表现。中国画重在写意,包括意象、理想、画境与意境。所以有那么一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而且中国画光是技术好还不行,还得有要文化,这涉及到诗、书、画、印等各方面的修养。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画总是有着深刻的内涵! 西方绘画由于受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摹仿说”的理论影响,故西方绘画一般重形似、重再现、重理性;而且西方绘画注重的是实物或人物的表现或重现,注重表达事物的特征。在西方绘画重写实、以

中西美术比较谈.

中西美术比较谈 实际上,中国画对西方画的防线,已经给冲得七零八落了,已经防不住了。现在只有冲上去,只有迎面碰撞,不是退让、不是拉开距离,而是越来越近。碰撞、交融以后,不是说就没有中国画的特点了,还是会有我们的特点,特点是消灭不了的。互相越吸收才越丰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中西必须是一种互相碰撞,互相吸收,吸收之后再保持我们的特点,这是一条至关重要的路。 感谢有这样一个机会,到北大来谈一谈关于艺术方面的问题。这是我第二次来北大了。第一次是在80年代初,是改革开放不久,到北大来谈艺术方面的问题。那时候好像人也很多,而且听说朱光潜先生(著名美学家——编者注)也要来。我心里就打鼓,有点不敢讲了。今天像朱先生这样水平的人恐怕很多,我心里还是有些打鼓。因为我实际上是个画家,对理论没有研究。当然,我可以说我是个实践者,因此我把我所实践的经验提供给理论家来批判,来作为研究资料。所以今天我讲的都没有什么理论性,可能只是一些自己的体会。 今天我主要是讲中西绘画的比较。总体讲两个方面,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先讲一讲中西绘画有哪些不同。正好目前美术馆有个展览,是我们油画协会发起的,就是把西方油画中的风景画同中国的山水画这两个画种拿来同时展出、比较。我觉得这个构思很不错。因为中西绘画理论讲了很多了,实践上更应该拿出来比较。以风景画和山水画作为切口,比较合适。因为它排斥了其他诸如社会、政治的因素,在大自然面前大家一律平等。这样进行比较,容易找到问题。所以这个画展很有意义。在评选的时候,包括孙家正部长都参加了。他们觉得这样的构思不仅是学术性的,而且是挑战性的,是国际性、历史性的。因为中西绘画的碰撞是必然的。21世纪中西美术的碰撞与交融事实上已经是否定不了的,已经是客观的存在。那么今天拿出来比较呢,正好是一个好机会。所以我想先从这方面谈起——我倒不是因为说我也是油画协会的,给他们做宣传,而是因为根据我自己学画的经验,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东西两方面都搞,始终是在中间来回跑,所以我特别支持(指美术馆展览)。我也给他们写了论文,题目是“邂

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

高中美术教案 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 教案 授课教师:王伟 枣庄市薛城舜耕中学 2013.12

中西美术的人物造型特点 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出自于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中第二单元“中西美术比较”。教材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中西美术的造型特点、审美理想等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在对比、分析中了解和赏析中西美术各自的特点以及异与同,这是以往美术教材所没有的,具有创新性。 对于美术作品的认识方式,以往的教材大多是通过学习美术史的方式,先分中外,后从发源到发展细细密密、美术理论、美术言论、美术年代、美术作品、风格流派等等,精微细致。这对于专业人士和艺术类学生而言是必要而必须的。但对于艺术素质教育来说,它面对的是更广泛的受教育人群,对非专业人群而言,显然此种方式不合适,不实际。 中西绘画各有渊源,自成体系,差异甚巨。对中西美术作品进行比较欣赏,则侧重不同,它是以一种全新的文化视角,欣赏、审视不同传统形式的美。通过对比、参看、交流、勾通的方式,更通俗、更平易的了解和认识世界范围内美的形式、形态。从而更好的挖掘认识我们自己民族的传统美术。 首先,比较的出现,说明认识的角度和传统发生了变化。比较是人类在同外部自然交流勾通中较高的一种认识阶段,它可以同时将两个和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参照系统建立联系,从而避免认识上的独立性、静止性和片面性。其次,比较可以见出异同。对所比较的事物有更明确、更客观的认识。而使得在对纷繁浩瀚的艺术作品欣赏时,能够更为透彻,更加从容自由。再次,比较不是以高低优劣为目的。它通过对大量丰富的美术观念、美术作品的比较,能从中发现中西美术的不同之处,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和保护世界范围内的文化遗产,更准确、客观的认识我们民族美术的长处与不足。 本单元是教材的重点,本课是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选修)中第二单元“中西美术比较”的第一节课。因此,上好这一课显得尤为重要。 学情分析 师生彼此陌生,如何拉进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步入欣赏情景尤为重要。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人物造型的“以形写神”特点,西方传统人物造型的“写实美与理想美结合”特点。通过学习理解中西人物画造型手法的异同,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国经典艺术的了解与热爱,深入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造型内在的、深沉的审美品格,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国偏于神似,崇尚“以形写神”的人物造型特点与西方偏于形似,追求“写实美与理想美统一”的造型特点之间的异同。如何认识中国人物造型的“传神”与西方人物造型的“理想美”之间的异与同。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对比教学、体验教学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师生互动,了解学情。

结合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结合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西艺术内在本质的差异。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即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即强调理性。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它们虽不能准确地再现现实景象,但却气韵生动,能带给人一种意境之美。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现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和西班牙的著名画家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像》等。 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 中国的山水画充分表现了自然之美,表现的是人格化的自然,能让人融入山水之中,怡情自然。如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一幅描绘自然景色为主的青绿山水画卷,表现人们春天出游的情景。画家在不大的绢幅上以妥善的经营、细劲的笔法和绚丽的色彩,画出了青山叠翠,花木葱茏,波光粼粼的春光佳境,图中山青水秀,水天弥漫,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一艘华丽的高篷游艇随波荡漾。船中三位女子纵目四望,陶醉于明丽的湖光山色,流连忘返。湖边数人或骑马或漫步于山间小道,或袖手仁立岸边,兴致盎然。画家通过对各种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成功地体现了《游春》这一主题。中国花鸟画既形似又神似,不仅表现了花鸟之美,而且花鸟都被赋予了画家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动。《鸡雏待饲图》描绘的是两只卧立各一、茸茸可爱的雏鸡,通过它们张开的小嘴以及向同一方向张望企盼的情态,我们似乎可以听到它们对画外母鸡迫不及待地“叽叽”呼唤,这呼唤可能是它们表达见到母鸡的喜悦之情,也可能是诉说它们饥饿难耐之苦。画中两只雏鸡虽然向同一方向张望,但它们的动态却完全不同,一只是欲立前瞻,一只为侧身回顾,给人以静中寓动之感。这幅画没有任何配景,显得非常单纯,但却笔墨无多意更浓。中国的人物画虽不能明确表现出人的相貌,但人物的动作神情却非常真实。《洛神赋图》是以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为脚本加以描绘的,它描绘了诗人曹植在洛水上,遇见

中西方绘画艺术比较

中西方绘画艺术比较 相对西洋画来说,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呢?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中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画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而写意呢?相对“工笔”而言,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 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而中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分别归入此三类。? 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机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饨,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中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一般说来,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

中西绘画比较教学设计

中西绘画比较 导课: 首先,我们共同欣赏一段视频。(播放视频)通过这两段视频,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都有在做同一件事(吃饭)不同的是,他们所用的工具。中国人手中只要有了一双筷子,吃什么都不在话下,就算是吃上三天三夜的满汉全席也还是这一双筷子,这就体现了中国文化以不变应万变的特征。西方人则喜欢折腾。吃西餐时吃什么菜都要换用相应的刀叉。菜一道道上,刀叉一副副换个没完,让中国人光看着都觉得累,但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体现。 我们说艺术源于生活,我们可以把中国人用的筷子比作毛笔,在技法上讲究皴、擦、点、染。无所不能。这就是中国绘画的艺术魅力所在。而西方人则使用的是画笔,不同的型号去表现不同的事物。这也是一种艺术的体现。 这样就产生了在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两大绘画体系;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绘画,我们称之为(中国画);二是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洋绘画,我们称它为(油画)。它们都是人类的精神创造。 由于中西方的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中西美术在表现绘画作品时,都有各自独特的创作手法和审美追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西绘画比较》。 新授: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中外优秀的绘画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

通过欣赏这些图片,谁能用你的语言说一说中西绘画各自都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 中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传统绘画,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性格、心理、气质,以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在世界画苑中独具体系。它并不注重形体的把握,如果用齐白石老先生的话说,叫做“似与不似之间”。 油画,一种画在布上的艺术。我们可以把他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到17世纪。在那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的绘画大师,例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我们把这三个人称作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杰。他们用超写实的艺术表现形式去描绘着世界。 而到了二十世纪初,有些绘画大师打破了这种绘画形式,他们不注重现实生活的写照,而是运用了大量的图形和符号大胆的去勾勒内心的世界。形成了一种新的绘画形式(抽象) 由此可见中国画注重的是(神似),而油画则是两个极端(具象、抽象),但无论是哪种艺术形式,都是对艺术的向往,对生活的诠释。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从来就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中西美术家们都会深入生活、深入大自然中去创作。在那里寻找、发现。创作出了一幅幅著名的、传承中外的艺术佳作。其实,美就在身边。 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些中外绘画大师的作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大师的风采。

中西方绘画差异的论文

东西方文化差异之绘画 从小我便对中西方的文化艺术有较为浓厚的兴趣,自从有机会选修这门课 程来,我就对中西方艺术文化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下面我就谈一些我对中西方 绘画的看法. 很久以来,东西方两种不同特质的文化艺术进行着剧烈的碰撞,这种碰撞 体现在建筑、雕塑、音乐、戏剧等各个艺术门类上,尤其表现在绘画上。我认为,东西方文化绘画的碰撞源自于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上,这种差异性 归纳起来表现在意识形态上,东方绘画偏重于感性的表达,而西方绘画偏重于 理性的分析。在艺术语言的侧重上,西方绘画重于对面的刻画,而东方绘画侧 重于对线的表达;在绘画材料形式上,西方采用厚重鲜艳的油画颜料为媒介, 东方绘画以中国水墨为代表;在绘画的客观科学性上,东方绘画强调主观描述,西方绘画强调客观描述;在表现题材和对象上也具有较大差异性。东西方绘画 之所以表现出不同的面貌特点,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文化背 景造就了人种性格的差异性,东西方艺术特色形成了不同的心理因素及哲学思想。东西方在思维方式上存在极大区别,最终表现在艺术形式和题材上,是人 类感性与理性思维的差异。 以中国的山水画为例,东方的哲学美学表达了本民族的人文精神。南宋儒学 大师朱熹“天地以生物为心,人以天地生物之心以为心”的哲学观念,就是要 求人类与天地万物建立和谐的人文关系。宋代画家郭熙就提倡画中的山水应当 体现出“可望、可游、可居”的艺术魅力,缩短了欣赏者与艺术品之间的距离。早在公元4~5世纪,中国称描绘自然风光之图为山水画,直到17世纪,西 方才有了此类绘画,称为风景画。东、西方人的不同的景物观念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山水”与“风景”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所表达的是想象中的山川, 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即便是画某地具体的风光,也绝不是完全真实的写照。如 清代王时敏《虞山惜别图》轴虽然画的是实景实地,但大大夸大了虞山的高度,其它没有具体地名的山水画则发挥了画家更丰富的想象力,这个想象力来自于 对画家所经历无数名山大川众多精美之处的概括和总结。山水画家甚至可以描 绘想象中的仙山楼阁,清代袁江《蓬莱仙岛图》轴则是最鲜明的画例,画家以 十分真切的造型描绘了虚幻中的仙境。西洋传统风景画所描绘的是在一定季节、时间之下的实景实地,奥古斯特.凡.德.斯蒂恩《布鲁日的市场》就是一个曾经存在过的真实的集市,在冬季的一个暮色临近之时,画家站立在钟楼对面的楼上,俯瞰整个市场。 以中国的花鸟画为例,动植物是自然山川里的精灵,它们是“天人合一”的 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常说的“物我合一”。自然界中各类植 物所表现出的自然属性和各类动物所显现出的本能属性,常常被画家赋予人类 的道德属性,成为花鸟画创作的原动力。花鸟画可以类比西方的静物画,中国 古代对以写实技法表现的花鸟画往往称为写生,这个写生不是对景写生之意, 而是指摄取客观物像的生命气息。中国的花鸟画家注重摄取客观对象的自然神韵,特别是表现动植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和动物之间的呼应关系和生长、运动状 态等,而这些是无法对之进行面对面的写实,全靠博闻强记并胸有成竹地表现

#中西方写实绘画差异

中西方绘画中的美学差异 要谈中西方绘画中美学的差异,必须要从它们的根源说起。中国绘画脱胎于工艺装饰艺术,古代中国绘画三大体系中的院体画、文人画、民间画都不同程度地传承了装饰艺术的典型特质,即平面性与装饰性的审美趣味,画者将表现对象依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美化加工,而非追求写实的准确性。而西方绘画则溯源于古希腊艺术,古希腊人善于捕捉微妙的比例关系,精于数学与哲学,力求明白准确,追求心灵健康与肉体完美。他们的艺术也力求逼真、写实与理想的结合,从他们的雕塑中就可以看到这点:雕塑多以最美的人体为摹本,表现自编神话中的众神,形体极为精准,比例亦臻于完美。如柏拉图所说:“艺术是摹本的摹本”。 于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中西方绘画中最本原的美学差异:写意与写实。中国绘画偏于精神性的写意,表达了画者对物象的理解及感受,表现物象最本质特征,并进行了理想性塑造加工。其精神性常常高于画本身的表达与技法,物象作为抒情的媒介表达着作者的精神境界与人格追求。而西方绘画则偏于写实性地再现对象,往往表达重于构思,技法展示遮蔽了画家的精神表达,要透过层层物象才能体味画家深藏的内心世界。而且西画常以故事性或场景性代替精神性,在立意上存在缺失。如18世纪评论家狄德罗所说:“在我们的画作中都有着构思上的弱点,思想性的贫乏。”下面将从造型、色彩及构图三个方面进一步阐释中西方绘画在写意与写实上的美学差异。 在造型上,中国绘画美学偏于平面性,而西方绘画美学偏于立体性。中国的绘画由工艺装饰(青铜器、陶器纹样)发展而来,本身就具有先天的平面特征。陶器上的纹样多是图案化、美化后的物象,因此中国绘画常具有较强的装饰性意味,也历来不竭力追求再现对象,而是满足于表现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具有意象

结合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结合具体绘画作品谈谈中西方 绘画的区别 [内容摘要] : 中西方艺术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断的演变的同时,既继承先辈留下来的风格,也加入每个时代赋予的新元素,在这篇文章中将中西方艺术中的主要代表没数绘画作品进行各个角度的分析和研究比较,从中找出共性和各自特色为今后的艺术学习研究创作夯实基础。 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即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即强调理性。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 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现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 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中国的山水画充分表现了自然之美,表现的是人格化的自然,能让人融入山水之中,怡情自然;而对于西方传统绘画,

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解剖学、透视学的发展,西方传统绘画的再现性特点达到顶峰,如达芬奇的《岩间圣母》以圣母居图中央,她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坐婴孩耶酥,一天使在耶酥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画中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运用,科学地写实以及透视,缩形等技术法的采用,表明了他在处理逼真写实和艺术加工的辩证关系方面高超的水平。 [关键词] 中西方艺术比较;西方美术;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差异绘画题材;绘画风格结合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区别 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西艺术内在本质的差异。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即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即强调理性。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它们虽不能准确地再现现实景象,但却气韵生动,能带给人一种意境之美。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现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和西班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