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初中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嵊泗县教研室 陈窈君菜园中学陈艳

农村初中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嵊泗县教研室 陈窈君菜园中学陈艳

农村初中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嵊泗县教研室 陈窈君菜园中学陈艳
农村初中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嵊泗县教研室 陈窈君菜园中学陈艳

农村初中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嵊泗县教研室陈窈君菜园中学陈艳夏芬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开阔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在内的多方面能力。

为了了解当前嵊泗县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状况,从而更有效的指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我们于2007年10月至11月底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嵊泗县初中学生和菜园中学部分家长。主要抽样调查了菜园中学和海星中学两所学校的各年级学生。此次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300份,回收有效卷179份,其中海星中学99份,菜园中学80份。家长问卷发放50份,回收有效卷40份,家长访谈的对象来自菜园中学。

此外,我们还结合访谈,互动、研讨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看法和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问卷共设道18单项选择题和2道问答题,内容涉及阅读兴趣、阅读目的、阅读数量、阅读环境、阅读时间、阅读书籍类型、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笔记、阅读途径、阅读内容等多个方面,问题是你认为周围同学在阅读方面有没有存在一些问题?你希望学校在课外阅读方面有什么举措?你对语文课外阅读有哪些看法,意见或建议: 请按对学校、对老师、对家长、对自己、课内与课外阅读链接成长卡几方面填写.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对学生课外读书习惯的调查。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每天阅读一小时将使人终身受益。21%的调查对象有很好的读课外书习惯,能坚持每天读书。31%的调查对象有经常看书的习惯。48%的调查对象没有良好的读课外书习惯,只是偶尔看课外书。这部分学生中还有20%的学生读课外书是爸爸妈妈和老师的要求下才读的。在读课外书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问题时27%的同学是跳过去不读,理由是反正读课外书只要有大概的了解就行了,能读懂多少就算多少,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问题如果要弄懂会花去较多时间,既影响读书的速度又影响学习的时间,44.2%的同学自己查工具书,理由是自我探究的过程也是一种乐趣,弄懂

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问题是为了更好地理解阅读的内容。17.5%的同学随便认读。理由是自己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反正读书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11.3%同学问爸爸妈妈或老师。理由是他们认为不弄懂会影响对内容的理解,自己探究又浪费时间、有时通过探究也不一定能解决疑问,问爸爸妈妈或老师既快又能解决问题,何乐而不为。

2、学生课外阅读环境的调查。

学生在学校里阅读实践课有25%的时间被随便安排或用来做作业,家庭里没有课外阅读的氛围,66%的家庭没有可供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调查表明:环境中有许多不利于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如只有58.5%的学生家里有独立的书桌、书柜,有20.1%的学生家里没有独立的书柜,有21.4%的学生家里没有书房,一些家长、甚至极少数老师忽视学生健康的课外阅读为“不务正业”,会“耽误时间”;有9.5%的家长不支持孩子读课外书,有29%的家长对学生读课外书有时支持有时反对。学校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刊不是很多,只有5%家长拿钱给孩子订书报的,但家庭的阅读环境却很不理想:藏书量普遍不高,农村学生53.5%的家庭藏书量在20本以下,学生认为自己的家长在家很少阅读书刊的占25.1%,还有26.8%的学生对父母是否阅读书刊说不清;有44.2%的学生明确表示不能就阅读课外书的问题与父母交流或讨论。在家长访谈中有44、2%的学生家长不知道孩子平时看哪些课外书籍。学生看不到优秀的课外书籍。造成课外阅读的学生少,难以相互影响,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3、从阅读时间来看

调查结果显示,42.18%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3小时以上,25.02%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2小时以上,27.68%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1-2小时,甚至还有5.12%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对老师的建议”一栏中提出要求老师少布置作业,多留些时间让他们看课外书,这一原因无论是农村学生还是城市学生都是普通存在的,虽然已实施了新教材,但新课程理念并未真正得以贯彻,学校为求升学率,贯彻的还是应试教育,最终我们还是靠考试分数定乾坤。

4、学生课外阅读面的调查。

调研中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中有近28%是同龄人的《作文集》。学生的阅读面窄得可怜!这与家长、老师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有关,看不到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渠道,看不到课外阅读中思想、情感、审美等各种人文思想的教育功能,只认为课外阅读是写作的附属品。正是这些误导,导致了学生阅读面窄、营养不良的局面。

5、学生课外阅读文体类型的调查。

如今,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镇上游戏室,网吧遍地都是。于是不少学生把课余时间都花在看电视,玩游戏、看通俗读物上,据调查对电视感兴趣的占40%,对电视和课外书都感兴趣的占46%,对课外书感兴趣的只占14%,对社会上流行的粗浅读物(娱乐、言情、武侠等)感兴趣的占70%。对名著感兴趣的占25%,对哲学感兴趣的只占5%,有71%的同学

对小说类感兴趣,对散文、诗歌和戏剧这三类体裁感兴趣的同学加起来只有29%。他们认为文学名著不好看,而且看了也没用。上表中也可以反映这问题,26%的学生,把“休闲娱乐”作为阅读目的。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正如作家徐小斌所感慨的那样:“这一代孩子基本是在电视机,计算机前长大的,他们更热衷于那些图像式的东西,对文学的迷恋程度大大降低了。阅读的启蒙教育太晚了,看书并不是为了领略文字世界的精湛,而是图消遣,寻开心。”这种“文弃”现象如果时间长了,将会导致一代人的知识贫乏,思维贫乏,文学修养贫乏,这是十分可怕的。

这一统计结果暴露了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质量太低,深度不够。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一些读物质量普遍存在的问题,甚至优劣无聊。这对中学生影响很大,作为教师,家长应指导学生多读一些质量上乘的经典著作,名篇名章。我们中学生也应分清良莠,把目光投向一些有内容、有意义的读物,重视阅读质量与深度。

6、对学生图书类型的调查。

漫画类书籍,被学生列在“最爱”。另外,还有15.8.%的被调查者喜欢“卡通画”类图书,这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漫画、童话及卡通画类的通俗文化作品图文并茂、幽默诙谐、紧贴生活、浅显通俗,能够吸引青少年的眼球,打动他们的心弦。给青少年提供精神食粮,要注意内容的科学性,也要注意文字的生动和形式的活泼。0.93%的学生喜欢全是文字的书籍,77.1%学生喜欢文字为主,配一些图画的书籍,21.97%喜欢图画为主,只有很少的文字。同时,这一现象也警示我们:青少年课外阅读由读“文”转向读“图”的倾向。而重读“图”、轻读“文”,会影响青少年逻辑性思维的发展,文字阅读的缺失容易造成理解力、思考力的下降,学校、家长应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7、对课外阅读的方法的调查

从阅读方法看,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很大问题,一是指阅读书目的随意性,二是指阅读时间的随意性,有计划的仅只占15%,随意性的人占44%之多!无计划的占41%。课外书籍,浩似海洋,而人的生命有限,即使不干任何事也读不完,青少年正当成长发育阶段,如果能有计划地读一批好书,肯定会使他们受益不尽;反之如果不加选择地随意读书,就如一日三餐,主食、零食不分,加上有一顿,没一顿,长此以往必然闹病,不利于健康。无计划、没有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这些也将直接影响课外阅读的质量。阅读方式的不当反映了阅读目的的模糊,这与缺乏阅读指导有关,必须引起重视。

8、从鉴赏能力的培养来看,有33%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鉴赏能力,认为有较好文学鉴赏能力的只有16%。他们中大多数人认为这种能力主要来自自己的培养而非老师的指导。从调查中发现:71%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只有29%的学生不希望学校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这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学校或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不多。

四、思考及对策

(一)、首先,学校要转变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推行,考试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侧重于学生能力的考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校应认真贯彻素质教育,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比如,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留出更多的课余时间,让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书。藏书不多的学校应克服一切困难,按照学生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图书。因地制宜,开放图书室、阅览室,为学生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培养阅读氛围。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增加学生阅读兴趣。

(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课外阅读收到明显实效,关键是唤起并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创设良好阅读氛围

我们可以利用校会,班会,校橱窗,黑板报,墙报等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在全校师生会议及家长会上,使全校师生及家长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在黑板右侧或教室内等处写一些有关课外阅读的名言警句或激励性语言,如:"课外书,你永远的朋友","你想成为知识渊博的人吗?请参加课外阅读","从小爱读书,一生都幸福","知识海洋,让你幸福徜徉";在教室,走廊,楼梯处张贴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的画像,如文学家高尔基,伟大领袖毛泽东,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开展以课外阅读为主题的班队课等,通过各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励学生热爱书籍.

2、建立班级读书角丰富阅读资源

农村初中办学条件相对较为滞后,许多学校没有图书室或者图书室藏书较少,学生家庭中藏书量也极为有限,阅读资源匮乏.我们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设立读书角,图书的来源可以让老师学生捐献,捐献图书者即可成为读书角的成员,享受每周向图书角借阅图书的权利,每班确立一名图书管理员,管理本班图书的借阅情况,这样,创设了资源共享的平台,丰富了阅读资源.

3、组织系列活动形成阅读浪潮

①开展一个读书交流会,让同学们从阅读课中领略到书的乐趣。虽然这已不是什么新颖的点子,但这是激发学生爱上读书的最好途径。在活动中同学们通过讲述后对文章的意思更加深刻;在互相的交流后知道更多的好书。然后再让老师去告诉学生什么书是应该看,什么书是不应该看。一个读书的交流会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所以正如俗话所说“点子不怕旧,最重要是有效。”不过,这个读书交流会要坚持至终。

②开设一节阅读课,让老师在课堂上讲述一些文学名著比较有趣的内容,关于作者一些有趣的事迹和在写章的时候的历史背景。从而引发同学们的好奇心,对文学名著产生兴趣。

③学校还可以确定读书主题,定期举办朗诵,演讲,讲故事比赛,或举办读书报告会,交

流读书所得或感受,或举办展示会,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或开展读书征文活动等, 评选“读书小明星”。我想这些活动对学生学习语文、积淀语言都有很大的作用。在有趣,丰富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激励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形成课外阅读的浪潮。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学生有想读书,爱读书的冲动,一旦拥有了这一课外阅读的内驱力,学生就能真正以自主,能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真正体味课外阅读所带来的成功体验。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正确地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1、做好课外阅读的推荐工作

"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好老师",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外阅读大都带有随意性和消遣欣赏性,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做好读物推荐工作。我们主要以单元为板块,在课内搭建课外阅读的平台,根据单元主题为学生推荐同一主题的其他名篇,或同一作者的其他篇目,或为学生推荐相关网站.。同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打印之后人手一份,帮助学生借阅或购买。

2、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要想避免学生盲目,随意性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能,我们必须教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注意把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分门别类地记下来,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教师可以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检查学生读书笔记,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

(2)同读一本书。

与学生同读一本书,有利于为学生树立诵读的榜样。可以采用“激将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随时与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帮扶着学生读完一本本有价值的书。

(3)建立学生阅读成长卡

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课内与课外阅读链接成长卡",学生也可自己设计成长卡的样式.成长卡的内容主要包括"个人档案","课外书资料","读书体会"三部分内容,在"读书体会"部分,可以设计些问题:如1,本书中我认为最精彩的内容;2,最让我感动,最感兴趣的部分及原因;3,最让我喜欢的人物及原因;4我的看法或感想等.教师并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进行检查,以保证阅读任务的落实,保证阅读效果,提高读书效益。

(4)鼓励学生读写结合

读与写有机结合,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成果,提高阅读质量,在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写作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续写,仿写,改写,扩写,评论等都可以采用,并积极向省市县各级刊物及校刊投稿,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5)指导学生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①精读法,既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指导学生精读,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②浏览法。主要针对一些长篇的书籍,例如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等。教材中节选了一些中外名著的各种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文艺作品故事性强,有很大的吸引力,阅读速度自然加快,读后掩卷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

③速读法,即不发音、不辩读、不转移视线,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并能正确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其特点是快,要求读得快,理解得快。

④选读法。要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来读。

⑤批注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批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我指导学生阅读最常用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画出好词好句,读后把相关的内容抄到摘抄本上,早读时读读,真正的积累句子。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做为一名引领学生阅读的教师,要“授生以渔”,从而让学生终生与书为伴,让书伴随着学生健康成长,让书成为他们人生中的“指路明灯”。

(三)注重课外阅读评价

课外阅读评价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必须把评价贯穿于学生整个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实效.评价的内容及其方式都可以多种多样,如围绕课外阅读开展的各类活动读书笔记记录情况以及阅读成长卡都可以纳入评价机制,并注重教师,学生自我及相互间评价相结合,课内,课外评价相结合,分学段目标达成与综合评价相结合,还可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当然我们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此外,我们可以在测试中融入课外阅读,如我们可以出题:"你最喜欢的一本课外名著是什么你最喜欢里面哪一个人物说说理由", 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认真阅读,提高阅读实效。

(四)浓郁家庭阅读氛围

家长和社会也应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农村家长虽文化程度不高,但也应该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多给孩子买些课外书,多陪孩子一起学习,让孩子当自己的老师,在共同的学习中提高阅读兴趣。公安、工商、文化部门要加强打击力度,坚决取缔学校周围的电子游戏室,严格执行未成年人进网吧的各项规定。倡导亲子共读。在家长会上建议

家长每天与孩子一同阅读不少于20分钟,每周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每月浏览一本孩子阅读的书籍,做到经常性地与孩子交流沟通。

这样,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起责任,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我们的学生自觉阅读,乐于阅读,那么我们学生的语文素养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五、结果语

针对当前嵊泗县中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要构建“学校推动,专家引领,社会支持,家庭参与”的长效机制,促进中学读书活动的开展,切实使每一位中学生都能“好读书”、“读好书”,为青少年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要改变初中生阅读的现状,切忌急功近利。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和完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还必须切合实际解决好课内与课外之间的矛盾、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矛盾。此外,还应尽可能地解决好阅读的书籍的来源,借助个人力量和集体力量,创建阅读环境,营造阅读氛围,为形成与发展学生语文素养而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提高农村初中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农村初中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 结题报告 2013年5月

《提高农村初中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自由阅读,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目标,并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开拓更广阔的视野,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更可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这就是所谓“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故而,任何一位优秀学生无一不称他们的语文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得益于课外书”。 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切断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通道,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对教学工作不敢丝毫掉以轻心,但是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更谈不上引导课外阅读。另外,学生每天在课堂上要坐七节课,每周

要应付呆板繁多的考试,课外还要做大量的作业,学生作业负担过重,没有课外阅读时间。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得学生忽略了阅读习惯的养成,轻视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读书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往往仅凭自己的爱好和直觉来选择,阅读动机主要是“作消遣”、“欣赏文笔和惊险离情的情节”。有的学生对古今中外的名著热情较高,但由于各种原因,真正接触的并不多。学校没有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语文教师缺少导读机制、语文教材缺乏阅读指导以及学生阅读目标、阅读方法的错位等外在和内在原因也是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就是阅读,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从社会获取智慧的能力。我国阅读专家曾祥芹和韩雪屏提出新世纪人们必须迎接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这就迫切需要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教育家们也发现,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连。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因为阅读是人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同中外古今大师对话,或聆听他们的教导,或与他们切磋辩驳。阅读也是吸收知识的重要途径、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阅读活动,任何有成就的人无不从阅读中并继续从阅读中获得知识、培养性情、汲取营养和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计划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计 划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计划 一、搞好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阅读教学是我校本学期教学教研的重点工作。阅读能力是学生能力的重要体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提高学生包括人文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转变教学观念,搞好阅读教学,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提升学生的境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而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及安排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教师是搞好阅读教学的主导因素,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搞好语文阅读教学、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的基本保证。 1、教师要积极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法,深入研究教材,不断提高理论水平;要虚心学习借鉴外地学校语文教学改革和语文阅读教学的先进经验,深入研究文章写作的技巧和阅读的要领,扎扎实实地上好语文阅读课,搞好语文课堂教学,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上多下工夫。 2、教师要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及其他文章精品,坚持写读书摘记、读书体会和“下水作文”,体会写作的甘苦,积累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读经验、写作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听说读写能力,增强阅读指导和写作指导的科学性。 (二)、充分发挥作用。 1、认真开设好语文阅读课,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图书室和阅览室,保证学生有图书可以借阅,有一定数量的报刊可供学生阅览。学生要及时做好读书笔记,丰富读书积累。(读书笔记的内容可以是名言警句、精美语段摘抄,内容摘要,也可以写自己的读书感受、心得体会等),教师要认真组织好学生的读书阅览活动,要在读书方法上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 2、要认真组织并开展好中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活动、读书报告活动和读书阅览活动。⑴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每学期保证让学生把教材中开列的2——3部名著阅读好,还要让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报刊。(除学校阅览室保证要有足够数量的报刊供学生阅读外,还要发动学生自觉自愿地订阅一些报刊)。②要发动学生自觉自愿地贡献出自己购置或家藏的图书,建立班级图书角,供学生相互借阅。③要通过开展读书报告活动、阅读知识竞赛活动、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来促进中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活动和读书阅览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3、要进一步加强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积极改进阅读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认真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认真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6——9年级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阅读教学研究要根据语文、英语课程标准6——9年级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分年级段(六、七、八、九4个年级段)、分类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按文体特点(即文章的体裁特点,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文言文等)进行阅读教学研究和课例研究。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和形式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答题技巧和形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答题

课题——关于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实验研究(同名4188)

关于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实验研究实施方案 文安县大柳河镇中学王震一、课题的提出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人类的进步史是一部阅读史。纵观古今中外,大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不博览群书。当代青少年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他们要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思维,丰富情感。这一切,都离不开阅读。 作家茅盾曾说过:“课堂上就那么薄薄的几本课本,谈不到多,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假期阅读。”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总结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得失后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可见,教材的更新永远赶不上时代的节奏,课本上有限的几篇文章决不能培养出曹雪芹、鲁迅、余秋雨这样的大家。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扎扎实实开展课外阅读。而作为我们农村初中,开展课外阅读,优化学生课外阅读状态尤为刻不容缓。 其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初中阶段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到三部中外名著,如《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等等。各地中考也把名著阅读纳入中考考查范围。可见,良好的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由于信息传播的多样化,价值观的多元化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了众多的诱惑,由于缺少阅读的氛围和必要的引导,由于学业的压力导致阅读时间的缺失,中学生的读书问题正日益成为大问题。提起读书,多数教师和家长还是简单地把阅读看作课内语文学习的补充,认为学好课本是最重要的。对于阅读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之外,例如情感的发展,学习能力的培养,知识背景的拓宽等方面的作用,人们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听说读写的各项语文基本能力之间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现象,“写”的地位过于偏重,迫使听说读的能力成为其附庸,失去了本身的独立性。阅读能力的训练未能落到实处,未能还其本来面目;过重的学习负担,使挣扎于茫茫题海的学生,失去了原本可以用来阅读的宝贵时问和形成扎实的基础知识、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的机会,久而久之,冷落了阅读训练,忽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现行教材这个“例子”,就入选的课文来看,思想内容、艺术形式诸方面存在着数量太少、视野太窄、单调划一的不足,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渴求,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有效的阅读学习,因此课外阅读就显得更加重要。目前,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就具体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没有阅读兴趣,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少,对课外读物选择的错位,缺少必要的阅读指导等。 以本校的课外阅读教学情况为例,笔者曾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本校600 名学生(每个年级200名)的阅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就部分调查情况列表如 下:

如何指导初中生课外阅读

如何指导初中生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但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质量,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而且还能使他们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重视课外阅读。 那么如何给予他们有效的指导呢?怎样去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呢?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我谈一点简单的想法。 一、激发学生有兴趣地阅读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阅读兴趣是产生阅读进行的内在动力,而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主要是通过语文老师的激发。我结合教学实际,利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给学生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有所收获,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我通过经常性的读书交流活动,如:读书竞赛、优秀读书笔记展示、诗歌朗诵会、自办手抄报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互学,互进,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乐趣和获取知识的成就感,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促进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的、渴望性的自我自发行为。 另外,我认为教师本人的读书习惯以及知识面对学生影响也很大,所以老师要起表率带头作用,我经常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看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我会对同学说这本书非常好看,写出了人物的命运,很有意义,值得我们学习;还有《战争与和平》,里面有丰富的人物内心和对人性的描写;《三国演义》我看了七八遍,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我会建议同学不仅看情节,还要看思想,并且经常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阅读尝试。 (二)延展课文,引导阅读。语文课本上中外名作家的文章有许多,他们的写作语言各具特色,写作方法独树一帜。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多读,还可以拓展延伸,向学生推荐作家的其他作品。比如,我在上柳宗元的《黔之驴》的时候,因为这是一篇古文,如果直接进入正题翻译课文的话,难免学生会觉得乏味,只得被动的,消极地接受。所以我就用故事来诱发学生的兴趣,我一连讲了柳宗元《三戒》中的其他两则寓言故事,《永某氏之鼠》和《临江之麋》。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学生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我声情并茂的讲述,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因此,如何激发孩子读书的热情,成了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话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5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被广大老师所认识和接受。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困难: 1.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取得一个好成绩,语文老师已经习惯了教语文就仅仅教语文教材,一学期下来就让学生学了二三十篇课文,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将这些课文嚼得烂、嚼得透。家长也认为,学习就是学习教材,与教材有关的书,不惜千金也要买,与教材无关的书,一本也不要。这样一来,学生的所得十分有限。 2.学生课外阅读缺少指导。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我们老师更多的只是布置,缺乏具体的指导,没有系统、科学、理性的思考(每个年级每个学段,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究竟适合读哪些好书,读书后如何进行信息反馈),又没有尝试有效、多元、丰富的阅读推广办法,真正能养成自觉阅读习惯的儿童是不多的。 3.课堂内外阅读脱节。课堂教学与孩子们课外阅读经常是两张皮,没有做到有效的衔接,学生课内所习得的阅读方法,未能在课外得到有效的运用。而且课内所阅读的课文也是零散的,缺乏整合。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组单元的,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往往选编了五篇课文。其课程编排的特点是注意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每组课文之前,都设立了单元“导读”,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简要说明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提示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重点,使师生在教、学之前对整组教材有一个总体了解,这为开展群文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很多老师仍然一篇课文一篇课文教,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学生乏味,效率低下。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希冀通过研究,为教师的群文阅读教学找到理论依据,为语文教学开展群文阅读提供一种新模式,真正让学生增加阅读量,并从阅读中学会比较归纳、分析综合、深入思考,为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终身阅读与发展奠定基础。 二、概念的界定 1.群文:所谓“群”,就是相聚成伙的,聚集在一起的。“群文”就是聚集在一起的一组文章。 2.群文阅读:指在一节课里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阅读。 3.群文阅读教学:即在一节课里,教师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进行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的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4.单元教学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以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主题单元课文为载

初中语文阅读方法及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技巧 一、知识点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引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初中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教案

【篇一】初中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教案《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永年三中郝利平 教学目的 交流《童年》一书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阿廖沙、外祖母和外祖父),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描写方法等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从中受到启发,珍惜生活。教学准备 1、初步了解高尔基,了解《童年》写作背景 2、熟读《童年》一书,对阿廖沙、外祖母和外祖父有自己的分析。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作者高尔基,交流《童年》的写作背景,理清小说梗概。 第二课时 一、畅谈童年,激情导入 1、有人说童年是蓝色的因为它值得回忆;有人说童年是红色的因为它美丽;也有人说童年是白色的因为它纯洁——你呢?你觉得童年是什么样的呢?——播放歌曲《童年》,背景为学生平时学习生活照片。 2、请同学用简洁的话说说自己的童年是怎样的? 3、导语前段时间,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一本书,这本书就叫《童年》。它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内容包括了高尔基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间的生活片断。作者着力刻画了三个主要人物,分别是——(板书阿廖沙、外祖母、外祖父) 二、品读《童年》,分析人物 课前我已经布置同学们对这三位人物进行初步的分析,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重点理解书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3、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学习,我发现许多同学都知道要抓住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来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细节描写、侧面 描写和环境描写对人物进行分析。 4、举例说明。(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和环境描写随机举一个例子,启发学生) 三、对比童年,感悟生活 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看完这本书后,你觉得高尔基的童年是怎样的呢? 把大家的童年与高尔基的童年比一比,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四、总结童年,珍惜拥有 是啊,阿廖沙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但没受不好风气的影响,最后还成为了一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教育学科都在加快改革的脚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教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课外阅读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其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收获学问,进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 课外阅读是指教师通过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文章,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完成阅读任务,从而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结构、把握写作手法的一种阅读方式。将课外阅读充分地运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学生看到课外阅读的秀丽风光,还可以借助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更加专注语文学习,提升语文学习的效率。 一、把握课堂学习时间,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在初中阶段开展课外阅读,不仅是要求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去阅读,还应该把握好课堂上的时间,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主动阅读课外读物。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主动开展课外阅读 初中生叛逆心理比较严重,教师越是强制性要求的东西就越不会主动投入。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强迫学生去阅读,否则只会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厌烦心理,阻碍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只要是健康的书籍,教师都应该鼓励学生去阅读。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将自己认为比较好的作品推荐给同学。比如说《读者》《意林》等,这两本书都有很多富含哲理的小故事,学生阅读这些小故事,感悟到故事背后的哲理,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此外,还有《三国演义》《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等,经过教师确认之后,分享给其他学生共同阅读,这样能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逐渐消除学生的厌烦心理,从而感染全体学生自主阅读。 三、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提高课外阅读水平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籍,课外阅读书籍要将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选择适合初中生阶段的书籍,首推名家名作,次之新书,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具备了书籍的鉴赏能力。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要经常在材料上勾划,将好的词句摘抄下来,在有感悟的句子旁边充分发表自身的见解与看法……在阅读的时候将感想写出来,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习惯,这种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究课外阅读的相关内容,强化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感想。 五、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1.精读和略读相结合。 2.圈点勾画和阅读批注法。 六、加强课内与课外阅读的衔接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编的内容很多都是节选的,所以,在讲授这类文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实行拓展性探究阅读。比如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智取生辰纲》,该文来源于施耐庵编者的《水浒传》,由于教材只是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因此在教授这篇文章的时候很多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选择杨志作为生辰纲的押送人?晁盖一行人后来的结局如何?这些疑问在课文中是无法找到答案的,因

2020中小学最新语文阅读工作计划

2020中小学最新语文阅读计划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本学期在全校实行班级读书计划,让课外书给孩子们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道道门,让孩子们遨游在书的海洋里。通过读书,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在读书中体会到书的无穷魅力!一、活动目标 把课内的内容延伸到课外,指导同学们读书,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新课改的精神要求。为了让师生通过读书增加底蕴,在书香伴随下成长,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记录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二、活动内容 1、创设浓郁氛围,引导学生喜欢阅读 为了保证让学生有时间读书,根据学生的阅读需要和课堂教学的需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书籍,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为主。在本班范围内“互通有无一资源共享”,这样每个人的图书问题就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2、推荐适宜读物,教会学生有的放矢 (1)从体裁考虑。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 (2)从教材扩展延伸。我们除用好阅读文选以外,还安排一些相关的读物。 (3)从时间上考虑。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短小的文章、书报,寒、暑假时间长安排篇幅较长读物。 3、传授有效方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要真正达到读书的目的,就必须掌握和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阅读课上,注重在读书方法的指导上下功夫,不仅从理论上进行详细地讲解,引导学生根据阅读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 对于学生,我们先教给学生简单的读书方法。列出自读提纲:比如①看见了题目你想到些什么?②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③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心到。教师巡视的过程中注意检查读书情况,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后要针对上面的问题,及时开展读书汇报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读书质量的提高。 然后我们重点强化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2)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研究》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学生阅读的要求以及课外阅读量,并给出了“新课标推荐书目”。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题虽然有很多人在研究,但是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农村小学生的阅读问题,课外阅读没有系统,效果不明显。课外阅览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课外阅读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农村中学生,由于受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尤其是教学硬件设施的严重不足,造成了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贫乏。同学们课外书籍读得少,写起作文来,个性化严重缺失。这种缺失,表现为缺乏真实、缺乏思想、缺乏创新、缺乏理念。这些个性化的缺失,最主要原因是课外书籍读得少,达不到知识的积累,达不到厚积薄发的境界。在有效的条件下初中生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如何创建初中生有效的课外阅读。因此,本课题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国内外的阅读理论来看,较多地注重了阅读过程、阅读心理和阅读能力构成的研究,而较少关注阅读教学,特别是课外阅读现状和课外阅读的管理研究。就国内语文教学现状而言,山东烟台的“大量读写、双轨运行”虽然已取得有一定推广价值的成果,但对深层次的课外阅读仍缺乏深层的研究。开展课外阅读在绝大多数地方尤其是农村初中只是停驻在口号呼吁的层面,尚未落实。为了深入了解我县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有效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对我市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试图提出相应的对策。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怎样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研究的初衷。 (三)课题研究的特色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无棣城区和城区周边农村的初中学生,这是我县的一群特殊学生群体,他们的知识面和阅读渠道与一般的农村中学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与一些先进城市的学生相比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项任务对承前启后能力尚未完全定型、有着很大可塑性的初中学生来说尤为突出。因此,课题研究也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总要求: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量应为155万字。他们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调查表明,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写作水平与他们的课外阅读密切相关,因为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具备了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就会比别的学生学得好、学得快。由于学生把广泛阅读中积累的大量词汇和写作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容易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因此,因而选择这样的问题来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界定“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当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的问卷调查

当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的问卷调查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开发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在内的多方面能力。 调查目的: 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加大力度致力于基础教育改革,制定了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改革则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课程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的阅读作了相应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在400万字以上。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笔者对清湖一中的101位学生进行问卷及口头调查。 调查对象:即将毕业的初三学生。调查时间是2006年10月。 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整理后得到如下结果: 1 阅读兴趣:A、喜欢69%B、有点喜欢24% C 、不喜欢7% 2 阅读目的:A、提高语文水平20%B、增加知识52% C、休闲娱乐26% D、学会处世2% 3 阅读方法:A、有计划43%B、无计划57% 4 阅读笔记:A、偶尔记66%B、不记34% 5阅读时间:A、每天阅读13%B、每周阅读54% C、每月阅读21% D、基本不读12%

6 阅读数量:A、10本以上25%B、5~10本28% (一学期阅读数量)C、1~4本39%D、0本8% 7 阅读类型:A、文学名著20% B 、科技知识 C、卡通、漫画、武侠小说20% D、报纸杂志19% E、教材辅导读物12% F、有什么看什么14% 8 阅读书源:A、自己选购90%B、父母购买6% C、教师指定4% 9 影响课外阅读的原因: A、负担过重,没有时间42% B、课外阅读10% C、老师没有要求5% D、有书籍来源36% E、根本不感兴趣,不如看电视或者上网7% 10 你的文学鉴赏能力:A、较好16%B、一般51%C、无33% 11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A、来自老师的指导33%B、自己培养67% 12 你能背诵古诗的数量:A、50首以上20%B、50~30首67% C、10首以下13% 13 以下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的文学书目,把你已经阅读的书目打√ A、《安徒生童话》 B、《格林童话》 C、《伊索寓言》 D、《克雷夫寓言》 E、《朝花夕拾》 F、《繁星春水》 G、《西游记》H、《水浒》I、《骆驼祥子》 J、《鲁滨孙漂流记》K、《格利佛游记》L、《名人传》 M、《童年》N、《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卷调查结果来看,农村初中课外阅读状况不容乐观,具体分析下:

【8A版】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计划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计划 一、搞好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阅读教学是我校本学期教学教研的重点工作。阅读能力是学生能力的重要体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提高学生包括人文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转变教学观念,搞好阅读教学,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提升学生的境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而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及安排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教师是搞好阅读教学的主导因素,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搞好语文阅读教学、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的基本保证。 1、教师要积极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法,深入研究教材,不断提高理论水平;要虚心学习借鉴外地学校语文教学改革和语文阅读教学的先进经验,深入研究文章写作的技巧和阅读的要领,扎扎实实地上好语文阅读课,搞好语文课堂教学,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上多下工夫。 2、教师要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及其他文章精品,坚持写读书摘记、读书体会和“下水作文”,体会写作的甘苦,积累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阅读经验、写作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听说读写能力,增强阅读指导和写作指导的科学性。 (二)、充分发挥作用。 1、认真开设好语文阅读课,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图书室和阅览室,保证学生有图书可以借阅,有一定数量的报刊可供学生阅览。学生要及时做好读书笔记,丰富读书积累。(读书笔记的内容可以是名言警句、精美语段摘抄,内容摘要,也可以写自己的读书感受、心得体会等),教师要认真组织好学生的读书阅览活动,要在读书方法上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 2、要认真组织并开展好中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活动、读书报告活动和读书阅览活动。⑴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每学期保证让学生把教材中开列的2——3部名著阅读好,还要让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报刊。(除学校阅览室保证要有足够数量的报刊供学生阅读外,还要发动学生自觉自愿地订阅一些报刊)。②要发动学生自觉自愿地贡献出自己购置或家藏的图书,建立班级图书角,供学生相互借阅。 ③要通过开展读书报告活动、阅读知识竞赛活动、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来促进中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活动和读书阅览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3、要进一步加强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积极改进阅读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认真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认真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6——9年级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阅读教学研究要根据语文、英语课程标准6——9年级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分年级段(六、七、八、九4个年级段)、分类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按文体特点(即文章的体裁特点,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文言文等)进行阅读教学研究和课例研究。 阅读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阅读教学如何贯彻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的目标要求。②阅读教学中如何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③阅读教学如何进行扩展阅读和大

提高农村初中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中期报告-(2)

《农村中学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 中期报告 2015年6月

《农村中学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中期报告 一、课题名称:农村中学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这句话讲的是语文学习要依靠大量的课外阅读。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也告诉我们只有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使学生吸收和储备大量的优美语汇,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从而具备较好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7-9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目前农村学校教育经费不足,图书资源短缺,学校图书藏量不达标。另一方面,家长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对孩子读书很少过问。在吃零食,买玩具上花费很多,在买图书上却花费很少。家庭订阅报刊杂志的少,家庭藏书更是少之又少,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久而久之,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高,厌恶阅读,文学素养低,理解能力差,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可见,培养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拓宽视野,加强人文素养,接受文化的熏陶,在课外阅读中积累,在课外阅读中成长已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我们组成员把“农村中学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 三、课题预期成果价值: 本课题主要建立有效的课外指导机制,推广课外阅读指导意见,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完成调查报告,教师论文,教师指导案例、阅读评价方案、结题报告。 ①探究课外阅读在提高农村初中生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方面将有重要作用。 ②通过本课题的探究,使学生改变目前名著阅读只肤浅地了解教材中提示的情节或人物的现状。 ③使多数教师在思想观念上转变过去重视课内教学、轻视课外阅读的语文教学上的“急功近利”思想,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④本着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原则,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探讨出一套适合我校教学现状的阅读方法。 ⑤探究如何使课外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有效途径。 此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使学生具备读书所必须具有的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教案

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教案 义井中学孔彩霞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和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和技巧 2、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3、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每位学生准备一本书 2、准备卡片硬纸 3、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1、课件出示: 对于每一本书,都必须学会阅读。——帕斯卡 2、请同学们一起读帕斯卡的名言(齐读) 3、出示课题: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当中的很多同学在家长的指导下,很小的时候,从听故事看图片开始,就接触了课外阅读,到了现在五年级,已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很多同学读了不少书,并且收获不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作文水平。但也有一些同学,书读得不少,却收获不多,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他没有掌握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只有讲究科学的方法和熟练的技巧,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获得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知识。同学们, 读书的方法有很多种,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四十余种,我们在语作本上也读到过不同的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读书方法,那你们在课外阅读时采用了哪种读书方法呢?这节课我们请平时读课外书最多的师同学向大家推荐三种方法,那是我们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最常用也很有效的方法。 ⑴、粗读法: 生问:什么是粗读法? 师:粗读就是用尽快的速度,抓住几个要点把书通读一遍,对全书有一个大概了解,这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阅读方法。 生问:我们应该抓住哪向个要点呢? 师: 课件出示:粗读时应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书名作者内容提要目录浏览全书 (看开头和结尾,然后顺着层次看下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生问:那哪些书适合用粗读法呢? 师:那些内容比较多的,重在故事情节比较曲折,但描写一般的小说故事,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读。 师:师同学们向我们介绍了粗读法,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书来。按照师介绍的方法来阅读一本书。 生阅读后简单交流汇报 ⑵、精读法: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目录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中考现代文阅读基本知识概要 (1) 【二】中考阅读赏析题指导概要 (4) 【三】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6) 【四】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模板 (10) 【五】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 (12) 【六】多角度赏析及答题套路 (14) 中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中考现代文阅读基本知识概要一、表达方式 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二、描写方法 外貌(肖像)描写、动作(行动)描写、语言(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三、描写角度 1.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觉方面。 2.正面(直接)描写与侧面(间接)描写、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 3.外貌(肖像)描写、动作(行动)描写、语言(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景物)描写等方面。 四、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首尾呼应、设置悬念、运用巧合、埋设伏笔、前后照应、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正面(直接)描写与侧面(间接)描写相结合、细节描写、衬托、对比、叙议结合(夹叙夹议)、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动(声)写静、以静衬动〕、详略得当、以小见大、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咏物抒怀、借景抒情、联想与想象、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等。 五、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拟物、借代、对偶、对比、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引用、互文、通感等。 精品文档

六、文章的结构形式 1.总分:总—分,分—总,总—分—总。 2.递进。 3.并列。 七、文章的线索 1.所谓“线索”就是贯串文章始终,牵出文章主旨的线索人物、线索事物。 2.线索的类型有:以人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人物行踪为线索、以所见所闻为线索、以情感变化为线索等。 八、“记叙文”的有关知识 1.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3.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他、她、它、他(她、它)们]。 4.记叙的线索: ①以时空转移为线索。 ②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 ③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5.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 一般来说,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但常常辅之以议论和抒情。 △议论:起揭示文章内容和点明中心思想的作用。 △抒情:在叙述和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6.记叙文(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自然环境描写:烘托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暗示人物性格等。 九、“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1.说明文的分类: ①按说明的对象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②按说明的语言分: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 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①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分—总两种)。 ②递进式。 4.说明方法: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画图表、打比方、摹状貌、作引用等 精品文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