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善用赏识的教育艺术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善用赏识的教育艺术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善用赏识的教育艺术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善用赏识的教育艺术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2012-9-14修改

邛崃市第二中学校(成都市基础教育论文二等奖2012)

摘要: 教育应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创新源于已知领域的思考,对未知领域的的探索。课堂上需要人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提升探究学习中质疑能力在人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赏识教育;探究式教学;质疑

一、放下“架子”“面子”开放课堂,营造气氛鼓励学生提问

在以班级为主当代的教育中,孩子自小就被告知要听老师的话,不要和老师顶撞,每当放学回家往往会问:今天乖不乖,有没有停老师的话之类,对于学生可以进行罚站,罚做作业等,教师无疑被学生当成是“无冕之王”,权威的象征,若在这样的不对等关系中,要求学生与老师共同讨论问题、大胆质疑,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若老师以朋友伙伴的身份放下“架子”“面子”走进学生,亲近学生,置身于学生中,从“对立”走向“盟友”用“爱心”,“耐心”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在讨论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视学生为朋友,平等相待,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能大胆质疑,乐于讨论,对物理充满热情,敢于提出问题,课堂教学不仅是只是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

借班上过公开课的,相信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如:老师与学生彼此都不熟悉心理难免有些紧张;师生在一个新的环境里(如大会堂),会容易产生恐惧或不安情绪。所以在课前与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谈话,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重视。但是要在短短的几分钟里通过谈话使学生消除紧张情绪,马上进入学习状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为课的开始奠定了基调。对我们老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

前段时间一个国家重点中学的老师到我校来献课,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学习案例:

师:同学们,说说看,你们最喜欢怎样的老师?

生:我喜欢和蔼可亲的老师。

师:(面带笑容很自信地)看老师的样子还算是和蔼可亲的吧!

生1:我喜欢有学问、有知识、对学生比较严格的老师。

生2:我比较喜欢幽默的老师。

师:我也比较喜欢幽默的老师。俗话说“幽默是智慧的化身”嘛!就让我们一起在幽默的交谈中愉悦地度过40分钟,好吗?

师:猜猜看,老师最喜欢怎样的学生?

生1:我认为老师肯定喜欢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

生2:我认为老师肯定喜欢成绩好的学生。

师:那你们能做到吗?

众生:(声音响亮)能!

学生情绪高涨……

教学效果果是可想而知。

二、习题教学中有效纠错让学生学会质疑

IBM的创始人华特先生说过一句极端的话:“成功的法则就是把犯错误的速度提高一倍。”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遗憾、生气、然后以严肃的态度批评、呵斥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不犯错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错误,很有可能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物理规律!

学生在做题中犯了错误,这说明他在思考,在探究,如果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只会照搬书本,师云亦云,这是对我们教育的悲哀,对人才的扼杀!近代物理学基础的奠定就是源于两朵乌云的飘来。

1.关于一道万有引力试题的思考

让我们来看下一道月考题题引发的讨论:登月飞行器关闭发动机后在离月球表面112km的空中沿圆形轨道绕月球飞行,周期是120.5min,已知月球半径是1740km,根据这些数据计算月球的平均密

度(G=6.67×11

kg)。

10 N·m2·2

其实这是一道很简单的题,直接利用公式F=GM卫M月/2r=M卫2T/2r直接可以求解出月亮的质量,再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最终的答案,但是班上的同学考试下来却质疑老师这道题是不是出错了,无法计算出月亮的质量,他的思路如下:卫星绕月球转动,也可以认为是月球绕卫星转动,也可以这样建立方程:F=GM卫M月/2r=M月2T/2r,结果月亮的质量抵消了,只有卫星的质量,周围的同学满脸茫然。当时我因为有其他事情要处理,所以就说,对啊,这个我到没考虑到,我考虑下给你答复好吗?那位同学高高兴兴的走了,心想这回老师的“小辫子”终于被我抓住了。过了几天,我在课堂上评讲考题的时候给大家说了那位同学的解法后,几乎全部同学小声议论,都认为没有错,怎么回事啊?难道真的是老师出错题了吗?首先我肯定了那位同学的质疑,一般而言我们万有引力是建立在惯性参考系的基础上的(教材上一般不讲),所以一般取质量较大的物体为参考点……最终给同学满意的答复,其他的同学也给那位发出质疑的同学投来赞许的目光。

虽然只是教学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但是对于学生来讲,每一次思考,每一次“误入歧途”,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最终的恍然大悟,老师的赞许莫不是对学生最好的奖励与肯定。在老师的眼睛里,学生的错误只是相对的,发展却是永远的。欣赏“错误”,是一种理解、一种睿智更是一种充满爱的情感和爱的艺术的美丽教育。其实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创新无不是从质疑与失败中诞生的。

2、提倡发现学习,善用赏识的教育艺术

发现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他提倡学生主动的学习,亲自探索事物,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按自己的方式去学习,不迷信书本的规定,学生拥有对知识的支配权,因此它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创造热情,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求动机。

如图1所示,实线为t1=0时刻的图象,虚线为t1=0.1s时刻的波形,波沿着x轴的正方向传播,请画出关于t1波形T/4前和T/4后的波形图。

在我们的一般教学中,往往只需要把波形向前平移或者后移四分之一周期就行了。而在实际教学中,我讲完了这种做法后,准备讲下一题时,马上有学生在下面说老师可以把画出T/4前的波形图,用向正方向做出3T/4波形移动吗?这时我马上打断了教学进度,就这位同学甲的提问向大家请教,马上又有几个同学表示赞同,并请甲同学说出了原因,波在传播方向上具有空间上的重复性,往前的3T/4波形和往后的T/4波形完全相同,在这里我又顺便的把波传递的多解性又做了复习。并及时的在课堂上肯定了甲同学的思考,全班鼓掌表示赞许。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本来准备专门找一道题来讲解波的多解析,在这里的小插曲就巧妙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是学生自己提出的,而且并没有固定于教师的解体思路,而是独辟蹊径,

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为题,虽然“延误”了教学进度,但是活跃了教学气氛,敞开了学生的心扉,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在课堂的教学中,对于这样的教学情境我相信是大多数老师都有同感的,对于学生的提问不要漠视,而是要肯定,无论对错都要以一种欣赏的目光、口气去肯定学生,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持,才能更为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上,敢于向一切人、事物和一切权威挑战,充分尊重、肯定他们的独创性观点和见解,从而培养他们追求自由、独立的创造性人格。

三、利用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有效标准。人的意识是在活动中形成的,人的智慧、人的个性都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因此在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创造性活动是学校创新教育中不应缺少的环节。苏霍姆林斯基:在活动的实验中,学生能感到执教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能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欢乐。这种深刻的体验又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和进行创新活动的激情。

1、利用书本课堂实验教学创设情境

在超重与失重的一节的教学中,

[实验探究一]

让学生用手提着连着弹簧秤板凳在竖直方向上分别做匀速运动、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感受板凳重力

[实验探究二]

1、教师发给每个研究小组一个体重称,每个研究小组再发给一份超重与失重研究记录表,地点选

在可上下直行的电梯内;

3、学生实地调查、实验、观察、记录

[实验探究三]探究完全失重时,物体内部的相互作用力

让矿泉水装满水瓶开孔向下,水会流出(常识),如果在空中自由下落呢?

在波的传递中,书上明确指出:在介质中我们传递的仅仅是波形和能量,而质点是不随波的传递

而传递的。但是有学生就提出不同的质疑声音,讲到有一天不小心把篮球掉在家里的较浅池塘里了,他通过砸水花的形式(没有直接打篮球),水波居然把篮球送到了池塘边!于大多数学生没有亲身体验,所以难以形成自己的感性认识。由于是提出了对书上讲述的疑问。这个问题确实如他所说,但是不属于高中的教学范围,由于是在一次课外活动课程中我就这个问题把学生带到池塘边做了一下实验:对于较浅的水池而言确实如那个同学所说,篮球要随波而移动,而对水深的池塘而言,篮球却不动。这极大的激发了同学们的讨论。作为老师的我却没有把答案公布,而是让同学们分成4个小组去讨论解释这种现象,并且从网上检索到相关知识,最后由同学总结出两点结论:1.水波不单单是横波,很有可能是复合波。2.在水中振荡的篮球是否移动和水的深度有关。最后得出分析:如果在考题中出现水波如果不加说明一般认为是横波,虽然只是定性的结论,但足以体现同学们的独立能力,敢于质疑的精神。

科学实验活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具有科技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其任务是探索未知,其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创新”。科学实验活动室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最佳切入点,毕竟我们的理论学习是为了和生产生活服务,对社会活动的无指导建议的理论是没有意义的。

总之,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教师悉心引导,在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开放的教学情境,善于用赏识的眼光对待学生的错误,用积极的教态去感染、鼓励学生。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培养独立精神和独立能力,不为书,不为上,敢于“藐视权威”。从理论上学习,在课堂实验,生活实践中去论证,去思考,去质疑,去顿悟。培养“求异思维”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社会需要的、与时俱进的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学生生命与心理教育指导小组《学生能力因素的培养》辽海出版社 2011年版

2.林娜《善用赏识的教育艺术》(中学篇)漓江出版社 2011年版。

3.孙浩《师生互动abc》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

4.严育洪《“事”说师生关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5.张明生《数理天地》高中版水波是纵波还是横波2002

感谢帅老师在百忙之中审阅,祝您身体健康,全家幸福!2012-9-14

中学物理教学艺术初探-物理论文

中学物理教学艺术初探-物理论文

————————————————————————————————作者:————————————————————————————————日期:

中学物理教学艺术初探-物理论文 中学物理教学艺术初探 敬浩成 (山阳县户塬中学陕西山阳726409) 【摘要】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然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物理教学的艺术。本文将自己教学实践过程对物理教学艺术的认识与同仁作如下探讨。 关键词物理;教学;艺术 The teaching art of the high school physics preliminary study Jing Hao cheng 【Abstract】Be physics in a high school the teacher not only want induction knowledge,more important development the student’s science cultivated manners,science spirit,however,in the physics the teaching process want special attention physics the art of the teaching.This text oneself the teaching practice process to physics teaching art of understanding Be made with colleague as follows study. 【Key words】Physics;Teaching;Art “教育事业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成功的教学是高度的科学性和精湛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的结果,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所以坚持教学原则,采用艺术手法,浇灌学生心田,努力使教学过程审美化,应是每一位物理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最新)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科学探究 二、科学内容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 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 二、行为动词说明 三、科学探究实 例

第一部分前言 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高中物理教学与评价两个案例

高中物理教学与评价两个案例 案例1:追寻嫦娥一号的踪迹 【设计意图】 本案例是“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定律”主题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的一次学习活动,体现了物理学习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可供有条件的学校教学参考。活动日的是引导学生在初步形成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和“能量观”的基础上,将所学的牛顿力学的运动规律与现代科技前沿联系起来,通过观看视频、模拟操作、讨论交流、推埋论证等过程,从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的角度探索嫦娥一号的发射和运行规律,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规律,建立航天器发射和运行的模型。学习全部内容需要2~3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结合課堂与课外网络学习完成。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经历建模过程,突破准点,侧重发展学牛的建模能力、推理能力、探究和交流能力,将评价和学习过程紧密结合起来。 【课前准备】 将学生分成三人小组,布置预习作业。 观看“嫦娥奅月”视频:几千年米,“嫦娥年月”的古老神话在百姓间广为流传,奔向遥远的月,成为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早在明朝就有一个名叫万户的人,自制火箭尝试“飞天”。尽管他失败了并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是他却成为人类挑战太空的第一人。为了纪念万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用他的名字命名为“万户山”。 思考:人类是如何实现天梦想的? 【引入】(可利用网络开展以下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1——小组讨论:观看“婩娥弃月”后的惑受及思考,提出相关疑问。 学生活动2——观看视频:看嫦娥一号发射新闻报道视,同时在作业纸上记录数据,并在组内交流,提出需要深入研宄的问题。 学生通过上述活动,初步形成嫦娥一号发射升空过程的整体图景,并提出需要深入探究的核心问题:嫦娥一号是如何发射升空的?是如何运行的?又是如何变轨的? 【探究过程】 问题1 嫦娥一号是如何发射升空的 思考:将物体从高塔上水平抛出,物体最终落到地面上。当增大抛射速度时,物体运动的距离更远;速度越大,距离越远。如果这个速度非常大,会是什么情况呢? 活动1——模拟操作 用仿真实验室体验,选不同的抛出速度:v=20 m/s、v=20km/s、v=7.9km/s≤v≤11.2kms、v ≥11.2km/s,观察物体水平抛出后的运动轨迹,与思考结果进行比较。(以上活动可在课前利用网终完成,小组讨论也可通过网上交流实现。) 活动2——小组讨论 为什么物体能绕地球旋转起来呢?这个速度为什么必须是7.9kms?请从理论上推导,并跟

《中学物理教学法》试题标准答案

第一套《中学物理教学法》试题标准答案(A卷) 一、填空题 共设20空,每空1分,缺或答错者每空扣1分。 1、(1)中学物理教学法概论(2)中学物理教材教法分析 (3)中学物理实验技术及实验研究(4)中学物理教学见习与试教 2、(1)讲授法(2)实验法 (3)自学法(4)讨论法 3、(1)提出问题创设便于发现物理规律的物理环境; (2)带领学生探求物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形成规律; (3)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加深理解规律; (4)指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4、(1)平时复习(2)阶段复习 5、(1)依据教学大纲,确立教学目的与要求 (2)依据学生接受水平,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设计教学过程。 (3)依据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书 (4)依据物理学的知识体系,认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6、(1)备学生(2)备教法(3)备教材 二、选择题 本题共设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选项为任选,选错或未选的每题扣2分。 1、A、 2、C 3、C、D 4、A 三、简答题 本题共设6个小题,答题应简明、条理清晰、要点准确,否则将按各要点分值酌情减分。 1、本题8分,各要点分值如下:(1)该门课程是一门由物理科学、教育科学、心理学、哲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1.5分)。(2)它综合运用这些科学成果来研究中学物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正在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5分)。(3)主要研究物理基础知识教学的一般过程(1分);(4)如何立足于知识传授、着眼于能力的培

养(1分);(5)物理教学的目的任务,中学物理教学的内容和体系,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原则;中学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等(3分)。 2、本题8分,各要点分值如下: 在物理教学中,首先应通过各种环节特别是教学内容的处理和选择,使学生的心理状态,由好奇转为喜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3分);再通过教给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研究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入门,甚至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饱满的学习情绪(3分);最后的目标是使学生树立起克服学习中种种困难的意志(2分)。 3、本题共6分,各要点的分值如下: 物理现象或过程的本质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的反映(3分)。其分为物理规律、物理定理;物理原理;方程法则、定则;其它,如力的平衡条件,串并联电路规律;荼的熔解和凝固规律(3分)。 4、本题共6分,每个要点分值如下: (1)组织教学(1分)(2)复习旧知识(1分)(3)教师示范举例或组织学生讨论(1分);(4)学生练习(1分);5、小结(1分);(6)布置作业(1分)。 5、本题满分为7分,每个要点的分值如下: 解决教与学的矛盾。教和学是教学工作中一对主要矛盾,在这对矛盾中,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3分)。为此,必须很好地研究学生的基本情况,尤其是用心理学的理论,分析研究学生的思想方面和学习方法方面的情况(2分)。 其含义是指教师必须熟悉自己的教学对象、掌握他们的各种情况,懂得他们的生理特点和心理活动(2分)。 6、本题满分为7分。其分值如下: 第一册:力学九章;第二册共十一章:热学两章,电磁学六章,光学两章近代物理一章。(4分) 共安排包括188个知识点;96个演示实验;15个学生实验;节后习题81个,章后习题143个,阅读材料33个(3分)。 四、论述题 本题共设2个小题,满分为30分,要求论点正确,论据充实,条理清楚,语句通顺,其要点的分值如下

(新课标)高中物理教参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五章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 2.会确定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知道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重点) 3.理解什么是合运动、分运动. 4.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难点) 5.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重点) [先填空] 1.曲线运动 质点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2.建立坐标系 研究在同一平面内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时,应选择平面直角坐标系. 3.描述 对于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应尽量用坐标轴方向的分矢量来表示. [再思考] 图5-1-1中做飞行表演的飞机正在螺旋上升,为了描述飞机的位移,选择平面直角坐标系可以吗?如果不可以,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坐标系? 图5-1-1 【提示】飞机不是在一个平面内运动,所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无法描述它的位移.描述飞机的位移需建立三维坐标系. [后判断] 1.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是曲线运动.(√) 2.研究风筝的运动时,可以选择平面直角坐标系.(×) 3.当物体运动到某点时,位移的分矢量可用该点的坐标来表示.(√) [先填空] 1.速度的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运动性质 做曲线运动的质点的速度的方向时刻发生变化,即速度时刻发生变化,因此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描述 用速度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的分矢量表示,这两个分矢量叫做分速度. [再思考] 1.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刀具与砂轮接触处的火星沿什么方向飞出?转动雨伞时,雨伞上的水滴沿什么方向飞出?由以上两种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 火星将沿砂轮与刀具接触处的切线方向飞出,雨滴将沿伞边上各点所在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由这两种现象可以看出,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在某点时的速度方向应沿该点所在轨迹的切线方向. 2.曲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一定同时改变吗?为什么? 【提示】 不一定.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轨迹的切线方向,因此速度的方向一定变化,速度的大小可以变化也可以不变. [后判断] 1.喷泉中斜射出的水流,其速度方向沿切线方向.(√) 2.曲线运动的速度可以不变.(×) 3.分速度是标量.(×) [先填空]1.蜡块的位置(如图5-1-2所示) 图5-1-2 蜡块沿玻璃管匀速上升的速度设为v y ,玻璃管向右移动的速度设为v x .从蜡块开始运动的时刻计时,于是在时刻t ,蜡块的位置P 可以用它的x 、y 两个坐标表示,x =v x t ,y =v y t . 2.蜡块的速度 大小v = v 2 x +v 2 y ,速度的方向满足tan θ=v y v x . 3.蜡块的运动轨迹:y =v y v x x 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再思考] 在蜡块运动的描述中,如果只让玻璃管向右移动的速度变大,蜡块的速度如何变?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 第一章中学物理教学目标 ①中学物理课程总目的: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中学物理课程的目的是确定物理教学目标的依据。 ②科学素养:一个人对科学的基本认识,态度以及应用科学处理日常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包括:科学知识、方法、思想、精神、应用、能力等方面 ③国际上对公众科学素养的评价:一、对科学术语和基本概念的认识。二、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认识。三、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 ④中学生应具备的科学素养: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与能力、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⑤物理课程对提高科学素养的作用: 1.激发学生认识和探索自然规律的愿望,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2.增进对自然界基本规律的认识,掌握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4.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和世界观。 ⑥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科学素养在中学物理学科中的具体表述,是物理教师确定中学物理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 (1)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目标变化: 1.把学生的好奇心、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放在首位。 2.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3.注重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活动的参与和体验。 4.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5.注重培养正确的科学观和对社会与人类的责任感。 (2)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变化: 1.注重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基础 2.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学习自主性,特别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⑦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的本质特征之一 ⑧课程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一是改变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片面关注知识与技能的问题,二是为了表述的清晰与方便。) 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目标: 一、学习最基本的物理知识并了解其应用,掌握初步的实验技能,初步认识物理学及其与技术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经历观察物理现象、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等学习方式,学习最基本的科学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和物理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⑩高中物理教学目标 一、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发展对物理学自身及其与其他学科和经济、社会关系的认识。

初中物理教学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

初中物理教学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策略 作者:袁鑫 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第2期 袁鑫 (习水县坭坝乡中学,贵州习水564605)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用于多变的教学内容,因此,需要在教育改革基础上创新物理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简单探讨初中物理教学 如何着眼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时分析当前学生探究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初中物理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探究能力;培养措施 近年来,随着不断发展,传统的物理教学已不仅限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积累,而是更注 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树 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本文探讨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问题 初中物理作为学习相对较难的一个科目,探究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减少学生学习难度。因此,在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实现对于学生探究 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也能发散学生思维,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然而,在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未能分组开展课堂探究工作,教师在缺乏教育 经验的情况下,无法根据学生特长进行分组,只能展开自由分组,这就导致学生在小组讨论的 情况下很难加强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导致小组学习和探讨存在混乱,难以确保教学顺利开展[1]。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未根据教学内容调整课堂教学模式,这样就无法体现学生在 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也就无法体现学生的个性,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储备量、学习水平 等等均有差距,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无法适用于大部分的学生,这就导致教师只能借鉴其他教 师教学方法。 最后,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未针对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原则,导致无法实现课堂 探究。此时,教师只能让学生们自由探讨选题,导致学生无法开动思维,拓展思维能力,使得 学生无法提高探究水平。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措施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法,同时开展教学活动, 这样才能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的综合提升[2]。 (一)创设教学情境

中学物理教学提问技能说课材料

中学物理教学提问技 能

中学物理教学提问技能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课堂提问能帮助教师创设物理情境,获取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沟通师生感情,使学生思维走向主动跟随老师的引导,推动教学双边活动,同时又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触及学生思维兴奋点、提示思路、启动思维、加深理解、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作用。 但在实践中,老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并非尽如人意,尽管老师在提问内容、方法、设计上颇费心思,却常常得不到学生积极的配合,或胡乱应对,不肯认真回答;或似深思,其实冷漠厌倦;或稳如泰山,实则六神出游……,种种消极表现从学生角度看,形成原因有年龄、心理、知识能力、学风等诸多因素,不作细论,我这里从老师本身而论,老师要“善问”,既要过硬的提问技能。提问得当与否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效果如何的关键,教师教学中使用同一教材的教学目的是一致的,但不同的老师启发引导的方法不同产生的效果自然有异。因此提问的设计及应遵循的原则,提问的技巧和方法,答问的评价等提问技能就成为一门重要的教学艺术。 一、提问的设计及遵循的原则

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提问如果不认真设计、不遵循一定的原则,背离科学规律去主观想象、随意发挥、信口开河,就会使严肃的教学流于庸俗,造成学生学习的“负迁移”,招致教学失败。相反,好的提问可形成学生学习的“正迁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而要达到这种境界,首先要把握好提问的设计及遵循的原则。 1、把握重点,具有针对性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曾这样提出:“有些课堂效率很低,原因是教师不善于把注意力集中在最主要、最本质的教材上,不善于正确地分配所授新教材的提问时间”。所以中学物理教学提问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围绕教材的内容目的,课堂目标,重、难点上设计提问,每一问都问在“点子”上,做到有的放矢,应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认识什么道理,训练何种能力是教学的主旨,必须把握教材重、难点,及时点拨,层层设问,指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体现强烈的目标意识和明确的思维方向,实现教学目的,避免随意性、肓目性和主观性。 提问具有针对性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提问和设计上,必须选准突破口,切中要点,不应在枝节上拉扯过多,更不能无的放矢。如我们在讲“机械动力”时,课本开头有一个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个法国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学思想和方法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学思想和方法 发表时间:2011-06-02T10:18:10.060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1年第1期供稿作者:刘大为 [导读] "物理难学"是高中学生普遍认为的。怎样才能学好物理呢?我认为,认识物理学思想和掌握物理学方法是学好物理的保证。 刘大为(岫岩第二高中辽宁鞍山 114300) 【摘要】认识物理学思想和掌握物理学方法是学好物理的保证。认识物理学思想就是要知道它的发展史,认识物理学思想是学好物理的前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是解决物理综合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关键词】物理学思想物理方法物理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1)01-016-01 "物理难学"是高中学生普遍认为的。怎样才能学好物理呢?我认为,认识物理学思想和掌握物理学方法是学好物理的保证。现就物理学之思想和方法谈谈自己的认识,供学生和老师们参考。 一、关于物理学思想 物理学思想就是研究物质的运动形式、内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这种思维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其内涵包括了物理科学本身的发展建立、物理学家的探索精神和研究方法以及我们学习物理的思想过程。狭义地说,就是学习物理过程而形成的符合物理体系、物理规律和物理逻辑、物理方法的结果。学会用物理思想去分析、解决物理问题。 认识物理学思想要尊重客观事实,遵循自然规律。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体系无不来源于自然,来于实践。它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东西,又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我们只有认识和掌握了物理规律,才能更好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社会为人类服务。 认识物理学思想,是学习物理学家对物理科学的热爱和努力追求科学的严谨态度;学习他们不怕失败敢于胜利的精神;学习他们不畏艰辛勇于拼搏的工作作风;学习他们善于假设、实验、发现、创新的辨证思想;学习他们对物理的认识有着独创见解、并能自成体系的勇气和胆略;学习他们研究物理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能进行抽象、模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总结等认识活动过程的思维方法。例如,牛顿运动三定律中的第一、二定律就是在伽利略的工作基础上由牛顿总结出来的。 我们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始终要领会物理学思想,并能逐步转化为自己的思想。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思想主要有: 1.观察、实验探究思想 2.数据图象处理思想 3.概念规律形成思想 4.科学设想、建立物理模型思想 5.数理思想 6.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思想 7."时空"和"守恒"思想 8.变量控制思想 9.求微、求真思想 10.创新思想 但基本思想是怎样研究物理和怎样应用物理两条。 二、关于物理学方法 所谓物理学方法,简单的说就是研究学习和应用物理的方法。运用方法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思维主要包括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下面谈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一些思维方法及其运用: 实验法:实验法是利用相关的仪器仪表和设计的装置通过对现象的观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后得出正确结论的一种方法。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实验应注意重复试验,去伪存真、去表抓本,去粗存精,注意理论与实验的误差,理想与实际的差异,从而发现规律。 假设法:假设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用假设法解题,一般是依题意从某一假设入手,然后运用物理规律得出结果,再进行适当讨论,从而找出正确答案。在判断一些似是而非的物理现象,一般常用假设法。还有一些题中的物理量较少,虽然结果只与其有关,但在分析物理过程中又需要一些新的物理量介入时,也要进行相关量的假设,最后可以再消去。 极限法:极限法是利用物理的某些临界条件来处理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也叫临界(或边界)条件法。如果题目中出现如"最大、最小、至少、恰好、满足什么条件"等一类词语时,一般都有临界状态,可以利用临界条件值作为解题思路的起点,设法求出临界值,再作分析讨论得出结果。此方法是一种很有用的思考途径,关键在于抓住满足的临界条件,准确地分析物理过程。 综合法(也叫程序法):综合法就是通过题设条件,按顺序对已知条件的物理各过程和各因素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推出未知的思维方法。此法要求从读题开始,注意题中能划分多少个不同的过程或不同状态,然后对各个过程、状态的已知量进行分析,追踪寻求与未知量的关系,从而求得未知量。一般适用于存在多个物理过程的问题。 分析法:分析法是综合法的逆过程,它是从求未知到已知的推理思维方法,是从局部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具体是从待求量的分析入手,从相关的物理概念或公式中去追求到已知量的一种方法。要求这个量,必须知道哪些量,逐步寻求直至全部找出相联系的物理过程和已知的关系,而后再从已知量写到未知量。综合法和分析法是最常用的解题思维方法。 模拟法:模拟法是将题设中文字描述的物理过程、状态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示模型形象地描绘出来以帮助思维分析的一种方法。它能直观的反映出物理过程,是一种化复杂为简单、化模糊为清晰的有效方法。尤其对一些空间问题、抽象情景,如运动的追踪、电磁场等问题的分析就显而易见了。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是解决物理综合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还有类比法,控制变量法,等量替换法,等效法等

关于物理教学类论文题目

附录:物理各类毕业论文题目 二、实验类 1、复摆实验仪的研究 2、杨摸量实验仪研究 3、落球法液体粘滞系数测定仪的改进 4、浅议氦氖激光器在光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5、全息照相实验技巧探讨 6、实验数据的处理和测量不确定度计算 7、标准不确定度合成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讨论 8、钢丝的切变模量与扭转角度关系的研究 9、物理实验测量和分析的基本方法10、向心力实验装置研究11、重力加速度测量实验装置研究12、液体表面张力实验装置研究13、MATLAB在声学实验中的应用10、镜像声波演示装置的设计与制作11、静电起电盘电荷收集装置的研制 12、非平衡电桥在非电量测量中的应用13、载流圆线圈平面内任意一点磁场的测试与理论分析14、非线性电阻特性的实验研究15、简易万用表的设计制作及校准 16、体效应管负阻特性的测量研究17、微波光学实验研究 18、组合测量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19、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微小形变实验方法的改进与研究20、偶氮染料掺杂聚乙烯醇薄膜的光致双折射的理论与实验研究21、偶氮染料掺杂聚乙烯醇薄膜的四波混频特性的实验研究22、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23、如何做好学生分组实验24、如何测定弹簧的有效质量25、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26、固体激光器的光束质量分析27、光学谐振腔的优化设计28、对大学物理改革的思考:用电脑模拟实验过程29、理想实验在物理学中的作用30、物理学中的科学研究方法31、光电效应伏安曲线研究32、物理实验对学生科学好奇心的培养33、大学物理实验专题课件研究34、激光全息实验分析35、设计性实验研究36、物理模型与中学物理教学37、CCD技术及其应用38、考研对我院物理本科教学的影响及对策39、塞曼效应实验研究40、H-D原子光谱实验的误差分析及其优化41、如何实现电机的变速42、实验教学的改革探讨43、计算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三、教法类 1、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 2、谈谈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3、兴趣——学生学习物理最好的老师 4、物理习题隐含条件的探讨 5、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探讨 6、高中“课题研究”教学案例总结 7、中学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分析8、论物理教育中的科学素养培养 9、新的中学物理课程目标分析(择其某一项)10、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美育素材研究 11、物理教学中的创造人格培养12、物理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探究 13、试论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14、对高考“理科综合”科目的改革的思考 15、未来中学物理教师素质结构之设想16、现行物理教学大纲及教材的有关评价 17、对高中某一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教学研究(电磁学,光学方面)18、中学物理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思考 19、高一物理新教材的比较与评价20、论非智力品质在物理学习中的形成与作用 21、中学物理光电实验如何适应新课标的改革22、中学物理教学中互动作用的深入探讨23、用FLASH制作自由落体运动的课件及在教学中的应用24、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5、在物理教学中Powerpoint应用经验及技巧26、如何用Authware互动性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7、中学物理兴趣培养初探28、在中学中开展设计性实验可行性初探 29、用Flash制作课件效果评析30、Powerpoint物理课件实用性与演示实验剖析

初中物理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调查报告

初中物理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注:本文来自互联网,请勿抄袭) 为了深入掌握初中物理教学在新课改环境下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的解决办法,我们选取“教学环境、教师素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采用问卷调查、集中座谈等方式,进行了广泛的抽样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分为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内容包括“教学环境、教师素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五个板块,采用开放性的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形式呈现。 为了消除参与调查的教师与学生的顾虑,本次的问卷调查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初中物理教学环境 初中物理教学环境包括学校与教师对新课改的重视程度以及课程资源的拥有与利用情况。 调查表明,79%的教师认为学校对初中物理新课改持支持的态度,其它的教师则认为学校不支持或不清楚。有81%的教师认为能够实现或基本实现课程理念和目标,而19%教师则认为实现课程理念和目标的难度很大。这表明,经过通识培训和学科专业培训,大多数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初中物理新课改的紧迫性与必要

性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对实现新的课程理念和目标抱有信心。 在回答当前存在课改中遇到哪些困难的问题时,有76%的教师选择了负担重,这与当前学校编制与经费困难有关,但负担重无疑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提高。 关于课程资源方面有85%的教师认为在本校实施物理新课改的不利条件之一是教学资源不足;有82%的教师认为在物理新课改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之一是缺少课程资源。持这些看法的教师主要是农村教师。调查表明,84%的农村初中学校图书馆中的藏书册数少,内容陈旧,不能满足学生从读书中扩大知识面,树立科学价值观的需要。86%的农村初中的物理实验仪器是按课改前的标准配置的,不能满足初中物理新课改的需求,这还只是实验仪器达标的地方,没有达标的地方情况可能更糟。由于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查的权限下放到学校,许多农村初中的初中物理学生实验已处于放任自流的地步,这些学校很少添置实验器材,只能依靠修修补补来进行一些物理实验。 在困难的条件下,很多教师并没有因为条件差而放弃实验。调查表明,有32%的学生认为教师能经常利用身边的简易器材来做物理实验,有58%的学生认为教师有时能这样做,这种做法部分弥补了初中物理实验器材的不足。有78%的农村初中,由于没有多媒体教室,或由于种种原因多媒体教室不能使用,教师只能用传统的教学投影片、教学挂图来创设物理情境,这些资源只能展示静态、平面的物理图景,在全面创设物理情境方面存在很大的

试谈中学物理教学的艺术

试谈中学物理教学的艺术 【摘要】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那么就可以使课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字】物理教学艺术学习兴趣教学效果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成功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创造。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课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要求辩证地处理知识与能力,教学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下面仅就课堂教学谈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 一、激发求知欲望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是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规律,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1、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即使是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了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判断的现象。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强,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入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2、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

用动力分配法巧解匀加速运动连接体问题(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年第7期)

用动力分配法巧解匀加速运动连接体问题 郑 金 (凌源市职教中心 辽宁 朝阳 122500) 摘 要:通过对有关在水平面和斜面上做匀加速运动的连接体问题进行分析,推导了相互作用力与恒定外力的大小关系的结论,并且从多方面拓展和应用结论. 关键词:连接体;加速运动;动力分配;等效动力 对于在恒定外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连接体问题,在求相互作用力时,一般先用整体法求加速度,再用隔离法列方程求相互作用力.由于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恒定外力和物体质量之间遵循一定的规律,因此可通过对各种情形的连接体进问题进行分析探究,推导和归纳结论,由此来拓展思路,提高解题效率. 一、结论推导 由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可知,当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每个力对物体都产生一个加速度,因此,物体实际运动的加速度等于各个力单独作用时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即 n a a a a +++=Λ21m F m F m F n +++=Λ21[1]. 如果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A 和B 运动的加速度相同,则有 A An A A A A m F m F m F +++Λ21B Bn B B B B m F m F m F +++=Λ21. 当两个物体与运动轨道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时,各自受到的摩擦力与质量成正比,因此对两个物体分别产生的加速度相同;如果连接体在斜面上加速运动,则各自受到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质量成正比,因此下滑力对两个物体分别产生的加速度相同.由于在等式两边相同的加速度可抵消,那么在列方程时可不考虑因重力而产生的摩擦力和下滑力. 如图1所示,质量分别为1m 和2m 的木块A 和B 之间用轻绳连接,在大小为F 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是相对位移还是相对路程

是“相对位移”还是“相对路程” 王安军 (甘肃省兰炼二中 730060) 在“子弹打木块” 模型中,可得出一对滑动摩擦力所作的总功是相对fS W =,在数值上等于系统产生的热量。表达式中相对S 一般被认为是子弹相对于木块发生的位移,其实不然,请看下面一道题: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辆长为m L 0.1=的小车A ,车上有一小木块B (如图所示)。A 、B 质量相同,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05.0=μ,开始A 时静止,B 位于A 的正中央并以s m V /0.60=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B 与A 的前后壁碰撞不损失能量。求∶B 与A 的前后壁最多相碰多少次? 解析:设当木块B 最终与小车A 相对静止时跟小车前后两壁最多相碰N 次,末速度为1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102mV mV = (1) 根据功能关系有 212022121V m mV mgs ??-=相对μ (2) 由(1)、(2)可得L m g V S 1818420===μ相对 (3) 可求得木块B 跟小车两壁共碰撞181L]/2 L [=+-=)(相对S N 次后又回到小车中点。 从结果可看出,上述相对S 是相对路程而不是相对位移。如果是相对位移, 那么其最大值就不会超过车长m L 1=,可解得相对位移m L s 5.02 1==,而

不是车长的L 的18倍。由此可得出公式fs W 相对-=中s 相对是相对路程而不是相对位移。 对公式fs W 相对 -=中s 相对之所以会被当成相对位移,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原因: 一是功的公式αcos FS W =中S 是位移,因为式中F 是恒力,恒力做功只决定于物体(或质点)初末位置,跟路径无关;而摩擦力是耗散力,其做功的表达式fs W - =中S 应该是路程,而不是位移,跟物体的路径有关;二是虽然知道fs W 相对 -=中s 相对是相对路程,但由于已经习惯于“相对位移”这个名词而并未刻意去改。 发表于2008年第3期《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下旬刊上

《中学物理学科教学设计》学习指南

《中学物理学科教学设计》学习指南 【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分数】2学分【适用专业】物理学 【学时数】36学时 一、课程简介: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的本科生总体培养计划,以及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建设需要,《中学物理学科教学设计》课程是在物理师范生学习完《中学物理教学概论》课程和实习后,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选修课程。 该课程从教学设计需关注学生发展的理念为核心,充分考虑初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实际需要和困难,结合现代物理(科学)教育理论的最新成果,通过一线教师丰富而真实的教学设计案例和本课程开发的一系列案例,围绕促进中学生发展为主题进行的研讨型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各个要素:如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和流程设计、模式策略选择、资源开发和应用等,以及通过对现代物理(科学)教育研究成果的学习来体会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应围绕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 课程目标定位为引导物理师范生形成科学的教学设计理论,明晰物理教学设计的关注点,掌握物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维度和方法,并切实从发展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各个维度来展开实际教学设计,初步形成物理教师教学设计的基本能力。二、教学目标 《中学物理学科教学设计》是中学物理教师培养中重要的一门课程,是继《中学物理教学概论》课程与教育实习之后面向物理教育专业本科生开设的、旨在提升未来教师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选修课。一般在大学本科四年级上学期开设。学生将以现代教学设计理念为指导,观摩、研讨一线教师优秀教学案例,独立进行教学设计实践,并展开与同学、老师的对话交流,达到以下目标: 1. 知识方面 理解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内容,明确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整体把握教学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明确了解中学生通过物理学习要实现的发展维度和目标,以及不同类型的教学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主要功能。

初中物理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初中物理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注:本文来自互联网,请勿抄袭) 为了深入掌握初中物理教学在新课改环境下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的解决办法,我们选取“教学环境、教师素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采用问卷调查、集中座谈等方式,进行了广泛的抽样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分为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内容包括“教学环境、教师素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五个板块,采用开放性的 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形式呈现。 为了消除参与调查的教师与学生的顾虑,本次的问卷调查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初中物理教学环境 初中物理教学环境包括学校与教师对新课改的重视程度以及课程资源的拥有与利用情况。 调查表明,79%的教师认为学校对初中物理新课改持支持的态度,其 他的教师则认为学校不支持或不清楚。有81%的教师认为可以实现或基本实现课程理念和目标,而19%教师则认为实现课程理念和目标的难度很大。这表明,经过通识培训和学科专业培训,大多数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初 中物理新课改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对实现新的课程 理念和目标抱有信心。 在回答当前存在课改中遇到哪些困难的问题时,有76%的教师选择了 负担重,这与当前学校编制与经费困难有关,但负担重无疑会影响教学 质量和教师素质的提高。 关于课程资源方面有85%的教师认为在本校实施物理新课改的不利条 件之一是教学资源不足;有82%的教师认为在物理新课改中遇到的主要困

难之一是缺少课程资源。持这些看法的教师主要是农村教师。调查表明,84%的农村初中学校图书馆中的藏书册数少,内容陈旧,不能满足学生从 读书中扩大知识面,树立科学价值观的需要。86%的农村初中的物理实验 仪器是按课改前的标准配置的,不能满足初中物理新课改的需求,这还 只是实验仪器达标的地方,没有达标的地方情况可能更糟。由于初中物 理实验操作考查的权限下放到学校,许多农村初中的初中物理学生实验 已处于放任自流的地步,这些学校很少添置实验器材,只能依靠修修补 补来进行一些物理实验。 在困难的条件下,很多教师并没有因为条件差而放弃实验。调查表明,有32%的学生认为教师能经常利用身边的简易器材来做物理实验,有58% 的学生认为教师有时能这样做,这种做法部分弥补了初中物理实验器材 的不足。有78%的农村初中,由于没有多媒体教室,或由于种种原因多媒体教室不能使用,教师只能用传统的教学投影片、教学挂图来创设物理 情境,这些资源只能展示静态、平面的物理图景,在全面创设物理情境 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调查表明:93%的教师能够通过家用电脑或网吧上 网查询教学参考资料,但只有34%的学生能通过校园网获取物理学习所需的信息。9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社会教育资源主要来源于报刊、电视和图书,只有7%教师认为除上述途径外,还可从科技馆、展览会、少年宫、 科研单位等获取社会教育资源。以上现象表明,农村初中仍处于物理教 育资源严重匮乏,不能满足新课改要求的地步。 有34%的教师认为新教材很好的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是一套好教材,而66%教师则认为新教材不如旧教材有系统性与连续性,有待进一步改进。如有的教师认为声速在学生开始学物理就出现,但速度却在九年级学; 与其他学科相互衔接上有脱节之处,像原子内部结构应该放在九年级, 放在八年级与化学脱节;与数学有关的如科学记数法、指数运算等方面 的脱节。这也反映了物理教师对教材这一重要课程资源的期盼。 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的教辅资料,85%的教师反映鱼龙混杂,95%以上 的学生认为资料太多,教师又没有精选资料中的习题,导致每次物理课 后要做很多的作业,其中有很多是重复劳动和无效劳动。这说明,对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