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标准2012修改版本(12.20)(1)

企业标准2012修改版本(12.20)(1)

企业标准2012修改版本(12.20)(1)
企业标准2012修改版本(12.20)(1)

广东天誉飞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天誉飞歌电子科技企业标准

Q/HSDQ

Q/HSDQ01-2011

汽车音响产品通用型可靠性试验标准

(02版本)

2011-08-17发布 2011-08-17实施

天誉飞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目次1

前言 (5)

1.适用范围 (6)

2.目的 (6)

3. 参考文件 (6)

4. 定义 (7)

5 基本概念 (7)

5.1 常规试验环境条件 (7)

5.2 试验仪器设备 (7)

5.3 试验样品 (8)

5.4 试验电气条件 (8)

5.5 试验结果评价 (9)

6 试验条件及测试方法 (9)

6.1 常规测试 (9)

6.1.1外观检查 (9)

6.1.2功能检查 (9)

6.1.3 电性能指标测试 (10)

6.1.3.1 常规全性能测试 (10)

6.1.3.2 试验中检测要求 (10)

6.1.3.2 试验后性能测试 (10)

6.1.4 内部检查 (11)

6.1.5 尺寸检查 (11)

6.2 电气性能测试 (11)

6.2.1 工作电压/记忆电压试验 (11)

6.2.2 暗电流测试 (11)

6.2.3 LCD视角测试 (12)

6.2.4时间准确度测试 (12)

6.2.5 POWER OFF优先测试 (13)

6.3 耐物理环境试验 (13)

6.3.1高温贮存试验 (13)

6.3.2高温工作试验 (13)

6.3.3 低温贮存试验 (14)

6.3.4 低温工作试验 (14)

6.3.5 耐温度循环试验 (14)

6.3.6 耐恒温恒湿试验 (15)

6.3.7 耐温湿度循环试验 (15)

6.3.8 热冲击试验 (16)

6.3.9 耐特殊高温试验 (17)

6.3.10结露试验 (17)

6.3.11温度特性试验 (17)

6.4 耐机械环境试验 (18)

6.4.1 噪音测试 (18)

6.4.2 振动试验 (18)

6.4.2.1点频振动工作试验 (18)

6.4.2.2扫频振动工作试验 (19)

6.4.2.3振动操作测试 (20)

6.4.2.4扫频振动耐久试验 (20)

6.4.2.5随机振动耐久试验 (21)

6.4.2.6包装运输振动耐久试验 (21)

6.4.3 跌落试验 (22)

6.4.4 机械冲击试验 (22)

6.4.5 导线强度试验 (23)

6.4.6 连接器锁定强度试验 (23)

6.4.7连接器插接强度试验 (23)

6.4.8 面板、旋钮、开关键强度试验 (24)

6.4.9 拍机试验 (24)

6.4.10 产品工作角度极限试验 (24)

6.4.11 耐误操作试验 (24)

6.5 耐久试验 (25)

6.5.1 开关按键旋钮耐久试验 (25)

6.5.2 磁带,碟,显示屏弹出吸入, USB/SD卡插入拔出耐久耐久试验 (26)

6.5.3 老化试验 (27)

6.6 特殊环境试验 (27)

6.6.1耐灰尘试验 (27)

6.6.2 耐液试验 (27)

6.6.3 酒精擦拭试验 (28)

6.6.4干摩擦试验 (28)

6.6.5 丝印附着力及硬度测试 (29)

6.6.6滴水试验 (30)

6.6.6温升测试 (30)

6.7电磁兼容性EMC试验 (31)

6.7.1 抗静电破坏试验 (31)

6.7.2电源正弦波纹抗干扰测试 (35)

6.7.3 耐电源瞬断试验 (36)

6.7.4 耐电源波动试验 (38)

6.7.5耐瞬态脉冲电压试验 (41)

6.7.6 传导骚扰特性限值测试 (46)

6.7.7 辐射骚扰特性限值测试 (46)

6.7.8 传导辐射抗干扰-大电流注入(BCI)测试 (46)

6.7.9 辐射抗干扰测试 (47)

6.7.10 耐异常电压试验 (48)

6.7.11耐电源逆接试验 (48)

6.7.12 耐电源断开试验 (48)

6.7.13 耐地线断开试验 (48)

6.7.14 耐输出端开路试验 (49)

6.7.15 耐输出端短接,接地试验 (49)

6.7.16输出端接正电源电压试验 (49)

6.8 实车路试试验 (49)

7.一般试验安排顺序 (50)

8.变更履历表

前言

本标准根据天誉飞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发展车载音响产品设计而制定。

本标准参考了福特汽车电子产品环境要求及汽车电子组件EMC标准AC版;法国神龙富康-标志雪铁龙汽车公司汽车电子环境试验标准;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汽车收音机功能要求;日本国家标准汽车电子设备环境试验通则;日本日产公司汽车电子环境试验标准;日本三菱汽车用电子仪器的环境试验普通规格;意大利FIAT汽车电子及电子驱动器生产要求;美国通用汽车内部未暴露的电子模块确认试验;ISO国际标准;以及国家标准、国家电子行业标准、国家汽车行业标准等标准的部分相关条款。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直接给车厂供货的汽车音响产品(CASSETTE、收音、CD、CD/MP3、DVD、显示屏)新品设计验证试验,定期试验,量产品批次抽检试验,客户转销售到车厂的产品也可参考使用该试验标准。

本标准测试方法及条件针对12V系统产品进行描述(部分试验项目也有说明24V系统产品的测试),对于24V系统的产品也可参考执行,但对工作电压,暗电流,异常电压,波动电压,脉冲干扰电压等产品工作及测试参数需根据产品的设计规范作适当调整或根据行业内通用标准如IEC标准ISO标准等。

2.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天誉飞歌电子有限公司前装汽车音响产品标准型可靠性试验方法及要求,适用于各类前装汽车音响产品的品质验证工作。

当客户提供有试验标准或条件时以及产品技术规范有专门的试验标准或条件时优先按其要求进行试验,部分产品选取试验项目时可根据产品特性免除部分试验项目。

3. 参考文件

下列文件(包括文件引用的其他文件)以及未列出的而在具体试验内容中调用的文件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注有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但推荐研究其最新版本的内容是否更适合产品的设计验证工作。

GB18655-2002 用于保护车载接收机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珐

GB/T 21437.2-2008 道路车辆由传导和耦合引起的电骚扰第2部分:沿电源线的电瞬态传导

GB/T17619-1998 机动车电子电器组件的电磁辐射抗扰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GB 13837-2003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ST/T10369-93 汽车收、放音机总技术条件

ISO11452-1:2005(E) Road vehicles-Compent test methods for electrical disturbances from narrowband radiated electromagnetic energy part1:General principles and terminology ISO11452-2:2004(E) Road vehicles- Compent test methods for electrical disturbances from narrowband radiated electromagnetic energy- part2:Absorber-lined shielded enclosure ISO11452-3-2001(E) Road vehicles-Compent test methods for electrical disturbances from narrowband radiated electromagnetic energy part3: Transverseelectromagnetic(TEM) cell ISO11452-4-2005(E) Road vehicles-Compent test methods for electrical disturbances from

narrowband radiated electromagnetic energy part4:Bulk current injection(BCI)

ISO11452-5:2005(E) Road vehicles-Component test mothods for electrical disturbances from narrowband radiated electromagnetic energy- part5:Stripline

ISO 10605:2008(E) Road vehicles-Test methods for electrical disturbances from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ISO7637-2:2004(E) Road vehicles-Electrical disturbance from conduction and coupling Part2: Electrical transient conduction along supply lines only

ISO7637-3-1995 Road vehicles-Electrical disturbance by conduction and coupling Part3: vehicles with nominal 12V or 24V supply voltage-Electrical transient transmission by capacitive

and inductive coupling via lines other than lines

ISO16750-2:2006(E) Road vehicles-Environmental condictions and testing for electt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part 2 Electrical loads

CISPR 25-2002 Limit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of radio disturbance charactistics for the protection of receivers used on board vihicles

CISPR 25 Ed 3.0-2008 Limit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of radio disturbance charactistics for

the protection of receivers used on board vihicles

4. 定义(无)

5 基本概念

5.1 常规试验环境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产品在常规功能、性能、内部检查,外观检查时在以下的试验条件进行:正常环境温度为20±5℃;空气相对湿度为60±15%;大气压(860~1060)mbar;

5.2 试验仪器设备

1)试验用直流电源

要求输出电流≥15A,内阻≤0.1 ohm(Ω),若产品设计输出功率超出此范围,则按其要求。

2) 输入设备

各类等效于产品实际使用时的信号发生器,输入匹配器等,精度满足测试需要。

3) 负载设备

试验时需按车上实际装车状态连接所有负载以及附属配件,可使用等效于产品实际使用时的模拟负载。

4)测试仪器仪表精度满足测试要求。

5.3 试验样品

试验样品需为生产或试生产经测试合格,符合设计规范的产品。

5.4 试验电气条件

优先按产品技术条件进行,无特殊要求按以下条件进行试验:

1) 12V供电产品的电源电压使用14.4V;

2)产品标准试验测试状态

尽量使样机在最大输出、最多输出状态进行试验,试验中必需使样机在CD播放、DVD播放、模拟导航USB、收音等重要功能均能得到试验。正常情况下5台样品试验时工作模式须一致,测试中一般要求所有的外部连接与车辆实际安装状态相同,特别是保险管由车辆自带的产品等状态需与实际相同,无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样机在以下条件进行试验:

输出功率:2/3VOL音量位置

LW/MW/SW标准输入:74dBμv(5mV), 30%调制度,调制频率400Hz;

FM标准输入:60dBμv(1mV), 22.5%,调制频率1KHz;

频率测试点:按技术规范的测试点或中间频率测试点;

CD播放:【784】

VCD播放: 标准VCD播放测试碟,【求佛】,特殊要求使用标准VCD图像播放测试碟或电性能测试碟;

DVD播放: 标准DVD播放测试碟,【高清飞机表演】,特殊要求使用标准DVD图像播放测试碟或电性能测试碟。

MP3播放:SCD-4419等

USB/SD卡播放:使用标准SD卡信号转成的信号内容或者不同规格不同厂家的U盘

3)一般误差极限

对于温度试验的时间要求误差一般在±10%内;

对于温度数值误差要求一般±2℃;

对于电压数值误差要求一般±5%;

对于电流数值误差要求一般±5%;

溶液浓度数值误差要求一般±0.5%;

对于电阻、电感量、电容量数值误差要求一般±10%。

5.5 试验结果评价

5.5.1 除非另有规定,每项试验样品不少于5台(EMC测试要求不少于2台)。

5.5.2 试验结果判定,分为A、B、C、D、E五种类型。结果判定按具体试验要求,无具体判定要求的项目按A类判定,试验中还需考虑对于出现的异常情况客户接受的程度。

A类:试验中、后能工作正常,无任何异常现象,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B类:试验中功能性能显示等正常,但有一个或超过一个指标出现偏离设计规范的现象,例如有噪音等,试验后自动恢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C类:试验中功能、性能或显示等有所下降,试验后或干扰撤消后能自动恢复,所有功能性能正常,不带记忆性异常变动;

D类:试验中功能、性能或显示等有所下降,试验后能通过重新上电或复位等动作能恢复,所有功能性能正常;

E类:试验中及试验后部分功能异常,试验后经过简单修复后能恢复正常工作,例如替换保险丝。

5.5.3除非有说明,否则一般情况下,进行了环境试验后要恢复2小时及24小时再分别进行判定试验后的

状态,若有异议应以24小时结果为准。

6 试验条件及测试方法

6.1 常规测试

6.1.1外观检查

6.1.1.1产品外表包括产品附件应无锈蚀,尖刺,霉斑,丝印模糊,丝印歪斜,丝印剥落,灯光、显示不均

匀,漏光,LCD显示角度变化,变形,爆裂,损伤,有白点或黑点等不符合总装图要求等的外观不良现象。产品正常使用所需的媒介如CD碟,U盘,SD卡,个人MP3/MP4播放器等附件不能因使用与样机后有外观上不良,如CD刮花,插头损坏等现象。

6.1.2功能检查

6.1.2.1 根据产品技术规格书进行各项功能检测,软件主导之功能检测。

6.1.2.2 试验后进行的检查还应进行误操作检查,检查是否有安全性不良,或因试验后部件/塑胶等变形导致不符合设计规范等的不良现象。例如高低温冲击后检查CD入碟口是否有因试验后塑胶变形导致不能进碟的现象等。产品正常使用所需的媒介如CD碟,U盘,SD卡,个人MP3/MP4播放器等附件不能因使用与样机后有功能上不良,如CD刮花,U盘损坏,SD卡损坏,个人MP3/MP4损坏等现象。

6.1.3 电性能指标测试

6.1.3.1 常规全性能测试

测试样机一般至少3台,按技术指标要求测试,结果应符合产品技术指标要求。

6.1.3.2 试验后性能测试

试验中应对外观、功能进行检测,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性能部分一般只对部分重点指标进行检测。

收音部分检测指标至少包括:

a)实用灵敏度、停台灵敏度、信躁比、选择性、FM立体声分离度、FM立体声显示灵敏度

判定依据:各指标在试验中测试值与试验前测试值的偏差不超过5dB,而且不超出指标要求2dB;

b)实用输出功率、最大输出功率、标准失真率、频率响应、带宽、静态电流

判定依据:各指标在试验中测试值符合技术指标要求

磁带播放部分检测指标至少包括:

a) 频率响应、信躁比

判定依据:各指标在试验中测试值与试验前测试值的偏差不超过5dB,而且不超出指标要求2dB

b) 抖晃、带速误差、实用输出功率、最大输出功率、标准失真率、静态电

判定依据:各指标在试验中测试值符合技术指标要求

CD/MP3类播放,USB/SD卡播放部分检测指标至少包括:

a) 信躁比、通道分离度

判定依据:各指标在试验中测试值与试验前测试值的偏差不超过5dB,而且不超出指标要求2dB

b) 实用输出功率、最大输出功率、标准失真率、频率响应、最大噪音、最小噪音、读碟能力的花纹/黑

点/指印、静态电流

判定依据:各指标在试验中测试值符合技术指标要求

DVD/显示屏类播放部分检测指标至少包括:

音频指标同CD要求

视频指标:清晰度、信号输出幅度

判定依据:各指标在试验中测试值符合技术指标要求。

6.1.4 内部检查

检查样品内部及部件有无摩损、碎屑、断裂、毁坏、接触不良、锈蚀、长霉、假焊、腐蚀、丝印不良等不良现象以及是否可能有因为外部的一些变化而导致引起整机质量隐患。

6.1.5 尺寸检查

对照产品总装图及客户技术协议,测量产品重要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与整车的适应性尺寸有异议时由车厂实际装车检查是否满足要求为最终判定。

6.2 电气性能测试

6.2.1 工作电压/记忆电压试验

6.2.1.1 试验目的

检查产品在安装车辆输出的电压范围内的工作能力及记忆能力

6.2.1.2 试验方法

产品设计规范有规定的按其要求测试及判定,无要求的一般应能够在10V~16V(12V供电系统)、21.6V~32V(24V供电系统)的范围内正常工作,能满足功能要求;在5V以上(12V供电系统)、10V以上(24V供电系统)能保证记忆功能要求。

测试步骤:

1.所有测试调整按0.5V/次的步进来进行

2.设置产品所有电源线路使用同一电源14.4V供电,产品正常供电,在各模式标准

试验状态

3.从1

4.4V缓慢向高端调整供电电压,检查产品工作状态,到产品不能正常工作为

止,但应该有正常的记忆.,记录此时供电电压U1

4.设置供电电压到14.4V供电, 产品在各模式标准试验状态

5.从14.4V缓慢向低端调整供电电压,检查产品工作状态,到产品不能正常工作为

止,但应该有正常的记忆.,记录此时供电电压U2

6.U1~U2为产品的正常工作电压

7.继续从U2向低端调整供电电压到某一电压值U3,如6V,保持5min以上

8.恢复供电电压到14.4V供电, 检查产品是否有电压下降前的记忆

CD播放应回复电压下降前的播放状态,包括循环播放/随机播放等状态及CD

碟播放的位置,收音则应该有全部搜索储存的电台及电压下降前收听的频率

或电台记忆编号,时钟显示则应该前进了5min以上,(视测试保持时间而定)

9.重复7,8步骤,直到产品丢失记忆或记忆不稳定,不正常.记录供电电压U3

10.U3的上一次测试电压为产品的最低记忆电压U4, U4=U3+0.5V

6.2.2 暗电流测试

6.2.2.1 目的

检查产品在非工作状态下消耗车辆蓄电池电流的大小。

6.2.2.2 测试方法

样品在POWER OFF或ACC OFF状态,分别测试其消耗蓄电池电流的大小。

优先按产品技术指标测试判定,无要求下一般音响产品暗电流指标不应超过3mA(ACC OFF状态)。

测试步骤:

1.设置产品电源12V供电,在总供电线路串接电流表,产品正常供电,工作在标准试验状态

2.按下POWER ON/OFF功能键使产品为关机状态

3.保持15min以上

4.记录电流表流通电流数值为POWER OFF暗电流

5.按下POWER ON/OFF使产品工作在标准试验状态

6.断开ACC的供电

7.保持15min以上

8记录电流表流通电流数值为ACC OFF暗电流

6.2.3 LCD视角测试

6.2.4.1 目的

评价产品在正常工作状态下LCD的清晰显示的范围

6.2.4.2测试方法

将品样处于标准工作状态,分别测试从左右上下观看LCD显示清晰的显示角度,观察距离为30cm,应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一般水平安装的产品要求左右方向应在45度以上,上方向应在45度以上,下方向在20度以上。30度角安装等特殊角度安装的产品根据技术规范要求,或在水品角度的要求上参考安装角度进行规范。

6.2.4时间准确度测试

6.2.5.1 目的

评价产品在温度工作范围内时钟走时的准确度

6.2.5.2测试方法

将样品处于时间显示工作状态,使用标准钟(标准钟准确度必需比产品的准确度要求高一个等级以上)分别测试产品在最高工作温度,常温,最低工作温度下时间的准确度,应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一般要求在常温(25度)下时间准确度在±3s/day内,在最高温度下时间准确度在±20s/day(天)内,在最低温度下时间准确度在±20s/day(天)内,测试中需分别测试ACC ON及ACC OFF两种状态,常温下还需分别测试标准工作电压及5V电压的时间准确度。

6.2.5 POWER OFF优先测试

6.2.6.1 目的

评价产品在功能异常后的动作能力

6.2.5.2测试方法

在任意工作状态下按下POWER ON/OFF键,产品应该能强行进行待机动作,使产品处于POWER OFF状态。且按任何按键都不能取消POWER

6.2.6 长时间ACC OFF测试

6.2.6.1 目的

评价产品在经过长时间处于ACC OFF状态;后恢复时有声音输出

6.2.6.2 测试方法

将产品连接负载设备、电源;实验前播放碟片或USB确认是否有声音输出,确认OK后将产品处于ACC OFF 状态;常温下保持8H;后将ACC ON打开,查看是否有声音输出

6.3 耐物理环境试验

6.3.1高温贮存试验

6.3.1.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受极限高温贮存环境能力。

6.3.1.2 试验方法

室温下将样品放入恒温箱中逐步升温至+80℃,样品在非通电状态储存24H小时。试验后在常温下放置2小时以上,然后按第6.1.1,6.1.2,6.1.3.2,6.1.4条进行检测,产品应符合A类判定要求。

6.3.2高温工作试验

6.3.2.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受极限高温工作环境的工作能力。

6.3.2.2 试验方法

室温下将产品置于恒温箱中,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使样机为POWER OFF 状态,逐步升温为70℃,保持1小时后每半个小时开关机一次,十次进出碟测试,样机储存2小时后使样机POWER ON运行DVD.CD,模拟导航,每1个小时转换一个模式,样品工作4小时后,应符合第6.1.3.2条要求以及符合B类以上要求,

试验后在常温下放置2小时以上,然后按第6.1.1,6.1.2,6.1.3.2,6.1.4条进行检测,产品应符合A类判定要求。

6.3.3 低温贮存试验

6.3.3.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受极限低温储存环境能力。

6.3.3.2 试验方法

室温下将样品放入恒温箱中逐步降温至-40℃,样品在非通电状态试验24小时。试验恢复常温后放置2小时以上,然后按第6.1.1,6.1.2,6.1.3.2,6.1.4条进行检测,产品应符合A类判定要求。

6.3.4 低温工作试验

6.3.4.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受极限低温工作环境的工作能力。

6.3.4.2 试验方法

室温下将产品置于恒温箱中,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使样机为POWER OFF 状态,逐步升温为-30℃,保持1小时后每半个小时开关机一次,十次进出碟测试,样机储存2小时后使样机POWER ON运行DVD.CD,模拟导航,每1个小时转换一个模式,样品工作4小时后,应符合第6.1.3.2条要求以及符合B类以上要求

6.3.5 耐温度循环试验

6.3.5.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受极限工作环境温度重复变化条件下的工作能力。

6.3.5.2 试验方法

室温下将产品置于恒温箱中,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使样机为POWER OFF 状态,逐步降温到-20℃,保持1小时后,使样机为POWER ON标准工作状态,并分别设置在各种重要工作模式下工作,按图1曲线循环9个周期,每个周期为8小时,试验中样机符合B类工作状态,试验后将产品从箱中取出置室温下2小时,然后按本标准第6.1.1,6.1.2,6.1.3.2,6.1.4条进行性能检测并予以记录,应符合A类要求。

图1中高低温条件为一般产品条件,按样机的极限工作温度设定,若样机的极限工作温度与图1高低温条件不同,则试验中按样机的极限工作温度设定高低温工作条件,试验中由低温升高温时注意防止样机凝露现象。图1中条件适用了有收音/CD功能的产品,无CD功能的产品的高低温度条件应使用-30℃~75℃。

常温

图1 温度循环试验曲线

6.3.6 耐恒温恒湿保存试验

6.3.6.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受高温高湿条件下的工作性能。

6.3.6.2 试验方法

`室温下将产品置于恒温箱中,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使样机为POWER OFF 状态,调整恒温恒湿箱温度为45±2℃,湿度为93±2%,使样机为POWER ON标准工作状态,并分别设置在各种重要工作模式下工作,样品工作48小时后,应符合第6.1.3.2条要求以及符合B类以上要求。试验后置室温下2小时后按本标准第6.1.1,6.1.2, 6.1.4条进行性能检测并予以记录,应符合A类要求。置室温下24小时后按本标准第6.1.1,6.1.2,6.1.3.2,6.1.4条进行性能检测并予以记录,应符合A类要求。

6.3.7 耐温湿度循环试验

6.3.

7.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受温度和湿度重复变化环境条件下的性能。

6.3.

7.2 试验方法

室温下将产品置于恒温箱中,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设备,使样机为POWER OFF工作状态,样品按图2曲线循环5个周期,每个周期为24小时,试验后置室温下2小时,然后按本标准第6.1.1,6.1.2,6.1.4条进行性能检测并予以记录,应符合A类要求,置室温下24小时后按本标准第6.1.1,6.1.2,6.1.3.2,6.1.4条进行性能检测并予以记录,应符合A类要求。

图2 温湿度循环试验曲线

6.3.8 热冲击试验 6.3.8.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受温度快速变化后的性能。 6.3.8.2 试验方法

将产品放置入热冲击试验箱中,按图3要求温度曲线及表1要求的时间进行温度及保持时间设置后进行热冲击试验,试验进行30个周期。试验后置室温下2小时,然后按本标准第6.1.1,6.1.2, 6.1.4条进行性能检测并予以记录,应符合A 类要求,特别是检查焊点质量及样机部件是否有变形等现象。置室温下24小时后按本标准第6.1.1,6.1.2,6.1.3.2,6.1.4条进行性能检测并予以记录,应符合A 类要求。

图3 温度冲击试验曲线

产品的质量(KG )

T2,T4 T1,T3 <0.2 1h ≤5min

≤0.8 2h ≤1.5 3h >1.5

4h

表1 选择温度中保持时间

注: T1,T3时间仅作参考,指温度稳定后的时间,实际瞬时冲击时间一般要求在90秒内。而且应选择热冲击试验箱下风口温度监控进行测试,要求温度转换时间在10秒左右。 6.3.9 耐特殊高温试验 6.3.9.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外观、结构、材料耐高温性能。 6.3.9.2 试验设备

能够保持温度在80℃的恒温箱。

6.3.9.3 试验方法

室温下将试验产品及所有连接附件按装车状态置于恒温箱中,逐步升温到80℃,产品非通电状态在此温度下保持48小时,试验后将产品从箱中取出置室温2小时以上,然后按第6.1.1,6.1.4条进行检查,检查五金塑胶等面板部件是否有变形,破裂,变色,透光等不良。

6.3.10 结露试验

6.3.10.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凝露能力。

6.3.10.2 试验方法

将试件放在-30℃的恒温箱中放置30分钟后取出,快速放在温度25℃,湿度为90±5%的恒温箱中,放置10分钟后取出,在不除去水珠的状态下使样机在标准工作状态工作2小时,应能保持正常工作,试验期间检查功能状态,共进行5次。

试验中要求工作正常,符合B类要求,但CD/DVD类机型由于光碟,镭射光头的凝露导致不读碟现象可不考虑。

试验后按第6.1.1,6.1.2,6.1.3.2,6.1.4条进行性能检测并予以记录,应符合A类要求。

6.3.11 温度特性试验

6.3.11.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凝露能力。

6.3.11.2 试验方法

将试验样本在-20℃、-5℃、25℃、65℃的温度环境下放置1±0.5小时后进行试验动作确认,另在

-40℃、80℃的环境下不能有误动作。

试验后按第6.1.1,6.1.2,6.1.3.2,6.1.4条进行性能检测并予以记录,应符合A类要求。

6.4 耐机械环境试验

6.4.1 噪音测试

6.4.1.1 目的

通过试验检测产品在各种工作状态下产生的机械噪音水平。

6.4.1.2 试验方法

在背景噪音低于25dBA的噪音室内使用音平表测量(至少需使用比指标要求低6 dBA的背景进行测试),测试距离20mm,噪音水平表2按要求限值判定。最终判定按实际装车情况来评价。

产品工作状态要求

CD播放/收音工作中< 40dBA

CD快速寻迹< 46dBA

功能操作< 60dBA

表2噪音限值要求

6.4.2 振动试验

试验产品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设备等固定在振动台测试,按产品在

车上实际安装角度按零度或30度进行测试

6.4.2.1 点频振动工作试验

6.4.2.1.1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CD/DVD类型产品耐振工作能力。

6.4.2.1.2 试验方法

将试验产品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设备固定在振动台上,使样机为POWER ON 标准工作状态,并设置在CD/DVD工作模式下工作,振动频率范围8~10~200Hz,步进5Hz,频点驻留时间5分钟,进行CD/DVD工作垂直方向的振动试验,最大振幅1mm,试验中振动加速度从3.5g开始,若试验中产品出现跳音,停顿,不读碟,自动出碟,显示无碟,操作异常如不能跳曲、不能出碟等不良现象,则降低振动加速度重新测试,直到产品工作正常,记录产品能达到的振动加速度,要求产品能达到(大于等于)图4的抗振能力,图4中振动要求:全振幅2mm,试验后按第6.1.1,6.1.2,6.1.3.3,6.1.4条进行性能检测,应符合A类要求,并编制样机的实际抗振能力曲线图,其应在图4的振动要求之上,如图4的实测数据曲线。试验完成后进行前后、左右方向的CD/DVD工作振动试验,试验要求加速度在垂直方向的要求上减半(1.5g),其他条件不变。(每台3.3小时完成)

图4 点频振动测试要求

6.4.2.2扫频振动工作试验 6.4.2.2.1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振工作能力。 6.4.2.2.2 试验方法

将试验产品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设备固定在振动台上,若客户无指定样机固定的方式,推荐使用(无支架)整机固定在振动台的固定方式.使样机为POWER ON 标准工作状态,并分别设置在CD/DVD 模式下工作,按图4振动曲线要求的条件进行CD 、DVD 部分的正弦扫频垂直方向的振动试验。其中:

a) 每周期15分钟; b)振幅:最大全振幅2mm p-p c)振动时间4小时

试验期间应无跳音,停顿,不读碟等现象,无机械共振等噪音,符合B 类以上要求,试验后按 第6.1.1,6.1.2,6.1.3.2,6.1.4条进行性能检测,应符合A 类要求

垂直方向振动试验完成后再进行CD 、DVD 部分的正弦扫频前后、左右方向的振动试验。其中: a)按图4振动曲线要求的加速度条件减半,其他条件不变; b) 每周期15分钟; c)振幅:最大全振幅2mm p-p

扫频振动试验曲线

00.5

11.5

22.5

3

3.5

4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

Hz

加速度g 垂直方向振动要求曲线数据水平方向振动要求曲线

垂直振动测试数据

d)振动时间前后、左右方向各2小时

试验期间应无跳音,停顿,不读碟等现象,无机械共振等噪音,符合B类以上要求,试验后按

第6.1.1,6.1.2,6.1.3.2,6.1.4条进行性能检测,应符合A类要求

6.4.2.3振动操作测试

6.4.2.3.1目的

针对CD/DVD等带镭射激光机芯的产品,通过试验检测产品耐振工作操作能力

6.4.2.3.2试验方法

将试验产品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设备固定在振动台上,使样机为POWER ON CD标准工作状态,按以下条件进行上下方向正弦扫频振动试验:

8~100Hz:9.8 m/s2

100~200Hz:4.9 m/s2

试验中在不同的振动频率点上进行CD进出碟,读碟,快速寻迹,首曲/尾曲读碟等操作试验,应能

正常操作。

6.4.2.4扫频振动耐久试验

6.4.2.4.1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振工作能力。

6.4.2.4.2 试验方法

将试验产品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设备固定在振动台上,若客户无指定样

机固定的方式,推荐使用(无支架)整机固定在振动台的固定方式.使样机为POWER ON标准工作状态,并分别

设置在不同工作模式下(CD/DVD播放模式除外)工作,试验中需分别在不同编号产品上装载与不装载CD、DVD碟测试。其中:

a) 每周期15分钟;

b)振动频率:8~200Hz,振幅:最大全振幅10mm p-p;振动加速度:3g;交越频率12.7Hz;

c)振动时间垂直方向4小时,前后、左右各2小时;

试验期间应无断音,停顿,不读U盘,SD卡,无收音电台,不能操作等现象,无机械共振噪音,无附件如线束,插头,U盘,SD卡等脱落的不良现象,符合B类以上要求,试验后按第6.1.1,6.1.2,6.1.3.2,6.1.4条进行性能检测,应符合A类要求

6.4.2.5随机振动耐久测试试验

6.4.2.5.1 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耐振强度能力。

6.4.2.5.2 试验方法

将试验产品按实际装车的状态连接输入设备,负载设备,电源设备固定在振动台上,若客户无指定样机固定

的方式,推荐使用(无支架)整机固定在振动台的固定方式.使样机为POWER ON标准工作状态,并分别设置在

不同工作模式下(CD/DVD播放模式除外)工作,按表3随机振动条件进行试验,试验中需分别在不同编号

产品上装载与不装载CD、DVD碟测试,其中振动时间垂直方向4小时,前后、左右各2小时共进行8小时的

振动耐久试验。

试验期间应无断音,停顿,不读U盘,SD卡,无收音电台,不能操作等现象,无机械共振噪音,无附件如线束,插头,U盘,SD卡等脱落的不良现象,符合B类以上要求,试验后按第6.1.1,6.1.2,6.1.3.2,6.1.4条进行性能检测,应符合A类要求。

频率(Hz)振动功率谱(g2/Hz)

10 0.1

250 0.01

1000 0.0005

2000 0.0005

表3 随机振动测试条件

6.4.2.6 包装运输振动耐久试验

6.4.2.6.1目的

通过试验评价产品运输过程中的耐振能力。

6.4.2.6.2 试验方法

将试验产品按实际装车运输的状态固定在振动台上,试验条件:

a) 每周期15分钟;

b)振动频率:10~200Hz,振动加速度:1.5g;

c)振动时间垂直方向1小时,前后、左右各0.5小时;

试验后按第6.1.1,6.1.2,6.1.3.2,6.1.4条进行包装料,产品功能、性能检测。产品包装料应无断裂成

5.4专家意见修改说明

山东中纤越弘化工科技有限公司5万吨/年硼酸及副产品 3.5万吨/年硝酸钠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 修改说明 序 号 专家评审意见对应修改情况 1 纠正设计专篇首页及页眉的项目标题错误;明 确设计范围。 已修改首页及页眉的项目标题错误, 改为5万吨/年硼酸及副产品3.5万吨 /年硝酸钠项目;P9对设计范围进行了 修改,明确为生产一车间两条生产线。 2 设计依据补充法律、法规、文件年号;纠 正引用GB50058 等标准、规范的错误;补充《危 险化学品名录》 (2015版)、《化学工业建构筑 物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等依据、HG20571-2014, 依据《危险化学品名录》 (2015版)对涉及的危 险化学品进行辨识及分析;表4.2.3依据标准 按GB50016-2014进行设计;专篇中不应引用《安 全生产法》老版有关规定(P92)。 GB50058去掉爆炸和;对危险化学品辨 识依据改为《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 版);表 4.2.3中依据标准改为 GB50016-2014;P95-96对涉及的《安 全生产法》按新条款进行了修改。 3 补充项目距离东侧高压线、闲置房防火距 离分析;核实主要建筑物平面布置距离表中生 产车间距离西侧、南侧围墙距离及符合性分析; 补充硝酸罐与道路的间距分析;确定厂内主、 次要道路的宽度。 P28补充与高压线、闲置房的距离及符 合性分析;P55-56对车间距离围墙间 距符合性进行了分析说明;表 4.2.3 补充硝酸罐与道路的间距分析; P56-57对主、次要道路宽度进行说明。 4 核实硝酸用量与储存能力匹配性说明;核 实表2.3中硼酸的存储方式;补充硝酸分解出 二氧化氮气体毒性分析。 P20对硝酸用量与储存能力匹配性进 行了修改说明;修改了表2.3中硼酸 的储存方式为袋装;P40补充了硝酸分 解产生二氧化氮气体的毒性分析。 5 应急救援器材配备表中不应列入个体劳动 防护用品;纠正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设置的 错误。 P87修改了应急器材配备表,删去工作 服等;P80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数量进 行修改为专职安全员4人。 6 安全设施一览表中不涉及项目不应下符合 性结论,纠正对安全带数量的统计错误(p117), 明确液位计选型,安全阀、淋洗器数量。补充 腐蚀性管道法兰处防喷溅措施。 P113修改安全设施一览表;补充、修 改安全带数量4条,液位计选型改为 磁翻板液位计、安全阀、淋洗器改为4 个;补充腐蚀性管道法兰处防喷溅措 施(安装防喷溅罩)。 7 纠正工艺流程简述中的错误叙述内容;补 充项目物料平衡设计数据;反应方程式说明吸 放热。 P11修改了工艺流程错误叙述;P13补 充项目物料平衡表;P12反应方程式补 充吸热内容。 8 设计图纸的凉水塔、消防水等公用工程与 设计叙述内容不一致,需核实纠正其错误;补 充消防水管网设计描述,补充事故污水池的设 计叙述内容;补充项目用电负荷设计;补充硝 酸钠仓库的防雷设计。 总平图设计凉水塔两套;P84补充消防 水管网设计描述;P93对事故污水池设 计进行了叙述;P63对用电负荷进行了 说明;P64防雷设计中补充了硝酸钠仓 库防雷内容。

GB16171-2012)修改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附件3 《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修改单(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修改背景 《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自发布实施以来对控制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并推动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处理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6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81号),原环保部发布《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规定》(环水体〔2016〕186号),明确排污许可制为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为进一步推进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排污许可制的实施,针对GB 16171-2012中有关洗煤、熄焦和高炉冲渣等水质监控位置,以及苯并(a)芘及多环芳烃的排放管理控制要求等问题进行调整修改,在切实削减污染物排放、防范环境风险的基础上,以更加符合行业企业水污染防治的实际情况,保证排放标准实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此外,2017年12月,原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第一批)》,名录中共包含22项化学品,“萘”(CAS:91-20-3)为其中之一。在对优先控制化学品

提出的风险管控政策和措施中提出,一是纳入排污许可制度管理,要求排放名录中所列有毒有害水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对排污口和周边环境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环境风险。2018年,为贯彻落实《2018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关于“推动落实优先控制化学品风险管控措施”的要求,生态环境部提出了具体的管控措施建议,其中包括:建议修订《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增设废水中萘排放标准,纳入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实施排污许可管理。因此,有必要在标准中增设废水中萘的排放控制要求。 二、行业发展情况及废水处理现状 据统计,截止2018年底,我国焦化企业数量约500家,焦炭总产能约6.5亿吨,实际产量约4.4亿吨。按焦炉类型分,传统焦化企业产能约5.6亿吨;热回收焦炉焦化企业产能约0.18亿吨;半焦(兰炭)企业产能约0.7亿吨。按企业类型分,独立焦化企业约400家,其数量和产能占比分别约为80%、75%。按熄焦方式分,目前钢铁联合企业内的焦化厂基本均采用干熄焦方式,而独立焦化企业之前基本均为湿熄焦,近5年山西、河北等地要求进行干熄焦改造,且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版,未同步配套建设干熄焦装置的炼焦项目属于限制类项目,因此新建焦化项目均要求配套干熄焦装置。 焦化工业废水包括酚氰废水、循环冷却水排水、生活污水等,其

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企业标准化体系管理建设浅析标准的工作会议2月23日在京开幕,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在今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标准化工作是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徽章。提振信心标准大有可为,强化标准,我们应有作为。 也是我企业抓质量要上新水平保安全要加新力度,促发展要有新作为,强质企业要树新形象。这“这四个新”。标准化工作无所不谈,无所不及,充分体现标准的基础保障作用。提振信心标准大有可为。标准是提振信心的可靠的基础。标准能够提振企业信心,企业要健全标准化体系,加大标准化投入等措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才成本,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 企业要从标准化本质属性基本内涵和特征出发,把握好标准化工作的科学性,民主性,系统性,权威性,服务性。一是强化标准的科学性,工作中讲科学,用科学,兼顾标准化的先进性,有效性和适用性,既与国际先进的标准化接轨,又要与我国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科学成果,强化对制修订过程的科学管理,加强标准与科技紧密结合。二是强化标准的民主性,搭建民主参与平台,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深化跨区域合作。三是强化标准的系统性,运用系统管理理念和方法,推进标准化的综合化,体系化和配套

化。四是强化标准的权威性,要增强标准化管理的权威性,增强标准执行的权威性,增强标准化顶层设计的权威性。五是强化标准的服务性,要加快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发挥好标准化的质量基础作用,要加快完善现代安全战略管理体系。使标准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今后一个时期标准化发展将是持久提升标准化发展整体质量效益为核心目标。坚持“系统管理,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基本要求。 有企业就会有竞争。其方式从装备设备、生产工艺、产能产量,到市场份额。现在企业竞争什么?有人说是人才的竞争,有人说是文化的竞争。更有学者说,企业之间竞争的最高形式是标准的竞争,他的依据是:在此之前的竞争是所有企业共抢一个蛋糕,而标准竞争是掌握者自己做一个蛋糕。 一位盲人向一位高尔夫高手挑战,高手浅浅一笑:时间、地点你挑。答:晚上十二点,就在这片场地,愕然。规则使然。标准化的定义: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规则的活动。“标准”简单的理解就是“规则”,制定规则者一般都是行业的领头羊。如果你不了解规则,不适应规则,很可能就会退出竞争舞台。推行企业标准化,在企业内部进行协调,确立共同遵循的准则,建立稳定的秩序,为科学管理奠定基础。

专家意见模板

先进封装用关键材料球形硅微粉的产业化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技术评估会评估意见 武汉新江城环境事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于2011年9月7日在主持召开了《先进封装用关键材料球形硅微粉的产业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报告表》)技术评估会。参加会议的有武汉市环保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局、、武汉帅尔光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建设单位)、湖北天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评价单位)等单位的代表共计人。会议邀请位专家(名单附后),负责技术评估。 与会专家和代表踏勘了建设项目厂区及周边环境,会上建设单位和评价单位分别汇报了项目建设的有关情况和《报告表》的主要技术内容,会议经过质询、充分讨论和认真评估,形成以下专家组技术评估意见: 一.项目概况 二.建设内容 三.环保措施及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 (2)运营期 ①废水 ②废气 ③噪声 ④固体废物 ⑤其他影响分析

四.评估结论 项目选址符合武汉市城市规划要求,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要求。 项目通过环境影响评价,针对该工程实施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在建设单位确保环保资金投入、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全面落实修改完善报批后的《报告表》所确定的各项环保措施,并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工作,将能有效地控制和减缓工程实施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项目建设可行。 五.《报告表》编制质量 《报告表》编制规范,评价内容较全面。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工程建设内容及环境现状阐述较清楚,工程分析基本体现了行业特点,环境保护措施有一定针对性,评价结论总体可信。《报告表》按评估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并经评估机构出具评估意见后可呈报武汉市环保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分局审批。 六.《报告表》修改、完善时应重点考虑以下问题: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适用)

本标准。 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 GB/T 15796 企业标准体系 GB/T 15497 企业标准体系 GB/T 15498 企业标准体系 GB/T 19273 企业标准体系 3 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与任务 3.1 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要求 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 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 评价与改进 3.1.1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科学管理的基础,每个企业的生产都与外部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并存在絮叨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约束条件, 而在企业内部各部门、 各环节之间又存在一 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有机整体, 所有这些外部约束和内部依存制约关系, 只有通过制定和 实施一整套标准(包括偶国家、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及企业工作标准) 才能实现企业与外部环境协调和内部的协调, 从而建立起最佳生产经营秩序。 通过制定企业 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使企业科学化、有序化、规范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因此企业标准 化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 3.2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 3.2.1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322建立并实施企业标准体系。 3.2.3实施技术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并强制标准坚决贯彻实施, 推荐性 标准一经采用应严格贯彻执行。 3.2.4企业的服务、运行、和物资采购、营销、设备、财务等工作应尽快纳入标准化轨道, 制定出积 极、可靠、有效的企业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并贯彻实施。 3.2.5应根据经营需要和企业标准体系提出的制修订标准项目做好规划和计划, 列出标准项 目名称。主要内容说明,工作进度、要求及负责起草的单位等。 326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应有计划和措施。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企业标准化管理制度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与任务、 人员素质与职责、企业标准化规划与 计划的管理、企业标准的制修订管理、企业标准体系总要求、 贯彻实施各级标准管理、标准 实施监督、检查的管理、标准及标准化信息资料的管理、 际标准工作的管理、企业标准化成果给管理等规定。 企业标准化人员培训管理、采用国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的企业标准化工作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 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

我国大中小型工企划分标准修改

我国大中小型工企划分标准修改 日前国家对现行的《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进行了修改。《标准》将不再沿用旧标准中各行各业分别使用的行业指标,而是统一按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的多少归类,主要的考察指标是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划分的依据是1998年的统计数据。 参照一些国家的标准及各类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大型企业标准定为: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以上,其中,特大型企业标准定为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0亿元及以上;中型企业标准为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在5000万元以上;其余均为小型企业。 根据新修改的《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统计中国有大中型企业合计为10177家。 按新的划型标准,在国家统计局目前掌握的40多万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合计为10177家,比原标准的24120家减少了13943家,减少57.8%,其中大型企业为991家,比原标准的7223家减少了6223家;特大型企业62家,比原标准的268家减少了206家;小型企业为458329家。按新标准,大中小型卓越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比例分别为0.21%、1.96%和97.83%,这一结构与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规模结构基本相似。 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说明 1988年月4月发布1992年补充 一、本标准是在1978年国家计委《关于基本建设项目和大中型划分标准的规定》和国家统计局现行《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的基础上,由划分企业类型协调小组会同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劳动人事部、全国工业普查办公室等综合部门,结合当时实际情况,经过协调平衡,做了必要个性与补充,经国务院原则同意,由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和劳动人事部于1988年发布,作为全国工业企业划分大中小型规模的统一标准。 1992年,全国划分企业类型协调小组又对本标准进行了补充,以国经贸企[1992]176号文件予以发布。新补充的标准与原标准具有同样效力,统称为《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全国划分工业企业大中小型规模统一按照此标准严格执行。 二、本标准适应范围以全部工业生产企业的基层统计单位为划分单位,不论企业隶属于哪个部门,均应按其所属行业统一标准执行。例如电子、核工、煤炭、冶金等部门所属的仪器、仪表行业企业均按机械工业行业中仪器仪表企业的标准执行。 三、本标准依企业生产规模划分为特大型、大型(分为大一、大二两档)、中型(分为中一、中二两档)、小型四个类型。标准规定,凡产品单一的行业,能以产品生产能力功分的必须按产品设计生产能力或查定生产能力划分;凡产品

企业标准体系

企业标准体系 课程大纲 课程前言: 2003版《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自实施以来,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规范企业管理,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随着标准化改革的深入以及标准化法的修订,原系列标准与当前企业标准化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已不相适应。为此由中国标准化协会归口组织对该系列标准进行了修订,新系列国家标准已于2017年12月29日发布,将于2018年7月1日实施。 新系列国标包括:GB/T35778-2017《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GB/T15496-2017《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15497-2017《企业标准体系产品实现》、 GB/T15498-2017《企业标准体系基础保障》、GB/T19273-2017《企业标准化工作评价与改进》五项国家标准。该系列标准突出了企业标准化改革与发展的新特点,更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系统理念,企业的主导性更强,结构更清晰,适用范围更广。新标准实施后将成为广大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性、系统性指导文件。 课程大纲: 第一章:标准化基础知识 1、什么是标准? 2、什么是标准化? 3、标准化的实质和目的是什么? 4、标准化的对象是什么? 5、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6、标准化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7、标准化的工作任务是什么? 8、制定标准的原则是什么? 9、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什么? 10、什么是标准有效期? 11、我国标准分为几级? 12、我国各级标准分别由谁来制定? 13、什么是国家标准? 14、什么是行业标准? 15、什么叫地方标准? 16、标准的代号和编号组成如何? 17、我国的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是如何划分的,哪些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 18、什么叫推荐性标准?

企业标准体系的要求

GB/T 15496-2003(2003-09-15发布,2003-10-01实施)代替 GB/T 15496-1995 前言 GB/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是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之一,本系列标准结构如下: ——GB/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 ——GB/T 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 ——GB/T 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 ——GB/T 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 本标准代替GB/T 15496-1995《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 本标准在修门"过程中考虑了与GB/T 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和GB/T 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等标准的有关要求,以便企业在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时能够更好地与这些管理体系相结合。 本标准包括了企业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和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有关要求,与GB/T 15496-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 标准名称的变化 将原标准名称《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更改为《企业标准体系要求》。 b) 结构和内容的变化 ——第4章将原标准“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改为“企业标准化工 作的基本要求”,并增加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建立并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和“参加国内、国际有关标准化活动”三条要求: ——第5章“企业标准体系”是原标准的第7章,增加了“图1 企业标准 体系组成形式”;在5.2中增加了标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相协调的要求; ——增加了第6章“机构、人员及培训”,将原标准第12章中的培训内容移到第6章中。删去了“企业标准化专兼职机构设置形式内容; ——增加了第8章“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和规划、计划”,这是将原标准第12章中的相关内容调整而来; ——增加了第9章“企业标准化信息”一章,并增加了“标准的网络服务系统”等内容; ——删去原标准的附录A,并将其有关内容制定为单独的标准——GB/T 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 本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标准化协会企业标准化分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标准化协会企业标准化分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海尔集团、北京铁路局太原铁路分局、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华南、陈渭、高清火、张庆华、宋丰华、刘晓刚、赵祖明、吴楠、杨敏强、贾自力、徐新忠。 本标准1995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企业标准化管理.doc

企业标准化管理 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 1 目的 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建立最佳秩序,更好地建立与实施标准,规定了企业标准化工作体制、组织机构、任务、职责、工作程序与要求,以实现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供统一的依据。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标准化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3 职责 3.1 总经理负责本公司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管理工作。 3.2 总工程师(技术质量副总经理)负责协助总经理分管标准化工作。 3.3 质管部经理负责本公司标准化管理的具体工作。 3.4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标准化管理工作。 4 工作程序 4.1 标准化工作体制、组织机构、标准化工作任务、职责、工作方法和要求。 4.1.1 标准化工作体制 本公司标准化工作的组织管理制度,是建立由总经理为主任的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协调、处理本公司重大的有关企业标准化问题。在最高管理层由总经理亲自管理,由总工程师(技术质量副总经理)协助管理,公司质管部负责全公司的标准化管理的具体工作,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标准化管理工作,从上到下形成事事有人负责、层层有人管理的工作体系。 4.1.2 组织机构图 略!

4.1.3 企业标准化工作任务 4.1.3.1 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4.1.3.2 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 4.1.3.3 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4.1.3.4 制定和实施企业标准。 4.1.3.5 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 4.1.3.6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4.1.3.7 参加有关标准化活动。 4.1.4 企业各类人员的标准化职责 4.1.4.1 企业最高管理者的职责 a) 贯彻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章和强制性标准; b) 确定与本企业方针、目标相适应的标准化工作任务和目的; c) 确定企业标准化机构、人员及其职责; d) 审批企业标准化规划、计划和标准化活动经费; e) 组织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审批企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体系; f) 鼓励、表彰为企业标准化工作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对不认真贯彻执行标准,造成损失的责任者,进行惩戒。 4.1.4.2 企业标准化机构及其人员职责 a) 确定并落实标准化法律、法规、规章中与本企业相关的要求; b) 组织制定并落实企业标准化工作任务和指标,编制企业标准规划、计划; c) 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 d) 组织制定、修订企业标准,认真做好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工作; e) 组织实施纳入企业标准体系的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本企业的企业标准; f) 对新产品、改进产品、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提出标准化要求,负责标准化审查; g) 对企业实施标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组织企业标准的复审; h) 组织制定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 i) 组织本企业的标准化培训; j) 统一归口管理各类标准文件,建立标准资料档案,搜集国内外标准化信息;k) 承担或参与国家、行业和地方委托的有关标准的制定和审定工作,参加国内外各类标准化活动。 4.1.4.3 企业各职能部门的职责 a) 组织实施企业标准化机构下达的标准化工作任务; b) 组织实施与本部门有关的标准; c) 按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奖惩。 4.1.4.4 企业标准化人员的基本要求 a) 企业标准化管理人员应具备与所从事标准化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标准化知识和工作技能,经过培训取得标准化管理的上岗资格; b) 熟悉并能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 c) 熟悉本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和管理现状,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 d)应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计算机应用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4.2 企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复审的工作原则,工作程序及具体要求。 4.2.1 企业标准的制定范围

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 简介 这个体系涉及到了企业管理制度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职业素质标准、岗位职责标准、岗位考评标准、企业全面形象管理、组织管理、行政后勤______________ 保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研发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________ 理、财务管理、物控管理、营销管理、经济合同管理、管理判例等方面,是企业管理运行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为企业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1企业标准化工作基本任务 企业在实行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核心,以管理标准为支持,以工作标准为保障的企业标准化体系。设立企业标准化管理部门统一负责管理本企业的标准化工作,编制适应本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组织标准的实施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2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成 2.1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实现产品质量的重要前提,其它标准都要围绕技术标准进行,并为技术标准服务。具体来说,技术标准是对生产相关的各种技术条件,包括生产对象、生产条件、生产方式等所作的规定。如产品标准、半成品标准、原材料标准、设备标准、工艺标准、计量检验标准、包装标准、安全技术标准、环保卫生标准、设备维修标准、设计标准、能源标准等。 企业技术标准的形式可以是标准、规范、规程、守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等。 任何企业都应首先以其高质量的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标准为中心,以高质量的产品(或工程服务)标准为中心,建立完善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 2.2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是生产经营活动和实现技术标准的重要措施,它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以及各个单位、部门岗位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到产品质量的管理上,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管理标准是对有关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各个环节运用标准化原理所作的规定,它涉及各个管理方面,包括________ 术管理、质量管理、计划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物资供运销管理、经济实体管理、以及标准化管理等。

企业标准体系建立

企业标准化建设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企业创新层出不穷,标准化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日益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做好标准化工作不仅是企业实现现代管理和科学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必不可少的基本手段和基础工作。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企业必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标准体系,用标准化促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提高人员素质,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一、标准化概述 1.1标准化事业在我国的发展 1.2标准与标准化的定义 标准(Standard) 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

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过程。 企业标准(Enterprise standards) 是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订的标准。企业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 企业标准化(Enterprise standard system) 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订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标准分级 标准分类 按法律的约束力分类 强制性标准 推荐性标准 标准化指导性文件

按标准化的对象特征和分类 1.3标准化的实质内容和主要目的 《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是标准化的实质内容 《获得最佳秩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则是标准化的主要目的

{经营管理制度}企业安全标准化管体系的建立与保持

{经营管理制度}企业安全标准化管体系的建立与保持

一.企业安全健康管理长效机制——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与保持二.“建立与保持”的难点与重点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为了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活动,提升企业的整体安全水平,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9006-2010等“安全标准化标准”。目的是采用系统化的理念,实现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企业在建立了管理体系和有效运行,形成自评报告;考核、评价;获得安全标准化企业称

一.“安全标准化” 体系的建立与保持(一)基本条件 1.最高管理者批准、颁布; 2.保证所需的资源(人、财、物); 3.各层管理人员学习、培训、全过程参与; 4.全体人员学习、培训、全过程参与。

一.“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与保持 (二)表现形式 体现适用性;符合性;有效性。 (1)文件化形式的完整、符合、有效;(2)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整的检查、确认;(3)对存在问题的纠正措施的追踪; (4)提交总结报告

(三)建立 1.成立安全管理体系推进组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领导重视、承诺人、财、物的保证。而建立推进小组就是具 体体现的第一步。 推进组组成: 推进组负责人(管理者代表);安技、环保、设备、动力、工艺、技术、生产、购买、后勤、行政、人事、教育、工会组织、健康管理… 切忌安技部门统包,或设虚的、空的机构。

企业标准化实施细则

企业标准化实施细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标准化实施细则。 本标准适用于标准化管理。 2、实施细则 2.1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 标准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企业各项工作中推行标准化,是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的重要措施,同时亦是一项重要的企业立法工作。搞好标准化工作,对提高本企业的科学管理和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2本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 本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贯彻实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修订和实施企业标准,并对标准贯彻实施进行监督和检查。 2.3本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十个方面: 2.3.1编制标准化工作规程和年度工作计划,贯彻国家标准化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2.3.2组织制订、修改企业标准及其发布工作; 2.3.3组织贯彻实施上级有关标准和企业标准,处理标准执行中的问题;

2.3.4 进行新产品试制全过程的标准化工作; 2.3.5开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标准化工作; 2.3.6开展标准情报和标准档案的管理工作; 2.3.7进行标准化的宣传与培训; 2.3.8 编制企业标准体系图表和标准目录,切实做好标准化数据统计与效果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标准化水平; 2.3.9 进行技术引进的标准化工作; 2.3.10承担上级下达或委托的标准化工作任务; 2.4标准化工作应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对于制订、修改和贯彻标准所进行的试验,验证和研究项目,应纳入有关的科研计划; 2.5标准化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关联着各部门。因此,本企业的各个部门,全体职工应该密切协作,共同搞好本企业的标准化工作; 2.6标准一经发布,就是法规,各单位和个人无权更改,在本企业科技和生产经营工作中,凡是应当又能贯彻上级标准的,都必须贯彻,在上级标准未曾颂布或不能满足本企业需要时: 凡是本企业生产工作中必须的设计规范,工艺规范,产品质量标准,管理制度,工作规范,检定规程以及环境保护,安全卫生条件等有关的技术质量要求,应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 凡设计定型后,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制订产品质量标准和相应的工艺标准以及与此有关的其他相应技术标准。 2.7标准既是法规,本企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执行,对于标准

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

))))) 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以长庆油田项目为案例 一、长庆油田建设标准化体系的背景,现实需要建设标准化体系1长庆已跻身于特大级油田行列,业务量逐渐增多,业务界面也越来越复杂,与此同时,直线的职能组织架构更同时,管理幅度也越来越大,这些都制约着长庆油田的建设与发展。企业资源与管理权限分割在各对于长庆油田这样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来说,适应于中小企业,从而使横向协调难度增大,影响了组织的效率工作界面不清现象,个部门,导致业务交叉、随着长庆油田规模的不断扩大,重复性的工作越来越多,同类事项的大量存与效益。而且,在,造成了管理越来越复杂,如何处理好共性与个性,规律性与一般性的关系,探索具有普遍规律的管理方法,是解决大油田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年的发展,形成了众多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但是由于缺乏系统再有,长庆油田40难于贯彻和落实,责权不对等现象,造成基层无所适从,考虑,存在着界面不清、相互交叉、降低了执行力,同时,过份强调了某一个体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造成了资源配置的失衡,从而影响了整体工作的协调发展。因为标准化是解决企业管理中各种要解决上述问题,建立标准化体系是最有效的方法。重复事项、同类事项的最佳方法,是解决规律性、共性问题的良器,通过标准化,使大油田运用标准化原理,以能够提高管理效率;管理中的复杂问题得以规范,共性问题得以统一,使大油田管理工作界面不清的问题,建立全面的标准业务流程为手段,可以解决业务交叉、;利用标准化的方法,以建立标准化体系为目标,对现有的管理体系进行融工作“简单化”完整的管理平台,从而形成一个包含现有各管理体系的统一的、合,做到管理资源配置优化,;在大规模建设、大油田管理实践中,存在一些可以真正实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标准化而未标准化的情况,这是大力推行标准化体系的现实理由。2,实践需要建设标准化体系 长庆油田为了进一步推动大规模建设、大油田管理,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标准化思想的管理思路和管理举措,初步形成了“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数字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模式,推动了油田的高速度、规模化发展,为标准化体系的建立进行了有效实践,并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在建设层面上,推行了“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标准化预算、规模化采购”,解决规模化建产问题;二是在机关层面上,推行标准化流程管理,着力解决业务交叉、界面不清的问题;三是在操作层面上,开展了标准操作程序,着力解决基层安全习惯养成的))))). ))))) 四是在专项管理上,推行标准作业成本管理、标准化投资管理等,着力解决控制投问题; 资、降低成本的问题。以上思路和方法,都是长庆油田在标准化实践上做出的有益尝试,并见到了良好效果。“四化”发展的模式还需要但还缺乏理论性、结构性、系统性、体系性的解决方案,同时,还不能完全承载长庆油田建设中国一个有效的载体来固化和落地,从而更好地执行。因此,新能源基地的需要,这就是我们建立标准化体系的实践需要。管理需要建设标准化体系3, 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驱动创新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两大轮子。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质量、年工作会议提出,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在中石油开展以管理水平。集团公司2010计量、流程”为

专家修改意见回复

需要的修改、补充与删减的部分: 一、摘要和引言须再压缩凝练。 (1) 摘要“本文从导纳的角度研究了多台并网逆变器并联运行的低频谐振问题。首先建立了基于LCL滤波的并网逆变器闭环输出导纳模型,通过分析其阻尼特性可以发现,由于软件锁相环的影响,输出导纳在低频处存在负阻尼。另一方面,随着并联逆变器台数的增加,并网逆变器和感性电网阻抗所构成的阻抗网络的谐振频率降低,由于输出导纳低频区域的负阻尼特性,容易导致低频谐振。为了消除负阻尼,抑制低频谐振,本文通过在电流指令值中引入电网电压前馈,构造一个虚拟阻尼补偿量。接着在对输出导纳其它频率特性影响最小的基础上,推导出补偿系数的最小理论值。最后,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负阻尼补偿方法的有效性。” 修改为 摘要“本文从导纳的角度研究了多台并网逆变器并联运行的低频谐振问题。由于软件锁相环的影响,基于LCL滤波的并网逆变器输出导纳在低频区域存在负阻尼,而随着并联逆变器台数的增加,并网逆变器和感性电网阻抗所构成的阻抗网络的谐振频率降低,当位于低频区域时,输出导纳的负阻尼特性容易导致系统不稳定。为了消除负阻尼,抑制低频谐振,本文在电流指令值中引入电网电压前馈,并在对输出导纳其它频率特性影响最小的基础上,推导出前馈补偿系数的最小理论值。最后,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负阻尼补偿方法的有效性。” (2) 引言第一段中“因此研究多并网逆变器并联运行的稳定情况是推广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发电、提高系统发电容量一个难点问题”删除。 (3) 引言第二段中“为建立并网逆变器和电网所构成的阻抗网络模型,首先需要求取并网逆变器的闭环输出导纳。文献[2]以单相LCL滤波的PWM整流器为研究对象,根据平均线性化模型,推导出其闭环输入阻抗。”修改为“本文从阻抗/导纳的角度研究并网系统的稳定问题,首先需要求取并网逆变器的输出阻抗/导纳模型。文献[2]采用平均线性化方法推导出单相LCL滤波的PWM整流器输入阻抗模型。”。 (4) 引言第二段中“本文则结合文献[14, 15]中所推导的考虑锁相环影响的输出导纳模型展开研究”修改为“文献[14, 15]采用谐波线性化法推导出考虑锁相环影响的输出导纳模型”。 (5) 引言第三段中“由于并网逆变器的输出导纳在低频处呈容性,而电网阻抗呈感性,当以上两者所构成阻抗网络的谐振频率处无阻尼或负阻尼时,系统容易不稳定”修改为“当并网逆变器和电网所构成阻抗网络的谐振频率处无阻尼或负阻尼时,系统容易不稳定”。 (6) 引言第三段中“尤其是当多台并网逆变器并联运行,输出导纳负实部叠加,并网系统阻尼特性逐渐减弱”删除。 (7) 引言第四段中“然而考虑到系统本身的控制性能,通过调节以上参数减小输出导纳负实部的能力有限”删除。 (8) 其他较小改动直接在文中红色标出。

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

前言 GB/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是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之一,本系列标准结构如下:——GB/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 ——GB/T 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 ——GB/T 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 ——GB/T 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 本标准代替GB/T 15496-1995《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考虑了与GB/T 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和GB/T 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等标准的有关要求,以便企业在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时能够更好地与这些管理体系相结合。 本标准包括了企业建立和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和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有关要求,与GB/T 15496-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 标准名称的变化 将原标准名称《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更改为《企业标准体系要求》。 b) 结构和内容的变化 ——第4章将原标准“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改为“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并增加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建立并实施企业标准体系”和“参加国内、国际有关标准化活动”三条要求: ——第5章“企业标准体系”是原标准的第7章,增加了“图1 企业标准体系组成形式”;在5.2中增加了标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相协调的要求; ——增加了第6章“机构、人员及培训”,将原标准第12章中的培训内容移到第6章中。删去了“企业标准化专兼职机构设置形式内容; ——增加了第8章“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和规划、计划”,这是将原标准第12章中的相关内容调整而来; ——增加了第9章“企业标准化信息”一章,并增加了“标准的网络服务系统”等内容; ——删去原标准的附录A,并将其有关内容制定为单独的标准——GB/T 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 本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标准化协会企业标准化分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标准化协会企业标准化分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海尔集团、北京铁路局太原铁路分局、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华南、陈渭、高清火、张庆华、宋丰华、刘晓刚、赵祖明、吴楠、杨敏强、贾自力、徐新忠。 本标准1995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

集团公司标准制修订工作细则(修订)

集团公司标准制修订工作细则(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目的 为规范和加强公司标准制修订项目管理,提高标准制修订质量,根据《集团公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适用范围 XX石油集团公司及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等均应遵守本细则。 第三条 基本要求 (一) 应当贯彻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推广科学技术成果,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促进技术合作的发展,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护环境,从实际出发,制定的公司标准应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协调配套。 (二) 应在国家标准及相关行业标准的指导下,结合公司的业务发展、生产、经营管理、质量控制、科学研究及与国际接轨的实际需要制定公司的企业标准。 (三) 标准制修订工作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公司的企业标准制定程序包括五个阶段:立项、征求意见、审查、报批、发布(见图1)。承担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制修订程序,按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执行。

图1 标准制定程序的五个阶段 (四) 在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应形成阶段成果文件“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专家意见汇总处理表”等。标准编号由标准化与流程管理部进行统一的标准编号管理,按《集团公司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中的标准编号规范执行。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 机构与职责 (一) 标准化与流程管理部 是标准化工作的技术支持机构,在公司主管的领导下,组织管理标准制修订工作。其在标准制修订工作中的主要职责包括: 1.编制年度标准制修订计划及经费预算,经集团标委会审查,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 企业标准由集团公司标委会主管领导批准发布 ● 单位和个人均可通过“标准项目立项审批”OA 流 程提出立项申请,报集团标委会审批 ● 标准起草单位完成草案的编写及内部审核 ● 标准化与流程管理部组织草案的征求意见 ● 起草单位根据征求意见反馈完成草案的修改 ● 标准化与流程管理部组织技术专家审查会 ● 起草单位根据专家审核意见完成草案的修改 ● 标准化与流程管理部进行最终标准化审查及报批

企业标准体系实施和持续改进管理办法

ICS 企业标准体系评价程序 广XXXX有限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评价的原则和依据 (1) 4.1评价的原则 (1) 4.2评价的依据 (1) 5 自我评价 (2) 5.1自我评价的基本条件 (2) 5.2自我评价组织和人员要求 (2) 5.3自我评价方法和程序 (2) 5.4自我评价的内容和要求 (2) 5.5自我评价的结果处置 (2) 6 自我评价的内容和要求 (3) 6.1标准化工作要求 (3) 6.2技术标准体系的编制要求 (3) 6.3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编制要求 (3) 6.4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实施、监督与改进 (3) 7评价机构确认 (3) 7.1确认的基本条件 (3) 7.2确认组织和人员要求 (4) 7.3确认方法和程序 (4) 7.4确认结果处置 (5) 附录A (规范性附录)评价记录格式 (6) A.1 企业标准体系申请表 (6) A.2 企业标准体系检查记录表 (8) A.3 企业标准体系自我评价报告 (9) A.4 企业自我评价不合格报告表 (12) 表 A.1企业标准体系申请表 (6) 表 A.2 企业标准体系检查记录表 (8) 表 A.3企业标准体系自我评价报告 (9) 表 A.4企业自我评价不合格报告表 (12)

前言 本标准由XXXXXX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XXXXXX标准化委员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