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庭社会资本及其相关因素_李宏利

家庭社会资本及其相关因素_李宏利

家庭社会资本及其相关因素_李宏利
家庭社会资本及其相关因素_李宏利

心理科学进展 2005,13(3):283~289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家庭社会资本及其相关因素

李宏利张雷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系,保定 071002)(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心理学系)

摘要家庭社会资本是社会资本理论应用于家庭发展研究的重要体现。儿童发展结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社会资本的影响日益引起研究者关注。该文主要综述了家庭社会资本与儿童发展结果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影响家庭社会资本的因素,以及家庭社会资本影响的可能性结果。该文也指出家庭社会资本的现有研究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家庭社会资本,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养,家庭结构,儿童发展。

分类号 B844

随着社会资本理论应用范围的扩展,研究者开始引入社会资本理论来研究家庭背景下的发展心理学课题。家庭社会资本(family social capital)是社会资本的一种重要形式,应用于儿童发展的多种课题,如反社会行为[1]、性冒险(sexual risk-taking)[2,3]、健康行为[4,5]、攻击或欺负行为[6,7]、学业表现与辍学[8~10]、心理社会性调节[6,7,9,11,12]等问题。本文主要综述国外家庭社会资本的研究成果,其主要内容包括人口学变量(如性别、社会经济地位等),以及个体特征(如自我调节、遗传等)等因素与家庭社会资本的关系;家庭社会资本影响下的发展结果。最后,本文总结了现有家庭社会资本研究的特点,并指出未来家庭社会资本研究的取向。

1 家庭社会资本的界定

社会资本[13]是指建立在信任、规范与互惠等原则基础上的社会关系网络。家庭社会资本是社会资本的一种重要形式。根据社会资本理论,家庭社会资本实际上主要是家庭

收稿日期:2005-04-11

通讯作者:李宏利,E-mail: lihongli@https://www.doczj.com/doc/bb13130703.html, 中建立在信任、规范、制度或责任等基础上的人际关系网络,家庭社会资本主要是针对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进行质与量的评价[1,10,13],这可能是家庭社会资本与亲子沟通或亲子关系、社会支持等变量存在的区别。一些研究者认为家庭社会资本主要来源于家庭内部的社会关系网络。Marjorbanks与Maboya[14]认为家庭社会资本是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家庭社会资本主要是指家庭中成年人与儿童关系的强度,家庭社会资本主要来源于父母期望(parents’ expection)与父母卷入(parental involving)。同时,Parcel与Dufur[11]认为家庭社会资本主要表现为父母与儿童交往的时间以及对儿童的注意,监控儿童行为活动,提高儿童心理幸福感,其测量工具主要是采用家庭社会环境(物理环境与情感认知刺激)、父母对儿童行为活动的了解与认识、儿童参与宗教活动、家庭大小、婚姻地位以及每周正常工作时间。

Coleman[13]认为社会资本是促进群体中个体心理幸福感与能力的社会资源。父母、

-284- 心理科学进展 2005年

青少年以及其它社会成员相互联系所形成的关系网络能够传递期望、规范与信息等资源给其它网络成员,这会增加个体的成长机会。Coleman认为社会资本的测量主要包括父母对儿童的教育期望以及父母-儿童的沟通。但Goddard[8]认为社会关系不是唯一的社会资本形式,认识某人不一定保证有效的交往,但也认为社会资本是具有信任与规范特征的社会网络。学生与父母间的信任关系;学生学习的规范也是重要社会资本。可以看出,Goddard与Coleman等人的社会资本的测量主要是围绕着家庭内社会资本进行。

Runyan[7]认为社会资本来源于家庭与社区中的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利益,并认为社会资本指数产生于(1)家中父母的数量;(2)来自女性抚养者的社会支持;(3)家中至多两个子女;(4)邻里支持;(5)参加宗教活动。

Furstenberg与Hughes[15]认为家庭范围内的社会资本主要表现为父母对儿童的社会投入(social investment)以及家庭与社区的联结(bonding),主要测量家庭内部的社会资本,如家庭凝聚力(family cohesion)、给予与获得父母的支持、每周会面兄弟姐妹或祖父母、父亲在家时间、父母帮助儿童完成家庭作业、与父母共同活动、父母对儿童学校表现的预期、母亲鼓励孩子、母亲参加学校会议、父母知道孩子朋友的数量;家庭外社会资本主要测量参与宗教活动、紧密的帮助网络(strong help network)、每周与亲密朋友会面、因搬家而转学、朋友的教育期望、学校性质以及邻里对成长的作用等。

有些研究者直接探讨家庭社会资本,但另外一些研究者则直接通过社会资本的研究探讨家庭社会资本。Dorsey与Forehand[6]认为社会资本允许把人际关系当成资源,以实现个体目标与个体需要完成的任务,并认为社会资本关注于个体益于获得的支持网络的重要性,以及某种凝聚力与整合水平上的邻里的作用。具体来说,社会资本的形式主要包括来自于邻居的支持,非正式的社会控制以及邻里的凝聚力与信任等。Dorsey等人认为社会资本主要来自于邻里关系,这就承认了家庭外社会资本的存在。

需要指出的是,表面上看,家庭社会资本的测量似乎和以前亲子关系与或亲子沟通相类似。但深入分析,家庭社会资本实际上超越了以往对家庭系统的心理学研究。Bronfenbrener与Celi[16]认为现在儿童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微观系统或儿童近因素(proximal factor),中观系统与宏观系统或儿童远因素(distal factor)的研究资料相对较少。实际上家庭系统是存在于更为广泛的社会生态背景下的社会网络,其特征所构成的社会资本可能受到邻里以及社区、学校等社会资本的影响。家庭社会资本可能包括家庭内社会资本与家庭外的社会资本。因此家庭社会资本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影响儿童发展的当前环境或近因素,也需要同时探讨邻里或学校等远距离因素的影响。

2 家庭社会资本的影响与决定因素

家庭社会资本对儿童心理行为发展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家庭社会资本与影响儿童或青少年发展的其它变量间存在的关系可能较为复杂。

2.1 家庭社会资本的影响机制

Kawachi与Berknan[17]鉴别出社会资本对个体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影响的三种机制,其一是通过社会凝聚力(social cohesion)

第13卷第3期家庭社会资本及其相关因素 -285-

直接影响;其二是通过冒险或保护性的行为间接影响;其三是通过接触健康设施间接影响。实际上三种机制对家庭社会资本也同样起作用,家庭凝聚力、家庭大小与结构,以及家庭环境设施等可能也是影响家庭社会资本的因素。

家庭社会资本基本可以分为家庭内的社会资本与家庭外的社会资本。家庭内的社会资本(如父母投入、父母期望、亲子间的情感支持等)可能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直接因素或近因素,而家庭外的社会资本(邻里监控、社会整合等)可能是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远距离因素。Bronfenbrener与Celi[16]的社会生态学理论,近距离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远距离的环境资源,近距离因素整合远距离的资源进入发展过程才能影响发展结果。家庭社会资本的研究中已经证实这种效应的存在。如Dorsey与Forehand[6]发现邻里社会资本(家庭外社会资本)对儿童心理社会性调节困难(如问题行为或外化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有效的父母养育(effective parenting)与邻里的危险性(neighbourhood dangerousness);Marjorbanks与Mboya[14]也发现影响远距离家庭社会资本(包括支持性父母教养风格与家庭人力资本)与青少年自我概念关系的中介变量是家庭社会资本。

2.2 社会经济地位与家庭社会资本

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家庭社会资本水平与发展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认为SES与邻里、社区等远距离因素相联系[18,19]。来源于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地区的家庭或地区的儿童个体可能具有较多的教育机会,接触较多的经济资源;而来源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地区中的儿童个体可能具有较少的教育机会,家庭面临较多压力,家庭社会资本可能通过父母的教养行为影响儿童发展。现有研究也表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地区具有较高的犯罪率,青少年更容易因为获得同伴社会支持而物质滥用,易于接受环境的消极影响[18]。因此,家庭内社会资本与支持性或权威性父母养育方式可能是保护不利经济地位儿童发展结果的一个重要变量。

现有关于家庭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向就是研究贫困地区儿童的心理弹性(resilience)或保护性因素。家庭内的社会资本可能是影响贫困地区儿童获得较好发展结果的重要因素。父母对子女的严格监控是影响儿童心理幸福感的重要变量;贫困地区的父母有较多限制性的父母养育活动,如父母监控早期女性儿童约会行为能够减少怀孕;居住于贫困地区的父母对儿童可能有较多的严格控制(harsh control)与言语攻击,教养活动可能具有苛刻性[18]。研究者认为贫困地区的父母搬家到富人区,有利于父母的抑郁与心理压力的降低,相应地会减少父母严格控制这一教养方式的使用[19]。较低的父母控制有利于低危险性街区的青少年,但较多的父母控制可能对高危地区青少年有较多积极影响。

集体效能感[18]也是影响家庭社会资本、父母教养与儿童发展结果关系的重要变量。集体效能感高低是家庭外社会资本的一个重要体现。集体效能感是邻里使用正规或非正规的规范来监控儿童青少年活动的能力,而不是社会网络内社会资源的聚集。邻里的集中贫穷与居住地不稳定的中介变量是集体效能感;集体效能感描述了邻里的社会关系强度以及居民根据社会接受的活动监控别人行为的程度,其目标是管理儿童与维持

-286- 心理科学进展 2005年

秩序[18]。重要的是,集体效能感是一种非正规的社会控制与社会凝聚的整合。Flecther 与Daring[20]等人发现父母权威性养育风格所形成的网络权威性与低水平的物质滥用相联系,也就是说权威性网络对儿童行为影响受到同伴关系的中介,以及青少年感受到父母的权威性。

家庭内与家庭外的社会规范,或家庭内与家庭外的社会控制,可能在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水平上有不同的作用。综合起来看,家庭社会资本、父母教养、社会经济地位与性别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见表1。

表1 家庭社会资本、性别、父母教养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家庭内社会资本家庭外社会资本

权威教养方式严厉父母教养权威教养方式严厉父母教养男+-+-高SES

女+-+-

男-++――++低SES

女-++――++

注:“+或++”对儿童发展结果的积极影响程度不同,“-或――”对儿童发展的消极影响不同。 SES为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社会资本独立于父母教养

2.3 社会闭合与家庭社会资本

家庭社会资本的作用受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邻里或社区的结构特征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但Coleman[13]指出社会闭合(social closure)与社会整合(social intergration)可能是影响家庭社会资本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内社会资本与家庭外社会资本整合形成儿童发展的闭合生态系统。进一步说,闭合的生态系统可能是影响青少年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积极因素。相同社区(或家庭)的社会交往中儿童的友谊或伙伴关系有父母卷入时,即儿童认识父母的朋友,或儿童认识朋友的父母可能促进社会闭合的产生。许多研究发现教会学校儿童具有较高的学业成绩,其原因是家长、学校与社区形成社会闭合(即参与教会学校有利于社会资本产生,学生的父母较有可能通过参与宗教活动认识其它儿童父母,以形成独立学校的社会联系)[8,20,21]。Stanton-Salazar[22]认为,家庭社会资本的探讨应该在儿童能够获得的更广泛的社会网络中进行,因为来源于不同远距离家庭背景的儿童具有不同的转变人际关系网络以获得有价值社会资源的机会。家庭社会资本应该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网络中。

Parke[23]发现与朋友的父母,或与自己父母有较多联系的青少年有较少的越轨行为以及较高的学业成绩。这可能与同伴的社会整合相联系。社会网络闭合对青少年发展有重要意义。Cochran与Niegro[23]发现某些青少年男孩的社会网络中出现大量的无关成年人的时候,他们具有较好的学校表现,以及较多的积极社会行为。Fletcher等人[20]也发现无关成年人影响青少年行为主要通过父母的情感支持。儿童或青少年的社会化受到来自于社会网络中具有共同的家庭—社区价值观(或规范)的成员的多种影响的时候,儿童的监控就得到加强。此外,一个家庭在完成儿童社会化所起到的作用不足时,其他成年人也可能替代这个责任[23]。

家庭外的社会资本也存在一个整合的问题。邻里的社会资本主要是指邻居间的社

第13卷第3期家庭社会资本及其相关因素 -287-

会结构资源,如邻居间的信任、遵从社会规范、具有较高的社会凝聚力等,学校可能也是存在于社区中的重要社会机构,学校社会资本主要指促进教育结果的家长与学校间的关系。邻里社会资本与学校社会资本的整合形成家庭外社会资本可能也是促进儿童发展的一个有利因素[25~28,11,18]。应该看到,家庭外社会资本与家庭内社会资本整合成家庭社会资本,并且家庭内的社会资本可能是影响家庭外社会资本与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结果的中间变量。

2.4 其它变量与家庭社会资本

性别以及个性特征可能也是影响家庭社会资本与儿童发展结果关系的重要变量[18]。性别是重要的人口学变量,它反映着个体的生物属性,也反映着个体的社会特征。很多研究发现家庭对不同性别子女的期望或预期,或者父母对不同性别儿童的控制或教养方式上也存在差异[18]。青少年男孩可能比女孩更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即使高SES的邻里关系中,青少年男孩的成就也比女孩大。尤其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男孩可能比女孩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似乎与中国文化的“重男轻女”观念有关。特定情况下,性别可能与SES交互影响社会资本,包括家庭社会资本。此外个性特征或个体差异因素,如遗传或自我调节可能影响家庭社会资本。Cleveland与Crosnoe[24]的行为遗传学研究发现青少年的遗传因素能够影响家庭内与家庭外的社会网络,也就是说,遗传因素影响家庭社会资本的闭合效应。尽管现有研究还没有研究发现个性特征对家庭社会资本的影响,但受遗传影响较大的儿童个体气质可能也会联合其它因素影响到家庭社会资本产生的结果。3 家庭社会资本研究的现有特点与未来研究取向

家庭社会资本是一个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重要变量。现有关于家庭社会资本的研究及相关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家庭社会资本是否影响儿童发展结果。综合起来看,家庭社会资本的研究具有下列特点及未来研究者应该注意下列问题:

(1)尽管有些研究者比较认同Coleman[13]对家庭社会资本影响儿童发展的本质性认识,但是研究者如何避免家庭社会资本或社会资本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旧瓶新酒”现象[26]值得深入探讨。家庭社会资本是否具有独立于其它或过去研究的变量,还不清楚。也就是说,家庭社会资本研究的必要性可能还需要在深入研究的过程中体现。实际上,家庭社会资本研究能否整合或区别于以往家庭系统研究,也是其研究的必要性所在。此外,未来研究中识别家庭社会资本与父母教养、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结构、亲子关系或亲子沟通等其它关于家庭系统变量的关系值得关注。

(2)家庭社会资本对儿童发展结果的影响多来源于相关研究。尽管研究者的假设或推论建立在他人研究基础上,或得到他人研究证实。相关分析只能做可能性推断,更无法判断变量间所存在的因果关系。回归分析也是很多研究者进行社会资本研究所采用的重要数据分析方法。偏回归或借助于回归分析进行路径分析可能存在统计问题,以及可能失掉部分数据信息。因此分层线形模型(HLM)与结构方程模型(SEM)可能在严密逻辑推理的基础上验证假设模型中变量间的关系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研究者已经开始注意使用两种高级

-288- 心理科学进展 2005年

统计分析模型来分析数据,以获得较高效度的研究成果。未来研究中,HLM与SEM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可能会保证变量间因果关系的真实性或获得数据背后更多信息。另外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个性特征、性别等都是影响家庭社会资本的重要变量,使用协方差分析控制这些变量对家庭社会资本产生的影响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向。

(3)除了从统计方法上保证家庭社会资本研究的可靠性外,改进现有的研究方式也能够提高研究效度。准实验设计,尤其是对照组的确立,例如不同SES地区的不同家庭社会资本对儿童发展结果影响的对比研究可能更有说服力。需要指出的是家庭社会资本可能是相关于家庭伦理的一个重要概念。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伦理可能不同[23],父母对子女的态度、控制,以及教养方式可能在不同文化具有不同或类似的表现,因此家庭社会资本的跨文化研究可能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另外追踪性研究,尤其是同一个地区家庭社会资本的动态性变化,如某个地区或某个家庭搬迁都可能导致社会网络结构发生变化,这可能影响家庭社会资本进而影响儿童发展。

家庭社会资本研究为家庭发展变化的心理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现有关于家庭社会资本的研究多数是开创性或探索性的。随着研究者对家庭社会资本认识的深入,家庭社会资本与儿童发展的关系会越来越明确。

参考文献

[1] Wright J, Cullen T, Miller J. Family social capital and

delinquent involvement. Journal of Criminal Justice, 2004, 29: 1~ 9

[2] Wills A, Gibbons X, Gerrard M. Family Communication and

Religiosity Related to Substance Use and Sexual Behavior in

Early Adolescence: A Test for Pathways Through Self-Control and Prototype Perceptions. Psychology of Addictive Behaviors, 2003, 4: 312~323

[3] Crosby A, Holtgrave R, Wingood M. Social Capital as a

Predictor of Adolescents' Sexual Risk Behavior: A State-Level of exploratory study. AIDS and Behavior, 2003, 3: 245~252

[4] Repetti L, Taylor E, Seeman T. Risky Families: Family

Social Environments and the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of Offspr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02, 128: 330~366

[5] Ackerman P, Brown D, Izard E. The Relations Between

Persistent Poverty and Contextual Risk and Children’s Behavior in Elementary School.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4, 3: 367~377

[6] Dorsey S, Forehand R. The Relation of Social Capital to

Child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Difficulties: The Role of Positive Parenting and Neighborhood Dangerousness. Journal of Psychopathology and Behavioral Assessment, 2003, 1: 11~23

[7] Runyan K, Hunter W, Socolar R, et al. Children who prosper

in unfavorable environments: The relationship to social capital. Pediatric, 1998, 1: 12~18

[8] Goddard D. Relational Networks, Social Trust, and Norms: A

Social Capital Perspective on Students' Chances of Academic Success.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2003, 1: 59~74

[9] Teachman J, Paasch K, Carver, K. Social capital and dropping

out of school early.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1996, 58(3): 773~783

[10] Croninger R, Lee V. Social capital and dropping out of high

school: Benefits to at-risk students of teachers’ support and guidance.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2001,103: 548~581 [11] Parcel L, Dufur J. Capital at home and at school: Effects on

child social adjustment.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2001, 1: 32~46

[12] Saluja G, Kotch J, Lee Li. Effects of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Does social capital really matter? Archives of Pediatrics & Adolescent Medicine, 2003, 7: 681~686

[13] Coleman J.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8,94: 95~110

[14] Marjoribanks K, Mboya M. Family Capital, Goal

Orientations and South African Adolescents’ Self-concept:

A moderation–mediation model. Educational Psychology,

第13卷第3期家庭社会资本及其相关因素 -289-

2001, 3: 333~350

[15] Furstenberg F, Hughes E. Social capital and Successful

development among at-risk Youth.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1995, 3: 580~592

[16] Bronfenbrener U, Ceil J. Nature-Nurture Reconceptualized

in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A Bioecological Model.

Psychological Review, 1994, 4: 568~586

[17] Kawachi I, Berkman L. Social cohesion, social capital and

health. In: Kawachi I, Berkman L (Eds). Social epidemioology. New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174~190

[18] Leventhal T, Brooks-Gunn J. The Neighborhoods They Live

in: The Effects of Neighborhood Residence on Child and Adolescent Outcome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00, 2: 309~337

[19] Pinderhughes E, Dodge A, Bates E, et al. Discipline

Responses: Influences of Parents' Socioeconomic Status, Ethnicity, Beliefs About Parenting, Stress, and Cognitive -Emotional Processes.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2000, 14(3): 380~400

[20] Fletcher C, Darling N, Steinberg, L. The Company They

Keep: Relation of Adolescents’ and behavior to their Friends’ Perceptions of Authoritative Parenting in the Social

Network.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5, 2: 300~310 [21] Morgan S, Sorensen A. Parental Networks, and Social

Closure and mathematics Learning: A Test on Coleman’s Social Capital Explanation of School Effect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99, 2: 661~681

[22] Stanton-Salazar R. A social capit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socialization of racial minority children and youths.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1997, 67: 1~40 [23] Parke D. Development in the family.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4, 55: 365~399

[24] Cleveland H, Crosnoe R. Individual Variation and

Family-Community Ties: A Behavioral Genetic Analysis of the Intergenerational Closure in the Lives of Adolescents.

Journal of Adolescent Research, 2004, 19(2): 174~191 [25] Hoglund L, Leadbeater J. The Effects of Family, School,

and Classroom Ecologies on Changes in 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 and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in First Grad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04, 4: 533~544 [26] Briena M, Burdsala A, Molgaard A.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n Australian-based measure of social capital in a US sample.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04, 59: 1207~1217 [27] Marioribanks K. Family Contexts, Immediate Settings, and

Adolescents’ Aspirations.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97, 18: 119~132

[28] Cartland J, Ruch-Ross S, Henry B. Feeling at home in one's

school: A first look at a new measure. Adolescence, 2003, 38: 305~339

Family Social Capital and Child Development

LI Hongli

(Department of Applied Psychology,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2,China)

Chang Lei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Psychology, Chinese Hongkong University, Hongkong, China)

Abstract: Family social capital had been applied to family development’s study. Family social capital as the identified factor that affects children’s developmental outcome, was replicated by some studies. The present paper reviewed the findings around family social capital and child development. Variables that may influence family social capital, and affected developmental outcome was from family social capital, were discussed. The authors also summarized the features of family social capital studies, and discussed the future trend of family social capital.

Key words: family social capital, child development, parenting, social economic status.

社工考试家庭社会工作主要内容

社工考试家庭社会工作主要内容2017年社工考试家庭社会工作主要内容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和概念: 1、家庭系统理论: 家庭系统理论是家庭社会工作中运用最广、最受欢迎的理论,它已成为很多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理论基础,为家庭社会工作者 提供了评估和干预家庭功能的基本框架。家庭系统理论有三个基本 的观点: (1)家庭成员的“问题”是由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导致 的 (2)家庭所面临的危机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3)因“问题”而导致的家庭功能的失调能够有效解决。 家庭系统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家庭系统,而要正确理解家庭系统的概念,就需要进一步把握家庭系统概念的六个核心要素: (1)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2)家庭系统努力维持改变和稳定之间的平衡。 (3)家庭系统中一位成员的改变影响所有其他家庭成员。 (4)家庭成员的行为遵循相互影响的循环因果的原则。 (5)每个家庭系统既包含很多次系统,又归属于更大的社会系统。 (6)家庭系统依据已经建立的规则运行。 2、家庭生命周期理论:(题库重点)

家庭也像人一样有一个成长、发展的自然变化过程,这就是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核心观点。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强调家庭成员的互动 交流关系以及需要会随着家庭的发展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每一个家庭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需要家庭成员去面对, 让家庭成员感受到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根据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和面临的任务,可以把家庭生命周期分为八个阶段:家庭组成阶段、学前子女家庭阶段、学龄子女家 庭阶段、青少年家庭阶段、子女独立家庭阶段、家庭调整阶段、中 年夫妇家庭阶段以及老年家庭阶段。 3、生态系统理论:(难) 生态系统理论假设影响个体发展的环境可分为四个系统,分别为:微观系统、中观系 统、外部系统及宏观系统。 (1)微观系统是指个体直接面对面接触和交往而组成的系统,它 对个体的影响最直接、最频繁,构成个体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家庭 就是这样的微观系统,是家庭成员成长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生活场所。 (2)中观系统是个体积极参与的两个或多个微观系统之间的互动 关系。 (3)外部系统是指对个体有影响但个体并不直接参与的系统。 (4)宏观系统是指影响个体的思想和行为的社会文化价值系统。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1、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 家庭行为学习是根据行为学习理论的原理,对家庭中的年轻子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行为问题进行干预的服务。它假设孩子在家庭 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同样,孩子在青春期向往更多 的自由空间,也需要学习新的行为。

面试介绍家庭背景

面试介绍家庭背景 面试介绍家庭背景案例 找工作,很多人失手在面试环节。昨天,宁波一家人力资源机构资深人事主管王先生告诉记者,面试环节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不少,除了简历、面试过程问答,求职者还需要特别注意家庭背景的取舍。 前不久,王先生面试了一名求职者小董。小董的学校、专业、活动能力都不错的,但是家庭背景让王先生放弃了录用。 小董是慈溪人,今年刚毕业,所学专业跟王先生所在公司对口。在这批应聘者中,简历综合条件里小董排名较前的。 轮到小董面试,王先生按照面试流程让小董先自我介绍。小董以前在学校比较活跃,自我介绍环节也不怯场,王先生正要打个不错 分数时,小董开始介绍自己的家庭背景:“我叔叔是某某公司董事长,我爸爸是某某公司总经理。” 王先生有些意外:“那你为什么不在自己家公司上班,而要来我们公司呢?”小董回答:“自家公司肯定得不到真正锻炼,我想在别 的公司可以更好锻炼能力。” 之后,小董和王先生完成整个面试流程。在小董简历备注一栏,王先生因小董的家庭背景将原先准备的“优”改成了“良”的等级。 对此,王先生解释说,用人单位面试有不成文的规定,最忌讳说自己家是开公司的,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为他人作嫁衣:“招聘一 个员工,等到培养成熟了,结果员工辞职回家打理自家公司去了。” 王先生建议,求职者除了去银行等比较特殊的行业面试,对家庭背景一栏求职者需要有所取舍,通常情况下决定应聘成功的更多是 个人能力经验以及岗位匹配度。 面试介绍家庭背景技巧 这些面试小细节要注意

面试中,不要主动问太多。建议不要问太多太细,具体的薪资待遇在签合同环节可以详细了解。如果不停问招聘单位,特别是福利怎样,加班是不是给加班费等问题,很容易让面试官反感,觉得求职者太急功近利。 面试等待期通常是一个星期,如果一个星期内没有收到面试结果通知,一般情况下希望就很小了。如果想提高面试成功率,不妨在面试结束的第二天打电话给面试单位,询问面试结果。 面试介绍家庭背景的用处 虽然在面试环节考官不一定知道考生的背景信息,这些信息很可能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其他渠道传递出来。特别地,研究者关心的是基层官员的偏好:倘若考官知道考生的背景信息,他们会如何挑选候选人?——学历、经验、政治面貌、家庭关系,哪些因素更重要? 这个问题不好研究,因为我们很难对参与公务员考录工作的官员直接进行问卷调查或者访谈,询问他们公务员选拔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即使可以调查,我们也很难保证获得准确的答案。原因有二。 第一是受访者碍于面子和其他原因,以符合社会期望的方式回答问题。第二,即便受访的官员愿意吐露内心的真实答案,人也往往很难对多个因素进行单独排序。在现实世界中,人们的可观察属性总是相关的,高教育水平的人社会活动经验通常也丰富,党员学生家庭条件也一般比较好。当受访的官员回答他们喜欢招学历较高的人,也有可能是因为实际上看中了这位候选者的社会经验丰富。 怎么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实验设计 研究者设计了这样一组实验。随机生成两位已通过公务员考试笔试的考生资料,给考生1和考生2随机分配各项特征,如是否是学生干部、是否是党员、是否是985院校毕业生。然后,请受访的官

最新社会和谐的婚姻家庭因素

社会和谐的婚姻家庭因素 对于进入婚姻的,谁对自己的婚姻非常满意?对有孩子的人,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是否是满意的和谐的关系?或者我们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否是满意的和谐的关系呢? 不是人创造了婚姻,虽然人结婚了,但并不是人创造了婚姻,婚姻是神创造的。婚约有法律的效力,是公开的见证,也是男女之间的委身。婚姻中,神把女人赐给男人,男人女人都有各自的角色,但是又都是神赐给对方的礼物。婚姻是为了荣耀上帝,为了让男女双方在基督里成为新人。 神也借婚姻弥补人们之间的缺陷。神是三位一体的,三位各有角色,但又是完全的一位。神创造了男人女人,他们在婚姻中有不同的角色,但是他们的价值是相同,不管在任何文化中,婚姻都是创造者带给人的祝福。 一、丈夫的角色 圣经中说丈夫是妻子的头,但这是做仆人的服侍的头,神创造男人时就需要有女人帮助他,不是男人应该控制女人,也不是男人不应该在家里做头。男人在家里是带头的作用,是爱的作用,承担爱的责任。这种爱显明出来就是服侍她、关心她、尊重她,把她也看作是从神而来的责任。 男人做头,他的责任是保护妻子,丈夫有责任提供物质、情感、精神上的各种需要。作为丈夫,应该安慰妻子,在内心当中真正尊重妻子。相信在耶稣基督里面夫妻之间是完全相通的。

一个男人,不能因为力气大而滥用权柄伤害女人。在不同的情况下,甚至需要丈夫作出牺牲来显出和谐、显出完全的爱,像耶稣以牺牲的爱来爱我们。 二、妻子的责任 妻子被创造的责任是帮助丈夫,她的责任也是爱自己的丈夫,尊重自己的丈夫,支持丈夫。在创造者的面前,妻子和丈夫的价值是一样的。妻子不能做丈夫的头,妻子应接受丈夫在家中带头,并支持丈夫。妻子要在智慧中、在爱中顺服和尊重丈夫,当丈夫在神的呼召和感动中时,妻子要支持丈夫向前行。 三、性爱的祝福 神创造婚姻是给人性爱的祝福和享受。实际上,当代的文化曲解甚至拒绝创造者给人性爱的祝福,很多人在婚姻以外有性的行为。我们很容易看见超越婚姻外的性爱所带来的性的泛滥及给人的伤害。性爱纯洁,而且是在美好爱的婚姻当中,性爱是一种祝福。 父母亲在性爱方面也应对孩子有适当的教育,给予正确的教导。让孩子承认自己有性的需要,保持性方面的纯洁直到进入婚姻。 创造者建立的婚姻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终生祝福,神不喜悦离婚,因为离婚本身对任何一方都是伤害,所以离婚不应该被鼓励,因为爱的缘故,和解应该被鼓励。一些特殊的情形中上帝允许离婚存在,并不是因为他喜悦人离婚,而是因为人心太刚硬,罪的心刚硬。神最喜悦的是用和解的方式恢复爱的和谐的关系,和平地恢复和谐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恢复必须要有饶恕的力量,和解的力量。

论家庭因素与犯罪

论家庭因素与犯罪 内容摘要 关键字 一、家庭因素与犯罪形成的相关性 二、浅析犯罪形成的家庭根源 1、家庭的贫困 2、家庭的暴力行为 3、家庭所处的周边环境繁杂 4、家庭成员的不良人际关系 三、关于减少家庭因素对犯罪形成的对策分析 1、增强家庭成员的经济能力 2、提升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 3、政府要切实履行社会管理职能 四、注解 内容摘要

家庭因素是整个社会中的一个微观因素,不良的家庭因素对社会犯罪形成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对象。本文不仅以家庭这个因素作为探讨对象,而且深入家庭中的具体成员,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进行分析犯罪的形成。此外,基于对家庭因素的具体探究,挖掘其社会犯罪的形成根源,本文对此作出了浅显的对策分析,以作参考。 关键字 家庭因素犯罪形成对策分析 一、家庭因素与犯罪形成的相关性 家庭对犯罪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影响,如父或母对子女的家庭暴力以致子女最终的反抗,亦有来自社会的不良影响,如家庭周边的环境繁杂,人员杂乱,父母或子女与外界人员的不良关系也会导致社会犯罪的发生。 社会学认为,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关系因婚姻和血缘关系而构成的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社会中最直接、最亲密的关系。有句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总会有矛盾。尽管家庭这个微观因素是社会相互关系中最直接、最亲密的关系,但是家庭内部成员间也难免会有不和之处,也总会有矛盾的存在,只要家庭内部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便有可能会使某一些成员产生犯罪的念头,从而造成社会犯罪的发生。正如犯罪心理学认为,家庭是个体社会化最初的和最重要的场所,也是塑造儿童未来的关键场所;家庭可能是人们幸福的摇篮,但也可能是不幸的温床,一念之差,可能使家庭从最亲近的地方变为最遥远的地方。家庭是个体最早接触的微观社会群体,是对个体进行社会化的最先执行者,因而家庭的经济基础如何,家庭的教育方式如何等各方面都会在后天影响家庭成员的健康发展。如果一个家庭在各方面都存在缺陷,那么对家庭成员的发展是有极大影响的,尤其是对青少年而言,更容易走上社会犯罪的道路。 综上而言,家庭的各方面不良因素与犯罪形成之间是息息相关的,本文也将从家庭因素起探讨犯罪形成的根源所在,以及做出相关的对策分析。 二、浅析犯罪形成的家庭根源 1、家庭的贫困 在当今社会财富分配明显两极分化的现实中,由于家庭贫困,以及家庭成员身无长物,缺乏任何经济来源的情况下,往往就会发生犯罪行为。比如有的家庭家境贫寒,但是父母却也不思进取,反而以身

家庭社会工作考试试题(二)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家庭社会工作考试试题(二) 、一(共案例分析问答题小题,41共分)95.0 第1题 小明: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小明父亲:50岁,公务员 小明母亲:49岁,中学教师 小明父母因儿子的问题前来求助。 小明严重厌学,网络游戏成瘾,在学校与同学关系不好,没有什么朋友,和老师之间有严重冲突。 小明的父亲是建设局的副局长,常年在外奔忙。小明从小由母亲带大,母亲将全部心力都用在儿子身上。小明到了初中还和母亲睡一张床,洗澡从不关浴室门。从小到大,母亲什么事也不让小明做,早上甚至给他挤好牙膏才喊他起床。但小明母亲对他的学习要求特别严,从小送他上各种补习班,要求每次考试不得低于95分,小明一直做得很好,小学时曾在省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过奖,但进入初二后成绩却一落千丈。 在社会工作者与家庭的第一次面谈中,小明母亲提到她有几个不明白:一是儿子很聪明。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认为他聪明,但他的成绩现在却是全班最差的;二是她把所有心血都用在儿子身上,但儿子对她却越来越恶语相加,有时干脆一连几天不理她,她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小明的父亲则与小明母亲有同样的困惑。看到儿子对母亲那样,他很想管,但儿子根本不听他的,常常回嘴说:“小时候你都没管过我,现在凭什么管我?”有时实在看不过,想打儿子,但身高一米七的儿子却和他对打。更糟糕的是他每次一管儿子,妻子就护着,反过来责怪他,关于儿子的问题最后总是演变成一场夫妻间的冲突。 第二次面谈中,小明提到他觉得除了玩游戏,做什么都没意义。从小到大什么事都是母亲帮他决定,上补习班无论怎么不喜欢都得上;学习成绩一旦下降,母亲就给脸色;升初中时非要他考母亲希望他上的那个学校,他一点儿也不喜欢。长这么大他好像从没给自己做过主。他认为学习就是为父母学的,而父母让他学习好其实是为了他们的面子。他说现在不想这样了,他要过自己的生活。 在上述两次面谈中,社会工作者发现这个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很奇怪。每个人说话都不看着对方,各说各的。母亲不停地诉苦,每当母亲这样,小明就找个最舒服的姿势坐好,进入半睡眠状态;小明父亲则缩起身子,好像根本没有听见。小明母亲一看到这样就会越说越伤心,诉苦最终变成哭诉。 社会工作者决定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为小明家庭提供服务。 [问题] 请根据上述案例提供的资料,对小明一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预估。 【正确答案】: 答案: 小明一家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公司理财:资本结构基本概念

资本结构:基本概念一点心得与思考的重点适度负债可以增加公司价值!所谓公司理财就是要确定(1)负债的比例,(2)通过何种渠道与工具进行债务融资。思考的重点:通过何种机制或者传递什么信号让债权人放心(晚上能睡着觉)地把钱送在您的手上?具体一点:一个企业家才能的人如何让资本家(银行)放心地借款给他?本章目录§1 资本结构问题和馅饼理论§2 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和股东利益的最大化§3 财务杠杆和公司价值:一个例子§4 莫迪格利安尼和米勒:命题Ⅱ (无税) §5 税生活中的财务决策:购房与购车的贷款问题购房时,购房人往往贷款,贷款又分两种:公积金贷款与商业贷款。贷款比例、贷款利率与贷款年限国家都有明文规定。如果你工作以后买房,你会考虑贷款吗?对于贷款比例、贷款期限与还款方式你有什么考虑?购房之后,房价升值或贬值,对于你的贷款有何影响?如果买车,你会打算贷款吗?生活中的财务决策:您会购买国债吗?财政部每年都发放数千亿的国债,用来弥补财政收入之不足。国债的形式多种多样,期限不同,利率也不同。这些国债都让谁买去了,您会买吗?进一步讨论:创业时的筹资渠道自有资本(所有者权益):寻找合作伙伴(发行股票)创业(风险)基金投资上市发行股票……负债银行贷款亲朋借款父母房子抵押贷款民间借贷(地下钱庄)思考:公司治理:如何保障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股东为什么会买股票?有什么机制保障股东的利益?债权人为什么愿意借款给公司?有哪些机制用来保障债权人的利益?§1 资本结构问题和馅饼理论我们定义公司的价值为负债和

所有者权益之和。因此,公司的价值V是: V=B+S 如果企业管理当局的目标是尽可能地使企业增值,那么企业应选择使馅饼―公司总价值尽可能大的负债-权益比。§1 资本结构问题和圆饼理论本讨论提出两个重要问题: (1) 为什么企业的股东关注整个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毕竟根据定义,企业的价值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然而为什么股东并不偏爱仅仅使他们的利益最大化的策略? (2) 使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负债权益比是多少?§2 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和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教材285页,例15-1 当资本结构从全权益融资(all-equity)转变为存在负债(equity-and-debt)的情况下,公司的价值会发生变化,可能增加、不变或降低。当且仅当公司的价值上升时资本结构的变化对股东有利。(问:为什么?)。管理者应该选择他们所认为的可使公司价值最高的资本结构,因为该资本结构将对公司的股东最有利。§3 财务杠杆和企业价值:一个例子财务杠杆和企业价值(EPS 和 ROE ) §3 财务杠杆和企业价值:一个例子在当前的资本结构下(完全权益)的EPS和ROE §3 财务杠杆和企业价值:一个例子计划资本结构下的EPS和ROE(有财务杠杆公司)。§3 财务杠杆和企业价值:一个例子债务与权益之间的选择:自制财务杠杆债务与权益之间的选择策略A与策略B的成本与收入相同。这说明公司资本结构的调整既无助于也无损于公司股东。如果投资者无法从公司的财务杠杆中获利,那么他也不能从自制的财务杠杆中获利。套利行为消除了策略A与策略B可能出现的价值差异。 MM定理I(无税)杠杆公司的价值等同于无杠杆

家庭背景对婚姻的影响

家庭背景对婚姻的影响 班级:社保0901班 姓名:许琴 学号:1091410110

【摘要】夫妻双方各自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婚姻的幸福与否有很大的关系;家庭背景又是影响每个人的价值观念的重要因素。夫妻的家庭背景会对其婚姻的幸福度产生很大的影响。父母的婚姻观是对子女的婚姻观有很大的影响。幸福的婚姻很大程度上也需要门当户对 【关键词】婚姻幸福婚姻婚姻价值观 一、走进婚姻 婚姻的第一步是要选择结婚的对象,决定和谁结婚就和谁先交往的一段时间,这就是恋爱阶段。婚姻要以爱情为基础,恋爱要认真。走进婚姻,这几乎是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虽然现在社会人们的很多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结婚就是意味着一辈子,因为每个人在结婚的时候都盼望这一个长久的婚姻,而不是把结婚当成是儿戏,不好玩了就离婚。谈恋爱是结婚的前奏,但是也不一定要先谈恋爱才结婚,谈恋爱可以不认真,但是结婚就一定是三思而后行的。 在电视剧《裸婚时代》里的男主角刘易阳说了,不以结婚为前提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而在很多小说里说道,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对于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几乎所有的男孩子都想要娶到一个好老婆,希望自己娶回家的老婆既能下厨房,又能上厅堂。也有很多的观点说,女孩子生得好不如嫁得好,嫁了一个好婆家就可以一辈子衣食无忧了。这是每一个男孩子和女孩子的梦想。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找到自己最理想的伴侣,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放弃自己的择偶目标,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另一半最大限度地接近自己的理想伴侣,让自己的婚

姻变得幸福。 多少年来,不管人们对家庭如何评价,家庭还是常常被作为避风港和休想所而获得最高价值。在中国,温暖的家庭历来是人们的终身所求。因为大多数人需要在家庭中度过闲暇时光,并满足人生的许多基本要求。 凡是走进婚姻殿堂的人,谁都希望自己的婚姻是快乐的、幸福的、美满的,然而一些人却觉得自己的婚姻是痛苦的,后悔的,无奈的。一些婚姻痛苦的女士经常这么说,当初追求我的男人那么多,我怎么就瞎了眼嫁给了他?一些婚姻痛苦的男士经常这么说,当初我怎么就昏头娶了她呢?还有的人因为婚姻痛苦,内心的郁闷无法宣泄,出现了酗酒、暴力、虐待孩子、不赡养老人、自残甚至轻生等行为。 二、家庭背景对婚姻的影响 婚姻的核心元素之一是爱情,于是结婚不仅是共同生活的需要,更是情感交流、关怀的需要。社会以家庭为组成单元,于是就有了亲人与其它人的区别,在当今的这种社会环境下很自然就会产生信任危机,现在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亲人就成为最值得信任,同时能得到最多真诚的爱的对象,尤其是夫妻之间,这种情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所以为爱而结婚的想法成为婚姻思想的主流,至少爱是人们潜意识里最深的渴望。年青的时候为之而兴奋,为之而追逐,精神恋爱成为爱的核心,所谓“为爱可以不要面包”就是最好的语言诠释。 对于夫妻双方来说,不同的家庭背景,婚前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

影响孩子成长的家庭因素

影响孩子成长的家庭因素 作为一名教师的我,切身体会到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纵观古今中外,很多名人的成长,都是和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熏陶分不开。我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通过观察了解,总结出影响孩子成长的家庭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父母离异。父母离异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最大因素。父母离异,受伤最大的就是孩子。因此,在很多不美满的婚姻中,孩子成了最大的牺牲品。给孩子心灵造成很大有伤害,使孩子失去生活、学习的信心,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变化,变得沉默寡言。在我当班主任的时候,遇到好几次这样的事情。代上一级学生时,有一天我正在教室上课,民警找到我说找班上一个女生,我让这个女生随民警去了。这个女生回到教室一直在哭,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把她叫到办公室还在哭,原来是她的父母离婚了,民警来征求意见,问她愿意跟哪一方。我只好把她安慰了一番,给她讲了一些道理,希望她能面对现实,不要因此而影响学习。这个女生以后的性格更加文静、内向了,学习退步也很大,这不能不与她父母离婚有关。这学期我班上又遇到这样一位男生,他的学习不是很好,但从他的作文中,我读出了他的心声。“时间飞逝,一年又一年过去了,转眼十四年过去了,我也开始懂事了。不知父母什么时候有了太多的矛盾,便要离婚。不久这事传到别人那里,然后传到祖母那里。很快四天半过去了,又是星期五了,我高兴地回到家中,这时我还什么都不知道。当我看见父母两人一人坐在一间屋里时,我还以为他们有点矛盾,便到母亲那里去问,但她不说,我便去问父亲,他也不说。这时祖母叫我到她那里去,去了后我才知道,原来是父母要离婚。我就拿着刀子把父母叫过来,用自己的生命威胁他们。可是他们已经离婚了,我听了后,便把刀子往

如何构建和谐家庭之浅谈

如何构建和谐家庭之浅谈 “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是基础。没有家庭的和谐与家庭新风的倡扬,也谈不上整个社会的和谐。”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的话意味深长。和谐家庭的创建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构建和谐家庭的背景及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是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具备充足的和谐要素。其中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文化要素、家庭要素和收入要素。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正常生活的固定单位、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基本单位、教育的基本单位和消费的基本单位,家庭问题联结着个人和社会,没有家庭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建设和谐家庭。 今年杭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生活品质”,包含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品位和质量,是环境、文化、创业的有机融合与相互支撑。提高生活品质,也就是从根本需求的角度来审视城市发展,使城市与市民紧贴起

来,使经济社会发展与市民日常活动紧贴起来。这既是每个市民的现实愿望与日常需求,又是杭州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和谐的家庭是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动力源泉,是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的动力源泉。正所谓内忧外患,内忧是外患的有利条件,外患是内忧的必然结果。如果内部没有弱点,外部不良动机也不足矣形成祸害。这样内部团结了,才有可能形成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打造“生活品质之城”才有可能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和谐家庭是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的基础。 二、构建和谐家庭的目标 “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根本立足点是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道德高尚、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中国伦理学会理事、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安云凤说,在这种“人”的塑造过程中,家庭文化和道德氛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通过构建和谐家庭,营造“夫妻恩爱、亲子和谐、孝敬长辈、邻里和睦、管理民主”的和谐家庭氛围,从而推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是要树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是构建和谐家庭的最终要求,也是一个家庭是否和谐的本质体现。要求家庭成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现代意识,崇尚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追求充实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以自身的文明和良好素质,带动家庭的文明和谐。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家庭因素分析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 摘要:探讨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降低小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提供依据。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从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的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分析出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改善家庭环境可能增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也充分体现了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措施 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现在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1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降低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而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诸多因素中,家庭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家庭因素及其在人生发展中的作用 (一)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在个体心理发生、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的经济状况,及给子女所提供的教养、教育条件,父母亲的教育思想,教育,教育方式,家庭成员之间心理气氛等等均会影响个体,特别是心理方面的发展方向级水平。发展心理学大量研究表明在家庭中实施的早期教育及个体获得的早期经验队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二)家庭因素在人生发展中的作用

精品—社会和谐的婚姻家庭因素

精品—社会和谐的婚姻家庭因素 社会和谐的婚姻家庭因素 对于进入婚姻的,谁对自己的婚姻非常满意?对有孩子的人,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是否是满意的和谐的关系?或者我们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否是满意的和谐的关系呢?不是人创造了婚姻,虽然人结婚了,但并不是人创造了婚姻,婚姻是神创造的。婚约有法律的效力,是公开的见证,也是男女之间的委身。婚姻中,神把女人赐给男人,男人女人都有各自的角色,但是又都是神赐给对方的礼物。婚姻是为了荣耀,为了让男女双方在里成为新人。神也借婚姻弥补人们之间的缺陷。神是三位一体的,三位各有角色,但又是完全的一位。神创造了男人女人,他们在婚姻中有不同的角色,但是他们的价值是相同,不管在任何文化中,婚姻都是创造者带给人的祝福。一、丈夫的角色中说丈夫是妻子的头,但这是做仆人的服侍的头,神创造男人时就需要有女人帮助他,不是男人应该控制女人,也不是男人不应该在家里做头。男人在家里是带头的作用,是爱的作用,承担爱的责任。这种爱显明出来就是服侍她、关心她、尊重她,把她也看作是从神而来的责任。男人做头,他的责任是保护妻子,丈夫有责任提供物质、情感、精神上的各种需要。作为丈夫,应该安慰妻子,在内心当中真正尊重妻子。相信在里面夫妻之间是完全相通的。一个男人,不能因为力气大而滥用权柄伤害女人。在不同的情况下,甚至需要丈夫作出牺牲来显出和谐、显出完全的爱,像以牺牲的爱来爱我们。二、妻子的责任妻子被创造的责任是帮助丈夫,她的责任也是爱自己的丈夫,尊重自己的丈夫,支持丈夫。在创造者的面前,妻子和丈夫的价值是一样的。妻子不能做丈夫的头,妻子应接受丈夫在家中带头,并支持丈夫。妻子要在智慧中、在爱中顺服和尊重丈夫,当丈夫在神的呼召和感动中时,妻子要支持丈夫向前行。三、性爱的祝福神创造婚姻是给人性爱的祝福和享受。实际上,当代的文化曲解甚至拒绝创造者给人性爱的祝福,很多人在婚姻以外有性的行为。我们很容易看见超越婚姻外的性爱所带来的性的泛滥及给人的伤害。性爱纯洁,而且是在美好爱的婚姻当中,性爱是一种祝福。父母亲在性爱方面也应对孩子有适当的教育,给予正确的教导。让孩子承认自己有性的需要,保持性方面的纯洁直到进入婚姻。创造者建立的婚姻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的终生祝福,神不喜悦离婚,因为离婚本身对任何一方都是伤害,所以离婚不应该被鼓励,因为爱的缘故,和解应该被鼓励。一些特殊的情形中允许离婚存在,并不是因为他喜悦人离婚,而是因为人心太刚硬,罪的心刚硬。神最喜悦的是用和解的方式恢复爱的和谐的关系,和平地恢复和谐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恢复必须要有饶恕的力量,和解的力量。四、家庭创造者给家庭是祝福,给孩子也是祝福。我们在家庭中得到创造者的祝福,在家庭中,在物质上、精神上、情感上、属灵上建立美好的关系,也是为了荣耀神。当一个家庭有了情感、物质、属灵上的和谐的根基,建立起真正和谐的家庭,这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实际上正是在家庭里,真正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才进入到孩子脑海里面。在家庭里面孩子看见父母亲把爱活出来,他们才会有美好的观念。神通过家庭给后代带来祝福。五、家庭成员的责任创造者让父亲在家中作为头,在家庭当中做主导者。一个父亲怎样爱孩子,最大的体现首先是爱他的妻子。一个孩子能否认识神也与他父亲的言行中直接相关。一个父亲要养育孩子,口头的教导很重要,实际的行动也很重要。父亲在孩子前要显出创造者的教导,要从行动中显出谦卑,顺从真理。做父亲的要真正有为父的心肠,

家庭社会工作第1阶段练习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家庭社会工作》(第一章至第五章)(总分100分)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科对婚姻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在中国古代,婚姻的原意主要是指()。 A、亲属关系 B、家庭关系 C、婚姻关系 D、亲子关系 2、()对婚姻的定义试图把世界上所有的婚姻制度都纳入进来,包括面非常广。 A、社会学家 B、人类学家 C、经济学家 D、政治学家 3、()是我们分析和理解家庭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个角度。 A、家庭结构 B、家庭人口 C、家庭收入 D、家庭地位 4、在()下,家庭中最主要的家庭关系是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A、对偶制 B、联合家庭制度 C、一夫一妻制 D、核心家庭制度 5、奥格本在其著作《社会变迁》和《技术和变化中的家庭》中提出了()的观点。 A、“单线化简化论” B、“文化滞后论” C、“直线进化论” D、“技术革新论” 6、很多西方学者指出,现代化、工业化社会变迁的结果之一就是()家庭所占比例迅速上升,成为家庭结果中的主导形式。 A、核心 B、独身 C、单亲 D、主干 7、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曾提出由()集中供养和教育所有儿童。 A、国家 B、社区 C、大家庭 D、社会 8、20世纪上半叶的我国婚姻家庭问题研究具有很强的()色彩。 A、实证 B、反思 C、革命 D、批判 9、家庭治疗的发展始自()。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10、开发服务属于欧美家庭社会工作的()。 A、间接服务 B、直接服务 C、家庭治疗 D、治疗服务

影响个人成长的诸种因素

影响个人成长的诸种因素 一、家庭背景 1、文化背景(1)书香门第(2)一般教育(3)缺乏教育 2、财富背景(1)富甲一方(2)一般家庭(3)贫苦家庭 3、成员背景(1)四代同堂(2)双亲(3)单亲(4)孤儿 二、成长的环境 1、幼儿——父母祖父母的启蒙 2、儿童——老师的引导 3、少年——朋友的诱导和影响 4、青年——自我认知和反省 5、中年——自我的努力和追求 三、个人素质 1、智商 2、情商 3、自我管理 a、毅力 b、坚持 c、合理【作息时间表】 四、社会大环境 1、文化 a、世界环境 b、国家环境 c、城市环境 d、学校环境 e、家庭环境 2、习俗——当地风俗习惯

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能力 古代:1、体力2、技能3、文化修养 近代:1、社交2、学习3、文化修养4、体力 家庭不仅仅是人与人的组合,也是提供情绪支持与安全感的场所。健康的家庭至少有六个特质:默契与许诺、赞美、相聚、良好的沟通模式、精神上的福祉,及应付危机与压力的能力。 健康的家庭并不是没有压力和问题,但是他们能面对困难、在危机中学习和处理并与家人一起成长。因此健康的家庭被称为“压力管理有效地家庭”。 人际互动中,彼此的差异是难免的。如能做适当的处理,往往能促成家庭成员或家庭系统的良性转变,带来正面的效果,甚至可能增加家庭份子的凝聚力及关系的成长。 如果处理不当,可能给家庭成员带来人际关系的冷漠、失望、嫉恨、不信任等等,甚至造成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的伤害。 一个人如果经常感到轻松、愉快、安详、快乐,必定会散发出某种让人愿意亲近的“芬芳”,他的人际关系必定比较和谐与丰富。反之,如果一个人经常生气,忧虑、焦躁,他的亲和力必然比较低,因此人际关系总会显得很紧张、贫乏与封闭。 “三教九流”一般都理解为古代职业的名称,并认为这是泛指旧时下层社会闯荡江湖从事各种行业的人。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三教九流”,往往含有贬义。“三教”指的是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先秦的九个学术流派,见于《汉书·艺文志》。这九个学派是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九流”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上九流”是: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中九流”是: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尼。“下九流”是:师爷、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拐骗及巫婆)、盗、窃、娼。

心理健康与调适 和谐家庭与幸福婚姻

心理健康与调适第五讲和谐家庭与幸福婚姻 今天我们讲心理健康与调适的第五章,幸福婚姻与和谐的家庭。在这章里面我们主要要讨论的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婚姻与家庭的结构及其关系;第二个要讨论的问题是和谐家庭如何来进行有效的调控。 一、婚姻与家庭 (一)每个人都是多因素的“系统” 先看第一个问题,关于婚姻与家庭。在这个问题里面,我们首先要去掌握和了解的一个概念是每个人都是多因素的一个“系统”。一个家庭里面有若干个人,每一个人作为这一个个体而言,他本身就是一个“系统”,而且这一个“系统”是多因素的。 为什么说这一个人是多因素的呢?因为每一个个体他都是由生物、心理、社会多种因素构成的。每个个体都是生活在有各种压力因素构成的“系统”中间的。所以,当这一些“系统”平衡的时候,我们就能体会到包括来自于这一个家庭本身所能感受到的幸福。如果这一些系统处于不平衡或失平衡状态,那我们就不能感受到这个中间的幸福和快乐。 每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这一个个体本身它有更多的因素构成,如家庭里面的每一个个体的人格肯定都不一样,哪怕是同卵双生,这两个小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能够看得出他们的性格,其中有一个小孩子更像妈妈,而其中有一个小孩子却更像他爸爸,尽管两个人从五官、长相、身高都非常像,有的甚至于爸爸妈妈都分不出谁是老大、谁是老二,但他们的人格结果一定是有区别的,有的甚至于会表现出区别的差异性很大。 再比如说每个人应对困难的方法都有各自的经验,你来应对这样的困难有你的那一套成熟的方法,我来应对这一套方法有我成熟的一套方法,而你的那一套方法跟我的那一套方法之间不一定有可比性,更不可能兼容。 这就相当于在学校里面同样读高三年级的两个学生,大家都非常地想要获得好的成绩,考取好的大学,你的读书成绩比我好,我很羡慕你。我很想把你的那一套方法学过来为我所用,如你记忆的这一套方法为什么你只要抄一遍课文你都记住了,而我一定要先理解再读才能够理解。如果你放弃自己的这一套方法,你也采用你的邻座靠抄一遍来记忆,不见得这样的方法能有助于你记忆能力的提升,所以不同的社会应对的策略,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很大,原则也许相通,方法也许大相径庭,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我们总结一下:家庭中间的每个人都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在家庭里面相处的模

儿童个性发展与家庭因素相关性研究报告

儿童个性发展与家庭因素相关性研究报告 商洛市丹凤县商镇大峪小学王宝军 一、课题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目前,国家提出要不断探索新课程改革,积极研究管理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底层学校,特别是教学一线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在日常教育管理和学科教学中,存在工作低效化甚至无效化问题,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加重工作任务,浪费时间,影响教师和学生情绪,制约了教育质量。究其原因:根本出在教育对象的个性上:班级一些学生品行差,懒惰,随便,贪玩,惹事,个人主义,无责任心、无上进心、无目的,言行恶略,缺少配合是罪魁祸首。必须寻找根源,制定对策,加强联控,因人施教,才能控制这种低效局面。问题出在儿童的家庭教育上面。 同一个班级,老师说同样的话,但是学生执行力差别很大,有的学生很快按标完成了,有的学生像一个木偶静坐在那里,老师苦口婆心说服教育,天天督促,但是改变甚微,弄得老师颜面扫尽,无计可施,束手无策。这是为什么呢?经过深思,我认为学校教育陷入了单打独斗的漩涡之中,学生的懒惰个性、错误认识形成根源在儿童的家庭因素上。事实上,家庭是儿童接触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处理问题、生活习惯、工作状态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久而久之,形成了儿童自己的个性。儿童在入学前不再是一张干净的的白纸,而

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彩色画,学校教育起着擦净重描的作用,对于污染严重的学生,难度很大。正如农村流行的一句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足以见得儿童个性受家庭环境的影响。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儿童个性发展与家庭因素相关性研究,采用观察、谈话、问卷的方法,分类概括总结,探究家庭教育的良策妙招,引导广大家长进一步重视家庭教育,转变家庭教育理念,为孩子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推广优秀家教方法,提高家长教育水平,促进儿童个性向积极上进、勤劳吃苦、包容团结、责任正义、勇敢顽强方向发展。 1、进一步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流传着这样一句古语“娘生身,自生心。”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身体是娘造的,性格、知识是自学的。这句话否定了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知识形成的巨大促进作用。经过长期的研究,广大专家认为:人的性格和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息息相关,纠正了这个错误说法。近几年来,多数家长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有的一起与孩子进城陪读,有的给孩子报名各种培训班,这些做法,的确对孩子成长有一定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重视对儿童知识、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对儿童个性的培养。现在的儿童,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自私、懒惰、骄傲、孤独、失礼、无责任心、上进心差,这些问题,需要广大家长朋友清醒认识,研究对策,尽快解决。还有许多家长认为:儿童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事,与

第十章 家庭社会工作

第十章家庭社会工作 教学目的:掌握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涵与特征,了解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假设以及具体工作内容,在此基础上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开展家庭社会工作。 教学重点:家庭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开展家庭社会工作。 教学方法与手段:情境引导法、案例分析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假设,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工作方法。 自学内容: 课外作业: 1、什么是家庭社会工作?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有什么样的关系? 3、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 4、试述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与工作方法。 5、简述家庭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 6、简述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工作原则与步骤。 、 参考文献: 社会工作方法实务,邓恩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库少雄,社会工作实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社会工作实务》,2012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初级,中国社会出版社 第一节家庭社会工作概述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涵 家庭社会工作指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帮助家庭解决面临的困难,使其更好地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以满足所有家庭成员的发展和情感需要的专业

服务活动。在这个定义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家庭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2)家庭社会工作的目的是帮助有需要的家庭更好地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 (3)家庭社会工作关注整个家庭成员的需要。 因此,家庭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家庭作为帮助对象的各种服务活动的总称。细分则主要包括三部分:以家庭作为背景的专业服务活动、以家庭作为对象的专业服务活动以及以家庭作为活动单位的专业服务活动。 不同类型的家庭社会工作的共同特征是: (1)针对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沟通交流方式进行干预; (2)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困扰产生的环境因素; (3)为家庭成员提供直接、具体的支持和帮助。 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增强家庭的能力,帮助家庭成员做好改变的准备; (2)结合家庭的治疗和支持,保证家庭维持有效的家庭功能; (3)促进家庭功能的改善,维护家庭成员满意的日常生活方式。 (二)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区别 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起源不同 家庭社会工作的产生要比家庭治疗早。社会工作者的创始人玛丽?里士满就是家庭社会工作的先驱,她首先要求社会工作者同时对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系统考察。而家庭治疗则是系统理论产生后把心理治疗从个人延伸到家庭的尝试和实践。 2.关注焦点不同 与家庭治疗相比,家庭社会工作关注的焦点更为广泛,既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包括家庭成员在不同层面的互动交流,而家庭治疗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家庭本身的结构和互动关系。 3.工作理念不同 家庭社会工作更为强调“人在情境中”的服务理念,注重在受助家庭的自然生活场境中开展专业服务。而家庭治疗更为注重家庭系统的服务理念,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和结构。 3.专业关系不同

影响中国家庭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响中国家庭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按相对作用大小依次为:家人健康、 夫妻和谐、有自己的住房、子女成才和心态好,这些因素在城乡之间 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健康、和睦、小康成为城乡居民的共同追求。 5招秒杀男人女人保持神秘感很重要 2012年02月14日09:26ELLE中文网[微博]我要评论(0) 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学习5招秒杀男人女人保持神秘感很重要 1、保持一定的神秘感觉: 无论是热恋中的女人或者是婚姻中的女人,都不要忘记在男人面前要永远记得保持一定的神秘感觉。许多女人在在和男人有了亲密关系后是不拘小节的。她可以裸露着身子在男人面前走来走去。也可以在去卫生间时很自然的不关门。这些实际在男人心中都是太过直白的行为,是会为女性自身的优雅打折的。男人喜欢欲拒还迎,半遮半掩的女人,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对他最大的诱惑就是神秘和不可知。如果一个女人让男人一眼就看透了,那就显得太浅白了,会让男人大失探奇的胃口。 2、拒绝做一个俗气的八卦婆: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爱家长里短的聚在一起,聊一些感兴趣的话题是女人的天性。男女之间彼此都有自己谈得来的朋友圈子这点无可厚非。但是,一个女人如果每天都热衷于聊一些婆婆妈妈,非常琐碎的八卦话题时,虽然男人出于

礼貌与面子会含糊的敷衍你几句。但是,男人心中实际感觉是非常的没意思和腻歪的。甚至因此对你的自身修养表示质疑。女人有这等功夫时,不如静下心来读本好书,提高一下自身的修养智慧,让男人无时无刻不对你保持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3、向庸俗没有品味的着装说不: 男人喜欢有品位有气质的女人。因为,这样的女人会让他感到一种从心底里自然流动的敬仰与倾慕。男人大凡和这样的女人在一起时,会获得一种如沐春风般愉悦感觉。一个女人可以没有非常漂亮的容颜,但一定不能没有彰显自己气度品味的衣着。女人的得体相宜的着装,能充分展现女人的柔情与娇美。让男人有想拥有她想探询她的想法与冲动。所以,聪明的女人生活中一定要勇敢的和那些粗糙庸俗的着装说不。用兰心蕙质的巧手来为自己的美丽加分。 4、学会让自己的家庭呼吸新鲜空气: 很多女人有了男友或者结婚后,就完全和社会和朋友脱节了。每天除了上班,就时时刻刻围绕着自己的家庭转。而且,除了这些,很多女人还有一个坏毛病。就是结婚以后,每天腻在家里不爱活动。久而久之竟然变成了一个浑身赘肉的大胖子。还有很多的女人在丈夫变心后,才惊觉自己身边竟然没有一个能说话的知心朋友。所以,这些活生生的现实都告诉亲爱的女同胞们,一个女人并不是结了婚就一劳永逸。一个女人如何驾驭自己的婚姻之舟通向幸福的彼岸,是需要女人的浪漫与时俱进的智慧的。 5、试着维持一下自己身材与容颜的靓丽: 虽然衰老是人生的必然规律。但一个女人修饰与否容貌身材还是差异很大的。男人喜欢肌肤如雪,容貌漂亮,身材出众的女人,这在那个朝代都是不可更改的事实。所以,会生活会做女人的女人,总会注意在这三个方面适当的修饰一下自己。一个有着清丽的肌肤,如水的眸子,身材凹凸有致又散发着一种清馨体香的女人,是让男人们如醉如痴般发自内心的欣赏与神往的。没有哪个男人会永远喜欢一个邋遢的黄脸婆女人。这话说着虽然有些难听,但却是不可更改的事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