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doczj.com/doc/b9d0d50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5.html
参照依赖偏好:理论与发展
作者:泮可蒙方婉如
来源:《商情》2017年第07期
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人们在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行为是公司资本结构、期权定价、消费者行为等问题的理论墓础。自从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的经典著作(博弈论和经济行为)问世以来,期望效用理论一直被奉为理性人在不确定情况下进行决策的准则。然而,随着实验与行为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学家发现人们在实际决策中会出现一些违反期望效用准则的“异象”。1979年,卡尼曼和特沃斯荃的论文“前景理论”,解释了这些“异象”,并成为行为经济学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
参照依赖偏好前景理论行为经济学
197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赫伯特·A·西蒙
(Herbert.A.Simon)教授,以表彰他两个的理论贡献:有限理性假说和决策理论。2001年,美国经济学会将克拉克奖颁给了行为经济学家马修·拉宾(Matthew Rabin);次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两位行为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史密斯(Vernonl Smith),以表彰他们在行为经济学方面的研究。面对传统经济学难以解释的反常经济现象,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越来越受到经济学家的质疑,一大批经济学者试图用非理性的理论来研究并揭示这些现象。最著名的莫过于同样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法国著名经济学家阿莱斯。阿莱斯提出了著名的阿莱斯惇论,并最终是由卡尼曼和特沃斯基(Tversky)在1979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前景理论得以解释。而主要由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构成的前景理论在他们后来的研究中又得以修正,使得前景理论得完善,因此前景理论也成为行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理论。
此后,行为经济学的各个方面被大量学者研究,使得它在各个应用领域的应用蓬勃发展,成为近几年来国内外最前沿的经济学研究领域之一。行为经济学思想给传统经济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但这不等于说行为经济学将是传统主流经济学的替代范式,从赫伯特·A·西蒙的有限理性说,到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前景理论,再到理查德·塞勒的心理账户理论,行为经济学丰富和完善了传统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修正了研究变量和理论体系。
1参照依赖偏好的理论基础——前景理论(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
前景理论是对传统期望效用理论的修正,本质上讲它也是一种“效用”理论。他最初是1979年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在一篇论文中提出,随后又在1992年的论文“累积前景理论”中拓展。传统期望效用理论认为,理性人有完整的信息,在消费决策过程中会准确地计算出商品或服务的组合效用,并选择效用最大的商品组合。但是,与期望效用理论中的假设不同,现实生活中的消费者却不可能掌握完整信息、对信息的认知能力和程度不同。在面对未来的选择时,人们对价值的定义是相对一个参照点的差距来区分“损失”和“获得”,实际情况与参照点的相对差比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