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1周第2课时总43课时圆训练ppt

第11周第2课时总43课时圆训练ppt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精选版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太平中心校新形式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太平中心校立志小学教师吕文良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进行合理的推测。 [过程与方法]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初步学会统计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并依据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推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课题 1、引言:同学们,最近人们都在关心城市空气质量,你们知道这是为什 么?空气质量好坏,其实与PM2.5有关,对于PM2.5你有哪些了解? 那么最近上海的空气质量如何呢

2、复习条形统计图:课前,老师收集并整理了上海过去7天的PM2.5数据,并绘制了一副条形统计图,仔细读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3、小结:在条形统计图中,根据直条的长短,我们能清楚地知道PM2.5的含量是多少。如果要进一步反映PM2.5含量的变化情况,除了用这样的条形统计图绘制,猜猜看,还有没有更好的绘制方法 4、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图表,解决问题 (一)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组成与区别 1、出示:折线统计图绘制过程。 2、小组合作研究: (1)一副完整的折线统计图由哪几部分组成?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3、质疑:那么点与折线在折线统计图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4、小结:由此可见,折线统计图就是根据数量的大小先描出各点,然后用折线将各点依次连接起来,这条折线反映的是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二)读图,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1、根据图意,解读数据。 (1)4月18日,pm2.5的含量是多少微克/立方米 (2)在这七天中,哪一天空气质量最差 (3)哪一天空气质量最好,pm2.5的含量是多少?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七 折线统计图 第二课时》教案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材第106、第107页的内容及练习二十六第3~9题。 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 2. 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提供的表格数据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绘完整。 3. 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会进行简单的绘制,学会看图回答有关问题。 难点:对统计图反映的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比较和判断。 投影仪等。 师: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尤其是在上海,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进入了老龄化。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生1:那么,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是怎么变化的呢? 生2:我们应该做一些调查,然后分析一下数据。 师:怎样统计呢? 生1:全国的数据肯定很大,上海的更有代表性,我们就调查上海的吧。

生2:我觉得应该多调查一些年份。 生3:我觉得用折线统计图能更好地体现变化的情况。 (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 师:下面是一个调查小组调查的2001~2010年上海的死亡人口数和出生人口数。(出示教材106页例2) 2001~2010年 上海出生人口数统计图 2001~2010年 上海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师:同学们,上海市哪一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相差最大?观察上面的两幅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感想? 生:分别观察两幅图,不太容易比较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情况。 师:怎样比较方便呢? 生:有复式条形统计图,也应该有复式折线统计图吧? 师:你提的问题很好,也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在思考中,体会形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师:为了方便比较,我们可以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为一幅。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分组自主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结果汇报:(投影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四年级折线统计图第二课时

折线统计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110页例2做一做113页第2题学习之友46页的第一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数据填写统计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数据填写统计表。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视频展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明的妈妈在小明出身时将小明的身高从0岁记录到10岁说明小明的妈妈非常细心下面看看记录情况,如下表(出示小明身高的统计表) 1、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二、学习新课 1、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1)学生合作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合作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2)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 (3)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视频展示) 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呢,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在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名称,在介绍名称时明确其作用、画图时注意点: (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 (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一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同) (3)数据:要找准,在描点时要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在纵轴上平均后再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 (4)制表日期和单位不能漏掉。 3、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解决以下问题: (1)小明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现的? (2)小明115厘米时几岁?

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单式折线统计图第 1 课时教师:彭利敏班级:五年级上课时间:20XX年6月14日 教材分析 《单式折线统计图》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通过本课的学习,为以后的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日常生活和社会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基本掌握了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学生易于看清事物发展变化的情况,并能根据折线的起伏变化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培养统计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并能直观地表示数据,能进行判断和预测,掌握绘图方法。 过程方法:经历观察,比较,探索,分析等活动过程,增强数据分析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掌握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导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新 1、复习条形统计图 同学们,你们了解机器人吗?听说过青年机器人大赛吗? 课件呈现: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 根据这一统计表,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为了更清楚地呈现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用学过的什么统计图表示? 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条形),这是我们之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它有什么优点? 用你的手势,试着比划一下从20XX年到20XX年,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情况。如果把大家手势运动的路线画下来,想像一下会是什么呢?(曲折的线,一段一段的线) 2、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导学流程 二、观察分析,认识特征 1、相同点: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统计图,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 方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横轴、纵轴、标题、单位和日期都相同。 图中所表示的数量的多少都相同。 小结:他们的相同点是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 2、不同点:那我们再找找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一个是用条形来表示的,一个是用点和折线来表示的,它们的方式不一样。 3、认识折线统计图 你们觉得和条形统计图相比,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小组之间的同学一起交流交流。(折线统计图上有点和线)。 小结:点能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表示数量增加或减少的趋势。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三、动手绘制,阅读思考 1、你能根据统计表(陈东0-10岁的身高情况)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 想一想,画折线统计图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要注意什么? 2、学生自主动手,教师巡视。 3、小结方法:描点、标数、连线。 4、预测陈东11岁的身高。 利用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时,既要考虑图的趋势,也要考虑生活实际。 四、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你们获得了哪些新知识和方法? 板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1、相同点: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 2、不同点:条形统计图能清晰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事物的变化情况。 3、画法:描点、标数、连线。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8篇汇总)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第1篇 我说课资料是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折线统计图》。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折线统计图》这一单元是四年级下册资料,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学生统计知识在这一课后将再一次得到发展。而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第一课时,主要是认识折线统计图,并了解折线统计图特点。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条形统计图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并明白其特点。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特征进行合理推测。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索折线统计图特点与作用过程,感受从"具体"到"一般"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经过对数据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意义和作用,体验到数学价值。 本课教学重点设计为 认识折线统计图并了解折线统计图特点 教学难点则放在 能够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分析。 教学关键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作用。 三、说教学理念 本节课,我确立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设计理念。

基于这一理念,本节我精心选取了很多生活素材,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了紧密联系。供给富有现实意义素材,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过程中,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此刻知识水平,本节课教学以自主探究为主线,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小组合作、组织交流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简便,高效学习氛围。 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重要方式。教学时,我经过学生感兴趣话题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数学,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概括、想象、迁移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进取性。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从生活实际出发,出示曲阜旅游图片,引出近几年来孔庙旅游人数统计。激发学生兴趣,从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直接引入"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整体观察,初步认识折线折线统计图。明白统计图名称及折线统计图构成。 2、在此基础上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小组合作讨论、研究,在合作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能够经过点看出数据多少,而经过折线起伏则能够看出数量增减变化。在汇报时要让学生用手势描绘一下折线起伏。初步体会倾斜角度决定了数量增减幅度。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3、这时同时出示两种统计图让学生自主观察比较,思考两种统计图异同,自由发言。在学生发言基础上,教师适时总结经过观察比较认识到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楚看出数量多少,而折线统计图不但能够清楚地看出数量多少,并且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既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本事又锻炼了他们归纳概况本事。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下头就进入第三环节 三、知识应用 1、利用病人体温变化折线统计图体会折线统计图现实作用。 2、我国24到29届奥运会获得金牌统计。在那里我安排了一个我国奥运健儿得金牌升国旗短视频,目是让学生在紧张学习中放松片刻,并经过这个视频再一次调动起学生学习热情。 3、小小辨析师。经过辨别这样绘制统计图适宜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优势在于能清楚看出数量增减变化,而这个统计资料主要是统计各种文具数量,所以不适宜。从而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 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 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 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 的推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已 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自2001年起,我国每年都举办一次青少年机 器人大赛。老师收集了2006年至2012年参赛队伍的数据,并制成 了咱们熟悉的条形统计图。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师:一会我们就顺着这竖条的高低起伏,从2006年开始,用小 手来笔划一下这七年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情况。 师:刚才的条形统计图变成了现在这种形式,你知道它的名字吗?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导入新课。

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来观察一下这幅折线统计图,从统 计图中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 (1)了解点的作用 组织学生交流得出:这折线统计图中如果点的位置越高, (板书:高)表明数量越多,(板书:多)老师把这个发现记录下来,反过来,点的位置越低,(板书:低)表明数量越少,(板书:少)也就是说这折线统计图是通过点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板书:数量多少)。 (2)了解线的作用 学生举例说明:引导学生交流得出:通过这线的起伏看出数量 的增减变化情况。(板书:增减变化) 教师说明:2007年到2008年的这条线段就像山一样很陡很斜,线段越长越陡,表明数量变化越大,反过来线段越平缓越短,表明 数量变化越小。 (3)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折线统计图点和线的作用, 那么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后出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分析、绘制折线统计图 (1)预测数量变化情况。 师:从图中,你能看出2006年至2012年参赛队伍的整体变化 趋势吗?你有什么感想? 生:汇报 师:你能根据这个变化趋势预测一下2013年会有多少支队伍参 赛吗2014年呢? 师小结:老师发现你们在汇报时参赛队伍越来越多,这折线统 计图太神奇了,不仅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还能够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 (2)绘制折线统计图。 师:老师对2013年和2014年参赛队伍数量进行了实际调查,2013年实际上有530支队伍参赛,2014年有545支队伍参赛。我们 就以这两个数据为例,拿出1号作业纸,尝试着把2013年和2014 年的数据绘制到折线统计图上。(学生活动) 生:展示学生作品,全班交流。 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4、观察比较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单式折线统计图》说课稿一、说教材 《单式折线统计图》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本P104-105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除了可以表示一个数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本节内容为以后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作准备,通过正确地认读统计图,为今后学习的统计图分析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本节《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2.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本节的教学重点设计为: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教学的难点则放在: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说教学理念 本节课,我确立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设计理念。 基于这一理念,我根据教材的内容,还有日常中遇到的一些数据,使统计知识与生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让学生在分析数据、解读数据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产生积极的情感。培养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综合实践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折线统计图的作法与特征的基础上,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实际应用。在利用多媒体迅速准确的作图的同时,共同观察,分析折线统计图所传达的信息。在制作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与优点。感受折线统计图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课堂注重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利用信息技术及网络,为学生提供探究的广阔空间,提供思维的大场,使学生能主动建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主动思考,能获取大量的信息并对此能加以概括和整理的读图能力和自由猜想质疑并能合作验证的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操作、查找筛选信息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在众多的信息中比较、分析从而理解、感悟数学现象。结合数学综合实践课的特点,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突出信息技术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中的作用,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 在课堂中打破传统的实际应用以做题为主,学生手不离笔的机械练习状态,让学生经过读图不仅读出数学信息,还能读出地理,社会等各种信息。从而体现出折线统计图的价值性和实用性。同时通过对一些社会信息的了解,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人格得到升华。 (三)教学环境分析 计算机(网络)教室环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

1.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够进行交流。 2.根据具体内容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二)技能: 1.会读图能从图中获取信息并能从不同角度来解决问题。 2.能用电脑作图提高学习效率。能利用媒体寻找学习资源进行探究学习。(三)情感: 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提高读图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读图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过程及整合点 1.利用Excel的插入图表功能作图,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及在生活中的实效性。 2.应用搜索的一些文字材料及互联网,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究的空间和丰富的研究材料。使新的知识从不同途径不断的生成,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独特的体验,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四年级数学下册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第二课时教案 沪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的画法第二课时教 案沪教版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了解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进一步掌握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能准确熟练地根据给出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单式折线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化。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的准确、合理、简明、美观。教学重点:明确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以及原则,能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地画出准确、合理、简明、美观的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准确地画出准确、合理、简明、美观的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1、出示第48页向日葵高度变化情况的统计表。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3、向日葵的高度变化除了可以用统计表表示,还可以用什么 表示? 4、回忆画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说明] :以向日葵的高度变化情况的统计表引入,请学生通 过观察思考从统计表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由统计表引出折线统 计图,指导学生回忆画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二、探究新知 1、画出表示向日葵高度变化情况的折线统计图。怎样根据这 张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1)思考:①横轴上表示什么?②纵 轴上表示什么?③你认为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几比较合理?为什么?(2)提示:为了清晰地看出向日葵高度变化的情况,我们可 以使用省略符号省去空白部分。(3)小组讨论后完成。(4)集 体交流。 2、评价折线统计图(1)学生展示自己的折线统计图,集体 评价(2)讨论评价的标准是什么?(3)相互评价并且修正[说明] 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回忆讨论和尝试画折线统计图,进一 步体会画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在评价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 通过讨论评价的标准,让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应该正确、合理、 简明和美观。而评价以后的进一步修正则是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 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巩固练习根据下表,画出反映澳大利亚悉尼某年月平均 气温变化情况的折线图。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详案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思考】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并初步掌握了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是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虽然从两种统计图中,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但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几个具体数量的多少和比较,而折线统计图则能直观地看出某一事物在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变化,展示的是事物发展的趋势。通过学习课标、教参、教材,我有如下思考: 一、怎么样建立学生的统计观念 1、让学生经历、体验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观念”在人们的亲身经历中建立,要使学生逐步建立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中,爱因斯坦说过,“纯逻辑的思维不可能告诉我们任何经验世界的知识,现实世界的一切知识是始于经验并终于经验的”。让学生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进行交流等,这就是过程的经历。因此在统计教学中要始终坚持留给学生足够的动手实践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统计活动中。 2、要让学生读懂统计图 在生活与工作中,数据无处不在,这些数据可以用形象的统计图表来表示。我们在报刊、电视、书籍、网络等到处可以看到统计图表。图表告诉世人许多信息,给我们对事件做出预测和决定提供便利。因此读懂图表,对学生来说相当重要。 3、让学生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与方法。 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是复杂的,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其中有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用数据的描述来解决。让学生面对一些实际问题,感悟到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进行“统计”。只有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体会这种策略和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遇到有关问题时,能想到去收集和分析数据,获取有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逐步树立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青岛版6年制数学五年级下册《2 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二课时》教案

2 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78-80页,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练习课 ?教学提示 复式折线统计图应用于实际,对具体的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测,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学习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进一步练习复式折线图的意义与统计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进一步练习复式折线图的意义与统计图。 难点 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尺子铅笔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回顾旧知 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你能说一说吗?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入下面的学习。 (二)探究新知: 紧密联系,深刻体会

师:中国不光在亚运会上显示出雄厚的实力,在奥运会的赛场上中国的运动健儿们也毫不逊色!(课件出示奥运会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观察这个统计图,预测下届的巴西奥运会上中美两国的夺金情况。 学生回答预设: (1)我预测美国会超过我们中国,美国历届奥运会的金牌数都很多,比较均匀,而中国有起伏。 (2)我觉得中国实力很强大,从条形的高矮上看,几乎每一年都在上升,可能金牌数会像上一届一样超过美国。 (3)我觉得都有可能,因为29 届奥运会在中国举行,所以我们数量很多,而30 届在伦敦举行,我们得金牌的数量就明显减少了。 师:你们预测的都有自己的道理。大家刚才都是根据条形的高矮,数据的多少来分析预测的。现在请你仔细看屏幕,统计图现在发生变化了!(课件演示将复式条形统计图缓缓变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师:你刚才看到了什么? 生:原来复式条形统计图还能变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师:真好,你看出了知识和知识之间的联系了! 师:如果现在看着这个复式折线统计图,你觉得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相比哪个更直观,更便于比较,也更利于你预测? 生: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来预测更直观一些,它更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师: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确实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是我们作出金牌预测的参考依据。但预测只是预测,在统计的知识王国里,一切皆有可能! 设计意图::课件直观的演示将复式条形统计图自然、生动、形象的转化成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用复式条形统计图预测,学生只能根据条形的高矮,数据的多少进行预测,观察起来比较麻烦。教师通过变魔术等语言的渲染,让学生看到了由复式条形转化成复式折线的过程。此时,再让学生分析和预测,可以说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这一系列的转化,既让学生充分感悟到两个统计图之间的紧密联系,也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到了复习折线统计图在比较数据变化趋势时相比复式条形统计图具有更大的优势。 (三)巩固新知: 1.第2题 是分析统计图的练习题。练习时,让学生先局部后整体,最后形成完整认识: 两个城市的温度变化趋势都是从1月开始逐渐上升,到了7、8月份最高,然后逐渐下降。北方城市比南方城市气温变化更大一些。相同的月份,两个城市月最高平均气温之间的差距从1月份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104~10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能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对数据进简单地分析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3.情感、态度和从值: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合理推测及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正确地完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老师搜集了一些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作品,咱们一起欣赏一下。如果想了解近几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情况,可以怎样做? 这是我收集到的从2006年到2012年参赛队伍的数据。(课件出示统计表)我已经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制成了统计表,根据这一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 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我们还可以将这些数据用学过的什么统计图表示?(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 思考:从这张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和反思

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下第108-11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更能反映数量增减变化。 2、使学生会看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升降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统计图数据的变化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条形统计图 1、呈现聪聪和明明上周1分钟踢毽子个数的条形统计图。 2、请学生说一说从图上获得了哪些信息? 二、导入新课 这是我们以前学的条形统计图,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请看屏幕,条形统计图要发生变化了? 你知道这是什么统计图吗? 生答后,板书:折线统计图 三、探究新知 1、解读折线统计图。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归纳并板书:点表示数量的多少,线表示数量的变化。 2、把明明上周1分钟踢毽子个数制成折线统计图。 ⑴先用手比划,画出来的折线是怎样的? ⑵用文字描述一下 3、预测聪聪和明明1分钟踢毽子比赛的成绩。 同时出示两幅折线统计图。

4、找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先回答后,师用课件展示,请生欣赏 四、比较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 五、巩固应用 1、呈现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历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统计图。 ⑴解读折线统计图 ⑵预测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第30届伦敦奥运会可能获得的金牌数。 2、呈现一位病人体温变化情况 9月4日16时 38℃ 20时略有上升 9月5日0时明显上升 4时略有下降 8时明显下降 12时基本正常 ⑴用手势比划折线 ⑵请生根据题意画出折线统计图 3、讨论,下面两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还是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⑴阿七超市一周买出各种口味冰棍数量统计如下表: ⑵阿七超市一周买出草莓味冰棒数量统计如下表 4、猜一猜 5、画一画:本节课的心情指数 六、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新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公开课优质课教案1 (1)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106~107页例2。 教学目标 1. 通过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来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学生通过看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分析、比较、判断和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3.在学习与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例2主题图制成的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折线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特点? 二、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中国已经入老龄化社会,尤其是上海,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究竟入了老龄化。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师: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是怎么变化的呢?据此我为同学们找到了一组数

据,请大家看统计图。 下面是2001~2010年上海的出生人口数与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011.0 10.010.59.5 9.0 7.0 11.5 7.5 8.0 8.5 6.5 6.0 5.5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时间/年 人口数/万人 例2、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数统计图··5.76 6.20·5.73·8.099.23······8.1210.089.6710.208.25 011.0 10.0 10.5 9.5 9.0 7.0 11.5 7.5 8.0 8.5 6.5 6.0 5.5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时间/年人口数/万人 例2、2001~2010年上海死亡人口数统计图··9.349.67·10.07·9.6510.67······9.8010.2210.7010.87 10.23 师:你能说说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的比较情况吗? 生:这样看,不容易比较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的情况啊! 师:那怎样比较方便呢? 生:有复式条形统计图,也应该有复式折线统计图吧? 师:你们很会联想确实也有一定的道理,下面请你们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三、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1. 学生独立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2. 师巡视收集作品 3. 汇报交流 例如:没有图例的

沪教版数学四下:折线统计图第二课时教案

沪教版数学四下:折线统计图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 能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根据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和自己的看法。 通过对折线统计图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事物发展趋势的预测和推断能力。 图1 开开商城2019年16月羊毛衫销售情况统计表图2 月份 1 2 3 4 5 6 数量(件) 1200 1350 860 700

180 60 图3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分析 一、情景导入:(出示折线统计图) 师:大家一定还记得在2019年5月、6月间发生的非典型肺炎的疫情吧。那时,全国上下非常重视非典疫情的变化情况。老师这里有一份5月18日----5 月28日新增非典病例的折线统计图。通过这幅统计图,大家可以清晰的了解到当时的情况。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学习折线统计图来提高我们的观察、分析、预测能力。 探究新知: 一)获取信息: 师:从折线统计图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 生:每天的发病人数 最高峰时的人数 什么时候开始人数减少 二)制作折线统计图: 师:我们在四年级时已经学习过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今天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来尝试制作折线统计图。老师这儿有

已经收集好的内容和相关数据,(图2)请大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共同完成一幅折线统计图。 出示: 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折线统计图。 三)交流: 制作的过程。 要注意的地方。 四)发现问题,提出预计: 针对一幅较好的折线统计图(实物投影),请学生谈谈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谈谈你对此的看法。生:物品的销售与季节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你是商场的销售人员,请你预计一下,7----12月份羊毛衫的销售情况可能会怎样? 三、课堂练习: 1.星期天,玛丽要从家到上海科技馆去参观,这里有3种行走方法,如果你是玛丽你会选择哪种方法?为什么? 2.下图是市区某一路段的车流量统计图,(图3)请你根据图中的变化情况编出一个故事,要求合乎情理。 四、课堂小结: 谈谈自己的收获。 五、作业: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数据统计,绘制成折线统计

[资料]四年级折线统计图第二课时

[资料]四年级折线统计图第二课时 折线统计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110页例2做一做113页第2题学习之友46页的第一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 力。教学重点:根据数据填写统计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数据填写统计表。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视频展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明的妈妈在小明出身时将小明的身高从0岁记录到10岁说明小明的妈妈非 常细心下面看看记录情况,如下表 (出示小明身高的统计表) 1、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二、学习新课 1、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1)学生合作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合作完成“小明 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2)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 (3)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 (视频展示)

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呢,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在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名称,在介绍名称时明确其作用、画图时注意点: (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 (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一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同) (3)数据:要找准,在描点时要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在纵轴上平均后再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 (4)制表日期和单位不能漏掉。 3、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解决以下问题: (1)小明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现的, (2)小明115厘米时几岁, (3)5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小明5岁半时的身高。 4、知识拓展 A、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 B、在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折线统计图。 三、巩固提高 1、完成书中111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2、学习之友46页的第一题

小学数学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试讲稿

单式折线统计图、试讲稿 【教学内容】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 104~105 页例 1 及第 108 页练习二十六第 1~3 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重点难点】 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复习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科技吗?你们都知道哪些科技比赛? 你们知道机器人大赛吗?(介绍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的情况。) 设问:如果想了解近几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情况,可以 怎样做?(预设:调查、统计) 课件出示数据。 2006 年:426 支;2007 年:394 支;2008 年:468 支;2009 年:454 支;2010 年:489 支;2011 年:499 支;2012 年:519 支。 这是老师收集的 2006~2012 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 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 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经常用这种方式来表示这些数据,课件出示课本105 页例 1 折线统计图。(揭示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1(公开课)

《折线统计图》 一、情境导入。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春游么? 课件出示几张环境优美的图片 (二)引出课题 课件出示嘉兴市2006—2014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数据情况: 嘉兴市2006年人均绿地面积11.5平方米,嘉兴市2008年人均绿地面积10.5平方米,嘉兴市2010年人均绿地面积15平方米,嘉兴市2012年人均绿地面积15平方米,嘉兴市2014年人均绿地面积18.5平方米。 师:看到这么多文字,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整理?(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现统计图)。 课件出示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现统计图。 师:这是什么图呢?(折现统计图)看来同学们都预习过了,真棒。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研究的内容——折现统计图。(师板书) 师:是啊,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那么多的方法来整理复杂的一段文字。每一种方法其实都有它自己的优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折现统计图的优势。 二、探究新知 (一)折现统计图的特点 1、点 师:每一年的数量是多少,在这幅图中还能找的到吗?在哪儿呢?06年的数据找找在哪儿?找的是一个点?你是怎样找到它的? 师:那如果06年的数据是12呢?这个点又会出现在哪里?(请同学上台指一指) 师:原来跟条形统计图一样先看横轴找到对应的年份,再看纵轴找到所需的数据,它们交叉的地方就是12,其他的年份你会找吗?(学生到台前指一指) 课件出示一些线以外的点 师:这些点表示什么呢?谁会说? 师:通过点,我们可以看到数量的多少。(师板书) 课件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现统计图。 师:在条形统计图中,我们通过什么表示数量的多少?(直条)折现统计图呢?(点)师:除了点,同学们还想研究图上的什么? 2、线 师:从线上你能看出什么?(同桌讨论) 师小结:增大(上升)、不变(持平)、减小(下降), 陡:变化大;稳:变化小。 3、趋势预测 师:照这么发展下去,你能不能当一回小小预言家,预测一下2016年的人均绿地面积情况。师小结:原来小小的折现统计图,通过点和线能发挥那么大的作用。通过点,我们可以知道数量的多少;通过线,我们可以看出数量的变化情况;再看整体,我们甚至还可以对未来的情况作出预测。 4、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现统计图 师:既然折线统计图那么好,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抛弃条形统计图了呢? 课件出示表格: 师:下列情况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更合适?为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