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安全装备-安全带&安全气囊介绍

汽车安全装备-安全带&安全气囊介绍

汽车安全装备-安全带&安全气囊介绍
汽车安全装备-安全带&安全气囊介绍

汽车安全装备-安全带&安全气囊介绍

一、安全带

安全带作为汽车发生碰撞过程中保护驾乘人员的基本防护装置,它的诞生早于汽车。早在1885年,安全带出现并使用在马车上,目的是防止乘客从马车上摔下去。1902年5月20日在纽约举行的一场汽车竞赛场上,一名赛车手为防止在高速中被甩出赛车,用几根皮带将自己和同伴拴在座位上。竞赛时,他们驾驶的汽车因意外冲入观众群,造成两人丧生,数十人受伤,而这几名赛车手却由于皮带的缘故死里逃生。这几根皮带也就成为汽车安全带的雏形,在汽车上首次使用,便挽救了使用者的生命。

1922年,赛车场上的跑车开始使用安全带;1955年,美国福特汽车装用了安全带;1968年,美国规定轿车面向前方的座位均要安装安全带。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都相继制定了汽车乘员必须要佩带安全带的规定,我国公安部于1992年11月15日颁布了通告,规定从1993年7月1日起,所有小客车 (包括轿车、吉普车、面包车、微型车)驾驶人和前排座乘车人必须使用安全带。《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戴安全头盔。

安全带是所有的车辆安全系统中最基本的一个。上车、把安全带拉过来,然后"咔嗒"一声系好。很容易,是吗?对,是很容易,可是人们依然会忘记这么做,或者说他们不喜欢这种被"束缚"的感觉,现在大部分的新车都会发出各种声音或光信号,提醒人们系好安全带,这样所谓的"遗忘"也就走到终点了。2004年,高速公路上车祸的受害者有55%没有系安全带,而据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估计,2002年有14570人从死神手下逃脱,原因仅仅是他们系好了安全带。

安全带的技术进步包括预紧器、力道限制器,以及三点式或四点式的组合等。在撞击的时候,预紧器可以把安全带拉紧,防止由于松懈而带来会造成身体伤害的位移。撞击结束后,力道限制器可以使安全带略微松弛以减轻对车内乘员的压力。

三点式安全带可束住乘客的胸腔和大腿前部,在微型轿车中可以将对前座乘客的严重伤害减少44%(与不系安全带的乘客相比),对后座乘客的严重伤害可以减少44%,如果跟横向安全带相比,对后座乘客的严重伤害可以减少15%。更重要的是,前座乘客使用三点式安全带而不是横向安全带,对乘客腹部和头部的伤害将分别可以减少52%和47%*。

典型的四点式安全带包括两条竖向的吊带,可以束住车内乘员的胸腔,并在底部与横向安全带扣接。四点式安全带已经在赛车上使用了很多年,现在一些客气制作厂商,比如沃尔沃,正尝试将其应用到微型轿车上。设计的出发点是在汽车发生滚翻时,四点式安全带可以将撞击力更均匀地分散掉,同时还可以将乘客牢牢地固定在座椅。

看看我们对于佩戴安全带的实测视频吧,不要以为堵车高峰时就可以不佩戴安全带。

预紧式安全带

预紧式安全带(PRETENSIONER SEAT BELT)也称预缩式安全带。这种安全带的特点是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的一瞬

间,乘员尚未向前移动时它会首先拉紧织带,立即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然后锁止织带防止乘员身体前倾,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预紧式安全带中起主要作用的卷收器与普通安全带不同,除了普通卷收器的收放织带功能外,还具有当车速发生急剧变化时,能够在0.1秒左右加强对乘员的约束力,因此它还有控制装置和预拉紧装置。

基本原理

理想的安全带作用过程是:首先,及时收紧,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刻毫不犹豫地把人"按"在座椅上。然后,适度放松,待冲击力峰值过去,或人已能受到气囊的保护时,即适当放松安全带。避免因拉力过大而使人肋骨受伤。先进的安全带都带有预收紧装置和拉力限制器,让我们来看看这两者的功能原理。

一、安全带预收紧装置当事故发生时,人向前,座椅往后,此时如果安全带过松.则后果很可能是:乘员从安全带下面滑出去:或者,人已碰到了气囊,而此时安全带由于张紧余量过大而未能及时绷紧,即未能像希望的那样先期吃掉一部分冲力,而是将全部负担都交给了气囊。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乘员严重受伤。但问题是,正确安装的安全带。其松动余地来自何方?一是由于乘员的衣服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另外在安全带装置中也多少隐藏了部分松动余地,这种余地无法消除,但真遇到事故时,还就应该尽量消除。怎么办?为此出现了这种安全带预收紧装置它负责提供瞬间绷紧的安全带。其作用过程是:首先由一个探头负责收集撞车信息,然后释放出电脉冲,该脉冲传递到气体发生器上,引爆气体。爆炸产生的气体在管道内迅速膨胀,压向所谓的球链,使球在管内往前窜,带动棘瓜盘转。棘爪盘跟铀连为一体,安全带就绕在轴上。简单地讲,就是气体压力使球动,球带动棘爪盘转,棘爪盘带动轴转--瞬间实现了安全带的预收紧功能。从感知事故到完成安全带预收紧的全过程仅持续千分之几秒。管道末端是一截空腔,用于容留滚过来的球。

二、安全带拉力限制器事故发生后,安全带在预收紧装置的作用下,已经绷紧了。但我们希望在受力峰值过去后,安全带的张紧力度马上降低,以减小乘员受力,这份特殊任务就由安全带拉力限制器来完成:在安全带装置上,有一个如前所述的预收紧装置,底下卷绕着安全带。轴芯里边是一根钢质扭转棒。当负荷达到预定情况时,扭转棒即开始扭曲,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安全带,实现了安全带的拉力限制功能。

预紧式安全带的主要分类

控制装置分有两种:

一种是电子式控制装置,由电子控制单元(ECU)检测到汽车加速度的不正常变化,经过电脑处理将信号发至卷收器的控制装置,激发预拉紧装置工作,这种预紧式安全带通常与辅助安全气囊组合使用。

另一种是机械式控制装置,由传感器检测到汽车加速度的不正常变化,控制装置激发预拉紧装置工作,这种预紧式安全带可以单独使用。

预拉紧装置则有多种形式,常见的预拉紧装置是一种爆燃式的,由气体引发剂、气体发生剂、导管、活塞、绳索和驱动轮组成。当汽车受到碰撞时预拉紧装置受到激发后,密封导管内底部的气体引发剂立即自燃,引爆同一密封导管内的气体发生剂,气体发生剂立即产生大量气体膨胀,迫使活塞向上移动拉动绳索,绳索带动驱动轮旋转号驱动轮使卷收器卷筒转动,织带被卷在卷筒上,使织带被回拉。最后,卷收器会紧急锁止织带,固定乘员身体,防止身体前倾避免与方向盘、仪表板和玻璃窗相碰撞。

二、安全气囊

简介

安全气囊一般安装在车内前方(正副驾驶位),侧方(车内前排和后排)和车顶三个方向。在装有安全气囊系统的容器外部都印有Supplemental Inflatable Restraint System,简称SRS)的字样,直译成中文,应为“辅助可充气约束系统”。旨在减轻汽车碰撞后,乘员因惯性发生二次碰撞时的伤害程度。

安全气囊的原理及结构

安全气囊主要是为了防止汽车碰撞时车内乘员和车内部件间发生碰撞而造成的伤害,它通常是作为安全带的辅助安全装置出现,二者共同作用。安全气囊的保护原理是:当汽车遭受一定碰撞力量以后,气囊系统就会引发某种类似微量炸药爆炸的化学反应,隐藏在车内的安全气囊就在瞬间充气弹出,在乘员的身体与车内零部件碰撞之前能及时到位,在人体接触到安全气囊时,安全气囊通过气囊表面的气孔开始排气,从而起到铺垫作用,减轻身体所受冲击力,最终达到减轻乘员伤害的效果。

『通常车型的安全气囊系统结构示意图』

常用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由碰撞传感器、控制模块(ECU)、气体发生器及气囊等组成,下面逐一为大家介绍这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安全气囊系统传感器

安全气囊传感器一般也称碰撞传感器,按照用途的不同,碰撞传感器分为触发碰撞传感器和防护碰撞传感器。触发碰撞传感器也称为碰撞强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碰撞时的加速度变化,并将碰撞信号传给气囊电脑,作为气囊电脑的触发信号;防护碰撞传感器也称为安全碰撞传感器,它与触发碰撞传感器串联,用于防止气囊误爆。

按照结构的不同,碰撞传感器还可分为机电式碰撞传感器、电子式碰撞传感器以及机械式碰撞传感器。防护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电子式结构,触发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机电结合式结构或机械式结构。机电结合式碰撞传感器是利用机械的运动(滚动或转动)来控制电气触点动作,再由触点断开和闭合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常见的有滚球式和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电子式碰撞传感器没有电气触点,目前常用的有电阻应变式和压电效应式两种。机械式碰

撞传感器常见的有水银开关式,它是利用水银导电的特性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

『安装在发动机舱前纵梁上面的气囊碰撞传感器,以机电式居多』

控制模块(ECU)

对于早期的汽车,一般设有多个触发碰撞传感器,安装位置一般在车身的前部和中部,例如车身两侧的翼子板内侧、前照灯支架下面以及发动机散热器支架两侧等部位。随着碰撞传感器制造技术的发展,有些汽车将触发碰撞传感器安装在气囊系统ECU内。防护碰撞传感器一般都与气囊系统ECU组装在一起,多数安装在驾驶舱内中央控制台下面。ECU是气囊系统的核心部件,大多安装在驾驶舱内中央控制台下面。

『大多数气囊控制模块(ECU)都安装在车身中部靠近挡把的位置』

『典型的气囊系统控制电路示意图』

汽车行驶过程中,传感器系统不断向控制装置发送速度变化(或加速度)信息,由气囊控制模块(ECU)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判断,如果所测的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或其它指标超过预定值(即真正发生了碰撞),则囊控制模块向气体发体发生器发出点火命令。

气体发生器

气体发生器主要是用来在在较短的时间内(30ms左右)产生大量的气体充满气囊,产生的气体必须对人体无害,且不能温度太高,同时要求气体发生器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目前气体发生器主要有压缩气体式、烟火式和混合式三种型式。混合式气体发生器是压缩气体式和烟火式相结合的发生器,也是目前广泛应用一种气体发生器。

『包含气体发生器和气囊在内的模块(背面),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对它们进行拆解的』气体发生器内存储有氮化钠或硝酸铵等物质。当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时,这些物质会迅速发生分解反应,产生大量气体(无毒无味的氮气占70%以上),充满气囊。而较新型的安全气囊加入了可分级充气或释放压力的装置,以防止一次突然点爆产生的巨大压力对人体产生的伤害。分级点爆装置,即气体发生器分两级点爆,第一级产生约40%的气体容积,远低于最大压力,对人头部移动产生缓冲作用,第二级点爆产生剩余气体,并且达到最大压力。而分级释放压力方式就是在气囊袋上开有泄压孔或可调节压力的孔,一开始压力达到设定极限,便能瞬时释放压力,以

避免对乘客造成过大伤害。

缓冲气囊

气囊一般由防裂性能好的聚酞胺织物制成,它是一种半硬的高分子材料,能承受较大的压力;经过硫化处理,可减少气囊冲气膨胀时的冲击力。为使气体密封,气囊里面涂有涂层材料。气囊的大小、形状、漏气性能是确定安全气囊保护效果的重要因素,必须根据不同汽车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气囊静止时被折叠成包,安放在气体发生器上部和气囊饰盖之间,气囊饰盖表面模压有浅印,以便气囊充气爆开时撕裂饰盖,并减小冲出饰盖的阻力。气囊背面或顶部设置有排气孔,当驾驶员压在气囊上时,气囊受压后便从排气孔排气。

『气囊和气体发生器模块安装的位置』

此外,气囊系统还有备用电源,备用电源电路由电源控制电路和若干电容器组成。当汽车发生碰撞导致蓄电池和发电机与气囊系统断开时,备用电源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6秒)可以维持气囊系统供电。

为了保证转向盘具有足够的转动角度而又不致于损伤气囊组件的连接线束,在转向盘和转向柱之间采用了螺旋线束,即将线束安装在螺旋形弹簧内(螺旋线束也称为螺旋弹簧、游丝或游丝弹簧)。

气囊起爆条件

为了保证安全气囊在适当的时候打开,汽车生产厂家都规定了气囊的起爆条件,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气囊才会爆炸。虽然在一些交通事故中,车内乘员碰得头破血流,甚至出现生命危险,车辆接近报废,但是如果达不到安全气囊爆炸的条件,气囊还是不会打开。

安全气囊打开需要合适的速度和碰撞角度。从理论上讲,只有车辆的正前方左右大约60°之间位置撞击在固定的物体上,速度高于30公里/小时,这时安全气囊才可能打开。这里所说的速度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车速,而是在试验室中车辆相对刚性固定障碍物碰撞的速度,实际碰撞中汽车的速度要等效于这个试验速度气囊才能打开。

『碰撞试验都是撞击刚性物体而实际碰撞的速度要等效于预定的速度气囊才会打开』汽车发生碰撞时的主要受力部位是乘员舱骨架和车身纵梁,为了缓冲碰撞时的冲击力,车身前部大都设计有碰撞缓冲区,而且车身的刚度公布也是不均匀的。在一些事故中,例如当轿车与没有后部防护装置的卡车发生钻入性追尾事故,或轿车碰撞护栏后发生翻车事故,或发生车身侧面碰撞等,这样的事故往往没有车身前部的直接撞击,主要是车身上部和侧面发生碰撞,碰撞车身部位的刚度很小,虽然车舱发生了很大的变形,造成了车内乘员受伤或死亡,但是由于碰撞部位不对,有时候气囊并不能打开。

安全气囊使存在的缺陷

安全气囊作为提高汽车安全性的有效措施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一些实际的碰撞事故中证明安全气囊确实具有降低乘员伤亡的功效,但也发现了其存在的一些间题。安全气囊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有:气囊可能在很低的车速时打开。汽车在很低车速行驶而发生碰撞事故时,乘员和驾驶员系上安全带即可,完全不需要安全气囊展开起保护作用。如果这时展开气囊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还可能因安全气囊的展开加重碰撞伤害。

气囊的启动会对乘员造成伤害。安全气囊系统启动时将冲开气囊盖板,并且在瞬间展开充气,很可能对乘员造成冲击;产生的灼热气体也会灼伤乘员和驾驶员。据计算,若汽车以60km的时速行驶,突然的撞击会令车辆在0.2秒之内停下,而气囊则会以大约300km/h的速度弹出,而由此所产生的撞击力约有180公斤,这对于头部、颈部等人体较脆弱的部位就很难承。

当乘客偏离座位或座位上无人或儿童乘坐时,气囊系统的启动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还可能会对乘员造成一定的伤害。

『可以关闭的副驾驶位气囊还是很实用的』

安全气囊的使用

由于安全气囊系统存在一定危险性,同时需要正确使用才能发挥SRS系统的作用,因此对于配备安全气囊的车辆,在日常使用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在确保正确驾驶姿态的情况下,驾驶者应将座位尽量向后移,以便有足够空间使安全气囊在发生意外扩张后充分发挥其保护作用,同时驾驶者必须要系好安全带。12岁以下的小孩应坐在汽车的后排,并扣上安全带,绝对不能把小孩放在前排,气囊起爆时的巨大冲击力对于他们来说甚至可能有致命的危险!

『对于有气囊的车型,后排儿童安全座椅固定装置应当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总结

虽然现在的汽车厂商将安全气囊作为重要的卖点来宣传,但是气囊却是把不折不扣的双刃剑,当你合理使用时可以起到不错的保护作用,而遇到气囊不能打开的情况或者不合理使用时,反而会起到副作用。还是那句话,所有安全设备都是辅助性的,只有安全驾驶才是确保安全的最重要保障。

简介

侧气囊是安装在座椅外侧的,目的是减缓侧面撞击造成的伤害。侧气囊一般分为前排侧气囊和后排侧气囊。

前排侧气囊

前排侧气囊一般安装在前排座椅外侧,目的是减缓侧面撞击造成的伤害。目前部分高端或者高配车型都装备了前排侧气囊。

『前排侧气囊』

后排侧气囊

后排侧气囊是安装在后排车座上靠近窗户的一边,不同于前排侧气囊,后排侧气囊一般只会出现在高端车型上。

『后排侧气囊』

大多数车型都只配备了主、副驾驶安全气囊、侧气囊等,其实车辆在真正发生正面碰撞时,下面是更应该受保护的,下面的膝部与中控台的距离最短,是最易造成骨折损伤的部位。

膝部安全气囊是用来降低乘员在二次碰撞中车内饰对乘员膝部的伤害。膝盖部分的气囊位于前排驾驶座椅内,一旦打开能够有效保护后排乘客的腰下肢体部位,从而也能缓解来自正面碰撞的前冲力。

头部气囊(气帘)

简介

汽车装有前排乘客的安全气囊,在一些较为高档的车辆中会装有前/后排头部气囊,腿部和颈部的安全气囊。车辆在发生事故时,车内的气囊气帘可以有效保护车内成员的生命安全,换句话说气囊气帘的个数越多越能有效的保障驾乘人员在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生命安全,当然前提是要针对车辆在发生碰撞时来自各个不同方向的撞击力合理的安排安全气囊气帘的位置及个数。

一份碰撞实验报告指出严重的事故多发生在40-50Km/h。受伤的位置多在胸部,腹部,臀部等突出暴露的部位。一般的安全气囊都是在车辆的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置各一个,用来保护前排成员在车辆发生猛烈撞击时对胸部和脑部的有效保护。在一些中档车中,一般都会装有四个气囊除了位于驾驶位、副驾驶位的两个,在它的座椅侧面内也装有两个。在一些高档车中配备了多个气囊和气帘,分别位于车内前排正副驾驶位,前后座椅两侧各两个,气帘分布在前后挡风玻璃处,侧面视窗处,对来自各个方向的撞击提供最有效的保护。

头部气囊也叫侧气帘,在碰撞时弹出遮盖车窗,以达到保护乘客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的头部气囊都是前后贯通式,只有少数品牌仅有前排头部气囊。前排头部气囊通常安装在挡风玻璃两侧钢梁内侧。

『前排头部气囊』

后排头部气囊是安装在后部车顶处的安全气囊系统,用来保护后排座椅乘客的被动安全配置。

行人安全气囊

尽管行人安全气囊是由丰田公司最先发明,但沃尔沃却是第一个把这项技术应用到量产车上的品牌,沃尔沃对外发布将把“行人安全气囊”这项安全技术配备在即将推出的V40之中。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使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进一步减轻行人受到的伤害。

『行人安全气囊弹出示意图』

行人安全气囊技术可有效减轻车辆正面与行人碰撞后行人受到的伤害,其技术原理是通过安装在前保险杠的传感器监测,如与行人发生碰撞后发动机舱盖尾部自动翘起,隐藏在内部的安全气囊同时释放,并且会包裹部分前挡风玻璃与A柱,这样一来凸起的发动机舱盖与安全气囊便可有助于减轻行人的伤害。

相关视频:

两级安全气囊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改善,安全气囊也在不断发展,两级安全气囊的出现使得安全气囊不再单单只是碰撞时迅速完全弹开而是在前半段迅速充气,后半段间隔零点几秒后再充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减小因气囊爆燃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对人的影响。

两级式气囊也是近些年很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之一。这个技术通过气囊传感器感知到的撞击力度来控制气囊全部打开还是只打开70%。因为在低速碰撞时驾驶员可能不会受到很大程度的伤害,若气囊以320km/h的速度完全弹开必然会对驾驶员造成比车辆碰撞还要严重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只打开一部分是个不错的解决办法,低充气量会让气囊不再是硬邦邦的向面部打来,而会相对柔软许多。

安全气囊系统原理及结构分析

安全气囊系统原理及结构分析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在民用车辆上采用之后,安全气囊时下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汽车被动安全设备,安全气囊的数量已经成为衡量车辆安全性的参照之一,安全气囊的结构和原理到底怎样?安全气囊需要什么条件才能打开?它有哪些缺点?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下面就为大家一一解说。 安全气囊的原理及结构 安全气囊是“辅助约束系统”(SRS)的一部分,主要是为了防止汽车碰撞时车内乘员和车内部件间发生碰撞而造成的伤害,它通常是作为安全带的辅助安全装置出现,二者共同作用。安全气囊的保护原理是:当汽车遭受一定碰撞力量以后,气囊系统就会引发某种类似微量炸药爆炸的化学反应,隐藏在车内的安全气囊就在瞬间充气弹出,在乘员的身体与车内零部件碰撞之前能及时到位,在人体接触到安全气囊时,安全气囊通过气囊表面的气孔开始排气,从而起到铺垫作用,减轻身体所受冲击力,最终达到减轻乘员伤害的效果。 通常车型的安全气囊系统结构示意图 常用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由碰撞传感器、控制模块(ECU)、气体发生器及气囊等组成,下面逐一为大家介绍这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安全气囊系统传感器 安全气囊传感器一般也称碰撞传感器,按照用途的不同,碰撞传感器分为触发碰撞传感器和防护碰撞传感器。触发碰撞传感器也称为碰撞强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碰撞时的加速度变化,并将碰撞信号传给气囊电脑,作为气囊电脑的触发信号;防护碰撞传感器也称为安全碰撞传感器,它与触发碰撞传感器串联,用于防止气囊误爆。 按照结构的不同,碰撞传感器还可分为机电式碰撞传感器、电子式碰撞传感器以及机械式碰撞传感器。防护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电子式结构,触发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机电结合式结构或机械式结构。机电结合式碰撞传感器是利用机械的运动(滚动或转动)来控制电气触点动作,再由触点断开和闭合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常见的有滚球式和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电子式碰撞传感器没有电气触点,目前常用的有电阻应变式和压电效应式两种。机械式碰撞传感器常见的有水银开关式,它是利用水银导电的特性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 安装在发动机舱前纵梁上面的气囊碰撞传感器,以机电式居多 控制模块(ECU) 对于早期的汽车,一般设有多个触发碰撞传感器,安装位置一般在车身的前部和中部,例如车身两侧的翼子板内侧、前照灯支架下面以及发动机散热器支架两侧等部位。随着碰撞传感器制造技术的发展,有些汽车将触发碰撞传感器安装在气囊系统ECU内。防护碰撞传感器一般都与气囊系统ECU组装在一起,多数安装在驾驶舱内中央控制台下面。ECU是气囊系统的核心部件,大多安装在驾驶舱内中央控制台下面。大多数气囊控制模块(ECU)都安装在车身中部靠近挡把的位置

安全气囊的类型和结构

安全气囊的类型 (1)按照气囊的数量包可分为单气囊系统(只装在驾驶员一侧)、双气囊系统(正、副驾驶员侧各有一个安全气囊)和多气囊系统(前排安全气囊、后排安全气囊、侧面安全气囊)。 (2)按大小可分为保护全身的安全气囊、保护整个上身的大型气囊和保护面部的小型护面气囊。 (3)按照保护对象不同可分为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前排乘员防撞安全气囊、后排乘员防撞安全气囊与侧面防撞安全气囊几种。 1、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 驾驶员防撞安全气囊装在方向盘上,分美式和欧式两种。美式气囊是假定驾驶员没有佩戴座椅安全带设计的,其容积较大,为60L。欧式气囊是假定驾驶员佩戴座椅安全带而设计的,其窖较小,约40L。 2、前排乘员防撞安全气囊 由于副驾驶位置乘员在车内位置不固定且前方空间较大,因此为保护其撞车时免受伤害,设计的防撞安全气囊也较大。美式约160L左右,欧式约75L左右(后者考虑了乘员受座椅安全带的约束)。 3、后排乘员防撞安全气囊 装在前排座椅上,防止后排乘员在撞车时受到伤害。

4、侧面防撞安全气囊 装在车门上,防止驾驶员及乘员受侧面撞击。 安全气囊的结构 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气体发生器、点火器、气囊以及控制单元(ECU)等部件组成。 1、传感器 传感器用于检测、判断汽车发生碰撞时的撞击信号,以便及时点爆安全气囊。传感器按其功能可分为碰撞传感器和保险传感器两种。碰撞传感器负责检测碰撞的激烈程度,如果汽车以40KM/H的车速迎面撞到一个不可变形的固定障碍物上,碰撞传感器便会自动接通搭铁回路;保险传感器,其闭合的减度要稍慢一些,防止因碰撞传感器短路而造成误开。传感器按其结构可分为机械式、机电式和电子式3种。下面以机械式传感器(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为例说明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机械式传感器一般安装在保险杠与挡泥板之间,用来感知低速碰撞的信号。传感器安装在一个密封的防震保护盒内,当传感器中的重锤的移动速度高于某一特定车速(称为TBD 车速)时,重锤便将其机械能直接传给引发器使气囊膨开。 具体的工作原理:汽车正常行驶时,扭力弹簧将触头定在上止点位置,传感器没有触发信号给ECU。当汽车碰撞时,减速度所产生的惯性力克服弹簧的扭力而使重锤产生运动,带动触桥转动,使动、静触头结合。此时,传感器向ECU发出接通信号,同时安全传感器也接通,ECU发出引爆指令。

汽车安全气囊分类和功能浅析

安全气囊 气囊 做为车身被动安全性的辅助配置,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当汽车与障碍物碰撞后,称为一次碰撞,乘员与车内构件发生碰撞,称为二次碰撞,气囊在一次碰撞后、二次碰撞前迅速打开一个充满气体的气垫,使乘员因惯性而移动时“扑在气垫上”从而缓和乘员受到的冲击并吸收碰撞能量,减轻乘员的伤害程度。 安全气囊分布在车内前方(正副驾驶位),侧方(车内前排和后排)和车顶三个方向。在装有安全气囊系统的容器外部都印有Supplemental Inflatable Restraint System,简称SRS)的字样,直译成中文,应为“辅助可充气约束系统”。英文名称中强调了安全气囊是辅助性的设备,应该与安全带配合工作才能起到最佳的保护作用。可惜的是中文名称中忽略了这一点,容易给用户带来误解,以为仅靠安全气囊就能获得良好的保护效果。其实,若不配合安全带使用的话,在某些情况下,安全气囊展开时会对乘员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正驾驶位的气囊装在方向盘的中间位置,副驾驶位的安全气囊安装在正前方的平台内部,在意外发生的瞬间可以有效的保护驾驶员和副驾驶位乘员的头部和胸部,因为正面发生的猛烈碰撞会导致车辆前方大幅度的变形,而车内乘员会随着这股猛烈的惯性向前俯冲,造成跟车内构件的相互撞击,另外车内正驾驶位置的安全气囊可以有效的防止在发生碰撞时方向盘顶到驾驶者的胸部,避免致命的伤害。 侧面气囊系统是保护汽车遭侧面碰撞以及车辆翻滚时乘员的安全一般安装于车门上,

在车辆遭到侧面碰撞会导致车门严重变形,以至于无法开启车门,车内乘员被困于车内,侧面安全气囊可以有效的保护车内驾乘人员来自侧面撞击导致的腰部,腹部,胸部外侧,以及胳膊的伤害,保证身体上肢的活动能力和逃生能力。 随着整车被动安全重要性的深入人心,在一些高档豪华车中出现了高达30几个气囊从颈部、膝部、甚至是在车顶的两侧会配有两条管状气囊,在意外情况发生时能够有效的缓解来自车顶上方的下压力,配合侧面气帘能够有效的保护乘客的头部和颈部。膝盖部分的气囊位于前排驾驶座椅内,一旦打开能够有效保护后排乘客的腰下肢体部位,从而也能缓解来自正面碰撞的前冲力。 车外气囊系统又叫保险杠内藏式气囊。当汽车在正面碰撞行人时,气囊迅速向前张开和向两侧举升,托起被撞行人同时防止行人跌向两侧。目前车外气囊系统正处于研制阶段。 安全气囊的概述 安全气囊是汽车被动安全中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产品。它的保护效果已经被人们普遍认识,有关安全气囊的第一个专利始于 1958年。1970年就有厂家开始研制可以减轻碰撞事故中乘员伤害程度的安全气囊;20世纪80年代,汽车生产厂家开始逐渐装用安全气囊;进人90年代,安全气囊的装用量急剧上升;而进入新世纪以后,汽车上普遍都装有安全气囊。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简称SRS)是辅助安全系统,它通常是作为安全带的辅助安全装置出现。安全带与安全气囊是配套使用,没有安全带,安全气囊的安全效果将要大打折扣。据调查,单独使用安全气囊可使事故死亡率降低18%左右,单独使用安全带可使事故死亡率下降42%左右,而当安全气囊与安全带配合使用时可使事故死亡率降低47%左右。由此可见,只有两者相互配合才能最大可能的降低事故的死亡率,安全气囊系统必然作为安全带的辅助系统出现。 当发生碰撞事故时,安全带将乘员“约束”在座椅上,使乘员的身体不至于撞到方向盘、仪表板和风窗玻璃上,避免乘员发生二次碰撞;同时避免乘员在车辆发生翻滚等危险情况下被抛离座位。安全气囊的保护原理是:当汽车遭受一定碰撞力量以后,气囊系统就会引发某种类似小剂量炸药爆炸的化学反应,隐藏在车内的安全气囊就在瞬间充气弹出,在乘员的身体与车内设备碰撞之前起到铺垫作用,减轻身体所受冲击力,从而达到减轻乘员伤害的效果。 安全气囊系统称为SRS,相对于安全带,安全气囊只是一个辅助保护设备。安全气囊

安全带安全气囊哪个更重要

编号:AQ-CS-09083 ( 安全常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安全带安全气囊哪个更重要 Which is more important, safety belt and air bag

安全带安全气囊哪个更重要 备注:安全是指没有受到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 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汽车的安全性一直都是消费者关注的,ABS、气囊、安全舱结构等装置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时髦名词,似乎只有配上这些装置的汽车才上档次。日前笔者采访时,和一汽车经销商聊起汽车的安全驾驶问题,这位经销商出语惊人:其实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对人们安全起最主要保障作用的却是我们最常见的安全装置——安全带。 最初的汽车安全带是瑞典人发明的,自本世纪40年代别克轿车将安全带作为标准配置后,美国将安装和使用安全带确定为强制性的联邦法规,由此开始了安全带的大规模普及。当时的安全带仅仅是简单的两点式腰部约束,其约束的松紧程度完全由驾驶者自己调节。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安全带逐渐走向成熟,现在的安全带均由强度极大的合成纤维制成,带有自锁功能的卷收器,采用对驾、乘人员的肩部和腰部同时实现约束的三点式设计。系上安全带后,卷

收器自动将其拉紧,当车辆万一出现紧急制动、正面碰撞或发生翻滚时,乘员会使安全带受到快速而猛烈的拉伸,此刻卷收器的字锁功能可在瞬间卡住安全带,使乘员紧贴座椅,避免摔出车外或碰撞受伤。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又研制出安全带的辅助设施——安全气囊。其工作的原理是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控制模块快速对信号做出处理,确认发生碰撞的严重程度已超出安全带的保护能力,便迅速释放气囊,使乘员的头、胸部直接与较为柔软有弹性的气囊接触,从而通过气囊的缓冲作用减轻乘员的伤害。后来,沃而沃汽车公司又研制出防侧撞气囊,使气囊的种类逐渐完善。不过这里要着重提醒大家的是,在不系安全带的状况下,安全气囊不但不能对乘员起到防护作用,还会对成员有严重的杀伤力。安全气囊的爆发力是惊人的,足以击断驾驶者的颈椎! 根据有关机构统计,在所有可能致命的车祸中,如果正确使用安全带,可以挽救约45%的生命;如果同时使用安全气囊,这一比例将上升到60%。因此在国外,如果驾车没有系安全带,交通警察

(汽车行业)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原理与诊断维修

(汽车行业)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原理与诊断维修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实践报告 题目/实践名称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原理和诊断维修 专业/班级汽车检测和维修,08103 学生姓名王海龙 学号04 企业指导教师穆伟东 校内指导教师夏英慧 起止时间2010-6至2011-4 实习单位壹汽—大众汽车有限X公司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2) 第壹部分绪论 1.引言 (3) 2.壹汽—大众汽车有限X公司概况 (4) 第二部分安全气囊相关介绍 (5) 1.安全气囊的作用 (6) 2.安全气囊的工作过程 (6) 3.安全气囊的分类 (7) 第三部分安全气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全气囊的组成和元理 (8) 2.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14) 3.安全气囊使用注意事项 (15) 第四部分收获和体会 (22) 参考文献 (23) 摘要 1953年.J.W.HETRICK取得了第壹个美国安全气囊的专利权,可是直至1984年汽车碰撞安全标准(FMVSS208)在美国经多次被废除后又重新被认可且开始实施。从此以后,安全带、安全气囊、安全的车身结构等在技术上取得了不断突破。随着CMVDR294碰撞安全法规在中国开始实施,国内消费者对汽车被动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Abstract In1953J.W.HETRICK.kUSAsupplementalrestraintsystemhistoryofthedevelopmentofsamewillbethe mostworthyofrecord,oneyear.Therearethreereasons:FirstChinesefromtimetotimeaccordingtothecycli calnatureofthespeciallaws,astheEleventhFive-YearPlanning,thesecondyear,thisyear'salwaystheecon omyin2002willbesimilartothatblowout,whilethetradingvolumeandthesaleofboththegreatermaturity; ThisyeartwoChinesebrandsstartedtostandupbattle,fromlosstoprofitaftersurgingduringthefirstessentia ltoconsolidateforces;3yearofthenewenergystrategyhasbeentheglobalautomotivemanufacturersacom prehensivedowntothepractice,oftenbegintoacceptthetestofacrucialyear.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原理和诊断维修 第壹部分绪论 1.引言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行驶的速度越来越快,同时汽车的保有量迅速

安全带及气囊(1)

安全气囊及预张紧安全带结构及原理 一、概述 1.概述 气囊的英文名称为Air bag是辅助约束系统中起缓冲作用的一种装置。SRS是英文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的缩写,直译为“辅助约束系统”。需要强调的是SRS系统设计为汽车安全带的辅助装置,只有在使用安全带的条件下SRS系统才能充分发挥保护驾驶员及乘客的作用。 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与汽车或汽车与障碍物之间的碰撞称为第一次碰撞。第一次碰撞导致了汽车速度的急剧变化。由于惯性的作用,车上的乘员向前运动,于是发生了车内乘员与车内结构件之间的第二次碰撞,事故中造成乘员伤害的主要原因就是第二次碰撞。 为了减轻和避免驾驶员及乘员在第二次碰撞中受伤害,乘员保护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在碰撞中利用约束系统(包括座椅、安全带、安全气囊等)避免或减缓乘员与车内结构件碰撞造成的伤害。汽车安全气囊的基本思想是:在发生第一次碰撞后,第二次碰撞前,先起爆预张紧装置,收紧安全带。同时起爆安全气囊,迅速在乘员和汽车内部构件之间插入一个充满气体的气囊,让乘员“扑”在气囊上,通过气囊上的排气节流阻力吸收乘员的动能,使猛烈的第二次碰撞得以减缓,以达到保护乘员的目的。 2.系统的工作过程(图10-1-1) 图10-1-1 系统工作过程 当汽车遭受正面碰撞时,安装在车身上的中央传感及控制器检测到汽车突然减速的信号,该控制器根据预先设置的程序进行计算和逻辑判断。当判断结果为发生碰撞时,立即向气囊组件内的电热点火器(电雷管)发出点火指令,引爆电雷管,点火剂(引药)受热爆炸,点火剂引爆时,迅速产生大量热量,充气剂(叠氮化钠固体药片)受热分解产生大量氮气充人气囊,气囊便从预设的裂缝处冲开装饰盖板,鼓向乘员,使前排乘员头部和胸部压在充满气体的气囊上,在人体和车内构件之间铺垫一个气垫,将人体与车内构件的碰撞变为软性碰撞,通过气囊产生变形吸收人体碰撞的动能,达到保护人体的目的。 当中央传感及控制器判断为发生碰撞时,不仅给安全气囊发出点火指令,同时也给安全带预张紧装置发出点火指令,使安全带锁扣拉索紧缩,收紧安全带,保证人体靠在座椅上。当安全气囊展开后,人体再扑到气囊上,使安全气囊的保护作用发挥得更有效。 3.安全气囊及安全带预张紧装置的起动条件 汽车SRS系统并非在所有碰撞情况下都起作用,正面SRS安全气囊系统在汽车从正前方或斜度在正前方的正负30°角范围内发生碰撞,且其纵向减速度达到某一值(通常成为减速阀值)才能引爆气体发生器给正面气囊充气。减速阀值根据SRS系统的性能设定,不同车型SRS气囊系统的减速阀值可能不同。 4.在下列任何一种情况下,气囊系统可能不起爆(图10-1-2)。

安全气囊及安全带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工作原理 本文包括: 1. 2. 停用安全气囊 3. 4. 停用安全气囊 考虑到安全气囊功能失灵或冲击力过强会导致儿童和其他人群(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遭受重伤或死亡,(NHTSA)于1997年颁布了最终法规,允许汽车制造商使用压力较低的气囊,比原来减压20%-35%。此外,从1998年开始,又允许汽车维修点和经销商安装可以停用安全气囊的通断开关。现在,如果车主(或其他乘客)符合以下一种或多种特殊风险情况,则经过授权(由NHTSA授权)后可为汽车的一个或两个安全气囊安装通断开关:?对于驾驶员和乘客侧安全气囊:限于人员的健康状况,安装气囊的危险比不安装时的撞击危险更大者。 ?对于驾驶员安全气囊(无论健康状况如何):在距离驾驶员安全气囊罩中心位置25厘米之外无法正常驾车者。 ?对于乘客侧安全气囊(无论健康状况如何):由于汽车没有后排座位、后排座位太小无法容纳后向式儿童座椅或由于要不断照管儿童的健康状况等因素而 需要在前排使用后向式儿童座椅来携带婴儿者。 ?对于乘客侧安全气囊(无论健康状况如何):由于(a)汽车没有后排座位,(b)车主必须携带多名儿童乃至后座无法容纳或(c)由于必须不断照管儿童的健 康状况等因素而需要在前排携带1-12岁儿童者。 如果希望在汽车中安装通断开关,您需要获取一份NHTSA手册《安全气囊和通断开关:知情决策参考》以及附带的表格《安全气囊通断开关申请表》。上述材料可从以及AAA(美国汽车协会)俱乐部、新车经销商和各州机动车管理局获取。NHTSA将给您发送一封授权函,您可以持此函前往汽车维修点安装通断开关(在您着手办理上述事宜之前,应向您的汽车经销商或维修点咨询,以查明是否有适合您的爱车使用的通断开关)。您可以使用改装过的通断开关,但前提是它必须符合美国联邦政府规定的下列要求:开关必须通过按键操控,并配备指示气囊开关状态的警示灯。 显然,即使可以选择停用安全气囊,对于可以坐在远离气囊安放位置至少25厘米之外的驾车者,仍应启用安全气囊。对于无法满足此距离要求的驾车者(以及符合上述停用条件者),可以停用气囊。在“适合于停用安全气囊的医学病症全国会议”(National Conference on

智能化安全气囊的研究

智能化安全气囊的研究一、前言 安全气囊是现代轿车上引人注目的新技术装置。安装了安全气囊装置的轿车方向盘,平常与普通方向盘没有什么区别,但一旦车前端发生了强烈的碰撞,安全气囊就会瞬时间从方向盘内“蹦”出来,垫在方向盘、座椅、车辆侧壁与驾驶者、乘员之间,防止乘员的头部、胸部和腿部撞击到方向盘、仪表板或车辆硬壁等硬物上,这种奇妙的装置自从面世以来,已经挽救了数以万计的性命。安全气囊从取得专利到应用推广,已走过了三十多年的时间,从机械式到电子式,如今智能化安全气囊的需求又被纳入到新一代安全技术研发之中。 二、安全气囊的作用 在乘员使用安全带的情况下,气囊有助于减轻胸、头和面部在碰撞时受伤的严重性。在汽车发生前碰撞时,首先是汽车要停止运动,车内乘员的惯性力作用下仍以原来速度继续向前运动,驾驶员、乘员将会与转向盘、前挡风玻璃、汽车四壁相碰,因而可能受到严重

伤害;佩戴安全带的乘员将在安全带的作用下,随着汽车停止运动 而逐渐停止向前运动。但当碰撞来重时,乘员向前运动更快,既使 佩戴了安全带,在安全带使乘员完全停止运动前,他们仍会与车内 物相碰。如果此时装在车内的安全气囊气囊充气弹出,它就可以有 效保护乘员减少其与车内物相碰的可能性,更均匀地分散头、胸的 碰撞力,吸收乘员的运动能量,从而起到补充安全带效果的作用。 因此气囊主要在缓冲前碰撞或近似前碰撞严重性方面,进行有效的 补充性保护。 三、智能化安全气囊技术系统的研究 安全气囊的智能化发展,将集成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信息处理系统,它们在事故发生的短暂时间内能够提供可靠的碰撞环境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汽车碰撞的剧烈程度,碰撞的形式(包括正碰撞、侧碰撞、翻滚等),乘员的身材、体重、乘坐位置和乘坐姿态,以及乘员 是否系有安全带等。智能安全气囊系统根据探测到的信息,通过其 电子控制系统的计算分析,决定安全气囊何时及以何种程度展开, 从而对乘员提供最优化的保护。新一代安气囊系统将由多种电子传 感器、中央控制器、探测设备、智能化信息处理系统、多气囊、多 安全带预紧器和接头等组成。

(完整版)安全气囊系统维修试题集答案

第五部分安全气囊系统维修试题集 填空题 1、汽车的安全系统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象制动系统属于_主动__安全系统;第二类象 安全气囊系统属于_被动__安全系统。 2、安全气囊系统必须与___安全带____配合使用才能有效地保护乘员的安全。 3、拆下来的安全气囊总成放置时必须使__装饰盖___面朝上。 4、气囊点火器的电阻值为_大约200__Ω。 判断题 1、安全气囊只能一次性工作,而座椅安全带收紧器却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2、拆下来的安全气囊为了放置稳妥,应使较平整的一面即装饰盖面朝下放置在地面上。 (×) 3、当有几个拆下来的安全气囊放置在一起时应堆放整齐。(×) 4、安全气囊点火器的引线连接器内一般都设有短路片,是为了防止静电或误通电而造 成气囊误爆。(√) 单项选择题 1.在讨论气囊胀开时,甲说气囊胀开后,驾驶员一侧的气囊在1s后瘪掉;乙说从撞击瞬间起到气囊充满气为止的时间小于100ms。试问谁正确?( C ) A.甲正确;B.乙正确;C.两人均正确;D.两人均不正确。 2.在讨论气囊传感器时,甲说各传感器上的箭头必须指向汽车的后方;乙说一定不要将气囊传感器托架弄弯或扭曲。试问谁正确?( B ) A.甲正确;B.乙正确;C.两人均正确;D.两人均不正确。 3.在讨论加速度计型气囊传感器时,甲说加速度传感器能感受撞击力和方向;乙说加速度传感器产生数字电压。试问谁正确?( A ) A.甲正确;B.乙正确;C.两人均正确;D.两人均不正确。 4.在讨论安全气囊系统充气器时,甲说乘客一侧和驾驶员一侧的气囊尺寸相同;乙说气囊是用塑料做的。试问谁正确?( D ) A.甲正确;B.乙正确;C.两人均正确;D.两人均不正确。 5.在讨论钟表发条式电气接线器时,甲说发条式电气接线器在保持充气器与气囊电气系统之间电接触的条件下,使转向盘仍能转动;乙说发条式电气接线器装在转向盘的上方。试问谁正确?( A ) A.甲正确;B.乙正确;C.两人均正确;D.两人均不正确。 6.在讨论气囊控制模块(ACM)时,甲说ACM模块在点火开关开通时监测气囊系统; 乙说ACM模块控制仪表板上的气囊警告灯。试问谁正确?( C ) A.甲正确;B.乙正确;C.两人均正确;D.两人均不正确。 7.在讨论气囊系统警告灯时,甲说有些系统的这种警告灯,在发动机起动后应闪光7~9次,然后熄灭;乙说有些系统的这种警告灯在发动机起动时应该发亮。试问谁正确? ( C ) A.甲正确;B.乙正确;C.两人均正确;D.两人均不正确。 8.在讨论气囊胀开回路时,甲说如果起爆传感器触点闭合,该传感器就接通充气器到地线的电路;乙说如果两个判别传感器的触点闭合,气囊就胀开。试问谁正确?( B )

安全带与安全气囊

安全带与安全气囊 1、安全带的历史: 1885年,安全带最早出现并使用在马车上,目的是防止乘客从马车上摔下去。1922年,赛车场上的跑车开始使用安全带;1955年,美国福特汽车装用了安全带;1968年,美国规定轿车面向前方的座位均要安装安全带。我国公安部于1992年11月15日颁布了通告,规定从1993年7月1日起,所有小客车 (包括轿车、吉普车、面包车、微型车)驾驶人和前排座乘车人必须使用安全带。《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法律条文中的“应当”即为必须执行)。 2、安全带的作用: 三点式安全带可束住乘客的胸腔和大腿前部,在微型轿车中可以将对前座乘客的严重伤害减少44%(与不系安全带的乘客相比),对后座乘客的严重伤害可以减少44%,如果跟横向安全带相比,对后座乘客的严重伤害可以减少15%。更重要的是,前座乘客使用三点式安全带而不是横向安全带,对乘客腹部和头部的伤害将分别可以减少52%和47%。

3、安全带与安全气囊: 有了安全气囊可以不系安全带? 这是错误的。 气囊只是作为辅助安全装备,在事故发生时在不系安全带的状况下,安全气囊不但不能对乘员起到防护作用,还会对乘员有严重的杀伤力。安全气囊的爆发力是惊人的,足以击断驾驶者的颈椎。安全带能在事故发生的一瞬间将乘员固定在座椅上或者消除一部分前冲的力量,减小对乘员的伤害。 另外,如果不系安全带,乘员在惯性作用下可能与气囊气体发生器接触,由于其温度高达80℃,可能灼伤乘员。 通过对大量的事故的分析表明:“安全带+安全气囊”的防护效果最好,有效率高达60%;仅使用安全带,有效率为43~49%;而仅使用安全气囊,有效率急剧降到18%。 4、乘车时与气囊保持合适的距离: 气囊膨开时爆发力很大,而且比一眨眼的时间还短,只有0.2秒。如果离气囊太近,例如身体前倾,可能会受到严重伤害。在撞车前和撞车过程中,安全带可以保持住您的位置。因此,有气囊,更应系好安全带。而且驾驶员应当在保证能够操控车辆的前提下尽量靠后坐。 5、气囊不是为儿童设计的: 气囊加上三点式安全带能够为成年人提供最佳的保护,但是却不能保护儿童和婴儿的安全。汽车的安全带和气囊系统都不是为儿童和婴儿设计的,他们需要用儿童座椅进行保护。 在乘坐者之中若有儿童应格外受到关注。12岁以下儿童应该尽量坐后排,最

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

安全气囊系统的工作原理 图9-1所示为宝马(BMW)轿车安全气囊系统的构成及电路。图9-2是雷克萨斯LS400型轿车的安全气囊系统,图9-3是雷克萨斯LS400型轿车安全气囊系统电路结构图,雷克萨斯IS400型轿车采用了驾驶员席和副驾驶员席都有安全气囊的双安全气囊系统。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见图9-4。

当汽车速度在30km/h以上受到正面碰撞(碰撞角度与汽车中轴线成30°角度之内)或侧面碰撞时,安装在汽车前部或侧面的碰撞传感器利用碰撞时产生的惯性力,检测到碰撞作用的时间、汽车减速度即碰撞强度。SRSECU将碰撞传感器送来的碰撞信号与ECU内储存的碰撞触发数据进行比较,如果判定碰撞强度达到或超过其规定值,则指令接通安全气囊引爆管的工作电路,引爆管迅速爆炸燃烧,并引燃气体发生器内的气体发生剂。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十分剧烈,在瞬间产生释放出大量气体,经过滤冷却后充入折叠的安全气囊,使气囊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破衬垫迅速膨胀展开成扁球状。在驾驶员或乘员头部、胸部或身体因碰撞时的反冲力向前或向侧面冲去时,鼓起的气囊在驾驶员或乘员的前部或侧面车身硬件间成弹性缓冲气垫,利用气体本身的阻尼作用或气囊背面排气孔排气节流的阻尼作用,吸收并分散驾驶员和乘员的冲击能量。气囊鼓起后很快就从气囊背面的小孔排出部分气体而变瘪,柔软的气囊表面就能有效地保护人体头部、胸部和身体其他部分免受冲击伤害或减轻伤害程度。 气囊内部充填的气体在受到驾驶员或乘员反冲压迫时,能缓冲驾驶员或乘员受到的碰撞冲击力,避免了驾驶员头部和身体与汽车零部件的硬碰撞,从而减少驾驶员或乘员的伤害程度。但如果膨胀后有弹性的安全气囊在受到驾驶员或乘员的反冲压迫时还不放气变瘪,则有可能因驾乘人员的头部埋在气囊中无法呼吸,憋气死亡。或内部有压力气体使有很强弹性的气囊将驾乘人员反弹回去,与汽车上其他零部件产生二次碰撞,造成驾乘人员的二次伤害。

安全带安全气囊哪个更重要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安全带安全气囊哪个更重要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安全带安全气囊哪个更重要 汽车的安全性一直都是消费者关注的,ABS、气囊、安全舱结构等装置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时髦名词,似乎只有配上这些装置的汽车才上档次。日前笔者采访时,和一汽车经销商聊起汽车的安全驾驶问题,这位经销商出语惊人:其实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对人们安全起最主要保障作用的却是我们最常见的安全装置——安全带。 最初的汽车安全带是瑞典人发明的,自本世纪40年代别克轿车将安全带作为标准配置后,美国将安装和使用安全带确定为强制性的联邦法规,由此开始了安全带的大规模普及。当时的安全带仅仅是简单的两点式腰部约束,其约束的松紧程度完全由驾驶者自己调节。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安全带逐渐走向成熟,现在的安全带均由强度极大的合成纤维制成,带有自锁功能的卷收器,采用对驾、乘人员的肩部和腰部同时实现约束的三点式设计。系上安全带后,卷收器自动将其拉紧,当车辆万一出现紧急制动、正面碰撞或发生翻滚时,乘员会使安全带受到快速而猛烈的拉伸,此刻卷收器的字锁功能可在瞬间卡住安全带,使乘员紧贴座椅,避免摔出车外或碰撞受伤。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又研制出安全带的辅助设施——安全气囊。其工作的原理是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控制模块快速对信号做出处理,确认发生碰撞的严重程度已超出安全带的保护能力,便迅速释放气囊,使乘员的头、胸部直接与较为柔软有弹性的气囊接触,从而通过气囊的缓冲作用减轻乘员的伤害。后来,沃而沃汽车公司又研制出防侧撞气囊,使气囊的种类逐渐完善。不过这里要着重提醒大家的是,在不系安全带的状况下,安全气囊不但不能对乘员起到防护作用,还会对成员有严重的杀伤力。安全气囊的爆发力是惊人的,足以击断驾驶者的颈椎! 第 2 页共 4 页

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电路分析与故障诊断讲课稿

10 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电路分析与故障诊断 10.1 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电路分析与故障诊断 10.1.1 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在严重的碰撞中,安全气囊系统(SRS)检测到减速度,触发空气囊充气器;于是充气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瞬间用无毒气体充满气囊,以帮助限制乘员向前运动。这就有助于保护头部和面部不与方向盘或仪表板发生碰撞,随着空气囊放气,就继续吸收冲击能量,整个过程—充气、保护、放气—整个过程在不到1秒内完成。 10.1.1.1 安全气囊引爆条件 (1)驾驶员与前排乘员侧空气囊引爆条件 在图10-1中箭头之间阴影区域发生严重正面碰撞时,安全气囊系统(SRS)空气囊就会张开。如果冲击的严重程度超过设计的临界值,大概相当于以20-23公里/小时的速度与一个固定的障碍物迎头相撞,而这个障碍物在碰撞时不移动也不变形,安全气囊系统(SRS)空气囊就会张开。如果冲击的严重程度在上述临界值以下,安全气囊系统(SRS)空气囊就可能不张开。 图10-1 碰撞区域 (2)驾驶员与前排乘员侧空气囊不张开情况 如图10-2所示,汽车如果受到侧面或者后面碰撞,或者仅为低速下面碰撞,或者翻滚,SRS空气囊就不会张开。 (a)(b) (c)(d)

(a)侧面碰撞(b)后面碰撞(c)汽车翻滚(d)低速下面碰撞 图10-2 10.1.1.2 安全气囊系统种类 (1)机械式(M型)空气囊 M型SRS空气囊是驾驶员侧的气囊。气囊传感器、充气器和空气囊都装在空气囊总成内。在方向盘总成内左侧安装有传感器锁止释放螺栓和释放杆,用作保险装置,以防止空气囊启动。如果传感器锁止释放螺栓松动或释放杆脱出,则即使受到冲击,空气囊也不会启动。 ①部件的配置和功能 机械式SRS空气囊系统有专门设计的方向盘、含传感器的气体发生器总成和气囊组件总成。 表10-1 机械式(M型)空气囊部件配置和功能 部件功能 空气囊传感器在正面碰撞中检测速度,从而启动充气器 充气器瞬间产生氮气,充满空气囊 空气囊瞬间由充气器产生的氮气充满,而一旦充满,气体就气囊后面的放气孔排出,从而减少驾驶员的冲击。 方向盘总成如图10-3所示,方向盘总成上固定有锁臂盘,该锁臂盘中央设有一个D型支柱。当发生器-传感器装入时,这个支柱必须插入发生器-传感器底部的D型孔中,以便打开发生器-传感器的锁臂,是发生器处于工作状态。 图10-3 方向盘总成 ②气囊组件总成 气囊组件总成如图10-4所示,包括一个装饰盖,一个折叠好的袋子和一个金属镶嵌的支架。在气囊展开的过程中这个盖子沿着预设的缝裂开,但其上下部分仍然连在支架上,气袋打开时会膨胀并且在方向盘的上方展开出来。

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分析手册

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分析手册 现场采集事故机构 Hannover医大和Dresden工大理寇 1999年12月3日 onter 大众公司 99年12月 目录 0.引言 (2) 1.可评估性概要 (3) 2.安全带系统 (5) 2.1织带 (5) 2.2锁扣 (7) 2.2.1锁扣判断开关 (7) 2.3 插板 (8) 2.4导向器 (8) 2.5 卷收器 (9) 2.5.1 预紧器 (10) 2.5.2 张紧力限定器 (12) 2.5.3 锁止式卷收器 (12) 2.6安全带系统的安装 (13) 3.气囊 (14) 3.1 前座安全气囊 (14) 3.2侧面安全气囊 (14) 3.2侧面安全气囊 (14) 3.3 头部安全气囊 (15) 3.4 关掉副驾驶安全气囊 (16) 4.感应装置 (17) 4.1控制设备 (17) 4.2 识别座椅上是否有人员 (17) 4.2.1 锁扣判断开关 (17) 4.2.2 座椅判断薄膜 (17)

0.引言 此安全带和气囊的分析手册是在与Hannover医大和Dresden工大的事故调查采集机构的合作下完成的。在采集事故时应该参照此手册,用事故数据更广泛地评估约束系统。 以下是对部件的具体检查的可能性的解释,检查的重点在于事故后能做评估的部件。值得注意的是,和安全带系统相比,安全气囊系统的检测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 此外这个手册还给出了对已运用的最新的约束系统部件的概述。由于不可评估性,在手册中有意回避了更新或改进的系统。 手册根据部件排序。除了第1章的概要之外,每个章节前都有可评估性的总结,用箭头标记。后面的正文中有具体的信息。 特别感谢Ford、DC和TRW公司提供的信息和图片材料。

安全气囊系统原理及结构分析

安全气囊系统原理及结构分析 中心议题:安全气囊的原理及结构安全气囊系统传感器安全气囊使存在的缺陷 解决方案:控制模块(ECU)气体发生器缓冲气囊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在民用车辆上采用之后,安全气囊时下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汽车被动安全设备,安全气囊的数量已经成为衡量车辆安全性的参照之一,安全气囊的结构和原理到底怎样?安全气囊需要什么条件才能打开?它有哪些缺点?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下面就为大家一一解说。安全气囊的原理及结构安全气囊是“辅助约束系统”(SRS)的一部分,主要是为了防止汽车碰撞时车内乘员和车内部件间发生碰撞而造成的伤害,它通常是作为安全带的辅助安全装置出现,二者共同作用。安全气囊的保护原理是:当汽车遭受一定碰撞力量以后,气囊系统就会引发某种类似微量炸药爆炸的化学反应,隐藏在车内的安全气囊就在瞬间充气弹出,在乘员的身体与车内零部件碰撞之前能及时到位,在人体接触到安全气囊时,安全气囊通过气囊表面的气孔开始排气,从而起到铺垫作用,减轻身体所受冲击力,最终达到减轻乘员伤害的效果。通常车型的安全气囊系统结构示意图常用的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由碰撞传感器、控制模块(ECU)、气体发生器及气囊等组成,下面逐一为大家介绍这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安全气囊系统传感器安全气囊传感器一般也称碰撞传感器,按照用途的不同,碰撞传感器分为触发碰撞传感器和防护碰撞传感器。触发碰撞传感器也称为碰撞强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碰撞时的加速度变化,并将碰撞信号传给气囊电脑,作为气囊电脑的触发信号;防护碰撞传感器也称为安全碰撞传感器,它与触发碰撞传感器串联,用于防止气囊误爆。按照结构的不同,碰撞传感器还可分为机电式碰撞传感器、电子式碰撞传感器以及机械式碰撞传感器。防护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电子式结构,触发碰撞传感器一般采用机电结合式结构或机械式结构。机电结合式碰撞传感器是利用机械的运动(滚动或转动)来控制电气触点动作,再由触点断开和闭合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常见的有滚球式和偏心锤式碰撞传感器。电子式碰撞传感器没有电气触点,目前常用的有电阻应变式和压电效应式两种。机械式碰撞传感器常见的有水银开关式,它是利用水银导电的特性来控制气囊电路的接通和切断。安装在发动机舱前纵梁上面的气囊碰撞传感器,以机电式居多控制模块(ECU) 对于早期的汽车,一般设有多个触发碰撞传感器,安装位置一般在车身的前部和中部,例如车身两侧的翼子板内侧、前照灯支架下面以及发动机散热器支架两侧等部位。随着碰撞传感器制造技术的发展,有些汽车将触发碰撞传感器安装在气囊系统ECU内。防护碰撞传感器一般都与气囊系统ECU组装在一起,多数安装在驾驶舱内中央控制台下面。ECU是气囊系统的核心部件,大多安装在驾驶舱内中央控制台下面。大多数气囊控制模块(ECU)都安装在车身中部靠近挡把的位置典型的气囊系统控制电路示意图汽车行驶过程中,传感器系统不断向控制装置发送速度变化(或加速度)信息,由气囊控制模块(ECU)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判断,如果所测的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或其它指标超过预定值(即真正发生了碰撞),则囊控制模块向气体发体发生器发出点火命令。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主要是用来在在较短的时间内(30ms左右)产生大量的气体充满气囊,产生的气体必须对人体无害,且不能温度太高,同时要求气体发生器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目前气体发生器主要有压缩气体式、烟火式和混合式三种型式。混合式气体发生器是压缩气体式和烟火式相结合的发生器,也是目前广泛应用一种气体发生器。包含气体发生器和气囊在内的模块(背面),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对它们进行拆解的。气体发生器内存储有氮化钠或硝酸铵等物质。当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时,这些物质会迅速发生分解反应,产生大量气体(无毒无味的氮气占70%以上),充满气囊。而较新型的安全气囊加入了可分级充气或释放压力的装置,以防止一次突然点爆产生的巨大压力对人体产生的伤害。分级点爆装置,即气体发生器分两级点爆,第一级产生约40%的气体容积,远低于最大压力,对人头部移动产生缓冲作用,第二级点爆产生

最新安全带及气囊1

安全带及气囊1

安全气囊及预张紧安全带结构及原理 一、概述 1.概述 气囊的英文名称为Air bag是辅助约束系统中起缓冲作用的一种装置。SRS是英文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的缩写,直译为“辅助约束系统”。需要强调的是SRS系统设计为汽车安全带的辅助装置,只有在使用安全带的条件下SRS系统才能充分发挥保护驾驶员及乘客的作用。 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与汽车或汽车与障碍物之间的碰撞称为第一次碰撞。第一次碰撞导致了汽车速度的急剧变化。由于惯性的作用,车上的乘员向前运动,于是发生了车内乘员与车内结构件之间的第二次碰撞,事故中造成乘员伤害的主要原因就是第二次碰撞。 为了减轻和避免驾驶员及乘员在第二次碰撞中受伤害,乘员保护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在碰撞中利用约束系统(包括座椅、安全带、安全气囊等)避免或减缓乘员与车内结构件碰撞造成的伤害。汽车安全气囊的基本思想是:在发生第一次碰撞后,第二次碰撞前,先起爆预张紧装置,收紧安全带。同时起爆安全气囊,迅速在乘员和汽车内部构件之间插入一个充满气体的气囊,让乘员“扑”在气囊上,通过气囊上的排气节流阻力吸收乘员的动能,使猛烈的第二次碰撞得以减缓,以达到保护乘员的目的。 2.系统的工作过程(图10-1-1) 图10-1-1 系统工作过程 当汽车遭受正面碰撞时,安装在车身上的中央传感及控制器检测到汽车突然减速的信号,该控制器根据预先设置的程序进行计算和逻辑判断。当判断结果为发生碰撞时,立即向气囊组件内的电热点火器(电雷管)发出点火指令,引爆电雷管,点火剂(引药)受热爆炸,点火剂引爆时,迅速产生大量热量,充气剂(叠氮化钠固体药片)受热分解产生大量氮气充人气囊,气囊便从预设的裂缝处冲开装饰盖板,鼓向乘员,使前排乘员头部和胸部压在充满气体的气囊上,在人体和车内构件之间铺垫一个气垫,将人体与车内构件的碰撞变为软性碰撞,通过气囊产生变形吸收人体碰撞的动能,达到保护人体的目的。 当中央传感及控制器判断为发生碰撞时,不仅给安全气囊发出点火指令,同时也给安全带预张紧装置发出点火指令,使安全带锁扣拉索紧缩,收紧安全带,保证人体靠在座椅上。当安全气囊展开后,人体再扑到气囊上,使安全气囊的保护作用发挥得更有效。 3.安全气囊及安全带预张紧装置的起动条件

需配合安全带使用 教你安全气囊知识

需配合安全带使用教你安全气囊知识 从1886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之日起,我们的出行方式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汽车确实为大家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便利,但随着它的发展与普及,每年因车祸造成的死亡人数也在不断攀升。安全气囊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车祸的死亡率,据统计,有气囊装置的轿车前部撞车,驾驶者的死亡率,大轿车降低了30%,中型轿车降低11%,小型轿车降低14%。但各位车主对安全气囊又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一起正确认识安全气囊。 ■安全气囊的触发点在哪儿 我们都认为当车辆受到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就会弹开,但这只是一个较为笼统的说法,偶尔会看到有些车主抱怨撞车时安全气囊并未弹出。这其实并不是车辆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安全气囊存在碰撞的触发位置。 当车辆正面发生碰撞后,车辆就会做出碰撞判断,安全气囊的触发点位于车头进气格栅附近其在车内对应的就是方向盘和副驾的手套箱上方。 当车辆侧面受到撞击时,安全气囊的触发位置在前后车门之间,此时车内对应的是B柱位置的安全气囊。 一般车辆在B柱位置都会配备侧安全气囊,目前一些个高端车型同时在A柱以及座椅侧面,也配备了安全气囊,从而更全面的提升安全性。除此之外,采用软质内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碰撞时带来的伤害。 车辆尾部并没有安全气囊的碰撞触发点,因此当尾部遭受撞击后,安全气囊不会启动。适当的了解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以及车辆对碰撞判断的触发点,可以避免对安全气囊产生误区。 在方向盘、副驾、AZ柱、B柱、前排座椅侧面等多个位置都配备有安全气囊,安全气囊可将撞击力均匀地分布在头部和胸部,防止脆弱的乘客肉体与车身产生直接碰撞,大大减少受伤的可能性,从而更好的提升车内人员的安全系数。 ■安全气囊应该怎么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