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刑事法律规范阐释的问题张绍谦

关于刑事法律规范阐释的问题张绍谦

关于刑事法律规范阐释的问题张绍谦
关于刑事法律规范阐释的问题张绍谦

关于刑事法律规范阐释的问题张绍谦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张绍谦

游伟(主持人)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一场学术报告。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在座的嘉宾。报告主讲人张绍谦教授,张教授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去年我们建校50周年时,他以郑州大学法学院院长的身份来参加校庆活动,现在,张教授已经被作为高级人才引进到上海,在交通大学法学院从事刑法学教学和研究。他今天给我们作报告的主题是关于刑事法律规范的阐释,也就是刑法的解释问题。我们同时请来了两位嘉宾作为评议人,考虑到法律解释问题不仅是法理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司法实务问题,所以,第一位评议嘉宾是龚培华主任,龚主任也毕业于我们学校,硕士学位是在人民大学取得的,是我们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办公室主任(现为研究室主任、刑法学博士生),同时也是华东政法学院司法研究中心的副主任。论水平,他是完全应该当主任的,但因为是华政的司法研究中心,所以,只好让龚主任屈居副主任之职了。第二位评议嘉宾是黄祥青庭长,他是武汉大学刑法学博士,也是我主持的《华东刑事司法评论》的副主编之一,上海的刑事审判活动,特别是经济犯罪审判工作,黄庭长的意见具有“准司法解释”的效力,比我们大学教授的学理解释厉害多了。对于主报告人张绍谦教授和两位评议嘉宾龚培华主任、黄祥青庭长的到来,我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下面,首先有请张绍谦教授做主报告,然后分别由两位嘉宾做评论。

张绍谦(报告人):首先很高兴,86年毕业至今18年了,现在可以回到母校和各位同学交流一下学习心得,确实很高兴。我是79年作为华政复校的第一届学生考入华政的。83年毕业后考取了华政刑法专业的研究生,导师是苏惠渔教授。(游伟:今天在座的有我们非常尊敬的苏惠渔教授,是中国刑法学研究会顾问,上海市刑法学研究会的会长,另外苏教授计划下个月也在这里给我们学生做报告)。因此我很荣幸可以在华政师从著名的苏惠渔教授。毕业后,回到老家河南,工作了17年。93年又到武汉大学报考马克昌老师的博士研究生,96年毕业。所以,虽然我不才,却可以师从国内两个著名的刑法导师,是我很大的荣幸。我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能走我这条路,跟导师多学一点知识。

今天谈不上报告,谈谈学习心得。主题是刑事法律规范的阐释,即刑法的解释问题。刑法要不要解释,作为搞刑法的都知道,如果严格按照罪刑法定的要求,刑法是不应该解释的。我们知道,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到刑事古典学派,他们创立了近现代的犯罪构成理论以后,罪刑法定一直是现代刑事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基本要求就是立法者把什么是罪,罪的构成要件,和什么样的罪能判什么样的刑由法律明确清楚地规定出来,然后由法官、司法人员严格依照刑法规定去处理具体案件。法官只是法律之口,他不能有立法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也就限制了法官刑事司法的擅断权。如果严格坚持罪刑法定,法律必须是非常清楚、明确,没有任何模糊余地,这样法官也没有解释的可能性。所以严格按照罪刑法定,刑法是不能解释的。贝卡利亚在其传世之作《论犯罪与刑罚》中对刑法的解释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他认为刑法不能解释,必须严格执行。可事实上,这种严格的罪刑法定是很难做到的。立法技术再高,制定出的法律也会有一定的概括性,成文法都是用文字表示出来的,而文字本身就是多义的,因此概括性是法律本身的一个特点。在一个法律中用的字词的涵义是什么,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导致法律本身必然要解释,而且法律总是根据当时特定的社会情况制定出的规范,但是它要规范的却是它生效以后未来几年、几十年、百年内出现的情况,因此立法时不可能把所有未来发生的情况都提前预见,清楚明白规定出来,这就导致法律一制定出,就可能和未来社会发生脱离,有人形象说了一句话:哲学上讲一个人不能同时踏入两条河。因为当时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以以前制定的法律来处理新发生的案件时,怎么办?法律不可能经常改,法律要有稳定性,刑法更是如此。所以这决定了要求进行法律解释。并且有时立法技术不过关,字词标点符号结构发生模糊,这时解释的余地更大。例如我国1997年修订刑法后,刚生效,学术界就对其中一条发生争议,关于正当防卫里增加了一条特殊防卫权,对于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它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致人死伤的,不是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那么在这里就有个问题,行凶是什么?故意杀人,抢劫,强奸是清楚地,还有其它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这个概括性规定,在这样重重规定之下,前面的“行凶”到底是什么?感到很难理解。这个词本身的模糊性导致了司法机关处理案件时要解释,如果解释不好,会使无限防卫权被滥用。如果两个人在街上骑自行车,互相发生了冲突,一个人要打对方,那么对方能不能说是行凶,就可以行使无限防卫权?显然是不行的,那么怎么办?这时就必须有刑法解释。我们国家刑法生效以来已经有许多立法、司法

解释,但是对刑法解释的关注从来没有象今年这样在刑法学界引起如此广泛的重视,我们刚刚在长沙参加完今年刑法年会,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刑法解释问题。为什么会在今年对这个问题如此关注?一个是《立法法》制定以后,对到底有没有司法解释权这个问题有争议,《立法法》里没有规定最高院和最高检对法律有解释权,它的解释权是1981年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法律解释的规定里作出的,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看法,有说《立法法》事实上取消了两高的解释权。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有司法解释权的话,那么最高检应不应当享有解释权,因为两高同时享有解释权,往往出现对同一个问题解释不一致的情况,这时应该如何执行司法解释,因此有人提出取消最高检的司法解释权。再一个争议的问题是,解释时应如何正确作出解释,也就是解释的公正合理问题。经常上网的同学可能知道,最高院今年1月8日作出的一个刑法解释引起了刑法界和社会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这个解释是最高院审判委员会在1262次会议上通过的,内容是行为人不明知是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是否构成强奸罪问题的批复,这个批复是1月24日实行的。“行为人明知是不满十四周岁幼女而与其发生性关系,无论幼女是否愿意,均应依照刑法236条第2款规定,以强奸罪定罪处罚,即奸淫幼女罪;行为人确实不知对方是不满十四周岁幼女,双方自愿发生性关系,未造成严重后果,情节显著轻微的,不认为是犯罪。”问题存在于后半段,这个解释公布后,引起轩然大波,网上很多网民进行了批判,认为这个解释是为一部分人开脱罪责提供依据,只要不知年龄,就不以犯罪处理,等于为某些人提供开脱理由,并且不利于对幼女的保护。讨伐之声很高。北京大学法学院苏力教授也写了篇很长的文章发表在《法学》上,题目是《司法解释、公共政策和最高法院——从最高法院有关“奸淫幼女”的司法解释切入》。苏力教授是搞法理的,在美国学了很长时间,有很多研究,他依据对英美法的感受,以自己对刑法的理解,和对这个解释可能产生效果的判断写了这篇文章,其结论很清楚,这个解释是非常不公正的。一是理论上站不住脚,二是在法律上没依据,三是带来的社会效果非常不好。理论上,最高院认为根据现在的犯罪构成理论,要求主客观相一致,客观上有危害社会的行为,主观上有危害社会的故意或过失,主客观相统一才能以犯罪来处理,仅仅有客观危害行为,没有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犯罪就不能成立。苏力认为这个理论本身就是学者杜撰出来的,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也就是对刑法中主客观一致原则和犯罪构成理论提出了质疑。根据这个理论作出这种解释当然就不合理。再者没有法律依据,在我国刑法里236条规定的是奸淫幼女以强奸罪从重处罚,并没有说故意奸淫幼女以强奸罪从重处罚,而且从国外情况来看,根据他的研究,现在绝大多数国家对奸淫幼女罪都是以严格责任规定的,即只要求客观上有这个行为,不要求主观上有故意,也就是不要求对年龄明知,因此我国立法没有说要求明知,显然立法者就把它作为一个严格责任规定了,司法解释凭什么增加一个故意,这个解释超越了司法解释权,侵入到立法权领域里去了。再就是从解释的社会效果来说,能和幼女发生性关系而又不明知幼女年龄的人有哪些,要么是有权的要么是有钱的要么是明星,为幼女所崇拜,只有这样几种人,而那些亲戚或者老师或者同学,这些人和幼女长期交往,不可能不知道年龄,所以这样一来,本身这些有钱有权人有很多职员,他完全可以利用他的职员造成他不明知的假相,为自己开脱,而且要求明知,须由检察机关来证明,这个证据要由被告提供,他如果不提供,检察机关就没有证据,在这种情况下,律师利用无罪推定原则,只要检察机关拿不出证据,他就可以做无罪辩护,刑法有规定,疑罪从无,这些人不是自然就被开脱了吗?相反,和幼女熟悉的老师、同学等,由于知道年龄就能定罪,这样导致的社会效果非常不利。显然在这里,苏力不但对刑法的构成提出置疑,对无罪推定、疑罪从无的现代法治原则也提出了置疑。

就苏力本人的学识和地位,这篇文章的影响非常大。他提出以后,刑法界老师也纷纷写文章对此进行批判。我们现在要说的问题是对苏力这种解释刑法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合适不合适,然后由此引出我个人认为在做刑法解释时应当注意哪些基本问题。我个人很尊敬苏力,他在法理研究上学问很好,为人也很好,他对英美法的研究非常有见地,但是对他这篇文章的观点,我是不敢苟同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我个人认为一个是他本人对刑法学没有很精深的了解,二是他对整个世界刑法的基本情况也不是非常了解,他对这个解释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的分析,是凭理论上推断出来的,没有事实依据,并且恰恰相反,这些年司法机关司法操作结果并不是按他的推断发展的。

首先,我要谈一下如何看待主客观相一致原则和犯罪构成基本理论问题,到底这个理论是不是过时了,这个理论是不是应当置疑。人类社会从有了刑法以来到现在,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从原来朴素的刑法观念到系统刑法学出现可以说是由低级到高级,由不文明到文明,由不科学到科学这么一个方向发展的。在比

较早期时,国家对一个人定罪,往往是客观归罪,或者是主观归罪。客观归罪就是只讲行为在客观上对国家保护的重要社会利益的侵害,而不论你主观上是不是有故意或者过失,像中国古代就曾经发生过一个案子,有个女的结婚后,在家很孝敬,有天回娘家,天晚了,要赶回家做饭,她母亲不让她走,拉她,她要往外走,结果力量用的大了点,她母亲没抓紧她,一下摔到了,结果摔到头,死了。这完全是个意外事件,但是在古代这就是大不敬,对她定罪判刑。这就是典型的客观归罪。那么后来人们发现,刑法的目的是什么,这种客观归罪纯粹是一个报应,因为你客观上遭受损害,就要报应你,但是主观上没有任何罪过,你惩罚他能带来什么样社会效果?特殊预防,一般预防的目的都达不到。所以后来就慢慢废除了,然后又出现主观归罪,只讲主观上有没有罪过,不管你客观上有没有行为,在中国文革时期,这种情况是非常严重的,后来人们发现无论客观还是主观归罪都是不合理的,主观只讲恶性,不讲客观危害,那我们说无论我事先怎么想,只要我没有变成行为,没有对社会造成任何影响,处罚的依据在哪?这不是处罚思想犯吗?正是在对主观归罪、客观归罪不断否定的基础上,人们发现在对人定罪时,从刑法的公平合理这个角度出发,应当主客观相统一,既强调客观危害又强调主观罪过,这样经过资产阶级古典学派整理归纳系统后形成了犯罪构成理论,这个理论既回答了惩罚客观上是因为造成了社会危害,主观上因为有故意或过失,如果没有罪过,即使客观有危害,也缺乏自由意志,即缺乏了惩罚的哲学基础。我们说这种主客观相一致原则奠定了现代犯罪构成理论,这个理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都承认,即使英美法系在个别情况下规定了严格责任,但是绝大多数情况还是实行这个原则。大陆法系在刑法上根本就不承认严格责任。苏力教授对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提出置疑,这种置疑是没有充分理论根据的。那么这个解释是不是有法律基础,是不是刑法没有写清楚,就是严格责任,这种理解,我们说是错的。我们学刑法有两层意思,一是刑法条文二是刑法规范,条文是立法者用字词在条文里表现出的立法内容,它是规范的文字表现,但是它本身不能完全等同于规范。规范是隐含在条文里的约束人们的规则,立法机关在用立法字词表述规范时,有时可能很清楚,把所有规范内容都用文字表示出来,有时他认为对一个问题不会引起歧义,从条文的简明扼要这个角度,可能把一些大家都能理解或者他认为都能理解的省略掉,这时,我们不能认为立法上没有表现出,就认为立法上没有规定。规范是通过罪状来表现的,罪状有简单、叙明、空白和引证罪状四种,简单罪状就是没有完全用文字表达的立法条文,刑法有很多,如盗窃,盗窃严格来讲就是秘密窃取或在他人不知的情况下窃取他人财物,但是刑法并没有规定,只写了盗窃两个字就清楚了,大家都知道。那么奸淫幼女罪没有写故意奸淫,或者明知是幼女而奸淫,没有这个词,所以就是严格责任。但是我国刑法理论现在能找到的根据是我国刑法是排斥严格责任的,没有一条是严格责任的。所有的犯罪要么是故意要么是过失,不可能有严格责任,而且有意外事件的严格规定,行为人不能预见自己行为结果造成危害时不承担刑事责任,从而进一步严格了罪过的要件。从我国现有的刑法条文来讲,有个嫖宿幼女罪,如果明知是幼女卖淫而嫖宿的,构成嫖宿幼女罪,那么若奸淫幼女是严格责任的话,嫖宿幼女也在奸淫幼女罪里处理,就不应是嫖宿幼女罪。因此有奸淫幼女故意的,构成奸淫幼女罪,有嫖宿幼女故意的,构成嫖宿幼女罪,因此罪过要件必须具备。

从这里来讲,苏力教授的解释在刑法依据上是没有道理的。从刑法处罚效果来讲,苏力教授分析了几种可能出现的效果,他分析了有钱有势的人通过其权势与幼女发生性关系,这些人可以故意制造不明知,另外就是些老师、同学、亲戚等,他认为不能有其它情况了,现在的问题是,这个解释针对的是第三种情况,是苏力教授没有想到的,或者想到没有说的,即现在有些女生生活作风不严谨,尤其是通过网络,一夜情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个解释的根据在哪?2003年辽宁省高院有这么个案子,13岁幼女发生8次一夜情,这个幼女1989年出生,在网上聊天,用的网名就是疯女人,4岁时父母离婚,跟奶奶过,2002年除夕夜,去网吧上网聊天,遇到一个叫“百密一疏”的男孩,两人聊了一夜,后来她主动提出与男孩发生关系。第二天,又遇到一个叫“热血燃烧”的男孩,又见面发生关系。2月18日晚上,上网遇到一个17岁叫“浩天”的男孩,又主动提出找“浩天”,“浩天”和两个表兄弟在鞍山市一个饭店与这个女孩见面,后来在“浩天”父亲的办公室,先后与这个女孩发生关系。后来又认识了两个网友,并发生关系。最后在鞍山市一个高中叫“陈东”的学生宿舍里住了十天,被学校发现,举报到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把45天内与她发生关系中的6个人抓起来了,其他两个跑了。这个女生大眼睛,长发,有点胖,身高165cm以上,她根本就不知道网友的真实姓名。在这种情况下,问题出来了,这时那六个人才知道原来一直说自己17岁的女孩还不到13岁。女生说伪装年龄是因为不想让他们把她当小孩看,至于发生性关系,一半是自愿一半是不自

愿。八个人抓到了六个,如果不管主观故意,只看客观事实,就要定罪判刑,这些人都要以强奸罪定罪判刑。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长相具备隐瞒性又谎报年龄,且自愿与他们发生性关系,他们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因此不可能有机会和条件知道她的年龄,即主观上完全没有奸淫幼女的故意,对他们定罪判刑,合理吗?从刑法预防角度来说,今后这种情况能不发生?这种情况是苏力教授没有写到的,也是司法机关最难办的。辽宁高院觉得很难办,如果把六个人定罪判刑,确实与刑法主客观相一致原则背离,所以上报最高院,最高院对此进行了解释。事实上,类似这种情况,很早就遇到了。早几年就发生过。也是一个幼女主动和男性发生性关系,并且谎报自己20岁,最后为证明该情况,找了五个专家,有法律专家,有社会心理学家,有医生等,分别与该女生谈话,各自判断该女生年龄,最小判断19岁,最大判断25岁。事实上,她不满14岁。尽管当时没有解释,根据刑法主客观相一致原则,确实因女方谎报年龄并自愿主动和男性发生关系,不以犯罪论处,司法机关一直是如此做的,只是没有形成司法解释而已。当然,男性要证明自己确实不知道,并非只要说自己不知道就可以脱罪。如果根据女性年龄和举止,让一般人看来知道是个小孩,即使不知年龄,也认为是已经知道。知道包括明知和应知,不可能不知道,这是一个推断问题,只有连应当知道都没有,这时才可能不够成犯罪。用这个解释来解脱犯罪,现在基本上是没有的。因此这个解释无非是对以前的做法,对学理解释做了认可而已,没想到现在引起这么大反响。

苏力教授还有一个观点,一个社会基于公共政策的考虑,在必要时就可以让行为人承担严格责任,是为了更好保护社会利益。他认为只有对这种现象以严格责任来处理,才能更有效保护幼女的人身权利,这是一个基本的公共政策,为了这个公共政策,可以牺牲某些个人的利益。有个刑法老师写了篇文章《庇护的底线》,认为对于幼女是要保护,但是否保护到连公民的基本的权利都不要了,为了保护幼女,连主客观一致都不论,只要受骗上当,有此行为就要定罪判刑,那么人权还要不要?保护也要有底线。所以,我们对苏力教授的观点是不能支持的。这次刑法年会,学术界对这个解释本身是肯定的,对苏力教授的观点是不赞成的。这个文章肯定会继续引起学术界新一轮对刑法解释问题的讨论,希望大家能关注。

接下来,我想进一步谈谈在刑法解释上到底如何作出一个比较公正合理的,能够为公众接受的解释。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一是刑法解释时应当如何掌握解释的基本原则问题。刑法解释涉及到方方面面,要遵守一定的原则,违背了原则,解释的效果就可能是不公正、不合理的,但这个原则是什么,有哪些,刑法界看法不同。我个人认为,至少下面几个原则必须坚持。

第一,刑法解释必须遵循合法性原则。刑法解释是对刑法规范的阐明,是对刑法不清楚地方的说明,因此不是立法,不能以解释的方式来改变原有的法律规范,合法性是刑法解释必须遵守的第一个原则,这也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不允许打着解释的幌子,事实上达到行使立法权的目的。我们现在的政治体制决定立法权和司法权必须分开。那么什么是合法?解释者都认为他自己的解释是合法的,合法本身对法律的理解又有不同方法问题。有的认为合法必须是严格按照文本方法来解释,即把字面表达出来的涵义解释出来,不允许去探求立法本意,有的则认为要探求立法本意,立法者当时制定该法时怎么想的,这才是合法;有的认为解释必须严格依照文本,不允许有扩张解释,有的认为扩张解释在一定情况下是必要的。所以这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否则会导致司法权侵犯立法权。以前曾有个解释,关于离退休国家工作人员在离退休之后利用自己以前职务便利收受他人财物的,能不能构成受贿罪的问题,该解释认为构成,本意是好的,人退,但关系存在,但是我们说刑法规定受贿罪是国家工作人员,这种人是离退休的,意味着没有职务在身。所以这个解释显然就是以司法解释方法改变了立法的规定,是不合法的。我个人认为,在进行合法解释时,一要遵照文本解释方法,要根据立法者通过法律条文表现出的内容来解释,只有通过文本解释得出的结论非常荒谬时,才能用其它解释来补充,如合目的的解释来补充。如果用文本解释得到的结论没有什么不妥,就不能用其它方法进行解释,不然会导致立法的稳定性,如上面那个例子,就是根据目的解释的,认为刑法目的是保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廉洁性,虽然离退休,毕竟受贿行为对社会有害,不用这条惩罚你,用什么惩罚?这个解释也许在效果上对社会有利,却瓦解了罪刑法定原则,我们是不能认同的。文本解释得出的结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是现任的,有职有权在身的,不能是过去的,离退休的。再如,破坏公共交通工具罪,破坏航空器、火车、电车、汽车、船只,没有写拖拉机,对拖拉机能不能解释为该罪的对象,按照文本解释,是不行的,拖拉机不是汽车,且立法时,拖拉机是非常普遍地现象,立法者当时没有把它放进来,说明立法者是有意把它排除的。拖拉机具有双重性,可作耕作农具,农

闲时可以做汽车运输,一旦做运输,其性质与汽车一样,以此把它解释为汽车,我个人认为如果按照这种解释下去,会有很多东西被解释到汽车里来。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就是按照文本解释的方法来解释它的涵义,而且对破坏拖拉机的行为,不是说不解释为汽车就没有办法处理了,可以按照其它有关条文处理。因此坚持文本解释优先。对扩张解释要尽量加以限制,我不主张搞扩张解释。北大一个教授提出,在社会发展如此迅速情况之下,要使立法能够迅速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要尽量在法律涵义之内用扩张解释的办法来扩大刑法的覆盖面,我认为一旦要是加上尽量两个字,无形中导致扩张解释和类推解释界限模糊,类推解释事实上就是立法了。所以解释要合法,就要尽量探求文本涵义,且是立法者本人的涵义,而不能是客观上文字表现出来的涵义,这是我的个人观点。

第二个原则是合理,即解释出来要合道理,要合刑法的基本原理,要合社会的基本情理,不能解释出来后和刑法基本理论,大家公认的科学理论相抵触,这种解释显然是不能采取的。因此在该问题上,我对苏力教授的观点不能赞成,他是在否定主客观相一致原则和犯罪构成理论基础上作出他的评论的,而这个理论原则已经被社会反复证明是合理科学的,是人类几千年来对刑法探索的结晶,轻易的加以否定,并由此得出自己的结论,这种态度在刑法上是不严肃的。所以解释结果必须要符合犯罪构成理论问题。如在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解释问题上,遇到一些难处,若非国有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共同侵占单位财产,一个是被委派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一个没有被委派,但在该企业也是从事公务的人员,共同利用职务之便,如果分别实施的话,一个是贪污罪,另一个是职务侵占罪,可是共同贪污一笔财产时,如何定?有人认为根据主犯来定,我们认为这就违背了共同犯罪构成理论,因为共同犯罪性质不是以主犯来定,而是以实行行为性质来定,因此,严格来讲,如果共同侵占这笔财产的,看利用的是什么职务,如果利用的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整个案件是贪污罪,如果利用的是非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整个案件是职务侵占罪,这才是符合刑法构成基本理论的。如果按主犯性质来定,这个解释就违背了构成理论,并且如果都是主犯的情况该怎么办?

另外,合理还指在进行解释时对解释可能产生的各种效果,涉及的各种利益、价值要综合平衡,都要兼顾,不能仅考虑某一个方面的需要而忽视其它方面利益的平衡。我们知道刑法要实现一定的价值,有很多功能,比如公正和公平,自由和安全,秩序和效益,但有时价值之间是矛盾的,要扩大公民的自由,秩序往往会出现问题,过分强调秩序,公民自由就会受到限制,强调公正可能影响效率,强调效率可能影响公正,我们解释时就要注意,使各方面价值得到平衡,不至于过分倾向一个方面。必要时,通过解释对刑法本身的一些不合理之处进行矫正。有一个解释,我认为是比较合理的,即刑法在规定对自首加立功的处理,它认为犯罪以后自首又立功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若是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应当减轻意味着必须在法定刑以下处刑,按此规定,意味着若犯罪人自首且重大立功,无论他罪多重,必须在法定刑以下判刑。这样可能导致即使他罪重,由于重大立功,责任很轻,而且可能为一些罪犯逃避责任提供一个借口。一个罪犯犯罪前先掌握了别人的犯罪情况,然后犯罪,一旦被抓,马上揭发,重大立功,就能减轻处罚,显然这对于鼓励自首、立功有好处,但对实现刑法的公正就有问题。这时最高院的解释就把口子堵了一下,兼顾了公正的价值,它把重大立功案件解释为揭发的案件在本省、本自治区有重大影响,或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或者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案件,一般的不是重大立功,从而尽量在刑法效益和公正之间进行平衡,因此这个解释合理。另外在保护公民的利益和保障行为人的人权方面都要兼顾,不能只强调一个方面。苏力教授为了保护幼女的人身权利,不惜让行为人承担严格责任,我认为就过分强调保护,而忽视了保障,特别是对疑罪从无这个原则也提出了置疑,按此观点执行,对刑事法治建设会非常不利。

第三个原则,我认为解释要合情。合情是合乎中国的国情,当然还要合乎整个世界刑法发展的情况。一个国家的刑法首先是立足于本国的传统,是一个国家历史的沉淀,不能超越社会现实立法,司法解释也不能超越社会进行,必须照顾到现在社会的基本观念和基本情况,脱离社会的法律解释会失去群众的心理支持,不能得到自觉地遵守。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不能超前,不能以脱离我国国情的观念来指导解释刑法。解释的效果要让人民感到刑法的公正,值得尊重。这里有个解释,我个人认为有问题,最高院有个关于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适用解释,有一条是非法运输、储存、使用黑火药一公斤以上的,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非法运输、储存、使用黑火药五倍于刚才的标准,即五公斤以上的,要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判的很重,没有任何例外。后来我一个学生,是个县法院院长,遇到一个案子

很难处理来问我。当地是农村,百姓很穷,没有其它经济来源,就靠造鞭炮春节卖,这需要用黑火药,被查出,十来公斤,两口子都被抓,家里三个小孩。不判刑,标准够了,判吧,这是生产用的,尽管不合法,但是毕竟不同于危害社会的非法储存炸药,而且判了,小孩怎么办,没人照顾,到社会上,坏人引诱不又成危害社会分子了?对社会更不利了。我说从理论上讲这个案子不能这么判,两条路,要么按照刑法规定认为判处最低刑仍然认为过重的,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刑,但要报请最高院核准。他说这个案子要去核准,不知到什么时候,还不知准不准。我说再就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你就稀里糊涂判了,需要多少判多少,毕竟法律要讲理嘛,否则出来的结果社会不能接受。最后怎么出来我不知道,但是由此引出问题,这个解释显然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它没有考虑到非法储存爆炸物的情况非常复杂,有些是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有些是危害很小的,以一个数量把它定死了,显然不符合中国国情。最近又发了一个司法解释,确因生产需要有这种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这就是一个例外规定。

所以刑法解释必须合情,但是合情是在合法、合理之上的合情。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解释如何平衡法律和民愤的关系,我们这里的解释实际上是广义上的解释,包括立法,司法解释,包括法官对法律适用的理解,这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法官在解释条文时要考虑多种情况,其中民愤如何理解,如何处理法条和民愤的关系。我们现在很多情况就是根据民愤定案的,根据民愤解释法律。河南省曾有个案子,震惊全国的张金柱交通肇事案,撞死小孩,又逃跑,把小孩父亲挂在车下,跑了一公里多,造成重伤,被抓。前面是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没有问题,关键是后面拖了一个人造成重伤,当时影响很大,这个人是个干部,得罪过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得到这个机会大肆报道,引起很大民愤。但当时遇到一个问题,根据刑法,故意伤害情节特别恶劣,致人严重伤残的最高可以判处死刑,此案手段可以说很恶劣,但后果没有形成严重残疾,因为只是九级重伤,不是严重残疾。虽然要做手术,可能有生命危险,但是可能的结果,未必形成严重残疾,不能以可能的结果来定案,当时鉴定的结果就是九级重伤。但是当时杀声一片,民愤被媒介激起了,中院为了平民愤,判了死刑立即执行。报到省高院,后又报到最高院,最高院来了个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于是杀了。这个判决可以说是中国刑事法治建设史上的污点。这就引出一个问题,对刑法故意伤害的解释能不能以民愤来左右,如果以民愤来左右,法官要来干什么。解放初期,对地主有仇恨,大家一开会,一举手,杀就杀了,老百姓可以判,就不要法官了。民愤本身可能是被误导出来的错误的民愤,我个人认为,在解释法律时要照顾到社会的普通观念和基本情绪,但是不能为这种议论作主导,寻求法律的基本理念,以此为指导来解释刑法问题。另外还有刑法发展和刑法现状的关系问题。最近开会有个学者提了一个观点,判断刑法的规定,判断刑法判决的唯一标准就是老百姓愿意与否,老百姓愿意,就是好的,不愿意,肯定是错的。我个人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群众的议论只是根据现行的社会观念和标准来判断一个法律的规定和判决的好坏问题,社会要不断向前发展,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总是要维护现行的观念,那这个国家的法律就永远前进不了,也许我们现在还处在奴隶社会。因此,刑法要不断向前发展,就是要靠理性的法学家、法官通过他们的解释通过立法机关慎重的思考提出一个前进的方向,然后通过修改立法,司法解释逐渐地把法律往更文明的方向引导,刑法解释不但要立足于社会,还要在一定情况下超前于社会,要形成一种拉力,使法律不用通过革命的方式而是通过自身进步的办法一步一步向更加文明的方向发展。所以这时不能迁就社会现实,不能迁就社会的基本观念。比如死刑问题,老百姓对死刑的观念根深蒂固,我们现在刑法里的死刑在世界上来说,已经是很多的国家了,但是按老百姓的想法,恐怕死刑还不够,杀的不够。目前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废除死刑,我国10亿多人口,人民当家作主,不靠死刑,就不能治理了吗?当然现在还不能废除死刑,但总有一天要废除死刑。应该怎么走?我个人认为就是通过法学家、法官,包括司法解释逐渐引导社会。这是第三个原则。

第四个原则是刑法的解释要适度。适度就是刑法介入社会要掌握好,不能过度介入,也不能力度不够。通过刑法定罪判刑的行为,用刑法解释的方法纳入到刑法中,只要不违背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则,即使扩张一点,也是可以的,但不要走向类推解释。在解释的力度上是要加大的,比如最高院有个解释规定,明知是他人故意伪造的IP卡而故意使用的,按盗窃罪论处,显然这个解释是个适度扩张解释,因为IP卡确实可以打电话来给自己牟利,达到不付钱的目的,实际上是盗窃了公共财产。这个解释我认为是适度的。刑法也不能过度介入社会,毕竟是和平时期,国家用来保护社会的最后手段,在它前面还有很多法律,它是一个二次规范,是个补充性规范,不能让刑法脱离其它法律,直接介入到社会关系中去。把刑法等同于其它法律,这种观点我们认为不妥。因为刑法自身的特殊性,会导致对公民自由和生活干预过深。刑法补充性,

是我们在解释时要充分考虑的一个问题。有些人提出刑法解释是要谦抑,实际上也是这是解释要适度的意思,能不解释为犯罪,尽量不要解释为犯罪,能不用刑法惩罚,尽量不用刑法惩罚,非犯罪化,非刑法化,是我们解释时要考虑的问题,不能过度介入。过去有些解释,包括法官判案,我个人认为就是过度介入了,比如婚内强奸,以前刑法界历来就是婚外强奸,婚内就没有什么强奸问题,性生活本来就是夫妻关系的内容,即使手段不合理,也应该由其它手段来调整。现在法院认为法律没有说明强奸是婚外强奸,自然可以包括婚内,结果刑法介入夫妻生活,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婚内暴力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解决。如果刑法介入,和强奸的概念不一致,奸指的不是婚内性关系,不正当性关系,才为奸,所以字面涵义超过了。还有些人希望通过刑法解释把其它一些关系纳入到刑法里,我个人认为刑法还是对公民的生活干扰的越少越好。(后略)

公司辩论赛活动方案

辩论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开展此次活动,意在适应项目化管理在集团内推行的发展趋势,创建项目化氛围。提高员工对开展项目性工作的理解,满足企业快速发展对内部人才的项目应用能力的要求,促进内部项目管理经验的交流,提高全员项目化管理水平;同时为公司员工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 二、活动对象 公司所有员工(鼓励基地项目员工踊跃参加)。 三、辩题范围 1、“表单”使项目工作简化了(正方),“表单”使项目工作复杂了(反方)。 2、项目工作重要(正方),职能工作重要(反方)。 3、专职项目经理利大于弊(正方),兼职项目经理利大于弊(反方)。 4、先建制度后推行更利于项目管理(正方),边建制度边推行更利于项目管理(反方)。 5、管理人才更合适担任项目经理(正方),技术人才更适合担任项目经理(反方)。 四、活动时间 1、报名日期:2014年5月16日-2014年18日; 2、初赛时间:2014年5月30日早8:30-12:00; 3、决赛时间:2014年6月7日早8:30-12:00。 五、活动流程 1、为确保辩论赛顺利展开,各部门应提前做好辩论赛的宣传动员并填写“辩论赛报名表”。 2、每支参赛队伍由3名辩论队员组成,报名人员可在全公司范围内自由组队。 3、比赛前3天,由行政人事部通知参赛队伍相应的辩题,每个辩题由2支队

伍参加(即正方队伍和反方队伍),正反方由各队代表抽签决定。 4、比赛按照“辩论赛流程”进行,评委根据参赛人员表现进行评分。 5、本次比赛共有6支队伍参加,共计3个辩题,初赛淘汰整队评分排名最后两支队伍。 6、初赛排名为第三、第四的两支队伍在决赛中竞争整场比赛的季军;初赛排名为第一、第二的两支队伍在决赛中竞争整场比赛的冠军和亚军。 四、辩论赛流程 (一)立论阶段 由正反双方的一辩选手来完成,要求立论的框架明确,语言通畅,逻辑清晰,能够正确的阐述己方的立场。 1、正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 2、反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 (二)攻辩阶段 这个阶段的发言由双方的二辩和三辩来进行,旨在针对对方的立论环节的发言进行回驳和补充己方的立论的观点,也可以扩展本方的立论方向和巩固己方的立场。 1 、正方二辩向反方二辩提问,反方二辩向正方二辩提问。每一轮攻辩阶段为1分30秒,用时满时,计时员示意主席终止其发言,若攻辩双方尚未完成提问或回答,不作扣分处理。 2 、正方三辩向反方三辩提问,反方三辩向正方三辩提问。每一轮攻辩阶段为1分30秒,用时满时,计时员示意主席终止其发言,若攻辩双方尚未完成提问或回答,不作扣分处理。 注:提问、回答均简洁明确,回答方须正面回答提问方提出的问题,重复提问、回避问题均要被适当扣分。 3 、攻辩小结: 正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1 分 30 秒; 反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1 分 30 秒。

拿到辩题如何准备辩论赛.doc

拿到辩题如何准备辩论赛 我们假设,星期天晚上出了辩题,星期一开始准备,你有一周的时间。现在,你该干些什么?有人说,那还用问,当然是查资料啦。这话当然不错,然而,如果你是队长,还需要考虑其余的前置工作。以下是我整理了关于拿到辩题该干些什么,希望你喜欢。 首先,你要考虑人选的问题 一个队伍,不能只有四名先发主力,而是有一个主力队员池,根据辩题特性、队员状态,来做最优组合。 此外,你还要考虑时间因素 我们说,以两个小时为一个单位,全天可以有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晚上这五个时段。你一天至少要安排一个单位的时间,全周加起来就是六个单位十二个小时(成稿时间除外),这才能对胜利有一个基本的保障。 换句话说,一个队员,他一周拿不出足够的时间来,或者和大家的时间没办法碰到一起去,原则上就不宜选入主力阵容。 然后,你要考虑发动群众的问题 确定了四名先发,剩下的人是不是没事情了?不是。至少在前半周,查资料、讨论、队内练习赛,都需要更多人来完成高水平、高质量的输出。 不上场的队员,你要发动尽可能多的人,也投入到准备中来,这才叫团结一切力量、发挥一切力量。

到了后半周,练习赛以外战为主,而定稿的时候也不宜人多口杂,这种情况下,不上场的队友,就可以休息了。 当然,我还是建议能够多跟队,看练习赛也好,听讨论也好,都有助于保持竞技状态。这样如果后面要换人,也更容易一些。 或者说,买买水带点儿零食来,也是极好的。 先解决人的问题,再解决事 事情是什么?一开始说到的,查资料。如果只有六天备战,那么查资料和第一次讨论,就得都放在第一天。 查资料的时候,先把整个辩题都丢进搜索引擎。现在搜索引擎的算法都很强大,你整个丢进去,出来的结果一般不会令人失望。 把搜索结果看上20个,你应该就能知道,这个辩题要说的是个什么事儿了。特别是,现在时政类、时事型的辩题很多,所以你可以自己验证一下,假装在和别人聊天,就说这个辩题对应的事儿。如果能一段话讲下来,自己觉得说清楚了,感觉也挺顺,那就是真看懂了。 否则,就得再看一批搜索结果了。 然后,你要是弄懂是什么事儿了,下一步就要知道,这个辩题里的各个关键词,最核心的是什么。或者说,这个辩题的核心矛盾,是由哪个关键词来承载的。然后把这个关键词找出来,去做专门的搜索。 比如说,我前不久接触的一个辩题,里面最核心的关键词,是"流动摊贩"。那么我就要基于这个词,去做专门的搜索。这里有一个

经典辩论赛题目大全

经典辩论赛题目大全

经典辩论赛题目1.正方:贸易保护主义可以抑制 反方:贸易保护主义不能抑制 (1986年亚洲大专辩论会第2场辩题) 2.正方:发展旅游业利多于弊 反方:发展旅游业弊多于利 (1986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决赛辩题) 3.正方:儒家思想可以抵御西方歪风 反方:儒家思想不可以抵御西方歪风 (1988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决赛辩题) 4.正方: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反方: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93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4场辩题) 5.正方:安乐死应该合法化 反方:安乐死不应该合法化 (’93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1场辩题) 6.正方: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 反方: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 (’93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2场辩题) 7.正方:人性本善 反方:人性本恶 (’93国际大专辩论会决赛辩题)

8.正方:女性比男性更需要关怀 反方:男性比女性更需要关怀 (’95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1场辩题) 9.正方:治愚比治贫更重要 反方:治贫比治愚更重要 (’95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2场辩题) 10.正方:愚公应该移山 反方:愚公应该搬家 (’95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3场辩题) 11.正方:信息高速公路对发展中国家有利反方:信息高速公路对发展中国家不利(’95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4场辩题) 12.正方: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能统一 反方: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不能统一 (’95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1场辩题) 13.正方: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 反方: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道德 (’95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2场辩题) 14.正方:知难行易 反方:知易行难 ('95国际大专辩论会决赛辩题) 15.正方:各国政府应该全面禁烟

公司辩论赛策划书

公司辩论赛策划书 【辩论赛策划书一】 活动背景: 随着企业发展的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成为提升企业高度、夯实企业基础和增强企业底蕴的必要步骤。为此,XX企业工会、企业党支部将加入共建企业文化的工作中来。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全体员工的广泛参与。江西中再生的企业文化建设将在传统的文化宣传方式的基础上,首次大胆采用辩论赛的方式推进文化建设。通过以辩明理、以论布道,让员工在言辞和智慧的交锋中深刻体会企业文化的内涵。一. 活动目的 本次辩论赛主要为丰富员工业余生活,活跃工作气氛,活跃思想,体现江西中再生员工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培养发掘思维清晰,沟通能力强的人才,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提高员工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团队合作组织能力。此次辩论赛的评判标准根据企业辩论赛的特点进行调整,更侧重于专业性,而非辩论技巧;更侧重于团队合理分工、有效配合,而非突出个人表现;更侧重于运用理论思考企业实际问题,分析企业自身案例,而非泛泛地罗列一般性的数据和事例。 二. 活动宗旨 促进员工交流,拓展员工思维,提升员工语言组织逻辑性,追求进步,锻炼口才,发展自我。 三. 主办单位:XXX公司党支部 四. 承办部门:XXX办公室

五、活动主持:XX 六. 活动时间: 20xx.03.15-20xx.03.17(待定) 七. 活动安排: 八、参赛要求: 1、参赛分组:总计8组,每组4人。 2、参与方式:报名筛选分组比赛 3、参赛队于比赛前二十分钟到场准备,遵守比赛纪律及比赛规则,服从工作人员安排,尊重评委评判,在每场比赛前做好准备工作,熟悉有关赛程安排。 九、比赛主题:(赛前抽签决定) ①、正方:企业选人观:德重于才反方:企业选人观才重于德②、正方:全才更适应社会竞争反方:专才更适应社会竞争③、正方:对外交往的过程中应遵守道德和法律原则反方:对外交往的过程中应该顺应潜规则 ④、正方:企业必须先规范再求发展反方:企业可以先发展后规范十、赛制: 1.正方一辩陈词 2.反方一辩陈词 3.由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 4.由反方二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 5.由正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 6.由反方二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 7.由正方一辩作攻辩小结 8.由反方一辩作攻辩小结 9.自由辩论 10.反方四辩总结陈词 11. 正方四辩总结陈词 12.点评 13.宣布结果 十一、评委:邀请园区工委会领导3人,企业分管副总:6人 十二、摄影摄像、宣传布置:企划部

辩论赛 辩题库

1、中国大陆应该(不应该)对企业征收环境污染税 2、对于实体经济的衰退人们应/不应怪罪于现行的金融体制 3、动机/效果是评判行为善恶的标准 4、.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开放通行利大于弊/弊大于利 5.中国社会应接纳“高调行善”/中国社会不应接纳“高调行善 6、免费午餐计划应该主要依靠政府力量/民间力量 7、打击网络谣言,是对言论自由的维护/打击网络谣言,是对言论自由的破坏 8、中国大陆应该全面禁止地铁车厢内进食/中国大陆不应该全面禁止地铁车厢内进食 9、电信套餐流量过期作废,合理/不合理电信套餐流量过期作废 10、语文教材更应该传颂经典/语文教材更应该与时俱进 辩论赛辩题 1.正方:贸易保护主义可以抑制 反方:贸易保护主义不能抑制 2.正方:高薪能够养廉 反方:高薪不能养廉 3.正方:女性比男性更需要关怀 反方:男性比女性更需要关怀 4.正方:宽松式管理对大学生,利大于弊大 反方:宽松式管理对大学生,弊大于利 5.正方:大学毕业了创业好

反方:大学毕业了就业好 6.正方:安乐死应该合法化 反方:安乐死不应该合法化 7.正方: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反方: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8..正方:知难行易 反方:知易行难 9.正方:国际网络应该受管制 反方:国际网络不应该受管制 10.正方:网络使人更亲近 反方:网络使人更疏远 11.正方:都市化有利于人类发展 反方:都市化不利于人类发展 12.正方:先成家后立业 反方:先立业后成家 13.正方:离婚率上升是社会文明的表现 反方:离婚率上升不是社会文明的表现14.正方:跳槽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 反方:跳槽不利于人才发挥作用 15.正方: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利大于弊 反方: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弊大于利16.正方:西部开发引知更重要

辩论赛如何分析辩题

分析辩题是有一些比较常见的办法的,在此抛砖引玉一下: 一、弄清背景: 1、查阅和辩题有关的基本知识,弄清楚基础概念。 2、不要为了辩题而读书,而要力争把相关问题研究透彻,信手拈来、成为领域的“专家”。 3、此时不要急着做定义,尽可能了解最中立、公允的“常规定义”。 4、这只是查资料的第一轮。 二、头脑风暴: 1、同时分析正反方。 2、彼此不符合抨击,一个个说观点,不要求逻辑正确或者完美,越怪异越好。 3、画思维导图,将大家分析的正反方放在一起,这时你已经初步有感觉了。 4、头脑风暴要常常做,即使到比赛前,你想不到的,对手一定帮你想到、并在比赛中表现出来。 三、寻找切点: 1、把头脑风暴的成果放在一起,这时候已经有一个初步的看法。 2、双方争议的实质是什么,双方必然争的点是什么,有没有一个感觉——正反双方其实在打一个问题,只不过用不同演绎手法。 3、接下来到了最关键的一刻,寻找进攻的切点。其实此时哪些点强哪些点弱已经比较清晰,正常的做法是尽一切可能去强化强点,并且锁死弱点。 4、但是高手往往在这里区分,因为正常的强点是容易被猜到的,所以个人的习惯是:一般公认的强点,不会去打,一般对手公认的强点,很可能“会认”(也有一种说法是受身了)。这就是说,谋求在承认对方的强点、避开锋芒的情况下,依然在意想不到的点发起奇袭,一举歼灭对手。这便是战争艺术的核心,虚实奇正。

5、遗憾的是,以上的点要找到需要长期大量的养成和极其广泛的阅读,作为新人还是建议亦 步亦趋。 6、这个阶段继续寻找资料充实切点,因为是带着问题,看书的效率会更高(一定是看书、不是百度!) 四、构建战场: 1、切点明确后,围绕切点的形势也清晰起来,哪些点让,哪些点堵死,哪些点佯攻,哪些点 奇袭,你要把这些组成一个矩阵,在以后的比赛中呈现出来,这就是构建战场的过程。 2、不要相信战场分类的教条,战场其实根本没有分类方法,也就是说,怎么便于你集中火力,就怎么画战场。 3、战场不是固定的,要在自由辩的模拟中反复试验,这种试验的强度是非常的。 4、每个战场一个核心逻辑,引导的弹雨是例子、类比、追问、反问、逻辑、数据……随便你,怎么打顺怎么干。 5、战场明确后,开始围绕资料和话语布置火力、包装逻辑。这个时候贯穿整场的战略也该形成了。

贴近生活的辩论赛辩题(400题)

贴近生活的辩论赛辩题(第一篇: 1、正方:社会发展主靠法制;反方:社会发展主靠德制 2、正方:感情在于天长地久;反方:感情在于以往拥有 3、正方:社会秩序的维系主靠法律;反方:社会秩序的维系主靠道德 4、正方:人性本善;反方:人性本恶 5、正方:网络使人际关系隔离;反方:网络能拉近人际关系 6、正方:收入的差别能体现人才价值;反方:收入的差别不能体现人才价值 7、正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避免拜金主义;反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避免拜金主义 8、正方:见义勇为奋不顾身;反方:见义勇为量力而为 9、正方:现代企业应当以诚信为先;反方:现代企业应当以盈利为先 10、正方:提倡购买国货有利于经济发展;反方:提倡购买国货不利于经济发展 11、正方:网络影响人际关系;反方:网络不影响人际关系 12、正方:大学生基础礼貌建设应以道德建设为主;反方:大学生基础礼貌建设应以纪律约束为主 13、正方:网络感情是真正的感情;反方:网络感情不是真正的感情 14、正方:做大河里的小鱼;反方:做小河里的大鱼 15、正方:个人需对于大学生择业更重;反方:社会需对于大学生择业更重 16、正方:超女现象是文化繁荣的表现;反方:超女现象不是文化繁荣的表现 17、正方:生态危机可能毁灭人类;反方:生态危机不可能毁灭人类 18、正方:外行能够管好内行;反方:外行不可能管好内行 19、正方:传播中国酒文化应当靠酒香;反方:传播中国酒文化应当靠吆喝 20、正方:市场经济有利于道德发展;反方:市场经济不利于道德发展

21、正方: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反方: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 22、正方:构建和谐社会是依靠个人素质;反方:构建和谐社会是依靠社会制度 23、正方:生存更重;反方:尊严更重 24、正方:人为自我活着欢乐;反方:人为别人活着欢乐 25、正方:儒家思想能够抵御西方歪风;反方:儒家思想不能抵御西方歪风 26、正方:社会发展应重利轻义;反方:社会发展应重义轻利 27、正方:网恋能成为婚姻的有效途径;反方:网恋不能成为婚姻的有效途径 28、正方: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反方: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弊大于利 29、正方:学风建设应以人格提升为主目标;反方:学风建设应以成绩提高为主目标 贴近生活的辩论赛辩题(第二篇: 1、金钱的追求与道德能够并行 | 金钱的追求与道德能够并行 2、网络的娱乐性比实用性强 | 网络的实用性比娱乐性强 3、个人的命运是由个人掌握 | 个人的命运是由社会掌握 4、当代社会,“求博”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 当代社会,“求专”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5、哭比笑难笑比哭难 6、电视征婚利大于弊 | 电视征婚弊大于利 7、青年成才的关键是自身本事 | 青年成才的关键是外部机遇 8、功能够补过 | 功不能够补过 9、代沟的主职责在父母代沟的主职责在子女 10、大学生就业实行“双项选择”利大于弊 | 大学生就业实行“双项造择”弊大于利 11、知难行易知易行难 12、提倡购买国货有利于经济发展 | 提倡购买国货不利于经济发展

分析辩论赛辩题技巧

分析辩论赛辩题技巧 分析辩论赛辩题技巧 一、弄清背景: 1、查阅和辩题有关的基本知识,弄清楚基础概念。 2、不要为了辩题而读书,而要力争把相关问题研究透彻,信手拈来、成为领域的“专家”。 3、此时不要急着做定义,尽可能了解最中立、公允的“常规定义”。 4、这只是查资料的第一轮。 二、头脑风暴: 1、同时分析正反方。 2、彼此不符合抨击,一个个说观点,不要求逻辑正确或者完美,越怪异越好。 3、画思维导图,将大家分析的正反方放在一起,这时你已经初步有感觉了。 4、头脑风暴要常常做,即使到比赛前,你想不到的,对手一定帮你想到、并在比赛中表现出来。 三、寻找切点: 1、把头脑风暴的成果放在一起,这时候已经有一个初步的看法。 2、双方争议的实质是什么,双方必然争的点是什么,有没有一个感觉——正反双方其实在打一个问题,只不过用不同演绎手法。 3、接下来到了最关键的一刻,寻找进攻的切点。其实此时哪些点强哪些点弱已经比较清晰,正常的做法是尽一切可能去强化强点,并且锁死弱点。 4、但是高手往往在这里区分,因为正常的强点是容易被猜到的,所以个人的习惯是:一般公认的强点,不会去打,一般对手公认的强点,很可能“会认”(也有一种说法是受身了)。这就是说,谋求在承认对方的强点、避开锋芒的情况下,依然在意想不到的点发起奇袭,一举歼灭对手。这便是战争艺术的核心,虚实奇正。 5、遗憾的是,以上的点要找到需要长期大量的养成和极其广泛的阅读,作为新人还是建议亦步亦趋。 6、这个阶段继续寻找资料充实切点,因为是带着问题,看书的效率会更高(一定是看书、不是百度!) 四、构建战场: 1、切点明确后,围绕切点的形势也清晰起来,哪些点让,哪些点堵死,哪些点佯攻,哪些点奇袭,你要把这些组成一个矩阵,在以后的比赛中呈现出来,这就是构建战场的过程。 2、不要相信战场分类的教条,战场其实根本没有分类方法,也就是说,怎么便于你集中火力,就怎么画战场。 3、战场不是固定的,要在自由辩的模拟中反复试验,这种试验的强度是非常的。 4、每个战场一个核心逻辑,引导的弹雨是例子、类比、追问、反问、逻辑、数据……随便你,怎么打顺怎么干。 5、战场明确后,开始围绕资料和话语布置火力、包装逻辑。这个时候贯穿

公司辩论赛主持词

辩论赛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嘉宾,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早上好!这里是xxxxx公司“项目化管理辩论赛”的决赛现场。我是行政人事部xxxx,非常荣幸能够担任本次辩论赛的主席,在辩论赛开始之前首先非常荣幸的告诉大家,今天我们比赛的评委有: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评委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次辩论赛 接下来我宣布比赛规则: 本次比赛分为两场两个辩题,共四支队伍参加,第一场比赛争夺决赛季军,第二场比赛争夺决赛冠军及亚军,每场比赛后由评委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会场纪律:希望参加比赛的各位观众能够配合,请将你们的手机调至振动或静音状态,以维持现场的秩序。另外请将你们最热烈的掌声保留到辩论结束,在辩手辩论期间,尽量不要哄堂大笑或鼓掌,以免打断你们所支持的辩手的思路,影响比赛结果。在所有环节中,每方使用时间剩余30或10秒时,计时员以一次短的哨声提醒,用时满时,以较长的哨声提醒,则选手必须终止发言。 下面,我宣布今天第一场比赛正式开始! 我来介绍一下今天的辩论双方: 坐在我右手边的是本场比赛的正方代表队,他们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有请他们做自我介绍; 坐在我左手边的是本场比赛的正方代表队,他们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样有请他们做自我介绍。 感谢双方代表队的精彩介绍,现在让我们正式进入本场比赛。 首先是第一个环节:立论阶段 由正方双方的一辩选手来完成,要求立论的框架明确,语言通畅,逻辑清晰,能够正确的阐述己方的立场。 1、有请正方一辩开篇立论,时间3分钟; 2、感谢正方一辩的富有激情的精彩陈辞,反方又将如何破题而论呢?下面有请反方一辩进行开篇陈辞,时间同样为三分钟。 (二)攻辩阶段

辩论赛心得体会

辩论赛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我们学校的英语艺术节已经举办了五届,每一届都有亮点,而这一届的亮点就是我们的英语辩论赛。一开始马主任有这个大胆设想的时候,大家的热情并不高,都觉得这件事有难度。我们觉得即使是用中文组织一场辩论赛都很难,更何况是用英文呢?但是马主任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让我们相信学生,更要相信自己。于是我们抱着非常忐忑的心情开始了这项具有挑战性又有意义的活动。 从选题开始,大家就开始了激烈的讨论,题目的设置不能太难但又要有思维含量。经过反复的争论我们确定了符合学生实际又有讨论意义的话题,如:网络对孩子们的成长是否有利?学生未来的求学趋势是在国内更普遍还是去国外更普遍?等等。选题确定以后,各班老师就开始和孩子们一起为选题搜集资料,在班内进行小规模的辩论赛。为了不影响正常上课,活动都是在课活时间进行。学生放学以后,老师们还要在办公室内继续看材料,查单词,整理、修改学生使用的材料,汇报讨论各班的进展情况。谈论到自己班学生的优秀表现时,大家都又自豪又兴奋,渐渐地越来越有信心做好这件事。万事具备,只欠主持人。这对老师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老师们都或谦虚或没自信地不愿意接受这个任务。马主任说那就选个年轻人历练历练。于是就选了办公室年纪最小的我。起初接到任务的我既害怕又激动。害怕是因为对自己的口语没有自信,激动是因为觉得这实在是锻炼自己的一次好机会。并且和孩子们在一起感受他们的青春飞扬让我对这次活动又充满了憧憬。于是我就接受了这项任务。可是我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啊,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学起。于是我开始看视频,学习模仿作为一名主持人的仪表仪态。辩论赛马上就要进行了,语言是关键啊!如何使用地道的英语主持这场比赛,如何组织宣布比赛流程,如何衔接各个环节的比赛,如何现场和选手们互动,如何处理比赛过程当中的突发事件,这都需要我翻阅大量的有关英语辩论赛的书籍,找到跟我们选题相关的内容,认真学习,记忆,思考。 最终我们的比赛成功举行。回看自己的视频,还是有些许的遗憾,比如如果自己有足够的自信能完全脱稿就更好了!和学生的互动再多一些就更好了!时间卡得再准确一些就更好了!经历这次的活动真是觉得身为老师,真的很想把自己变成一个超人!也许这是一个梦想,或者说是一种幻想,但是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下,我们一定会让自己的教学乃至人生越来越丰富! 今天举行了别开生面的党校辩论赛,总体给我的感受是:慷慨激昂又斗智斗勇、争锋相对又充满欢乐。每组成员都经过了精心的准备,你来我往中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场精彩的辩论赛。 我们作为第一组首先上场,之前做的准备就在这时有了用武之地,

最新整理怎样分析辩论赛的辩题

怎样分析辩论赛的辩题 论不仅是在辩论比赛时才显得重要,其实日常生活里,提高自己的辩论能力对于拓展自身人脉等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分析辩论赛辩题?下面小编为 你整理怎样分析辩题,希望能帮到你。 审题的技巧 审题的目的是弄清辩题的含义,认识辩题对双方的利弊,把握双方争辩的焦点,以便确立对自已有利的论点和策略。为此,双方应对辩题进行全面、深人、透彻地审视、分析和研究。具体说来,审题可运用以下方法和技巧。 (1)分析题型把握基调 任何一个辩题都包含着特定的论争范围。审题首先要从宏观上分析了解辩题涵盖的领域及与之相关的诸 多因素,认识辩题类型、色彩,明析辩题的利弊难易之点,把握双方可能交火的战场等问题,做到知己知彼。需要剖析的内容有: ①析辩题类型。就是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分析辩题性质,弄清其特点。通常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从性质上看,辩题分为三类:一是价值性命题,即辩论某件事情是否

较好;二是事实性命题,即辩论某件事是否真实;三是政策性命题,即辩论某事该不该做。从辩题内部的逻辑关系来看,又可分三种形式:一是从属型,即辩题提出的两种事物彼此是从属关系;二是条件型,即辩题提出一类事物是另一类事物出现的前提;三是比较型,即对同时出现的两种事物比较其优劣。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辩题必然导致辩论方向、逻辑要求、立论角度、论证方 24式、引用论据有所不同。因此,分析辩题首先要为其定性看它属于哪类性质的辩题;而后为其定位,看它包含着哪一类逻辑关系。比如,剖析辩题大学毕业生当基层军官是大村小用,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价值性命题,是讨论这件事情好不好的问题,我们应从不同价值观念人手展开探讨和论争;从辩题的逻辑关系看,这个肯定判断句属于从属型命题,我们应着力探讨两者之间的从属关系是否成立,掌握了辩题的属性便可由此引申,进一步探讨立论的方向。 ②看辩题倾向。即分析辩题所包含的理性意义是否与社会的普遍看法、时代思想倾向合拍。一般说来,辩题含义与社会思想倾向相一致的一方,会占有客观优势,辩论起来顺理成章.易于造成有利态势。相反,当

辩论赛辩题大全

辩论赛辩题大全 正方反方 个人得命运就是由个人掌握个人得命运就是由社会掌握 便利器具便利便利器具不便利 发掘人才需要考试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 民族技艺应该保密民族技艺不应该保密 理想人才以仁为主理想人才以智为主 网络对大学生得影响利大于弊网络对大学生得影响弊大于利 金钱得追求与道德可以并行金钱得追求与道德可以并行 杜绝盗版,消费者扮演比政府更重要得角色杜绝盗版,政府扮演比消费者更重要得角色个性需要刻意追求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 宽松式管理对大学生利大于弊宽松式管理对大学生弊大于利 留学归国就是个人问题不就是社会问题留学归国就是社会问题不就是个人问题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文学名著比通俗文学影响大 网络得娱乐性比实用性强网络得实用性比娱乐性强 网络得发展对文学弊大于利网络得发展对文学利大于弊 相处容易相爱难相爱容易相处难 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利大于弊外来文明对中国文明弊大于利 青年成才得关键就是自身能力青年成才得关键就是外部机遇 环境保护应该以人为本环境保护应该以自然为本 企业发展需要无私奉献精神企业发展不需要无私奉献精神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成大事者也拘小节 审判时参考判例在我国利大于弊审判时参考判例在我国弊大于利 杜绝盗版,政府比消费者扮演更重要得角色杜绝盗版,消费者比政府扮演更重要得角色送子女进名校,利大于弊送子女进名校,弊大于利 避免人才外流,就是政府得责任避免人才外流,不就是政府得责任 爱得教育比体罚更有效体罚比爱得教育更有效 合作比竞争,更能使文明进步竞争比合作,更能使文明进步 天灾比人祸更可怕人祸比天灾更可怕 相爱容易相处难相处容易相爱难 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远亲 新闻自由就是社会改革得最大动力新闻自由不就是社会改革得最大动力 全球化能为我国带来经济发展全球化不能为我国带来经济发展 性教育应列为中学课程性教育不应列为中学课程 性教育就是科学教育性教育就是道德教育 道义比利益对人际关系得影响更大利益比道义对人际关系得影响更大 博彩事业得兴旺就是社会进步繁荣得象征博彩事业得兴旺不就是社会进步繁荣得象征教育应注重人格培训多于知识培训教育应注重知识培训多于人格培训 银行合并对国家未来经济发展利大于弊银行合并对国家未来经济发展弊大于利 男性比女性更需要关怀女性比男性更需要关怀 劳心者比劳力者对社会更有贡献劳力者比劳心者对社会更有贡献 新闻价值比新闻道德重要新闻道德比新闻价值重要 强权胜于公理公理胜于强权 大学私营化得利大于弊大学私营化得弊大于利

辩论赛题目及解析

辩论赛题目及解析 1.社会节奏加快,坊间流行一个说法,这是一个看脸的社会,同学,你怎么看? 正方观点:这就是一个看脸的社会 反方观点:这不是一个看脸的社会 正方: 关键点1:信息时代社会节奏快,第一印象很重要 “长相好看的人才有青春,长相不好看的人只有大学”“帅哥才能老成大叔,丑男只能老成师傅”。当今社会,“看脸”正在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有人甚至发明了一个指标——“颜值”,用来衡量美貌度。普通人在求职、晋升、恋爱的过程中都面临着“看脸”压力,选择整容的人越来越多。(3月20日《人民日报》) 帅哥,靓女、“晕轮效应”、颜值……新名词后面紧连着长篇累牍的整容广告,无论你是否愿意,“看脸时代”已经不可阻挡。 其实,“看脸时代”并非全是负面讯息,爱美之心自古有之,随着现代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们收入水平不断上升,物质日渐丰富之余,民众也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通过一些先进医学技术,或去掉外貌的一些瑕疵,或提升自己的颜值,使自己变得更加美丽和自信,本身无可厚非,而以此悦己悦人,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同和宽容,也折射了个体自主意识的觉醒及社会文明的进步。 “看脸时代”还是当前社会的缩影,社会节奏急促,人们来去匆匆,无暇深交,一张美丽的面庞便是一张亮眼的名片,或可留下惊艳的关注和关照,而当美丽成为人们受教育、求职、爱情、婚姻的至关重要的砝码时,从“长相好看的人才有青春”到“整容改变命运”,以貌取人的“关卡”重重。 案例:(中新网)广州某高校28岁博士后文博(化名)今日在广州美莱医学美容中心接受植发前的检查,加上之前进行的隆鼻、祛痘、牙齿贴片,他先后进行四项“改造”。这名被称为中国学历最高的公开整容者说,追求完美、找到自信,没有错! 文博是个身高1米83的山东大汉,据悉,整容前的他称不上帅但也不难看,可是顶着博士后光环的学霸拼完“学历”拼“颜值”,先后进行了四次面部“改造”。自我感觉整形后的自己“内外兼修更完美”,找到了自信。 关键点2:延伸“脸”含义(道德、学识会影响人的外貌与气质) 防止反方进攻——“看外貌意味着肤浅” 关键点3:拨乱反正“外貌是很重要,但不能痴迷外貌”。不能因为部分人

比较新的辩论赛辩题

辩论赛辩题: 正方:城市发展应该首打文化名片 反方:城市发展应该首打经济名片 正方:名人代言应当负连带责任 反方:名人代言不应当负连带责任 正方:“代沟”的主要责任在长辈 反方:“代沟”的主要责任在晚辈 正方:大学生择业主要根据个人需要 反方:大学生择业主要根据社会需要 正方:‘拼车出行’利大于弊 反方:‘拼车出行’弊大于利 正方:微博对大学生的生活利大于弊 反方:微博对大学生的生活弊大于利 正方: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比自主创业好反方: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自主创业比就业好

正方:大学教育应以学术为导向 反方:大学教育应以市场为导向 正方:大学本科毕业后,先工作再考研合理反方:大学本科毕业后,先考研再工作合理 正方:电视征婚利大于弊 反方:电视征婚弊大于利 正方:高费上学利大于弊 反方:高费上学弊大于利 正方:流动人口的增加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反方:流动人口的增加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正方:跳槽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 反方:跳槽不利于人才发挥作用 正方:纪律会促进个性的发展 反方:纪律会限制个性的发展

正方: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 反方: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 正方:当今时代,应当“干一行,爱一行” 反方:当今时代,应当“爱一行,干一行” 正方:留学生归国是个人问题,不是社会问题反方:留学生归国是社会问题,不是个人问题 正方:同性恋婚姻应该合法 反方:同性恋婚姻不应该合法 正方:网络文化丰富了中国语言文化 反方:网络文化减弱了中国语言文化 正方:脚踏实地比仰望星空更有利于大学生发展反方:仰望星空比脚踏实地更有利于大学生发展 正方:相处容易相爱难 反方:相爱容易相处难

企业辩论赛【员工价值的实现应以什么为主】

辩题: 员工的价值实现应以自我努力为主, 还是应以企业创造机会为主 主持人:如何理解核心价值观和人才理念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企业价值观,在一个企业里,员工的价值实现应以自我努力为主,还是应该以企业创造机会为主呢?相信场上的八位辩手,将会给我们一个精彩的回答,现在辩论赛正式开始,首先进入第一环节,知己知彼,本环节比赛由正反双方一辩做立论发言。 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对方辩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在这里比较员工的价值实现是以自我努力为主,还是以企业创造机会为主。我方的观点是员工的价值实现将以自我努力为主。我从以下三点向大家论述。第一,自我努力是员工价值实现的决定性因素。从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来看,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内因决定事物发展方向和性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而外因只对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起加速或减缓的作用。自我努力是内因,是员工价值实现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企业创造机会是外因,是员工价值实现的外在条件,只有通过自我努力的内因,才能产生作用,若不以自我努力为主,员工的价值实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二,自我努力是员工价值实现的动力源泉。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主观方面的自我努力,是人类自我发展和个人成功的关键所在。正是它推动人类从历史到今天,推动了无数人成就梦想,实现价值。机会固然重要,但是把握机会、善待机会还要以自我努力为主。我们不能把成功的机会放在机会手中,正如思想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人的价值由自己决定。第三,自由努力具有实效性和可持续性。员工的价值实现是连续的,不可间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努力始终贯穿前后,正是在不间断的自我努力之下,员工的价值才一点点得以实现。机会相对于这一过程来说,只是一个外在的条件。如果时机恰当,它会促进价值实现,反之则会减缓价值实现。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晰的判断,员工的价值实现应以自我努力为主。员工的价值实现并非一段浪漫之旅。在这个旅途中有自我努力,也有机会,但机会再美好,也只能带来短暂的火花,只有自我努力,奋斗不惜,才能最终实现员工的价值。最后,让我用炼化之歌里的一句话同对方辩友及大家共勉,让我们聚合生命之火,点燃中华之灿烂希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反方一辩:谢谢主席,对方辩友,各位来宾大家好!刚才对方一辩通过内外因、主客观多个角度向我们说明自我努力有何等重要。逻辑不可谓不严谨,论述不可谓不清晰。但对方辩友告诉我们的是没有自我努力将抓不住机会,员工将无法实现价值。我方从不否认自我努力在员工价值实现中的重要作用,但我方认为,就员工自我价值实现而言,企业创造机会与员工自我努力二者缺一不可。企业创造机会更为重要。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论述我方观点。 第一,企业创造机会具有激励作用。现代企业员工求新求变是其共性之一,如何保持员工队伍快速、高效的持续性,从而推动企业的良性运转,美国心理学家用他的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要受到一定的激励而产生的,结合企业,企业针对每一名员工因材施教,纵横相交,点面结合,以此实现长期效应,激励员工不断的向价值目标迈进。第二,企业创造机会具有导向作用。员工自我努力的方向,程度大小各不相同,企业创造机会正是尊重员工价值所在,支持员工价值追求,只有二者出现趋同效应的时候,才会出现心相通,情相融,力相合。员工在企业创造的机会中实现价值,企业创造机会形成了强大推动力,使企业与员工共同步入价值双赢的良性循环。第三,企业创造机会具有宏观性,整体性,科学性。企业创造机会体现了企业的共同价值观,覆盖了员工价值实现的全过程,员工的每一步成长与进步,都离不开企业创造的机

怎样分析辩论赛辩题

怎样分析辩论赛辩题 为此,双方应对辩题进行全面、深人、透彻地审视、分析和研究。 具体说来,审题可运用以下方法和技巧。 (1)分析题型把握基调任何一个辩题都包含着特定的论争范围。 审题首先要从宏观上分析了解辩题涵盖的领域及与之相关的诸 多因素,认识辩题类型、色彩,明析辩题的利弊难易之点,把握双方 可能交火的战场等问题,做到知己知彼。 需要剖析的内容有:①析辩题类型。 就是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分析辩题性质,弄清其特点。 通常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从性质上看,辩题分为三类:一是价值性命题,即辩论某件事情是否较好;二是事实性命题,即辩论某件事是否真实;三是政策性命题,即辩论某事该不该做。 从辩题内部的逻辑关系来看,又可分三种形式:一是从属型,即辩题提出的两种事物彼此是从属关系;二是条件型,即辩题提出一类事物是另一类事物出现的前提;三是比较型,即对同时出现的两种事物比较其优劣。 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辩题必然导致辩论方向、逻辑要求、立论角度、论证方24 式、引用论据有所不同。 因此,分析辩题首先要为其“定性’看它属于哪类性质的辩题;而后为其“定位,看它包含着哪一类逻辑关系。 比如,剖析辩题“大学毕业生当基层军官是大村小用,可以看出

这是一个价值性命题,是讨论这件事情好不好的问题,我们应从不同价值观念人手展开探讨和论争;从辩题的逻辑关系看,这个肯定判断句属于从属型命题,我们应着力探讨两者之间的从属关系是否成立,掌握了辩题的属性便可由此引申,进一步探讨立论的方向。 ②看辩题倾向。 即分析辩题所包含的理性意义是否与社会的普遍看法、时代思想倾向合拍。 一般说来,辩题含义与社会思想倾向相一致的一方,会占有客观优势,辩论起来顺理成章.易于造成有利态势。 相反,当所持观点与现时情况不符,或与之所涉及的政策条文相悖,或明显的涓极片面时,该方就会处于不利地位,维护这样的论点困难较大。 比如,辩题:“中学生异性交往利大于弊,正方观点明显与社会 观念和现实情况相背离,论证起来必然如同为一个垂死者打针输血, 要把他救活,其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持背时、背向观点的一方必须别出心裁,或在立论角度,或在背景材料上,精心谋划,找出“理来,才有可能胜算。 ③察辩题色彩。 就是分析辩题的感情色彩与语境人情、辩场情绪是否相容。 有的辩题包含的某种感情倾向很可能与语境人情不协调。 审题时就要细细体察,看它在哪些问题上可能触25 犯“众怒,引

辩论赛中辩题分类

辩论赛中辩题分类 B.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作为凤属的鸑鷟是跟凫一般大的红眼睛水鸟。 C.综合甲骨文和上古文献记载看,凤的原型是一种类似水鸭的普通短尾水鸟。 D.在周代文化中,凤已经从短尾水鸟变成一种华冠长尾、祥瑞美丽的神鸟。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辩论赛中辩题分类简介 辩题分类简介 (一)辩题大致分为两类: 1、辩事性论题。 They arrived at Bill's home first.Mark was invited in for a Coke and to watch some television.The afternoon passed pleasantly with some laughs and talk.Then Mark went home. 论题明确限定了范围,只要求谈“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评析性质)。辩手需要把握的是这一事件的全过程,对其起因、冲突、发展、结局等诸多环节进行具体分析,同时对不够明晰的部分,适当地追加前提,使本方立论条件更趋充分,即可投入辩论。 “辩事”性论题对辩手的“身份”要求是能自觉地把握“就事论事”的特点。 2、辩理性论题。 无疑理论色彩比较强,要求辩手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和相当充分的准备,对论题进行“求证理论”。辩理性论题的难点之一,在于既

要以充足的事例作为论据,又要防止被事例所牵扰,卷入“辩事”,以至失去了本方理论的论证力度。 (二)不同点 “辩事”性论题具有较明显的“评论”性特点,以“事”为主而以“理”为辅,“理”常常是作为“辩事”的指导思想,但是,最后却必须落实在对“事”的结论中。 “辩理”性论题带有较强的求证色彩,“理”为主而“事”为辅,“事”作为“辩理”的依据,无论举出多少实例,都只能是为强化“理”的论证力量服务。 (三)分类的意义 对论题进行分类的目的,正在于明确辨证过程中“事”与“理”的比例关系、主辅关系,有助于防止把“辩事”性论题错当做“辩理”性论题,反之亦然。这对于双方紧扣论题,进而使辩论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延伸阅读:辩论赛辩题类型 1、是非辩题 你说是而我就是说不是的。如:离婚率上升是/不是社会文明的表现。 解题思路:这种辩题应该多想想我们以前想过的数学,如必要/充分条件的判定方法,一种类型的东西是不是另一种类型的判定方法等。一般来说,这种辩题中,只要明确了解概念,了解了判定的方法,解决问题就不难了。就好像我们做一道题,比如说“1是不是整数”,

辩论赛辩题8--正方

辩题8 正方:创新型高科技产业是焦作快速增大经济总量的关键 反方:传统资源型产业是焦作快速增大经济总量的关键 (一)立论陈词 正方一辩: 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今天我方的论点是:发展创新型高科技产业是焦作快速增大经济总量的关键。 众所周知,焦作市曾经是一个因煤而兴、以矿起家的老工业基地,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煤炭资源开始枯竭,传统的资源型企业效益急剧下滑,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失业、环境污染等各种社会问题集中爆发。近年来,焦作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明确提出加快转型发展,努力探索具有焦作特色的资源枯竭城市产业转型之路。怎么转型升级,怎么加快发展,怎么增强焦作经济实力、扩大经济总量?答案就是:大力发展创新型高科技产业。理由有三: 第一,历史所逼。2008年我们被国家环保部定位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随着资源的枯竭日益衰落,怎样摆脱黑色发展,实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我们以加快全市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步伐为方向,建成了一批国家级、省级研发中心,建成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特色突出的产业创新中心。这些研发中心源源不断地研制出的各类新产品、提供适用的新技术,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成为驱

动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第二,现实所迫。习总书记指出,谁掌握了科技创新,谁就掌握了发展的先进、发展的优势。我市近学许昌、远学扬州考察学习带给了我们更加直观的感受。许昌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8%。扬州市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五大千亿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9.1%、44.5%、29.4%。“十二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翻番,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人才总量增长56%,扬州市5次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再看看我们焦作,创新型高科技产业的贡献率达到了52.8%。现实证明只有加快创新型产业发展,焦作经济突飞猛进才指日可待。 第三,未来所向。王小平书记在全市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扎实推进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建设,积极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让创新成为我市发展最鲜明的特征、最强劲的动力和最持久的活力。王小平书记在近学许昌、远学扬州动员会上也指出,要向许昌、南通、扬州学习“以创新引领发展”的好做法、“以核心企业辐射配套企业带动园区成就千亿元产业”的好做法、“将核心产品做到极致”的好做法,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创新型高科技产业,突出创新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助推经济快速增长,我们焦作才能重塑辉煌,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

辩论赛新手基本常识

【辩论新手入门】:辩论中的破题和论证 一、如何破题: 一、1.分析命题类型:通常辩论赛的辩题按其双方命题关系可以分为比较式命题和互逆式命 题。比较式命题又称优势命题,其命题的辨析部以完全否定对方命题为主要特征,因此在辩论中,对对方的观点采用包容吞并的方法较为适宜,不宜过分激化各自命题的对立面。 而互逆式命题则在大多数角度上均相互抗衡,缺乏共生条件。但是由于两者的针锋相对常常与第三方的存在有较大关系,因此,如何论证两方命题与第三方事物存在的关系是辨析本方辩题的关键所在。此外,辩题的类型还可以划分为现实命题和将来命题等,前者注重联系社会现实,后者注重历史经验。 一、2.确定命题结构:弄清命题各要素的含义和其相互关系是论述好命题的先决条件。辩题种 类较多,因此其结构各异。但一般来说,命题都是条件命题居多,其结构通常为因果联系。厘清各个要素的自身内涵,再分析其逻辑结构,以其推导过程的合理性与否,作为整个辩题的核心争论所在。 一、3.寻求理论依托:理论是维护己方观点的坚实后盾,在分析辩题时寻求稳固的理论依托是 十分必要的。整个世界是一个矛盾的世界,因此互相对立的事物都必然有其合理存在的依据,有时候,甚至这两种合理性能被同一个个体意识所包容。理论依据的首先来源是哲学,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态度的认识表达,因此,其内容往往代表了其思维方式。但哲学内部也包括各类并生的哲学流派,因此,熟知各哲学流派的基本态度,是选取哲学观点的先决条件。其次是人文精神,由于哲学缺少对个体的关怀,这使人文精神有了发展繁荣的空间,个体始终无法摆脱个体或群体对外在需求的桎梏,因此,在论述个体态度类型辩题时应当注重从人文精神上考虑个体的需求及其需求方式的合理性。三是社会经验,这里的社会经验并非指个体的社会经验,而是整个人类社会的社会经验。其主旨被人类社会所认可,在论述将来命题时,我们往往需要驻足回头审视我们的历史。因此,如何提取社会经验应当得到强化。在为辩题做分析时,我们往往可以解析出在不同学科或方面的内容,这要求辩手在不同方面寻找理论依据。 一、二、如何论证本方辩题: 一、1.论证基本认识:对辩题认识的差异是辩论产生的基本原因,因此在辩论时,论证双方对 辩题的基本认识尤为重要。除去价值观的差异外,对辩题认识的产生不同的其它因素包括-对某事物的基本含义或基本状态认识的差异,例如对国情的理解差异,或对辩题的基本含义存在差异,如对辩题的时态缺乏认识,在论述将来命题时过多的论述现实状况。 一、2.论证依据:在论证己方的依据(包括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时,应当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 容-理论依据自身的合理性和理论适用的合理性,事实自身的真实性和推导事实的合理性。 一、3.论证观点:己方观点的结论作出是基于前面认识和依据的论述,因此在论述观点时需要 考虑推导过程的逻辑关系合理性。 一、三、如何驳斥对方观点: 一、驳斥对方观点是对论证本方观点的逆向思维,这里就不做过多论述,但并不意味这驳斥地 位作用被轻视。驳斥与论证相对应:1.关于辩题认识上的驳斥。强调以主要概念为核心,以局部概念为辅助。这一方面为我们驳斥指出了目标,另一方面提醒辩手在论述己方命题基本概念时既要有很好的把握,又不宜四至过于明确,以至于陷入孤立的情境。2.关于论证依据和论证观点的驳斥思维大致相同,不在累赘说明 【辩论新手入门】:注重辩论赛中的礼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