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惯性定义

惯性定义

惯性定义
惯性定义

惯性定义

一、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定义: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叫做惯性。惯性代表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相对难于改变,也就是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相对容易改变,也就是惯性小。

当你踢到球时,球就开始运动,这时,因为这个球自身具有惯性,它将不停的滚动,直到被外力所制止。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是有惯性的,它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

幻想

北京有个人,曾提出选一个无风的日子,乘坐气球在高空观看大地向东移动,以此来环

游世界,这是否可行呢?显然不能,但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惯性。当有人乘坐气球离开地球表面时,由于惯性,人和气球仍以地球自转的速度运动着。

注意

1、惯性不等同于惯性定律。惯性是物体本身的性质,而惯性定律讲的是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2、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不能说“由于惯性的作用”。

二、辨析与区别

(一)与“第一定律”的区别

“惯性”与“惯性定律”不是同一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它们的区别: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是不依外界(作用力)条件而改变,它始终伴随物体而存在。牛顿第一定律则是研究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如何运动的问题,是一条运动定律,它指出了“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原因。而惯性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两者完全不同。为何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是因为定律中所描述的现象是物体的惯性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不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但物体力图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仍旧表现出来。

(二)与“力”的区别

“惯性”与“力”不是同一概念,“子弹离开枪口后还会继续向前运动”,“水平道路上运动着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要向前运动”这些都是惯性。惯性与力的区别:

①物理意义不同;惯性是指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而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始终具有这种性质,它与外界条件无关;力则只有物体与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才有,离开了物体就无所谓力。

②构成的要素不同: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和作用点,而大小也没有具体数值,无单位;力是由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构成,它的大小有具体的数值,单位是牛。

③惯性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力作用则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④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力的大小跟许多因素有关(视力的种类而定)。

“物体惯性”与“外力作用”的辨证关系

物体的惯性和外力作用这一对矛盾的对立统一,形成了宏观物体的形形色色的各种复杂的运动。如果没有外力,物体也就没有复杂多样的运动形式;如果没有惯性,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不需要力的作用。只有当我们理解了惯性与外力作用的辨证关系,就不难解释惯性现象。例如“锤子松了,把锤把的一端在物体上撞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因为锤与柄

原来都向下运动,柄撞在物体上受到阻力作用,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就停止了运动,锤头没受阻力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继续向下运动,这样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了。

(三)与“速度”的区别

惯性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快慢无关。“汽车行驶越快,其惯性越大”是不正确的。运动快的汽车难刹车是因为运动速度越快,物体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可见惯性大小与运动状态并无关系。惯性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

三、例子:

1、飞镖脱手后继续运动;

2、小狗抖动身体,甩掉毛上的水(洗衣机甩干);

3、发射卫星所需的推力不但与卫星所受重力和发射的倾角有关,而且还与发射方向和发射地点的纬度有关,按照赤道上某点计算,地球由西向东以460 m/s的速度转动。如果火箭向东发射,就可以利用地球自转的惯性节省推力.随着地球纬度的变化,各处转动的线速度也不一样,地球转动线速度在赤道处最大,而在南北极最小,几乎为零。所以,发射地点的纬度越高,所需火箭推力也越大.在赤道附近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发射最为省力;

4、汽车发动机的飞轮提供非做功冲程的动力;

5、足球在空中飞行;

6、纸飞机离开手以后继续飞行;

7、星际探测仪,一经脱离地球引力范围,不需要用发动机就可保持飞行,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做匀速圆周运动;

8、锤头松了,只要把锤柄在固定的物体上撞几下,锤头就牢牢地套在锤柄上了;

9、跳远时利用助跑,使自己跳得更远;

10车启动时,人会向后靠;停止时,向前;向左转,人向右;向右转,人向左(事实上,人一直是相对于地面向前运动,只是因为汽车方向的改变,而使人看起来位置也在变);

紧急刹车时,人会向前倾;

11、用“拍打法”除去衣服上的灰尘;

12、用铁锨往锅炉里投煤;

13、利用地球自转的惯性节省火箭发射时所需动力;

14、子弹离开枪口后还会继续向前运动;

15、走路的时脚被树枝等绊住。由于脚下遇到阻力,立即停止运动,而上身则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会向前倾倒;

16、关闭燃气后,铁锅还会继续热一段时间才会逐渐冷却下来,这是热的‘惯性’现象;

17、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紧急刹车,不是马上停下来,而是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来;

18、洒水枪,水离开枪后还能继续运动;

19、投掷铅球时,铅球离开手后继续运动。

对惯性的正确认识:

(1)惯性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无关。对任何物体,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无论是运动状态改变还是不变,物体都具有惯性。不能认为:运动的物体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不具有惯性或物体运动的速度大,惯性就大

(2)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我们就说它的惯性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小,其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我们就说它的惯性越小。物理学中就用质量来量度物体惯性的大小

(3)惯性不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必然要涉及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每个物体都具有惯性.不需要两个物体的相互

作用,惯性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因此不能把惯性说成是“惯性力”“受到惯性作用”或“克服物体的惯性”,一般只能说“具有惯性”利用惯性鉴别生、熟鸡蛋:

例:小刚同学把一只熟鸡蛋和一只生鸡蛋都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同样大小的力分别使它们在桌面上绕竖直轴水平旋转,然后用手按住熟鸡蛋立即释放,发现熟鸡蛋静止了;用手按住生鸡蛋立即释放,发现生鸡蛋沿原来方向继续转了几圈,如图所示。请用初中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释放后生鸡蛋又继续转了几圈?

解析: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1)确定研究对象及其原来所处状态:本题的研究对象是熟鸡蛋和生鸡蛋,他们都在桌面上绕竖直轴水平旋转。

(2)确定物体的哪部分受力改变运动状态:熟鸡蛋是一个整体,用手按住后整体停止运动;生鸡蛋的蛋壳与蛋清、蛋黄是分离的,用手按住后只是蛋壳停止转动。

(3)确定物体哪部分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对于熟鸡蛋来说,受力后整体停止运动;对于生鸡蛋来说,壳内的蛋清和蛋黄由于惯性仍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4)造成的结果:手离开鸡蛋后,熟鸡蛋停止转动,生鸡蛋仍继续转动几圈。

答案:这是因为熟鸡蛋蛋壳内的物质变成周体与鸡蛋壳连在一起,用手按住立即静止,而生鸡蛋的蛋黄与蛋壳间有蛋清,用手按住转动的生鸡蛋,蛋内的蛋黄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转动,所以手松开后,整个生鸡蛋又继续转几圈。

思维惯性

思维惯性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文的主题,不妨首先重温一下“惯性”和“黑洞”这两个物理概念。惯性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牛顿在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表述为“所有物体始终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由于作用于它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而黑洞属于广义相对论理论范畴,早在200年前,英国的米歇尔和法国的拉普拉斯就简要地定义了黑洞的概念:一个质量足够大并足够致密的恒星会产生强大的引力场,以至于连光线都不能从其表面逃逸。1939年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首次用相对论定义了这样一 个时间-空间区域:光或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从该区域逃逸而到达远处的观察者。史蒂芬·霍金在他的畅销书《时间简史》中进一步普及了黑洞这一概念,同样让它成为了通用名词。 本质意义来说,黑洞是无法逃离的,而在本文中用了“逃离惯性黑洞”这一夸张的标题,只是希望更好地揭开“思维惯性”,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惯性”的可怕之处。无疑,如果没有创新、变革和流程再造等这些外力去改变,思维惯性和组织惯性就会象“黑洞”一样吞噬组织和个人的生命力。 毛毛虫的悲剧与思维惯性 两则试验很好地说明了思维惯性的可怕。 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试验。他把若

干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连,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是不停地围绕花盆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终于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死去。 毛毛虫的悲剧在于思维的惯性,在于不假思索的盲从。其实,只要有一只毛毛虫能越雷池一步,打破固有的习惯及跟随的习性,就会逃脱死亡的陷阱。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人,何尝不是如此。 让我们再来看看关于思维惯性的另一个实验。美国一位科学家在海洋馆里做了一个实验。他用玻璃板把一条具有攻击性的大鲨鱼和一条小鱼隔开。刚开始,这条大鲨鱼不断撞击玻璃,企图捕食隔壁的小鱼。无奈,玻璃隔板太坚硬,无论怎么发威,玻璃隔板丝毫未损。攻击了一段时间之后,它便放弃了。于是,科学家便把隔板悄悄地移开。意想不到的是,大鲨鱼再也没有攻击过小鱼。它们都温和地在各自的领域活动,互不侵犯。 毛毛虫故事告诉我们“盲从害死人”,不逃离思维惯性而进行创新就死亡。鲨鱼的故事则告诉我们,固化了的“经验”也很可怕。 两个实验故事很好地说明了思维惯性的可怕之处。思维

惯性参考系与非惯性参考系

惯性参考系与非惯性参考系 (一)教学目的 1.正确理解惯性参考系的定义 2.正确识别惯性参考系与非惯性参考系 3.正确理解惯性力的概念 4.知道惯性力不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5.会正确运用惯性力计算有关问题 (二)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经典力学的基础:牛顿运动定律。请同学们回顾、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问题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答: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说明:这条定律正确地说明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去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问题2:当你和同伴同时从平台跳下,如各自以自身为参考系,对方做什么运动?(答:对方是静止的。) 问题3:在平直轨道上运动的火车中有一张水平的桌子,桌上有一个小球,如果火车向前加速运动,以火车为参考系,小球做什么运动?(答:小球加速向后运动。) 疑问: 问题2中,既然对方是静止的,按照牛顿第一定律,他不应受到力的作用,然而每个人都的确受到重力的作用。这怎么解释呢? 问题3中,小球加速向后运动,按照牛顿第一定律,小球应受到力的作用,然而小球并没有受到向后的力。这又怎么解释呢? 对这个问题暂时还不能解释,但我们至少能说明一点:并非对一切参考系,牛顿第一定律都成立。 本节课我们就学习关于参考系的知识,板书: § 3.5惯性参考系与非惯性参考系 ●进行新课 我们以牛顿运动定律能否成立来将参考系划分为两类:惯性参考系和非惯性参考系。板书: 一、两种参考系 1.惯性参考系: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简称惯性系。 中间空出两行。供后面(1)、(2)两点板书用。 2.非惯性参考系:牛顿运动定律不能成立的参考系。 要判断一个参考系是否为惯性参考系,最根本的方法是根据观察和实验;判断牛顿运动定律在参考系中是否成立。 分析问题2:当你和同伴同时从平台跳下,以地面为参考系,做匀加速运动。由于人受重力作用,所以人做匀加速运动,这是符合牛顿运动定律的。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通常是相对地面参考系来研究物体运动的。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以及我们前面做过的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都是以地面作参考系的。在地面上作的许多观察和实验表明:牛顿运动定律对地面参考系是成立的。板书: (1)地面参考系是惯性参考系。 除了地面参考系,牛顿运动定律还对什么参考系成立呢? 分析问题3:如果火车向前作匀速直线运动,以火车为参考系,小球保持静止。小球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符合牛顿运动定律。可见:相对于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也是惯性参考系。

旋转的概念及性质

旋转的概念及性质 复习:一、平移:是指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整体按照某个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 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归纳平移性质:(1)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3) 图形平移后,对应点连成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直线上) 1.将如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平移,使点B的对应点为点D,作出平移后的图形. 二、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归纳轴对称的性质:(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3)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2.如图,已知△ABC和直线L,请你画出△ABC关于L的对称图形△A′B′C′. 新知:图形的旋转: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旋转四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旋转中有哪些变量和不变的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旋转方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旋转的性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三角形OAB,它绕O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EF,在这个旋转过程中: (1)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角是什么? (2)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 随堂练习题:1、如图,可以看到点A旋转到点A′,OA旋转到OA′,∠AOB旋转到∠A′OB′,这些都是互相对应的点、线段与角. 那么,点B的对应点是

惯性定律与惯性系两者中惯性的区别

惯性定律与惯性系两者中惯性的区别 材料1:‘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又叫惯性定律。物体的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 材料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对所有的参考系都适用。不过我们总能找到那样的参考系,使牛顿第一定律适用。这样的参考系被称为惯性参考系,简称惯性系。’ 分析: 根据以前的认识,我们认为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参考系称为惯性参考系,简称惯性系,那么我们得出,惯性系中物体不受外力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为什么物体不受外力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因为物体的惯性,因为物体具有惯性。这样我们得出惯性系中的惯性就是惯性定律中的惯性。没有必要把一种惯性区分为两种。 对于惯性定律我们是这样认识的,任何物体都和周围的物体有相互作用,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所以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所描述的物体不受外力的状态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既然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那么在惯性系中,有不受外力的物体吗? 根据任何物体都和周围的物体有相互作用,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那么在惯性系中,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但是在惯性系中却是,有不受外力的物体。此时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这样一个得出结论是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与参考系无关,与惯性系无关;另一个得出的结论是在惯性系中有不受外力的物体。这是两个矛盾的结论。这是为什么呢?【2】这个要从我们对运动的认识和对空间,时间的认识说起。 首先,运动是相对于静止的,那么所有物体的运动是相对于谁说的? 当所有的物体都静止的时候,物体的静止变为绝对静止。静止就是绝对静止,所有的物体都是绝对静止。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受力后才会运动起来。因此物体的运动是相对于自身的静止说的,当所有的物体都静止的时候,物体的静止就是绝对静止,物体的运动就是相对于此时的静止说的。就是说所有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于绝对静止说的。【1】 其次,运动是绝对的,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由于所有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于绝对静止系说的,那么所有物体的运动就有一个统一的描述,有一个共同的起点或说相同的起点,有一个描述的标准。相对于绝对静止来说,所有的物体都是运动的,但绝对静止不存在呀,那么就不能说所有的物体都是运动的了?不是的。如果绝对静止存在,那么所有物体的运动都可以通过绝对静止来描述,这样描述出的物体的速度或加速度是物体的绝对速度或加速度,与其他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我们称之绝对运动。绝对运动是一个物体的运动。由于绝对静止不存在,所以不能把绝对运动描述出来。物体的运动只能通过另一运动的物体来描述,这样描述出来的速度或加速度,通常我们也称之为一个物体的速度或加速度,其实是两个物体或说物体与参考系的速度差或说加速度差。我们把这类描述称之为相对运动。就是说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每个物体都是绝对运动,但我们对绝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1】 再次,绝对空间是存在的,绝对空间的描述是相对的。 物体是静止在空间中的,当物体运动起来的时候,运动就是相对于这种静止说的,物体的运动就是在空间的运动。 空间是通过物体描述的,物体描述的空间是以物体作为空间的定点来描述的。空间可以用绝对静止的物体来描述,绝对静止系描述的空间可以叫做绝对空间。绝对空间是不动的。或者说,所有的运动都是相对于绝对空间说的,都是在绝对空间中的运动。绝对空间的运动与否,与此没有影响。由于不受外力的物体不存在,所以绝对静止的物体不存在,所以所有的物体

材料力学基本概念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内力、截面法、应力、位移、变形和应变的概念、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轴力和轴力图、直杆横截面上的应力和强度条件、斜截面上的应力、拉伸和压缩时杆件的变形、虎克定律、横向变形系数、应力集中;扭转的概念、纯剪切的概念、薄壁圆筒的扭转,剪切虎克定律、切应力互等定理;静矩、惯性矩、惯性积、惯性半径、平行移轴公式、组合图形的惯性矩和惯性积的计算、形心主轴和形心主惯性矩概念;应力状态的概念、主应力和主平面、平面应力状态分析—解析法、图解法(应力圆)、三向应力圆,最大切应力、广义胡克定律、三个弹性常数E 、G 、μ间的关系、应变能密度、体应变、畸变能密度;强度理论的概念、杆件破坏形式的分析、最大拉应力理论、最大拉应变理论、最大切应力理论、畸变能理论、相当应力的概念;疲劳破坏的概念、交变应力及其循环特征、持久极限及其影响因素。 第一章 a 绪论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内力、截面法、应力、位移、变形和应变的概念、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第一节 材料力学的任务与研究对象 1、 变形分为两类:外力解除后能消失的变形成为弹性变形;外力解除后不能消失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或 残余变形。 第二节 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 1、 连续性假设:材料无空隙地充满整个构件。 2、 均匀性假设:构件内每一处的力学性能都相同 3、 各向同性假设:构件某一处材料沿各个方向的力学性能相同。 第三节 内力与外力 截面法求内力的步骤:①用假想截面将杆件切开,得到分离体②对分离体建立平衡方程,求得内力 第四节 应力 1、 切应力互等定理:在微体的互垂截面上,垂直于截面交线的切应力数值相等,方向均指向或离开交线。 胡克定律 2、 E σε=,E 为(杨氏)弹性模量 3、 G τγ=,剪切胡克定律,G 为切变模量 第二章 轴向拉压应力与材料的力学性能 轴力和轴力图、直杆横截面上的应力和强度条件、斜截面上的应力、拉伸和压缩时杆件的变形、虎克定律、横向变形系数、应力集中 第一节 拉压杆的内力、应力分析 1、 拉压杆受力的平面假设:横截面仍保持为平面,且仍垂直于杆件轴线。即,横截面上没有切应变,正应

线性代数行列式算与性质

线性代数行列式的计算与性质 行列式在数学中,是一个函数,其定义域为的矩阵,取值为一个标量,写作或。行列式可以看做是有向面积或体积的概 念在一般的欧几里得空间中的推广。或者说,在维欧几里得空间中,行列式描述的是一个线性变换对“体积”所造成的影响。无论是在线性代数、多项式理论,还是在微积分学中(比如说换元积分法中),行列式作为基本的数学工具,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行列式概念最早出现在解线性方程组的过程中。十七世纪晚期,关孝和与莱布尼茨的著作中已经使用行列式来确定线性方程组解的个数以及形式。十八世纪开始,行列式开始作为独立的数学概念被研究。十九世纪以后,行列式理论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完善。矩阵概念的引入使得更多有关行列式的性质被发现,行列式在许多领域都逐渐显现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出现了线性自同态和矢量组的行列式的定义。 行列式的特性可以被概括为一个多次交替线性形式,这个本质使得行列式在欧几里德空间中可以成为描述“体积”的函数。 矩阵 A 的行列式有时也记作 |A|。绝对值和矩阵范数也使用这个记法,有可能和行列式的记法混淆。不过矩阵范数通常以双垂直线来表示(如: ),且可以使用下标。此外,矩阵的绝对值是没有定义的。因此,行 列式经常使用垂直线记法(例如:克莱姆法则和子式)。例如,一个矩阵: A= ? ? ? ? ? ? ? i h g f e d c b a , 行列式也写作,或明确的写作: A= i h g f e d c b a , 即把矩阵的方括号以细长的垂直线取代 行列式的概念最初是伴随着方程组的求解而发展起来的。行列式的提出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最初的雏形由日本数学家关孝和与德国数学家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得出,时间大致相同。

旋转的定义和性质

E D C B A 旋转的定义和性质 1. 将小鱼图案绕着头部某点顺时针旋转90 °后可以得到的图案是( ) A . B . C . D . 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2、如图,P 是正△ABC 内的一点,若将△PBC 绕点B 旋转到△P ’BA ,则∠PBP ’的度数是 ( ) A .45° B .60° C .90° D .120° 3、如图,∠AOB =90°,∠B =30°,△A ’OB ’可以看作是由△AO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α角 度得到的,若点A ’在AB 上,则旋转角α的大小可以是 ( ) A .30° B .45° C .60° D .90° 4、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2,0)和(2,0).月牙①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0 得到月牙②,则点A 的对应点A ’的坐标为 ( ) A.(2,2) B.(2,4) C.(4,2) D.(1,2) 5.如图,△ABC 、△ADE 均是顶角为42°的等腰三角形,BC 和DE 分别是底边,图中△ 与 △ 可以通过以点 为旋转中心,旋转角度为 得到.其中∠BAD =∠ , CE = . 6.如图,将矩形ABCD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矩形FECG ,分别连接AC 、 FC 、AF ,若AB =3,BC =2,则 AF = . 7.如图所示,把△ABC 绕点C 顺时针转35°得到△FEC ,EF 交AC 于点D ,若∠FDC =90°, 则∠A = .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8.如图,将△AOB 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得到△DOE ,若点A 坐标为(a ,b ),则点 D 的坐标为 . 9.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三角形OAB ,它绕O 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OEF ,在这 个旋转过程中: (1)旋转中心是什么?旋转角是什么? G F E D B A F E D C B A

惯性概念的认识及其影响(精)

惯性概念的认识及其影响 惯性是物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物理学最早遇到的概念之一。这一极为普通和平凡的概念曾经引导许多物理学家深入思考和剖析,促进物理学重大进展,其中蕴涵着深刻的物理思想和丰富的物理学的教益,是培养学生地思考的能力非常有效的素材。一、惯性概念的肇始和牛顿的综合惯性一般是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人们对于惯性这一认识有赖于惯性定律的建立,而它则依赖于对于力的认识以及区分运动状态和运动状态改变的认识,这一点在人类认识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人类思想史上,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无疑地起过广泛的,然而他关于物理学的论述,许多都是错误的。他把物体的运动分为运动和强制运动。他认为圆周是完善的几何图形,圆周运动对于所有星体都是天然的,因而是自然运动;另外,地球上的物体都具有其天然位置,重物趋于向下,轻物趋于向上,如果没有其他物体阻碍,物体力图回到天然位置的运动也是自然运动;其他所有形式的运动则都是强制运动。他还进而指出,关于物体的强制运动,只有在外力的不断作用下才能发生;当外力的作用停止时,运动也立即停止。从这里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肯定了两点:一,自然运动不涉及曳力的问题,只有强制运动才存在力的问题;二、力是物体强制运动的原因。从今天来看,这显然是错误的,然而它束缚了人们近两千年。从这种把物体的运动归结为外力作用的观念,可以提取出静止物体具有惯性的概念。开普勒在他1609年发表的著作《新天文学》和1619年发表的著作《宇宙谐和论》中写道;“天体有留在天空中任何地方的性质,除非它被拖曳着。”“如果天体不赋有类似于重量的惯性,要使它运动就不需要力,最小的动力就足以使它有无限的速度,但由于天体公转需要用一定的时间,有的长些,有的短些,因此非常明显,物质必须具有能说明这些差别的惯性。”“惯性,或对运动的阻力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给定的体积中,物质的量愈多,惯性愈强。”这大概是关于物体惯性的最早陈述。可以看出开普勒所说的惯性是指静止物体的惯性,甚至他已经认识到物体的惯性与它的质量有关,然而他显然受到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束缚,不可能思考运动物体是否具有惯性的问题。伽利略开创了实验和理性思维相结合的近代物理研究方法,并用于研究物体的运动。他对于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运动的粗糙的日常观察、抽象的猜测玄想和想当然的思辨推理十分不满,他通过科学实验和科学推理得到许多正确的结果,在他的著作《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1632年)和《关于力学和运动两门新科学的对话。(1638年)中,其中一个重要的结果如下。假设沿斜面AB落下的物体,以B点得到的速度沿另一斜面BC向上运动,则物体不受BC倾斜的影响仍将达到与A点相同的高度,只是需要的时间不同;当第二个斜面变成既不上升,亦不下降的水平面时,物体将一直以已获得的速度永远向前运动。伽利略的思想无疑地比他的前辈前进了一大步,他认识到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物体可以永恒地运动,这已经很接近惯性定律,但是伽利略还没有摆脱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他所说的水平面是和地球同心的球面,也就是说,那种不受其他物体作用的物体的永恒运动是圆周运动,因此我们还不能说伽略发现了惯性定

行列式的定义及其性质证明

行列式的定义及其性质证明 摘要:本文给出了与原有行列式定义不同的定义,利用此定义和引理导出定理,进一步导出行列式的性质,给出了行列式性质与以往教材不同的完整证明,形成了有关行列式的新的知识体系,通过定理性质的证明过程,重点在培养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行列式;定义;性质;代数余子式;逆序数 1 基本定理与性质的证明 引理设t为行标排列q1q2…qn与列标排列p1p2…p n的逆序数之和,若行标排列与列标排列同时作相应的对换,则t的奇偶性不变。 证明根据对换定理:一个排列中的任意两个元素对换,排列改变奇偶性。若行标排列与列标排列同时作相应的对换,则行标排列的逆序数与列标排列的逆序数的奇偶性同时改变,因而它们的逆序数之和的奇偶性不变。 定理1 n阶行列式也可定义为 证明由定义1和引理即可证得。 性质1 行列式与它的转置行列式相等(由定理1即可证得)。 (根据性质1知对行成立的性质对列也成立) 性质2 行列式等于它的任一行(列)的各元素与其对应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 证明利用定理1和代数余子式的定义即可证得。 性质3 如果行列式中有两行(两列)元素对应相等,则此行列式等于零。 证明(利用递推方法来证)设行列式中第k行和第j行的元素对应相等,由性质2可知 又A is=(-1)i+s(s=1,2,…,n),根据性质2,M i+s又可以展开成n-1项的和,每一项都是一实数与n-1阶行列式的乘积,以此类推,M i+s 总可以展开成一个实数与一个二阶行列式的乘积之和,即 (mi为实数,Di为含有原行列式中k行和j行的二阶行列式),这个二阶行列式的两行就是原n阶行列式中的k行j行对应的元素,由于这

旋转知识点归纳

旋转知识点归纳 知识点1:旋转的定义及其有关概念 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O 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 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定点O 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 经过旋转到点P ',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如图1,线段AB 绕点O 顺时 针转动0 90得到B A '',这就是旋转,点O 就是旋转中 心,A AO B BO '∠'∠,都是旋转角. 说明: 旋转的范围是在平面内旋转,否则有可能旋转为立体图形,因此“在平面内”这一条件不可忽略.决定旋转的因素有三个:一是旋转中心;二是旋转角;三是旋转方向. 知识点2:旋转的性质 由旋转的定义可知,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这说明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由此得到如下性质: ⑴经过旋转,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对应点的排列次序相同. ⑵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 ⑶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⑷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例1 、如图2,D 是等腰Rt △ABC 内一点,BC 是斜边,如果将△ADB 绕点A 逆时针方向旋转到△C D A '的位置,则 ADD '∠的度数是( )D A.25 B.30 C.35 D.45 分析:抓住旋转前后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等性质,本题就很容易解决. 由△C D A '是由△ADB 旋转所得,可知 △ADB ≌△C D A ',∴AD =D A ',∠DAB =∠AC D ',∵∠DAB +∠DAC =090, ∴∠AC D '+∠DAC =090,∴∠045='D AD ,故选D. ' 图1 D 图2

惯性系与非惯性系之间的物理规律的有关讨论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引言 (1) 2 参考系的基本概念透析 (2) 2.1 参考系 (2) 2.2 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2) 2.3 非惯性参考系的应用范围 (2) 3 非惯性参考系中的力学研究 (2) 3.1 非惯性参照系与惯性力 (2) 3.2 牛顿水桶实验 (3) 3.3 非惯性参照系与科里奥利惯性力 (4) 3.4 科里奥利加速度的实质 (4) 4 广义相对性原理 (4) 5 非惯性参照系附加引力场 (5) 6 总结 (5) 参考文献 (5)

惯性系与非惯性系之间的物理规律的有关讨论 摘要:汽车开动,人向后仰,刹车时人向前倾,与平稳前进时完全两样,类似的情况还很多。这些现象使人们在动力学中把参照系分为两类:惯性系与非惯性系。在一般问题中,地球可看成是惯性系,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也是惯性系,正在开动或刹车的汽车是非惯性系。从地球上考察,刹车时人向前倾正符合惯性定律;从汽车上考察,人在水平方向未受力而向前倾,这不符合牛顿定律。为什么牛顿定律不适用于非惯性系?非惯性系中的运动定律是怎样的?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做一简单讨论。 关键词:参考系;惯性系;非惯性系;广义相对论 Inertial and non-inertial reference system between the physical laws about discuss Abstract:The car started, people leaned back, when the brake is person to lean forward, and smooth progress completely different, similar case has a lot of. These phenomena so that people in the dynamics in the reference frame is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inertial and non-inertial reference system. In general, the earth can be thought of as the inertial system, uniform linear motion of the car is inertial system, moving or brakes is non inertial system. From the earth expedition, when the brake is in line with the law of inertia people forward; from the car inspection, people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without force and forward, this does not accord with Newton's laws. Why Newton's law is not applicable to non inertial system? In non-inertial motion law is how?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a simple discussion of these issues. Key words:Reference system; Inertial system; Non inertia system; General relativity 1 引言 对一切运动的描述,都是相对于某个参考系的。参考系选取的不同,对运动的描述,或者说运动方程的形式,也随之不同。人类从经验中发现,总可以找到这样的参考系:其时间是均匀流逝的,空间是均匀和各向同性的;在这样的参考系内,描述运动的方程有着最简单的形式。这样的参考系就是惯性系。而相反的,相对于惯性系(静止或匀速运动的参考系)加速运动的参考系称为非惯性系参考系。地球有自转和公转,我们在地球上所观察到的各种力学现象,实际上是非惯性系中的力学问题,因此,研究惯性系与非惯性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总结其规律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其重大意义。 2 参考系的基本概念透析

惯性及其现象解释

惯性及其现象解释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含认识惯性和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两部分内容。惯性现象很多,但惯性是一 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教学中要通过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和有趣的实验,使学生领悟惯性的内涵, 这既能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惯性现象的普遍存在,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惯性现象的兴趣,培养其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分析 重点:对惯性的理解。 难点:对惯性现象的解释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惯性,且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激发学生探究惯性现象的兴趣,积极参与惯性现象讨 论,并对由于惯性造成的交通事故引起关注。 。 三、学情分析 学生学了一个阶段的物理,已渐渐习惯了物理的一些学习方法。不喜欢老师 枯燥的讲述,参杂一些学生实验,让学生动手参与,学生往往会兴趣较浓,分 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觉学习物理是有用的。 四、教法选择 本课的课堂教学策略是:采用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原则,并实施“课内分层递进,分类指导”。 教学方法是: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相结合,讨论和说理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程序与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所学新课 教师利用课件屏幕展示:“生活中的现象” 现象(1):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后,车仍然会向前滑行一段距离。 现象(2):从手中投出的铅球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后落在地面上。 现象(3):飞机投炸弹,不会在目标上空投放,往往会提前投掷。 针对这些学生熟悉的现象,教师问: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然后引出课题。

2、建立惯性概念,体会惯性内涵 引出课题后,屏幕展示两种现象: (1)纸条抽出,书不动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 (2)斧头和斧头柄向下运动,斧头柄停下来了,斧头仍然向下运动,因此套紧在斧头 柄上。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将以上两结论整合从而得出惯性概念。 为了强化学生对惯性概念的正确理解,充分揭示和归纳惯性的内涵,我做了以下强调:惯性不是力,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惯性的表现就是不愿意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静者恒静,动者恒动”。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3、关注惯性现象,重视知识应用 用屏幕展示两种惯性现象,并引导学生解释: (1)硬纸板被敲走,鸡蛋由于惯性仍然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因此落入杯中。 (2)斧头柄碰到树桩由运动变为静止,而斧头由于惯性仍然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因此能紧套在把柄上。 然后归纳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 (2)、弄清研究对象的初状态。 (3)、弄清是什么原因使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状态发生了变化。 (4)、由于惯性,研究对象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另外,为了能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且能卓有成效的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我要求学生用我事先提供的一辆小车,一方木块,设计实验验证木块具有惯性,并用惯性知识解释。 活动结束后,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列举惯性现象,另一组用惯性知识解释,轮流进行。此时教师在学生中间来回走动,参与其中,并适时给予指导。 举例10分钟后,教师评论:同学们的表现很好,惯性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有时 它为我们的生活增色,有时它也会阻碍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活增加了很多不便。并问:刚才的举例中,哪些是有用的惯性?哪些是不利的惯性?学生踊跃回答后,我又问“惯性有大小之分吗?”然后利用屏幕展示战斗机图片,引导学生得出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质量”。 六、回顾总结

惯性系的理解

惯性系的理解 X X1,XXX2,X X X1 ( 1.大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气信息工程系,黑龙江大庆163712;) 摘要:牛顿第一、第二定律(见牛顿运动定律)在其中有效的参照系,简称惯性系。如果s为一惯性参照系,则任何对于s作等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都是惯性参照系;而对于s作加速运动的参照系则是非惯性参照系。所有的惯性参照系都是等效的,惯性参照系即惯性系[1]。 关键词:惯性;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参照系; 作者简介: 基金项目:大庆师范学院青年基金研究项目:垃圾邮件处理系统(YJG0629) 0 引言 惯性系的定义可通俗地说成: 先找一个不受力的物体, 再选一参照物来观测它, 若它的运动状态不变, 则这个参照物便是惯性系; 否则, 这个参照物便不是惯性系。朗格提出惯性系的概念, 是想单独利用惯性定律来寻找惯性系. 由于太空的引力场无处不在, 故不受力的物体根本就不存在, 当然朗格的想法只能化为泡影.虽然未找到惯性系, 但惯性系的概念还是在物理学中广为流传了. 现在通常把牛顿力学框架说成是: 牛顿定律加惯性系[2] 1 惯性系的定义 对一切运动的描述,都是相对于某个参考系的。参考系选取的不同,对运动的描述,或者说运动方程的形式,也随之不同。人类从经验中发现,总可以找到这样的参考系:其时间是均匀流逝的,空间是均匀和各向同性的;在这样的参考系内,描述运动的方程有着最简单的形式。这样的参考系就是惯性系。 编辑本段惯性系判定[3] 一个参考系是不是惯性系,只能由试验确定。最基本的判据就是牛顿运动定律成立与否。根据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和一个惯性系保持相对静止或相对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参考系也是惯性系。在实践中,人们总是根据实际需要选取近似的惯性参考系。比如,在研究地面上物体小范围内的运动时,地球是一个很好的惯性系。在研究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时,太阳是一个很好的惯性系[4]。 2 平动坐标架和局域惯性系 2.1平动坐标架 如图3所示: 在不变的情况下, 沿方向架Z轴, 并让X和Y轴以相对于球壳转动, 即

行列式的定义及性质

行列式的定义及性质 (张俊敏) ● 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n 阶行列式的定义,熟练掌握二、三阶行列式性质,能运用性质求行列式的值。 ●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n 阶行列式的定义及性质。 教学难点:n 阶行列式定义的理解。 ● 教学方法与建议 通过复习高中时所学过的二阶与三阶行列式,了解行列式及其应用,在此基础上引出一般意义上的n 阶行列式定义。要特别指出:行列式是一种运算,其结果是一个数;其意义在于在由数组成的形式(方阵)与数域之间建立了一种联系,使得我们可以通过数来研究形式的东西,同时可以通过形式的东西来研究与数有关的问题。 ● 教学过程设计 1.问题的提出 求解二、三元线性方程组 (二元线性方程组???=+=+22221 211 212111b x a x a b x a x a ,当021122211≠-a a a a 时,可用消元法求得解为: 22 21 1211 222121********* 122211a a a a a b a b a a a a b a a b x = --= 二阶、三阶行列式

22 212 1122 211112112221121 12112a b a a a a b a a a a a a b b a x = --= )二阶与三阶行列式 1. 二阶行列式:(回顾高中时的二阶与三阶行列式) 1112 112212212122 det()a a A a a a a a a = =-,其中A 为方程组的系数矩阵。 2. 三阶行列式: 32 3122 21133331232112333223221133 32 31 23222113 1211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注:(1)这是把三阶行列式转化为比它低一阶的二阶行列式进行的计算。三阶行列式算出来也是一个数。 (2)三阶行列式 也是方形矩阵上定义的一种运算。 2. n 阶行列式的定义: 1112122 23 221 23 22122211 12 23 1 3 1 2 21 22 2,1 111 2 ,1 (1)n n n n n n nn n n nn n n nn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D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 +- n 阶行列式中去掉元素ij a 所在行所在列的元素后,得到的 1n -阶行列式叫做ij a 的余子式,记作ij M ,即11 1,11,111,11,11,11,1,11,11,11,1 ,1 ,1 j j n i i j i j n n ij i i j i j i n n n j n j nn a a a a a a a a M a a a a a a a a -+----+-++-+++-+= 并称(1)i j ij ij D M +=-为ij a 的代数余子式。引入这两个记号则可将(2.4)式简记为 111111********* det (1)(1)k n n n n k k k A a M a M a M a M ++==-+ +-=-∑ (2.5)

素材 惯性概念的肇始和牛顿的综合

惯性概念的肇始和牛顿的综合 惯性一般是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人们对于惯性这一认识有赖于惯性定律的建立,而它则依赖于对于力的认识以及区分运动状态和运动状态改变的认识,这一点在人类认识发展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在人类思想史上,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无疑地起过广泛的影响,然而他关于物理学的论述,许多都是错误的。他把物体的运动分为自然运动和强制运动。他认为圆周是完善的几何图形,圆周运动对于所有星体都是天然的,因而是自然运动;另外,地球上的物体都具有其天然位置,重物趋于向下,轻物趋于向上,如果没有其他物体阻碍,物体力图回到天然位置的运动也是自然运动;其他所有形式的运动则都是强制运动。他还进而指出,关于物体的强制运动,只有在外力的不断作用下才能发生;当外力的作用停止时,运动也立即停止。从这里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肯定了两点:一,自然运动不涉及曳力的问题,只有强制运动才存在力的问题;二、力是物体强制运动的原因。从今天来看,这显然是错误的,然而它束缚了人们近两千年。 从这种把物体的运动归结为外力作用的观念,可以提取出静止物体具有惯性的概念。开普勒在他1609年发表的著作《新天文学》和1619年发表的著作《宇宙谐和论》中写道;“天体有留在天空中任何地方的性质,除非它被拖曳着。”“如果天体不赋有类似于重量的惯性,要使它运动就不需要力,最小的动力就足以使它有无限的速度,但由于天体公转需要用一定的时间,有的长些,有的短些,因此非常明显,物质必须具有能说明这些差别的惯性。”“惯性,或对运动的阻力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给定的体积中,物质的量愈多,惯性愈强。”这大概是关于物体惯性的最早陈述。可以看出开普勒所说的惯性是指静止物体的惯性,甚至他已经认识到物体的惯性与它的质量有关,然而他显然受到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束缚,不可能思考运动物体是否具有惯性的问题。 伽利略开创了实验和理性思维相结合的近代物理研究方法,并用于研究物体的运动。他对于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运动的粗糙的日常观察、抽象的猜测玄想和想当然的思辨推理十分不满,他通过科学实验和科学推理得到许多正确的结果,总结在他的著作《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1632年)和《关于力学和运动两门新科学的对话。(1638年)中,其中一个重要的结果如下。假设沿斜面AB落下的物体,以B点得到的速度沿另一斜面BC向上运动,则物体不受BC倾斜的影响仍将达到与A点相同的高度,只是需要的时间不同;当第二个斜面变成既不上升,亦不下降的水平面时,物体将一直以已获得的速度永远向前运动。伽利略的思想无疑地比他的前辈前进了一大步,他认识到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物体可以永恒地运动,这已经很接近惯性定律,但是伽利略还没有摆脱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他所说的水平面是和地球同心的球面,也就是说,那种不受其他物体作用的物体的永恒运动是圆周运动,因此我们还不能说伽略发现了惯性定律。 最早清楚表述惯性定律并把它作为原理加以确定的是笛卡儿。笛卡儿是唯理论哲学家,他试图建立起整个宇宙在内的各种自然现象都能从基本原理中推演出来的体系,惯性定律就是他的体系中的一条基本原理。他在他的《哲学原理》(1644年)一书中把这条基本原理表述为两条定律:一、每一单独的物质微粒将继续保持同一状态,直到与其他微粒相碰被迫改变这一状态为止;二、所有的运动,其本身都是沿直线的。然而笛卡儿没有建立起他试图建立的那种能演绎出各种自然现象的体系,其中许多是错误的,不过他的思想对牛顿的综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物理必修1参考系练习及答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运动研究物体位置的变化 B.研究机械运动时参考系必须选择地面 C.任何情况下原子一定可以被看做质点 D.研究“神州七号”绕地球的运动,它不能被看做质点 2.生活中我们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的运动,下列成语中描述距离的是()A.风驰电掣B.疾如雷电C.一箭之遥D.蜗行牛步 3.下列运动形式,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铁锅生锈B.田里玉米长高 C.船停车息D.地球绕太阳公转 4.下列哪些现象不是机械运动() A.月亮绕着地球转 B.鱼在水中游 C.煤燃烧的过程 D.“神州5号”飞船绕着地球运转 5.下列哪些现象不是机械运动() A.神舟5号飞船绕着地球运转 B.西昌卫星中心发射的运载火箭在上升过程中 C.钟表各指针的运动 D.煤燃烧的过程 6.关于路程和位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通过的路程不同,但位移可能相同 B.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C.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D.路程就是位移的大小 7.下列现象是机械运动的是() A.上海的磁悬浮列车正在高速行驶 B.中国的综合国力正在飞速发展 C.煤炭正在熊熊燃烧 D.奥运冠军刘翔在110米栏决赛中

1、解:A、机械运动研究物体位置的变化,A正确; B、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B错误; C、在研究原子的构成时不能看做质点,C错误; D、研究“神州七号”绕地球的运动,能被看做质点,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机械运动和质点的概念,注意不是小的物体可以看做质点. 2、解:这四个选项中的成语,“疾如雷电”、“蜗行牛步”、“风驰电掣”这三个成语描述的是物体运动快慢.“一箭之遥”指的是路程; 故选C. 3、解:A、铁锅生锈是化学变化,位置没有变化,不是机械运动.故A错误. B、田里玉米长高,充其量是形变,位置没有改变,不是机械运动.故B错误. C、船停车息,都是相对地面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C正确. D、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的位置相对于太阳不停的改变,是机械运动.故D正确. 故选CD. 4、解: A、月亮绕着地球转,月亮相对于地球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月亮绕着地球做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鱼在水中游,鱼相对于水中位置在变化,则鱼相对于水做机械运动.故B错误. C、煤燃烧的过程是化学转化为内能的过程,不涉及物体位置的变化,所以不是机械运动.故C正确. D、“神州5号”飞船绕着地球运转,飞船相对于地球位置在改变,则“神州5号”飞船相对于地球做机械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5、解:A、神舟5号飞船绕着地球转,神舟5号飞船相对于地球位置发生了变化,则月亮绕着地球做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西昌卫星中心发射的运载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卫星相对于地面位置在变化,则卫星相对于地面做机械运动.故B错误. C、钟表各指针的运动相对于表盘的位置发生变化,物体位置的变化,所以是机械运动.故C错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