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许昌市中考满分作文-一个优秀的高中生应该具备的十大学习习惯

许昌市中考满分作文-一个优秀的高中生应该具备的十大学习习惯

许昌市中考满分作文-一个优秀的高中生应该具备的十大学习习惯
许昌市中考满分作文-一个优秀的高中生应该具备的十大学习习惯

一个优秀的高中生应该具备的十大学习习惯

高中学习是一个更系统、更深入的过程,它不像初中的课程,可以凭借小聪明在考试前突击一下就把成绩提上去,对于难度更大、覆盖面更广、的高中内容来说,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笔记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但这样,还有一些习惯性的做法需要培养,高中生应当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1、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期预习的重要性。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2、专心听课的习惯

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重要的特征,所以,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首先,知识的系统化,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概念和原理,使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回到知识系统中的应用位置上去。其次,知识的系统化,能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从而完成书本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过程。系统化的知识,容量大,既好记又好用。最后,系统化的知

识有利于记忆。道理很简单,孤立的事物容易忘记,而联系着的事物就不容易忘记。想搞好知识的系统化,一要靠平时把概念和原理学好,为建造“知识大厦”备好料;二要肯于坚持艰苦的思考。思想懒汉,逃避艰苦思考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好知识的;三要学会科学地思维。

4、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做作业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面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做作业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5、练后反思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健康上网、积极探究的习惯等等。从课堂学习的过程看,还有认真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积极应考等好习惯。

6、积极应考的习惯

从学生的角度讲,考试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对自己的评价,也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从学校的角度讲,老师为了检查教和学的近期效果,以便对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为了推动学生的系统复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也把考试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校在考试复习前进行动员,考试时讲考场要求,设置考场,安排监考老师等等,形成了一定的紧张气氛。

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考试时考不出应有的水平呢?这涉及到临考准备、临考发挥、考后分析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一般有三个:一个是学习因素,即知识能力的水平;一个是心理因素,即情绪、意志等状况;一个是方法因素,即会不会应考的问题。

应该如何应考呢?首先,对参加考试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不要给自己再施加压力。临考前,不要去想考试成败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尤其不夸大考试成败的影响,要想好万一考不好的“对策”,对自己的期望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外来的压力。其次,考试前要休息好。临考前要减轻学习负担,要保证充分的睡眠,要适当进行文体活动,要保证身体键康。再次,在考试过程中,注意答卷顺序,按先易后难的答卷法,审题要认真,想不起来,先放一放,做好后要仔细检查,更正错误。

7、阅读自学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

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8、观察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9、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蜂蜜。

10、总结归纳的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以上所说的十大学习习惯并不是绝对不变的教条,在这里只是希望抛砖引玉,让高中的同学们借鉴更多更好的学习经验,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传统课堂的十大弊端

传统课堂的十大弊端 著名学者袁振国先生在其著作《课堂的革命》中对现行课堂作过深刻阐述:“传统课堂造就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动的,是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是服从者。教师、学生、家长以至全社会都有一种潜意识:学生应该听从教师,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教师应该管住学生,不能管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甚至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探讨科学知识。” 传统课堂主要是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和以学生的被动反应为主要特征,教师往往注重通过语言的讲述和行为的灌输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倾向突出,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被习惯性地忽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死板,教师搞“一言堂”,学生的学习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和尊重,即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看法,也往往不敢表达。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无视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正常需求,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一、单调的“标准化”导致固步自封 传统课堂的“教”,多是照本宣科,教师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由于受教学活动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活动总是受教案的束缚,教师不敢越出教案半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愿节外生枝。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去展开教学活动,每当学生的思路与教案不吻合时,教师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拽”回来。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于是,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景象:“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活的”教师与学生,让他们围着它转;课堂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看不到教师的随机应变,看不到对学生思维出现阻碍时的点拨。教学过程好似一杯淡而无味的水,观后不是让人拍案叫绝,为之喝彩,而是让人觉得索然无味。 过去我们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往往首先考虑教师怎样教,特别是有人听课时,首先考虑的是怎样把听课者的眼球吸引到老师这里来,怎样把老师的看家本领在一节课上都展示一下,教师的主角意识浓厚,表演欲望太过强烈。老师往往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忽视了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由于教师课前忽视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所设定的教学起点,与实际的教学起点有时不相吻合,等到上课时,好多东西都是学生早已知道的,很难看到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很难看到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二、统一的“程式化”导致创新匮乏 长期以来,我们的许多课堂教学比较沉闷,难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更不用说激发创意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致出现了学生“人在课堂心在外”的现象。现行普遍的课堂是一种在课堂纪律支配下的课堂,教师强调纪律的严肃性,纪律的一致性,纪律的不可逾越性。岂不知这种冰冷的纪律往往成了限定学生听课行为的障碍和樊笼。教师精心制定的教学或行为规范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了。过分的规矩,更扼杀了学生们潜在的创造才能,压抑了学生们的思想情感,以致使学校、教师成为学生心灵残障的制造者。 传统课堂教师居高临下,学生则处于一种无形压力的包围中。老师讲课时,学生们鸦雀无声;老师提问时,学生们要举手征得老师的许可方才回答。有些人甚至以自己高压下形成的准军事化管理作为成功的典范,炫耀的资本。事实上,那种统一规范、整齐划一的场面下

高中生应该养成的十大学习习惯

高中生应该养成的十大学习习惯 高中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不像初中的课程,可以凭借小聪明在考试前突击一下就把成绩提上去,对于难度更大、覆盖面更广的高中内容来说,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笔记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不但这样,还有一些习惯性的做法需要培养,高中生应当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按部就班地跟着课程进度学习。 1、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期预习的重要性。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2、专心听课的习惯 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重要的特征,所以,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这个“新”主要指的是知识达到了系统化的水平,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新水平。首先,知识的系统化,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从整体、全局或

有关高中生自主学习

有关高中生自主学习 教育应该以时代为背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经济增长最具决定性的因素,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知识更新速度大大缩短,有关资料统计显示,19世纪人类的科学知识为每50年增长一倍,进入20世纪后,增长迅速越来越快,70年代为每5年增长一倍,到80年代时己发展为每3年翻一番。人类发展到今天,对“学海无涯”的涵义有了深刻体会,即学校教育不可能形成学习者一生的知识储备,人们要想在当今社会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把学习作为终身发展的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以适应知识迅速革新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成为自我导向的终身学习者。i1,如一位美国学者所预言的:21世纪的文自指那些不会学习的人。确实,在当今社会,“文自”早己突破传统含义(指没有文化知识的人),专指不能更新知识、技能、无法继续学习的人。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说,知识经济也称“学习经济”。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为了提高综合国力和竞争力,世界各国纷纷掀起了教育改革的热潮,许多新的教育思想都把促进学生卞体性的发展放在首位。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我国现行基础教育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表现在以下方面:学校教育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现行课程体系忽视了学科间整合和联系,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强调接受性学习,教育评价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为了顺应世界教育改革的要求,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我国开始积极研究和酝酿课程改革。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式启动。《纲要》中关于新课程目标、教师教学活动和评价体系等部分都反复强调了学生自卞学习的重要性,把自卞学习的培养放到了突出位置。 自主学习的涵义 自主学习的概念提出于上个世纪,但关于“自卞学习到底是千么”尚存在比较广泛的争议。单从自主学习的表达方式来说,就有autonomous learning,learner autonomy,self-regulatedlearning(自我调节学习)、self-organized learning(自我组织学习)、self-study(自学)、self-planned learning(自我计划学习)、independent learning(独立学习)、active learning (主动学习)、self-managed learning(自我竹理学习)、self-monitored learning(自我监控学习)·open learning(开放式学习)……虽然以上关于自主学习的表达不同,但都集中体现了自主学习的一个共同特征:“自卞性”。 国外学者对自主学习的界定 (1)维果斯基为代表的维列鲁学派认为,自卞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言语的自我指导过程,是个体利用内部言语卞动调节自己学习的过程,是儿童言语内化的结果。 (2)行为主义理论流派的代表人斯金纳认为,学习是一种行为,自主学习是学习与自我强化之间建立起的一种相依关系,自卞学习包含自我监控、自我指导、

弘扬传统文化特色教育

弘扬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江门市新会区会城源清初级中学梁文威 (参加江门社科院的参赛论文) 【摘要】:积极发挥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优势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注重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个人品德教育和独立人格教育, 构建和谐特色校园, 通过具体主题实践活动事例—“回望名人梁启超,少年强则中国强”主题活动,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把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丰富的校园活动中,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校园里发扬光大,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传统文化、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广东江门自古以来都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诞生了梁启超、陈白沙、陈垣、冯如等诸多名人。而当今的美国国会第一位华裔女性众议员赵美心及澳门行政长官崔世安,也是祖籍江门。开平碉楼、新会小鸟天堂、新会陈皮和葵艺,更是远近闻名。所以江门有着非常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现代精神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但由于商品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存在社会道德滑坡的现象。如:有的学生过分强调个人利益,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主义观念缺失;有的学生“拜金主义”思想严重,把金钱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有的学生学习不主动、不刻苦、不勤奋,甚至诚信缺失,考试作弊;有的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化,不注重举止言谈、个人修养;有的学生盲目跟风,缺乏独立意识,攀比成风等等。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必然会对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思想造成极大影响。而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如何发挥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优势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校园里发扬光大,切实提高学校素质教育实效。这已成为时代的疾声呼唤。

高中生传统文化议论文800字【三篇】

高中生传统文化议论文800字【三篇】 【篇一】 人们常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故事源远流长。”看完了以上的精美展示,相信大家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古代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是我们所熟知的节日。*在十七大中说过:“ 要因素。” “洋节”的 其是年轻人,似乎对“洋节” 不可。 【篇二】 静悄悄的新年像极了一个普通的周末。 昔日的年画、鞭炮和祭祖活动了无影踪,中国人最传统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渐被一次年夜饭、一台春晚和几条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安静的新年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流失的一个表现。当韩国的端午祭申遗成功,当我们内蒙古族的马头琴成为蒙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成影戏成了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当埃及和韩国在争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权时,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在情人节的玫瑰和圣诞节的铃声中觉醒。我们应当重新回顾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那昔日的辉煌为什么如此轻易的被我们遗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华的文化有深厚的历史背景,那是几千年来的沉淀和积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风都有着其最独特的传说和文化背景,每一个节目都有上古的史载和存在流传的价值。西方简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国文化的横深和纵深是不容许被遗忘和取代的。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时代背景之下,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有责任深思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并流传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那是中华民族得以稳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个以礼治国的民族得以丰富和充实的出路。 虽然那瑰宝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着,但我们还是看到关注的目光正移向它们。 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便是的例证,在那次盛会上,我们看到了千人击缶的恢宏场面,我们听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古诵,我们被昆曲的悠扬感动,我们被活字印刷术的精妙而慑服。张艺谋倾尽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个 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 【篇三】 你瞧,在每家每户的门前; ;或呼唤着友谊,有的是喜庆的标志;有的是智慧的图腾;还有的烘托着欢乐, ! 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绳与神谐音,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又因绳像蟠曲的蛇龙,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神的形象,在史前时代,是用绳结的变化来体现的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无论是结合、结交、结缘、团结、结果,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结给人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结与吉谐音,吉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福、禄、寿、喜、财、安、康等。 中国结,表现着中国心,包含着中国情。 中国结是由一根红线盘绕而成的,不管这根线扯得再远,最后也回到了起点,这个起点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中国结也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

传统教学的弊端

传统教学的弊端 众所周知,传统教学最典型的代表是: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 20世纪前期,苏联凯洛夫创立五环节教学法,凯洛夫师承赫尔巴特派。中心内容归纳为三点: 强调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强调三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 强调五环节,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它与当时苏联30年代的经济建设需要培养大批初级文化的劳动者的社会需要是相适应的,从50年代末开始,苏联逐步抛弃了这种过时的思想。 解放初期,中国教育苏化,凯洛夫所著《教育学》被我们奉为法典、圣经,直到现在,大学“教育学”课程基本理论框架仍是凯洛夫模式。在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五环节教学模式得到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广泛深入推广,它的庞大惯性力量一直延续到现在。尽管新课改已经提出了十多年,但是在现实中,班级授课制没有改变,秧田式的座位面对讲台,太多的学校、太多的老师仍然在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 传统教学是“教师中心论”指导下的教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媒体是教的工具,教材是教的内容,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境则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其特点是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教师能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如今的广大教师,包括学校领导和专职教研人员都认识到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大多都在尝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但是,尽管无论变什么方式,尽管怎样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要是教师主宰课堂,表现为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说生做,这样的教学都传统教学。 传统教学的弊端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围着教师转的,很显然,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技巧和教学艺术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应试教育条件下表现为学习分数的高低。 由于考试制度的限制,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社会、学校都主要立足于学生的成绩来评价教师,教师要干出成绩,就必须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系统地完成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并围绕考点对相关知识进行强化训练,这就导致许多教师以书本为中心,“填鸭式”地传授知识,为考试而教。再者,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死板,教学手段单一,几十年来都是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只粉笔贯穿整个教学活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是通过老师的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致使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从而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思想。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甚至被迫学习,根本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预习——听讲——练习——复习,这种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法,让学生成为了书的奴隶,不仅缺少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也难以升华所学知识,个性得不到张扬。许多学生只注重死板地读

高中生学习习惯中的九大学习方法

高中生学习习惯中的九大学习方法 一.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 非常有道理的,它深刻地阐释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 之所以把兴趣放在首位,也是因为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兴趣能够 调度人的更多的精力在某一方面。如果你把兴趣调整到学习上,那你 就比别人多了很多精力,胜算也就大一些。 经常向一个学习很好的人学习,3年来,的发现也莫过于:她对 任何一个科目都充满了兴趣。这种兴趣,使它比别人多了一份求知欲。这种求知欲,使他不会放过每一个从她身边划过的知识。这也使她有 了别人都难以做到的对于学习的一种艮劲,所以她能过做出很多别人 做不出的难题,也使她能够把自己的基本功培养得十分强大。这足以 体现兴趣的力量之大了。 培养兴趣也并非一件难事。在这里我只介绍两种方法。 能够利用人的条件反射,如果一个人总是疲劳时候读书学习,他 一学习就想睡觉,长此以往,学习和睡觉建立了条件反射,学习的时 候就总是无精打采的。这就是有些人上课总爱睡觉的缘故了。你能够 在学习前做一些使自己身心愉悦的事情,学习的时候保持这种愉悦的 心情。以后,愉快与学习就形成了条件反射,一学习就高兴,一高兴 就学习。这样就做到了培养学习的兴趣。不过学习,其他方面也能够 这样做。 兴趣需要别人的赞扬和鼓励。当你需要针对某一方面的兴趣时, 你先硬着头皮做这种并不愿意做的事情,并投以很大的热情,争取做 得好一点。得到别人的夸奖和鼓励,自然就更愿意做了,这样也能够 培养兴趣。我初三的下半学期,有一个阶段政治很差,又没有什么兴趣。但我觉得必须提升政治的成绩了。于是我每天回家先写最难办的

如何培养高一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高一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在经历了熬夜、题海战术的中考后,进入高一的学生处于兴奋、完全放松状态,虽有模糊的目标,但目标距离现实过于遥远。同时,他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新课程改革,学习任务繁重,思维水平要求提升,学习效果不理想,心理落差大,从而引发各种矛盾。 怎样协调这些矛盾?怎样引导学生平稳地从初中过渡到高中?作为班主任,在做好各种常规管理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一、注重学生思维水平的培养 学生要养成多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习惯、寻求一题多解,以及最佳解题法的探寻和归类。学习用思考逐渐代替记忆,用思维代替回忆知识。 二、注重学生动手水平的培养 根据实际情况,学生自己上网下载优质试题练习,自己归纳整理教材的基本结构,对试题实行分类训练和整理,从试题中寻求答题的一般模式。 三、注重学生问题水平的培养 绝绝大部分学生不问题,教师要适当引导,宣讲问题的重要性。而对于问题的学生,则更应该点播,否则,事倍功半。问题有三重境界。 “爱问”,学生没有经过自己反思,不会就问;不问方法,仅局限于寻求答案。这是最低层次的问题方式。 “善问”,当问题表现出来,不是急于问题,而是动手查找相关的材料,并反复思考推敲,确实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重难点知识,主动找老师询问,问方法,问失分点。 “乐问”,这是问题的最高境界,其目的通过问题提升自己差科,发现思维缺失点。学生与教师间建立起互信、互助的关系,学生寻求教师协助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师生关系相对比较固定,学生每天与教师沟通,错题求助、方法指点、心理暗示、模版归纳、思维提升。只要坚持不懈,一定会收获颇丰。 四、注重学生纠错水平的培养 在迷信题海战术的今天,解放学生的最佳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纠错和归纳水平。找出错题原因、并独立纠错,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敏感度。 五、注重学生交流沟通水平的培养 新课程提倡合作探究,学生个体的水平是有限的,而交流沟通产生的思维碰撞,则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水平。 确定交流的主题:它能够是某个重要的知识点,也可能是某道试题,或学习方法的探究,或情绪疏导。 寻找交流的方式:学生能够相互抽问、讨论、辩论、表演等。 归纳交流的成果:对于交流中自己不会的知识和方法,要即时反馈在搜集簿中,时时温习,加以使用。 六、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水平的培养 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进步,传统教学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不会主动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中学生演讲稿】传统文化教育演讲稿五篇

传统文化教育演讲稿五篇 中国传统文化中,何为需要继承的精华,何为应该摒弃的糟粕。以下是整理分享的传统文化教育演讲稿,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教育演讲稿篇一 大家好!(向与会人员鞠躬)感恩这次大典的举办者和主持人,给了我这次汇报、学习、历练的机会!(向筹办者鞠躬)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一位传统文化学习传播、经典诵读力行的受益者。去年在这里,我向大家汇报了《现代人传承儒学的意义和方法》,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这几年来学习、推广传统文化、诵读力行圣哲经典教诲的点滴心得。 自20xx年以来我和孩子们一起,在王老师的读经教育理念支持下诵读以儒家《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家《老子》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按照经典的教诲“克己”、“克念”的要求,一路走来,可谓有酸也有甜,有苦也有辣!总起来说,可谓受益匪浅。 首先,和老师讲得一样,通过和孩子们诵读经典,我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 圣人教导我们:“克己复礼为仁”、“克念作圣”、“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吾日三省吾身”等等。这些理念让我改变了以前做事的心态,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脾气不再暴躁,开始反躬自省等等。正是这些改变,让我的家庭战火渐渐熄灭,挽救了我濒临破碎的家庭,给孩子的成长营造了比较和谐的家庭环境;也正是这些改变,让我对自己的命运不再有抱怨、嗔恨,明白了一切都是自己感召来的,只有从自己的内心真正改变开始,从自己的点滴行动无怨无悔的改变开始,做到“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真的,传统文

化所承载的圣德智慧,学了以后,相信;体解圣人心愿放下个人利益、颜面,发愿和圣人一样利益众生、利益社会,大同不至,誓不停息,死而后已!;《论语》中曾子教导我们“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立大志向,知难而进,永不停息,是行,信、愿、行三者具矣,在圣人圣德圣慧的庇荫护佑下,我想我们的生命一定会大放光明,价值倍增!感恩老师的引导,感恩圣人留给我们的圣德智慧之作! 再有,以前我是一个心理素质极差,信心极为不足的人,三个人一起都不会不敢大声致词,看到别人激昂慷慨的演说羡慕的不得了,当快轮到自己的时候,心里就怦怦跳,上台后,本来准备充足的内容却什么也说不出来,通过和孩子一起读书,我有了信心和内容,我竟然能够当着这么多人引经据典,这大概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吧!再一次感恩老师的引导,感恩圣人留给我们的圣德智慧之作! 其次,是通过读经典孩子们的变化。 别人的孩子看电视、玩玩具、打游戏、看动画的时候,我要求我的孩子和我的学生是要读书的,时间久了,我的孩子和家长听话的学生读书的时候和别的孩子看电视、玩玩具、打游戏一样愉悦,一样投入。只要有文字、有书的地方。孩子们很快就会静下来,沉浸其中。这大概就是“志于道”的乐趣,大胆的比对一下,这大概就是复圣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状态和境界吧!这种状态,学习和成才还用担忧吗?智慧的家长们,有缘到场的朋友们,让我们的孩子远离毒品电视、游戏、肆无忌惮的玩耍、看动画,就像毒品一样侵蚀着我们孩子的心灵,我们的孩子欲罢不能,就像有烟瘾酒瘾一样,很痛苦不要再让孩子一时表面愉悦,一生空空碌碌无为了!今天读圣贤书,好像苦了一点,可苦一阵子,幸福一辈子,虽苦亦乐,虽严,是真爱呀!

高中生演讲稿: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民族精神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一(13)班的xx。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自信的源泉。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浩浩荡荡,滋养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浸染着的是中华儿女炽热的爱国情怀,凝聚成的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力量,孕育的是历经千年洗礼依旧熠熠生辉的民族精神。 在一年一度的高考之际,我们也度过了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我们都清楚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而诞生的。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作为节日,它有别于其他传统节日,它含蓄蕴藉,内敛而不事张扬。它没有磅礴的气势,也没有宏大的场景,一切都是那么平缓而舒坦。每家每户独自为节日的喜庆而忙碌,大江南北以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形式追忆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诗人,忧国忧民。“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史官,信念坚强。“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屈原就是这样一个勇士,斗志昂扬。“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不畏强暴。屈原,一位让世代中华儿女年年记起的先祖,一个让历代文人仕子朝诵夜吟的巨擘,是我们这个民族灿烂精神篇章

中的一个厚重的标题。 粽子飘香,古风流长。中华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但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一种民俗关系如此之紧密,中国历史上唯屈原一人。“抛弃历史就等于割断精神命脉。”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特有的文化,便意味着失去了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也就无法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同学们,就让我们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让我们拥有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爱国主义精神引领下栖息成长,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迈向美好未来。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及传统课堂的弊端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及传统课堂的弊端 新课标旗帜下语文课种种不良现象 现象一,文本涉及什么样的内容,就上成什么课。 一节初中语文课,上的是韩愈的《马说》,教师整节课没有接触课文,仅仅领着学生讨论什么是千里马,千里马有哪些特点?作者为什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在识别与培养千里马的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什么?——这节课就出现了这样几个问题,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怎么培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水平?在文理不通的情况下,学生如何理解课文的主旨?没有文本的诵读与品味,学生如何感悟母语的魅力,如何继承与发扬祖国的语言文化?失去了语言的依托,主旨如何体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大自然的语言》上成物候课,《看云识天气》上成气象课,《死海不死》上成环保课,这还算不上什么,更严重的是很多年轻教师执教经典古文的时候,根本就忽略了古汉语常识和语言品味的教学,为了展示亮点,直接介入文章形象的分析。

正如浙江永嘉县城西中学的黄琼所言,“教《胡同文化》能够教相关胡同的文化,教《化石吟》能够教相关化石的文化。如此,将文化当成文本阅读的目的,那么如果舍弃文本就能够发现其中的文化内容,舍弃就会成为必然。” 现象二,为追求媒体效应,把语文课变成媒体的奴隶。 在今天,哪位教师参加优质课评选不用多媒体,就显得有点另类。信息技术进入教学资源,引起课堂教学的革命,这是积极肯定的一面;但其负面效应,就是滥用多媒体,把语文教学变成媒体的奴隶和附庸。 作者曾参加过一次市级优质课评选活动,参赛者都是从各县区层层选拔出来的教学能手,其中一位选手抽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执教者洒脱的气质、流畅悦耳的普通话显示了一位语文教师良好的素质,其制作的课件——多媒体幻灯片更是流光异彩,“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油油的在水底软泥上招摇的青荇”、“康河的柔波”、“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的那榆荫下的一潭”等等的优美意象均被形象为次第播放的精美图片和动画,伴随着优美的轻音乐和执教者的画外音把听课者引入诗的境界,课堂中多伴有唏嘘感叹之声。但这节课的问题是,在过多的画面压缩了学生语言形象再创造空间的同时,课堂语言

高中生最实用的十大学习习惯

高中生最实用的十大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就好比是好的开门钥匙,帮您打开一扇扇快速提升学习效率的学习之门。下文是优秀生必备的十大好习惯,同时也是一把打开优秀生学习法宝之门的钥匙,但愿可以带领提升学习效率,快速成为优秀生。 1.认真预习的习惯 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期预习的重要性。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2.专心听课的习惯 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必须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必须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实际上,有相当

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正因为注意拥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重要的特征,所以,注意具有选择、保持以及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的功能。思路就是思考问题的线索。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 发表时间:2020-04-01T01:52:55.294Z 来源:《教育学》2020年4月总第210期作者:杨菁华[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普及,自主学习已成为新时期学科能力培养的核心部分,最终顺理成章地成为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山东省济南第九中学250000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普及,自主学习已成为新时期学科能力培养的核心部分,最终顺理成章地成为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笔者认为,想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归根结底还是要从课堂地位处入手,利用新型教学法对学生善加引导。关键词:新课改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路径叶圣陶先生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这样的论断,在新世纪新常态下,这一论断仍然立住脚,与新课改的初衷殊途同归。在新课改背景下,国内倡导教育界新教育理念,并将自主学习定为学科能力培养的主攻方向,这就要求当代教师只能参与学科引导,而学习自主权、探究权等统统都要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实践。 一、正确定位课堂角色,让高中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所谓自主学习,即为解除传统学科教学设下的限制与束缚,由学生取代教师成为课堂主体,从而让学生亲身参与学科探究,逐步强化发现与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长时间以来,我们的学生都被桎梏于传统课堂的固定模式下,日复一日地一味跟随、一味接受,最终也就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意识。在新课改背景下,“唤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其感性认知与学习内动力,将自主学习变成常态,才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但是,由于种种顾虑,很多教师未能完全放手,自主学习也无法彻底成行。所以,在教学引导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机会,让学生敢于设想,乐于阐述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否则新课改也只是流于形式。 二、角色互换,培养兴趣 想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真正培养,课堂上,教师就必须学会并习惯角色互换,在把控课堂大基调的前提下,把课堂控制权交到学生手中,打造高效、民主课堂,培养一名又一名的课堂“小先生”,形成学生讲、老师听的新式教学形式。从学生队伍中选择进步最大的“带头羊”为“小先生”开展课堂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在教师的发掘和指点下,每位同学都能有机会发现和展示自己的闪光点,最终,班级上的所有同学的个体发展都将得到促进。比如在讲解物理题目时,科任教师不妨以小组形式去为大家分配讨论任务,紧接着就可以给大家预留出一定空间让大家展开问题讨论,然后,再选择小组代表上台讲解自己所在小组的最终讨论结果。这种角色互换的方式有利于增加课堂互动,分享班级全员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题目讲解与讨论学习活动,并且也便于教师进一步明晰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及时发现不足,给予针对性辅导。需要注意的是,在角色互换课堂中,教师除了要查找不足,也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防止表现不佳的学生自信心受到影响。 三、注重情境教学,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学校教育应当是既有理性又充满温情与感性的一种艺术实践活动,在学科教学中,怎样教会学生通过现象认清并“唤醒”学科学习规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索和探究的一项课题。心理学家曾指出,人在情绪低落时,想象力往往只有平时的50%甚至更少,同理,只有在情绪良好时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以宽容友好、平等尊重的心态去对待学生,构建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教师不是课堂垄断者,更非课堂主宰者,而是大家在知识海洋中的引渡者。基于这一目的,教师应多使用情境化教学法,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多运用多媒体、学生实际生活案例和游戏故事演绎等手段,有目的地引入或者是增设一些形象生动同时又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场景,让学生在具体场景中获得一定的态度体验,并产生“共情”效应,使抽象变为形象。例如,在介绍孔子与早期儒学时,历史教师如果能注重情境设计,使教学氛围变得宽松、民主,就能消除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因为时空距离和文化隔膜而生出的陌生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探知历史事件与儒学文化的时空背景。 四、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国内教育新常态下学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实行小组合作学习,能促使学生合作探究,而且这种合作探究是带有自主性的。在教师引导下,已成为学习小组成员的学生就会对待授课程进行“知识预览”,并且随着进程的推进,他们会相互质疑并相互解答,一起携手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与此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们做好重难点与关键部分的总结归纳,对于典型题型也要认真地介绍并一一解答。总而言之,若想成功完成新课改提出的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各个学科领域的一线教学人员就要注意遵循新课标要求,时刻紧扣有效课堂的内涵,努力将“教”学变成“导”学,给予教学规律与学生主体性以足够尊重,为学生自主学习扫清各种主观和客观“障碍”。 参考文献

如何对中小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如何对中小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随着高考改革的步步推进,高考语文要增加学生对文化的思考能力和对问题的思辨能力。 对中小学教师而言,要想真正地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获得真知,就势必要研究教学思路的转换,侧重点的转变,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等。 笔者以为,加强对中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从而增强思辨能力是一个重要途径。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 广义而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狭义而言,即对中小学生而言,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指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文学经典。 对中小学生而言,以下9部经典读物可以说是中小学必读的国学精粹: 《弟子规》,可以作为培养忠厚家风、导引学生孝悌行为规范的启蒙读物;《三字经》,可以作为缩微的中国通史、以古鉴今的明镜;《千字文》,可以作为袖珍的百科知识全书、处世立身的初级读物;《论语》,可以看作崇高品德修养和智慧提升的精品读物;《大学》,可以看作道德修养与人生哲学的入门经典;《孟子》,可以领略孟子高尚的人生境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中庸》,可以体会与时俱进的和谐之道、可持续发展的灵魂所在;《道德经》,可以领略其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庄子》,可以领略其深邃、乐观、豁达、汪洋的人生哲学,以及乐观精神和人文情怀。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安排 (一)分阶段学习

关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关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篇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中国,最贴切的形容词便是:文明古国、千年大国、礼仪之邦。可不管是哪个形容词,都凸显出中国是一个文明的特性。是的,因 为有文明,中国才会有千年的底蕴。因为有文明,中国才会成为举 世闻名的礼仪之大国。中国是一个千年的大国,其中不知道涌现出 了多少影响世界的文明。四大发明:造纸术,因为有造纸术,中国 的文化才得以传承。活字印刷,因为有活字印刷,中国的文化得以 传向世界。指南针被广泛用于航海和指向。炸药更是矿物开采的必 备品。四大发明是影响世界的文明,是中华文明最杰出的著作之一。除了四大发明,在科技方面,中国更是有许多其他的著作:赵州桥 凸显出我国古代先人的智慧,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更是我们华夏文明 的结晶,古代中国王权所在的故宫及其文化也是我国的宝贵遗产。 中国,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中间经历了数十个朝代,从夏商的青铜文化到现代56个民族多样的文化,哪一个不是中华文明的 象征?!中国文明从唐朝开始兴盛,唐代的诗词是最著名的。其中出 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著名诗人,李白的诗飘逸向往自由,诗 圣杜甫的诗悠闲恬静,唐诗是中国诗歌的一颗明珠。宋代诗词更以 词曲闻名中外,出现了李清照、“三苏”等大词人。明清小说将白 话文推向高峰,《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并称四大名著,流传后世。 虽然我们华夏文明曾经是影响世界的文明,可是我们不得不沉痛的看到,我们的传统文明正慢慢被丢弃和窃取,从基本礼仪到科技 发明,为什么我们还要向韩国学习拜孔仪式,为什么韩国人说孔子 是他们的祖先?为什么日本人说我们的武术是从日本学的?我们不珍 惜自己的文化,别人就将之窃为己有,我们纪念屈原端午节居然是 韩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人们,觉醒吧,不好好保护自己的文明,我们就丢弃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

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124 更新时间:2006-8-18 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 张天宝 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对认知能力和“何以为生”本领的过分推崇。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命的完整性意味着学生的发展是一种全面和谐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某一个方面或某一部分的发展;也意味着学生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参与和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而不是局部的、孤立的或某一个方面的参与和投入。因此,课堂教学作为种以人的精神世界为对象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指向的是人的整个精神生活领域,其直接任务是培养、建构人的完满的精神世界。“未来的学校应该培养灵魂、锻炼精神,优化情感,使学生成为热爱世界的主人。”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并没有把学生当作—个完整的人来培养,主要指向的是知识和技能领域。注重的是认知能力的培养和“何以为生”本领的训练。这星对完整的人的生命的肢解。“把课堂教学目标局限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当前教学论思维局限性的最突出表现……具体地说,就是把生命的认知功能从生命整体中分割出来,突出其重要性,把完整的生命当作认知体来看待。”传统课堂教学的这种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向。

第一,在唯理性主义教学思想的影响下,传统的课堂教学仅仅把学生看作一个认知性的存在,过分注重学生的感觉、知觉、概念、判断、推理等认知因素,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甚至把系统知识的传授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视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甚至唯一任务,而忽视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完满精神世界的建构,这样,课堂教学成为了“训练”的代名词,学生获得的不是对整体世界的认识和体验,而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的堆积,以至于人的生活的价值与意义不可避免地被湮没,学生感受不到人生的充盈和生活的完美.感受不到课堂教学的生命意义。正因为如此.法国哲学家蒙田曾经激烈地抨击了传统的那种满是知识而无心灵的课堂教学的弊端;“草木因太潮湿疯长而郁闷,灯儿因油上得太满而窒塞;心灵的活动也胶滞于过多的智识与钻研,因为受这许多繁杂的事物所占据和羁绊,它必定失掉自由行动的能力。而这些事物的重量也必定使它弯曲佝偻起来……我们只孜孜不倦地去充塞我们的记性,任我们的悟性与良心空虚。正如有些鸟儿间或外出寻觅谷物,未经尝过便用嘴带回去哺喂小鸟儿。同样.我们的学究们到书里去拾取知识.把它带在唇端,只为要吐出来使之散步于空中”.他们“至少应该带一颗丰盈的灵魂回来”。 第二,在功利主义教学思想的影响下,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把人当作“工具”和“人力”来生产,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何以为生”本领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为何而生”的启蒙与熏陶。在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