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010一轮简约版教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

的曲折发展

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① 鸦片战争前,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变化

② 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大量手工业者、农民破产

③ 由于列强对中国原料和农产品的掠夺,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 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战前 战后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

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 ———— 城乡商品经济比例大增(自然经济比例减小)

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结合 中国经济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丧失发展的独立性)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是怎样兴起的?(市场、劳动力、技术设备、资本)

①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自身的资本主义萌芽,没有也不可能成长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②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③ 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兴起,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④ 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对民办企业起了诱导作用。

⑤ 19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了

3.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并不是在自身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自然地发展起来的,而是在欧风美雨的刺激下产生的。是鸦片战争后,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兴起的。

欧风美雨使中国封建经济结构逐渐瓦解,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开辟出一定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而当时的一些封建官僚、买办、商人的投资成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原始积累的来源。

4.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曲折过程?

第一阶段:1912民国成立——1918一战结束

状况:进一步发展阶段(短暂春天、黄金时期)

原因:①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压迫,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客观外部条件);

②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③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如抵制日货等以及“实业救国”风气的形成,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但一战期间,日美加紧侵华,民族工业发展也并不顺利

第二阶段:1918一战结束——1927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夕

状况:发展受挫

原因:① 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加紧对华侵略

② 封建主义的压迫控制、封建军阀混战,没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

第三阶段: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状况:获得显著发展(夏天)

原因:南京国民政府通过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

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以及以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而开展的“改订新约运动”等措施,国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也得到显著发展。

(但由于官僚资本的挤压、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封建势力的压迫,民族资本的发展仍然受到阻碍)

第四阶段:1937-1945年抗战时期

状况:日益萎缩(秋天)

原因:① 沦陷区,日伪政权疯狂的经济掠夺,日本侵华资本膨胀,毁坏或吞并民族工业

② 国统区,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垄断地位空前加强。官僚资本乘战时民族工业之危,吞并民营企业,进行大规模掠夺。

第五阶段: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

状况:陷入绝境(冬天)

原因:解放战争时期,为内战筹集军费,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掠夺措施

① 国民政府加紧剥削人民,苛捐杂税多如牛毛;

② 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③ 寻求美国的援助,使美国资本和商品大量涌入。

④ 官僚资本依赖垄断地位排挤压制民族资本主义

5.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中国资本主义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苦挣扎的。民族工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但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控制下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

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是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6.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该如何认识?

① 资本主义的救国强国方案,在近代中国行不通

从实践结果看:《资政新篇》的无法实施;“百日维新”的失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付诸东流

从理论上分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产生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带有对中外反动经济势力的依赖性。中国资本主义没有发展起来,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很薄弱,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和成熟程度,远不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因此,中国资产阶级担当不起领导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实践和理论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想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达到强国富民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② 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又起着积极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是一种革命和进步的经济成分,既瓦解着自然经济,又对外国经济侵略起抵制作用。随着它的产生和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因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又起着积极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7. 近代中国大地上,资本主义经济有哪几种形式?

①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比重最大)② 本国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比重次之)③ 本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比重最小)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810509738.html,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研究 作者:池洁 来源:《财讯》2018年第27期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生由来已久,它的存在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甚至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城乡二元结构是建设我国城乡一体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瓶颈。造成城乡二元结构的原因,分别是城乡户籍裁度、城乡行政机构差异、农民致富渠道不足等。本文分析了二元体裁下产生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措施。 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解决措施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国民经济显著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我国的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明显高于农村。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家虽已出台多项惠农政策,一定程度上使收入差距有所缓解,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一个系统性问题,不是短期内就可以消除。当前,中国经济中的许多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的深层次难题,都同这个课题进程不快或者出现了某些扭曲有极大关系,根子很可能就在这个地——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上,农业仍然是中国的弱势;消费结构上,农民仍然是中国第一购买力的群体;区域结构上,农村仍然是中国发展的洼地;收入分配结构上,农民工也依然是中国低收入阶层。若再谈到中国的知识结构、各种资源的配置结构等,都会发现农民工的影子,但其利益保护机制却总略于城市居民。 我国城乡二元結构的负面影响 (1)城乡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农村贫闲化,引发社会问题? 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是城乡二元结构负面影响的最显性表现。因为依附于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体制,城市占有更多的经济资源和就业机会,收入来源广泛、渠道多、手段多,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广阔的需求空间和较高的购买力来挖掘市场空间,获取特殊利益;而农村社会依然处于由工业化道路造成的贫困落后局面,科技知识落后,就业面狭窄,基础薄弱,乡村资源匮乏,农业效益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高,因此本来购买力就低的农民无法通过在乡村社会内部广泛提高个人收入水平,再加上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的市场信息反映灵敏度不强,无法应对市场变更,农民走不出低收入的怪圈,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 (2)阻碍城乡间劳动力的流动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练习题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D)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2.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C)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级 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 3.金融资本是由(C)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4.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D)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D.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B) A.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9.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D) 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 B.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展 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11.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B) 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生产社会化 D.经营管理社会化 二、多项选择题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ABC) 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具体原因是(ABCD) A.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力量来扩大 B.社会化大生产所需巨额投资需要国家资助 C.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直接干预 D.对于不能直接获利的基础理论研究只能由国家来承担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AD) A.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深化与尖锐 C.从根本上解决了失业问题 D.消除了经济危机频繁的出现 4.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ABCD) A.垄断价格的形成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 B.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C.垄断高价是把其它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 D.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 6.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ABCD) A.为大量过剩资本寻找高额利润的投资场所 B.为商品输出开路 C.为控制国外原料产地和其他重要资源 D.有利于争夺霸权地位 7.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之下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包括(ABD)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七十七国集团 D.世界贸易组织 8.资本主义无法根除的主要矛盾是(BCD) A.垄断资本与中小资本的矛盾 B.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试题及答案

1、厘金制度是19世纪中叶清政府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饷而设的一种额外征商的税收制度,对象为华商,最初试行于扬州,后推行全国。厘金的推行( ) A.增强了土货的竞争力 B.便利了洋货的倾销 C.收回了关税的自主权 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侵略 2、20世纪20年代,直皖、直奉、江浙等(军阀)争战不已,地方割据对抗。各路军阀将工商企业视为动辄可得之财源,苛捐杂税滥征,这直接造成了()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B.中央政府的权力膨胀 C.工农运动高涨 D.民主思想活跃 3、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权度(指度量衡制度)法》,规定“权度以万国权度公会所制定铂铱公尺、公斤原器为标准”。为照顾各地传统习惯,将权度分为旧制和新制,两制同时使用,并规定“所有公私交易……之权度,不得用以外之名称”。这些措施( ) A.便利了欧洲列强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促进国内贸易的发展 C.为官僚资本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D.影响了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4、1898年,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继上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1904年,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经外务部议复,亦获得朝廷谕准。清末自开商埠() A. 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 B. 主要是受清政府洋务运动的诱导 C. 符合了转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 D. 反映工业革命对中国的深刻影响 5、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约1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 A.以鸦片换取白银 B.以鸦片换取丝茶 C.以白银换取棉布 D.以白银换取丝茶 6、“从总体上审视洋务运动……在中国搞现代化运动还是具有便利条件的,如中国人不排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与欧洲现代化开始时相比中国男人的文化水平一般要高出很多。但是士大夫阶层参与度不够,致使洋务运动的中坚力量人才长期匮乏。”由此可知,材料认为阻碍洋务运动发展的根源在于() A.缺乏政府的扶植与支持 B.士大夫阶层的参与度低 C.中国人排斥西方技术 D.传统文化与观念的束缚 7、美国的著名中国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B.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混战的影响 8、江南机器制造局成立后,曾长期面临经费困难.1905年,将其中机器制造局和江南船坞分为两个企业,后者实行商务化经营,自负盈亏.结果营业额、盈余大幅增长.这反映出() A.洋务企业缺乏竞争实力 B.洋务运动收效甚微 C.经营体制影响企业发展 D.民族工业走出困境 9、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通商口岸“是一个经济上处于劣势的区域向外开的一扇门……它的繁荣却并不代表它所在区域的繁荣”,只是一个经济缺口,吸取邻近乡村地区财富,经济上无法自给自足,富有消费城市特点,导致通商口岸周围的乡土经济进一步萧条。该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通商口岸() A. 改变了所在地区的城乡经济结构 B. 对中国城乡经济的破坏性作用 C. 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D. 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第6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必修二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黄宇英 课程标准: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重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难点: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的表现 社会类型:从生产关系角度被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从生产力角度被划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 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 请根据已学知识,将下列空白处补充完整。 传统经济结构 社会类型: 经济形式: 生产方式: 对外关系: 经济政策: 变动一: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1821-1850),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二:《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 时间茶叶生丝 鸦片战争前5000(年平均值)5000(年平均值) 1845年8010 13220 1851年9919 23040 1853年10122 62896 根据材料一、二和课本知识,概括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 1、 2、 3、 【题目】(2015·全国Ⅰ卷)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 【题目】(2016·全国Ⅰ卷)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分析

课程论文 课程宏观经济分析基础二级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专业经济学 班级 112020102 组员王宝贵王雨阳黄春成 彭昱玮陈世豪姜钦晓 指导教师田洪刚 时间 2014.10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伴随这这种速度随之而来的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经济现状。这种经济现状被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为二元经济结构,也就是指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要消除城乡差别,纠正城乡失衡,最主要的任务是消除城乡之间在居住、就业、社保、教育等方面的不公平。本文利用Eviews软件对反映城乡居民的就业、家庭收入和精神追求方面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对这些差距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案进行了简要描述。 关键词:城乡二元经济就业城乡居民收入恩格尔系数 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主要表现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我国要实现现代化进程就需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 (一)、城乡居民就业差距 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是我国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充分就业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实现农村居民充分就业,是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改善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阶段。从表一可以看到,从1900年到2012年城镇居民家庭每户就业人口和农村居民家庭每户整半劳动力数据可以看到,城镇居民家庭就业人口数少于农村,而且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农村居民家庭每户整半劳动力多余城镇,也呈现出波动递减的趋势。从城镇居民家庭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可以看出负担人数不断增加,而农村的负担人数在不断减少。这些数据可能会让大家产生错觉,农村经济比城镇跟发达。但是,现今中国,城镇主要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农村发展第一产业。第二和第三产业的的现代化方式和第一产业的传统发展方式进行对比,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农村从事的是收入低,收入期长的工作,而城镇居民从事的工作相对而言是比农村收入高的。所以,城乡就业水平从收入,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上都存在很大差距。 (表一) 指标1990 2000 2010 2011 2012 城镇居民家庭每户就业人口 1.98 1.68 1.49 1.48 1.49 (人) 农村居民家庭每户整半劳动力 2.92 2.76 2.85 2.78 2.76 (人)

专题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图表题专项训练

专题二·近代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图表题专项训练 --------------------------------------------------------------------------作者: _____________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图表题集锦 一、选择题 1.(2008上海高考)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2.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 C.“实业救国”新思潮的推动 D.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3.读下图,如果把树苗比喻成民族资本主义,则“夏天”所描述的历史时期应为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B.国民党统治前期C.抗日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之初4.下列表格4、5、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正确的一组是()

A.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形势逆转、下降 B.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曲折发展、萎缩C.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再创辉煌、下滑 D.艰难起步、进一步发展、萎缩、陷入绝境5.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辛亥革命的胜利,扫除了一些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 C.民国政府颁布了若干发展经济的政策 D.反帝爱国斗争的有力推动 6.瑞蚨祥是全国知名的百年老字号。下图是瑞蚨祥青岛分号的经营销售额变化趋势图。图中瑞蚨祥销售额日趋下降的原因不包括 ()。 A.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掠夺 B.英美等外国资本对中国的侵略 C.长期战争的破坏 D.自然经济解体,手工业破产 7.(2009年海南高考19题)下表: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年份占工厂总数比例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占工人总数比例 1937年16% 4.4% 7.3% 1942年58% 78% 49% 表中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抗日战争的影响 B.抗日根据地扩大 C.国际援助的增多 D.民营工业的发展 8.下表是“百年张裕”在1934~1941年间的部分发展大事,据此你可以得出()。 1934年张裕酿酒公司进入中国银行的接管期 1941年张裕酿酒公司被日军接管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天仙配》组合版《夫妻双双把家还》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轻松一下,先欣赏一段视频,不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大家在欣赏的同时请思考一个问题,这段视频给我们展示了一种什么样传统的经济结构? 生: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多媒体展示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概念 师: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这样的经济形态我们又把它称为自然经济,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而自然经济恰恰是为了吃饭而活着。如果要给自然经济一个完整的概念,就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经济形式。既然自然经济不是用来交换的,那什么经济是用来交换的呢? 生:商品经济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一种基本模式,从春秋战国产生一直到明清时期,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但自然经济是与落后的生产力相联系、相适应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必将解体。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和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 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表现: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解体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的原因 A、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冲击 材料一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松江)、太(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数倍)……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鸦片战争过后,中国和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要是《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以及协定关税。从此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了破坏,中国的大门被打开,而英国此时刚刚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比中国厉害是没得说的,另外他又夺取的

论城乡二元结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危害

论城乡二元结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危害 摘要:城乡二元结构一方面抬高了农村劳动力流动成本,使其在面对高于农业经营性 收入的劳动报酬时表现出“候鸟式”流动特征。该流动模式的弊病直接表现为农村抛 荒现象严重,农村发展受限,城市化水平不足,城市化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效力有限。另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客观存在,分层市场上农村人 力资本报酬率的比较劣势,阻碍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增长,加剧城乡收入分配不公 矛盾,扩大收入差距并使得我国在产业升级、转型发展过程中出现高素质劳动力缺口 问题。城乡二元结构强调制度因素对劳动力就业的安排,政府有必要站在城乡统筹的 高度对其进行治理,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二元结构劳动力流动城市化粮食安全农村发展 人力资本收入分配转型发展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一)问题提出 面对频繁出现的春运压力、“民工荒”,滞后的城市化水平,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低素质劳动力与转型发展的矛盾,城乡二元结构饱受诟病。从理论上阐明二元结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将对其治理产生积极影响。 (二)框架结构 城乡二元结构对我国经济的作用机制分两种:以劳动力流动模式为纽带和以人力资本为纽带。本文以这两类机制为主线平行展开,分别论述了城乡二元结构如何导致“候鸟式”流动并制约我国农村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以及其如何影响城乡劳动力人力资本并最终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和转型发展的受限。 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通过劳动力流动模式影响我国经济发展 (一)城乡二元结构与劳动力流动模式 劳动力选择何种流动方式是理性考虑的结果。农村劳动力为了追求高比较收益离开传统农业部门进入城市非农产业;城乡二元结构则增加了农工的迁徙成本,包括城乡有别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就业与教育政策以及社会歧视、高额生活成本等。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比较“劳动报酬”与二元结构所致的 “隐性成本”,农村劳动力往往选择只流动不迁徙以规避“隐性成本”。与之相伴的是农村劳动力的集体回巢、跨区域流动现象。像这种具有“有流动无迁徙,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补充资料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即通过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技术,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 :(1)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衰落;(2发生变化。外国商业势力侵入中国,外国洋行大量出现。中国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殖民地半殖民地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理人 2、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内部原因: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2)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主要)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加速(开始解体的标志: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例强控制中国海关,增加对中国的商品输出,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③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对国增加商品输出同时,大量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3、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表现和影响? 表现:(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的出现(3)洋务派近代企业的兴起(4)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影响:一方面:带来了灾难:破坏了农村的家庭手工业和城市手工业农民和手工业者大量破产;另一方面: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 二、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60、70年代)①19世纪60、70年代,产生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不是建立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自然发展的基础上,而是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同时,中国资产阶级比中国无产阶级产生的时间晚二三十年。这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不同。 (一)产生条件: 1)历史前提(内因):鸦片战争前中封建社会内部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2)外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主)3)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作用 【阅读】“欧风美雨”与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关系 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与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继承的关系,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阻断了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欧风美雨”对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两种作用:一是破坏,它在使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也毁掉了原来的资本主义萌芽;二是促进,它在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包括市场、劳动力和资金,技术和设备。 【洋务企业】局限:只学习西方科技,停留在器物层。①原因:为解决“内忧外患”,实现自救而掀起了洋务运动。 ②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③时间:19世纪60~90年代。④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⑤主要内容:以“自强”为口号,19世纪60-70年代,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官办);以“求富”口号,70-90年代创办一批民用企业;创办新式海军;设立新式学堂,出国留学(人才)等 ⑥类型及代表企业:军用: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民用: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 ⑦历史作用:a 、未能挽救清王朝即成之败局,洋务运动破产;b 、引进了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是工业化的开端;c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d 、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e 、进一步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二)、 概况:时间:19世纪60——70年代 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途径:①一部分官僚、地主、商人、华侨、买办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②原来部分手工工场主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重要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结局:发昌机器厂后被英商耶松船厂吞并。继昌隆缫丝厂因受封建势力的阻挠,于1881年停业。不久,更名为“利厚生缫丝厂重新开张,因受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又于1920年闭歇。 【资料】近代工业和民族工业概念问题:1.近代工业包含了使用机器生产的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国近代工业最早出现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工厂。 2.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由商人、地主和官僚等投资兴办的。 3.中国近代工业包括洋务派企业和民族资产阶级企业。 中国近代工业的特点:① 领导不正常(地主阶级一直充当领导);② 结构不合理(开始于重工业);③ 分布不平衡(多在沿海、沿江);④ 发展不顺利(内外因素的阻碍)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资料) (1)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最大的特点及弱点是: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 (2)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中国民族资本一直都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微乎其微。 (第二特点是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案

第17讲民国初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的春天”(1912~1919年) 1.原因 (1)革命推动: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 (2)政府政策: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以抵制洋货。 (3)外部条件: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商品输出减少,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4)群众运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促进。 2.概况 (1)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2)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3.结果:一战结束后不久,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4.影响 政治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思想新文化运动兴起,推动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经济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 图示解史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二、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1.服饰 (1)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2)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服、粗布大衫、旗袍、学生装、欧洲风格的裙子并行。

2.习俗 (1)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 (2)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3)辛亥革命后,社交礼仪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等级分明的跪拜礼;称呼上采用平等的“先生”“同志”代替了“老爷”“大人”等称谓。 (4)民国政府还颁布法令,在全国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以代替中国传统历法,并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 (5)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6)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封闭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坚若磐石地沿袭下来。 三、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1.铁路 (1)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2)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特别是西北、西南与内地之间,基本没有铁路交通。 2.公路 (1)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天津、上海等城市又出现了有轨电车。 (2)民国时期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3.航空 (1)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4.通讯工具 20世纪初,上海崇明还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 四、大众传媒的变迁 1.报刊业 (1)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2)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2.电影事业: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在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 构图解史制约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设计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程标准: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学习要求: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表现,洋务运动的基本概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表现; (2)理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原因; (3)探究洋务运动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史料分析、表格梳理、问题探讨、情境创设等方式学习、认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列强入侵客观上推动中国的近代化,但也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2)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固守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实现民族的独立自强。 学习重点: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特点。 学习难点: 洋务运动的评价。 学习过程: 变动一:“瘦死的骆驼”——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合作探究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材料三: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2)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三,谈谈你对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含义的理解。

(3)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并指出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变动二:“挣扎的帝国”——洋务运动的兴起 [自主学习一] 阅读、梳理教材: [合作探究二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材料三: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形,铁路四达,果足恃欤?——郑观应材料四:洋务运动顺应世界潮流,为缩小中外差距做了最彻底的努力,实现了从手工业制造转入机器生产的起步,缓慢地朝资本主义方向挪动,客观上为中国的独立和进步积累着物质力量,向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李时岳材料五: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企业,一为“分洋商之利”,以保护利权,并获得饷源;同时也为军用工业所需金属原料和煤炭燃料可以由自己创办的这些工业得到供给,减少对外国依赖……培养人才与工业企业和新式海军等事业的需要相适应,在洋务运动期间还培养了一批新式人才……——《洋务运动史》(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并指出其为实现目的所采取的措施。 (2)有人说,“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也仅仅只迈出了第一步”,结合材料二、三谈谈你的认识。 (3)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和行为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请结合材料一、四论证该观点。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江苏 【高频考点】 一、资本主义的兴起 1.西欧城市的兴起。 10世纪开始,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开始出现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城市的市民,以法国琅城为代表,掀起了争取城市自治权的斗争,使城市的发展摆脱了教会和封建势力的束缚。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2.文艺复兴。 14世纪前后,意大利的很多城市商业发达,手工工场也发展起来,开始产生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他们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人们把这场运动称为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

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3.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人们对黄金需求的增加,同时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也促使他们探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实现财富的梦想。《马可·波罗行纪》的诱惑、造船技术的进步、地圆学说的流行、指南针的广泛应用等也是重要原因。 葡萄牙王室资助的迪亚士、达·伽马,西班牙王室资助的哥伦布、麦哲伦,在新航路开辟中成就巨大。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4.“三角贸易”和殖民掠夺。 “三角贸易”:新航路开辟以后,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法等国都走上了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道路。西方殖民者在非洲虏获黑人后,把黑奴运到美洲卖掉,从美洲购回金银和工业原料等。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英国后来居上,成为主要的经营者。“三角贸易”使非洲喪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力,奴隶贩子却大发横财,利润高达百分之几百。很多人发财后,回到欧洲,把从黑奴身上赚来的血腥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殖民掠夺:17世纪以后,英国走上了殖民掠夺的道路,

高中历史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_教案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鸦片战争前,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原因、表现。 ②识记洋务派代表;洋务运动的内容;理解洋务企业的性质;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和影响。 ③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影响和特点。 ④探究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洋务运动与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分析、讨论图文资料,情景再现;创设情境,阶级分析法;对比分析,情景、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列强的入侵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另一方面为中国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②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 ③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重点突破:通过史料的列举及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得出结论。 2、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难点突破:通过对洋务运动的描述推论出原因及影响。 3、确立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高一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规律、 历史知识储备等综合因素确定的。 【教学方法】 鉴于学生的历史学习现状,采用教师引导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教师最后进行引导和评析。整个课堂形成一种师生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的场景。 【教学过程】(45分钟) 【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图片“男耕女织是中国自然经济的生动写照”及黄梅戏《天仙配》唱词。)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张图片,这张图片在书中的第40页也有。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特征与写照,它成为中国平民百姓对幸福生活的一种理想追求。“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正是这种经济模式的生动写照。自然经济有着较强的稳定性,因而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但自然经济是与落后的生产力相联系、相适应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必将解体。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和经济结构变动的相关内容。 【板书】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关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分析

关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分析 摘要:当前,农民如何增收以解决不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是政府面临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政府虽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本文认为,消除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是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和治标之策。本文概述了二元结构理论的发展并分析了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进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和一系列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城乡一体化,双重二元结构 一、二元结构理论的由来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城乡生产和组织的不对称性,也就是落后的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的经济部门并存、差距明显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 “二元经济”的概念最初是荷兰经济学家J-H-伯克在研究19世纪荷兰的属地—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的社会经济状况时于1953年在《二元社会的经济学和经济政策》一书中提出来的,他其后的许多学者对二元结构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但是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二元结构的理论模型则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瑟?刘易斯在1954年的论文《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中提出来的。他指出:在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经济部门,一种称为“资本主义”部门或现代部门;一种称为自给自足的农业部门或传统部门;在资本运用、生产规模、生产方式、生产效率、收人水平等方面这两个部门也存在明显不同,而且传统部门与现代部门并非是静态的相互割裂的,而是动态的相互影响的。他不仅揭示了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的表现形式和特征,而且在二元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建构起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型,揭示了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的消长机制。二元经济结构现象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普遍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因而二元结构理论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二、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特点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在世界上是非常特殊的,远比其他发展中国家突出。概括起来主要特点有:(1)城乡居民存在两种身份制,城乡分割,形成两种社会形态和两大利益集团。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普遍都有城市和乡村的区域存在以及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区分,但城乡居民可以自由流动和迁移,城与乡、居民与农民之间不存在制度上的限制,只小过是居住地点和职业分工的小同。我国特有的城乡户口管理制度及其粮油供应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社会福利制度以及人民公社制度等城乡分割政策,逐步形成“非农业人口”与“农业人口”、居民与农民等非常独特的两种身份制和两种待遇。改革开放以后,户口管理和劳动就业制度有所松动,但进城农民与城乡居民在身份和待遇等方面巨大差异和小平等性仍然严重存在。(2)我国存在“双重二元结构”。.即不仅存在以现代工业为代表的现代部门与以农业为代表的传统部门之间的经济二元结构,同时也存在着以城市社会为一元与农村社会为一元的社会二元结构。在经济方面,城市以国有经济为主,农村以集体和个体所有制为主,形成互相独立的两大不同性质的经济板块。在两大板块之间既有经济联系的一面,又有因资源分配和利益分享矛盾产生各种摩擦和冲突的一面。城乡经济关系是不等价交换,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剥夺农村。而在社会方面,它以户口制度为基础,把公民划分为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国家对城市居民(非农业户口)实行一种政策,对农民(农业户口)实行另一种政策。 (3)二元经挤结构转换过程中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工业就业的增加,远远低于农业就业的减少,因此,劳动力的转移主要发生在农业和服务业之间。但是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过程中第三产业的发展却严重地滞后。目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是50%左右,发达国家是60~70%,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在40%以上。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约为33 %,

第4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规律 (1)

第4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规律答案 三简答题 1.商品是劳动过程生产出来的。⒈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自然之间的关系。⒉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⒊商品之所以具有二因素,就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这二重属性。 2. 1)⑴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但不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自发形成的。⒉)它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地位平等的经济利益关系和优胜劣汰的竞争关系。 3. ⒈)货币的职能就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⒉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还相继产生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⒊货币执行职能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⑴货币执行职能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①货币的产生暂时缓和了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解决了交换过程的矛盾,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②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有利于商品价值得到表现,使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便于各种商品价值的比较;③流通手段使物物交换发展为商品流通,从而使整个商品界联成一个整体,大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货币执行职能也对社会经济发生了负面影响:①从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看,它把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②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看,以货币为媒介的一系列相互交错的商品交换的整体形成商品流通。这样,商品流通就把整个商品界的运动相互犬牙交错联成一体,产生了生产当事人无法控制一系列社会经济联系。③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使生产当事人之间除了买卖关系以外,又出现了债权债务关系。 4.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即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照价值相等的原则互相交换。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商品价格虽然时升时降,但商品价格的变动总是以其价值为轴心。另外,从较长时期和全社会来看,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偏离有正有负,可彼此抵消。因此总体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还是相等的。作用:一、自发地调节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也就是调节着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技术的改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三、促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5.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因为货币要转化为资本,就必须带来剩余价值,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在生产领域产生的,它是由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但它的产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只有通过流通领域,资本家才能购买到特殊商品劳动力,它的使用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才可能使货币转化为资本 6.利润率的平均化是通过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资本竞争而实现的,而这种竞争的主要方式则是资本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每个部门的资本都力图追逐较高的利润率,把资本从利润率较低的部门转移到利润率较高的部门。这样,利润率较高的部门会由于资本大量流入、生产规模扩大和产品供给增加,导致商品价格降低和利润率下降;而利润率较低的部门则会由于资本大量流出,生产规模缩小和产品供给减少,导致商品价格上升和利润率提高。“平均利润率是在互相竞争的资本家势均力敌的时候出现的。”竞争可以造成这种均势,但平均利润本身并不是竞争创造的,利润的水平在利润率平均化过程前就已经确定,竞争只是使不等的特殊利润率平均化了。资本的竞争不外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的实现形式。可见,利润率的平均化是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客观必然趋势,是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中间环节。 7.错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的变化会引起价格的变化。但是,价格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商品供求的变化会引起价格的变化,使价格与价值不一致;又例如,货币价值的变化也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此外,在现实生活中,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也会影响商品价格的总水平。所以,不能笼统地说商品价格的变化都是由商品价值的变化引起的。 8.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二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是当剩余价值转化成利润以后,它的来源变得神秘了,利润成了它的神秘化的虚假形式。这不是根源于人们的错觉,而是由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1)由于资本家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采取了生产成本的形态,使可变资本作为剩余价值惟一源泉的特殊作用被掩盖了,剩余价值也就自然地被看成是全部资本的产物了。(2)由于劳动力的价值采取了工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