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气温和温度带

中国的气温和温度带

中国的气温和温度带
中国的气温和温度带

中国的气温和温度带学案

【学习要点】

一自主学习 1 掌握气温分布图的阅读方法,准确独处等温线的温度 2 通过阅读冬夏气温图,掌握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二重点探究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三生活应用了解气温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记住温度带的划分及其作物熟制

【观察发现】

活动一:

读课本图2—22﹤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思考:

1 找出-8℃ 0℃ 8℃等温线并在每条等温线的末端标注相应的度数

2 用醒目的颜色描出0℃等温线,观察它大致经过(山脉)--

(河流)一线

3 找出一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地区,算一算温差是多少

4 总接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活动二

读课本图2—23﹤中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思考:

1 七月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在℃以上

2 七月平均气温最低在,原因是

3 七月我国南北温差大约℃

4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

活动三

读课本图2—24﹤中国温度带的划分﹥,思考

1 在图中划出秦岭—淮河经过的地区

2在图中填出各温度带的名称

3指图说出各温度带熟制

【合作探究】

一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

读表:冬至日三地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的比较

地点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

漠河53029′N13°4′7时30分

北京39054′N26°40′9时12分

广州2308′N43°25′10时43分

⑴三地由南向北的顺序排列:

⑵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是>>

⑶三地日照时间由多到少是>>

⑷三地获得太阳光热由多到少是>>

由此可知:冬季,我国越往北正午太阳高度越,日照时间越,获得太阳光热越。

二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的成因

读表:夏至日三地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的比较

⑴三地由南向北的顺序排列:

⑵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是>>

⑶三地日照时间由多到少是>>

由此可知:夏季,我国正午太阳高度北方(大于或小于)南方,但日照时间北方(长于或短于)南方,因此南北获得太阳光热差不多。

1-3温度和气温

1-3 温度和气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学习课题。 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

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 三、气温的测量 1、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 2、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4、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5、教师小结。 四、课后作业 1、我会填: (1)、一天之中(日出前的凌晨)的气温最低。 (2)、一年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2、我会选。 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是( 3 )。 (1)上午10时(2)中午12时(3)下午2时 五、课后反思:

中国的气温与温度带

中国的气温与温度带——导学案 【学习要点】 一、自主学习: 1、掌握气温分布图的阅读方法,能准确读出等温线的温度。 2、通过阅读冬夏气温分布图,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了解我国南北气温特征的差异。 二、重点探究: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三、生活应用: 了解气温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的影响,记住温度带的划分,了解各温 度带的熟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板块一:观察发现】 活动一: 读《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思考: 1、找出-8℃、0℃、8℃等温线,并在 每根等温线的东端标注相应的温度 值。 2、用醒目的颜色画出0℃等温线,观 察它大致经过的山脉和河流。 3、找出一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地 区。算一算温差为多少? 4、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 ,北方 南南方 。 活动二: 读《中国七月平均气温》图,思考: 1、七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哪里, 为什么? 2、七月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在多 少摄氏度以上? 3、我国南北的气温大约相差多少度? 4、我国夏季气温特点:南北温差 , 全国普遍 。 学以致用: 1、周末爸爸要去吉林出差,顺便还想去爬长白山。为轻装前进,他打算就穿一身运动装去。这样做合适吗,为什么? 2、南方人都说,北方人比他们更懂得穿衣打扮,因为我们衣橱里的衣服种类总是比他们多。他们想得对吗? 3、读下面A 、B 两城市各月气温曲线图: 1、算一算,一月、七月两地气温分别相差多少℃? 2、两地气温年较差各为多少? 答:A 为 ℃、B 为 ℃。 3、如果这两个城市分别为广州和哈尔滨,则 A 是 、B 是 。 气温(℃) A 气温(℃) B 中国的气温与温度带——导学案 共4页 第1页 中国的气温与温度带——导学案 共4页 第2页

地理:温度带的划分

按照积温来(气温大于等于10度的持续期)划分温度带: 以各个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 温度带: 分为热带温带(南温带,北温带)寒带(北寒带,南寒带) xx北回归线之间是热带 北回归线至北极圈是北温带 北极圈至北极点是xx 同样的 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是xx xx圈至xx点是xx 年积温小于1600度: 寒温带 年积温大于1600度小于3400度: 中温带 年积温大于3400度小于4500度: 暖温带 年积温大于4500度小于8000度: 亚热带 年积温大于8000度: 热带

年积温小于2000度的xx: 高原气候区 1.冬季气温的分布从1月等温线图可看出:0℃等温线穿过了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此线以北(包括北方、西北内陆及青藏高原)的气温在0℃以下,其中黑龙江漠河的气温在-30℃以下;此线以南的气温则在0℃以上,其中海南三亚的气温为20℃以上。因此,南方温暖,北方寒冷,南北气温差别大是中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征。 这一特征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纬度位置的影响冬季阳光直射在南半球,中国大部处于北温带,由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少,同时中国南北纬度相差达50℃,北方与南方太阳高度差别显著,故造成北方大部地区气温低,且南北气温差别大。 冬季风的影响冬季,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常有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吹来,北方地区首当其冲,因此更加剧了北方严寒并使南北气温的差别增大。 2.夏季气温的分布从中国夏季7月等温线图上可以看出: 除了地势高的青藏高原和天山等以外,大部地区在20℃以上,南方许多地方在28℃以上;新疆吐鲁番盆地7月平均气温高达32℃,是中国夏季的炎热中心。所以除青藏高原等地势高的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气温差别不大,是中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征。 其形成原因有: 夏季阳光直射点在北半球,中国各地获得的太阳光热普遍增多。加之北方因纬度较高,白昼又比较长,获得的光热相对增多,缩短了与南方的气温差距,因而全国普遍高温。 温度带 ≥10℃积温 生长期(天)

《气温和温度带》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 ——气温与温度带 一、教案背景 《中国的气候》这节课内容较多,在设计教学时,我把气温与温度带作为了一课时来进行教学。 二、教学课题 气温与温度带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这节课内容较多,在设计教学时,我把气温与温度带作为了一课时来进行教学。主要学习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年多的地理学习经验,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初步具备了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现在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尤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地理要讲究方法,更离不开地图,利用对各种地图的学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启发学生获得新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空间概念,提高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做到“图”“文”合一,融会贯通。 五、教学方法 激励鼓动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活学创新法、省学检测法。 六、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以及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与依据 2、能力目标: 掌握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的形成原因 3、情感目标: 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的观念 教学重点 1、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2、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及依据 教学过程

导入:(略) 活动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读课本P28–P30,自主完成问题 1、我国1月份0℃等温线大体经过______(山脉)、_____(河流)一线。 2、我国1月气温最高值是___ ℃,最低值是___ ℃,南北相差___℃,其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__ 附近,原因是。 3、我国7月气温最高值是___ ℃,最低值是___ ℃,南北相差___℃,其中气温最低的地方是__ ,原因是。 4、由第2、3小题可推出,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就越,夏季南北。 5、我国根据各地(≥10℃)的多少,自北向南划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温度带,还有一个________区。(五带一区) 6、按要求完成下表。 ①结合下图,在表中填出各温度带包括的主要地形区(地区) ②在下表中,填出各温度带的主要作物及作物熟制

温度和气温教案

3、温度和气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感知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教师:地点卡片、百叶箱、课件 学生:每小组一只温度计、一张气温数据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日常生活中使用过哪些温度计? 生:体温计、气温计 师:体温计用来测量我们身体的温度,而气温计测量的是什么的温度? 生:大气。 师:同学们会正确的测量气温吗? 2、分发给小组一只温度计。 3、师:认真观察气温计,它有什么组成? 引导学生回答:外表有摄氏度的数值,内部嵌着一根玻璃管,玻璃管上有刻度,还有液泡和液面组成。 师: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吗?

生:每格代表一个摄氏度。 师:那水结冰的温度是几度啊?负18度和18度分别在气温计的哪个位置呢? 学生寻找读数,课件展示。说明零度以上读数越大温度越高,零度以下读数越大温度越小。温馨提示:正确的读法应该是用手拿住温度计空白部,眼睛平视液面的刻度位置,且等液面稳定,不再升高或降低后读数。 二、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师:同学们读的都很正确,那现在教室的温度是多少呢?教室外面又是多少温度?会比教室内温度高吗?教室外不同的地方温度会相同吗? 生:……. 师:同学们都认为教室外的温度比教室内的高,肯定是这样的吗?那我们一起来测量下走廊上、阳光下、大树下、教室内的温度,然后进行比较,到底哪个地方的温度会最高,是不是走廊上、阳光下和大树下的温度都比教室内高呢。 师:每3个小组测一处温度,这样多次测量可以提高我们的准确性。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在作业本活动记录1上。外出测量温度之前老师有几个温馨提示:整个活动过程我们要保持安静,读数时必须注意要等液面的温度不再变化时再读数。当音乐声响起,请同学们安静的回教室。(测量室外温度。带学生到室外,每组选择室外不同的地点测量气温。记录测得的气温和地点。) 将学生测得的温度写在地点卡片之下,提出问题:那个地方的温度最高?哪个最低? 师:那我们天气预报员播报的温度与我们测量的温度中哪个最接近呢?(学生猜测)师:气象家测量气温是怎么样测量的呢?出示图片,这是百叶箱,气象学家们给温度计安了这么一个小家,这个小家有什么好处? 学生观察,说说观察到了什么? 生:白色的,有百叶,上面有盖子。 师:为什么要制作这样的一个百叶箱呢?白色可以遮挡住强烈的太阳,百叶可以通风。气象员测量的气温是在室外通风阴凉的地方测量的温度。那与我们测量的温度中哪个地方的温度最接近啊?(大树下)。这回同学们都做了一个小小气象家了,真了不起。 三、气温的测量 刚才在同学们相互的合作下,我们在同一个时间内分别测量出了四个地方的温度,它们都各部相同。那一天中同一个地点的温度会发生变化吗?如果变化了会不会有规律呢?

中国气候之气温与温度带

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第二节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使学生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3.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等温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技能,以及运用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2.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 阅读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教具准备】 中国气温分布和温度带课件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可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复习已学知识,引入新课。具体步骤如下: [展示图片] 1.2月份黑龙江省的漠河和海南省的海口的景观照片。 2.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和广州“迎春花市”的照片。 [提问] 从照片上看,冬季我国南北两地的气温有什么差异? [讲述] 2月份,黑龙江省漠河冰天雪地,而海南省的海口是阳光明媚春意盎然了;哈尔滨的冰灯中外闻名。当地人利用冬季封冻的松花江天然冰块,精心雕刻成各种奇异壮观的冰雕艺术品,在各色灯光的映照下,色彩缤纷。冰灯游园会一般从元旦开始,一直延续到春节以后。每年都吸引很多游人冒着严寒前来观赏。而南国的广州,素有“花城”的美称。但花色最多、品种最齐、赏花人最多的要算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了。迎春花市从春节前三天开始,

一直到除夕之夜。虽然这时正是我国最冷的季节,但在这里却是百花盛开,春意浓浓。可见,冬季我国南北气温相差十分悬殊。 [承转] 那么,同学们,你们能回答我几个问题吗?1.我国南北气温存在着怎样的差异吗? 2.我国气温分布有哪些特点呢? 3.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南北气温的差异呢?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能找到答案,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板书] 第二节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一、气温的分布 [板书] 1.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 [PPT展示] 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或让学生阅读课本P32图2-2)。 [读图回答] 1.在图2-2中找出0℃等温线,在图上用彩笔描出(教师向学生说明,等温线就是在地图上把地面上气温相等的各点连结起来的圆滑曲线。),说说0℃ 等温线南北两侧的气温分布情况。(0℃等温线以北<0℃,0℃等温线以南>0℃) 2.看看0℃等温线大体与哪条河流和山脉的分布一致。(教师向学生说明,1 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这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要求 学生记住) 3.黑龙江省漠河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约为-32℃) 4.海南省海口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学生回答:16℃以上) 5.计算一下,我国南北1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多少度?(相差约50℃) 6.自南向北,我国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愈往北,气温愈低) [归纳] 从1月平均气温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冬季气温南温北寒;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气温越低;1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沿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板书]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1.0°C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 2.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温北寒,越往北气温越低,南北温差大。 那么,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如此悬殊呢? [阅读] 阅读课文P32“阅读”部分内容回答:导致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有哪些?

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描述1月0oC等温线的分布,知道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有关地理图表的能力。 2.通过读图和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温度带的主要分布地区及温度带的划分标准。 3.使学生正确认识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理解气候与人类生活密切,从而增强环境意识,懂得利用不同的热量资源,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 4.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农作物品种多样世界罕见的国情,增强爱国情感。 5.通过分析、讨论所给资料,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类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降低气候对人类的不利影响。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本节教材从春节我国南北两地的不同景观入手,引出了我国南北气温差异这一话题。通过安排学生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使其了解我国气温在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上的特点。紧接着,教材又通过表格、图片、文字及一系列思考题,让学生结合纬度位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形等方面的知识来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教材又介绍了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这一部分现作为选学内容),以及温度带对我国各地农业的影响,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密切的关系,温度带是连接我国气温基础知识和农业生产的纽带,是基础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 2、我国1月0°C等温线的分布。 3、绘制、阅读和分析有关地理图表。 难点:冬季我国南北气温悬殊的原因。 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本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关系极为密切:首先,我国南北气温的地域性差异是由于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造成的;其次,这种差异会造成各

地区在民俗、建筑、饮食等各方面的不同,尤其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更是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各种实例使学生对气候在自然地理要素中的重要位置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从学科能力上来讲,本节侧重于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等温线图。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接触过等高线图,本节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形成读等值线图的思维方式。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对于P40的阅读材料"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一段,在学生阅读之后,可以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冬季最冷的地方在漠河容易理解,因为它的纬度在我国最高。但为什么最热的地方不在曾母暗沙而在吐鲁番?"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使其认识到地理要素之间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用地理的头脑分析现实问题的意识。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该对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密切关系有更为深刻的体会。 关于“冬季温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的教法建议 关于冬季我国温差大,而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的原因:这一问题合起来一起分析可能更利于学生理解。首先引导学生看“冬至日三地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逐渐地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三地的纬度有什么不同?随着纬度的变化太阳高度和昼长是怎样变化的?太阳高度的大小和白昼的长短说明了什么?”然后让学生简单的列出一个示意性表格(如表一),再沿着这种思路考虑夏季的情况。通过列表分析,思路就比较清楚了。 表一(冬季) 表二(夏季)

温度和气温

温度和气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前面一节课我们绘制了天气日历,每天的气温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那么我们如何来测量并记录气温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 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在研究以前,先考考大家:你们知道什么是气温吗?气温与温度是一样的吗?你听说过描述一个地方气温的哪些词语?

2、那么一个地方的气温该怎么测量呢? 3、我们在测量气温时选择任何一个地点都可以吗? 教室内的温度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复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组成 (2)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 (3)平视温度计。计数稳定后再读数。 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5、现在我们就用温度计到不同的地点测量温度并记录在每小组的记录表中。 6、每位组长领取记录表和温度计。强调分组纪律。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 7、总结: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介绍百叶箱 三、气温的测量 1、看来不同地点的温度不同,不同时间的温度是一样的吗?比如操场在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的温度一样吗? 2、现在是一个同学的测量结果,通常为了便于观察我们可以把记

四年级科学上册《温度和气温》教案

温度和气温 探究活动分析: 1.温度计的使用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在前两课中,学生实际上已经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2.每个小组或每个同学都将再次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每天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中。 3.为了提高学生们测量的准确性,有必要在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进行指导:1、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温度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5或10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4.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4.对测量的气温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并指导学生把测得的气温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我们的日期——温度表”上。 5.利用收集的数据制成“温度填充图”,分析每天选择同一时间测量气温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学习课题。 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气温分布和温度带教案(七年级地理)

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教学目的: 1.了解并掌握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冬季O℃等温线所穿过的地区;理解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掌握温度带的划分标准及分布。 2.通过学习气温分布特点,培养学生使用等温线图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气温分布特点成因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气温及温度带的讲解,使学生更加体会我国疆域的辽阔,气候资源的优越,从而为祖国大好河山而自豪的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1. 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成因。2.温度带划分及分布。 本节难点:生长期和积温等概念的理解及温度带的具体分布。 教学方法讲解法与练习法相结合。 教具: 一、七月等温线图,温度带的划分图,三地在冬至日和夏至日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表(投影片)。 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讲到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第二课时讲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 教学提纲: 一、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1.特点 2.原因 二、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1.特点 2.原因 三、温度带 1.生长期和积温的概念 2.划分温度带的依据 3.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 同学们都有亲身的感受,每当冬季来临的时候,天气变得十分寒冷,夏季到来时,天气又变得十分温暖。大家知道,我国国土辽阔,南北跨度很大。那么,我国南方和北方气温有没有差别呢?如果有的话,又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学习新教材 ..... [阅读思考]结合课本第29页插图,阅读课本第一、二自然段,说明哈尔滨

和广州气温有什么不同? 第二节气温分布和温度带[板书] 一、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板书] [教师归纳]同是除夕之夜,北国的哈尔滨冰天雪地,十分寒冷;而南国的广州却鲜花斗艳,温暖如春。这一自然现象充分说明,同是冬季,我国南方和北方气温相差悬殊。 [读图练习]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秦岭—淮河—线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度? 2.从秦岭—淮河—线往北,气温变化趋势如何?最北端气温是多少度?从秦岭一淮河往南气温变化趋势如何?最南端气温是多少度?我国冬季南北温差是多少度? [教师归纳]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冬季O℃等温线穿过的位置。从此线往北温度越来越低,黑龙江省最北端的平均气温大约是零下32℃左右。从此线往南气温越来越高,最南端的南海诸岛气温大约是16℃。我国南北之间的温差约为48℃。 [提问]请同学概括一下我国冬季气温分布有何特点? 1.特点: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越往北气温越低,越往南气温越高。[板书] 2.成因[板书] 越少,因此温度就越低,天气越寒冷;相反越向南气温越高。 [提问]从冬季风形成的源地和风向考虑,分析冬季风对我国南北方气温有何影响? [教师归纳]我国北方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寒冷气流影响强烈,加剧了北方的寒冷。又由于南方距冬季风源地远,又受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南岭高大地形的阻挡,使得冬季风的势力越来越弱,甚至云南的南部、广东的雷州半岛、台湾南部、海南省基本上不受冬季风影响,所以气温高。 二、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板书] [读图练习]读《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提问]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在多少度以上?黑龙江北部和南海诸岛的气温各多少度?温差有多少度? [教师归纳]我国夏季绝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在16℃以上。黑龙江省北端气温约为16℃,南海诸岛的气温约为28南北温差只12℃。可见,我国夏季南北温差不大,且普遍高温。 1.特点: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板书]

3.1气温分布和温度带.处理

3.1气温分布 一、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综合程序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习时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为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在课件的应用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和多媒体课件,不仅要求他们仔细观察、思考、而且要求他们讨论回答,用口头语言将所学内容表达出来,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掌握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够正确描述1月0oC等温线的分布,知道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有关地理图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正确认识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理解气候与人类生活密切,从而增强环境意识,懂得利用不同的热量资源,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 重点和难点: 重点: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2、我国1月0°C等温线的分布。 3、绘制、阅读和分析有关地理图表。 难点:冬季我国南北气温悬殊的原因。 三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本节教材从春节我国南北两地的不同景观入手,引出了我国南北气温差异这一话题。通过安排学生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使其了解我国气温在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上的特点。紧接着,教材又通过表格、图片、文字及一系列思考题,让学生结合纬度位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形等方面的知识来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教材又介绍了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这一部分现作为选学内容),以及温度带对我国各地农业的影响,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密切的关系,温度带是连接我国气温基础知识和农业生产的纽带,是基础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 2基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本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关系极为密切:首先,我国南北气温的地域性差异是由于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造成的;其次,这种差异会造成各地区在民俗、建筑、饮食等各方面的不同,尤其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更是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各种实例使学生对气候在自然地理要素中的重要位置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从学科能力上来讲,本节侧重于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等温线图。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接触过等高线图,本节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形成读等值线图的思维方式。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对于P40的阅读材料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一段,在学生阅读之后,可以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冬季最冷的地方在漠河容易理解,因为它的纬度在我国最高。但为什么最热的地方不在曾母暗沙而在吐鲁番?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使其认识到地理要素之间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用地理的头脑分析现实问题的意识。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该对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密切关系有更为深刻的体会。 关于“冬季温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的教法建议

温度与气温

温度与气温 小泊头镇小学陈海霞 教材分析 《温度与气温》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是本单元第一个指导学生进行测量活动的实践课。全课由如何使用温度计以及如何读写温度、测量和记录气温实践活动、分析气温变化和思考相关问题等环节构成,力求教会学生如何测量气温,并在整理观测记录中懂得一天内的气温变化规律。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利用图片展示了一支温度计和学生测量气温的情境图,意在使学生回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以前学过的温度计相关知识进行回忆,重点回忆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如读数的方法,数据的记录方法等。教材问题“教室内的温度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提示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不同地点的温度,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认识到:在相同的时间里,不同地点的气温是不同的。并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介绍百叶箱的资料,使学生对气温有全面认识。教材最后的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实验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介绍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第二部分:气温的测量。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气温是不同的。在这一环节中,重在让学生认识在同一地点不同时间里气温的区别,并会绘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分析曲线使学生认识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并展示一张制作好的气温变化图,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指导曲线图的认识方法。而学生制作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这一活动可以安排在课下进行,并通过亲自分析曲线特点进一步认识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天气变化缺乏主动的关注,很少能有意识的观察天气,定时收集每天的天气信息,但能意识到天气变化能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本课教学时的季节温差大,学生会对这种温度的变化产生一定的好奇心,这是进一步学习的促进剂。不过,尽管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学过温度计测量水温,但温度计的使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在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时,应注意由扶到放,把使用温度计的技能训练放在一个较为重要的地位,为正确测量气温做好铺垫。 科学探究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科学知识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中国的气温和温度带

中国的气温和温度带学案 【学习要点】 一自主学习 1 掌握气温分布图的阅读方法,准确独处等温线的温度 2 通过阅读冬夏气温图,掌握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二重点探究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三生活应用了解气温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记住温度带的划分及其作物熟制 【观察发现】 活动一: 读课本图2—22﹤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思考: 1 找出-8℃ 0℃ 8℃等温线并在每条等温线的末端标注相应的度数 2 用醒目的颜色描出0℃等温线,观察它大致经过(山脉)-- (河流)一线 3 找出一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地区,算一算温差是多少 4 总接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活动二 读课本图2—23﹤中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思考: 1 七月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在℃以上 2 七月平均气温最低在,原因是 3 七月我国南北温差大约℃ 4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 活动三

读课本图2—24﹤中国温度带的划分﹥,思考 1 在图中划出秦岭—淮河经过的地区 2在图中填出各温度带的名称 3指图说出各温度带熟制 【合作探究】 一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 读表:冬至日三地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的比较 地点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 漠河53029′N13°4′7时30分 北京39054′N26°40′9时12分 广州2308′N43°25′10时43分 ⑴三地由南向北的顺序排列: ⑵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是>> ⑶三地日照时间由多到少是>> ⑷三地获得太阳光热由多到少是>> 由此可知:冬季,我国越往北正午太阳高度越,日照时间越,获得太阳光热越。 二夏季南北普遍高温的成因 读表:夏至日三地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的比较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二节气温分布和温度带教学设计

第二节气温分布和温度带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二节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使学生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3.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等温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技能,以及运用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2.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 阅读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教具准备】

1.我国一月平均气温挂图

2.我国七月平均气温挂图 3.我国温度带分布挂图 4.用小黑板或投影片绘制以下表格 (1)我国各温度带> 1<0的积温表 (2)我国温度带分布地区的填充表 (3)我国各温度带的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品种表 【教学课时】 本节教学可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复习已学知识,弓I入新课。具体步骤如下: [提问]我们在初一学过世界的气候和自然带”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怎样的?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复习]教师提示,启发引导学生得出答案。 [承转]那么,我国气温分布有哪些特点,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同学们知道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这节课也可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入。教师讲述:第四章的标题为中国的天气和气候”,上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的是天气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我国的气候。首先,让我们看看我国气温分布的情况是怎样的。) [板书]第二节气温分布和温度带 一、气温的分布 [展示图片]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和广州迎春花市”的照片(也可让学生看 课本封页彩照16和17)。 [提问]这两张照片都是春节前后拍摄的。从照片上看,冬季我国南北两地的气温有什么差异? [讲述]哈尔滨的冰灯中外闻名。当地人利用冬季封冻的松花江天然冰块,精心雕刻成各种奇异壮观的冰雕艺术品,在各色灯光的映照下,色彩缤纷。冰灯游园会一般从元旦开始,一直延续到春节以后。每年都吸引很多游人冒着严寒前来观赏。而南国的广州,素有花城”的美称。但花色最多、品种最齐、赏花人最多的要算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了。迎春花市从春节前三天开始,一直到除夕之夜。虽然这时正是我国最冷的季节,但在这里却是百花盛开,春意浓浓。可见,冬季我国南北气温相差十分悬殊。 [板书]1.冬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展示挂图]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或让学生阅读课本图4•5)。

温度和气温

温度和气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过程与方法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教学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 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语,引入研究课题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示学习课题。 二、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2、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

3、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 4、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 5、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温度及时记录。 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样吗?为什么不同? 三、气温的测量 1、讨论,刚才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 2、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3、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 4、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为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 5、教师小结。 课后反思

[全]高中地理(温度带、植被分布、山脊、山谷)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温度带、植被分布、山脊、山谷)考点详解 ?1、我国的温度带 我国采用积温来划分温度带,将日平均气温连续≥10℃的天数叫生长期,把生长期内每天的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积温。根据积温,我国划分了5个温度带和1个高原气候区。 不同温度带的热量不同,生长期不同,耕作制度和作物种类也会有差别: ①热带。积温≥8000℃,一年三熟,种植水稻、甘蔗、天然橡胶等; ②亚热带。积温≥4500℃,一年两到三熟,种植水稻、冬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等; ③暖温带。积温≥3400℃,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 ④中温带。积温≥1600℃,一年一熟,种植春小麦、玉米、大豆和甜菜等; ⑤寒温带。积温<1600℃,一年一熟,种植春小麦、马铃薯等; ⑥高原气候区。积温<2000℃,部分地区一年一熟,种植青稞等。

图1 我国的温度带与种植制度 ?2、我国的植被 我国疆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植被类型也十分丰富。主要可以划分为8种植被类型,各个温度带的植被类型分别为: ①热带:热带雨林/季雨林;

②亚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③温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针阔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 ④青藏高原:高寒植被。

图2 我国的植被类型 例题

图3 例题 答案:D、B

精讲精析:(1)分析等温线的偏移。①从图中可以看出,北部为山峰,即北部海拔高、南部海拔低,0℃等温线向高海拔偏移、向北偏移;②秦岭-淮河一线北部为暖温带,南部为亚热带,因此向北偏移,即向暖温带偏移;③亚热带地区为常绿阔叶林,暖温带地区为落叶阔叶林,因此向落叶阔叶林偏移。 (2)分析两地的气温与海拔。①图中由南向北,海拔越来越高,即气温越来越低。甲地位于0℃等温线以北,因此甲地<0℃,即甲地气温低于两侧(0℃),因此甲地海拔高于两侧,即为山岭;②同理,乙地位于0℃等温线以南,因此乙地>0℃,即乙地气温高于两侧(0℃),因此乙地海拔低于两侧,为山谷;③甲地<0℃,乙地>0℃,即甲地气温更低,因此甲地海拔更高;④0℃等温线向北移动,即甲乙两地的气温都在逐渐升高。因此综合来看,选项B正确。 总结 ?山脊、山谷 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分析等温线的偏移方向,进而分析海拔、温度带、植被的分布;②根据等温线,判断甲地/乙地与两侧等温线相比的温度高低,进而确定与两侧相比的海拔高低,进而确定山脊和山谷。 通过等高线,区分山脊和山谷,可以依据以下三个步骤: ①画出山脊线/山谷线。沿着等高线弯曲的方向,画一条虚线,代表山脊线/山谷线;

气温和温度带

气温和温度带 1.冬季气温的分布从1月等温线图可看出:0℃等温线穿过了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此线以北(包括北方、西北内陆及青藏高原)的气温在0℃以下,其中黑龙江漠河的气温在-30℃以下;此线以南的气温则在0℃以上,其中海南三亚的气温为20℃以上。因此,南方温暖,北方寒冷,南北气温差别大是中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征。 这一特征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纬度位置的影响冬季阳光直射在南半球,中国大部处于北温带,由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少,同时中国南北纬度相差达50℃,北方与南方太阳高度差别显著,故造成北方大部地区气温低,且南北气温差别大。 冬季风的影响冬季,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常有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吹来,北方地区首当其冲,因此更加剧了北方严寒并使南北气温的差别增大。 2.夏季气温的分布从中国夏季7月等温线图上可以看出:除了地势高的青藏高原和天山等以外,大部地区在20℃以上,南方许多地方在28℃以上;新疆吐鲁番盆地7月平均气温高达32℃,是中国夏季的炎热中心。所以除青藏高原等地势高的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气温差别不大,是中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征。 其形成原因有:夏季阳光直射点在北半球,中国各地获得的太阳光热普遍增多。加之北方因纬度较高,白昼又比较长,获得的光热相对增多,缩短了与南方的气温差距,因而全国普遍高温。 温度带的划分及耕作 3.中国的温度带中国采用积温来划分温度带,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所以通常把日平均气温连续≥10℃的天数叫生长期。把生长期内每天平均气温累加起来的温度总和叫积温。一个地区的积温,反映了该地区的热量状况。根据积温的分布,中国划分了5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原区。不同的温度带内热量不同,生长期长短不一,耕作制度和作物种类也有明显差别。 降水和干湿地区 1、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从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可看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在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在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南端一线。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其南部边缘的一些地区降水量不足20毫米;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平均年降水量

气温和温度带达标检测

221气候复杂多样一一气温和温度带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域辽阔,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②河流众多 ③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高低悬殊 ④各类土地资源齐全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 (2012 ?亳州学业考)下列城市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A. 广州 B.海口 C.哈尔滨 D.合肥 3. 寒假期间,小明随父母外出旅行,到达目的地时,他们的衣着由厚厚的棉服,换成了凉爽的夏装,小明一家旅行的路线可能是()A. 从上海到西宁B.从广州到武汉 C.从拉萨到北京 D.从哈尔滨到海南岛 4. 我国北方冬季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拔高 B. 纬度高,距冬季风源地近 C. 受夏季风影响 D. 纬度咼,白昼短 5. 诗句“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主要反映了我国气候的哪一特征()

A. 夏季普遍高温 B. 季风气候显著 C. 冬季南北温差大 D. 雨热同期 6. 小明说他的家乡在吉林省的长白山下,你觉得下列哪一项最符合小 明家乡的特征() A. 房屋高大,通风透气性好 B. 椰子、香蕉园到处可见 C. 房屋多双层窗户,以炕代床 D. 水稻一年两熟到三熟 7. (2012 ?苏州学业考)在“猜猜我的家乡”活动中,小亮是这样描述自己的家乡的,“我的家乡在石灰岩分布地区,那儿山美,溶洞多;水秀,江清水碧,四季如春”,小亮的家乡所属的地形与温度带正确的 组 合是() A.青藏咼原高原气候区 B.云贵高原亚热带 C.黄土高原暖温带 D.东北平原中温带 8.我国中温带的作物熟制是() A. 一年一熟 B. 一年三熟 C.两年三熟 D. 一年两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