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收发天线的隔离度计算

收发天线的隔离度计算

收发天线的隔离度计算

收发天线的隔离度

直放站正常工作的条件是:直放站工作增益G < 隔离度I ,否则会引起直放站自激而不能正常工作,并且要留10dB 左右的余量,即G+10 ≤ I (dB )。

图中E RP 是用户天线的发射功率电平,P RX 是施主天线的接收功率电平,所以系统的增益为:E RP -P RX 。为避免系统自激须满足E RP -P RX < I 。

同一水平面上的背对背天线(两天线主瓣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80度)之间隔离度的公式为:

式中 I------------系统隔离度

F/B D ------施主天线的前后比

G D --------施主天线的增益

F/B P ------用户天线的前后比

G M -------用户天线的增益

L Z --------两天线之间物体遮挡损耗

L K --------两天线之间的空间路由损耗(LK=91+20logD (dB ),

D 为两天线间的距离,单位是km )。

例如:八木天线增益11dBi,前后比≥14 dB ;用户天线增益7 dBi ,前后比≥8 dB ,

微型直放站的增益为65 dB ,信号以900MHZ 为例,根据上述公式可以得出:

F/B D -G D +F/B P -G M +L Z +L K >65+10

则D ≥36m

K Z M p D D L L G F/B G F/B I ++-+-=

天线隔离度

5G NR天线隔离度 5G NR(2.6GHz频段)与其它无线系统共址时,需预留足够的干扰隔离距离规避干扰,同时多系统共址时需要预留不同天馈系统间的安装和维护空间,因此建议: (1)5G NR(2.6GHz)系统与D频段TD-LTE系统邻频,需要时隙对齐避免交叉时隙干扰。 (2)5G NR大规模天线阵与GSM/NB-IoT(900MHz)CDMA 1X/NB-IoT(800MHz)/FDD LTE(900MHz和1.8GHz)/WCDMA/FDD LTE(2.1GHz)/TD-SCDMA(A频段)/TD-LTE(F频段)/5G NR(3.5GHz)/5G NR(4.9GHz)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3m。 (3)5G NR大规模天线阵与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9m;垂直距离≥0.3m。 (4)如果安装空间有限,可以适当缩减隔离距离,以不影响天馈系统安装和维护为宜。同时隔离距离不应该小于下表所示数值: 表 10.1-1 5G NR(2.6GHz频段)与其它移动通信系统共站站时的隔离距离要 求 1.15G NR( 2.6GHz频段)与其他无线电台(站)的干扰协调 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谱划分方案,在5G NR系统使用的2600MHz 频段(2500~2690MHz)附近,有低端和高端无线系统存在。 (1)低端:2483.5~2500MHz频段,分配给移动、固定、无线电定位、卫星移动(空对地)、卫星无线电测定(空对地)使用。

(2)高端:2690~2700MHz频段,分配给卫星地球探测、射电天文以及空间研究业务;2700~2900MHz频段,分配给航空无线电导航、无线电定位业务使用。 在2.6GHz频段低端,主要是5G NR与北斗一代导航系统的干扰。在2.6GHz 频段高端,主要是5G NR与航空无线电导航系统的干扰。 (1)5G NR与北斗一代导航系统的干扰协调 5G NR与北斗一代导航系统的干扰主要是5G NR基站和终端对北斗系统终端的干扰。 如果以被北斗系统终端的接受机灵敏度降低1dB为其干扰保护标准,则需要的干扰隔离距离要求如下表: 表10.0-1 5G NR(2.6GHz)与北斗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干扰隔离要求 考虑北斗系统终端的移动性,其所受到的干扰为瞬态干扰,因此从整体看,5G NR与北斗系统基本满足共存的要求。 为规避对北斗系统终端的干扰,除增强北斗系统终端的抗干扰能力外,建议综合采取以下干扰缓解工程措施: ①5G NR基站选址及建设时,保证周围一定范围内没有用户活动。 ②通过网络优化实现5G NR网络的良好覆盖,避免5G NR基站和终端以最大功率发射。 (2)5G NR与航空无线电导航系统的干扰协调 航空无线电导航业务属于重要的无线电业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规定,在导航雷达周围应设置电磁环境保护区。保护区范围由各地无线电管理机构协调相关单位,结合当地地理地形等因素确定。从干扰规避的角度,干扰保护区的范围在视距范围外,且大于850米。 除设置电磁环境保护区外,为规避对5G NR与导航雷达的干扰,建议综合采取以下干扰缓解工程措施: ①提高5G NR基站在2700~2900MHz的抗阻塞指标。 ②5G NR天线最大辐射方向严禁朝向导航雷达。

隔离度计算

直放站建设中隔离度问题的几点考虑 深圳市国人通信有限公司张学工丁天文 摘要:隔离度是无线同频直放站应用中非常重要的工程调整参数,在不同的应用中有着不同的调整,如果不注意,会对网络造成很大影响。本文根据实际应用的情况,总结了几种对隔离度调整的概念及方法,希望对使用直放站有所帮助。 关键词:直放站建设隔离度调整方法 隔离度定义为直放站输入端口信号对输出端口信号的衰减度,是功率之比,单位dB。隔离度是同频无线直放站建设中极为关键的因素,也是其它直放站调试中所必需注意的指标。针对在不同应用中的隔离度问题,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求得到关于隔离度参数调整的一般方法。 1.无线同频直放站的隔离度问题 无线同频直放站采用同频放大转发的技术,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之间收到和发送的信号频率是一致的,又在开放的环境下收发信号,必然存在着信号的空间耦合。如果这种耦合度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就有可能引起直放站设备的自激,这将对整个网络造成影响。降低耦合的重要方法是提高隔离度。因此也可以说隔离问题是用好同频无线直放站的关键问题。 1.1 无线同频直放站的隔离度的定义及测试 无线同频直放站的隔离度是指直放站的信号输入端口对信号输出端信号

的抑制度(或衰减度),它取决于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间的相对位置,也同天线的方向角、前后比等参数有关,由于直放站的上行频率和下行频率之间差别不大,所以上行隔离度和下行隔离度可以近似看成相同。 在工程现场,多采用信号源加上频谱分析仪的方法现场测试,可以很方便的得到两个天线间的隔离度。 1.2自激的产生及同隔离度的关系 图1 同频无线直放站产生自激原理图 无线同频直放站在应用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自激,当系统内出现正反馈环路时,就会出现自激,如图1所示。这是自激产生原理图,施主天线从施主基站接收频率为f1的下行信号,经增益为G的直放站放大后,由重发天线发射出去(同频信号f1)。一部分信号再经过转发天线的后瓣(旁瓣)耦合到施主天线的后瓣(旁瓣),再由直放站放大。这样无线同频直放站就形成一个潜在的正反馈环路,测试和实践验证,当该环路满足下列关系式时直放站才能稳定而可靠工作,不会产生自激。 I-G≥15 (公式1)

系统间隔离度及天线间距计算举例

WLAN 系统中和共址时 天线之间的最小间距计算 (版权所有) 我们选取以下模型来计算 WLAN 系统隔离度和室内分布中和共址时天 线之间的最小间距 干扰站 y y 被干扰站 图1两牛对W214扰校型 在这个模型中,从干扰源基站的功放输出的信号首先被发送滤波器滤波,然 后因两个基站间有一定的隔离而得到相应的衰减,最后被受干扰基站的接收 机所接收。 到达被干扰基站的天线端的杂散干扰功率可以表示: lb 二Ptxamp-Patte nutio n-lisolatio n+10*lg(BW1/BW2) 变形得: Iisolatio n=Ptxamp-Patte nutio n-Ib+10*lg(BW1/BW2) 其中: I 旳发找火亦干 脱电平 计以法L 卜旳千祝电平 的干九毗平

isolation :天线隔离度(dB) Ptxamp:干扰源功放输出杂散功率指标(dBm) Patte nuation:限带滤波器带外衰减 lb :允许最大杂散干扰(杂散干扰不应该大于带内总的热噪声Pn) BW1:被干扰基站信号带宽 BW2:干扰信号可测带宽 ( 1 )计算WLAN 频段和频段工作信道带宽内总的热噪声功率。 WLAN频段工作信道带宽为22MHz,因此WLAN频段工作信道带宽内总 的热噪声功率: Pn=-174dBm+10lg(22 ^HZ)=-101dBm WLAN频段工作信道带宽为20MHz,因此WLAN频段工作信道带宽内总的热噪声功率: Pn=-174dBm+10lg(20 ^HtQ二-101dBm (取值四舍五入,实际计算值均小于-101dBm) 则lb= Pn=-101dBm 2)根据我国无委型号核准测试标准, WLAN 杂散指标为-30dBm/MHz; 则:干扰源功放输出杂散功率指标: Ptxamp() =22 MHz &30dBm/MHz) =( 10lg22-30) dBm=-17 dBm Ptxamp ()=20 MHz x(-30dBm/MHz) = (10lg22-30) dBm=-17 dBm (取值四 舍五入,实际计算值均小于-17 dBm) 则Ptxamp=-17 dBm (3)常用WLAN设备的限带滤波器带外衰减Pattenuation为80dB 4) 10*lg(BW1/BW2)

天线隔离度

1.各系统之间的干扰分析 1.1. 需考虑的干扰类型 由于各系统需要共址建设,为了保证各系统间不至于互相影响,需要对各系统间的干扰情况进行分析。从形成机理的角度,系统之间的干扰可以分为杂散辐射、接收机互调干扰和阻塞干扰(由于一般系统之间的间隔频率可以大约工作带宽数倍,所以系统间一般不容易出现邻频干扰)。 1)杂散辐射(Spurious emissions) 由于发射机中的功放、混频、滤波等器件工作特性非理想,会在工作带宽以外较宽的范围内产生辐射信号分量(不包括带外辐射规定的频段),包括电子热运动产生的热噪声、各种谐波分量、寄生辐射、频率转换产物以及发射机互调等。3GPP 将该部分信号通归为杂散辐射,因为其分布带宽很广,也有文献称为宽带噪声(Wideband Noise)。 邻频干扰和杂散辐射不同,邻频干扰中所考虑的干扰发射机泄漏信号指的是:被干扰接收机所处频段距离干扰发射机工作频段较近,但尚未达到杂散辐射的规定频段的情况;根据3GPP TS25.105,杂散辐射适用于指配带宽以外、有效工作带宽2.5倍以上的频段;当两系统的工作频段相差带宽2.5倍以上时,滤波器非理想性将主要表现为杂散干扰。 2)接收机互调干扰 包括多干扰源形成的互调、发射分量与干扰源形成的互调(TxIMD)、交叉调制(XMD)干扰3种。 多干扰源形成的互调是由于被干扰系统接收机的射频器件非线性,在两个以上干扰信号分量的强度比较高时,所产生的互调产物。 发射分量与干扰源形成的互调是由于双工器滤波特性不理想,所引起的被干扰系统发射分量泄漏到接收端,从而与干扰源在非线性器件上形成互调。 交叉调制也是由于接收机非线性引起的,在非线性的接收器件上,被干扰系统的调幅发射信号,与靠近接收频段的窄带干扰信号相混合,将产生交叉调制。 3)阻塞干扰 阻塞干扰并不是落在被干扰系统接收带宽内的,但由于干扰信号功率太强,而将接收机的低噪声放大器(LNA)推向饱和区,使其不能正常工作。被干扰系统可允许的阻塞干扰功率一般要求低于LNA的1dB压缩点10dB。 由于互调干扰主要出现在:有两个以上不同的频率作用于非线性电路或器件时,将由这两个频率互相调制而产生新的频率,若这个新频率正好落于某一个信道而为工作于该信道的接收机所接收时,此时所构成的接收机的干扰。本次共址建设的多个系统只是共用铁塔、机房等公共设施,收发信机间并不共用电路或器件,所以不会直接共同作用在非线性器件上,间接落在某系统非线性器件上的不同频率分量一般强度不高,产生的新频率分量较微弱。而且,互调干扰产物与各频率分配有关,可以通过频率规划(所分配频段内的频率调整),避免互调产物落在被干扰系统工作频点上。所以,本方案可以不考虑互调干扰,重点分析杂散干扰和阻塞干扰,并且按照两者中受限的一种,分析共址时的干扰抑制方案;由于基站发射功率大、接收灵敏度高,所以本例中多系统共址时主要考虑基站与基站之间的干扰。

收发天线隔离度

收发天线隔离度? 在安装天线时, 一般要求天线的水平隔离度约为 5 λ至10 λ, 垂直隔离度约为 1 λ。 GSM系统中天线隔离度为避免交调干扰,GSM基站的收、发信机必须有一定的隔离,Tx-Rx:30dB;Tx-Tx:30dB。这同样适用于GSM900和GSM1800共站址的系统。天线隔离度取决于天线辐射方向图和空间距离及增益,通常不考虑电压驻波比引入的衰减。其计算如下: 垂直排列布置时,Lv=28+40lg(k/ ) (dB) 水平排列布置时,Lv=22+20lg(d/ )-(G1+G2)-(S1+S2) (dB) 其中,Lv为隔离度要求,λ为载波的波长k为垂直隔离距离,d为水平隔离距离,G1、G2 分别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在最大辐射方向上的增益(dBi),S1 、S2 分别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在90°方向上的副(dBp,相对于主波束,取负值)。通常65°扇形波束天S约为-18dBp,90°扇形波束天线约为-9dBp,120°扇形波束S约为-7dBp,这可以根据具体的天线方向图来确定。采用全向天线时,S为0。 GSM900和GSM1800两系统天线支架应满足以下要求: 定向天线 同一系统内,同扇区两天线水平隔离间距≥4m;不同扇区两天线水平间距≥0.5m; 两系统间,同扇区两天线同方向时,天线水平隔离间距≥1m; 天线垂直隔离间距≥0.5 米;天线底部距楼顶围墙≥0.5米; 天线下沿和天线面向方向上楼顶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150; 全向天线 天线水平间距≥10米或天线垂直间距≥0.5米;天线下沿距楼顶围墙≥0.5米 ●水平隔离度Lh是收发信天线在水平间隔距离上产生的空间损耗,表示公式如下: Lh=22.0+20lg(d/λ)-(Gt+Gr)+(Dt+Dr) 其中:22.0为传播常数;d为收发天线水平间隔(m);λ为天线工作波长(m);Gt、Gr分别为发射和接收天线的增益(dB);Dt、Dr分别为发射和接收天线的水平方向性函数造成的损耗,具体数值可以在天线方向图中查得,当收发天线夹角为180°时,方向性损耗即为天线的前后比。 ●垂直隔离度Lv是收发信天线在垂直间隔距离上产生的空间损耗,表示公式如下:

天线隔离度要求.docx

精品文档 1、LTE-D频段天线隔离度要求 : GSM/DCS符合 3GPP TS 05.05 V8.20.0 (2005-11 )规范要求时, TD-LTE 线阵和GSM/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 距离≥ 1.8 m ; GSM/DCS符合 3GPP TS 45.005 V9.1.0 (2009-11)规范要求时,TD-LTE 线阵和GSM/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3m。 TD-LTE线阵和 CDMA 1X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 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 2.7m。 TD-LTE 线阵和 CDMA2000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 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 2.7m。 TD-LTE线阵和 WCDMA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 0.2m TD-LTE与 TD-SCDMA隔离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 0.2m。 2、LTE-F 频段天线隔离度要求 : TD-LTE 线阵和 GSM/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 距离≥ 0.5m,垂直距离≥ 0.3m。 TD-LTE 线阵和 CDMA 1X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 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 2 m。 TD-LTE 线阵和 CDMA2000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 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 3 m。 TD-LTE线阵和 WCDMA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 ≥ 0.5m,垂直距离≥ 0.2m。 3、GPS 天线安装位置应高于其附近金属物,与附近金属物水平距离大于等于 1.5 米,两个或多个 GPS天线安装时要保持 2 米以上的间距 4、不同扇区的天线之间间距应在 2 米以上; a) 铁塔顶平台安装全向天线时,天线水平间距必须大于4m。 b) 全向天线安装于铁塔塔身平台上时,天线与塔身的水平距离应大于3m。 c)同平台全向天线与其它天线的间距应大于 1.5m。 d)上下平台全向天线的垂直距离应大于1m。5、 定向天线 同一小区两单极化天线在辐射方向上间距应大于 4m。(最小不小于 3.5m)相 邻小区间两天线间距应大于 0.5m。 上下平台间天线垂直分极距离应大于 1m。 900MHz天线和 DCS1800MHz天线安装与同一平台上时,天线水平间距应大于 1m。 微波天线与 GSM天线安装于同一平台上时,微波天线朝向应处于 GSM同一小区两天线之间。

WCDMA共站址天线安装隔离度要求

WCDMA共站址天线安装隔离度要求 概述 随着运营商的增加和新移动系统的应用,同一站点出现几种制式共存的情况也将大大增加,由于基站天线的距离近,不同系统之间将产生干扰,如何避免、减少不同系统共站址时相互之间的干扰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共站址干扰主要是由一个系统基站天线发射的(杂散、互调)信号被(同站址)另一个系统基站天线接收到,而形成了干扰(或阻塞)。根据WCDMA与其它移动系统的隔离度要求,本文给出了共站址时WCDMA天线的安装要求,可作为共基站建设时天线安装的指导或建议。 1 共站址隔离度分析 1.1 WCDMA BS与其它系统共站址协议分析 根据文献[1]~[5],WCDMA与GSM 900MHz、DCS 1800MHz、PHS BS、CDMA2000 BS 或TD-SCDMA BS共站址时,考虑其它系统杂散对WCDMA接收灵敏度的影响小于0.1dB,得到的隔离度要求如下表所示: 表1根据协议WCMDA与其它系统共站址时隔离度要求 根据协议分析,由上表可以看出,WCDMA和其它系统基站基本不可能做到共站址。如果要共站址,必须对其它系统基站在WCDMA接收频段的杂散辐射进行滤波。 1.2 WCDMA BS与其它系统共站址建议值 表2WCMDA与其它系统共站址时隔离度建议值

说明:根据协议WCDMA与GSM、DCS、CDMA2000系统间要求的隔离度非常高,在实际情况中,一般要求隔离度在40dB以上,所用60dB是考虑到可能各家的GSM、DCS、CDMA2000系统设备杂散不一致而留了干扰余量。 2 共站址天线安装要求 2.1 各种系统所使用的天线情况 各系统频段内天线均包括: 1.全向单极化:增益11dBi(GSM、DCS、CDMA、WCDMA),10dBi(PHS) 2.定向单极化:水平波瓣宽度65°、90°,增益15dBi(GSM、DCS、CDMA、WCDMA),增益18dBi(DCS,WCDMA) 3.定向双极化:水平波瓣宽度65°,增益15dBi(GSM、DCS、CDMA、WCDMA),增益18dBi(DCS,WCDMA) 其中PHS系统是如下的形式:由多个天线单元构成,天线的下倾角比较大,一般在100以上。 2.2 需要考虑的各种组合方式 1.WCDMA全向天线与其它系统全向天线间: WCDMA-GSM WCDMA-DCS WCDMA-CDMA WCDMA-PHS WCDMA-WCDMA 由于只考虑WCDMA系统与其它系统的隔离度,不考虑其它系统之间的要求。 2.WCDMA全向天线与其它系统定向天线间: WCDMA-GSM WCDMA-DCS WCDMA-CDMA WCDMA-WCDMA

天线隔离度要求

1、LTE-D频段天线隔离度要求: GSM/DCS符合3GPP TS 05.05 V8.20.0(2005-11)规范要求时,TD-LTE线阵和GSM/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1.8 m; GSM/DCS符合3GPP TS 45.005 V9.1.0 (2009-11)规范要求时,TD-LTE线阵和GSM/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3m。 TD-LTE线阵和CDMA 1X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2.7m。 TD-LTE线阵和CDMA2000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2.7m。 TD-LTE线阵和WCDMA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2m TD-LTE与TD-SCDMA隔离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2m。 2、LTE-F频段天线隔离度要求: TD-LTE线阵和GSM/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3m。 TD-LTE线阵和CDMA 1X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2 m。 TD-LTE线阵和CDMA2000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3 m。 TD-LTE线阵和WCDMA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2m。 3、GPS 天线安装位置应高于其附近金属物,与附近金属物水平距离大于等于1.5米,两个或多个GPS天线安装时要保持2米以上的间距 4、不同扇区的天线之间间距应在2米以上; b)全向天线安装于铁塔塔身平台上时,天线与塔身的水平距离应大于3m。 c)同平台全向天线与其它天线的间距应大于1.5m。 d)上下平台全向天线的垂直距离应大于1m。 5、定向天线 同一小区两单极化天线在辐射方向上间距应大于4m。(最小不小于3.5m) 相邻小区间两天线间距应大于0.5m。 上下平台间天线垂直分极距离应大于1m。 900MHz天线和DCS1800MHz天线安装与同一平台上时,天线水平间距应大于1m。 微波天线与GSM天线安装于同一平台上时,微波天线朝向应处于GSM同一小区两天线之间。 直放站中的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应满足水平距离≥30 m,垂直距离≥15 m。

各系统之间的干扰分析

1.各系统之间的干扰分析 1.1.需考虑的干扰类型 由于各系统需要共址建设,为了保证各系统间不至于互相影响,需要对各系统间的干扰情况进行分析。从形成机理的角度,系统之间的干扰可以分为杂散辐射、接收机互调干扰和阻塞干扰(由于一般系统之间的间隔频率可以大约工作带宽数倍,所以系统间一般不容易出现邻频干扰)。 1)杂散辐射(Spurious emissions) 由于发射机中的功放、混频、滤波等器件工作特性非理想,会在工作带宽以外较宽的范围内产生辐射信号分量(不包括带外辐射规定的频段),包括电子热运动产生的热噪声、各种谐波分量、寄生辐射、频率转换产物以及发射机互调等。3GPP 将该部分信号通归为杂散辐射,因为其分布带宽很广,也有文献称为宽带噪声(Wideband Noise)。 邻频干扰和杂散辐射不同,邻频干扰中所考虑的干扰发射机泄漏信号指的是:被干扰接收机所处频段距离干扰发射机工作频段较近,但尚未达到杂散辐射的规定频段的情况;根据3GPP TS25.105,杂散辐射适用于指配带宽以外、有效工作带宽2.5倍以上的频段;当两系统的工作频段相差带宽2.5倍以上时,滤波器非理想性将主要表现为杂散干扰。 2)接收机互调干扰 包括多干扰源形成的互调、发射分量与干扰源形成的互调(TxIMD)、交叉调制(XMD)干扰3种。 多干扰源形成的互调是由于被干扰系统接收机的射频器件非线性,在两个以上干扰信号分量的强度比较高时,所产生的互调产物。 发射分量与干扰源形成的互调是由于双工器滤波特性不理想,所引起的被干扰系统发射分量泄漏到接收端,从而与干扰源在非线性器件上形成互调。 交叉调制也是由于接收机非线性引起的,在非线性的接收器件上,被干扰系统的调幅发射信号,与靠近接收频段的窄带干扰信号相混合,将产生交叉调制。 3)阻塞干扰 阻塞干扰并不是落在被干扰系统接收带宽内的,但由于干扰信号功率太强,而将接收机的低噪声放大器(LNA)推向饱和区,使其不能正常工作。被干扰系统可允许的阻塞干扰功率一般要求低于LNA的1dB压缩点10dB。 由于互调干扰主要出现在:有两个以上不同的频率作用于非线性电路或器件时,将由这两个频率互相调制而产生新的频率,若这个新频率正好落于某一个信道而为工作于该信道的接收机所接收时,此时所构成的接收机的干扰。本次共址建设的多个系统只是共用铁塔、机房等公共设施,收发信机间并不共用电路或器件,所以不会直接共同作用在非线性器件上,间接落在某系统非线性器件上的不同频率分量一般强度不高,产生的新频率分量较微弱。而且,互调干扰产物与各频率分配有关,可以通过频率规划(所分配频段内的频率调整),避免互调产物落在被干扰系统工作频点上。所以,本方案可以不考虑互调干扰,重点分析杂散干扰和阻塞干扰,并且按照两者中受限的一种,分析共址时的干扰抑制方案;由于基站发射功率大、接收灵敏度高,所以本例中多系统共址时主要考虑基站与基站之间的干扰。

圆极化天线交叉极化隔离度与轴比间的关系

对于圆极化或线极化通信制式的地面站天线来说,国际卫星(INTELSAT)组织有一些强制性技术要求。 例如,其中要求线极化地面站天线交叉极化隔离度XPD >=30dB; 而对于圆极化地面站天线: 1. 当地面站天线口径D>=4.5m时,要求天线交叉极化隔离度XPD不低于30.7dB(相当于天线轴比AR不大于1.06或0.5dB); 2.当地面站天线口径 2.5m<= D <=4.5m时,要求天线交叉极化隔离度XPD 不低于27.3dB(相当于天线轴比AR不大于1.09或0.75dB); 3.当地面站天线口径 D <=2.5m时,要求天线交叉极化隔离度XPD不低于17.7dB(相当于天线轴比AR不大于1.3或2.28dB)。 上面讲到了天线交叉极化隔离度XPD,天线轴比AR,以及轴比AR的两种表达形式。对于线极化地面站天线,由于天线是发射或接受线极化电磁波,没有轴比问题,所以只提交叉极化隔离度; 而圆极化地面站天线是发射或接受圆极化电磁波,所以既要用交叉极化隔离度,还可以用天线轴比。实际上轴比和交叉极化隔离度是相关的,知道了轴比就可以求出交叉极化隔离度,当然知道了交叉极化隔离度也可以求出轴比。如以下公式: (1) 其中R表示以dB为单位的轴比。 天线轴比一般用的最多有两种表示(还有用角度表示,但用的很少),一种是以dB 为单位的R表示,或者一种是无单位的b表示。前者一般在试验室测试很方便,所以研制生产人员用的较多。二者换算关系如下: (2) 轴比还可以用角度表示: R=20lg{ ( 1+sin Δ )/( 1-sin Δ) } (3) b= ( 1+sin Δ )/( 1-sin Δ) (4) 其中Δ = 0~90°(要用弧度表示) 由(1),(2),)式可以算出常用的几种数据: 轴比 b 1.06 1.09 1.3 轴比 R(dB) 0.506124 0.7485 2.2788

天线隔离度要求

硬件安装目录 目录 附录 B 天线安装间距要求......................................................................................................B-1 B.1 全向天线安装间距要求......................................................................................................B-1 B.2 定向天线安装间距要求......................................................................................................B-2

附录 B 天线安装间距要求 B.1 全向天线安装间距要求 按全向天线隔离度为30dB考虑,天线间距要求如表B-1所示。 表B-1全向天线安装距离的要求 天线类型垂直间距 水平间距备注 GSM900: TX-TX,TX-RX ≥0.5m 增益<10dBi:≥4m 增益>10dBi:≥5m 天线距塔体2m 一般接收天线高于发射 天线架设 GSM1800: TX-TX,TX-RX ≥0.3m 增益<10dBi:≥2m 增益<10dBi:≥2.5m 天线距塔体2m 一般接收天线高于发射 天线架设 GSM900+GSM1800: TX-TX,TX-RX ≥0.2m 增益<10dBi:≥2m 增益>10dBi:≥2m 天线距塔体2m 一般接收天线高于发射 天线架设 分集接收要求: GSM900:RX-RX ------ ≥4m(推荐6m)天线距塔体2m GSM1800:RX-RX ------ ≥2m(推荐3m)天线距塔体2m 注意: z为便于日后扩容,建议严格按照上述天线间距要求架设天线。 z若受安装环境限制,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共用同一根天线支架时,可以不考虑天线间的水平间距要求,但必须保证上表的垂直间距为必要条件,绝 不允许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安装于同一水平面。 z必须保证两天线辐射最大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天线的1/2垂直面半功率角。垂直面半功率角一般取值在4°~12°之间,辐射最大方向之间的夹 角一般取值大于7°,增益越高角度越小。 z一般天线越长(天线增益越高),则要求天线之间的间距越大。

关于LTE天线与现有系统隔离度的问题

天线安装位置是无线专业设计的核心内容,其中各系统间的隔离度是查勘画图时需要注 意的一个重要问题,也隐藏着较多风险;请各地市务必按总体组(摘自LTE设计作业指 导书)的要求进行设计;在天面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建议更换天面/换点;如果分公司 坚持放宽隔离度的要求,建议大家向分公司网优部门充分反应后期干扰的风险,尽到我 们的责任;即便后续出问题,便也不是我们一方的事了。 隔离度要求如下(水平、垂直隔离度,是或的关系,只要满足其一便可);此外,如果 设计人员不知道现网设备满足的规范版本,建议按不同版本的最严标准进行设计。 (一)TD-LTE宏站(F频段)与其他系统共站址时的干扰协调 1、关闭DCS1800系统1870MHz以上频点,有条件的区域关闭1850MHz以上频点;推动工信 部暂缓分配1870MHz以上频段给FDD LTE系统。

2、若存在GSM900系统的二次谐波干扰,应更换GSM900系统天线。 3、若存在DCS1800系统的三阶互调干扰,应更换DCS1800系统天线(天线三阶互调抑制指 标优于-133dBc)。 4、开启动态AGC功能提升F频段RRU的抗阻塞能力。 5、在工程实施中,两系统天线之间适当进行垂直或水平空间隔离,建议TD-LTE F 频段 基站天线安装间距采用如下标准: (1)TD-LTE线阵与GSM900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 0.5m,垂直隔离距离≥0.3m。 (2)DCS1800下行链路工作在1870MHz以下,且DCS1800系统在F频段的杂散指标 <-65dBm/MHz(-75dBm/100kHz)时,TD-LTE线阵和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 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隔离距离≥0.3m。

天线隔离度要求

GSM/DCS符合3GPP TS (2005-11)规范要求时,TD-LTE线阵和GSM/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 m; GSM/DCS符合3GPP TS (2009-11)规范要求时,TD-LTE线阵和GSM/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垂直距离≥。 TD-LTE线阵和CDMA 1X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 TD-LTE线阵和CDMA2000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 TD-LTE线阵和WCDMA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垂直距离≥ TD-LTE与TD-SCDMA隔离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垂直距离≥。 2、LTE-F频段天线隔离度要求: TD-LTE线阵和GSM/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垂直距离≥。 TD-LTE线阵和CDMA 1X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2 m。 TD-LTE线阵和CDMA2000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3 m。 TD-LTE线阵和WCDMA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垂直距离≥。 3、GPS 天线安装位置应高于其附近金属物,与附近金属物水平距离大于等于米,两个或多个GPS天线安装时要保持2米以上的间距 4、不同扇区的天线之间间距应在2米以上; b)全向天线安装于铁塔塔身平台上时,天线与塔身的水平距离应大于3m。 c)同平台全向天线与其它天线的间距应大于。 d)上下平台全向天线的垂直距离应大于1m。 5、定向天线 同一小区两单极化天线在辐射方向上间距应大于4m。(最小不小于) 相邻小区间两天线间距应大于。 上下平台间天线垂直分极距离应大于1m。 900MHz天线和DCS1800MHz天线安装与同一平台上时,天线水平间距应大于1m。 微波天线与GSM天线安装于同一平台上时,微波天线朝向应处于GSM同一小区两天线之间。 直放站中的施主天线和重发天线应满足水平距离≥30 m,垂直距离≥15 m。

空间隔离度计算

1.1 空间隔离估算 空间隔离估算是干扰判断的重要阶段,通过系统间天线的距离、主瓣指 向等计算得到理论的空间隔离度,才能为下面的干扰确定性计算做准备, 从理论上确定系统受干扰的程度。 在移动通信中,空间隔离度即天线间的耦合损耗,是指一发射机发射信 号功率,与该信号到达另一可能产生互调产物的发射机输出端(或者接 收发天线间足够的隔离度,可以保证接收机的灵敏度。因为位于同一基 站或附近基站等的发射机产生的带外信号或者带内强信号,将使接收机 噪底抬升或者阻塞。减小干扰的办法,主要是两基站天线应有足够的空 间距离,滤除带内干扰和带外信道噪声。 隔离方式一般分为水平隔离、垂直隔离和倾斜隔离,如图错误!文档中 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2所示。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2隔离度的分类

下面针针对这三种隔离方式,分别计算隔离距离。 1.1.1 水平隔离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3水平隔离示意图 ●水平隔离度计算公式: D H(dB)= 22 +20 log (S /λ) -(Gt +Gr) 其中: ●S =天线水平间距(米)。 ●λ =中心频率对应的波长(米)。 ●Gt =在收发天线直线连线上发射天线增益(dBi)。 ●Gr =在收发天线直线连线上接收天线增益(dBi)。 1.1.2 垂直隔离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4垂直隔离示意 因为垂直方向上天线不可能正对,且俯仰的角度比较小,所以垂直方向 空间隔离度的计算公式没有将天线增益计算在内。

垂直隔离度计算: D V ( dB ) =28 +40 log (S /λ) 其中: S =天线垂直间距(米)。 λ =中心频率对应的波长(米)。 1.1.3 倾斜架设时的隔离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5倾斜隔离示意 在实际安装中,并不存在纯垂直隔离或纯水平隔离,通常介于两者之间。 倾斜隔离度计算: D S ( dB )=(D V - D H)×(θ/ 90)+ D H 其中: θ=天线之间的垂直夹角(度)。 λ=中心频率对应的波长(米)。 可以看出:倾斜架设时天线隔离度小于完全垂直隔离度,但大于水平隔 离度。 通过外场测试验证,倾斜隔离度经典计算公式与实际测试值有一定差距, 在应用时需要留10dB以上的余量。计算值加10db 因此建议在LOS距离内的倾斜隔离度均按水平隔离方法计算

移动LTE天线隔离度要求

1.1 网间干扰协调 在TD-LTE频段附近使用的移动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制式: (1)GSM1800:1710-1755MHz(上行),1805-1850MHz(下行); (2)CDMA2000:1920-1935MHz(上行),2110-2125MHz(下行); (3)WCDMA:1940-1955MHz(上行),2130-2145MHz(下行); (4)TD-SCDMA:1880-1900MHz(F频段),2010-2025MHz(A频段),2320-2370MHz(E频段) (5) WLAN: 2400—2483.5MHz; 经过分析计算,各系统间的干扰协调要求如下。 1.1.1TD-LTE宏站(F频段)与其他系统共站时的干扰 协调 在工程实施中,两系统天线之间适当进行垂直或水平空间隔离,建议TD-LTE 基站天线安装间距采用如下标准: GSM/DCS符合3GPP TS 05.05 V8.20.0(2005-11)规范要求时,TD-LTE线阵和GSM/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1.8 m; GSM/DCS符合3GPP TS 45.005 V9.1.0 (2009-11)规范要求时,TD-LTE线阵和GSM/DCS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3m。 TD-LTE线阵和CDMA 1X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2 m。 TD-LTE线阵和CDMA2000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建议采用垂直隔离方式,垂直距离≥3 m。 TD-LTE线阵和WCDMA定向天线之间间距要求:并排同向安装时,水平隔离距离≥0.5m,垂直距离≥0.2m。 TD-SCDMA符合《YD/T 1365-2006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接入网络设备技术要求》及《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关于发布《2GHz频段

隔离度的计算

隔离度的计算 所谓自激是指经直放站放大后的信号再次进入接收端进行二次放大,导致功放工作于饱和状态。直放站的自激只出现在无线直放站中,由于光纤直放站是直接耦合基站信号,所以光纤直放站不会产生自激。关于自激解释如下:比如温度变化引起放大器增益变化、隔离度改变,基站参数改变造成直放站输入信号增大等。调试直放站时,切不可过分追求直放站的放大作用而将增益调得过大,一定要留有余地。直放站安装不当,收发天线隔离度不够,整机增益偏大时,输出信号经延时后反馈到入端,致使直放站输出信号发生严重失真产生自激,信号自激的频谱,发生自激后信号波形质量变差,严重影响信号质量。 克服自激现象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增大施主与重发天线的隔离度,二是降低直放站增益。当要求直放站覆盖范围较小时,可采用降低增益的办法,当要求直放站的范围较大时,应增大隔离度,工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增大收发天线的水平及垂直距离 -增加遮挡物,如加装屏蔽网等 -增加施主天线的方向性,如使用抛物面天线 -选用方向更强的重发天线,如定向角度天线 -调整施主与重发天线的角度和方向,使两者尽量背向 直放站系统中的隔离度主要是由直放站接收天线和直放站的发射天线间的隔离损耗所决定。 隔离度I的计算方法如下:

I=F/BD+LW+ F/BP+LP 收发隔离要求:I-10≥GREP 式中:F/BD施主正对基站方向天线的前后比; F/BP覆盖天线的前后比; LW障碍物损耗 GREP直放站的增益 LP自由传播空间损耗,LP=32.4+20LOGD+20LOGF; D两天线间的距离,单位KM F频率,单位:MHZ 测量收发隔离度 收发隔离度,即信号从直放站输出端口至输入端口的空中路径衰减值,其大小直接影响着直放站的增益配置,在确定天线位置后,一定要测量隔离度。直放站前向输出功率比反向输出功率大,主要考虑前向链路的收发隔离度。收发隔离度分为水平隔离度和垂直隔离度。 水平隔离度Lh用分贝表示公式如下:Lh=22.0+20log10(d/λ)-(Gt+Gr)+(Xt+Xr) (1) 其中: 22.0为传播常数 d为收发天线水平间隔(单位:米) λ为天线工作波长(单位:米) Gt、Gr分别为发射和接收天线的增益(单位:dB) Xt、Xr分别为发射和接收天线的前后比(单位:dB) 垂直隔离度Lv用分贝表示公式如下:Lv=28.0+40log10(d/λ) (2)

电信版_不同系统间的天线隔离度

不同系统间的天线隔离度 在共建铁塔中,在很小的范围内集中了大量的无线系统,需考虑GSM900MHz、GSM1800MHz、CDMA800MHz、WCDMA 2GHz、CDMA 2GHz 、TD-SCDMA 2GHz系统间的干扰隔离要求,PHS不在本指引讨论的范围。 各系统间频率要求如下: 系统上行频段(MHZ) 下行频段(MHZ) GSM900(中国移动) 885-909 930-954 GSM900(中国联通) 909-915 954-960 GSM1800(中国移动) 1710-1735 1805-1830 GSM1800(中国联通) 1745-1755 1840-1850 CDMA800 825-835 870-880 WCDMA 1920-1935 2110-2125 CDMA2000 1940-1955 2130-2145 TD-SCDMA 1880-1920,2010-2025 附录中隔离度计算,是根据各系统的行业规范规定的杂散辐射、阻塞电平,接收机灵敏度等指标为基准,实际工程中,各个厂家的设备在这些指标上往往优于规范的要求,因此最终的隔离要求要比以下结果小,可根据设备实际的性能参数进行详细计算。 本附录中GSM900和GSM1800是指杂散辐射等指标能满足YDT 883-1999《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及无线指标测试方法》规定的设备,对于较早购买的不满足此标准的设备,需要的隔离度较大。 相同制式之间的干扰隔离度,是指不同运营商相同制式网络之间的隔离要求。 1) GSM900与GSM900隔离度 移动GSM900(上行885~909,下行930~954),联通GSM900(上行909~915,下行954~960)。

系统间隔离度及天线间距计算举例

系统间隔离度及天线间距 计算举例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共址时 天线之间的最小间距计算 (版权所有) 我们选取以下模型来计算WLAN系统隔离度和室内分布中和共址时天线之间的最小间距 在这个模型中,从干扰源基站的功放输出的信号首先被发送滤波器滤波,然后因两个基站间有一定的隔离而得到相应的衰减,最后被受干扰基站的接收机所接收。 到达被干扰基站的天线端的杂散干扰功率可以表示: Ib=Ptxamp-Pattenution-Iisolation+10*lg(BW1/BW2) 变形得: Iisolation=Ptxamp-Pattenution-Ib+10*lg(BW1/BW2)

其中: Iisolation:天线隔离度(dB) Ptxamp:干扰源功放输出杂散功率指标(dBm) Pattenuation:限带滤波器带外衰减 Ib:允许最大杂散干扰(杂散干扰不应该大于带内总的热噪声Pn) BW1:被干扰基站信号带宽 BW2:干扰信号可测带宽 (1)计算WLAN 频段和频段工作信道带宽内总的热噪声功率。 WLAN 频段工作信道带宽为22MHz,因此WLAN 频段工作信道带宽内总的热噪声 功率: Pn=-174dBm+10lg(22×106Hz)=-101dBm WLAN 频段工作信道带宽为20MHz,因此WLAN 频段工作信道带宽内总的热噪声功率: Pn=-174dBm+10lg(20×106Hz)= -101dBm (取值四舍五入,实际计算值均小于-101dBm) 则Ib= Pn=-101dBm (2)根据我国无委型号核准测试标准,WLAN杂散指标为-30dBm/MHz;

系统间隔离度及天线间距计算举例

WLAN系统中2.4GHz和5.8GHz共址时 天线之间的最小间距计算 (版权所有) 我们选取以下模型来计算WLAN系统隔离度和室内分布中2.4GHz和 5.8GHz共址时天线之间的最小间距 在这个模型中,从干扰源基站的功放输出的信号首先被发送滤波器滤波,然后因两个基站间有一定的隔离而得到相应的衰减,最后被受干扰基站的接收机所接收。 到达被干扰基站的天线端的杂散干扰功率可以表示: Ib=Ptxamp-Pattenution-Iisolation+10*lg(BW1/BW2) 变形得: Iisolation=Ptxamp-Pattenution-Ib+10*lg(BW1/BW2) 其中:

Iisolation:天线隔离度(dB) Ptxamp:干扰源功放输出杂散功率指标(dBm) Pattenuation:限带滤波器带外衰减 Ib:允许最大杂散干扰(杂散干扰不应该大于带内总的热噪声Pn) BW1:被干扰基站信号带宽 BW2:干扰信号可测带宽 (1)计算WLAN 2.4G频段和5.8G频段工作信道带宽内总的热噪声功率。 WLAN 2.4G频段工作信道带宽为22MHz,因此WLAN 2.4G频段工作信 道带宽内总的热噪声功率: Pn=-174dBm+10lg(22×106Hz)=-101dBm WLAN 5.8G频段工作信道带宽为20MHz,因此WLAN 5.8G频段工作信道带宽内总的热噪声功率: Pn=-174dBm+10lg(20×106Hz)= -101dBm (取值四舍五入,实际计算值均小于-101dBm) 则Ib= Pn=-101dBm (2)根据我国无委型号核准测试标准,WLAN杂散指标为-30dBm/MHz; 则:干扰源功放输出杂散功率指标: Ptxamp(2.4)=22 MHz ×(-30dBm/MHz)=(10lg22-30)dBm=-17 dBm Ptxamp(5.8)=20 MHz ×(-30dBm/MHz)=(10lg22-30)dBm=-17 dBm (取值四舍五入,实际计算值均小于-17 dBm) 则Ptxamp=-17 dBm (3)常用WLAN设备的限带滤波器带外衰减Pattenuation为80d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