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能源_新常态_十三五_及2030年能源经济展望_郝宇

DOI:10. 15918/j. jbitss1009-3370. 2016. 0201 中国能源“新常态”:“十三五”及2030 年能源经济展望 郝宇,张宗勇,廖华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北京100081) 摘要: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在未来能源消费、能源强度和碳排放等方面将表现出区别过去30多年的新特征,在此将这些能源方面的新特征称为“能源‘新常态’”。在能源“新常态”的背景下,展望了“十三五”及2030年能源经济发展情况,从节能减排和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的角度,利用情景分析法预测2030年前中国能源消费、能源消耗强度和碳排放量。结果显示:在基准情景和节能减排政策措施严于预期的低碳发展情景下,碳排放峰值都有望在2030年前出现。 关键词:“十三五”;能源“新常态”;能源消费量;能耗强度;碳排放 中图分类号:F4;X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370(2016)02-0001-07 一、背景: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①,指出中国“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这是经济新常态九大趋势性变化之一(如表1所示)。所谓经济新常态,是指和过去30多年经济发展相比,中国经济出现的增速减慢、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增长动力转化等新特征[1]。在此阶段的中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并且具有迈向中高端经济水平的潜力[2]1-8。 表1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九大趋势性变化 侧重方面变化趋势 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 调控方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消费需求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投资需求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出口和国际收支全球总需求不振,同时中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生产能力和产业 组织方式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新特征 生产要素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 资源环境约束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经济风险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 资料来源:年月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出现经济新常态的原因在于,全球经济遭遇次贷危机冲击增长乏力,中国人均收入进入世界中等偏上水平国家行列后,面临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的重大调整②,宏观经济表现出一些失衡的新特点[2]1-8。例如,中国能源资源出现严重短缺,能源需求增长放缓、价格下降,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资源环境约束已不允许再盲目追求高速度的经济增长。换言之,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回落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 收稿日期:2016-01-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403015);北京理工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142142005) 作者简介:郝宇(1983—),男,副教授,德国汉堡大学经济学博士(2012年),E-mail:haoyuking@https://www.doczj.com/doc/b214242217.html, ①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了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②2011年,中国人均GDP达到3.5万元人民币,按照官方平均汇率折算,中国人均GDP已达到5432美元。根据世界银行2011年收入分类的标准,中国已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中国能源现状

中国能源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学号;作者: [ 摘要]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直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本文从中国能源现状的分析入手,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四大主要能源现状作了初步考察,充分认识到我国能源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同时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征途中对能源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和对策分析。 [ 关键词] 能源;现状;挑战;发展前景;中国 一直以来, 能源问题都被世界各个国家所重视, 因为能源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发展进步的物质基础。在过去的20 世纪中, 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有四种, 就是原油、天然气、煤炭和电力。而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 假使按目前的势头发展下去, 不加节制, 那么,地球上原油、天然气、煤炭三种能源供人类开采的年限, 分别只有40 年、60 年和220 年了。进入21 世纪, 能源问题的重要性更是越来越突出, 确切地说, 能源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整个世界, 整个人类社会所要面对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能源的现状 我国既是能源的消费大国, 也是能源的生产大国。虽然1990年以来能源生产总量已名列前茅, 但人均占有能源消费量只有发达国家的5%-10%; 但在另一方面, 每万美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方面则为世界各国之首, 为印度的2.2 倍, 为发达国家的4-6 倍; 使用能源的设备效率偏低, 又造成能源的浪费, 能源利用效率不高。[1]再者, 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以煤及石油为主, 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一)煤炭资源 中国是世界最大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改变。然而, 煤炭利用严重污染环境, 据统计, 每燃烧1 吨标准煤排放二氧化碳约26 公斤, 排放二氧化硫约24 公斤、排放氮氧化物约7 公斤。[2] 这不仅影响和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 还直接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 (二)石油资源 我国石油资源相对短缺。中国目前有待发现和探明的石油资源比较丰富, 但勘查难度比较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石油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预测, 到2020 年, 我国石油消费量最少也要4.5 亿t, 届时石油的对外依赖度将有可能接近60%。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数据甚至称, 到2030 年中国进口石油占石油总需求的百分比将激增至80%以上。[3] (三)天然气资源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和使用方便的能源, 我国是开发利用天然气最早的国家, 天然气资源储藏量达380000 亿立方米, 目前已探明储量仅占5%, 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仅占2.1%,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目前, 国家已开始全国天然气管网的大规模建设,特别是启动了西部大开发序幕性工程的"西气东输"工程, 为天然气的合理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电力资源 过去十多年, 中国电力工业高速发展, 2003 年发电量为1990年的3 倍。2003 年, 发电装机容量391 40GW。到2004 年5 月, 发电装机容量达400GW。2004 年9 月, 水电装机容量达100GW, 居世界首位。全国1GW以上电站共有107 个, 最大水电站是三峡水电站, 已装机5 9GW; 最大火电站是山东德州电站, 2 4GW; 最大核电站是广东岭澳核电站, 1 98GW。[4] 但是, 中国20 世纪60 年代中期出现大范围缺电。造成严重缺电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是体制问题, 包括: 高耗电产业过度发展, 电力预测和规划失误, 以及电力改革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垄断经营格局等。

形势与政策论文_-中国周边安全.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中国是个疆域辽阔、陆海兼备的濒海大国。处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太平洋西岸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的同时,还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海洋国土,有便利的海上通道和海洋资源。并且中国有众多的邻国,在陆地与中国接壤的有十四个,隔海相望的有九个国家,拥有漫长的陆地边界和海岸线。因此与周边国家的解除与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能够正确的分析和合理的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十分重要。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五大基本特征:朝鲜半岛局势陷于僵局,海上问题矛盾激化,美日同盟关系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刺激军备竞赛,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与之前比较,本年度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以非传统安全为主要内涵的海上安全问题极为突出。展望过去,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两大议程值得关注:第一,中美竞争加剧,美国仍将通过其主导的“雁型安全模式”,规制中国的崛起;第二,周边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大选年,其内部政治变化可能引 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作为世界性的大国,世界也需要中国的安全来保持世界的安全。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可将这六块地区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多个地缘方向滋生乱局,周边不稳趋于常态化、持久化、复杂化与联动化。周边形势动荡既有自身矛盾错综复杂的“内因”,也有大国角逐与干涉的“外因”。周边动荡加剧对中国构成诸多严峻挑战,中国应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通过积极、有效、妥善应对周边不稳,不仅为自身持续与完全崛起营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而且也为周边的和平稳定与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重要贡献。 然而近些年来中国周边安全却是一个巨大的话题。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 1.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我国能源状况浅析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中国崛起的动力。能源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刚性约束问题,如何正视我国能源消费现状,科学制定节能规划目标,构建起能支撑我国经济适度发展的能源保障体系,以实现能源、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我国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能源供应国际化所面临的地域政治控制威胁也在加剧。我国能源需求增长较快,一些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能源紧张局面。再加上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建设的中期阶段,是世界第二位能源消费大国,能源供应的保障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必须加强对能源危机的认识和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比发达国家大得多。一次能源的储量和生产量可以满足需要,但由于能源的生产分布并不均衡,能源价格正日益成为改变世界财富分配的重要因素,资源控制导致的能源危机是主要的表现形式。我国能源资源可利用总量比较丰富,结构以煤炭为主,一次能源的生产能力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了长足发展,基本满足和支持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不同的人类文明时期拥有不同的物质生产方式,使用的主导能源也不相同。主导能源从化学(矿物)能源向物理能源转换,是当前世界能源发展的基本趋势。从全球时代背景和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我国现代化建设应确立由初级战略——传统能源发展战略和高级战略——新能源发展战略组成的复合型的能源发展战略。

近年来,资源的日益枯竭导致国际之间的资源争夺战愈演愈烈,能源甚至成为发动现代战争的根本目的。而20世纪的两次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危机,使人们意识到寻求和发展可以替代化石能源的其它能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长期使用煤炭等污染的能源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困扰,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能源短缺、油价飙升,已成为笼罩在人们心头的一片挥之不去的阴影。解决能源短缺问题,要靠能源技术的改进,更要靠正确的能源理论来支撑。就是说,树立科学的能源观,努力把握能源演进的历史及其规律,是深入认识能源问题的实质、切实把握能源问题的发展趋势、探寻能源问题解决方案的关键。而全球性的能源短缺乃至危机,恰好发生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时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极其严重的瓶颈。 一、我国的能源结构现状 从能源总量来看,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主要靠国内供应,能源自给率为94% 。其中煤炭的消费已经占76% ,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同时石油和天然气所占能源的消费比例也开始慢慢上升,出现了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逐步加大。虽然我国的水利资源丰富,但水电也只占到6%,炭、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能源枯竭,势必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的运行。 二、我国能源结构出现的问题 我国供需出现很大的缺口,按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缺口将会越来越大。近几年,石油、天然气的进口大增,油价一直攀升,这即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的需要,但也从侧面反映我国的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性。煤炭是主导能源,但据预测,如果按现在的开采速度,我国的煤炭的供

中国一年能消耗多少能源

中国一年能消耗多少能源 中国能源消耗统计中国官方日前发布能源消耗公报表示,能耗最高的省份为宁夏省,广东、浙江与江苏等省份能耗则较低。能耗高低与产业结构有关。上海「第一财经日报」报导,官方日前发布中国第一份能耗指标公报,今后更将以省为单位公布相关能耗的四项指标,分别是:单位GDP 能耗、单位GDP 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G DP 能耗降低率。 统计结果显示,二零零五年中国全国单位GDP 能耗1.22(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电耗1358.5(千瓦时/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2.59(吨标准煤/万元)。 报导说,由於是首次公报,没有可比数据。此外,也没有GDP 能耗降低率的统计。中国国家统计局表示,这次发布的数据将作为计算「十一五」经 济与社会建设计画时期各地区单位GDP 能耗等指标降低率的基 据报导,中国万元GDP能耗从二零零一年开始不断走高;二零 零二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一改多年低於1的局面,达1.19 ;二 零零三年达1.66,能源消费增速开始超过GDP增速。 公报数据显示,中国大陆能耗最高的为宁夏、贵州和青海,单位 GDP能耗分别是4.14(吨标准煤/万元,下同)、3.25和3.07 ;

较低的省份为广东、浙江、江苏,能耗分别是0.79、0.90和0. 92。 报导说,能耗的高低主要与产业结构有关。 回答:2007-06-1015:57 相关资料:「我国能源现状与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思考.pdf 更多资料>> 从根本上说,现在我国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的人均可开采储量 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55%和5%。相比而言,确实存在资源不足的问题。这其中,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很重要的原因。 去年我国的人均GDP是1087美元,从国际经验和产业发展的 一般规律来看,1000-3000美元这个阶段应该是资源消耗增长最快的时期,我们称之为工业化的加速时期,或者重工业时期。 而重工业能源的消耗量大概是轻工业的4倍。2002年以来,我 国的钢铁、金属,包括化工等重工业产业发展速度都很快。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带动能源消耗的大幅增长。 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消耗能源的状况也呈现一种持续增长的态势。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 在800 美元这个阶段,国家对煤炭的依赖程度较高,到3000 美元之后,逐渐开始依赖石油。我

中国能源现状分析

中国能源现状分析 1、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能源就是经济与社会发展得动力,人们对更高生活水平得追求导致能源消费需求得增加。2005~2009年,中国得GDP年增长率都在10%上下,与此想对应得就是,能源需求平均增速为7、45%,远高于同期世界能源消费得平均增速为1、65%(见图1)。 图1 世界与中国能源消费增加速度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在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得同时,我国得能源消费结构相对不合理,主要体现为:新能源比例低,常规能源“多煤、缺油、少气”。 2005~2009年,我国得能源消费结构中,新能源比例低于3、1%,而世界得平均水平为12%;常规能源中,煤炭得比例占74%以上,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石油为主,煤炭比重略高于天然气(见图2、3)。 图2 2005~2009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

图3 2005~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3、能源危机与环境危机 能源消费需求得快速增加,使常规能源面临枯竭得危机。如果以2009年得能源探明储量、生产量、消费量为基础,中国已探明储量得常规能源仅能开采、消费不足35年,而这一数字得全世界平均值也仅不足80年。在无重大能源发现或能源消费结构无重大变化得情况下,全世界常规能源在未来100年内消耗殆尽,而石油可能就是最先枯竭得能源(见图4、5)。

图4 2009年中国、世界能源储产比 图5 2009年中国、世界能源储消比储产比=2009年已探明储量/2009年得生产量;

储消比=2009年已探明储量/2009年得消费量。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10年6月 常规能源得消费带来一系列得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酸雨。 常规能源得消费产生正在使全世界得温室气体浓度快速上升。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得《温室气体公报》,全球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得平均浓度比工业革命前(1750年前)分别增加了38%、158%与19%。温室气体增加带来得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贫乏等诸多环境灾难。 2010年中国监测得443个城市中,189个城市出现酸雨,8个城市(区)酸雨频率为100%,也就就是说逢雨必酸。 4、新能源繁荣与困境 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得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无疑就是不二选择,而目前技术最成熟得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与热利用成为各国最佳选择。 1)新能源得繁荣 今年年初得能源工作会议上提出,十二五能源发展得主要目标就是: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煤,2009年这一数字为29、2亿吨标煤,即2010~2015年得年均增速低于7、4%(前文提到,2005~2009这一数字为7、45%)。就目前瞧来,这一目标基本可以实现。 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重达十二五末达11、4%,十三五末达15%。即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折合标煤约4、6亿吨标煤(2009年这一数字为0、9

论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论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摘要:中国周边的形势相当复杂,目前来看我国基本上是稳定了我国的边境。近年来出现的东突组织事件、南海问题、萨德系统事件等反应出我国当前周边安全形势并不乐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并对中国安全形势提出新的挑战。 关键词:当前中国安全安全形势局势 周边安全形势是指周边国家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本国安全的条件和因素。周边安全形势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周边国家与本国的利益矛盾、对本国的政策企图、与本国密切相关的军事力量及其部署等直接影响本国安全的情况和因素。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各种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将时有显现并对中国安全提出复杂的新挑战。我们需要分析出这些挑战并且自觉迎接挑战。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特点:1.邻国众多,强邻环伺。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周边地区也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并且还多为军事强国。一个国家邻国多少和强弱对其安全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邻国多现实和潜在的安全隐患就多,强邻多面临的现实和潜在的安全挑战就大。2.战略区位重要,大国利益交汇。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和太平洋西岸,地处东亚的中心位置。3.多样性突出,热点矛盾集中。我国周边的多样性突出,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各异,各种文化、民族和宗教等聚集在我国周围。当今世界五大热点地区:中东波斯湾、中亚、南亚次大陆、台湾海峡和朝鲜半岛几乎都在中国周边。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极为复杂。 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基本稳定,但是仍旧存在着各种现实的挑战和潜在的危机。1是美国视中国为主要的潜在竞争对手。中国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崛起、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大国,不可避免地要成为美国遏制、敌视的对象。2中日之间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和斗争。3.台湾局势出现重大积极变化,但是反“台独”斗争依然严峻、复杂。今年5月6日早晨,出现了台湾海巡队扣大陆渔船并且发出子弹导致两位渔民受伤这么一件事,可以看出“台独”问题依然严峻。4.我国海洋权益遭遇严峻复杂的挑战。我国有着辽阔的海洋国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领海面积22.8万千米,并且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域300万平方千米。辽阔的疆域既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又使我们维护国家主权的任务异常艰巨和繁重,与周边邻国在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上的矛盾非常突出。南沙群岛是我国巨大的资源宝库之一,人称第二个波斯湾,并且它的战略位置也非常重要。而南海的周边国家却陆续侵占南沙群岛,严重侵犯了我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5.恐怖主义活动猖獗,对我国的威胁增大。我国毗邻恐怖活动的“重灾区”,与恐怖事件多发、恐怖势力聚集的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为邻,处于国际恐怖势力猖獗的高危弧形地带。近年来,境内的恐怖势力与境外的恐怖势力遥相呼应,暴力化趋势日益增强。2008年的时候西藏的“3.14”事件、2009年乌鲁木齐的“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还有2014年在我国昆明火车站发生的暴力恐怖案件。这些恐怖案件给我们造成了重大的生命与安全的损失。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会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因素时有显现,对我国的安全提出复杂的新挑战。1.大国关系的相对平稳发展是中国周边继续保持缓和的基础。中国周边地区是大国利益交汇的地方,在全球化背景下彼此利益相互交织,在竞争中力求保持合作,避免迎头相撞。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只要自身的策略得当,中国不会成为大国矛盾的焦点,在大国的外交中仍然有充分的回旋空间。2.地区热点发生热战的可能性较低。在东海南海岛屿权益问题上,因岛屿问题引发的个别意外冲突虽不能完全排除,但是演变为大规模组装冲突的可能性却不大。3.非传统安全问题将成为地区安全合作的“催化剂”。 周边国家与地区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伙伴,也是发挥国际作用的主

形势与政策论文对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问题的理解

对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问题的理解 一、国际环境及我国周边安全现状 1、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大国之间相对平稳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打开的中美关系新格局,于1979年亲自出访美国,主持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发展的总体走向,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新的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形势判断,要求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从此迎来了改革开放和经济迅猛发展的30年。此后,我国与其他大国关系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虽然曲折不断,但总体稳定;中俄关系稳步发展,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签订了一系列联合声明和友好条约;中日关系发展基本平稳,正致力于构建和平与发展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关系保持良好,经贸往来、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2、我国周边的热点地区冲突得到不同程度缓解 我国周边地区诸如朝鲜、越南、阿富汗、柬埔寨等曾经爆发过激烈的冲突,我国也曾或多或少地卷入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冲突。近20年来,周边地区基本相安无事,除了阿富汗反恐战争以外,其他周边地区没有战事,阿富汗反恐战争对我国影响也微乎其微。 3、我国和周边所有邻国之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我国和周边所有的陆地邻国都曾有过领土纷争。20世纪60年代,我国先后与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朝鲜6国签订了边界协定或条约;80年代以后,我国与印度和越南也实现了关系正常化;90年代我国又先后与老挝、俄、哈、塔、吉5国签订了国界协定;2001年7月,中俄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8年10月,俄方将银龙岛和半个黑瞎子岛移交给中国;2008年6月,中日两国经过磋商同意在实现有关东海海域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各自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在东海海域选定适当的区域进行共同开发;中印关系不断取得新突破,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两国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这一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印关系进入新阶段,同时两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也不断取得突破,目前两国边境线中段的争议区域初步得到解决,为解决整个领土争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4、地区集团化、区域化合作势头不断上升 我国与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深入发展。2003年10月,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双方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2002年与东盟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今年建成了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实现了我国与东盟发达的6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零关税,与其他几个国家之间将在未来一到两年时间内统一取消关税,未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统一市场、实现“经济无国界”之势已经不可阻挡。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论坛前景广阔,东北亚地区六国集聚的人力资源优势,俄罗斯、蒙古和朝鲜的资源优势以及日本、韩国的经济、科技优势,对我国都具有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潜力,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摆脱大国的压制和其他区域集团的牵制,更好地平衡我国与其他大国的利益关系。 二、我国未来周边形势走向不容乐观 我国周边形势20多年的相对稳定来之不易,短期内不至于发生牵动全局的战乱。然而,周边地区的一些固有矛盾尚未完全解决,影响和平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国周边安全仍然面临着不同对象、不同程度、不同原因的威胁和挑战。对于这种挑战,我个人认为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理论上的,二是行动上的。对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国防建设,提高防范能力,确保国家安全。 (一)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

中国能源供应形势及潜在风险分析

中国能源供应形势及潜在风险分析 2017年底出现的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让本已淡出人们视野的“能源安全”问题再次引发热议。本文重点梳理了近年来我国在能源资源保障、国内能源生产能力、能源运输能力、能源进口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提出当前我国面临的能源供应风险主要集中在国内,能源转型背景下不同品种能源的结构性、局部性不均衡问题将日益凸显。未来我国应全面整合数据资源,尽快开发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源预测预警模型,完善能源应急管理体系,在稳步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和国内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加强应对及保障海外能源供应安全的能力体系建设。 1 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总体状况 目前,我国能源供给总体安全,能源自给率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受能源转型、去产能以及下游需求复苏的影响,煤炭、天然气行业出现区域性、结构性的短缺,特别是天然气短缺问题将会成为未来影响我国能源供应安全的突出问题。 1.1 化石能源潜在自给能力相对较弱,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相对较大 传统化石能源储量有限是影响我国能源安全的一个主要因素。根据BP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煤炭的储采比仅为39,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4、印度的136、美国的357和俄罗斯的391。而受石油产量下降的影响,2017年我国石油储采比虽然增加至18.3,但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0.4。天然气储采比增加至36.7,高于美国的10.9,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0%,见表1。 表1 2017年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能源资源储采比 数据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8。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资源开发程度远低于发达国家。以水资源为例,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居世界第一,其中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理论蕴藏量占全国总量的2/3,技术可开发量4.25亿kW,占全国总量的71%。但截至2016年底,三省(区)水电装机容量1.35亿kW,开发程度仅为31.7%,远低于瑞士的92%、法国的88%、意大利的86%、德国的74%、日本的73%、美国的67%。我国风能资源也极为丰富,19个省(区、市)低风速风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达到近10亿kW,但目前已开发量不到总量的7%,风电单位面积装机量最高的河北省,也仅为62.51 kW/km2,而德国平均可以达到136.97 kW/km2,其中不来梅州最高,约为430.69 kW/km2。 1.2 一次能源自给率降幅明显,不同能源品种出现区域性、结构性的供需失衡 2016年、2017年在全球经济维持较高增长态势的背景下,我国经济整体稳中向好,下游能源需求逐渐回暖,加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渐推进,我国能源市场整体由宽松转向紧平衡,一次能源自给率降为76.8%,较2015年下降7.3个百分点,较2010年下降了9.8个百分点。虽然相对主要能源消费国,我国一次能源自给率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2015年美国能源自给率约为92.7%,英国为65.4%,日本为6.9%,印度为65.7%),但降幅显著。 分品种来看,在市场无形之手以及政府有形之手的共同作用下,煤炭行业呈现出总量过剩和部分区域供应不足的局面,结构性短缺和区域性、时段性供应紧张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石油行业方面,从2016年开始,我国原油产量连续两年跌破2 亿t,进口原油大幅增加,对外依存度更是超过美国历史最高水平66%,达到67.9%。但从原油进口来源地分布来看,多元化趋势明显。2016年我国从中东地区进口原油所占份额已经下降至48%,俄罗斯超越沙特阿拉伯成为我国第一大原油进口国。2017年,我国从沙特阿拉伯进口原油占比进一步降至12.5%,进口前5位国家占比也从2010年的60.2%降为55.3%。天然气行业供需矛盾最为突出。2017年天然气需求增速高达15.3%,但产量增速仅为8.5%。天然气供应紧张范围由京津冀地区蔓延至山东、河南、宁夏、内蒙古等地,甚至连新疆、四川、青海、陕西这样的产气大省(区)都出现“气不够用”的情况。据统计,2017年全国除西藏、广西、广东、福建以及东北等少数省份外,其余省份均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现象。电力行业方面,虽然电力消费增速有所回升,但整体供需形势依旧宽松,煤电产能过剩问题仍然突出,部分地区电力严重过剩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图1 2001—2017年我国能源自给率情况

完整版:2010年中国能源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展望

2010年中国能源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展望 国家能源局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实现回升向好后的平稳较快发展。能源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较好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能源经济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能源生产持续增长,在资源环境、节能减排目标约束下,能源需求增速稳中有降,市场供需总体平衡。 一、2010年能源供需形势及特点 2010年全国GDP实现了10.3%的增长,增幅比上年加快 1.1个百分点,接近1978-2009年平均9.9%的长期增长趋势线,延续了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受宏观经济拉动,能源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能源消费持续回升,全年能源运行总体保持平稳。 (一)煤炭产销快速增长,价格波动中调整 2010年全国煤炭产销两旺。铁路运煤干线加快扩能改造,煤炭调运能力显著增强,全年煤炭运量累计完成20亿吨,比上年增长14.2%;主要中转港口煤炭发运量5.6亿吨,增长21.5%。年末全国重点发电企业煤炭库存5607万吨,可用天数15天,基本处于正常水平。2010年国际煤炭市场需求相对疲软、价格走低,东南沿海电厂加大海外采购力度,带动全国煤炭进口大幅增长,全年累计净进口煤炭1.46亿吨,增长40.9%。 1、煤炭价格阶段性波动特征明显。2010年全国煤炭价格呈“W型”走势。年初极端低温天气带动取暖负荷大幅上升、火电量快速增长,加之枯水期水电减发,煤炭需求旺盛,价格处于较高水平,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炭价格805元/吨左右。春节过后气温回升,煤炭需求和价格逐渐回落,3月下旬降至年内最低675元/吨左右。二季度,工矿企业生产持续复苏、高载能行业用能快速增加,西南地区干旱、火电满负荷运行,加之发电企业提前储煤迎峰度夏,拉动煤炭需求“淡季不淡”,5月份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价升至760元/吨。迎峰度夏期间,水电满发,重点发电企业库存充裕,煤炭消费“旺季不旺”,价格回落至720元/吨左右。10月下旬以来,受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和我国冬储煤在即等因素影响,国内煤炭价格快速上涨,11月底达到807元/吨,恢复至年初水平。 2、行业管理部门加强宏观调控,稳定市场煤价。入冬以后,冬储煤需求增加,全

中国周边国际形势分析

中国周边国际形势分析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我国周边各地域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周边关系冲突矛盾共同发展战略安全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我国周边关系发展可具体分析为以下八个方面: 一、朝鲜半岛 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危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半岛南北双方真正走向和解,只有在中美等大国的支持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二、日本 2010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8周年。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日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 三、美国 在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因素,也是对

我国能源消费现状

我国能源消费现状 石油占美国能源供应的2/5,是最大的能源。国家运输燃料几乎全靠石油。对国家安全来说,石油至关重要。美能源部长在2001年全国高级别能源会上说:今后20年美国将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如果我们不对付这一挑战。美国经济将受到威胁,特别是汽车、航空、建筑、货运和农业、石油是国家关键部门。目前美国能源部有1。3万人,而我们生管能源小组只有24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核心的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大,效率低,污染严重。可以说,经济高速增长是资源巨大消耗换取的。我国单位生产总值的能源原材料消耗都大大高于世界先进水平。如电力、钢铁、建材等8个主要耗能工业,单位产品能耗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以上。如中国汽车每百公里平均油耗比发达国家高出20%以上。汽车用油接近全国石油消耗总量年四成。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60%以上。 ●五金行业是典型资源消耗产业,2004年工具五金建筑五金、日用五金三大类出口总额达173亿美元,超过德国。美国传统五金出口强国占世界第一位。但这一“桂冠”是建立在消耗我国大量生产资源,大量能耗以及污染前提下实现的。由于我国能源价格便宜,所以五金出口单价只及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几分之一,乃至十分之一。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要创造出欧美相同价值的产品,要花费比别人多几倍,甚至十几倍原材料和能耗。靠这样低价竞争来的。因为中国成品油价格扭曲的,是价格倒挂。很明显,如果我国放开成品油价格,很多企业的利润空间变小了,竞争优势没有了,行业过剩又会引起危机。这种倒挂何时休。 ●企业之所以对正确节约用油不重视,随意,节约何时落到实处。再如钢铁,2004年我国钢产量超过2。7亿吨,今年预计3。4亿吨,比欧盟、日本家加起来还多。钢铁过快增长,尤其抵挡普通钢大量增加,原料煤电油不断上涨,使钢铁成本持续上升。55户大中型钢铁企业只有4户吨材实现利润1000.元/吨以上,17户实现利润100元/吨以上。原来依仗燃料便宜的低成本时代已经过去。7月召开的中钢协二届五次(扩大)会上,谢企华会长要求从扩张规模转到调整结构,节能降耗,降低成本上,由质量常量竞争转到能源和成本上。过量的消耗造成资源供求矛盾,去年以来我国先后有22省拉闸限电。西南、东南沿海成品油告急,出现了“油荒”、“电荒”、“煤荒”。而这样的粗放,高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已到了我国难已忍受的地步。 ●解决短缺的出路,无疑开源节流,据国国际能源机构预测,我国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原油缺口将分别为1。5亿吨、1。8亿吨和2亿吨。2010年哦石油将有一半依靠进口。而2020年该比例达到60%。而研究表明,一个国家如果要保持石油供应安全局面,石油年进口率绝对不应超过50%。理论上应控制30%以内。 ●世界油价正深刻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世界油价每桶变动一美元,将影响我国进口用汇46亿美元。直接导致GDP波动0。043百分点。今年我国仅进口原由一项就多支出100亿美元。源是要开的,但也需有度,那么节流呢?应当是出路。节油总比多找油,多采油,多买油简便,划算。 ●2003年我国消耗世界石油的4。4%、煤30%、钢铁27%、水泥40%。2004年中国消耗了全球8%的石油、10%电力、19%铝和20%铜、31%煤炭。然而中国对世界GDP的供献仅为4%。 ●中国正走一条高能耗经济之路。而重点钢铁企业每吨钢铁能耗高出40%。电煤耗高出国际30%,我国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盲目扩张,其生产能力超出国内要求1倍以上。而这些正是发达国家出于环保、能源的考虑限制发展向境外转移的企业。高能耗我们赚了钱,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2017版)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2017版)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ETRI)2017版《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发布会时间:2017年8月16日地址:北京报告指出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呈现清洁、低碳化特征,清洁能源(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是2030年前新增能源主体,2030年后逐步替代煤炭,2045年前后占比超过50%。2050年煤炭、油气和非化石能源将呈三分天下的局面。

世界能源展望篇 核心提示 1 世界一次能源需求持续增长,2050年达到175亿吨油当量,较2015年增加27%;能源消费强度持续下降。 2 世界能源加快向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转型。展望期内能源需求增量的91%为清洁能源(包括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2050年全球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5%,其中非化石能源占比28%。 3 世界石油需求增速逐步放缓,2050年达到48.2亿吨,需求增量全部来自非OECD 国家;OPEC国家是展望后半期供应增量的主要提供者。 4 2050年世界天然气需求约为5.1万亿立方米,增幅约48%,是增速最快的化石能源;非OECD国家占增量的85%。 5 世界煤炭需求已进入下降通道,2050年较2015年减少22%。其中非OECD国家煤炭需求在2030年前后达峰。 6 世界电力需求持续增长,2050年约为2015年的1.88倍,其中火电增长44%,非化石能源发电增长160%,届时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将升至45%。 基准情景 ☆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的趋势。 ☆世界能源已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多元、低碳、清洁、高效、安全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世界能源格局正经历深刻调整,短期能源市场供需宽松的格局难以转变,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性不断提升,化石能源面临巨大挑战。 ☆美国能源独立和欧洲去核化给世界能源发展带来一定不确定性,政策、社会变化与能源的互联更为密切。 一次能源 世界一次能源需求在2050年达到175亿吨油当量,增长约27%,期间年均增长0.65%;2016~2030年为0.95%,2031~2050年为0.45%,增速逐渐放缓。展望期内可再生能源年均增长6%,天然气年均增长1.3%,石油年均增长0.3%,煤炭年均下降0.8%。 世界能源结构向低碳、清洁、高效、安全方向发展。

中国能源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中国能源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持续、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对能源的需求,特别是对一次能源的需求的不断增长,产生了很多的问题。煤炭开采的安全、利用率、深加工的研发,石油对国外进口的依赖所带来的安全问题,煤层气等个别气体产业化建设问题等等都在制约着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中国的能源发展在20年里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实现GDP翻2 番,能源消费翻1 番,完成了中国经济增长所需能源一半靠开发,一半靠节约的目标。 一 对中国能源现状的认识 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资源储量的勘探也越来越清楚。中国地大物博,能源资源丰富,据2006 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全国主要能源的基础储量为:石油248972.1 万t、天然气28185.4亿m3、煤炭3326.4 亿t;但若以“人均拥有量”来衡量,中国却是资源贫瘠国,2006 年人均石油储量只有1.9t, 人均天然气储量2168m3,人均煤炭储量256t,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11.1%、4.3%和55.4%,中国的人均资源储量远远低于世界水平。二 中国能源存在的问题 中国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费以煤占主导地位,偏离了世界能源结构以油气为发展趋势主流。落后的用煤方式、生产设备、管理方式产生了严重的污染。中国经济现代化正面临能源的严峻挑战:能源供需矛盾尖锐、转换方式落后、能耗高、效率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1、 人均能源资源少,供需有差距 中国人口众多,占世界人口的21%,能源矿产人均探明储量相对较少,煤炭资源可以满足较长期需求,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则需要以国外资源作为重要补充,才能满足当前和长远的需求。中国是世界能源大国, 一次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均居世界前列,但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还很低。 2、 能耗强度高,效率低 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与管理技术上的落后,尽管在能源消耗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发达国家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国产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大量使用高耗能的落后技术和产品,现有的近400 亿m2建筑中, 99%属于高能耗建筑。中国发电、冶金、建材、化工等产业消耗全部一次能源的80%左右,单位产品能耗平均高于国际先进水平20% ~30%。 3、结构不良,污染严重 能源资源决定了中国能源长期以来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不论是火力发电还是工业用煤, 都会造成大量污染排放。SO2和CO2排放量分别

中国一年能消耗多少能源共10页文档

中国一年能消耗多少能源 中国能源消耗统计 中国官方日前发布能源消耗公报表示,能耗最高的省份为宁夏省,广东、浙江与江苏等省份能耗则较低。 能耗高低与产业结构有关。 上海「第一财经日报」报导,官方日前发布中国第一份能耗指标公报,今后更将以省为单位公布相关能耗的四项指标,分别是: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GDP能耗降低率。 统计结果显示,二零零五年中国全国单位GDP能耗1.22(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电耗1358.5(千瓦时/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59(吨标准煤/万元)。 报导说,由於是首次公报,没有可比数据。 此外,也没有GDP能耗降低率的统计。 中国国家统计局表示,这次发布的数据将作为计算「十一五」经济与社会建设计画时期各地区单位GDP能耗等指标降低率的基数。 据报导,中国万元GDP能耗从二零零一年开始不断走高;二零零二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一改多年低於1的局面,达1.19;二零零三年达1.66,能源消费增速开始超过GDP增速。 公报数据显示,中国大陆能耗最高的为宁夏、贵州和青海,单位GDP能耗分别是4.14(吨标准煤/万元,下同)、3.25和3.07;较低的省份为广东、浙江、江苏,能耗分别是0.79、0.90和0.92。

报导说,能耗的高低主要与产业结构有关。 回答:2007-06-10 15:57 相关资料:我国能源现状与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思考.pdf 更多资料>> 从根本上说,现在我国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的人均可开采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55%和5%。相比而言,确实存在资源不足的问题。这其中,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很重要的原因。去年我国的人均GDP是108 7美元,从国际经验和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1000-3000美元这个阶段应该是资源消耗增长最快的时期,我们称之为工业化的加速时期,或者重工业时期。而重工业能源的消耗量大概是轻工业的4倍。2002年以来,我国的钢铁、金属,包括化工等重工业产业发展速度都很快。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带动能源消耗的大幅增长。 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消耗能源的状况也呈现一种持续增长的态势。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在800美元这个阶段,国家对煤炭的依赖程度较高,到3000美元之后,逐渐开始依赖石油。我国现阶段对煤炭资源的依赖程度最高也正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常说,国内能源结构是富煤、贫油、少气。在这个特殊的发展阶段,我们更多地并且只能依靠煤炭资源。 中国危机能源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经济学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让社会主义更加社会主义,让市场更加市场。”中国能源未来的战略选择,其核心原则恐怕也是如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