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林水中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盐城 224051

摘要:在分析了世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的基础上,就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主体,法律规范,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行业协会、企业参与,服务体系社会化,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等六个方面,阐明了国外农业技术推广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国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启示

农业科技的推广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客观需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农业科学技术成果,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把先进的农业技术尽快传送到农民手里,以促使农业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尽快应用于农业生产,保障农业发展。正视我国目前农技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借鉴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对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和创新机制的研究,在当前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世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

农业推广体系是农业推广机构设置、服务方式和人员管理制度的总称,是农业推广工作的基础和组织的保证。

由国家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推广工作的正规化始于20世纪初,其发展壮大则是在二战以后。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全球113个国家中200个国家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调查,1910年以前,全世界仅建立了14个国家级推广机构,只是现有国家级推广机构数的7%,且主要是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全世界约建国家级推广机构48个,占现有数的20%左右,主要在一些中等发达程度的国家,二次大战以后,一方面由于已建的推广组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由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援助,加上一些发展中国家试图通过农业技术推广解决粮食的短缺问题,便纷纷开始建立推广组织。世界上约150个国家级推广组织(约80%)都建立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国家农业推广体系是当今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的主流。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调查,目前全世界约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54.2万(中国仅含种植业部分)。其中:非洲约5.9万人,占全世界的10.8%;亚太地区约39万人,约占72.1%;欧洲约5.9万人,约占10.8%;拉丁美洲约3.3万人,约占6.1%;北美约1.5万人,约占2.7%;远东地区约3万人,约占5.5%。随着全球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显现出多元化格局,大致可分为六大类:

1.以政府农业部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这类推广体系的特征是,推广体系隶属政府农业部门的直接领导,农业部下属的推广局和推广站(中心)负责组织、管理和实施全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这一类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以日本为代表。

2.以大学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这类推广体系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其特点是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大学建立农业技术推广站(中心),大学的推广部门负责组织、管理和实施基层推广工作。

3.附属性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这类推广体系是指一些商品生产组织或一些开发机构所附属的推广体系。如马来西亚的橡胶生产和咖啡生产组织等建有自己独立的推广体系。

4.非政府性质的推广体系。这类推广体系是指一些协会和一些宗教组织经常从事社会经

济和家政等方面的推广工作。

5.私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这类推广体系是指一些私人企业为推销产品所建的产品推销部门。如英国、法国等的一些农药、种子生产企业为推销产品而成立的推销部。

6.其他形式。这类推广体系是指在欧洲一些国家的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他们以农村青年和妇女为推广对象,向农民推广一些实用的农业技术、健康、保健等知识。

各国政府均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形成以一种推广体系为主兼有其他推广体制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这些体系中,以农业部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占全球推广体系总数的81%,大学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占1%;附属性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占4%;非政府的推广体系约占7%;私有推广体系占5%;其他类型的推广体系仅占2%。可见,以国家政府领导为主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当今农业技术体系发展主流,但是,世界上没有一个推广体系是最完美的,任何一个推广体系的建立均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同时也都存在一些问题,并且建立和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方面,我国和其他国家相比主要有以下差距:一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强度低,1999年的投资强度仅相当于国际上低收入国家1980年的平均水平,远低于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二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大部分用于发放工资,达到80%以上,远高于欧洲的74%,北美的57%,拉丁美洲的55%;三是我国中央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比例较低,不到10%,90%以上是来自地方政府,远高于美国的67%,日本的64%,荷兰的40%。

另外,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方面,我国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一是我国农业技术人员人均负担的农民数高于发达国家,平均一个推广人员服务1178个农业人口,而美国平均一个推广人员仅服务200个,表面上来看,似乎我们的工作效率要比美国高,其实不然,如果用平均每个推广人员服务的耕地面积来衡量,美国是中国的46倍,其工作效率可想而知;二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规范的资格认证,多数国家的专职农推人员实行任职资格制度,荷兰和丹麦农推人员的录用要有一个严格的程序,并经考试才能录用,所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必须具有大专以上专业技术学习经历,我国目前推广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在职教育制度、职称评定和用人制度还需健全和完善。

二、国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对于改革和完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具有如下启示:

1.尽快修订并制定农业推广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从国外农技推广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看,美国、日本等国家,较早地对农技推广工作进行了法律规范,并在实战中不断加以完善。从而保证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健康进行。日本的《农业改良普及法》自颁布至今,已做过八次大的修改,通过实践不断地加以完善。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到1993年才正式颁布实施,比美国晚近一个世纪。自颁布以来,新的情况不断出现,并且由于该法出台时就很仓促,对许多重要的问题只做了原则性确定,实施主体不明确,可操作性不强,在现实执行中往往有法难依,关于农业技术商品化问题,更没有涉及。因此,需要尽快修订,并制定农业推广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同时,要加大执法监察力度,真正作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把农业推广工作落到实处。

2.农业技术推广以政府行为为主。发达国家政府对农业推广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推广经费来源受到政府的强制监督,以政府拨款为主,保证农业推广的顺利进行。我国目前政府农业推广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地方财

政拨款和国家设立的推广项目经费。由于总体投入不足,加之渠道不畅,有限的经费往往也得不到有效保障,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2000年的抽样调查表明,经费缺口约在50%左右,经费严重短缺是制约我国农业推广发展的重要原因。另外,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在推广机构建设、人员培养、立法等方面都有健全的制度,并在价格、信贷、物资供给等方面给予许多优惠政策。对从事农业推广的人员,在待遇、奖励等方面,制定了有关优惠政策,以鼓励和稳定他们从事农业推广工作。如日本对农业推广人员实行“普及津贴”制度,工资高于其他部门公务员。因此,农技推广人员不会为自身的生活发愁,能够专心致志地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为此,我国政府应用法律形式固定财政拨款中用于农业推广人员的金额比例,保证推广人员的工资、津贴,同时,为推广人员提供优惠政策,使推广人员能安心工作。

3.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组织和企业等市场组织的农业推广作用。发达国家在发挥政府推广职能的同时,都能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的作用。如美国的大豆协会、日本的农民协会等在农技推广中发挥着重要的补充作用。同时,各国的农业企业在农业推广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生产农业机械、农药、化肥和种子的公司,在推销产品的同时,向农民传授农业技术,加快了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推广。中日两国农业在经营方面有两个相似:一是土地规模小,二是生产经营方式分散。两国都是以家庭为基础、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分散经营方式。这就决定了中日两国农业的经营具有相互借鉴的直接条件和自然联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政府应大力扶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企业等市场组织,将其纳入正常有序的农业推广体系中来。

4.构建以农业大学、农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教育、科研、推广职责分明、密切合作。农业教育、科研坚持为推广服务。美国的农业推广体系以农业大学为主体,大学教授既从事教学工作,又可能是农业技术的研制者,同时又能直接参与技术推广工作,因而对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农民对技术的需求能更及时地等到信息,真正做到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的密切结合;日本的农业科研、教育与推广虽然自成体系,但日本的农业科学院与农业推广组织都与农民有密切的关系。我国的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体系,是世界上机构及人员最庞大的体系之一,长期以来三个部门缺乏有效的内在结合机制,自成体系。科研机构不过问推广系统的工作,推广部门不能了解科研进展情况,所需解决的生产技术难题,没有列入科研计划的正规途径,从而使农业推广体系没有发挥出整体效应。我国应在这方面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建立起三者协调机制,同时,建立双向沟通渠道,推广部门及时向教育和科研部门反映实际推广中遇到的问题,科研和教育部门也加强同推广部门的联系,形成紧密的结合体。

5.推广手段现代化。在发达国家的农业技术推广已广泛采用卫星通讯、Internet等手段,推广人员装备有汽车、移动电话等新技术新装备,我国还有很多的基层农技推广站没有自己的办公用房,经费短缺到连推广人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推广的手段也更加现代化,美国、日本、芬兰等国家,农副业推广机构已形成全国性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户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我国目前广播电视等大众推广媒介,已成为部分农民获取技术信息的主要渠道,通过计算机联网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已在一些农业大户中出现,这就要求农业推广部门要不断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加大设备、技术培训等方面投入,提高农业推广的效率。

6.重视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许多国家对推广人员都要进行职前培训,并实行任职资格制度,农技推广人员在取得资格时,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

参考文献:

[1] 王慧军.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8-9.

[2] 吴坤福.美国农业技术推广考察见闻[J].农技推广(1):29.

[3] 汪荣康.农业推广项目管理与评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90-108.

[4] 王春法.美国的农业推广工作[J].中国农村经济.1994(4).

[5] 聂闯,吴俊. 农业推广的重要趋势国际研讨会论文汇编[C].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6] 杨映辉.农业推广的国际比较(一)[J].中国农技推广.2004 (4).

林水中(1969-- ),男,江苏兴化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蚕桑技术及农业推广研究。

农业技术推广学网上考查课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农业技术推广学网上考查课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推广体系是农业推广机构设置、服务方式和人员管理制度的总称。 2、农业推广沟通是指在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向农民提供信息、了解需要、传授知识、交流感情,最终提高农民的素质与技能、改变农民的态度和行为,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态度、方法、行为等的一种农业信息交流活动。 3、农业推广项目是农业推广计划的具体体现,按项目进行农业推广的计划管理,是推广计划得到落实的保证措施之一,是农业推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4、推广度是反映单项技术推广程度的一个指标,指实际推广规模占应推广规模的百分比。 5、推广项目的产投比是指实施某一农业推广项目的总产出的产值与总投入费用之间的比例,它是评估项目实施实绩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简答题: 1、简答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要素。 包括:(1)转化主体;(2)转化课题;(3)转化受体。 2、农业推广组织的管理要遵循哪些原则? ①目标性原则②层次性原则③协调性原则④整体性原则⑤能动性原则⑥封闭性原则 3、简述目前世界上农业推广方式。 目前世界上农业推广方式有:①一般推广方式②产品专业化推广方式③培训和访问推广方式④群众性推广方式⑤项目推广方式⑥农业系统开发推广方式⑦费用共担(分摊)推广方式⑧教育机构推广方式

三、论述题: 1、注重农业推广信息的服务实效,当前应当着重研究解决哪些问题? ㈠多维服务 政策、经济、科技、市场、价格以及乡情民意信息,不仅是各级领导决策的需要,而且也是各类经济组织、科研单位以及农民家庭经营的迫切需要;它不仅是农业部门本身的需要,而且也是各地区、各部门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农业信息服务对象上,应由定向服务转向多维服务。 ㈡特色服务 农业包括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多种行业,所涉及的学科多种多样,所以提供信息服务也应因地制宜,切忌一般化。要找准位置,认清目标,发挥优势,搞出特色。要反对大而全或小而全的做法,把过去一般化服务提高到具有本部门本专业信息个性的特色服务上来。 ㈢开放服务 市场经济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它的开放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是资源的财富。为了适应新体制的需要,加强对农业、农民、农村服务,就是迅速改变过去的各自分割、封闭状态,加强信息交流,尽可能向基层开放,向农民开放,向社会开放。 ㈣高效高质服务 目前农业信息最大的弱点是:编发少、传递慢、效率低。然而信息服务的基本要求就在于快速、高效。要做到高质量服务,就要有高素质。与此同时,加速信息传递自动化建设,从而使农业信息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为什么要对农业推广工作进行评价及其意义? 完成一项推广工作应及时评价和判断该项工作哪些方面是有效率或高效率的,哪些方面是无效率或低效率的,以便总结过去,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明确不足,展望未来,做出决策,以利再战。具体来讲,对推广工作的评价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⑴评价可以评定农业推广工作完成的程度,测算其取得的效益大小,如推广人员作用发挥的程度、完成任务的情况、推广机构内部各子系统工作协调的状况,以及整个机构发挥整体功能的大小,推广工作方式、方法使用正确程度等。 ⑵评价可以透视整个推广工作中的问题和成绩,有哪些教训与经验,达到扬长避短和存优去劣的目的,以利更好地改进工作,提高推广工作效率和效果。

2016年度基层农技技术推广体系项目示范户满意度调查表

2016年度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 2016年度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满意度调查表 日期:乡镇:姓名(签字):首先感谢您对2016年度计策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项目工作的监督和支持,请您对本部门2016年度工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一、您对技术指导员的服务态度感到满意吗?() A、很满意 B、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二、您认为技术指导员在技术指导的及时性方面做得如何?() A、很及时 B、及时 C、不太及时 D、很不及时 三、您认为技术指导员在技术指导的准确性方面做得如何?() A、很准确 B、准确 C、不太准确 D、很不准确 四、您是否信任技术指导员的工作?() A、很信任 B、信任 C、不太信任 D、很不信任 五、您认为技术指导员的整体素质如何?() A、很好 B、好 C、一般 D、有很大提升空间 六、您认为我们的工作效能、专业知识如何,是否能够满足您对发展养殖业的要求?() A、能满足 B、基本满足 C、不太满足 D、不能满足 七、本项目确定的主导品种是否符合您发展畜牧养殖的实际?() A、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太符合 D、不符合 八、本项目的主推技术(推广的使用教材、养殖技术明白纸),对您的帮助有多大?() A、很大 B、大 C、一般 D、无帮助 九、您对我们开展的示范户的培育工作是否满意?() A、非常满意 B、满意 C、不太满意 D、不满意 十、在我们项目支持下,您在发展养殖业上,增产、增收效果是否显著? A、显著 B、较显著 C、不太显著 D、不显著 请您对上述十项及其他您认为我们工作有待提高的方面给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

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_王左丹

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王左丹 (华南师范大学党办,广东广州510631) 摘 要:在国际志愿服务大发展的背景下,志愿服务起源地美国、英国以及与我国地域文化相似的日本、韩国的志愿服务活动也在蓬勃发展,形成了参与全民化、管理体系化、运作市场化、教育课程化和研究阵地化的模式,探析以上四个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成功例案,为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国外; 大学生志愿服务; 经验;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13)07-0095-03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 Voluntary Service Overseas WANG Zuo -dan (Party Committee Office,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Guangdong 610631) Abstract :Voluntary service has been flourishing in the USA and the UK )places of origin for voluntary service,and Japan and Korea )places si milar to China in regional culture.It has achieved greatly in citizen participation,managemen t systematism,marketization,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 m and research base.By analyzing some successful cases i n the above four countries,experience would be abstracted to provide enlighten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college students p voluntary service. Key words :overseas; college students p voluntary service; experience; enli ghtenment 收稿日期:2013-05-29 作者简介:王左丹(1962-),女,辽宁宽甸人,华南师范大学讲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的研究。 综观世界,第三部门的勃兴,减轻了政府的行政成本,发挥了很好的/补台0功用,推动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各国第三部门参与/社会管理0水平已成为国际社会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在中国,第三部门以志愿组织为主体,其成员又以高校青年大学生为生力军。为此,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水平就显得极为重要。 一、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经验,主要有两条进路:一是借鉴志愿服务起源的欧美发达国家经验,二是借鉴地域文化相仿的亚洲发达国家经验。欧美发达国家推介美国、英国经验;亚洲发达国家推介日本、韩国经验。 (一)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 美国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工作历史悠久,归结起来,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16世纪中叶的萌芽发端期、工业革命后的形成确立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成熟发展期和目前的深化拓展期。 据5美国志愿者活动6报告(2008年7月7日由美国国家和社区服务社团公布)统计,2007年美国约6080万16岁 以上的人参与社区志愿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间约81亿小时,为经济社会创造价值超过1580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志愿者大部分是在校大学生。 (二)英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 英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主要推动四方面工作:一是推动社区服务。英国的/做起来0、/千年志愿者0等计划皆以社区为单位,大力提倡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活动,为社区少年儿童提供课业辅导、专业咨询、假期或课后陪伴等活动。二是志愿服务和促进就业结合。例如, /马克社区0(Community Mark)积极推动就业劳工投入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行列,贡献个人经验与专业,协助解决社区面临的现实问题。三是推动服务弱势群体。部分大学生志愿组织主要以提升少数民族或弱势群体的志愿服务意识为目标,进而改善其志愿服务品质,并且为少数民族或弱势群体提供相关服务资源。四是发展志愿服务文化。大学生志愿者通过从事志愿服务活动,协助公共事务的开展,借此推动并发扬志愿服务文化。 (三)日本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在社会福利、环境保护、青少年教育、终身教育及国外援助等 第32卷第7期 怀化学院学报 Vol 1321No 172013年7月 JOURN AL OF HUAIHU A UNIVERSITY Jul .2013

国外家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国外家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应该教给孩子的就是学会做人,具备了正直,善良,勇敢,坚毅,宽容,自信的品质和乐观,开朗,平易,独立,豁达的性格,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能立于不败之地。国外的家庭教育就非常重视这一点,但这一点却往往被中国的家长们忽视,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国外家长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培养孩子成人成才。 一、西方人对于孩子成名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 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例如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铲雪、秋天扫落叶等。西方孩子从小就从事的送报等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西方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这在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看来可能有些“残忍”,而正是这看似“残忍”的教育,造就了西方孩子独立自强的生活本领。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

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为使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光宗耀祖”,学习之外的事情家长都不让孩子干,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二、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渐进,这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知识教育,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

农技推广体系革新方案【最新版】

精选农技推广体系革新方案 为切实实施好我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县项目,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和省农委、省财政厅文件要求和会议精神,特制定此方案。 一、项目实施年度目标 1、体系改革目标。结合推进乡镇综合改革,进一步理顺镇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完成定编定员定岗工作,人员及工作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完善的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全面推进新“五有”镇农技推广中心建设,积极探索“一村一名农技指导员”机制,充分发挥农业企业、行业协会、农民经纪难人参与农技服务的积极性,初步建立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机制,创新推广服务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效果。 2、示范建设目标。在全市围绕瓜菜、棉花和家禽3个产业,优选100名农业技术指导员,培育100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带动XX0个种养农户,推广15个主导品种和14项主推技术,建立10个试验示范基地。通过培训、指导、示范、推广等手段,确保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入户率、到位率达到95%以上,示范户的农业综合生产成本比面上降低15%以上或收入比非示范户提高10%以上。 3、工作创新目标。按照“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服务高效”的原则,推行以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为主要内容的责任农技服务制度,要求每名技术指导员围绕主导产业挂钩一个村,负责挂钩村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重点培育1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通过开展“科技进农户、农户进组织、产品进品牌、品牌进市场”的“四进”活动,切

实推进市镇两级农技服务人员挂钩基层、服务产业、服务农民的“五个一”服务活动,努力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零距离服务,构建政府组织推动,市场机制牵动,推广机构带动,农业企业和社会服务组织参与,专家、技术人员、示范户和农户互动的新型农业科技传播网络,为基层培养一批技术精、服务好、留得住的农技推广人员。 二、项目实施主要内容 1、完善体系改革。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已推进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规范内部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公益性职能,分离经营性职能,人员全部实行聘用制,强化技术人员培训,提高技术人员水平,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明确市镇农技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量化工作指标和目标要求,建立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和服务对象三方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农技人员职称聘用、工资兑现、业务培训等挂钩,在全市实行农技推广多元化,鼓励和支持科研、教学单位、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农技推广服务。 2、确定主导产业。全市重点突出瓜菜、棉花和家禽3个产业,做好技术推广工作。 3、筛选主导品种。西瓜主要推广早春红玉、小兰、京阑、842 4、京欣2号,青椒示范应用中农3号、大果168、墨秀等一批丰产性好、抗病性强、品质优良的新品种;棉花推广科棉3号、科棉6号;家禽主要以海兰、新罗曼等良种蛋禽为主。 4、优选主推技术。全市围绕瓜菜、棉花和家禽3大产业,重点推广14项先进实用技术。瓜菜上重点推广工厂化育苗供苗、穴盘轻基质

农技推广体系构建方案

农技推广体系构建方案 为解决我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问题,保障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3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着眼于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精简人员、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措施,逐步构建起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二、基本原则 坚持精干高效,科学设置机构,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统筹兼顾,与市乡机构改革相衔接,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三、主要内容 ㈠强化公益性职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关键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监督;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作物苗情监测、土壤测试;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安全检测、检疫和强制检验;在农民中开展技术培训,宣传贯彻农业法律、法规,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供销信息和其它信息服务;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任务。 ㈡理顺管理体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机构性质不变,管理体制由委托制改为派驻制,属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其人、财、物、事由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人员统一聘用、统一调配。以钱养事经费直接拨付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考核情况发放。在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制定、组织实施、工作考核、人员调配、考评和晋升等方面实行市乡双重管理,以市管理为主。 ㈢实行人员聘用管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择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聘期3年。参加竞聘上岗的人员必须具备竞聘岗位相应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取得国家农业中级执业资格以上证书。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原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不够的可面向社会招聘。对已经达到退休年龄的农技人员原则上不再聘用,确因工作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摘要: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应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确保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业以及农村经济也逐渐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极为重要力量,它支撑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支撑着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近年来,我国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建设. 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的现状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分为五级,包括有中央、省、市、县、乡,有农业经营管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农机化推广服务、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等农业机构.其中,县、乡2级的农业推广部门是直接为农民提供服务的最基层最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组织结构由三大模块组成,即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商业技术推广体系.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领导力量,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未来的主导力量,商业技术推广体系则是我国年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重要的新生力量.近年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有很大的进展,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也有着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建设. 二、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这种推广管理体制靠行政方式管理,依照计划模式运行,推广工作缺乏协调和配合,各地区、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合作性、协调性,各自为政,致使农业技术的推广责任不够明确.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管理不到位,致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技术指导跟不上,技术推广工作不能很好的普及到农村的基层,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传播和转化发展. 近年来,伴随着地方机制的改革,我国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管理的方法不到位 农业技术推广的目的是为基层农业劳动者服务,增加其农业文化知识,从而使农业科技成果得到有效转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应考虑到基层农民的需求和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真正做到以农民为本.可是,一直以来,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大多都采用行政化的推广方法,多由政府来决定要推广的项目,自上而下,逐级下达,对各部门形成一定的强制作用,而没有考虑到基层农民的接受能力以及现阶段的农业技术需求,导致了农业技术推广不能真真切实的做到为农民服务,也使农业科技成果不能更快更好地得到转化. 3.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于提高 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结构安排不够合理,技术人员的知识存在一定局限性,对基层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也不够到位.据统计,我国地级以下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中级

城中村改造的国内外经验和启示

城中村改造的国内外经验和启示 时间:2010-04-24 作者:韩斌,李笠来源:资源网 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史,城市贫困和贫民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曾经或者正在面临贫民窟或者类似贫民窟问题的困扰。一个明显的规律是,发展中国家当前面临的贫民窟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曾在发达国家发生;同时,当今的发达国家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贫民窟问题,贫民窟并没有因为发达国家完成了城市化进程而消失。 正因如此,全球应对城市贫民窟挑战的政策具有了一定的延续性,并大致经历了几个“住房战略”演变阶段,即,住房供应和清除贫民窟→场地和服务→贫民窟的升级改造→使用权保障。 而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最早的“城中村”现象开始出现,而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城市用地急剧膨胀,需要通过征收周边农村的土地获得扩展的空间,农村土地逐步被 蚕食,大量实行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体制的村落被城市建设用地所包围,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城中村”便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而随之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亦日益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健康和谐发展的痼疾。 在这个渴望和谐的时代,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城中村”作为与城市发展不和谐现象的缩影,对其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已成为我国城市健康和谐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 1 国外城中村(贫民窟)改造历史和经验 1.1 巴西 在巴西,相当数量的城市人口居住在非正式的或不合法的居民区中,常常占用公共土地。据统计,贫民区人口约占里约热内卢全部居民人口的25%。这些贫民区是一些外来打工者的家园,但是其卫生条件极差,常常遭受自然灾害和犯罪的侵扰。 1.1.1在社会政治以及地理上把贫民区纳入这些城市。 80年代初期,许多城市努力规范或把贫民区纳入到城市有机体内,从法律上认可它们。巴西在全国范围实行了新的规划措施,允许把某些居民区指定为“特殊社会利益居住区”,以便于规划和对各个区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要求。 1.1.2保证投资支持贫民区的改造 政府改变了过去反对贫民区的做法,无偿向居民提供建筑材料和资金。巴西应用经济学会1998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至少794个市政当局制定了贫民区或“非正规居民区”的改造计划,其中约506个市政当局的改造计划包括在不同形式上实现土地占有的规范化。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不断深入,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需求多样化,生产与发展等多种挑战。新时期推进农业科技服务,一是更新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二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努力实现技术推广服务多元化;三是充分利用宣传文化教育阵地,加强对农民技能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农技推广服务是实施科教兴农重要战略的载体,必须强化公益性职能,构建精干高效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大改革力度,放活经营性农技服务,改善农技推广条件,提高服务效率,转变干部作风,踏实为民服务。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时期。农产品供求关系,农村劳动力就业格局和转移动因,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农业发展与国民经济的依赖程度,中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程度,以及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重大变化,既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新气象和新机遇,也带来了不少的新课题,新的挑战,对农业科技推广提出了新目标和新任务。 农技推广服务,无论是在传统农业发展阶段,还是在现代农业建设阶段,都是一项推动农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非常重要且富有成效的公益事业,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及2004年中央1号文件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科技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实现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大事,因此,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以县农技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农技站为纽带,以其它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以村组科技示范为基础,上下

外国作文教学给我们的借鉴与启示

外国作文教学给我们的借鉴与启示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刘寅子 2015-04-28 清源渭水阅503 转8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微信分享: 引言 我国是一个文章大国,自古以来,文章的河流滔滔不绝流传至今,记载和传播着中华文明,培育了雄立于世界的中华民族之魂。写作在教育的过程中历来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远在几千年前,曹王以帝王之尊谈到做文章时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终,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典论·论文》)为封建帝王,能认识到文章具有治国安邦的作用,并将它作为经国大业重视起来,实为不简单。如何写好作文,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时至今日,时代对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写作能力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项基本能力。但人们实际的写作能力却令人担忧。我国学生从小学三年级甚至更早就开始作文训练,到高中毕业却只有少数学生能写一手漂亮的作文,多数学生视作文为畏途。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许多有志之士对其做过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成效都极为有限,至今作文教学仍未走出“高消耗、低效率”的怪圈。其实我们与其闭门造车不如放眼国外!在此之前我们还要明确一个概念:在现代教育中究竟什么是作文教学呢?可以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作文水平是衡量一个人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想象、语言表达、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多种能力和素质的高低的重要标尺,特别是特别是思维和想象和语言表达。现代写作学认为,写作是客观外界事物在头脑中加工制作过程的一种观念活动。而在这个过程中思维想象和语言表达就可以得到真的锻炼! 那么在我们迷茫和探索的同时国外美、英、日等国的作文教学又有哪些特点?取得了那些成绩呢?笔者通过研究分析美、英、日等国在作文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特点,①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从教材、教学观念、教学实践、学生实际情况等方面综合分析现阶段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作文教学发展的症结。结合国外语文教育的成功经验,让学生从写的需要出发,围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去阅读、去调查研究、去鉴别,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再创作。从而开发出新的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的新的写作教学法——“调酒式写作教学法”。 一、美、英、日几个的国家作文教学特点: 总的来说,在外国作文教学中,作文的动力是来自学生本身,作文教育是实践教育,在信息化的社会,应注重掌握社会通讯技能,更好的施展文章的社会传达机能作用,侧重实用文(指具有实际应用性的文章)的写作,如较为重视写报告、意见陈述文、评论文、说明文等。 具体而言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外国作文教学理念比较重视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注重写作目的和对象。如英国作文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把实际作文当成作文教学的关键,学生就各种各样

简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简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摘要: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同时也是联系科研、教育以及生产的纽带,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生产能力以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那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基层农技人员就要顺应形势,实现自身价值,以下本文笔者经过广泛调研,并针对目前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与分析。以期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供合理化的建设意见。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存在问题;对策近些年来,各项强农惠农项目的实施使农业发展出现了历史性的新局面,全镇农技推广部门为推广普及新技术、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农业发展新的形势与要求,新的问题也日趋凸显,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执法力度不够 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尤其是一些法律法规与文件明文规定的一些政策措施没有得到较好落实。如在农技站的建设上、管理体制

上及乡镇农技员的工资报酬问题上等等均没有依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2、经费投入不足,服务职能弱化 从调研情况来看,各农业综合服务站靠财政拨付的人头办公经费仅能维持日常工作,根本无法开展必要的新技术试验示范工作,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也只能停留到面上,根本到不了农民手中,工作表面化,形式化以及服务职能严重弱化。甚至有的乡镇政府给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制定创收任务,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开展得不到重视,致使乡镇农技推广工作脱离了服务主题。 3、乡镇农技员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 有些乡镇农技站的开拓精神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也比较严重,没有很好地把技术服务、经营服务和当地的主导产业结合起来。还有的农技站的同志只想经营服务,忽视技术服务,也有的农技站的同志的知识老化,素质不高,不能满足农民对新技术的需要 4、乡镇农技站的管理体制不顺 有些乡镇农技站以乡镇党委政府管理为主,把农技员作为乡镇干部使用,农技员成为乡镇的财税征收员、尾欠清收员及计划生育工作队员与驻村工作队员 等;有的乡镇农技站的人事、物业由县区农业局管理,财务与业务由乡镇党委政府管理,到最后谁也没有管好,

总结报告-国外的经验与启示 精品

国外的经验与启示 城市化,主要是指人口、非农产业向城市集聚,以及城市文明、城市地域向乡村 推进的过程。现代意义的城市化起于英国工业革命,伴随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化扩 散到欧美大陆。二次大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始城市化进程,而欧美发达国家则步入 郊区化发展阶段。至21世纪初,城市人口已占世界人口的近半数。联合国有关机构 预测,不远的未来,世界大多数人口将在城市居住。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城市化水平(这里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并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现代化水平 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进城市化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然,由于国情不同,各 国的城市化道路以及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但这些国家在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协调 发展方面的经验或教训,对我们来说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城市化的不同类 型及特点一国的城市化进程从属于该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过程。从世界范围来看,凡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城市化,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消极 的作用。以大都市区为特色的美国城市化。美国是一个在不断移民基础上建立 起来的城市化国家,其城市化进程脉络清晰完整,带有一定“原型”特征,同时又具 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19世纪初才开始工业化进程,19世纪中期起工业化进程加速,其工业发达地 区也成为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地区。1920年,美国近半数人口在城市居住,已进入 城市时代。第二阶段,20世纪20-70年代。其中50-70年代是美国城市化 进程最为迅猛的阶段。该时期城市化有两大特点。一是郊区化现象出现。郊区化在很 大程度上是罗斯福新政大规模推动公共工程建设的结果。高速公路的建设带动人口从 中心城市向郊区迁移,促使城市向郊区蔓延,由此出现了城市向大都市区的转化。二 是城市化发展的重点逐渐转向早先经济较为落后的西部和南部。大批新的城市中心在 新兴高科技行业以及国防工业的支撑下崛起。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美 国郊区化进程更加迅速,部分地区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即城市人口向农村迁移。 伴随郊区化的进程,大都市区的数量不断增加。1990年,人口在百万以上的大都 市区数量达40个,人口占总人口的51.5%,美国成为一个以大型都市区为主的 国家。美国的郊区化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伴随人口郊区化,先后出现了制造业、零售业、个人服务业和办公业的郊区化。大量的就业岗位迁到郊区,形成现代化 的中心区。中心城市由于受到了周边郊区城市的有力挑战,人口不断减少,而产业的 转移又造成自身功能的衰落。到20世纪70年代,由郊区化导致的中心城市财政危机、失业、种族骚乱、贫困等问题持续恶化,衰落的中心城市成为美国社会问题的中心,造成很大的社会压力。从80年代起,一些老工业城市针对旧城衰落采取许多振 兴对策,部分城市如纽约通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或旧城的再开发,吸引中产阶级从郊 区回迁中心城区,使中心城区经济重新焕发生机,这种现象被称为“再城市化”或 “中产阶级化”。不过,人们对“中产阶级化”也有争议,反对者认为旧城改造往往 以少数民族或低收入阶层居住区为对象,这些弱势群体成为中心城区“中产阶级化” 的牺牲品。由政府引导的日本城市化。日本城市化开始于明治维新时期,但直

浅谈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修订版

浅谈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修订 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浅谈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民农业要发展、农村产业要繁荣和农民要增收都离不开农业技术推广,而这也是发展我国农村社会经济,以此来充实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举措和环节。它也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的一个重要支撑。因而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将直接对这些环节产生连锁反应。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我国的农业相关的部门和人员应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理论知识的培训和增强其推广意识。政府部门应加大推广资金力度、和改革与新时期的农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推广体制、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推广平台和电子化推广渠道、长期稳定的培养和储备高素质的推广人员、整合农村农民及市场反馈的信息,以及农业推广的成果进行分析评估。最后开辟出一条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现代化、电子化推广渠道、分析评估 一、引言 农业技术推广的意义 首先,农业的发展需要发达的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农民。农业技术推广是以农民为对象,教育为手段,新知识,新技能,新成果为内容的科技教育和和科技扩散活动。它的主要主要意义,一是联系科研、教育和生产的纽带;二是科研成果由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三是科研成果完善和再创新;四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搞好农技推广工作对传播新科学、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改变农民行

为,提高其决策能力,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适宜推广的实用新技术成果后继供给力不足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从成果的数量较多和平均推广率不高两个方面的现 象分析,认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供给充足,并把推广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归结于推广机制不健全。应该说这种思维是十分偏面的,不仅误导了科研系统对研究方向的定位以及鉴定评审系统对科技成果的界定方法,也阻碍了我国科技成果商品化的进程。 诚然,我国每年产生的农业科技成果,单就数量而言的确不少,但仔细分析这些成果的内涵,适宜推广的实用技术成果(或有效供给成果)却相对较少。 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业科技成果界定办法有关。即:论证立项→研究与应用活动→验收鉴定→自下而上层层报奖。采用这种方式来肯定科技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其积极意义在于能够使科技创新者在计划经济机制下获得相应的职称、职务或政治、经济利益,从而调动其创新积极性。 这种运作机制的结果有以下三个弊端: (1)农业应用研究不能以市场为导向,研制生产易于直接应用于生产的实用技术。

美国教育给我们的启示【可编辑版】

美国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美国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美国教育给我们的启示一个10岁的中国孩子,被送进了美国学校,上英文课,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写论文,题目居然大得冲天:《我怎么看人类文化》;上历史课,老师让孩子扮演总统顾问,给国家决策当高参;在中学的物理课上,作业竟然是一个市政研究项目——城市照明系统的布局;而道德教育,居然是从让孩子们爱护小动物开始。没有统一的教科书,没有统一的考试,没有对学生的三六九等的分类牌位。这就是呈现在一个中国记者眼前的美国教育。就是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这个中国孩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过熟练地在美国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缩微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地各种文字和图象资料了。面对他不懂地东西,已经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案了。美国的小学教育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眼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办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起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有一次中国家长问孩子的老师弗丝女士:“你们怎么不让孩子背一些重要的东西呢?”弗丝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在一个是他综合使用

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既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业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我常常想到中国的小学教育,想到那些在可堂上双手背后坐得笔直得孩子们,想到那些沉重的课程,繁多的作业,严格地考试……它让人感到一种神圣合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动巨大的压抑和束缚。但是多少代人都顺从着它的意志,把它视为一种改变命运的出路,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它或许有着自身的辉煌,但是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代社会,面对明天的世界,我们又该怎样审视这种孕育了我没自身的文明?我们一直倡导素质教育,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真正的“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我们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首先想到的是他考试的分数和名次,没有想到他到底又多少实践操作能力,到底对学习又多高的兴趣。改变评价的办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的目光由校内引向广阔的社会,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地学习。这就是我看美国教育的初步启发。 附送: 美国本科留学推荐信怎么写 美国本科留学推荐信怎么写 在申请学校的过程当中,申请者会发现学校会要求申请者提供2至3封信,对于申请本科的学生来说,这样的信应该是来自其高中老师、教导主任或者是校长的,而信的内容也应该是从学科成绩到标准化考试再到课外活动等多个方面的,因为学校招生委员会的人员在审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探索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探索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科学研究体系和实践应用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是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延伸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支撑,在农业科研与生产实践之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适配”和“助推”作用。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并根据时代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面对新时期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产业发展,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需要适应形势任务变化做出进一步调整。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体制机制;思考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农业走过辉煌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而与之相伴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积极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在持续的改革创新中发挥着全力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作用。立足当下,回望40年改革“初心”,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虽历经捭阖,但与农业产业的发展还不尽同步;展望未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中国梦”,需要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再做深度调整。 1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实践与体系改革进程 1.1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历史悠久 中国是世界上农耕文明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重农思想在国家治理中长期处于核心主导地位,形成了悠久的“劝农”“教农”传统。所谓“神农教稼”“嫘祖教蚕”,就可以理解为我国早期先民相互学习、传承农业技术的典证;商周而后以至明清,历朝历代都有帝王躬耕劝农的传统。诗经《甫田》也曾歌咏过地方官“今适南亩,或耘或耔”视察农

耕的故事。汉朝时国家设“搜粟督尉”专门管理农业生产,并在民间广选“六能”指导群众开展生产。宋朝时国家设“农师”,元明两朝在中央设“劝(司)农司(使)”并在基层设“社(里)长”等机构和人员,专门负责督导农业生产、组织开展先进农耕制度和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不同时期先后形成了《吕氏春秋》(秦)、《氾胜之书》(汉)、《齐民要术》(北魏)、《四时纂要》(唐)、《宁国府劝农文》(宋)、《农桑辑要》(元)、《天工开物》(明)、《授时通考》(清)等多部书籍,总结推广先进农业生产经验和技术[1-4]。这些思想、制度和文献从不同角度说明,农业技术推广曾经在我国传统农耕文明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重要作用。 1.2新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 受近代以来闭关锁国、外敌入侵、政局动荡的影响,我国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始终没有真正开启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民国期间,国民政府也曾就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做过一些努力,但并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因此,也没有形成类似20世纪20年代欧美国家建立的现代意义上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推动下,20世纪50年代农业部先后制定出台了《农业技术推广方案(草案)》《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条例》,依托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以“八大员”为代表的乡村农业生产能手,组织建立起自上而下涵盖农机、畜牧、农技、水利等多专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任务是组织指导以公社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推广普及现代农业生产技术[6]。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

四川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概念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技术是指应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包括良种繁育、施用肥料、病虫害防治、栽培和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保鲜、贮运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和农用航空技术,农田水利、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技术,农村供水、农村能源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技术,农业气象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等。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以上定义对于农业技术和农业技术推广的内涵都予以了明确的界定,但是在农业实践活动中,推广作为一种手段,依据其作用对象的不同,而有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推广以及农村推广在推广目标和内容上的差异。农业推广主要是指运用推广作为手段,促进农业发展,即促进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农村推广则泛指推广对农村整体发展过程的作用,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通常将这三个层面的概念统称为推广工作或推广事业。 如果我们强调推广工作在改变农民的态度、增加他们的知识以及提高他们的技能等方面的效应,那么,农业技术推广依靠其可操作性,便构成了推广工作的核心,它是农业推广和农村推广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规定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两大构成部分:即①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研单位、有关学校以及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相结合的推广体系;②供销合作社、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社会各界的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活动。 这是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广义界定,但是在农业技术推广实践活动中,往往使用仅包括第一方面的狭义定义,本文亦强调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作为这一体系中的主渠道作用以及其对群众性科技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的关联效应。 1.3.2研究现状 中国没有专门的农业科技推广研究机构,从上世纪30年代才开始出现对农业科技推广理论与方法的研究,1933年唐启宇著有《近百年来中国农业之进步》,1935年章之汶、李醒愚著有《农业推广》一书,同年孙希复编写了《农业推广方法》,1947年宋希庠编写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