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轻工技术与工程领域课程教学大纲

轻工技术与工程领域课程教学大纲

轻工技术与工程领域课程教学大纲
轻工技术与工程领域课程教学大纲

轻工技术与工程领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精细有机合成新方法

课程名称(英文):New Methode of Fine organic Synthesis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总学时与总学分:,其中课堂教学52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

适合专业:

考试方式:

课程作用与任务:

精细有机合成新方法着重介绍的内容是以现代精细化学品的“绿色合成”作为目标,基于现代有机化学合成基本原理和基本合成方法,发展新概念、新反应、新试剂、新方法,继而发展高效率、高选择性、高原子经济性反应以及对环境友好的合成方法和技术。

本课程的具体内容是精细有机合成中的新进展以及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有关实例,包括金属有机化合物参与的精细有机合成反应,酶催化的精细有机合成反应,不对称合成反应与精细化学品的合成,组合化学和精细有机合成等内容,使学生初步掌握和了解这些有机合成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新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以及在精细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课堂教学(52学时)

第一章绪论。(4学时)

第二章金属有机化合物参与的精细有机合成反应。(4学时)

第三章酶催化的精细有机合成反应。(4学时)

第四章不对称合成反应与精细化学品的合成。(4学时)

第五章组合化学和精细有机合成。(4学时)

第六章微波技术在精细有机合成中的应用。(4学时)

第七章“绿色化学”和精细有机合成。(4学时)

第八章超声波技术在精细有机合成中的应用。(4学时)

第九章元素有机和精细化学品。(4学时)

第十章低温合成技术。(4学时)

第十一章高温合成技术。(4学时)

第十二章高压合成技术。(4学时)

第十三章真空合成技术。(4学时)

二、上机实验(学时)

三、课外习题及答疑

随时辅导答疑

参考书目:

[1] 吴毓林,姚祝军.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 张玉彬. 生物催化的手性合成.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3] 许家喜,麻远. 组合化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 曹晨忠. 有机化学中的取代基效应.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 韩维屏. 催化化学导轮.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6] 李月明,范青华,陈新滋. 不对成有机合成反应-催化剂的回收再利用. 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2003

[7] 张永敏. 物理有机化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8] 黄宪,王彦广,陈振初. 新编有机合成化学.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学习要求: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配位化学,波谱分析,精细有机合成,高等有机化学学习方法:课堂和业余

课余要求:复习,作业

所属学院:

编制人:王利民

学院审核人:田禾

课程名称(中文):表面活性剂化学

课程名称(英文):Surfactants Chemistry

教学方式:多酶体教学

总学时与总学分:,其中课堂教学36学时,实验学时4学时

适合专业:

考试方式:

课程作用与任务:

表面活性剂已广泛用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高新技术领域,表面活性剂是当今最重要的工业助剂,其应用以渗透到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被誉为“工业味素”。

本课程以阐述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为重点,分别以磺化反应、聚氧乙烯化和季铵化反应为核心,讨论了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和两性表面活性剂的重点品种的合成原理和合成方法,同时重点介绍有机硅和有机氟等特种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亦介绍新型表面活性剂,如双子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此外,介绍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和应用功能,如增溶性能、乳化作用、分散和聚集作用、润湿作用等。课程注意到尽量收集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介绍我校近年来所获得的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达到内容新颖,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科研成果。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课堂教学(36学时)

第一章表面活性剂的概述。(2学时)

第二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合成及性质。(2学时)

第三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合成及性质。(2学时)

第四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合成及性质。(2学时)

第五章两性表面活性剂合成及性质。(2学时)

第六章特种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质。(2学时)

第七章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质。(2学时)

第八章生物表面活性剂。(2学时)

第九章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原理。(2学时)

第十章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4学时)

第十一章表面活性剂在皮革化学品中的应用。(4学时)

第十二章新型表面活性剂。(4学时)

第十三章表面活性剂的绿色化学。(4学时)

第十四章表面活性剂的测试。(2学时)

二、上机实验(学时)

三、课外习题及答疑

随时辅导答疑

参考书目:

[1] 肖进新,赵振国. 表面活性剂应用原理.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 方云. 两性表面活性剂.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3] 李宗石,徐明生. 表面活性剂合成与工艺. 北京:中国轻工社出版社,1993

[4] 郭祥峰,贾丽华. 表面活性剂及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学习要求: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精细化学品化学、有机波谱分析、无机化学等

学习方法:课堂和业余

课余要求:复习,作业

所属学院:

编制人:王利民

学院审核人:田禾

课程名称(中文):轻工助剂合成

课程名称(英文):Light Industry Agent Synthesis

教学方式:多酶体教学

总学时与总学分:,其中课堂教学36学时,实验学时4学时

适合专业:

考试方式:

课程作用与任务:

轻工技术与工程和国民经济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息息相关,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涉及到众多的学科,而且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其中创制、研究与开发其相应的专用助剂和专用化学品是该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

该学科所研制的专用助剂和专用化学品应用于纺织印染、皮革、造纸、日用化学、烟草、感光材料等诸多轻工领域,以使其获得特殊的应用性能,以提高其附加价值,从而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些专用助剂和专用化学品的用量一般为原材料的10%左右,用量极大;此外,用特殊助剂处理之后的轻工产品与传统类似产品相比可增值10倍以上,由此可见,研制开发其专用助剂和专用化学品的经济效益是很可观的。

目前,我国轻工行业所用的专用助剂和专用化学品低档和高档两大类,高档产品,价格相当昂贵,多为进口,而由国内自主研发投产的高档产品相当少。其实,在加工成型之前,我国生产的初级轻工产品本身的性能与发达国家生产的相比差距不大,主要差距就在于缺乏高档的专用助剂和专用化学品;因此,创制、研究与开发其相应的专用助剂和专用化学品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实际意义。

本课程所涉及的轻工助剂的合成、性质及其应用,其主要内容包括轻工行业的皮革用助剂、日用化学品助剂、食品发酵助剂、纺织印染助剂、造纸助剂、烟草助剂、玻璃陶瓷助剂、印刷油墨助剂、涂料助剂等,使得学生掌握助剂的基本合成原理及其使用方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课堂教学(36学时)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二章表面活性剂的基本功能。(2学时)

第三章助剂合成基本原理。(4学时)

第四章日用助剂的合成及应用。(4学时)

第五章皮革用助剂的合成及应用。(4学时)

第六章纺织印染助剂的合成及应用。(4学时)

第七章造纸助剂的合成及应用。(4学时)

第八章玻璃陶瓷助剂的合成及应用。(4学时)

第九章印刷油墨助剂的合成及应用。(4学时)

第十章涂料助剂的合成及应用。(4学时)

二、上机实验(学时)

三、课外习题及答疑

辅导、答疑

参考书目:

[1] 宋心远,沈煜如. 新型染整技术.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9

[2] 曾毓华. 氟碳表面活性剂.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3] 郑晓宇,吴肇亮. 油田化学品.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学习要求: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精细化学品化学、有机波谱分析、无机化学等

学习方法:课堂和业余

课余要求:复习,作业

所属学院:

编制人:苏建华

学院审核人:田禾

课程名称(中文):染料化学

课程名称(英文):Dye Chemistry

教学方式:多酶体教学

总学时与总学分:,其中课堂教学36学时,实验学时4学时

适合专业:

考试方式:

课程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是以国内外染料发展为主线,广泛介绍本学科的研究前沿,阐述了染料的化学结构、合成方法、应用性能以及测试方法等,并对一些重要品种的合成工艺作了详细的介绍,对基础理论知识,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偶氮-醌腙互变异构等作了介绍;同时也介绍了染料,特别是皮革用染料的国内外最新成果,如功能染料、高分子染料等。课程注意到尽量收集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介绍我校近年来所获得的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达到内容新颖、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的目的。

本书共有十一章,第一章介绍染料的基础理论知识;第二至第八章介绍不同的染料品种,如酸性染料、直接染料、活性染料、金属络合染料等的性质合成及应用;第九章介绍禁用染料和颜料,第十章偶氮染料的偶氮-醌腙互变异构,同时介绍二维核磁在偶氮-醌腙互变异构中的应用,第十一章介绍染料所用助剂等内容。这些内容对学生在今后的开发新产品、研究新技术等科研工作中会有所启发和帮助。)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课堂教学(36学时)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二章酸性染料。(4学时)

第三章直接染料。(4学时)

第四章金属络合染料。(4学时)

第五章活性染料。(4学时)

第六章功能染料。(4学时)

第七章轻工用颜料。(2学时)

第八章染料的测试。(2学时)

第九章禁用染料和颜料。(4学时)

第十章偶氮染料的偶氮-醌腙互变异构。(4学时)

第十一章染料用助剂。(2学时)

二、上机实验(学时)

三、课外习题及答疑

辅导、答疑

参考书目:

[1] 陈孔常,田禾. 高等精细化学品化学. 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1998

[2] 田禾,陈孔常. 功能色素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3] 陈孔常,田禾,孟凡顺. 有机染料合成工艺.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学习要求: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精细化学品化学、有机波谱分析、量子化学等

学习方法:书本学习和实验操作训练

课余要求:查阅有关中外学术期刊

所属学院:

编制人:朱为宏

学院审核人:田禾

课程名称(中文):颜料化学

课程名称(英文):Pigment Chemistry

教学方式:多酶体教学

总学时与总学分:,其中课堂教学36学时,实验学时4学时

适合专业:

考试方式:

课程作用与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介绍有机颜料的基本原理,同时介绍其合成中的新进展、新方法和新技术

及其有关实例,包括有机颜料常用的重要中间体,不溶性偶氮颜料,色淀类颜料,稠环酮类还原颜料、功能性颜料、珠光颜料和荧光颜料等内容,使学生初步掌握和了解这些有机颜料合成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新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同时介绍有机颜料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在轻工、日化、纺织,特别是在皮革中的应用。此外,课程注意到尽量收集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介绍我校近年来所获得的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达到内容新颖、瞄准国际先进水平。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课堂教学(36学时)

第一章绪论。(2学时)

第二章有机颜料所用的重要中间体。(4学时)

第三章不溶性偶氮颜料。(2学时)

第四章色淀类颜料。(4学时)

第五章稠环酮类还原颜料。(4学时)

第六章功能性颜料。(4学时)

第七章珠光颜料和荧光颜料。(4学时)

第八章杂环类颜料。(4学时)

第九章酞菁类颜料。(4学时)

第十章有机颜料结构和性能的关系。(2学时)

第十一章有机颜料应用性能的评定。(2学时)

第十二章有机颜料的应用。(2学时)

二、上机实验(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高中阶段

轻工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

轻工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 目 以下是轻工职称论文发表题目,均采用论文选题题目软件,经过大数据搜索比对精心整理而成,各职称论文发表题目均为近年来所发表论文题目,可供轻工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也可以作为轻工毕业论文撰写选题参考。 1......浅谈轻工产品的和谐化设计 2......浅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南海校区设计 3......浅谈我省轻工食品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4......浅谈中国白酒收藏文化 5......浅谈自动化生产线的发展 6......浅谈煤矿机电设备安装 7......大学生英语即兴演讲技巧浅谈 8......浅谈如何做好高校科研工作 9......浅谈宠物美容技术 10.....浅谈食物的酸碱性 11.....浅谈印刷喷粉技术 12.....浅谈新时期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13.....浅谈图论中着色问题的应用 14.....浅谈如何提高英语错题整理的效率 15.....浅谈皮革制品中拉链的使用 16.....浅谈纺织机械设备的管理 17.....浅谈网页色彩的编排设计 18.....浅谈红葡萄酒中的色素稳定性 19.....浅谈根雕艺术的选材 20.....浅谈书籍内页设计中的色彩表现 21.....浅谈食用盐和工业盐的区别 22.....浅谈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方法与策略 2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24.....浅谈高职高专的教案设计改革 25.....浅谈在ImageJ下的数字图像处理 26.....浅谈高中女生耐久跑的教学 27.....浅谈色彩在服装中的运用

28.....浅谈设计与文化的关系 29.....浅谈UV印铁技术 30.....浅谈龟纹防伪技术的改进思路 31.....浅谈中职校服装专业学生的培养 32.....浅谈高校食堂临时员工的管理方法 33.....浅谈一种小空间螺栓直线旋拧扳手的设计推广和应用 34.....浅谈平面构成教学 35.....浅谈奶类食品及其卫生要求 36.....浅谈啤酒上头的原因 37.....浅谈如何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38.....浅谈中国古建筑的装饰特点 39.....饮食文化与旅游浅谈 40.....浅谈中国民族乐器——笙的发展 41.....浅谈现代机械加工工艺安排 42.....浅谈造林后的管护措施 43.....温州(鹿城)轻工特色园区的产业规划及结构初探 44.....浅谈服装设计要素 45.....浅谈奇石与动物 46.....浅谈双重连锁正反转电气控制线路故障的检修 47.....浅谈纽约平面设计派 48.....浅谈报纸印刷质量管理 49.....服装设计教学浅谈 50.....浅谈中国食品安全问题 51.....浅谈啤酒微检样品处理 52.....浅谈轻型门式钢架设计步骤 53.....浅谈如何对土方进行填筑压实 54.....浅谈啤酒风味纯净性 55.....浅谈木工机床设计程序 56.....浅谈多媒体教室的中控系统及其作用 57.....浅谈服装结构的分割设计 58.....浅谈3D字体设计 5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浅谈 60.....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61.....浅谈无版数字烫印 62.....浅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63.....浅谈蔺家坝泵站液压启闭机调试 64.....浅谈如何提高报纸图片印刷质量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开课单位:汽车工程系 课程代号: 学分:2.5 总学时:40H 课程类别:选修考核方式:考查 基本面向:机械、材料、车辆 一、本课程的目的、性质及任务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工科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测试技术的基础知识,对测试过程和测试系统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学会常用的信号分析方法,锻炼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各部分的功用; 2、了解常用传感器及其调理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3、掌握测试装置的静、动态特性的评价方法和不失真测试条件; 4、掌握信号时域和频域的描述方法,建立明确的信号的频谱概念,掌握频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了解相关分析、功率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了解数字信号分析的基本原理; 6、了解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掌握典型非电量参数的测试方法。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修《大学物理学》、《电工电子技术》,还要学习《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另外要学习某些相关的专业课知识。 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绪论 介绍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测试系统基本组成及功

用。 第一章信号及其描述 介绍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分析,几种常用典型信号的频谱,随机信号及其特征参数。 第二章测试装置的基本特征 介绍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系统不失真测试的条件,一、二阶系统的静动态特性。 第三章常用传感器 介绍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压电式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应用;介绍传感器的选用原则。 第四章信号调理、处理和记录 介绍电桥、滤波器、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第五章数据处理和信号分析 介绍数字信号分析和处理的基本方法;介绍信号的相关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第六章典型非电量参数的测量方法 介绍机械振动、应变、力、转矩的测量方法及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 五、本课程的重点、难点 本课程应重点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测试装置的静、动态特性、数据处理和信号分析的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难点是:建立明确的频谱概念、相关分析、功率谱分析等。 六、学时分配 章次授课内容理论学时 绪论绪论2 第一章信号及其描述6 第二章测试装置的基本特征6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48(讲课32,上机实习16) 学分:2.5 授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不包括工学电类) 教材(名称、主编或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大学计算机基础王保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8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指导迟丽华,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8 主要参考资料: 大学计算机基础冯博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 大学计算机基础李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 大学计算机基础应用教程刘春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8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程基础范慧琳,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是为全校非计算机专业(不包括工学电类)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基础必修课。内容涉及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计算机的主要应用技术概述(包括日常办公处理、多媒体、网络、数据库等方面的基础性、概念性知识及典型软件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信息安全和社会道德问题等。课程定位为计算机知识非零起点的大学新生,目的是从应用计算机的角度扩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在一个较高层次上认识和应用计算机,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技术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本课程为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按照本大纲开课的各专业同一教材、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考试。 2.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基础性、概念性的知识应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进行讲解,并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典型软件工具的使用来加深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兴趣。 3.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

(1)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历程、发展趋势以及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软硬件基本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方法。 (3)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基本功能;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压缩软件、系统维护等实用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其他常用微机操作系统的特点。 (4)了解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方法;基本掌握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 (5)理解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概念、术语;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体系结构;了解Internet 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WWW浏览、收发E-mail、利用FTP下载文件等访问Internet资源的基本方法;掌握Windows网络功能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基本的网页设计方法和步骤。 (6)理解多媒体技术的相关概念和术语;了解动画的概念及动画制作过程。 (7)理解数据库的相关概念和术语;掌握利用Access建立数据库的基本使用方法。 (8)了解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防病毒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防火墙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4.本课程无需先修课程 三.教学内容 1.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 信息与数据 信息技术及其主要特征 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 计算机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数据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领域 了解信息与数据的关系和含义,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了解多媒体技术、数据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的概念与应用领域。 2.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 冯式计算机结构 计算机指令与程序 计算机硬件概念及主要硬件

北工商考研复试班-北京工商大学材料与机械工程学院轻工技术与工程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北工商考研复试班-北京工商大学材料与机械工程学院轻工技术与工程考研复试 经验分享 材料与机械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职称、专业、学缘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学科建设团队。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30人,其中专任教师74人,教授15人,副教授35人,63人具有博士学位。学院下设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包装工程系、工业设计系、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实践中心等机构。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内设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塑料加工工业信息中心及全国塑料教育培训基地,主办《中国塑料》杂志。 学院围绕“食品包装材料与食品机械”的学科专业特色,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二级学科)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在食品包装高分子材料、食品机械等领域形成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学院共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包装工程、工业设计等四个本科专业。其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学院教学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考研率连续多年保持在20%以上,居全校各学院前列。学院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被保送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科研实验条件优越,实验仪器设备齐全,仪器设备总值1亿余元,其中单台套价值10万元以上设备200余台套。仪器设备水平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优势地位,为学院教学、学科建设、科研工作和服务社会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学院承担多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与业界具有广泛的联系与合作,年度科研经费名列全校第二名。 专业介绍 轻工技术与工程是研究制浆与造纸工程、制糖工程、发酵工程和皮革化学工程等四个方面的理论、技术革新与方法的工程领域。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该领域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管理、产品质量控制、生产工艺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

《物流系统工程》教学大纲

物流系统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物流系统工程课程英文名称:Logistics System Engineering 学时/ 学分:34学时/2 学分开课系(部):工商管理系 先修课程:现代物流学、统计学、运筹学面向对象:物流管理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的专业方向选修课课程目标:通过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从物流管理的组织结构,物流设施与设备规划设计,物流中心的设计,搬运、配送和运输设计,仓库规划及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物流系统综合评价等方面了解物流系统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同时,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有关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对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基础知识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能够快速适应物流工作和开展有关物流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理论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物流系统工程概述( 2 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了解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物流学科定位,理解系统及系统工程的内涵,初步掌握物流系统的构成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物流业和物流学科; 2. 系统与系统工程; 3. 物流系统工程。 第二章物流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常用技术( 4 学时)教学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系统的六种一般形态及系统内部各个事件的关系形式,了解系统的三项核心内容和系统工程的技术学科,掌握系统工程的方法论及其三维结构,重点掌握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目标、构成要素及其集成

原理,熟悉物流系统管理的几个相互联系的观念和物流系统工程的几种常用技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 2. 物流系统的基本模式及要素; 3. 物流系统管理观念; 4. 物流系统工程的常用技术。 第三章物流系统分析( 4 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 理解系统分析的概念,了解系统分析的目的、任务及意义,初步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要素和原则,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物流系统分析的要点和一般步骤,以及物流子系统分析的相关理念,熟悉并掌握几种系统分析常用的技术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系统分析概述; 2. 系统分析的要点及步骤; 3. 物流系统分析的内容; 4. 物流子系统分析; 5. 几种常用的技术方法。 第四章物流系统建模( 4 学时) 教学基本内容: 了解系统模型的定义、特征和分类,充分理解建立和使用物流系统模型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建立物流系统模型的要求、原则和建模方法,掌握四类建模变量及四类变量之间的关系,熟悉几种常见物流系统模型的特点及其适用场合。 教学重点和难点: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12110060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英文名称: 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 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课 总学时: 72学时学分: 3学分 适用对象: 各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先修课程:无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除计算机专业外的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教育课程,是学习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课程。本课程以知识应用为中心,以服务社会为价值取向,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引导学生认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使用技能,熟练地运用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进行各种基本操作。使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搜索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将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分为基本技能培养和综合技能培养两部分,基本技能培养主要解决基本操作问题,综合技能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理论课时36学时;课堂实践36学时。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讲授时间为一学期,内容有: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二章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第三章操作系统Windows 7,第四章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第五章常用工具介绍、第六章文字处理软件、第七章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第八章电子表格处理软件。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整个教学内容根据能力结构按模块进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要求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各部分软件进行现场演示和讲解,以便学生直观的学习,更好的掌握所学课程内容。学生要充分利用实验课进行操作练习,教师也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辅导、答疑。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重点章节是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难点章节是第六章、第八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系统工程 教学大纲(2015.8.28交回)

系统工程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Teaching Syllabus of the system engineering Course Code: 1610018/1610019 Academic Hours: 4 /per week Credits: 4 Credits (10)Instructor: XXX Nature of Study: TAUGHT MODULE Probable Numbers attending: 30 I. Course Aims and Objectives (课程目标) 系统工程是一门跨学科的工程技术,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在较为系统地介绍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系统观念,培养学生进行实际系统建模、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III. Course Content and Learning Outcome Statements(课程内容及要求) 各章教学要求及要点

[Course Requirements课程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系统的概念及系统科学产生与发展,熟悉系统的特征与分类以及系统工程的方法与步骤等。 [Course Contents课程内容] 第一节系统工程的产生、发展及应用 一、系统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二、系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三、系统工程的发展概况。 四、系统工程在中国的发展及应用。 第二节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 一、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二、系统的类型。 三、管理系统问题举例。 第三节系统工程的概念与特点 一、系统工程的概念。 二、系统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 三、系统工程方法的特点。 第四节系统工程的应用领域 [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教学重难点] 1、何为系统?何谓系统工程? 2、系统的特征是什么?可分为几类? [Course Requirements课程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系统工程方法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霍尔系统工程方法论,切克兰德系统方法论;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 [Course Contents课程内容]

动力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理论教学大纲 《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 Thermal energies & Power mechanisms Measurement and Experiment Technology 学时/学分:40/2.5(其中含实验4学时) 先修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A 适用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开课学院(部)、系(教研室):汽车工程学院、车用动力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本科生的主要专业课,它系统完整地阐述了热能与动力机械工程领域主要参数的测量方法、测试系统和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测量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等内容。其中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测量仪器的基础知识、误差分析理论和传感器原理等;第二部分分别叙述了热能与动力机械工程领域的主要参数,如温度、压力、转速和功率、流速和流量、液位、气体成分分析、振动和噪声等的测量方法、测试系统、所用仪表原理、测试结果分析,以及一些现代测试技术和相应的测试系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教学目的: 1.掌握测量设计的基本知识,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2.掌握热能与动力机械工程领域的主要参数的测量技术。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1. 概述 本部分讲述内容包括:热能与动力机械测试技术发展概况、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仪器的组成和分类、测量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仪器在瞬变参数测量中的动态特性、测量仪器的动态标定和工程中的测量系统简述。 2. 误差理论及应用 本部分讲述内容包括:误差的来源与分类、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概念及处理手段、可疑测量数据的剔除、随机误差的计算、传递误差。 3. 试验设计与数据整理 本部分讲述内容包括:正交试验设计与分析、有效数字及其计算方法、试验数据的图示法、回归分析与经验公式、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简述。 4. 传感器的基本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本部分讲述内容包括: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霍耳传感器、数字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5. 温度测量

12-13-1《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课程编号:H110015 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适用专业:各专业 总学时:30学时 其中:理论讲授学时:16学时, 上机学时:14学时 学分:2学分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组成、微型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Windows XP操作系统、WORD2003、EXCEL2003、POWERPOINT2003几种软件的应用,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基础,使学生掌握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windows XP操作系统,并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和网络基础知识。 This course is a common basic course for all college students, includes constitute of computer software and hardware, work principle of micro computer, application of windows XP operating system, WORD2003, EXCEL2003, POWERPOINT2003, basic of computer network and Internet, Student studying the course should master knowledge of 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culture, master application of windows XP operating system, use OA software and basic knowledge of network expertly.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全院各专业的公共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微型机计算机的Windows2003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熟练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为以后的计算机后续课程及应用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发展史、分类及趋势,常用数制与数制的表示以及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技术指标。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常用数制与数制的表示、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难点:数制转换。 3、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史、分类及趋势。 (2)掌握常用数制与数制的表示。 (3)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及技术指标。 4、作业与思考题 (1)计算机硬件系统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系统工程方法与应用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系统工程方法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212060220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分:3 课时:54 开课学期:3 适用专业:物流工程 一、课程简介 《系统工程》是淮南师范学院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系统工程是一 门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运筹学、信息论、控制论、管理科学等科学理论为基础,高度综合 地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现代技术,担负总体协调使命的管理与设计学科。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介绍系统工程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和最新发展趋势以及应用前景,以便适应当前的需要。本课程教学目标描述以下: 了解系统工程基础理论的整体情况与发展; 理解系统工程章节内容和知识体系; 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从而适应现代物流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实现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教学内容 (一)第一章系统工程概述 主要内容:系统工程的产生、发展及应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系统工程的概念与特点、统工程的应用领域 教学要求:对系统工程课程的了解以及对系统工程学科的了解。使学生了解系统工程涵盖的基本内容和应用方向;系统工程的发展简史以及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 重点、难点:综合集成方法的掌握以及系统的思维方式培养。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PPT演示、案例分析 (二)第二章系统工程方法论 主要内容:系统工程的基本工作过程、系统分析原理、创新思维与方案创造技术、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新发展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阐述系统工程方法论,首先学生需要了解系统工程的基本工作过程,然后掌握系统分析原理与创新思维与方案创造技术,最后了解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新发展。 重点、难点:创新思维与方案创造技术。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PPT演示、案例分析 (三)第三章系统模型与模型化 主要内容:系统模型与模型化概述、系统结构模型化技术、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状态空间模型、系统工程模型技术的新进展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介绍系统模型与模型化,首先学生需要了解系统模型与模型化的基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故障诊断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选修课(专业课)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执行学时:24学时 一、本课程在培养计划中的作用 (一)本课程是一门专业课,研究的内容为机械系统动态信号处理与分析及以上内容在典型机械零部件运行过程中的状态分析与识别。在本课程中,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与判断典型机械零部件运行过程中的状态的技能,并了解掌握故障诊断知识的更新及发展动向。 (二)基本要求 1 、从进行机械故障诊断所必备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出发,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具备下列几方面的知识: (1)机械系统动态信号处理与分析方法 (2)转轴组件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故障分析方法。 (3)滚动轴承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故障分析方法。 (4)齿轮箱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故障分析方法。 (5)红外检测技术。 (6)润滑油样分析。 2 、本课程实践性很强,所以实验课是达到本课程教学要求和使学生经受工程技术训练必不可少的环节。开设实验应不少于6学时,重点为典型机械零部件运行过程中振动信号的测试与分析,典型故障信号的分析与故障判断。 (三)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有《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的知识。 讲课学时的分配: 概述 1 学时 信号分析方法及应用 3 学时 机械故障诊断依据的标准 2学时 转轴组件的振动特性描述及故障分析 2 学时 滚动轴承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故障分析 2学时

齿轮箱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故障分析 2 学时 红外检测技术 2学时 润滑油样分析 2 学时 实验 6学时 总讲课学时 22学时 考试 2 学时 二、课程内容的重点、先进性、实用性和特点 本课程属专业课,与前设课程《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衔接紧密,并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科学研究与日常生活有关振动噪声、力、温度等参量的测试及状态判断中。 近年来,随着传感技术、电子技术、信号处理与计算机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机械故障诊断基础》课程从理论、方法到应用领域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要求本课程的讲授要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结合新理论、新方法及新的使用领域,使学生了解前沿动态。 三、授课大纲 概述 课程的内容、方法。诊断信息的来源、获取,典型故障示例,学习方法。 第一章信号分析方法及应用 1、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 2、时域与频域的转换。 3、时、频域信号中蕴涵的信息分析。 第二章机械故障诊断依据的标准 1、故障诊断的绝对判断标准 2、故障诊断的相对判断标准 3、故障诊断的类比判断标准 4、几种判断标准的选用及判断实例。 第三章转轴组件的振动特性描述及故障分析 1、转轴组件的振动机理 2、转轴组件的振动原因识别 3、现场平衡技术 第四章滚动轴承的振动特性的描述及故障分析 1、滚动轴承失效的基本形式 2、滚动轴承的振动机理 3、滚动轴承的振动监测及故障判别

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Training Scheme for Master Degree of Light Industry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First-grade 专业代码:0822 学科门类:工学 Code of Specialty: 0822 Department of Discipline: Engineering 一级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学分要求:40 ~ 42 First-grade Discipline: Light industry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Credit Setting: 40 ~ 42 一、学科、专业简介(Disciplines Instruction) 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涵盖了制浆造纸工程、制糖工程、发酵工程和皮革化学与工程等学科。在新世纪,轻工技术与工程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和经济的健康与协调发展及中国的繁荣富强起重要作用。本学科涉及轻工的工程设计、制造、检测、改造、管理等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并与化学工程、生物工程、食品工程、材料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能源工程、环境工程、制药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等工程领域密切相关。 Light industry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is a comprehensive discipline on the intersection of pulp and paper engineering, sugar engineering,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and leather 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 In the new century, light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will certainl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the steady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and the prosperity of our country. This discipline involves the basic theory, technology and method on design, manufacture, test, mod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in light industry, and is closely relates to chemical engineering, biological engineering, food engineering, materials engineering,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mputer technology, control engineering, energy engineering,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forestry engineering. 我校在制浆造纸工程和发酵工程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的基础上于2010年成功获得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条件良好,设备仪器齐全。配有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Zeta电位测定仪、TAPPI 标准的成套纸页抄造设备、马尔文激光粒度测定仪、超速离心机、全自动发酵罐等先进仪器设备。在造纸湿部化学、轻工助剂合成与应用、生物质资源开发与利用、加工纸与特种纸、微生物制药、生物催化技术及生化分离技术等研究领域有较高水平。近年来,先后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及横向项目,获得多项省部级奖励及其他奖项,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尤其是实现了多项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On the basis of two secondary discipline master's degree programs, pulp and paper engineering and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we further successfully got the authority to launch master degree programs of the discipline in light industry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in 2010. At present, this discipline possesses solid qualified teachers with rational technical titles and age

管理系统工程教学大纲

《管理系统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0941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必修、选修学时32学分2 适用专业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环境技术等。 Ⅰ大纲本文 一、课程内容 (一)管理系统工程基本观点 1.系统思想、系统分类 2.系统工程观点 3.管理系统工程发展及应用 (二)管理系统工程方法和步骤 1.管理系统工程基本方法概述 2.Hall三维结构 3.管理系统工程工作步骤 (三)明确问题与系统调查 1.明确问题 2.系统详细调查 (四)系统环境分析 1.环境分析目的与意义 2.环境因素分类 3.环境分析的内容 4.系统环境分析举例 (五)系统结构分析 1.系统结构分析概述 2.系统结构分析内容 3.系统结构分析举例 (六)系统目标分析 1.目标分析的作用和要求 2.目标体系的建立 3.多目标分析 4.系统目标分析举例 (七)系统备选方案的综合 1.备选方案综合的原则 2.备选方案体系的确立 3.系统约束条件的确立 4.系统目标、备选方案和约束条件的关系 5.系统备选方案综合举例 (八)系统定量分析方法 1.系统定量分析方法概述

2.系统预测、决策、仿真和优化的关系 3.系统预测、决策、仿真和优化综合运用举例 (九)系统定量分析的模型化技术 1.系统模型的概念、举例 2.系统建模的理论和方法 3.系统建模的步骤和原则 4.模型的检验、运用 5.系统建模举例 (十)系统最终方案的综合、评价与实施 1.方案的确定及综合评价 2.方案的完善 3.方案的实施 4.系统方案的确定、评价与实施举例 (十一)管理系统工程案例分析 1.问题的描述 2.定性分析 3.备选方案的综合 4.定量分析 5.方案的确定与评价 二、课外作业内容 每一章布置1~3道习题供学生课外练习,以巩固所学内容。习题来源可从教材或相关参考书中选取。习题的类型可以是概念题、案例分析题、建模题和计算题等。 对于每次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在课堂上予以讲解,对于大型的管理系统工程案例分析题和建模题可安排专门的习题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随时提问,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针对课程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问题灵活组织课堂讨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巩固教学内容。 三、实验无 四、实习或上机内容无 五、课程设计内容无 六、建议选用的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系统工程》,汪应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参考书:《新编系统工程简明教程》,钱颂迪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系统工程引论》,王众言乇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1991 《经济系统工程》,赵松山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Ⅱ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管理系统工程是一门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它是根据系统的观点,按照科学的步骤,综合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管理学、运筹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方法和技术,解决各类系统的各个阶段复杂的“硬工程”或“软工程”的管理问题,使该系统在整体目标上达到优化的方法论性质的工程技术。 管理系统工程课程所包含和涉及内容十分丰富,许多内容本身又是一门独立的课程。本课程将从一个更高的视点上认识这些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这些知识在解决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工程问题时是如何相互配合和综合应用的。因此,本课程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概论性质的课程,对更全面地掌握和运用已学和未学的相关课程的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信息的过程,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3. 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两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96~108学时。 2. 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是结合基础模块进行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职业模块旨在提升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教学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 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理解:指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有一定的理

考研工学类专业介绍 轻工技术与工程

考研工学类专业介绍轻工技术与工程 0822 轻工技术与工程 082201制浆造纸工程 制浆造纸工程专业是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之一。该学科是以多种植物天然资源及产品为原材料,通过化学、物理和机械方法加工得到纸张等轻纺产品的生产技术与过程。制浆造纸工程主要研究制浆造纸的清洁生产技术、湿部化学与造纸助剂、应用型的制浆造纸生物技术、复合型的特种纸制造技术等,形成了该学科与多领域的交叉与融合。 082202制糖工程 制糖工程专业是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该学科是以解决生命过程中必需的糖源问题为目标而发展起来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该学科紧跟国际糖生物学、糖药物学领域的研究前沿,并结合生物技术、营养学和现代材料学等高新科技取得了不断的发展。 082203发酵工程 发酵工程是一级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下的二级学科。发酵工程学科是我国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工程技术产业化的关键。发酵工程是建立在细胞纯培养技术基础上,通过操纵遗传物质、调控细胞代谢关键酶和利用现代生物化工大分子分离纯化技术及其相应的现代装备,实现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以便获得各种生理活性物质的一门前沿生物高技术学科,其产业关联度涉及医药、农业、化工、轻工、食品及环保等领域。发酵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也是医药生物工程和农业生物工程实现产业化的桥梁。 082204皮革化学与工程 皮革化学与工程是轻工技术与工程的一个二级学科。皮革化学与工程学科是以研究天然动物蛋白科学与加工技术为主要任务的一门应用基础和应用型、多学科的边缘科学,是与生命科学密切相关的科学。 1.制定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 这里所说的计划,不仅仅包括总的复习计划,还应该包括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日计划。努力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但却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把学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天,这样才能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当然,总复习计划是从备考的第一天就应该指定的;月计划可以在每一轮复习开始之前,制定未来三个月的学习计划。以此类推,具体到周计划就是要在每个月的月初安排一月四周的学习进程。那么,具体到每一天,可以在每周的星期一安排好周一到周五的学习内容,或者是在每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学习计划。并且,要在每一天睡觉之前检查一下是否完成当日的学习任务,时时刻刻督促自己按时完成计划。 方法一:规划进度。分别制定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学习时间表,并把它们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按计划进行。 方法二:互相监督。和身边的同学一起安排计划复习,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方法三:定期考核。定期对自己复习情况进行考察,灵活运用笔试、背诵等多种形式。 2.分配好各门课程的复习时间。 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同学们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律安排每天的学习,使时间得到最佳利用。一般来说上午的头脑清醒、状态良好,有利于背诵记忆。除去午休时间,下午的时间相对会少一些,并且下午人的精神状态会相对低落。晚上相对安静的外部环境和较好的大脑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