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视中的暴力对儿童的影响1

影视中的暴力对儿童的影响1

影视中的暴力对儿童的影响1
影视中的暴力对儿童的影响1

社区工作作业

姓名:刘静

班级:10级社会工作班学号:103101031020

影视中的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摘要:进入新时代,电视开始改变我们对现实的认知,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价值观。同样也深深影响着少年儿童。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儿童耗费在看电视上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电视作为文化和信息的载体一直以来对大众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着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儿童来说,电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他们提高认知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充斥于电视中的不利于儿童收看的内容又在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电视暴力;儿童;影响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在社会上出现,而电视电脑成为每户家庭必备的家用电器。毫无疑问,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确实充实了儿童的业余活动,电视节目借以高科技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传递着各式各样的知识,使得儿童轻易而举的就能获得从老师和父母那里学不到的知识。据调查,我国中小学生最经常的课外活动是看电视,曾有电视收视率调查显示,在晚上黄金时段,4至16岁的孩子在某电视台的平均收视率2002年为3.5%,也就是说仅这一个频道在这个时段就有约833万未成年观众。节假日收看电视的儿童还会更多。

由于看电视,儿童的独立性、好奇心和求知欲进一步加强,电视使孩子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并且电视中知识类的节目令孩子们大开眼界,如《人与自然》、《探索与发现》等节目,从一定意义上讲,电视是孩子们的“第二家庭”、“第二课堂”,是父母和教师的替代物。因为看电视已成为今天儿童生活的特定方式,所以使得孩子们心智早熟,见多识广。然而,现在的电视节目大多充满了暴力行为对于而儿童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危害。

一、电视暴力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获得榜样行为的符号性表征,并可以此引导观察者在今后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观察学习在人类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可以使我们超越经由赏罚控制来学习直接经验的限制,而且可以使我们超越事先设计的学习情境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人的许多社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的,所以,观察学习对我们进行社会规范教育和道德品质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可资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保持榜样行为,并为学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对良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错误的行为则给予批评和教育。

(一)暴力在电视节目中的泛滥,导致儿童暴力行为出现

“所谓暴力,是指身体力量的公开行使导致违背他人意愿的行动。电视中的暴力镜头包括荧屏常见的斗殴、谋害、武力,以及使用各类武器强加于他人的行动。近年来中国的电视屏幕上也充斥着大量暴力血腥的内容。一些电视台只顾了广告收益在一些黄金时段大量播放一些其实是儿童极为不宜观看的血腥暴力节目,有调查数据显示,一家某地级市的电视台就连续一个多月在每晚的晚间剧场都播放了与血腥暴力有关的影片,包括枪战片、警匪片、恐怖片等。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吧儿童在4到7岁归为直觉思维阶段,在这个阶段大的儿童无法用抽象的概念思考,凭直觉做判断。儿童在看多了暴力电视镜头后,就会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定的认知,常常会误以为暴力情况反应的就是社会现实,以为暴力是解决冲突或达到一般手段不易获得的目的的直接方式,当成问题的唯一解决方式。暴力镜头对儿极具暗示作用,儿童长期耳濡目染后,比较容易在类似的生活情境

中表现出攻击行为。

(二)受电视暴力影响儿童行为的特点

1、儿童自身的行为是具有很强的模仿性的。儿童具有高于成人的模仿动力和能力。电视上的暴力镜头其实是具有示范作用的。如果儿童在电视中看到某人被攻击,比如拳打脚踢,那么他们就会在类似的游戏环节中对伙伴或假想敌拳打脚踢,有时还会将电视中的角色表情和拟音都一并再现。在观看一场激烈的拳击比赛之后,儿童除了发生模仿行为之外还会受到煽动影响,他一方面会模仿拳击动作,另一方面还会激发出一些拳击节目中完全没有出现过的攻击性动作,犹如受到刺激产生暴力冲动。所以,经常观看暴力电视的少年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表现出比其他不看或少看电视节目的儿童更加明显的攻击性倾向,他们易怒,易冲动,且难以控制。社会学理论认为,通过电视的影响,它教给孩子们一些攻击性行为方式。它使孩子们放松了对攻击性行为的抑制,使暴力合法化;它降低了孩子们对暴力的敏感性并习以为常;使儿童对显示的想象建立在自己的行动之上,过分地认为自己是受害者。

2、对现实暴力的接纳。我国社会心理学家时蓉华提出,过多观看暴力电视节目,不仅导致儿童情绪淡漠,缺乏同情,同时也降低对他人的信任感。特别是实施暴力的角色以俊男美女、勇敢者、卡通等形象出现的时候,更令儿童感到暴力和死亡是英雄的、好玩的、真实的事情。正如非克所说,电视暴力所传递的生命意识,“是一种对生命感觉的逃避,是对不可逆生命过程的否定,时间呈现出某种停滞的麻醉感,时间感觉己经不复存在,生命本身在这里无所谓开始、展开、完成,生命意识因此而消解。”因此,对电视暴力司空见惯的儿童便会对现实中出现的暴力行为熟视无睹和漠不关心,社会的公德与良知也会因此而缺

欠。

二、如何减少电视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一)国家加强电视监管制度的建设

建立和完善电视节目监管制度,加强对电视节目内容的控制,从根源上减少电视对儿童的不利影响。各电视台在观众收视最为集中的黄金时段,不要再播放渲染凶杀暴力的涉案题材影视剧,而代之以适合儿童观看的优秀影视剧、科教节目等。为儿童提供一个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荧屏。立足长远,要最大限度地抵消电视对儿童行为的不利影响,就应当从影响社会大环境的因素入手,调节儿童的电视收视,为儿童的成长营造一个净化了的电视文化空间。

电视媒介作为社会的,必须以建立良好的媒介生态环境为己任,通过自觉地抵制,为儿童提供一个纯洁的知识乐园

(二)学校和家庭应该注重对少年儿童收视的调节和引导。

首先,对家长而言, 家长每天下班后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和跟孩子沟通、交流;应严格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要选择和孩子年龄相适应的健康节目;还可以陪着孩子看电视,适时适当地讲解电视内容以帮助孩子理解,并要求孩子复述某些内容以便让孩子尽快从电视中摆脱出来。对于暴力节目,家长应向孩子指出,虽然节目中的角色并没有真正受伤或被杀,实际生活中那样的暴力却会造成伤害或死亡。在孩子面前表示对暴力场景的不赞同和厌恶,强调这样一种信念:暴力行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此外,家长应以身作则,要尽可能少看或不看电视,以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要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户外运动,并

适当拓展孩子交际圈,让孩子多跟周边的人接触。对自律能力强的孩子,家长还可以让孩子自己制定出可行的学习计划,然后让孩子按照既定的计划有目的地生活,进而让其远离电视。

其次,对于学校而言,教师应帮助儿童逐步意识到电视中传播的信息与真实生活的异同,引导他们选择适当的电视节目;对优秀的影视剧进行推介并通过组织讨论、写观后感等形式使其提高认识水平和分辨能力。随着年级的增长,教师还要逐步引导儿童学生观看知识类节目,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其实电视完全可以在培养孩子健康成长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电视只是一种大众媒介,本身并无善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多与少年儿童进行沟通,指导他们合理有效地利用电视来获取知识和信息,而不是放任他们在电视机前度过成长期。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是尤为必要且紧迫的。这既要求家长给孩子一个和睦、民主的家庭氛围,又同时要求家长不要过分宠爱孩子,不要一味为了安全而让孩子长久呆在家里。要知道,人是社会人,社会才是人最好的归宿,要让他们知道生活的精彩和乐趣所在,才会让孩子自然而然地逃脱对电视的依赖,让其感受到生活的欢乐无处不在。

参考文献:

[1]李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 [2]马兰霞.传媒时代我们怎样做父母[M].重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3]王萍.电视文化对儿童的影响及其对策[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4]沙莲香. 社会心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5] 曹华,王雅春,试析电视暴力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浅谈儿童电视节目

浅谈儿童电视节目 我国将年龄在14周岁以下的小孩划分为儿童阶段,儿童所看的电视节目即为“儿童电视节目”。在维基百科中,儿童电视节目是指面向儿童专门设计的电视节目,通常在早上或者下午播放,主要是在上学前后。电视节目的效果主要是娱乐,并教育年轻观众有关基本生活技能或理想的东西。就目前我国的儿童电视节目中,较具代表性的有《大风车》、《智慧树》和《芝麻开门》等,下面就中国的儿童节目发展与现状作一个简要分析。 中国儿童电视节目发展历程 1958年5月29日,北京电视台播出国内第一个少儿节目——《两个笨狗熊》;1958年9月,北京电视台成立《少年儿童节目》专栏,包括《小小俱乐部》和《少年队号角》两个栏目;1981年春,中央电视台专为3—6岁儿童设立了《春芽》栏目;1985年6月1日,中央电视台又推出鞠萍姐姐主持的《七巧板》;1995年六一儿童节,央视推出新的儿童栏目《大风车》。除了上面提到的央视推出的一系列知名儿童节目,20世纪90年代,我国地方台的儿童也蓬勃发展,如上海台的《开心娃娃》,北京台的《七色光》等,这些都是享誉全国的儿童节目。直到2002年,南方电视台少儿频道开播,它是我国第一家以青少年和儿童为主要收视群体的专业频道,这预示着我国的儿童电视节目开始步入另一个新纪元。 儿童节目和纸质媒介 相对于小人书和儿童报刊杂志而言,儿童电视节目在表现形式上更加生动形象。传统小人书是文字和图片的配合来表达发生发展情节,通过儿童对这些文字的创造性联想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儿童电视节目有具体的形象和逼真的声音,通过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结合更加完整丰富表达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儿童电视节目的内容一般较为简单通俗,对观看者的文化程度没有很高的要求,不识字的可以通过听来获取信息;再者,儿童电视节目迎合了小孩对于声音和绚丽画面的偏好,能给儿童传达更为精彩的内容。 儿童节目的特点 首先,儿童电视节目的主要受众是儿童,所以相关内容应该符合儿童的认知和心理状态,切身从儿童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问题,迎合儿童的兴趣所在,不要过分“成人化”或者“幼稚化”。其次,在表现形式上,语言与画面都要结合儿

浅谈电视对儿童的影响

浅谈电视对儿童的影响 摘要:电视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社会信息的主要媒介,成为家庭业余生活的主要内容。电视丰富了儿童的生活,开阔了其视野,增长了知识,但是看电视过多往往会带来了一些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诸多不利的影响。因此,电视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电视;儿童发展;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电视已经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获取社会信息的主要媒介。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以及我国人口控制所带来的特有的“核心家庭”现象——父母忙于生计,孩子缺少玩伴,电视逐渐取代父母和玩伴,成为孩子们的主要伴侣。 1992年便有调查显示,城市学前儿童平均每天收看电视的时间为1.43小时,每天都收看电视的学前儿童达到72.4%。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我国现有电视机4亿多台,绝大多数中小学生周平均看电视时间为18小时左右,看电视在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中位居第二,电视是他们业余生活的最佳伴侣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电视的普及丰富了儿童的生活,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但是看电视过多在儿童发展的身体方面、心理方面、学习方面、社会交往方面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一、电视对儿童认知和语言发展的影响 (一)对儿童视力的影响 婴幼儿的眼睛正处于发育期,眼角膜、晶体及视网膜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过早且长时间看电视容易给眼角膜、晶体及视网膜造成损害,影响孩子视力及视觉发育,还可能造成屈光不正。所以,3岁以下婴幼儿不宜过早看电视。 (二)对婴幼儿听力的影响 电视机音量应该控制在60分贝以下,不然时间长了,将导致婴幼儿听力下降,影响婴幼儿的性格、动作、语言、智力等,导致其精力不集中、性格变的急躁、 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好奇心等。 (三)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2008年,阿根廷有5000多名儿童因语言障碍而前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公立医院就诊。专家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对话和长时间观看电视都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造成语言障碍,例如口吃和发音不准,甚至导致语言缺失。专家认为,导致儿童语言障碍的

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

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 摘要:电视广告属于大众文化的一种,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电视广告的普遍性、视觉与听觉的综合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发展。实际上,电视广告对于儿童的影响效果是呈现多元化的,包括了正面影响以及负面的影响。本文在分析电视广告特征和导向的基础上探究了电视广告对儿童成长的作用,同时分析了电视广告对儿童的正面及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了消除电视广告对儿童负面影响的策略,旨在还给儿童一个干净、无害的广告节目。 关键词:电视广告;儿童;广告

目录 一、电视广告特征、导向................................................................................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电视广告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电视广告导向?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及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正面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消极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电视广告对儿童的作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满足儿童的群体性和社会需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2.电视广告对儿童道德的影响 (9) 3.儿童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粮食...................................................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如何避免电视广告对儿童群体的负面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加强有关儿童媒介素养的教育.......................................................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加强广告创作人员培训,增强媒介社责任感..................................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增强媒介社会责任意识,鼓励儿童教育专家参与电视制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政府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广告监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 借鉴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积极推进相关的立法保护?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视媒介对儿童行为的负面影响

电视媒介对儿童行为的负面影响进入新时代,电视开始改变我们对现实的认知,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的人生价值观。同样也深深影响着少年儿童。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儿童耗费在看电视上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据调查,我国中小学生最经常的课外活动是看电视,曾有电视收视率调查显示,在晚上黄金时段,4至16岁的孩子在某电视台的平均收视率2002年为3.5%,也就是说仅这一个频道在这个时段就有约833万未成年观众。节假日收看电视的儿童还会更多。 毫无疑问,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确实充实了儿童的业余活动,电视节目借以高科技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传递着各式各样的知识,使得儿童轻而易举的就能获得从老师和父母那里学不到的知识。由于看电视,儿童的独立性、好奇心和求知欲进一步加强,电视使孩子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并且电视中知识类的节目令孩子们大开眼界,如《人与自然》、《神奇的地球》、《探索与发现》等节目,从一定意义上讲,电视是孩子们的“第二家庭”、“第二课堂”,是父母和教师的替代物。因为看电视已成为今天儿童生活的特定方式,所以使得孩子们心智早熟,见多识广。当然,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个不争的事实却是,电视也对儿童的行为带来的一系列负面的影响,让家长们和所有社会上关注的人士不得不重新回过头,认真的审视和反思这一社会现象。 一、电视暴力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的确,现代儿童的生活环境已同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在电视进入家庭之前,父母一般是给孩子讲故事,读报纸,孩子在知识性、娱乐性和情感方面较多的依赖父母。而当电视家庭化后,五彩的电视荧屏就向孩子们直接地呈现了多姿多彩的世界。“电视摧毁了隔离儿童世界与成年人世界的那堵墙。”由于看电视不需要特别的指导、无须思考、而且电视的播出不分观众。电视对儿童轻而易举的“俘获”,使得儿童最终“依附”于电视所呈现的世界。据称,美国的孩子在18岁前,从媒体上目睹的暴力行为有30万桩。近年来我国的电视屏幕上也充斥着大量暴力血腥的内容。一些电视台只顾了广告收益在一些黄金时段大量播放一些其实是儿童极为不宜观看的血腥暴力节目,有调查数据显示,一家某地级市的电视台就连续一个多月在每晚的晚间剧场都播放了与血腥暴力有关的影片,包括枪战片、警匪片、恐怖片等。 儿童在看多了暴力电视镜头后,常常会误以为暴力情况反应的就是社会现实,以为暴力是解决冲突或达到一般手段不易获得的目的的直接方式,当成问题的唯一解决方式。暴力镜头对儿极具暗示作用,儿童长期耳濡目染后,比较容易在类似的生活情境中表现出攻击行为。 有一种误解,以为少儿的卡通节目对孩子就比较积极、正面。其实,电视卡通片上的暴力镜头,远超过一般成人观看的电视片。有好多以暴力对付坏人,假维护正义之名、行暴力血腥之实的卡通节目,以及借暴力的英雄式描述来促销广告业主的暴力。在这方面,像美国早期的动画片《变形金刚》、日本的很多漫画题材改编的动画片《忍者神龟》、《圣斗士》等片,都包含了这种因素。虽然这些动画片在制作的精良上确实让人佩服。但在其更深远意义上对儿童的教育方面的作用确是让人质疑的、不能信服的。 二、电视广告对儿童消费行为的影响 现如今,电视节目中附有大量的广告,许多节目是为了推销食品和其他穿戴之类的商品。广告的负面影响之一,是导致社会趋向物质主义,广告不断宣

电视暴力对青少年的危害。

The Perils of TV Violence Parents have begun to worry about the influence of TV violence on their children . The moment mey turn on their TV set, they see nothing but fighting and killing. Studies by experts have shown that programs featuring violence have cast an ill effect on the behavior ofehildren, who act violence out in real life. As a result, reports of juvenile delin- quency are not uncommon. Unless proper actions can be taken in time to regulate current TV programs, our society will some day be left in a state of violence 电视暴力的危险 免责声明:<本资料源自网络整理,旨在进行知识分享传递信息的目的。本人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

家长们开始担心电视暴力对孩子们的影响了。一打开电视,除了打杀之外,他们什么都看不到。专家研究表明有暴力特征的电视节目对儿童的行为有着不良的影响,这些孩子会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暴力。结果,青少年犯罪就不是个别的现象了。除非及时采取适当的行为规范现在的电视节目,否则将来我们的社会会充满暴力。 免责声明:<本资料源自网络整理,旨在进行知识分享传递信息的目的。本人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

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

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 内容提要:电视是一种具有极强影响力的大众媒体,当儿童成为电视广告的受众群 时,人们普遍地注意到了电视广告对儿童的种种影响。广告的表现手法和内容也越来越遭到关注和质疑。电视广告分为两大类: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其中的商业广告如果不好好的分清宣传的内容是高雅的还是注重商业经济的话就会影响儿童的认知、行为、心理能力。电视广告如何让儿童健康发展的问题成为了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电视广告的本质和分类及其引起的几个案例的介绍和分析,初步探讨电视广告应该如何更好的引导对儿童。 关键词:电视广告、儿童 美国传播学家施瓦茨曾把电视比喻为:“第二个上帝。”这个“上帝”通过无数不在的电波向他的信徒,尤其是儿童,传播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广告信息,硬气儿童在语言上、行为上、心理上等方面引起的一系列微妙的变化。①电视广告不仅是在商品促消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儿童的心理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而且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广告的内容会有意识的去记忆,这也可能是出于本能吧。陈家华、麦箴时、陈芳怡(2002)在中国的三个城市北京、南京和成都的调查发现将近三分之一(30.8%)的儿童对电视广告,9.2%的儿童报告他们非常喜欢电视广告,而20.3%的儿童报告他们讨厌电视广告,15.4%的儿童报告他们非常讨厌电视广告。儿童对电视广告的太度因性别.年龄.城市以及电视收看率不一样而存在着差异。在这三个城市中,对电视广告持较强烈态度(“非常讨厌”和“非常喜欢”)的比例在增长而减少,而持中立态度“没什么喜欢不喜欢的比例在增长。总体而言,北京的儿童比南京和成都的儿童更喜欢电视广告。在南京,经常看电视的儿童比不经常看电视的儿童更加讨厌广告,而成都的情况刚好相反,不经常看电视的儿童比经常看电视的儿童更加讨厌广告。北京的儿童则没有着方面的差异,认为电视广告所说的是真的,所以儿童会比较喜欢电视广告。②有一些证据表明中国儿童经常接触广告媒体,其中儿童认为最重要的媒体是电视〈Mc Neal and ji ,1998〉。事实上,在中国这个以家庭为本的社会中,电视已经诼渐取代父母成为儿童了解新产品的重要的信息渠道〈Mc Neal and ji ,1998〉。 (一) (1)电视广告的概念: 耐斯特姆(Paul.H .Nystrom)对广告的解释是:“所谓广告,乃对所有顾客,都能使其毫无遗憾地获得满足。”毕学帕(Beshop)则作这样解释:“所谓广告,乃通过大众传播,公布广告主的商品及劳务。”里查逊(Richardson)认为:“所谓广告,乃对于可能购买广告商品的消费者,以大家都知道的名称及价格为目的所作的大众传播,简述商品的要点,使消费者铭记于怀。”综上所述,我们将现代商业广告的定义概括为:广告是广告主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媒体将商品和劳务信息传递给大众,而起到促进销售作用的一种非人员推销的信息传递方式。 电视广告被称为是一门视听兼容的综合艺术,它既是固定或运动的生物形象的图像、绚丽的色彩和朗朗上口的广告词字幕,又有经典的对白解说、美妙悦耳的的音乐和突出的效果, 注释 ①张明新《公益广告的奥秘》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②丁俊杰《广告学》二武汉出版社2001年3月

分析儿童家庭暴力对儿童的行为影响

分析儿童家庭暴力对儿童的行为影响 家庭暴力是我国传统社会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而儿童又是家庭暴力受害者中最为脆弱的群体。通常,我们一提到家庭暴力,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大多是受虐的家庭妇女形象,往往将那些也同样遭受暴力或躲在角落里亲眼经历家庭不幸的儿童遗忘。这种无形或有形的家庭暴力,它背后隐藏的对儿童的伤害是我们所无法估量的。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将于今年3月出台。然而,我国在相关法制制度等方面还是不够完善。但这不能成为我们将这一现象置之不理的理由,更不应该让其成为那些暴力父母惩罚孩子毫不顾忌的借口。 在我们的传统社会中家暴具有隐密性,而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第一场所,也是一个无可替代的第一社会环境。家庭为儿童提供了第一次人际交往,第一项社会规范,第一个社会角色的场所。儿童家庭暴力对儿童的心理、行为造成影响,继而影响甚至扭曲其成年后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我从以下三方面探讨家庭暴力对儿童行为造成的影响: (一)攻击性行为 在中国传统家庭的发展中,子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些观念被奉为无上家规。然而,这些老朽的育儿观念,折射出了我国家庭及教育之殇。在中国很多家庭中,那些自称为孩子着想的虎妈狼爸们,为自己的暴力行为找到了合理的借口。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成长期及成年后的攻击性行为与其童年时期遭受的家庭暴力有一定的定

向联系。也就是说,一部分儿童在身体遭受虐待或暴力后,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使儿童从实施暴力的家庭成员身上潜移默化学会了攻击性行为,这种行为使儿童把攻击性行为作为与同伴相处时的一种行为规范。受虐儿童,在遭受来自家庭成员的暴力行为后,会在心理留下人际间缺乏关心爱护的阴影。 事实上,父母对儿童采取打骂等家庭暴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儿童不良行为的产生。在一般状况下,按照亲缘选择理论原则:相对于无关的人,个体更倾向于帮助亲属。而对于那些处于受虐家庭中的儿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更甚至于成年以后,他们不仅对自己的家人采取冷漠处理,而且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不能很好的融入集体,造成其个体的边缘化生存,甚至产生对社会的仇视。在其日后的衍生家庭中,很多童年期遭受暴力的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同样采取暴力手段,最终造成一个暴力的恶性循环。 (二)亲社会行为 一个人人格的形成,其性格和心理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儿童期是一个社会人完整与正常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旦在这期间儿童的心理需求总被忽视,将会造成儿童在人际交往等亲社会行为发生障碍。父母与子女的相处,应该是相互关心、平等对待、互相尊重的关系。一旦语言暴力或身体暴力成为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或工具,这不仅是父母在还孩子心中的公信力与权威性逐渐丧失,更会伤害儿童的自尊心,促使亲子矛盾激化,加深亲子间的隔阂。儿童在长期接触暴力环境的作用下,使儿童的安全感下降,进而认为整个世界都是不

中外儿童电视节目研究综述

摘要:儿童与电视不仅是一个电视专业的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本文总结了近几年中西方关于儿童电视节目的研究成果,并就儿童电视节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儿童电视节目;暴力;性别 1 国外研究 ??西欧和北美地区儿童电视节目开播最早,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于80年代陆续推出专业儿童电视频道,在研究方面也比较深入丰富。笔者总结了国外关于儿童电视节目的研究资料,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1 优秀儿童电视节目标准 ??西方学者立足于从儿童和父母的角度来研究儿童电视节目的质量标准。儿童电视节目分为新闻节目、教育类节目、戏剧(剧场)节目和卡通动画四种类型。父母认为儿童节目首先要使儿童得到满足,提出七个评估标准,其中最重要的三点分别是可理解性、审美性和启发性的参与。从儿童的角度来看儿童电视节目最重要的两个标准是理解和审美。 1.2 暴力 ??关于电视暴力对儿童的影响主要有三种理论:宣泄、社会学习和涵化。儿童节目包含的暴力内容是被美化了的,但也因此更容易被忽视。儿童收看了这些包含暴力内容的节目后会变得具有侵略性,而且更加麻木不仁。在暴力内容方面,也要关注战争在儿童电视节目中是如何呈现和处理的。 ??有学者还提出儿童电视节目中语言的暴力问题。虽然电视基本是一种视觉媒介,但语言交流也是其传播的一种手段。研究发现,男性比女性的说话时间要多,成人比儿童的说话时间要多。大多数人物语言中的防御性要两倍于其说话的支持性,男性语言的防御性要多于女性。 1.3 性别角色定型 ??西方学者比较多的关注在儿童电视节目中性别角色的呈现和缺失,以及其中的性别刻板印象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性别角色的显著不同既表现在男女人物的数量上,也表现在男女人物的行为上;女性角色是男性的两倍;男性更多被呈现为侵略性和建设性,女性更倾向于被呈现为恭顺的;男性更多的能够得到奖励,而女性常常是一无所得。 ??在卡通片这一节目类型中,女孩角色往往是缺失的,呈现的是男孩的世界。儿童对卡通片中性别角色的接受是以一种刻板印象的方式:男孩都是暴力和活跃的;女孩是优雅的,注重外表,对男孩感兴趣。对卡通人物的刻板印象会影响儿童对男女性别角色的认知。 2 国内研究 ??中国的儿童电视节目发展较晚。1958年,北京电视台试播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儿童电视节目《两个笨狗熊》;1995年,中央电视台开通第7套卫星电视少儿节目,我国儿童电视进入从无线到有线、从分散播出到规模播出的发展新阶段;2003年12月28日,第一个面向全国少儿的专业频道——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开播,标志着我国儿童电视从栏目发展走向频道发展,其研究内容集中于以下几点。 2.1 成人化,说教过度 ??对比亚欧儿童电视节目,成人化是亚洲儿童节目的顽疾,主要表现在思想内容、表现形式和语言上,过多承载了成年人的思想观念,说教味太重,重教育轻娱乐,将少儿节目片面认为只是“哄小孩”,节目编导和主持人对儿童需求并不了解;此外,节目书面语太多,不形象不生动,导演痕迹明显。 2.2 城市化 ??全国3.6亿儿童,城市儿童仅占20%,其余80%都在农村地区。以农村未成年人为受众的电视节目极度缺乏,少数展现农村未成年人生活的节目主要集中在希望工程等主题上,农村孩

(完整版)广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广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摘要: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人们非常渴望在不同的渠道获取知识与信息。广告是我们了解信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广告已经十分具体地参与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过程,成为我们日常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同时又不断的影响着我们的观念与做法。 关键词:广告生活影响 广告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推进器,是沟通产销的桥梁和纽带。广告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基本的功能是传播信息,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离开了经济信息,社会再生产就难以正常进行。当今生活中需要广告,试想若没有了广告,你在商场挑选货品时,琳琅满目的产品你该如何挑选呢?虽然偶尔轻信虚假的广告会扰乱了你的生活,你的计划,但只要小心谨慎是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广告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广告的概念及形式 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广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广告包括非经济广告和经济广告。广告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电视广告、网络广告、报刊广告、海报、四处散发的传单、喷印在公交车上的广告、张贴在墙上的小广告……如此繁多的广告充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令我们目不暇接。 二、广告给人们生活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1、广告的正面影响 (1)公益广告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 公益广告的特征是清醇朴素,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象征意义,作用就是来激发人们的意识,使人对自己身边的一些事引起一些注意.是很抽象的认识。公益广告的内容大多是身边的一些小事,但这些小事往往能触动人们内心中最真实的情感,净化人们的心灵。 (2)广告帮助消费者了解产品,获取信息 每一项新产品的问世和投放市场,都必须通过广告把有关产品和市场的信息传播给消费者,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企业通过广告活动,为广大消费者介绍各种产品的信息,并告诉人们,如何利用这些产品去改善自己的生活。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从而买到满意的产品。 (3)广告对消费者知识的传授 现代广告,五花八门,宣传着各种各样的新商品,同时,也在给消费者传授着各种各样的有关生活、工作的新知识。由于现代广告有很大一部分是宣传新发明、新创造的产品,它必须花相当的时间去详细讲授和介绍这些新发明和新创造的原理和产品的工作机制,介绍产品的特性、用途和使用方法,从而通过广告简洁地把有关新发明、新创造的知识传授给大众。(4)广告指导消费资金合理投向 近两年,在各地常能见到许多有关有奖储蓄和发行有奖债券和集资券的广告,吸引了不少的消费者把资金投入,从而使民间资金得以集中投放到大项目的建设上来。这是广告的另一项效能,它指导消费者对消费资金进行合理的投向,从而活跃了社会经济。 2、广告的负面影响 (1)广告失实与欺骗 有些生产商和广告商,没有真实的反映产品的功能,夸大了产品的效果,对消费者产生了误导,侵犯了消费者的基本权益,。这让消费者对广告的信任,大大的打了折扣。还有一些生产商,找一些明星做代言,其实产品并不是很好,但是由于明星效应,使得消费者购买,

少儿电视节目发展现状

少儿电视节目发展现状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少儿电视节目发展现状,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精神,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设立少儿精品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以下简称“扶持项目”),鼓励和扶持广播电视少儿节目栏目创新发展。各家电视台响应号召,媒体人在探索少儿节目的制作和发展上有了更强大的空间,少儿电视节目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少儿电视节目观众是儿童,节目的服务对象理所当然是儿童,儿童是节目的核心受众,满足儿童心理需求,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是少儿电视节目创办的首要宗旨。传统意义上的少儿电视节目通常是指童话剧、儿童动画片、儿童歌舞、历史纪录片、人物传记、娱乐智力游戏栏目,这些都可以统称为少儿电视节目。按照央视少儿电视节目目标受众细分为四类:第一类是6岁以下的学龄儿童;第二类是6岁至12岁的小学生;第三类是12岁至18岁的中学生;第四类是各个阶段的儿童家长。根据受众分类,各电视的少儿电视节目如雨后春笋,孕育而生。

一、贵州省少儿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本省少儿电视节目主要围绕儿童的主体意识,积极地提高儿童的参与性与互动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需求来进行节目的制作,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感知社会。从当前发展趋势来看,少儿电视节目主要的方向是以儿童歌舞、娱乐智力游戏栏目为主导类型。目前较为成功的三档少儿电视节目由贵州电视台和贵阳电视台两个平台来进行播出:第一档是由贵州电视台科教健康频道录播的资历较老的少儿电视节目《太阳雨》,该档节目给少儿搭建了展示平台,节目主推少儿才艺表演,以满足小朋友们兴趣爱好之余,提升自我舞台经验,锻炼舞台表演能力,为今后的自我全面提升打下基础。该档节目不管是在独特包装还是节目的质量上都有极大的保证,因播出的时间较长,所以有一批固定的受众,节目对于贵州的青少年儿童有着深远的影响力;第二档是贵阳电视台的少儿电视节目《萌宝记》,该档节目是2017年贵阳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强力打造的全省首档真人秀节目,独特的审美风格,高质量的节目包装,将室外的录制和室内的演播厅录制结合起来,打破常规的录播模式。该档节目综合游戏、任务、表演、培训等诸多元素,非常切合地突出了两个主题:“真”和“萌”,节目制作精良,注重孩子天性,从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童的视角和思维思考问题,与此同时又加入了表演元素,闯关任务增加了看点,

电视对孩子的影响

电视对孩子的伤害,你想不到的大 看电视不仅妨碍孩子的脑部发展,更会降低思考能力、注意力与想象力……不管什么节目,只要打开电视,就可能伤害你的孩子。 节目开始了。恐龙布偶挺着大大的肚子,一跳一跳的出现在电视荧光幕上,与一群小孩唱儿歌、玩游戏。还不及电视高的孩子,站在荧光幕前仰着头,不时随着玩偶摇动身体,哼哼呀呀。 也许你心里想着:才开始牙牙学语的孩子,就能跟着电视节目唱歌、甚至学英文,真是愈来愈聪明。这可是大错特错。 「只要在电视荧光幕前坐上半个小时,人的新陈代谢与活动力都下降,智商减少五十。」美国《圣路易邮讯报》报导了曼菲斯几位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此外,还有研究显示,看电视会使人变得被动与焦虑。 真的吗? 近年针对脑波的研究,让我们透视电视对脑部的影响。 人脑中有阿法波(alpha waves),与类似催眠效果有关;还有贝塔波(beta waves),显示意识、理性思考。研究发现,人在阅读时,脑中产生活跃、快速的贝塔波,一旦转为看电视,脑中立刻就产生大量的阿法波。看电视的时间愈长,脑中的阿法波愈强,贝塔波愈弱,脑部活动力大减,人就像被催眠一样,思考力与注意力都下降。 而长时间看电视造成脑部活动力大减,对儿童的影响尤其大。澳洲大学的艾莫瑞夫妇在《空洞的目光》(The Vacuous Vision)一文中指出。 因为幼儿自呱呱落地后的前几年,是脑部发展与成长特别重要的时期。美国小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还公布政策,极力主张父母避免让两岁以下的孩子看电视,正是有鉴于幼儿在这段时间看太多电视,对脑部发育有负面影响。 只要看电视就有碍发展 《电视对孩童心灵的伤害》(How Television Poisons Children's Minds)一书的作者艾佛略特(Miles Everett)甚至指出,「不论电视播放什么节目,只要孩子花更多时间坐在电视机前面,对他们就是有害的。」

电视对孩子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电视对儿童的影响及解决策略案例 公主岭市玻璃城子中心小学冯艳杰 【案例】 李强是个电视迷,放学回到家里,别的什么事都顾不上做,先打开电视,而且看起来没完没了,动画片一场接一场地看,武打片一集接一集地“观摩”,“忙”得饭顾不上吃,家庭作业顾不上做。爸爸妈妈要是生气把电视关了,他会大吵大闹。李强的妈妈无奈地说:“这个电视迷,可怎么办的哟!” 【案例分析】 随着电视机走上千家万户,使用和享受大众传播媒介成为儿童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电视是我国儿童花费时间最多的娱乐方式。在很多家长的眼里,看电视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实际上,电视是“面向社会的窗户”,它为儿童提供了一幅现实社会的图景和各种生活的模型。电视对孩子的影响如下: (一)积极影响 (1)、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外界环境 电视为儿童知识的获得提供了媒介。例如:每到节假日,一些电视台会播放我国经典的四大名著——《西游记》。儿童通过观看西游记,可以了解人物象,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如:孙悟空有一身高强的本领、善恶分明,忌恶如仇、不畏强权;猪八戒善良、憨厚老实,油嘴滑舌;白骨精阴险、毒辣、残忍。 (2)、促进儿童语言学习,丰富词汇量 幼儿学习语言,词汇量更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丰富幼儿词汇是培养幼儿表达能力的基础。幼儿说话和掌握词汇主要是从模仿开始的。电视承担“大众娱乐者”的角色的同时,也以其集声音、图象、色彩、动作一应俱全的内容吸引着广大幼儿。电视文化的形象性、多样性、通俗性的特点,使之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娱乐

性,这对注意力容易分散、知识经验不足、理解能力差尤其是还不识字的幼儿来说,极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传播的信息也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经研究证明,在相同智力水平的儿童之中,看电视较多的儿童他们的语言和词汇使用水平要明显的高于看电视少的儿童。 (3)、帮助幼儿认识社会角色、学习基本的行为规范 在幼儿园,儿童主要是通过在游戏中模仿社会角色来体验各种行为规范的。老师们创设各种区角活动:邮局、银行、理发店、医院……让幼儿熟悉我们的生活环境,引导他们了解基本的行为规范,帮助他们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二)消极影响 (1)给儿童的智力带来危害 玛丽·温女士用了8年时间,研究持续看电视数个小时,对儿童大脑的影响。她在谈到大脑的发展原则时说:人的左半脑是语言和动作中枢,右半脑是视觉中枢。她说,看电视时间长了,将使右半脑疲惫,而左半脑则由于没有机会将思维和感觉汇集成为言语而迟钝,所以,我们要合理安排看电视的时间。 (2)给儿童大脑、眼睛有危害 儿童年龄小,若没有充足的睡眠,根本就不能保证大脑的正常工作,而长时间的看电视会使大脑长时间的处于思考紧张的状态;现在的很多儿童小小年纪,就戴上了一副大眼镜,我们不排除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以及正确的坐姿,但是我相信:更多的原因还是在电视。孩子的眼睛是很脆弱的,但电视却呈现给孩子们连续不断的,新颖别致的画面。时刻强烈地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的眼睛一刻也得不到休息。我们大人有时候看电视久了,还感觉到眼睛酸胀难受,更何况孩子稚嫩的眼睛呢?现在城市中许多小学生就开始戴深度眼镜,一个个小博士似的。纠其原因,电视恐怕“功不可没”! (3)给幼儿造成攀比的心理 我们在广告中常会听到这些用语:“妈妈,我要喝……”、“今天你喝了吗?“我有,你有吗?”此类广告灌输的是消费攀比心理,助长了儿童“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广告中过度物欲的宣传,难免导致儿童对物质消费的过分追逐,形成儿童拜物主义和消费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念以及使儿童产生自私心理。消除广告对儿童的不良影响,关键在于父母要对孩子进行广告教育。

电视广告对儿童的消极影响

电视广告对儿童的消极影响 广告是一种产品宣传或公益事业的常见形式,人们对许多广告都耳熟能详,广告的作用显而易见,有些非常耐人寻味,但不可忽视的是广告对少年儿童的有着不少负而影响。如:一位老师带着一群小朋友在湖上滑冰,老师说:“小朋友们,青春只有一次,大家一定要珍惜。”一个小朋友举起了手说:“老师,你说得不对,电视上说了‘延丹,给你第二青春’!”小朋友的这些认知从何而来?我想电视广告难辞其咎,故而究竟应该如何辩证地看待、利用广告值得我们深思。 电视是一种具有极强影响力的大众媒体,电视广告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被称为视听兼容的综合艺术,既有生动的图像、绚丽的色彩和朗朗上口的广告词,又有经典的对白解说、美妙的音乐,再加上一些剪辑的技巧,形成了其独特魅力。声画并茂、跳跃动感、短小精悍的广告,符合儿童注重感觉、好奇心强、活泼善变等性格特征,所以受到儿童的普遍欢迎。 中国儿童占全国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众多商家瞄准了儿童市场这块大蛋糕。平时儿童接触的媒介以电视为主,不可否认,不少制作精良的儿童广告不仅很好地达到促销的目的,还能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但不可排除某些企业、广告代理商只顾经济效益,违背了社会对儿童的总教育目标,令人堪忧,例如:儿童会不分情形地模仿广告里的语言、行为;儿童尚不能明辨是非,往往对电视里的事物深信不疑。所以共同关注、研究广告对儿童的负面影响绝不是杞人忧天。 一、电视广告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看电视”这一行为本身就对儿童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电视放射的电磁波,电视画面的快速转换等都不利于儿童的视力发育;电视广告图像颜色鲜艳、图像噪声大,势必造成对儿童感官的刺激;电视的视频和音频输出,也可能影响处于迅速发育阶段的大脑,从而影响儿童将来的学习能力;电视广告还会引起儿童营养失衡,儿童食品多为高脂、高粮或高盐类,如大大泡泡糖、肯德基等,却往往打着“营养食品”、“健康食品”的旗号出现在广告中。 二、电视广告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 1.导致儿童成人化。广告里除了食品和药品外,大多是成人用品,从而导致儿童的过早成人化。典型案例有化妆品广告:“世上只有妈妈好,长斑的妈妈难看了。”像这种错误的伦理道德观念,避之还唯恐不及,他们竟然敢公然在广告中宣传,污染儿童的视听和心灵。 2.助长儿童的个人享乐心理。学习本来是要下苦功夫的,可有的广告扬言,只要吃某“忘不了”就能学习轻松,考试理想。这些广告将知识的获得,考高分都寄托在其“神奇”产品上,误导望子成龙的家长和缺乏判断力的孩子迷信营养品、保健品,视之为“灵丹妙药”,而不再去刻苦学习,只图个人享乐,从而争先恐后地去买,伤害了身体,花了冤枉钱,最为严重的是滋长了儿童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心理。 三、电视广告对儿童道德发展的消极影响。 儿童阶段是形成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其认知发展呈现出被动接受多于主动选择的特点,所以广告中宣传的错误观念会误导认知判断能力,表现为:礼貌的缺失、价值观的误导等。如:洗衣粉的广告“不怕,不怕,我有**”结果把同伴的衣服弄脏了,换来的不是道歉,而是“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有**”。 另外,电视广告中所弘扬的高消费和占有观念与主流价值和道德标准呈现偏差,强有力地在儿童的内心植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很多时候看到人家有的东西自己也要买,可买回来发现并不需要,这种需求感往往来自于广告,儿童在追求假需要时,忘记了真正的需要。久而久之,便形成攀比心理,有时会不择手段地向父母索取来满足虚荣心,重则养成盗窃行为,诸如“我有,你有吗?”这些广告给孩子的直觉就是: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别人没有的,我更要有。这与传统的勤俭节约教育是背道而驰的。

暴力电视与儿童

本期专题 试析电视暴力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日期:2014-02-24 作者:曹华王雅春来源:《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摘要:电视作为文化和信息的载体一直以来对受众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着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青少年来说,电视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他们提高认知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充斥于电视中的不利于青少年收看的内容又在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为此,本文在考察目前我国电视节目中电视暴力信息的呈现频率与方式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电视暴力对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消极影响,并试图从媒介素养教育角度提出几点可行性策略以减轻这种消极影响。 关键词:电视暴力;青少年;影响中图分类号: G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7508( 2010)011-0014-04 自电视机诞生以来,就以其图文并茂、影音结合、生动快捷的信息传播方式,受到世人青睐,并迅速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成员”。即便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成为“第四媒体”的今天,人们依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不断提升电视机的性能,提升电视信息传播的速率与质量。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更是把电视机变为多媒体信息终端,拓宽了人与电视信息的互动空间。如今,电视不仅作为一种技术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更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对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产生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电视:青少年成长的亲密伙伴

尽管现在的青少年学业繁忙,可利用的课余时间不多,知晓信息的方式也日益多样化,但看电视仍然是他们生活中的主要活动。他们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比如,刚放学、吃饭时,甚至借着写作业去卫生间的间隙,看一会儿电视。在假期,电视更是他们的亲密伙伴。青少年在电视机前的时间是相当惊人的。在美国,一个孩子从5岁长到18岁,他在学校受教育的总时数为15000小时,而看电视的时间竟高达18000小时,折合每周看电视时间约为27小时。欧洲共同体各国的青少年平均每周花在电视上的时间为26-28小时。香港AC Nielson(尼尔逊)国际媒介公司的调查表明,香港和马来西亚的孩子每周看电视的时间为20小时。在我国,卜卫在2002年所做的关于“中国城市儿童媒介接触调查”中发现,中国城市儿童日接触电视时间是40分钟左右(不包括星期六和星期天),每周看电视时间约为5-7小时,而在广大农村这个数字要高出许多。 笔者自2007年以来,以《电视文化对青少年的涵化作用研究》为课题,系统地对电视文化与青少年的关系进行研究,在对吉林省495名中小学生的随机调查中发现:电视在青少年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超过96%的青少年喜欢看电视,平均每周看4.24天,而且,超过1/3的青少年每天都要看电视。周六、周日是他们看电视的“黄金时间”,他们平均要看2.33小时电视,甚至有1/5的青少年看电视的时间超过4小时。即使在平时(周一至周五),也有86.67%的青少年看电视,只是看电视的时间有限,平均1.33小时,但也有1/3的青少年看电视的时间在2小时以上。尽管这些数据大大低于美国、欧共体、马来西亚和香港地区的青少年看电视时间,但对于业余时间极为有限的中国青少年来说,看电视仍然是他们最主要的课余休闲方式。为此,很多学者把他们称作“电视的一代”。青少年在电视机前消磨了时光,电视中传播的信息也对青少年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电视暴力:电视节目中普遍存在 美国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等人说:“所有的电视都是教育的电视,唯一的差别是它在教什么。”随着电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从电视新闻、电视剧、电影、动画片到五花八门的广告、各种综艺娱乐节目,电视呈现的多元信息深入到生活的各个层面,为受众了解、认识外界,娱乐休闲消费,带来极大方便。与此同时,很多暴力信息也悄然进入受众的视野。不夸张地说,暴力已成为电视节目所表现生活的主要特征之一。 1、电视暴力的界定 美国著名的传播学家格伯纳(Gerbner)将暴力定义为“有意伤害或杀害的公然武力的表现”。这个定义只包括行为暴力,排除了心理暴力、口语威胁和对财物的暴力。1988年,新加坡大众传播研究与情报中心对亚洲8国电视节目进

少儿节目的特点

少儿节目的特点(一)收视对象的特殊性。一般少儿节目的观众对象是4~14岁的少年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缺乏生活经验,求知欲强,喜欢新鲜事物,具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特点。在内容安排上应该注意知识性、趣味性和幻想性,并通过娱乐、游戏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对于国内的少儿节目,观众认为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说教性强。第二大问题是广告对孩子有负面影响。在关于家长认为孩子听到或者看到什么能够吸引他的注意力的调查中,第一是卡通片,第二是色彩鲜艳的画面,第三为有节奏感的音乐。据不完整统计,我国少儿每周至少看电视22个小时,远远超过了读书和看报的时间,少年儿童选择电视媒介的占53.5%、其次是广播21.2%、报纸13.3%、书籍3.0%、其他11.7%,儿童的心智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3至7岁为感官期,儿童根据显而易见的感官刺激来认识产品价值,7至11岁为分析期,儿童对产品类别、售价、功效等有必定的认知能力,开端明确物质的社交意义,11至16岁为检查期,孩子对市场的产品类别,销售地点、倾销策略有更深入的认识,充分明确品牌的意义,明确物质的价值,除了满足个人爱好外,还可以用作社交筹码”。由此可见,8岁以上的儿童才开端摆脱单纯的感官认知,能够懂得和分析事物。 主持方法:成人主持,姐姐形象。主持人小小姐姐有张稚气未脱的脸,又有表演的天赋,出主持的时候亲切自然,平易近人,又能绘声绘色,平等地与小观众进行交流。 节目定位: (1)节目受众定位:4——16岁的少年儿童 (2)节目表现对象定位:少儿消息应当懂得国内外重要消息,包含政、经济、社会、科、教导、文化、体育等各个方面;与少儿生活密切相干的时事消息;关于少儿生活消息的深度报道,少儿消息的选题以消息事件的重要程度为重要根据,兼顾时效性和信息量。 (3)节目特点: A、以儿童的视角看世界、看社会、看人生; B、强调少儿观众的积极参与, C、注意内容的解释分析。 D、适应少儿观众的知识程度和认识能力,重视少儿观众的心理特点,深入浅出,活泼生动。 中国电视产业出现专业的少儿频道则是2000年之后的事情——2003年12月28日,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开播。此后,国内各地少儿频道异军突起、飞速发展。作为少儿电视节目从业人员,我们必须以开启少儿心智为突破口,走“教育不失娱乐、娱乐引发教育、娱乐先行”的娱乐路线,改善管理机制,走文化产业化经营的道路,用更丰富的电视手段表现少儿节目的内涵和主题,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中增长知识,开发智力,争取让少儿节目在数量、质量和效益上实现“三丰收”。 娱乐引领教育,少儿节目趋向娱乐化 在我国少儿节目的制作上,存在两种创作观点:“寓教于乐”或“寓乐于教”,这两种观点都源于“教育少年儿童”这一目的。很多少儿节目非常注重以教育功能为本,这往往导致教化淹没了娱乐,最终使孩子对节目敬而远之。从“满足少年儿童的需要”这点来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