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试题集

马克思试题集

马克思试题集
马克思试题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的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是(B)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2.辩证法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三种历史形态是(A)

A.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B.唯物辩证法、社会辩证法、自然辩证法

C.唯心辩证法、系统辩证法、科学辩证法

D.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革命辩证法

3.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C)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B.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具有多样性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

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D)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D)

A.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6.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C)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7.从本质上说,意识是(C)

A.绝对精神的表现

B.人脑的主观创造

C.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B)

A.事物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

B.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变化

C.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D.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变化

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C)

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

D.客观性

10.“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A)

A.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B.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实行改革开放

C.既要量力而行,又要积极进取

D.既要坚定信心,又要有克服困难的准备

11.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哲学道理的是(A)

A.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2.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A)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状态

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B)

A.歌手演唱歌曲

B.农民收割水稻

C.球员参加比赛

D.法官审理案件

14.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A)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15.感觉、知觉、表象是(A)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1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A)

A.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

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

C.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

D.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17.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B)

A.能够直立行走

B.制造使用工具

C.表达喜怒哀乐

D.区分长幼尊卑

18.“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这是(C)

A.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19.生产力概念反映的是(B)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人与生产工具之间的关系

D.人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

20.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A)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21.区分不同类型的国家的根据是(D)

A.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B.民主的发展程度

C.法制的健全程度

D.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22.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关系的是(C)

A.两种划分法都是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划分的

B.两种划分法是互相排斥的

C.两种划分法是互相补充的

D.应该用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取代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23.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C)

A.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生产力的性质

B.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D.只有不断变革生产关系生产力才能发展

24.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C)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25.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D)

A.人口过多和资源匮乏的矛盾

B.先进生产力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

C.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6.在制约科学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D)

A.社会整体科研能力的强弱

B.国家投入资金的多少

C.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D.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

27.从本质上说,科学既是知识的理论体系,又是(C)A.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

B.改变人们思想观念的社会活动

C.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实践活动

D.改变客观世界的物质生产活动

28.社会进步是指(D)

A.社会阶级的消灭

B.社会经济的变化

c。社会风气的好转

D.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29.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D)

A.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

B.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C.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30.在自由和必然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D)

A.主观意志的产物

B.不受任何限制的活动

C.对必然性的否定和超越

D.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31.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指(C)

A.重工业优先增长

B.工业生产比农业生产增长的快些

C.生产资料的生产比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的快些

D.生产资料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的生产孤立增长

32.资本主义利润率反映的是(D)

A.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预付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C.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D.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33.超额利润反映的是(D)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之间的关系

B.职能资本和借贷资本之间的关系

C.不同部门资本之间的关系

D.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的关系

34.由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是(A)

A.生产性流通费用

B.纯粹流通费用

C.消费性流通费用

D.一般性流通费用

35.银行利润的来源是(C)

A.银行资本家自有资本的平均利润

B.银行雇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C.生产部门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D.存贷款利息差额再减去经营银行的业务费用的余额

36.垄断利润归根到底来源于(D)

A.垄断资本家制定的垄断价格

B.垄断组织的垄断地位

C.垄断企业先进的技术设备

D.工人及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

37.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A)

A.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代理制

D.建立垄断同盟

38.当今世界上众多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最大障碍是(A)

A.生产力水平低

B.经济结构的二元性

C.经济发展的依附性

D.经济成份比较复杂

39.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B)

A.发达的生产力

B.生产资料公有制

C.按劳分配原则

D.共同富裕

40.消灭剥削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是(B)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生产力一定高度的发展

C.按劳分配原则

D.实行计划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意义在于(ABD)

A.它结束了唯心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统治

B.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C.它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各种具体规律

D.它促成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2.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AC)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AC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4.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ABD)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产品的分配形式

C.生产工具的发展程度

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5.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的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的有(AD)

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

B.人类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规律的实现

C.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改变社会规律

D.社会规律就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6.下列各项属于改革的社会作用的有(BCD)

A.改革可以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B.改革可以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

C.改革可以使原有的社会制度持续存在

D.改革可以为新社会制度的诞生作量变和部分质变的准备

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交往的含义的有(ABCD)

A.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

B.交往属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C.交往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D.交往是以主客体关系为中介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8.当货币具有了支付手段职能后,决定货币流通量的因素有(ABCD)

A.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B.赊销商品价格总额

C.到期支付总额

D.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

9.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表现在(AB)

A.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B.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C.能够创造出生产资料的价值

D.能够把自身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10.股份公司对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在(ABCD)

A.有利于快速聚集资本

B.有利于优化投资结构

C.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D.有利于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 C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3、物质的本质特性是( A )

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

4、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D )

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

5、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C )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6、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D )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

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8、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C )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

9、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A )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10、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1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C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1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C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1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B )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1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C )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1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B)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1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8、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A)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

D.事物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

19、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C)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20、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C)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21、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

A科学技术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管理方式

22、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C)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23、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是( B )。

A、购买、生产和销售

B、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C、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

D、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24、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B )

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C、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

D、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对立

25、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 C )

A、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提高

B、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提高

C、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总的价值量不变

26、“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这就是说(D )

A、只有出现了货币,商品价值才得到了外在表现

B、价值的内在尺度是劳动时间,外在尺度必然是货币

C、货币可以将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准确表现出来

D、价值的内在尺度只有通过外在尺度才能表现

27、“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表明( B )。

A、只要物有使用价值也就有价值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不可分离的

D、价值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28、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C )。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D、延长工作日长度的结果

29、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A )。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

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30、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A )。

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B、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率

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率

D、生产资本与流通资本的比率

31、资本周转的时间是指( B )的总和。

A、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

D、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3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发的直接原因是( C )。

A、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B、企业内部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D、生产劳动的直接私人劳动性质与间接社会劳动性质之间的矛盾

33、生产成本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是因为抹杀了(A )。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区别

D、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

34、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将剩余价值看作是( C )。

A、不变资本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资本家“监督劳动”的产物

35、反映预付资本增殖程度的概念是( D )。

A、劳动生产率

B、剩余价值率

C、年剩余价值率

D、利润率

36、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大量的财政支出是用于( B )。

A、维持政府运转的需要

B、干预社会经济活动,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C、资本输出

D、扩充军备

37、发达市场国家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再贴现率来调控( C )。

A、收入量

B、利息率

C、货币供应量

D、就业量

38.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C )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生产资料

39、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B)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4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B )

A.永恒性;

B.客观性;C.不变性;;D.终极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 分,共20分)

1.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因素的有(ABCD)

A.阶级斗争

B.人民群众

C.社会革命和改革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ABCD)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3.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ABCD )

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4.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BCD)

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 B.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

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

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

5.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 ABCD)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具体性

6.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

( ABD )

A.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

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

D.要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7、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是( ACD )。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价值量的大小由使用价值来决定

C、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D、商品生产者要得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

8、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与供求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D )。

A、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同时受供求影响而波动

B、价格只由供求关系来决定,价值不起决定作用

C、每一次交换都要求严格按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D、只有当供求关系平衡时,价格才等于商品的价值

9、纸币作为货币符号或价值符号,它的基本职能包括(BC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10、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工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C )。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

B、形成新的价值

C、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D、转移劳动力的价值

参考答案

一、单选

1——5 CCADC 6——10 DACAB

11——15 CCBCB 16——20 ADACC

21——25 ACBBC 26——30 DBC AA

31——35 BCACD 36——40 BCCBB

二、多选

1——5 ABCD ABCD ABCD BCD ABCD

6——10 ABD ACD AD BC AC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B)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C)

A.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

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静止,是指运动的(C)

A.必要准备

B.外在表现

C.一种特殊状态

D.一种必然结果

5、相对静止是指(C)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任何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A)

A.主观反映

B.歪曲反映

C.虚幻反映

D.正确反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D)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天不变,道亦不变”。这是一种(D)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辩证法观点

C.相对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C)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B)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D)

A、较差的可能性

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是(D)

A.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C.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D.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C)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4.概念、判断、推理是(D)

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马克思题库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马克思考试题具体完整版

马克思复习题 一、选择题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A、客观实在性B、可感知性C、具体性D、真实性 2、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全面看法是(C) A、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应 3、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D)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4、“鸟尽弓藏,兔死狗空”说明了(A)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事物的发展性 D、事物的联系性 5、人的知识和才能是天生就有的,“上智”与“下愚”的差异是不可改变的,这种观点在哲学上属于(B) A、唯物主义可知识论 B、唯心主义先验论 C、折衷注意诡辩论 D、形而上学绝对论 6、“巧妇难为无米炊”,这说明(D) A 、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物质不是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C、人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D、人的能动作用是受客观条件制约的 7、真理没有阶级性,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B)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人的客观内容 C、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D、真理与人的阶级地位毫无关系

8、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其含义是指(C) A、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没有区别 B、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是毫不相同 C、社会形态的规律是客观的 D、社会形态的发展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影响的 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是(D) A、人民群众占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有无穷的智慧 C、人民群众的活动总是合理的 D、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承担者 10、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特征是(A) A、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B、劳动力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才普遍成为商品 C、劳动力的价值决定有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D、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11、下列关于使用价值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使用价值即劳动产品的有用性 C、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D、使用价值反应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12、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被成为可变资本是因为(D) A、它的价值会转移到产品中去 B、它的价值不仅会发生转移,而且会自行增值 C、劳动力仅能创造出相当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D、劳动里不仅能创造出自身价值,还能创造出剩余价值 13、假设原来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4小时,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使剩余劳动时间各延长2小时,则他们的剩余价值率应分别为(C)A、150﹪,100﹪ B、150﹪,200﹪C、150﹪,300﹪ D、100﹪,200﹪ 14、价值规律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被动表现出来,这说明(A)

大学马克思考试

大学马克思考试

2、能否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 这种说法违背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人民群众作为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应该说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成为历史的“剧作者”。 但我们也不否认英雄人物在历史创造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英雄人物都是在群众的实践中造就并涌现出来的,他们的历史作用必须和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和人民群众一起,即成为历史的“剧中人”,又成为历史的“剧作者”。英雄人物如果脱离了群众,就将一事无成。 是错误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 理由如下:(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不能把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相提并论。宣扬“共同创造历史”论,本质上是鼓吹英雄史观的错误,是形式上的“二元论”实质上的历史唯心论。(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原理。人民群众不但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杰出的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但不能说人民群众与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这是因为:①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是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基础。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从属于并受制于人民群众的作用。②杰出人物的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杰出人物就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有任何作用。③杰出人物

发挥历史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功过是非,都取决于是否符合历史规律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④无论英雄人物作用有多大,都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而且杰出人物的失误,还要靠人民群众的实践来纠正。总之,最终决定历史发展方向的是人民群众。错误。 哲学辨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英雄人物是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不能把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相提并论。宣扬"共同创造历史"论,本质上是鼓吹英雄史观的错误,是形式上的"二元论"实质上的历史唯心论。(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原理。人民群众不但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3)杰出的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要作用,但不能说人民群众与英雄人物共同创造历史。这是因为:①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是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基础。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从属于并受制于人民群众的作用。②杰出人物的力量来源于人民群众。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杰出人物就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有任何作用。③杰出人物发挥历史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功过是非,都取决于是否符合历史规律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④无论英雄人物作用有多大,都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而且杰出人物的失误,还要靠人民群众的实践来纠正。总之,最终决定历史发展方向的是人民群众。杰出人物对历史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库及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题库及答案 一、基本知识填空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年代 2、20世纪初,()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概括。 3、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初,完成于()初期。 4、()年10月俄国革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5、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是(),(),(),() 6、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罗伯特·欧文)、(沙尔·傅立叶)、(昂利·圣西门) 7、(19世纪7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处于(自由竞争)阶段。 8、(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起义并建立了巴黎公社。 9、马克思在(《歌达纲领批判》)中,把未来社会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 1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11、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12、经济全球化趋势萌芽于()阶段,()年代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了。 13、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初,完成于()初期。 14、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与()。 15、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与()。 二、解释基本概念 1、马克思主义 2、唯心主义先验论 3、社会意识形态 4、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5、辩证否定观

6、哲学 7、真理 8、社会意识 9、英雄史观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三、区别基本范畴 1、原因与结果 2、主观唯心论与客观唯心论 3、必然性与偶然性 4、内容与形式 5、唯物论与唯心论 6、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四、简答基本问题 1.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那些? 4、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有那些? 6、简述实践和人类世界的关系。 7、简述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的作用。 8、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是什么? 9、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1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2、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13、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马克思考试题

绪论 一、单选题: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 A 德国古典哲学 B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C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D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 2.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B) A 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 B 与时俱进 C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D 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 3.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 A 实现共产主义 B 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 实现人权 4.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5. 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C )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7. 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 A辩证法 B科学社会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8.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是(C ) A 工业革命 B 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 C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19世纪英国、法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起义 9.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10.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二、多选题: 1. 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BCD ) 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 科学社会主义 C 马克思主义哲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ACD ) A 德国古典哲学 B唯物史观 C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 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3. 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CD )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 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 BC )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D.笛卡尔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ABCD ) A.科学发展观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 )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大学《马克思》考试重点题目及其答案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含义?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造的基本理论基本观念和学说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 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和文化的影响。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户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4哲学的基本问题? 含义:世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的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两大类现象和人类的两大类活动,都不能不涉及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两者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同时也就必然成为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 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 意义: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解决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才能为在实践中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和发展,认识包括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在内的整个世界的规律奠定基础。 5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分。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6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实践是人类存在的方式。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在实践过程中吧,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分,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自从人类产生后,自然界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以新的形势延续自己的存在和发展。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马克思试题及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 三、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四、 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 A、巴黎公社 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五、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BC)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法国启蒙思想 六、 4、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BC)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七、 5.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B)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尔萨斯 D、西斯蒙 八、6.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 A、昂利?圣西门 B、沙尔?傅立叶 C、罗伯特?欧文 D、托马斯?莫尔 九、 7.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 A、辩证法 B、劳动价值论 C、唯物史观 D、剩余价值学说 十、 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AB) A、阶级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人民性 十一、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BCD) A、李大钊的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二、 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十三、 二、多项选择题 十四、 1.“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B)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E.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 十五、 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BC)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 E.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十六、 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CDE)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D.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E.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十七、 4.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所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ABCD) A.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C.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E.联系的本质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之中 十八、5.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BCD)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 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 C.培育出新优质品种 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E.某种时尚开始流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正确答案:A A、19世纪四十年代 B、19世纪五十年代 C、19世纪六十年代 D、19世纪七十年代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正确答案:A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正确答案: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正确答案:B A、伟大发展 B、伟大革命 C、伟大发现 D、伟大发明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正确答案: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7、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8、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正确答案:A

大学马克思必考题!

一、考试题型 1、辨析题(3x6’=18’) 2、简答题(3x8’=24’) 3、评述题(3x6’=18’) 4、文本阐释题(2x5’=10’) 5、课堂反馈题(1x14’=14’) 6、材料分析题(2x8’=16’) 二、主要复习内容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及其意义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他和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渊源的合理成分与局限性分析 合理成分与局限性分析: (1)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恢复了辩证法,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但是,他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却隐藏在神秘的唯心主义体系之中,他的辩证法是革命的,万能的体系却是却窒息了辩证法。费尔巴哈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观点。但他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时,却把黑格尔的辩证法也抛弃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形而上学的,而且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他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却丢掉了他的辩证法。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的经济学说,是为新兴资产阶级确立自己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服务的,他竭力论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反对封建制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把研究的重点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包括:劳动价值论,对剩余价值的性质和起源的猜想,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的经济分析。但是,由于阶级的局限,因而不能彻底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其体系也存在着许多矛盾,混乱和不科学之处。一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他们的“公正性”就荡然无存。一方面,他们把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另一方面,他们又极力掩饰工业革命过程中就已初露端倪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断然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他们在历史和时代发展问题上所持的资产阶级的立场、所运用的非社会的和反历史的方法,得出的也只能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相悖的理论观点。然而,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日益尖锐化,使得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片面性充分地暴露出来。

马克思题库答案

绪论 1、(教材P20略)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

马克思试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参考试卷(一)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35=35分。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在括号中):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3.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 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 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4.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5.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实事求是 C、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D、为人民服务 6.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理论和实际的关系 7.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科学态度是() A、坚决批判、彻底否认 B、避而远之,不闻不问 C、弃其槽粕、取其精华 D、有用则取之,无用则舍之 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变化性 B、客观实在性 C、具体性 D、可感知性 9.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 A、唯心主义理解 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 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 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 10.人类与非人类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人类有意识,动物无意识 B、人类有群体组织,动物无群体组织 C、人类有宗教信仰,动物没有宗教信仰 D、人类能生产生活资料,动物不能 11.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为() A、人可以改变规律 B、人可以创造规律 C、人可以消灭规律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12.事物的规律是() A、事物之间的特殊联系 B、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C、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 D、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3.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指出,万物瞬息万变,不可捉摸,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一种()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14.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益;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这说明()

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重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 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的。 4)1848年,〈〈共产党xx》发表; 5)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a.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阶级性); c.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 d.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白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6)如何学习和白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一)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a.学习理论,武装头脑; b.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根本方法); c.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a.在思想上白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 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b.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 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白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c.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白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 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 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3)意识是白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4)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 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四)体现了唯物主义白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5)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具有物质性、白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6)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马克思基本理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B.经验论和唯理论 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 主义先验论 2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D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3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反映论的观点 B.可知论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4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 )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C书本知识是次要的D直接经验是源,间接经验是流 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是( ) A.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B.感性的物质活动 C.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历史性活动 6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 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这段话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7 在中国,为了治疗疾病,古代就产生了中医学。这说明( )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B.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8 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 A.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C.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D 实践 9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坚持反映论的观点 B.是否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C.是否坚持可知论点观的论理唯持坚否是 D. 点观的.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尠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尠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属于(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D.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13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意识-物质-意识 C、实践-认识-实践 D、概念-判断-推理 1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马克思题库(单选)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C 】 A、马克思和亚当.斯密 B、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 C、马克思和恩格斯 D、马克思和费尔巴哈 4、马克思主义是【 A 】 A.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B.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总汇 C.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总和 D.关于未来社会具体设想的学说 5、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6、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 A、彻底的科学性 B、坚定的革命性 C、自觉的实践性 D、与时俱进 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 A、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9、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捣毁机器、烧毁工厂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10、被马克思称为黑格尔哲学体系“合理内核”的是【A】 A、辩证法思想 B、唯心主义 C、唯物史观 D、唯物主义 11.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A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1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 】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 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 13.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B 】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认识论思想 14.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C 】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15.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 A 】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16.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 】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阶级性 17.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大学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总结

大学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总结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理论意义) 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是: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1)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如何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时间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时间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说。。。。。 3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

了,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作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5、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48页自己总结 6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及其实践意义? 一定要是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根据以上原理,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第二章 1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所以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试题解析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时作业1 1.单选题 1.1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B) ?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 b 实事求是 ? 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d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该题考查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条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1.2客观实在性是(B) ? a 自然物质的个性 ? b 一切物质的共性 ? c 物质的具体形态 ? d 物质的存在形式 本题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物质范畴的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即客观实在性,所以说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选B选项。选项A自然物质的个性主要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自然科学关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研究范畴。对选项C的理解,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的形态,这是物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故D也排除。 答对本题的关键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有正确的理解。 1.3 下列不属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的是()A ? a 动物的依赖性社会 ? b 人的依赖性社会 ? c 物的依赖性社会 ? d 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该题考查三种社会形态划分。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把社会形态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因此正确答案是A。 1.4 在资本主义社会,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中一般不包括()B

? a 生存资料的价值 ? b 生产资料的价值 ? c 延续和养育后代所需的费用 ? d 必要的教育培训费用 本题是对劳动力的价值的考查。“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B选项不是决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故选B。 1.5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B ? a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 b 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 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 d 实践唯物论与直观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该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因此正确答案是B。 1.6 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区别是()C ? a 新事物是新出现的事物 ? b 新事物符合少数人的利益 ? c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 d 新事物的力量是否强大,是否完整 该题考查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概念。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因此正确答案选C选项。 1.7 下列不属于19世纪初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C ? a 傅立叶 ? b 圣西门 ? c 康德 ? d 欧文 本题是对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的考查。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