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原课设

机原课设

机原课设
机原课设

1.设计题目 (2)

1.1设计目的及意义: (2)

2.运动方案设计 (5)

2.1电机选择 (5)

2.2执行机构选择 (5)

3.机构设计及其运动分析计算 (11)

3.1揉面机构 (11)

3.1.1 揉面机构各杆尺寸的初步确定 (11)

3.1.2 揉面机构运动分析 (12)

3.2带轮机构 (26)

3.2.1 带轮尺寸的确定 (26)

3.3平行四边形机构 (27)

3.3.1 四杆机构尺寸的确定 (27)

3.3.2 四杆机构运动分析 (28)

3.3.3 有虚约束的平行四边形机构 (34)

4.根据设计建立三维模型 (41)

4.1揉面机构三维模型图 (41)

4.2带传动三维模型图 (42)

4.3有虚约束的平行四边形机构三维模型图 (42)

4.4锥齿轮转动三维模型图 (43)

4.5锥齿轮带动曲柄三维模型图 (43)

4.5揉面装置整体三维模型图 (44)

5.总结 (47)

5.1方案简介 (47)

5.2不足和问题分析 (47)

5.3设计小结 (47)

6.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体会感想 (48)

7.参考文献 (49)

1.设计题目

1.1设计目的及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水平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市场愈加需要各种各样性能优良、质量可靠、价格低廉、效率高、能耗低的机械产品,而决定产品性能、质量、水平、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是产品设计。

机械产品设计中,首要任务是进行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和构思、各种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的选用和创新设计。这要求设计者综合应用各类典型机构的结构组成、运动原理、工作特点、设计方法及其在系统中的作用等知识,根据使用要求和功能分析,选择合理的工艺动作过程,选用或创新机构型式,并巧妙地组合成新的机械运动方案,从而设计出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性能优良、工作可靠、实用性强的机械产品。

企业为了赢得市场,必须不断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其中设计是产品开发的第一步,是决定产品的性能、质量、水平、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最主要因素。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结合一种简单机器进行机器功能分析、工艺动作过程确定、执行机构选择、机械运动方案评定、机构尺度综合、机构运动方案设计等,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并初步运用机械原理的知识和理论,对分析、运算、绘图、文字表达及技术资料查询等诸方面的独立工作能力进行初步的训练,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开发和创新能力。因此,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在机械类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训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此次我们设计的是立式揉面装置,此次课程设计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课程,它需要我们运用好我们所学的知识,把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问题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在设计的同时我们也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为今后的设计奠定基础。

立式揉面装置,主要是将面粉加了适当的水后将面和成面团。立式揉面装置采用了简单的机构达到了其功能需求,节省了劳动力,节省了劳动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根据我们调查,现有的揉面机都是应用于工厂或商家,都是需要制作大量面食时才使用的,而我们的揉面装置体积较小,可应用于普通家庭,为普通家庭制作面食的过程节省了时间和劳动力。

1.2 功能要求及工作原理

(1)功能要求

1.将加入一定量水的面粉和成面团;

2.要求和面时间尽量短;

3.搅拌要均匀;

4.尽量不让面粉散落到地上。

(2)工作原理

此揉面装置的原动件为减速比为30:1,自带减速机构的电机,最大转速不大于100r/min。电机通过带轮1及皮带将动力传输到带轮2,带轮2与揉面机

构的曲柄同轴,于是将动力由电机传输到曲柄。其机构运动简图如图1.2-1所示:

图1.2-1

通过曲柄的转动,带动六杆揉面机构运动,其机构运动简图如图1.2-2所示。曲柄5转动,通过执行构件6杆上的A点来实现6杆方向的和面。

图1.2-2

与此同时电机通过锥齿轮2’及3’改变方向,将动力输入到平行四边形机构,最后通过平行四边形机构带动8’上面粉盆的转动,最后通过A点及面粉盆的合成运动来实现揉面。其机构运动简图如图1.2-3所示

图1.2-3

为便于表达清楚,特将此装置的整体图附上如图1.2-4所示。

图1.2-4

2.运动方案设计

2.1电机选择

最常见交流电动机根据磁极对数分类有:

1对磁极同步转速 3000r/min

2对磁极同步转速 1500r/min

3对磁极同步转速 1000r/min

4对磁极同步转速 750r/min

5对磁极同步转速 600r/min

6对磁极同步转速 500r/min

考虑到机器转速较低的要求,因此需要转速较低的电机。由上可知,若选择转速为500r/min的电机,仍然达不到转速要求,还得添加复杂的减速机构才能满足要求,为此会使得揉面装置笨重,不易于移动。

基于以上的缺点,于是选择了减速比为30:1,自带减速机构的电机,解决了以上笨重的主要问题。

由于此装置不是很重,盛面粉的盆及面粉的重量不可忽视,于是揉面装置的重心较高,因此选择降低电机的安装位置以降低重心,保证揉面时本装置的稳定性。

2.2执行机构选择

此揉面装置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揉面机构

对于这部分我们搜集了许多传统揉面机的资料,其运用较多的机构运动简图如图2.2.1和2.2.2:

图2.2.1

图2.2.2

经过对以上机构的对比、筛选、改进我们选择了图2.2.2的机构作为我们揉面机构的最终方案。

第二部分:传动机构

这部分在整个机器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需要的减速比为30:1,于是我们提出了两套方案。

方案一:

采用齿轮齿条传动

齿轮用来传递任意两轴间的运动和动力,其圆周速度高,传递功率大。齿轮直径可从不到1mm到150m以上。齿轮传动寿命长、工作平稳、可靠性高且能保证恒定的传动比。但齿轮齿条制造、安装精度要求较高,因而成本也较高且不宜作远距离传动。

其机构运动简图如下图:

方案二:

采用带传动

采用带传动,带传动适用于两轴中心距较大的传动场合,工作时转动平稳无噪声、能缓冲及吸震,价格低廉的优点,当超负荷时,皮带能相对皮带轮滑移,不会导致卡死状态。

其机构运动简图如下图:

通过以上两个方案的优缺点对比可知,方案二(带传动)是明智的选择。

第三部分:底部旋转盘机构

这部分的主要功能是让面粉盆能在机器和面的过程中随该机构旋转,保证盆里的面都能被和到一起,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这部分我们设计了三套方案。

方案一:采用带轮传动

根据装置需求,装面的盆需要做圆周运动,并且我们知道,主动件做的也是圆周运动。所以可以采用带传动,带传动适用于两轴中心距较大的传动场合,工作时转动平稳无噪声、能缓冲及吸震,价格低廉的优点,而且当超负荷时,皮带能相对皮带轮滑移,不会导致卡死状态,但是带轮的重量给装置带来了笨重等问题。

其机构运动简图如下图:

方案二:采用平行四边形机构

采用一个双曲柄机构,因平行四边形机构的两个曲柄等速转动,且速度稳定,比较容易控制面粉盆的转速,于是我们设计了平行四边形机构。但当平行四边形机构的从动件和连杆共线时,从动件的运动具有不确定性。

其机构运动简图如下图:

方案三:

由于平行四边形的运动不确定性,为了避免发生这种现象,我们增加了一平行杆。这种机构的特点之一是相对杆始终保持平行,且各连架杆的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也始终相同,其中所增加的连架杆即相当於所增加的平行杆,它既能帮助平行四边形渡过运动不确定的位置,又能增加启动牵引力。

其机构运动简图如下图:

综合上述三个方案的对比知,方案一(带传动)给装置带来了笨重等问题,又转速较低,故惯性力可忽略不计,带轮可由细杆代替。方案二当平行四边形机构的从动件和连杆共线时,从动件的运动具有不确定性。方案三具有明显的优势,于是选用方案三。

综合以上三个机构方案的确定,我们确定了整个装置的机构简图:

3.机构设计及其运动分析计算

3.1揉面机构

3.1.1 揉面机构各杆尺寸的初步确定

为便于人的操作,该装置高度应在150cm左右。曲柄L4长度定为40cm,且曲柄为最短杆,该机构中的曲柄摇杆满足杆长条件,为使得摇杆L1的转角变化小,故机架L6应为最长杆,即:

L4+L6≤L1+L3

由传统揉面机构按比例运算可分别求出其他各杆长度分别为:

L1=135cm;

L2=50cm;

L3=70cm;

L4=40cm;

L5=241cm;

L6=145cm;

各尺寸标注如图所示

3.1.2 揉面机构运动分析

已知各杆长度分别为:

L1=135cm; L2=50cm; L3=70cm; L4=40cm; L5=241cm; L6=145cm; Xb=110cm; Yb=95cm;

由杆矢量可得:

3

146l l l l +=+ '31'246l l l l l

+=++

将杆矢量方程投影到x 、y 轴上有:

l 6cos θ6+l 4cos θ4=l 1cos θ1+l 3cos θ3 l 6sin θ6+l 4sin θ4=l 1sin θ1+l 3sin θ3

l 6cos θ6+l 4cos θ4+l 2'cos θ1'=l 2cos θ1+l 3'cos θ3' l 6sin θ6+l 4sin θ4+l 2'sin θ1'=l 2sin θ1+l 3'sin θ3'

整理得:

l 1cos θ1+l 3cos θ3=l 6cos θ6+l 4cos θ4 l 1sin θ1+l 3sin θ3=l 6sin θ6+l 4sin θ4

l 2'cos θ1'-l 3'cos θ3'-l 2cos θ1=-l 4cos θ4-l 6cos θ6 l 2'sin θ1'-l 3'sin θ3'-l 2sin θ1=-l 4sin θ4-l 6sin θ6

对位移方程求一阶导数得:

l 1ω1sin θ1+l 3ω3sin θ3=l 4ω4sin θ4 l 1ω1cos θ1+l 3ω3cos θ3=l 4ω4cos θ4

l 2'ω1'sin θ1'-l 3'ω3'sin θ3'-l 2ω1sin θ1=-l 4ω4sin θ4 l 2'ω1'cos θ1'-l 3'ω3'cos θ3'-l 2ω1cos θ1=-l 4ω4cos θ4

???

???

???????

???????

????

写成矩阵形式为

????????????----'3'3'1'212

'3'3'1'21233113

311cos cos 0cos sin sin 0sin 00cos cos 00sin sin θθθθθθθθθθl l l l l l l l l l ????????????3131

ω

ωωω

=ω4?

???????????--44

4444

44cos sin cos sin θθθθl l l l

对位移方程求二阶导数得:

l 1(α1sin θ1+ω12cosθ1)+l 3(α3sin θ3+ω32cos θ3)=l 4ω42cos θ4 l 1(α1cos θ1-ω12sinθ1)+l 3(α3cos θ3-ω32sin θ3)=-l 4ω42sin θ4

l 2'(α1'sin θ1'+ω1'2cosθ1')-l 3'(α3'sin θ3'+ω3'2cos θ3')-l 2(α1sin θ1+ω12cosθ1)=-l 4ω42cos θ4 l 2'(α1'cos θ1'-ω1'2sin θ1')-l 3'(α3'cos θ3'-ω3'2sin θ3')-l 2(α1cos θ1-ω12sin θ1)=l 4ω42sin θ4

写成矩阵形式为:

????????????----'3'3'1'212

'3'3'1'21233113

311cos cos 0cos sin sin 0sin 00cos cos 00sin sin θθθθθθθθθθl l l l l l l l l l ?????

???????3131

αααα

+

????????????-----'3'3'3'1'1'211

2'3'3'3'1'1'2112333111333111sin sin 0sin cos cos 0cos 00sin sin 00cos cos θωθωθωθωθωθωθωθωθωθωl l l l l l l l l l ?????

???????3131

ωωωω =

ω4????

????????--44

444444

4444sin cos sin cos θωθωθωθωl l l l

???

????

关于A 点的杆矢量:

546A s l l l

++=

A 点位移方程为:

4l cos θ4

+6l cos θ6

+5l cos (θ1+154o)=A

x

4l sin θ

4

+6l sin θ

6

+5l sin (θ1+154o)=A y

对位移方程求一阶导数得A 点速度方程为:

-4l ω4sin θ

4

-5l ω1sin (θ1+154o)=Ax v 4l ω4cos θ

4

+5l ω1cos (θ1+154o)=Ay v

写成矩阵形式为:

???

???++--)154cos(cos )154sin(sin 1544154

4

θθθθl l l l ??????14ωω=??

????Ay Ax v v

对位移方程求二阶导数得A 点加速度方程为:

-4l 24ωcos θ4

-5l [α1sin(θ1+154o)+21ωcos (θ1+154o)]=Ax a -4l 24ωsin θ

4

+5l [α1cos(θ1+154o)-21ωsin (θ1+154o)]=Ay a

写成矩阵形式为:

α1??????++-)154cos()154sin(1515 θθl l -?????

?++)154sin(sin )154cos(cos 115444115444

θωθωθωθωl l l l ??????14ωω=??

????Ay Ax a a

??

??

???

??

将以上方程输入到matlab程序计算并输出图像如下。

主程序:

%输入已知数据

clc

clear

l1=135;

l2=185;

l21=50;

l3=70;

l31=70;

l4=40;

l5=241;

l6=145;

xB=110; %两铰链X方向距离

yB=95; %两铰链X方向距离

omega4=3.5;

alpha4=0;

du=180/pi;

hd=pi/180;

for n1=1:361

theta4(n1)=(n1-1)*hd;

t(n1)=theta4(n1)/omega4;

ll=[l1,l2,l21,l3,l31,l4,xB,yB];

[theta,omega,alpha]=sigan(theta4(n1),omega4,ll);

theta1(n1)=theta(1);

theta3(n1)=theta(2);

theta11(n1)=theta(3);

theta31(n1)=theta(4);

omega1(n1)=omega(1);

omega3(n1)=omega(2);

omega11(n1)=omega(3);

omega31(n1)=omega(4);

alpha1(n1)=alpha(1);

alpha3(n1)=alpha(2);

alpha11(n1)=alpha(3);

alpha31(n1)=alpha(4);

end

%图像输出

figure(1)

subplot(2,2,1);

plot(theta4*du,theta1*du,'r',theta4*du,theta3*du,'b'); %L1及L3杆角位移关于曲柄角位移的图像

grid on;

hold on;

xlabel('曲柄角位移\theta_4/\circ')

ylabel('\theta_1、\theta_3/\circ')

title('L1及L3杆角位移图像')

gtext('\theta_1');

gtext('\theta_3');

legend('\theta_1','\theta_3');

pause(1);

subplot(2,2,2);

plot(theta4*du,omega1,'r',theta4*du,omega3,'b');

%L1及L3杆角速度关于曲柄角位移的图像

grid on;

hold on;

xlabel('曲柄角位移\theta_4/\circ')

ylabel('\omega_1、\omega_3/rad\cdots^{-1}')

title('L1及L3杆角速度图像')

gtext('\omega_1');

gtext('\omega_3');

legend('\omega_1','\omega_3');

pause(1);

subplot(2,2,3);

plot(theta4*du,alpha1,'r',theta4*du,alpha3,'b');

%L1及L3杆角加速度关于曲柄角位移的图像

grid on;

hold on;

xlabel('曲柄角位移\theta_4/\circ')

ylabel('\alpha_1、\alpha_3/rad\cdots^{-2}')

title('L1及L3杆角加速度图像')

gtext('\alpha_1');

gtext('\alpha_3');

legend('\alpha_1','\alpha_3');

pause(1);

%A点的位移方程

xA=xB+l4*cos(theta4)+l5*cos(theta1+154*hd);

yA=yB+l4*sin(theta4)+l5*sin(theta1+154*hd);

%A点的速度方程

vAx=-l4*omega4*sin(theta4)-l5*omega1.*sin(theta1+154*hd); vAy=l4*omega4*cos(theta4)+l5*omega1.*cos(theta1+154*hd);

%A点的加速度方程

aAx=-l4*(omega4^2)*cos(theta4)-l5*(alpha1.*sin(theta1+154 *hd)+(omega1.^2).*cos(theta1+154*hd));

aAy=-l4*(omega4^2)*sin(theta4)+l5*(alpha1.*cos(theta1+154 *hd)-(omega1.^2).*sin(theta1+154*hd));

figure(2)

subplot(2,2,1);

plot(theta4*du,xA,'r',theta4*du,yA,'b');

%A点的位移关于曲柄角位移的图像

grid on;

hold on;

xlabel('曲柄角位移\theta_4/\circ')

ylabel('xA、yA/mm')

title('A点位移图像')

gtext('xA');

gtext('yA');

legend('xA','yA');

pause(1);

subplot(2,2,2);

plot(theta4*du,vAx,'r',theta4*du,vAy,'b'); %A点的速度关于曲柄角位移的图像

grid on;

hold on;

xlabel('曲柄角位移\theta_4/\circ')

ylabel('vAx、vAy/mm\cdots{-1}')

title('A点速度图像')

gtext('vAx');

gtext('vAy');

legend('vAx','vAy');

pause(1);

subplot(2,2,3);

plot(theta4*du,aAx,'r',theta4*du,aAy,'b'); %A点的加速度关于曲柄角位移的图像

grid on;

hold on;

xlabel('曲柄角位移\theta_4/\circ')

ylabel('aAx、aAy/mm\cdots{-2}')

title('A点加速度图像')

gtext('aAx');

gtext('aAy');

legend('aAx','aAy');

pause(1);

subplot(2,2,4);

plot(xA,yA,'b');

%A点的轨迹运动图像

grid on;

hold on;

xlabel('xA/mm')

ylabel('yA/mm')

title('A点轨迹图像')

gtext('f(A)(x,y)');

子程序:

function [theta,omega,alpha]=sigan(theta4,omega4,ll)

l1=ll(1);

l2=ll(2);

l21=ll(3);

l3=ll(4);

l31=ll(5);

l4=ll(6);

xB=ll(7);

yB=ll(8);

C=2*l1*(l4*sin(theta4)+yB);

D=2*l1*(l4*cos(theta4)+xB);

E=-l1^2+l3^2-l4^2-xB^2-yB^2-2*l4*(xB*cos(theta4)+yB*sin(t heta4));

%由机械原理教材第七版40页公式可得

theta1=2*atan((C+sqrt(C.^2+D.^2-E.^2))/(D-E));

%theta1=2*atan((C-sqrt(C.^2+D.^2-E.^2))/(D-E))舍去;

%由表达式可得

theta3=asin((l4*sin(theta4)-l1*sin(theta1)+yB)/l3);

C1=2*(l2*l31*sin(theta1)-l4*l31*sin(theta4)-2*l31*yB);

D1=2*(l2*l31*cos(theta1)-l4*l31*cos(theta4)-2*l31*xB);

E1=(l31)^2+l2^2+l4^2+xB^2+yB^2-(l21)^2-2*l2*l4*(cos(theta 1).*cos(theta4)+sin(theta1).*sin(theta4))+2*l4*(xB*cos(th eta4)+yB*sin(theta4))-2*l2*(xB*cos(theta1)+yB*sin(theta1) );

%由机械原理教材第七版40页公式可得

theta31=2*atan((C1+sqrt(C1.^2+D1.^2-E1.^2))/(D1-E1));

%theta31=2*atan((C1-sqrt(C1.^2+D1.^2-E1.^2))/(D1-E1));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

————————————————————————————————作者: ————————————————————————————————日期: ?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 目的: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型实验教学环节,旨在使学生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训练,进一步掌握设计开发软件的方法与技术,学会数据的组织方法,提高软件开发的实际能力,培养创造性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现以下目标: 1.深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进一步加深对软件工程方法和技术的了解,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开发实践中,并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软件工具的使用。 2. 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不仅是一次软件工程实践的模拟训练,同时通过软件开发的实践,积累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开拓创新”能力 大力提倡和鼓励在开发过程中使用新方法、新技术,激励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拓思路,设计新算法、新创意,培养创造性的工程设计能力; 要求:学生组成开发小组(2~4人),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并完成一个规模适度的软件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软件设计为中心,独立完成从需求分析到软件测试的开发过程。 二、设计步骤安排 1.确定课题 由教师命题并给出各课题的具体需求,学生根据课题涉及的知识领域及自己对该领域的熟悉程度和对该课题的兴趣,选择课题,经教师调整审定后确定; 2. 需求分析 建立系统的分析模型,这是系统开发的重要阶段。主要工作是: 分析确定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性能,并从经济上、技术上进行可行性分析,建立“需求分析模型”确定开发计划。 3. 软件设计 具体工作是:对系统的分析模型进行修改、细化,进行系统的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数据管理部件设计(若系统涉及到数据库,要对数据库结构进行设计) 4. 编码与测试 根据项目的应用领域及语言的特点,选择编程语言进行编码,要求给出程序的详细注释(包括模块名、模块功能、中间过程的功能及变量说明); 由开发小组进行除验收测试以外的测试工作(包括单元测试、组装测试与系统(确认)测试)。所有测试过程都要求采用综合测试策略,先进行静态分析,再进行动态测试。要求制定测试计划、记录测试过程与结果、保留测试用例、写出测试报告。 5. 验收测试 由教师组织验收测试的实施,内容包括:系统能否正确运行,实际系统与设计方案是否一致,是否实现了需求所确定的功能与性能,系统设计有无特色,算法有无创新,系统结构是否合理、新颖,系统界面是否友好、美观,操作是否简单,使用是否方便。6.总结和整理课程设计报告

《游戏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游戏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编写:蔺广逢 适用于:数字媒体专业 2011.12

游戏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时间:1周学分数:1.0 执笔人:范彩霞编写日期:2008年10月 一、课程设计目的 游戏设计课程设计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必修的实践环节。本课程设计是《游戏设计》课程实践环节的深化和延续。通过该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掌握游戏设计的体系结构。通过对所做游戏的故事梗概、游戏类型以及设计制作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为在计算机游戏设计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做准备。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设计通过分组来进行,每组3~4人。对每一个组,都必须设计和实现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的类型不限,软件运行环境限为Microsoft Windows,硬件平台限为PC。在每组进行游戏设计之前必须提供游戏文档说明,包括游戏的故事情节、游戏的类型、游戏界面的设计等。每组设计的游戏不一定是原创的,但绝不能抄袭已有的游戏。 每组设计的游戏需要有较为完整的情节,要求能体现以下的基本技术:提供使用键盘或鼠标控制视点的朝向和运动的功能;在游戏中至少有一个人物是三维的,并且能产生相应的动画。必须在某个场景中有配音或者背景音乐;最好能在某一个画面中体现一些特效技术;必须能实时或者准实时运行。 游戏设计完成后对自己所做的游戏进行短评,包括:游戏中的哪一部分是最得意的?对最初的游戏设计作了哪些修改,为什么?在这个游戏项目的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如果有更多的时间下一步会怎么做? 三、课程设计的报告(论文、作业)的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是课程设计过程的整理和总结。因此,编写课程设计报告是课程设计阶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和要求根据设计内容而定,对于本课程设计,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封面:封面上应标明“游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专业、姓名、学号与时间等; 课程设计报告内容主要包括: (1)课程设计的目的;

吉林大学---有机化学作业题(含实验)

有机化学(含实验) 一、单选题 1. 下列物质有两性性质的是()。C. 氨基酸 2. 苯酚与甲醛反应时,当酚过量,酸性催化条件下的将得到()C. 热塑性酚醛树脂 3. Walden转化指的是反应中()D. 生成对映异构体 4. 下列化合物中的碳为SP2杂化的是:( )。B. 乙烯 5. 下列化合物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D. CH3COCH2CH3 6. 根据休克尔规则,判断下列化合物哪些具有芳香性()。B. 7. 下列自由基中最稳定的是()。B. 8. A. 环丙烷、B. 环丁烷、C. 环己烷、D. 环戊烷的稳定性顺序( ) A. C >D>B>A 9. ( ) A. 对映异构体 10. 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相比其结构上的特点是()A. 结构复杂,多为共价键连接 9. 卤烃的亲核取代反应中,氟、氯、溴、碘几种不同的卤素原子作为离去基团时,离去倾向最大的是( ) D. 碘 11. 下列化合物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是()C. 丙烷 12. 在下列化合物中,偶极矩最大的是( ) A. H3CCH2Cl 13. 下列各化合物中具有芳香性的是()。

A. 14. 下列化合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B. 对硝基苯酚 15. 下列化合物不能发生傅列德尔-克拉夫茨酰基化反应的有:( )。B. 硝基苯 16. 该化合物属于() B. 醌类 17. 下列化合物具有旋光性的是()。B. ; 18. 下列烯烃氢化热(KJ/mol)最低的是()。D. 19. 下列化合物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有?()A. 对甲基苯酚 20. 比较下列醛(酮)与HCN 反应的活性()B. d>a>b>c 1. 物质具有芳香性不一定需要的条件是( ) C. 有苯环存在 2. 和互为互变异构体,在两者的平衡混 合物中,含量较大的是()B. 3. 苯酚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来检验?( )B. 加Br2水溶液 8. 用异丙苯法来制备苯酚,每生产1吨苯酚可同时获得多少吨丙酮?()C. 0. 8 9. 与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D. 构象异构体 10. 下列化合物进行SN2反应的相对活性最大的是(). C. 3-甲基-1-氯丁烷 11. 下列化合物不存在共轭效应的是()B. 叔丁基乙烯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 姓名: 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

目录 一.设计课题 (3) 二.设计课题分析 (4) 三.确定原动机 (4) 四.传动比的分配 (5) 五.机械或部件中各轴的运动学和动力计算 (5) 六.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7) 1.高速机齿轮设计及 (7) 2.低速级齿轮设计及校核 (13) 七.V带及带轮设计及校核 (20) 八.轴的设计 (22) 九.键的计算校核 (34) 十.轴承和选定轴承校核 (37) 高速级轴承 (37) 中速机轴承 (38) 低速机轴承 (39) 十一.减速器总体技术特性如下 (40) 十二.设计小结 (40) 十三.参考文献资料 (41)

一、设计课题 设计热处理车间零件清洗用传送设备中的二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该传动设备的动力由电动机经减速装置后传至传送带。两班制工作,工作期限为8年。 1----电动机; 2----带传动; 3----减速器; 4----联轴器; 5----卷筒; 6----输送带。 题号 原始数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输送带主轴扭矩 700 670 650 950 1050 900 660 900 900 950 T(N·m) 输送带运行速度 0.63 0.75 0.85 0.8 0.8 0.7 0.83 0.75 0.85 0.9 V(m/s) 卷筒直径 300 330 350 350 380 300 360 320 360 380 D(mm)

二、设计课题分析 拿到设计课题首先我们设计的是设计热处理车间零件清洗用传送设备中的二级展开式圆柱齿轮减速器。该传动设备的动力由电动机经减速装置后传至传送带。两班制工作,工作期限为8年。所以我们小组立即开展对减速器的了解。在课题要求下我们选择了二级圆柱直齿轮减速器,因为它的工作环境是传送车间,没有要求要斜齿轮还是直齿轮,因此我们选用了更符合要求的直齿轮传动。又因为没有特别大的载荷变动,这样可以确定后面选择齿轮材料和皮带的时候奠定基础。电动机方面尽量选择了要价格清廉,而且又能够满足清洗车间的技术要求。机箱基本选择45号钢。电动机的选择至关重要,特别是转速和功率的计算。然后分配传动比,接着对机械或部件中各轴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基本上是这样的设计流程了。最后完成之后要写好任务说明书就可以了。 三、原动机的选择 1、电动机选择 (1)选择电动机类型按工作要求选用Y系列全封闭自扇冷式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电压380V。 (2)选择电动机容量按式(2-2),电动机所需工作功率为 P d= 按式(2-3),工作机所需功率为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Course Work of Operating System 本指导书中包含5个题目,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题目。小组人数最多为4人,也可以1个人为1组。 上机时间安排为:每周二7~8节在软件实验室。总学时为“两周”,分散到整个学期完成。在2004年12月31日(周五)之前上交课程设计报告并拷贝电子文档及源程序到615的机器上。 每个题目的实验提示是互相启发的。另外实验提示只是提示,你可以有自己的实现方法和理解,但必须在报告中清楚地说明。 你在实现复杂原理时可以也必须做简化假设。数据结构以你自设的数组或链表居多。 题目一页面置换算法的模拟实现和计算命中率 一、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请求页式管理方式中页面置换算法的模拟设计,了解虚拟存储技术的特点,掌握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的页面置换算法。 二、课程设计内容 模拟实现OPT、FIFO和LRU算法,并计算命中率。 命中率= 1- 缺页率。 三、实验要求及提示 1、首先用随机数生成函数产生“指令”序列(实际上是产生指令将访问的地址序列),然后将指令序列变换成相应的页地址流,再计算不同算法下的命中率。 2、通过随机数产生一个指令序列,共产生400条。其中50%的指令是顺序执行的(另外50%就是非顺序),且25%的指令分布在前半部地址空间,25%的指令分布在后半部地址空间。具体的产生方法是: 1)在[0,399]之间随机选取一起点m,记录到指令地址流数组中; 2)所谓“顺序执行一条指令”,即执行地址为m+1的指令,把m+1记录下来; 3)在前半部地址空间,即[0,m+1]中随机选一数,作为新指令地址m’; 4)顺序执行一条指令,其地址为m’+1; 5)在后半部地址空间[m’+2,399]中随机选一数,作为新指令地址; 6)重复步骤1~5,直到产生400个指令地址。 3、将指令地址流变换成页地址(页号)流,简化假设为: 1)页面大小为1K; 2)用户虚存容量为40K; 3)用户内存容量为4页到40页; 4)用户虚存中,每K存放10条指令,所以那400条指令访问地址所对应的页地址(页号)流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详细

目录 一、设计题目 (2) 1、牛头刨床的机构运动简图 (2) 2、工作原理 (2) 二、原始数据 (3) 三、机构的设计与分析 (4) 1、齿轮机构的设计 (4) 2、凸轮机构的设计 (10) 3、导杆机构的设计 (16) 四、设计过程中用到的方法和原理 (26) 1、设计过程中用到的方法 (26) 2、设计过程中用到的原理 (26) 五、参考文献 (27) 六、小结 (28)

一、设计题目 ——牛头刨床传动机构 1、牛头刨床的机构运动简图 2、工作原理 牛头刨床是对工件进行平面切削加工的一种通用机床,其传动部分由电动机经 带传动和齿轮传动z 0—z 1 、z 1 、—z 2 ,带动曲柄2作等角速回转。刨床工作时,由导 杆机构2、3、4、5、6带动刨刀作往复运动,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为工 作行程;刨头左行时,刨刀不进行切削,称为空回行程,刨刀每切削完一次,利用 空回行程的时间,固结在曲柄O 2 轴上的凸轮7通过四杆机构8、9、10与棘轮11和棘爪12带动螺旋机构(图中未画),使工作台连同工件作一次进给运动,以便刨刀继续切削。

二、原始数据 设计数据分别见表1、表2、表3. 表1 齿轮机构设计数据 设计内容齿轮机构设计 符号n01d01 d02 z0 z1 z1’m01 m1’2n2 单位r/min mm mm mm mm r/min 方案Ⅰ1440 100 300 20 40 10 3.5 8 60 方案Ⅱ1440 100 300 16 40 13 4 10 64 方案Ⅲ1440 100 300 19 50 15 3.5 8 72 表2 凸轮机构设计数据 设计内容凸轮机构设计 符号L O2O4 L O4D φ[α]δ02 δ0 δ01δ0/ r0 r r 摆杆运动规 律单位mm mm °°°°°°mm mm 方案Ⅰ150 130 18 45 205 75 10 70 85 15 等加速等减 速 方案Ⅱ165 150 15 45 210 70 10 70 95 20 余弦加速度方案Ⅲ160 140 18 45 215 75 0 70 90 18 正弦加速度方案Ⅳ155 135 20 45 205 70 10 75 90 20 五次多项式 表3 导杆机构设计数据 设计内容导杆机构尺度综合和运动分析 符号K n2L O2A H L BC 单位r/min mm 方案Ⅰ 1.46 60 110 320 0.25L O3B 方案Ⅱ 1.39 64 90 290 0.3L O3B 方案Ⅲ 1.42 72 115 410 0.36L O3B 表4 机构位置分配表 位置号位置 组 号 学生号 A B C D 1 1 3 6 8/ 10 2 5 8 10 7/ 1/ 4 7 8 10 1 5 7/ 9 12 2 1/ 4 7 8 11 1 3 6 8/ 11 2 5 7/ 9 11 1/ 3 6 8/ 11 3 2 5 7/ 9 12 1/ 4 7 9 12 1 3 6 8/ 12 2 4 7 8 10

2016c++课设任务书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期:2016-2017 第一学期 时间2016年12月12日开始班级:15计科本1、本2、15计应专1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陈小常 【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之一,是在学生学习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练习。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1)巩固和加深学生对C++课程的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掌握C++编程和程序调试的基本技能; (3)利用C++进行简单软件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4)提高运用C++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掌握书写程序设计说明文档的能力。 课设报告要求: 1、封面上写明:题目、指导教师、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起止日期以及其他内容。 2、在实习报告的扉页上写明设计题目和实习报告要求。 3、系统需求与功能分析,画出功能结构图。 4、各个类的设计思路及其源代码,并适当加以注释。 5、主要功能代码的实现思路及测试过程描述。 6、程序调试正确后的运行结果显示。 7、程序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8、整个应用程序还需作哪些改进。 9、课程设计的感想和体会。 【设计内容与任务】 每组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课程设计题目中任意选择一题,题目有难有易,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题后独立完成,每组成员限定1——4人。题目选定后不可更换。 题目1 组合类与排序 目的与要求: 通过类的组合,可以将现有的若干个类合成一个新类,它反映的是对象的组合概念,由小类装成更大的类。类组合的难点在于其构造函数(包括析构函数)设计。本实验要求学会创建组合类对象、删除组合类对象时,如何创建(删除)其内嵌对象,这里包括参数的传递、构造的顺序等。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指导 一、课程设计要求 课程设计是数据结构课程的一个综合实践练习,是有别于课程实验的一个独立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一般在课程结束后进行,教学时数为1周。具体要求如下: 1、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和深化课程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能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抽象,并进行数据结构设计和算法设计,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软件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初步掌握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等基本方法和技能。 4、进一步强化编程训练,提高程序设计能力。 5、设计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达到一定工作量,代码量不低于500行。 二、课程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的主要工作如下: 1、问题定义与需求分析:根据设计题目的要求,对问题进行分析,确定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 2、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对问题描述中涉及的数据对象定义相应的数据结构,包括逻辑结构、存储定义和主要操作。对主要算法要进行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分析。 3、概要设计:采用面向对象方法设计软件结构,定义类及类之间的关系。要求系统结构合理、易于实现。 4、详细设计:对数据结构和基本操作做进一步的求精,写出数据存储定义,用程序流程图或伪码对算法进行描述。 5、编码与测试:用C++编程实现系统,并设计测试用例对系统进行测试,修改程序中的错误,形成格式和风格良好的源程序清单。 6、设计结果分析:对系统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系统的先进性、实际应用价值及在在的问题。 7、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三、课程设计考核 课程设计考核内容包括设计作品和设计报告两个部分。设计作品包括可运行的源程序(刻录成光盘),系统使用说明,主要程序代码(打印附在课程报告内)。课程设计报告主要报告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过程,内容如下: 1、问题定义及设计要求; 2、主要设计内容:详细报告课程设计中所做的主要工作,包括系统分析、概要设计、数据结构设计、算法设计及模块设计和编程及测试等。 3、总结与体会:写出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创新点及存在的问题。 4、参考文献:列出所参考的主要文献。 5、小组成员及分工。 课程设计成绩分两部分,设计报告占50%,设计作品占50%。评价因素主要有: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1:通用数字PID调节器设计 1、主要技术数据和设计要求 主要技术数据:8路模拟量输入:适配1~5V输入,量程自由设定;8路输出控制信号:1~5V标准电压输出;输入模拟量转换精度:0.1%;RS232串行通讯通口。 控制模型:数字PID控制算法;PID参数范围:比例带Kp:1-999.9%,积分时间Ti:1-9999秒(Ti=9999时积分切除),微分时间Td::0-9999秒(Td=0时微分切除)。 调节控制器使用51内核的单片机,完成对8路模拟信号的切换、信号变换、A/D转换;单片机对数据处理后(含数字滤波、数值变换),送到显示和通讯部分,并经PID运算处理后通过D/A转换器输出。经信号变换和信号分配后输出8路控制信号。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干扰问题。 2、设计步骤 一、总体方案设计、控制系统的建模和数字控制器设计 二、硬件的设计和实现 1. 选择计算机机型(采用51内核的单片机); 2. 设计支持计算机工作的外围电路(EPROM、RAM、I/O端口等); 3. 设计键盘、显示接口电路; 4. 设计8路模拟量输入输出通道; 5. 设计RS232串行通讯通口; *6. 其它相关电路的设计或方案(电源、通信等)。 三、软件设计 1. 分配系统资源,编写系统初始化和主程序模块; 2. 编写数字PID调节器软件模块; 3. 编写数字滤波程序; *4. 编写A/D、D/A转换器处理程序模块; *5. 其它程序模块(显示与键盘等处理程序)。 四、编写课程设计报告,绘制完整的系统电路图。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2:双闭环直流电动机数字调速系统设计 1、主要技术数据和设计要求 主要技术数据:直流电动机(对象)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直流电动机Ped=3kW,Ued=220v ,ned=1500r/min,电枢回路总电阻R=2.50欧姆,电动机回路电磁时间常数TL=0.017s,机电时间常数TM=0.076s,电势常数Ce=0.1352V/r·min),晶闸管装置放大倍数Ks=30,整流电路滞后时间Ts=0.0017s。 主要技术指标:速度调节范围0-1500r/min,速度控制精度0.1%(额定转速时),电流过载倍数为1.5倍。 主要要求:直流电动机的控制电源采用PWM控制方式,在其输入电压为0-5伏时可以输出0-264伏电压,为电机提供最大25安培输出电流。速度检测采用光电编码器,且假定其输出的A、B两相脉冲经光电隔离辨向后获得每转1024个脉冲的角度分辨率和方向信号。电流传感器采用霍尔电流传感器,其原副边电流比为1000:1,额定电流为50安培。采用双闭环(速度和电流环)控制方式。 2、设计步骤 一、总体方案设计、控制系统的建模和数字控制器设计 二、硬件的设计和实现 1. 选择计算机机型(采用51内核的单片机); 2. 设计支持计算机工作的外围电路(EPROM、RAM、I/O端口等); 3. 设计键盘、显示接口电路; 4. 设计输入输出通道(速度反馈、电流反馈电路、输出驱动电路等); *5.它相关电路的设计或方案(电源、通信等)。 三、软件设计 分配系统资源,编写系统初始化和主程序模块; 2. 编写数字调节器软件模块; 3. 编写A/D转换器处理程序模块; *4.编写输出控制程序模块; *5.其它程序模块(数字滤波、显示与键盘等处理程序)。 四、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绘制完整的系统电路图。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成型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说明书 设计题目:压片成形机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班级:车 辆102 姓名:xxx 学号: 指导老师:韦丹柯 目录 1?设计题目 (1) 2?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 (3) 3?设计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4) 4?功能分解及机构选用 (5) 5?重要机构方案评估及数据 (10)

6.总设计方案图及各执行机构的尺寸计算 (13) 7?心得体会 (15) 8?参考书目 (15) 1?设计题目:压片成形机 设计自动压片成形机,将具有一定湿度的粉状原料(如陶瓷干粉、药粉)定量送入压形位置,经压制成形后脱离该位置。机器的整个工作过程(送料、压形、脱离)均自动完成。该机器可以压制陶瓷圆形片坯、药剂(片)等。 2.工作原理及工艺动作过程 1.干粉料均匀筛入圆筒形型腔。 2.下冲头下沉3mm,预防上冲头进入型腔是粉料扑出。 3.上、下冲头同时加压,并保持一段时间。 4.上冲头退出,下冲头随后顶出压好的片坯。

21 其工艺动作的分解如图1、2、3、4 料筛 儿3 .设计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1、.压片成形机设计数据 、 、下 电动机转速/(7mi 1 型 50 5 讥冲头压力/N : 1 50 000; 机器运转不 生产率/(片/min ---- 下冲— 均匀系数/ 5 : 0.10; 2、上冲头、下电头、送料筛的设计要求 1).上冲头完成往复直下冲运动(铅锤上下) ,下移至终点后有短寸间的停歇, 起保压作用,保压时间为0.4秒左右。因冲头上升后要留有料筛进入的空 5.料筛推出片坯。间,故冲头行程为90 ~ 100mm。因冲头压力较大,因而加压机构应 有增力功能(如图1.2a )。 (2).下冲头先下沉3mm ,然后上升8mm ,加压后停歇保压,继而上升16mm ,将成型片坯顶到与台面平齐后停歇,待料筛将片坯推离冲头后,再下移21mm ,到粉料 片 冲 ):10;

课程设计任务书(2级)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一:信号发生器 一、设计目的 根据常用的电子技术知识,以及可获得的技术书籍与电子文档,初步形成电子设计过程中收集、阅读及应用技术资料的能力;熟悉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掌握分析电路原理、工程计算及对主要技术性能进行测试的常见方法;最终,完成从设计图纸到实物搭建的整个过程,并调试作品。 二、任务与要求 1、熟悉信号发生器的组成和基本原理,了解单片集成信号发生器的功能特点; 2、掌握信号波形参数的调节和测试方法的应用; 3、电路能够产生正弦波、方波、锯齿波; 4、掌握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测试方法; 5、工作电源为+5~+15V 连续可调。 参考方案: 图1、ICL8038原理框图 参考原理: ICL8030内部由恒流源I 1、I 2、电压比较器A 和B 、触发器、缓冲器和三角波变正弦波变换电路组成。外接电容C 经过两个恒流源进行充放电,电压比较器A 、B 的参考电压分别为电源电压(U CC +U CE )的2/3和1/3。恒流源的恒流源I 1、I 2的大小可通过外接电阻调节,但必须I 2>I 1。当触发器的输出为低电平时,恒流源I 2断开,I1给电容充电,其两端电压U C 随时间上升,当U C 上升到电源电压的2/3时,电压比较器A 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输出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恒流源I 2接通,由于I 2>I 1(设I 2=2I 1),恒流源I 2加到C 上反充电,相当于C 由一个净电流I 1放电,C 两端电压U C 转为直线下降,当下降到电源电压1/3时,电压比较器B 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的输出由高电平变为原来的低电平,恒流源I 2断开,I 1对C 充电,如此重复,产生振荡信号。 若通过调节外接电阻使得I 2=2I 1,触发器的输出为方波,反向缓冲后由9脚输出;C 上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指导书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李晓东编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 -9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完了《操作系统》课程后,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手、动脑并独立实践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将教材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从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际编写程序的能力,为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设计要求对操作系统的分析以加深对计算机硬件结构和系统软件的认识,初步掌握操作系统组成模块和应用接口的使用方法,提高进行工程设计和系统分析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 1.熟悉并巩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加强对操作系统有关原理的理解;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查找资料并善于分析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提倡互相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4.提高学生独立设计、独立调试程序的能力; 5.初步养成良好的系统软件分析和设计能力,形成良好的编程风格。 二、本课程设计有关要求

基本要求: 1、巩固和加深对操作系统原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本课程 所学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选用参考书,查阅手册及文献资料的能力。培养 独立思考、深入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3、经过实际操作系统的分析设计、编程调试,掌握系统软件 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4、能够按要求编写课程设计报告书,能正确阐述设计和实验 结果、正确绘制系统和程序框图。 5、经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严肃认真的工 作作风,和团队协作精神。 具体要求: 1.认真阅读本课程设计指导书,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意义和要求; 2.根据要求完成课程设计的系统开发和调试任务,提供可运行的课程设计系统,参加上机面试答辩。 3.根据学校有关格式要求,完成本课程设计的课程设计说明书。(必须绘制系统工作原理图及算法流程图) 重点: 本设计的重点是要求根据任务要求,确定操作系统有关算法并加以实现,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格式:宋体,3号,加粗,居中对齐,上下空一行) 一、目的任务(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 二、设计内容 三、时间安排 四、设计工作要求 五、成绩评定 六、参考文献 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不得使用铅笔书写。)(正文:正文内容层次序号为:1、1.1、1.1.1……) (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段前、段后为0行) (页边距:上2cm,下2cm,左2.5cm、右2cm 页码:底部居中)

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院(系) 专业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课程编号 课程学分 起始日期 封面纸推荐用210g/m2的绿色色书 编辑完后需将全文绿色说明文字删除,格式不变

(另起页) 课题名称 (题目格式:宋体,3号,加粗,居中对齐,上下空一行) 一、选题背景(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 说明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 二、方案论证(设计理念)(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 说明设计原理(理念)并进行方案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以及所采用方案的特点。 包括:重点说明要实现的功能及其要求、系统的安全性、数据的完整性、应用的运行环境及其性能等要求。 (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 三、过程论述(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 重点说明设计是如何实现的,包括:对设计工作的详细表述。要求层次分明、表达确切。 要求:每个图都必须有文字说明,图前说明为什么使用该图、图的主要作用;图后说明图中各成分的作用,和成分之间的交互或图所表达的流程。 (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 四、结果分析(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 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的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和推论。(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

课程设计指导书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PGA设计及应用实验 课程名称: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异步十六分频电路设计院系:电信学院 班级:1005201班 设计者:刘磊 学号:11005A0110 设计时间:2013年10月30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年10月30 日

FPGA设计及应用试验 --电路图方法设计:异步16分频 一.试验任务 1、熟悉ISE和Model SIM的安装及使用 2、熟悉电路图方式的输入方法; 3、熟悉ISE环境下的波形仿真 4、熟悉Model Sim的仿真 二.实验过程 1、学习SIE和Model Sim安装过程 ①安装ISE9.2 A、在D:\软件\ise92i位置找到setup.exe,运行 B、输入序列号:0653-9278-2450-4237 C、默认安装位置,直至完成。 ②安装modelsim6.0c A、在D:\软件\modelsim6.0c位置找到mti60cse,运行 B、选择FULL Product C、默认安装位置,直至完成。 在C:\盘下建立新目录,命名为:flexlm D、拷贝D:\软件\modelsim6.0c目录下的keygen到C:\flexlm E、运行keygen产生license.dat F、在环境变量中加入LM_LICENSE_FILE = C:\flexlm\license.dat 在Dos下运行c: \xilinx\bin\nt :\compxlib -s mti_se -f all -l all -dir c:\modeltech_6.0c\xilinx_libs G、改变C:\Modeltech_eval_6.0c 中modelsim配置设置文件 2、建立一个新的工程(cpld 9500系列) 3、输入电路图 异步16分频

吉林大学化学院有机化学补考试题

吉林大学化学院2000—200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有机化学补考试题 2001年 月 日 年级 专业 班 姓名 学号 说明:1 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标明题号,不抄题。 2 考试时间为2.5小时。 3 考试结束时,试题、答题纸、草纸一律上交。 一、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鉴别环丙烷, 丙烯与丙炔需要的试剂是 A. Br 2的CCl 4溶液; KMnO 4溶液; B. HgSO 4 / H 2SO 4; KMnO 4溶液 C. AgNO 3的氨溶液; KMnO 4溶液; D. Br 2的CCl 4溶液; AgNO 3的氨溶液 2、下列四个氯代烃中, S N 1和S N 2取代反应均易发生的是 A. CH 3CH 2CH 2CH 2Cl B. (CH 3)2CHCH 2Cl C. CH 2=CHCH 2Cl D. (CH 3)3CCH 2Cl 3、sp 2杂化轨道的几何形状为: A. 四面体 B. 平面形 C. 直线形 D. 球形 4、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 有手性碳的分子一定是手性分子 B. 没有对称中心的分子一定是手性分子 C. 有对称中心的分子一定不是手性分子 D. 没有手性碳的分子一定不是手性分子 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某个分子的所有构象都是手性的该分子才是手性分子 B. 某个分子的一个构象不是手性的该分子就不是手性分子 C. 某个分子的一个构象是非手性的该分子就是非手性分子 D . 某个分子的一个构象是手性的该分子就是手性分子 6、S N 1反应的特征是: (I)生成正碳离子中间体; (II)立体化学发生构型翻转; (III)反应速率受反应 物浓度影响,与亲核试剂浓度无关; (IV)在亲核试剂的亲核性强时容易发生. A. I II B. III IV C. I III D. II IV 7、下列分子中两个手性碳的构型是 A. 2R, 3R B. 2S, 3R C. 2R, 3S D. 2S, 3S H C Br 2H 5Br CH 3 8、分子式为C 9H 12的芳香烃, 氧化时生成三元羧酸, 硝化时只有一种一元硝化物, 则该化合物的结构为 —1— CH 3CH 3CH 3 CH 3CH 3CH 3CH 2CH 3CH 3CH 3CH 3 CH 3 A. B. C. D.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1) 一、设计题目 设计带式输送机上用的单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输送机由交流电机带动,双班制工作,工作时有轻微振动,工作年限为5年。设输送带的阻力矩为T,滚筒直径为D,运行速度为υ(设计时允许有±5%的偏差),输送方向分为单向和双向传动,数据分组如下表: 二、设计要求 1.设计传动装置中的各零件; 2.完成单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绘制装配图(A1); 3.绘制大齿轮或输出轴零件图(A2); 4.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A4)。 三、传动配置示意图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2) 一、设计题目 设计带式输送机上用的蜗轮蜗杆减速器。输送机由交流电机带动,三班制工作,工作年限为10年。设输送带的拉力为F,传送带滚筒直径为D,运行速度为υ(设计时允许有±5%的偏差),输送方向分为单向和双向传动(单向运转时,有中等冲击;双向运转,工作平稳),数据分组如下表: 二、设计要求 1.设计传动装置中的各零件; 2.完成蜗轮蜗杆减速器设计、绘制装配图(A1); 3.绘制蜗杆或蜗轮零件图(A2); 4.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A4)。 三、传动配置示意图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3) 一、设计题目 设计带式输送机上用的单级圆锥齿轮减速器。输送机由交流电机带动,双班制工作,有轻微振动。设工作年限为N ,带的牵引力为F ,滚筒直径为D ,运行速度为υ(设计时允许有±5%的偏差),运输方向分为单向和双向传动,数据分组如下表: 二、设计要求 1. 设计传动装置中的各零件; 2. 完成单级圆锥齿轮减速器设计、绘制装配图(A1); 3. 绘制大锥齿轮或输出轴零件图(A2); 4. 编制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A4)。 三、传动配置示意图

课程设计任务书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项目1交通灯控制设计 一、设计目的 根据常用的电子技术知识,以及可获得技术书籍与电子文档,初步形成电子设计过程中收集、阅读及应用技术资料的能力;熟悉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掌握分析电路原理、工程计算及对主要技术性能进行测试的常见方法;使学生学会使用电路仿真分析软件(Multisim)在计算机上进行电路设计与分析的方法。要求学生所选课题必须在计算机上通过虚拟设计确定设计方案,通过虚拟仿真建立系统,完成设计要求。 二、任务与要求 设计一个十字路口控制交通秩序的交通灯,满足以下条件: 显示顺序为其中一组方向是绿、黄、红;另一方向是红、绿、黄。设臵一组数码管以倒计时的方式显示语序通行或禁止通行时间,其中支通道绿灯的时间是20s,另一个方向上主通道的绿灯亮的时间是30s,黄灯亮的时间都是5s. 选做:当任何一个方向出现特殊情况,按下手动开关,其中一个方向通行,倒计时停止,当特殊情况结束后,按下自动控制开关恢复正常状态。 三、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1、任务说明 2、目录 3、正文 (1)总体方案框图设计 (2)单元电路具体设计 (3)计算器件参数值 (4)选择相关元器件 (5)画出总体设计电路图 (6)利用Multisim软件调试,对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定性的的分析,最终能实现预计的效果。 4、课程设计的收获及体会 5、参考文献 四、评分标准

五、任务安排 六、所需调试工具 Multisim软件。

项目2用移位寄存器实现彩灯控制 一、设计目的 根据常用的电子技术知识,以及可获得技术书籍与电子文档,初步形成电子设计过程中收集、阅读及应用技术资料的能力;熟悉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掌握分析电路原理、工程计算及对主要技术性能进行测试的常见方法;使学生学会使用电路仿真分析软件(Multisim)在计算机上进行电路设计与分析的方法。要求学生所选课题必须在计算机上通过虚拟设计确定设计方案,通过虚拟仿真建立系统,完成设计要求。 二、任务与要求 采用移位寄存器设计一个彩灯循环控制器,要求有两种变化花样。 三、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1、任务说明 2、目录 3、正文 (1)总体方案框图设计 (2)单元电路具体设计 (3)计算器件参数值 (4)选择相关元器件 (5)画出总体设计电路图 (6)利用Multisim软件调试,对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定性的的分析,最终能实现预计的效果。 4、课程设计的收获及体会 5、参考文献 四、评分标准 五、任务安排

固体废物课程设计指导书

环境工程专业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任务书与指示要点 重庆大学城环学院 环境工程教研室 2015年2月13日 设计任务书与指示要点 一、设计任务书 1. 设计题目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根据《御临河流域污染整治规划》,需在石船镇建立一个服务人口为10万人的垃圾卫生填埋场,以消纳渝北区统景、石船、龙兴等7个乡镇的城镇生活垃圾,垃圾填埋场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 2. 设计目的 训练学生全面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垃圾处理方案的比较、垃圾填埋场选址的步骤、对所选场址的评析以及填埋场工程设计。 通过设计,学生应掌握垃圾填埋场设计的一般原则、步骤和方法,了解如何查阅有关资料、手册以及规范,掌握垃圾填埋场主体工程的设计以及设计说明书的编制和设计图的绘制等基本方法。 3. 设计任务及内容 根据所提供的资料,完成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方案设计,内容包括原始资料的分析,垃圾处理工艺的选择,垃圾填埋场址的评析以及垃圾填埋工程的设计等几部分。 (1)垃圾处理工艺的选择 根据所提供资料,城市垃圾的基本性质,通过焚烧、堆肥、卫生填埋几种处理方案比较,选择卫生土地填埋为该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艺。 (2)垃圾填埋场址的评析 根据所提供的资料,评价所选场址是否适合,主要从工程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经济因素几方面出发。

(3)垃圾填埋工程设计 包括:库容的计算,填埋场范围确定,截洪沟、垃圾坝、截污坝、浸出液调节池以及浸出液处理厂、气体处理设施、防渗工程的设计、计算,另外还包括填埋场的操作方法、步骤,填埋场地的监测以及其他辅助设施的设计。 4. 设计要求 (1)绘制设计图纸3张,包括: 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后)总平面布置图一张 (1号); 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收集填埋气输导平面布置图一张(1号); 垃圾卫生填埋库区纵剖面图一张(2号)。 (2)设计说明书一份,内容包括: 前言,主要设计原始资料,垃圾处理工艺方案的比较,场址选择和所选场址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象等)的评析,填埋工艺设计(包括工程设计计算,填埋操作方法以及辅助工程的设计),设计中存在问题及个人体会。 (3)完成时间;一周 二、课程设计指示要点 1. 确定填埋场所需库容 (1)垃圾年填埋量 式中:V i——第i年填埋垃圾量,m3; W——第i年垃圾人均日产量,取~㎏/(人.d); P——第i年服务区内人口总数,人; γ——垃圾压实密度,取~kg/m3; K——覆盖土容积系数,一般取~。覆盖土体积也可根据覆盖土用量单独计算。 (2)填埋场理论库容 (3)填埋场有效库容 式中Cs——填埋垃圾自然沉降系数,一般取~。 设计中应保证填埋场所需库容不小于有效库容。 2. 确定填埋场范围 (1)垃圾坝确定 确定垃圾位置、标高。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123)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机电一体化专业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类型:必修课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公差配合、工程力学、金属材料、机械设计基础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的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 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知识,起到巩固、深化、融会贯通及扩展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2)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的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机械零件、机械传动装置或简单机械的一般设计方法和步骤。(3)提高学生的有关设计能力,如计算能力、绘图能力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能力等,使学生熟悉设计资料(手册、图册等)的使用,掌握经验估算等机械设计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课时分配 主要内容:(1)拟定、分析传动装置的设计方案; (2)选择电动机,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3)进行传动件的设计计算,校核齿轮、轴、轴承、联轴器、键等。 (4)绘制减速器装配图1张;零件图1-3张。 (5)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课时安排:3周 三、考核方式 (1)成绩按百分制 (2)评定成绩的依据: ①遵守设计时间情况,是否每天按时到设计教室,设计态度是否认真; ②机械系统方案是否合理,有无创新;

③装配图机构设计是否合理,表达是否清晰、完整,图面是否整洁; ④零件图结构表达是否清楚,各公差配合项目是否全面、合理; ⑤计算说明书计算是否正确,分析是否有条理,内容是否全面; ⑥答辩时回答问题的情况。 四、课程设计具体题目:材料一 绞车传动装置 原始数据: 卷筒圆周力F= N;卷筒转数n=r/min; 滚筒直径D= mm;传动工作年限a= 10 年。 注:间歇工作,载荷平稳,传动可逆转,起动载荷为名义载荷的1.25倍,传动比误差为±5%,每隔2分钟工作一次,停机5分钟。。 五、设计工作量: 1、设计说明书1份; 2、减速器装配图1张(A1); 3、零件工作图1~3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