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事诉讼法名词解释

刑事诉讼法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

刑事诉讼—是在国家专门机关的主持下,在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查明犯罪和追究犯罪的活动。

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是国家规定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程序的法律。诉讼,就是俗称的打官司。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揭露犯罪事实,查获并惩罚犯罪分子的活动。

回避—刑事诉讼中的回避,是指与案件本身或案件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特殊关系的侦查、检察和审判人员,包括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不得参加本案处理工作的一项诉讼制度。

死刑复核程序—是指对死刑的判决和裁定进行复审核准的一种特殊程序。它包括对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和对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案件的复核程序。

被害人—是指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他所以参加到诉讼中来,是因为正当权益遭受犯罪行为的直接侵害,是要求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人。

自诉人—是指在自诉案件中以个人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的人。一般情况下自诉人就是自诉案件中的被害人、被害人的近亲属或其法定代理人。

犯罪嫌疑人—是指司法机关依据某种犯罪事实或现象,怀疑可能犯罪但尚未得到法律确认的人。凡是自诉案件,公诉案件在尚未向人民法院起诉之前,自诉人或公诉人要控告的人都可以称为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是指被检察机关或自诉人控诉犯罪并要求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人。

送达—刑事诉讼中的送达,是指公安、司法机关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手续,将诉讼文件送交讼参与人或有关单位的活动。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等进行刑事诉讼时,必须遵守的本行为准则或基本行为规范。

辩护—是指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为反驳控诉而在事实上和法律上提出和论证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材料和理由所进行的诉讼活动。

立案管辖—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上的分工。

审判管辖—人民法院组织系统内在审判第一审判刑事案件上的分工。

管辖—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方面和人民法院组织系统内部在审判第一审判刑事案件方面的分工或权限范围划分。

诉讼证据—侦查、检查、审判等人员依法收集和查对核实的,同刑事案件有关并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

证据力—是指某证据依法成为法律上的证据的资格和条件,是在法律上允许采用的能力,解决的是证据之所以成为证据的资格问题。

证明力—又称为证据的证明能力、证据价值,是指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是否有作用以及作用力的大小程度。

物证—是指以其外部特征、存在场所和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的实物和痕迹。

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画等记载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书面文件和其他物品。

原始证据—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未经复制、转述的证据是原始证据。

视听资料—是指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或者其他高科技设备所存储的信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资料。

直接证据—能够单独直接说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诉讼证明—是指诉讼主体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运用已知的证据和事实来认定案件事实的

活动。这种证明,人们有时候又称为“司法证明”。

证明对象—指公安司法机关的专门人员以及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刑事诉讼中必须用证据加以证明的各种案件事实。

证明责任—是指公安、司法机关所负有的收集或者提供证据证明其主张的案件事实成立或者有利于自己主张的责任,否则,将承担其主张不能成立的危险。

强制措施—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为了保障侦查和审判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强行剥夺或加以一定限制的方法。

拘传—是人民法院、人民检查和公安机关,对未被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依法强制其到案接受询问的一种强制方法,是强制措施中最轻的一种。

取保候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监视居住—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未经批准不得离开住处或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动加以监视的一种方法。

拘留—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过程中,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在遇有法定的紧急情况下依法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逮捕—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为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进行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或者发生社会危险性,而依法剥夺其人身自由,将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为了附带解决由被告人犯罪行为对被害人或国家、集体造成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所进行的诉讼活动。

立案—即立案阶段,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对于自己发现和接受的报案、控告、举报及自首的材料进行审查,判明有无犯罪事实和应否追究刑事责任,并决定是否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审判的诉讼活动。

侦查—是指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采取的有关强制性措施。

侦查实验—是为了查明在某种条件下的某种情况、某种行为是否发生而按照原来的条件进行模拟实验的一种侦查活动。

搜查—是为了收集证据、查获犯罪人由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证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场所万里长城搜索的一种侦查活动。

扣押—是指侦查人员在勘验搜查中,对发现的可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的物品、文件、依法予以扣留的一种侦查措施。

通缉—是指公安机关通令缉拿应当逮捕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的一种侦查活动。

提起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

审查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侦查终结需要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起诉的诉讼活动。

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或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经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具有法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或者犯罪情节轻微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可免除刑罚的,以及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一种决定。

第一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或自诉人自诉的刑事案件,进行初次审判的程序。

终止审理—是指办案机关在立案以后到判决生效以前,因发生某种情况使得诉讼不应当继续进行而中途结束诉讼的制度。

延期审理—是指在法庭审判过程中,遇到影响进行审判的情形时,决定休庭,顺延时间继续审理。

中止审理—是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因出现使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情形,而决定中止审理。

判决—是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的处理决定。

决定—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诉讼的过程中,依法就有关诉讼程序问题所作的一种处理方式。

裁定—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和判决执行过程中诉讼程序问题和部分实体问题所作的决定。

第二审程序—也称上诉审程序,是指上一级人民法院根据依法提出的上诉、抗诉,对下级人民法院所作的第一未生效判决裁定进行审判的诉讼程序。

上诉—是指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第一审判决和裁定,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定程序提请上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诉讼活动。

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认为或发现判决和裁定确有错误,提请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并予以纠正的审判监督活动。

刑事诉讼期间—是指法律对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活动的时间期限上的要求。是司法机关或诉讼参与人完成某些诉讼行为应当遵守的法定期限。

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法提出并由人民法院进行重新审判的诉讼程序。由于它是对已生效判决和裁定进行再次审理,因此又称为再审程序。

诉讼中止—刑事诉讼中止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于发生某种情况影响诉讼的正常进行而将诉讼暂时停止,待中止的情况消失后,再恢复诉讼的制度。

执行—是指司法机关和法律授权的其他组织,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所确定的刑罚等内容付诸实施,以及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特定问题而进行的活动。

暂予监外执行—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由于出现了法定的某种特殊情形,不适宜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执行刑罚时,暂时采取的一种变通执行的方法

证明标准—是衡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证明要求的具体尺度。

法律监督-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和公安机关等实施某种诉讼行为或不实施某种诉讼行为是否合法的监督。

诉讼代理人:是指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诉案件中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为参加诉讼的人和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为参加诉讼的人。

四、问答题

1、什么是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有哪些特点?

答:刑事诉讼是国家专门机关查明犯罪和追究犯罪的活动。广义的刑事诉讼,是指国家为实行刑罚权的全部诉讼行为。狭义的刑事诉讼是专指审判程序而言。

答:刑事诉讼的特点有:

(1)刑事诉讼必须由法定的专门机关主持进行,其他国家机关无权进行。

(2)刑事诉讼活动必须是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进行。

(3)刑事诉讼活动必须依法进行,即必须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

(4)刑事诉讼活动的内容是解决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是否犯罪、犯了什么罪,是否应当受到刑事处罚,处以什么样的刑罚的问题。

(5)刑事诉讼必须是在特定的诉讼形式下进行。

(6)刑事诉讼的目的是通过准确、及时、合法地揭露犯罪、证实犯罪、惩罚犯罪,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从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2、简述刑事诉讼职能的含义。

答:是各个诉讼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诉讼目的、解决诉讼客体所承担的特定功能和应发挥的特定作用。我国刑事诉讼职能包括:1、侦查职能;2、控诉职能;3、辩护职能;4、审判职能;

5、执行职能;

6、协助诉讼职能;

7、诉讼监督职能。

3现代刑事诉讼职能的基本结构和原则是什么?

答:现代刑事诉讼职能的基本结构和原则包括:控审分离、控辩对等和审判中立。

4简述外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

答:(一)司法独立原则;(二)无罪推定原则;(三)控审分离原则;(四)平等对抗原则;(五)诉讼迅速原则;(六)有效辩护原则;(七)禁止重复追究原则;(八)适度原则。5、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一)加强惩罚犯罪,同时重视保障人权;(二)建立公、检、法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诉讼机制;(三)确立了一系列科学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刑事诉讼原则;(四)实行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相结合的诉讼模式;(五)赋予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权;(六)规定了一些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诉讼程序和证据制度。

6、简述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的主要职权。

答:(1)是行使侦查权的国家机关之一;(2)是国家的唯一公诉机关;(3)是诉讼监督机关;(4)是审查逮捕的主要机关。

7、简述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其权利义务。

答:其地位是执行控诉职能的当事人。他的诉讼权利主要有:请求立案;申请回避;委托诉讼代理人;要求赔偿损失;对不立案和不起诉的决定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诉或依法向法院提起自诉;出席法庭并陈述案情,发问被告人,参加证据调查与质证,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重新鉴定或勘验,参加法庭辩论;对一审判决在法定期限内请求抗诉;对生效判决或裁定提出申诉,要求重新审判等。

8、简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其权利义务。

答:犯罪嫌疑人权利有:申请回避;在侦查阶段,依法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的讯问,有权拒绝回答;申请取保候审;申请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在审查起诉阶段有权委托辩护人;对人民检察院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2款规定作出的不起诉的决定不服,依法提出申诉等。

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义务是接受侦查和审查起诉,服从依法采取的强制措施。

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主要有:申请回避;自行辩护和委托辩护;申请回避;对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参加事实和证据的法庭调查和质证,发表意见;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申请重新鉴定或勘验;与控诉方相互辩论;进行最后陈述;对未生效物裁判提出上诉;对生效裁判提出申诉等。自诉案件的被告人还有权对自诉人提起反诉。

被告人的基本义务是接受审判,执行生效物判决和裁定。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都具有独立诉讼地位的辩护方的当事人,是刑事诉讼中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对象,因而是刑事诉讼围绕进行的核心人物。他们的诉讼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有极大可能被定罪和处刑的人;

(2)是采取强制措施的对象;

(3)是证据的重要来源;

(4)是辩护权的主体,是辩护职能的主要承担者。

9、简述自述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其权利义务。

答:其权利主要有:向人民法院直接提出自诉和委托诉讼代理人;申请撤回自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同被告人自行和解;作为原告人出席法庭参加法庭审判和同被告方辩论;申请回避;提出上诉;对生效判决裁定提出申诉,请求重新审判等。

其义务是:负有举证责任;应当亲自参加诉讼。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诉处理。

10、对哪些人可以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

答:(1)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2)通缉在案的;(3)越狱逃跑的;(4)正在被追捕的。

11、简述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特点.

答:首先,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是进行刑事诉讼的基本准则,包含着丰富的诉讼原理,体现了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规律。其次,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由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法律原则,具有法律效力。最后,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一般贯穿于刑事诉讼全过程,对所有参加诉讼的国家机关和个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12、简述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含义。

答:(1)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第135条和《刑事诉讼法》第7条的规定,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2)分工负责,就是要求公、检、法三机关依据法律规定的职权,各尽其职,各负其责,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分工进行刑事诉讼,不允许互相代替和超越职权,更不允许任何一个机关独自包办。

(3)互相配合,就是要求公、检、法三机关通力合作,互相支持,互通情报,共同完成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任务。

(4)所谓互相制约,就是要求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能互相约束,依据法律规定的职权对有关问题、有关决定,提出自己的主张和意见,防止可能出现的偏差和要求纠正已经出现的错误。

(5)分工负责是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基础和前提,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是分工负责的结果和必然要求。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是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的三个相互联系的必要条件。分工负责有利于提高办案质量,防止主观片面。互相配合可以使公、检、法三机关互通情况,通力协作,保证准确及时地惩罚犯罪和有效地保护人民。互相制约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13、简述公开审判原则。

答:《宪法》第125条中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刑事诉讼法》第11条中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

开进行。”

(1)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案件的过程和判决的宣告,都公开进行,允许公民旁听,允许新闻界依法公开采访、公开报道。

不公开审理,就是法院开庭审理案件的过程,不向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以外的公民公开,不向社会公开,不允许新闻界采访、报道。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2条的规定,只有下列三类案件不公开审理: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有关公民个人隐私的案件;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

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的处理在实践中是以审理时被告人的年龄为准。即:对审理时14岁以上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对审理时已满16岁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2)贯彻审判公开原则的重要标志:对于依法应当公开审判的案件,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前,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期间,采取适当方式、方法向社会公布将要审理的案件的案由、被告人的姓名及开庭的时间和地点。

(3)实行审判公开原则可以带动合议、辩护、回避等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有助于人民法院客观全面地查明案情和正确地处理案件,提高办案质量;可以密切法院同群众的关系,增强审判人员的责任感,防止发生违法乱纪现象;可以充分发挥审判的教育作用。

14、简述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的原则。

答:第一,只有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有权行使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无权行使这些权利。第二,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依照法律刑事职权,必须遵守法定程序。第三,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三机关只能分别行使各自的职权,不能混淆或互相取代。

15、简述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原则。

答:其原则是指具有法定情形下,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16、试列举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

(1)贪污贿赂犯罪。

(2)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

(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

(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17、试列举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

(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18、我国确定管辖的原则有哪些?

答:一、依法管辖的原则;二、准确及时的原则;三、便利诉讼的原则;四、维护合法权益的原则;五、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19、试述回避的理由。

应当回避的理由是: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5)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等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

20、辩护人承担的诉讼义务有哪些?

21试述辩护人享有的诉讼权利。

答:其权利主要是:(1)职务保障权;(2)阅卷权(3)会见、通信权。(4)调查取证权。(5)提出辩护意见权。(6)获得出庭通知权(7)出庭辩护权。(8)拒绝辩护权(9)要求公安、司法机关对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解除强制措施权利(10)其他诉讼权利。

22、什么是强制措施?强制措施与刑罚、行政处罚的区别有哪些?

答:强制措施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限制或者剥夺人身自由的各种方法和措施。

强制措施与刑罚主要区别表现在:

第一,性质不同。第二,适用主体不同。第三,适用对象不同。第四,法律根据不同。第五,适用时间不同。第六,稳定程度不同。第七,法律后果不同。

强制措施与行政处罚主要区别表现在:

第一,性质不同。第二,适用主体不同。第三,适用对象不同。第四,法律依据不同。第五,稳定性不同。

23、试述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条件。

答:取保候审的条件是:(1)可能头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监视居住的条件是:同取保候审的条件。

24、试述逮捕的条件。

答:逮捕依法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其一,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其二,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其三,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逮捕必须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25、保证人应具备哪些条件?

保证人的条件。

(1)与本案无牵连;(2)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3)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4)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26、试述强制措施的适用原则。

答:(一)合法性原则(二)必要性原则;(三)相当性原则;(四)适时变更原则;(五)人道原则。

27、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司法拘留的区别是什么?

(一)刑事拘留与治安拘留。首先,法律性质不同。其次,适用于不同的对象,再次,适用目的不同,最后,羁押期限不同。

(二)刑事拘留与司法拘留。首先,适用对象不同。其次,有权采用的机关不同。再次,与判决的关系不同。最后,期限不同。

28、诉讼中止与诉讼终止的区别有哪些?

29、试述附带民事诉讼成立的条件。

(1)原告人必须是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2)有明确的被告人;(3)有请求赔偿的

具体要求和事实根据;(4)被害人的损失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5)属于人民法院受理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的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30、简述刑事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1)客观性。即作为证据的事实本身应该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其与待证事实之间的联系也

是客观的;

(2)关联性。是指作为证据的事实与案件的待证事实之间存在某种客观的联系。

(3)可采性。是指证据必须为法律所允许,方可用于证明诉讼中的待证事实。

31、完全依靠间接证据定案应当遵循哪些规则?

简述完全依据间接证据定案应当遵守的规则。

完全运用间接证据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罪行时,必须坚持以下四项规则:第一,真实性规则,即用以定案的每一间接证据都必须地是真实可靠的证据。

第二,关联性规则,即用以定案的每一间接证据都必须与案件事实之间存在着客观的联系。

第三,一致性规则,即用以定案的各个间接证据相互之间、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必须协调一致,没有矛盾。

第四,排他性规则,即用以定案的全部间接证据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能够得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是犯罪人的惟一肯定结论,足以排除

其他可能性。

32、简述公诉案件中证明责任的承担。

(1)检察机关承担证明责任;(2)公安机关承担部分涉及到的有关程序法事实;(3)法院不承担证明责任;(4)犯罪嫌疑人、被告一般不承担证明责任(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除外),但对于一些程序法事实也要承担一定的证明责任。

33、简述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主要职权。

答:在刑事诉讼中负责对案件进行侦查,是主要的侦查机关。公安机关有权对其管辖的案件立案侦查,进行勘验、检查、搜查、扣押、实施鉴定、查询和冻结涉嫌犯罪的存款及汇款、询问证人、询问被害人、讯问犯罪嫌疑人,有权提请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并执行逮捕,有权决定和实施通缉。

34、简述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的主要职权。

35、传来证据的运用规则有哪些?

答:(1)没有正确的来源或者来源不明的传说、文字材料,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2)只有在原始证据不能取得或者确有困难时,才能用传来证据代替;(3)应当收集和运用踞原始证据最近的传来证据;(4)如果案内只有传来证据而没有原始证据,不能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

36、立案有哪些条件?

第一、要有犯罪事实。

第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符合管辖的规定。

37、简述控告人对不立案的救济措施。

38、试述简易程序法庭审判的特点。

39、简述侦查阶段律师对犯罪嫌疑人帮助的内容。

(1)向侦查机关了解涉嫌的罪名;(2)会见犯罪嫌疑人,向其了解有关案件的情况;(3)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4)代理犯罪嫌疑人提出申诉和控告;(5)为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

40、简述补充侦查的种类。

41、简述通缉的概念和条件。

答:通缉是公安机关通令缉拿依法应当逮捕的在逃犯罪嫌疑人的一种侦查活动。

其应当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实质条件:罪该逮捕或者犯有依法应当逮捕的罪行;二形式条件:有证据证明克已逃跑。

42、简述侦查终结的条件。

43、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内容是什么?

答:其内容是:(1)必须查明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2)审查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3)要查明移送起诉的案件,是否属于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4)审查有无附带民事诉讼。(5)审查侦查活动是否合法。

44、简述提起公诉的条件。

(1)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2)证据必须确实、充分;(3)依法应当追究

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45、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不起诉的条件是什么?

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不起诉的条件是:

(1)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在法律上不构成犯罪或者证据足以证实犯罪不是犯罪嫌疑人所为的;

(2)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3)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4)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5)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6)犯罪嫌疑人死亡的;

(7)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46、试述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2)对依法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人民检察院建议或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3)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但被告为盲、聋、哑人的,及无罪辩护的等,不能适用)47、试述自诉案件的范围和条件。

答:其适用范围是:(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即《刑法》第245条第1款规定的侮辱、诽谤案;第257条第1款规定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第260条第1款规定的虐待案。(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其条件是:(1)自诉必须是由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提起,这是关于自诉主体方面的条件,即原告的身份要合格。(2)提起自诉必须要有明确的被告人。这是关于自诉对象方面的条件。提起自诉必须向法院提供确定的被告人姓名、性别、住址、工作单位等个人情况,使控诉有明确的对象,便于法

院通知被告人应诉。(3)案件属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范围。这是关于自诉范围方面的条件。(4)自诉必须在追诉时效期限内提出。这是关于自诉时间方面的条件。

48、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的特点是什么?

49、试述裁定、判决和决定的区别。

50、简述第二审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的区别。

答:与第一审程序相比,第二审程序有以下特点:第一,案件的来源不同,第一审程序的案件来源是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公诉或者自诉人提起的自诉,第二审程序的案件来源则是下级人民检察院依法提出的抗诉,或者是有上诉权的诉讼参与人依法提出的上诉。

第二,审理的对象不同,第一审程序是审理公诉机关或自诉人所指控的犯罪事实和诉讼要求,其内容集中反映在起诉书或自诉状之中,第二审程序则是审理第一审的判决或裁定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适用法律是否正确,处理是否适当,其内容集中反映在一审的判决书或裁定书之中。

第三,有权进行审理的法院不同,第一审程序可以由任何一级法院进行,第二审程序只能由一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进行,所以基层人民法院夫权审理第二审案件。

第四,审理案件

程序和对案件的处理结果不同,第二审、程序除必须遵守第一审程序的各项原则和制度以外,还有某些特有原则,第一审必须开庭审理,第二审程序中有些案件可以不开庭审理,第一审程序可以依法适用简易程序,第二审程序不得适用简易程序。

第五,判决和裁定的效力不同,第一审的判决和裁定只有在法定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以内没有上诉或抗诉的才发生法律效力,第二审的判决和裁定,一经作出则立即生效。

第二审程序民不同于审判监督程序,在审判监督程序中,有些案件可以适用第二审程序审理,但是它不是第二审案件,而是再审案件。

51、试述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含义。

52、试述两审终审制的含义。

53、试述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的案件应如何处理。

答:(1)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不抗诉的,在上诉期满后3日以内报请高级人民法院核准。(2)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上诉、人民检察院抗诉的,高级人民法院经第二审、复核同意判处死刑的,作出维持死刑判决的裁定;不同意判处列刑的,可以直接改判或者发回重新审判。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对高级人民法院第二审维持列刑判决的案件不再进行复核的情况,这种完全“合二为一”的做法不够慎重。(3)依授权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的案件,判处列刑缓期2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应当执行死刑的,报请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经高级人民法院第二审或者复核后改判为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判决,即为终审判决。

54、简述死刑案件的核准权。

答: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可以提审或者发回重新审判。

高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的和判处死刑的第二审案件,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55、试述审判监督程序与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的区别。

答:其主要区别是:(1)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对象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包括已经执行完毕的案件。第二审程序审理的对象,则是判决和裁定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2)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必须是最高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以及各级人民法院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或者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上级人民检察院。(3)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即必须经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审查,认为已生效的判决和裁定在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上克有错误,第二审程序的提起,则对上诉人的上诉理由未作限制,不论上诉人提出什么理由以及理由是否充分,上一级人民法院都必须依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4)提起审判监督程序,法律没有规定期限,只有要改无罪为有罪时,要受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的限制。而第二审程序的上诉或抗诉,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如无正当理由而逾期上诉或抗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则不予受理。(5)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案件的法院,既可以是原审的第一审人民法院或第二审人民法院,也可以是提审的上级人民法院。按照第二审程序审判案件的法院,则只能是第一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6)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法律没有作出不得加重被告人刑罚的规定,因此,重新审理作出判决时,既可以减轻被告人的刑罚,也可以加重被告人的刑罚。而按照第二审程序审判的案件,必须严格遵守“上诉不加刑”原则,对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的案件,改判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

审判监督程序与死刑复核程序,虽然都是刑事诉讼中的特殊程序,,都是实现审判监督的一种方式,但它们也各有特点。审判监督程序适用于一切判决和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而确有错误的案件,包括死刑案件;可以由各级人民法院进行重新审判。而死刑复核程序则只适用于判决未发生法律效力的死刑、死缓案件;有权对死刑案件进行复核的,只有最高人民法院或者经其授权的高级人民法院,等等。死缓的核准权则由高级人民法院行使。

56、简述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

答:一、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和审判委员会;二、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级人民法院;三、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

57、哪些判决、裁定是生效的判决、裁定?

答:(1)已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抗诉的判决和裁定,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和裁定;(2)终审的判决和裁定,包括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的第二审和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切判决和裁定;(3)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死缓期2年执行的判决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授权核准的死刑判决。

58、试述暂予监外执行的概念、适用对象和适用条件。

答:其概念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由于出现了法定的某种特殊情形,不适宜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执行刑罚时,暂时采取的一种变通执行的方法。

其适用对象是仅限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

期适用条件是:(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3)生活不能自理的。

59、公诉案件的被害人与自诉人在诉讼地位和权利义务上有哪些异同?

答:被害人的诉讼地位,是执行控诉职能的当事人。他的诉讼权利主要有:请求立案;申请回避;委托诉讼代理人;要求赔偿损失;对不立案和不起诉的决定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诉或依法向法院提起自诉;出席法庭并陈述案情,发问被告人,参加证据调查与质证,申请通知新的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重新鉴定或勘验,参加法庭辩论;对一审判决在法定期限内请求抗诉;对生效判决或裁定提出申诉,要求重新审判等。

自诉人在诉讼中享有广泛的诉讼权利,主要有:向人民法院直接提出自诉和委托诉讼代理人;申请撤回自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同被告人自行和解;作为原告人出席法庭参加法庭审判和同被告方辩论;申请回避;提出上诉;对生效判决裁定提出申诉,请求重新审判等。

自诉人负有举证责任,捏造事实,伪造证据要承担诬告陷害的法律责任;自诉人应当亲自参加诉讼。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171条增加规定,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诉处理。

60、试述延期审理和中止审理的区别。

(1)前者只适用于审判阶段,而后者则适用于侦查、起诉和审判的各个阶段;(2)前者只

是暂时停止审判,其他诉讼活动继续进行;而后者则是暂时停止诉讼;(3)前者受诉讼时限的制约,而后者则不受制约。

61、试述刑事审判的主要特征。

62、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哪些规定?

(1)无正当理由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住处。

(2)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3)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4)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63、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哪些规定?

答:应遵守:(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住处,住处指其居住的处所。无固定住处的,未经批准不得离开公安机关指定其居住的居所;(2)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即未经公安机关批准不得会见其共同居住的人以外的其他人。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想会见他人,必须经执行监视居住的公安机关批准,经有关机关同意后,方可会见。(3)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4)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5)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期末复习指导小黄册的案例

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

1、(1)刑事诉讼法8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本案中,李希全的行为是不作为形式的故意杀人罪,有犯罪事实,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因此,应当立案。

(2)本案是故意杀人罪,属于公诉案件,应当由公安机关立案。

2(1)刑事诉讼法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取保候审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形:①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②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本案犯罪嫌疑人江某,患有严重传染病,需要隔离,对其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因此可以采取。

(2)公安机关的做法是正确的。我国刑事诉讼法要求保证人应当具备的条件是①与本案无牵连;②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③享有政治权利;④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本案江某的弟弟常年在外地做生意,行踪极不稳定,不符合保证人的条件,因此不能做保证人。

(3)若江某无法提供别的保证人,他可以向有关的司法机关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保证不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也可以获得取保候审。

3、刑事诉讼法第56条规定了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依法被取保候审期间应当履行的义务:①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②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③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④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本案中孙玉A行为违反了上述的第①项规定;B行为违反了上述的第②项规定;C行为违反了上述的第④项规定;

D行为违反了上述第③项规定。

4、市检察院的抗诉不合法,刑事诉讼法第205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本案中的市检察院作为地方一级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无权按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如果发现确有错误,只能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报告,提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即省人民检察院向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z D m j L+l J

5、C行为与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符。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自诉案件如果适用简易程序应在20天内审结;适用普通程序的参照公诉案件的审结期限。刑事诉讼法第168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1个月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本案中法院与受理案件后10个月后第5日宣判是错误的。k n jc O;] |;` T6S \ S

6、(1)本案的判决尚未生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01条的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第一审案件,被告人不上诉、人民检察院不抗诉的,应报请高级人民法院核准;高级人民法院同意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作出予以核准的裁定;认为原判较重,不同意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可以直接改判;如果认为必须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或者认为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应当发回中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对于重新审判的判决,可以上诉、抗诉。所以本案必须经过死刑复核程序方能生效。

7、B.刑事诉讼法第165条规定,“在法庭审理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审理:①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重新鉴定或勘验的;②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建议的;③由于当事人申请回避不能进行审判的。本案的情形符合第①种情形,因此法院应延期审理。

8、吴某应向该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刑事诉讼法20条的规定,我国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包括危害国家安全案件;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外国人犯罪的案件。本案被告人梁某是美国公民,因此其涉嫌虐待罪案件的审理应由该市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9、被告人阎华的行为构成侵占罪,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8条的规定,“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第170条规定,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包括侮辱、诽谤案;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虐待案;侵占案,属于自诉案件的范围。本案属于侵占罪,应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10、(1)区人民法院不受理林某的附带民事诉讼符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只是解决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物质损失,本案中自诉人林某在提起刑事自诉的同时要求法院判决双方离婚,因此法院不能受理。@

(2)法官陈某的拘传行为违反了下列规定:

①填写《拘传证》,由人民法院院长批准。本案未经院长批准;.

②对被拘传的被告人,拘传后应当立即进行讯问,讯问结束后立即放回,不得变相羁押;本案中将被告人关在候审室中进行羁押;

③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本案拘传三天后得到保证后方才放人的做法违反法律程序。

(3)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执行拘传时,遇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抗拒的情形,执行人员有权使用戒具。

11、A.本案应由检察机关决定逮捕。刑事诉讼法第59条规定,“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

12、(1)市人民检察院撤回抗诉合法。刑事诉讼法第185条规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如果认为下级人民检察院的抗诉不当,可以向同级法院撤回下级检察院的抗诉。 x? q H i f k0o

(2)若市中级人民法院发现此案确有错误,可以在检察机关撤案后,在判决生效后,由法院院长将案件提交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认为原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按审判监督程序再审。

13、(1)甲向公安机关的陈述属于被害人的陈述;乙向公安机关检举时的陈述属于证人证言;张某在拘留时的陈述属于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辩解。

(2)乙向公安机关的检举是直接证据,是传来证据。凡是可以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属于直接证据;凡是不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而是从间接的非第一来源获得的证据材料,都是传来证据。本案中乙所知道的犯罪事实不是其亲眼所见,而是听甲的陈述得来的,因此是传来证据;乙陈述的内容可以不经推理就可以直观的说明被指控的犯罪行为是否发生,因此是直接证据。

14、(1)本案收集的证据有:证人证言(小王的证言);被害人的陈述(张小妹的陈述);物证(鞋印、手表、钱包、菜刀);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与辩解(李大龙);鉴定结论(鞋印鉴定、血型鉴定、伤口鉴定)。

(2)本案中三角刮刀不属于证据,因其与本案无关。

(3)我国刑事诉讼证明的标准体现为认定有罪必须作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所谓“证据确实”是指据以定案的证据均以查证属实即每一个证据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且与案件事实之间存在客观联系,可能据此推论出犯罪事实。“证据充分”是指查证属实的证据在数量上必须符合法律关于定罪的要求。从本案收集到的证据看,无论在证据的质和量两方面都足以推断出本案中的犯罪嫌疑人李大龙的犯罪行为。

15、本案必须证明的事实有:

16、

在本案的侦查中,侦查人员收集证据存在问题有:

(1)不应集体询问证人。询问证人应当个别进行,不允许采取开座谈会或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以免串通相互影响。

(2)不应只有侦查人员张某一人讯问.因为讯问犯罪嫌疑人时,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3)张某的第一句话有两处错误,一是侦查人员讯问犯罪嫌疑人,应首先讯问其是否有犯罪行为;二是犯罪嫌疑人有权作无罪辩解。

(4)张某的第二句话错,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本案中赵某已被采取强制措施(拘留),从拘留之日起即可以聘请律师。(5)张某的第三句话有一处错误,是公安机关拘留人时,必须出示拘留证。(6)张某第四句话的错误为(1)有罪推定。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责任。(2)侦查人员不能以威胁、引诱、欺骗的方法收集证据;本案中老实交代则释放,顽抗则重罚,而不问有罪或无罪,实属采用引诱、欺骗的方法收集证据;“你若顽抗到底,我们公安机关将从重处罚你”的说法是错误的,只有法院有处罚权。+w m P1Us-l

(7)张某多次打赵某的耳光,并罚赵某跪在地下属于刑讯逼供。

(8)拘留后应在24小时以内进行讯问,本案过了两日才开始讯问的做法是错误的。

17、

我认为本案中共犯口供的性质仍然是口供,共犯不能互为证人,对待共犯口供的原则仍是《刑事诉讼法》第46条的规则,但是当确实无法取得其他证据的情况下,如果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可以在非常谨慎的前提下以共犯口供作为定案的根据:各被告人分别关押,能够排除串供的可能性;各被告人的口供都是在没有任何违法的条件下取得的,能够排除刑讯逼供或引诱欺骗的因素;各共犯供述的犯罪事实细节上基本一致,在分别指认的前提下可以确认他们

到过现场。

18、

第一种观点正确。本案犯罪嫌疑人的盗窃罪属于公诉案件,应该由检察院向法院提起诉讼;虐待罪属于自诉案件,虽然是同一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但本罪属于亲告罪,应该由受害人本人向法院提起自诉,不能由检察院将两种案件一并起诉。

19

不符合法律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3条规定,“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自受到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3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本案中检察院于5日后才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刑事诉讼法第32条规定,“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本案中犯罪嫌疑人提出的辩护人虽有过前科劣迹,但不属于本条所规定的“正在被执行刑罚和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因此检察院应予允许。

20、

马某的反诉不合法。反诉是指自诉案件的被告人作为被害人控告自诉人犯有与本案有联系的犯罪行为,要求人民法院追究其刑事责任。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反诉的被告必须是本案自诉人;反诉的案件必须是与本案有关的犯罪行为;反诉的内容必须是属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5]本案中马某被指控犯有故意伤害罪,属于公诉案件,不能提起反诉,所以人民法院将马某的故意伤害罪和梁某的侮辱罪合并审理。

21、

县公安局的做法是正确的。刑事诉讼法第30条规定,“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本案中刑侦队长与犯罪嫌疑人有同学关系,本人提出回避申请,但由于本案案情重大,时间紧迫,在决定作出之前,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22、

人民法院不能数罪并罚。应当作出延期审理的决定,将甲走私犯罪事实交由检察院立案侦查,待查清新的犯罪事实后,再起诉到法院审判。

23、

高级人民法院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的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

根据刑诉法规定,对于中级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在法定期限内被告人不上诉,检察院不抗诉的,应报请高级法院核准。高级法院认为原判适用刑罚不当的,应直接改判。

24、

对盛某不能适用死刑或者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对审判时怀孕妇女的规定,也适用于在羁押期间已做了人工流产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包括死刑立即执行和缓期2年执行。

25、

本案应由公安机关受理。本案属于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属于自诉案件,由法院直接受理,但造成严重后果的,转化为公诉案件。本案的被害人死亡,无法自诉,因此,应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26、

(1)本案不应公开审理。按照刑事诉讼法11条的规定,14岁以上不满16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本案被告人年15岁,不应公开。

(2)人民法院审理刑事公诉案件不能进行调解。不能“以民代刑”,即采用多赔偿

的办法减轻被告人的刑罚。

29、

(2)公安机关:

(1)于5月16日才向检察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不符法律规定。

根据刑诉法第69条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

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即公安机关向检察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期限最长为7日,本案已超期。

(2)在接到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书后未立即释放崔某不妥。

根据刑诉法第70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决定,认为有错误的时候,可以要求复议,但是必须将被拘留的人立即释放。”因此公安机关在复议期间,应将崔某立即释放。即使认为决定有错误,应先放人再复议、复核。

(3)拘留超期不妥。根据刑诉法规定,一般拘留最长为14天。

检察机关:

本案由区检察院向区法院提起再审抗诉不妥。

根据刑诉法规定,区检察院认为区法院已生效裁判有错误,应提请上一级检察院向其同级法院抗诉。

法院:

(1)在接到报案后未接受案件不妥。

根据刑诉法第84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

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

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因此法院不应告诉群众应将其扭送到公安局,而是应该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再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根据刑诉法规定,公、检、法

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应先接受,然后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管辖。

(2)法院派法警将其逮捕不妥。逮捕应由公安机关执行。(3)法院公开审理本案不妥。被告人17岁属未成年人,一般不公开审理。

(4)在审理过程中,被告人嫌律师辩护不力,拒绝其继续辩护,要求自行辩护,法院批准不妥。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38条的规定,被告人在开庭审理时不满十八周岁的,被告人拒绝人民法院指定的辩护人为其辩护,有正当理由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但被告人需另行委托辩护人,

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为其指定辩护人。因此本案法院批准崔某自行辩护是错误的。8_3E |(5)法院将其交给其所在单位负责执行不妥。

根据刑诉法第217条规定:“对于被判处徒刑缓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交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考察。“因此本案由法院将崔某交给其所在单位负责执行是错误的。

(6)法院指派原合议庭庭长和另外两名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审理该案审理该案不妥。

根据刑诉法规定,按审判监督程序重审的案件,应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

因此法院指派原合议庭庭长和另外两名审判人员组成合议庭审理该案是错误的。

30、

(一)人民检察院不合法:

(1)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应由公安机关执行。

(2)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其中一种方式即可。(3)检察院冻结的赃款,只能在判决生效后,才能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4)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期限应是一个月,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本案检察院耗时一年,超限。

(5)检察院对未生效的判决、裁定的抗诉,应当通过原审法院提出抗诉书,并且将抗诉书抄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不能直接向二审法院提出抗诉。

(二)二审法院:

(1)二审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