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将相和1

18、将相和1

18、将相和1
18、将相和1

18、将相和

班级姓名

比一比看谁表现最好!拼一拼力争人人过关!

晨读课:(30分钟)

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将相和》。20分钟 2、扫清字词障碍,小组内互读生字词,做到人人过关。10分钟。 3、评出赛读最好的2人,读音响亮的2人,读书最不积极的2人,进入小组积分。

预习课(晚自习20分钟)

自读自悟:《将相和》20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

资料准备:收集有关《史记》中的其他故事。

自主积累:和氏璧、允诺、抵御、战国、大夫、卿、史记等词的意思,以及好句好段。

自我感悟: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有关于蔺相如的几件事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初步印象?

【展示课导学】学习主题(1分钟)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展示,我能解决文中字词障碍,读通读顺课文并初步感知课文中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

课堂

元素导学

流程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

展示提升·质疑评价

环节

总结归纳环节

自学指导互动策略展示预案随堂笔记

内容、学法、时间内容、形式、时间内容、方式、时间重点摘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

初读课文读通读顺扫清字词障碍:

大声朗读书本上的生

字,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理解词义:

理屈、抵御、推辞、瑟、

缶、无价之宝、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同心协力

(完成随堂笔记一)

正确流利读文:

自由大声朗读课文一

遍,读准字音,读畅文句,并

能选择自己喜爱的故事反

复朗读!

预时:6分钟

A 、两人小对子:

检查自研成果,用红

笔互相给出等级评

定;对子间解决自学

时遇到的问题。

预时2分钟

B、五人互助组:

小组长主持,深入探

讨:课文的主要内容

及文中所描述的几位

亲人

预时4分钟

C、十人共同体:

⑴抽签:

教师给出抽签顺序,

确定本组展示方案。

⑵预演:

大组长带领本组成员

完成展示前的准备,

参照展示方案,分配

好展示任务,同时进

行组内小展示。大组

长带领成员将形成的

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

行板书规划。

(预时8分钟)

表现一:我当字词主持人

当一回小老师,带领大家扫

清字词障碍,可采用多种形

式来进行(可范读领读指

名读小组竞读全班齐读

------)

表现二:我当诵读小高手

正确流利地朗读自己喜

爱的故事,简单地说一说

自己喜爱这个故事的原

因.并能在全班营造浓浓

的读书氛围.(可个人读

挑战读齐读------)

建议:

用多种方式朗读,营造读

书氛围。

表现三:揭秘内在联系

一场完整曲折的“将相

和”是由三个故事构成,

我们组带领大家学习这

三个故事,并揭秘这三个

故事的内在联系。

建议:

1、讲解这三个故事的主

要内容。

2、分析三个故事的内在

了联系。

预时:30分钟

随堂笔记一

我认为易书写错的生字:

随堂笔记二

本文由三个小故事构成:

1、

2、

3、

随堂笔记三

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文是描写了和

两位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的经过,而

1、(故事)是

(故事)的发展;

2、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

(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了“将相和”

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达成等级

再读课文理清关系

本文的课题是《将相和》,讲述了两位将相之间的事情。快速默读课文一遍,边读边思考:

1、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的三个小故事,并分别想想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完成随堂笔记二

2、文中的三个故事是相对独立的,但又是紧密联系的,请同学们找出这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从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方面来分析)。

完成随堂笔记三

预时:7分钟

当堂反馈(2ˊ)学完本节课,请你用一两个词语说说蔺相如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训练课导学】

“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题

书写等级达成等级

·基础题(你一定能过关!)

一、看拼音写词语。

h? shìbì yǔn nu? dǎn qia gǔ sajù jua jīn tiáo zhào jí

( ) ( ) ( ) ( ) ()() ( )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答(dādá)应回答(dādá)

便(pián biàn)宜方便(pián biàn)便(pián biàn)利大腹便便(pián biàn)

正(zhēnh zhèng)在为(wéi wèi)难(nán nàn)的时候,

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jiǎjià)不上朝(cháo zhāo),免得(de dé)跟廉颇见面。

发展题

三、在剧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把璧交给他;()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把璧送回来。

2、秦王双手捧住璧,()看()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3、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武有廉颇,文友蔺相如。

四、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原意是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后用以表示向别人认错赔罪。()2.思想一致,共同努力。()

3.理由站不住,无话可说。()

4.原指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后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5.用多少钱业也买不到的宝物,形容物品特别珍贵。()

6.理由正确充分,说话坚定有力。()

·提高题(坚信你最棒!)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1、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2、钱塘江大潮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改为陈述句:

3、廉颇知错能改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为反问句: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将相和”中“将”指(),“相”指()。将相不和是因为

。后来将相和好又是因为

2、课文第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和,当时有、、、

、、、七个强大的国家,被称为战国七雄,国是最强的一个。

培辅课1、今晚你需要培辅吗?要()不要()

培辅内容:师签名:

【自主反思】(日反思)

知识盘点:

心得描述:

五年级语文:将相和学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将相和学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 、通过抓文中重点词句,理解人物语言动作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3 、在理解课文内容中,分清文章中故事的前因后果及相互联系。 4 、指导学生正确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学习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勇于改过的品质,并使学生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 、在理解课文中,弄清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及故事之间的联系。 2 、在理解词句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 同学们做好上课的准备了吗?通过你专注的眼神,端坐的身影老师能看出你们已经做好了上课的准备。好!上课!我们先聊聊天,如果让你说说你的同学、你的老师还有你最崇敬的人有什么性格,你能说出来吗?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养成好习惯。 (表扬观察能力强、用心) 看,通过人物的言、行可以看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样,我们通过言行还可以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是流传了千百年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将相和》,大家齐读课题。 2 、课题是文章的一扇窗户,读完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抽生交流)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将是——廉颇(板书)相是——蔺相如(板书)“和”的意思是——和好 这篇课文比较特殊,在故事当中蕴含着三个小故事,下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 ,有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将相和 人教新课标

18.将相和 1.走近作者——司马迁 人生标签: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作者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生平简介: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文学成就:《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作者作品:《史记》。 2.片段赏析 大屏幕出示: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功劳。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师:同学们,读读这段话,想想廉颇说这句话时心里是什么滋味。 生:嫉妒。 生:很不服气,心里窝火。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师:“爬到我头上去了”指的是—— 生:由上大夫升为卿。廉颇认为自己得到重用,靠的是自己立下的赫赫战功,蔺相如是靠嘴皮子得到赵王宠爱而升官的,所以廉颇不服气,闹情绪。 生:我从这个“爬”字还可以看出,廉颇觉得赵王轻视他而偏爱蔺相如,他对赵王和蔺相如都很不满。 师:你能把廉颇那章不服气,一肚子的不满读出来吗?试一试。 【课文分析】 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故事性强,他们比较感兴趣,但是因为年代久远,内在关系复杂,学生学习时还是有一些疑问,所以在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由于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课后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指导学生精读每个小故事,深入研究每个小故事涉及的相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评价故事的主要人物,并适度总结与拓展。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商议、允诺”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2.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18将相和

18 将相和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商议、允诺、隆重、约定、胆怯、推辞、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一些历史故事。 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完璧归赵、撞碎、胆怯、消弱”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品读交流,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辉的人物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崇敬不已,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他们所了解的历史人物,教师根据学生的谈话适当的激励与点评。)学生进入高年级,已初步具有根据需要搜集资料的能力,课堂上的展示更能激发学生对远离我们现实生活的历史人物的兴趣。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3.板书课题“将相和”。 4.同学们已预习过课文,“将”、“相”各是谁?“和”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对于题目你是如何理解的? “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将”与“相”之间为什么和好,他们之间为什么曾经不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自然段)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自然段)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自然段)负荆请罪。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3.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1)读准字音: “诸位”中的“诸”应读“zhū”; “负荆请罪”中的“荆”应读“jīng”; 多音字:着(zháo)急、上当(dàng)、答应(yìng)、为(wéi)难、便(pián)宜、上朝(cháo),据词定音。 (2)认清字形,比较形近字:璧(壁)、秦(奏)、归(旧)、克(刻)。 (3)体会词语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带这些词的句子读一读。 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 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 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这个成语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同心协力: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三、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同学们通过阅读,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评价一下文中的某个人物吗?(蔺相如临危不惧、机智勇敢,胸怀宽广;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秦王阴险狡诈……)通过阅读,学生已经对人物有了初步感悟,孩子乐于表达,但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仍旧是浅层的,概念化的,尚需进一步揣摩。 2.选读重点句段,自主感悟人物。 (1)同学们的感受真不少。我发现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蔺相如,这个人物贯穿三个小故事的始终,我们先进一步了解他,好吗? (2)请同学们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中找出描写蔺相如的有关语句,细细去读,感悟他的个性及想法。 (学生读书、批注、讨论。) 四、交流感悟,情境促读。 课文中关于蔺相如的哪些细节描写,引发了你对他的进一步了解,请谈一谈。 学生讨论,交流: 1.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1)交流: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根本无诚意拿城换璧,就上前一步,故意说璧

小学语文_18将相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8《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组。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将相和》是本组的第一篇课文,主要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表现了蔺相如的勇敢机智、有胆有识、顾全大局以及他的爱国情怀,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本篇课文在教学时主要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学习和运用,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人物形象。 【课标表述】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4.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璧、怯、诸、荆”等生字,读准“大夫允诺胆怯鼓瑟”等词语的读音。 2.通过小标题的梳理,了解三个故事间的关系,了解本课的结构顺序。 3.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借助浏览、默读、有感情朗读等方式,通过抓主要句段、重点词语等方法,了解蔺相如的有胆有识、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爱国情怀。 4.学习联系着读、比较着读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抓主要句段、重点词语等方法,了解蔺相如的有胆有识、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爱国情怀。 学习难点 学习联系着读、比较着读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评价方案】 1. 通过课上复习、课后练习,落实学习目标1。 2.通过课堂的交流学习、自读自悟落实学习目标2、3、4的达成。【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落实目标2) 1.课前,我们预习了课文,知道这里的将指的是(廉颇),相指的是(蔺相如),和的意思是(和好如初)。 2.围绕课题,课文一共讲了三个故事。(板书:完璧归赵、渑池

2019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读后感语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读后感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读后感篇1 今天,我们学了司马迁写的《将相和》这篇令人受益匪浅的课文,我感受颇深,不禁掩卷沉思…… 《将相和》记叙了英勇善战的大将军廉颇与勇敢机智的宰相蔺相如之间完整而又曲折的故事,这篇课文分为“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赞扬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爱国精神,同时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品质。 我比较欣赏蔺相如,他的种种美德都令我深深折服。特别是那顾大局识大体的精神,我更是敬佩。他知道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说明他避让廉颇并不是害怕廉颇,而是为了国之利益。比起他,我可差远了,我虽说不上自私自利,但也差不多。我脾气比较暴躁,常常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大动干戈,和同学们闹翻脸,弄得大家都下不了台。 廉将军也不错,他知错就改,实乃“英雄本色”,这一点,我做得……我做得差不多,俗话说得好,“一人做事一人当”一点不错! 总而言之,多亏他们都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这才是将相和的根本原因哪!我要和同学们同心协力,共同把54班

这个大家庭搞好,成为人人称赞的好集体!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读后感篇2 语文书中有一篇名叫《将相和》的课文,我读完后,被廉颇和蔺相如顾大局识大体的精神所感动。 《将相和》这篇课文是一个历史故事,廉颇和蔺相如之所以能千古留名,除了他们那种顾全大局、热爱祖国的精神外,就是他们机智勇敢、英勇善战!让我给你说说这几千年前感人至深的故事吧! 那时,秦国最强。当赵王听说秦王要拿十五座城池换自己的宝贝和氏璧却并无诚意的时候,命蔺相如去对付秦王。结果蔺相如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以“这块璧有点小毛病”和“要举行盛大的典礼”为借口,不仅没有让自己受到伤害,又保护了和氏璧的安全,使秦王无理进攻赵国。在渑池会上,蔺相如又以“如果不答应,我就和您拼了”相威胁,维护了赵王的尊严。接着,大将廉颇看蔺相如职位比他高,很不服气,蔺相如以“国家的利益要靠自己和廉颇一起维护”为理由,告诉廉颇如果两人闹不和,赵国会灭亡,使两人成为了好朋友。 这个故事可分为三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每一节都体现了蔺相如的聪明才智和爱国精神,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团结合作的品质,也赞扬了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读完这篇课文,我感到了团结一致才能打败敌

小学语文_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8将相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7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把握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揣摩心理、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等方式读懂语言,感悟人物语言,体会文本语言的魅力。 3.感受丰富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高尚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多种方法品读语言,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童年》、ppt 【教学过程】 一、课始展示,阅读分享 分享《童年》片段,谈感受。 二、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2.概括三个故事,思考三个故事的关系,梳理情节。 3.范写“璧”。 三、“读懂语言”,走进蔺相如。 1.从哪句话看出他们不和?聚焦到“一张嘴”。 2.自主学习。 (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标出蔺相如的话。小组合作讨论:蔺相如讲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 3.重点语句品读。 (1)读完璧归赵,聚焦“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①蔺相如说了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你读懂了什么? ②这三句话分别解决了赵王什么问题? ③结果如他所料吗? (分别朗读8、9段中蔺相如的语言,抓住“撞碎”“杀完我也没有用”等词句,深入品读,体会蔺相如的识人心、有胆识) ④回扣“一张嘴”,思考:他是仅靠一张嘴吗? ⑤小结。 (2)阅读渑池之会,聚焦“请您为赵王击缶”等语句。

①为什么击缶?创设情境,进入角色朗读。 ②从“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读出了什么?假如你是秦王你作何感想? ③蔺相如为什么敢这样说? ④小结。这是一张怎样的嘴? 四、“不和”到“和”,走进廉颇。 1.引出“负荆请罪”,质疑。 2.探讨“罪”在何处?为何“负荆”? 3.总结 五、升华总结: 1.将、相有什么共同之处? 2.再读课题,谈对“和”新的认识。 3.总结:将相和、和为贵! 六、拓展阅读: 阅读《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田忌赛马》片段,感受不同人物形象。 【板书设计】 18.将相和和为贵 读懂语言 识有国 人勇家 心有至 谋上 《将相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能从关键语句中体会含义,也能对人物的品质有所感悟。一般学生都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读课文已经不十分困难。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如果只要求一般的读。故事情节并不难,但学生对《史记》比较陌生,对历史人物也比较模糊, 但要真正读懂蔺相如,读懂廉颇,读懂秦王、赵王,还需要下番工夫。所以教学中要加强引导学生对《史记》的学习兴趣,指导用“言行——品质”的方法去感悟人物形象,提高阅读历史

将相和教学设计完整版

将相和教学设计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将相和》教学设计 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 拟写:江丽娜 教材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 学情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教学中抓住“骗”、“逼”、“避”三个字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2)理解“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 (3)能抓住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把握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表演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与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识大局和大将军廉颇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2)懂得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 2、感受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点。 教学方法:自渎感悟,讨论交流。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 教学重、难点: 1、本文的重点是理清“完璧归赵”这一故事的层次,知道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本文的难点是通过文中对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感受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审清题目。 同学们,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国家还没有统一,处在战国七雄时期(出示战国形势图),七国有秦、楚、齐、燕、赵、魏、韩,其中秦国的势力最强大,经常欺负其他国家,与他相邻的赵国是一个弱国,经常遭到秦国的威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故事——《将相和》。(板书课题) 1、读课题 学习3个多音字 2、质疑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文中的将是指谁相是指谁和是什么意思通过预设,使学生知道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以及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题目来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预设:生这篇课文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从不和到和好的故事。)

18将相和

课题备课组长集备日期教材简析 学习目标 重难点及突破办法教学准备课时安排五年级语文学科“四段一评”集体备课学导案 18将相和教材版本 所属单元 主备教师 个案形成时间 人教版第五单元 梁冬梅 主备日期 2016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掌握“隆重、典礼、丝毫、抵御、侮辱、拒绝、和氏壁、完璧 归赵”。 2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 忍辱退让的精神以及廉颇知错就改的好品质中到启示和教育。 1、了解将”和相”从和”到不和”的发展过程和内在的原因。 2 、 课件 导:依据“学研展练评”教学各环学:结合导案预设安排二次备课:上课教师修改并整理出凸节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显个性的学导流程 课刖诵读: 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 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奥斯特洛夫斯基 、揭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将相和。1、导入课题。 2.引导学生读课题,对课题质疑。2、齐读课题并质疑 二、初读课文3、学习生字及新词 1.带着刚才的问题初读课文,并注4、释词 意生字词的读音,运用已学过的方无价之宝——形容 法理解词语的意思。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及意思。也买不到。 3.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以及存在完璧归赵——指把

是个怎样的人? 4.这部分内容与前面的故事有联 间的联系? 系吗?谁来把这三个故事串起来 15、扩写小故事。 说一说? 5?“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写得比较 理 。 简单,请大家放飞想象的翅膀把这 个小故事扩写得更加生动、具体。 四、练 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什么 理? 我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 14同桌讨论这三个故事 16、说一说从中明白的道 作业设计及反馈情况: 板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8课《将相和》课时练习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8课《将相和》课时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题 1.读拼音,写词语。 hào zhào nuò yán dǎn qiè wán bì guī zhà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lì jí zhū wèi fù jīng qǐng zuì lǐ zhí qì zhuà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比一比,组词。 璧_l积少成________ 同甘共________ 转败为________ 异口________声 6.将下列历史人物填到相应的成语旁边。 赵括诸葛亮祖逖蔺相如廉颇勾践曹植荆轲 初出茅庐——________ 纸上谈兵——________ 卧薪尝胆——________ 闻鸡起舞——________ 完璧归赵——________ 草船借箭——________ 负荆请罪——________ 图穷匕见——________ 煮豆燃萁——________ 7.填空。 腼腆谦虚 ①她太________了,一见陌生人就脸红。 ②他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经常向别的同学请教,真是一位________好学的学生。 爱戴爱护 ③列宁十分________书。 ④周总理是一位深受人民________的好总理。 8.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万________千________ 连________不________ 波________壮________ 一________身________ 心________手________ 波________汹________ 水火________膘肥________ 虎视________ 9.照样子,写词语 例:大方——大大方方客气——客客气气 浩荡——________ 世代——________ 日夜——________ 请再写几个类似结构的词语:________ 10.缩句。 ①一列长长的火车飞快地通过雄伟的南京长江大桥。 ②一架银白色的飞机在蓝蓝的天空中飞行。 ③北京东方小吃店有很多的特色小吃。 11.按查字典知识填空。 ① “瑟”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怯”按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 ________,“胆怯”的意思是________。 12.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完璧归赵________ A全,完整 B.完结 C.完成 D消耗尽 ②负荆请罪________ A依仗 B 背 C 享有 D.遭受 ③理直气壮________ A挺直;使笔直 B.公正的,正义的 C直爽,直截 D.简l16.选择正确的读音

18 将相和

18 将相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课文,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 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将”和“相”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和好? 二、初读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3、快速浏览全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_______画下来。同时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三、理清层次 1、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2、交流。 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四、深入研读 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很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情境创设: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3、出示学习提示: (1)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能够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但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3)友情提醒:你能够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能够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4、学生自主研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感悟体会 1、说说哪些地方能够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但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 “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 ②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②从这里能够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不畏权势

五年级下册第18课 将相和

18 将相和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公忠为国的精神。 从结构上看,全文由3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2个故事是第1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故事重点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形象。蔺相如在文中是个熠熠生辉的人物,他有勇有谋,顾全大局,唇如枪、舌如剑。在关键时候,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性命来逼秦王。当与廉颇发生矛盾时,主动避让,言辞恳切。而廉颇作为一员武将的形象,也显得十分鲜明。他威震诸侯,耿直畅快,勇于改过,其精神令人敬佩。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商议、隆重、约定、胆怯、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读讲故事,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教学难点: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简介《史记》:我国西汉司马迁写的杰出的历史文学著作,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改编自这部名著。 2.板书课题:将相和齐读课题。 3.释题:课题中的“将”和“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将与相和好如初了,这说明其中还有个从不和到和的过程。文章通过几个小故事给我们讲述这个过程的呢?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试着给这几个小故事加个小标题。 2.学生初读后交流小标题: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3.这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谁来简单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自由读文后练说) 三、精读探究感受人物形象 1.导语过渡: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又立了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战功赫赫的廉颇很不服气,他说了什么?

将相和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

将相和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叶老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是阅读和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将相和”巧妙地把“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连成了一个整体,揭示了文章的思路,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设计引导学生从课题“将相和”读开去,体现了篇章的整体性,突出了课文的重点,尤其与文路相合,相机再交流“廉颇、蔺相如各是怎样的人”这一学习方案,旨在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实现对“将”、“相”的深度认识学习内容分析:这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记叙“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写出了蔺相如在秦赵两国矛盾冲突中为赵国立下的功劳,以及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的过程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全大局的品质,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从而凸显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美德在塑造人物形象中,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侧面描写秦王蛮横与无奈等手段,鲜明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品质本文的结构很独特,三个故事,各有完整的情节,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结果,都可独立成篇,而三个故事之间又有因果循环、紧密相连,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全文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大故事而这

样复杂的关系,作者只是通过几个极简单的过渡句“过了几年”、“职位比廉颇高”,就将它们上下勾连,合成一个大故事,构思非常巧妙读懂课题“将相和”的含义,体会廉颇和蔺相如各是怎样的人是教学的重点学生情况分析:本文结构清晰,引导学生理清脉络不难;虽然学生已具备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但是准确、完整、简洁地归纳每个小故事的内容不容易;本文事件历史久远,课前搜集一定的背景资料来帮助读懂文本相当重要;评价人物是本课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虽然六年级学生阅读过不少写人的文章,但是实现立足每个小故事基础上的立足篇章整体来评价人物有一定的难度课前预习作业:1.自学本课生字词;2.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3.查找与文章相关的资料;4.思考课后习题,在课前预习本上做好自学记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及新词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理清文章脉络,为每一个部分拟合适的小标题4.结合搜集的资料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依据质疑和课后练习明确学习的目标,拟定学习课文的思路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课题《将相和》,你想到了什么?2.课文出处:《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二、检查预习:1.分小组朗读课文,注意做到正确、流利同学根据朗读情况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2.检查字词预习(1)看生字表汇报自学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生字-文档资料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生字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将相和》生字 【赵】 读音:zhào 巧记:“走”到岔路口(),百家姓为首。 字义:战国国名,在今河北省南部和山西省中部、北部一带 组词:赵国 造字:形声法 造句:赵国是周代的诸侯国,是“战国七雄”之一。 笔顺:“走”的上横短,中横长,撇短,捺伸展。 【璧】 读音:bì 巧记:掘开壁下残土(辟),宝“玉”重见天日。 字义:古代玉器,平圆形,中间有孔 组词:璧还完璧归赵白璧无瑕白璧微瑕 造字:形声法 造句:蔺相如以他的聪明才智做到了完璧归赵。 笔顺:上部左右平分,“尸”长撇到位;“玉”末横长。 字歌:泥土垒墙壁刀斧把柴劈瑕不掩璧玉快走以逃避 【召】

读音:zhào 巧记:“刀”“口”。 字义:呼唤,招呼 组词:召集召唤召见号召召开 造字:形声法 造句:课间休息时,班长召集班干部在教室开会。 笔顺:上下基本相等。下部“口”不宜过宽,宜正。【诺】 读音:nuò 巧记:言(讠)说“右”上草(艹)。 字义:①应允②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 组词:①诺言许诺②唯唯诺诺 造字:形声法 造句:妈妈履行了诺言$给我买了一台学习机。 笔顺:左窄右宽。“右”横长托上,撇画伸展。【怯】 读音:qiè 巧记:用心(忄)“去”做。 字义:①胆小,没勇气②俗气,见识不广,不合时宜组词:①胆怯怯场②露怯 造字:形声法 造句:初上讲台,我还真有几分胆怯。

笔顺:左部竖为垂露竖,两点左低右高;“去”上横短。 【瑟】 读音:sè 巧记:二王争上座(),“必”然动干戈。 字义:古代的一种弦乐器,通常有二十五根弦 组词:鼓瑟弹瑟秋风瑟瑟 造字:形声法 造句:北方一进入十月,秋风瑟瑟,树叶便开始飘落。 笔顺:上部左右要紧凑;“必”对正上部,卧钩较平。 【拒】 读音:jù 巧记:“巨”手(扌)一摇,表示不要。 字义:①抵挡,抵抗②【引】不接受 组词:①拒敌拒捕②拒绝拒聘拒不执行 造字:形声法 造句:他的诚意让人无法拒绝。 笔顺:左窄长,右宽扁。右部横向笔画间距均匀。 字歌:有火成火炬有手莫抗拒用木做衣柜有足知距离 【诸】 读音:zhū 巧记:言(讠)“者”不可少,大家坐一起。

《将相和》 导学案

《将相和》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璧、允、廉、颇、侮辱、拒。 2.新词:理屈、示弱、抵御、推辞、侮辱、拒绝、无价之宝、绝口不提、完璧归赵、同心协力、负荆请罪。 3.重点句、段: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二)能力训练点 1.给课文分段,并给每段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2.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4.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学习蔺相如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高尚品质;学习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的精神;学习他们两个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一)本文的重点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主要通过默读分析、讨论、交流解决。 (二)本文的难点是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在反复朗读课文、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的基础上,分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突破难点。 (三)本文的疑点是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解决这个疑点的办法是先解决本文的重、难点,再达到水到渠成解决疑点的目的。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将相和》,就是一个流传千百年的动人故事。板书课题。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文中讲的故事就发生在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时期。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3.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出示幻灯,组词:) (2)解词:无价之宝诚意绝口失信抵御推辞理屈理直气壮完璧归赵同心协力负荆请罪 (3)质疑问难,教师巡视、点拨。 4.初读课文,学生自悟。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不足。 (2)速读课文,讨论交流。 ①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和”是什么意思?(“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将相和》获奖【一等奖教案】1 【一等奖教案】

《将相和》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 学情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教学中抓住“骗”、“逼”、“避”三个字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4、复述三个故事中的一个,并自由组合进行排练,在班上演一演。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审清题目。 1、板书课题:18 将相和 2、出示课题练习,让学生板演:

(1)“将”的读音有()()。这里应读(),“将”指的是()。 (2)“相”的读音有()()。这里应读(),“相”指的是()。 (3)“和”的读音有()()。这里应读()。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 二、设疑激趣、理清文脉,初步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由题目里的“和”引出不“和”。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失和?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言归于好的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同桌讨论完成填空: 将相不“和”的原因是(),后来“和”了,“和”的原因是()。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三、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 1、自由读课文1——10自然段,讨论完璧归赵的起因是什么?(以城换璧、秦国骗璧)结果怎样?(完璧归赵)要求答案的内容用四字加以概括。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教学。 秦国作为当时最强的国家,以城换璧是诚心诚意的吗?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秦国骗璧”,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蔺相如识破了秦国的骗局,他是怎么做的?从中你体会到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不畏强暴、机智勇敢、深谋远虑``````)对于这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上前一步、后退几步,靠着柱子站定。),神态(理直气壮、大大方方),语言进行充分的讨论。并指导学生演一演。 四、课时总结: 蔺相如在赵王危难之时,群臣无策之际挺身而出,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惧色,由被动为主动与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从中我们体会到了他的机智勇敢的性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第二、第三个故事,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进一步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育资料】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8课将相和学习专用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8课将相和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8课《将相和》原文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

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丝毫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一回到宾馆,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这就是“完璧归赵”的故事。蔺相如立了功,赵王封他做上大夫。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

将相和教学设计

18.《将相和》教学设计 执教人:沈玉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弄清楚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抓住人物的言行,感悟概括人物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与学习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感悟蔺相如、廉颇的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及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点拨法,讲授法,讨论法,勾画圈点法,朗读教学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战国时,有一个国家叫赵国,赵国有一位丞相叫蔺相如,有一位将军叫廉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他俩之间的故事。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18课《将相和》(课件1),来,齐读课题。 2.同学们,课前预习课文了,那清你们说说课题中的“将”、“相”分别指谁?再想想“和”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后,(课件2)“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 3.师讲述:(课件3)本文主要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二、研读课文 (一)解析“完璧归赵” 我们先来看看“完璧归赵”(课件4)这个故事。 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前因后果。学生各抒己见,归纳

整理——(课件5) 前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找出描写蔺相如面见秦王说的话划上记号,据此,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1)生找出:(课件6)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个城……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2)我们来看第一句话,你觉得璧有毛病吗?你能找到相关的证据吗? A.(体会“无价之宝”成语的含义。)既然璧这么珍贵,那就是蔺相如在说谎了?到底是不是这样?来让我们找到当时的背景来谈一谈。(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B.小结:在这样的情况下,蔺相如说璧有毛病,这不是在说谎,那你能从中体会出什么?(蔺相如机智、聪明……) C.指导朗读:让我们机智聪明地读出“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3)让我们接着交流你对第二、三句话的理解。 A.蔺相如是怎样说这句话的?理直气壮的“理直”在哪里? 请大家默读2到8自然段,划出重点句,组织好语言,替蔺相如来摆摆这个理。(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B.导读: 是啊,拿城换璧是你秦王提出来的,我把和氏璧给你送来了,你却不交城。理由充分,说话才会这样有气势。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生齐读 有理有据,所以蔺相如面对的虽然是虎狼之国的秦王,却仍然毫无惧色,言语中字字掷地有声。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生齐读 C.小组讨论交流:蔺相如真的撞吗?(引导:秦王对和氏璧是爱不释手,蔺相如已看在眼里。这是蔺相如使的“金蝉脱壳”之计。) D.除了金蝉脱壳之计,蔺相如还用了几个计。请大家接着读书,看看谁能读出来? (生读书后交流,师相机引导:“缓兵之计、瞒天过海、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E.过渡: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蔺相如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所以到了举行典礼的那一天,他进宫见了秦王才会怎样说? F.引读:蔺相如大大方方地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