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3 大气的压强 第二课时-教案

2.3 大气的压强 第二课时-教案

2.3 大气的压强 第二课时-教案
2.3 大气的压强 第二课时-教案

用真空压缩袋保存物品用吸尘器清洁地面

问题探究] 说说你还知道哪些生活用具是利用大气压工作

高气压区和低气压区的气流运动(北半球

什么是高压区、低压区?大气压对天气有什么

不同环境下的大气压,对人体有哪些影响?

大气压的变化对人体会有一定的影响。例如

人的心情通常比较舒畅,而在阴雨天

问题探究] 根据上述实验的原理解释:在高山上,用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烧熟。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气体压强(第一课时)

气体压强 [课标解读] 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大气压的存在,了解大气压的变化及其对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活动感知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学情分析] 虽然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但却很难感受大气的存在,因此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体验到大气压的存在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于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做好探究实验引导学生体会是关键。学好本节知识,有利于加深对已学的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还能加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对大气压的测定只介绍空盒气压计的刻度,水银气压计的主要部件和读数单位。通过探究实验感知气体、液体流速与压强的定性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 能例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和生活实例,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2) 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和测量大气压的工具。 (3) 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2、过程和方法: (1) 观察跟大气压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是一种客观存在。 (2) 观察演示,感知大气压的大小。 (3) 观察和实验探究,感知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通过了解大气压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确认大气压的存在,感知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能用大气压强、气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解释现象。 [教学难点] 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变化及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 [教学关键] 做好演示和分组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取信息。 [学法点拔] 1、注意发挥每个实验环节在探究活动中的效能。 2、问题的生活化和实验的拓展。 [方法选择] 实验探究、讨论、启发、归纳。 [教学准备] 玻璃杯、硬纸片、水、注射器、饮料瓶、吸盘挂衣钩、钩码、玻璃片、水槽、吸管、胶塞、气压计、抽气机及多媒体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情景设置 1、多媒体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2、演示:在空玻璃杯口覆盖一张稍厚的纸,用手按住,将杯子倒转过来,先让学生猜测放手后纸片会不会掉下来,然后移开手后观察纸片会不会掉下来。 在玻璃杯里盛满水,在杯口覆盖一张硬纸,用手按住,将杯子倒转过来,先让学生猜测放手后纸片会不会掉下来,然后移开手,学生观察水有没有流出来,纸片有没有掉下来。

大气的压强(第2课时)教学设计

大气的压强(第二课时) 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31节 课时安排 本节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为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大小;第二课时为气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如果时间允许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安排第三课时为飞机机翼模型的制作或者习题课。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科学学习,对这门学科有了简单的了解,观察、实验、分析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也亲身体验到了科学知识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对科学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希望教师能满足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渴求,希望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得锻炼及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更希望品尝到成功学习的快乐。教学中应注意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的同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勇气,教会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探究式学习的主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之间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重点 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ppt1 老师有一个问题:在火车的站台上,标有一道平行于铁轨的直线。当列车驶过时,不允许旅客站在这条线内,以保证人体与铁轨离开足够的距离。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要解释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来做几个探究实验吧! [实验] 研究气流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ppt2 (1)找一条薄纸带,捏住纸的一端,让纸自然下垂,当你用嘴朝水平方向吹气时,你会发现什么现象?若改变吹气的力量和速度,纸带会发生什么变化? 现象:纸向上飘起。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2.3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

第3节大气的压强 一、教学目标 1、能列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2、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说出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水银压强计和空盒压强计。 3、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之间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1、气压的观测 2、大气压存在的证明 3、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难点:1、大气压的大小 2、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三、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实验、图片及课件下载 四、教学过程 (一)大气压的存在 [实验引入] 1、器材:一杯水(染成红色),一个空杯,一个胶头(或橡皮套),一根玻璃管(两端开口,粗细均匀,长20cm,内径约5~10mm均可) 2、演示过程 1).出示玻璃管,将空杯置于管的正下方,然后向管内倒水,可看到水从管底流出。 2).左手拿管,并且用食指紧紧堵住玻璃管的下端,仍然向管内注入水,至满。 3).教师提问:为什么水不会从下面流出? 学生微笑,齐答:因为管底被手指堵住了。笔者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指出:由于管底被手指堵住,所以手指对管内的水产生向上的压强,支承住了水柱。接着置疑:若此时将管倒拿,使其开口端朝下,水会不会流出?学生纷纷猜测,形成悬念。 4).左手拿管不变,同时用右手中指抵住玻璃管的上口,然后将管倒置,(倒置过程中,手指不要松开)。 5).接着故意缓慢移开右手指,使下面的管口露出。这时可见红色水柱并没有流出来! 学生大吃一惊!教师自言自语:咦,为什么水没有流出来呢?(可用左手倒拿着管,夸张地放到眼底瞧一瞧)难道管里的水突然没有了重力吗?难道是老师会气功,‘发功’将管内的水吸住了吗? 学生轻笑,同时产生了想获知正确答案的强烈欲望。 6).启发:虽然我们看不见管口有物堵住它,但管口附近是不是任何物体都没有呢? 学生茅塞顿开――有空气存在。因势利导:在管口四周存在着我们看不见的大量空气,这些气体起到了手指的作用,堵住了管口,使管内的水竟然无可奈何地呆在里面。这说明了这些大气对管底的水面有向上的压强,支承着水柱。 7)这时,仍有学生半信半疑,可进一步说明:因为现在管内的水只有下面受到了大气压强的支承作用,所以很难流出;但如果同时有大气作用在管的上水面,那么上、下作用的气压相互抵消,水就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出来。 8)松开左手食指,水应声落下。(学生开始相信大气有压强) 9)改用胶头,套住玻璃管的一端,再做一遍,同样获得满意效果。

第三节大 气 压 强

第三节大气压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由于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4)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一种客观存在。 (2)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大气层的测量 ●教学难点:大气层的测量 ●教具:空饮料盒或罐、弹簧测力计、吸盘、托里拆利实验装置、金属盒气压计、抽水机模型的 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吸盘、用吸管吸饮料、吸墨水、注射器吸药水等,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空气也能流动,我们周围是否存在大气的压强?这节课就来研究大气压强。 二.新课教学(一)大气压的存在 1.演示:吸盘、用吸管吸饮料、吸墨水、注射器吸药水、纸板托水。 2.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得出结论:大气压强确实存在。 强调: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1.估算大气压强的数值2.通过演示介绍“托里拆利实验” (1)强调第一个用实验方法测出大气压数值的是意大利的科学家托里拆利。 (2)观看托里拆利实验 提出问题:1、大气压的数值是多大?为什么 2、实验中换用不同大小的管来测,结果是否相同? 3、将管提起一些(始终未露出液面)、压入一些,结果是否相同? 4、将管倾斜,结果是否相同? 分析大气压强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把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P0 = 760mmHg =1.013×105Pa。 3.大气压的变化 (1)大气压受天气的变化而变化; (2)大气压随大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4.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介绍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5.大气压的作用: (1)抽水机(2)用吸管吸饮料

23大气的压强(第一课时)

§2.3大气的压强(第一课时)刘纪树 教材分析 本节是作为讲述大气的一个物理性质安排在第二章的,也是对压强知识的补充。本节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事实让学生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了解大气压的大小和测量工具。后一部分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由气体推广到液体。建议分两课时完成。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章已学过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对压强知识有所了解。但大气压强更为抽象,大气压强的存在很难感受到,学生对大气压的认识不深甚至不正确,在教学中应通过实验加深或纠正学生的认识。 对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学生可能比较陌生,学习起来更为困难,在教学中应做好探究实验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 教学目标 1.能列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2.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说出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水银压强计和空盒压强计。 3.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之间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1、大气压存在的证明 2、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难点:1、大气压的大小 2、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教学用具 水杯、纸片、水槽,吸盘、玻璃、牛奶、胶头滴管、马德堡半球、抽气机、矿泉水瓶、喷泉实验装置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探究、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引入:先请大家欣赏一幅图片(显示海底图片),海底的鱼被海水包围,它们受到压强吗?受到谁的压强?它的哪些部位会受到水的压强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再欣赏图片(网球场上的运动员),运动场上的人们周围被大气包围,与水中的鱼相比较,请做出一个大胆的猜想。(猜想:大气中的人是否也受到压强的作用?) 一、大气压的存在 1、器材:一杯水(染成红色),一个空杯,一个胶头(或橡皮套),一根玻璃管(两端开口,粗细均匀,长20cm,内径约5~10mm均可) 2、演示过程 1).出示玻璃管,将空杯置于管的正下方,然后向管内倒水,可看到水从管底流出。 2).左手拿管,并且用食指紧紧堵住玻璃管的下端,仍然向管内注入水,至满。

初中科学精品教案—第三节 大气的压强(1)

第三节大气的压强(1)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列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并能用大气压解释 有关现象。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测量大气压的工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会运用和比较两种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和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培养合作精神。 重点:大气压存在的证明。 难点:大气压的大小。 学习过程 一、新课引入 引言:如果把地球上空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那么我们就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部。 生活在江河湖海中的鱼类会受到水的压强,那么大气是否也会对我们产生压强 呢? 二、新课过程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证据) 演示 1.P55图2—11 覆杯实验 2.P55图2—12 牛奶盒的变化 3.P55图2—13 瓶中取袋 结论:——大气压强确实存在. (二)大气压强的方向 设问:液体在各个方向上存在压强,气体是否也一样呢? 演示 1:覆杯实验(向上) 2:瓶呑蛋实验(向下) 3:覆杯实验侧向转一周(向左右) 结论:在气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三)体验大气压强 P56思考与讨论: 1、吸矿泉水(或吸螺丝) 2、挂钩上的吸盘 小结:一切抽吸液体的过程,其实都是大气压强将液体“压”上来的过程. 设问:大气压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那么大气压究竟有多大呢?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说明大气压是很大的。) 阅读:P56图2—17章鱼触手上的吸盘 (四)大气压的大小 大气压的大小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应该知道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1、大气压测量工具: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 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2、大气压的变化: ①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是由于大气有重力) ②大气压的大小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大气的密度随着高度而减小) ③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的数值接近1.01×105帕(760毫米汞柱) 规定:这个大气压值称为标准大气压。 思考:如果换成是水,那么这个水柱要多高? 思考:这么大的压强,我们为什么没有受压的感觉? (人对环境的适应,人的体内也有压强,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 讨论:57思考与讨论 三、课堂小结 四、课后作业

八年级科学上册2_3大气的压强第2课时教案新版浙教版

大气的压强(第二课时) 课时安排 本节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为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大小;第二课时为气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如果时间允许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安排第三课时为飞机机翼模型的制作或者习题课。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科学学习,对这门学科有了简单的了解,观察、实验、分析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也亲身体验到了科学知识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对科学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希望教师能满足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渴求,希望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得锻炼及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更希望品尝到成功学习的快乐。教学中应注意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的同时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勇气,教会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探究式学习的主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之间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认识气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略气体压强差异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教学重点 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用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1 老师有一个问题:在火车的站台上,标有一道平行于铁轨的直线。当列车驶过时,不允许旅客站在这条线内,以保证人体与铁轨离开足够的距离。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要解释这个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来做几个探究实验吧! [实验] 研究气流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2 (1)找一条薄纸带,捏住纸的一端,让纸自然下垂,当你用嘴朝水平方向吹气时,你会发现什么现象?若改变吹气的力量和速度,纸带会发生什么变化? 现象:纸向上飘起。 (2)找两张相同的薄纸,用手捏住两张纸的一端,让两张纸自然下垂,相距3-5厘米,并使两张纸保持平行。沿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时,猜测会出现的现象。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相同吗? 学生猜测:纸条会被气流向两边吹开。 现象:当吹气时,两纸条反而向中间合拢。 分析:吹气时纸条为什么会向中间合拢呢? 肯定是纸条受到了力的作用,而且力的方向是指向内侧。那么是什么物体施与纸条力的作用呢?我们分析一下:与纸条接触的只有空气。吹气前,两条纸互相平行,保持一定的间距,没有吸引和

第三节大气压提升练习

浙教版科学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的压强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7春?岳池县期末)同学们在进行估测大气压实验时,首先读出注射器的最大刻度为V,用刻度尺量出其全部刻度的长度为L;然后按照如图所示的过程,慢慢的拉注射器(甲图没有盖上橡皮帽、乙图在排尽空气后盖上了橡皮帽),刚好拉动活塞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是F1和F2.下列计算式正确且最 接近真实值的是() A.B.C.D. 2.(2017春?河西区期末)同学们同时用两种不同的液体(密度为ρ1和ρ2)在同一地点做托里拆利实验,如图所示,两根完全相同的玻璃管内上方都是真空,两管内液柱高度h1、h2之比为4: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体密度ρ1、ρ2之比为5:6 B.玻璃管内液体的质量之比为3:2 C.玻璃管内液体的重力之比为1:1 D.所测大气压的值之比为4:5 3.(2016?苏州二模)在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中,为消除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将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880g;然后向外缓慢抽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右滑动时,测得杯中水的质量为460g.烧杯质量为100g,活塞面积为7.7×10﹣5m2,g取10N/kg,轮轴间的摩擦和细线重不计.则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 () A.1.2×105Pa B.1.1×105Pa C.1.0×105Pa D.0.9×105Pa 4.(2015秋?越城区校级期末)某同学自己设计了一个粗测大气压强的实验:

大气的压强教案.

大气的压强教案 2019-01-15 课时: 1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有压强的事例. 2.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3.知道托里拆利实验说明什么.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 教具: 橡皮碗一对,茶杯,硬纸片,大、小试管,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现在我们学习大气压强的知识.先请同学们看两个实验. 演示课本图11―2、11―3实验.演示前说明做法. 让学生讨论:什么原因使两个皮碗紧贴在一起拉不开呢? 什么原因使硬纸片不掉下来呢? 二、大气压强 分析上面实验中现象的原因.皮碗周围只有空气,没有别的物体,把皮碗紧压在一起的力,只能是空气产生的. 向上托住硬纸片不掉下来的力,也只能是空气产生的. 上面的`实验证明,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 人们很早就对大气压强进行研究了.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马德堡半球的故事.并讨论原因.

讲述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板书: 一、大气的压强 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二、大气压强有多大 1.马德堡半球实验表明大气压强很大. 2.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演示托里拆利实验,边做边讲. 让学生注意观察玻璃管倒立在水银槽里后,水银柱的变化:先下降,到一定高度后停止下降,这时水银柱高约760mm. 让学生思考并试着回答: (1)水银柱上方是真空还是空气? (2)是什么力量支持着水银柱不落下来? 教师解释水银柱不落下来的原因.这个实验表明水银柱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三.大气压强的值 引导学生回忆前章学过的计算液体压强的方法,讨论如何计算出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p=gh=13。6kg/m3×9。8N/kg×0。76m=1。01×105Pa. 用比喻使学生体会大气压强的大小:人的手掌面积约为50cm2,作用在手掌上的大气压力约等于 500N,相当于一个质量50kg的同学站在手上.可见压力是很大的. 板书: 1.大气压强等于760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5Pa. 讨论: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较难经典题精练(尖生培优)(含答案)解析版

第 1 页,共 9 页 第3节 大气的压强 较难经典题精练(尖生培优)(含答案)解析版 一、选择题 1. 如图所示,甲图为装有压缩空气的盒上打了个小孔,盒内的空气向左喷出。乙图为被刺穿了一个小孔的真空盒,空气从左边吹进盒内。两盒均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则两盒的运动情况是( ) A .都向右运动 B .甲盒向右运动,乙盒保持不动 C .甲盒保持不动,乙盒向右运动 D .两盒均保持不动 【答案】B 2. 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玻璃管A 和B 由一橡皮管连接,一定质量的空气被水银柱封装在A 管内,初始时两管水银面一样高,B 管上方与大气相通.若固定A 管,将B 管沿竖直方向缓慢上移一小段离H ,A 管内的水银面相应升高h ,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h=H B .h < C .h= D .<h <H 【答案】B 【解析】【分析】封闭气体是等温变化,气压变大,体积缩小. 【解答】解:封闭气体是等温变化,将B 管沿竖直方向缓慢上移一小段离H ,压强变大,故气体体积要缩小,但最终平衡时,封闭气体的压强比大气压大,一定是B 侧水银面高,故有:H ﹣h >h ,故h <H . 故选B . 【点评】本题考查了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关系,知道封闭气体是等温变化,气压变大,体积缩小,是一道难题. 3. 把一圆柱形钢笔套放在嘴边,用力往里吸气,可使笔套挂在嘴边。若已知笔套质量为20克,笔套内横截面积为0.98厘米2,笔套外横截面积为1厘米2,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则笔套内气压至少减少几帕?( ) A .1.96×103帕 B .2×103帕 C .0.96×103帕 D .9.8×104帕 【答案】B 4. 有一位同学要试一试将注射器出药水的小孔封住时,拉出注射器的力要多大。注射器容积为10毫升,0到10毫升刻度线的距离是5厘米,他先把活塞推到底,再将注射器出药水的小孔封住后,要拉出活塞,所用的力大小约为( ) A .2000N B .200N C .20N D .2N 【答案】C 5. 如图所示,从倒置的漏斗口用力吸气或向下吹气,乒乓球都不会掉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吸气或吹气都减小了乒乓球上方气体的压强 B .吸气或吹气都增大了乒乓球下方气体的压强 甲 乙

八年级科学第三节大气的压强

八年级科学第三节大气的压强(1) 一、选择题: 3.在冬天,装有半瓶热水的保温瓶过了一段时间后,软木塞不易拔出,其主要原因是( ) A、塞子和瓶口的摩擦力太大 B、瓶口遇冷收缩后对塞子压力大大增加 C、瓶内气压大于瓶外大气压 D、瓶内气压小于瓶外大气压 4.如图所示,把塑料挂衣钩的吸盘紧贴在光滑的墙上,就能用它来挂衣服或 书包。在解释这个现象时用了以下四句话:①大气压强把塑料吸盘紧压在墙 上;②把挂衣钩的吸盘紧贴在墙上,塑料吸盘与墙壁之间的空气被挤出;③ 吸盘与墙之间能够产生一个很大的摩擦力;④所以挂衣钩可以挂住衣服或书 包。按照下列哪个顺序排列这四句话,可以把这个现象解释得最清楚()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②③①④ 5.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 A、用吸管把饮料吸入嘴里 B、打针时,把药液注入肌肉里 C、瘪进去的乒乓球放人热水中烫一烫又能恢复原状 D、当壶中的水沸腾时,壶盖不断地跳动 6.下列现象中,不能 ..说明存在大气压强的一项是() A、医生提起针管里的活塞,药液就通过针头进入针管 B、堵上茶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不易流 C、抽气机可抽出马德堡半球内的空气 D、吸盘挂衣钩紧贴在光滑的玻璃砖上可用来挂衣服 8.医院里护士在用注射器抽吸青霉素等密闭药瓶内的药液时,总是在针头插入瓶塞后先向瓶内推进一些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 A、便于摇匀药液 B、用空气稀释药液 C、便于抽吸药液 D、防止针眼堵塞9.小柯参加夏令营到海拔近4000米的九寨沟地区进行生态考察,他遇到了下列现象,其中三个现象引起的原因相同,只有一个引起的原因不同,这个现象是() A、密封包装的“蛋黄派”包装袋胀得很硬 B、在山顶喝了大半的纯净水瓶,盖好后带下山,瘪了 C、乘汽车上山时人不断放出“肠中之气” D、天亮时间比家乡晚了约一个小时 10.如图所示,是某草原发生的一起龙卷风,龙卷风的实质是高速旋转 的气流。它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人空中。龙卷风能“吸”起 物体是因为() A、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压强 B、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大于外部的压强 C、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 D、龙卷风增大了空气对物体的浮力 11.人体表面积约为2米2,大气压作用在人外表的压力约为() A、2000牛 B、20000牛 C、200000牛 D、2000000牛 3.如右图所示,把一纸条放在嘴边,用力从纸条上方向前吹气,纸条就会向上飘起来。对此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吹气时纸条所受浮力增大,所以飘起来 B、上述现象不可能发生,从上方向前吹气给纸条一个向下的力,纸条 应向下运动 C、吹气时纸条上方空气流速大,流体压强小,所以飘起来 D、纸条飘起的动力和热气球升空的动力是一样的 4.如图所示,将一个普通的乒乓球轻轻放人漏斗中,用电吹风从管日向上 吹,那么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球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大 B、球被向上吹起,因为其下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

大气的压强教案

2.3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列举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2)通过了解大气压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质疑、释疑,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 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大气压存在的证明 (2)教学难点: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并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三、器材准备: 玻璃管、一个装有红颜色水的烧杯、水槽、平口杯、硬纸板、吸钩、马德堡半球、抽气机、广口瓶、砂砾、熟鸡蛋、火柴、蘸有酒精的棉花 四、教学流程: 设疑引入——教师实验验证——学生探究实验——举例拓展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天气和气温。那么什么是天气?它有哪些要素组成呢? 生: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 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气温、气压、风、湿度和降水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要素,气压。什么叫大气压强?大气压是否存在呢? 生:讨论 师:我这里有一个鸡蛋,一个广口瓶,有没有哪位同学能让瓶子自己把鸡蛋吃进去呢? 生:讨论 师:现在我要来给大家变个魔术,让瓶子自己把鸡蛋吃进去。 演示:将剥了壳的鸡蛋塞住刚烧过酒精棉球的广口瓶口,很快鸡蛋被压入广口瓶中。 生:(质疑魔术)大气压强把鸡蛋压了进去 师:有同学说是大气压把鸡蛋压了进去,同学们说会不会? 生:议论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液体会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那么气体是不是也会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呢?我们需要用实验来验证。下面老师来做一个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请

浙科版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的压强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科学教材八上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本节课内容主要介绍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大小。这是在学生学习了水的压强及地球的大气层之后进行的,同时,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为接下来学习风和降水相关内容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体现了教材编排的延续性和逻辑性。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学生,从知识起点上来分析,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大气层和水的压强相关知识,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从认知起点上来分析,学生对于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大气充满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是学生的理性思维不发达,对于大气的压强这一抽象存在的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故本节课将借助课堂实验演示以及科学史学习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大气压强的存在。 2、解释日常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的事例。 3、列举大气压测量的工具:空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 4、说出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4、说明大气压与高度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大气压和水压的比较,尝试类比方法。 2、通过亲身感受大气压存在的事例,学会使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大气压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懂得大气压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养成探究身边事物的精神、好奇心和求知欲。 2、通过学习大气压测量方法的发展历史,认同科学技术与工具创新对科学

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四、重难点分析 重点:描述大气压强的存在;解释日常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的事例;说出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难点:解释日常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的事例。 五、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同学生一起回忆所学的“水的压强”,引导学生回顾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并将笼罩着地球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生活在大气层的我们比作海洋中的生物,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会受到水的压强,提问大气是否也会对我们产生压强呢? 【学生】认真讨论、思考。 1、大气压强的存在 【过渡】接下来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大气是否对处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呢? 【演示实验】“覆杯实验”:将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观察实验现象。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往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观察实验现象。再慢慢将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观察实验现象。【提问】在空玻璃杯口放上一张硬纸片,装置倒置时硬纸片下落的原因是什么? 而在玻璃杯内盛满水,装置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时,硬纸片不下落的 原因又是什么? 【学生】观察现象,并进行思考给出答案。 【总结】通过以上实验:大气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大气的压强简称大气压),并且各个方向都存在大气压。 【多媒体展示】介绍科学史中著名马德堡半球实验,即他将两个直径为30多厘米的空心铜半球紧贴在一起,用抽气机抽出球内的空气,然后让马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直到两边的马各增加到8匹时,才把半球拉开。 【提问】从马德堡半球实验中的实验现象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思考。 【总结】大气压的存在以及大气产生的压强是很大的。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第3节大气的压强第1课时教案新版浙教版

第2章第3节大气的压强(第1课时) 【学习任务分析】 从教材的内容上看,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大小和测量。本节课知识结构层次清晰,知识内容贴近生活。 从学生的知识起点分析,通过前面大气层、天气和温度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大气压强有初步的感知,同时大气压强也是对已学过的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补充和深化,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我们虽然生活在大气中,但学生对大气压强的存在却没有留意。因此,本节课通过生活现象和学生活动,让学生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大气压强产生的各种现象。 从学生的认知技能上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阶段,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至关重要。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中具体的现象和事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使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让学生了解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方法,进而引导学生利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教学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现“科学来源于生活,科学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列举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和生活事例,并能用大气压强解释有关现象。 2.知道标准大气压强的数值,会使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体验和实验的观察,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 2.通过已知的理论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促进知识的外延,提高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亲身实践,体验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快乐。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气压强存在的证明,大气压强的大小及测量。 难点:用大气压强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器材准备】 烧杯、广口瓶、吸管、牛奶盒、塑料袋、广口瓶、橡皮筋、吸盘、空盒气压计、透明水槽、矿泉水瓶 马德堡半球模拟装置、抽气机等。

大气的压强 教案(浙江省嘉兴市)

第三节大气的压强(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取材于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的压强(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感受到了大气压的存在,学生能够利用空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测定大气压数值。第二课时要求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感知气体、液体流速与压强的定性关系;让学生通过活动自己动手探究,尝试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从而得出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伯努利方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学情分析] 对于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做好探究实验引导学生体会是关键。学好本节知识,有利于加深对已学的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容易将浮力与升力混淆,浮力从本质上来说是静止液体对物体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而升力是流体由于流速不同而产生的压力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2) 能用这一关系解释生活中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 2、技能目标: (1) 进一步练习使用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测量出大气压的数值。 (2)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感知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 (3)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我们周围的生活用品进行科技创新 3、情感目标: (1) 初步领略流速改变压强所产生现象的奥妙,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2) 通过了解气压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欲望。 [教学重点] 1、通过探究实验感知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 2、能利用流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现象。 [教学难点] 1、能利用流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现象。 2、指导学生利用本节知识对生活用品进行创新发明。 [学法点拔] 1、注意发挥每个实验环节在探究活动中的效能。 2、问题的生活化和实验的拓展。

课堂实录 大气的压强

课题:《大气的压强》第一课时 执教教师:吴林巧(中教一级) 班级:八年级(9)班 师:我们在运动会之前那了解到第二章的大气,之前我们了解了有关大气的大致情况,比如说我们要做一个天气预报,那么在这个天气预报的内容当中啊它必须包含哪几大要素那?大家可以回忆下 生1:摄氏度 师:对,这个指的是什么东西呀? 生:大气温度 师/生:还要湿度、气压 师:还有什么?风的方向,是不是?风速,像这么些要素呀,我们要及时的报道出来,或者说我们去听天气预报的话,我们也听这么几大要素,对不对?那么之前那我们了解了大气的温度、湿度,我们了解到这个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大家要注意这个出现的时间上,要注意下。那么今天我们再来讲天气预报当中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也就是说我们要做天气预报的话我们必须要告诉人家气压是多少?对吧,那么所谓的气压它指的是什么意思那?其实这个我们可以回顾以前我们学习过的液体的压强,大家知道,比如说我们说一个物体浸没在水当中,或者浸没在某种液体当中,它会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强,对吧?大家也可以顺便去回忆下这个压强的大小取决于什么因素? 生:深度 师:对,这个深度,还有吗?对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种类。今天我们来看的就是气体,它其实和液体一样都是流动的东西,阿,我们的水都是流动的,空气也是流动的,我们把它称为流体。那么同样的,那个气体它是不是也有压强那?哎,我们把这个压强给它一个概念,啊,大气压强,我们简称大气压。那这个书本上没有,建议大家把它用笔记记一下。我们说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那我们这个压强我们称之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那接下来我们来感受下这个大气压的存在,我们书本上那安排了2个活动,大家可以看到书本的56页,阿,56页,有2个活动,这个活动那老师给大家带来1个活动,我们书本上大家可以看到它是用一个透明的杯子,那我改成一个塑料的,一个透明的塑料杯子。那首先那,它在玻璃杯或者塑料杯内装满水,阿,然后用一张硬的纸板,那我们随便用一张劳技的硬纸板,就这么张硬纸板,先这个水那盖住,然后大家看到书本上怎么说? 生:把它倒置过来 师:把它倒过来,阿,我把它倒过来,大家注意看下会发生什么事?什么现象?阿,这个水会不会流出来?大家边看边思考如果会流出来会怎么样?不会流出来又会怎么样?那我们现在用手托着,对不对?它当然不会流出来,那我把手放掉会流出来吗?会流出来吗 生:不会/不会,被吸住了 师:那大家来看看,变魔术一样,我放掉它猜想下它会不会流出来? 生:不会 师:好,我放掉了,奇迹阿!大家思考下?我们说如果有手的话就托住了,是伐,那现在大家看我手放掉了,好像无形当中,我们说大气啊好像把这个这么高的水怎么样?托住了,不让它掉下来,对吧!好,大家把观察到的现象(我要放回去了)写在那个书本上,至于为什么不会流出来,我们待会儿再来解释,阿。这是第一个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大气压的存在,是伐。第二个活动那,我们没有安排,我们没有给大家演示,大家可以猜想下,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他怎么做啊?在这个空的矿泉水瓶,原先都是倒空的,然后加入什么水呀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三节-大气的压强-教案浙教版

第三节大气的压强 [课前预习] 1、你知道哪些现象能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2、如何测量大气压的大小? 3、气体的流速与压强有怎样的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列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2.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说出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水银压强计和空盒压强计。 3.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之间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二、能力目标: 1.练习观察和实验探究,感受大气压的存在,感知气体、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 2.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我们周围的生活用品进行科技创新 三、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1、气压的观测 2、大气压存在的证明 3、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难点:1、大气压的存在和解释,了解大气压的大小 2、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小小魔术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 2.在空矿泉水瓶里灌些热水,然后倒掉,再旋紧瓶盖,过一会儿,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问:根据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生:大气存在压强 方向如何?——生:向各个方向

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小 比赛1: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各一杯水(等量),一组用一跟放入水中的吸管吸水;另一组用一根吸管放入水中,一根放在空气中,看谁吸得快。 比赛2: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各一杯水(等量)一只空烧杯和一根滴管,分别用滴管吸十次,看水吸入空烧杯的水多。 解释一下:饮料是怎样进入人口中的? 畅所欲言:你还知道哪些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 (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以小组代表展示的形式进行.) 考考你:你知道最早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是哪个实验? 视频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思考:刚才所有的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那么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它可以用什么工具测量呢? 归纳:1、测量工具:气压计 2、单位:帕斯卡 3、76厘米水银柱=1.01×105帕=1标准大气压 讨论:一块砖头平放在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帕。已知一块砖头的厚度约为5厘米,则标准大气压相当于叠多高的砖头对地面产生的压强? 气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师:在火车站站台上有跳直线,当火车是过时不允许旅客站在这条线内,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火车通过时会将人吸入。 师:流动空气的压强跟流速有什么关系? 实验:请同学们手握两张纸(稍大些的,最好是8开的),让纸自然下垂,如果在两张纸中间向下吹气,猜想两张纸将怎样运动.然后,再吹气.检验自己的猜想。 师:出现什么现象? 生:当吹气时,两纸条__侧气体的流速较大,__侧气体的压强较大。 结论: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___;流速越小,压强越___。 利用上述规律解答:为什么火车站台上都有一条安全线,火车行驶时严禁人们进入安全线以内的区域? 生:当火车驶过站台时,使车厢周围的气流速度增大,压强减少,如果人离火车太近,可能会导致被“吸入”铁轨,产生危险。 实验:把一支玻璃管插入水中,当用另一支玻璃管吹气时,有水从管口吹出,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思考:几十吨重的飞机为什么能腾空而起? 生:迎面吹来的风被机翼分成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同的时间里机翼上方气流通

8.3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学案(光华)

8.3 第三节空气的“力量”学案 【学习目标】 1.确认大气压强的存在。 2.知道大气压的测量方法和估测方法,知道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3.知道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4、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背景知识】 1如右图所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强? 2液体内部向什么方向有压强? 3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过程】 一、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1.交流讨论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周围被厚厚的________所包围,即大气层,也有________性,地球上的物体(包括人)都浸在其中。 虽然我们平时感觉不到空气有质量,但实际上,1m3的空气有1.29kg的质量,试计算充满你教室的空气的质量=_____kg。 那么大气对浸它里面的物体是否有压强呢?说说你的猜想,并举出一些你日常所见的现象来支持你的猜想。 2. 马德堡半球实验 德国马德堡市市长_____________做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实验,这个实验最早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实验。 3.活动: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请你利用手边的器材:两个小皮碗、杯子、纸片和水,设计两个小实验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并请试着做出解释。 4.结论 浸在大气中的物体受到大气产生的________称为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 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空气受________作用,且具有________性。 二、测量大气压 1.托里拆利实验 (1)取一根长约________、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将玻璃管________汞液。 (2)戴上薄塑料手套,用手指堵住管口________在汞液槽中。 (3)放开堵管口的手指,让管内的汞液流出。 实验结果发现:玻璃管内汞柱下降一段就不再下降了,经测量,管内外汞柱面的高度差约________。原来,玻璃管内汞液的上方为________,管外汞面上受到____________,大气的压强跟________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正好相等(如课本图8-37)。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实验,它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大小。 2.气压计 现在,人们通常利用各种________测量大气压强。如课本图8-39和图8-40所示,它们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气压计。 三、大气压强的变化 1.人们通常把_____mm高汞柱产生的压强叫做1个标准大气压,其数值约为______ Pa。 2.大气压与高度有一定的关系,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