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育低效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德育低效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德育低效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德育低效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德育低效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李珊201322600002

一,中西方基础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

一些问题是中西方所共有的,一些是中国问题比较明显,可以向西方借鉴其经验。

1,教育功利化,教育目标的偏移与异化。

2,教育评价机制单一化,发展性评价很难落到实处

3,德育低效

4,生活教育极度缺失

5,缺乏大教育观(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严重脱节)

6,对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远远不足

7,形式主义的教学方法

8,教育资源不均衡

9,教学与科研的脱节,一线教师的理论素养亟需提高

10,培养模式单一化,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能满足社会的多样性需求

二,德育低效的问题的表现

新世纪随着人们的社会角色和利益关系由单一向多元转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目标追求等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校德育面临更多的困难:有社会不利环境对我们学生的影响,有家庭内部教育的复杂性、多样性对学生的影响,还存在学校内部德育工作的不适应带来的许多新问题,中学德育实践中存在的诸多形式主义等。例如学校德育往往是居高临下,单纯从“任务”、“要求”角度出发,不注重效益、质量问题;在管理上往往是把德育工作看成是软任务,就事论事的思想教育替代应有的道德教育;学校对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加强与学生的实际道德行为的不到位、不稳定或只停留在遣德认识的水平,表现为怕苦、怕累、任性、自私,索取多、奉献少,说做分离,形成多重性格;一些中学德育工作,只重形式,作表面文章,把德育视为一种可供观赏的“活动”,甚至是“只重过程,不重结果”,有人称“只管种,不管收”。此外,一些学校德育工作者把定量管理的方法庸俗化,用数字简单量化德育工作的效果,如用纪律卫生的分数、好人好事的次数、表扬稿的篇数、捐款的钱数等来“量化”德育的效果。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差成为当前德育不可忽视的一大弊端。

三,原因

1、德育目标的高调化,使学校德育工作变得“务虚”。

目前许多学校的德育目标普遍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德育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内在需求,只重视远大理想的树立;不顾学生的个人利益和主体需要,只求学生的思想风干浪静。脱离社会生活的德育目标,学生不好理解,更难于在心理上接受。过于高调、理想化的道德与人格毕竟不会成为社会生活中普遍的道德现象,因此,学生只能肤浅地唯心地理解各种道德要求,这就直接导致了德育目标指向的负载过重、过空、过高,德育内容的大而不当,宽而无边。东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柯玲副教授提出,“现行学校的德育目标,从本质看还需要进一步‘降调’。”否则过高过空的德育目标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名义上的“加强”而实际上的“淡化”和名义上的“落实”而实际上的“落虚”现象,最终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

2、德育内容的空泛,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因脱离现实而被弱化。目前,一些学校的德育教育内容混乱杂多,忽略了德育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打开我们普通中学的思品教材或教辅资料,发现它没有像其他课程那样拥有完整的相互衔接的知识体系和技能训练体系,而是反复

重复一些简单的道德概念和行为准则,并且老师在课堂上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大讲特讲,通过提问、讨论,去进一步诱导学生来掌握浅显易懂的“大道理”,如尊重老人、帮助同学等。把道德的培养与日常生活分离,忽视学生品德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道德生活的需求,比如,以前德育教材中特别强调学生要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体力弱小与生命的可贵;只要求学生不打架、不骂人,但学生发现在现实的社会中,一味地忍让,只会招来其他同学的欺负,根本不适用。

3,德育方式与途径的错误

割裂德育教育与各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片面强调道德行为的教育,造成德育的“虚”“假”化。学校德育主要采用教授与灌输式的直接教学,这对于需要实践的道德形成是难以发挥作用的。德育在于培养学生的习惯,启发他们的同情心。经过长期训练养成习惯,形成性格。

四,逻辑图:

五,解决方法

1,德育目标应该回归常识与平凡人性。建立学生可切实做到的道德目标,树立他们身边的楷模,只要做到,人人都可是道德模范。在道德目标的树立上,还应该注重道德发展的层次性,设立阶段性的德育目标。

2,全面了解、关注学生,调整德育内容

1)了解学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全面、

系统、科学地了解自己教育对象的各种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经过科学的分

析,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案,为采取科学的手段和途径,提高德育效果奠定基础。

2)2、调整不适应的部分德育内容,及时增加富有时代特征、与新形势下的任务、国

民关注的焦点相吻合的新内容。德育的内容不能一成不变,其历史性的特点要求

我们逐步增加现代社会一般的社会规范和技术规范教育。当今的德育内涵应在原

有的基础上,增加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内容,如法制教育、人文教育、环保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要针对社会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辨别,提高学

生对问题的认识与判断能力,从思想深处,清醒地认识到放松思想教育的危害及

问题产生的根源。德育的内涵要广,要覆盖尽量多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的德

育要全方位地进行,并在不同时期,根据时代特点和主客观需要有所侧重,抓薄

弱环节,提高德育的整体功效。

3,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课程,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内化德育教育。

过去,学校十分重视充分利用各学科德育的新渠道,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以促成学生主体观念的生成。学科德育以各学科教学为渠道,以教学内容为载体渗透着思想品德、心理等多方面的教育。“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各学科所要表达的哲理,无论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融汇在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中。如通过体育,要增强对学生性格、意志、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通过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树立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通过美育,学会体验美的情怀和创造美的能力等。还可以创办各种类型的主题活动,加深学生的体验。

笔者认为德育活动课程的开展不仅可以为那些早已在实行但又无法正常纳入到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活动提供了一种使其系统化、正规化的结构框架,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打破长期以来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学科化德育模式带来了希望。

德育活动课程以培养解决具体的道德问题和处理各种现实的道德情景能力为目标,其实是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能力结合起来了。通过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真实的道德情景和道德冲突,通过学生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仅把抽象的道德原理和规范以具体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对道德情景的自主判断能力,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和自觉的参与意识,这就有可能使学生的道德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念和品性,从而使学生在未来遇到相似的情时受到类似情感的触发而引起道德行为动机。

通过德育活动课程的开设,可以活化各科教材,弥补教材与实际生活脱离的空隙,找准德育的新切人点,这对增强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养成学生的道德主体观念意义重大。

当前中小学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小学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德育的地位不高 具体表现为: 第一,德育在学校中处于可有可无的状况,德育随时都要为升学让路,只重知识而淡化德育。第二,德育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德育的经费不到位等,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系统和奖励制度不够完善; 第三,德育教育不系统、不具体、德育方式单一,学生对德育不感兴趣,德育没有吸引力。 (2)德育内容滞后,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脱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质改革的推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竞争机制的广泛引进,使得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然而德育内容显得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于是德育就成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不相干的东西,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认同,更难促使其内化。 (3)德育重管理,轻人格养成 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它不仅塑造人的行为,还要培养其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但是现在的德育工作往往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而忽视深层思想情感培养,使德育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长期以往,将会使德育生命力日趋萎缩。 (4)德育中的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 当前,德育形式化主要表现为德育量化的滥用,不少学校把品德量化作为德育的“常规武器”大用特用,比如做好事加分,做坏事减分,年终评定,便是一年的德育结果。还有不少学校为了给自己的学校做宣传搞形式主义。例(1)某学校带领学生进行“环保”活动,在河道上拣白色垃圾,边检边拍照,照完了相、就带领学生返校了。那一堆白色垃圾仍然喜笑颜开的立在河床上。例(2)某校带领学生学雷锋扫大街,学生挥舞扫帚,尘土飞扬、甚至把扫的垃圾堆扫在角落里就不管了,却无人劝告。试问这样的德育能“育人”吗?

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一、存在问题 1、德育认识有偏差 一些老师在教学压力下对德育地位的认识有偏差,老师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要求都与学习成绩挂钩,使一部分感到对升学无望的学生抬不起头,厌学,学不进去又没有正事可做,于是出现课堂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等违纪情况。 2、德育目标不清楚 在班级德育工作中,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无明确的长远目标和与长远目标相结合的短期目标,导致德育缺乏系统性。德育跟着老师的感觉走,老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如卫生出现问题讲卫生,纪律出现问题讲守纪,学生打架讲团结友爱,德育的功利性普遍存在。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每周仅一节的班会课,除了有时传达学校布置的各种工作,要么成了说教课,有时干脆上课或让学生做作业。有时开的时候也处于“放羊”状态,流于形式(应付政教处检查)。 3、德育形式单一 大部分的思想教育都是采用开会、谈心、通过校信通联系、叫家长到校等方式,办法不多,形式老套,基本上被学生摸熟,提不起学生兴趣,甚至引起学生反感。 4、德育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 德育管理者、班主任经验不足、方法不到位,在工作上出现了一些失误,降低了德育工作的效能。应该说我校绝大多数德育管理者、班主任不是缺乏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而是缺乏德育工作的方法和经验。一些教师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到班主任工作中,由于缺乏经验,班级管理出了问题;也有个别班主任由于缺乏工作的责任心,班级管理很不到位,不适宜继续担任班主任工作。 5、德育的理论学习和研究不够 教师对德育的研究和探讨相对于教学的研究,要薄弱得多,因为对教师德育成绩的认可程度比不上学科成绩,所以大家都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学习研究,这样一来,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也不能不对随时代变化的学生摇头叹息:学生一届不如一届。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应该研究和探讨适应社会发展的德育,这样的德育才有时代性。而这一切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 6、全员德育意识、制度尚待加强 全员德育要从全体行政人员开始,大家要统一思想,劲往一处使,看到学生的不良现象要共同教育,不要视而不见。在全校层面,全员德育要落到实处还缺少配套的考核机制,现在做多做少一个样,做与不做一个样,这样不能激发出教师的积极性,全员德育工作始终不能深入推进,起到其应有的效果,因此相应的考核条例的制定与实施已迫在眉睫。 7、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过低,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

在学校德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学校德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勇于探索,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异彩纷呈 近几年,全市中小学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下气力抓实德育工作,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城北实验小学自主构建德育内容。一方面,该校依托课程,在《思想品德》、《品德与生活》等课程中自觉更新理念,围绕儿童的生活经验重新组织材料,开辟新的学习途径,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该校依托少先队,从XX年起,陆续开展了八届少儿艺术节和少儿科 技节,引领全市十九所学校共同举办了“红领巾生态文化节”活动,宣传绿色、保护绿色,增添绿色,形成绿色理念的共识,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每次活动都能围绕儿童生活选择适合儿童身心特点的内容,如举行演讲比赛、金点子发布会、小课题研究、小实践活动等,生态文化教育已成为该校德育工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高邮中学十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配备心理咨询室、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等方法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渗 透到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之中,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学生心理指导工作,在思想上引导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

习上激励学生,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细化学校育人目标。郭集中、小学注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断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确立了以年级组为主阵地,分年级段制定德育内容,有效实施德育方案,及时反思教育工作,创造性地将德育渗透到各类活动、各科教学和校园环境的氛围之中,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了分步实施,分段达成,从摸索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中学明确各年级的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一年级侧重“明理守规”,逐步适应高中的学习 与生活,规范行为,树立起高中学习的信心和决心;高二年级侧重“自主塑人”,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体差异,关 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健全人格;高三年级侧重“成才感恩”,激励学生成为对社会、对人类有用的 人才,既要有良心,又要有责任心,成为勇于承担责任的人。三个年级各有侧重又有机联系,协同推进,保证了德育工作的持久性。 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赞化学校在班主任竞聘上岗的基础上,以“三评制度”为抓手,考核班主任工作成绩。⑴建立月度考核制度。根据学校实情,制定月度班级考评和班主任工作考评制度,每月公布考评结果。在月考评的基础上,进行学期班主任考评,考评的结果作为各类先进申报的依据。 ⑵建立学生评价制度。该校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对班主任评议,

德育工作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

三堤小学德育工作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德育的本质是育德,是培养人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我校在德育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德育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德育途径单一 主要依靠班主任的日常管理,虽然也开展了一些德育活动,但大都是重形式、走过场、老套路,写写征文、办办手抄报、开个主题班会等,教师讲授多、管较多,学生参与的也多,但真正体验的少,明显不适合学生需要,收效甚微,大多数的学生应付班主任老师布置的德育作业。 二、德育队伍素质偏低 学校教师老龄化,75%的老教师担任班主任,部分教师的修养和素质与学高身正的要求尚有差距,给学校的德育和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个别班主任管理不到位,工作方法有时也不得当,导致在组织活动是准备不充足,活动效果不太明显。 三、德育工作后劲不足 虽然学校设有少先队,也经常开展少先队活动,但是现在的班主任老师或者是任课老师还是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怕在学校或市级抽考中被约谈,这就在无形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减少学生的活动时间,怕过多的德育活动牵扯学生太多的精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个别学生行为习惯及养成教育有待加强。 五、心理健康教育不够规范,效果不够明显;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学校没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经验不够丰富;由于独生子女和单亲家庭逐渐增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高不严,导致孩子自理、自立能力及抗挫折能力较差,缺少了家长的有力配合,给学校思想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策略: 1、教书育人,树立全员德育的思想。充分利用品德生活与社会教材中的道德、利用教法中的道德、利用教师的道德表率作用等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2、活动育人。充分发挥常规活动、体育活动、艺术活动、社会实践、主题班会、班级教导会等活动充分、体验深刻的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时效性、时代性和针对性。 3、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大力开展养成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节约教育等活动,培养学良好的行为习惯。 4、管理育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德育回归生活。管理不是为了约束人,而是为了解放人。从远离生活到贴近学生,“从小事着手”,重视学生的共同管理与自我教育管理,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5、发挥少先队专门机构的职能,开展各种形式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活动,让学生受到德育熏陶。

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我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1、德育认识有偏差 一些老师在教学压力下对德育地位的认识有偏差,老师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要求都与学习成绩挂钩,使一部分感到对升学无望的学生抬不起头,厌学,学不进去又没有正事可做,于是出现课堂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等违纪情况。 2、德育目标不清楚 在班级德育工作中,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无明确的长远目标和与长远目标相结合的短期目标,导致德育缺乏系统性。德育跟着老师的感觉走,老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如卫生出现问题讲卫生,纪律出现问题讲守纪,学生打架讲团结友爱,德育的功利性普遍存在。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每周仅一节的班会课,除了有时传达学校布置的各种工作,要么成了说教课,有时干脆上课或让学生做作业。有时开的时候也处于“放羊”状态,流于形式(应付政教处检查)。 3、德育形式单一 大部分的思想教育都是采用开会、谈心、通过校信通联系、叫家长到校等方式,办法不多,形式老套,基本上被学生摸熟,提不起学生兴趣,甚至引起学生反感。 4、德育队伍的素质有待提高 德育管理者、班主任经验不足、方法不到位,在工作上出现了一些失误,降低了德育工作的效能。应该说我校绝大多数德育管理者、班主任不是缺乏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而是缺乏德育工作的方法和经验。一些教师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到班主任工作中,由于缺乏经验,班级管理出了问题;也有个别班主任由于缺乏工作的责任心,班级管理很不到位,不适宜继续担任班主任工作。 5、德育的理论学习和研究不够 教师对德育的研究和探讨相对于教学的研究,要薄弱得多,因为对教师德育成绩的认可程度比不上学科成绩,所以大家都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学习研究,这样一来,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也不能不对随时代变化的学生摇头叹息:学生一届不如一届。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应该研究和探讨适应社会发展的德育,这样的德育才有时代性。而这一切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 6、全员德育意识、制度尚待加强 全员德育要从全体行政人员开始,大家要统一思想,劲往一处使,看到学生的不良现象要共同教育,不要视而不见。在全校层面,全员德育要落到实处还缺少配套的考核机制,现在做多做少一个样,做与不做一个样,这样不能激发出教师的积极性,全员德育工作始终不能深入推进,起到其应有的效果,因此相应的考核条例的制定与实施已迫在眉睫。 7、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过低,学生对自己要求不严

试论学校德育的必要性

试论学校德育的必要性 德育的概念与意义 (1)德育的概念 德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等,以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 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的道德要求和个体的品德心理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道德素质,使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丰富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热切的道德观念和较高的道德实践能力,不断提升他们的道德境界的教育过程。它是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律教育相对而言的。 其中所谓思想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政治教育即引导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逐步形成爱憎分明的态度和立场。 道德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和道德义务,以形成高尚的品德。 法律教育即传递法律知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能力,使学生执法、守法,并能正确地运用法律。 (2)德育的意义 第一,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相辅相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了道德支持和道德保障。德育是社会道德建设的 主渠道和主阵地,德育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社会的道德状况。 第二,德育工作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 对于青少年来说,道德需要与理智需要、审美需要一样,是他们的人生基本需要。道德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及满足的方式和类型,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成年后的道德素质和道德素养,决定了他们的社会性发展程度和社会性接纳程度,决定了他们发展空间的大小和发展方向的正确与否。良好的德育工作能够满足、引导和提升他们的道德需要,为他们的道德发展以及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拥有一个充实的、有意义的、有尊严 的和幸福的人生。 第三,德育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与智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德育与其它各育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并为其他各育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方向,它们共同服务于教育目的,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丰富个性的形成。

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昭仁中学焦维世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挑战,进行系统的德育改革,增强德育实效。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外界多方面信息源的影响下综合形成的,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学校教育影响、家庭教育影响、社会教育影响而形成的。为此,本文将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分析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探索德育改革的道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促进学校德育发展。 关键词:学校德育、学校、家庭、社会、问题、促进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挑战,进行系统的德育改革,增强德育实效。例如近来一篇题为《正衡中学,名校就是这样教育出来的,果然有特色!》的网帖。这是一位网友将其近日开家长会的经历发上网,孩子在XX某名校上初一,老师在家长会上“颁布”了N多的个性规定,要求家长督促孩子严格执行。“周末不准看XX卫视!生日不可请同学一起过!不许使用手机、MP3、MP4……” 这不仅反映出学校对德育工作抓得较紧,坚持守住学校德育主阵地,顶住逆流冲击,防止学校“污染”,也反映出当前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可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下面,我将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分析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探索德育改革的道路。 一、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外界多方面信息源的影响下综合形成的,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学校教育影响、家庭教育影响、社会教育影响而形成的,所以在学校德育中存在着环境污染,部分教育效果相互抵消在所难免。 (一)学校教育影响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学校德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是素质教育

德育工作研讨会发言稿

德育工作研讨会发言稿 【篇一:校长在班主任及德育研讨会上的讲话】 在班主任暨德育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聚在这里,召开全镇小学幼儿园班主任暨德 育研讨会,目的是为大家搭建一个相互交流与学习平台,总结过去 工作中的优良经验,取长补短、共同做好我校的班主任暨德育工作。历年来,学校非常重视班主任工作,一直选派业务素质强,教学经 历丰富的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我校的班主任队伍也正是一支年富 力强,精力旺盛,业务精良的队伍,每年在各类考核中,我们的绝 大多数班主任总是考核在前面。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组成单元,班 主任是沟通学校与家长、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在学生和家长面前, 班主任就是学校的化身。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各项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成效。今天学校在教学工作十 分繁忙、各项训练工作紧锣密鼓的情况下,抽出一下午的时间,来 召开班主任暨德育工作研讨会。相信大家通过研讨与交流,不论是 分享经验还是教训,成功还是困惑,一定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势 必会对学校整体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德育是做什么工作的?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是培育人的道德品质,使人形成良好的品德、作风、修养。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是为学生 的健康成长服务,为学生未来的人生幸福奠基,为学生学习文化知 识保驾护航,做到不放弃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成人。作为班主任,要树立德育应该立足于教学实际的思想,一方面关注和指导学生的 学习生活,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习的渴求,让学生热爱学习,学会 学习;另一方面,要关注和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让学生养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每个学生都具备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未来社 会公民的素质。 为此,我们的班主任、德育工作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注重实 效性。我认为,做好班主任工作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开 展班级管理工作。德育及班主任工作的目标,也就是“八个字,两句话”:塑型铸魂、立德树人。一个学生只有具备了优良的品质和高尚 的道德才是一个好学生,一个班级只有具备了端正的学风和高度的

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环境下,虽然我国小学德育工作已逐渐开始起步,很多学校正在积极贯彻教育改革的目标,对学生开展一定的礼仪教育,道德教育工作,人际关系处理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但目前还只是停留在基本的授课阶段,距离系统的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成绩仍是教学重点,德育教育地位较低。学校教师和家长最在乎的东西永远是分数,虽然德育教育工作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在他们心中德育教育依然可有可无。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他们的认知中已经根深蒂固,而且升学考试中,德育考试并不计入学生的总成绩。在一些地区,为了能让学生考入重点中学,学校不得不增加课业负担,家长不得不尽可能给学生安排辅导班,这样以来学生没有空暇时间去学习思想品德教育,学生这方面的发展也会处于落后状态。不难发现,每次召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总是在问教师,“学生的分数怎么样?成绩排名如何?”却很少有家长问,“学生的精神状态如何?行为品德是否端正?”在这样对德育工作忽视的氛围下,学生的健康发展很难得到保证,而且极易沦为学习的机器,对其今后人生的发展产生许多不利因素。其次,学校与家长沟通不够。由于学校对德育工作的不重视,德育工作手段单一,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如何,家长很难真正了解到;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状态以及家长的教育形式,教师也很不清楚。学校教育大多采用说教的方式,如果不考虑每个学生的状况,这种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当今社会压力大,家长以为把学生交给学校就可以松一口气,其实严重忽略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这种沟通障碍使得学生所接收德育教育的效率会大打折扣,造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断层。 二、小学德育工作策略探讨 首先,要改变德育教育的教学观念,提升德育工作的地位。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不先学会做人,今后学习成绩即使再好,也并不能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德育教育是立人之本,是每个优秀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要制定一定的发展目标,除了正常的课堂授课之外,还要定期组织有关德育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有所感悟,以道德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使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最新资料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德育包括道德习惯的教育和思想觉悟的提高,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在于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但现在的德育教育的处境非常尴尬,德育课经常被数学语文等科目项目占用,还有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小学德育教育实际存在的问题 1.重视度不够。受应试教育影响,观念比较传统,德育教育在家长和老师眼中的分量远没有考试分数重要,大部分时候教师和家长的精力都只注重学生的成绩,所有的工作也都围绕提高智力进行(各种作业、补习班等),并没有什么陶冶学生思想品德的行为,这也是导致了孩子的思想道德观念淡薄的主要原因。 2.没有健全的德育教育内容,德育工作停留在表面。我国在德育教育方面,学生大多时候只是被动参加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而且大部分都是榜样示范、品德评价、说理等方法,都是被动的接受老师或家长的教育,孩子们非常反感,甚至把批评教育称之为“上思想品德课”。 3.途径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大部分家长因为工作压力等原因,大部分时候都是隔代的老人带孩子,这则很容易对孩子溺爱,造成孩子在品德习惯教育方面的缺失,而且有的家长甚至觉得,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老师要负责较好,却忽视了家庭和家长在教育中言传身教的作用,对孩子们的关心也非常少,开口闭口就是对错或成绩。 4.缺乏好的方法指导,道德教育在我国发展起来的时间不长,还处于初级摸索阶段,很多方面的认识和研究都还没有,教育内容和评价机制都不健全,缺乏系统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如何做好小学的德育教育 1.首先要改变观念,重视德行教育,首先要重视道德教育,家长与教师应摆脱“唯分数论”的观点,加强对德育培养的重视程度。拥有高道德风尚的人可以弥补智商的缺陷,但一旦道德出现缺失,智商是无法弥补的,所以要转变教育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浅析当今学校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明显感到德育问题多,难度大。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我们要直面问题,勇于担当,做一个明白人,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德育优先意识淡薄。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舆论与政策的错误导向,导致办学宗旨严重偏离,重智育轻德育现象普遍存在。抓升学率能看得见,立竿见影,而德育很难用具体的标杆来衡量,成绩看不见。抓智育名利双收,在社会上,家长看分数,主管部门看升学率;在学校教职评优彰先、晋升晋级等,还是看分数,看升学率。另外有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德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他们错误地认为德育是一项务虚的工作,嘴上说说而已,可有可无,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甚至不要。 2、德育工作队伍不优。目前,中小学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参差不齐,个别学校没有专职德育干部,班主任素质也比较差,这种状况令人担忧。能够做到“全员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学校为数不多,大多数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靠党团队组织、政政处、班主任去做,其他学科教师、后勤人员,认为德育与自己无关,即使在德育岗位上,也不完全尽职尽责。在德育教师队伍中,德育干部忙于学校管理,一线的班主任忙于班级管理,无暇参加上级培训,校本培训也只是流于形式,因此从整个德育教师队伍来看,多数教师只凭经验干工作,工作方法也是极其简单。甚至少数教师,师德败坏,不能行为示范,在学生中造成极坏的影响。 3、德育工作目标空泛。中小学德育工作在目标认识中,学校往往不从实际出发,盲目追求“高大全”、“假大空”,将德育目标定位在理想化的境界,远远地脱离了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学生只能停留在“月亮走,我也走”的水平,有的甚至背道而驰,一味地唱高调,难以实现德育目标的内化,甚至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结果在德育工作名义上“加强德育”,实际上“淡化德育”。故而普遍存在“空洞的多”而“生动的少”、“落虚的多”面“落实的少”、“口号多”而“行动少”等现象。没有落实“低重心、低起点”,没有从“小一点,实一点,近一点”活动入手,没有从“有形”的小事做起,扎扎实实地去推进德育工作。 4、德育工作方法简单。德育教学以灌输和考试为主,缺乏学生的亲身参与体验。由于一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陈旧,在教学中仍然固守传统的学科本位,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灌输和考试,以学科考试分数作为教育得失的唯一坐标,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的习得,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说教代替实践,学生德育生成能力薄弱。一是受现行班级授课制和教育体制的制约,德育实践探究活动是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的。二是教师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受安全、工作量等因素的影响,变成空话。于是很多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干脆回到最省事的“一颗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方法上来。这种空洞的说教,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没有成效。 5、家庭教育缺失。受社会变革的影响和经济大潮的冲击,出现以下情况:①独生子女多,家长对子女教育少溺爱多;②为了生存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孩子无人教育;③离婚带来家庭解体,造成孩子心理阴影。还有部分家庭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不高,只要他吃饱穿暖,似乎另外的就应该是学校的任务了。他们认为:孩子的成绩与智力有关系,跟学校教育有关系,很少有人会认为,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家庭教育很大的关系。当哪个小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了,家长总是存在这样一种错误的偏见:我的小孩可能是读书读

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挑战,进行系统的德育改革,增强德育实效。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外界多方面信息源的影响下综合形成的,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学校教育影响、家庭教育影响、社会教育影响而形成的。为此,本文将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分析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探索德育改革的道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促进学校德育发展。 关键词:学校德育、学校、家庭、社会、问题、促进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挑战,进行系统的德育改革,增强德育实效。例如近来一篇题为《正衡中学,名校就是这样教育出来的,果然有特色!》的网帖。这是一位网友将其近日开家长会的经历发上网,孩子在南京某名校上初一,老师在家长会上“颁布”了N 多的个性规定,要求家长督促孩子严格执行。“周末不准看湖南卫视!生日不可请同学一起过!不许使用手机、MP3、MP4……” 这不仅反映出学校对德育工作抓得较紧,坚持守住学校德育主阵地,顶住逆流冲击,防止学校“污染”,也反映出当前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可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下面,我将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分析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探索德育改革的道路。 一、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外界多方面信息源的影响下综合形成的,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学校教育影响、家庭教育影响、社会教育影响而形成的,所以在学校德育中存在着环境污染,部分教育效果相互抵消在所难免。 (一)学校教育影响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学校德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但德育效果却总是不尽人意,这表明学校教育存着不少问题。

德育工作的22点感悟

德育工作的22点感悟 1.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用言语来教育学生,更要用心语来教育学生。言语作用于耳,心语作用于心,作用于心的教育才能起到育人的效果。同时,要用高尚的品德来影响学生,做到育人先正己。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师道,就是要求老师成为人格独立的人,成为善于丰富精神世界、善于开拓创新的人,成为受学生尊敬的人。不论你是身处穷乡僻壤,还是定居于繁华都市;无论你是默默无闻,还是功成名就;只要你是老师,你就不能卑微也不能高人一等,你就注定要永远肩负传承文明的重荷,你就注定要有普罗米修斯的情怀,因为你是中国教育的脊梁。 3.“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作为光明使者的老师要把阳光播洒到学生的心中,首先自己心里要有阳光。因为,老师高尚的人格对于学生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 4.“情知沧海沃桃李,节似劲竹励后昆。”优秀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一所学校生存发展的稳固根基。 5.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不应该只把课堂当作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把它当作师生交流思想感情、碰撞知识火花、启迪智慧灵感的其乐融融的“磁场”。 6.识质,是雕塑家的基本功,一个好的雕塑家拿到材料,就能摸清它的纹理、曲直、硬度,因材取舍,制造出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的工艺品;识人,则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基本功,面对生龙活虎、个性不同的学生,老师要塑造他们的心灵,要在知识、思维、能力、胆识等方面为他们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7.对一位老师而言,教书育人的任务是培养更多的人才。为了一个端端正正的“人”字,老师历经磨难,痴心不改;为了一个漂漂亮亮的“人”字,老师交付了全部青春,无怨无悔;为了一个高高大大的“人”字,老师将自己化作石阶,任后来者拾级而上。这无数个端正、漂亮、高大的“人”字,垒成了老师人生之路上熠熠生辉的丰碑。 8.学生一天天地成长起来就是老师最大的幸福;这种幸福,是在漫漫长夜的灯光下熬红双眼获得的,也是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换取的。 9.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凌其泉源。三尺讲台上,老师播种的是知识,浇灌的是心灵,只有做到文质彬彬、德艺双馨,才是一个能吸引学生的魅力无穷的老师。

德育及其意义

一、“德育”概念界定 一般说来,德育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德育仅指道德品质教育;广义的德育则泛指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地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柜。广义的德育相对于体育、智育而言,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或正组织教育的代名词。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习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 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待的品德的活动。 二、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德育过程的结构式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它有一定数量的要素(或成分、组成部分);各要素之间有质的区别;他们在德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各不相同,彼此以一定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有组织的系统。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育者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个体教育者和群体教育者。 受教育者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他们都是德育的对象。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当他作为德

育对象时,他是德育的客体,当他接受德育影响进行自我品德教育和对其他德育对象产生影响时,他成为德育主体。 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学校德育基本内容是根据学校德育目标和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确定的,它具有一定范围和层次。 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凭借一定的手段进行。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将德育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德育方法来学习、修养、内化德育内容而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品德。 德育过程中的各要素,通过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实践的活动而发生一定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并在这种矛盾运动中推动教育者的品德发生预期变化。由于这一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才不断将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转化未受教育者个体的品德,从而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这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过程和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方面社会化或再社会化过程,是社会思想品德继承和创新相统一的过程。 三、德育的意义 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3、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学校德育存在的五个主要问题

请你列出当前学校德育中存在的五个主要问题,并按其内在逻辑关系排序 一、我们对学校德育概念理解缺乏明确统一的认识(主要原因)。 我们人为地将学校德育分成了“大”与“小”,或者说是“广义与狭义”,“大德育”,也即“广义的德育”。既将所 有能够影响青少年品德发展的活动都称为德育;“大德育”即包括的内容主要有:政治、思想、道德、法治、心理等方 面的内容。我们只需要简单地思考一下,便可发现如果这样理解德育,会出现什么问题呢?这其中的每一部分内容都会 涉及到一个独立的学科,或者说是一门专门的科学。它们有自身内在的逻辑,如果不加分析地将其进行混合,所造成的 结果就是,无法进行具体的操作,这也是德育实践中人们常常感到困惑的根本原因。“小德育”也即“狭义的德育”。 即专门指“道德教育”;如果学校德育是指狭义的道德教育,那么,我们就要面对一个如何培养青少年的思想意识,政 治素养等等问题,如它们使用什么名称,具体教育的层次,这些就会给我们的学校德育的课程设置,理论研究提出新的 问题,当然,如果要科学地认识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是必要的。否则,学校德育就只能作为一种工作概念而 不是理论概念存在于学校教育之中。也有人从与西方接轨的角度将德育视为“道德教育”,即西方人用的 MORALEDUCATION。但这很显然是不行的,因为不同文化中对道德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这一点,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更是如此。以上的区分 太过于简单化,不利于建立一套长期的,稳定的学校德育知识体系。 二、缺少长期的,稳定的学校德育知识体系(次要问题) 由于我们对学校德育概念理解缺乏明确统一的认识,我们现在的学校德育没有一套长期的,稳定的学校德育知识体系。 我们现有的德育教材,内容链接生硬,缺乏一个内在的逻辑线索。 三、当代学校德育如何面向传统(次要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深刻。仅就道、德二字而言,我们便不难出,这其中的奥妙,它体现的不是简单与单 纯的记忆与模仿,而是充满着动态与变化的主体自觉与理解。我们既要从历史的角度思考古人的思想,同时也得从今天 的思想去深入理解蕴涵在古代思想家思想中的大智慧。否则,我们一味放弃自身的文化与道德传统,而把改革的路径仅 仅定位在向西方学习的片面道路上,这种做法既不科学,也不实事求是,更会陷入民族文化的虚无主义。所以当代学校 德育教育就要思考如何结合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来制定实施德育课程体系。 四、学校道德教育中的生命意义缺失(次要问题) 学校中进行了长期不懈与声势浩大的“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收效却甚微。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对道德的理解上。在 长期的学校道德教育中,道德的意义逐渐被异化,道德教育同其它各育一样,成为一种知识教育,或者说是一种认知的 教育,并在方法上表现出强烈的科学化倾向。人们将道德仅视为外在的纲常礼仪与行为规范,进而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学 生对这些规范的模仿和操练,忽略了道德作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所具有的内在主体性和动态生成性,其后果是导致了道

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009年资源整合以来,我校在德育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德育工作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1、部分德育工作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以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个别校委会成员及科任教师管理能力、德育工作观念、方法还有待改进。个别教师依然认为“德育工作由校长或德育处及班主任承担”。 3、个别学生行为习惯及养成教育有待加强。 4、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虽有提高,一批批优秀班主任已脱颖而出,但由于我校教师来源复杂,教师虽多,但优秀骨干教师还不是很多,用人时捉襟见肘,因为个别班主任的水平和能力偏弱,部分教师的修养和素质与学高身正的要求尚有距离,给学校的德育和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个别班主任管理不到位,工作方法有时不得当。个别班级在组织活动时准备不充分,活动效果不太明显。 5、师德师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和《巴州教师行为规范十条》 6、民族团结教育要继续深化。 7、“十个一”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要继续强化。 8、心理健康教育不够规范,效果不明显;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经验还不够丰富;心理咨询室不规范,有些资料搜集不全。个别学生的心理脆弱,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待加强。由于独生子女和单亲家庭逐渐增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增多,寄宿学生中,由于离家较远对自己的要求不严,独立生活能力、自理、自立能力较差,缺少了家长的有力配合,给学校思想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 9、个别学生法制意识,安全意识较薄弱。 10、家长学校教育培训形式单调,个别班级家长出勤率不高,效果不明显;个别教师对家长学校工作不太支持;有些资料搜集不全。 11、后勤管理需进一步加强,生活指导教师素质及服务意识需有待进一步提高。 12、德育科研工作未得到学校重视,未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德育是学校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向,随着时代发展,新形势对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能发现这方面的教育途径相对比较单一,没有和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能融合起来。通常小学德育教育采用的方法以说教为主,采用品德评价、榜样示范等方式,而较少用情感去感染学生,同时在进行小学德育教育时也较少结合学生个体实际情况,导致最终教与学上的脱节。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来自于家庭,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放在学校了就全然是老师的责任,对于家庭方面的德育教育不重视甚至不教育,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第二,当前学生德育教育环境相对比较差。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等都带来了方便,我们常常能看到很多小孩都拿着手机、平板等观看网络内容,但是网

络并不是一个绿色健康的环境,很多黄暴信息也是通过互联网到处传播,而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途径来彻底区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网络信息内容的查看权限。小学生还处于对道德认知不是那么清晰的年龄,这些网络不良信息会造成小学生道德的错误认知,而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也会造成他们只看重孩子的文化成绩,对道德教育不那么关注。第三,学校对学生道德教育投入没有像其他课程大,很多学校没有针对学生德育方面的专门师资投入,很多教师也没有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意识,更多的是关注与学生的学习结果,他们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导致小学的德育教育整体投入不足。而当前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学生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个人问题,比如以自我的重心,不接受他人意见等,这也导致小学的德育教育需要被迫切关注。 二、小学德育教育对策 第一,加强学校对德育教育的途径,要把德育教育彻底深入到各种教育内容中,学校对各科教师应该有德育教育的要求,要把德育教育渗入到各科学习中。同时,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融合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低效原因与完善方法构建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低效原因与完善方法构建 发表时间:2018-06-14T10:46:55.203Z 来源:《素质教育》2018年6月总第274期作者:邹敏诺 [导读] 高中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优秀精神品质的关键时期,因此,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广东省湛江市爱周高级中学524094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优秀精神品质的关键时期,因此,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之后详细分析了目前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低效现状及其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最后在结语部分做出了总结。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工作对策研究家校互动 一、班主任德育工作概述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是一个微型社会。班主任德育工作,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选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状况、生活状况、课外活动等行为,进行教育和管理,确保学生得到公平的学习资源、实现健康全面发展。而高中阶段,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关键阶段,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尤为重要。 二、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低效原因 1.学校对班主任德育工作缺乏重视。学校对班主任水平的考核,大多集中在考试成绩、教室及包干区的卫生状况、纪律情况等方面,重结果而轻过程,重工作量而轻工作效果。对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工作效率、工作态度方面,关注不足。据统计,各所学校对班主任工作量的评价占25%到40%,对工作结果的评价占25%到30%,对工作效率和工作方法的评价占10%到23%,对工作态度的评价只占不到10%。究其原因,就是学校对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缺乏重视,对工作结果的考核只求方便快捷,而对工作过程、工作效率的考核,需要深入到具体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去,学校为了省事,自然会选择前者。学校对班主任的管理培训,同样缺乏重视。有时候,班主任甚至不能发挥榜样作用,据调查,55%的学生认为班主任教师并没有以身作则。 2.班主任缺乏工作积极性。学生的各类评比、鼓励考核,大小事务,班主任都要亲力亲为。学校和家长,经常对班主任提出过高的要求,一旦学生成绩下滑,或是违反纪律、发生意外等情况,班主任都必须负责任。班主任工作,工作量大、工作责任重大,在背负着巨大压力的同时,而相应的收入却并不高,这就导致了很多教师不愿意接受班主任工作。调查显示,超过99%的班主任都认为自己有压力,超过60%认为压力很大。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评价一位教师优秀与否,往往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标准,教师自然把精力都重点放在教学上,至于班级管理,则要往后排。 3.缺乏科学的德育教育方法和艺术性的教育手段。 (1)班级管理制度不完善。在很多班级,管理细则都只是摆设,纯粹是为了应付领导检查,并没有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有的甚至从其他班级照搬过来,或者已经使用了好几年。据统计,93%的班主任老师承认并没有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级管理制度。(2)班干部的任免过于随意,大部分都由班主任直接任命,缺乏一套系统的选拔和考核机制,通常情况下都是有成绩优异的学生担任。据统计,通过学生选举产生班干部的比率不足25%,班主任直接任命的比率则超过40%。(3)缺乏艺术性的教育手段。教师的德育教育手段简单粗暴,对于学生的问题行为,只进行简单的批评和惩罚,缺乏教育与沟通。接近25%的学生认为班主任不了解学生、不能公正地处理问题。在管理过程中,忽略个体的差异性,对所有人都使用同一套标准,扼杀了独立的个性。据调查,73%的学生认为进行个性化教育更能对自己产生影响。 4.家长无法积极配合班主任德育工作。由于家长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或是忙于工作,没有意识或没有时间顾及到孩子的教育问题,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得到的家长支持相当有限。通过与家长的访谈,笔者发现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德育教育就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家长只需要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还有一部分家长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当学生犯了错误之后没有进行及时的教育,甚至包庇孩子。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没有家长的支持配合,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全面发展便无从谈起。 三、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完善方法 1.改变教学理念,重视德育教育。 (1)建立科学的班主任评价体系。从基于结果的评价体系,过渡到基于过程的评价体系。除了对工作量和工作结果的评估考核外,还要对管理方法、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价。至于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学生评价、任课教师评价、领导评价等多种方式结合,引入竞争机制和奖励机制,充分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2)重视班主任的培训工作,鼓励班主任进行自我学习,主动钻研,注重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班主任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好榜样作用,确保自己的管理能够服众。另外,班主任需要夯实理论基础,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不断吸收先进的德育管理理念,为班级管理工作提供指导。(3)加强对班主任的人文关怀。班主任承担着来自学校和家长的巨大压力,其不稳定的心理状态,会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心理暗示。因此,学校必须时刻关注班主任的心理,安抚他们的负面情绪,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建立反馈制度,让班主任能够定期反映自己遇到的问题,寻求帮助。再比如,举办班主任谈心会,加强班主任之间的交流,宣泄负面情绪,借鉴管理经验。 2.完善相关制度,提升班主任德育实效。 (1)建立恰当的班级管理制度。每个班级,按照自身特点,针对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制定长期有效的管理细则,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执行力。(2)重视班风培养。在进行班干部选拔时,应该综合考量,选取品学兼优的学生,做好榜样。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营造良好的班级风气。(3)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改善德育方法。班主任需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平等的交流,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态度。以引导取代说教,以建议取代命令,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3.校内校外结合,构建一体化平台。前文也提到过,班主任德育工作,如果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其效果往往达不到最佳状态。因此,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学生在学校里与在家里往往有着不同的表现,与家长沟通,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一个学生。另一方面,通过与家长沟通,能够传达学校的德育理念与管理理念,同时,又能获得家长的有效建议,从而极大地提升德育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