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业论文20092201136-罗家华- 小学升初中择校问题研究

毕业论文20092201136-罗家华- 小学升初中择校问题研究

小学升初中择校问题研究

摘要

近些年来,在我国普遍出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的现象,表现出了分数择校、金钱择校、权利择校等多种形式。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严重违背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机会均等原则和就近入学原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更加剧了小学校校际间的两极分化,为教育腐败的滋生提供了条件,不利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所以,当前,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择校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择校问题出现在学校,表面看来是一个教育问题,但事实上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问题在教育领域的综合反映。造成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方面、政策方面、观念方面等等。本文根据我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就小学升初中择校原因、择校现状、应对不合理择校因素等进行了浅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升初中;择校问题;危害;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n our country widespread school choice students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phenomenon, showed a fraction of school choice, money, rights and other forms of school choice. The stag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students will seriously violate the principle of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in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and the principle of the nearest school, not only affec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increase the economic burden of parents of students, more drama the primary school interscholastic polarization, provided conditions for corruption in education, healt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overall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I in ascension. So, at present,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stag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students have been crunch time. The issue of school in the school, it seems to be a matter of education, but in fact it is a complex social problem, is the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social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The cause of students' school-choosing phenomenon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are in many aspects, including economic, policy, idea etc.. 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study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n the primary school, junior high school school, school status, reason should not rational choice factors of a shallow analysis.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and junior high school; School choice; Hazards; Countermeasures

1前言 (1)

1.1问题的提出 (1)

1.2研究方法 (1)

2现阶段学生择校的现状 (1)

2.1分数择校 (1)

2.2金钱择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权力择校 ......................................... 错误!未定义书签。3现阶段家长择校问题现状调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家长择校态度调查 (3)

3.2家长所赞成的择校方式调查 (3)

3.3家长择校动机调查 (4)

3.4家长择校标准调查 (4)

3.5家长所能承受的择校费价格调查 (5)

4对学校的择校观点调查 (5)

4.1学校择校态度调查 (6)

4.2学校所赞成的择校方式调查 (6)

5对治理择校问题的建议 (7)

5.1实行就近入学为主,择校为辅的入学方式 (7)

5.2促进各学校均衡发展 (7)

5.3合理引导,规范择校行为 (8)

5.4大力扶持民办教育,增加选择的多样性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1.1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各大中小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随着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择校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成为了教育部门必须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问题严重违背了义务教育的教育机会均等原则和就近入学原则,扰乱了小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利于义务教育阶段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对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择校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问题在教育领域的综合反映。因此,择校问题已经成为了义务教育阶段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择校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教育的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1.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文献法主要用于研究国内外有关择校问题的理论、最新研究成果。我广泛收集国内外理论、实践方面关于教育公平和择校的文献,了解了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加以分析比较研究。这不仅丰富了我的理论视野,而且在此基础上确立了自己的研究视角。

访谈法主要用于真切了解择校现状及其带来的影响,以及学生家长、学生和学校管理者对于择校的态度。运用问卷研究方法将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力图对择校问题的现状有一个较详尽的描述。最后透过现象分析利弊,揭示出择校的必然性,希望能为解决择校问题提供一些适宜的思路。

2现阶段学生择校的现状

所谓择校,是指家长打破学区制的户口限制,放弃国家制定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按学区免费就近入学的优惠政策,根据个人的意愿来为孩子主动选择到其他学校就读的教育选择现象。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表现在两个阶段:幼儿园升小学时和小学升初中时。这些年来不少地方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电脑派位入学,分片区入学和就近入学的政策,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择校现象仍然屡禁不止,择校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分数择校

分数择校是指学生通过参加重点中学校组织的考试,达到学校规定的分数线从而获得进入重点中学校学习的机会。分数择校是根据学生学习发展的潜力和学习努力程度,通过考核的方式来让最有培养前途的学生优先占有优质教育资源,体现了教育考核的依据是分数。分数择校使入学资格的获取更加客观公正,便于操作把握。分数择校的优点

是摒弃了学生入校前包括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家庭出身和背景等因素的校外差别对入学机会的影响。以分数为依据来分配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体现了公正公平的原则,因此从形式上看分数择校是最接近教育公平的一种择校形式。但是“分数择校"也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和不公平性,比如:没有考虑儿童智力发展的不平衡性、家庭教育的差异和学校师资水平的差异以及区域教育的差异等种种因素。同时分数择校也带有明显的精英教育色彩,使义务教育的应试倾向更加严重,加剧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间的应试竞争,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不利于少年儿童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2.2金钱择校

金钱择校是指考试分数没有达到重点中学校规定的分数线又没权势,但又想进入重点学校的学生,学生家长向学校缴纳学校规定数额的金钱,学校接收该生到该校学习,金钱择校就是学生家长用缴纳择校费的方式来换取孩子入学的资格。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教育系统也要遵循市场的规律。教育系统中的优质教育资源是享受较多教育投入的结果,因此优质教育资源有较高的教育成本;而在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的数量又极其有限,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综合这两方面的因素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学生需要支付较高的教育费用,这正是市场公平的体现,同时也是对由于让一些学生优先占有教育资源而给其他学生造成的教育不利影响的一种经济补偿。

虽然金钱择校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所特有的金钱特权,但这种择校行为从其付出的经济代价来看,和权力择校相比要公平合理一些。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教育资源是整个社会多年的公共积累,全体公民都应有机会平等享受这一公共资源。以金钱的支付能力作为择校的依据,使得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与其他同龄学生处于不同的竞争起点上,使本身已经是弱势群体的低收入困难家庭的学生,通过接受教育来改变命运,实现社会阶层上升的希望破灭,损害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2.3权力择校

权力择校是指某些国家公务人员、干部利用手中的职权,直接或间接地向学校施加压力,使自己的子女或亲戚、朋友的子女进入原本不能进入的学校。权力择校的执行者是利用人民和国家赋予的权力去谋取私利,从而达到择校的目的。在择校之风日益盛行的今天,对于很多家长来说,仅仅拥有权力、人际关系似乎还是不够,还要看权力的大小、关系网的大小。对于权力大、关系网广的家庭来说,择校要相对容易得多。权力择校的出现是教育法规和政策不健全的结果,是社会腐败和教育腐败的表现,是一种极不公平的择校方式。

3现阶段家长择校问题现状调查

为了能够对目前我国择校问题的发展现状有进一步的了解,我在2013年3月以问卷的形式在XX市就择校相关的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

本次对于学生家长和部分学校一线教师就择校的相关态度和观点进行调查,并就相关的数据进行简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些相应的结论。由于相关数据来源的由于相关数据来源比较的直接,所以对于择校问题现状的判断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相关的调查也将使得本文的研究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本次调查的学生家长主要是XX市实验小学、XX市中心小学等学校的学生家长。此调查样本的选取有助于提高相关数据的真实度,本次调查的样本数350人,共收回问卷35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问卷有效率为90.57%。

3.1家长择校态度调查

从上面的两个问卷分析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所有的317人的被调查者中有265人认为择校是公平的,占比竟然高达84%;同样,赞同择校的人数在被调查的人数中的占比高达81%以上,而反对择校的只有12%。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基本上都有择校的愿望,有冲破我国长期实行的就近入学政策的束缚之心理,这也可以看出,在我国目前的教育形式下,择校之所以愈演愈烈、逐步蔓延正是因为择校在一定程度上趋向于人们的所需与所想,是基本上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被调查的学生家长中,表示反对择校主要是由于择校违反了政府就近入学的规定,可能会造成乱收费,并扩大各个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等实力悬殊增加,也就造成部分学校的教学质量下降。对优质教育质量的需求必然导致学生家长们想法设法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办学质量较好的学校学习,这也充分说明了择校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条件下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庞大的社会需求。

3.2家长所赞成的择校方式调查

上述的调查结果也表明,人们已经较为普遍地认同了择校这一现象,主张不准许择校的只是相对的少数人,在具体的择校方式上,大部分的家长认为“以分择校’’比较

合理,也是各位家长比较乐于接受和认为较为公平合理的择校方式,选择该择校方式的家长,占79%。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人在赞成学生择校的同时,对社会上存在的“权利择校"“关系择校”以及不断水涨船高的“金钱择校”等不良现象非常反对。一些经济能力承受有限的家庭因此而心理失衡,引发了多重的社会矛盾。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上述的数据对比中看出,选择“以钱择校”和“以分择校”的占比要远远高于少数人选择的“以权择校”,这也让我们看到,在不断激烈的择校竞争中,越来越多的家长对于适量收取择校相关的费用是采取可以接受的态度的。政府和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对学生择校做出明确的、具体的政策规定,是学生择校、学校择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进而稳步实现择校的规范化。

3.3家长择校动机调查

在择校动机即择校理由的调查项中,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为孩子择校主要是为了孩子能够有个更好的前途,这个初衷的占比为62.5%;有的家长则对择校有着较为明确的目的,选择为了孩子考上大学的占21.1%,也有一部分的家长更关心的是孩子的成长环境,希望通过择校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家长择校动机的调查,我对此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思考,认为:(1)择校的行为主体表面上看来是家长,但“择校”本质上应该是孩子的一种行为,因为教育的主体是孩子自己,而不是家长。(2)孩子是一个个独立的、自由的个体,有他自己的独特思想和见解,不是家长的附属品,更不是实现家长社会地位的载体和工具,自然,“择校"家长应该尊重孩子自己的发展,因为评价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好坏,是否适合自己,最有发言权的恐怕是孩子自己,而不是家长。

家长择校应以孩子现实的眼前利益为基础和依托,这是因为:第一,“择校"受教育的人是孩子,即教育的主体是孩子,而不是家长,更不是家长自己的模糊的权力、社会声望等。第二,长远利益的长时性特点决定了我国择校家长追求的利益不可能直接、立即得以实现,而是一种必须转化为孩子眼前的、现实的利益,才有可能实现的利益。

所以我国择校家长追求的长远利益必须转化为孩子的眼前利益,必须满足孩子眼前利益的最大化。第三,眼前利益是长远利益的基础,是利益主体行动的主要动因,如果“择校”不能满足孩子的眼前利益的话,那么何谈孩子的未来发展?家长追求得的长远利益也只能流于空想,只能是空中楼阁,那么“择校”又有何意义可言呢?

3.4家长择校标准调查

从表五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家长选择学校的第一因素中,优秀的教师队伍和良好的教学设施是很被看重的,从择校的标准看,良好的教学设施和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关系到孩子学业前途的直接影响因素,所以,被家长高度重视;相比而言,学校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已经不再显得那么重要,这也说明了家长在择校标准上的理性,不再盲目追求学校的声誉等对于孩子的成长没有直接影响的择校因素。从这些择校的标准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学校在择校趋势愈演愈烈的形式下所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而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名师队伍的建设以及学校软件、硬件等教育设施的建设是必须加强的。

3.5家长所能承受的择校费价格调查

在“以权择校"“以分择校"“以钱择校”这三种择校方式中,虽然大部分的家长偏向于“以分择校",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家长或多或少地采用了“以钱择校”的方式,从“经济人"的角度看,似乎没有费用的投入事情是很难有效解决的。那么,家长对于择校的费用所能够承受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从上面的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多数家长倾向于3000—7000元之间,其累计占比高达百分之六十三以上;而选择3000元以下和10000元以上的家长相对较少,因为很多的家长比较清楚,随着择校愈演愈烈,水涨船高的择校费用已经早就超过3000元的水准了,而高于10000元的择校费用,对于大部分的家长来说,是无法承受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家长对于择校的方式上,通过以钱择校还是可以接受的,只是在择校的费用额度上有一定的承受幅度,这也警示相关的管理部门对于择校问题的规范上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于经济择校进行一定的限制和管理。

4对学校的择校观点调查

4.1学校择校态度调查

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基础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经费短缺。而教育发展的现代化却需大量的资金投入,导致了教育投入与需求的严重失衡。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重点中学也受着贫困的困扰,教育经费年年入不敷出,而开支却在急剧上涨。各个学校都不得不挖空心思寻找出路,他们常常得花费极大的精力去筹集教育经费。而招收择校生、收取择校费不失为获得资金的一个好方法。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大大缓解教育经费不足的困难,不仅减轻了政府负担,更使学校能充分挖掘本身潜力,获得发展。这本应该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可如果我们仍严厉禁止择校,将会使学校陷入了两难的困境。更何况,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了重点校、普通校和薄弱校共存的现象。可以说,这种现象在相当长的时期是不可能改变的。毋庸置疑,重点校和薄弱校为学生提供的教育服务是存在差异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家强调就近入学,就变成了对薄弱校的变相保护。

择校的出现正为改变这种状况提供了机会。它顺应了市场发展的规律,在教育领域引入了竞争机制。有压力就会有动力,薄弱学校在此种形式下只能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改变自身的办学条件,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因此,择校在此种意义来说,是有现实性和必然性的。我选取了XX市实验中学、XX市中心小学,对其进行了走访。通过了解,学校招收择校生的动机,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1)招收择校生所带来的高额收费成为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是改善财政投入不足、教育经费匾乏的有效手段,使学校能吸引和稳定优秀师资,提高教学设施升级换代,改变学校面貌的资金保证,这是以钱择校现实产生的经济动因。(2)通过择校生,可以获得各种有用的社会资源,从而调节社会关系,改善生存环境,“以权择校’’、“关系择校”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在以各单位和个体的社会协作网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学校,也只能无奈地进行着一种交换。(3)即使抛开经济政治方面的利益驱使,谁都明白对于优秀生源对于一个学校的重要性,生源与教育质量的互动,是保持品牌的基石,也是学校不断发展的源泉。总之,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社会不正之风和利益驱动介入了正常教育分配通道,学校和家长各有所需,各取所需是特定的教育发展阶段的产物。

4.2学校所赞成的择校方式调查

在本课题的调查过程中,我对29名一线教学的教师进行了随机的调查,在被问及倾向于何种择校方式时,59%的被调查者认为“以分择校”比较合理公平,有助于学校的发展和实力的提升;有31%的被调查者认为,“以钱择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教育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金不足、设施落后等硬件困难;被调查者中很少认可“以权

择校”这种择校方式,多数的被调查者认为,“以权择校”的本身几乎反映不出公平的任何一点信息,而且这种方式对于学生入校之后的教学和管理也往往造成一定的影响。

“以分择校”可以淘得大批的品学兼优的学生,从生源的角度保障了学校教学的不断发展;“以钱择校”可以获取大量的资金投入,可以缓解学校发展过程中急需的资金问题。作为教育者的学校而言,两者之间的选择是难以持衡的。这也充分说明,在择校的问题上,“以分择校"和“以钱择校"均有合理的一面,如何更为合理而公平地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主管部门的协调和规范。

5对治理择校问题的建议

5.1实行就近入学为主,择校为辅的入学方式

就近入学是实现教育权利和机会均等的必由之路。但在现阶段,由于一部分家长具备有强烈的择校要求,立即消除择校的客观条件又不具备,如果采取强制措施,有可能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诱发新的社会焦点问题。显然,这会失去一部分教育投资,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目前比较恰当的做法是:在强化就近入学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小学进行调查和评估,选择一部分学校进行有限的择校收费。在该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具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制订择校的标准。只有完成《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就近入学"任务之后,学校才可以招收择校生,决不能为了招收择校生则拒收按“就近入学"原则可以入学的适龄儿童。

二是要规定招收择校生的学校,必须按教育规律办事,不能通过扩大班额来招收择校生。招收择校生后,学校的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建筑面积、生均图书、师生比、教学仪器设备等办学条件都要符合有关规定,决不能超出学校的办学条件,盲目招收择校生。

三要为了避免主办人员以权谋私、以关系谋私,招收择校生工作应做到招收条件公开,招收名额公开,交费公开,以杜绝不正之风发生。

5.2促进各学校均衡发展

治标只能解决一时一地的问题,而治本才是长期的目标。薄弱学校的存在形成了教育质量方面的落差,这是产生择校问题的直接根源。薄弱学校的大量存在,极大地影响了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也是择校风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解决学校发展不平衡问题,才能逐步消除产生不正常择校的土壤,这正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只有改造薄弱学校、缩小学校差距、实施素质教育才是化解择校生问题的根本出路。

改造薄弱学校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没有大的硬件投入是不行的,政府应在资金投入、人员配备、政策执行等方面给予薄弱学校适当优惠,以调动学校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整体潜力。但是仅有硬件投入是不够的,重视硬件更要重视软件的建设,必须把领导班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位。薄弱学校还应注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

新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改善学校管理、树立良好师德、改进教学方法、营造良好校风等。

同时,也可以走名校兼并薄弱校或改造薄弱校之路,逐步加强小学标准化建设,进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调派优秀教育管理者管理薄弱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定期、轮流到薄弱学校示教、挂职。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接,甚至合并,推进师资交流,可以缩短师资水平的校际差别,从而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同时,要以改造薄弱学校为中心,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促进学区内学校教育条件基本平衡。

教育政策的不同取向或偏差,如不少地区实行的向重点中学倾斜的政策,往往会加剧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加剧现实中的教育不公。因此,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来说,采取以下措施以缩小校际间的过太差距是必要的:实行重点学校校长、骨干教师与一般学校校长、骨干教师的定期交流和聘用制度;将重点学校收取的部分择校费由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用于改造老少边穷的农村薄弱学校;禁止公办重点学校举办“实验班”,对重点学校和示范学校招生实行名额分配制,做到不同学校生源相对均衡。

5.3合理引导,规范择校行为

择校造成同一地区的一些学校负荷失衡。择校使得一些所谓的重点学校的班额、生额大增,而一些基础薄弱学校生源大量流失,完不成招生计划,造成教育资源的闲置浪费,也致使薄弱学校的招生质量每况愈下,恶性循环。由于交费择校与分数择校和户口择校的学生来源不同,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学业成绩存在明显差异,容易导致一定的交往障碍,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可能存在拿钱买分数的思想,可能会放松自己的学习,因为在升学考试中,如果分数不够可以拿金钱来弥补,这已是众所周知的现实。

现实中不少的择校生不仅会影响学校的学习风气,而且可能造成学生之间的交往障碍和心理冲突,这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也会影响到我国和谐校园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我也从调查中了解到,被择的学校从中获得了丰厚的资金,甚至远远超过了政府的基建投入。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笔经费改善校舍、增添设备、建设校园,特别是用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装备:可以用于教师进修、师资培训、开展教育科研:还可以用于教师福利和学生奖励及资助贫困生。

对于教育管理部分而言,要尊重和重视人们追求公平的心态,可适度从招收择校生的学校提取部分择校收入,作为专项资金用于薄弱学校改造。要严格政策管理,强化政策的权威性,健全地方政府和学校领导的责任制,采取学校收费“公示制”,严格处理高收费、乱收费的行为,举报者有重奖,被举报者有重罚,实行“统一收费制”,学校收费由财政部门统一操作,家长将钱统一交到指定的银行或相关的部门,统一开具发票。要合理规范教育经费的配置,重点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决不能让当前的交钱择校成为选择优质教育资源的主要方式,力争通过对择校收费行为规范管理,使我国基础教育走上更加健康发展的轨道。

5.4大力扶持民办教育,增加选择的多样性

当前,公办学校基本垄断了整个教育市场,民办学校、特色学校还处于起步阶段,办学经验不足,办学师资固定性不够,经费不能得到切实保障。我国家长择校行为的本质原因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以及教育资源分布的非均衡化。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政府是义务教育唯一的提供者和管理者。从效率的角度看,国家管的摊子太大,势必影响其效率导致管理体制的僵化,所以应该实行分权式教育体制:把治理权下放给各个学校,使各个学校拥有办学的自主权、自决权、管理权,从而提高学校办学的效益。同时,应该允许自由竞争的市场、“自愿一公益"的第三部门进入教育领域,提供义务教育,促进办学主体的多样化,从而促进义务教育内部、以及公立学校与民办学校、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之间的竞争。竞争是质量的催化剂,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丰富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从而降低择校的必要性。

尽管我国大部分择校家长目前还只是瞄准“重点学校”,但也有部分家长逐步意识到应根据孩子的特长选择特色学校。今后,特色学校也许是解决我国择校问题一个途径。发展特色学校,可以满足择校学生及其家长的多元化选择,即促使择校生的分流。国家应全力办好义务教育,保证所有适龄儿童都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应积极发展民办学校,适当发展改制学校,鼓励民办学校、品牌学校和特色校,促使办学形式多样化,扩展择校生分流渠道。

结语

择校现象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有其形成的历史渊源,有利有弊,不能视为洪水猛兽一般横加指责。从本质上讲,择校问题属于教育权的范畴。而教育权则包括受教育的权利以及选择教育的权利,就是说社会成员在享有受教育权利的同时,还享有对教育进行选择的权利。同时,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悬殊的教育质徽差别,难以在短时间内得以改变,而家长对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的需求又难以遏制。

所以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家长、学校、教育管理部门、政府部门等应该齐心合力,共同筹建合理的择校方法,使小学生开放入学进入一种理想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吴遵民,沈俊强.论择校与教育公平的追求——从择校政策的演变看我国公立学校体制变革的时代走向[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6(6).

[2]胡咏梅,卢珂,薛海平.中小学择校问题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市中小学的调查[J].教育学报,2008(2).

[3]李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合理性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07(10).

[4]曲绍卫,杨克瑞.择校教育与个体人力资本积累——北京市择校调查及实证归因[J].教育与经济,2007(4).

[5]那木罕.教育社会学视域中的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简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3).

[6]杜琳,冯文全,徐安兴.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理想与现实[J].社会科学家,2009(2).

致谢

在此篇毕业论文划上句号之际,我郑重地向我的指导教师表示我最诚挚的感谢!衷心地感谢她的关心、指导和教诲。在老师的精心引导下,几经修改和完善,我终于完成了毕业论文。在这将近一年的相处里,导师教会了我太多的东西,虽然工作和生活都很繁忙,但导师还是抽出时间来指导我,从选题、查找资料、编写调查问卷直至成文导师给了我很多启发和建议,从而使我的论文更加严谨。另外,老师不但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而且性格乐观、平易近人,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我,对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帮助。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向老师学习,不断地鞭策和提升自我。

感谢专家、院长、老师们在开题中对我的指导,拓宽了我的论文思路。

感谢同学和朋友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