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历史复习教案

中考历史复习教案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涉及课程

第1课鸦片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3课边疆危机与收复新疆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单元综述:

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重,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日趋激化,中国人民在国势日益沉沦中开始了顽强的抗争……

课程标准:

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2.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3.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知识能力:

了解本单元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理顺各事件之间的关系;

能够结合地图,讲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三个条约的异同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以此了解近代史上影响中国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的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发展的进程;

理解自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所面临的历史任务之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不屈的斗争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崛起的推动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心。

重点: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的掌握;

对列强的侵略所造成中华民族生存危机的理解。

难点: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的理解。

重难点分析: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

“半殖民地”主要是指政治上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国家主权,“半封建”主要是指经济形式上是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但同时又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因素,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产生了资本主义。

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能理解为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经济上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涉及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的综合,这几种因素是综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决然分开的。

2、列强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及影响

3、三大不平等条约的比较

4、对列强侵华的认识

1)从原因来看,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它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结果。当然,中国的落后和历届政府的腐败,也是列强敢于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原因之一。

(2)从目的来看,两次鸦片战争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愿望;甲午中日战争则反映出列强资本输出的目的;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镇压中国革命和维持在华利益为主要目的。

(3)从发动者来看,侵华国家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再由多国到一国的变化。这体现了列强实力的变化,当然也反映着他们在侵华过程中的勾结和斗争。

(4)从规模来看,战争的持续时间一次比一次长,涉及地区一次比一次广,危害程度一次比一次大。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八国联军侵华在国家、军队的数量上和赔款数目上都远远超过了以前历次战争。

(5)从结果和影响来看,历次侵略战争都以中国的失败而结束,每一次侵华战争,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当然,同时他们也把西方技术带来中国,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相对于它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消极作用来看,其在客观上的积极作用无疑是处于次要和从属地位的。

5、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的阶段特征及原因

①从鸦片战争到《辛丑条约》的签订,反封建与反侵略基本上是分开进行的,是以反侵略为主。原因在于,这一时期中外反动势力时战时和,以战为主,外国对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直接的公开的武装侵略。

②《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反帝反封建斗争是结合在一起的,突出地表现为中国人民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斗争。因为《辛丑条约》签订后,反动政府成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趋于汇流。

6、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认识、感悟,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吗?

帝国主义之所以不能灭亡中国是因为中国人民的抗争;

外国列强的侵略、没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

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立于民族之林。

单元大练兵

1.“任狂歌,醉卧红山嘴。风尽处,酒鳞起……”这是林则徐被遣戍新疆期间所作的诗句。下列事件与这位民族英雄有关的是( C ) A公车上书B收复新疆

C虎门销烟D激战黄海

2.“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A)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3.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通过鸦片战争历史的学习,应吸取的主要教训是(C)A.鸦片必须严禁B.外交需要谋略

C.落后就会挨打D.退一步海阔天空

4.反抗外国侵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历史人物与其事迹搭配错误的是(C)

A.林则徐—虎门硝烟B.左宗棠—收复新疆

C.邓世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D.李宗仁—血战台儿庄

5.最能反映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内容是(C)

A.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外国驻兵保护

C.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

D.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6.组合列举题。

A: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的荣辱,请写出下列发生在北京的史实。

(1)1860年,英法联军摧毁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2)1900年,抗击八国联军的反帝爱国运动:

答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义和团运动

B:由下列的豪语壮语判断出英雄人物各是:

(1)“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富避趋之”(林则徐)

(2)“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左宗棠)

(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邓世昌) 7.读图说史

(1) 结合图1,说明图2中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

19世纪上半期,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发展为了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落后的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2) 图3对当时的中国和国际社会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同时使日本迅速成长为亚洲的强国。刺激了其他列强的野心。 (3) 读图4你认为列强发动这次战争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4)结合四幅图片,你认为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主题应该是什么?

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8.抵抗外来侵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就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请依据本单元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2)尽管无数的民族英雄奋起抵抗,但历次侵华战争却都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你认为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社会制度的落后;国力的衰落;装备的落后;政府当局腐败等。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提高忧患意识。你认为中华民族如何才能不再遭受侵略?

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走科技强军之路,不断壮大国防力量;继承和发扬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的光荣传统等。

(1)请将表格补充完整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抗击日军壮烈牺牲

邓世昌

收复新疆

左宗棠 维护了国家尊严

虎门硝烟 林则徐 共同作用

事迹 人物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涉及课程

第6课洋务运动

第7课戊戌变法

第8课辛亥革命

第9课新文化运动

第10课近代文化教育的起步

第11课创业的先声

第12课清末民初的新景观

单元综述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门洞开。伴随着一次次的战败求和,民族危机的一步步加深,中国的一些忧国忧民之士开始寻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之路。

伴随着近代中国的一次次的变革,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共同构成了我国向近代化艰难迈进的历史画面。课程标准:

四大运动方面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

(1)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2)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出现的史实。

(3)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4)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科技思想文化方面:

(1)知道詹天佑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

(2)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3)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知识与能力:

掌握课程标准上相关的基础知识,认识四大运动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要知道辛亥革命前后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时期。

学会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通过对近代化进程的了解,归纳、概括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特点,提高自己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识近代化历程的艰难性和曲折性,感受先进的中国人前仆后继、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

正确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贡献的责任感与自觉意识。 重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对“近代化”这一概念的理解;对近代化历程的认识。 知识结构:

近代化的概念

中国近代化起步的背景:

国际:资本主义近代化已经成为时代潮流。 中国:闭关锁国的中国在列强的侵略下, 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近代化起步阶段的特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认识、感悟,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吗? 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和近代化前提; 科教兴国,是实现近代化的科学决策; 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思想文化;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

近代前期,经过不断的探索,中国的近代化最终未能实现。与西方历史相比较,你认为阻碍中国近代化的因素有哪些? 阻碍中国近代化的因素

经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国内外势力的阻碍;缺乏资金、技术、 人才;缺乏正确道路等)

政治:缺乏政治前提

思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重义轻利等观念,是发展近代工业的思想障碍

国际: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缺乏安定的环境。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涉及课程

第14课开辟新纪元

第15课北伐战争

第16课星火燎原

第17课二万五千里长征

单元综述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端到发展再到兴盛起来,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从共产党诞生、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涌动、国共两党合作与破裂,到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一直到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无一不体现着探索道路的艰辛。

课程标准:

(1)简述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黄埔军校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毛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共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曲折。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课程标准所涉及的相关基础知识。

(2)深刻领会“五四精神”“长征精神”的内涵;通过对几件重大事件的把握,认识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

(3)利用北伐战争、井冈山会师以及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青年学生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2)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认识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不畏困难,为理想奋斗的坚强意志。

重点:(1)五四精神、长征精神的内涵。

(2)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红军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3)对中国革命历程的认识。 难点:(1)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概念的理解。 (2)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认识。 … …

意义: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共成立奠定了基础。 精神:爱国精神、勇于斗争精神、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精神 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中共一大召开

时间:1921年7月 地点:上海 参加者: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解。

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 时间范围: 起止时间1919年---1949年

兴起阶段1919年---1936年

知识结构:

五四运动

中共诞生 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 合作破裂 武装斗争 建根据地 反围剿失败 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胜利 转危为安

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认识。 为什么能走这条道路?

(1)这条道路符合中国的国情;

(2)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天然同盟军;

(3)大革命时期在广大农村建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4)排除了共产国际的错误干扰,中共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 为什么要走这条道路?

这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1)领导工人罢工及进攻大城市的失败,证明走“别人的路”是行不通的。

(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城市中无产阶级力量弱小,敌人力量强大。农村则相反,在农村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是当时唯一的选择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认识、感悟,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吗?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政党,实践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单元大练兵 1.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提出的斗争口号初步实现的有( D ) (1)外争国权 (2)内惩国贼 (3)废除二十一条 (4)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A.(1)(2)(3) B.(2)(3)(4) C.(1)(3)(4) D.(1)(2)(3)(4)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能说明这一点的史实不包括( A ) A .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 B .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兴起 C .新中国的成立 D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下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正确的(D )

①1921年成立②1921年创建自己的军队

③其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④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行动指南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4.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D )

A. 革命的性质不同

B. 革命的任务不同

C. 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

D. 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计划利用暑假重走长征路,实地考察红军的革命足迹。他们应选择的正确路线是( )

A、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会宁

B、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会宁

C、遵义—瑞金—泸定桥—赤水河—会宁

D、会宁—遵义—赤水河——瑞金—泸定桥

6.继承革命传统,感悟长征精神。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大型图片展览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场景是(B )

①会师井冈山②强渡大渡河③飞夺泸定桥④巧渡金沙江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②③

7.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对长征的正确评价是(B )

A.是红军主动进行的战略转移

B.其过程体现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C.长征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D.是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8.红军被迫长征取得胜利,这说明(C )

①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②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③中国革命道路艰难曲折④中国革命需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9.史实辨析题

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这个主题,搜集和整理了一些素材,其中有与史实不符之处。请你逐一列出,并加以改正。

A: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学校的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讲演,随后举行游行示威。国民党政府进行镇压,逮捕学生三十多人。孙中山、李大钊在北京领导学生斗争,积极营救被捕学生。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错误:改正:

错误:改正:

错误:改正:

错误:改正:

B:1928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叶挺等,率革命军举行武昌起义。这年秋天,邓小平领导了秋收起义。这些起义,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为中国革命从农村转入城市,创建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错误:改正:

错误:改正:

错误:改正:

10.学科实践.

《2004--20l0年全国红色旅游规划纲要》中指出,在今后5年内,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12个大型红色旅游区、30条精品线路和100多个经典景区。井冈山、遵义等被国务院定为红色旅游景区,请你以这些景区导游的身份,用简练的语言介绍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发生在这些景区的重大革命事件及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井冈山:毛泽东在此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遵义:遵义会议在此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领导。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牧关的转折点。(此题为开放型试题,学生只要答出与上述两个红色旅游景区相关的革命事件和意义即可)

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

涉及课程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19课全面抗战的兴起

第20课血肉筑长城

第21课同仇敌忾众志成城

第18课难忘九一八

单元综述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课程标准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此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4)以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5)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6)了解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7)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课程标准所涉及的相关基础知识。

(2)知道抗日战争经历了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的过程,体会民族性和全民性是这场战争的显著特点。

(3)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来观察问题,认识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4)学习从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来观察和分析现实问题,加深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日军侵华罪行的学习,认识法西斯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及侵略战争的罪恶。树立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思想;

(2)通过对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事迹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他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3)通过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明确“凝聚产生力量,合作诞生希望”,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重点:(1)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1)对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的认识;(2)对中共七大地位的理解;

(3)对抗战精神的理解。

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分析:

(1)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原因

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根本原因;

国内不断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努力起了关键性作用;

国民党亲英美派的态度,蒋介石自身利益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

(2)西安事变前后中国社会状况的变化及说明的问题

变化:①两党的关系由对峙走向合作;②国内斗争形势由以内战为主转向以抗战为主;③抗战范围更加广泛,人民抗战的热情更加高涨。

说明:①在国家危难之时,民族危亡关头,只有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 ②任何阶级、任何党派和团体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③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并日益走向成熟。

(3) 中共七大成为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大会的原因

从背景看,在抗战胜利前夕召开,肩负着从民族革命向民主革命转变的历史任务。

从政治角度看,中共在政治上更加成熟,根据形势的变化,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从组织上看,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团,使遵义会议形成的领导集体更加团结和巩固。

从思想上看,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完成党的工作任务提供了思想保证。

从意义上看,使全党在思想上、组织上和斗争目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为争取抗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总之,这次大会是一次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会议,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会议。

(4)抗战精神的内涵

坚持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

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

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

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道路的民族创造精神;

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认识、感悟,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吗? “凝聚产生力量,合作诞生希望”。在国家危难之时,只有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 任何阶级、任何党派和团体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战争的伟大力量存在于民众之中 ……

借口:柳条湖事件(沈阳)

时间:1931年9月18日

蒋介石政府态度:不抵抗

影响:东三省沦亡;局部抗战开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