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面向物流控制领域嵌入式扩展关键技术研究

面向物流控制领域嵌入式扩展关键技术研究

面向物流控制领域嵌入式扩展关键技术研究
面向物流控制领域嵌入式扩展关键技术研究

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电脑知识与技术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本栏目责任编辑:梁书第6卷第20期(2010年7月)面向物流控制领域嵌入式扩展关键技术研究

赵国强1,邢涛2,任永昌3

(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辽宁阜新123000;2.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城市运行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9;3.渤海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锦州121013)

摘要:为了实现物流有效控制和加速物流运作,研究嵌入式扩展关键技术。首先研究移动通信技术,主要应用于车载系统和监控系统;接着研究射频识别技术,主要应用于物品监控、物流控制、便携式数据采集、移动载体定位;最后研究电子数据交换,主要应用于网络加密。结果表明,嵌入式扩展关键技术对物流控制领域具有现实意义,是今后一段时期重要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物流控制领域;嵌入式扩展技术;射频识别;电子数据交换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0-5615-03

Research on Embedded Extend Key Technology in Logistics Control Field

ZHAO Guo-qiang 1,XING Tao 2,REN Yong-chang 3

(1.College of Electrical and Control Engineering,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Fuxin 123000,China;2.Key Laboratory of City Opera -tion and Management,Beijing Research Center of Urban Systems Engineering,Beijing 100089,China;3.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ohai University,Jinzhou 121013,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ntrol and accelerate logistics movement,we research the embedded extend key technology.First of all,we study th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which is mainly used in vehicle-mounted system and monitor system.Then studying th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which is mainly used in goods monitor,logistics control,portable data acquisition,mobile carrier loca -tion.At last studying data exchange methodology which is used in network encryption.The final result shows that the embedded extend technology has realistic meaning in logistics control field and will be “hot ”research area in the future.

Key words:logistics control field;embedded extend key technology;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嵌入式扩展技术目前在餐饮来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实现了管理的智能化、现代化、高效化、网络化。但在物流控制领域基本处于机械自动化仓储技术阶段或半自动化仓储技术阶段,一些企业虽然实现了仓储系统的部分信息集成,但通讯方式大多数以有线通讯为主,存在一定的弊端,有些环节还不能实现无纸作业,需要“手动”完成,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得不到保证。嵌入式扩展技术为物流控制领域提供了强大灵活的解决方案,用以实现物流有效控制和加速物流运作。嵌入式扩展技术很多,在此仅研究三项关键技术。

1移动通信技术

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是全球性的移动通信标准,系统内的GSM 终端通过服务中心(Service Center )可以与任何GSM 终端或者PSTN 网内终端进行数据通信,主要以话音为主,可以提供图像和数据业务。嵌入式无线通信可运用GSM 技术或其改进技术。

1.1GSM 系统组成

GSM 系统主要由移动台(MS )、基站子系统(BSS )和网络子系统(NSS )构成,如

图1所示[1]。基站子系统(BSS )由基站收发台(BTS )和基站控制器(BSC )组成;网

络子系统由移动交换中心(MSC )、操作维护中心(OMC )、原地位置寄存器(HLR )、

访问位置寄存器(VLR )、鉴权中心(AUC )和设备标志寄存器(EIR )等组成。

各组成部分说明如下[2]:MS 是物理设备,由用户识别模块(SIM )和硬件设备组

成;BTS 包括无线传输所需要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连接BSC 接口电路以及BTS 本

身所需要的检测和控制装置等;BSC 是BTS 和MSC 的连接点,主要功能是进行无线信道管理、实施呼叫和通信链路的建立与拆除,并控制本控制区内移动台的跨区切换;MSC 是蜂窝通信网络的核心,主要功能是对位于本MSC 控制区域内的用户进行通信控制和管理;HLR 是存储本地用户位置信息的数据库;VLR 是存储来访用户位置信息的数据库;AUC 识别用户身份,只允许有权用户接入网络并获得服务;OMC 是对全网进行监控和操作。

1.2GSM 主要应用

该嵌入式扩展技术在物流控制领域主要有两个应用:

收稿日期:2010-04-10

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72207)

作者简介:赵国强(1963-),男,辽宁阜新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图1GSM 系统组成结构

ISSN 1009-3044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电脑知识与技术Vol.6,No.20,July 2010,pp.5615-5617E-mail:kfyj@https://www.doczj.com/doc/b513599068.html, https://www.doczj.com/doc/b513599068.html, Tel:+86-551-569096356909645615

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电脑知识与技术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本栏目责任编辑:梁书

第6卷第20期(2010年7月)

1)车载系统:为解决目前车载系统与地面设备无线通信数据量大、速度慢、易于丢失等问题,可运用嵌入式无线数据通信系统方案[3]。选用ARM7芯片,将数据存入FLASH 存储芯片,再由FLASH 芯片导出至串口,利用现有网络实现通信。既保留了最常用的串口,又实现了稳定的数据通信。系统分三部分,一是车载系统,接收车内信息,通过发送天线发出;二是嵌入式部分,包括接收天线、ARM 芯片、FLASH 存储芯片以及GPRS/CDMA 模块;三是后台部分,包括Internet 接入模块和后台服务器。车载系统置于车上,直接发送信息;嵌入式部分硬件布置于道路和城市关键节点,通过稳压电路稳压,在整个路网关键节点都可以获取信息;后台部分置于城市监控中心,获取路网信息,利用现有GPRS 网络和Internet ,并为3G 和4G 的无缝升级提供帮助。

2)监控系统:传统监控系统的监测器与监控中心之间通过Internet 、公用电话网或者局域网等有线数据传输方式,构建网络成本高,且监控器位置受网络接口的制约,移动不灵活。随着GSM 公用网络的完善,监控系统采用现有无线移动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构建成本低,方便监控器移动,可同时实现任意地点多个仓库及载体的监控。需要做好两方面的设计工作。一是监控终端,基本结构是以嵌入式微处理器为核心,扩展各种外围设备和硬件接口,实现对上层应用的底层硬件支持。终端以LPC2210处理器为核心,在外围扩展SRAM 、Flash 、LED 数码显示管、键盘、I/O 接口、异步串行口等器件。LPC2210处理器和SRAM 、Flash 等器件构成终端系统,各种外围设备和接口为终端应用提供数据存储、信息处理、无线传输等功能。二是监控中心管理软件。当监控终端完成数据采集将数据传送至监控中心后,管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显示以及保存。监控中心PC 机通过RS-232标准串口连接GSM 无线通信模块,软件通过访问PC 机的串口获得监控终端发送的数据。软件除了监听串口数据外,还具有数据管理和查询功能。

2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是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4]。具有操作方便快捷、存储数据量大、保密性好、反应时间短、对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在物流和交通运输管理领域已获得广泛应用。

2.1RFID 工作原理

最基本的RFID 由三部分组成,标签、读写器和天线。标签,由标签芯片和线圈组成,利用电感耦合或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原理实现与读写器之间的通讯,标签中存储物品的惟一编码或其它信息;读写器,是对标签进行读/写操作的设备,主要包括射频模块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两部分,是RFID 系统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天线,是标签和读写器之间

实现射频信号空间传播和建立无线通讯连接的设备。既可以内置于读写器中,也可以通

过同轴电缆与读写器的射频输出端口相连。

RFID 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5]。标签进入读写器的射频场后,由其天线获得的感应电

流经升压电路作为芯片的电源,同时将带信息的感应电流通过射频前端电路检得数字

信号送入逻辑控制电路进行信息处理;回复信息从存储器中获取经由逻辑控制电路送

回射频前端电路,最后通过天线发回给读写器。RFID 标签与读写器实现数据通讯过程中

起关键的作用是天线。一方面,无源的RFID 标签芯片要启动电路工作需要通过天线在

读写器天线产生的电磁场中获得足够的能量;另一方面,天线决定了RFID 卡与读写器之间的通讯信道和通讯方式。2.2RFID 主要应用

在仓储物流管理中,RFID 应用非常广泛,总结起来主要分为4大类[6]。

1)物品监控:在物品的出入口设置读写器,当未被授权的人或物品经过出入口时,系统发出警告,起到监控作用。当物品被合法移出经过出入口时,通过计算机系统的处理程序,使监控功能失效。常用于防止物品被盗。

2)物流控制:在物流仓库的特定区域安装若干个读写器,读写器直接与计算机系统相连,当带有电子标签的物品或人通过读写器工作场时,读写器自动扫描标签,并把标签上的信息自动输入到计算机系统存储,供分析、统计、处理,达到物流控制的目的。常用于仓储物品移库。

3)便携式数据采集。以读写器的便携式数据采集器方式,采集电子标签上的数据。适用于不宜安装固定的读写器,方便灵活。在读取标签上信息的同时,可以将数据直接传送到计算机系统;也可以将数据暂时存放在读写器中,批量地向计算机系统传送数据。常用于仓储物品盘点。

4)移动载体定位:电子标签安装在移动载体上。读写器可以安装在移动载体上,也可以是固定或便携。电子标签存储位置信息,读写器通过无线方式与计算机系统相连。可以随时将移动载体的位置和相关信息传送到计算机系统。常用于对移动载体的调度和管理。

3电子数据交换

电子数据交换(EDI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商务处理的新方法。EDI 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的信息,用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各有关部门、公司与企业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业务过程[7]。整个过程自动完成,无需人工干预,减少了差错,提高了效率。

3.1EDI 工作模型

物流EDI 工作模型如图3所示[8]。根据工作模型可以看出EDI 进行物流业务信息处理流程为:①客户通过内部信息系统提出需求,格式转换模块根据请求编制EDI 订单;②通信处理模块将订单通过网络送至网络中心的物流邮箱;③物流中心定时经通信网络到网络中心邮箱取回订单,格式转换模块将订单翻译成客户数据;④物流中心可以满足客户全部需求、满足部分需求、不满足需求,将结果(供应单)经相反方向返回给客户;⑤客户收到供应单后,将结果(确认单)传给物流中心;⑥物流中心根据确认单为客户提供图2RFID 工作原理

5616

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电脑知识与技术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本栏目责任编辑:梁书第6卷第20期(2010年7月)物流服务,并将运输单传给客户;⑦客户根据运输单自动生成收货数

据,货物到达后组织入库,产生付款单传给物流中心;⑧物流中心根据

付款单将款项入账,将入账单传给客户;⑨客户收到物流中心入账单

后,本次物流活动结果。

3.2EDI 主要应用

通过EDI 工作模型及业务信息处理流程可以看出,在电子数据交

换过程中,多次通过网络传输数据,运用嵌入式网络加密技术对数据加密后通过网络传输,

可确保在数据交换的安全性。

嵌入式网络加密实现方式如图4所示,将加密模块放在核心层实现[9]。数据只需从应

用程序所在的用户层经过系统调用进入核心层,通过核心层的加密模块处理,节省了数据

在多个空间的层次切换,系统效率得到提高。同时,将系统代码固化在Flash 中,不支持对

系统存储区域的写操作,一般的网络病毒或木马无法植于系统可执行代码存储区,因此通

过客户端来攻击Web 服务器非常困难。另外,操作系统运行代码只开放了8080浏览端口,

禁用其它不必要的网络服务端口,通过网络登陆客户端再以合法身份对Web 服务器进行

攻击也不易做到。线路上的中间攻击由于数据加密而难以实施,如果Web 服务器没有受到攻击,浏览安全的Web 服务器一般不会受到攻击。核心层实现方式采用系统固化、禁用服务、关键配置设定等安全增强措施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结束语

嵌入式扩展技术对物流控制领域具有现实意义,但还未获得广泛的应用。随着物流企业不断发展和嵌入式技术不断创新,面向物流控制领域的嵌入式扩展技术将逐渐走向成熟。通过自动结账、实时监控、提供各种统计信息、精简人员、管理库存、提高服务品质等手段,可以优化业务流程,大幅度提高物流企业工作效率,为物流行业带来崭新的管理理念与服务手段,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特别是物流数码防伪系统、便携式仓储盘点机的硬件及系统软件、物流自动化无线仓储信息系统、嵌入式物流实验系统等更是极具应用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今后一段时期重要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阳.基于GSM 的嵌入式物流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无锡:江南大学,2008.[2]

维库电子市场.GSM 系统的主要组成结构[EB/OL].(2010-04-07)https://www.doczj.com/doc/b513599068.html,.[3]

郭亚中,徐夏.一种嵌入式无线通信系统设计及实现[J].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1):26.[4]

百度百科.RFID[EB/OL].(2010-04-07).https://www.doczj.com/doc/b513599068.html,/view/26303.htm?fr=ala0_1.[5]

电子天下.RFID 工作原理及射频天线设计[EB/OL](2010-04-06)https://www.doczj.com/doc/b513599068.html,.[6]

李波,王廉.物流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7]

董鹏.论EDI 对单证的作用[J].办公自动化,2010,16(2):11-15.[8]

孔祥云.电子数据交换[EB/OL].(2010-04-07).https://www.doczj.com/doc/b513599068.html,/print.aspx?id=437479.[9]吴成波,寇雅楠,汤黎.基于智能卡的嵌入式网络加密安全系统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7,28(14):3436-3439.

图3物流EDI

工作模型图4核心层实现方式

5617

现代物流系统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系统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物流系统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广义内涵分析可以看出它已从以前简单的物料搬运发展到今天的集机械设计、计算机科学、管理学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等于一身的综合技术。 进入90年代末,全世界的制造者和分销商继续承受着各种压力,其中包括:产品定单更小、更频繁,产品需求不断变化且更加用户化和服务价值升高等。经营者们必须使工厂的运行适应定单的混合、更短的定单周转时间和更高的生产能力。必须采取一定的策略来适应不断提高要求的库存管理、运行的柔性以及各种过程集成的程度。在供应链中集中对一些过程进行转移、结合或消除,使得工厂以及仓库的物流和信息流更加有效。在这些变化的要求下现代物流技术从各个方面显示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从广义上讲,物流泛指物质实体及其载体的场所(或位置)的转移和时间占用,即指物质实体的物理流动过程。它是在生产和消费从时间和空间上被分离并日益扩大的形势下为有机地衔接“供”和“需”,保证社会生产顺利地进行,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物流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物流活动的机械化、自动化和合理化,以实现物流系统的时间和空间效益。 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输送的物料和包括有关设备、输送工具、仓储设备、人员以及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随 着计算机科学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物流管理系统也从简单的方式迅速向自动化管理演变,其主要标志是自动物流设备,如自动导引车(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动存储、提取系统(AS/RS-Automated storage/retrieve system)、空中单轨自动车(SKY-RAV-Rail automated vehicle)、堆垛机(Stacker crane)等,及物流计算机管理与控制系统的出现。

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的综合应用

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的综合应用,是现代物流区别传统物流的根本标志,也是物流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物流信息技术达到了较高的应用水平。 一、物流信息技术构成 从构成要素上看,物流信息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都属于信息技术范畴,只是因为信息技术应用于物流领域而使其在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上存在一些特性,但其基本要素仍然同现代信息技术一样,可以分为4个层次: 1.物流信息基础技术,即有关元件、器件的制造技术,它是整个信息技术的基础。例如微电子技术、光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分子电子技术等。 2.物流信息系统技术,即有关物流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控制的设备和系统的技术,它是建立在信息基础技术之上的,是整个信息技术的核心。其内容主要包括物流信息获取技术、物流信息传输技术、物流信息处理技术及物流信息控制技术。 3.物流信息应用技术,即基于管理信息系统(MIS)技术、优化技术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技术而设计出的各种物流自动化设备和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例如自动化分拣与传输设备、自动导引车(AGV)、集装箱自动装卸设备、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配送优化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等。 4.物流信息安全技术,即确保物流信息安全的技术,主要包括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治技术、身份鉴别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备份与恢复技术和数据库安全技术等。 二、物流信息技术在国内应用现状 在国内,各种物流信息应用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对企业的物流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物流自动化设备技术的应用 物流自动化设备技术的集成和应用的热门环节是配送中心,其特点是每天需要拣选的物品品种多,批次多、数量大。因此在国内超市、医药、邮包等行业的配送中心部分地引进了物流自动化拣选设备。一种是拣选设备的自动化应用,如北京市医药总公司配送中心,其拣选货架(盘)上配有可视的分拣提示设备,这种分拣货架与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相连,动态地提示被拣选的物品和数量,指导着工作人员的拣选操作,提高了货物拣选的准确性和速度。另一种是一种物品拣选后的自动分拣设备。用条码或电子标签附在被识别的物体上(一般为组包后的运输单元),由传送带送入分拣口,然后由装有识读设备的分拣机分拣物品,使物品进入各自的组货通道,完成物品的自动分拣。分拣设备在国内大型配送中心有所使用。但这类设备及相应的配套软件基本上是由国外进口,也有进口国外机械设备,国内配置软件。立体仓库和与之配合的巷道堆垛机在国内发展迅速,在机械制造、汽车、纺织、铁路、卷烟等行业都有应用。例如昆船集团生产的巷道堆垛机在红河卷烟厂等多家企业应用了多年。近年来,国产堆垛机在其行走速度、噪音、定位精度等技术指标上有了很大的改进,运行也比较稳定。但是与国外著名厂家相比,在堆垛机的一些精细指标如最低货位极限高度、高速(80米/秒以上)运行时的噪音,电机减速性能等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 2.物流设备跟踪和控制技术的应用 目前,物流设备跟踪主要是指对物流的运输载体及物流活动中涉及到的物品所在地进行跟踪。物流设备跟踪的手段有多种,可以用传统的通信手段如电话等进行被动跟踪,可以用RFID手段进行阶段性的跟踪,但目前国内用的最多的还是利用GPS技术跟踪。GPS技术跟踪利用GPS物流监控管理系统,它主要跟踪货运车辆与货物的运输情况,使货主及车主随时了解车辆与货物的位置与状态,保障整个物流过程的有效监控与快速运转。物流GPS监控管理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运输工具上的GPS定位设备、跟踪服务平台(含地理信息系统和相应的软件)、信息通信机制和其他设备(如货物上的电子标签或条码、报警装置等)。在

中药材质量控制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附件1 指导原则编号: 【Z】

一、概述 (1) 二、基本原则 (1) (一)尊重中医药传统和特色 (1) (二)加强生产全过程的质控 (2) (三)根据中药材特点开展研究 (2) 三、主要内容 (3) (一)基原的确定 (3) (二)产地的选择 (4) (三)种植与养殖 (5) 1、重视种子种苗的质量 (5) 2、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 (5) 3、种植养殖过程的研究 (6) (四)采收与产地加工 (7) 1、中药材采收 (7) 2、中药材产地加工 (8) (五)包装与贮藏 (8) 1、规范中药材包装及标签 (9) 2、研究贮藏条件及复检期 (9) (六)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9) 1、性状 (10) 2、鉴别 (10) 3、检查 (11) 4、浸出物 (12) 5、含量测定 (12) 6、指纹图谱/特征图谱 (12) 四、参考文献 (13) 五、附录 (14) 六、著者 (18)

一、概述 中药材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具有生物多样性。中药材生产链较长,其质量受遗传、生长环境、种植养殖过程、采收加工和包装贮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质量波动范围较大,需要对中药材生产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中药材是中药制剂研发和生产的源头,其质量是保证中药制剂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关键因素。基于全过程质量控制和风险管控的科学理念,针对基原、产地、种植养殖过程、采收和产地加工、包装贮藏及质量标准制定等中药材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质控点,制定本技术指导原则。目的是加强中药材源头质量控制,建立中药材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及可追溯管理体系,规范中药材生产,确保中药材安全和质量稳定,以满足制剂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的需要。 本指导原则主要为中药新药用中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已上市中药、天然药物等可参照。 二、基本原则 (一)尊重中医药传统和特色 中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应遵循中医药理论,尊重中医药传

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doc 52页)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 现代物流运用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手段对分散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进行系统整合和优化,实施一体化、专业化运作,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目的。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是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基本内涵之一,是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对于改善发展环境,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重庆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为促进重庆现代物流业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委《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及相关规划,按照战略性、协调性、指导性、操作性的规划原则,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06—2010年,展望到2020年。 第一章发展形势 第一节发展机遇 发展现代物流业是经济全球化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加速,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销售已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方式。企业必须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和营 1 / 52

销布局,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反应速度,降低库存和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使我国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发展机遇。 发展现代物流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物流业的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可以有效促进市场整合,推动区域联动和区域产业提升。近年来,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已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经济区。重庆与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经济协作和合作进一步加强,生产要素流动更加频繁。近年来,重庆周边各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镇化步伐加快,对重庆物流的需求大幅增加。 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必然要求。国家明确在“十一五”时期继续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和工商重镇,是国家承东启西的战略要点,担负着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战略任务。“十一五”时期,重庆将基本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总体框架,GDP预计达到5000亿元。重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发展重庆现代物流业创造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同时也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重庆在更大空间范围内,配置资源,调整结构,强化功能,聚集要素,拓宽市场,改造传统物流业,发展现代物流业。 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已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先进经验。现代物流业是第三利润源泉,是国家鼓励发展产业。进入21世纪,在国家引导和扶持下,我国现代物流由起步阶段开始迈向理性、务实、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取得了较快发展。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平稳下降。2005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48万亿元,同比增长25.4%;物流业增加值1.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物流费用占GDP比率降为18.5%。“十一五”时期,国家将统筹规划,增加投入,抓好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与建设,并加强物流标准化、物流教育和培训等基础性工作,落实物流业发展扶

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构成及应用

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构成及应用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是一个能够使用相关信息提供管理方法的管理信息系统,以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以系统思想为主导,为物流管理者提供相关物流信息及便利操作。 一、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构成 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各个作业环节中的综合应用,是现代物流区别传统物流的根本标志,它包括: (1)现代物流信息基础技术,即有关元件、器件的制造技术,它是整个信息技术的基础。如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等。 (2)现代物流信息系统技术,即有关物流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控制系统的技术,它是建立在信息基础技术之上的,是整个信息技术的核心。 (3)现代物流信息应用技术,即基于管理信息系统(MIS)技术、优化技术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技术而设计出的各种物流自动化设备和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如自动化分拣与传输设备、自动导引车(AGV)、集装箱自动装卸设备、仓储管理系统(WMS)、运输管理系统(TMS)、配送优化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4)现代物流信息安全技术,即确保物流信息安全的技术,主要包括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治技术、身份鉴别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备份与恢复技术和数据库安全技术等。 二、现代物流信息技术运用 1.智能运输系统 能运输系统(ITS)是在较完善的道路基础设施之上,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系统综合技术有效地集成并应用于地面运输系统,从而建立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地面运输系统。 由于运输和配送对地理空间信息和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有较强的依赖性,这就要求将智能运输系统技术和现代物流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充分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RS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更好地满足现代企业物流配送要求。通过ITS技术,企业物流车辆驾驶员可及时获得实时的交通信息,避开拥挤的路段,及时调整其行驶路线以便在客户需要的时间内尽快完成运输和配送任务。企业的物流管理者通过车辆跟踪和定位可实时地对在途货物进行监控,既保证运送货物的安全性,

分析过程质量控制

通常检出的是偶然误差,通常表现为质控点离散程度的增加;通常检出的是系统误差,通常随着时间逐步的趋势性变化,shift )还是趋势性变化(trend )对失控的处理更有帮助。 依据 1.医护人员要求的质量是什么:取决于预期的临床实践用途 2.检测程序所要求的质量是什么:取决于检测程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3.检测过程所要保证的质量是什么:取决于QC 由确定原因引起具有倾向性 重复出现,有一定规律不对称性 不服从正态分布 增加测量次数不能抵偿(失控)、1-2s (警告)1.先将测定值从小到大排列:x1,x2,x3……xn(x1为最小值,xn 2.计算SI 上限值和SI 下限值:SI 上限=(Xn-X )/S ,SI 下限=(X-X13.将SI 上限、SI 下限与SI 值表中的数字比较。 当SI 上限和SI 下限 n3s 值时,说明该值已在3s 范围之外,属判断标准 确定质控规则的检验效能 Sigma = (TEa%-Bias%)/CV% 采用具有互通性的新鲜冰冻血清作为样本,采用参考方法确定靶值要求实验室在多个工作日内,对样本进行多次批内和批间的重复测定 统计时,取其平均值,计算与靶值之间的偏差(即偏倚),用于评价正确度(验证溯源性) 定义 定义 总误差(Total Error) 在规定条件下获得的独立测量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表达 单次测量结果与真值(参考值)的接近程度多次独立检验中分析某样品所得各个结果值与靶值之差在一定置信区间内的最大值。1.重复性即用两程序测量此物所得结果的数字关系,与用这两个程序测量实际样品所得结果的数字关系一致。 室间质评物质性质研究和靶值确定-校准物 -有证标准(参考)物质 分割样品对比 部分检验项目常规方法(每项目约6-20种分析方法)部分方法存在校准或特异性等质量问题 药物对血、尿等成分及试验结果的影响途径:药理作用对生理病理过程的影响主要作用于内分泌系统,儿茶酚胺明显增加,并导致葡萄糖、胰岛素的增加,皮质醇增加;、TSH 、GLU 生长激素↑(可达正常的10倍)GGT 、HDL-C 、乳酸、尿酸盐、己醛、乙酸盐↑EDTA 二钾盐枸橼酸钠 用于血液学检查;血细胞计数 对血液因子Ⅴ、Ⅷ有保护作用; 用于凝血试验(1:9)及红细胞沉降率(1:4)止血带 大静脉的血流被止血带压迫阻塞时,引起静脉滤过压升高;液体和低分子量的物质通过毛细血管逸出,使血液相对浓缩。静脉输注液体的污染前臂静脉连接紧密,采血静脉易被旁侧输液静脉液体污染;防止过失性采样:边输液边抽血测定钾抗凝剂的污染血液污染EDTA- K ,会使血活性降低。标本标记错误采血技术问题 、遵守采血的一般注意事项、核对是否需要空腹 、采血前避免用药,或注明患者用了什么药、注明采血的日期及时间 、某些试验需要注明采血时病人的体位 、血液按一定顺序注入颜色正确的相应容器内、止血带应用不超过1分钟 、不能在输液侧的手臂或装有透析管的手臂取血 、为避免引起蜂窝组织炎,不要在做过乳腺手术和腋窝淋巴结手术的一侧手臂采血、血液采出后避免剧烈摇动 、在给抗生素前做血培养,在发烧时取血,于半小时内在两到三个静脉处采血培养、毛细血管(手指,耳垂、足跟)也可用于采取血标本 、遵守尿液采取的一般注意事项:阳光直射:酮体、胆红素↓高温:尿糖、亚硝酸盐↓暴露空气:滋生细菌1、遵守粪便留取的一般注意事项2、将粪便取在有密封盖的容器内3、不要混入尿液或卫生纸 4、进行粪便隐血、白细胞、脂肪定性检查,只需留取任意一次少量粪便 5、对某种特殊物质的定量检查,至少连续留三天的全部粪便 6、有些试验要在进行前限制饮食 7、要考虑到其他计划中的检查对粪便检查结果的影响,如钡餐造影8、应30分钟内送检,否则可在冰箱保存2小时 反应原理的试验结果偏低; 扎止血带不超过1min ,否则可使局部血氧含量降低,乳酸增加,3min 后可使BIL 、TCHO 、AST 、ALP 等增加5%以上。 次,以确保抗凝剂和促凝剂(分离胶)发挥作用;专人:确保标本采集后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达检验科,切忌让患者自己送样。专业:对负责标本传送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传送原则:密闭、防震、防漏、防损坏、防污染、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使用指定的保存剂。标本与验单同时送达,但应分开,以防污染。传送过程记录:标本采集时间、送到检验科的时间、送检人和接收人签字。 条码问题,未核对标签,病人姓名,抽错标本输液时抽血,造成血样污染或被稀释溶血、黄疸、脂血; 抽血时压脉带使用时间过长,病人攥拳太紧,部分抽血困难 抽血量少或量不准,需要加抗凝剂的标本未按血液和抗凝剂比例抽血没有及时颠倒混匀,造成标本明显凝固而失效 错过最佳采血时间:血药浓度,肌酸激酶,皮质醇( 疟原虫(发作时采血),微丝蚴(安静状态下晚上 血培养应在抗菌药物应用前或无法停药时下次用药前并在发热时采集,且需多次采集等 2.根据西格玛度量,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方案1.用西格玛度量评价实验室检测方法的性能水平 明确质量要求→确定方法不精密度和偏倚→绘制操作过程规范图→绘制操作点→选择质控方案→实施并监测 明确质量要求→确定方法不精密度和偏倚→计算西格玛度量值→方法决定图评价方法性能→散点图观察多个实验室性能→计算构成比评价多个实验室 溶血:红细胞中的LDH 、AST 倍、22倍、7倍、3倍;红细胞含有降解骨钙素的酶结果降低,红细胞含有胰岛素降解酶结果偏低,红细胞含有FOL 和NSE ,导致结果升高 注意三查七对 专用性:同一个校准品适用于不同系统必须有不同的校准值 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度的间断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标准值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度的间断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标准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或际联系起来特性。独立于被分析物质存在的样品特性,对测量和可测量数值的影响 2.中间精密度 3.复现性不确定度(uncertainty )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期末复习题

10物流班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期末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 ( 每格2分, 共10分) 1.是指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和维护软件。其核心内容是以工程化的方式组织软件的开发, 它借鉴了传统工程的原则和方法, 以求高效地开发高质量的软件。 2.是由一组按一定编码排列的条、空符号组成的编码符号, 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信息。 3.用于解决一个起始点、多个终点的货物运输中, 如何降低物流作业费用, 并保证服务质量的问题。包括决定使用多少车辆, 每辆车的行驶路线等。 4.主要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 对运输计划、运输工具、运输人员及运输过程的跟踪调度指挥等管理业务进行有效管理的人机系统。 5.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是在系统规划阶段确定”做什么”的总体目标和系统分析阶段确定基本逻辑方案的基础上, 解决具体”怎么做”的物理设计问题。 ( 答案: 1.软件工程 2.条码 3.车辆路线模型 4.运输管理系统5.系统设计)

二、选择题: ( 每空2分, 共20分) 1.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也称为( ) 技术 A.EDI B.CAD C.GIS D.GPS 2.条码识读器有光笔识读器、 CCD识读器和激光识读器等几类。其中, ( ) 一般需与标签接触才能识读条码信息。 A.手持式识读器B.激光识读器 C.CCD识读器D.光笔识读器 3.射频技术RF的基本原理是( ) 理论。 A.机械B.信息C.电磁D.力学4.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 即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和人员。其核心部分是( ) 。 A.计算机硬件系统B.计算机软件系统 C.计算机软硬件系统D.地理空间数据和人员5.在配送中, ( ) 这一功能要素不具有普遍性, 可是往往是有重要作用的功能要素。 A.配送加工B.储存 C.备货D.配送运输 6.用电子数据文件来传输订单、发货票和各类通知的最知名

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市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11T17:24:27.83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5期作者:范勇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数量庞大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但是城市道路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排水工程质量问题尤为突出。 中铁城建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包公分司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数量庞大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但是城市道路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排水工程质量问题尤为突出。市政道路排水工程与城市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也受到城市居民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施工单位要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确保排水工程施工质量和使用年限符合设计要求。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1导言 施工道路排水工程是城市排水管网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在处理和排除城市污水和雨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市政道路排水工程经常会出现雨污混流、检查井处污水横流、排水管道位置路面塌陷、污水检查井处恶臭难闻、道路检查井跳车井盖松动缺失等质量问题。现在我们以道路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为导向,分析施工质量问题原因,加大市政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并在施工过程中科学运用,克服各种质量通病,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2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雨污混流现象原因有现场施工技术人员未深刻领会设计意图、施工过程中临时排水口竣工后未封堵等;管检查井处污水横流原因主要有使用劣质管材变形、管道回填材料质量不达标压实过程损坏管材、检查井施工不到位等造成管道堵塞排水不畅而漫出路面;排水管道位置路面塌陷原因有管口接头处理不当、回填材料质量不达标、压实不到位造成回填土沉降;污水检查井处恶臭难闻原因有污水检查井及管口连接未密封;道路检查井跳车井盖松动缺失原因有检查井发生变形、检查井下沉、井盖不符合质量要求、井周回填质量不到位等。 3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技术 3.1图纸会审 开工前施工单位组织熟悉设计文件,核对排水工程管材型号规格、坡度、检查井结构、过街横管与市政管线交叉位置高程、槽底软弱地基处理方案,以及与施工区域的相关地质和水文资料。同时对照设计文件查勘新建道路周边既有埋地管线、已建道路排水管网、农排和自然水系情况,尤其是勾头雨污水井高程及排水管道通畅情况、雨水直排口现场情况。将发现的问题汇总上报监理单位,积极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交底会议,充分领会设计意图。 3.2材料检验及管理 选购信誉优良企业生产的管材、砖、水泥等材料,必须附带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检验报告等资料。材料进场后核对各类材料材质、规格和型号,再进行外观检查,管材不得有破损、裂纹、蜂窝露筋等,然后根据规范标准取样送检,试验合格方可使用。施工过程中注意成品保护,发现材料损坏及时更换。 3.3测量放线 运用BIM技术对新建道路市政管线及检查井进行建模,并做好排水工程相应调整。放线前电脑软件计算道路中线、各个井位坐标、井底及连接管管底高程。施工全过程采用全站仪现场放坐标,水准仪控制高程。首先进行中线测量,在现场测设出起点、终点、路口、渐变点等路线控制点,并设置控制中心桩(用木桩固定,桩顶钉中心钉设定),中线桩点定好坐标和高程,准确放出各个井位及开挖基槽标高,同时方便复核。测量放线关注检查井井底高程;排水管坡度、爬梯井室之间相对位置关系、井盖在路面上的位置。 3.4沟槽开挖 过街横管要与主管道同步施工。沟槽开挖前根据有关部门提供地下管线资料进行探挖勘察,确认管线位置做好警示标记。做好施工过程中临时排水措施:沟槽外两侧筑小土堆以防地表水进入沟槽;为了保证排水通畅,基槽内开挖先下游后上游,槽内两侧人工挖设排水沟,让积水自行流走;当地下水丰富或排水不畅时在检查井位置设集水井用抽水机抽水,保证干槽施工。管道地基承载力fka≥100Kpa,检查井地基承载力fka≥120Kpa,不满足要求时应根据设计文件进行处理。 3.5管材安装 下管前仔细检查管基中心线、边线、井基等尺寸和高程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排管自下游向上游,用人工调整管节的标高和轴线,使管子平顺相接,做好两管接口施工质量。特别注意在砼管安装时因挤压而造成管内接口处必有3cm左右砂浆凸出接缝,每安一根管要及时抹平,否则流水不通畅,造成杂物堆积和管道堵塞。管道安装过程中要严格控制,不能使管头露出井壁过长或缩进井壁。雨季施工应采取防止管材上浮的措施,若管道安装完毕后发生管材上浮时应进行管内底高程的复测和外观检测,如发生位移、漂浮、拔口等现象应及时返工处理。 3.6检查井 预制井应在施工准备时联合预制厂家根据设计文件对检查井进行深化设计,确定每个井包含的井室、井圈和井筒调节块等预制节段种类数量;现场精确安装预制井节注意垂直度及密封性:H≤5m时构件安装垂直度允许偏差<5mm;构件接口处10~15㎜厚1:2水泥砂浆要饱满,内侧原浆勾平缝。预制装配式钢筋砼检查井与管道接口接触面依据管材不同分别处置,砼管应“凿毛”处理,当采用钢管、塑料管、玻璃钢夹砂管等其它管材时,应采用“中介层法”处理。 砖砌井材料必须使用标砖,普通硅酸盐水泥和天然河砂。砂浆采用1:3水泥砂浆,灰缝保持1cm,砖含水量为10~15%,每天砌筑高度不超过2m。井底、井面的标高要准确,井身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砖砌井壁必须灰缝饱满、平整,抹灰应平顺密实,不得有空鼓、裂缝等现象。 爬梯设置要符合设计要求,尽量设置在无管道接入的井室方向,自井盖至井室底连续设置,流水面以下应设置脚窝。踏步安装,应随砌随安,调整好踏步夹角,平整度,外露长度,砂浆抹面后7天养护期内不得踩踏步。 检查井设在道路范围内的,井盖高程与设计路面相平。检查井井盖采用具有多防功能的地下设施检查井双层井盖,设置在道路范围内

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西安现代物流产业进展规划 现代物流产业是西安着力培育和进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加快进展现代物流业,关于西安实现“建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的奋斗目标、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西安物流业进展现状 目前,西安现代物流业正处于起步进展时期,总体规模较小,进展水平较低,但进展潜力巨大。据统计,交通运输、仓储和批零商业,对西安经济的贡献(物流增加值)从1993年的16.1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11 亿元。物流业占GDP的比重也从1993年的 7.98 %提高到2002年的13.5 %。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带动下,物流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和迫使企业探究降低经营成本、开发新的利润源的途径,。一些传统物流企业和商业批发零售企业都对原有的购、销网络进行改造和完善,提升和强化了服务社会的功能;特不是新兴商业业态(如连锁业、大型综合超市、货运代理企业等)发挥其信息传递快、网点分布广的优势,利

用建立配送中心拓展了服务范围。西安石油公司、西安十九粮贸公司、陕西邦家食品营销公司还被列为“全国进展物流配送重点企业”。中储等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改造差不多开始启动现代物流的营运。现代物流产业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的进展动力差不多形成;建立以西安为中心的西部地区区域性物流服务体系的时机差不多成熟。 目前,西安也存在一些制约现代物流业进展的因素,诸如: 1、条块分割,自成体系,传统的行业治理制约着现代物流业的规模进展。受长期打算经济的阻碍,物流被分割成多个部门治理,物流体系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地分割,造成了物流资源重组和整合困难,物流设施社会服务水平不高。 2、观念陈旧、自我封闭,造成物流专业化水平较低。部分企业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不愿将物流业务托付给专业性企业完成,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第三方大型龙头物流专业企业难以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主体实力无法增强。

我国在冷链物流技术研发上的需求

农产品冷链物流,指肉禽蛋、水产和果蔬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屠宰或捕捞)后,在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环境下,最大程度保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和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据冷链马甲平台了解到,国外有三种典型模式:美国和加拿大的北美模式、荷兰与德国的欧洲模式与日、韩亚洲模式。 加拿大国土面积997万平方公里,耕地6800万公顷,人口仅3200万,人口和经济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及靠近美国边境的各大城市中,一般原材料产地距离加工业中心较远,物流业产值占GDP比重12%,并提供10%左右的就业机会,其农产品冷链物流位居世界先进水平,冷藏运输率达90%,冷链物流损耗5%,物流成本不足30%,从田间到餐桌,有效保障食品安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萌芽于19世纪末,历经百余年的探索发展,已建立海运、铁路、公路、航空和河运等一体化的综合冷链物流体系,在硬件设施、软件管理、市场化程度、法规政策和人材培养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套成熟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特点 (一)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水平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核心,即全程温控和实时监控。从田间到餐桌,在整个冷链运输流程中,都采用世界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 预冷阶段:预冷是贮运前的降温处理,采用真空预冷或冰温预冷技术,如加拿大花椰菜产地加工企业Melvin Farms,让果蔬迅速冷却到设定温度,消除田间热,降低呼吸强度,有效延长保鲜期。 贮藏阶段:采用自动化冷库技术,自动存储、电子数据交换和仓库管理系统等,将保鲜期延长2至3倍,并以当今最先进的气调贮藏技术,通过减少环境中的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和氮气浓度,从而抑制呼吸作用,减少乙烯生成,延缓老熟过程。 运输和配送阶段:全程使用冷藏车或冷藏箱运输,设冷却、加温、测温和通风等装置。加拿大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Thomson Group,除具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的冷藏设施外,还拥有最先进的强制供电器驱动、自动控温记录、卫星监控“三段式”冷藏运输车,可同时运送三种不同温度要求的货物。

现代物流-智能物流

重庆大学研究生 现代物流工程进展与展望论文 学生:王淇英 学号:20120713081t 上课教师:陈晓慧老师 专业:机械工程领域 类别:专业硕士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摘要:智能物流是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目标以及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方向。本文阐述了智能物流的概念、相关理论和关键技术,分析了智能物流发展的现状和主要趋势。 关键词:智能物流理论技术发展现状趋势 1.引言 现代物流服务作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物流领域业务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式,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发展。物流业在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服务迅速转型中,呈现了信息化、标准化和智能化趋势。信息技术与标准化两大关键技术的系统化集成应用,对物流的整合与优化起到了革命性的影响。现阶段,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物联网作为一种全局性的应用技术,被公认为是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重大的产业技术革命。物流领域是最早步入物联网理念的领域,根据目前物联网的发展现状,结合国内外物联网的发展对物流业的影响,总结出物联网的发展将推动物流业进入智能化的时代。 2.智能物流概述 2.1 智能物流的概念 “智能物流”(Intelligent Logistics System,ILS)简单的说就是指物联网在物 流领域的应用,它是指在物联网的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信息处理技术、信息采集技术、信息流通等技术,完成将货物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移动的整个过程,其中包括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的。为需方提供最佳的服务,为供方提供最大化利润,同时消耗最少的社会和自然资源,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的整体智能社会物流管理体系。智能物流是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目标以及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的新方向。 2.2智能物流的相关理论和关键技术 2.2.1智能物流的相关理论 在具体如何进行物流系统的调度优化方面,很多专家都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数

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新乡市现代物流业进展规划(2011-2015年) (征求意见稿)

目录 序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1) 第一节规划总则 (1) 一、规划目的 (2) 二、规划期限 (2) 三、规划范围 (2) 四、规划依据 (2) 第二节现代物流业进展现状 (4) 第三节现代物流业面临的形势 (5) 一、面临的机遇 (5) 二、面临的挑战 (7) 第二章进展目标和任务 (9) 第一节指导思想 (9) 第二节战略定位 (9) 第三节进展原则 (10) 第四节要紧任务 (11) 第五节战略布局 (12) 第六节进展目标 (13) 一、总量进展目标 (13) 二、结构优化目标 (14)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14) 四、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目标 (14) 第三章构建主导服务产业体系 (15)

第一节主导服务产业 (15) 一、产业筛选原则 (15) 二、制造产业筛选 (16) 三、商贸产业筛选 (18) 四、主导服务产业 (20) 第二节大力进展汽车物流 (21) 一、进展重点 (21) 二、要紧任务 (21) 三、进展目标 (23) 第三节加速进展医药物流 (25) 一、进展重点 (25) 二、要紧任务 (25) 三、进展目标 (26) 第四节做大做强家电物流 (26) 一、进展重点 (26) 二、要紧任务 (27) 三、进展目标 (30) 第五节积极进展钢铁物流 (30) 一、进展重点 (30) 二、要紧任务 (30) 三、进展目标 (32) 第六节重点培育冷链物流 (32) 一、进展重点 (32) 二、要紧任务 (33)

三、进展目标 (33) 第七节强力开发煤炭物流 (35) 一、进展重点 (35) 二、要紧任务 (35) 三、进展目标 (35) 第八节全面推动粮食物流 (36) 一、进展重点 (36) 二、要紧任务 (36) 三、进展目标 (37) 第九节稳步进展化肥物流 (38) 一、进展重点 (38) 二、要紧任务 (39) 三、进展目标 (39) 第四章打造核心物流功能组团 (40) 第一节全力打造新乡国际物流区 (40) 一、明确国际物流区功能定位 (40) 二、加快专业物流园项目建设 (40) 三、推进新乡货运东站扩能升级 (42) 四、加快地点铁路专用线建设 (43) 五、积极助推综合保税仓建设 (43) 六、全力打造内陆无水港项目 (43) 七、努力拓展国际物流业务 (44) 第二节重点建设平原新区物流高地 (45) 一、明确平原新区物流区功能 (45)

现代物流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学院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现代物流学试卷 (课程代码2033206) 一、单选题(50分) 1.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是:(A) A.GIS B.GPS C.POS D.EDI 2. 物流系统按地域范围分不包括:(C) A.区域物流 B.国内物流 C.宏观物流 D.国际物流 3.生产物流管理中尽力消除不增值活动和不必要环节的管理办法是:(C) A.TQC B.MBP C.JIT D.BPR 4.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是:(A) A.宏观物流 B.微观物流 C.企业物流 D.生产物流 5. 企业利用第三方物流,可使企业专注于提高:(B) A. 经济效益 B.核心竞争力 C.竞争力 D.社会效益 6. ()是实现POS系统、EDI、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基础:(A) A.条形码 B.GPS C.GIS D.ERP 7. ( B )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和文件的总称。 A.物流系统 B.物流信息 C.供应链系统 D.精益物流 8. 下列各选项中,哪个选项不是物流信息系统的控制职能(C ) A.客户服务水平的控制 B.供应商的绩效分析 C.物流战略规划 D.物流系统绩效分析 9. 下列各选项中,不是常见的国际物流运输方式是(C) A.海运运输 B.公路运输 C.管道运输 D.铁路运输 10. 从供应保证能力方面来判断配送合理化的具体指标是(C) A.库存总量 B.资金总量 C.缺货次数 D.库存总数 11.国际物流系统是由商品的包装、储存、运输、检验、流通加工以及其前后的整理、再包装和国际配送等子系统组成,其中,(B)子系统是物流的两大支柱。 A.包装和储存 B.储存和运输 C.运输和检验 D.检验和流通加工 12.广义的国际物流指的是:(D) A.国际货物物流 B.贸易型国际物流 C.非贸易型国际物流 D.贸易型国际物流与非贸易型国际物流 13. 流通为实现物资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目的,克服( A )。 A、供需之间的产品的所有权距离、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 B、供需之间的产品的所有权距离、空间距离和观察距离 C、供需之间的产品的所有权距离、观察距离和时间距离 D、供需之间的产品的观察距离、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14.资金流可以认为从属于( A )。 A、商流D、物流C、信息流D、流通辅助性活动 15.商流活动可以创造物资的( B)。 A、空间效用 B、所有权效用 C、时间效用 D、形质效用 16.生产系统的两个支柱是( C )。 A、加工活动和信息 B、物流活动和信息 C、加工活动和物流活动 D、商流和物流 17.按照物流系统的作用、属性、及作用的空间范围,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物流进行分类,以下不属于按照作用分类结果的是( C ) A、销售物流 B、生产物流 C、行业物流 D、供应物流 18.企业物流合理化并不能( A ) A、优化产品结构,减少产品成本 B、缩短生产周期,加快资金周转 C、压缩库存数量,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 D、通过物流改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19.物流的灵魂在于系统,用系统的观点来组织物流活动是现代物流的(D)。 A、关键问题 B、技术问题 C、基本问题 D、核心问题 20.(D)不属于物流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 A、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B、企业内部物流运输(或搬运)与储存的控制和管理 C、运输和搬运设备、容器与包装的设计和管理 D、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 21.物流信息系统具有集成化、( B )、实时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主要特点 A、集中化 B、模块化 C、复杂化 D、简约化 22.国际物流的特点不包括是:(D) A. 国际性 B.差异性 C.复杂性 D.单一性 23.不属于衡量企业物流质量的主要因素的是:(A) A. 物流网络 B.物流时间 C.物流成本 D.物流效率 24.物流企业是为(D)提供服务的。 A. 企业 B.生产商 C.中间商 D.社会用户 25.物流信息技术中,EDI是指(C) A. 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C.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D.销售时点信息系统 26.下列哪一项是物流企业用于交换商业文件的标准形式(C) A.DIF B.EIF C.EDI D.DEF 27.广泛用于导航、实时监控、动态调度、货物跟踪、运输线路的规划与分析的物流信息技术是(D) A. GPS技术 B.GIS技术 C.条形码技术 D.射频技术 28.物流系统按地域范围分不包括(D) A.区域物流 B.国际物流 C.国内物流 D.宏观物流 29.(A)是保障商品的交易进行,实现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物质基础。 A.商流 B.物流 C.资金流 D.信息流 30.无线射频标签技术的终端是手持式便携数据扫描仪,具有(A)功能 A.无线通讯 B.暂时存储 C.联网输送 D.自动扫描 31.物流信息的特征是信息量大、来源多样化和(A) A.更新快 B.单一化 C.对向传输 D.更新慢 32.(B)是组织物流系统运行的基础物质条件,包括物流站、场、物流中心、仓库,物流线路,建筑公路、铁路、港口等。 A.物流技术 B.物流设施 C.物流设备 D.物流装备

轧钢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研究

轧钢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研究 【摘要】钢材的生产过程十分精细,涉及到复杂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本文以轧钢生产为例,从多个方面分析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策略,从而保证产品的高合格率和可靠性,为企业节约成本、开拓市场奠定坚实的质量基础。 【关键词】轧钢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行的逐步推进,我国对钢铁的需求量日趋增大。在现代化的生产模式下,轧钢的生产过程十分精细,涉及到复杂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怎样才能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钢铁企业增强自身技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轧钢生产为例,从多个方面分析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策略,从而保证产品的高合格率和可靠性,为企业节约成本、开拓市场奠定坚实的质量基础,具有比较好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轧钢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策略 轧钢生产线是非常大的生产系统,因为缺乏有效的控制方法,所以质量问题比较严重,因此,要保证产品质量必须要寻找科学的产品质量控制方法。笔者认为,要保证轧钢生产过程的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降低轧钢的厚度公差。首先,应尽可能使钢坯以均匀的方式受热,并尽力降低黑印现象的发生。本文结合轧钢生产的实践经验,推荐将现有的解热模式优化为步进式模式,并且在钢材轧制的过程里使用自动补偿来尽可能地减少黑印,在轧钢生产的炉内用绝热滑道的布置来减少黑印现象,并在炉中安装陶瓷纤维耐火材料并辅以信息化的炉内环境控制方法,这些手段均能够提升温控的效果。其次,可以参照国际上一些发达的钢铁公司通用的做法,引入自动厚度控制来增强产品质量。不少调查报告均显示,自动厚度控制系统能够明显提升轧钢生产的效率,并且提升产品合格率。不少生产实践已经能够证明,在轧钢生产过程中,如果为精轧机组配置自动厚度控制系统,则产品的质量会有比较显著的提升。 此外还应该充分结合信息技术,以数字化的传动技术来优化现有的活套。当前在我国国内,已经有不少大型钢铁企业在宽带钢的生产过程中引入了低惯量电动活套,从而大幅度增强了活套控制的灵敏度,最终使得钢材轧制过程中的微张力参量得到了精准的调节,提升了产品质量。 (2)降低轧钢的宽度公差。首先,在对钢坯进行加热的阶段应该确保加热的均匀可控。一方面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尽可能降低钢坯黑印,另一方面辅以先进的黑印补偿方法,进一步使得轧钢的质量得到保证。此外还应该参照国外的一些先进方法,如日本已经普遍推广了板坯定宽侧压机技术,用这种方法生产的轧钢产品质量和品质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当前在我国,仅有少量大型的钢铁公司引入了这一技术,实践证明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根据这些钢铁厂家的反馈可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