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分析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分析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分析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分析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分析

提要“民工潮”作为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的趋势,已渐渐为人们所接受。上世纪90年代后,第二轮“城市移民”呈现出新的发展动向,流动人口外出打工日渐出现“家庭化”趋势,从而使得流动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流动大军涌入城市后日益突出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结合对北京、上海、浙江(杭州)三地的流动子女受教育的调查问卷,对流动子女的教育状况作出具体分析,最后从教育观念、政府、社会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存在的问题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状况。由于受种种因素的限制,目前外来务工人口子女就学的方式,主要是在正常缴纳借读费后进入市区公立学校;进入收费较贵的政府批准的私学校;在非法或不合格的打工子弟学校就读。据调查,外来流动人口子女在公办小学和民工子女学校入学的小学生人数主要集中在城郊结合部,如上海浦东新区民工子女学校有1.4万余人,在公立中学借读的共2.86万人;闵行区民工子女学校有1.6万人,加上在公办中学借读的共有2.22万人;宝山区、嘉定区民工子女学校分别有2.56万人和1.13万人。市中心区和远郊人数较少。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难问题,主要原因还在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即基础教育由县、乡财政管理的教育体制。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主要是由地方政府负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因为没有流入地的户口,所以无法享受由流入地政府财政负担的教育经费。1979年以后,我国的户籍制度依然对农民的身份、就业、教育、生活水平等起到钳制作用,流动人口子女上学难问题往往是受户籍制度、教育投入机制影响的结果。没有城市户籍或是离开户籍所在地的适龄儿童,在所居城市很难得到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外地务工的流动人口在农村交纳教育附加费,在城市打工也缴纳工商税、暂住费等费用,他们负担了城乡的双重费用,但他们的子女上学,却仍然要另外缴纳很高的费用而且得不到应有的服务,这种状况不利于民工子女入学接受应有的教育。

(二)一些公办学校相对高额的借读费、赞助费以及学杂费是低收入家庭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的一道门槛。部分家长不愿让孩子在公办学校就读,一是民工学校收费低。如在杭州,民办学校每学期收费600元(以小学为例),公办学校按杭州市收费标准每位学生每学期收取300元的借读费,在北京甚至达到600元。在杭州调查发现,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公立学校的收费表面上是按《杭州市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暂行办法》收取,但实际上,学校仍以各种原因“强迫”家长以自愿奉献的名义缴纳上万元的教育基金。二是民工学校收费方式比较灵活,允许学生按月或按季度交费。三是民工学校的招生条件宽松,面向全社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办理手续简单,公办学校招生原则,往往先满足本地生源,才会考虑外来民工子女。其次,公办学校在入学办理手续上要求民工子女要持有流入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证明、暂住证、健康证等一系列证明,往往使得想让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家长奔波、折腾一番,有时还需要走“后门”,拉关系,这让当初到城市务工人员无所适从,同时也滋生公办学校一些单位部门的腐败。

按照杭州市划定的市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很多有两个孩子的外来人口家庭基本上生活在城市贫困线以下。他们对子女教育的选择,一如他们选择质次

价低的生活用品一样,很自然地选择教育水平虽低但收费低廉的打工子弟学校甚至让孩子辍学。据报载,截止2001年5月份北京的20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小学阶段的入学率为90%,初中阶段为20%,有相当数量人口面临着就学那难但没有质量保障的尴尬境地。

(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受到歧视。有的公办学校的借读生不能参加三好学生评比,有的活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无法积极参与,从而造成他们在学校成为被冷落的对象,逐渐形成一种自卑的心理。因此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到公办学校受到歧视,而宁可选择学校没保障的民工学校。据在杭州学校外地生与本地生关系问件调查发现,在对于“你平时更喜欢和哪些同学一起玩”这个问题的回答,回答更喜欢和杭州本地同学一起玩的比例为0,回答更喜欢同外地生一起玩的有49.21%,认为都一样的占4.21%。寻究其原因,虽存在方言的阻碍,而更多的是在本地与外地、市民与民工阶层的划分。从而造成本地与外地学生交往的鸿沟,也使得更多的流动人口子女认为城里人瞧不起他们,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因此,接收学校如何使外地学生和本地学生和睦相处,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课题。

(四)民工子弟学校为外来民工子弟就学提供了便利,但存在的问题不能忽视。民工子弟学校发展快,分布散,不均衡。据2001年5月下旬上海各区县教育局统计,目前在沪工有民工子女学校519所,在校学生约12万人,分布在卢湾、黄浦以外的17个区县,其中民工子女学校有50所以上,在宝山、闵行、嘉定三个区,共有学生52000名,占总人数的43.2%。

办学条件不符合要求。根据各地区县教育局自查和2001年5月教委检查的结果,除少数租用空置校舍的民工子女学校的教学设施和环境尚可外。如浙江杭州明珠实验学校为首的5所民工子弟学校,其余以简屋、民宅、厂房作为教育的居多,办学条件多数不符合要求。北京丰台区共有民工子弟学校52所,其设立和办学均未经过丰台区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在从北京、上海、杭州调查数据得知,这些民工子弟学校的举办者很少是本地长住户口,大多数是外地人员,其文化程度多为初、高中毕业,有的只有小学文化水平。其中学校的教师情况普遍是“半路出家”,65%没有教师经验,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其流动性很大,劳资矛盾明显。民工子弟学校因办学条件的诸多原因,学校的卫生状况和免疫预防工作差,缺少严格的卫生检查,学生事物中毒时有发生,并且学校里的设施、交通工具等也普遍存在安全事故隐患。就其中火灾隐患一项,据上海市消防部门去年4—5月对506所民工子弟学校消防安全专项检查,这些学校普遍存在安全通道不畅,无疏散标志,消防设施严重不足等火灾隐患。

民工子弟学校内部管理问题众多。民工子弟学校内部组织结构简单,在许多方面权责不分,尤其是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民工子弟学校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地位,学校的权利不能在法律上得以承认和有效保障,学校的存在及其对内对外的各种关系很容易受到国家或当地政府相关经济、文化、教育政策影响,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之中,动迁对学校来说是家常便饭;民工子弟学校现在也已开始激烈的竞争,影响学校竞争实力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并不是学校办学质量与办学特色,而在于学校所处的地段,取决于学校附近是否有集中的民工聚居点,是否有大量的学龄儿童存在,这种情况显然不利于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和外来民工子女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

(五)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管理衔接和法律法规亟需协调、完善。目前,

我国教育行政部门之间在面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上的管理,出现了流入地的教育部门基本不管理,流出地教育行政部门难以管理的现象。在上海,除安徽寿县社会力量办学办公室有专门在沪负责联系民工子女办学情况外,其他各地都没有专人负责。为此,曾发生过两所学校为抢生源而降低收费现象。检查中还发现,有一个学校承办人兼了6所学校校长。由于体制、机制等问题,市、区、县教育局只能进行简单的日常管理,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予以扶植,涉及到经费、校舍、交通、消防、安全等难以管理。由于外来人口流入情况难以预测,所以区县教育局无法制定办学计划。

而对于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问题的法律法规上,虽然早在1996年国家教委就提出解决流动儿童、少年的就学措施,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要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流出地和流入地政府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创造条件,但对解决此类问题的法律责任、社会责任未作出明确界定。1998年,原国家教委制定了《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中没有强制的具体操作内容,而其具体的政策要求由各地自己制定,没有明确流入地的学校对于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责任和义务及具体收费;没能从法律法规层次上对兴起的民工子弟学校的地位、权利加以确认。再者由于,无论是流出地还是流入地政府大都对此保持低调,除了经费问题外,还有管理协调上的问题。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减少外来子女教育的经费投入,从而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门槛;或者忽视未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现状,片面追求功绩效应,追求小班化教育,没能协调好空闲的公办教育资源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创造条件。此外,一些领导部门认为民工子弟学校这一现象只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暂时现象,不会持续太久,可任其自然消亡,从而出现了一批具有严重隐患和教育问题的民工子弟学校,威胁到外来流动子女受教育质量。

(六)国家教育投资少而分配不均。从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值为4.842%,我国仅为2.3%,远远低于平均值,加上因投入体制和环节的问题产生的消耗,真正落实到教育之中的经费就更为有限了,这说明了我国的公共教育投资水平是明显偏低。而在这有限的教育经费中,中央政府财政拨款过多用于高等教育,对义务教育投资不够,高教经费总量中80%来自政府,而义务教育中只有60%来自政府。

同时,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教育投入差距呈拉大之势。1995年,这一比例扩大到1:0.50:0.36,此后呈加大趋势。再者,我国教育政策以城市社会和居民为出发点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无视城乡差距;以传统的中央为主,忽视地方的资源配置模式,造成教育经费分配不公;以及现实存在的阶层差距拉大引致的教育不公等因素影响。对于收入不高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中相对欠发达的区、县(城乡结合部),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在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情况下,加上各种因素影响造成的教育经费分配不公,仅靠这些并不宽裕地区的教育经费来承担非本地区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费用,就显得勉为其难。

二、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的建议

(一)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重要意义。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的权利。义务教育是强迫教育也是国民教育,即使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义务教育也是国家行为,政府有责任负担起提供

有利于儿童入学的各种条件及机会。在目前旧体制无法适应新的社会转型时期,国家必须自动负担及统筹全民义务教育的责任。可以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持久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注重实效,并具有一定声势的宣传活动,使《义务教育法》和《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家喻户晓,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意义深入人心。特别要注重向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宣传,增强有关部门对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同时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宣传争取他们对义务教育的重视,自己维护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利。

(二)强化流入地政府的作用,在政府领导下,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解决流动儿童、少年就学问题涉及面广,仅靠教育部门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而在我国,义务教育实行的是“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所以需要强化流入地政府牵头,教育、公安,工商、财政、计划生育等部门通力合作的专门管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机构,统筹协调,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转学、学籍、考评等工作的管理,督促各级各类学校抓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工作,平等对待、处理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存在的现象。

(三)充分挖掘公办学校现有资源,以全日制中小学借读为主,多种形式办学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义务教育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借读收费标准并降低收费,明文规定取消赞助费和其他不合理费用,简化借读手续,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在公办学校就读,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予以免或部分免除学费和学杂费。从单一的办学体制转变为多种办学体制,由以国家办学为主体过渡到提倡社会办学,并以政府投资单一化向政府、社会、个人投资的多渠道发展。也可采用中外合资办学形式,引进国外资金和设备,提高教学质量。浙江杭州明珠实验学校就是采取了政府、企业、社会三结合的投资模式,不仅为学校的办学提供了物质保证,而且在教育工作也收到了三方面的扶持和关心。以其优良的硬件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成为了杭州以至全国及全国同类学校的领头羊。同时要协调各学校的教学资源,互通有无,以较强学校扶持那些教学资源薄弱的学校;也可利用国内高等院校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民工学校建立纽带,采取成立相应的青年志愿者试点工程等方式。

(四)按照“疏”、“堵”、“导”、“督”等原则规范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疏”——挖掘公办学校接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潜力,向公办学校分流。“堵”——对存在严重隐患和教学问题的民工子弟学校坚决予以取缔,并为原在校学生及时疏导,加大力度打击以办学骗取钱财的罪犯。“导”——调动乡、村积极性,鼓励其作为社会力量办学主体,对办学效益高,社会信誉好,具有一定办学条件的民办学校予以引导,支持,使其达标并鼓励此类学校扩大规模,形成品牌,使他们走上良性循环,自我发展的轨道。“督”——规范民工子弟学校,应该规定这些学校的办学标准,对办学者和教育的素质、教学质量、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五)不断完善现有的政策、法规。自1995年《教育法》的颁布使我国的教育法制建设步入正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在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泛行政化的倾向,一个以法治教的新局面正在逐步形成,而对于由于民工潮带来的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及相应产生的民工子弟学校,他们在行政与法制两者存在着空白,既得不到政府支持,也无法获得法律上的保障,

要求建立一系列相应的民工子女教育的法律法规成为必然。

(六)实施多种教育投资模式,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实现教育公平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他包括教育权利平等与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而教育公平是以教育投资为前提的,为了维护每一个国民受教育权,势必要加大我国教育投资比例,改变教育投资方式。我国要借鉴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个有利条件,教育投资多元化是缓解教育经费短缺和投资来源缺乏等多种问题的良策。这就要逐步实现我国教育投资来源的多元化格局,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渠道,同时采取各级政府依法征收并用于教育税费,以及各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多种可行性投资方式。其次教育作为国家的公共政策,这就要求对于每一位国民实现教育公平。要扩大教育公平就应按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适当调整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国家投入比例,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逐渐普及教育;在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上,消除基于偏见、意识形态或既得利益的不公平限制,建立公平、公正的规则;同时建议在流动儿童、少年比较集中的大中城市,县区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一定的教育经费补贴,调动这些县、区解决流动儿童、少年教育问题的积极性,提供资金保障,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

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总结

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总结 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总结 ,我局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对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从落实民工劳务合同、解决民工工资、提升民工综合素质、改善民工工作生活环境等方面入手,关爱民工,维护好民工的合法权益,为促进我县建筑业外来民工队伍的和谐稳定,做了大量工作。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回顾 (一)全面落实民工合同制。为加强建筑企业与外来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管理,今年我局突出重点,抓好两项工作:一是突出政策宣传,充分利用安全交底、会议、培训、发放宣传资料等手段,引导、督促建筑企业学习新《劳动合同法》,主动与外来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使外来民工劳动有保障。二是突出专项检查,积极与劳动部门合作,检查建筑企业是否与外来民工全面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否有效、是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民工工资如何支付是否明确。 (二)完善制度,深化民工工资支付管理。民工工资是外来务工人员最为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强化监管,从源头上杜绝企业拖欠民工工资行为的发生,今年我局不断深化民工工资支付管理,采取主动防范的工作思路,严把“三个关口”:一是把好审批关,建立完善建筑企业人工工资支付担保制度,截止目前,县内共有30家建筑施工企业按规定办理了人工工资支付保函,担保金额为2105万元;县外有42家建筑施工企业按规定办理了人工工资支付保函,担保金额达4450万元,共统筹6555万元。同时对未办妥人工工资支付担保或欠薪保障金专户开设、资金存足手续的企业,不予在宁承揽工程业务。二是把好监督关,主要是开展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 。同时根据《宁海县建筑业企业人工工资支付担保统筹管理办法》,发现建筑企业或项目经理存在恶意拖欠、克扣民工工资行为的,作为不良行为记录予以公示,并列为安全重点监管对象。三是把好投诉关,在全县各建筑企业积极推行“民工权益保障公告牌”制度,要求每个工程项目在工地显著位置设立公告牌,公布企业、项目部工资管理责任人及联系方式,同时公布劳动部门、建筑业管理举报投诉电话和工会维权电话,方便外来民工了解自身的基本利益和维权途径,使工资拖欠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今年我局共受理民工工资投诉案件起,涉及金额万元,为民工追回拖欠工资万元。 (三)强化教育培训服务,大力推进民工学校建设工作 由于外来民工普遍存在文化素质低、法律观念弱、文明卫生习惯差等问题,已远远不适应现代工程建设的需要和现代文明城市要求,因此加强外来民工教育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今年以来,我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建委《关于在全市建设工地推广建立民工学校指导意见》文件规定,并结合今年开展的三项行动要求,加强对民工的教育培训,积极推广民工学校建设工作。一是进一步引导、督促我县一、二级建筑企业建立民工总校,并要求县城区范围内凡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或工程造价500万元以上的建筑工地均应建立民工学校;二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将建筑工地创办民工学校情况与“标化工地”评选活动挂钩,对未建立民工学校或民工学校不达标的工地不得参加评选,大大促进了建筑企业创建民工学校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三是注重办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既要使外来民工学习建筑安全法律法规、职业操作技能、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与环境卫生等知识,又要学习民工劳动权益保护、道德文明礼仪等内容,不断让我县外来民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法律维权意识得到增强,安全生产意识普遍得到提高,文明卫生习惯得到改观。到目前为止,我县已建立民工学校33家,参加民工学校的民工人数达5000余人次。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相关政策

龙门中心小学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 相关政策 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落实上级关于外来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同本地子女一样待遇就近入学,不应增加费用的精神,现将我校做好外来人口子女就学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入学条件: 外县(市、区)在我校辖区内经商、务工的外来人口,其子女6至16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具有正常学习能力的,其家长或监护人在我县辖区内务工,并持有暂住证、计生证、流出流入地务工证以及用人单位劳动合同或本人的营业执照。 二、入学办法: 保证外来人口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在保证本地服务区学龄儿童少年入学的前提下,学校应无条件接纳居住本服务区域的外来人口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外来人口适龄儿童少年出具其父母或监护人的“三证”及户籍证明,向居住地服务区域的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核同意后办理入学手

续。 三、收费标准: 外来人口,其子女入学收费标准同本地学生相同,按照安溪县物价局、财政局、教育局、减负办等部门规定的收费文件精神执行,不准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 对于经济确实有困难的外来工子女,学校根据家长的申请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给予照顾,确保每一位外来工子女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确保外来务工子女的入学率和巩固率达到本地适龄儿童少年的水平,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100%就近入学。 龙门中心小学 2008年9月

市南区公布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办法 2006-7-5 11:34:21 7月4日,为保障符合入学条件的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按时报名上小学,市南区教体局公布了该区外来孩子入学条件及相关注意事项。 今年适龄儿童入学年龄为6周岁(2000年8月31日前出生)。到市南区小学就读的外来务工子女,如果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将按照我市有关规定享受"市民待遇",不需要交纳"借读费":一是父母至少一方有在青工作正规的劳动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二是在流入地务工一年以上;三是父母至少一方持有公安部门核发的"青岛市暂住证";四是在流入地有稳定的住所(有自有住所,或办理正式租住手续一年以上)。今年,市南区外来务工子弟报名仍采用集中报名的办法,报名时间是7月1日和16日两天;报名地点是市南区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定陶路7号)和市南区教育第五幼儿园(新湛三路7号)。家长可以就近选择报名地点。 报名时需要携带"六证":一是原籍户口簿及复印件;二是父母双方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三是独生子女证(符合二胎生育政策的孩子,家长要携带户口簿或二胎生育证明);四是父亲或母亲在青工作正规的劳动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工商营业执照中,孩子父亲或母亲应为法人);五是正规的租房合同、购房合同或房产证(原件及复印件);六是由公安部门核发的孩子父亲或母亲的"青岛市暂住证(原件及复印件)。如果上述证件不全,市南区教体局将在学校有空余学位的前提下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我校一所农村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学生总数的90%,这些学生面对陌生环境,自我封闭,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自我放任,普遍学习成绩低下,没有自信心。本文从学生的现状着手,查找了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给出了针对性解决办法,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策略 一、现状及研究意义 我校一共有300多名学生,而这些学生当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到了90%。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幼小的心灵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学业的挫折,特别是心理方面,有的孩子因“情感饥饿”而产生了自卑、紧张、困惑、迷茫、厌世、自闭、逆反等不良心理。这些学生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上的差距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压力,迫切需要教师和管理人员从多个层面关注并提出解决办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面对陌生环境,自我封闭 “破旧油亮的外套,黑乎乎的小手和脖子,怯生生的眼神。”很多这样带着“乡土味”的孩子,他们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乍看上去与班级中其他同学格格不入,然而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成为班级当中特殊的群体,可以说他们是在一种完全不熟悉的环境里生活,这对这些幼小的孩子们来说都是非常陌生的,所以不愿主动与同学交往,他们往往会以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来抵制各种外界干扰,面对这样一种环境,甚至会感到自卑。 (二)缺乏正确教育,自我放任 我国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句话说的是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然而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不重视孩子的学习,缺少基本的教育方法,有一部分的外来务工子女的养成习惯需要加强。 (三)学习成绩低下,缺乏自信心

教育部审批的国际学校

教育部公布经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截至2012年6月,共113所) 北京市 1、北京韩国幼儿园(1996/12/19,1998年8月1日更名为北京韩国国际学校,2000年12月19日批准增设高中部) 2、北京大韩学校(1998/05/28) 3、北京蒙台梭利国际幼儿园(1996/06/11) 4、北京京西学校(1996/06/11) 5、北京BISS国际学校(1996/06/11) 6、北京协力国际学校(1996/05/07) 7、北京顺义国际学校(1997/12/29) 8、北京耀中国际学校(1996/06/11) 9、北京龙学国际学校(2000/02/24) 10、北京乔治布朗国际幼儿园(2002/01/21,2002年7月18日更名为北京巧智博仁国际幼儿园) 11、北京中关村国际学校(2003/05/30) 12、北京英国学校(2003/07/28) 13、北京依顿国际幼儿园(2003/07/17) 14、北京德威英国国际学校(2004/01/16) 15、北京澳大利亚国际学校(2004/06/03) 16、北京哈罗英国学校(2005/06/07) 17、北京瑞金英国学校(2005/06/12) 18、北京三弈国际幼儿园(2005/10/03) 19、北京加拿大国际学校(2006/07/28) 20、北京法国国际学校(2007/01/23) 上海市 1、上海新加坡国际学校(1996/07/24) 2、上海长宁国际学校(1996/11/05) 3、上海泰宁国际幼儿园(1998/03/25) 4、上海虹桥幼儿园(1997/07/07,2002年12月24日更名为上海虹桥国际学校) 5、上海法国学校(1996/03/29) 6、上海德国学校(1995/07/31) 7、上海美丘第一幼儿园(1996/04/08) 8、上海奥伊斯嘉日本语幼儿园(1996/04/08) 9、上海协和国际学校(1998/07/30) 10、上海恩吉尔幼儿园(1998/10/27) 11、上海韩国学校(1999/10/27,2006年6月2日批准增设高中部) 12、幼儿天地国际幼儿园(2000/05/23,2007年4月30日终止) 13、上海东进日本人幼儿园(2000/02/04) 14、上海英国学校(2002/03/06) 15、上海李文斯顿美国学校(2002/07/01) 16、上海瑞金国际学校(2002/11/25) 17、上海德威英国国际学校(2003/08/11)

外来务工人员管理规定

外来务工人员管理规定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外来务工人员管理规定 为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保护外来务工人员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各工程项目部的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本规定所称外来务工人员是指:凡在本公司或各工程项目部务工。而务工部或单位以地处外地,且常住户口又不在成都市范围内的劳动者。 第二条、外来务工人员的年龄必须是年满16岁至55周岁的健康人员,性别不限。 第三条、外来务工人员必须持有本人身份证、当地乡镇以上政府或部门出具的外出务工证明和计划生育证明。 第四条、从事特殊或专业工种的务工人员必须持有主管部门颁发的技术等证明或岗位培训证明,同时还应持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 第五条、外来务工人员签订用工合同后,应至所在工程项目治安门卫室办理注册登记手续,离开时应及时注销。 第六条、外来务工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用工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接受所在单位的各项管理。 第七条、外来务工人员应积极协助和配合用人单位按照当地公安机关的有关规定办理《暂住证》和《治安责任书》。 第八条、外来务工人员或务工单位必须与所在工程项目部签订《劳务用工合同。和治安消防责任书》。

第九条、外来务工人员认为用工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机益,可向劳动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投诉。 第十条、各工种项目部应将已用人数、时间报公司行政办公室、公司行政办公室按规定到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用工证》。 第十一条、各工程项目部应及时与外来务工人员签订各种《劳动合同》和相关责任书。共同履行合约确定的责任和义务。 第十二条、各工种项目部应按照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保障其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各工程项目部应坚持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并经常性地开展文明生产、安全生产、治安消防、思想道德、遵守法规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外来务工劳动者的思想素质和劳动技能。

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制度

B7-26 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制度 大佘太学校 2014年3月1日

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制度 随着我镇经济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市教育行政部门十分重视流动人口子女和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入学问题,严格按照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积极做好农民工子女入学工作。 一、坚持政策,确保做好外来务工农民工子女入学。 将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纳入我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范畴和重要工作内容,坚持“由流入地政府负责、公办学校接纳为主”的原则,对所有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子女采取就近入学的制度,农民工子女到我校就读,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就读我校后,按照学籍管理规定办理入学手续。我校实行农民工子女登记制度和就学跟踪检查制度(农民工领就业登记证时登记有无适龄子女读书情况),协同劳动就业保障部门、公安部门,建立衔接管理和联系制度,确保农民工子女外来有书读。 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农民工子女教育资源。 外来务工子女到我样就读的,要合理安排就读班级,与本地学生同等享受随机分班。

三、爱心帮扶,农民工子女入学享受同等待遇。 为帮助外来务工农民工子女就读,凡满足三个条件(有暂住证、法定监护人的劳动关系证明、计划生育证明),其入学的缴费项目和标准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一律不得收取借读费、择校费,更不得摊派其他费用。对不完全满足三个条件的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我校尽可能地满足其入学要求,实事求是地减免相关费用,通过寄宿生生活补贴等方式,切实帮助他们就学。在评优奖励、入队、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到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与本地学生一视同仁。我们将加强对农民工小中学的学生安置工作,确保所有学生在秋学期能顺利入学,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质量,确保所有外来务工子女能享受良好的教育。 大佘太学校 2014年3月1日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几点尝试-2019年文档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几点尝试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条件差,学习环境不尽如人意 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给子女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严重制约着子女的学习。没有孩子专用的学习房,没有电脑的占大多数。多数家庭除了学生的课本外,几乎没有什么课外书籍。孩子在家庭中没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和必要的文化设施条件,这对学生的文化学习、知识面的拓宽都是一种很大的制约。 2.家长文化程度低,缺乏辅导子女学习的能力 家长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有的家长在调查表中填高中毕业,实际上只是念过高中,并没有毕业。大部分的家长不懂普通话或不会正确发音,会英语的几乎没有,所以很难辅导孩子的学习。 3.绝大多数外来务工家长对学校教育配合不够 大部分家长错误地认为:家长的责任和义务是养孩子,只要孩子吃饱穿暖,不生病、不出事、不闯祸就放心了;孩子送进学校,就由学校管教,一切拜托老师。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些打工者对子女的教育,可归纳为:“一吓二托三代替”。“一吓” 就是吓唬孩子,常用“不好好学习就送你回老家吃苦去”来“激励”孩子好好学习;“二托”就是“全拜托”学校老师了,或是 全拜托”孩子的“自觉”了,在他们看来“树大自然直”,因此孩子大了自然也会好起来的;“三代替”是指教育方法的简单

化:一是用“明天去问你们的老师去”来代替对自己孩子的辅 导,二是用唠唠叨叨的说教来代替对自己孩子的引导,三是用简单粗暴的打骂来代替对孩子耐心细致的教育。 4.家庭教育方法简单 外来人口学生成绩好的,家庭教育方法也相对较好;成绩差的学生,家庭教育方法也相对较差,显示了家庭教育方法的重要性。在座谈会上还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内容不熟悉,对家长应当履行的职责不了解,有的甚至连什么是家庭教育都搞不清楚。 二、采取措施,持之以恒 1.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 这部分人员子女存在着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心理。在行为上,他们有时盲目自尊、任性,听不进教师和同学们的劝告,所以经常犯错误;在学习上,由于基础差,又充满着自卑与自弃,以至于学习越来越跟不上;在思想上,有迫切改变自己的需要,有渴求教师关注的需求,有喜欢和同学平等相处的愿望。针对这些心理特点,一方面加强心理预防,包括家庭环境、性格调节等,通过预防性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训练,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宽容之心对待,查明学生问题的根源,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适时对症下药。 2.营造尊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良好校园氛围

要求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读书问题

要求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读书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急剧增大。在这一大背景下,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温州,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巨了大的贡献,也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建筑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温州外来人口约420万人,占温州总人口三分之一比例以上,是浙江省外来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读书问题难以解决,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稳定性,甚至阻碍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由于不是当地户籍,一些公立学校不愿意接收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有的学校即使勉强答应接收,也设置很高的门槛,要具备很多的条件,使外来员工子女难进入公办学校,往往不能和当地居民的子女享受同等的待遇。一些外来的技术人才,因为子女入学无法得到保障,不得不离开城市回老家,而这些技术人才一旦离去,势必影响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不少企业家为了留住技术人才,想尽办法。目前外来务工人员中的双职工也较多,他们要求子女能在公办学校上学能公平地接受较好教育的呼声比较强烈。 外来务工者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要充分考虑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读书问题,将会极大地激发外来务工人员建设温州的热情,也完全符合温州构建和谐社会的要义。为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公平优质教育,为此,建议: 1、政府需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公办学校都应得到政府的补助使其有充足经费支撑此项事业,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只需和本地居民子女支付相同费用即可享受九年制义务教育。 2、对于民工子弟学校,政府要加强管理,采取兼并整合的方式,集中资源,逐步将它们发展成正规学校,提高质量。

3、在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聚集地(比如:工业园区),兴办正规学校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子女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子女教育现状调查问卷(3种) 外来务工人员适龄子女教育现状调查问卷(3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04级陈蕴哲、黄一凡、古志彬、张文锋设计 (家长填写问卷)区________编号________ 尊敬的家长:您好! 为了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基本权益,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现状,并就如何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环境,及时向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立项调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现状,请您支持我们的工作。 本调查问卷仅供课题研究用,您不必填写自己的姓名。 谢谢您的支持和合作!此致。 **大学 2007年1月 您现在的居住地:________省_______市(地)_______县(市) 您的户籍所在地:________省_______市(地)_______县(市)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的户口类型是:() A 外省农村 B 本身农村 C 外省城镇D本省城镇 E 其他 3、您的受教育程度();您配偶的受教育程度() A 没上过学 B 小学 C 初中D高中(含中专、职高)E大专以上 4、您现在住房是() A 租住房 B 单位宿舍 C 自购商品房 D 其他 5、您现在的工作是什么?()

(请写

A非常高B偏高C合理D偏低E非常低 17、您的孩子是怎样上学的?() A 走路B校车接送C家长接送D骑车E其他 18、您愿意您的孩子到公办学校上学?() A愿意B不愿意 如果不愿意,为什么?()(可多选) A担心孩子受歧视B公办学校收费很高C其他 19、如果家庭条件允许,您希望子女有何种文化程度?() A 能识字 B 小学毕业 C 初中毕业 D 高中(中专)毕业 E大学毕业F研究生毕业G孩子想读到什么程度,就培养到什么程度 H其他(请说明)___________ 20、您对孩子今后职业选择取向是:() A商人B公务员C农民D有一门手艺即可E其他(请说明)_________ (学生填写问卷)区________编号_____ ___ 亲爱的同学:你好! 为了维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基本权益,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现状,并就如何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环境,及时向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立项开展了此次调查。 本调查不用填写姓名,答案也没有正确错误之分,请你在答案中选择一个最符合你情况的答案打√,或者在________上填写。相信你是一个诚实、负责的同学,一定能认真地完成这一任务。 谢谢你的支持和合作,并祝你学习进步! **大学

关于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暂行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 关于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给外籍人员子女在中国境内接受教育提供方便,完善对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管理,促进我国的对外开放,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国境内合法设立的外国机构、外资企业、国际组织的驻华机构和合法居留的外国人,可以依照本办法申请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以下简称“学校”)。 第三条学校以实施中等(含普通中学)及其以下学校教育为限。第四条申请开办学校,需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有相应规模的生源和办学需求; (二)有适应教育教学需要的师资; (三)有必要的场地、设施及其它办学条件; (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第五条申请开办学校,需提交下列材料: (一)开办学校的申请书(包括办学宗旨、招生计划、招生区域、办学规模等);

(二)学校章程; (三)申请人证明文件; (四)学校校长、董事会成员名单及其资格证明文件; (五)拟建学校的设施、资金、校舍、场地、经费来源及有关证明文件; (六)师资来源。 第六条开办学校,由申请人向拟办学校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第七条经批准设立的学校,从批准之日起,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学校不得设立分校。 第八条学校招生对象为在中国境内持有居留证件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不得招收境内中国公民的子女入学。 第九条学校的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计划,由学校自行确定。第十条办学经费由申请人自筹解决。 学校不得在中国境内从事工商活动及其它营利活动。

第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鼓励并支持学校开设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程,以增进和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第十二条学校聘用外籍人员,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及外国人在华工作有关规定办理。 学校聘用驻华使领馆人员及其配偶,需经外交部批准。 学校聘用中国公民,须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核准后,方可聘用。 第十三条学校进口教学设备和办公用品,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办理。第十四条学校及其工作人员和学生应遵守中国的法律和法规,尊重中国人民的风俗习惯,不得从事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 第十五条学校建设用地依照国家土地管理法规办理。学校校舍、场地不得用于进行与其职能不相符合的活动。 第十六条学校每年应将教职人员及学生名册、教材等送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接受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和检查。 学校校长、董事会成员如有变更,应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视情节轻重,可责令学校和开办人限期整顿或者停办:

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2847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制度 标准版本

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制度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为了维护本工程的治安秩序,管理好外来务工人员,保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特制定该管理制度。 一、凡常住户口不在本市的外来务工人员,来本地参加工作,必须“三证”齐全(身份证、劳务证、计生证),并同时上缴一寸免冠照片4张(暂住证、劳务证、工作证、)。 二、在三日内上报当地派出所办理《暂住证》,劳动部门办理《劳务证》,工程安保部门办理《工作证》。 三、务工人员必须随时携带三证,不得转借、

涂改,上下班必须按规定佩戴好《工作证》,以便出入生活区 四、三证如有遗失,必须在于24小时内上报安保部门,并说明原因,经查明后补办。 五、《暂住证》期满需留住的,应在期满前5日内上报安保办公室,以便统一向当地派出所办理延长手续,期满离开时,应缴销《暂住证》。 六、外来务工人员必须服从安保、后勤部门的统一安排,在指定 的房间、床铺居住,积极参加安保部门组织的法律法规学习,和有关教育培训活动,严格遵守本工程项目的各项管理规定。 七、外地来本市探亲、访友人员,除安保部门统一登记外,暂住或预期暂住7日以上者,必须当

日上报安保部门,并缴2张一寸照片,3日内报当地派出所办理《暂住证》。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 Write Your Company Address Or Phone Number Here

广东省外籍学校管理办法

广东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管理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规范我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暂行管理办法》制定本管理指导意见。 第一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是为方便在本省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员的子女就学而设立。 第二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应不低于所在地同级同类学校的市一级民办学校的办学标准。 第三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依法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并实行属地管理。学校所在地级市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并为辖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提供支持和帮助。 第四条申办者条件 申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申办者应当符合《关于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暂行管理办法》的要求并符合如下条件: 1、以组织机构申请设立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该组织机构应当为经中国有关政府部门批准,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外资机构或组织。该组织机构应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信誉和经营记录。

2、以个人申请设立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申请人应当是具有承担民事法律的责任,无犯罪记录,有从事教育教学或教育行政管理的经历,应当持有《广东省居住证》及有固定的住所和在中国有稳定工作的境外人员。 第五条申办学校须提交的申请材料 1、《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申请表》 (应按表格要求如实详细填写有关内容和提供文件材料); 2、组织机构独立法人资格证书(组织机构申请者适用); 3、申请人《广东省居住证》(个人申请者适用); 4、经申请人所属国公证机关公证的无犯罪证明(个人申请者适用); 5、申请人所在工作单位出具的聘用证明(个人申请者适用;请说明具体从事的工作,担任的职务等及聘用的期限), 6、曾从事教育教学或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单位出具的工作经历证明(个人申请者适用;请说明具体从事的工作,担任的职务及工作起止日期) 7、公安部门出具的住所证明(个人申请者适用); 8、学校所在区域的生源调查情况和办学必要性分析报告;

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情况调查报告

“万名农村青年人才培训工程” 综合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情况调查报告 作者:***** 学校: 专业: 年级: 学号: 指导老师:肖玉东 年月

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人:*** 调查日期:年月—年月 调查地点:**************************小学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一、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有超过亿的农民在城市打工。这个数字每年还要新增万左右,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儿童有近万。流动儿童已成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刚结束的中国流动儿童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有近/的流动儿童因认为受歧视而自卑,认为城里人看不起他们,一些民工子女已经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关注其健康成长已刻不容缓。*************小学全校共有学生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人,约占全校学生的,是学校在校生的主流,研究其教育问题是该校教育面对的主要问题。通过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了解当前民工子女的基本状况,简要分析其特点,为社会、学校及家庭寻找合理的教育对策提供帮助。 二、调查内容和方法 (一)调查内容 本人于年月份对(—)年级的名外来务工子女的生活状况、人际交往、课堂参与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本人自编问卷调查内容共项,为选择题,共发出问卷份,收回份,收回率达。 .程序:问卷材料整理、分析 三、调查的结果和分析 (一)问卷调查结果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活状况 你家居住的房子是属于 、自己的 、租用的 、寄居亲友家中家庭住房面积 、平方米以下 、平方米以下 、平方米以上 父母月收入 、八百元以下

员工管理论我市外来务工人员现状与管理

(员工管理)论我市外来务工人员现状与管理

论我市对外来务工人员管理中存于的问题及如何管理 摘要: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现状、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是城市发展建设的壹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营造关爱外来务工人员的氛围,健全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体系,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思想文化基础,是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现状;问题;管理 外来务工人员通常指的是外地来本地城市打工的人员,和民工含义相近。壹般泛指建筑行业,搬运行业等等技术含量低,体力劳动为主的从业人员。有壹定的歧视成分于里面。现阶段,中国的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总数有上亿人,他们是中国工业化、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壹个特殊群体,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壹支重要力量。但同时我们也见到,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来自内地农村,文化素质不高,流动性大,又居无定所,生活和工作没有相对稳定的保障,于就业、工资待遇、子女上学、医疗救治等方面存于许多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外来务工人员管理难度大,权益受侵害维权难,已经对城市文明建设造成严重影响。作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壹个群体,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对促进经济的进壹步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外来务工人员现状 我市是珠江三角洲南端的壹个重要海滨城市。200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且明确我市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我市是中国六个经济特区之壹,我市陆地面积有1701平方千米,人口156.02万人(2010年人口普查

统计)。随着国家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横琴新区总体发展规划》和港珠澳大桥的拟建,我市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扩大,带动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陆续涌进我市,全市外来人口总量也随之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其中绝大部分外来的务工人员均是从事壹线产业,外来人口已成为我市现代化建设中壹支必不可少的队伍,为我市经济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壹)从年龄结构上见 外来人口主要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我市外来人口主要以搬运、企业做工等劳力活为主,通过打工取得报酬,改善自己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市141.43万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9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6.26%,15-64岁人口为110.61万人,占78.21%,65岁之上人口7.83万人,占5.53%。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1.12个百分点,65岁之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61个百分点。我市是个新兴的移民城市,五普前0-14岁的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占常住人口比重达到20%之上,和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随着城市逐渐扩大,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工作逐步加强,0-14岁人口所占比重于逐步下降。由“四普”时期的23.97%,下降到“五普”的17.31%,再下降到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16.26%。 和全省相比,我市于人口年龄结构方面的显著特征是俩头小,中间大。俩头小:壹是少儿人口比重较轻,比全省平均水平(21.32%)低5.6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上海外来务工人口已进入家庭化阶段。但令人堪忧的是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原因外来务工人员对家庭教育不够重视。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需要关怀。本研究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入手依据相关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分析了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的现状探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思考与对策提升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性。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对策一、研究背景“同在一片蓝天下都是祖国的花朵”根据《上海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上海已逐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中小学就读的比例让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共享上海优质的教育资源。虽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有权接受同等良好的教育但是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不仅仅只是向他们敞开校门而已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外来务工子女的家庭教育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镇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同时他们的子女也随之大量涌入我镇。我校是浦南地区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农村学校目前全校学生总人数为607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98人占全校总人数的49。其中小学部各个年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比例均超过50占整个小学部的63。中学部因为政策原因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回老家参

加中考所以中学部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所占比例为23。见下图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的逐年增长我们也发现这些 学生表现出来的某些现象和本地的学生相差甚远大都存在 着某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而这些问题已经直接影响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咎其原因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家庭教育的薄弱。因此研究如何指导家长有效的开展家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2 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月工资剩余情况500元及以下12501—1000元411001以上4701020304050500元及以下501—1000元1001以上从当前的家庭教育和我们所查的文献资料来看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开始重视外来务工人 员的家庭教育问题。但理论性、系统性、操作性都比较欠缺。如何有效地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是我们学 校长期发展的需要。所以本研究着眼于“4个有利于”以此来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理论与实践。即 有利于帮助外来务工人员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营造良 好家庭氛围让每个外来务工子女都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提高外来务工子女的素质及其家长家庭教育的意识。有利于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凝聚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有利于丰富德育教育的内涵引发家长家庭教育思想观念的 转变。二、现状与分析为了更好的了解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我们对1—9年级的外来务工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本研究共下发问卷298份回收有效问卷290份

关于无锡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的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8110-62 关于无锡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的调研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关于无锡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的调研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基本情况 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无锡市外来务工人员数量不断扩大,其随带子女入学需求同步大幅增长。调研显示,截止XX 年12月份,我市外来人口总数已达291.98万,其中义务教育适龄入学儿童少年171828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37.57%(其中小学阶段131959人,占全市小学学生总数的41.31%;初中阶段39869人,占全市初中学生总数的28.91%)。面对日益增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求,我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国家、省关于保障外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各项要求,坚持“以流入地政府负责为主、以公办

学校接纳为主”原则,按照“政府负责、齐抓共管、公办为主、依法规范”思路,积极采取有力措施统筹安排,较好地解决了数量庞大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 1. 党委政府积极履行工作责任。XX年,市政府专门制定出台《关于无锡市区进城务工就业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若干意见》(锡政办发〔XX〕117号),明确了“按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由流入地政府负责,以全日制公办学校接纳为主”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的工作要求。XX年7月,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无锡市区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锡政办发〔XX〕171 号),明确“流入地政府负责,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接纳为主”的原则,进一步推动落实各区人民政府切实履行好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义务教育的工作责任。各地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市政府文件精神,把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作为履行政府管理服务责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制定出台政

上海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考察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考察报 告

编号:FS-DY-20745 上海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考察报告 上海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考察报告 上海市教科院智力开发研究所李梅 一、发展过程 早在80年代初,一些国家驻沪领事馆及驻沪机构就提出了外籍人员子女的在沪入学问题。为此,上海市教育局一方面给一些中小学(如市二中学、长乐路小学)下发了《关于各国驻沪领事馆及驻沪机构人员子女就学问题通知》,让这些中小学向外籍人员子女开放,使其插班就读;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帮助外国领馆及企业开办小学,如帮助美国领事馆在其馆内开办小学,通过以上措施,暂时缓解了外籍人员子女入学难问题。 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投资环境的改善,来沪外资企业不断增加。到1992年底,在上海的外资企业已有3500家,常驻人员7500多人。上述的插班就读和小型的外籍人员子

女小学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为此,市教卫办与有关方面商定,于1988年提出了外国人士来沪投资开办国际学校的设想,并通报各国驻沪领事馆、三资企业及外国驻沪机构。美国驻沪领事馆接到这一通报后不到一年,即于1989年3月21日照会市府外办,提出开办领馆人员子女学校,即上海美国学校的要求。经市府外办同意,上海美国学校于1989年3月31日在上海市教育局正式注册,成为上海市第一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随着上海城市“一个龙头,三个中心”位置的确定,上海的人文教育环境、经济投资环境、科技信息和政策法规等,都具备了足够的条件。上海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因此获得了蓬勃发展。1993年,新增了三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上海日本人学校,上海耀中国际学校,上海中学国际部。 上海日本人学校由上海日本领事馆开办。该校租用徐汇区康健地区一所新建配套小学为教学点,开设年级从小学至初中,学生以日本学童为主。课程、教材、校历与日本国内学校基本相同,教师全由日本文部省派遣。为解决日益增长

论我市外来务工人员现状与管理

论我市对外来务工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及如何管理 摘要: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现状、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是城市发展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营造关爱外来务工人员的氛围,健全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体系,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思想文化基础,是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现状;问题;管理 外来务工人员通常指的是外地来本地城市打工的人员,和民工含义相近。一般泛指建筑行业,搬运行业等等技术含量低,体力劳动为主的从业人员。有一定的歧视成分在里面。现阶段,中国的各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总数有上亿人,他们是中国工业化、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来自内地农村,文化素质不高,流动性大,又居无定所,生活和工作没有相对稳定的保障,在就业、工资待遇、子女上学、医疗救治等方面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外来务工人员管理难度大,权益受侵害维权难,已经对城市文明建设造成严重影响。作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群体,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对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外来务工人员现状 我市是珠江三角洲南端的一个重要海滨城市。200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并明确我市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我市是中国六个经济特区之一,我市陆地面积有1701平方千米,人口156.02万人(2010年人口普查统计)。随着国家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横琴新区总体发展规划》和港珠澳大桥的拟建,我市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扩大,带动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陆续涌进我市,全市外来人口总量也随之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其中绝大部分外来的务工人员都是从事一线产业,外来人口已成为我市现代化建设中一支必不可少的队伍,为我市经济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从年龄结构上看 外来人口主要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我市外来人口主要以搬运、企业做工等劳力活为主,通过打工取得报酬,改善自己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市141.43万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9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6.26%,15-64岁人口为110.61万人,占78.21%,65岁以上人口7.83万人,占5.53%。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1.12个百分点,65岁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