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住宅型房价看重庆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_汪静雪

从住宅型房价看重庆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_汪静雪

一、文献综述

国际学术界对城市均衡模型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研究。在60年代,阿朗索(Alonso W )[1]、穆特(Muth

R F )[2]以及米尔斯(Mills E S )[3]首先提出了有关城市

土地市场的一般理论,该理论被后来的学者称为单中心城市模型。在单中心模型理论的研究基础上,学者进行了各种实证研究,单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模型的假说不仅得到了支持,并且也在实证研究中获得了进展。单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模型在学者们的不断修正和补充后,在我国城市问题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单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模型还存在不能诠释更复杂的、多中心城市结构的问题[4-7]。经济学家认为,单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模型生成的一系列假设,使得一些经济变量与城市空间结构相联系,例如,收入、城市人口、农地租价和交通成本等。

Bueckner J K 和Fansler D [8]首先使用了实证方法支持了单中心城市结构模型的研究;后来McGrath D T [9]

使用更加精确的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

在国内,单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模型用于研究很多城市经济问题,例如房价、人口密度、城市规模等。况伟大[10]经过研究表明,该模型说明了因为各种需求者的竞争,交通成本和房价成反相关,而将该模型扩展。马西亚、吴文钰[11]研究了1990年这个时段的上海人口分布情况,在单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创建了单核心人口分布模型。模拟分析的结果表明,单核心人口分布模型能恰当地表现该时期上海的人口分布状况。沈正平、蒋涛[12]认为聚集经济

是城市结构空间聚集的一个不可磨灭的因素。为了探索更加微观、更加根本的经济主体行为,他们在一个简化了的模型上来确定最佳的城市规模。Deng X ,

eta [13]和柯善咨、何鸣[14]利用我国都市的相关数据也

检验了该模型。单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模型从最初的简单利用到模型的不断改进,从概念的定义到定量和定性指标的选取,从少数的小城镇到涉及全国范围内的大城市,单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模型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越来越趋于成熟,而且建议措施也越来越具有实践性。同时,国内的相关研究表明,其对我国的城市空间结构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西方战争20年间,城市结构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模型一直是单中心模型,但受1970年以来经济活动的离心化、居民出行方式的多样化以及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等影响,再用单中心模型来解释就显得牵强。城市逐渐呈现出多中心的发展趋势,发挥城市功能跨越行政界线和地理的界限,涵盖范围广泛的领域。因此,提高多样性的交通流动,房屋结构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使单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模型难以阐明现实中城市的增长[15]。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了新的中心,这种现象在北美地区初次显现被命为“郊区核化”。在全世界范围内,伴随着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建成区不断向外扩张,城市的边界以及相邻城市之间的界线变得越来越不清晰,导致几乎全部的特大城市的传统单中心空间结构不断消失,而逐步演变成多中心城市模型。大城市本身并非是一个多中心结构,多中心通常被认为是进化的方向。从9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的学者从空

从住宅型房价看重庆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

汪静雪,朱复明

摘要:单中心与多中心模型能综合反应出地区经济、文化、交通等各种因素作用下城市的发展情况,受到很多城市空间经济研究学者的青睐。笔者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基于2013年8月的搜房网、安居客新开楼盘房价信息,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重庆城市住宅型房价与楼盘距离市中心以及次中心的远近和城市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重庆城市的空间结构存在于单中心模型与多中心模型的中间状态,且更倾向于单中心模型,说明重庆城市的发展处在单中心模型向多中心模型转换的过渡时期。为推进多中心模型的发展进程,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关键词:重庆市;房价;单中心模型;多中心模型;城市空间结构中图分类号:F2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5)04-0050-05

作者简介:汪静雪(1992-),女,贵州大学(贵阳550025)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土地管理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与评价;朱复明(1989-),男,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政治学理论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东南亚政治。收稿日期:2015-03-13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No.42015

间结构方面探究城市交通。有学者对广州进行研究,发现在城市空间结构转变为多中心的过程中,原来的中心地区的交通量显著降低,反之新中心的交通量却显著上涨。在城市功能这些研究结果的启示下,我国的特大城市在面临单中心城市空间结构造成的交通问题、环境问题以及人口密度过高等问题时,在新的城市总规中提出了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建议,希望通这样的方式能够解决单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模型造成的大城市通病。

查阅文献,用于研究多中心模型城市结构的案例中,使用得最多的是日本东京。它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在于巨大的人口数量和常年的多中心城市建造与发展的现实经验。从1950年开始,日本的经济飞速增长,东京都市中心的商务功能快速发展,形成了特别发达的中央商务区。但是,这个时候的城市功能规模效益日益下降,通勤时间延长、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显。东京曾三次建造“副都心”。为了缓解都市中心区域因为拥堵而造成的交通问题、环境问题、地价问题、房价问题,降低市中心的商业压力,逐渐形成了七个副都心,现在的东京是以五个核都市为多中心的城市结构。

二、研究区概况

(一)解放碑、观音桥、沙坪坝、南坪商圈的发展概况对比

重庆市直辖后,大力强化商业建设方面,以主城区为重点,打造都市商圈,形成了以解放碑为主,观音桥、三峡广场、南坪步行街以及杨家坪步行街为辅的五大商圈。其中,解放碑、观音桥、沙坪坝、南坪商圈的发展概况对比见表1。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解放碑的年销售额在各大商圈中一直稳居第一,观音桥与沙坪坝商圈的年销售额每年都能进入前四名。表1中的数据也表明,解放碑、观音桥、沙坪坝以及南坪的占地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人流量大。尤其是解放碑,各项指标都排在第一位,发展也是高端化、国际化,影响范围辐射到全市甚至西南地区,所以解放碑成为此次研究的市中心。观音桥、沙坪坝和南坪的规模、人流量也达到一定水平,都处在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且各具特色,各自的影响范围互不交叉,在各自的区域处于区级商业中心的地位。南坪和杨家坪相比,在交通条件、地理区位方面,更有优势,更靠近市中心解放碑。综合这些因素,此次研究区选择南坪、观音桥、沙坪坝为次中心。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这四个区域的概况:

一是空间结构。渝中区是重庆市的中心区,而解放碑地处渝中区,为重庆市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以及商贸中心。观音桥处在北部地区与渝中半岛的地理中心,是江北区的交通枢纽、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与文化中心。南坪地处重庆的南面,在四公里、南岸中心与南滨路集中了该区的商业。沙坪坝地处重庆市的西部,距离核心区相对较远。

二是商圈定位。通过一系列的高档品牌和国际品牌的包装,解放碑现在已经成为重庆商业与时尚的标志,将购物、餐饮、娱乐等集中为一体的时尚场所。观音桥着力打造影响100多万市民的精品购物商圈。江南大道北段被南岸区政府打造为会展街,成为继南坪商圈后的又一亮点。沙坪坝则依靠该区的大量优质中小学与大学,将商圈定位成具有文教氛围的文化商业中心。

三是商圈的空间结构。解放碑商圈现在的规模已经扩大到36000平方米,中心区的商业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大型商场20多家,各类建筑635栋,其中28层以上的62栋。观音桥地区的高层次的建

表1解放碑、观音桥、沙坪坝、南坪商圈的发展概况对比

解放碑观音桥沙坪坝南坪规模120万m2120万m245万m260万m2

人流量平时:33万

周末:50万

节假日:100万

平时:30万

周末:50万

节假日:80万

平时:25万

周末:30万

节假日:50万

平时:20万

周末:30万

节假日:40万

地位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

发展阶段历史沉淀久,发展成熟度高快速发展阶段相对独立,发展较为成熟阶段快速膨胀阶段

发展方向高端化、国际化的发展阶段主题化、中高端化的发展阶段零散型商业的整合阶段专业市场的发展阶段

未来发展特点写字楼、高端百货、金融业等

物业依旧是未来解放碑商圈

的最大需求。

商圈较为年轻,商圈内商业业

态组合较为单一,空置物业较

多。未来一段时间观音桥将处

于业态丰富的一个阶段

整体商业物业零散,以临街小

商铺为主。随着大卖场的逐步

增多,旧商业物业的改造,集中

式的大卖场、shoping mall将占

据市场主导地位。

由于会展经济、滨江旅游是南

岸区较为特别的经济产业,酒

店业、餐饮业及专业市场在未

来南坪市场将有很大的发展空

间。

辐射范围全市乃至西南地区江北区、渝北区、北部新区沙坪坝区、北碚区南岸区、巴南区

筑比较多,其商业物业面积不少于80万平方米。南坪商圈的面积达59.2万平方米,共有30个左右的大中型购物商场,有17家商场的经营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以三峡广场为中心的沙坪坝商圈,面积约1.1平方千米,有50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

四是商圈功能。解放碑商圈拥有“西部第一街”的美称,汇聚了美美百货、太平洋百货、商社电器等众多名店。国际一线品牌的推出,不仅提高零售层面

的价值,也是带动和促进重庆甚至西部地区的消费水平和购物的乐趣。观音桥的龙湖北城天街是“重庆八大新地标之一”,成为西南第一MALL,引进了62个国际一线品牌,有设施完善的装饰建材市场和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南坪商圈现已建成会展中心区、专业市场批发区,各个方面均有较大发展。沙坪坝随着三峡广场商业步行街和商业文化广场和其他商业设施的竣工,拥有一批中高档商业设施。

五是商圈实力对比。解放碑商圈是核心商圈,它拥有了六个“西部第一”即最大的书店、最大的零售商、最大的批发商、品牌最高档的百货商场、设施档次最高的商务机构。销售额在2007年达136亿元,成为第一个进入百亿级商圈,成为重庆最流行和最繁华的商业区。2008年,其销售总额达到334.3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7亿元,同比增长20.2%。观音桥在2008年成为百亿级商圈,江北区2/3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都是观音桥创造的。2009年前三季度,观音桥商圈销售总额115.2亿元。它拥有3.5万平方米的星光68国际名品广场,并和澳门规模最大的国际品牌代理商彩虹集团合作,共同创造顶级豪华购物中心,成为重庆第二大商圈。南坪的消费数量与消费能力有限,商业主要是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普通百货容量已经比较饱和。2009年春节黄金周七天零售业销售额达263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万达广场、万千百货、国美电器等入驻南坪商圈,着实提升了南岸区的商业档次,使南坪商圈在重庆的五大商圈中的地位明显加强。沙坪坝区人均消费水平虽然一直在各区县中位居前列,但是因为缺乏规模大与档次高的购物中心,丧失了部分消费者。10多个国际一线品牌在2009年入驻沙重百,使得沙区商场品牌定位得到提升。同年春节期间,该商圈销售额达到906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3%。该区域的商业网点密集,在重庆市乃至西部类似的步行街中名列前茅。

(二)重庆市市中心与次中心样本2013年8月的房价信息对比

重庆市市中心与次中心样本2013年8月的房价信息对比见表2。

由表2可知,在收集的解放碑的15份样本数据中,最高房价为13000元/平方米,最低为7389元/平方米,平均房价为9909.4元/平方米,标准差为1645.5。在收集的观音桥的15份样本数据中,最高房价为13000元/平方米,最低为7010元/平方米,平均房价为9814.7元/平方米,标准差为1687.5;在收集的沙坪坝的15份样本数据中,最高房价为12800元/平方米,最低为6300元/平方米,平均房价为8291.2元/平方米,标准差为1565.2;在收集的南坪的15份样本数据中,最高房价为13000元/平方米,最低为6338元/平方米,平均房价为9192.5元/平方米,标准差为1645.3。

三、理论模型

(一)回归分析的理论模型

单中心模型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k1X1+b1

多中心模型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2=k1X1+k2X2+b2

在单中心模型中,该关系为一元线性关系,其中X1代表自变量,为楼盘到市中心的距离,Y1为因变量,为房价;多中心模型中,该关系为二元线性关系,其中X1与X2代表两个自变量,分别为楼盘到市中心的距离与楼盘到次中心的距离。k1,b1,k2,b2为参数。

由于许多学者对房价的研究都是采用对数模型,在数据处理时,笔者也尝试了对数模型。但是在对数模型下,各种数值都没有线性模型中的数值理想,对数模型的拟合度不如线性模型,因此最终选择线性模型。

(二)对模型参数的理论预测

根据重庆市规划要求,重庆市的发展方式以“多中心、组团式”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解放碑为中心,沙坪坝、观音桥、杨家坪、南坪为副中心,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格局。无论是在规划面积,还是在年零售额方面,沙坪坝、观音桥、杨家坪、南坪四大商圈都达到一定规模,在重庆市的整体快速发展上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重庆市的空间结构理论上应该是符合多中心模型。解放碑比其他商圈更早发展,现有各类企业机构3000余户。大陆以外世界500强企业中,38家入驻解放碑,47家在此设立分支机构,分别占全市的56%和48%,其实力雄表2重庆市市中心与次中心样本2013年8月的房价信息

单位:元/平方米

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解放碑9909.4130007389

观音桥9814.7130007010

沙坪坝8291.2128006300

南坪9192.5130006338

房价与楼盘到次中心距离散点图见图2。由图2可知,多中心模型模拟:以解放碑为市中心,楼盘到市中心解放碑的距离为自变量X1,楼盘到对应地区的次中心距离为自变量X2,房价为因变量Y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为:Y2=-0.2152X1-0.2643X2+21326。回归统计概要见表5。表5表明,相关系数为0.597318,说明重庆市房价与距离市中心和次中心的远近相关;判定系数为0.356789,估计的标准误差为1457.347402。

表6是回归模型有关参数及其检验。常数项为11119.58,自变量系数为-0.1686,-0.1264。截距的t统计值29.6280和p值2.58E-36,可以得知常数项也达到显著性水平。从自变量系数来看,t统计值分

厚,早已成为重庆市的CBD。解放碑的影响力大于其余四个商圈。目前在主城五大商圈中,解放碑的“老大”位置无人能撼,所以重庆城市的空间结构应该是符合单中心模型的。

理论上,房价与距离的关系成反相关。市中心与次中心的商业发达,交通便捷,政治、经济、文化往往集于此地,医院、休闲娱乐设施配套齐全,诸多便利使人们倾向于选择此地段的楼盘。由于中心地段面积有限,紧张的供求关系导致了中心地段的房价较高。与市中心的距离逐渐增大,市中心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功能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的辐射效果逐渐减弱,土地的供求关系也没有中心地段紧张,因此楼盘距离市中心与次中心越远,房价越低,所以斜率K值应为负值;由于房价不可能为负值,所以截距b为正值。此次研究中,笔者没有将其他会对房价造成影响的因素纳入研究。回归分析的结果值中,R2不会特别理想,因此R2只能作为模型拟合度的其中一个参考值。

在统计分析的角度,如果在单中心模型的线性回归方程中,R2趋近于1且P值小于1,则符合单中心模型;如果在多中心模型的线性回归方程中,R2趋近于1且P值小于1,则符合多中心模型。在两个方程中,若单中心模型的数值较理想,则重庆城市的空间结构就更符合单中心模型,反之,则符合多中心模型。

从重庆市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得出同样的预测。解放碑处于“一枝独秀”的地位,规模最大,人流量最多,处于高端化、国际化的发展阶段,辐射范围最广。综合各个方面来看,解放碑对整个城市的影响是其他几个地区不可代替的,因此重庆城市的空间结构属于单中心模型。除了解放碑,观音桥的现有规模和发展情况领先其他两个区域,在规模、人流量等方面可以“叫板”解放碑,但是由于其发展晚于解放碑,所以还是略逊于解放碑。沙坪坝、南坪两个区域的规模和影响,比起解放碑和观音桥要小很多,但是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观音桥、沙坪坝、南坪的影响范围各不相同,在各自的区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区级方面看来,观音桥、沙坪坝和南坪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强度,能够成为重庆市的次中心,也就是重庆城市的空间结构属于多中心模型。但是因为解放碑遥遥领先的地位,这个多中心结构是带有单中心的影响的。结果可能是重庆城市的空间结构既符合单中心模型又符合多中心模型。

四、实证分析

房价与楼盘到次中心距离的教点见图1。

由图1可知,单中心模型模拟:以解放碑为市中心,楼盘到市中心解放碑的距离为自变量X1,房价为因变量Y1,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为:Y1=-0.2152X1+ 10993。

回归统计概要见表3。表3表明,相关系数为0.567284,说明重庆市房价与距离市中心和次中心的远近相关;判定系数为0.321811,估计的标准误差为1483.491。

表4是回归模型有关参数及其检验。常数项为10993.38,自变量系数为-0.2152。截距的t统计值29.3151和p值1.81E-36,可以得知常数项也达到0.01的显著性水平。从自变量系数来看,t统计值为-5.2461,p值为2.8868E-06。截距的标准误差为375.0063,其95%的置信区间为(10242.72,11744.03)。斜率的标准误差为0.0410,其95%的置信区间为(-0.2974,-0.1331)。

图1

房价与楼盘到次中心距离散点图

表3回归统计概要

Multiple R R Square Adjusted R Square标准误差观测值0.5672840.3218110.3101181483.49160

Coefficients标准误差t Stat P-value Lower95%Upper95% Intercept10993.3800375.006329.3151 1.81E-3610242.720011744.0300 X Variable1-0.21520.0410-5.2461 2.8868E-06-0.2974-0.1331

表4回归分析常量及变量系数检验

五、结论

(一)政策建议

总体看来,重庆城市的空间结构在符合单中心模型与多中心模型两种模型情况下,其存在于单中心模型与多中心模型的中间状态,且更倾向于单中心模型。在此种状态下,为了推进多中心模型的发展进程,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应该提高次中心与市中心的交通通达度。解放碑所在的渝中区是一个半岛,对外连接基本依靠桥,交通不方便使得该区域地理位置不占优势。相比之下,其他区域就占有优势。增加交通的通达度,次中心与市中心的联系更为紧密,市中心就能快速带动次中心发展,使市中心与次中心的差距缩小,城市就逐渐发展成多中心模型。

第二,结合各个次中心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将每一个次中心的发展给予不同定位,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样就避免了在同一种竞争能力下显示出高低水平,而导致的竞争力强的市中心成为单中心突出发展。每个次中心的特色,能互相弥补,促进各个区

域共同发展。

第三,提升各个次中心的文化内涵。因为市中心解放碑拥有很多革命时期留下来的历史遗迹,必然在文化层次上高于其他次中心。这也是市中心独占鳌头的原因之一。为了增加次中心的文化内涵,可以在各级次中场修建文化广场,增修、完善各个地区的区级图书馆等等。

第四,招商引资项目适当分摊于各个次中心。市中心解放碑是重庆市的CBD ,发展的时间长久,土地开发潜力甚小,基本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发展潜力受限。次中心的发展潜力相对更大,金融商业投资到次中心可能会有更好的收益,也就促进了多中心共同发展。

(二)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是研究人口结构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每个年龄阶段的需求不同,会对城市布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城市的空间结构;二是研究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三是综合考虑交通、楼盘品质等各种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共同作用;四

别为-3.4943,-1.7606,p 值分别为0.0009,0.0837。截距的标准误差为375.3065,其95%的置信区间为(10368.04,11871.11)。斜率的标准误差分别为

0.0482,0.0718,其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2652,0.0720),(-0.2702,-0.0174)。

在单中心模型与多种形式模型的模拟结果中,两者斜率都为负值,符合理论预期的结果;0

型模拟的P 值为0.000927,说明单中心模型的模拟结果极显著,重庆城市的空间结构非常符合单中心模型;多中心模型模拟的P 值为0.083674,说明多中心模型的模拟结果显著,重庆城市的空间结构也符合多中心模型,也符合之前的理论预测。由此可知,重庆城市的空间结构既符合单中心模型,也符合多中心模型。其存在于单中心模型与多中心模型的中间状态,在单中心模型向多中心模型演化的过程中,更倾向于单中心模型。

这一分析结果也符合实际情况。由于解放碑商圈是重庆的核心商圈,每年的年销售额均居第一位,

车流量、人流量也是排在首位,高端化、国际化的发展,使其对重庆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无可取代,从这方面也可以论证出重庆城市的空间结构符合单中心模型的结论。观音桥、沙坪坝以及南坪商圈在区级范围内达到一定的规模和强度,使其能够成为重庆市的次中心,重庆城市的空间结构也符合多中心模型。但是,这三个区域的商圈发展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善,现有的规模和强度无法与解放碑抗衡,所以重庆城市的空间结构也只能是处在由单中心模型向多中心模型不断发展、进化的阶段。

图2

房价与楼盘到次中心距离散点图表5

回归统计概要

Multiple R R Square Adjusted R Square

标准误差

观测值

0.597318

0.356789

0.334220

1457.34740260

表6

回归分析常量及变量系数检验

Coefficients

标准误差

t Stat P-value Lower 95%Upper 95%Intercept 11119.5800

375.306529.6280 2.58E-3610368.0400

11871.1100

X Variable 1-0.16860.0482-3.49430.0009-0.2652-0.0720X Variable 2

-0.1264

0.0718

-1.7606

0.0837

-0.2702

-0.0174

(下转第110页)

(上接第54页)

是采用更复杂的数学模型来分析城市空间结构。

参考文献:

[1]Alonso W.Location and LandUse[M].CambridgeM 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4.

[2]Muth R F.Cities and Housing[M].Chicago IL:Universerity of

Chicago Press,1969.

[3]Mills E S.An Aggregative Model of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Metropolitan Area[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Paper and Proceedings),1967(2):197-210.

[4]Fujita M,Ogawa H.Multiple Equilibria and Structural Transi-

tion on Non-moncentric Urban Con figurations[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1982(2):161-196.

[5]Garreau J.Edge City[M].New York:Doubleday,1991.

[6]McDonald J F.The Identification of Urban Employment Sub-

centers[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1987(2):242-258.

[7]McMillen D P,McDonald J F.Suburban Subcenters and Em-

ployment Density in Metropolitan Chicago[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1998(2):157-180.

[8]Brueckner J K,Fansler D.The Economics of Urban Spraw:

Theory and Evidence on the Spatial Size of Cities[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83(3):479-482.

[9]McGrath D T.MoreEvidence on the SpatialScale of Ci-ties[J].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5(1):1-10.

[10]况伟大.空间竞争、房价收入比与房价[J].财贸经济,2004

(7):79-86.

[11]吴文钰,马西亚.1990年代上海人口密度模型及演变[J].市

场与人口分析,2007(2):40-47.

[12]蒋涛,沈正平.聚集经济与最优城市规模探讨[J].人文地理,

2007(6):68-71.

[13]Deng X,Huang J,Rozelle S eta.Growth,Population,In-

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 Land Expansion of China[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8(1):96-115.

[14]Song Y,Zenou Y.Property Tax and Urban Spraw:Theory

and Implications for US Cities[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6(3):519-534.

[15]唐子来.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和方法[J].城市规划

会刊,1997(1):122-132.

(编辑:唐龙)

园文化建设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先进的外来文化成果,以适应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高校除了合理规划校园布局,充分发挥图书馆、校报、宣传橱窗和展览室等舆论阵地的作用以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大学生文化节、大学生艺术节、大学生书画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利用端午节、中秋节等举办各种形式的专题活动,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五)教育管理贯彻“以学生为本”理念

高校的教育管理应该把“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落到实处。凡是涉及到学生根本利益的问题,都应注意“学生事,无小事”,及时解决学生面临的一切困惑和困难。要减少当代西方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必须让学生对学校和老师充分信任,只有这样,他们才可能欣然接受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如果学校和老师在解决大学生的现实利益问题上不能做到公平、公正,那么就不能以理服人。马克思明确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3]因此,要让大学生在事关自己的利益面前有更多的话语权,在涉及学生利益的各项工作中,尤其在评优评奖、学生干部的招聘、学生党员的发展、学生的就业等方面要坚决纠正损害大学生利益的不公平、不公正的做法。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只有真正关心、维护、实现好大学生的利益,他们才能真正接受、认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自觉抵制各种西方思潮的消极影响。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要“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4]。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各种社会思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毕红梅,李东升.当代西方思潮与思想教育[M].武

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19-220.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6.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103.

[4]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

民出版社,2014:94.

(编辑:文汝)

第九章_城市公共空间

第九章城市公共空间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城市公共空间狭义的概念是指那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城市公共空间的广义概念可以扩大到公共设施用地的空间,例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城市绿地等。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及规划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由建筑物、道路、广场、绿地与地面环境设施要素构成;城市公共空间除有功能要求外,其数量与城市性质、人口规模有密切关系;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内容多,包括总体布局和具体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在本质上属于城市设计范畴,需要作城市设计,其目的是创造功能良好、城市空间有特色的环境。城市公共空间的重点是城市中心、干道、广场和公共绿地。 一城市中心区的概念Downtown:城市闹市区的俗称,通常指传统的商业中心(Uptown:城市的住宅区和非商业区) CRD:Central Retail District,以商业零售为主 二城市中心区的功能构成:商务职能;信息服务职能;生活服务职能;社会服务职能;专业市场;行政管理职能;居住职能 三城市中心与中心区的历史发展进程:古代城市:城市中心的职能变迁;近代城市:城市中心的快速发展与中心区的形成;现代城市:全球经济条件下中心区的发展 四中心区规划的相关理论: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霍伊特的扇形模式;哈里斯与乌尔曼的多核心模式;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学说(1、伯吉斯(W.Burgess)的同心圆模式:美国社会学者伯吉斯于1923年提出了同心圆模式。伯吉斯主要是从居住人口的类型和居住区的类型来进行分析的,他认为是向心、专业化、分离、离心、向心性离心等五种力的作用使城市产生了地域分异。其间,城市各地带不断地侵入和转移,就形成了同心圆式的扩散过程。其缺陷:一是没有考虑各区之间的交叉和城市交通的作用;二是未考虑作为城市主要活力的工业活动布局及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2.霍伊特(H.Hoyt)的扇形模式1936年霍伊特对美国城市的房租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城市住宅布局九种倾向的考察,认为城市土地利用呈扇形格局。霍伊特的模式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城市中心是CBD区;二是低级住宅区与批发、轻工业区交叉、混和;三是各等级住宅区是按区分布而非按距中心的距离分布。在其模式中,城市布局的职能区划已见雏形;而且,城市交通、特别是中心CBD的交通线以及对外交通线对城市布局有很大影响。但该模式似乎把城市工业放在很次要的地位,使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的应用价值大打折扣3.哈里斯与乌尔曼(D.Harris &L.Ulman)多核心模式。奎因在40年代提出,CBD是城市主要中心,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中心,各影响一定的地域范围。哈里斯和乌尔曼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各类城市的地域结构,提出多核心模式。在多核心模式中,城市地价并非从中心到外围呈单纯递减趋势,而是出现几个峰值区:在早期落后的城市阶段,从中心到边缘,地价不断递减,而在多核心时代,除了CBD外,城市还有其他次中心,因此多核心模式更适合现代城市的特征4.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学说。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Walter Christaller)于1933年提出的“中心地学说”是现代城市地理学发展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成果。中心地学说是一种解释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式,该学说认为,城市的基本功能是作为其腹地的服务中心,为其腹地提供中心性的商品和服务。由于这些中心性商品和服务依其特性可以分成若干档次,因而城市可按其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档次划分成若干等级,各城市之间构成一个有规则的层次关系。基于均质平原和经济人的假设,克氏提出了三种代表性的空间结构模式:市场原则下的空间模式——K=3体系(即高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面积是低一级市场区的面积的3倍)、交通原则下的空间模式——K=4体系(即高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面积是低一级市场区面积的4倍)、行政原则下的空间模式——K=7体系(即高级中心地的市场区面积是低一级市场区面积的7倍)。 五城市中心区的用地结构形态:单核结构形态:中小城市;部分大城市与特大城市;多核结构形态:国际性大都市;历史古城 六城市中心区的职能发展方式:以商业中心为主的发展方式:哈罗新城市中心;商业职能与商务职能混合的发展方式:香港维多利亚湾;以CBD为主的发展方式:纽约曼哈顿岛;哈罗新城市中心;香港维多利亚湾;纽约曼哈顿岛 七城市商业中心规划:城市商业体系的空间分布;城市商业体系的等级类型;城市商业中心的构成与规模;城市商业中心的空间形态;城市商业中心的道路交通组织;城市商业中心的形体环境设计1城市商业体系的空间分布:城市商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机制。商业中心的区位的主要制约因素:商业中心区的位移;商业体系空间分布形态的变形(1)城市商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机制:单一商业中心→城市商业体系;集聚——扩散的生成机制,集聚是为了生存,扩散是为了发展,集聚形成商业中心,扩散导致商业体系的生成与发展。土地市场——政府的调控机制:城市中心土地升级使城市

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趋势与空间重构

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趋势与空间重构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汤放华1,陈立立2,曾志伟1,易纯 1(1.湖南城市学院,湖南益阳, 413100;2.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南长沙,410081)【摘要】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未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空间将出现三个趋势:区域一体化、信息化与知识化、 生态文明趋势。在此三个趋势的影响下,长株潭城市群必然要进行空间重构,其进行空间重构的措施主要包括:构建区域一体的 “流动空间”体系,构建区域发展所需要的五个支撑网络;构建以生态基础设施为空间分割的组团式空间结构;实现区域等级空间结构的扁平网络化,实现要素流动的无阻隔。在上述三个趋势及措施的指引下,长株潭城市群将增强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已实现其作为中部重要增长极的历史重任。【关键词】空间结构;演化趋势;空间重构;长株潭【中图分类号】TU982.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09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9JJ6060]“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研究”项目资助。 引言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它在给世界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给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跨国公司推动了新国际地域劳动分工的形成,制造业的国际转移使得当今区域城镇空间的发展日益呈现出网络状的复杂联系,区域城镇发展的前途、层次与绝对的规模已非必然相关 [1][2] ,“城镇在网络中的地位比 空间区位、 工业综合程度等传统的特征来得更为重要”[3] 。“城市体系将不再是传统的行政区相连模式,而是构建在功能节点(中心城市)和发展轴上的商品流、 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动。[4] ”区域城镇实体空间与影响空间越来越大的分离,世界城市、出口加工区、离岸银行中心等新战略地点的形成,对城镇来讲,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区域内部一体化发展正逐步加强的同时,“核心-边缘”效应的范围已扩大到国家、 区域之间,在新的空间层次继续得到强化,并呈现迅速加大的趋势。 传统城镇体系的研究往往是将研究地域视作一 个相对闭合的自运行系统,着眼对于本系统内要素的均衡配置及良性运作的探讨,习惯于将城镇作为 点状的要素[ 5] ,仅仅注重城镇之间的关系,而忽视了对乡村、生态空间等地域的研究。 生态环境和人文物质环境的形成都需要漫长的历史积累,一旦破坏往往不可逆转。快速城市化必然带来城市空间的快速扩张, 不可避免的要将一部分既有人文物质、自然生态环境包入到城市空间之中,以往一味以牺牲人文物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已被证明不可持续。因此在新时代下,人文物质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必须要纳入到区域发展的主线中。 1 空间演化趋势 1.1 区域一体化趋势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地域生产方 式和空间组织方式发生着激烈的变化, 日趋一体化发展的城市集团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载体。各城市集团为增强区域竞争力,在内部以建立一体化的生产体系为前提,打破行政壁垒, 促进生产要素高效流动与优化配置;在外部以建立全球化的市场体系为目标,消除市场障碍,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和城市体系。随着城市集团的发展壮大,将呈现出“区域一体化”的空间组织形态:一

城市的空间结构

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分化、服务功能的关系。 2、掌握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主要功能区类型及其区位特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3、应用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4、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信息 5、逐步培养分析整理资料,归纳推导出结论,并用口头或书面加以表达的能力 6、运用资料并联系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7、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不同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三、教学难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含义,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CBD 右图是纽约曼哈顿区的景观图。中心商务区(CBD)是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企业的商务活动和生产活动在空间上逐渐分离,企业的商务活动从工业生产区分化出来,向城市中心地段集聚和迁移而形成的城市功能区。在景观特征上,高楼林立是城市CBD的标识。 尝试探究:你能说出中心商务区建筑高大稠密的原因吗 提示: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城市核心区,地价昂贵,可以用“寸土寸金”来形容。昂贵的地价,加上极为紧张的土地供应,使得建筑物被迫向高处发展,越盖越高,越盖越密。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概念 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及其。 2.主要功能区及特点 (1)中心商 务区 ? ? ? ? ?区位:城市的部位 特点 ?? ? ??交通,通信发达 早晚人口流动量较,人口差异大

(2)商业区 ???????组成: 和各种商场(或超级商场) 特点:交通便捷,人流量大, 高,土地利用 区位:多分布于 或交通干道旁,大城市往往有多个 商业区,中小城市的商业区多在城市 内 (3)住宅区 ? ?? ??? ???地位:城市中最 的用地方式类型?????企业或单位职工住宅区,多与企业或单位分布区 或 市政 的住宅区 分化:由于 原因,呈现 与 的分化 (4)工业区 ? ????区位??? ??城市边缘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 的地带 特点:不同程度地存在噪声、空气、固体废弃物和水污染 (5)其他功能区:行政中心区、 、混合功能区、郊区。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 (1)城市规模 ?????????表达方法?????????? 规模决↓定 规模常用 规模表示划分(中国)?????依据: 人口数量四个等级: 城市、大城市、 城市、小城市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关系: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内部功能分化越 ,服务功能越 ;但不等于两者成 。 3.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1)历史原因:早期的功能分区 ,发展成现代城市的某种功能区。 (2)经济原因:由城市中心向外,土地价格逐渐 ,依次形成 、 、 。 (3)社会原因:包括 、生活方式、 。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城市空间结构(含解析)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 城市空间结构 一、选择题 读某区域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聚落形态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 A.团状、河流因素 B.团状、地形因素 C.带状、气候因素 D.带状、河流因素 2、最早发展成城市的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区的居民点沿河流延伸布局,呈带状分布。第2题,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往往决定早期城市的选址,图中①位于干支流的交汇处,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 答案:1.D 2.A 我国东部某城市积极推进紧凑型城市建设,即通过控制城市蔓

延,提高土地集约混合利用,以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连接各个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下图示意三种建筑布局类型。据此完成3~5题。 注: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例。建筑密度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例。 3.为发展紧凑型城市,该市应优选( ) A.甲类型B.乙类型 C.丙类型D.以上都是 4.紧凑型城市应该( ) A.不划分功能区B.鼓励无人汽车 C.增加立体绿化D.杜绝城市扩张 5.发展紧凑型城市会( ) A.降低公共空间 B.加强钟摆式交通 C.加剧大气污染 D.保护农业用地

解析:3.A 4.C 5.D 第3题,读图可知,甲类型城市人口密度大,容积率高,建筑密度小,土地利用率高,属于发展紧凑型城市的优先选择。第4题,紧凑型城市人口集中,经济活动密集,应该增加立体绿化,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改善居住环境;紧凑型城市也应该划分功能区,杜绝城市扩张不符合实际;无人汽车与紧凑型城市关系不大。第5题,紧凑型城市土地利用率高,有利于保护农业用地;有利于增加公共空间。紧凑型城市可减少人们出行距离,减轻钟摆式交通现状;大气污染加剧是城市不合理发展的结果,不是紧凑型城市必然会带来的结果。 下图为某特大城市夜间人口密度分布图,下表为甲区昼夜人口密度变化趋势表。读图表回答6~8题。 就业人口密度白天人口密度夜间人口密度1960年100 100 100 1998年137 129 60 6.该市夜间人口分布重心向外迁移是因为( )

城市空间分析

城市广场空间研究 1.我国城市广场建设现状及问题 时至今日,国内城市公共空间设计领域研究借鉴西方成果时出现的盲从倾向,使得个性认知的淡化成为国内广场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次设计师从第一位的主动创造者沦为了被动模仿者,很多设计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另外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使得多方矛盾得不到有效协调。 2.空间与人 事实上,广场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交流的场所,应是为人所实用、为人所体验的人性空间,应当有“空间感”和“场所感”。 2.1 人性空间的认识 人与空间存在互动关系,因此在空间的营造上,一定要考虑人的多层面、多方位的不同需要,以达到空间环境与人行为活动的有机统一。这一需要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要“宜人所用”,二是要“宜人所感”,“人性空间”的本质是“宜人”的。 2.2 城市广场与人 作为城市中最有活力、最有标志性的公共活动空间,城市广场愈来愈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方面,广场要满足人们交往、流通、休憩、娱乐等多种不同的行为活动需求,为这些活动提供理想的场所;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广场气氛、文化内涵的营造,给人以亲切、舒适、愉悦的心理感受。以下通过不同角度对广场空间形态进行研究分析。 2.2.1从城市设计角度对广场的设计进行空间形态构成研究广场处于城市空间环境中,在城市规划背景下的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空间的设计,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设计,确定了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广场空间形态的构成。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广场的过程中,认真分析该地区的城市设计成果,研究广场的空间形态,构成要素、手段,空间位置、规模,围合程度,该空间与周边空间的联系,包括功能的、景观的,以及在城市空间中的地位等方面。从这些分析研究结果出发,重新审视原来的城市设计成果中广场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汲取其合理的成份到广场设计中来,同时也应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且进行修正完善,最终应该是广场设计与城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设计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襄州一中赵璇【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着重分析城市形态及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变化,对于学生而言,以此为切入点,深入了解所处城市的发展现状,为后面城市化及其问题的分析奠定基础。学生对于城市功能分区以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具备基本的感性认识,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随着课堂活动的开展,整理所见所闻,深刻认识所处的城市,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是比较有利的。【学情分析】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了不少关于城市的知识,日常接触的媒体中或日常生活或旅游等活动过程中,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城市感性认识。高中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大量的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对城市进行理性的思考,进而理解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与城市功能区的关系。 2.掌握城市主要功能区的概念、特点,理解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的区位要求。 3.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的特征。 4.理解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过程与方法: 1.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2.通过比较法和图文分析法,了解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形成及其特点、分布。 3.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4.掌握能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帮助初步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城市的三个重要功能区的特征和区位; 2.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经济因素 难点: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美丽襄阳》宣传片。上课前看到的宣传片是我们美丽的家乡襄阳。被誉为“……”作为历史名城,在两千多年的岁月积淀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人文生活。襄阳城和其他城市一样,有着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的交通道路。那么今天这节课就和我们生活的地方有关,让我们去到城市看一看。 (板书)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大家在外出时,应该都做过16路公交车,那么在从襄阳东站去往人民广场的路上,我们在16路沿线两侧的都可以看到哪些重要的单位或者小区? (学生举例)

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元素和特征

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元素及特征 作者简介:李曦(1975-),男,工程师,重庆钢铁集团设计院,重庆400000 李曦 摘要:通过分析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及构成,探讨了建筑、街道、广场、绿地系统等构成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要素,阐述了这些基本要素在城市空间设计中的作用以及体现出来的城市公共空间的特征。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组成元素,特征 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 城市公共空间意指城市内各建筑物之间的所有公众可以任意到达的外部环境空间形式的总合,这种空间关系依照不同的规模和层次联系在一起。从早期都市狭窄的街道、集市的码头到后来的社区花园、广场、公园、步行购物中心,以至今天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Open Space),都属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范畴。例如:古罗马集会广场;巴黎塞纳河两岸(Seine River);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Park);上海外滩(见图1)。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空间(Urban Public Space)是指由城市中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室外分隔墙等垂直界面和地面、水面等水平界面围合,由环境小品、使用者、使用元素等组合而成的城市空间。它们是从大自然中分隔出来的,是较小的具有一定限度性的为人们城市生活使用的空间,主要包括城市的街道、广场、公园 与绿地等。 2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元素 2.1城市空间的边缘———建筑 建筑设计及其相关空间环境的形成,不但在于成就自身的完整性,而且在于其是否能对所在地段产生积极的环境影响。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关注与周边的环境或街景一起,共同形成整体环境特色。如重庆市渝中区的CBD商务圈,解放碑周边的建筑不论是立面、顶部、体量、色彩还是裙房高度都做了相应的协调,所以整体风格看起来很一致,与其公共空间所要体现的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课标要求】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的特征。 2.理解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2.掌握能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到问题的能力。 2.帮助初步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及影响各功能区布局的因素。 【教学难点】 经济和环境因素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法与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城市各功能区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的组合形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也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之中的。 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一)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阅读教材21、22页“阅读”部分内容,观察比较三种地域结构模式的形态有何不同、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小结】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1.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称为城市地域结构。 模式城市内部结构模式的形成城市的内部结构形态特征示意图 同心圆模式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 核心向外扩展,一般由5个同心圆组成 城市形态集中紧凑,城市的功能区围绕市 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 (图a) 扇形模式在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城市各功能区出现 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 城市各功能区呈扇状向外扩展(图b) 多核心模式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有市中 心区由于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使得远 离中心的郊区也出现了新的核心,城市围绕不同的 点,发展形成多核心模式结构 城市并非依托单一核心发展,而是围绕着 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务区、商业区、住宅 区、工业区、相对独立的卫星城等多种功 能区,并由它们共同组成城市地域 (图c)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一、知识要点 1.多面体的概念 一般地,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多面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2、旋转体的概念 由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叫做旋转体,这条定直线叫做旋转体的轴. 温馨提示:同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不同的轴旋转所形成的旋转体不同. 3、简单的旋转体——圆柱、圆锥、圆台、球 旋转体结构特征图形表示法 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 轴,其余三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 成的旋转体叫做圆柱,旋转轴叫 做圆柱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 而成的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平 行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 圆柱的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 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 侧面的母线 圆柱用表示它的轴的 字母表示,左图中圆 柱表示为圆柱OO′ 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 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 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 圆锥用表示它的轴的 字母表示,左图中圆 锥表示为圆锥SO 圆台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 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 圆台.与圆柱和圆锥一样,圆台 也有轴、底面、侧面、母线 圆台用表示轴的字母 表示,左图中圆台表 示为圆台OO′ 球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 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 体叫做球 球常用表示球心的字 母表示,左图中的球 表示为球O. 温馨提示:(1)几何体都是由表面及其内部构成. (2)球的常用性质 用一个平面去截球,截面是圆面,而且球心和截面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球心到截面的距离d与球的半径R及截面的半径r有下面的关系:r=R2-d2,当d=0,截面过圆心,叫做大圆,其圆周上两点劣弧的长叫球面上两点间的距离. 4、简单组合体 (1)概念:由简单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几何体叫做简单组合体.常见的简单组合体大多是由具有柱、锥、台、球等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组成的. (2)基本形式: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拼接而成,另一种是由简单几何体截去或挖去一部分而成. 二、例题讲练 例1、根据下列关于空间几何体的描述,说出几何体的名称。 (1)由6个平行四边形围成的几何体; (2)由7个面围成,其中一个面是六边形,其余6个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3)由5个面围成的几何体,其中上、下两个面试相似三角形,其余三个面都是梯形,并且这些梯形的腰延长后交于一点。 【活学活用1】

064-城际交通模式与城市群空间结构关系的研究

城际交通模式与城市群空间结构关系的研究 岳阳 【摘要】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交通设施网络的搭建,城市群成为令人瞩目的城市空间组织类型,交通系统与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互动关系成为当前研究热点,然而笔者认为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缺乏两点基础性的工作,其一缺乏对空间尺度的前提性说明,其二缺乏对交通系统的分类探讨。本文首先对该领域的相关概念进行解析,随后提出城际交通对城市群形成和衍变的重要作用,再次通过对世界典型城市群案例的总结,分析不同交通模式的城际交通对城市群空间结构发展的引导作用。笔者认为,城际交通走廊形成了城市群发展轴,二者同步生长;轨道方式主导的交通模式易形成高度密度的中心城市,公路方式主导的交通模式易形成较为扁平化的空间形态,为避免过密集或过疏散的城市出现,可以通过合理布局交通设施来引导有序的城市空间格局。 【关键词】城际交通;城市群;空间结构;交通模式 1.引言 伴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类社会聚居的空间格局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出现了诸如“超级城市”、“大都市区”、“城市群”等对新兴城市类型进行描述的概念,在城市空间演变的过程中,人口、劳动力、产业、资本等城市要素在城市内、城际间不断流动和重组。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和专家掀起了对此类城市形态研究的热潮,并预测大都市区、大城市群将成为城镇化进程中发展方向,《2010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指出,到2050年全球城市人口比例将超过75%,未来全球40个最大的大都市区以占据全球极少的面积,聚集18%的人口,参与全球66%的经济活动和大约85%的科技革新[1]。 1961年法国地理学家简·戈特曼基于对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片区的调查,提出了城市群连绵区(Megalopolis)的概念,并定义了世界六大城市群[I],与此同时提出“重叠的郊区空间形成城市群的发展轴线”的假设[2];此后,众多学者提出交通与城市群形成、发展存在紧密的联系,“交通廊道推动了大城市群发展轴的形成,城市群的生长发育与交通廊道的形成同步并进” [3-7]这一观点得到认可。 笔者认为,目前对城市群的研究存在一些基础性的不足:1)由于国际上尚无对城市群明确的定义[8],很多研究缺乏对空间尺度前提性的说明,主要体现在将“都市区”和“城市群”的概念混为一谈;2)交通系统在城市群形成和衍变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逐渐明晰,但对交通系统的探讨仍较为笼统,事实上,不同类型的交通系统与城市群的互动关系体现出较大的差异。因此,深入分析不同交通模式与高度城镇化地区空间结构的关系是有意义的。 2.概念解析 2.1 都市区与城市群概念辨析 由于国际上一直没有对大城市区域这一领域的相关概念给出标准、统一的定义,外加国内学术界对国际研究的翻译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造成了概念理解和名称使用上发生分歧,造成混淆。特别地,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是最易造成混淆的三个概念。 1

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分析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城市的功能分区两个方面。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 2.会解释某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 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其空间形态与地形、水系和交通线等因素的关系,理解其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地理文化。 2.通过认识城市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1.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说出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 2.能说出地租与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关系,并根据各类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不同位置的付租能力说明城市功能分区形成原因。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投影几幅功能区不同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让同学初步认识到不同城市功能区分布的不同,说说在一座城市中,一般有哪几种功能区?导致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板书)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教师讲解)城市不仅有各种形态,而且城市的各项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便捷程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所以城市内部可能因为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请同学们看书后回答,有哪些功能区? (投影展示)各个功能区,加深感性认识 (学生答)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教师总结)回答的很好。请看图2.2 ,图中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下面我们来具体的看一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区?比如说为什么会形成住宅区?有哪位同学能说说看? 1、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就是住宅用地.一般住宅区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阅读图2.2)请同学讲解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的差别 (教师提问)我们把城市功能区分了好几种,刚才讲的住宅区,是不是土地都是被居住地占据呢?是不是就没有其他的功能了呢? (学生回答)不是

对区域空间结构的理解

对区域空间结构的理解 区域空间结构:是国家“985工程”建设项目——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兰州大学)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区域空间结构概论》在阐述了区域空间结构一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空间结构形成因素和整合的机理,并分别论述了区域集群空间结构、区域板块空间结构、“点-轴”空间结构、城市群空间结构等。由于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都是区域经济运行系统的重要结构(从一定意义上说,区域产业结构也是一种空间结构形态),《区域空间结构概论》借鉴产业结构的研究进程,在对已有研究理论的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以揭示区域经济系统的空间结构为目标,比较深入地探讨了以下几个基本问题:第一,比较深入、系统地研究了经济活动在区域空间中所形成的结构的要素、特点、属性、模式和功能,根据笔者的理解,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的实质性内容。 第二,分析了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机制。主要分析了解各种因素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形成的作用和机理,它们的内在运行方式,还要明确这些因素是怎么相互作用又共同作用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包括若干因素的作用方式、途径、作用结果以及相互关系等。 第三,分析了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整合,主要是解释区域经济空间结

构整合的内涵,明确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整合的必要性、难点、原则,从系统论的角度揭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整合机理。 第四,以产业集群这种经济活动空间集群现象为对象,从微观的角度,深入地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空间结构,明确产业集群空间结构的要素、类型、演变模式和演变阶段,揭示了产业集群空间结构的形成机理。 第五,以区域经济板块这种经济空间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从微观的角度,全面地分析经济板块空间结构的形成和整合,特别是对一些区域中心城市中的经济板块的形成和整合进行了重点研究。 第六,以依托交通干线的带状城市联合体这种经济活动空间轴状聚集现象为对象,结合“点一轴”系统理论,深入地分析了三种不同类型以交通干线为依托的带状城市联合体“点一轴”空间结构的要素、形成条件和功能。 第七,以城市群这种经济活动空间群聚现象为对象,从宏观的角度,运用一些实例深入地分析了城市群的空间结构,明确了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内涵、特点、模式、发展阶段和形成机制,揭示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的方向。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研究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与热点问题

公共空间设计案例分析

例一: 案例名 称豪申创意中心案例投资 总额 5500万元 作者崔海涛设计是否 选用 竣工项目案例 设计类 型 室内设计案例类型展览空间 案例所 在地 江苏南通市案例面积8800平方米 详细地 址 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工业区石江公路1907号 参与设 计师 朱非波、崔自豪竣工时间2015-5-1 业主名 称 豪申布艺有限公司 业主联 系人 un defi ned 所用材 料品牌 凌云幕墙、环球UMGG、兔宝宝等品牌 设计说 明A、作品对城市需求与价值的独特挖掘角度: 展现了南通家纺行业的新面貌,体现了南通家纺业的良好发展 B、作品在环境风格上的设计创新点: 它在外形和颜色上与周围建筑形成鲜明对比,看上去眼前一亮,从而产 生一枝独秀的效果,避免给人一种枯燥之味的感觉。 C、作品在空间布局上的设计创新点: 将豪申公司的五大事业部合理安排到各个区域,完美呈现 D、作品在设计选材上的设计创新点:使用环保材料 E、作品在投入运营后的出众效果与评价: 销售量稳步上涨,扩大营业面积,给客户带来良好的空间印象

总体构思:本着对城市需求与价值的体现,创造舒适的公共空间环境,运用材料、空间、形式、场地等元素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并在此基础上将室内空间布局与材料相结合,使达到室内空间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HA事业部顶面图 HA事业部作为展示用途面积占 用大于1/2,展示空间运用大量采光,来 表达突出展品的美感与价值。 HB事业部采用与HA不同的表现 HB事业部总平图 方法,展品不再集中占用大面积 的场地,而是将展品分割陈列于 互无关系的独立空间中,将不同 风格的布艺展品充分表达,做到 一花一世界的既视感。 作为展厅更加注重展品与光和环境元素的结合, 突出体现在光的运用更加频繁。 HB展厅顶面布置图

浙江省温台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省温台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征求意见稿 (简要本) 浙江省建设厅 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四年十一月

前言 为了深入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发挥“八大优势”、推进“八大举措”的重大部署,根据2004年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强化城市功能,进一步提高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突出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集聚、辐射与带动作用。统筹城乡规划,完善规划体系,制订和实施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规划,组织编制温台沿海地区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的工作要求与计划,我们按照《城市规划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等有关规定,在全面落实环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同时,为进一步完善全省城市体系网络,组织力量编制温台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2004年3月、4月在省建设厅等领导带队组织下,规划研究编制小组专程赴、二市进行调研,与当地政府及建设、计划等有关部门领导进行座谈,实地踏勘了有关中心城市、典型中心镇及中心村建设现场。同时,走访听取了省计委、交通、水利、环保、铁路等省有关部门对温台地区发展的思路和设想。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规划初步报告。于2004年6月初在由省建设厅邀请省专家进行论证、研讨,并与相关的产业带规划进行协调。 根据专家提出的建议,进一步与温台市县有关规划协调,修改、完善规划报告,于2004年8月完成温台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征求意见稿),并于2004年9月由建设厅总规划师带队赴、征求市、地、县、区的意见。吸收有关意见后,现提供《温台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在规划过程中得到了省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市、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同时也得到了建设部领导和国、省知名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 规划课题组 2004年11月

公共空间设计案例分析

例一: 总体构思:本着对城市需求与价值的体现,创造舒适的公共空间环境,运用材料、空间、形式、场地等元素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并

在此基础上将室内空间布局与材料相结合,使达到室内空间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HA事业部顶面图 HA事业部作为展示用途面积占用大于1/2,展示空间运用大量采光,来表达突出展品的美感与价值。 HB事业部总平图 HB事业部采用与HA不同的表现方法,展品不再集中占用大面积的场地,而是将展品分割陈列于互无关系的独立空间中,将不同风格的布艺展品充分表达,做到一花一世界的既视感。 HB展厅顶面布置图 作为展厅更加注重展品与光和环境元素的结合,突出体现在光的运用更加频繁。

HE事业部顶面图 HE事业部的建筑构造形式更加丰富,运用曲线与拐角打造不同于其他的空间形式。 HE事业部平面图 建筑构造形式的改变在带动空间流动方向改变的同时也改变了室内陈设布置的形式。使展品脱离死板的摆放展示,赋予其流动的美感。 HI事业部顶面图 HI事业部的空间表达更为简单,以纵横的空间流通方式将视点集中于中部展台,突出展品。

HI事业部平面图 HS事业部顶面图 HS事业部以整体的开敞形式来强调空间的流动性,将部分隔断放入整体的空间形态中来划分区域的界限,将不同风格展品从中总体中分割出来,达到展品与区域的统一,区域与整体空间的统一。 办公区入口1 办公区入口1运用实体性分割进行空间划分,将字母形式的镂空空间隔断运用到空间划分中增加空间的开放性与趣味性。 采用简单的美式装饰风格,运用木质材料的暖色调与铁艺吊灯的暖色灯光来调和白色的冰冷感,增加空间美感,使办公空间更加温馨和谐。 木质的镂空吊顶与前台的公司LOGO的艺术表现形式则更加强调了空间的形式美感。

最新城市空间结构教案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自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2 .了解经济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3 .了解城市的空间布局特点。 4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读图分析城市区位,掌握该类地理案例分析的方法。 2 .在分析当地城市区位和空间结构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环境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综合性与区域性特点的认识。 2 .通过对比学习城市的自然和经济区位,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纠正“自然环境决定一切”的片面观点。 3 .在学习城市空间结构过程中,认识到因地制宜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则,提高学生探索城市规划的兴趣。 教学重点:城市区位分析和城市的空间结构 教学难点:城市的区位分析和中心地理论 教学方法:案例分法 一、城市区位分析 根据学生生活体验,讨论城市在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组织学生讨论描述青岛市的区位,概括得出“区位”的含义和城市区位所包括的三大方面。活动 1教材第 27 页: 通过分析使学生理解各自然要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通过“活动” 2: 分析经济地理要素对城市位置的影响。 探究活动p28 : 让学生分析深圳由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成现代化城市的主要原因,总结出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小结,整理形成城市区位因素的知识结构。 完成“活动” 2 和“活动” 3 ,反馈学生对城市区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最后读“我国城市分布图”,

由学生讨论、总结城镇空间布局的主要特点,并说明该特点的形成是以上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城市土地利用 读教材p30 插图“大、中、小三类城市的土地利用”,说出城市土地的主要类型。 最后归纳出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 投影展示青岛市城市土地利用图,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兴趣。 三、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首先明确城市的功能分区是由多个从事该种功能的实体在空间上呈 连片分布而形成的,在每一种功能区内,也会有其他功能穿插其中,只不过所占比 例较小而已。 2、分析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联系青岛实际讲清以下几点:第一,自然条件 如地形、河流等通过影响城市的形态进而影响功能区的分布。第二,城市的原有基 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在的功能分区现状,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第三,在不同 的社会发展时期,城市的功能分区也呈现不同的特点。其四,可利用青岛市城市商 业中心和工业区的分布特点,说明交通对城市功能分区有着重要影响。 3、“中心商务区”: 出示纽约的 CBD ―曼哈顿的图片,使学生对中心商务区的特点有直观的认识。然后以教材第 32 页的阅读材料为例,分析中心商务区的区位特点及其对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影响。 4、通过阅读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条件、历史变革、经济因素和交通等因素 影响着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城市不同功能区的组合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城市空间结构。四中心地理论 以教材第 34 页的“活动”为情境和切人点,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对城镇等级、规模和职能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导人该理论,并结合“活动”的内容,讲解“中心地”、“服务范围”和“门槛”等概念。 读图 2 一 10 中心地理论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 1)城市等级与其数量的关系,为什么? 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何特征? 3)城市等级与其服务范围有何关系? 最后归纳出一定区域内的城市空间结构特点, 探究活动: 第 35 页的“活动”熟悉该理论的应用。 “中心地理论”是 20 世纪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通过对它的学习,激发学生善于观察现实、发现问题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城市中不同功能的小区有规律地结合,便构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小结:略 练习: 课后作业:新课堂 板书提纲 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市区位分析 1 .区位 2 .自然地理区位 3 .人文地理区位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分析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分析 1、概述 一般认为,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中面向公众开放使用和进行各种活动的空间,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自然、地理气候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于城市的物质形态表现。城市公共空间的一般概念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城市公共空间可以进行交通、商业交易、表演、展览、体育竞赛、运动健身、观光旅游、节日集会及人际交往等各类活动。

2、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必要性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特有的,也是城市的精华和本质,既可以满足人与自然和社会交流的高层次需要,也可以增强城市软环境,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空间。 (1)展示城市形象、特色与文化的窗口 不同城市的公共空间形态特征分布格局代表了不同城市的特色和品位。优美的空间景观给人以丰富的艺术感染和享受,而特色鲜明的空间景观为人们营造出特有的归属感与亲切感,增添了城市的魅力,富有历史内涵的公共空间能唤起人们的记忆,强化人们对城市的认知和认同。城市公共空间在创造了宜人的空间环境的同时,往往形成地域景观鲜明地场所,成为体现城市形象与特色的“橱窗” 。

城市公共空间中承载的社会生活是形成城市文化的重要源泉。过去的社会生活积淀形成了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不同地区的地方性社会生活方式特征形成了城市的地域文化;当代城市中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反映了城市文化的发展。这些文化因素投影在城市公共空间中,以不同的物质形态特征表现出来,人们通过这些表象的特征可以体会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承载城市居民活动的重要舞台 城市公共空间与市民间存在着“人造空间,空间塑人”的关系,表现在城市居民对城市及公共空间产生的认同感。城市公共空间与社会生活两者之间相互依赖;前者是后者的容器,后者又是前者的内容。公共开敞空间是人们户外活动和休憩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精神体验和情感交流的场所。舒适的开敞空间给人的身心以积极向上的影响,可以增进彼此的相互理解,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