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球气候变化下碳排放与交易的会计问题_最新发展与评述

全球气候变化下碳排放与交易的会计问题_最新发展与评述

全球气候变化下碳排放与交易的会计问题_最新发展与评述
全球气候变化下碳排放与交易的会计问题_最新发展与评述

关于的纯电动汽车碳排放相关指数

关于纯电动汽车碳排放相关指数 1.为电动汽车充电的能源从哪里来? 中国电力结构中72.4%为火电。 2.电动汽车相比传统车可节能47.6%。下表为热能计算。 100Km油耗 100Km Power Consumption 发电煤耗 Coal-Fired 热能(K) Heat of Combustion 汽油车 Gasoline Vehicle 9L——73406.25 电动车 EV 16kWh 0.33kg Standard coal/kWh 36960 燃烧值 Combustion Value 8156.25 (K/L) 2310 (K/kWh) 3.电动汽车排放计算。 下表是传统车与纯电动汽车的碳排放比较: 100Km油耗 100Km Power Consumption 发电煤耗 Coal-Fired 用煤量 Use of coal /100Km CO2排放 系数 E mission Factor 煤电占比 Coal-fired Plants/Total Electricity Supply 100KmCO2排放 CO2 Emission/100Km 汽油车 Gasoline Vehicle 9L———— 2.361kgC O2/L ——21.249Kg 电动车 EV 16kWh 0.33kg Standard coal/kWh 5.28Kg Standard coal/100 Km 2.457kgC O2/Kg 72.40%9.392Kg 由此表可得出,纯电动汽车每年行驶10万公里,在城市中心可 减排二氧化碳2125吨,按照30元人民币(3.7欧元)每吨计算, 可节省63750元;综合火电指数后节省1185吨碳排放,折合35550

碳排放会计处理

目录 内容提要 (1) 关键词 (1) 一、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的理论进展与分析 (1) (一)碳排放与交易会计的理论进展 (1) (二)排放权交易的种类分析 (1) (三)对两种减排机制会计模式差异的评价 (2) 二、碳排放会计处理及优化选择 (2) (一)权威准则的缺乏和实务处理的多样化 (2) (二)碳排放会计处理的优化选择 (4) 1.碳排放权的确认 (4) 2.碳排放权的计量 (4) 3.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实例 (4) 三、碳排放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分析 (6) (一)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分析 (6) 1.排放配额的不同会计处理对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的影响 (6) 2.IASB关于可交易抵消工具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6) (二)碳排放信息披露差异引发的经济后果 (7) 四、提升碳排放信息披露质量的对策 (7) (一)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准则制定应遵循的原则 (7) (二)科学划分报告边界与营运边界 (7) (三)将主流财务报告中融入碳排放的信息披露 (8)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英文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碳排放会计处理的优化选择及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 【内容提要】由于CO2大量排放,不仅使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更加严峻,而且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影响及会计处理难题。近年来,国际会计学界、相关机构及协会纷纷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引起的会计问题展开理论研究和实务探讨,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本文介绍了当前国际研究机构及相关研究者就碳排放与交易的会计处理、规范所作的努力和最新研究成就,同时对国外实务中存在的主要处理方式做了归纳评价,从而为我国相关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排放权总量模式基准模式会计处理经济后果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国际机构与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应对。1997年12月通过的《京 都议定书》则是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里程碑,针对2012年之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 的排放,即“后京都”问题,2007年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产生“巴厘岛路线图”,“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 到期后的后续方案,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其中,我 国第一次以约束性指标的方式宣布,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CO2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除此之外,其他国家也纷纷公开发布了其减排承诺或方案。 由上可见,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上升,自然灾害的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 注的核心。逐渐引起了会计学界对京都协定书框架下排污权交易制度、企业碳排放与交易等特定 环境问题的会计处理规范的重视。特别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4次会议公报的发布和哥 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使得碳会计问题的研究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一、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的理论进展与分析 (一)碳排放与交易会计的理论进展 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源于上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提出的排污权交易概念。国际上认为,虽然2002年荷兰和世界银行就率先开展碳排放权交易,但是全球碳排放市场诞生的时间应为2005年。其交易方式是: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协议国家承诺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一定的碳排放减排 目标,各国再将自己的减排目标分配给国内不同的企业。当某国不能按期实现减排目标时,可以从拥有超额配额或排放许可证的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购买一定数量的配额或排放许可证,以 完成自己的减排目标。同样的,在一国内部,不能按期实现减排目标的企业也可以从拥有超额配额或排放许可证的企业那里购买一定数量的配额或排放许可证以完成自己的减排目标,排放权交易市场由此而形成。 (二)排放权交易的种类分析 以碳减排为目的的排放权交易的种类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总量管制与交易模式(cap-and-trade trading scheme)和基线与信用额模式(baseline-and-credit trading system)。在总量管 制与交易模式下,监管者(通常是政府)制定一个履约年度的排放总量并确定相应的排放配额(通常 1

基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碳税制度研究

基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碳税制度研究 摘要 为了缓解全球变暖,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选择碳排放权交易和碳税两种方式对本国碳排放量进行调控。作为全球CO2气体排放大国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也在积极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在2017年的时候正式开启建设。但由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自身因素的限制,单靠碳交易无法有效帮助解决CO2减排的全部问题。与碳排放权交易相比,碳税的实施成本和风险更低,也更加公平。只有将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各自优势配合使用,才能更加容易的实现碳减排的目标。本课题以对比分析研究碳排放权交易和碳税两种减排手段,从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有效率的碳减排政策,并且在中国已启动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基础上,对我国碳税制度实施的必要性以及与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碳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减排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些年,全球各地极端天气气候灾害越来越频繁,高温、严寒、洪水、干旱、台风、暴雨等各类极端天气事件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空间。这些极端天气气候灾害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与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紧密相关。在本世纪初一直到今天,在全球范围内明显可见的趋势是气温不断上升,过去五年更是有气温记录以来温度最高的五年①,未来气温是否继续攀升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全球的碳排放量。全球气候的变暖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降低CO2排放量和发展绿色低碳环保经济。我国作为世界GDP排名第二的国家和CO2的主要排放国,也展现我们的大国风范主动承担了国际减排义务,在2015年的《巴黎气候协定》也许诺将于2030年达成CO2排放峰值和大幅减少CO2排放,并在2017年底启动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目前也在积极筹建中,但尚不完善,因此不能有效帮助我国落实碳减排目标。现阶段,国际上对于碳减排行之有效的经济手段除了碳排放权交易以外还有碳税制度,两者也是大多数国家应对碳排放问题的政策首选,各有优劣。只有两者相互配合,才能更有效的落实碳减排的目标。本课题基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启动建设的情况下,对碳税制度实施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探索适合我国的CO2减排政策。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上升,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地球的生态平衡,其引发的各种天灾人祸也让人类的生存变得岌岌可危。为应对全球变暖危机,国内外学者针对碳减排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国际上现行的CO2减排措施中较为有效的有征收碳税和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两种方式,因此在本部分梳理了部分学者对这两种政策的研究成果。 1. 碳税国内外研究状况 国外对碳税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由英国Arthur Cecil Pigou 所著的《福利经济学》,该书从经济学中的外部经济性的角度出发提出建议:政府根据污染程度向排污者进行征税,从而控制污染排放水平。这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庇古税”,碳税实际上也属于庇古税。为了解决庇古税的实际应用问题, William Baumol和Wallace E.Oates在The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Policy(1988)通过涵盖外部性理论及其在环境政策中的应用,提出“环境标准—定价方法”,

各国油耗及碳排放管理[权威资料]

各国油耗及碳排放管理[权威资料] 各国油耗及碳排放管理 1975年以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逐渐制定并实施适合其国情的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和法规。这些国家和地区建立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考核评价体系,不仅更好地满足了社会公众对汽车产品多样性的需求,而且已成为国际汽车节能管理发展的方向。而在环保变得日益重要,新能源汽车也全球范围内被大力推广的当下,涉及汽车油耗、二氧化碳排放以及零排放等燃油经济性法规的合理性和兼顾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有效性,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 多管齐下 关于环保和新能源车的推广以及汽车油耗以及碳排放管理,美国的各种相关法规和标准一直走在前列。尤其是加州的ZEV法案,不仅被美国国内其他州借鉴,也被中国和其他国家纷纷效仿推行。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加州对于企业零排放汽车的规定总是先行一步,也即更加严格,第二,实施效果好。 一直被效仿的ZEV法案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办法一直认为是借鉴了美国加州的零排放汽车(ZEV)法案。加州的ZEV法案于1990年出台,加利福尼亚州空气资源委员会(CARB,California Air Resources Board)是其执行机构。CARB的副执行官阿拉亚在一次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曾经实施了40余年的CAFE法规(相当于中国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值,简称CAFC),也未能明显推动新能源车的发展,而加州实施ZEV以来,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ZEV法案完全针对的是零排放车辆。主要思路是确定每年零排放车辆的积分比例,然后与车厂的销售总量相乘,计算出这一年该车厂应达到的ZEV积分。对达不到的企业每个积分按照5000美元进行处罚,企业也可选择从其他企业购买积分,这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碳交易积分。也是通过这一积分购买制度,特斯拉几年来获得了巨大利润。仅2013年上半年,特斯拉销售ZEV积分的利润就达到了约1.4亿美元,去年特斯拉在这一项上的收入是1.7亿美金。不过,在最近调整并进一步加严的法案中,特斯拉这方面的收入可能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2018年后ZEV法案的变化 从2018年开始,新ZEV法案将变得更加严格,混合动力汽车将不再列入环保车,不再获得积分,零排放车辆占车企总销量的比例要明显升高。此外,加州政府还将收紧碳排放积分交易,需积分交易的车型对象和数额都将受到限制,车企未来不能再通过购买积分而“侥幸”合规,而必须生产以及销售更多真正的零排放汽车。 首先,从2018年开始,AT-PZEV和PZEV将不再被认可为零排放车型。 ZEV+TZEV的车辆占比将逐年增加。这意味着混合动力汽车不再纳入积分体系,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以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为标志的丰田。其次一个变化是,目前ZEV法案只针对在加州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大型汽车制造商,从2018年开始,针对的对象将扩大到大部分车企。从2018年开始,ZEV法案针对的车企将从七大主要汽车制造商――克莱斯勒、福特、通用、丰田、日产、本田、马自达,扩大到富士重工、宝马、戴姆勒、现代起亚、路虎、大众、沃尔沃等。 还有备受关注的一点,从积分体系的角度,一方面从2018年开始,每辆车的最高积分由此前的7分增至9分,即任一款行驶里程达到300英里,且能够在15分钟内充满电的零排放车辆均可获得9分。这项新规将鼓励车企在续航等性能上下功夫,并使得像丰田和现代等生产燃料电池车的企业受益。另一方面,为了鼓励企

中国电动车与碳排放问题

中国电动车与碳排放问题 文◎倪捷(绿源集团董事长) 关键词:电动车;碳排放;电动两轮车;电动轿车 1基础数据和基本情况 据2007年底的上牌统计资料显示,全国上牌的燃油机动车总量为159777589辆(1.59亿辆),其中,载客汽车总量为31827355辆(3182.7万辆),载货汽车为10465404辆(1046.5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载货汽车的其他类别为14675006辆(1467.5万辆),摩托车类为87096613辆(8709.7万辆)。扣除摩托车后,全国机动汽车总量2007年为5696.78万辆。小型和微型乘用车总量为2949.08万辆,其中小型乘用车为2634.66万辆(包括轿车1957.8万辆),比2006年的2079.8万辆和1545.2万辆增长分别为26.68%和26.7%。按乘用汽车年增长26.7%推算,到2009年底,中国小型乘用车的总数将到达4229万辆,其中轿车数量将到达3143万辆。 电动两轮车从2004年以后在中国高速增长,在此以前是试 探性制造,其主要目标是替代自 行车成为一种小型的机动化代步 工具,配置的电机额定功率大约 小于250W,一次充电可以行驶 30~40km,车速小于20km/h。 2003年全国产量大约为700万 辆,2004年一举突破1000万 辆关口,2005~2007年的年产 量均在2000万辆以上。特别值 得注意的是,2004年以后的电 动车,机动化性能有了很大的提 高,最大功率可以到达600~ 800W,一次充电行驶里程40~ 65km,最高车速接近30km/h, 百千米电消耗为1.2~1.5kW·h。 这样,在中国的广大地区,特别 是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两轮电 动车的销量已经远远大于摩托 车,这主要得益于其低成本特性 (每千米电费不到1分钱)和使 用方便性(可在居所自由充电)。 从2005年到2008年4年的电 动车全国销量已经超过8000万 辆。估计在2008年底全国电动 车的总保有量超过1亿辆,到 2009年底这个数字将上升到1.2 亿辆。电动车保有量最大的中国 省份有:江苏,山东,河南,四 川,河北,浙江,安徽,江西, 广西,福建10省,以上10个省 份的总量估计在7000万辆以 上,占全国总量的70%。 2小型电动车的碳排放特 性和减排总量 中国绝大多数两轮电动车所 配电池容量为0.576kW·h,新 电池可行驶里程的中位值为50 km,每千米耗电量为11.52Wh, 以每天行驶30km计算,全年行 驶里程30×365=10950km (约1万km),耗电量为 126.144kW·h,平均充电因子 按110%(充电效率91%)计 算,消费电网能量为138.7kW· h。中国矿物发电(主要是燃煤 火力发电)的比例占78%,煤 电的碳排放系数按每度电0.92 kg CO2计算,则每辆电动车使用 过程的全年二氧化碳排放为 138.7×0.78×0.92=99.57kg。 中国各种燃油摩托车的平均 2009第9期 E E LE C TR IC B IC YC L 业界论坛 7

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与碳信息披露

Management 经管空间 https://www.doczj.com/doc/be12718280.html, 2012年12月 061 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与碳信息披露 天津财经大学 于潇健 摘 要:温室气体减排是世界范围内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企业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参与温室气体减排。2011年在全国五市两省开展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建立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探路。尽管我国已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参与到CDM项目中,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也在探索中,但是对于企业在减排活动中产生的碳排放权的会计角度研究却并未跟上步伐。本文分CDM机制下和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后两种情况,探讨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与碳信息披露问题。 关键词:企业碳排放权 会计确认与计量 碳信息披露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2(c)-061-02 为限制温室气体排放,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划分原则。为帮助发达国家企业实现减排,1997年《京都议定书》建立起三种灵活履约机制: 排放贸易机制(ET)、联合履约机制(JI)、清洁发展机制(CDM)。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并非议定书规定的具有强制减排责任的国家,但是我国通过三大履约机制中的清洁发展机制(CDM),积极参与到了温室气体减排。清洁发展机制即发达国家企业向发展中国家企业提供减排技术或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实现减排,该减排量经过联合国下设机构核证可以转让给具有强制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企业,以帮助其完成减排义务。 1 企业持有的碳排放权会计处理 受发展阶段的制约,不同于欧盟碳排放权交易市场(EU ETS)三种履约机制并行的运行体系,目前我国企业参与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是CDM 项目市场,该市场实际上是欧盟等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附属市场。2011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决定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深圳市、广东省、湖北省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从政策层面来看,政府着力推进我国企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我国目前所处的CDM 交易时期只是一个过渡时期,本文分别就目前CDM 机制时期和全国性减排市场建立后的企业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进行论述。1.1 CDM机制下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 在CDM 项目中,我国企业只从事单向交易,即将经核证的碳排放量出售给具有强制减排义务的国家的企业。 CDM 项目中企业持有的碳排放权确认为无形资产比较合适,一方面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同时满足:与该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碳排放权是企业通过减排产生的一种资源;没有实物形态;为企业拥有并控制;能够从企业中分离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或者交换,具有可辨认性;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取得成本能够可靠获得。符合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另一方面,一个CDM 项目从开始准备到最终取得经核证的碳排放权共 需7个步骤:项目设计与描述、审批、审查登记、融资、监测、核证、签发。项目是否能获得经核证的碳排放权是不确定的,这就与无形资产的开发过程十分相似--前期投入的成本最终能否转化为资产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无论是从无形资产的定义,还是从碳排放权的的产生过程来看,将碳排放权确认为无形资产都是合理的。 根据前述,CDM 机制下企业碳排放权具有自主研发无形资产的特点,其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也应按自主研发无形资产进行。初始计量时,按照前述完成CDM 项目的7个步骤,对于前期不能资本化的费用应计入“研发支出—费用性支出—碳排放权”中,待项目达到资本化条件,将能予以资本化的支出计入“研发支出—资本性支出—碳排放权”中。项目得到核证后,将“研发支出—资本性支出—碳排放权”余额转入“无形资产—碳排放权”科目。后续计量中,由于该无形资产在我国企业中停留很短时间便出售给发达国家具有强制减排义务的企业,因此其减值的可能性不大,一般不需要确认减值。最终出售时,根据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的规定,企业出售CERs 取得的收益归属于国家和企业,并且规定了具体的分成比例。另外,企业还需缴纳一定比例的“国际税费”;即2%~3%的减排量作为执行理事会的行政费用,2%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合约》下的适应性基金,所以出售时按收入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贷记:无形资产—碳排放权,差额贷记营业外收入和其他应付款等。 1.2 全国性交易市场建立后企业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 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的不断推进,我国企业或早或晚都将担负起强制减排责任,因此建立起全国性交易市场是必然趋势。全国性市场成立后,企业持有碳排放权的目的将不同于CDM 机制下,我们必须理论先行,研究全国性交易市场建立后的企业碳排放权会计确认与计量。 国际上对区域市场条件下的排放权会计确认做了探索性的研究。美国联邦能源管制委员会(FERC)于1993年针对二氧化硫排放发布排污权会计规范文件,建议将排放权确认为存货;2003年FASB 下的紧急任务小组(EITF)发布了总量控制与交易机制下的排放权会计处理基准草案(EITF03-14),也认为排放权应确认为存货。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2004年基于欧盟总量控制及交易机制下排污权交易制定了《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公告第3

如何减少我们生活中的碳排放量

如何减少我们生活中的碳排放量 近年来全球变暖已成为人们公认的地球最大危机之一,而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通常被认为是地球变暖的最大元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注的问题。去年11月我国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夕承诺,中国将在2020年之前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在过去的一年里,“碳排放量”、“节能减排”、“低碳”已成为我们生活中最为时尚的名词。 我们知道“碳排放量”是指在生产、运输、使用及回收该产品时所产生的平均温室气体排放量。而生活中同一个单位有的是开私家车上班,有的是坐公共交通有的是骑自行车或者步行,那么他们的碳排放量就具有很大的不同。而吃饭吃同等质量肉与吃蔬菜、水果的碳排放量也是不一样的。这也就是说我们每家每户生活的每一天都要排“碳”。 在我国年人均CO2排放量3.9吨,而我们的目标是2.0吨。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排放量也会在2.6吨。生活中的碳排放量是如何计算的呢?碳排放量的计算国际上有很多通用公式,在这些公式的基础上使用中国本土的统计数据和转换因子,使计算更符合中国国情,也更准确地反映我们大家的实际碳足迹。现将部分生活中碳排放量换算方法整理如下表: 类别名称单位碳排放量KG 衣衣服 5.7/件 洗衣粉0.68/kg 食肉 1.24/kg 粮食0.8/kg 烟0.02/包 公斤白酒 1.76/kg 啤酒0.22/瓶 住度电0.79/度 煤气0.71/m3 燃煤 1.97/kg

装修用木材568/m3 装修用铝材料21/kg 行飞机短途(小于200km)0.275/km 飞机中途(200-1000km)0.170/km 飞机长途(大于1000km)0.139/km 火车0.01/km 地铁0.1/km 公共汽车0.04/km 低油耗小汽车(油耗小于8L/100Km)0.19/km 0.3/km 中油耗小汽车(油耗在8L-12L/100Km之 间) 高油耗小汽车(油耗大于12L/100Km)0.41/km 用包装物 2.9/kg 生活中,我们首先要尽量减少碳排放也就是说鼓励采取低碳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low carbon living),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简单的来讲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具体到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的专家提出了“低碳生活”的建议: 衣,随季节更替,穿着适宜的应季服装可以减少空调的使用。选择环保面料并减少洗涤、选择手洗、减少服装的购买。 食,购买本地、季节性食品,减少食物加工过程,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用少油少盐少加工的烹饪方法,健康的不仅是自己,还有地球。 住,居住面积不必求大,理智选择适合户型。因为住房面积减少可以降低水电的用量,这在无形之中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行,选择合适的汽车车型,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汽车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大户,应尽量选择低油耗、更环保的汽车。 用,洗菜水洗澡水循环利用、每间房只装节能灯、不吃口香糖、使用时尚的环保袋、双面打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尽量购买包装简单的产品,既减少生产中消耗的能量,也减少了垃圾。

基于CDM项目的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问题探析

基于CDM项目的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问题探析[摘要]近年来,我国一直通过清洁发展机制(GDM)积极参与国际碳排放权市 场交易活动。中国的实体经济企业为碳市场创造了众多碳减排额,从而获得了额外的收入。但有关碳排放权交易的确认、计量等相关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并未作详细说明。文章初步探讨了基于CDM项目的原始碳排放权的相关会计处理问题。 [关键词]碳排放权;碳会计;CDM项目 一、基于CDM项目的原始碳排放权概述 (一)碳排放权交易 因为有了《京都协议书》的法律约束,各国的碳排放额开始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碳排放权交易也就是碳减排购买协议,合同一方通过支付获得二氧化碳减排额,用于减缓二氧化碳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且标。通常来说,碳排放权交易分为两类:其一是基于配额的交易,我国由于主体交易市场尚不具备而进展缓慢:其二是基于项目的交易,买主向可证实减排的二氧化碳排放的项目购买减排额。此类典型的交易为CDM项目交易。执行CDM项目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量为核证减排量(即CERs),其可在碳交易一级市场进行交易,即原始碳排放权交易。随后与核证碳减排量挂钩的碳期货、碳期权等碳排放权相关的衍生金融产品也相继面市,形成了与碳一级交易市场挂钩的相关碳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本文仅就前者进行探讨。 (二)CDM项目 《京都协议书》构架了二氧化碳减排的国际合作机制。即温室气体减排“三机制”:联合履行机制(JI)、清洁发展机制(CDM)、“碳减排”贸易机制(ET)。其中CDM机制建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碳减排交易市场。目前我国国内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类型是基于CDM项目的碳减排交易。据统计,截至2009年10月,我国政府已批准2 232个CDM项目,其中663个已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EB)成功注册,预计年减排量为 1.9亿吨,约占全球的58%以上,居世界首位。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能够成功注册一个CDM项目,就意味着能够通过出售减排量而获得额外的收入。根据200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第七次缔约方会议达成的《马拉喀什协定》,一个CDM项目从开始准备到实施,并且最终产生有效减排量,需经历项目识别、项目设计、参与国批准、项目审定、项目注册、项目实施、监测预报告、减排量的核查与核证、经核实的减排额度的签发等主要步骤。由此可见,CDM项目通常投资回收期较长、初始投资额大、交易成本难估计、风险较高等特点,这都给参与CDM项目的中国企业带来了诸多的会计核算难题。 二、基于CIBM项目的碳排放权的确以与初始计量

碳税征收对企业经济的影响

碳税征收对企业经济的影响 随着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全球面临着严峻的气候问题,人们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而我国早在2002年就已经成为世界最二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能源消费不断上升,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同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也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5年下降40%—45%。我国如何实现低碳经济成为当前的关键问题,而碳税被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成本有效的经济手段之一。对此,许多高能耗企业不得不担心征收碳税会不会使企业雪上加霜。 一、开征碳税的必要性 碳税是根据化石燃料中碳含量或排放二氧化碳量征收的一种产品消费税。它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希望通过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碳税有利于推动消耗化石燃料产生的外部负效应内部化,通过增加能源的使用成本以达到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所以开征碳税是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和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效经济手段之一。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开征碳税是减缓国内外压力的需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碳排放量逐年增加。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研究结果,1950-2002年间中国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累计排放量占世界同期的9.33%。气候变化已经对中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的严重约束。为此,政府采取了相关的政策措施。但是“十一五”期间,中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做得很艰苦。该时间段内,大部分节能减排任务主要是以行政手段来实现:下达减排指标,由地区或者行业来分解。然而,通过行政手段来节能减排,效果十分有限。国际上,我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碳排放量第二大国也面临着种种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碳税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的有力政策手段和保护环境的有效经济措施,应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主要政策手段之一。 2.开征碳税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特别是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症结之一。节能减排是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开征碳税能够推动化石燃料和其他高耗能产品的价格上涨,导致此类产品的消费量下降,最终起到抑制化石能源消费的目的,进而还能达到因减少使用化石燃料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减少其他污染物排放的目的。因此,开征适度的碳税,会加重这些高耗能企业和高污染企业的负担,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增长。同时,征收碳税有利于鼓励和刺激企业探索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快

汽车行业碳排放研究报告

汽车行业碳排放研究报告

汽车业碳排放研究报告

Contents 汽车行业碳排放现状能源危机 政策约束 环保压力 汽车行业碳减排技术传统汽车节能减排路径新型动力汽车

1汽车行业碳排放现状 改革开发30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作为支柱产业的汽车工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诸如能源缺失、环境污染、安全危机以及交通拥堵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 发达国家汽车行业CO2排放量占总排放量25%左右,根据这一数据专家预测我国汽车行业的CO2排放占总排放量的比例在8%-10%左右。然而,未来欧、美、日等国家的汽车保有量不会有太大变化,他们所要面对的是如何为现有数量的汽车找到燃料并处理排放,即处理“存量”的问题,而中国面对的是令世界关注的巨大“增量”问题。从2008-2030年,随着中国汽车产销量和保有量的不断增长,由此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及交通运输排放所占的比重将分别以年均1.2%、3.5%的速度增长。

图1. 中国石油消费量和碳排放量预测从汽车行业的发展来说,尽管中国市场仍有巨大发展空间,宏观调控、油价持续走高等重大因素就像高速公路上的一条条减速带,让高速奔跑的“中国汽车”不得不减速: 1.1 能源危机 据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随着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购买汽车,到2030年,中国石油消耗量的80%需要依靠进口,年进口石油8亿吨,中国将深陷“石油魔咒”。如何满足未来汽车发展的能源需求,转变汽车能源消费结构,不仅仅关系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能源安全的重大课题。 1.2政策约束 为了缓解城市拥堵及气候问题,部分一线城市相继实施汽车限购、限行等措施,同时取消购置税优惠等促进政策,一连串政策变化使国内汽车行业增速大幅回落,由2010年的高速增长转为平缓增长。 为缓解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所引起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我国先后于2005年7月1日和2008年1月1日发布实施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第一阶段和第二

汽车行业碳排放研究报告

汽车行业碳排放研 究报告

汽车业碳排放研究报告

Contents 汽车行业碳排放现状 能源危机 政策约束 环保压力 汽车行业碳减排技术 传统汽车节能减排路径 新型动力汽车 发展低碳汽车产业,我们有这样的建议

1汽车行业碳排放现状 改革开发30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作为支柱产业的汽车工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诸如能源缺失、环境污染、安全危机以及交通拥堵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 发达国家汽车行业CO2排放量占总排放量25%左右,根据这一数据专家预测中国汽车行业的CO2排放占总排放量的比例在8%-10%左右。然而,未来欧、美、日等国家的汽车保有量不会有太大变化,她们所要面正确是如何为现有数量的汽车找到燃料并处理排放,即处理“存量”的问题,而中国面正确是令世界关注的巨大“增量”问题。从 -2030年,随着中国汽车产销量和保有量的不断增长,由此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及交通运输排放所占的比重将分别以年均1.2%、3.5%的速度增长。

图1. 中国石油消费量和碳排放量预测从汽车行业的发展来说,尽管中国市场仍有巨大发展空间,宏观调控、油价持续走高等重大因素就像高速公路上的一条条减速带,让高速奔跑的“中国汽车”不得不减速: 1.1 能源危机 据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随着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购买汽车,到2030年,中国石油消耗量的80%需要依靠进口,年进口石油8亿吨,中国将深陷“石油魔咒”。如何满足未来汽车发展的能源需求,转变汽车能源消费结构,不但仅关系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更是关系到中国能源安全的重大课题。 1.2政策约束 为了缓解城市拥堵及气候问题,部分一线城市相继实施汽车限购、限行等措施,同时取消购置税优惠等促进政策,一连串政策变化使国内汽车行业增速大幅回落,由的高速增长转为平缓增长。 为缓解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所引起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中国先

对碳排放权会计处理的探讨

浅谈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Discussions on the accounting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for emission rights 摘要:随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如何对碳排放权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对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和计量的问题进行探讨。 Abstract:The market of emission trading have been developed since 1997, and the problem of how to recognize and measure the emission rights in accounting should be solved right now. The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accounting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for emission rights. 关键词:碳排放权;会计确认;计量 Key words: accounting recognition; measurement; emission rights; discussion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1997年12月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为发达国家规定了有法律约束力的量化减排目标,在2008年至2012年间,发达国家需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至少减少5.2%。《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可以采用排放权交易(ET)、联合履行(JT)、和清洁发展机制(CDM)等三种机制进行减排,这些灵活履行排放义务的方式就促成了国际碳交易市场的产生,欧洲气候交易所、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和澳大利亚气候交易所纷纷成立,国际碳交易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从长远看,2012年之后《京都议定书》的精神将继续延续,各国会为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努力,国际碳交易市场将继续稳步增长。 一、碳排放权交易提出的新的会计问题 随着碳排放权交易的不断发展,需要相关的企业对碳排放权进行合理的会计处理,这就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会计问题:

瑞典碳税对碳排放的作用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瑞典碳税 碳税是一种促使温室气体减排并且促进使用清洁能源的污染税,它主要针对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关注气候和化石燃料的替代问题,而税收制度就成了抑制石油使用和促进寻找石油替代品最直接的工具。碳税也因其简单易行和公平的特性备受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关注。 瑞典在1991年进行能源税制改革时引入碳税,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且加速产业改革和创新。瑞典碳税的课税对象主要是石油、煤炭、天然气、瓶装气和汽油等化石燃料产品。其税率最初设立为100美元每公吨二氧化碳,1993年瑞典开始针对不同部门和不同用途设定不同税率,对消费者实行高税收而降低对产业的税收,并且直到今天也依然如此。其中工业、农业、林业和渔业只用支付标准碳税的21%。此外,这些部门还可以获得额外的税收减免和返还,而这主要取决于公司的销售价值和税赋之比。2013年,瑞典碳税标准税率已超过136美元每公吨二氧化碳,而工业部门仍享有约23美元每公吨的低税率。瑞典碳税的纳税人主要是能源和交通行业、私人家庭、服务业以及地区性供热产业,以约束化石燃料的消费。并且瑞典一直鼓励使用可替代能源,尤其是对生物质能(包括泥炭)实行免税。 自1991年瑞典实行碳税以来,瑞典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减少,并且其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令人瞩目,尤其是在碳减排目标下,瑞典的产业结构正从传统的依赖化石能源转变为如今的以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瑞典议会在2009年通过了“整合能源和气候政策”的决议,包括:欧盟碳交易体系之外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20年前减少40%;2020年前50%的能源消费由可再生能源供给;2030年前,瑞典的交通将不再依靠任何化石能源;2050年前,温室气体净排放为零;2020年前,可再生能源至少占交通部门能源消耗总量的10%。几年过去了,瑞典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012年,瑞典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降低了20%,达到了历史最低值;交通部门的可再生能源使用率达到了11.8%。 瑞典也大力支持低排放汽车的研发和使用,促进公共交通减少排放。目前,汽车和运输技术日新月异,瑞典人驾车旅游减少;货物的运输方式从公路运输转移成轨道运输和海运;瑞典为对抗气候变暖而想出新招,给食品贴上碳排放标签,明示该食品在生长、加工等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以引导消费者选择更加绿色的食品,最终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工业燃料将转变为非化石燃料;工厂开始使用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CS),由于这些因素,瑞典液体燃料的消费能减少70%。最不可思议的是,包括供暖在内的瑞典电力输出,97%都不存在碳排放。过去的100多年间,水电一直是瑞典电力供应的基石。未来,依托水电的电力供应格局仍将继续。(与本文下面图片结合) 二)瑞典碳税可资借鉴之处 1.瑞典引入碳税的时机合理。瑞典在1991年引入碳税时,首先社会和政府普遍期望能以有效手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其次瑞典有水电与核电的基础,并且瑞典因地制宜地开发了风电。我国现如今也有了水电和核电的基础,而且我国幅员辽阔,风电的开发前景广阔。 2.瑞典碳税着力保证税收中性。首先对于征收的税款专款专用;其次瑞典有选择地对部分行业进行税收减免和返还,比如农林渔业和工业。我国在全面实行碳税后,应着重注意这些问题,避免税收出现不合理和不公平的问题。 3.瑞典积极探索和开发碳减排的技术与方式,比如瑞典将货物运输方式从公路运输转移成轨道运输和海运,工厂开始使用碳捕获与封存技术(CCS)等。瑞典人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也因技术进步而发生改变,越来越少的人在旅游时选择开车自驾,而公共交通则发生了极大改变,

碳排放与碳交易研究

碳排放与碳交易研究 “低碳”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未来全球的发展趋势。在我国刚结束的两会上,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也成为了众多代表委员的共识。作为“低碳经济”概念下的一种新的交易模式,“碳交易”市场应运而生。中国正在参与的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就是国际上最重要的碳交易机制之一,“碳交易”为中国的节能减排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中国学术期刊文集(2013)

目录 一、基础篇 1、碳排放交易 2、浅析碳排放交易权制度 3、低碳经济时代为碳交易定位_基于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方式的研究 4、碳交易市场与中国碳交易定价权 5、碳排放交易市场排放权的拍卖方案设计 6、碳排放权交易_理论及应用研究综述 二、透视篇 1、碳权分配_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及参与激励 2、碳排放交易体系初始排放权分配机制的研究进展 3、我国碳交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我国碳交易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5、我国碳交易中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初探 6、我国碳排放权价格形成的研究 三、发展篇 1、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与减排政策思考 2、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配额设置及发展模式研究 3、自然资本_碳排放权与我国的碳交易能力建设 4、对我国碳交易定价机制的几点思考 5、全球碳交易市场架构与展望 6、碳交易_碳税与复合排放权交易的探讨

浅析碳排放交易权制度 ◆曹 绮 四川大学法学院 【摘 要】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角度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路径选择有多种方法,作为市场化手段的碳排放权交易是近些年讨论环境问题时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概念,同时它作为缓解全球变暖的一个基础性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将就二氧化碳排放交易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碳排放权交易 全球变暖 温室效应 清洁发展机制 一、碳交易的背景 1.全球变暖与二氧化碳的关系。最近20年,全球变暖的步伐突然加快,特别是与1951年-1980年相比,地球的平均温度升高了大约0. 3℃。专家预计在本世纪末,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将增加一倍。环境污染的后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平均温度升高、大气的总循环和气候的稳定性被打乱。如果二氧化碳增加一倍,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将在今后几十年内增强温室效应,使地球的平均温度持续升高。平均温度的升高不仅使白天变得更热,而且使热浪变得更多、更强烈和持久,甚至在秋季和冬季也会频频发生。 2.全球二氧化碳交易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有关二氧化碳交易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端,无论人们对二氧化碳交易了解与否,它的市场前景都将非常广阔。 发达国家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将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里,而发展中国家由于工业化水平还不成熟,甚至处于刚起步阶段,这样的落差为碳权交易市场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需要发达国家的减排技术,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出售先进的技术以换取碳权,这样做可以大幅度降低其在国内实现减排所需的高昂费用,最终可以加快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行动步伐。目前已经有许多治理污染的技术,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积极地运用这些技术。 二、碳排放交易 1.排放权交易理论。西方国家对于排污治理的经济手段经历了“庇古手段”到“排放权交易手段”的发展。庇古认为,通过征税与补贴就可实现外部效应的内部化。此后,美国经济学家科斯提出了不同于庇古的政府干涉方案的“非干预主义”方案,主张通过界定和完善环境资源的产权制度使环境资源成为稀缺资源,进而利用市场机制实现环境资源配置最优。科斯定理是产权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排放权交易就是从科斯定理中引申出来的。19世纪60年代末加拿大经济学家戴尔斯首先提出排放权交易的思想,给出了采用产权手段在水污染控制方面应用的方案。19世纪70年代初蒙哥马利利用数理经济学的方法,建立不同的许可市场均衡,并严谨地证明了排放权交易体系具有污染控制的效率成本,即实现污染控制目标最低成本的特征。 三、国际碳排放交易制度 京都议定书建立了3种旨在成功有效地实现减排目标的国际合作减排机制。①国际排放贸易。允许附件Ⅰ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之间相互转让它们的部分“容许的排放量”(“排放配额单位”);②联合履行机制。允许附件Ⅰ国家从其他工业化国家的投资项目产生的减排量中获取减排信用,实际结果相当于工业化国家之间转让了同等量的“减排单位”;③清洁发展机制。允许附件Ⅰ国家的投资者从其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并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减排项目中获取“经核证的减排量”。这是《京都议定书》中唯一涉及到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机制。 四、碳排放交易对我国的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 1.排放交易给我国带来的挑战。首先是对市场机制运转状况的挑战。温室气体减排额是一种虚拟商品,其交易规则十分严格,开发程序比较复杂,销售合同涉及境外客户,合同期限较长。因此非专业机构难以具备此类项目的开发和执行能力,这成为我国企业利用清洁发展机制的重大障碍,必须在实践中逐步健全。企业也急需转变观念,实现观念创新,正确对打碳交易问题。其次是对技术自主创新的挑战。如果在碳交易中一味一来外国投资和技术,不能做到自主创新,使自己处于全球价值链的最低端,那么今天“世界制造工厂”的命运难免在明天新型能源产业的竞争中重现。 2.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制度构想。 2.1筹建基于配额交易的气候交易场所。根据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经验,在发展以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为代表的基于项目的碳排放权交易的同时,应积极准备成立基于配额交易的主体市场的建设,利用市场化的手段配置环境容量资源的使用。 2.2做好建立气候交易所的立法准备。我国于2005年10月12日通过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作为协调、规范我国碳排放活动的立法准则,它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基于配额的交易在气候交易所交易的逐渐增多,交易法规就应积极作相应的准备,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处罚办法。 2.3加快C O2排放权衍生产品的金融创新工作。配额交易的价格波动性比较大,积极做好相关环境衍生产品的金融创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3.中国将建立亚洲首个二氧化碳交易所。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深入考量未来生态安全的同时,不断采取实际行动,未雨绸缪。2007年2月6日,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科技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共同开发的“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开发合作项目”在京启动。据了解,上述项目总投资170万美元,将在新疆、青海等12个省进行试点。通过试点,除了帮助西部欠发达地区迈出“绿色投资”第一步,同时还有望为在中国扩大二氧化碳市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能力建设和政策建议。 在专业人士看来,如果中国此番顺利获得成立“北京二氧化碳交易所”的机会,除了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将拥有其首个碳交易所,还会与在欧洲和美国成立的私营碳交易所形成竞争,并有助于进一步开放利润丰厚的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信用市场。 参考文献: [1]htt p://https://www.doczj.com/doc/be12718280.html,/Chinese/,2006年碳市场发展状况与趋势分析(第1-3季度).2006:8. [2]全球碳交易增长迅速,中国经济时报,2005-4-4. [3]南方日报,2007年02月07日,htt p://https://www.doczj.com/doc/be12718280.html,. 972 理论探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