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9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扩内需、促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和国发〔2009〕3号文件[1],着力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内陆开放高地和“五个重庆”[2]建设,同心同德,奋起应对,国民经济加快回升、持续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2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06.8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447.48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74.44亿元,增长13.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3%,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8%,与上年持平;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7.9%,上升0.6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2916元,比上年增长14.1%。

图1 直辖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分区域看,一小时经济圈[3]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76.4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7.8%;渝东北翼完成1096.07亿元,增长18.8%,占全市的16.8%;渝东南翼完成356.17亿元,增长14.7%,占全市的5.4%;“两翼”所占比重较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4]比上年下降1.6%,其中食品价格持平。主要食品价格中,猪肉下降23.6%、油脂下降19.1%、大米上涨8.4%、蛋类下降1.2%。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4.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5.0%。

图2 直辖以来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单位:%

表12009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年末全市就业人员1668.83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733.68万人,比上年减少1.8%;第二产业就业355.69万人,增长5.0%;第三产业就业579.46万人,增长3.4%。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8.13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

新增转移就业36.70万人。17.61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6%,与上年持平。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06.80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种植业390.50亿元,增长5.6%;畜牧业164.00亿元,增长4.9%;林业24.59亿元,增长5.4%。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344.24万亩,比上年增长0.6%,粮食平均亩产340公斤。油料播种面积355.54万亩,增长10.0%。蔬菜播种面积828.35万亩,增长14.7%。

全年粮食总产量1137.20万吨,比上年减产1.4%。蔬菜产量1177.45万吨,增长18.4%。肉类总产量187.72万吨,增长5.7%。

表2 200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2917.40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4.7%。

图3 直辖以来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表3 2009

从支柱产业看,汽车摩托车行业总产值2223.79亿元,增长21.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3.2%,装备制造业总产值1091.14亿元,增长18.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6.3%。

表4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06.4%,比上年提高9.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623.71亿元,增长15.9%;实现利润323.14亿元,增长16.4%;总资产贡献率10.9%,下降0.4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7.8%,提高0.6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67693元/人年,增长12.3%。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530.08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110.12亿元,增长23.5%;上缴税金

85.03亿元,增长34.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17.92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42.57亿元,增长28.3%;城镇投资4958.74亿元,增长31.1%;农村投资359.18亿元,增长36.2%。

图4 直辖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分区域看,一小时经济圈完成3974.92亿元,比上年增长29.4%;渝东北翼完成938.03亿元,增长39.6%;渝东南翼完成404.97亿元,增长33.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99.11亿元,比上年增长123.5%。第二产业投资1891.45亿元,增长31.6%。其中,工业投资1793.07亿元,增长30.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33.7%;第三产业投资3227.36亿元,增长28.1%。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238.91亿元,增长25.0%。

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20.0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0.5%。其中,政府主导类投资1139.49亿元,市场主导类投资480.60亿元,分别占重点项目投资的70.3%和29.7%。

五、国内贸易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24.36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占全市生产总值的8.0%;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32.88亿元,增长15.6%,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0%。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7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9%。分城乡看,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21.13亿元,增长18.7%;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31.82亿元,增长18.4%;县以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26.06亿元,增长18.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

业零售额2048.96亿元,增长18.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81.27亿元,增长21.9%;其他行业零售额48.78亿元,增长8.9%。

图5 直辖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28.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3.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5.5%,通讯器材类增长22.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1.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7.0%,汽车类增长45.3%,家具类增长67.5%,中西药品类增长30.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0.0%,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36.2%。

六、对外开放

全年进出口总额77.0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9.0%。其中,出口42.80亿美元,下降25.2%;进口34.29亿美元,下降9.8%。机电产品出口29.33亿美元,下降26.7%,占出口总额的68.5%。

图6 直辖以来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美元、%

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40.16亿美元,增长47.2%。分行业看,工业实际利用外资14.33亿美元,增长64.9%;房地产实际利用外资14.44亿美元,下降14.3%;金融实际利用外资2.49亿元,增长12.4倍。全年实际利用内资1468.02亿元,增长74.2%。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设计咨询合同额10.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9%;完成营业额3.69亿美元,增长20.3%。新派劳务人员9942人,年末在外劳务人员20575人。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47.98亿元,比上年增长3.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3%。公路通车里程累计达到11.0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77公里。全市行政村公路通达率为96.2%,比上年提高10.5个百分点,行政村公路通畅率为51.7%,提高12.8个百分点。全年主要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68491.06万吨,比上年增长7.6%;完成旅客运输量114597.91万人,增长6.9%。

表62009年主要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

全年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611.62万吨,比上年增长9.1%。空港完成旅客吞吐量1424.61万人,增长26.5%;空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8.74万吨,增长16.5%。集装箱吞吐量57.57万标箱,下降2.8%。

年末全市民用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03.70万辆,比上年增长25.1%。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57.63万辆,增长33.2%,私人轿车保有量29.30万辆,增长37.9%。全年新注册汽车20.59万辆,增长26.6%;其中,新注册轿车10.42万辆,增长54.6%。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88.04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4.44亿元,增长26.0%;电信业务总量463.60亿元,增长14.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27.70万户,比上年下降8.8%;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440.90万户,比上年增长12.4%。电话普及率72.40部/百人,提高3.0部/百人。互联网用户203.80万户,增长7.5%。

全年接待游客1.23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1.9%;实现旅游总收入703.23亿元,增长25.2%。其中,入境游客104.8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37亿美元,分别增长20.2%和20.0%;国内游客1.2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666.34亿元,分别增长21.9%和25.7%。全年公民出国(境)旅游人数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6%。

八、财政、金融

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81.83亿元,增长18.1%。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主要税种分别增长7.0%、27.9%、18.4%、19.2%和15.3%。

全年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317.46亿元,增长29.7%。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分别支出194.48亿元、228.74亿元、76.82亿元、177.59亿元和125.40亿元,增长26.7%、32.8%、48.8%、42.5%和63.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8.97亿元,增长14.3%。

全年金融业增加值389.97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0%。全市中资银行市级分行23家,外资银行分行8家,租赁公司2家,担保公司126家,小额贷款公司71家,村镇银行1家。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1084.82亿元,比年初增长36.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908.68亿元,增长23.1%。本外币贷款余额8856.56亿元,增长41.7%。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475.29亿元,增长48.9%。

表72009

全市证券经营机构82家,其中证券公司总部1家。境内上市公司31家,总股本153.01亿股,比上年增长16.7%;股票总市值1900.07亿元,增长2.12倍。境内上市公司通过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17.56亿元,增长37.9%。

全市营业性保险分公司33家,保险法人机构3家,保险区域总部8家,保险从业人员7.48万人,比上年增长28.3%。保费总收入244.70亿元,增长22.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7.06亿元,增长24.6%;健康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6.05亿元,增长15.9%;寿险保费收入181.60亿元,增长21.9%。全年赔付各类保险金56.63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财产险赔付28.88亿元,增长27.8%;健康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赔付7.27亿元,增长23.0%;寿险给付20.48亿元,增长19.6%。

九、城市建设

全年新建、改造城市道路380公里,新建桥梁12座。新建供水管道120公里。新增综合供水能力5.0万吨/日;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0万立方米/日。新增园林绿地5083万平方米。建成城镇广场95.7万平方米。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3052.6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1%;竣工面积2907.05万平方米,增长22.8%。商品房销售面积4002.8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9.4%;销售额1377.76亿元,增长72.2%,其中,住宅销售额1231.71亿元,增长74.8%。

全年拆迁改造主城区危旧房447.69万平方米,工矿棚户区70.25万平方米。建成廉租房88万平方米。农村危旧房改造4.1万户,建成巴渝新居3.7万户。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高等教育学校60所,中等职业学校271所,普通中学1304所,小学7096所。研究生招生1.42万人,在校3.91万人,毕业0.98万人;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15.22万人,在校48.42万人,毕业11.4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9.09万人,在校55.05万人,毕业14.93万人;普通中学招生66.09万人,在校192.02万人,毕业56.89万人;小学招生32.13万人,在校208.14万人,毕业43.1万人;特殊教育招生0.20万人,在校1.32万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4401所,职业技术培训结业生182.07万人次。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3%,普通初中入学率98.83%,大学毛入学率27.0%。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79.00亿元,比上年增长30.0%,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21%。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32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0个,其中国家级中心9个。13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3482件,增长62.0%,获得专利授权7501件,增长55.6%,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34件,增长56.8%。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7家,新增高新技术产品501个;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712.47亿元,软件业总产值102.55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金额45.60亿元,下降36.4%。全市中国驰名商标33件,增长43.5%;著名商标472件,增长33.0%。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博物馆37个,档案馆46个,文化馆40个,艺术表演团体160个。公共图书馆43个。出版发行报纸59900万份,各类期刊7266万册,图书12731万册(张)。有线电视用户454.64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31.34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6.46%。乡镇综合文化站854个。

年末卫生机构242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40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4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3个,卫生监督机构42个。医院和卫生院床位8.70万张,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2.7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9.7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19万人,注册护士3.18万人,乡镇卫生技术人员2.37万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2个。

全市体育人口125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3.8%。全年获国家级比赛金牌6枚,获世界级金牌4枚。新建中小学塑胶运动场329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0.8平方米。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87.3%。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2859.00万人,比上年增加2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74.92万人,增加55.83万人。城镇化率51.59%,比上年提高1.60

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为9.9‰,比上年下降0.2‰;死亡率为6.2‰,下降0.1‰;自然增长率为3.7‰,下降0.1‰。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102.3,出生婴儿性别比112.3,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全市城镇经济单位职工人数为231.82万人,平均工资[6]30963元,比上年增加3978元,增长14.7%。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16990元,增长11.6%,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7]15749元,增长9.6%,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4%。总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1824元,增长7.9%;人均经营净收入1019元,增长29.2%;人均财产性收入254元,增长23.3%;人均转移性收入3894元,增长19.2%。城镇人均消费支出12144元,增长8.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8]37.7%。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1.4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74平方米。

图7 直辖以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元、%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4621元,增长12%。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998元,增长13.2%;人均家庭经营收入2173元,增长7.8%;人均转移性收入384元,增长30.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42元,增长8.9%;其中,衣着、居住、交通通讯、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等消费分别增长23.9%、23.5%、9.2%、24.8%和23.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9.1%。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7平方米。

城乡居民收入比从上年的3.48︰1调整为3.41︰1。

图8 直辖以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元、%

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74.68万人,比上年增长31.9%。其中,城镇职工520.25万人,农民工39.85万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14.5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362.46万人,增长11.1%。参加失业保险219.91万人,增长2.8%。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68万人。全年70.14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下降10.6%,财政性资金支出14.46亿元;116.63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增长49.5%,财政性资金支出6.90亿元。

十三、移民与扶贫

全年完成库区移民安置1.29万人,截止2009年底库区累计搬迁移民113.80万人。还建各类移民安置房屋41.96万平方米。引进对口支援经济合作项目122个,资金106亿元。库区移民技能培训49212人。市外输出移民劳务工16467人。全年完成移民投资34.7亿元。

全年贫困人口[10]减少20.1万人。全年安排财政性扶贫资金9.34亿元,新建和改造乡村道路5140公里,异地扶贫搬迁8571户,退耕还林生态移民搬迁7673户。20.6万人解决了饮水困难。

十四、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耕地面积223.76万公顷,比上年净增加1690.05公顷。全年耕地面积增加9532.33公顷,其中,开发增加3129.20公顷,复垦增加127.41公顷,整理增加6165.43公顷;年内耕地减少7842.28公顷,其中,建设占用6541.89公顷。

全年水资源总量451.40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1.8%。年平均降水量1023.9毫米,减少13.8%。年末6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10.83亿立方米,减少49.4%。整治病险水库405座。全年新造绿化林地9.57万公顷,完成造林面积95726公顷,森林覆盖率35%。全年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满足优良天数303天,比上年增加6天。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为0.053毫克/立方米、0.037毫克/立方米和0.105毫克/立方米。

全年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的比例分别为97.5%和2.5%。酸雨频率为72.7%,比上年下降5.3个百分点。长江、嘉陵江、乌江重庆段水质均满足Ⅲ类水质标准。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928人,比上年下降2.7%。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30人,下降23.1%;较大安全生产事故死亡139人,下降38.8%;煤矿百万吨死亡5.44人,下降20.2%。道路交通事故造成1209人死亡,下降0.8%;道路交通万车死亡6.0人,下降21.1%。

全市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111人,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8亿元。

注:

[1]“314”总体部署是指2007年3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为重庆工作“定向导航”,高瞻远瞩地作出了三大定位,确定了一大目标,交办了四大任务,构成重庆发展“314”总体部署。三大定位,即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一大目标,即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四大任务,即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步伐;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国发〔2009〕3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2]“五个重庆”是指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提出的建设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

[3]一小时经济圈是指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万盛区、双桥区、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和璧山县;渝东北翼是指万州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和巫溪县;渝东南翼是指黔江区、武隆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和彭水县。

[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随着时间而变动的

相对数,反映居民家庭购买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它是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其按年度计算的变动率通常被用来作为反映通货膨胀(或紧缩)程度的指标。

[5]常住人口是指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或虽居住不满半年但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以及户口待定人口。

[6]城镇经济单位职工工资总额指城镇经济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

的所有劳动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职工工资总额为税前工资,包括单位代扣代缴的各项费用(如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个人缴纳部分)、各项工资性补贴(如电话、伙食、交通等补贴)和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平均工资由工资总额除以平均职工人数而得。城镇经济单位职工平均工资是国有经济、城镇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单位及其附属机构工作的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城镇个体劳动者及离退休、退职人员、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等按规定目前未列入其统计范围。

[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城镇居民家庭成员得到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它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城镇居民家庭或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是全面反映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和结构变化的最主要指标。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7年开始调查统计,覆盖全市城镇居民;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调查范围只包括主城区。

[8]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

[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纯收入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指按住户常住人口人均当年的纯收入。它反映一个地区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是反映农村居民收入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10]农村贫困人口。根据新修订的农村贫困标准统计的,与历史数据不完全可比。我国在2007年前有两个扶贫标准,第一个是1986年制定的绝对贫困标准,把1985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06元的农村人口定为绝对贫困人口。后来此标准随物价调整,到2007年时为785元。第二个是2000年制定的低收入标准,即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865元以下,在绝对贫困标

准和低收入标准之间的为低收入人口,到2007年年底,低收入标准调整为1067元。2008年年底,我国上调扶贫标准,把绝对贫困标准与低收入标准合二为一,取消将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区别对待的政策。2008年开始实施的人均纯收入1196元的新扶贫标准,是在2007年1067元低收入标准的基础上根据2008年度物价指数做出的最新调整。

[1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重庆统计年鉴2010》为准。其中,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重庆人文精神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傅剑秋重庆市社科联主任) 重庆人文精神是千百年来重庆人民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生产生活所形成的文化特质和价值观念,它体现了人们对生产对象、生产方式、劳动关系以及社会交往的态度;同时,重庆人文精神又与重庆人民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发展阶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相一致,体现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联系。 因此,重庆人文精神既是历史人 文的概括,也是现实发展的要求, 是三千万重庆人民的精神面貌的总体特征的显示。我认为可以用四句话来对重庆人文精神作初步的提炼:淳朴重义,勤劳奋勇;诚信互助,豁达时尚。 重庆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巴人迁徙、繁衍、发展和进步的历史,巴人由丰饶富足的楚地,西迁至生存环境恶劣的地域,需要顺应自然、适应自然,进而通过集体的力量改造自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巴人还要抵御外来侵略,拓展生存疆域。所以,集体协作、团结互助是巴人最核心的价值观。集体、互助的价值理念,需要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这种信任的基础就是,人人都要勤劳,个个都要互助,把自己的利益与集体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遵循共同的道德,履行对集体的承诺和应尽的义务。人与自然的联系越是密切,相互之间的影响就越是深刻。巴渝山地的自然条件,固然有道路的曲折、耕作的艰辛,但同时也赋予了重庆人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巴人骁勇善战,自古出武将,巴曼子将军割头以谢楚,声名誉于海内,也是重庆人性格的写照。 近代以来,重庆因通江达海,成为西部地区最早的开放城市。清朝时期的重庆为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促进西部和东部经济的交流,起了巨大作用。得风气之先,境外的商品,要通过重庆进入西部;西部的原料,要经过重庆进入沿海。没有重庆的发展,就没有西部的发展。这样的历史地位,使重庆人具备了豁达的胸襟和开放的眼界。领风气之先就是时尚,邹容似的时尚,卢作孚似的时尚。重庆同时又是移民次数多、规模大的地区,历史上共出现六次大移民,仅现代史上就有两次大的移民。山南海北的人由四面八方来到重庆,融合进中原文化、北方文化和沿海文化,使重庆人文具备了对海内各种文化兼收并蓄和融会贯通的能力,使重庆人具备了热情好客、乐观豁达的开放胸襟。抗战时期,重庆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人文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升华。作为远东反法西斯战争的指挥中心,重庆在民族危亡的时刻,肩负起了重任,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重庆人的英勇,重庆人的百折不挠,重庆人的豁达乐观,在全世界人民面前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是体现周恩来、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的红岩精神。在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争取人民解放的艰苦斗争中,重庆人民冲锋陷阵,舍生忘死,为后代留下了可贵的精神财富。红岩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重庆人身上发扬光大,已经深深融入到重庆人文精神之中。 总之,淳朴重义,勤劳奋勇;诚信互助,豁达时尚的重庆人文精神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

重庆市大渡口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大渡口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运行呈现增长速度稳中略缓,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的总体态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 201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96.5亿元,比上年增长7.4%(下同),其中:第一产业[3]增加值1.5亿元,下降12.5%;第二产业增加值76.5亿元,增长9.0 %;第三产业增加值118.5亿元,增长6.6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8%,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9%,增长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0.3%,下降0.5个百分点。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6547元。

图1 2007-201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二、农业 2017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3179万元,比上年下降9.5%,其中:农业产值17003万元,下降9.5%;林业产值2512万元,增长7.8%;牧业产值1334万元,下降41.7%;渔业产值507万元,增长15.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823万元,增长2.2%。 2017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为2.36万亩,蔬菜总产量4.1万吨;生猪出栏895头;山羊出栏337头;家禽出栏7.2万只。 - 2 -

图2 2007-2017年全区农业总产值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7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5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4]增加值增长10.9%,战略性新兴产业[5]增加值增长14.8%。8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长17.4%;出口交货值15.1亿元,增长14.8%。2017年全区规上工业营业收入206.1亿元,同比增长18.7%,营业成本167.1亿元,增长19.3%,分行业看,非金属矿物业全年实现产值37.5亿,同比增长19.1%。支柱行业发展呈现积极向好的态势,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34.3亿,增长7.2%;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39.6亿,增长25.2%;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8.9亿,增长7.5%;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实现产值10.2亿,增长19.0%。 分产品看,商品混凝土、硅酸盐水泥熟料、水泥、石灰石均出现一定幅度增长,分别同比增长24.3%、3.8%、5.8%、161.5%。 - 3 -

2011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 【发布部门】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 【发布日期】2012.03.15 【实施日期】2012.03.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2011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 2012年3月15日) 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314”总体部署和国发〔2009〕3号文件[1]精神,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民生幸福为追求,加快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城乡统筹一体化,全面建设“五个重庆”[2],努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务实推进“民生十条”[3]、“共富十二条” [4]和“民主法治十五条” [5]。全市呈现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生态改善、民生幸福的新景象,实现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又好又快与公平正义的有机统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001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第一产业增

加值844.52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5542.80亿元,增长21.8%;第三产业增加值3623.81亿元,增长10.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4%,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5.4%,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6.2%,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4500元,比上年增长15.2%。 图1 2006-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分区域看,一小时经济圈[6]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76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占

重庆市社保单位参保须知

参保须知一、各险种参保范围

二、各险种缴费比例

三、缴费基数 1、新成立的参保单位和原参保单位新增职工以起薪当月(不足一个

月,按一个月核定)工资核定本年度缴费基数。从第二年起以本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来核定本年度的月缴费基数。 2、本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或起薪当月工资低于上一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上一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60%核定缴费基数;本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或起薪当月工资高于上一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按上一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核定缴费基数。 3、用人单位全部应缴费人员缴费基数之和即为单位的缴费基数。 4、参保单位应于每年3月底前,向两江新区社会保险管理中心或我区所属街道社保所统一申报上年度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及每个职工的月平均工资。工资总额的组成按《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国家统计局令第1号)规定的项目计算(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工资总额统计时间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按职工应发工资统计。 注:(一)对列入公务员法实施范围、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以国家统一规定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年终一次性奖金、艰苦边远津贴、特殊岗位津贴补贴,1993年工资改革时随工资发放的保留津补贴、

老粮贴,规范后发放的工作性津贴和生活性津补贴之和核定缴费基数。 (二)对事业单位:以薪级工资、岗位工资、艰苦边远津贴、特殊岗位津贴补贴,1993年工资改革时随工资发放的保留津补贴、老粮贴,由同级政府人力社保和财政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之和核定缴费基数。 四、缴费公式 单位缴费金额=全部应缴费人员缴费基数之和×单位缴费比例。 个人缴费金额=个人缴费基数×个人缴费比例。 五、单位参保登记 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应在其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所在地的社会保险公共业务办公室办理参保登记手续,按要求如实填写《重庆市参加社会保险单位人员增加申报表》(一式两份)并提供其电子文档。 参保单位带齐所需纸质及电子资料到两江新区社会保险管理中心或我区所属街道社保所审核,经审核合格后,办理单位参保登记、人员参保业务、申请社保网上业务经办。 注:单位参保登记五险必须参加,不能随意选择险种参保,同时阅读《申请社保网上业务经办指南》,按要求进行申报。 六、参保单位人员增减业务申报

2016年重庆市大渡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大渡口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统筹打基础、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促改革等各项工作,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总体态势,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亿元,下降3.4%;第二产业增加值67.6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107.5亿元,增长10.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9%,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3%,下降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0.8%,上升1.3个百分点。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523元。 图12006-201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二、农业 2016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5621万元,比上年下降4.6%,其中:农业产值18781万元,下降5.9%;林业产值2330万元,增长3.6%;牧业产值2286万元,下降4.9%;渔业产值440万元,下降22.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84万元,增长5.6%。 2016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为2.5万亩,蔬菜总产量4.3万吨;生猪出栏7037头,猪肉产量519吨;山羊出栏660头;家禽出栏11.4万只,禽蛋产量155吨。 图22006-2016年全区农业总产值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6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6.3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34.5%。8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06.6亿元,增长13.1%;出口交货值13.5亿元,增长57.5%。 分行业看,非金属矿物业受供给侧改革影响,加大去产能去库存工作,全年实现产值33.4亿,比上年下降3.7%。支柱行业发展呈现积极向好的态势,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

200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统计局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作出的“314”总体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市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农业生产恢复性增长,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31.65亿元,增长9.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32.22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47.95亿元,增长12.8%。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2.9:44.6:42.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622元,比上年增长15.2%。 图1 直辖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分区域看,一小时经济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99.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7.8%;渝东北翼完成686.70亿元,增长15.4%,占全市的16.7%;渝东南翼完成225.70亿元,增长15.4%,占全市的5.5%。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1%。主要食品价格中,猪肉上涨49.8%、油脂上涨32.3%、禽类上涨34.3%、蛋类上涨20.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2%。 图2 直辖以来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单位:% 表1 2007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年末全市就业人员1620.8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753.67万人,比上年减少3.0%;第二产业就业325.99万人,增长5.8%;第三产业就业541.20万人,增长3.9%。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7.51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41.70万人,16.71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8%,比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9.62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种植业423.84亿元,增长14.1%;畜牧业311.30亿元,增长0.9%。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课题申报书 (2019年天津市社科界千名学者服务基层活动 大调研“结对子”项目) 项目名称: 负责人: 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申报说明 现组织开展2019年天津市社科界千名学者服务基层活动大调研“结对子”项目申报工作,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及数量 “结对子”项目主要面向2018年天津市社科界千名学者大调研已立项项目团队进行申报,从中择优总共产生30个左右项目继续开展深入研究。 二、申报时间 自申报通知发布之日起,至2019年6月15日。在此期间填写报送《申报书》等申报材料,逾期不予受理。 三、申报程序 1.请申报单位和个人,根据2018年已开展调研的情况及研究专长,按要求填写申报书。 2.《申报书》纸质版(一式二份),报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加盖单位公章。 3.报送材料:科研管理部门汇总后,统一将申报材料(纸质版一式两份)报送至市社科联智库工作部。以上所有材料电子版发送至智库工作部邮箱,逾期不予受理。 四、经费资助 对于确定立项的“结对子”项目,市社科联将予以适当经费资助,每项0.5万元左右。 五、结项要求 1.提交不少于1万字的结项报告; 2.提交3000字以内咨政建议稿件1份; 3.结项时间:2019年10月15日前提交结项材料; 4.项目组成员可根据实际适当补充调整。 具体要求以立项通知为准。

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三、近两年与本项目相关研究成果获领导批示情况(附佐证) 四、近两年与本项目相关研究成果被实际部门采纳情况(附佐证)

注:按申请金额填写预算,正式立项后按照批准金额调整预算。 六、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以下简称市社科规划项目的管理工作,不断推进我市社科规划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切实提高我市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平和质量,促进我市社会科学研究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根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及相关文件精神,结合重庆实际,在广泛征求各社科单位和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社科规划项目管理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社会科学研究、发展和管理规律,大力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重庆的实践为主攻方向,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研究,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突出应用对策研究,强化重庆发展规律研究,加强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研究,加强优势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全市社科理论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思想库”、“智囊团”作用,为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第三条市社科规划项目管理要按照“服务中心工作、遵循科研规律、强化科研管理、创新管理措施、争创社科精品”的思 路,坚持以我市社科专家学者为依靠,以社科单位为依托,以出精品、出人才、出经验为目标,严把政治方向关和学术质量关,以提高我市社科规划项目的结项率、优秀率和成果转化率为重点。 第四条加强选题、申请、评审、立项、开题、中期管理、结项、成果应用等八个环节的管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完善组织、人才、监督、经费等保障措施,实施分类管理、目标管理、量化管理、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建立健全市社科规划项目管理的有效运行机制。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2006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 (2007年3月5日) 一、综合 二、农业 三、工业和建筑业 四、固定资产投资 五、国内贸易 六、对外经济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八、财政、金融 九、城市建设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08.00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11.29万人,增加45.3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6.7%,提高1.5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为9.9‰、死亡率为6.5‰,分别上升0.5

和0.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3.4‰,上升0.4个千分点。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2。 全年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9215元,比上年增加2585元,增长15.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7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其中人均工薪收入9266元,增长18.1%;人均家庭经营收入525元,增长6.7%;人均财产性收入193元,增长2.5%;人均转移性收入2564元,增长0.6%。城市人均消费支出9399元,增长9.0%。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3%。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7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74元,比上年增加65元,增长2.3%。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310元,比上年增长20.3%;人均家庭经营收入1350元,减少12.5%;人均转移性收入187元,增长26.1%。农村居民家庭经营费用人均支出791元,比上年减少5.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05元,增长2.9%,其中用于衣着、居住、交通通讯、家庭

2012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公报 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 2013年3月18日 201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总任务, 深入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1], 着力深化改革开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 市呈现经济稳中有进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1459.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0.01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6172.33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4346.66亿元,增长12.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8.2:53.9:37.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083元,比上年增长12.4%。

图12008-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一小时经济圈”[2]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86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7.4%;“渝东北翼”完成1960.96亿元,增长14.5%,占全市的17.1%;“渝东南翼”完成633.26亿元,增长13.2%,占全市的5.5%。

“圈翼”人均GDP之比由上年2.16:1缩小到2.09:1。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3.12:1缩小到3.11:1。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3]比上年上涨2.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4]比上年下降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5]比上年下降0.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6]比上年上涨1.8%。农产品生产者价格[7]比上年上涨4.6%。 图2 2008-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单位:% 表1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2019年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

2019年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 立项协议书 甲方: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下称省社科联) 乙方:(依托单位) 丙方:(课题组负责人)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资助经费:(注:重点课题资助额度为20000元/项;一般课题资助额度为10000元/项;立项不资助课题填写“自筹”) 经专家评审,省社科联党组审批,本课题列为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为确保研究任务能高质量地按时完成,浙江省社科联、课题依托单位和课题负责人共同达成本协议。 一、甲方承诺: 1.及时拨付课题研究经费。 2.受理课题的重大事项变更申请。 3.做好课题结项工作和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二、乙方承诺: 1.加强对课题研究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及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立项课题给予支持,并对本课题的按时高质量完成提供信誉保证。 2.认真审核课题负责人报送的结题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审核合格后及时将结题材料报送省社科联社团处。 3.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并及时上报省社科联课题成果转化的情况(如:实际部门采纳、领导批示、论文转载、收录、引用情况等)。 三、丙方承诺: 1.以本课题组填写的《浙江省社联联研究课题申报表》为有效约束,按课题设计论证的内容认真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按计划进度和质量要求完成研究任务。 2.不以资助经费不足等为由,擅自变更原课题设计中的研究内容和最终成果形式。 3.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有延期(应用对策类课题不得超过1年)、变更项目管理单位、改变成果形式、改变项目名称、研究内容有重大调整等重要事项变更的,须由负责人提交书面申请,经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省社科联社团处审批,不经批准不做变更。 4.按照本课题成果形式的结题要求完成课题。①成果形式为论文的,须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其中重点课题成果必须有两篇以上的论文公开发表,其中至少有一篇课题负责人为第一作者发表在核心期刊上);②成果形式为专著的,须正式公开出版;③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的须被市级(不含县级市)以上党委政府、有关实际工作部门肯定并采纳吸收,或获得市级(不含县级市)或厅局级三等奖以上奖励;

2010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 2011年3月20日 201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314”总体部署和国发〔2009〕3号文件[1]精神,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改革、“五个重庆”[2],加快建设“两江新区” [3]、“保税港区” [4],坚定不移地扩内需、调结构、防通胀、惠民生,全市呈现出“经济高位平稳增长、民生环境持续改善、改革发展纵深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9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85.39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356.41亿元,增长22.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52.44亿元,增长12.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7%,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5.2%,比上年上升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6.1%,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 ·· 1

图1 “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地区生产总值 分区域看,一小时经济圈[5]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20.40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7.5%;渝东北翼完成1342.66亿元,增长17.7%,占全市的17.0%;渝东南翼完成431.18亿元,增长16.8%,占全市的5.5%;“两翼”所占比重较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6]比上年上涨3.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5%。主要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3.1%,油脂价格上涨5.2%,猪肉上涨3.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9%。 ·· 2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工资等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渝劳社办发〔2008〕65号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工资等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 渝劳社办发〔2008〕65号 各区县(自治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北部新区产业促进局,市级企业主管部门,各控股(集团)公司: 在《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过程中,部分区县(自治县)劳动保障部门和企业就贯彻执行有关工资、工作时间制度等规定提出了一些问题,现提出以下处理意见。 一、关于加班加点工资计算基数和假期工资标准的问题 用人单位执行《关于企业职工加班加点工资计算基数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渝劳社办发〔2006〕124号),其职工加班加点工资计算基数和假期工资支付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生产经营正常、经济效益增长的企业,原则上不得以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加班加点工资计算基数和假期工资标准。

二、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问题 劳动合同履行地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不一致的,适用最低工资标准时应当遵循有利于劳动者的原则,就高不就低。 三、关于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的工资支付问题 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应当在办结解除劳动关系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手续时,一次性付清劳动者工资。 四、关于中班、夜班津贴的问题 《重庆市劳动局关于移植修订和废止一批劳动保障规范性文件的通知》(渝劳社办发〔2000〕199号)第二条规定:“对现仍在适用的原重庆市劳动局(含以重庆市劳动局为主与其他部门联合制发)的劳动保障规范性文件,从2000年7月1日起予以废止。其中部分政策需继续执行的,由本局移植制定并予以公布。”2000年7月1日后市劳

动保障局及有关部门没有制发过有关中班、夜班津贴方面的规定,此前我市有关中班、夜班津贴的规定已经废止。中班、夜班津贴属于企业内部分配的范畴,由企业在内部分配办法中解决,并注意向脏、苦、险、累岗位倾斜。 五、关于清凉饮料费的问题 根据《重庆市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205号)第十四条规定:“每年5月至9月期间,用人单位应当向从事露天工作和室内高温工作的劳动者免费提供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清凉饮料。”清凉饮料费用标准按以上规定执行。《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财政局关于调整企业职工夏季清凉饮料费用标准的通知》(渝劳社办发〔2005〕28号)废止。 六、关于烤火费的问题 烤火费属于福利范畴,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第四十条“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规定执行。

2001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统计局 2002年3月1日 200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以及严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狠抓改革发展各项措施的落实,取得了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显著成绩,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据初步统计,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50亿元,比上年增加161亿元,是重庆直辖以来经济总量增加最多的一年。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列全国第18位,在全国的位次比上年提高了5位。 分行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3亿元,比上年增长2.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27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30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总量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0年的17.8:41.3:40.9调整为2001年的16.7:41.5:41.8。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都市发达经济圈完成增加值672亿元,比上年增长9.3,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38.4%;渝西经济走廊完成增加值542亿元,增长9.0%,占全市的31%;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完成增加值536亿元,增长8.6%,占全市的30.6%。2001年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655元,比上年增加498元。 一、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农村经济形势继续好转。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93亿元,比上年增长2.2%,是1998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全年粮食播种面积 4071.89万亩,比上年减少2.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008.2万亩,比上年增加3.8%;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253.73万亩,减少0.5%。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年粮食总产量1035.35万吨,减产8.5%;油料产量29.96万吨,减产3.5%;蔬菜产量779.96万吨,减少0.2%。全市生猪出栏1746.85万头,比上年增长1.3%;牛出栏41.26 万头,增长7.2%;羊出栏182.62万头,增长8.7%。全年肉类总产量147.88万吨,比上年增长2.8%;水产品产量19.7万吨,减少1.7%。 乡镇企业速度和效益同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273.8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实现营业收入1091.3亿元,增长18.3%;实现利润 37.8亿元,增长16.8%;实现税金30.8亿元,增长24.3%。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工业生产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市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1062.34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轻重工业结构趋向合理。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轻工业总产值428.68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实现重工业总产值633.66亿元,增长12.1%,轻重工业比重由2000年34.3:65.7 调整为40.4:59.6。

2015年重庆市环境统计公报

2015年重庆市环境统计公报 一、综述 环境统计制度统计调查范围包括工业源、农业源、城镇生活源、机动车等。根据2015年度环境统计调查结果,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7.98万吨,同比减少1.7%;氨氮排放量5.01万吨,同比减少2.3%;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49.58万吨,同比减少5.9%;氮氧化物排放量32.07万吨,同比减少9.6%。 二、废水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7.98万吨。其中,工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5.04万吨,占比为13.3%;城镇生活源化学需氧量排放21.13万吨,占比为55.6%;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11.75万吨,占比为30.9%;集中式治理设施化学需氧量排放0.06万吨,占比为0.2%。 氨氮排放量全市氨氮排放量5.01万吨。其中工业源氨氮排放量0.33万吨,占比为6.6%;城镇生活源氨氮排放量3.46万吨,占比为69.1%;农业源氨氮排放量1.20万吨,占比为24.0%;集中式治理设施氨氮排放量0.02万吨,占比为0.3%。 三、废气 二氧化硫排放量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为49.58万吨,其中工业源二氧化硫排放42.68万吨,占比为86.1%;城镇生活源及其他二氧化硫排放6.90万吨,占比为13.9%。 氮氧化物排放量全市氮氧化物排放量为32.07万吨,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15.91万吨,占比为49.6%;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0.78万吨,占比为33.6%;城镇生活源排放量0.50万吨,占比为1.6%;非道路移动源排放量4.88万吨,占比为15.2%。 烟(粉)尘排放量全市烟(粉)尘排放量20.91万吨,其中工业烟(粉)尘排放量19.64万吨,占比为93.9%;机动车烟尘排放量0.73万吨,占比为3.5%;

西南大学2010年重庆社会科学规划立项一览表-西南大学社科处

西南大学2010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立项一览表 序号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和主持人 项目类别学科类别最终成果形式结项时间 1 市民社会:从哲学批判到 社会建构西南大学 刘荣军 一般哲学 社科 专著等2012.12.31 2 “西三角经济区”构建中 的地方政府合作机制:实 施路径与政策规制研究 西南大学 杨毅 青年政治学 党建 系列论文2011.12.31 3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 新研究 西南大学 邹绍清 一般 政治学 党建 专著2012.12.31 4 重庆城乡统筹背景下新 生代农民工就业模式研 究 西南大学 许秀川 一般经济学研究报告2011.12.31 5 控制、信任与研发联盟风 险理论与实证研究西南大学 黄俊 青年经济学研究报告2012.12.31 6 农业合作制度与重庆畜 牧产业组织创新研究西南大学 张应良 一般经济学研究报告2012.8.31 7 重庆中长期公共教育投 入水平测算与保障机制 研究 西南大学 杨斌 一般经济学研究报告2012.06.30 8 重庆黑恶势力犯罪打击 的经验与启示西南大学 邹兵 青年法学研究报告2011.12.31 9 重庆市反哺农业立法问 题研究西南大学 赵谦 青年法学专著2013.04.30 10 英国人对重庆地区考察 与探险活动研究 (1861-1891) 西南大学 马剑 青年历史学研究报告2011.12.31 11 抗战时期大后方城市社 会生活变迁研究西南大学 谭刚 一般历史学专著2013.06.30 12 清代重庆地区书院教育 研究西南大学 孙运君 一般历史学专著等2012.12.31 13 重庆市普通高校继续教 育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 践 西南大学 郑家福 重点教育学研究报告2011.12.31 14 青少年抗挫折心理素质 培养研究西南大学 张骞 青年教育学研究报告2012.06.30 15 重庆市新课程改革过程 中的学生适应性研究西南大学 李宝庆 一般教育学研究报告2012.12.31 16 重庆建设西部教育高地 指标体系研究西南大学 崔延强 一般教育学系列论文2011.12.31

2015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 2016年3月11日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各种风险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19.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150.15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7071.82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7497.75亿元,增长11.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3∶45.0∶47.7。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9637.53亿

元,增长11.1%,占全市经济的 61.3%。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809.35亿元,增长12.2%,占全市经济的49.7%。 图1 2011-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表1 2015年五大功能区域地区生产总值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330元(8402美元),比上年增长10.1%。

表2 2015年五大功能区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016.55万人,比上年增加25.15万人。城镇化率60.94%,比上年提高1.34个百分点。年末户籍总人口3371.8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91.02万人,乡村人口1980.82万人。全年外出市外人口505.50万人,市外外来人口150.21万人。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05‰,死亡率为7.1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6‰。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3,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9.9。

重庆市旅游业2010年统计公报

2010年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0年,重庆市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文件和认真实施“温泉旅游主题年”活动为主线,紧紧围绕“一心两带”发展定位,以大力实施“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三大战略为抓手,着力打造“一带五区”和六大旅游精品,特别是突出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充分利用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暨首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全国旅游饭店发展暨五星级饭店质量提升工作会议在重庆召开以及第十四届中国重庆山水都市旅游节等节会平台,大力宣传营销和招商引资,全市旅游经济继续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2010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1.54%;旅游总收入917.85亿元,比上年增长30.52%。其中:入境旅游者137.0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7.0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74%和30.9%;国内旅游者1.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868.3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55%和30.32%。出境旅游者43万人次,同比增长22.86%,其中,通过出境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者19.1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3.99%。(见表1)。通过5家赴台旅行社组织的赴台旅游者3.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4%。 表1 2010年重庆市旅游接待及收入情况

一、国内旅游快速增长,国内旅游最主要的增长点是假日旅游 2010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16036.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55%;国内旅游收入868.36亿元,比上年增长30.32%。(见图1、图2) 图1 2010年重庆市接待国内旅游者情况 单位:万人次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工资等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工资等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通 知 【法规类别】工资福利与劳动保险 【发文字号】渝劳社办发[2008]65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日期】2008.03.13 【实施日期】2008.03.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工资等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通知 (渝劳社办发〔2008〕65号) 各区县(自治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北部新区产业促进局,市级企业主管部门,各控股(集团)公司: 在《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过程中,部分区县(自治县)劳动保障部门和企业就贯彻执行有关工资、工作时间制度等规定提出了一些问题,现提出以下处理意见。 一、关于加班加点工资计算基数和假期工资标准的问题 用人单位执行《关于企业职工加班加点工资计算基数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渝劳社办发〔2006〕124号),其职工加班加点工资计算基数和假期工资支付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生产经营正常、经济效益增长的企业,原则上不得以最低工资标准作为

加班加点工资计算基数和假期工资标准。 二、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问题 劳动合同履行地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不一致的,适用最低工资标准时应当遵循有利于劳动者的原则,就高不就低。 三、关于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的工资支付问题 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应当在办结解除劳动关系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手续时,一次性付清劳动者工资。 四、关于中班、夜班津贴的问题 《重庆市劳动局关于移植修订和废止一批劳动保障规范性文件的通知》(渝劳社办发〔2000〕199号)第二条规定:“对现仍在适用的原重庆市劳动局(含以重庆市劳动局为主与其他

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类社会组织管理办法

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类社会组织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自治区社科联对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促进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简称社会组织)的科学管理和服务指导,提高学会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促进社会组织工作和学术活动的顺利开展,为繁荣发展社会科学事业,根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自治区社科联章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会组织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循办会宗旨,为广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第三条社会组织必须遵守自治区社科联章程,接受自治区社科联的业务指导和管理,享有团体会员的权利,履行团体会员的义务。 自治区社科联所属社科类社会组织分“直属社会组织”和“会员社会组织”。“直属社会组织”是自治区社科联作为其业务主管单位的社会组织。“会员社会组织”是以自治区党委、政府部委办厅局或其他同级群众团体为业务主管单位的社会组织。 第二章社会组织的成立、报批、变更、注销 第四条成立自治区级社科类社会组织的条件: (一)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有明确的学科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同一学科不得重复成立相同或相近的学会。 (二)有一支稳定的专业队伍,有一定数量、有影响的学科骨干和学术带头人。个人会员或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混合的会员数不得少于50人;团体会员不得少于30个。 (三)有与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合法的资产和经费来源,3万元以上的学会活动经费。 (四)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第五条社会组织的筹备和审批分四个阶段进行: 咨询申请阶段、申请筹备阶段、筹备中召开会员(代表)大会阶段、申请登记阶段。具体要求见附件《社科类社会组织申请、筹备、成立登记须知》 第六条“直属社会组织”变更其他登记事项(如名称、宗旨、业务范围、地址、负责人、内部组织机构调整、办事机构变更等)和修订章程,须事先以书面形式报自治区社科联批准后,再办理变更登记手续。“会员社会组织”变更其他登记事项和修订章程后,经登记机关变更登记后报自治区社科联备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