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肉搜索-的法律维度

-人肉搜索-的法律维度

“人肉搜索"的法律维度

■中国人民大学黄爱学

15

当下的互联网世界,“人肉搜索”正成为一大热门术语。人内搜索现象目前正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对于人肉搜索所产生的法律问题,人们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人肉搜索"与公民的法律意识

人肉搜索并不乏积极的社会意义。然而,人肉搜索从诞生之日起,—直游走在法律和道德之间。“人肉搜索”的善良初衷,未必就一定能达到维护道义的目标。。人肉搜索”的价值标准.也仅仅是基于一个群体对于另一个人的判断。如果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又会带来什么样的社会问题呢?我们思考公权力的限制,为什么不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呢?现代文明呼唤理性,而不是依赖感性认识。天真地自认为真理在握就会造成“多数人专制”。如果在未明真相之前就轻易对被搜索者作出道德判断,进而不顾及对方的个人信息一一公布,就是一种违法行为。例如,网名为“Die豹”的重庆女大学生发表“地震很舒坦”的寻衅言论,被“人肉搜索”出真实姓名。不得不休学以避压力,由此引发训】对于网络暴力的担忧。

我国宪法第三竹\条明确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作为公民,你可以对犯罪嫌疑人或道德缺失的人通过言论表达个人看法。如果是受害人,也可以通过信访、举报和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每个公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并不怀疑许多网民最初的善良愿望,但是“人肉搜索”如果不予以约束则会被滥用。就现有的情况来看,即使是一些出于正义诉求的“通缉”,也往往充斥着怀有个人目的的报复、造蹯、辱骂和骚扰,严重侵犯了被搜索对象的权利。而且在很多时候也常常导致不相干的人被误解或指责,谁又会为他们恢复名誉呢?

“人肉搜索”现象值得搜索发起人和每个参与人以及相关论坛网站的版主、管理员等的深思和自律。网友们期待通过它实现惩恶扬善的社会正义,但另一方面,曝光隐私、肆意辱骂、侮辱人格、妄JJui4}谤、居所滋扰等等这一切早已经超出了伦理道德的底线。这些行为是对他人权利的漠视和侵害,也是对法治理念的践踏。伯尔曼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形同虚没。”只有尊重他人。我们自己才会被尊重。权利和义务相对应,这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我们在享有权利的时候,同样也负有相应的义务。任何权利的行使都有一个界限,而超越这个界限就构成禁止权利滥用,应承担法律责任。=、“人肉搜索”与私权的维护

私权神圣是法VaSt会的基本理念。私权神圣理念表达了确定的法律利益,鼓励人们去追求自己的合法利益。私权神圣包括人格权神圣和财产权不神圣。私权神圣就是民事权利受到法律的特别尊重和充分保障,非依法定的程序,任何人或任何机关不能予以限制或剥夺。私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是基本的人权。正因为私权涉及每个人的根本利益.对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私权才被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事实上,“人肉搜索”从诞生时起就不可避免地触及到他人的名誉、肖像和隐私等问题。名誉权、隐私权和肖像权等都是我们最基本的人格权。它们都属于精神性人格权,是人格尊严的重要内容。法律知识的有无或者多寡并不影响我们对这些权利的认识和判断。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我国公民的维权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也给权利的维护提供了有力支持。我国1986年颁布的《民法通则》被西方誉为中国的“人权宣言”。我国还有很多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都对公民权利的保护作出了规定。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我q]Ce不是无法可依,而主要是信仰法律、尊崇法律的理念还没有得到深化。

网络给公民权利的保护带来了新的问题。例如,由于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大,网络上的侵权就会给受害人带来更大的伤害。法谚有云,有权利就有救济。如果公民的权利受到侵害,可以通过和解、调解、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等方式进行救济。受害人可以请求加害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或赔偿损失等。如果受害人产生精神损害也可以主张赔偿。就责任主体而言,主要有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也包括网络服务商(ISP)。网络服务商既可能构成单独侵权,也可能

 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