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晋、十六国论文十六国时期各割据霸主的迁徙人口_上篇_

两晋、十六国论文十六国时期各割据霸主的迁徙人口_上篇_

两晋、十六国论文十六国时期各割据霸主的迁徙人口_上篇_
两晋、十六国论文十六国时期各割据霸主的迁徙人口_上篇_

人口学论文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二十世纪里,人口寿命发生了巨大变化。平均预期寿命从1950年延长了 20年,达到66岁,预计到2050年将再延长10年。人口结构方面的这一长足 进展以及二十一世纪上半叶人口的迅速增长意味着60岁以上的人口将从2000 年的大约6亿增加到2050年的将近20亿,预计全球划定为老年的人口所占的 比率将从1998年的10%增加到2025年的15%。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 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 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 中国即将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这就意味着,中国的生产力的停滞,甚至 一定程度的倒退,干活的人少了,吃饭的人多了,国家的压力增大,而且这一 切又是发生在中国还没有完全富裕起来的时候。这个问题也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学者合和专家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更有国外媒体称中国正在经历“银发浪潮”。对此,我国知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先生表示,我国现在人口问题面临情况就是 “国尚未富,人却先老”。而以他的观点认为,只用通过经济方法才能解决老龄化这个社会问题。 郎教授在分析我国老龄化问题时提到:要解决老龄化问题,就必须藏富于民!以美国为例,从19世纪末开始,美国不断通过政府的影响力以及压力,让那些大家族慢慢的退出了股票市场,这就使得美国现阶段的股票市场是大众的 股票市场。这个大众股票市场的意义就在于透过股票市场的财富重分配,把全 美的财富通过这种方式,分给全美的民众,并且这种财富是可持续的,这就是“藏富于民”的基本道理。这就使得美国几乎不怎么担心所谓老龄化问题,因 为他们的养老金体制以及股票市场政策足够使得他们在老年的时候供养自己。 诚然,中国现在的养老金政策看起来很美,国家拿一点儿,企业出一点,个人 交一点儿,作为养老的储备基金,然而这一切却远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因为, 我们的养老金缺乏稳定而持续增长的投资渠道,我们不像美国,他们可以保证 自己的股市年盈利平均8%,这就保证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如果存入一万,那么 他退休后就可以取得47万的财富,足够养老。而中国并非如此,中国的养老金无法依托股市升值,因为中国的股市太过动荡,而又没有其他有效的投资途径。

人口增长的预测(数学建模论文

关键字:人口数平衡点方程模型运动预测曲线稳定增长人口 一题目: 请在人口增长的简单模型的基础上。 " (1)找到现有的描述人口增长,与控制人口增长的模型; " (2)深入分析现有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验证; " (3)选择一个你们认为较好的数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未来20年的某一地区或国家的人口作出有关预测; " (4)就人口增长模型给报刊写一篇文章,对控制人口的策略进行论述。 二摘要: 本次建模是依照已知普查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对中国人口的增长进行预测。首先假设人口增长符合Logistic模型,即引入常数,用来表示自然环境条件所能容许的最大人口数。并假设净增长率为,即净增长率随着人口数N(t)增长而减小,当N(t) 时,净增长率趋于零。按照这个假设,。用参数=3.0,r=0.0386, =1908, =14.5。画出N=N(t)的图像,作为人口增长模型的一种近似。 做微分方程解的定性分析,求出N=N(t)的驻点和拐点,按照函数作图方法列出定性分析表,作出相轨迹的运动图。当初始人口<时,方程的解单调递增到地趋向,这意味着如果使用Logistic模型描述人口增长,则人口发展地总趋势是渐增到最大人口数,因此可作为人口的预测值,也称谓平衡点。 用导数做稳定分析,为判断平衡点是否为稳定,可在平面上绘制f(x)的图象,然后像函数绘图那样,用导数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图看出人口数N(t)按时间是递增的,当人口数未达到饱和状态的时候,将逐渐地趋向,这意味着是稳定的平衡点。按该模型,未来人口的数量将随着时间的演化,从初始状态出发达到极限状态,这样就给出了人口的未来预测。 三问题的提出 1. Malthus模型 英国统计学家Malthus(1766-1834)发现人口增长率是一个常数。设t时刻人口为N(t),因为人口总数很大,可近似把N(t)当作连续变量处理。Malthus的假设是:在人口的自然增长过程中,净相对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是常数,即单位时间内人口的增长量与人口总数成正比。根据这个假设有: , (1.1)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可分离变量方程,用符号微分方程求解器desolve容易求得方程的解为:

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2019年教育文档

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一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社会学认为,家庭是流动人口子女城市化的初始环境,而且是流动人口子女社会化的首要场所,因此,家庭教育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中占据关键性和基础性地位。家庭教育是否顺利实施,直接影响到流动人口的素质,从深层次看,影响到社会是否和谐。 但现实是,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1.家庭教育意识薄弱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占主导地位。在流动人口这类特殊的群体中,父母的素质偏低现象严重地影响着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在流动人口家庭中,多数父母不懂得孩子有其身心发展、个性的发展的规律,他们也不知道当外力破坏了这种生长规律时,将有可能导致不良的后果。 此外,流动人口作为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外来人口,他们面临的生活压力可想而知。他们大部分的时间用来打工挣钱,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管理子女的学习和成长,即使偶尔过问一下子女的学习情况,也会因为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而显得力不从心。 2.家庭环境差 子女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父母在精神上投入,也需要父母在物质上投入,如给孩子买必要的学习用品,给他们创造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安排他们参加多种多样的课外学习活动以及给孩子创造一个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家庭教育环境等,这些都会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但对于流动人口家庭来说,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大多属于城市中的低收入群体,他们的住房状况拥挤、脏乱、周边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围。他们居住在狭窄的、临时的出租屋中,一家几口人挤一间屋子,根本不能够为子女提供安静的学习空间和环境,从而也无法满足子女学习所要具备的基本的物质条件。 3.教育观念和方法的不得当

人口预测论文

人口增长预测 数学实验 指导教师:何仁斌 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1班 姓名:郑惋月 学号:20096545

人口增长预测 摘要:人口问题是当前世界上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认识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作出较准确的预报,是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的前提。 本文主要介绍了两个最基本的人口模型,即人口指数增长模型和阻滞增长模型,并利用美国1790年至1980年人口统计数据,对模型做出检验,最后用它预测2010年美国人口。 模型一:建立了指数增长模型,根据规律建立模型公式——年增长率r不变。我们要验证该模型是否适用。取题目中给出的数据1790年至1900年的,数据拟合用MATLAB软件计算的增长率r以及初始人口数。讲以上两参数带入公式,算的人口数量,将之与实际人口数相比较画出对比图形,发现比较相符。又取1790至2000年的数据,重复刚才步骤。发现算出数据前半部分相符,但后半部分明显增加的比实际数据快。所以,Malthus人口模型只适用于短期,并不适用于长期的人口预测。因为人口在增长到一定程度时,由于资源和环境对人口增长的阻滞作用使增长率下降。 模型二:建立了阻滞增长人口阻滞增长模型,利用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根据公式做出人口的时间变化率与人口容量的关系图,以及人口与时间的关系图。选择1860年至1990年的数据(去掉个别异常数据),用MATLAB软件计算出增长率和人口容量。根据得到的数据带入公式的到计算的人口数量与实际数据作比较。可以看出这个模型的吻合度相当好,由于阻滞增长人口模型。可以据此模型有效的预测在以后一段时间内如2020的美国人口增长。依次内推也可以利用此模型来预测世界人口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的人口增长。 模型三:对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 最后,分别对三模型进行优缺点评价与改进。 关键字:人口预测; matlab软件;人口指数增长模型;阻滞增长模型

社会学论文

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关系到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农村社会的和谐,关系到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是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乡风文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也参差不齐,从而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一、存在乡风不文明现象的原因 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加速进行,中国公民的素质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中国的文明发展程度仍处于“不全面、不平衡、低水平”的状态。农村与城市的文明差距依然很大,广大的农村面临着许多文化方面的问题,成为乡风不文明现象存在的重要原因。 1、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当前,农村与城市、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集中体现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与城市的差距过大。长期以来,中央财政、省、市、县等各级政府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却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服务投入不大,甚至几乎是空白。必须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落后的状况基础设施投入是基础中的基础。农村基础设施普遍落后,休闲娱乐少之又少,农民空闲时间除了看电视,就是打麻将、斗地主,精神生活十分贫瘠, 大好光阴就这样白白流走。 2、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农村在教育方面,无论是教育设施,还是管理水平,师资力量,都与城市有一定的差距,这必然会影响到农民的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同时,由于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隔代抚养小孩的现象普遍存在,孩子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即使部分孩子经过努力考上了大学,也很少有回来建设家乡的,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了今天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的状况,具体表现为:农民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文化基础知识

人口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浙江农林大学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题目:人类生存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学生姓名:张琬群 学号:201004010201 学院: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 班级:园林102

人类生存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人口增长迅速,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日趋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面临着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和保护环境、创造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双重任务.只能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人口增长、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可持续发展 人口增长 为了清晰阐明未来人口增长怎样影响人类前途,我们从16个方面进行分析。 对粮食和农业的影响 1.粮食生产 从1950年到1984年,世界粮食产量的增幅远远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但此后粮食产量的增长一直落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人均粮食产量下降了7%(每年下降0.5%)。1984年以来世界粮食产量增长减缓,其原因是缺少新垦土地和减少了灌溉和用肥的投入增长量,所以土地回报率下降。 既然农业已元尚待开发的耕地供开垦,那么未来粮食产量的增长几乎完全要靠提高现存土地的生产率来实现。令人遗憾的是这正变得越来越困难。在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人均灌溉量下降和作物产量随过量用化肥而减少时,世界农业正面临着扭转这种日渐下滑局面的挑战。 2.耕地 从本世纪中叶以来,产粮面积——通常作为耕地的代名词——增加了19%,而世界人口却增长了132%。人口增长使耕地退化、产量减少,乃至挪作他用。随着人均粮食面积的缩减,越来越多的国家承受着失去粮食自给自足能力的危险。 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4个国家的情况十分明显他说明这种发展趋向。在1960-1998年问,巴基斯但、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和伊朗等国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40~50%,预计到205O年将进而减至60-70%——这只是假定农耕地不再减少条件下的一项保守估计。其结果会使上述4国人口总数在10亿以上,而人均耕地面积仅仅在300-600平方米——小于1950年人均耕地面积的1/4。 3.淡水

教育社会学论文1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教育社会学》 姓名:李斌 学号:200874020113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一、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对你思考相关问题有何帮助? 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和社会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的社会学科,它运用教育学和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一种特殊的视角,即把教育和社会联系起来的眼光来研究教育问题。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需要三种意识,问题意识、学理意识和方法, 上了这么多年学了,但对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远远不够,思想比较肤浅。现在发现好多东西并不能只看它的表面,要去思考、观察、分析,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就像一滴水和一桶水,一桶水与一滴水相比能接触好多层面,所以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思考和研究教育问题。理论基础的发展能为教育社会学提供新鲜血液。以前人们都不重视教育,就像我们的父母那一代,他们的父母都认为上学只要认几个字就行了,如果家境贫寒就不让孩子去上学了。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从来没进过学堂,可是她一直让我好好读书,说只要我考的上她就砸锅卖铁供我。刚开始有些不明白,因为我们家条件不好,何必要那么辛苦。可是母亲一直支持我,记得母亲曾经说过她去工地上挣钱的时候因为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而遭受了别人的嘲笑,我听了后心理面感觉特别难受,觉得母亲真的很委屈。当我已经是大学生的时候每次回家,给我母亲讲一些新东西,可是母亲好像不会理解,也很难接受,因为她没有足够的学理知识来指导她接受新的东西。就在这个信息高速发达的社会,不知道母亲活的多累,不只是身体上的,更多的是来自情感上的和精神上的。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需要科学的方法,我们选择课题要考虑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考虑条件是否满足,不要等到做的时候才去考虑。当我们思考和研究教育问题要选择课题的类型时,可以选择承续性课题,走一条没有别人的脚印的路,一条直路。也可以选择再生性课题,在别人的基础上再度加工,得出结论。还有创造性类型,这一点就比较难了,中国的学生与国外的学生相比,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比较差,因为中国学生深受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学生在做一道应用题,他用很简单的方法很快的就做完了。可是第二天老师却说他的做法不对,应该按照书上给出的解题步骤去做,可是按照书上的方法去做要比自己的麻烦的多。这个学生满腹委屈的回到家给他父亲讲的时候,父亲没有和孩子站在一起,让孩子听老师的话。等他长大后老师却又要求要有创新的时候,他跟他的同学却都用的是复杂的相同的方法。大家都知道创新是很重要的,却都很少去做。如果我们在研究教育问题时能够创新对我们的研究来说是非常的有意义的,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方法论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研究工具,给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方法,拓宽了研究者的视野,提供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渠道,加深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可以用相同的方法去研究思考问题。社会分层也是方法的一种,社会流动是社会分层的重要因素。社会流动对教育的影响是很大的,社会流动的频率决定了教育的价值和功能,社会流动的方式决定了目标和追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的作用日益明显,教育反过来对社会分层起了能动性作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分工起了导向作用,社会分层正是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依据社会关系形成的社会层次结构。以前老是抱怨教育制度不合理,也抱怨学校不好,抱怨专业不好,就业形势不好,其实只要我们有能力能抓住机遇,不断地去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适应你,要先知先觉而不是后知后觉,就肯定能找到适合自己工作。要区分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做一位智者,利用规律去解决遇到的问题,不要老是想着逃避,要乐观,要对自己有信心,要对未来充满希望! 二、结合教育社会学的理论,试述当前我国解决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策略。 现在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是有好多地方经济水平还是很落后,记得小时候一起的同伴,都怀揣着自己的梦想。约好一起努力,一起奋斗在大学见面。可是最后好多人因为家中的经济条件差在中途放弃了,真为他们感到可惜。他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而有些人却能凭借自己富裕的家境或者是父母的社会地位、社会关系轻而易举的踏进了高校

数学建模大赛A题中国人口增长预测与控制题目和论文赏析

中国人口增长预测与控制 摘要 针对中国人口的实际特点,建立了中国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得到了中国人口随年份变化的增长率,解决了中国人口中短期和长期的人口预测与控制问题,包括人口总数、年龄结构、性别比、城乡比变化等各因素的预测与控制研究。 关键词:人口控制差分模型预测拟和Leslie模型Logistic方程 一、问题重述 中国人口增长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升高和乡村人口城镇化。而老龄化程度、出生人口性别比和城镇化程度是由死亡人口、出生人口及城、镇、乡迁移人口所决定的。因此,人口增长的根本性影响因素是环境条件(决定死亡率)及国家政策(决定出生人口数量及性别结构)。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首先对中国人口增长做出分析;其次建立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对人口在一至十年的中短期内及二十五年的长期内的增长情况做出预测,并向国家提出政策上的建议;最后将此模型与经典模型做出比较,指出差异及此模型的优缺点。 二、假设和符号说明 2.1 问题的假设

假设一每一年的人口总数,人口结构及分布和其他有关各量仅在年末发生变化,变化顺序是:一部分人先死亡,然后一部分人生小孩,最后一部分人迁移 假设二本文中所提到的婴儿出生率指的是婴儿出生且在一岁前存活的概率 假设三生育妇女一年只生一胎 假设四九十岁以上的人口变化对总人口变化影响不大,因此不予以考虑 假设五人口的迁移路径仅考虑从村到镇,从村到城 假设六国际迁入迁出对于人口的影响较小 三、问题分析 为了与机理分析结合求得较精确的结果,可以建立递推模型,利用附录中所给数据确定未知参数,进而确定描述中国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并用此进行中短期、长期预测。 首先,由于人口增长受多个因素影响,我们分别建立描述各因素的数学模型,包括:死亡率模型、出生人口模型、生育性别比模型和迁移模型。由于死亡率模型和生育性别比有性别差异,各模型皆有城、镇、乡差异,所以需将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城、镇、乡人口分开考虑。 其次,由于中短期、长期预测时问题的复杂程度不同,侧重点不同,因此中短期、长期预测的模型有所差异。中短期预测仅利用现有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长期预测需要通过机理分析得到。 最后,要检验模型的准确性,必须参照别的模型实际数据,因此我们用两个经典的模型:Logistic模型和Leislie模型进行求解并与本文模型进行比较。

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方法

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 的分析及解决方法 摘要: 近年来,我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出现了大量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而在外地从事各种活动的人口,或者说是居住在流入地而没有本地户口的人口。随着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流动人口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家庭化过程,即由原来的单身外出变为“举家迁徙”,于是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由于种种原因,这些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孩子,难以像城里孩子那样享受公平的教育机会,有些孩子甚至被迫辍学…… 关键字: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对策 流动人口子女主要是指随父母到流入地的6到14周岁(或7到15周岁)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人口。中国妇女活动中心在2003年11月发布的《中国流动儿童状况调查研究报告》称:全国有流动儿童近2000万,一直未上学的占6.85%,辍学者占2.45%,合计9.3%8—14岁流动儿童失学者占15.4%12—14岁流动儿童中,超过60%已经工作。动人口子女理应获得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他们虽然“同在蓝天下”,却因种种原因,在实际上无法享有同等的义务教育权利。 一、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所面临的问题 1.教育过程中的不平等 流动人口子女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受到同伴的歧视和排斥。由于流

动人口是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在以城市为主导的价值观念下,他们的子女被看做是不同于当地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游离于城市孩子群体之外。城市居民子女认为自己身份地位高于流动人口子女。在同伴交往中,城市居民子女往往认为自己有优势的“符号资本”,即认为他们的语言风格、行为方式、衣着、价值观以及个人生活有紧密关系的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符号优于流动人口子女。流动人口子女因其社会背景、社会地位而被城市居民子女排斥。在这样一个由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负面环境中,他们所受教育质量必然受到极大的影响,流动人口子女不能够享有平等的就学质量。 2.学校条件有限,孩子就学难 面对着大量外来务工者涌入城市,学校就显得有些不足了,每年在新学期开学的那一段时间许多学生因报不上名而耽误入学,不仅如此但由于学校自身的局限性,有的学校存在资金缺乏、校舍不稳定、课程设置不到位、师资力量单薄等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教育。 3.地方政府支持不足 由于长期以来的户籍不稳定,流动子女很难享受到和城市孩子相同的待遇。虽然有很多流入地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法规来解决流动子女就学问题,但其实施结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政府对于外来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仍然处于软弱的处理能力之内。 二、造成这些教育问题的原因 1.政府没能加大对地方教育的投资

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预测=数学建模好论文

201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B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j4228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工程大学 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 日期: 2012 年 9 月 10日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赛区评阅记录(可供赛区评阅时使用):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 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预测模型 摘要 众所周知,人口结构和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国家发展和制定政策的基础和依据。如果不能进行合理的预测,就会给政策制定带来困难甚至做出错误决策。因此,有必要对人口结构和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建立定量的数学模型。 问题一:首先建立了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计算出技术进步、固定资产投资、

136个优秀经济社会学论文题目参考

136个优秀经济社会学论文题目参考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四年的毕业总结,许多大学生都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论文选题难的问题,不知道论文题目应该如何去定位,根据那一个方向去写,这个是部分大学生的一个通病,在这里学术堂根据网友的反馈以及大学生的需求不同,在这里以经济社会学专业为例,举例了136个优秀经济社会学论文题目,希望 能够帮助到在这方面有困难的同学,论文题目的定位非常重要,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祝各位学子毕业成功,前程似锦! 1. 生产服务业集聚与中国城市经济增长--基于门槛回归的分析 2.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现状研究--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金融 学专业为例 3. 社会经济形态视角下的屯堡族际婚姻观变迁研究 4. 中缅. 中老. 中越少数民族跨境婚姻行为的经济学思考 5. 西方对社会保障制度功能的认识:一个历史的考察 6. 河南省智力残疾人群的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需求研究 7. 民族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生社会价值人际交往发展需求研究 8. 文化经济时代审美人类学的新问题与新挑战 9.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类期刊管理学系列 10. 对高校经济统计基础知识的研究 11. 仪式礼物变迁的经济社会学思考--以广西田阳县龙河村那逻屯祝寿仪 式为个案 12. 试论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统计学的发展 13.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下公共关系优化对策分析--以社会化媒体时代为背 景 14. 独立院校经济类专业应用统计学教学探索 15. 近百年来客家乡村妇女经济地位的变迁研究--以梅州市部分农村为例 16.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身体. 时间与空间的视角 17. 代际经济支持健康效应检验 18. 统计在经济和生活方面的应用 19. 老年人社会经济保障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人口增长模型数学建模论文

基于最小二乘拟合法的人口增长模型 摘要: 针对题目所提问题,本文结合题目所给数据,采取最小二乘拟合法,利用1982年到1998年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对1999年到2008年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进行预测,并得出此时间段内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进而得出1999年到2008年的人口总数,并和实际人口总数进行对比。 一、问题背景及重述 1.1 问题的背景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自1973年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生育率迅速下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面临着人口的形势和严峻挑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人口政策的实施,未来我国人口高峰期到底有多少人口,专家学者们的预测结果不一。因此,根据已有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是一个重要问题。 1.2 问题的重述 下表列出了中国1982~1998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去1982年为起始年(t=0),1982年的人口10165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以36亿作为我国人口的容纳量,试建立一个较好的人口数学模型并

给出相应的算法和程序,并与实际人口进行比较。 时间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人口(万人)101654 103008 104357 105851 107507 109300 时间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人口(万人)111026 112704 114333 115823 117171 118517 时间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人口(万人)119850 121121 122389 123626 124810 二、问题分析 三、模型假设与符号说明 3.1、模型假设 1.在未来50年人口生存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即没有战争及毁 灭性灾难)。 2.国际人口迁入与迁出量相等。

2019年上海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范文资料

上海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引言 90年代以来,上海的流动人口增长很快,据最新的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流动人口总数已经达到349万左右,以家庭为单位的流动形式在增加,外来人口中的少年儿童人数也越来越多。与城市本地儿童一样,流动人口中的少年儿童同样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得到关怀、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培养,但是他们作为流动人口中的脆弱人群,权益容易被忽视。再过十多年甚至更短的时间,这些外来人口中的少年儿童都将逐渐长大成人,因此,关注流动人口中少年儿童的问题,不仅是对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负责。在知识经济成为经济增长主要方式的今天,教育直接关系到一个人能否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九年制义 务教育是中国的教育法规之一,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同样应受到重视。本文主要探讨上海流动人口中的少年儿童受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思路。二、现状 与问题表1上海市2019年15岁及以下外来人口少年儿童 的在学状态资料来源:上海市2019年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造成大量外来人口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得不到保障的原 因很多,除了与他们经常流动的生活方式有关外[有些流动人口 居无定所(如船民),或者居住地和工作地变动频繁(如建筑工 人和装潢人员),缺乏相对固定的落脚点,使得其子女难以获得 必要的上学条件],主要的是以下三方面: 1、家庭收入水

平低,制约了对子女的教育投入。表2 2019 年上海市经济型流入人口的收入情况(单位:%)资料来源:2019年上海市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 2、借读本地正规学校的收费水平高制约了外来人口子女的入学。 (2)在上海市教委关于借读的规定及其执行中,对借读条件从严掌握,致使大量民工子女无法利用这一形式; (4)借读中突出的不同地区在教材、教学等方面的差异,也是一个因素。表3 流动人口子女在不同地方和不同类型学校上学的费用支出比较(2000年)资料来源: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19年初的上海流动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平均每学期的费用中包括借读费、学费、书杂费、生活费、暂住费等。共调查了615个经济型流动人口家庭,共有544个孩子,其中192个孩子在上海,327个在家乡。在有孩子的家庭中,42%至少有1个孩子在上海生活。 3、大量外来人口子女学校在发展中缺乏规划和有效管理。这类学校的创办者大多来自安徽省,安徽人在沪办学校的较多,这与流入上海的安徽人较多有关,也与安徽当地政府支持办学分不开。开办这类学校在满足外来人口子女上学需要的同时,一个很重要的动力就是可以通过办教育来获得收益。一般一个学生一学期学费300多元,所以开办者积极性很高。根据外来人口子女学校的办学性质,这些学校大致可归为三类:第一类是流动人口流出地教委或学校的跟踪办学点。此类学校主要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目的,在管理上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与家乡教委或学

基于回归分析的人口预测.doc

统计系课程实验论文基于回归分析的人口数量预测 学号:2014962005 姓名:李洋 年级:2014级 专业:统计学 课程:回归分析 指导教师:姜喜春 完成日期:2016年6月19日

摘要 .................................................................................................................................... I 前言 .. (1) 第1章一元线性回归 (2) 1.1 指标的选择 (2) 1.2 样本确定 (2) 1.3 一元回归分析 (3) 1.3.1 绘制总人口与粮食产量的散点图 (3) 1.3.2 设定理论模型 (4) 1.3.3 回归诊断 (4) 第2章多元线性回归 (5) 2.1 数据中心化标准化 (5) 2.2 多元回归模型建立 (5) 2.3 逐步回归法 (6) 2.4 多重共线性 (7) 2.3.1 多重共线性检测 (8) 2.4 主成分分析 (9) 2.4.1 主成分分析模型建立 (9) 第3章非线性模型 (11) 3.1 曲线回归 (11) 3.1.1 曲线拟合 (11) 3.2 Logistic模型 (13)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回归分析法是在掌握大量观察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函数表达式(称回归方程式)。同时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来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走势,它是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定量预测方法,又称回归模型预测法或因果法,应用于经济预测、科技预测和企业人力资源的预测等。回归分析可以说是统计学中内容最丰富、应用最广泛的分支。这一点几乎不带夸张。包括最简单的t检验、方差分析也都可以归到线性回归的类别。而卡方检验也完全可以用logistic回归代替。 众多回归的名称张口即来的就有一大片,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cox回归、poission回归、probit回归等等。 关键词: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

教育社会学论文

一、运用教育社会学的理论试论述如何充分实现人的社会化进程。 人的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刚刚出生的人,仅仅是生理特征上具有人类特征的一个生物,而不是社会学意义的人。在社会学家看来,人是社会性的,是属于一种特定的文化,并且认同这种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支配下存在的生物个体。刚刚出生的婴儿不具备这些品质,因此他(她)必须渡过一个特定的社会化期,以熟悉各种生活技能、社会化的内容非常广泛,这里我们从三种角度来概括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一)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培养自我观念 个性(Personality也译为人格)与自我(self)产物。人格是指人的个性特征及其所持的价值标准,它是一个人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生理、心理素质和社会行为特征的总合。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受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所受教育的影响,以及他所从事的各种社会活动的影响,社会化对于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但是在正常的社会化过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性之间也存在共同点,即都应是符合社会价值标准的个性。社会学研究社会化问题就是要促进这种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个性与社会价值标准吻合.能够有效地参予社会生活,社会学称之为个性调适或人格调适。相反,如果两者脱节,不能有效地参予社会生活,称为人格解组。个性的核心内容及形成、发展的标志是自我。自我也称自我意识、自我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觉察和认识。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况:身高、体重、形态等;对自己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等;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在社会和群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一系列涉及认识自己的内心活动。培养和塑造个人什么样的自我观念对个人和社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基础。培养完善的自我观念,就是要人们把对自己的认识与社会规范协调一致,就是要使人们在经历了社会化过程之后,从外在行为到内心世界尽可能地合乎社会的需要。现实生活中.同一社会化模式培养的社会成员并不完全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因为,社会化不仅仅是社会教化,个人学习社会文化,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人通过学习,积累社会知识,发展和形成自己个性的过程。人的个性,以先天素质为基础,受环境制约、影响,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

人口增长模型数学建模论文

人口增长模型数学建模 论文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基于最小二乘拟合法的人口增长模型摘要: 针对题目所提问题,本文结合题目所给数据,采取最小二乘拟合法, 利用1982年到1998年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对1999年到2008年的出生 率和死亡率进行预测,并得出此时间段内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进而得出1999年到2008年的人口总数,并和实际人口总数进行对比。 一、问题背景及重述 问题的背景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自1973年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生育率迅速下降,取得了举 世瞩目的成就,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面临着人口的形势和严峻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人口政策的实施,未来我国人口高峰期到底 有多少人口,专家学者们的预测结果不一。因此,根据已有数据,运用 数学建模的方法,对中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是一个重要问题。 问题的重述 下表列出了中国1982~1998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去1982年为起始 年(t=0),1982年的人口10165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以36亿作为我国人口的容纳量,试建立一个较好的人口数学模型并给出相应 的算法和程序,并与实际人口进行比较。 时间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人口(万人)101654 103008 104357 105851 107507 109300 时间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人口(万人)111026 112704 114333 115823 117171 118517 时间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人口(万人)119850 121121 122389 123626 124810 二、问题分析 三、模型假设与符号说明 、模型假设 1.在未来50年人口生存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即没有战争及毁灭 性灾难)。 2.国际人口迁入与迁出量相等。 3.在本世纪中叶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稳定。 4.题目所给抽样数据是随机的,真实地反映了整体实际情况。 符号说明 t:1982年t=0,往后年份一次累加

中国人口预测数学建模论文

中国人口政策问题模型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近三十年来,我国的人口政策在控 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使得人口发展逐步走向有计划、可控制的平稳增长时期。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等现象的出现,如何调整人口政策使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我们亟待研究思考的问题。 本文根据我国近三十年的人口数据对其人口现状,人口老龄化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我国调整人口生育政策的时机、具体方案以及根据模型给出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预测结果。 【关键词】:人口现状、老龄化、预测结果、人口政策 一、问题的重述 近三十年来,我国的人口政策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等现象的出现,使得我国调整人口生育政策成为可能。 (1)利用有关数据,给出我国人口现状的统计结果; (2)试建立模型,给出我国调整人口生育政策的时机、具体方案并预测结果。 (相关数据在下文的附录中给出) 二、模型的假设 (1)在模型中预期的时间内,人口不会因发生大的自然灾害、突发事故或战争等而受到大的影响; (2)在我国视为没有人口的迁入和迁出; (3)人口增长只与人口基数、生育、死亡和老龄化有关; (4)一段时期内我国人口的死亡率不发生大的波动,不同年龄段人口的分布也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三、问题的分析 问题一:根据附表1中给出的相关数据关数据,将近30年人口数量用MATLAB 软件画出图形,给出我国人口现状的统计结果。 问题二:根据历年出生率和死亡率,利用MATLAB程序对数据进行拟合,分别得到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计算公式。但结合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数据画出具体图形分析发现,数据分段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于是对数据进行分段拟合,并最终确定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得到人口数的计算公式。此公式能够较好反应中国近期及预测未来近15年内的人口数量。根据公式得出相应图(图),发现人口数呈现的相关规律。 另外为了更好的分析人口的具体情况,我们根据附表2中的数据拟合并计算出人口老龄化的计算公式,根据直观图得出中国老龄化指数在未来15年内一直

五胡十六国年代表

五胡十六国年代表 国名首都年代开国者末任君主灭亡者 前仇池王国后仇池王国仇池 陇右 296~371 385~443 杨茂搜 杨定 杨纂 杨保炽 前秦帝国 北魏帝国 丘汉帝国江夏303~304 丘沈丘沈晋帝国成汉帝国成都304~347 武帝李雄李势晋帝国 汉赵帝国离石-黎亭-蒲 子-平阳-长安 -上邽 304~329 光文帝刘渊 摄政太子刘 熙 后赵帝国 前燕帝国昌黎-棘城-龙 城-蓟城-邺城 308~370 武宣帝慕容 嵬 幽帝慕容暐前秦帝国 芒荡汉帝国马兰山309~309 刘芒荡刘芒荡晋帝国略阳公国略阳310~319 蒲洪蒲洪晋帝国胡楚公国竟陵312~319 胡亢杜曾晋帝国虚除秦王国陇右316~320 虚除权渠虚除权渠汉赵帝国辽西公国令支318~338 段末秠段辽前燕帝国后赵帝国襄国-邺城319~351 明帝石勒石祇冉魏帝国前凉王国姑臧320~376 成王张茂张天锡前秦帝国句渠秦王国阴密320~320 句渠知句渠知汉赵帝国陈凉王国上邽322~323 陈安陈安汉赵帝国后辽东公国平郭333~336 慕容仁慕容仁前燕帝国侯子光帝国杜南山337~337 侯子光侯子光后赵帝国范贲帝国成都347~349 范贲范贲晋帝国黄韬帝国豫章348~348 黄韬黄韬晋帝国冉魏帝国邺城350~352 平帝冉闵惠帝冉智前燕帝国段齐王国广固350~356 段龛段龛前燕帝国 前秦帝国枋头-长安-晋 阳-南安-湟中 350~394 惠武帝苻洪末主苻崇西秦王国 刘显帝国襄国351~352 刘显刘显冉魏帝国张秦王国宜秋352~352 张琚张琚前秦帝国段勤帝国绎幕352~352 段勤段勤前燕帝国安国王国鲁口352~354 王午吕护前燕帝国苏林帝国无极352~352 苏林苏林前燕帝国刘晋王国平阳353~353 刘康刘康前秦帝国北成都王国南郑365~366 司马勋司马勋晋帝国弘汉王国广汉370~370 李弘李弘晋帝国张蜀王国绵竹374~374 张育张育晋帝国后燕帝国中山384~409 成武帝慕容昭武帝慕容北燕帝国

人口社会学论文

中国近现代人口迁移 摘要:近代以来,我国人口不断增长,战争频发,人们有的迫于生计,有的受政策约束不得不离开本土迁往他地。本文就中国近代以来人口迁移的现象及类型做一个分析,从而论述人口迁移的原因和本质。 所谓“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分布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动。由于各自研究角度的不同,学术界对人口迁移的概念存在多种界定。联合国《多种语言人口学辞典》给人口迁移下了一个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定义,即:“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地理流动或者空间流动,这种流动通常会涉及到永久性居

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变化。这种迁移被称为永久性迁移,它不同于其它形式的、不涉及永久性居住地变化的人口移动。”这一概念引申出人口迁移的两个重要属性: (1)人口迁移的时间属性。即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变化的运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而日常通勤活动造成的居住地暂时变动则排除在外。 (2)人口迁移的空间属性。即人口迁移必须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一般以跨越行政界线为依据,从而排除了在同一行政区域内改变居住地的人口。

鸦片战争以来,我国人口就进入了一个迁移的高峰期。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使得我国的人口迁移不论是规模还是影响都比较深远。19世纪末至解放前夕的50年间,由关内迁移到东北3省的人口共3000万左右;19世纪以及20世纪上半叶迁往世界各地的华侨约有二三千万人(不包括华裔);1950~1982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间的净迁人口3000万,年平均大约90万。我国人口发展过程中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有:1战争造成的人口移动;2灾荒造成的人口迁移;3水库建筑移民;4中、高等院校学生毕业分配;5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人口

人口增长模型论文精修订

人口增长模型论文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人口增长分析以及模型建立 目录 一、我国人口转变的过程及特点 (3) (一)我国人口转变过程及带来的人口红利 (3) (二)我国人口转变的特点 (3) 四、我国充分利用机遇,有效迎接挑战的政策措施 (11)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利用人口红利 (11) (四) ................................................................................................................................ 、按照人 口转变的规律设计未来的养老模式 (11) 论文摘要: 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共少出生4亿多人,使世界人口数量达到60亿推迟4年。纵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认识人口变化规律,作出较准确预测,是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的前提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我国人口做出分析和预测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对我国制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健康的人口发展计划有着决定性意义。 论文关键词:人口转变;人口红利经济增长数学建模 一、我国人口转变的过程及特点 (一)、我国人口转变过程及带来的人口红利 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亦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 口红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